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學校工作總結 >

國小校本教研總結怎麼寫?

國小校本教研總結怎麼寫?

國小校本教研總結怎麼寫?

當工作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並把這些用文字表述出來,就叫做工作總結。下面是小編給大家精心挑選的工作總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國小校本教研總結篇一

校本教研是教育教學質量的可靠保證,是教師實現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為提高教研活動實效,讓教學研究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現將本學期我校校本教研活動構想如下:

一、強化教研製度。教研活動是學校一項常規工作,教研活動的順利開展有助於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有助於新的教學理念的實施與交流,是學校發展的動力。為避免以往教研活動“教而不研”“形而上學”上課教師疲於應付,聽課教師陸陸續續的不良傾向,調動教師參與研究活動的用心性與主動性,本學期,我們致力於教研製度的完善。

二、改革聽課方式。傳統的聽課以“記”為中心,課堂上,聽課老師將精力集中於記教師的教學流程,記精彩的組織語言,記學生的課堂發言。教師記得辛苦,根本沒時間來消化吸收。我們認為:聽課就應以“聽”為中心,聽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聽學生精彩的個性解讀,聽課堂存在的種種問題。以“思”為歸宿,思精彩背後的教學理念,思解決問題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唄裕伎翁媒萄У母喙媛傘L問保灰蠼淌竅戮式萄Щ方冢嘌淌Φ募笆逼蘭矍繃Γ岣囈淌Φ睦礪鬯健?/p>

三、教研與課題相結合。本學期,教研活動我們在繼承以往的“定時間、定專題、定人員”“三定”的基礎上,注重突出專題研討。我們將教研活動與課題研究有機結合,將學校的課題分解為若干個小板塊,分工落實到每次教研中。

四、走出去,請進來,發揮“名校”、“名師”作用。

五、教研與教師培訓相結合。

國小校本教研總結篇二

在校本教研培訓中我認識到了:教學方式是直接影響學習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變的重要因素,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在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轉變的過程中,教師應做到“四變”:

一是,教師角色的轉變,由過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導者、仲裁者為現在的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由施與者轉變成引路者,從講壇走向學生中間,參與學習發生的全過程,體會共同成長的快樂。面對飛速發展的科技知識,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師的絕對權威已不復存在,因而教師作為終身學習的首當其中者具有非凡的意義。從前倡導的換位思考、思維平等、理解學生等觀念,在今天自然地成為教師的行為。

二是,教學策略的轉變,研究適應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設計的改變,構建符合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模式羣,開發、利用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平台,探索長假、短假、平時作業形式的改變,為學生提供實踐場、體驗場,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快樂,心得體會三是,教學方式的轉變,重情景、重民主、重過程、重引導、重體驗。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營造輕鬆愉快、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四是,教學呈現方式的轉變,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為學

生學習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了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進行培訓,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基於信息技術的網上學習已經成為眾多教師探索的課題,因此可以創造了豐富多樣的課型。常識課堂的開心詞典等都是生動有效的形式。

工作和生活,使學習內容更豐富,工作更高效,生活更有樂趣。信息技術的發展,既向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為教育創造了無限的機遇。為了迎接時代的挑戰,教育工作者必須自覺地運用當代信息技術革新教育思想

通過校本培訓學習,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師知識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更好地實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通過本期的培訓,我的專業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提高,相信自己繼續努力,今後我一定會用信息技術及專業技術處理教學工作。

國小校本教研總結篇三

校本教研在是學校從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就教育教學所存在的實際問題,以一線教育工作者為主體,通過一定的教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並直接用於學校教育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教研活動。強調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這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使學校不僅成為學生成長的場所,同時也成為教師不斷學習、成長、提高的學習型組織。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出我校校本教研活動的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立足“校本”改善機制,搭建平台,興師興教,鑄造品牌。

1、樹立校本意識,“改進教學實踐,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校實際,挖掘學校所存在的種種潛力,讓學校資源更充分地利用利來,讓學校的生命活力釋放得更徹底。

”找準我們的優勢、劣勢,不沿襲、不照搬,我們學校並非別的學校,我們的老師並非是一般學校的教師,我們的學生也不同於別的學生,我們的體制也不是別校的體制,許許多多的不同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源,更提供了獨特的研究視角。忽視了我校的具體情況,再好的教育政策也只是一紙空文,再好的教育主張都只能是遊離於我們學校之外。“校本”應視為一種立場,一種觀念,一種視野,一種方法。

2、改善機制,樹立“以人為本,科研興校”、“為孩子一生負責”的辦學理念,建立教學研究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整合教導處,學科教研組和年級組等多種力量,建立直接服務於教師、開放的學校教研網絡。

領導、教研人員勤於深入課堂,通過聽課、説課、評課、個人反思等多種活動,發現問題、經驗、反思教學、探索規律、減少評價式聽課,增強指導性聽課,解放教師思想,減輕教師心理壓力。領導、教研人員、教師無非是抱着共同的目的為了教學研究,為了提升教學水平,“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此,才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呈現更加人文化、科學化的教研氛圍,使全體教師、教研人員、領導都在研究的狀態下投入自己的本職工作。

3、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使教師與外界(教研室)保持經常性的溝通聯繫,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資源提供給廣大教師並及時把教師的階段性成果(小至典型案例)推向社會,鑄造我校的品牌教師,也此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研究水平,促使教師由“教書匠”向“專家型”轉變,也力爭使我校在眾多的民辦學校中真正脱穎而也,用自己的實力説明一切。

4、校本教研的主體應該是學校中的教師。

校本教研應該遵循一定的程序,具備三個方面的特徵:明確目的;規範的過程;適當的方法。

二、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面對的各種問題為對象,以教師作為教研的主體,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促進學生健康、主動的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推動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

三、校本教研總體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進新課程實驗的實施及提高教師素質。因此,校本教研的點必須放在教學和課程改革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着眼點必須放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切入點必須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生長點必須放在促進學生髮展和教師自我提升上,努力實現“三個轉移”,推進新課程實驗。

切實加強對新課程實驗教學研究工作的領導,校長要負總責,教導處負責具體抓,建立層層管理、逐級落實、全員參與的教學研究管理與活動機制,確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實處。

四、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專家引領、互助協作、自我反思”為研修模式,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校本論壇、教學反思、結對幫扶、經驗交流、調查研究、問題解決、協作解決、教學諮詢、教學指導、説課、聽課、評課、課改沙龍、骨幹教師與教師對話、專業人員與優秀教師合作論壇等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製度,並通過教學觀摩、教學開放日、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台、創造條件。靈活運用開放式教研活動、促進式教研活動、針對式教研活動、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等多種教研形式,以“問題——計劃——行動——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專家引領。

一方面聘請校外教育教學研究專業人員或專家來本校進行專業指導,另一方面提倡教師從專業的著名刊物或互聯網上學習和引進名家教研思想。將教研專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進學校,促進我校教師素質提高,形成我校“優勢專家羣體”。

2、互助協作。

以教研組或課題組為互助載體,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聲,在一個羣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已見。以教師或學生成的問題為研究內容,將問題入組,以組為單位制定計劃開展研究。

3、自我反思。

教師的自我對話,對自己行為進行思考、審視、分析。結合教師專業發展需要,自定專業提高學習、個人教研學習計劃,並根據學校校本培訓計劃內容,自行學習和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

五、校本教研具體制度

一級———校長、教導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校長領導下,全面制定學校校本教研製度與計劃,發動全體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督促和評價校本教研。

2.帶頭學習教研理論並參與教學研究,舉辦專題講座,指導各部門開展校本教研,校長每月堅持深入課堂,部主任每月聽

10 節課,教研室人員每月聽課20

節並堅持參加學科組的教研活動。成為教師的真誠的同伴和專業引領的力量之一。

3.定期舉辦科研沙龍,定期學習理論,交流研討,舉行信息交流會。

4、支持優秀教師參加高層次進修,做好骨幹教師的選送和培訓工作,組織全體教師分期分批參加上級組織的業務培訓。

同時制定學校的培訓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訓工作,及教師的自我學習培訓。

5、根據新課程改革,與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形成學校的教科研課題,並逐級落實。

6、發動全體教師從本校、本職工作出發,學習教育理論,注重聯繫實際,加強對實踐成果的經驗總結。

7、負責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強對學校教師的教研的指導和管理,組織校、市、省、國家級課題的論證、申報工作,選編學校的教科研論文集。

及時檢查各項教研工作的落實、進展情況和教研工作交流。及時安排和及時總結本部教研工作情況。獎罰分明。

8.要充分挖掘校內教育資源,整合教研室、教務處等機構的教研力量,形成教學、科研、培訓為一體的校本教研機制。

二級————教研組(長)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組是學校落實教學工作,開展教學研究和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組織之一。教研組長應在部主任、教研室領導下負責組織領導本學科有關教學研究的全部工作。

1、組織教師學習本學科課程標準,明確本學科的目的、任務,討論並確定分年級教學要求,制定學期教研組計劃。

組織領導全組教師制定學期工作計劃、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教學科研計劃和第二課堂活動計劃,並嚴格執行。

2.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常規建設,實現備課、上課、作業佈置和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考核評定及課外文化、科技活動等基本教學環節的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

3、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根據教學實際,圍繞學校教科研課題確定教研組、備課組和個人每學期的研究課題,有計劃地開展研究與交流彙報,組織教學研究課、公開展示課,及時總結、交流、推廣教學經驗,撰寫經驗論文。

4、大力抓好本學科教師的教學工作,任命備課組長組織本學科教師,認真鑽研課程標準、教材、探索教法和學法,認真備課,寫好規範化教案,講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

5、組織好每週

1 —— 2 次的教學研究活動。

主要內容有組織備課組備課、檢查教案、研究解決教學疑難問題、徵求學生意見等。學習教學經驗,教改經驗、總結工作、討論分析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質量等狀況,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教研組活動要有出勤和活動記錄。

6、校本教研課題應主要來自學校實際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一般來説是與學校的改革發展相關,那些從文獻資料中尋找出來的,與自身學校實際關係不大的問題不能稱之為校本課題。

因此要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結合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確定每個學科組的教研中心和教改課題,組織全組成員學習新理念,不斷總結教學成果,推廣教學新經驗

7、每學期組內開展一次觀摩評議活動,研究教材、教法和學法,交流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活動要有總結材料。

8、做好以老帶新工作,充分發揮老教師傳幫帶作用,要落實到人,加速培養新教師和青年教師。

堅持每月 2 次聽新教師課。

9注意積累資料和總結經驗。不斷提高練習題、單元達標題、考試題的質量,向建立學科題庫方向發展。每學期要向學校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提交一定數量的經驗論文或教學改革實驗報告。

10、教研組長要保證上述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開學時訂好教研組工作計劃,並認真組織實施。

期中要協助教研室檢查落實情況,期末做好工作總結,並定期向學校行政領導和教師彙報工作。真正創建嚴肅活潑,刻苦鑽研,文明和諧的教研組。

三級————備課組(長)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備課組長在教研組長領導下,負責年級備課和教學研究工作 , 努力提高本年級學科的教學質量。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學科教材和教法,貫徹執行教研組計劃。

2、組織制定年級學科教學進度計劃、教研專題、進修計劃、報教研組並組織實施。

3、按照學校工作計劃和教研組教學工作計劃,擬定出本年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並組織實施。

組織備課組教師在個人獨立備課的同時進行集體備課。每週至少集體備課一次。

共同研究:( 1 )單元、章、節、課時的目的和要求;

( 2 )重點。難點、疑點、關鍵點;

( 3 )作業或練習;

( 4 )教學過程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 5 )統一進度,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4、組織指導教師聽課、、觀摩課等活動。

5、做好學科的複習、考試、評卷、成績統計和質量分析工作。

6、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認真落實本組教科研課題,以教學科研促進教學質量提高。四級————教師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的重要手段。教師是開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開展教研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質量影響到全校教研活動的質量和教學工作的質量,教師必須主動、認真地進行教研活動,在活動中不斷成長,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1、認真參加學校各級教研組織組織的各項教研活動,態度端正。

認真完成學校、教研組、備課組交給自己的任務。

2.開學初制定本學期個人教研的研究重點。

3、每位教師認真完成備課組交給自己的備課任務,在教研組、備課組討論時要認真準備,積極發言。

4、認真參加聽課、説課、評課活動,每週寫

2 個教學反思,每月至少聽 4 節課。

5、在教學實踐的同時,要堅持做到:“六個一”每年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著作,確定一個教學研究課題,上好一堂教學公開課,完成一份新理念教案,寫一篇課堂教學敍事案例,撰寫一篇以上教研論文。

6、要熟悉課程標準、教科書及必要的教參資料,認真制定好一學期的授課計劃。

7、能把握好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認真備好課,寫好教案。

備課時,既要備教材大綱,又備學生實際,即備知識能力點,又備德育心理滲透點,即備有效教法,又備學法指導,即備書面練習、作業,又備實驗實踐材料。

六 .具體實施計劃:總體思路: 突出一箇中心,實現兩個轉變,促進三個提高,達到五個結合。一箇中心:以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為中心。兩個轉變: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的轉變。

三個提高 : 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五個結合:學習與交流相結合,教研與科研相結,學習與考核相結合,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點上突破與面上推進相結合。

(一)依託校本培訓,學習新理念,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後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過去教師處在被研究者地位,現在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每月每位教師進行1次常規教學自我評價, 1 次教學反思案例分析。由教導處進行檢查評價。

(二)轉變觀念,抓好教研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導教師從經驗型向研究型、專家型轉變。

教研組的互助合作是教學研究的標誌和靈魂,同組教師之間共同總結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教師之間的合作不是簡單以繼承為特徵的”傳、幫、帶”,而是以反思為基礎的組織創新,基本形式有:

1交談、討論,每組利用單週教研活動,雙週集體備課,圍繞教學中存在具體的

問題(問題可由組長提出,也可由其他教師提出)暢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見和看法,在有效交談討論中,收穫教師個人單獨學習所得不到的知識。教師、組長必須做好記錄。教導處每週檢查做好記錄評價。通過教師論壇推進反思性教學和新課改精神的落實。本學期學校要組織兩次規模較大的教師論壇。舉行1 次課改論壇, 1 次考試評價改革論壇。

2、協作:教師共同承擔責任,完成任務,協作強調團隊精神,羣策羣力,開展組內合作研討課,即由一個備課組共同承擔一節課,大家共同研究、探討、發揮集體的智慧、齊心協力,推出高水平,高質量的研討課,課後,主講教師有教學設計,有反思,參與者評出這節課的優點和不足並且在今後的工作中如何克服不足之處。

3、幫助:充分發揮組內經驗豐富,教學成績突出的優秀教師的作用,通過他們對新教師的幫助指導,使新教師儘快適應角色和環境的要求,骨幹教師在同伴互助中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師各自為戰和孤立無助的現象。

(三)、立足本校校本培訓的基礎上,聘請專業人員進行專題講座。

為了提高廣大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立足校本培訓,進一步完善學習制度,加強學習管理。做到“四層次、三必須、兩有、一檢查”即:在學習形式上分四個層次,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論講座、一次教研組學習、一次ip網上學習、一次個人自學;在學習內容上做到三個必須,必須是先進的教育思想,必須是科學的教育理論,必須是與教學實際相結合;在學習管理上實現兩有一檢查,即有學習記錄、有學習體會、每學期檢查一次,年終進行考核。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開的,是圍繞”本校”的事實和問題進行的,它不完全侷限於在校內的力量,沒有專業人員的參與,校本研究會形成同水平重複、邁不開實質性步伐,甚至會停滯不前從而導致形式化、平庸化。因此,我校在條件許可範圍內利用假期培訓時間,聘請專家來我校講座或播放專家講座錄象。

(四)、發揮學校領導的作用,加強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指導。

學校領導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的提高,和教師一起總結,提煉教育教學中的閃光點和成功的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解決教師在課改中面臨的困惑和疑難。教研工作以點帶面,從個別教師的課堂教學抓起,學校領導深入學科組的活動,集體備課,與教師一起分析、探討、反思,使教研工作更加紮實、深入,從而推動整個學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五)、嘗試案例分析、自學研討,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1、在全校範圍內徵集教師撰寫的案例,展開論壇,形成資源共享。

每學期每人須寫 1 —— 2 篇教學案例分析。。

2、開展學習新課標,實踐新理念的自學研討活動,舉行

1 次研討交流。

3、強化教師的業務培訓,拓寬知識面,重新構建教師的知識結構。

每學期學校進行兩次面對全校教師的業務講座,教研組活動組織教師學習專業知識及相關學科知識;備課組要進行教學反思;利用校園網採集前沿性信息等各種方法,切實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

4、繼續加大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學會基本技能,會製作簡單課件,用於教學,增強直觀效果,激發興趣。

每位教師必須學會使用ip資源上課,教導處有檢查,並作為期末教師考核之一。

(六)加強備課的環節,改革教學設計方案,減輕教師負擔,促進教師教研能力的提高。備課要本着“實用、有效、便於研究”的原則,據我校實際的情況、所代班級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點,在學科組共同研究的前提下進行備課。不搞形式主義,不把有限的時期浪費在“抄錄”、“摘編”上來應付檢查。教案應是教師經過高度濃縮的一篇非常實用的“課堂活動計劃”。主張教師把教案變為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改革體現為: 1 導引目標與內容; 2設計明確五點:重點、難點、空白點、德育點、創新點; 3教學策略; 4提供信息或點拔指導或啟發講解;5 學生研究、體驗; 6 合作成功; 7 鞏固與創新性應用; 8 媒體應用; 9 反思小結;10研究性,體驗性作業。無固定格式,教學設計,共同探究、合作,完成設計方案。

(七)、實施課題牽動,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提質量。

1.每個學科組根據本學科的教學重點、教學疑點、教學難點

,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教研課題,本學期寫出實施方案,期末寫出階段總結或教改論文。教研室組織人員對實驗人員進行跟蹤聽課調查,隨時和實驗教師研討交流。

2.課改實驗年級教師繼續進行新課程改革實驗,重點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總之,新一輪的基礎教學課程改革,對我們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變壓力為動力,認真完成計劃,提高本教研質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國小校本教研總結篇四

這學期來我校在總課題負責人晉江市進修學校姚永寧副校長及東石教委辦蔡思展主任和教委辦教研員的指導下,積極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以“問題即課題,教室即研究室”理念進行校本教研,以老師們在實際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為起點,組織老師進行了理論的學習,進行課堂教學問題的交流,進行專題問題的診斷,進行了專題材料的篩選活動,制定專題教學策略,進行課例的驗證。現將本學期的校本教研工作彙報如下:

一、成立領導機構 制定校本教研製度

為了更好的落實與實施《國小校本教研製度構建與實施的研究》,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組織管理機構,由校長擔任組長,教導擔任副組長,全體教師為成員的三級教研網絡機制;構建《山前國小校本教研製度》,制定《山前國小校本教研構建與實施方案》,使校本教研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二、進行校本培訓與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

在學期初,學校課題組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校本培訓與相關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如①學習《晉江市校本教研構建與實施》的方案;②學習《東石鎮校本教研構建與實施》的方案;③學習語數新課程標準制定;④制定學習《山前國小校本教研構建與實施方案》;⑤制定學習《山前國小校本教研製度》;⑥根據教委各周安排培訓內容進行學習培訓;⑦選派教師到福州參與“智慧.互動.成長”語文科名師展示活動,回校後進行傳達;⑧積極選派教師參與兄弟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回校後進行傳達彙報;⑨邀請晉江市進修學校課題組總負責人姚永寧副校長到校進行校本教研專題講座。通過以上的學習讓全體教師知道了解校本教研的方式與方向,為下一步的學校的校本教研打下紮實的基礎。組織學科成員進行學習閲讀有關教育教學的雜誌和刊物,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已的理論知識,學習了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拓展了老師們的知識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為教研組更好的進行教學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認真做好問題單的記錄與交流

為了更好的進行校本教研,確實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落實“自下而上”的校本教研方式,在學期初,各教研組讓各學科教師對自已在教育教學過程的遇到的各種教育教學問題進行整理並寫在教育教學問題單上,然後利用每週三、週四的教研時間或學校qq羣進行學習交流、探討研究,並對問題進行初步的診斷,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對教研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後進行梳理、篩選,取出較有共性的問題進行二次診斷,提升形成學校的校本小專題進行研究,確定校本小專題後組織引導老師們進行相關理論的學習,把學習的觀點與體會記錄在校本教研學習文獻摘要記錄單上,然後進行校本教研研討活動,初步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運用教研組討論後的策略進行集體備課,在認真備好課的基礎上,進行策略的驗證,在驗證的過程中積極的關注課堂教學效率,並及時地進行評課及教學反思,檢查教學策略運用的成效,梳理課堂教學中的得失,捕捉教學過程中的有價值的新問題。我校本學期的校本教研專題《在閲讀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法效率》、《如何指導國小生在數學課堂上提問題的研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三、同伴互助 共學共長

羣策羣力,集思廣益,學校裏有多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和骨幹教師,他們是學校的財富。為了充分發揮他們的幅射帶頭作用,使學校的老師共同成長,課題組對全校教師進行“優化組合”,以“常規課”“師徒結對課”“骨幹示範課”“研討課”“驗證課”“外出學習回校彙報活動”等進行交流學習。為了使新教師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學期教務組組織新老教師結對子,制定出“傳、幫、帶”計劃,學期初組織新教師進行教材的學習,新老教師共同進行教學設計,進行“師徒結對課”探討交流學習,並在第四周進行跟班聽課,結合課堂上出現的難點、重點問題與新教師進行探討,給新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意見與建議。充分發揮青年骨幹教師的示範帶頭作用,學校第八、第九周組織學校青年骨幹教師進行“示範課”“研討課”的教學公開研討活動,給新教師的教學提供範例,本學期三位新教師在第十四周的課堂教學彙報課受到兄弟學校一致好評。“外出學習回校彙報活動”本學期學校充分落實“走出去”的策略,選派教師到福州觀摩“智慧.互動.成長”語文科名師展示活動,回校後,聽課教師撰寫聽課心得與老師們進行傳達與交流;為了驗證策略的有效性,課題組進行集體備課,在第十六週進行三節課例驗證課,通過集體評議,進行教學反思,分析總結策略,並要求老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加以運用與總結。

四、積極撰寫教學反思與教學案例

為了實踐先進的教育理念,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落實讓學生自已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不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專題研討,及時把握課堂教學方向,及時總結教學經驗,捕捉教學過程中的有價值的問題,課題組要求每位老師立足於課堂教學,每週進行一次教學反思,每學期撰寫不少於三篇的教學案例,並與同學段(教研組)的老師進行思維的碰撞,分析得失,不斷地探索、運用、總結,為後繼的課堂教學提供更好的教學方法。

五、取得的成效與存在的問題

開展校本教研工作以來學校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有所提高,學校的青年教師在專題研討活動中迅速成長,駕馭課堂能力明顯提高。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有明顯的轉變,課堂上不但能積極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能積極思考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老師撰寫專題論文(案例、反思、教學隨筆)多篇入選各級論文彙編。在進行專題研究的過程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如資料的收集與歸檔工作;教師專題理論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課例驗證後專題理論如何進一步提升,都有待於下一階段的進一步研究。

六、下階段準備開展的工作在本學期校本教研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廣專題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與提高,充分利用前期校本教研過程中的經驗,進一步運用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繼續開展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活動。努力提煉和形成校本教研小課題。

國小校本教研總結篇五

要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提高專業水平,提高工作“智慧含量”,乃當務之急。在這十分關鍵時刻,教指站、我校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異常是全員研教及學校的校本培訓,對我們教師的建設和培養起着獨特的作用。異常是學校的校本培訓經過專家的引領,教學理論的培訓和學習,説課、上課、評課一條龍活動的開展,發揮了教師個人、教師團體等各方面的作用,給教師構成一種對話機制,營造了求真、務實、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圍,為教師交流信息、分享經驗、發展專業、展示成果供給平台。經過這種形式的活動,將教師凝聚在一齊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研究,不斷拓展了教師發展的空間,激勵教師進取主動地追求發展。經過培訓和學習,我受益非淺。

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

“課程的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説,不僅僅是變革教學資料和方法,並且也是變革人.”要變革人,首先要重視教師的發展。教師的成長和發展,觀念更新是前提,專業化成長是基礎。新的教學觀念中產生的。教學改革就是新舊觀念的鬥爭,教學改革的阻力來自於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所以,確立新的觀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

以前,我的頭腦中存在着教材意識、教參意識,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眼睛盯着知識點,強求的是標準答案,應對的是統一考試。經過專家講座,瞭解到新課程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學要向學生的生活世界迴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理解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

其次,調整和拓寬了我的知識結構

一位教育專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分工是科學化的產物,他們的任務是培養學科的專家。而未來教育將結束單科教師的歷史使命,要求教師成為多面手,會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所任學科教學中的問題。

國中科學課程的學科整合是課程改期的特點之一。根據科學課程的特點和教學要求,科學教師必須具有系統的完整的科學專業知識;科學教師要具備與科學教學相關的學科知識,諸如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識等;還需要了解科學與其他有關學科的橫向聯繫及其發展,使社會科學知識、教育科學知識、系統科學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構成較完整的基本知識。科學教師還應具有思維科學知識,這有助於教師經過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本事。科學教師還要具有參與社會生產、生活的知識,能以敏鋭的眼光和頭腦,注意觀察、瞭解、蒐集信息的本事。新教材的一個顯著變化是,難度降低了,但知識面加寬了,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識儲備能否適應這一變化,能否滿足學生的需求,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第一道難題。

而現實是,我們科學教師都是由單科的物理、化學、生物或地理教師組成,與專業教師任職資格的要求有較大的差距。教師專業性知識的缺陷交極大地限制科學課程的實施。

一些教師反映,對新教材的把握有困難。很顯然,教師的知識結構是制約教師駕馭新課程的瓶頸。所以,實施新課程,教師不僅僅要“有腦子”,還要“充電”

校本培訓利用教學資源,以教學專家,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為核心,對全縣科學教師開展學科的專業培訓。開展了學科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經過觀點的交鋒,強調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再次經過活動的開展樹立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了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和拓寬自我的知識結構,使自我具備與教學適應的多元化的知識結構。

其次促進了我對教學行為的反思

反思是指教師對自我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進行審視與思考。反思是一個人成長與發展的核心本事之一,新課改要求教師不斷培養和發展自我的反思本事,成為反思型教師。孔夫子曾説:“學而不思則罔”。如果一個人只是一味地學習而不思考,那他就會陷入迷惘困惑。孟子亦云:“思則得也”。新課改要求教師經常思考和反思。應對各種新的教育思想、資源、手段和方法,教師不能簡單地拿來複制粘貼一下就OK了,而要做出科學分析,結合自我學校和班級的實際情景及自身優勢,為我所用,以改善自我的教育教學。

教師需要在反思中成長。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過程中,還有不少的困惑和困難,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平時許多教師僅有期末或年終學校進行教學評價時,才會系統反思自我的教學行為。而校本活動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扭轉這種現象。説課、上課、評課活動的開展能促進教師把反思當成常規工作。與同行應對面的交流,在交流活動中細心體會,進取思考,用心揣摩,讓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閃爍。經過追蹤説課、上課的過程,審視教學環節,總結教學得失,從中會產生許多感悟。

如在活動中,一位教師在説《焦耳定律》的教學設計時,他為了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採用實驗探究法。具體教學過程如下:1、教師經過演示實驗來創設情景來引入新課。演示實驗:用相同的導線分別給電燈和大功率電爐供電,讓學生觸摸導線,建立同一電路電燈和導線發熱情景不一樣和不一樣電路中導線發熱情景。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猜想電流產生的熱量Q與哪些因素有關?3、增加自主探究的開放性和培養學生實驗的設計本事。根據學生的猜想結果,分組設計實驗並進行實驗。4、培養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本事。彙報實驗結果並討論評析實驗結果。閲讀教材構成焦耳定律。

如原先為了落實雙基,我常採用的教學模式是先給出結論或經過簡單的例子得出結論,然後化很多的時間解釋結論並加以鞏固。經過校本活動的開展,我才瞭解到先前所採用的教學模式是認知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不利於學生創新本事的培養和學生的健康發展。夢想教學模式應當是:經過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然後讓學生經過自主探究、同學間的合作交流得出結論。同時我也體會到新課程教學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培養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如何讓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堂課中都有所收穫?這是每一個教師都應當關注的問題。教學設計中必須要注意這一點。尤其表此刻問題的設置中,必須研究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設置的問題首先要有梯度,有易有難,且要從簡到難。讓所有的學生的思維都有所啟發,儘可能調動所有學生的進取性。切不可設置的問題高深莫測,僅有使一小部分的學生打開思維。如果這樣,時間長了勢必影響大部分學生學習的進取性。

總之校本培訓為教師搭建了溝通和交流的平台,在增強凝聚力的同時,努力營造教師進取參與學科建設、投身教學、課程改革的良好氛圍;為優秀教師的脱穎也創造了條件,搭建舞台。可是,教師的自身條件不一樣,特點不一樣,教師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教師後續發展的目標也應當不一樣。所以,在推進教師培訓工程建設過程中,倡導更切合實際的發展規劃和個性發展目標,努力激發教師追求發展的內驅力;培訓形式多樣性和開

標籤: 教研 國小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xuexiao/6v61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