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紙區域教案多篇

紙區域教案多篇

紙區域教案多篇

紙區域教案篇1

?教學重點】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

?教學手段】土壤標本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土壤是陸地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地理環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麼?土壤的含義是什麼?

(閲讀教材“漢字‘土’的含義”示意圖思考)什麼是土壤?

(板書)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閲讀教材“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示意圖思考)土壤在地理環境中能夠起到什麼作用?

(板書)2、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承轉)土壤與生物圈的關係體現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板書)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組成——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

(觀察土壤標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體積比例”示意圖)土壤由哪幾部分組成?這些組成物質有什麼特點?屬於什麼物質形態?適宜農作物生長的理想土壤中各組成物質的比例是多少?物質組成與土壤肥力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板書)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養分、空氣、熱量

3、土壤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閲讀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發育示意圖”思考)土壤的四種物質組成與其形成之間有什麼關係?哪種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響?

(板書)三、土壤的形成過程

1、形成過程

①—露巖石風化→成土母質;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類活動的影響

?設計思想】

由於學生對本節教材涉及的內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學中教師儘可能利用學生對土壤的感性認識,並遷移已有的關於巖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氣圈等知識,使學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學中通過對土壤標本的觀察,或實地土壤剖面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教學中列舉實例的目的可以使學生將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繫,認識人類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以及人類應如何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關係。

板書設計

第五節陸地環境的組成——土壤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組成——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

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養分、空氣、熱量

3、土壤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三、土壤的形成過程

1、形成過程

①—露巖石風化→成土母質;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紙區域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 瞭解區域的含義;

2. 比較長江三角洲與鬆嫩平原的自然地理差異、人文地理差異;

3. 比較長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二)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舉例説出區域的特徵;

2. 利用地圖,運用所學的知識,列表比較長江三角洲與鬆嫩平原存在哪些差異,學會區域

比較的一般方法;

3. 結合教材內容,説明長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

影響。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讓學生明確千差玩別的地理環境,就會造就不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科學的區

域可持續發展觀;

2. 養成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 教學重點

1.區域的特徵;

2.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3.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二)教學難點

1.區域的特徵

2. 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三、課的類型 授新課

四、教學方法

比較法 案例教學法 師生互動式教學法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區域的含義與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新課導入】我們的生活與地理區域密切相關,例如,我們介紹自己的家鄉是某省、某縣、某鎮,我們去過某些風景名勝區旅遊等,我們還聽説過東北平原、黃河流域、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齊魯文化區等地理名詞。你瞭解什麼事區域嗎?區域是怎麼劃分的?又有哪些特徵呢?好的,帶着這些問題,一起進入咱們今天的學習主題。

?板書】1.1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第一課時

區域的含義與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一、區域

?講述】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有一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由於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標和方法不同,人們劃分出的區域類型也就不同,如按自然環境差異,我國分為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按經濟發展水平,我國分為東部發達地區、中部較發達地區、西部落後地區。區域既有客觀性,也有主觀性,這個怎麼理解呢?區域的客觀性體現在區域之間差異的存在,而主觀性則體現人為的劃分上,區域“內部特定性質相對一致”是一個區域區別於同等級其他區域的根本所在,如濕潤區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區域的特徵】 (師)區域有級別差異,如東北平原既是東北地區的一部分,又可分為三江平原、鬆嫩平原、遼河平原

這説明區域具有什麼特徵啊? (生)略 【板書】(師)這説明區域具有層次性

(師)上面我們説到了,區域是是客觀性與主觀性的結合,客觀性體現在區域差異上,這説明區域還具有差異性特徵,區域與同級別區域之間是有差異的,一般説來,區域等級越高,區域內部越複雜,同一性越小 ,區域間差異也就越大;反之,區域等級越低,區域本身簡單,區域內同一性大,區域間差異也小,(以武漢和湖北省為例給學生解釋) 【板書】差異性

(師)組成區域的各個要素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如:

這説明區域具有什麼特徵? (生)略 【板書】(師)這説明區域具有整體性特徵

(師)區域還具有可變性,首先是指區域界線的相對模糊性。雖然有的區域邊界是明確的,如行政區,但大多數區域的邊界具有過渡性質,如干濕地區。其次是指對同一地表空間,人們研究區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標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區域劃分方案。

二、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師)由於不同區域所處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各個區域在氣侯、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異,由於自然環境的差異,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導致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發展方向等也存在差異。 下面我們就已長江三角洲和鬆嫩平原為例,分析一下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思考】1.導致長江三角洲和鬆嫩平原年平均氣温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生)略

(教師點撥)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方面思考

鬆嫩平原緯度高,正午太陽高度小,地面獲得的太陽熱量少;距冬季風源地近,冬季嚴寒,年平均氣温低。長江三角洲緯度低,距冬季風源地遠,年平均氣温高。

2. 長江三角洲和鬆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佈各呈現什麼規律 形成這種分佈規律的主要原因分別是什麼 (生)略 (教師點撥)長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國降水量的普遍規律一致,原因是該地地形為平原,降水主要來自東南季風等方面分析;鬆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於受東面有長白山的阻擋,降水較少,基本呈現從東向西遞減的規律。

3.長江三角洲和鬆嫩平原河網密度的差異,對農業生產會產生哪些影響 (生)略

(教師點撥)長江三角洲地區因河網密佈,湖泊眾多,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鬆嫩平原地區河網密度小,導致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

列表比較:

三、活動

學生回答(略) 教師點撥:本活動要求學生了解由於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南北方建築物特點的不同,並由此認識地理環境差異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比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長,南方的夏季濕熱而漫長。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陽光照和熱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觀比南方強。北方民居的牆體嚴實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禦寒;南方民居的牆體輕薄,利於在夏季通風透氣。從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漸增大,民居的屋頂坡度也逐漸增大(利於排水);隨着對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對通風納涼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漸加寬,房屋進深和高度逐漸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樓建設要考慮冬季室內取暖和牆體保温,所以建築成本較高,樓房間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陽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陽高度自北向南逐漸增大,為保證樓房底層正午有陽光照射的樓房間距自北向南逐漸減小。

補充:分析區域問題的步驟

第一步:蒐集區域的相關資料。自然條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文、植被等,人文條件包括人口、經濟、文化、歷史沿革等。 第二步:資料的分析與整理。

第三步:區域差異分析、比較。區域發展的條件、優勢和劣勢;區域經濟分析;區域發展階段評價。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瞭解了區域的含義,分析了區域的一般特徵,並且還以長江三角洲和鬆嫩平原為例,分析了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學習了怎麼樣去分析區域問題,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第二課時 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新課導入】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着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長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則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該區的地理環境:

①由長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組成 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澤分佈較廣 ③地勢平坦,土質黏重。

不同時期區域地理環境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是不同的,一些原來制約區域發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後來甚至成為促進區域發展的有利因素。為什麼呀? (生)略

(師)因為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強。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長江中下游平原同樣的自然條件在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紙區域教案篇3

一、目的要求:

1、在欣賞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臉譜藝術的美,激發創作興趣。

2、嘗試用線條、色彩對稱的方法誇大表現臉譜特徵。

二、重點與難點:

嘗試用線條、色彩對稱的方法誇大表現臉譜特徵。

三、設計思路: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是為了讓幼兒具備初步的審美意識,挖掘和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大班下學期的幼兒已積累了較多的美術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我選擇了各種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欣賞作品來拓寬幼兒的創造思路,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在這次活動中,我以中國傳統藝術——臉譜作為欣賞對象,旨在讓幼兒瞭解中國的工藝藝術。以臉譜精緻、絢麗、獨特的裝飾風格來吸引孩子,引起創作興趣,提高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

四、活動過程:

(一)觀察討論

導入:你們知道以前的臉譜可以分幾種?(4種)哪4種?(黑臉、白臉、紅臉、藍臉)臉譜是一種神奇的化粧,你們知道臉譜是什麼時候化的粧?(唱京劇的時候)

討論:

1、臉譜非常的漂亮,一些大畫家把它做成藝術品掛在家裏,所以現在的臉譜有非常多的顏色。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你們根據它的顏色給臉譜取個名字。

2、師逐一出示紅臉、藍臉、綠臉、黃臉。臉譜是一種化在臉上的粧,我們來找一找臉譜與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左右對稱,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樣(顏色不一樣,臉分成幾個塊面,五官有了變化)。(引導幼兒討論顏色如何變,五官有些什麼變化,臉上的塊面是如何分的,為什麼要這樣分?)

3、教師示範,幼兒參與。

(二)聯想創作

今天我們一起來當藝術家,設計一張漂亮的臉譜。

提示:1、心裏先想好,今天你要畫一張什麼顏色的臉。

2、化粧的時候要仔仔細細,千萬不要把臉畫得兩邊兩樣。

3、臉譜上還有許多彎彎的線,什麼地方要塗眼影,什麼地方要塗胭脂要告訴大家。

4、你的五官變了沒有,變成了什麼?(相互欣賞幼兒作品,促進生生互動)

5、顏色要有深有淺,找一找誰是大藝術家。

(三)引導講評

教師隨機抽取幼兒作品,請幼兒介紹你畫的是什麼臉,請其他幼兒説説同不同意,為什麼同意,為什麼不同意?(從主要顏色上進行講評)

紙區域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設計時鐘,並讓幼兒製作時鐘,進一步鞏固孩子對整點及半點的認識。

2、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橡皮泥,時鐘,蠟筆、畫紙、掛曆紙等。

活動過程

一、介紹活動材料。(延伸談話)

1、時鐘能告訴我們時間,你喜歡什麼樣的時鐘呢?今天老師準備了掛曆紙及蠟筆,小朋友可以先想好自己想做的時鐘的樣子,把它畫好再剪下來進行製作;也可以選擇連續的畫出來,製作成圖書。

2、這裏還有橡皮泥,你也可以用橡皮泥製作出自己心裏想的時鐘。

3、做好後,你可以選擇到表演區去展覽,或標上價錢向別人推薦自己的作品進行交易。

二、幼兒選擇區角。

1、請幼兒自選區角進行活動。

三、指導幼兒進行遊戲。

1、看用掛曆紙及橡皮泥製作的小朋友,能不能做出鐘錶的基本特徵(時針、分針、12個數字。)給予相應的指導。

2、鼓勵圖書製作的小朋友充分發揮想像,創設不同款式、顏色、大小的時鐘。

3、觀察製作完成的小朋友能否進行交易,給予幫助。引導他們進行“你説時間,我來撥”的遊戲,鞏固對時間的認識。

四、幼兒整理操作材料。

五、評價本次區域活動的情況。

紙區域教案篇5

設計思路:紙是幼兒日常生活所熟悉的東西,幼兒常常用來畫畫、寫字、做手工作品。在觀察中我發現大班下學期的幼兒在創造思維(主要是求異性和發散性)上有了明顯地發展,他們已不滿足於已經發現的幾種玩法、用法,而是喜歡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舊”的事物。例如:中班玩紙時,幼兒常用平面的紙當扇紙;到了大班下學期,如果再請他們做善子,則多數採用摺摺皺的方法。

教案目的:

1、樂意參加操作活動,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

2、在探索過程中,懂得紙的承受力和受力面積和支撐點有關

3、學習記錄並培養合作精神

教案准備:

1、書本每組6"10本(兩人一組)

2、長方形似名信片的紙若干,硬紙板若干

3、雙面膠若干、磁鐵若干

4、記錄紙每組一張(如圖)

教案流程:

一、説説紙的用途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説説紙,我們見過有哪些紙?這些紙可以用來幹什麼?(寫字、畫畫、擦窗、做紙工、看報紙……)

2、你們知道嗎?有人説兩張紙可以做桌子,一張做桌面,一張做桌腿組合成一張一條腿的桌子,在這張紙桌上能放上很多很多的書。你覺得這件事,是真是假?為什麼你覺得是真或是假?(幼兒明確的闡述自己的理由)

3、你們有什麼辦法來證實這件事的真假?小結:小朋友想用實事求是的辦法來試試。誰説得對,誰説得錯?

二、嘗試兩張紙做紙桌

1、無論真假,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做紙桌的一條腿,讓腿能站穩。

2、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折卷的方法讓桌腿站起來。

3、集中討論:“我的紙桌站起來了”(幼兒用語言表述或結合實物表述);教師用一張硬紙做桌面,檢驗紙桌是否能站立。

用折的方法:將紙對摺立起來變“∧”型,寫在黑板上,並讓幼兒取名更容易記——小山型

用折的方法:將紙折兩折變成“門“型

用折的方法:將紙四折變“m”型——摺扇型

用卷的方法:將紙捲成圓柱型

4、將這些典型方法以記錄紙的格式畫在黑板上

三、進一步嘗試用兩張紙做紙桌

1、試試在紙桌上輕輕地平放書本,看看哪種形狀的桌腿最牢,桌面上放的書本最多?並將紙桌承受的書本數記錄在記錄表上。

2、鼓勵幼兒嘗試實驗各種形狀的桌腿承受力的本領,教師巡迴指導。

組織交流:你的紙桌上放了幾本書?它是什麼形狀的桌腿?你發現哪種形狀的桌腿比較牢,桌面上可放書本多些?在嘗試做紙桌的過程中,你遇到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

3、教師示範並證實探索結果

四、師生共同小結

1、紙的本領很大,通過折、卷的方法,改變它原來的形狀後,可以“站”起來,變成一張桌子。

2、小朋友想出了各種方法來造各種形狀的紙桌,發現圓柱體的桌腿比“∧型”、“門型”、“m型”的桌腿都牢,桌面上放的書本數量多,承受重量的本領最大。得出結論:因為圓柱體圍起來在上面形成了一個面,叫支撐面,有了這個支撐面就可以放很多東西了。

3、還有什麼形狀的桌腿也像圓柱體的桌腿一樣,有一個支撐面,在桌上可以放許多書本呢?幼兒再次探索。

4、教師演示折成三稜柱型的桌腿,放上一筐積木一杯水,證實朋友説的話是可信的。

5、小結:有時聽別人説的話,你覺得有點信、有點不信,最好呢!我們去動手試試,因為事實會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正確的。

一、説目標

本活動的目標主要是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學會探索,用自己的雙手去探究事情的真實性,並學會記錄。通過活動,幼兒達到了這個目標。但也有學習小小的遺憾,就是沒達到幼兒之間相互合作這一目標,如:朱琦和田新玉之間,操作都以個人為中心,在記錄書本數時寫了兩份答案,所以,以後要通過其它更多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進一步體會合作。

二、説準備

教案准備很充分,投放的書本都能達到實驗目的,原先也準備了一些木頭積木,讓幼兒去探索其它物體對紙桌的影響,由於時間太長,所以只能將這一環節放到課後操作。

三、説過程

整個活動在進行過程中基本很順利,從説説紙的用途到嘗試兩張紙做紙桌再探索哪一紙桌更牢固,環節一步步下來,就是在操作的時候幼兒過於雜亂,可能是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不夠明確,特別在記錄這方面。許多幼兒記錄不夠“及時”,應該跟幼兒事先講解清楚,要試一個紙桌記錄下書本數,可以相互合作,一人操作一人記錄,或輪流操作和記錄。所以操作過程投入的時間過長,導致整節課的時候過長。以後,要讓幼兒多參加一些操作活動,瞭解操作活動應注意的事項,如操作後,將垃圾投入垃圾箱。

四、總結

總得看來,我這節課很完整,但是好像沒有亮點,過於平淡。以後還需要加強自身的教學經驗,把活動上得更有生氣,更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只要看到孩子們的微笑,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標籤: 教案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41ryz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