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教師隨感-天使的救贖(精選多篇)

教師隨感-天使的救贖(精選多篇)

第一篇:教師隨感-天使的救贖

教師隨感-天使的救贖(精選多篇)

有人説,能帶來光明和幸福的人是天使,在芸芸眾生中,教師正從事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中學畢業年級的老師承載着將學生送入高一級學府深造的重任,是將學生送往成功和幸福彼岸的“擺渡人”,他們無疑是天使中的一員,然而現在,這羣天使急需贖救……

一、收不到祝福的教師節

沒收到祝福的教師節,高三年級辦公室顯得特別的冷清和寂寞,老師們繁忙依舊,笑容依舊,但因這節日氣氛的感染而勾起的沮喪、淒涼卻如一股暗流湧動在每一位教師的心底,看到非畢業年級老師辦公室的賀卡、巧克力和鮮花,幾位心存“嫉妒”與“憤怒”的老師向他們要來了幾份,藉此裝點一下冷寂的空間,緩解心中的落寞。渴望,付出愛需要回報的渴望,此時如同熾熱的熔巖,燒痛了我們的心。

我知道:對此只能悽然一笑,因為許多事無法強求,對學生回報的奢求,更是有悖師德,難以啟齒之事。但是,一個聲音從心底升起:我親愛的學生們,你們為何如此冷漠,這個沒有任何祝福的教師節就是你們對老師的一顆顆誠摯愛心的回報?

畢業年級,特別是高三時的教師辦公室的空氣是火熱的,其間,有學生在老師的監督下背書,有老師耐心細緻地為學生講解題目,有同行們為探究學科上的問題各抒己見,還有的老師在跟學生談心,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在這裏,你看不到一個悠閒的身影,瞧不見一個輕鬆的微笑,你會發現:他們的腳步是匆匆的,他們的臉色是憔悴的,他們的嗓門是沙啞的……然而這一切,並未博取學生對老師的理解、同情、信賴和愛戴,相反,卻充斥着誤解、冷漠、不屑甚至仇視我不禁要問:同學們,你們怎麼了?老師們,你們又是怎麼了?

二、學生“不敬”下的“師德審視”

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總會遇到學生對教師“不敬”的事:或當面頂撞老師,或背後謾罵老師,或給老師起綽號,嚴重者甚至威脅老師與老師動手……湖南某寄宿學校一位高三學生,因懷疑老師在背後説他的壞話,趁老師到寢室“查夜”時,在眾目睽睽下,用水果刀殺死了年僅二十九歲的物理老師。當他受到法律制裁時,他仍宣稱:“他該死!”這話真叫人不寒而慄,教師,人們曾用“紅燭”“春蠶”“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去謳歌頌揚的人,如今卻如同罄竹難書、萬惡不赦的囚徒被部分學生釘在了接受審判的十字架上,該拿什麼去贖救您,我親愛的老師?

長期以來,教師被認為是社會道德形象和知識的化身,這種過高的社會定位給教師角色蒙上了理想化和神聖化的色彩,給教師帶來了更多的心理壓力和精神束縛。而在當今的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教育行業是一個服務性的行業,“學生是上帝”“學生是教師的衣食父母”的觀念氾濫,這又將教師置於尷尬的境地,不少家長因出錢送孩子上學而將他們與教師的關係視為僱傭和被僱傭的金錢關係,這種勢利庸俗的教育觀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社會輿論也在個別老師違反“師德”的事情上大做文章,“師德”一下子成為人們揚清激濁“出語率”頗高的一個詞彙。教師們在“傳統要求”與“殘酷現實”的夾縫中“戴着鐐銬跳舞”。許多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前景並不看好,懷有“謀生”“混碗飯吃”的想法的大有人在,在這種情勢下,違背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也呈惡性循環的態勢發展。

下面,就我的觀察和體悟,將畢業年級的教師的師德問題作一番自我審視。

(一)“公平、公正”教育的良辰美景形同虛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都有教育和受教育的權利。”我國法律這樣規定;“只有不稱職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學生無好壞優異之分,只是潛力挖掘有遲早之分。”教育學家如此評説。這要求教師必須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然而,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仍在沿襲傳統的挑選人才的模式,“會考”和“大學聯考”就是擺在學生和教師面前的兩道坎,“優者勝,劣者汰”,升學競爭場上同樣是硝煙瀰漫。各政府部門、教育管理部門仍將學校的升學率作為評定學校管理質量好壞的標準,它不僅關係到整個學校在社會民眾中的信譽度,甚至直接關乎學校的生存,關係到每一個教師的切身利益。對於成績有好壞之別的學生,畢業年級的老師無法做到“一碗水端平”,形勢逼迫他們必須對有希望升學的學生加大關注力度,“一分”障目,不見“全人”,老師會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對這部分人進行全方位的關懷;而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説,往往受到冷落,以致內心不平衡感、自卑感增強,“破罐子破摔”,成為影響學校家庭乃至社會穩定的一個隱患。而對於教師來説,“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已成昨日黃花,“公平、公正”教育的良辰美景形同虛設。

(二)教師“霸權”現象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1)公佈學生“隱私”——“霸權”表現之一

在會考、大學聯考的驅使下,學校也被迫撕下了“素質教育”的温情脈脈的面紗,對升學率的追求成為公開的事實,畢業年級的老師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已無暇去顧及學生們的內心感受,將屬於學生個人隱私的成績按先後名次排列,還美其名曰“鍛鍊學生的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促進競爭”。殊不知這樣做,極大傷害了學生的人格和尊嚴,甚至釀成悲劇事件,新疆石河子122團中學九年級(4)班的四名少女在開家長會的當天下午相約吃老鼠藥自殺,其中兩名因搶救無效死亡,而直接導致其自殺原因是老師公佈了期會考試成績名次,她們排在年級的後面。

(2)剝奪學生的時間,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霸權”表現之二

教育的應試性的實質,已使教育陷入功利主義的泥沼,為了追求學生的“高分”,畢業年級的教師在升學率的壓力或自身私利的考慮下,不惜犧牲所有的節假日時間給學生補課,加班加點,迫使學生從早晨7點到晚上8點或10點十幾個小時的時間坐在教室中,讀書、聽講、思考、記憶、作業、回想、再現,以便能回答老師的問題,達到老師的要求。而畢業年級的老師們則傾其所有,拼命灌輸。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如此評説:“這真是一種無法勝任的,使人筋疲力盡的勞動,它歸根結底將會摧毀學生的體力和智力,使學生對知識產生冷漠、畏懼和漠不關心的態度,使得一個人只有接受知識,卻沒有智力生活。”這樣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增加了課時總數,剝奪學生的休息、課外活動和參與實踐的機會,這種沒有自主和趣味的苦行僧似的日子使學生們覺得生活一片灰暗,學習興趣喪失殆盡。

(三)教師體罰學生以翻新的形式再現

隨着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一系列法規的制定,教師採用對學生體罰形式已較少出現,取而代之的是“精神懲罰”。畢業年級的教師在升學壓力下,在“恨鐵不成鋼”等心理驅使下,採用較隱蔽性的形式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懲罰,具體表現為:挖苦諷刺、嘲笑責罵、冷落排斥、孤立隔離、……傷害學生於無形,這是一種比體罰更殘酷的精神傷害。其結果使學生對前途悲觀失望,對生活毫無熱情,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嚴重的則會導致精神疾病,甚至出現自殺、殺人等惡性事件。

三、贖救措施的設想

魯迅曾在《狂人日記》中借狂人之口發出“救救孩子”的吶喊,他認為只有滅掉“人吃人的制度”才能從根本上贖救下一代。在這裏,我想套用這一形式説,只有根本改變現行應試的教育制度,教師和學生的緊張關係才能徹底得到改觀。而想要“救救我們的學生”,首先必須“解放我們的教師”,不再讓他們遭受來自社會諸多方面的壓力而無法承受生命之重,政府部門須糾正不健康的輿論導向,切實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改善教師的經濟待遇,給我們的教師提供更舒適、寬鬆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讓他們的容顏不再日益蒼老,讓他們的愛心不再日益枯竭。讓教師們體會到:工作是美麗的,工作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一種享受愉悦情緒的場所,實現生命價值的平台。

其次,作為畢業年級的教師也應該進行深刻反思:我們是否早用分數的金箍棒將學生打死,是否對差生冷眼旁觀,讓其自生自滅;對於成績好的學生,我們是否喋喋不休,用超出他們負荷的壓力去壓榨他們最後一分精力,使他們沒有喘息之機,我們有沒有做傷害他們的一件事,哪怕是一句話,一個冷漠的眼神,是否在他們的精神或學習上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因為自己的缺乏耐心和熱情而漠視了?作為教師,最根本的是應該注意自身的建構與發展,加強學習,吸納新的教育理念,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得到豐富、昇華。另外,我們也必須與時俱進,對教育改革持歡迎、包容的態度,使自己成為一個反思型的實踐者,努力改變舊的教育模式,使之靈活、多樣,具人性化,有個性化、創造性。讓師生交流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師生關係由對立走向合作互助,從而達到共同發展。

最後,我想引用特級教師胡明道的一句話作為本文的結語:“職業屬於你,它需要執着;事業不一定屬於你,它拒絕功利。”讓我們這些畢業年級的教師能走出困境,勇敢對自己進行贖救!讓我們自己,我們的學生乃至我們的民族有一個光明的、不可估量的未來!

第二篇:教師隨感-天使的救贖

有人説,能帶來光明和幸福的人是天使,在芸芸眾生中,教師正從事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中學畢業年級的老師承載着將學生送入高一級學府深造的重任,是將學生送往成功和幸福彼岸的“擺渡人”,他們無疑是天使中的一員,然而現在,這羣天使急需贖救……

一、收不到祝福的教師節

沒收到祝福的教師節,高三年級辦公室顯得特別的冷清和寂寞,老師們繁忙依舊,笑容依舊,但因這節日氣氛的感染而勾起的沮喪、淒涼卻如一股暗流湧動在每一位教師的心底,看到非畢業年級老師辦公室的賀卡、巧克力和鮮花,幾位心存“嫉妒”與“憤怒”的老師向他們要來了幾份,藉此裝點一下冷寂的空間,緩解心中的落寞。渴望,付出愛需要回報的渴望,此時如同熾熱的熔巖,燒痛了我們的心。

我知道:對此只能悽然一笑,因為許多事無法強求,對學生回報的奢求,更是有悖師德,難以啟齒之事。但是,一個聲音從心底升起:我親愛的學生們,你們為何如此冷漠,這個沒有任何祝福的教師節就是你們對老師的一顆顆誠摯愛心的回報?

本站範文網()

畢業年級,特別是高三時的教師辦公室的空氣是火熱的,其間,有學生在老師的監督下背書,有老師耐心細緻地為學生講解題目,有同行們為探究學科上的問題各抒己見,還有的老師在跟學生談心,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在這裏,你看不到一個悠閒的身影,瞧不見一個輕鬆的微笑,你會發現:他們的腳步是匆匆的,他們的臉色是憔悴的,他們的嗓門是沙啞的……然而這一切,並未博取學生對老師的理解、同情、信賴和愛戴,相反,卻充斥着誤解、冷漠、不屑甚至仇視我不禁要問:同學們,你們怎麼了?老師們,你們又是怎麼了?

二、學生“不敬”下的“師德審視”

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總會遇到學生對教師“不敬”的事:或當面頂撞老師,或背後謾罵老師,或給老師起綽號,嚴重者甚至威脅老師與老師動手……湖南某寄宿學校一位高三學生,因懷疑老師在背後説他的壞話,趁老師到寢室“查夜”時,在眾目睽睽下,用水果刀殺死了年僅二十九歲的物理老師。當他受到法律制裁時,他仍宣稱:“他該死!”這話真叫人不寒而慄,教師,人們曾用“紅燭”“春蠶”“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去謳歌頌揚的人,如今卻如同罄竹難書、萬惡不赦的囚徒被部分學生釘在了接受審判的十字架上,該拿什麼去贖救您,我親愛的老師?

長期以來,教師被認為是社會道德形象和知識的化身,這種過高的社會定位給教師角色蒙上了理想化和神聖化的色彩,給教師帶來了更多的心理壓力和精神束縛。而在當今的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教育行業是一個服務性的行業,“學生是上帝”“學生是教師的衣食父母”的觀念氾濫,這又將教師置於尷尬的境地,不少家長因出錢送孩子上學而將他們與教師的關係視為僱傭和被僱傭的金錢關係,這種勢利庸俗的教育觀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社會輿論也在個別老師違反“師德”的事情上大做文章,“師德”一下子成為人們揚清激濁“出語率”頗高的一個詞彙。教師們在“傳統要求”與“殘酷現實”的夾縫中“戴着鐐銬跳舞”。許多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前景並不看好,懷有“謀生”“混碗飯吃”的想法的大有人在,在這種情勢下,違背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也呈惡性循環的態勢發展。

下面,就我的觀察和體悟,將畢業年級的教師的師德問題作一番自我審視。

(一)“公平、公正”教育的良辰美景形同虛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都有教育和受教育的權利。”我國法律這樣規定;“只有不稱職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學生無好壞優異之分,只是潛力挖掘有遲早之分。”教育學家如此評説。這要求教師必須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然而,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仍在沿襲傳統的挑選人才的模式,“會考”和“大學聯考”就是擺在學生和教師面前的兩道坎,“優者勝,劣者汰”,升學競爭場上同樣是硝煙瀰漫。各政府部門、教育管理部門仍將學校的升學率作為評定學校管理質量好壞的標準,它不僅關係到整個學校在社會民眾中的信譽度,甚至直接關乎學校的生存,關係到每一個教師的切身利益。對於成績有好壞之別的學生,畢業年級的老師無法做到“一碗水端平”,形勢逼迫他們必須對有希望升學的學生加大關注力度,“一分”障目,不見“全人”,老師會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對這部分人進行全方位的關懷;而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説,往往受到冷落,以致內心不平衡感、自卑感增強,“破罐子破摔”,成為影響學校家庭乃至社會穩定的一個隱患。而對於教師來説,“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已成昨日黃花,“公平、公正”教育的良辰美景形同虛設。

(二)教師“霸權”現象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1)公佈學生“隱私”——“霸權”表現之一

共2頁,當前第1頁12

第三篇:教師角色的自我救贖

教師角色的自我救贖

教育具有階級和社會性,是社會文化的有效載體和發展實踐平台。教育具有可選擇性和可接受性,對羣體具有推廣性和普及性,對個體而言具有機會不均等性和深度研修性,同時個體的領悟性也不盡相同,“一日千里”、“一日十年”也並非虛誇!教師作為文化的媒介和傳播者,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在相同的時代和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階層和文化斷面,在教育實踐中,傳播文化信息的深度和廣度也具有差異性,在言傳身教之間傳遞給學生正面或負面的信息非常重要,也正是師德作用的重要體現。

教師教師首先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師德素養,先進行“自我救贖”。然後再對學生進行“救贖”。需要把負面效應轉化為正面效應,需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先要修身然後育人。首先要把自己的心靈靜修為一朵靜蓮,在凡俗塵世間不要沾染塵埃,更要有免疫性,不要把塵埃傳遞給學生。教學生以真實,堅持正確的信仰和人世間的真理。“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些都是教育者應做到的。所以教師的責任和道德尤為重要,因為往往會在不經意間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和理念帶給學生,可能是對的,亦或存在錯的因素,就會害人不淺了!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加強師德和文化修養,在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同時,我們也獲得了真正的和學生共同成長。真正做到“救學生於水火”。讓智慧和理性兼具品德的光芒普照學生!

教育學習文本具有很大的拓展和延伸性,留給學習者更大的拓展和思考空間,可謂意在言外,留給教育實踐者更大的實踐空間,代之以深深的思索和更深度和廣度的遐想。2、3分鐘的閲讀材料花了一個多小時研習,體會良多。作為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還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要引導學生進行學會心理調節,運用正確的心理疏導方法,教師更要加強自身的心理健康建設和心理健康知識文化的建設,進行自我“心理救贖”。

需要讀懂,要結合人生和教育體驗;需要徹悟,要有化蛹為蝶的人生經歷和體驗;需要深思,人生和知識都有更廣闊的空間和天地。我們要進一步去發現和拓展。文接千載,思接千里,文以載道,意猶未盡,意猶未止,意更在言外,山外有青山。只有深入讀懂文中之深意,而不是隻停留在字面上,方能真正領悟與實踐拓展。

人生需要歷練,教育也需要歷練。在痛苦中歷練 ,在痛苦中昇華 !把陽光留給孩子, 把正確的價值觀傳播給學生 ,並身體力行 ,積極引導學生超越“豬欄裏的理想”。 學習實踐怎樣才是幸福的生活。學會生存、 學會學習 、學會生活 、樹立崇高的人生觀、世界觀。再把正確的理念教給給學生 :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我!在教育學習實踐過程中,我們救贖了多少學生,又救贖了多少教師自己?是心靈的救贖?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救贖?還是隻

是文章文字表面的“救贖”?都要等到學習實踐後再來驗證!讓我們(所有教師)一起來進行教師角色的“自我救贖”好不好?,儘管世事滄桑,時光流轉,但美德

流傳,愛心永遠!讓我們共同見證!

第四篇:生命的救贖

生命的救贖,靈魂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

“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這是看完《肖申克的救贖》後,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它透過紛繁複雜的外部世界,直達我的靈魂深處。震撼之餘,又讓我對生活充滿希望。這部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的電影,卻依然深深打動億萬觀眾,並且歷經十幾年而魅力不減。

故事發生在1947年,銀行家安迪被指控槍殺了妻子及其情人,被判無期徒刑,關在肖申克監獄。很長時間以來,他不和任何人接觸,大家抱怨時,他在院子裏很悠閒地散步。一個月後(本文 來自本站),安迪請申克監獄中的“權威人物”瑞德幫他搞的第一件東西是一把石錘,想雕刻一些小東西以消磨時光,並説自己想辦法逃過獄方的例行檢查。之後,安迪又搞了一幅麗塔.海華絲的巨幅海報貼在了牢房的牆上。

安迪利用他的專業知識,幫助獄警甚至是外界的球隊報税,最後開始為道貌岸然的監獄長諾頓洗黑錢。這麼平靜的日子過了

差不多20年,直到1965年小夥子湯米因盜竊入獄,並很快成為安迪和瑞德的好朋友。很巧的是,湯米在來肖申克服刑前,在另一個監獄呆過,而且從當時同牢房的一個犯人的口中得知了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興奮的安迪找到了獄長,希望獄長能幫他翻案。獄長以不可能成功為理由拒絕了安迪,關了安迪一個月的禁閉,並在此期間謀殺了湯米,以阻止安迪獲釋。

安迪離開禁閉室後,給瑞德留下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話,便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成功越獄,離開了肖申克,並利用之前幫助諾頓洗錢時創造出的假名,取走了監獄長的錢,同時揭發了監獄長。瑞德後來也獲得了假釋,他對安迪的承諾使其放棄了自殺,去找到了安迪留給他的東西,並最終和安迪在墨西哥再次擁抱在一起。

“希望”是影片的的主題。安迪因為被冤枉而入獄,可是他並沒有放棄希望。一把小石錘,20年,這就是他的希望,這就是他擁有的為了達到希望所有的資源。影片中有諷刺意味的是:在一次查房中,監獄長拿過了安迪的聖經,卻沒有翻開便遞還給他,並告訴他“救贖之道,就在其中”,可是典獄長沒想到,所謂“救贖之道”——石錘,真的就在其中。而這本聖經,最後也被安迪偷偷地和監獄長的賬本調換了一下,才揭發了監獄長,使得監獄長畏罪自殺——這,或許也是另一條“救贖之道”。

影片的“希望”,不僅僅是安迪自己的希望,也是所有囚徒們的希望。安迪通過六年不停的寫信,終於為監獄的圖書館換來了

擴張的機會,使得囚徒們能夠獲取知識,心靈得到洗滌,出去後也能融入社會。儘管監獄長是個平時道貌岸然,對聖經倒背如流,實際上攫取利益時不擇手段,殘酷、陰險而貪婪的混蛋,但他演講時所説的“這不是放任的方式,而是一種真正的進步”卻一點也沒有説錯。安迪救贖的不僅僅是自己的靈魂,也盡一切努力拯救囚犯們的靈魂。影片的主題並非安迪越獄,以至於安迪越獄那一幕的出現是那麼的突兀,影片對於安迪的逃生情節可以説是惜墨如金。安迪在挖好隧道後也並沒有立刻逃走,他最終離開是因為湯米的死讓他看清了諾頓的殘忍無情,看清了自己並沒有能力救贖其他的囚犯。雖然安迪有擁抱自由的極切渴望——在他逃出鯊堡之後站在小河裏擁抱風雨的那個俯視鏡頭相信觀眾都會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肖申克幫助那些“無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這方面進行描寫,我想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贖》的原因。

影片的開始使用交叉剪輯的畫面傳遞出:汽車中的醉酒的男人、法庭審問、男女合歡、醉酒男子裝子彈、審問、做愛高潮和提槍下車等幾幀影信息。通過可能性的整合,觀眾便有了一團疑雲,隨後律師的雄辯輕鬆的幫助觀眾找到了“事實”:那個銀行家,因老婆與人私通,便在酒後幹掉了他倆。而重要的是這一切,是觀眾方面的虛擬的,也可説成是導演幫助觀眾作了一次思維熱身運動,但影片並未將此“事實”的過程回證式的復演。在接下來的“監獄風雲”中不時挑逗起觀眾 對“事實”的疑慮。當阿瑞問安迪為什麼會入獄時,他説:“我是無罪的。”一方面誘導觀眾懷疑甚

至重建假設,一方面繼續“來這裏的,都是無罪的”的主題性悖論的凸現。阿瑞聽了後應到: “來這裏的都是無罪的。”於是乎,主題性悖論在不經意間被揭示出來,此時觀眾並未注意。影片的高明便是倒置了因果關係,將結論首先提了出來,而後慢慢交待前提,使觀眾隨着影片向縱深發展不斷體驗到光亮,這股光亮最終清晰的回照出主題的偉大預言性,這一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悖論,但極大地拓展了影片的鑑賞空間。不過,觀眾此刻的重建假設便擱淺在了“不是安迪,誰是兇手”的問題上。湯米的出現帶來了安迪清白的“公諸於世”,從而有了“無罪的人有罪”這一悖論;影片開始也描繪了獄警長極富有衝擊 快感的結束了剛入獄的小胖的獄中生活,此時,湯米也因對神的誠實而倒在典獄長踏滅的煙頭旁,自然形成了“有罪的人無罪”這又一悖論,同時這一點更通過本該 絕對高義的司獄者卻幹着無恥的勾當,以及已經手持着文憑走向美與善的未來道路的湯米的死來強化。

安迪把麗塔.海華絲的巨幅海報貼在了牢房的牆上。正是這一張巨大的海華絲電影招貼畫,擋住了鐵監深處大牆上的黑窟隆,那是安迪出逃牢獄的唯一洞口。也是無辜囚者面向希望和光明的通道。由於監牢特處地域,逃跑的洞口只能用一張美女招貼僥倖遮擋。這樣一來,豔麗的海華絲的女性藝術形象便在整部電影當中,擁有了她自己更加耀眼的新解釋。單憑此一看點,我認為,這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儼然不同於《基督山伯爵》的那一式黑牢越獄。《肖申克的救贖》顯得更具有人情味道。

“老布到此一遊” ——這是監獄圖書館原管理者老布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話。這位在監獄裏面待了幾十年的老人,一旦離開肖申克監獄這個籠子,沒有半分的欣喜,而是選擇了死亡。自由,現實的社會,對他而言,竟然似沒有圍牆的監獄,比有圍牆的監獄還要可怕。半夜驚醒,因為恐懼而睡不着,無法適應這陌生的世界。在超市裏蹣跚地為貨物裝袋,滿臉的每一條皺紋都帶着惶恐,都在絕望地下沉。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孤獨勝過肖申克監獄裏的小格子。唯一的願望,是那有了自由的鳥兒會回來看自己一眼。影片中這段憂傷而孤獨的話:“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ing.”恐怕便是最好的解釋。

片中我們看到監獄中一樣可以建立美好的友誼。只是一句獄中的普通對話,竟成了永遠的誓言。安迪和瑞德兩個人的友誼不僅是明星的大幅劇照,更是表示心意的可貴的書、籍、石頭,口琴。就是這些簡單的東西,讓我們領略到在非凡艱苦的監獄生活中,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和互相鼓勵的友情。雖然這看上去不算什麼,但因為環境的特殊,就更讓人體會到它的彌足珍貴。影片結尾處,當兩個朋友重相聚首,兩人暢快的笑容真是讓人無比羨慕。因為那笑容充滿了天地之間,充滿人們內心的無限希冀,讓人感到温暖,感到力量。

安迪找到了自己的救贖之路,我們也會找到自己的救贖之路。以生命的名義起誓,為了生存,為了希望。

第五篇:職場救贖

職場救贖——寫給迷茫中的草根族

職業生涯:你正在犯的10個致命錯

這篇文章不是量化的調查報告,而是本人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諮詢的過程中與客户一對一深入接觸之後總結出來的、較為真實地反應了職場人士的內心想法,屬於較為全面的質化總結。文中所列出的錯誤,可能超過90%的人正在面臨。可能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這些問題看起來已經司空見慣、稀鬆平常,為大多數人所忽略。然而,經過大量職場真實案例的證實,我們發現,正是這些稀鬆平常的錯誤,日後極有可能成為影響你職業生涯發展、甚至改變你一生命運的致命錯誤。

錯誤一:現在不着急,以後遇到問題再説吧

很多人剛剛步入社會,沒有真正意識到危機的存在;或者現在的工作相對穩定,雖然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子,但至少目前的工作能夠養家餬口,至少可以保證生存沒有問題。他們不知道五年後的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也不會深入去想,因為這樣很累。至少現在的工作能夠讓自己這一年過得很安穩,至於下一年怎麼樣,他們根本沒有考慮過。他們總覺得年輕應該是享受的時光,這樣才不會辜負大好年華。即使現在遇到問題,他們總是説:現在不着急,以後遇到問題再説吧。

我曾經遇到這樣過一個案例:一個已經35歲的男人,工作12年,有老婆,有孩子,唯一沒有的,就是穩定的工作。12年來,平均不到一年就換一份工作。現在年齡大了,家庭的責任也大了,想找份工作長期穩定下來,但發現很難。我問他,為什麼不早點兒考慮這個問題?他説,那時候年輕,不懂事,現在意識到了,卻發現困難重重,並深深後悔以前沒有早點兒做打算。

你現在遇到問題了嗎?你是否在困惑、迷茫中消耗自己的青春?相比一年前,你的這一年是進步了,還是在重複勞動?你現在的工作到底是否適合你?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職業成長路徑?你是否有一個至少可以為之奮鬥5年的目標?你是否知道一年以後自己成長為什麼樣子,五年以後又成長為什麼樣子?你是否知道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更致命的是,你是否還抱着“以後再説”的心態?看完這段文字,你是反應是立即行動,還是重複現在的狀態?

如果所有的問題都等“以後再説”,那麼,我敢肯定,最多5年以內,你會遇到再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要想解決,你必須要付出成幾何級倍增的代價!

錯誤二:有些事情總要親自經歷了才會知道

有些人會虛心吸取別人的經驗和教訓,生怕自己走錯了路;而有些人則説要親自犯一些錯誤,親自遭遇一些挫折,才會清醒。這些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強大,願意在困難中磨鍊自己,成長自己,但其實他們卻是潛意識裏刻意迴避自己正在經歷和正在犯的錯誤,並且從骨子裏不願意承認和改變目前的現實。這種人剛愎自用,一意孤行,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往往會在前進的道路上栽很多跟頭。

的確,經歷困難和挫折,會讓一個人得到成長。但並不是所有的困難和挫折你都要經歷。能夠提前合理規避的,你為什麼又一定要親自去嘗試呢?不見棺材不掉淚。而當你見了棺材的時候,掉再多的淚恐怕也無濟於事了。

對於年輕人來説,“試錯”其實是最愚蠢的方法,即使你覺得你還年輕,你還有機會,但實際上時間並不是你想像得那麼多。以在北京工作為例。假如你大學畢業23歲,打算30歲買房結婚。房子不要太好的,但

在北京,起碼也要100萬。在房價瘋漲的情況下,這已經是最保守的估計。首付20萬,裝修2萬,家電2萬,結婚3萬,其他備用資金3萬,這總計就得需要30萬。假如你年薪10萬,除去房租、生活費、電話費、應酬等等支出,一年存款7萬,那麼,你至少要需要4年的時間。但是對於職場新人來説,沒有3年的經驗積累,不可能拿到10萬的月薪。這樣算下來,就算你不走彎路,從畢業到結婚,你要像上緊了的發條一樣高速運轉,根本不允許你有時間去無所事事或者走彎路。而一旦不慎稍有偏差,走上1、2年的彎路(對於很多人來説,這是再正常不過),那麼對你來説,一旦買房,就會陷入破產的邊緣。如果你還想着去嘗試和經歷一些本來應該可以規避的錯誤,那麼,你的職業生涯定會付出更多的成本。

錯誤三:當我遇到問題時,做個職業規劃就行了

很多人都是在實在看不到希望的情況下,才會想到做職業規劃。就像在上文第一個錯誤中所列舉的那個例子。但我要告訴你的是:職業規劃並不是你走投無路時的救命稻草!

因為成功的職業規劃,其核心是要幫助你找到你的職業方向定位,並圍繞這個方向構建你的核心競爭力,以保證你能夠在這個方向上順利成長。這兩點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找一個方向,而沒有考慮到該方向在現實工作中實現的可能性,那麼,這樣的規劃沒有任何意義。而要想保證職業方向實現的可能性,就必須要考慮外在客觀因素的影響。家庭的壓力、年齡的差距、因工作不順而造成的心態的失衡……等等,都會影響到職業規劃的最佳實施效果。就像醫生看病一樣,如果你已經病入膏肓,那麼,再高明的醫生恐怕也無回天之力了。

對於在校的學生來説,大三之前確立方向,然後利用剩餘的時間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畢業後完全可以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對於已經工作的人來説,在工作三年之內確立自己的方向,雖然要付出損失和代價,但仍然有轉向成功的可能。如果三年之內甚至更長的時間工作不穩定的話,這個時候,職業規劃的難度就大得多,不僅僅是因為你要承擔更大的損失,付出更高的機會成本,同時,因工作不穩定而帶來的嚴重心態失衡,才是你職業成長的最大障礙。以平均走兩年彎路為例,兩年之後轉行,和別人在一個起跑線上,這就意味着你以前的工作基本上是浪費了。假如你月薪2500,你兩年的直接物質損失就是6萬,這個損失,至少是你職業規劃投入的60-120倍(如果提早做職業規劃,投入最多也就是你1-2個星期的工資)。你同時損失的,還有兩年的成長機會,這個時間是永遠無法彌補的。同時,你的心態也會變得很消極,無法積極去面對新的工作,這個損失也是無法估算的。更重要的是,一旦你習慣了迷茫,或者習慣了跳槽,那麼,這個損失就會擴大到職業規劃投入的200倍以上!

很多工作多年但仍然沒有方向的人來找我們做諮詢,在對他們的綜合情況進行評估之後,假如我覺得實在無能為力,給予不了他們應有的幫助,我就會對他們説“很抱歉,我們解決不了你的問題”。雖然這樣的棘手的問題不多,但大家最好還是引以為戒,一定要及早打算,千萬不要等走投無路的時候再解決問題。那時候,你可能就真的是走投無路了。

錯誤四:把性格測評當成職業規劃

有一次和一位大學生朋友聊天,我問他有沒有做職業規劃,他説做了。我又問你的職業目標是什麼,怎麼實現這個目標,他説不知道。我就很納悶,我説你不是已經做了職業規劃了嗎?怎麼這些問題你都不知道呢?接着他就發給我一堆資料,我一看,全是各種各樣的測評報告。我問他這些報告在哪裏做的,他説在學校的網站上。我説這些報告結果你能看得懂嗎?他説看不懂。

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諮詢的過程中,這樣的情況不止一次地出現,尤其是在大學生羣體中。每當遇到這種

情況,我的心裏就很糾結。他們對於職業規劃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測評的層面上,根本就不知道這些測評對他們意味着什麼,更不知道如何利用這些測評指導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

有一次在北京某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比賽上擔任評委,也同樣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他們也知道根據測評結果把自己分析一遍,但到最後規劃的職業方向,大多數依據的標準是“專業對口”,而與測評結果幾乎沒有任何關係。雖然高校已經開設了職業規劃課程,但據本人所瞭解到的真實情況卻是:這些課程平時幾乎沒有人去認真聽,只是考試的時候突擊一下,拿學分而已。我就問他們,這些課程對你們以後的就業和成長有非常大的幫助,為什麼不去認真聽呢?得到的回答是這樣的:上這門課的老師完全是照本宣科,根本就不瞭解真實的職場是什麼樣子的,更別提把書中的理論在現實的職場上進行有效的指導和操作,這門課也完全成了擺設。於是,該困惑的依然困惑,該迷茫的依然迷茫。

由於在大學裏大家所接觸的職業規劃只是各種各樣的測評工具,於是也就想當然地把職業規劃與性格測評等同起來。而從客觀的角度來説,許多人由於職場經驗、社會閲歷、思維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對於大學生和初入職場的人來説,這方面的問題就更加明顯),根本就看不懂測評結果。同時,這種測評式的規劃也是理論化比較嚴重的,測評結果完全由電腦自動生成,所提供的結果都是某一類性格所具備的“共性”的東西,完全不知道如何結合職場真實情況對每個人的“個性”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所以,這樣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的規劃,實戰性比較差,也就不難理解了。

這裏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性格測評≠職業規劃。很多人認為自己做了性格測評就等於做了職業規劃,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認識誤區。性格測評只是我們瞭解個人性格的一個手段。涉及到具體的規劃時,還要根據個人事業願景、優勢特長、專業技能、成長經歷、職業價值觀、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等各種情況進行綜合考量,才能得出具體的結論。這需要諮詢師深入瞭解你的情況之後才能做出判斷,而不是單純依賴測評工具所得出的結果。以第一職場網的教練式職業規劃為例,除了基本的測評以外,僅諮詢訪談這一項就需要3個小時的時間,最長的曾經達到6個小時,目的就是對諮詢者進行全面、深入的瞭解,並對測評結果進行驗證,以全面、客觀地瞭解諮詢者的真實情況。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麼,諮詢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錯誤五:只定方向,不知道實施路徑

既然上文已經明確了性格測評並不等於職業規劃,那麼,一個完整的職業規劃到底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呢?以本人在第一職場網進行的教練式職業規劃為例,職業規劃的完整內容應該是“1+2+1”模式,即一項核心內容,兩項補充內容,一項強化內容。一項核心內容,指的是根據其自身綜合情況,進行鍼對性分析,量身定製,確立最適合其發展的職業方向定位。兩項補充內容,一是對其綜合素質進行評估,為其制定職業成長路徑,並進行相應的知識體系構建;二是針對其性格中的弱點和以往的工作經歷中所存在的思想、行動等方面的錯誤進行糾正,避免其重蹈覆轍,從最大程度上規避因自身不足而帶來的潛在職業風險。一項強化內容,指的是以職場晉升為導向的軟實力系列培訓(以第一職場網獨家開發的ccs10職場競爭10力模型為基礎),通過具有實戰性的技巧和方法的培訓,全面提升個人綜合競爭力,以更快的速度,獲得職業發展的飛躍,拉開與普通人的距離。

很多人不乏明確的目標,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從而最終影響到職業目標的實施程度。從這個角度來説,只確定職業生涯方向定位,而不知道具體的實施路徑,尤其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哪些問題需要直接面對,哪些問題需要繞道,同樣會影響到你的職業發展。

確立目標,只是成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即“一項核心內容”要解決的問題;而這個目標到底能否實現,

就要看實施和執行的效果,這也是“兩項補充內容”和“一項強化內容”的意義所在。如果只是確立了目標,而沒有確定相應的實施路徑,那麼,這樣的規劃只是成功了50%。尤其是強化部分的內容,也是考驗一個諮詢師水平的地方。光懂理論而無實戰經驗的人,做不到這一點。

錯誤六:沒有主見,嚴重依賴周圍人的看法

你為什麼想考研?因為周圍的人都在考研。你為什麼想進國企?因為大家都説國企穩定待遇好。你為什麼不願意改變自己?因為周圍的人和你一樣,同樣處於這種狀態!

很多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但一旦自己的想法得到周圍人的反對或質疑時,他的這種想法就會迅速打消。有一次有一個客户來問我,他説他家裏人想讓他當老師,但他問了身邊的人,有的人説當老師好,而有的人則説當老師沒有前途,不如進企業。他自己也困惑了,不知道到底是否當老師。

每個人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因此,當你徵求別人的意見時,他們只是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去思考問題,並不是站在你的立場上。因此,別人的意見到底是否適合你,還取決於你自己內心的想法。同樣是這個例子,喜歡安穩的人肯定會説當老師是個不錯的選擇,而喜歡挑戰的人則肯定會説當老師沒有前途。每個人都有250位朋友,他們分別出現在兩種場合,

本部分設定了隱藏,您已回覆過了,以下是隱藏的內容

一個是你的婚禮,一個是喪禮,

而這些朋友有80%是對你毫無幫助,他們通常不會給你正面、積極的影響,當你渴望有任何作為的時候,他們通常會澆你冷水,告訴你種種的壞處和各種失敗的可能。有20% 的朋友,他們是屬於較積極的,會給你正面的影響,而其中又只有5%的朋友則會幫助你,重大改變你的一生!所以,你對朋友們不該一視同仁,你應該花80%的時間跟那些會重大影響你一生的那5%的朋友在一起。

你的路到底怎麼走,只有你自己負責。那些曾經給予你建議的人,即使若干年後證明他們的建議是錯的,他們也不必為當初的建議負任何責任。你一定要明白,你的路只在你自己手中!

錯誤七:計劃趕不上變化,與其如此,不如隨遇而安

很多人會説世事變化無常,與其刻意計劃,不如隨遇而安。貌似説這話的人都很“瀟灑”,但一旦問題來到眼前時,恐怕你就“安”不了了。一是你沒有“根”,就永遠只能四處飄着,永遠也無法活得很紮實;第二,正因為你沒有“根”,所以無法構建你的成長之基,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你的核心競爭力,所以職業永遠無法得到成長;第三,正因為你隨遇而安,根基不牢,哪怕遇到一點點“風”險,你就會無法立足,因為你沒有任何抗擊風險的能力!看看那些在金融危機中被裁掉的都是些什麼人吧。如果你沒有構建任何適應競爭、抗擊風險的能力,那麼,當下一次危機來臨時(這種危機,或許是別人對你的威脅和競爭,或許是組織結構的調整,或許是併購,或許是倒閉,又或許是一次更猛烈的經濟危機),你會不堪一擊,第一個倒下的就是你!恐怕那個時候的境況,就不會像你今天説話的時候那樣“瀟灑”了吧?

隨遇而安,是因為你的內心在逃避現實;積極行動,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你同樣可以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錯誤八:高學歷意味着更多的發展機會

高學歷的人就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嗎?未必!在我所接觸過的所有諮詢客户中,最有活力的是本科生羣體。而那些研究生則連最基本的競爭意識都沒有。很多人屬於迷迷糊糊地“被”考研,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考研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甚至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又有一大批人考不上心儀的專業,被調劑到並不喜歡的方向。真正有明確考研目標的、屬於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一部分的、並且積極付諸行動的,只佔了24%。我最近在諮詢的一個客户,如果不考研,他的發展會更好。而讀研之後的迷茫,再加上目標不明確所走的兩年彎路,其損失已是職業規劃投入的180倍!

並不是所有的職位都需要高學歷人才。那些所謂的高學歷人才,其實能力並沒有與學歷相匹配。當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考慮務實的用人成本的時候,高學歷未必會受到重視。

學歷並不能保障你的成功,那只是一張紙而已。真正讓你成功的,是你到底有沒有真才實學。如果沒有,對不起,所有的公司都不是慈善機構。

錯誤九:國家單位比較穩定,發展有保障

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有這樣的認識。曾經遇到一個客户,xxx(此處省去3個字,不便明説,大家去意會吧)出身,工作十年,好不容易上司高升,遇到一個晉升的機會。憑藉自己在單位的能力、表現,他信心滿滿地以為自己會得到這個機會,但可惜的是,他被一個能力並不強的人打敗了。苦等十年得來的機會,就這樣眼睜睜看着溜走,於是一氣之下辭職,發誓再也不做xxx。提醒那些想進國家單位的人,在進入這些單位之前,你一定要明白“編制”意味着什麼,“體制內”和“體制外”又有什麼差別,“李剛”到底有什麼不同。如果你貪圖穩定,我會告訴你:你肯定會非常穩定,穩定到10年、20年甚至一輩子待在一個職位上,一個級別上,不會有任何改變。如果你渴望這樣所謂的“穩定”,並且沒有任何抱怨,那麼,我完全支持你的決定。

錯誤十:這個社會,要想成功太難了

成功很難嗎?完全錯誤!尤其是在當前的環境下,我甚至為之歡欣鼓舞,因為這是最容易成功的一個時代!現實的職場中,工作3年以內遇到職業問題的,佔了77%,屬於職業規劃的“重災區”。真正清楚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並知道如何行動、全面提升和發展自己,沒有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困擾的,只佔了3%。也就是説,如果你有了完整的職業規劃,並願意朝着目標積極行動,97%的人都不是你的對手,你完全可以無視他們的存在。剩下的那3%,你也完全不必害怕,因為中國的企業有足夠的空間和機會,完全能夠讓你與這3%的人共容。那麼,既然成功這麼容易,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的人失敗呢?因為,最厲害的那個對手,其實就是你自己!如果你沒有前瞻意識,只顧眼前,從來不考慮未來;或者只是停留在“想一想”的層面上,而從來沒有真正行動過,那麼,你將永遠打法打敗這個對手!你現在的失敗狀態,仍將持續!成功,將永遠會與你無緣!

你是誰?你從哪裏來?你要到哪裏去?未來的路如何走?家庭的責任誰來承擔?你是想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還是想成為“啃老”或者“蟻族”中的一員?成功與失敗,你到底如何抉擇?你又憑什麼保證成功?你是否做好了積極行動的準備?什麼時候行動,是現在,立刻,馬上;還是想活着瀟灑、安逸一些,等着“以後再説?”

你現在的選擇,決定了你未來的成長。如果你現在後悔,那麼,你以前的走的路肯定是錯的;如果你不想再後悔,那麼,從現在開始,就要認真走好每一步,不要再稀裏糊塗地過日子!否則,你肯定會成為最失敗的那個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vlln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