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四年級語文教案:桂林山水(彙總10篇)

四年級語文教案:桂林山水(彙總10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0篇《四年級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四年級語文教案:桂林山水》相關的範文。

四年級語文教案:桂林山水(彙總10篇)

篇1: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案

【學習目標】:

1.通過觀看圖片,感情朗讀,説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2.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方式寫話。

【學習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第一句話是什麼?(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麼意思?(第一)

本課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是什麼意思?(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下面我們就來觀賞桂林的山是什麼樣的山,水是什麼樣的水。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請學生單獨讀課文,並請同學回答:這一段講了什麼?(灕江的水)(板書)(老師讓該同學自我評價,讀得好不好?)

2、教師引導:學生自由發言(一邊觀賞影片,一邊進行。)

(1)作者一開始就直接寫灕江的水嗎?(沒有),先寫什麼?(大海西湖)為什麼這樣寫?(對比)(板書)相比較:結果是什麼?(還是灕江的水美)(指出前半句用讚歎的口氣,後半句用驚奇、驚訝的語氣)

(2)灕江的水這麼迷人,它究竟美在什麼地方呢?(特點)

a:靜(板書)靜到什麼程度?(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感覺)

b:清(板書)清的怎麼樣?(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視覺)

c:綠(板書)綠成什麼樣子了?(一塊無瑕的翡翠)(想象)

出示卡片,討論:什麼是翡翠?無瑕又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個什麼句?(玉石;沒有斑點;比喻句)

(3):真靜啊……都用了三個真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真清啊……(熱愛、讚美)句式相同又是一組什麼句式?(排比句)

真綠啊……強調灕江水的特點,讀的時候一定要讀出讚歎的感情來。(讓學生輕聲讀、找感覺)(板書:對比、排比、比喻;熱愛、讚美)

(4):指導背誦(圖畫法、串連法)

(5):小結:這樣的水只有灕江有:看!作者觀察的多麼仔細呀!表達的多麼生動具體呀,同學們不妨也學學他的這種表達方法,相信會收穫不少。

(二):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桂林的山

1:作者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寫桂林的山。

學生討論後自由回答(可適當動筆操作畫出直觀圖)

2:指導朗讀(驚奇的語氣)

3:指導背誦。

三、總結

多美的山呀!奇、秀、險,再加上又靜又清又綠的水環繞其中,中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整整83公里,一路如此,盪舟其中,就像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除了桂林,還有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蹟,像長城、故宮等等;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要想建設祖國,為中華民族爭光,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

這樣靜、清、綠的水,繞着這樣奇、秀、險的山,讓人領悟的是桂林擋不住的誘惑。同學們,讓我們懷着無限的嚮往齊讀《桂林山水》。

四、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思考、練習2、3題。

篇2:四年級語文下冊桂林山水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入景,讀中悟情,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灕江江水、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桂林山水的掛圖或有關錄象等。學生外出旅遊拍的風景照。

導 學 過 程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初讀課文,結合課後習題理清課文思路。

2、圈劃生字新詞,解決疑難詞語。

第一課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同學們,老師佈置大家課前收集、閲讀了有關描寫祖國自然景觀的文章,想一想:哪處景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説出來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播放配樂多媒體課件或出示掛圖,然後讓學生談感受。

3.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説“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自讀交流,感悟語言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讀完後,同座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合學生的感受,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投影或錄像中灕江的水;或者用多媒體課件,先後配樂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灕江的水。問: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呢?

(2)自由練習朗讀,然後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灕江水的靜、清、綠。

(3)齊讀課文,提問:灕江的水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麼特點呢?

(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同時配樂教師範讀;或用多媒體課件,先後播放峯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並同步配樂朗讀課文。

(2)自由練習朗讀,然後組織朗讀比賽,結合賽前提建議、賽後評議,教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

(3)指名配樂朗讀。

5.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出現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師由“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導讀課文。或者多媒體課件展示遊客乘竹筏暢遊桂林山水的動畫,同時出現文字。

(1)引導學生質疑。

(2)引導朗讀、感悟、解疑。重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再讀第四自然段,引導讀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質疑,拓展延伸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

2.分小組交流,然後小組代表彙報小組內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3.對於學生存在的問題,一般可採用以下三種處理方法,一是利用集體交流,即時解決;二是存疑,第二課時相機解決;三是引導學生閲讀有關課外書籍(如為什麼桂林的山會如此奇特)。

4.佈置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在書上畫下來,抄在本子上; ( 2)閲讀有關描寫“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並把你最喜歡的一段摘抄下來;

(3)閲讀其他有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整體導入

1.為什麼説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讓我們也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暢遊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選擇,品讀課文

1毖≡衲闋釹不兜囊桓鱟勻歡危反覆誦讀,邊讀邊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2苯淌ψ櫓集體讀議交流,結合學生的朗讀,相機品賞,抓住重點指導品讀二、三兩個自然段。

品讀第二自然段。

(1)朗讀這段的第二句話,然後根據學生收集的資料,引進其他有關描寫灕江的片斷。

(2)比較閲讀,引導學生體會以下三點: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灕江的水綠的純淨可愛。

(3)出示掛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以“灕江真美啊!”作為總起句,引導學生髮揮想象説段寫段。

(4)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怎麼背下來,然後指導背誦。

品讀第三自然段。

(1)朗讀課文的第二句話,然後引進有關描寫桂林的山的資料。

(2)比較閲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用詞之精妙。

(3)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並選一座山峯,發揮想象説話。

(4)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並注意分號的用法,然後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朗讀全文,整體背誦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總的説人們讚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兩段分別描寫灕江水、桂林山,並抓住了水靜、清、綠的特點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後將桂林的山水聯繫起來,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畫。)

2.練習背誦。

3.提示線索,全班背誦課文。

四、轉換角色,運用語言

1.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美麗,大家都很喜歡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讚美桂林山水。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讚美的話寫在書裏的插圖上,也就是題詞,別忘了簽名;喜歡説説的同學可以選擇圖上象鼻山這一景點,練練怎麼做導遊;喜歡創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計旅遊廣告詞。

2.組織交流,選派代表彙報,師生共同評點。

篇3:四年級語文下冊桂林山水教案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⒈指名背誦二節(默寫第二節)

⒉過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與眾不同之處。

二、依據自學提綱,學第三節(出示學習要求:1、自由讀課文;2、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桂林山的特點;3、説説桂林的山與泰山、香山有什麼不同;有感情的朗讀。)

⒈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來自學第三節,把課文讀懂:

目的:讀出感情,理解語言文字,作者是怎樣把灕江山的特點寫具體的。

學習方式:讀讀、議議、圈圈、劃劃

還要交流一下你們是怎樣讀懂課文的方法。

⒉彙報交流學習情況:

⑴詞義:奇峯羅列、危峯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麗

⑵分層:二層

⑶寫法:

寫法上與第2節相似,顯示了結構上的對稱。第一句用“峯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體地寫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

奇峯羅列,形態萬千�D�D山形

色彩明麗�D�D山色

危峯兀立、怪石嶙峋�D�D山勢

有形態的描摹,有聯想比喻,有親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勢寫得非常生動逼真。引讀。

⑷有感情地朗讀。

⑸彙報交流學習方法:

【讀課文→分層→找特點→怎樣寫具體(讀讀議議)→有感情朗讀】

⑹背誦第三節,交流背誦方法。

三、略讀第三段,再進行彙報交流

⒈師引讀:第三段從整體上寫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體,交相輝映,加上空中�D�D(雲霧迷濛),山間�D�D(綠樹紅花),江上�D�D(竹筏小舟),讓你感受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D�D(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⒉最後這句古詩是什麼含義?

⒊這句詩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對全文的總結,與第一段的內容相呼應。

⒋背誦第三段。

四、總結

⒈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桂林美麗的山水,寫下了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讓我們齊讀課文

五、鞏固練習,檢測反饋,培養能力

1、課後練習二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補充説明的方法寫具體,即“清得”怎麼樣。兩個小題分別要求寫出“黑得怎麼樣”和“乾淨得怎麼樣”。如:“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黑得看不見屋內的陳設”;“乾淨得看不見一張紙屑”等。

2、背誦課文比賽

課後反思: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説,通過課前和課上的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難事。但如果在課前沒有預習,在課上的朗讀就會出錯,費時自然就多。因此,在第一課時就要讓學生讀熟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分清楚段落。

篇4:四年級語文下冊桂林山水教案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生字,會認8個生字,會寫6個字。體會“波瀾壯闊、水光瀲灩、無瑕、翡翠、峯巒雄偉、山脈逶迤、奇峯羅列、重巒疊嶂、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陸離”等詞語的意思,自主積累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4.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課文中一些詞語和引用的詩句較難理解,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描寫桂林風光的文章和圖片資料。

2.桂林山水的課件、圖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發興趣。

1.同學們,老師佈置大家課前蒐集有關描寫桂林風光的文章和圖片資料,現在,把你的資料拿出來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學生交流資料,教師簡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1985年,桂林山水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考證,大約在3.6億到3.4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今天遍佈這一帶的石灰巖,就是那時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約3.2億年前,這裏上升為陸地。堅硬的石灰巖經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無數突兀奇峯,流經石灰巖地區的灕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別清澈,再加上這裏氣候温暖濕潤,有利於植物生長,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麼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為什麼説“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在不懂的詞語下做個標記,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正音。指導讀準加點字的字音,並思考怎樣記住這些字。

漓lí江擴kuò散峯巒luán雄偉山脈mài比擬nǐ重巒疊dié嶂危峯兀wù立竹筏徐xú行

(2)提出不懂的詞語,大家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説説詞語的意思。

用自己的話説説對詞語的理解,如: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瑕:玉石上的斑點;無瑕,是説玉很純淨,沒有斑點。

水光瀲灩:形容在陽光照耀下水波流動的樣子。

山脈逶迤:形容山脈彎彎曲曲向前延伸的樣子。

奇峯羅列: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峯排列着。

重巒疊嶂:山連綿不斷,山峯像屏障一樣重重疊疊。

危峯兀立:高高的山峯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光怪陸離:形容事物奇異而多樣,色彩繁雜。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思考:在課文的語言和寫法上你想説些什麼?

討論:課文的語言很美,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

課文按“總――分――總”的方式寫。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感受灕江的水美。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然後同桌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合學生的發言,引導感悟課文的語言。

(1)拿出自己蒐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觀察圖畫或讀一讀這些資料。課件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光瀲灩的西湖和灕江。問: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呢?

(2)指名朗讀,討論:

灕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灕江的水綠得純淨可愛。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指導朗讀:“真”字可讀重些,表達作者驚喜讚歎的語氣。

試背這一段。

五、學習遷移,自學第三自然段。

1.啟發自學方法:剛才我們學習了寫灕江水的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學習的?(看圖畫、讀課文、想象、體會)按上面的方法自學第四自然段。

學生讀課文、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自學效果:

(1)課件展示峯巒雄偉的千山、山脈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並同步配樂朗讀課文,使學生在看畫面時可以形象體會“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翠屏”“重巒疊嶂”“危峯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討論桂林的山的特點:奇、秀、險。

(3)自由練習朗讀,教師指導朗讀,然後組織朗讀比賽。

(4)試背這一自然段。

六、指導寫字。

1.自學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擴、羅”較容易寫。“巒、碧、綿”可以用部件組合的方法來記。“碧”注意上面的“王、白”和下面的“石”,寫得一樣寬。“綿”在“連綿”中是“綿延、連續不斷”的意思,所以是“糹”旁,不要與木字旁的“棉”混淆。“卷”字的最後兩筆分別是“”和“�]”,不要寫錯。

2.每個字寫兩遍。

七、作業。

繼續蒐集有關桂林風光的圖片資料,特別是關於桂林山洞的圖片資料,自學課文餘下部分。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指名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説説自己學了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課文語言的美。

二、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回憶學法。(看圖畫、讀課文、想象情境、體會語句。)

2.用上節課的學習方法自學第四自然段。

3.檢查自學效果:

(1)課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師簡介:桂林是石灰巖地形,所以山上有許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巖溶洞中,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順着巖石裂隙流出,水分蒸發,碳酸鹽類沉澱結晶,逐漸堆積成的碳酸鈣巖,叫“石鐘乳”“石筍”等。看課件體會石鐘乳“千奇百怪的形狀”,在燈光的照耀下在洞內“光華閃爍、色彩變幻”的樣子。

學生説説自己看課件和讀課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三、學習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這一段。

2.在小組裏説説自己對這一段的理解,着重討論兩處引用的詩句的意思。

交流討論:你怎麼體會“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引導看課件、讀全文體會詩句描繪的情境,感悟詩句含義:

(1)“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是説江水像青綠的絲綢飄帶,山如碧玉做的髮簪。

(2)“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意思是説:奇、秀、險的桂林山圍繞着靜、清、綠的灕江水;而靜、清、綠的灕江水裏又倒映着奇、秀、險的桂林山。教師簡介:觀賞桂林山水,一般是從桂林市區到陽朔,這一段的航程約80公里,沿途所見,都是這樣。看課件感受“空中雲霧迷濛,岸邊花紅樹綠,江面上白鷺低飛,竹筏徐行”。

正是因為這樣,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意思是:遊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遊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總結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總結全文,遷移訓練。

1.説説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啟發:同學們,現在,你一定對“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裏的話都説出來吧!

2.練寫、練説: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讚美的話寫在書裏,也就是批註;喜歡説的同學可以選擇我們看到的圖上的景點,如象鼻山,練練怎麼做導遊;喜歡創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計旅遊廣告詞。活動後評議。

五、作業。

談話:桂林山水這樣美,吸引了許多中外遊客。同學們,我們家鄉也有許多值得欣賞的地方啊,也有獨特的風景啊!學習了《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大家想不想把我們的家鄉美景寫下來,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時間可以當場練筆。

備課參考

《桂林山水》詞語解釋

(1)甲天下:天下第一。“甲”指居第一位。

(2)水光瀲灩:形容在陽光照耀下水波流動的樣子。

(3)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4)瑕:玉石上的斑點;無瑕,是説玉很純淨,沒有斑點。

(5)山脈逶迤:形容山脈彎彎曲曲向前延伸的樣子。

(6)翠屏:翠綠的屏障。

(7)奇峯羅列: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峯排列着。

(8)重巒疊嶂:山峯連綿不斷,像屏障一樣重重疊疊。

(9)危峯兀立:高高的山峯直直地立着。

(10)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11)光怪陸離:形容事物奇異而多樣,色彩繁雜。

桂林簡介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1985年,桂林山水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考證,大約在3.6億到3.4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今天布這一帶的石灰巖,就是那時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約3.2億年前,這裏上升為陸地。後來,經過地殼運動,到距今幾百萬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陸形勢。堅硬的石灰巖經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無數突兀奇峯,流經石灰巖地區的灕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別清澈,再加上這裏氣候温暖濕潤,有利於植物生長。這樣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洞奇,成為天下少有的奇觀。

從桂林市區到陽朔縣約83公里的水程。灕江酷似一條青絲帶,蜿蜒於萬點奇峯之間。沿江風光旖旎,碧水縈迴,奇峯倒影,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就是唐代大詩人韓愈讚美灕江的詩句。

春天的黎明〔俄〕屠格涅夫

……春天黎明以前乘車出遊時的快感,你知道嗎?你走到台階上。……深灰色的天空中有幾處閃耀着星星;滋潤的風時時像微波一般飄過來;聽得見夜的隱祕而模糊的私語聲;陰暗的樹木發出微弱的喧噪聲。……你乘着馬車,經過教堂,下山向右轉,駛過堤壩。……池塘上剛開始升起煙霧。你覺得有點兒冷,就用大衣領子遮住了臉,你打瞌睡了。馬蹄踏在水窪(wā)裏發出很響的聲音;馬車伕吹着口哨。但是這時候你已經走了約莫4俄裏,……天邊發紅了;唐鴉在白樺樹叢中醒過來,笨拙地飛來飛去;麻雀在暗沉沉的禾堆周圍吱吱喳喳地叫。空氣清朗了,道路更加看得清楚,天色明淨起來,雲發白了,田野顯出綠色。農舍裏點着松明,發出紅色的火光。這期間朝霞發紅了;已經有金黃色的光帶擴展在天空中,山谷裏繚繞地升起一團團煙霧來,雲雀嘹亮地歌唱着,黎明前的風吹出了,……於是徐徐地浮出深紅色的太陽來。陽光像流水一般迸出;你的心像鳥兒一般振奮起來。一切都新鮮、愉快而可愛!四周遠處都看得清楚了。……太陽很快地升起來;天空明淨。……今天天氣一定很出色。一羣家畜從村子裏向我們迎面而來。你的車子登上山頂。……風景多麼好!河流蜿蜒10俄裏光景,在霧色中隱隱地發藍,河那邊是大片的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邊有幾個平坦的丘陵;遠處有幾隻野鴨在沼澤地上空飛鳴;通過了散佈在空氣中的滋潤的陽光,遠處的景色顯得很清楚,……不像夏天那樣。呼吸多麼自由,四肢動作多麼爽快,全身被春天的清新氣息籠罩着,感到多麼健壯!……

石鐘乳的形成石鐘乳的形成石灰巖溶洞中,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順着巖石裂隙流出,水分蒸發,碳酸鹽類沉澱結晶,逐漸堆積成碳酸鈣巖,叫“石鐘乳”“石筍”。遊人進入溶洞,只見石鐘乳千態萬狀,琳琅滿目,在彩色燈光的照耀下更顯得多姿多彩,使人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九寨溝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縣交界的萬山叢中,有幾條神奇的山溝,因為周圍散佈着九個藏族村寨,所以人們稱它九寨溝。

從南坪西行40公里,就來到九寨溝。一進入景區,就像到了一個童話世界。

一座座雪峯插入雲霄,峯頂銀光閃閃。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顆顆寶石鑲嵌在綵帶般的溝谷中。湖水清澈見底,湖底石塊色彩斑斕。從河谷至山坡,遍佈着原始森林。這一切美景都倒映在湖水中,構成了一幅幅五彩繽紛的圖畫,難怪人們把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於河谷高低不平,湖泊與湖泊之間恰似一級級天然的台階。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錯落的瀑布,宛如白練騰空,銀花四濺,蔚為壯觀。

繼續向縱深行進,四處林深葉茂,遊人逐漸稀少。注意,這時你已經走到珍稀動物經常出沒的地區。有時,就在不遠處,有一隻體態粗壯的金絲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樹上,眨巴着一對機靈的小眼睛看着你。有時,會有一羣善於奔跑的羚羊突然竄出來,還沒等你看清它們,就又消失在前方的叢林中。有時,你的運氣好,會在遠處密密的竹叢中,發現一隻憨(hān)態可掬的大熊貓,正若無其事地坐在那裏咀嚼鮮嫩的竹葉。有時,你還會看見一隻行動敏捷的小熊貓,從山坡跑下谷底,對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鏡子。

雪峯插雲,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九寨溝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啊!

篇5:四年級下冊語文《桂林山水》教案

四年級下冊語文《桂林山水》教案

學習目標

1、品讀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用課文新出現的語言現象讚美桂林的其他美麗的景象。

3、拓展積累課外自然風光圖片的詞句説明。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語言引入

上節課,我們留下了一個如何使語言表達更流暢的懸念,王澈同學敢於向書本的語言挑戰,認為課文的最後一句話應該搬到灕江的水“靜”的內容後面,語言才連貫,是不是呢?

咱們讀一讀,出示: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船漿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姜波同學認為:這樣一改,意思到連貫了,但是不如書中的原句有情趣,不如書上的句子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

高鵬飛同學則結合他們兩人的意見,對課文作了這樣的變動:我們來讀讀感受感受。

出示: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船漿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水中的魚兒在歡快的游泳,才讓你感覺到你置身水邊,真令人心曠神怡;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巨大的寶石,熠熠閃光好一幅清幽恬靜的畫面。

這三位同學的創造性讀書的精神實在令人欽佩。咱們學語文,就是學他人的語言,形成自己的語言。

(語文課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的言語學習和實踐活動。語文課的根本宗旨是要促進學生聽説讀寫等言語能力的發展。利用學生中出現的對課文原有言語的評價這一契機,組織欣賞學生自己創造的言語,可有助於提高言語感受能力)

二、桂林之山語句的品讀

1、讓我們繼續走進課文描述“桂林之山”的這部分語言。

出示:選擇學習

1、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細細品味哪些語言寫得特別有魅力。

3、可以是其他的`學習方式(如導遊介紹等)。

(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無論選擇哪種學習內容,均圍繞語文的學習目標――學習言語來進行。)

2、反饋學習情況。

(1)哪些語言寫的特別有味道呢?在學生的品味詞語中教師版圖。

出示:桂林的山真險啊,一座座把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像,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到下來。

(2)在學生展示朗讀情況時結合具體的指導。

朗讀的形式可以是想象情景讀、找個對手比賽讀、配上音樂美美的讀、無論是何種形式強調的是讀書的質量有沒有提高。

(3)學生展示除朗讀、品詞品句外的學習情況。

3、學生背誦課文的“山”之內容。

(一個優美生動的排比句,通過一次又一次饒有趣味的品讀,讓學生品出味兒來,讀出情來,並熟讀成誦。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深入體悟,不斷吸收,體現“讀”中有教,寓教於讀的語文教學思路)

三、讀最後一段

師:從課文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桂林的水以他的“靜”、“清”、“綠”聞名於世。“桂林的“山”又以他“奇”、“秀”、“險”聞名遐邇。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獨,“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情誼綿綿。正如課文最後一段所説的……

1、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2、指導讀。用讀的好的同學介紹經驗等方法進行讀的指導。

1、背誦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四、拓展延伸

1、這麼美的“山”,這麼美的“水”,另多少文人,心馳神往。怪不得偉大的詩人賀敬之看到這奇妙的景象由衷的發出感歎:

雲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灕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此來關山千萬重。

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桂林山水甲天下……”

2、最近,我也去了趟桂林,我記下了這樣的話語

音樂響起時展示圖文並茂的桂林山水圖。

畫1――一水遙伸萬山間;

畫2――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zan);

畫3――千峯環野立,一水抱城流;

畫4――無數青山浮水出;

畫5――山在虛無飄渺間;

畫6――青山聳翠白雲飛;

畫7――神祕風彩誘人醉;

畫8――興坪晚霞瑰麗景;

畫8――濃淡相間景有致;

畫9――江峯迴轉玉水帶,悠悠閒處有奇峯

畫10――青峯倒影山浮水,灕江漁火唱晚歸。

3、學生寫話。你們想到桂林看一看迷人的山水嗎?

放一小段錄象,用你們的筆抒你們的情。可以用課文中出現的語言現象,也可以像賀敬之一樣寫一首小詩,當然也可以和老師一樣寫一句詩。

4、學生展示自己的語言內容)

(一個個典型的畫面,融言語的意義藴涵、形象內涵,情感內涵於一體,是教師在言語作用下調用自己庫存的表象進行心靈重構的結果。除了能把學生帶進一個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悟言語的豐富性,體會同一種景象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來表現,學生在吸收課文語言、賀敬之語言、教師的語言的基礎上不斷的生成新的言語。)

四、課外學習

收集有關祖國自然風光的圖片,給圖片寫幾句説明,參加班裏舉辦的圖片展覽。

篇6:四年級語文下冊《桂林山水》教案

人們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着木船,盪漾在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我攀登過峯巒雄偉的泰山,遊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峯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峯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按要求預習課文。(要求:1、自學生字、新詞。2、藉助工具書和聯繫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3、讀通課文。)

2、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和小黑板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在我國的南部有一處很著名的自然景觀,你知道在哪裏嗎?(出示中國地圖課件)廣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風光很美,你們想去看看嗎?“想”好!那就一起來欣賞桂林的自然風光吧!(出示課件)

2、剛才看了圖片,誰來説一説桂林最美的是什麼?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者陳淼寫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樣寫的,請打開課本翻到第2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按要求自由閲讀課文。(課件或小黑板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看看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找出來用“”標出。

(3)文章是怎樣寫的,主要寫什麼?

(4)課文是怎樣圍繞題目來寫的,用一個句子説出每個自然段的大意?

2、檢查預習情況。(利用小黑板或課件)

(1)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漓:注意右邊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裏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邊上面左邊不封口。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

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

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2)檢查對新詞的學習及理解情況。

觀賞:觀看欣賞。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漓:注意右邊的寫法。

瑕:玉石上的斑點,無暇,是説玉很純淨,沒有斑點。

奇峯羅列:羅列:分佈、陳列。奇特的山峯散佈陳列。

危峯兀立:兀:高聳突出。高高的山峯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疊。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3、彙報學習情況。

(1)課文是怎樣評價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將是多麼美的景象啊,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去觀賞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2)文章是怎樣寫的,主要寫什麼?(出示課件)

先寫“水”再寫“山”最後寫“山水相融”

(5)課文是怎樣圍繞題目來寫的,用一個句子説出每個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段寫了乘船觀賞桂林的山水。

第二段寫了灕江的水。

第三寫了桂林的山。

第三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4、小組討論

(1)題目和內容有什麼關係?

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題目中桂林的“山”和“水”來寫。(板書:山水)

(2)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怎樣的結構形式

順序:“先總起,再分述,後總結”。結構:“總――分――總”

三、精讀課文,感悟特點及方法。

1、學習第2自然段。

導語:同學們,剛才對文章有了初步的瞭解,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圍繞山和水來寫的。那我們下面就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灕江的水!

(1)按要求自由讀第2自然段。(要求:A、説一説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B、作者是怎樣寫出水的特點的?C、找出體現灕江的水與眾不同的句子。)

(2)彙報學習情況。

A、説一説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相機板書:靜清綠

B、(出示課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樣寫出水的特點的?(讓學生體會先用感歎句概括,再具體描述的表達方法。)

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感歎概括)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哪是一塊翡翠。(具體描寫)

2、品讀作者怎麼寫出灕江水與眾不同的“靜、清、綠”?(出示課件)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幾個“啊”的讀音。(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yà)!)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4、引導學生觀察“灕江的……灕江的……灕江的……”這個句式的特點和認識排比的修辭手法。指導分號的用法和書寫。

5、作者既然是寫灕江水,為什麼開頭先提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這樣是採用“對比”的方法突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及讚美之情。”

6、分組讀:一組讀感歎句概括的,另一組讀具體描述的。

7、總結學習方法:體會特點,感悟寫法,感情朗讀,想象仿寫。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學習得很認真不僅體會到了作者對文章的寫作特點,感悟到寫作方法,還進行了感情的朗讀和想象仿寫,從而學習到了很多的知識,希望你們在下一課時裏再接再厲。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抄寫描寫水特點的句子,(要求以標點為標誌,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個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

2、仿照作者描寫灕江水的特點的句子寫一個排比句。

3、預習課文第3、4自然段,背誦1、2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導語: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作者描寫灕江水的特點。誰來説一説它的特點是怎樣的,在寫法上是採用了怎樣的表達方法。(指名説。)

二、精讀課文,感悟“山”的特點及方法。

1、學習第3自然段

導語:剛才我們複習了有關作者描寫灕江水的特點,那麼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

(1)帶着問題自由讀(問題:這段寫了桂林的什麼,它的特點怎樣,作者採用了怎樣的表達方法。)

(2)結合插圖邊讀邊畫出描寫桂林山特點的詞和句。

2、彙報學習情況(出示課件)。

(1)作者主要寫了桂林山的幾個特點,用簡單的幾個詞説説。

板書:奇秀險

(2)所表達的方式是怎樣的?(先感歎概括,再具體描寫。)

3、探究學習。

(1)體會作者再寫桂林山的特點時所採用的表達方法?(出示課件。)

A、特點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用了比喻把句子寫具體)

指導學生讀出感受,理解詞語。模仿句式練習,説説像什麼。譬如:還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

B、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用比喻來突出)

C、特點之三“險”。重點理解“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指導學生通過字面、結合語句領會。(採用形象的詞語來表現)

4、練習朗讀。

A、讀描寫桂林山的奇、秀、險,特點的句子。指導讀好“真奇啊(yá)”“真秀啊”()“真險啊()”。

B、讀描寫山和水特點的句子,讀出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

5、想象説一説桂林美得怎樣,作者為什麼能寫得這樣淋漓盡致。

6、體會理解句子的方法。(出示課件:1、讀句子,2、想用什麼方法寫具體,如果用比喻句説出是把什麼比作什麼。3、説出這樣寫的好處。)

三、自主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語:(出示課件)我們觀賞了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圖片,當山和水相映襯時,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麼感受?請看第4自然段是怎樣寫的。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2、聯繫上下文,藉助工具書理解有關的重點詞、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為什麼用“單引號”。

(1)字面意思,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捲起來收藏。連綿不段:指山脈河流接連不段。“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2)從圖片和資料介紹中知道:“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説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用“單引號”是因為它是作者引用別人的話。

3、再讀第四自然段。

(1)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後説説自己的體驗。

(奇、秀、險的桂林山圍繞着靜、清、綠的灕江水,而靜、清、綠的灕江水裏又倒映着奇、秀、險的桂林山,山和水聯繫在一起,再加上空中的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伐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找出課文中的對偶句。在句子下面畫上“_”

四、總結寫法,感悟作者情感。

1、在寫法上你學到了什麼?(對比寫法和採用多種修辭方法把句子描寫得具體形象,還有先讚歎再具體描述的描寫方法,以及總――分――總的文章結構形式。)

2、人們説:“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遊玩的感受相同嗎?

(我們隨同作者欣賞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還有空中的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我們就像是進入了畫卷,進入了仙境。)

3、體會作者為什麼能寫得這樣美?(因為他熱愛大自然,熱愛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1、自由讀課後“閲讀材料”與課文比較,體會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法。

2、(出示課件)讓學生了解古代名人對桂林的讚譽,以及我國其他一些名勝古蹟和自然風光。激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意念。

六、總結全文

是啊!地球上是有很多的風景名勝地區,我國也不少,這些景給我們帶來了美的感受,舒服的感覺,我們應該感謝它們,保護它們,熱愛它們。

七、佈置作業

1、抄寫描寫桂林山特點的句子。(要求以標點為標誌,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個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

2、抄寫第4自然段中的對偶句。

3、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2桂林山水

水:靜清綠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秀險

篇7:桂林山水的語文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8個生字,會組詞和聽寫,並能正確讀寫“無瑕、兀立、嶙峋、波瀾壯闊、峯巒雄偉、連綿不斷”等詞語。

2、背誦全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掌握引用、對比、排比、比喻等寫景手法;

2、能夠模仿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

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學會用寫景手法描寫景色。

三、教學難點:

瞭解本文語言特點,掌握排比、比喻等寫景手法。

四、課時:

2課時

五、教具:

桂林山水圖片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課下蒐集的桂林山水的圖片、文字資料或歌曲。

通過對桂林山水的直觀感受,激發學生對學習本課的興趣。老師總結同學們的展示,導入課題。(同學們,大家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我們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並讚歎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描寫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隨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風采!)

(二)初步朗讀、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標出生字在課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現重要詞語;

2、學生自由朗讀,然後分排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3、引導學生概括每段主要內容: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灕江的水;

(3)桂林的山

(4)桂林的山水

4、攻克生字詞:

請學生讀出8個生詞,並進行組詞;

(三)深入閲讀、攻克難點

分段研讀:本文每個段落的主題都很鮮明,整體形成總--分--總結構,進行分段研讀非常適合。

1、第1段,統領全文:前面我們已經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話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為什麼這麼説呢,接下來學習第2段。(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以這7個字為綱,統領整篇課文)

2、第2段,灕江的水:

(1)請一名同學讀第二段,教師重點講解:波瀾壯闊、無瑕

(2)攻克重點:體會作者描寫灕江水所採用的手法

A、作者要寫灕江的水,為什麼先寫大海和西湖?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描寫手法?

B、作者寫了灕江水的哪幾個特點?具體是怎麼寫的?

(板書:灕江水:靜、清、綠)

靜:採用引讀法,教師:灕江的水真靜啊學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採用引讀法,教師:灕江的水真清啊學生: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採用引讀法,教師:灕江的水真綠啊學生:綠的彷彿那是一塊翡翠。

這裏,採用了排比法,突出了灕江水的特點;還採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灕江的綠水比喻成一塊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書:桂林的山:奇、秀、險)

A、請一名同學讀第3段,重點講解: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B、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找出桂林的山有哪些特點呢?描寫山的特點又採用了什麼樣的手法呢?

奇、險、秀

對比、比喻、排比

(4)第4段,桂林山水:

A、請一名同學朗讀,重點講解:連綿不斷

B、作者在描寫桂林山水時,用了什麼手法?作者是怎麼描述“舟行碧波山,人在畫中游”的?

(四)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來總領全篇,又分別從灕江的水、桂林的山進行景色描寫,最後寫桂林的山和水匯成一副美麗的畫卷,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

2、作者在描寫景色時,用了排比、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使描寫桂林的語言跟美景一樣,格外美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見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寫作手法“真靜啊,靜得……;真清啊,清得……;真綠啊,綠得……”,描寫你所見的一處風景。

3、我們的祖國,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畫卷一樣。同學們,如果你們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開闊自己的視野,多培養自己開房的胸懷。

七、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模仿文中描寫灕江水的寫作手法,寫一篇60字左右的片段,描寫你所見過的或者特別喜歡的風景。

八、課堂小結:

教案編寫原則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確地制訂教學目的,具體規定傳授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p發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合理地組織教材,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便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面向大多數學生,同時注意培養優秀生和提高後進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編寫教案的繁簡,一般是有經驗的教師寫得簡略些,而新教師寫得詳細些。平行班用的同一課題的教案設計,根據上課班級學生的實際差異宜有所區別,原定教案,在上課進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課後隨時記錄教學效果,進行簡要的自我分析,有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編寫教案有利於教師弄通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教師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幼兒教師帶領幼兒做拓展活動的指導方案也屬於一種教案。教案是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設想。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我認為教師在寫教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科學性、創新性、差異性、藝術性、可操作性、考慮變化性。

篇8:桂林山水的語文教案

一、複習導入

⒈指名背誦二節(默寫第二節)

⒉過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與眾不同之處。

二、導學第三節

⒈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來自學第三節,把課文讀懂:

目的:讀出感情,理解語言文字,作者是怎樣把灕江山的特點寫具體的。

學習方式:讀讀、議議、圈圈、劃劃

還要交流一下你們是怎樣讀懂課文的方法。

⒉交流學習情況:

⑴詞義:奇峯羅列、危峯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麗

⑵分層:二層

⑶寫法:

寫法上與第2節相似,顯示了結構上的對稱。第一句用“峯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體地寫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

奇峯羅列,形態萬千――山形

色彩明麗――山色

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山勢

有形態的描摹,有聯想比喻,有親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勢寫得非常生動逼真。引讀。

⑷有感情地朗讀。

⑸交流學習方法:

【讀課文→分層→找特點→怎樣寫具體(讀讀議議)→有感情朗讀】

⑹背誦第三節,交流背誦方法。

三、略讀第三段

⒈師引讀:第三段從整體上寫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體,交相輝映,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受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⒉最後這句古詩是什麼含義?

⒊這句詩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對全文的總結,與第一段的內容相呼應。

⒋背誦第三段。

四、總結

⒈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桂林美麗的山水,寫下了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讓我們齊讀課文

五、完成課後練習

⒈指導課後練習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補充説明的方法寫具體,即“清得”怎麼樣。兩個小題分別要求寫出“黑得怎麼樣”和“乾淨得怎麼樣”。如:“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黑得看不見屋內的陳設”;“乾淨得看不見一張紙屑”等。

⒉完成其他練習

六、佈置作業

⒈背誦課文。

⒉默寫課文。

篇9:桂林山水的語文教案

教學要求:

⒈通過朗讀、背誦課文,瞭解桂林美麗的山水,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啊”的音變,讀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學習通過對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進行描寫的方法,把句子寫具體。

⒋學會本課10個生字,積累詞語。重點理解“拔地而起”、“連綿不斷”、“波瀾壯闊”、“形態萬千”、“危峯兀立”等詞。

⒌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朗讀,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課文是如何把它們寫具體的。根據句子結構及句式的特點把握語調及語速。掌握“啊”的讀音。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⒈人們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們乘着木船,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們要隨着作者的視線,一起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點記號・・)

二、自學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⒈出示表格:

前字韻母 “啊”的發音 舉例

a、o、e、i、ü ya 真綠啊、真奇啊

u、ao、ou wa 真秀啊

n na 真險啊

ng nga 真靜啊、真清啊

⒉出示自學要求:

⑴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⑵你覺得課文是按什麼結構來寫的?思考怎樣給課文分段;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點?請用小圈圈出。

⒊檢查自學

⑴指名四人朗讀

⑵你覺得課文是按什麼結構來寫的?給文章分成四段。

板書:總起分述總結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點?板書:水:靜清綠山:奇秀險

請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詩來總結文章。板書: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完成板書提綱:

總起:甲天下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綠

山 秀

總結: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三、導學第二節

⒈分小組自學課文第二節,從以下幾個方面把課文讀懂:

詞義,結構(分層),修辭手法,語言文字,朗讀語氣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談談學習的體會,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組交流時提出。

目的:讀出感情,理解語言文字,作者是怎樣把灕江水的特點寫具體的。

學習方式:讀讀、議議、圈圈、劃劃

等一會兒老師還要請你們交流一下你們是怎樣來學習課文的,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們學習的方法、步驟。

⒉交流學習情況:

⑴詞義:波瀾壯闊、無瑕等

⑵分層:三層

⑶修辭手法:引讀

第一句用“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跟灕江作比較,強調灕江的水有獨特的美。第二句具體寫灕江水“靜”、“清”、“綠”三個特點。其中的“真”,是的確、實在的意思。

(作者為何在“靜、清、綠”前加上一個“真”字,後都帶個“啊”字?通過朗讀,體會“真”寫出程度。“啊”抒發作者喜悦、讚美之情。)

對這三個特點,作者用感覺或用比喻來具體説明,並把它們組成一組排比句,文字優美,富有節奏,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

最後一句寫出江水之靜。

⑷描寫角度:引讀

“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動態的角度寫;

“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透明度的角度寫;

“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從色彩的角度寫。

⑸引讀,説説你怎樣讀出語氣,交流並指導朗讀。

“靜,清,綠”三字要讀重音,在“靜得、清得、綠得”後要有小停頓,以突出後面補充説明得部分。讀這三個分句,音量要漸大,讀出層層推進得感覺。

朗讀這一節,首先要把握平穩、清新的基調,其次要運用重音、速度等技巧,傳遞出對內容的理解第一句是全節的總起句,讀時要平穩,聲音可略低,“卻從沒看見過”、“這樣的”讀重音。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頓。最後一句是再次寫感覺,以突出灕江水的“靜”,讀時漸輕、漸緩。

讀好排比句,注意節奏,幾個“像……”要一氣呵成。

個讀,齊讀。

⑹質疑,解疑

⑺小結你們小組是用什麼方法來學習課文的?

【讀課文→分層→找特點→怎樣寫具體(讀讀議議)→有感情朗讀】

⒊背誦第二節,根據板書自背,互背,説説你是用什麼方法把課文背出來的。

(記關鍵詞,列提綱,記每句第一字……)

⒋檢查背誦

四、佈置作業

⒈抄寫詞語;

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⒊背誦並默寫第二節。

篇10:桂林山水的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並積聚詞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灕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象。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入手”學課文。

揭示操作步驟: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説説作用。

(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劃出中心句。)

讀後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關鍵詞理解句意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瞭解內容,理清思路。

指名讀課文,思考;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步寫的?

讀後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總寫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灕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點,最後總結總體感受。

三.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內容引入新課

學生自由談上節課的收穫

二.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1.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灕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灕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麼方法寫的?

讀後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1)文中運用“比較”的方法寫出灕江水“甲天下”。

(2)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綠。

(3)運用多種方式,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自學第三節

思考: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麼方法寫的?

自學後討論交流,教師引導,並進行朗讀指導。

三.學習重點句,領會意思和作用。

1.生讀第四節找出重點句,聯繫上下文理解句意。

2.瞭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開朗讀比賽,再次領略意境,領會作者的情感。

板書設計:

靜:感覺不到......

水 清:可以看到......

桂林山水 綠:彷彿......

甲天下 奇: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山 秀: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險: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3rmqj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