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對“無痕教育”的理解與嘗試

對“無痕教育”的理解與嘗試

對“無痕教育”的理解與嘗試

對“無痕教育”的理解與嘗試

王亞楠

“無痕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通過與教育者的接觸、交流、體驗,與教育者的意志產生共鳴,在情感交流中潛移默化,不留痕跡地接受了教育的一種思想教育方式。以往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以説服教育為主,對於一些犯“規”的學生採取談話,講道理,並少有呵斥、打罵的過激方法。而這些教育方法的採用,對於學生來説均有一定的牴觸情緒。這些失敗教育的陰影深深地留在他們的記憶之中,往往就成了他們形成逆反心理的起點。相反老師的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句關愛的問詢,或是一次關心的愛撫都能觸及學生的心靈,甚至影響他的一生。

有這樣一則故事:一位聰明的小男孩湯姆給媽媽寫了一張賬單:“湯姆給媽媽到超市買食品,媽媽應付5美元;湯姆自己起牀疊被,媽媽應付2美元;湯姆擦地板,媽媽應付3美元;湯姆是個聽話的孩子,媽媽應付10美元。合計20美元。”忙得滿頭大汗的媽媽看到了那張紙條後,隨即在上面添了幾行字,又放回了原處。醒來的湯姆看到這樣的一張賬單:“媽媽含辛茹苦地撫養湯姆,湯姆應付0美元;媽媽以後還將繼續為湯姆奉獻,湯姆應付0美元。合計0美元”。這張賬單被湯姆永遠珍藏着,它記錄了一個孩子從懵懂走向懂事的經歷。

讀解完了這則故事,我被這位母親獨特而富有成效的教育方式所打動,這種無聲的教育遠比大聲訓斥,當面指責,甚至諷刺挖苦等手段要高明得多,有效得多。試想這位媽媽當時若將小湯姆拽到面前,一面擦拭自己額頭的汗水一面斥責“你看媽媽為你這麼辛苦,你才做了這點小事反倒向媽媽要錢,媽媽為你做了那麼多事向誰要錢?”這時的湯姆雖然嘴上不敢再討錢,但心裏一定在嘀咕:那些事本來就是你該做的,我為你做事就該付錢嘛!可見後者的教育作用幾乎是零,或許更堅定小湯姆的負面心理。上面這位聰明媽媽的“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其結果是刻骨銘心的。這種“不露痕跡”的教育方式我們把它稱做“無痕教育”。

“無痕教育”的魅力首先在於“無痕”,這種無痕教育是在悄無聲息的情境中自然完成——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於永正老師説過:“當教師教育學生時,如果學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敗了。”當一個犯錯的孩子被叫到老師跟前本身心裏就有一種牴觸情緒:老師一定不會饒過我,至少得説我一頓,數落我一番。為了早點過關,索性低下頭聽憑你怎麼説,你説什麼我只管點頭就是了。至於老師在談話後再問老師剛才都説了些什麼,他們現出一臉茫然的並不鮮見。如果教育再過激些,則更會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的產生。他們前腳剛接受過老師的“洗禮”出辦公室,後腳就有學生報告該生又禍闖了。

教師平時教育中的一個不經意的注視,一次看似簡單的關心,一句不露痕跡的暗示,都會引起學生心靈的顫動,這種無言的教育、無聲的感應,其教育效果不知比大聲呵斥、打罵要好上多少倍。這就是無痕教育的魅力所在。我在我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也在不斷的嘗試,希望用“春風化雨”的方式,幫助更多的孩子改正錯誤,幫助更多的孩子養成好習慣。

一、取長補短

“學記”雲:“知其新然後求其知”,教師進行思想教育時,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用其長,彌其短。這是思想教育的一個突破口。選好這個“突破口”,教育起來才能有的放矢,得心應手。我班上的佳佳,性格十分活潑,每節課間都能看到她和一羣人在教室裏嘰嘰喳喳地聊天、跑來跑去地鬧,有時連上課都不踏實,還要和身邊的人傳個小紙條。可是通過我對她的觀察,我發現他是個特別熱心腸的人,身邊無論誰遇到困難,她都會去幫忙。於是,我決定讓她“以長補短”——委派她為班級的衞生監督員,每節課間都去檢查一下班級的衞生,如果教室哪裏不乾淨,要及時提醒相關負責人打掃乾淨。從此,教室裏再也聽不到嘰嘰喳喳的聊天聲,取而代之的是提醒同學做衞生的話語,而且教室的衞生的確要比之前乾淨了不少。她意識到自身的職責,也就慢慢地改掉了錯誤。

二、因勢利導

班上總有一部分孩子對於做衞生敷衍塞責,每次做衞生都是隨便掃幾下然後就開始玩了,以前我總是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可是效果並不好,弄得自己也很疲憊。自從開始嘗試無痕教育後,我想到了一個辦法,讓他們擔任小組的組長,負責監督小組同學一起做衞生,並且還要檢查整個小組的衞生是否乾淨。這下讓這些做衞生不積極的孩子不得不積極起來。尤其是我們班的大宇,因為在家裏什麼活全是姥姥給幹,所以很少掃自己的地面,這回我不僅讓他當小組長,還讓他當班級的清理員,每節課下課都要負責檢查垃圾桶及周邊衞生,只要桶快滿了就要去倒掉,只要周邊有髒東西就要收拾乾淨。其他同學也可以提醒他。因為他非常好面子,怕別人説自己沒幹好,所以每次都是積極主動地去扔垃圾袋。

三、巧藉故事

     班上的小雋是大家都知道的倔脾氣,不論是課堂上小組交流還是課間做遊戲,總是要大家都聽他的,否則就要大發脾氣,大喊大叫,誰勸也不管用。為這,我也和他的媽媽溝通了好多次。冷靜的時候自己也知道壞脾氣不好,可是脾氣上來了就是控制不住。正好,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拓展了一篇羣文《木板和釘子》,就是一個愛發脾氣的小男孩,他的父親告訴他只要想發脾氣就在木板上釘一個釘子,如果能堅持一天不發脾氣就拔一顆釘子,後來小男孩把木板上的釘子全拔掉了,可是也看到木板上留下了許多小洞。這就像是你對別人發脾氣而留下的創傷。下課後,雋廷主動地來找我。他不好意思的和我説,感覺自己和這個小男孩很像,還説自己也要像小男孩一樣,努力去控制自己的脾氣。沒用我説一句話,他自己就全明白了。而且,我想他會將這個故事牢牢地記住。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能採取地教育方法有很多。教育無痕也可以理解為沒有固定的模式,有時也許是一個眼神,就能提醒正在玩橡皮的同學趕快聽講;有時可以用反襯的表揚,讓沒被表揚的同學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有時可以以身試教,讓學生感受到榜樣的力量。無論是給予還是開啟,無論是教育家們總結的何種教育模式,只要是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教育模式,最終都能達到殊途同歸的教育目的。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這便是我們追求的“教育無痕”的境界吧,但願我們的思想教育也如春雨,悄然入土,無痕,卻有聲有色;無痕,卻有滋有味;無痕,卻如歌如樂,如詩如畫。 

標籤: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ol3k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