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語文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篇一

“學案”是教師為學生每節課的學習設計的。學生根據“學案”設計充分預習,帶着問題為課堂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做準備,是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學生按學案去學,去掉了過去學習時的被動和盲目,找到了主動學習的支點,有利於養成學習習慣,有利於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它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一、學案的特點

1、“以學定教”是學案的目的,針對自學中的問題,制定有效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有的放矢,效益更高。

2、問題探究是學案的關鍵,它能起到“以問拓思,因問造勢”的功效,並能幫助學生從理論闡述中掌握問題的關鍵。

3、知識整理是學案的重點,學案的初步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地將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

4、事半功倍是學案的特色。學案設計,尤其是科學性,實效性強的學案設計是一項艱苦複雜的工作,是需要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的作品,不下一番苦功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5、鞏固練習是學案的着力點,學生通過解題鞏固知識,掌握方法和培養技能,而且能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培養創新能力。

6、面向全體是學案的優點,針對全體學生,分開層次,有利於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思考和能力的培養。

二、學案的設計思路

1、樹立“先學後教”理念,學案是以“學”為中心去預設。主要解決學什麼、怎樣學的問題。

2、教師在設計本部分內容時,要用學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學生的認識經驗去感知教材,用學生的思維去研究教材,充分考慮學生自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維問題,着力點要低一些,充分考慮各個層次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

3、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每個知識點學完後,要配以適當的題目進行訓練,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三、編寫學案時應注意的一些原則

1、梯度原則

有梯度的處理學習內容,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每階層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從而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2、設疑原則

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以問題形式設計成題組)、質疑、釋疑、激思、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求知慾,培養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新素質。

3、參與原則

在學案設計中應考慮讓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通過學案創造人人蔘與的機會,激勵人人蔘與的熱情,提高人人蔘與的能力,激勵人人蔘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4、方法原則

強化學法指導。通過學案教學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同時注意學法指導的基礎性與發展性。

四、學案的編制方法

在編制“學案”時,應依據學習的內容,目標和學習者的情況而變,沒有千篇一律,固定不變的格式。但從“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以學為本,因學論教”的原理出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有步驟,分層次地從知識,能力到理論的運用逐步加深。不同層次的同學可根據不同層次目標要求進行自主學習。教學中的學案設計一般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1、明確教學目標建立知識結構框架

學案中要體現出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知識結構包括學科知識結構,單元或章的知識結構,課時知識結構。通過知識結構分析,建立知識結構框架,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宏觀認識。

2、設計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設計恰當的問題是引導學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學案”設計的關鍵所在。教師要依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依據學生的情況,精心設計問題。問題的設置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有一定的科學性、啟發性、趣味性和實用性。還要具有一定的層次。在這裏一定要注意:把握好知識的重、難點的處理。“學案”把重點、難點問題交給學生,給學生一定方法引導和思維啟示,讓學生自己動腦,分析解決問題,在探究中加深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練習及時自查和鞏固學習效果

在“學案”的最後還要有一部分,對學生自學探索後的自查鞏固。學生層次不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大差異,自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許多各個層面的新問題,幫助學生及時從練習中發現這些問題並進行及時正確的引導,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思維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語文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篇二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和各位老師交流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教學心得。下面就我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做法和老師們交流交流,以便在今後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取長補短,改進教學工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重在啟發學生思考,以平等對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學生 學習語文的習慣,使其學習變為愛學,樂學,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學習,課堂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把多讀多練,培養語感,提高學生的閲讀和寫作能力作為教學重點來訓練。因此我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習慣的培養。

第一 ,課前預習開學初每接一個新班,我首先教給學生預習課文的 方法, 把預習的 具體要求讓學生逐條逐條地熟記 ,並寫在紙上,貼在語文書的 第一頁,學生每學習新課之前都要嚴格按這幾條去做:預習的第一個要求:讀書五遍。每遍又都有具體的 要求:第一遍要求,清除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詞義,並將拼音和 查出的詞義工工整整的寫在書的空白處。第二遍,要讀得通順流暢。第三遍,每讀一段時,想每段寫了什麼內容,(或者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一個意思)全文主要內容是什麼?第四遍帶着課後問題邊讀邊思考。第五遍,讀後提出自己不懂 的問題,並把問題寫在卡片上夾在書中,以便上課時認真聽課,參與課堂活動。預習的第二個要求:查閲課文有關的資料,圖片。然後摘抄,粘貼在資料本上,(這是我特別設計的,要求統一的16開軟皮的本子)。這項作業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 家長一塊查閲資料共同完成。

這樣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至少能積累兩本資料,同學之間能資料共享,也為語文總複習備好了材料。許多家長打電話,開家長會都説,和孩子一起查閲資料,和孩子共同學習,也 增長 了 不少知識,使學生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拓寬了孩子的 知識面。他們的資料本每一頁都像一幅漂亮的內容豐富的手抄報,寫什麼樣的標題,用什麼字體,什麼顏色,怎樣排版都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再加上同學之間交流時的欣賞與羨慕,使每個學生對這項作業都樂此不疲。這項作業為課堂教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課堂上老師再抓住課文中的重點難點進行強化理解訓練,就能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了語文教學的質量。

第二,關於讀書一是課內的,一是課外的,怎麼讀?讀到什麼程度?先説課內的文章,我們教科書上都是精選的經典名文,所以我們要很好的運用。因此我要求學生每篇課文至少也要讀20遍,課文中要求背誦的課文,一定要原汁原味的背,不能多一字,不能少一字,更不能走了樣。不要求背誦的課文,不看書也要知道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哪是重點段?哪個詞哪個句子是老師重點講的?這就要求學生讀書時用心讀,聽課時認真聽。對此我又教給學生複述課文的方法,複述課文是學習語文的好辦法,既鍛鍊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複述課文就是用自己的語言把課文表達出來。我 把複述細分為三種,第一是詳細複述,不是背誦,只是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段和重要細節來複述。第二是簡要複述,就是抓住文中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複述。第三種是創造性複述。可以變換人稱複述,續編故事複述。顛倒順序複述。學生明白了複述的不同要求,平時我就有目的有計劃的讓學生複述課內課外的優秀文章。這樣,不僅積累了優美詞語和段落。還掌握了一些文章的寫作方法。學習的過程就是能力轉化的過程,一學期下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習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再説讀課外書,我們知道,要學好語文必須多讀書,怎麼讀?我也迷茫了好久。在不斷的摸索中,我採用了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起書走進教室和學生一起讀。所以每學期我採用了兩種方法同時進行,一是師生共同讀一本書,我每天至少要擠出10分鐘的時間來,給學生朗讀故事書。從《愛的教育》這本書開始,因為這本書是以一個四年級國小生日記的形式來寫的,和他們同齡,內容也是他們喜歡的,還有利於學生寫日記。

所以同學們很喜歡聽,讀完後我畫出文中的好詞好句好段,再讓學生抄在摘抄本上,再抓住空閒時間,給學生講這些詞語段落的好處及用法。給學生朗讀課外書,不僅鍛鍊了老師的朗讀水平,也鍛鍊了學生的聽力,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另一種是學生每人每天書包裏都要有一本課外讀物,有空就看,看完自己的,再和同學交換着看,每月把自己看的書的內容用手抄報的形式展示出來,手抄報上有本月所讀的書的主要內容,作者簡介,精彩片段及體會感悟。這就是每月一次的課外讀書筆記交流。

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篇三

20__年秋我有幸執教了我校第一輪新教材改革的實驗班,如今整整三年的教學旅程,在這三年的從教中,可以説是悲喜交加,但更多的是收穫。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為了把課標要求真正得到落實,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出現了一幕幕喜人的鏡頭,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

“喜人的日子裏意伴隨着憂慮”,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提高了許多,但是面對如今生活的現狀,又出現了太多太多的困惑。

1、隨着教材難度的不斷加深,班上學生兩級分化的現象嚴重。一年級時對識字教學的學習,班級學生還可以每天跟着一同學習,在學校有老師的不斷複習鞏固,回到家中,有家長的輔導,學生的成績理想;但到三年級時,閲讀教學成了語文學習的重點,成績較好的學生能掌握其閲讀方法,自主學習,並且從中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但對於基礎差的孩子來説,這就是一個“攔路虎”,不願多讀,多想,一次做不到,心灰意冷了,每次回家也是同樣的問題,家長的素質不高,無法輔導,就這樣導致這些孩子無興趣學習,長此以往,學習便下沉,從而出現班級的兩級分化現象。

2、輔助手段欠缺,學生學習出現較大的困難。北師版的語文教材,適合在條件好的城市運用,對於我們貧困的山區來説,這無疑是一個很難運用的過程,學生知識不廣,接觸的範圍不大,對於大山裏的東西還比較熟悉,一提到山外的世界,他們就感到極其陌生,有時,老師所説的,孩子們還認為老師是在“吹牛”,他們不知道在美麗的海灘上還有新奇的貝殼,在浩瀚的沙漠中還有仙人掌的存在……如今,電教的條件較好,能充分地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輔助我的教學,但是在孩子們的心中,這是間接的事物,沒有親身的經歷,他們總是有一些“不相信”,同時,現在教材中,要求學生課外查的資料太多太多,學生回家沒有較多的課外資料,上網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説就象是天方夜譚,這一切又得要老師想辦法解決,“鼓勵學生自主查閲資料,自主學習,”這一理念怎能得以實現?

3、教學內容較多,教學時數較少,完成任務太難。每一冊教材足足十二個單元,每一個單元包括三篇主體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其中“語文天地”又包括五大方面的內容“日積月累”“暢所欲言”“筆下生花”“開卷在益”“金鑰匙”,可以這樣説,一個語文天地的內容比上三篇主體課文要的時間還要多,學生的`“聽、説、讀、寫、練”都在這裏呈現。就拿如今來説吧,其他的教材差不多接近尾聲了,而我們北師大版的語文還在不停地“追課”。

4、學校的條件有限,學生的活動得不到落實。在新教材中安排着許多活動,如“到附近的工廠去參觀瞭解環境”,“到爸爸或是親人上班的地方看看上班時間表,瞭解他們的工作的情況”諸如此類還有許多許多。學生不親自去活動,就沒有把活動得到落實,讓學生此時練習説話,就無從説起。

5、考試類型多樣,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成績不理想。在課堂中,我們努力傳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把書本中“死”的知識化作“活”的運用,書本上的掌握了,但每次檢測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也許是學生的能力有限,傳統高分的影響,導致學生成績不好,受到家長的責備和不理解,因而老師也覺得壓力過大,有時感到無從施教。

面對教育改革的浪潮,新課改畢竟是一個新的話題,它總有一個運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總避免不了這樣或那樣的不適應,我想,即使困難重重,我總會勇敢地去面對,在實踐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故事、教學案例、教育隨筆等;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新課改的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語文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篇四

我們課題組開展的題為“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第二階段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現在我們將近期研究的心得體會整理如下:

借用陶行知先生在《國小教師與民主運動》中説的一句話:“在現狀下,尤須進行六大解放,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裏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閒時間消化所學,並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幹一點他自己高興乾的事情。”

本階段我們研究的同時,切身感受到要想加強語文教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一定要遵循以上六個原則。

我們在給學生講解漢字的結構特點時,應該讓學生充分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漢字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內容,能説會寫也是國小語文對學生語文能力考查的重要標準。同時,漢字本身也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通過講解漢字的結構特點,既能夠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度,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領略傳統文化中書法的藝術魅力。在低年級中,教師可以講解諸如“日”“月”“羊”“火”這些字的古代的象形字結構和演變過程。在高年級階段,則可以結合字形介紹中國古代文化。例如,“社”是由“礻”和“土”組成的,“礻”代表神祇的'意思。社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神守護着土地的意思,因此中國古代人所稱的社稷就是土地神的意思。古代帝王都要在一個特定的地方建造神壇,這個神壇就是社稷,如果社稷變了,那麼國家也就沒了。由此,社稷一詞在後來就與國傢俱有相等的含義。

作為國小語文教師,教學時可以整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使語文課堂有聲有色。國小課堂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傳統節日的因素,在節日當天進行教授。在教授時還可以加入相關道具,或者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國小課文《北京的春節》和《看花燈》兩篇課文中,教師就可以現場帶上花燈,讓學生猜燈謎,也可以帶上筆墨,讓學生自己編詞造句書寫春聯。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提升了對課堂的參與度,也提高了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教師應引導發揮好學生的誦讀特長,讓學生在誦讀經典的同時,提高學生文化品位。通過讀誦經典可以最直接地讓學生產生對古代文化的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經典。據筆者的觀察,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都讓學生死記硬背經典,導致學生反而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厭惡的情緒。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所帶的班級中引入了唱誦式的讀經方法,通過將詩歌編成一首首歌曲,讓學生更加喜歡讀經,也更容易記誦。例如,在教授古詩《十五夜望月月》時,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人們都有哪些習俗?歷史上還有哪些詩人寫過關於中秋節的詩詞?他們的詩詞選取的是什麼景物?中秋節人們一般都會表達怎樣的思緒?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教學,採用入情入境的方法,帶領學生體會詩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再引領學生走出詩文,聯繫生活實際談談感想。既鍛鍊了學生的品析詩文的能力,同時學生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大的興趣,對中華傳統節日有了更多的瞭解。

以上是我們課題組針對本階段研究的一點感悟,接下來的研究,我們會本着上述留個原則,有目的、有方法地努力繼續開拓進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vnv11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