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設計2023【精品多篇】

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設計2023【精品多篇】

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設計2023【精品多篇】

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篇一

[課程標準]

以都江堰、長城、大運河、趙州橋、北京故宮等為例,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教材分析]

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它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為我國封建經濟和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隋朝所創立的政治機構,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如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等等。短暫而繁榮是隋王朝歷史的特點,從581年楊堅建隋至618年李淵建唐,隋朝僅存在三十八年。唐朝承襲了隋朝的政治制度,所以説隋朝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

國中學生表現欲強,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了解隋朝兩位皇帝,使學生知道隋朝“繁盛”的歷史,如隋朝的建立和統一,社會經濟的繁榮,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實。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索“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隋朝開通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等問題,培養學生從特定的歷史條件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是與長城齊名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

[教學重點]

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一是教材對隋初經濟的繁榮寫得比較概括,難以使學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對開鑿大運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導學生辯證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評價。

教學過程:

教學

步驟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新課

    展示《瓊花》圖片,讓學生欣賞,簡介瓊花的傳説和歷史,設問:

    隋煬帝專為看瓊花開通大運河的説法對不對呢?

    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學習

開國皇帝隋文帝

    展示《隋文帝》人物圖片,設問:

    1、他有什麼貢獻?

    2、他統治時期被稱為什麼?

    引出隋朝的繁榮,為了加深學生對此理解,教師出示大量的歷史資料,印證隋朝的繁榮。

    繼而引導學生探尋“隋朝經濟繁榮出現的原因?”

    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嚴謹之學的態度。

    幫助學生通過分析大量歷史資料,來分析問題,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展示《隋煬帝》人物圖片,設問:

    想想看,隋煬帝時為什麼能夠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出示《大運河》風光圖片和《隋朝大運河》地圖,設問:

    1、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通運河?

    2、隋朝開通大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

    3、大運河對我國曆史發展有什麼重要作用?

    4、今天的運河和隋朝大運河有什麼區別?

    5、古人評論大運河説:“天下轉漕,仰此一渠。”你能説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再想一想,水運糧食在中國古代為什麼重要?

    出示大運河示意圖,引導學生總結自己的記憶方法。

    教師説出自己的記憶方法(永通邗江,北諑郡,南餘杭,中心是洛陽),拋磚引玉,啟發學生説出自己記憶方法。

    層層設問,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完成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小結

    展示示意圖,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

板書

設計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國家統一

                “繁盛”〔經濟繁榮

                          大運河開通

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時”——二世而亡,38年(581——618)

九年級歷史下冊免費教案 篇二

君主集權的強化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清朝的建立及其對全國的統治,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清朝製造文字獄及其危害。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滿洲興起及清朝建立對全國統治的歷史,分析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影響、清朝製造“文字獄”的影響等問題,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文字獄”的社會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發展的道理。

【教學目標】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權的強化。

本課的重點是君主集權的強化。教材從介紹滿洲的興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權強化這一主題。教材首先敍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議政王大臣會議,説明當時君主的權力有限;然後介紹雍正建立軍機處的目的和作用,説明君主集權的加強;最後敍述、分析了文字獄的出現及其影響,説明清朝是從政治、思想等多方面來強化君主集權制度。

課的難點是君主集權強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權的強化一方面加強了君主的權力,有利於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教學過程】

導入:北京的中心有一處名聞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麼?(故宮)它的原名叫什麼?(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麼?(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在這裏進行統治的最後一個王朝是什麼王朝?(清朝)那麼清朝是怎樣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樣進行統治的?

一、滿洲的興起和清朝的建立(略講)

1、滿洲的興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屬奴兒干都司管轄(出示《明朝疆域圖》)

(2)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時間:1636年

開國皇帝:清太宗皇太極

都城:盛京

3、山海關大戰和清軍入關

附表:滿洲發展的歷史

時間 族名 政權 建立者

1115年 女真 金 完顏阿骨打

1616年 女真 後金 努爾哈赤

1636年 滿洲 清 皇太極

二、君主集權的強化

1、設立軍機處(雍正帝時設立)

指導學生觀看兩組圖片,並閲讀有關圖片的文字説明。一組圖片包括乾清宮和乾清門外的軍機處,另一組圖片是瀋陽故宮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文字説明指出了這幾組建築物的用途。在學生觀看閲讀的時候,可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説一説上述建築不同佈局的意圖。(主要反映出皇帝與臣下的關係,瀋陽故宮建築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説明王公大臣對皇帝的牽制作用;北京皇宮中乾清宮與軍機處的建築突出了皇帝的至高無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説明君主權力的加強)

在學生對上述內容認識後,引導學生討論軍機處的設立對於君主集權的作用問題。軍機處的設立,君臣等級關係進一步分化(君:獨斷專行;臣:惟命是從)

2、文字獄

文字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隻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製造了大批冤獄。

文字獄往往是一些詩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統治者為什麼要小題大做,掀起文字獄?

通過引導學生的討論,分析清朝製造文字獄的目的和危害。(可以從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滿洲貴族統治者與漢族民眾的矛盾等方面進行提示。在分析文字獄的影響時,鼓勵學生從其禁錮知識分子的思想、使人不敢過問政治等方面進行討論。)

目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

危害:

(1)造成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

(2)使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

討論:君主集權強化的利弊

總結君主集權加強後,對解決當時清朝政治矛盾、減少官僚之間的扯皮、鞏固清朝統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權加強後,對皇帝的獨斷專行、大臣的惟命是從、不利於正確決策等方面的弊端。

作業:課後作業

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篇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識:慕尼黑會議;德吞併捷克;突襲波蘭;二戰全面爆發;奇怪的戰爭;德攻佔北歐和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國家,敦刻爾克撤退;法國潰敗和戴高樂的自由法國運動;不列顛之戰;德軍侵入巴爾幹;突襲蘇聯;二戰擴大;蘇聯衞國戰爭開始;莫斯科保衞戰的勝利,日本偷襲珍珠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

能力:思考討論二戰的戰爭性質,學會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戰爭性質的方法。概括二戰全面爆發和擴大的重大事件,提高歸納概括歷史進程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收集與本課內容有關的二戰資料及影視資料,分析歷史信息,掌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法,體驗學習歷史的快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慕尼黑會議是英、法犧牲小國以達到禍水東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陰謀,英、法縱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世界大戰首先在帝國主義國家英、法和德、意之間全面爆發,英、法嚐盡苦果。德意日進行的是帝國主義的非正義的戰爭。

②二戰初,德、意和英、法之間是帝國主義的非正義戰爭,中國等進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戰爭,蘇聯進行的是反法西斯衞國戰爭。讓學生充分理解全世界人民團結戰鬥的重要性,認識到正義的力量只在加強聯合,才能有效地戰勝邪惡勢力,我們要確立為人類的和平和進步事業作貢獻的人生理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慕尼黑陰謀,法國的潰敗,莫斯科保衞戰的勝利。

難點:二戰初期性質的複雜性。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播放影視資料《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

這段資料介紹的是什麼歷史事件,對世界產生了什麼影響?

由於德、意、日三國勾結,瘋狂地對外侵略擴張,給世界和平帶來了嚴重威脅,加速了發動侵略戰爭的步伐,終於導致了二戰的爆發。

一、自主學習

通過剛才的閲讀和之前的學習誰能告訴大家希特勒上台後吞併的第一個國家是哪個?

德國吞併奧地利實際上就是向哪一條約的挑戰啊?也是對當時存在的被英法所控制的所謂的維護世界和平的哪一機構的挑戰啊?

師:德國兵不血刃的吞併了奧地利,各國政府態度如何呢?咱們一起來讀一下下面的材料:(展示材料)

材料一 英國首相A.N.張伯倫宣稱,當德國佔領奧地利時,奧無法指望其他大國的援助。美國駐法大使W.C.布利特通知德國,華盛頓“完全理解”德改變歐洲地圖的計劃。法國政府也表示無意干涉奧地利事務。不久,英、法、美等國又承認了德國對奧地利的吞併,分別把駐奧使館改為駐維也納領事館。蘇聯強烈譴責納粹德國的侵略,並建議召開國際會議討論集體對付希特勒的侵略,西方國家對蘇聯的建議置之不理。

師:從英法推行綏靖政策的一系列表現中我們能看出綏靖政策的實質其實就是對侵略採取什麼態度?

設問: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英國、法國要對法西斯的侵略採取綏靖政策呢?請我們同學結合材料分析歸納出來。

材料一 英法儘管為一戰的主要戰勝國,但其經濟地位和軍事地位仍因戰爭受到巨大的削弱,這種狀況使得英法統治集團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侵略擴張政策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而是試圖通過滿足侵略者部分貪慾的方法來維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戰後英法兩國國內政治也極為複雜。

材料二 一戰充分顯示了現代戰爭的殘酷性,它導致了大量傷亡,嚴重破壞了人民正常生活。因此戰後出現了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戰爭的和平主義思潮。還有經濟危機使英法政局動盪,內閣更替,很難實行堅定和連續的政策。希特勒竭力造成似乎唯蘇聯方是德國敵人的假象,英法相信這點。

張伯倫拿着慕尼黑協定乘飛機凱旋而歸(出示圖片──1938年,英國首相張伯倫手持《慕尼黑協定》向歡迎人羣炫耀。)問:你能想象出得意洋洋的張伯倫揮舞着一紙協定,向歡迎他的英國人説了些什麼?

難道真像張伯倫説的那樣迎來了和平的時代,人們從此真能夠安心睡覺麼?請咱們同學接着看書,看第二子目的內容!

師:真像張伯倫説的那樣迎來了和平的時代,人們能夠安心睡覺了麼?

師:請用事實證明慕尼黑陰謀簽訂之後英國和法國並沒有在犧牲了捷克斯洛伐克利益之後,達到使自己平安的意願。

這無疑是對張伯倫和達拉第的嘲諷,希特勒佔領整個捷克之後,英法開始加強自身軍事防禦,並與德國的東線鄰國簽訂了盟約,宣佈給予波蘭軍事保障。

師:我們先來看一下德國入侵波蘭!波蘭是英國和法國的盟國,在1938年9月的時候,英國和法國曾經宣稱如果德國進攻波蘭英法會給予波蘭軍事保障。

請咱們同學結合地圖上波蘭的地理位置思考,德國為什麼要佔領波蘭?

師:這邊英國和法國剛同波蘭簽訂盟約,宣佈給波蘭軍事保障,那邊德國就閃擊波蘭,這無意就是打英法的臉一樣,於是英法再也無法後退,只能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

但英法既不在德國西線發動攻勢以減輕波蘭的負擔,也不進行其它任何援助措施。波蘭人民孤軍奮戰,僅20多天波蘭就滅亡了。波蘭人民慘遭法西斯的踐踏,在整個戰爭中,被殺害的波蘭人多達600萬。

問:英法既然已經對德宣戰,為什麼坐視自己的盟友波蘭滅亡呢? 你結合波蘭的位置和之前法國英國推行綏靖政策的目的思考?

歸納:英法以為德國法西斯會繼續東進攻打蘇聯,可是卻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他們的如意算盤不僅落空,他們妄圖安睡的願望更是破滅了。1940年4、5月,德軍又向歐洲西部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很快佔領了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和北歐的許多國家,英國也遭到了德軍飛機的猛烈轟炸!這個時候意大利也加入德國一方作戰!

師:法國的滅亡和英國被空襲説明了什麼,你有什麼想法?

師:從我們同學的回答當中,我們找到了歐洲這些國家滅亡的主要原因,都是受什麼政策推行的影響啊?

師:法國就是因為推行綏靖政策而導致自己滅亡的典型國家!法蘭西滅亡了,英國人民面對法西斯每天瘋狂的空襲,在新任主戰派領袖丘吉爾的帶領下開始了勇敢的反擊!

屏幕出示(丘吉爾的演説)

我所能奉獻的唯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我們所面臨的將是一場極其嚴酷的考驗,將是曠日持久的鬥爭和苦難。

若問我們的政策是什麼?我的回答是:在陸上、海上、空中作戰。盡我們的全力,盡上帝賦予我們的全部力量去作戰,對人類黑暗、可悲的罪惡史上空前兇殘的暴政作戰。這就是我們的政策。

若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回答,那就是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奪取勝利──不懼一切恐怖,去奪取勝利──不論前路如何漫長、如何艱苦,去奪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不能生存。

我們務必認識到,沒有勝利就不復有大英帝國,沒有勝利就不復有大英帝國所象徵的一切,沒有勝利就不復有多少世紀以來的強烈要求和衝動:人類應當向自己的目標邁進。

師:從丘吉爾的演説中你能感受到什麼?

師:正是在丘吉爾的領導下,在英國人民眾志成城齊心抗戰的不屈精神的支撐下,希特勒妄圖佔領英國的狂妄計劃破滅,希特勒對英國的戰爭止於英吉利海峽,之後他掉頭東進,於1941年6月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發動了對蘇聯的戰爭,蘇德戰爭爆發,二戰規模擴大。而對蘇聯來説這是一場保衞國家的戰爭,所以他們稱之為衞國戰爭!下面我們看一下蘇聯人民是如何抗擊侵略保衞莫斯科的!

播放影片,引導學生思考莫斯科保衞戰的勝利的意義!

師:歐洲戰場的戰略態勢不斷擴大,從西歐擴大到東歐,而亞洲戰場日本也不甘示弱,決定乘美國尚未準備就緒,發動突然襲擊,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的主要海軍基地和重要後勤基地──珍珠港!請我們一起再回顧一下當年的那一幕!

播放《日本偷襲珍珠港》

日本偷襲珍珠港標誌着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如果你是美國人民,面對此情此景你會怎麼做?

1941年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英國也對日宣戰,德國和意大利對美國宣戰,美國反過來又對德國和意大利宣戰,許多拉美國家也對法西斯國家宣戰,這説明什麼?

課後小結

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被捲入了這場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浩劫中!希特勒用鮮血染紅了地球,世界各地的人民如果要想捍衞自己的家園,此時此刻必須怎麼做?

師:於是世界各國聯手協作,共同抗擊法西斯的侵略,各國人民用鮮血捍衞自己的國家!這些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設計2023 篇四

上週我們結束了所有新授內容,本週起九年級歷史教學進入複習階段。在注重考察學生能力的今天,如何引導學生複習,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績呢?下面結合今年的歷史複習工作,和大家談談備課組的複習計劃。

一、系統複習,夯實基礎

根據考試內容和時間,擬訂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內容包括複習進度、教學案的編寫、周練的安排,整個複習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梳理教材”。時間大約在1月8日-5月10日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編寫體系,以《考標》規定的考試內容為重點,提綱挈領地複習,此階段約佔了整個複習階段的一大半時間,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識,同時對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教材的整體線索有一定的瞭解。第二階段是綜合訓練,時間是在5月11日-5月27日,將六本書的知識有機融合,根據會考的具體要求,選擇若干題目進行一系列綜合訓練,目的是將第一階段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進綜合、形成能力。第三階段是查漏補缺。模擬測試,時間大約在5月27日——會考,根據列次訓練的情況,找出學生的薄弱環節,再進行講解、訓練,進一步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歷史複習內容較多,一共考六本書,但課時少,雖然《考標》規定了考試內容,但歷史知識是相互聯繫的,因此我們必須合理地利用時間,全面地有重點地複習,這樣才能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從容面對會考。為了更好地提高複習效果,我們在以課本為主的前提下,為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案,包括知識結構和習題兩部分,知識結構使學生對本課內容有提綱挈領的認識,習題涉及所有題型,突出重點知識。使所複習的知識得到鞏固,以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抓住重點,加強訓練

六本書的內容很多,在複習時教師首先要全面系統地進行復習,同時又要有側重點,重點是什麼呢?就是《考標》裏的考查內容及要求,複習時這部分內容要強化。此外,我們認為七年級第二、三、五、十單元,八年級上冊第一、二、三單元,下冊第一、二、三單元,九年級上冊第四、六、七單元,下冊第一、二、三、四、七單元是整個國中階段歷史複習的重點內容。對於上述內容,教學時要強調,平時的訓練要強化,我們每兩週進行一次周練,每月進行一次考試,每次周練、月考的內容都是滾動式的,帶着學過的內容一起考察,對學生常犯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

三、注重應試能力的提高

基礎知識掌握了,能力提高了,還要提大學聯考試、答題的能力。特別是應試的技巧,通過近幾年的教學,我們認為學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審題,在平日練習和考試過程中一定要仔細審題,題目問的是什麼要弄明白,然後根據題目要求回答,千萬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對課本內容一定要熟悉,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做選擇題儘量不看書,材料題和問答題一定要看書。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試時間。

四、複習進度

二十週:中國古代史(上冊)

二十一週:中國古代史(上冊)

下學期複習任務和進度另行安排

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篇五

尋找歷史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中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閲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古代歷史任務的道德、精神;

2、瞭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要求]

1、開動腦筋,解放思想,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2、觀點鮮明,論據充分,史論結合,有理有據;

3、不同觀點的交鋒要以理服人,要講究辯論的技巧。

[課時]1課時

[課型]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授課過程]

介紹老師去旅遊暑假,我們有的同學常外出旅遊,旅行社都會為遊客精心設計旅遊線路。如果老師外出旅遊,你們能否設計一條的旅遊線路呢?那麼,請你們開始行動吧!

【找一找】利用節假日,蒐集自己家鄉或居住地的歷史名勝古蹟的有關資料,設計出--地名勝古蹟一日遊的線路,帶着老師去旅遊。

【講一講】每組選出一名學生擔任導遊,可一邊講解,一邊展示蒐集的圖片、拍的照片、錄製的錄像或製作的網頁,讓老師及全體同學一起來了解家鄉或居住地的歷史名勝古蹟。

【議一議】讓學生就如何保護好家鄉或居住地的名勝古蹟展開討論,自由發言,提出合理建議。

【評一評】由學生投票評選出家鄉一日遊或--地一日遊的設計線路。最後,由教師來評議出線路設計和導遊。

講授新課: 篇六

一、雅典城邦的繁榮

教師:希臘的早期文明為什麼被稱作“愛琴文明”?

古代埃及

教師展示《古代希臘》地圖,扼要介紹古代希臘的地理位置,強調指出:亞非文明古國大多發源於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臘文明發源於愛琴海,是一種海洋文明。

教師:古代希臘與今天的希臘國家一樣嗎?它的地理範圍怎樣?

學生結合地圖回答:古希臘是一個地區而非一個國家,其地理範圍與今天希臘國家的版圖不同,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的西部海岸。

教師:愛琴文明發祥地在哪裏?愛琴文明的中心在何地?

學生:克里特島、邁錫尼。

教師:從愛琴文明衰落後四五百年,到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開始出現奴隸制城邦。古代希臘形成的奴隸制城邦中,最重要的是哪兩個城邦?

學生:斯巴達和雅典

教師:斯巴達、雅典兩城邦各有何特點?

學生討論,老師歸納:斯巴達:內陸、崇尚武力、經營農業;雅典:近海、崇尚文化、工商業發達、奴隸制共和國。

教師:斯巴達崇尚武力的歷史原因是什麼?雅典為何工商業發達?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斯巴達境內被征服居民人數數倍於斯巴達人,需要用暴力鎮壓反抗以維持統治;雅典境內多山、臨海且有良好的港灣,在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對外開放對內民主的政治模式。

教師:伯利克里時期雅典的繁榮表現在哪些方面?

在學生回答基礎上,歸納成以下表格

政治上 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峯

經濟上 奴隸≤≥制經濟高度繁榮

文化上 文化昌盛,重視教育,人才輩出

教師:伯利克里時代雅典繁榮的原因是什麼?有何啟示?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原因是伯利克里當政時期進行一系列改革:擴大公民權利、鼓勵學術研究、重視教育、發展文藝;啟示:改革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傑出人物對社會發展能起一定推動作用。

教師:如何評價伯利克里時代高度發展的奴隸主民主政治?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第一,它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條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峯,成為一種典型範例,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產生一定影響;第二,它是奴隸主民主政治,本質上仍然是少數奴隸主對廣大奴隸的專政,能夠享受到民主權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佔雅典人口的1/6。

教師:請根據19頁“自由閲讀卡”回答:怎樣認識奧運會的作用?

學生:奧運會源於古希臘城邦時代人們祭神活動和健身娛樂的需要,形成了“神聖休戰”等“奧林匹克精神”,有利於當今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設計2023 篇七

一、目標:

爭取在期中和期末考試中取得區內公辦學校第一的成績。

二、具體做法:

1、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

利用假期和課餘的時間,每一位九年級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新公佈的課程標準,吃透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把握課程改革新的方向。尤其是和明年會考相關的知識內容更加要關注。

2、堅持集體備課

單週的週三下午是九年級備課組的具體備課時間,兩邊校區的老師要調整工作,克服困難,堅持每兩週一次的集體備課工作。在集體備課前要確立主題,提前準備。每次備課都有主備人,針對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教學過程的設計、資源利用等,專人主講,共享資源,每個教師參與討論、交流,找出自己在教學中的薄弱點或困惑點,發揮每個教師的個人特長,形成全組公認的教學預案。既為還沒上課的老師提供了經驗,免走了彎路,提高課堂實效,積累了經驗,為後面此類課題的教學,提供了借鑑。

3、堅持“推磨聽課”

加強組內的“推磨聽課”,互聽互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對課堂實踐效果和觀課中發現的不足及時指出,聚焦新問題,提出進一步改進方案。對好的教學方法、手段、措施及時肯定並借鑑

4、落實教學進度。

根據區進校的統一要求,按時完成新課講授,組織好期中和期末的複習,在不影響課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爭把教學進度適當提前,以求得本學期各類統考以及下學期工作的主動權。

5、強化教學常規管理。

在進一步督促教師備好課的基礎上,還要強化作業佈置、批改、以及學生書寫格式規範化的管理,力求符合會考閲卷的嚴格要求,降低因不規範的答題而扣分的風險。

三、具體工作安排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

1、落實第一次集體備課,落實九年級教學進度的安排。

2、集體研討,完成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歷史作業佈置。

3、備課組第二次集體備課,討論新課程標準的落實。

4、完成世界古代史教學任務,備課組出好第一次學情調研試卷

十月

1、組織九年級歷史學情調研並進行質量分析。

2、完成世界近代史的教學任務。

3、集體備課,調整教學進度。

十一月

1、期中複習,迎接期會考試;

2、做好國中三個年級的質量分析和試卷講評。

3、集體備課活動,討論教學進度的調整與落實。

4、完成九下部分教學內容。

十二月

1、九年級年級校內公開課。

2、完成世界現代史的全部教學工作。

3、集體備課,研討世界史複習。

一月

1、完成新課教學,做好複習迎考工作,

2、完成期末質量分析和試卷講評工作,

3、備課組統一佈置假期作業。

九年級歷史下冊免費教案 篇八

燦爛的宋元文化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清楚地掌握宋元時期燦爛輝煌的科學技術成就的基本概況,包括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及向世界的傳播,由此進一步瞭解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宋元時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學、宋詞及傑出的詞人、繪畫及書法成就。

通過學習宋元時期的科學技術,對學生進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的祖先在科學技術和文化方面居於世界地位,以及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學習古代科學家勤於探索、堅持不懈、勇於創新的精神。

通過了解《資治通鑑》的寫作過程,及《資治通鑑》的卓越成就,培養學生養成嚴謹的治學態度。

【教材分析】

本課的主題是宋元文化,而且是燦爛的宋元文化,可見宋元文化在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特殊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啟明清,以自己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獨特的風格創造了中華文明又一個文化高峯。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及向世界的傳播。“司馬光和《資治通鑑》”與“宋詞和傑出的詞人”是本課的重點子目。

本課的難點,是在介紹史學、文學、藝術等方面成就時,如何使學生逐步形成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看待文化現象的能力。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回憶隋唐時期雕版印刷的發展狀況以及現存的雕版印刷品等相關知識。

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

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我國人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處”?

教師適當舉例説明。如:宋太祖時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經》,耗時12年、雕版13萬塊,印完後堆積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場。另外,當時一個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個字,一本六萬字的書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由學生通過示例歸納出結論,並切實感到改革雕版印刷術的必要。

(2)北宋時,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

觀察教材中畢昇的畫像,閲讀小字部分,瞭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簡要歸納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單字、排版、印刷、拆版。

對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引導學生思考“活字印刷術發明的作用”。體會畢昇的創“新”在哪裏?突出兩個“變”:變死字為活字,變死版為活版,既經濟又省時。

結合地圖瞭解活字印刷術在世界各地的傳播。

指導學生觀察插圖,進一步瞭解活字印刷術在以後的不斷改進和發展的狀況(木活字、錫活字、銅活字以及套色印刷等)。並引導學生聯想到今天,印刷業已告別了“鉛與火”的時代,進入到“光與電”的時代。

(3)15世紀,歐洲出現活字印刷術,比中國晚約四百年。

概括活字印刷術發明和推廣的情況。

2、指南針的應用

(1)戰國時期,製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

(出示《司南》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司南是由哪兩部分組成的?是根據什麼原理製成的?(根據磁石指南的原理製成的)培養學生觀察、識圖的能力。

(2)北宋,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事業;

(3)南宋,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事業;

思考:羅盤針比司南有哪些進步?它是用什麼方法制成的?這種導航儀器為什麼會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應用?它的廣泛應用對中國和世界有何作用?

(4)指南針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3、火藥的應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藥配方的記載,

(2)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於軍事上,

(3)宋元,火藥武器廣泛用於戰爭,

(4)13、14世紀,火藥及火藥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二、史學成就

《資治通鑑》取名的由來——“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史學上的“兩司馬”

史學家 年代 著作 體例 敍事範圍

司馬遷 西漢 《史記》 紀傳體通史 黃帝到漢武帝時期

司馬光 北宋 《資治通鑑》 編年體通史 戰國到五代

三、宋詞

出示宋詞的三個代表人物的作品,鑑賞並概括其特點:

派別 詞人 代表作品 風格

婉約派 李清照 風格委婉,感情真摯,善於運用口語,顯得清新自然。

豪放派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慷慨激昂,氣勢豪邁。

辛棄疾

四、元曲

(1)由雜劇和散曲組成。

(2)秀的劇作家:關漢卿,其代表作是《竇娥冤》。

學生講述《竇娥冤》的故事情節。

五、繪畫

(1)宋代繪畫,突出表現在:山水畫、花鳥畫和風俗畫的創作中。

(2)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

(3)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

講述風俗畫與《清明上河圖》時,可指出風俗畫通過表現城鄉百姓的社會生活,展現具有鮮明民俗特色的時代風貌,折射出北宋經濟的發展狀況。《清明上河圖》以濃厚的生活氣息、精湛的筆墨及淳樸的藝術格調代表了宋代風俗畫的突出成就。

(4)趙孟頫的畫,人稱“神品”

六、書法

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七、小結(略)

八、作業:課後作業

羅馬共和國的興亡 篇九

教師:羅馬共和國是在羅馬城的基礎上建立的。羅馬於公元前509年建立了共和國。早期的羅馬共和國是一個以羅馬城為中心的城邦,包括周圍一塊不大的地方。羅馬共和國建立標誌着羅馬進入奴隸社會。

教師:那麼誰給大家講一講羅馬的建成故事?

教師在肯定學生的同時,並組織大家共同朗讀16頁的英文諺語。

學生:台伯河畔,公元前509年,“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Rome masn’t built in A day、轉意為:成功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努力。”

教師接着講述:羅馬共和國建立後,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羅馬軍x在意大利半島南征北戰,經過200年努力,於公元前3世紀征服了意大利。那麼,古羅馬怎樣成為地中海上的霸主的?

學生:為取得地中海上的霸權,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同迦太基人發生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最後終於取得勝利。

教師出示動畫:布匿戰爭。

教師向學生介紹布匿戰爭:迦太基城是古代地中海沿岸一座著名的商業城市,位於今天的突尼斯境內,後被羅馬人所毀。羅馬征服整個意大利半島後,向外擴張,與迦太基發生衝突,於是引發了兩國之間的戰爭。由於羅馬也稱迦太基為布匿,所以歷史上把他們之間的戰爭記載為布匿戰爭。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裏,布匿戰爭先後爆發了三次。古迦太基國不斷被削弱並最終被滅亡,羅馬盡佔其地,在其領土上設置了阿非利加省。今天英語中的非洲 Africa 即源於此。

教師:指導學生對照16頁“意大利半島”和17頁“公元前2世紀末的羅馬”兩幅地圖,感知羅馬領土變化情況。同時強調:漢朝絲綢之路的西端“大秦”指的就是古代羅馬。

教師:通過三次布匿戰爭到公元前2世紀末,羅馬共和國已成為地中海上的霸主。霸主地位的確立靠的是尚武精神和長期的軍事征服來實現的,長期的對外侵略擴張使羅馬奴隸制迅速發展起來。但羅馬社會內部卻孕育着危機。那麼大家想一想:在羅馬共和國社會危機中爆發的大規模奴隸起義是誰領導的?此次起義被鎮壓後,誰建立了獨x統治?

學生閲讀教材回答為:斯巴達克,凱撒

教師講述: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了政權,在以後的八年裏他獲得了無限期的獨x權力,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軍事獨x者,共和國名存實亡,元老院權力日漸削弱。由於凱撒的一些措施觸動了元老們的利益,招來殺身之禍。凱撒死後,各派又經過長期鬥爭,後來凱撒的親戚打敗對手建立帝國。那麼大家想一想: 羅馬帝國的建立者是誰?他在哪一年開始獨攬大權?

學生閲讀教材回答為:屋大維,公元前27年

教師接着指出:羅馬帝國延續了約五百年(公元前27—公元476年),與秦朝和西漢時期的中國一樣,是當時世界上強大的帝國之一。

羅馬帝國建立後,由於內戰停止,政局穩定,出現了“羅馬和平”時期,説明社會安定有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後來羅馬帝國在395年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其中的西羅馬帝國在476年滅亡,標誌着西歐奴隸社會的結束。聯繫中國奴隸社會結束的公元前475年進行比較,兩者數字幾乎相等,但是卻有公元前、後之別,中國進入封建時代實際上比西方早了近千年。

由於這一部分知識點較多,講述完之後,讓學生整理羅馬發展的歷史線索:

羅馬城(前8世紀)─→羅馬共和國(前509年)─→稱霸地中海(前2世紀)─→羅馬帝國(前27年)─→帝國分裂(395年)─→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

課堂小結:學習了本課的知識你受到哪些啟示?

啟示:改革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傑出人物對社會發展能起一定推動作用等等,要盡力地去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

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設計2023 篇十

一、現狀分析

歷史思品學科只佔會考分數50分,由於學業繁重,學生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主科上,弱化了學生對這門學科的重視程度。要想在這門學科上保證學業質量,我們首先要學會花時間下功夫,而且應該是儘可能花學生在校的時間,所以我們思考的是怎樣去提高學生在校時間的學習效益,怎樣做好有效教學環節中的細節落實?

二、目標定位

從目前各校聯考成績來看,我們社會學科有壓力也有動力,壓力是我們社會學科九年級接班老師特別多,而學生對理科重視,放在社會學科上時間和精力都比較少,基礎又差。九年級上學期期會考試,我們聯考第二,進步較大,但期末的成績就排在聯考第五,成績起伏很大。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在最後100多天時間達到最佳複習效果是我們備課組本學期重點工作。今年的會考目標定位:最低目標是超過市平均分,最高目標是聯考學校第二水平。

三、計劃安排

1、進度安排

本學期,九年級歷史備課組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完成三輪複習。

(1)1-10周第一輪複習。我們注重研究《考試説明》,認真組織上好每一節複習課,第一輪的複習要重視基礎,紮實落實教學內容。複習的模式為:依據考點——迴歸課本——重點突破——當堂檢測。重視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在校時間的學習效益,構建實效課堂。

(2)11-13周第二輪複習。第二輪複習要重視專題複習,加強題目的訓練,尤其是選擇題部分,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導選擇題致錯誤多。

(3)14-16周第三輪複習。第三輪複習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瞭解身邊大事,感受社會發展變化是我們這門學科的方向和要求,也是命題必須遵循的原則。綜觀這幾年會考試卷,社會時政熱點與考點知識的結合點往往是會考命題的重點。而且思品學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僅僅為了應考,就其本質而言,它是一門智育與德育內在統一的顯性德育課程,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起着重要的指導作用。

2、作業安排

(1)當堂完成檢測作業,導引作業儘量在課堂完成,而學習手冊佈置在課後完成。

(2)重視作業的校對和訂正,要求紅筆訂正

(3)要有一定量的面批,可在學生完成當堂檢測作業時進行,面批的作用是讓老師查看前面的訂正情況;督促學生注意書寫;有針對性地指出學生答題中的不足,對少部分基礎差,能力弱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能縮小與“大部隊”的距離……

3、專題安排

去年我們做的比較好的是單元測驗試卷都是我們自己命題的。本學期專題安排:七年級地理部分—謝樂羣負責;八年級歷史部分——董雪負責:七八思品部分——張靜靜負責;九年級部分——陳磊閔負責。

4、補差安排

尊重學生差異,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説實話,學習是個複雜的實踐活動,學困生往往表現為:作業速度慢,效率低,學習效果不理想。要想改變這種現狀,絕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這個客觀存在,我們目前採取的是在課堂提問環節、作業面批環節和試卷批註環節多采取客觀評價與鼓勵上進相結合的策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59ke6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