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高中地理關於大洋洲和兩級地區的教案

高中地理關於大洋洲和兩級地區的教案

高中地理關於大洋洲和兩級地區的教案

高中地理關於大洋洲和兩級地區的教案介紹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世界區域地理的最後一節,重點掌握大洋洲的位置範圍戰略意義,兩極地區氣候地形及戰略意義。

二、教學目標

1、大洋洲的位置和範圍,位置在交通和戰略上的重要性;

2、澳大利亞地形、氣候和人口分佈的主要特點;

3、澳大利亞現代農牧業和工礦業的發展特點,以及它的煤、鐵資源出口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4、南極洲地形、氣候的主要特徵

5、兩極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科研價值,南極洲的自然環境保護

[讀圖識記]

1.南極圈;2.周圍海洋、大陸(大洲);3.長城站、中山站;4.南極半島、喬治王島;

[識圖要求]1.南極點、南極圈;2.67°W、20°E、147°E;3.地球自轉方向。

三、學情分析

到此節課,高二世界區域地理基本結束,最後這一節算是對世界地理的一個總結,本節也是考試中常常涉及的內容,特別是戰略意義方面,但是對自然環境的熟練掌握才是準確分析問題的前提。

四、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講解法

五、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課本知識,完成學案。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佈置:四人一組,準備探究學習

六、課時安排:1--2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複習提問,導入新課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學生活動】讀世界大洲圖,找出面積最小的大洲

【結論】1.世界面積最小的一洲---大洋洲

大洋洲位置介於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已成為亞洲、非洲與南、北美洲之間船舶、飛機往來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應站,又是海底電纜的交匯處,在交通和戰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2、【學生活動】讀大洋洲圖,找出大洋洲的各個組成部分

【結論】大洋洲由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南北兩島、新幾內亞島及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羣島組成。

居民絕大部分是歐洲移民後裔,土著居民為黃種人和黑種人。

3、【學生合作】在澳大利亞圖上找出澳大利亞植被分佈及氣候分佈情況

【結論】南迴歸線穿過澳大利亞中部,大部分地處副熱帶高壓帶,以下沉氣流為主,除東部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外,大陸中部及西岸降水較少,沙漠面積廣大,形成熱帶沙漠氣候。東部山地阻擋了太平洋暖濕氣流向西深入,也是本地區乾燥面積廣的重要原因。另外大陸西岸流經的西澳大利亞寒流對其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大陸北部夏季受西北季風的影響而多雨,冬季受東南信風的影響而乾燥,細形成熱帶草原氣候。大陸東南部內陸,介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之間,年降水量自東向西逐漸減少,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大分水嶺靠近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對東部洋麪上來的水汽有明顯的阻擋作用。東南信風受東北部山地的抬升,降水豐富,在澳大利亞東北角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南迴歸線以南的東南沿海形成亞熱帶濕潤氣候。大陸東南角及塔斯馬尼亞島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形成温帶海洋性氣候。澳大利亞西南角及墨累河河口附近受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乾的地中海氣候。

4、【合作探究】

結合必修二學過的知識及地圖冊,分析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混合農業的區位因素及其優勢。

【提示】區位因素從地形、水源、人口密度、交通、市場、科技、政策等方面分析;

優勢回顧課本上對澳大利亞混合農業優勢的總結

5.南極洲

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南極洲幾乎全部在南極圈內。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圍。面積為世界第五大洲。它是未來南半球各大洲橫越南極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間基地

冰雪高原:南極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層平均厚2000千米,有“冰雪高原”之稱

寒極和風庫,它的特點是:酷寒、乾燥、烈風。原因:緯度高、地勢高、位於高壓中心,冰面反射太陽光。暖季:11月~次年3月

資源和科研寶地,淡水資源體積佔冰體積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周圍海洋上多冰山。礦產資源:煤(維多利亞地)、鐵(印度洋沿岸)儲量最豐富。生物資源:磷蝦、鯨、海豹、企鵝。原始的自然環境,最廣闊的天然實驗室最好考察時間:每年9月~次年3月,極晝、暖季。我國的南極考察站:長城站(不在南極圈內)、中山站(在南極圈內)。

南極條約,其主要內容是南極利用只限於和平目的,禁止一切軍事活動和任何核爆炸或處理放射性廢物等。

4.北極

【學生活動】讀北極地區圖,找出北極地區的各個組成部分

(1)北極地區——主要由北冰洋、周邊陸地以及島嶼組成,而所有陸地分屬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挪威、冰島、瑞典、和芬蘭8個環北極國家。

(2).北極地區的特徵——浮冰世界

洋麪:常年不化的冰蓋(佔 2 / 3 )

海面:從東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夏季最多),巴倫支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分支北角暖流影響,常年不封凍。

島嶼:冰川和冰蓋遍佈。

沿岸:永久凍土帶(達數百米)。

(3).北極地區的氣候

特點:寒風、多風,天氣易變,但沒有南極那麼寒冷。

【思考】北極地區寒風、多風,天氣易變,但沒有南極那麼寒冷的原因?

【結論】原因:①緯度高,接受陽光少;②西風飄流阻止了熱量交換。

☆北冰洋範圍內氣温低的原因:

①北冰洋位於北極圈以內,冬半年有漫長的極夜,散失掉大量的熱量。②極晝期間儘管光照時間很長,但太陽高度角很小,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很有限。③同時,在極晝期間由於積雪和海冰的融化要消耗大量的熱能。④再加上白色的冰雪對太陽輻射有很強的反射作用。(如新雪的反射率達到90%以上)

我國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中國北極黃河站在(78°55′N,11°56′E)的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羣島的新奧爾鬆建成並於2004年7月28日投入使用。

中國科考的原因:①中國大陸直接受北極地區氣候影響: ②北極地區的公共資源屬於全人類,中國有責任、也具備能力;③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北極選區自然資源有需求;④北極地區是科學研究領域的理想場所。

(4)北冰洋突出的特徵

①世界上面積最小、最淺的大洋:面積為1230萬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l/4。

②世界最寒冷的大洋:極寒的氣候,使北冰洋上有廣佈的常年不化的冰蓋,約佔北冰洋的2/3;大洋的周圍多浮冰和冰山漂移。

③大陸架面積遼闊:北冰洋的大陸架佔北冰洋的36%,其他大洋還不到10%。

④北冰洋海岸線曲折,島嶼眾多: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還有少數島嶼有常居人口,如:格陵蘭島、斯匹次卑爾根羣島、新地島、埃爾斯米爾島等。

☆北冰洋地區主要的礦產資源

主要有石油、天然氣、海底中的錳結核以及—些金屬礦等。

(5)北冰洋雖然海運困難,但其上空是重要空中要道和捷徑

北冰洋周圍由亞洲、歐洲和北美三大洲環繞,北冰洋上空是亞洲北部(日本、中國,韓國、俄羅斯遠東部分)、北美北部(美國、加拿大)、歐洲北部(北歐、東歐、西歐)三個地區之間來往的重要空中走廊和最短的航線。如:從日本東京一北極一丹麥的哥本哈根的航空線,由15600千米縮短了2700千米。

☆我國黃河站、中山站和長城站哪個有極晝極夜現象?哪個最長?

我國黃河站和中山站有極晝極夜現象。其中黃河站要長,因為,黃河站的緯度位置比中山站緯度位置要高,在極圈以內緯度越高,極晝極夜時間越長;又因為夏半年,地球繞日公轉速度慢,所需的時間比冬半年長,北極圈以內極晝的時間也長。

☆北極地區——主要由北冰洋、周邊陸地以及島嶼組成,而所有陸地分屬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挪威、冰島、瑞典、和芬蘭8個環北極國家。

(6) 北極黃河站

我國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中國北極黃河站在(78°55′N,11°56′E)的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羣島的新奧爾鬆建成並於2004年7月28日投入使用。

選址原因:人類干擾較少,是科學研究的天然試驗室;這裏是一個國際平台,便於國際交流。

7.我國黃河站、中山站和長城站的對比

我國黃河站和中山站有極晝極夜現象。其中黃河站要長,因為,黃河站的緯度位置比中山站緯度位置要高,在極圈以內緯度越高,極晝極夜時間越長;又因為夏半年,地球繞日公轉速度慢,所需的時間比冬半年長,北極圈以內極晝的時間也長。

八、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中山站時間2009年2月2日9時25分,我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中國南極崑崙站 (80。25’0l”S,77°06’58”E)正式開站,至此,我國已在南極建成了三個科考站,前兩個為長城站(62°12’59”S,58°57’52W)和中山站(69。22’24”S,76°22’40”E),讀圖l完成1~4題

1.崑崙站與中山站之間的距離約為

A.1000千米 B.1200千米

C.1400千米 D.1600千米

2.崑崙站正式開站時

A.北京正值日出

B.長城站的工作人員已進入夢鄉

C.全球正好有一半區域處於2月2日

D.巴勒斯坦地區天氣炎熱乾燥

3.從科學考察和極地活動的角度看,南極地區有4個必爭之點:極點、冰點、磁點和最高點。我國的崑崙站佔據了

A.最高點 B.冰點 C.磁點 D.極點

4.圖1左下小圖中A國最不可能發展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A.混合農業 B.商品穀物農業 C.熱帶種植園農業 D.大牧場放牧業

讀澳大利亞圖回答5-8小題

5. 12月22日前後①②③④地中太陽輻射最強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 ①②③④地中盛產蘋果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 關於①地敍述正確的是

A. 風向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屬熱帶季風氣候

B. 風向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屬熱帶草原氣候

C. 風向不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屬熱帶草原氣候

D. 風向不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屬熱帶雨林氣候

8. 我國目前每年要從該國進口大量的礦產資源,進口的主要礦種是

A.鐵礦石、石油 B.銅、鐵礦石

C.煤、銅、鈾 D.鐵礦石、稀土金屬

9.讀澳大利亞地圖,完成下列要求:

(1)寫出字母代表的氣候名稱:

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_。

(2)據氣候分佈分析,該區降水量分佈是從北、東、南三面向中心呈___________狀遞減。植被由森林逐漸過渡為草原、荒漠。

(3)簡述圖中最大國家人口、城市分佈特點及與環境的關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亞的養羊業十分發達,原因是:地勢___________。草原___________,氣候___________,飲水___________。羊的數量很多,被稱為:“___________”的國家。

九、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今天這節課,我們結束世界區域地理的學習,在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中國地理疆域和行政區劃。這節課後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對這節課有一個感性認識。並完成本節的課後練習。

設計意圖:佈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並對本節課鞏固提高。

十、板書設計

1、大洋洲

(1)面積

(2)組成

(3)氣候

2、澳大利亞

(1)氣候及植被分佈

(2)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區位因素

(3)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優勢

3、南極洲

4、北極地區

十一、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採用了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後進行當堂檢測,課後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十二、學案設計

專題:大洋洲、南極地區和北極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 1.大洋洲的範圍

• 2.澳大利亞的地形特點。

• 3.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及分佈特點。

• 4.澳大利亞農牧業分佈地區。

• 5.能夠用經緯線定位法描述澳大利亞大陸的位置。

• 6.能夠從緯度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亞氣候成因。

二、預習內容

1.在右圖中繪出

20°S、23°26′S、400S、120°E、150°E。

2.在右圖中填出

墨累河、塔斯馬尼亞島、堪培拉、悉尼、珀斯。

2.

(1).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一洲。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巴布亞新幾內亞、

、新西蘭南北二島、,以及太平洋上三大羣島( 、密可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

(2)大洋洲的島嶼按成因可分為 、 和 。

3.澳大利亞

(1).澳大利亞位於太平洋和 洋之間,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新西蘭南北二島及太平洋上三大島羣。

(2).澳大利亞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形不同。東部為縱貫南北 ,西部為廣闊的低矮高原,中部是 。

(3).全國最大的河流為 河,發源於大分水嶺西側,注入 洋。中部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 ,此地區被稱為“大自流盆地”。

(4).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佈在 。

(5).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是世界上重要的 、牛肉和 (穀物)出口國。礦產資源豐富, 等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我國從該國進口 。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 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兩極地區的範圍ks5u的重要地位。

2.兩極地區的氣候特點。

3.兩極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4.兩極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

5.能夠在地圖上指出兩極主要的陸地和海洋。

6.能夠在兩極地圖上辨別方向。

7.能夠分析兩極地區氣候特點的形成原因及兩極氣候差別的原因。

4.理解對兩極地區科學考察的意義。

二、學習過程

(一)

1.(看地圖冊)寫出左圖A、C、①、②、③、④所在地的氣候類型及氣候①的成因,並總結氣候分佈特點。

2.澳大利亞大陸上熱帶沙漠氣候直逼西海岸的主要原因。

3.澳大利亞降水分佈有何特點,並分析其原因。

4.澳大利亞鐵路網的分佈有什麼特點,簡要分析造成這種分佈的原因。

(二)

①、讀出與南極洲隔海相望的三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②、讀出包圍南極洲的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③、標出南極半島、喬治王島及我國的兩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南極考察的最佳時間是什麼?

④、南極的特有動物是什麼?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⑤、南極洲地下有豐富的煤礦資源説明了什麼?

⑥、南極洲出現臭氧層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三)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在E的 方向,若AB段劣弧為晝弧,則下列地區正處在豔陽高照的是 。

A.堪培拉 B.埃及

C.巴拿馬 D.雅加達

三、反思總結

四、當堂檢測

1.下面為“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開發利用示意圖”,讀圖並回答問題。

(1)比較A、E兩地氣温曲線與降水柱狀圖,分析回答,E地的降水量特點是 ;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 。

(2)B處修建水庫是因為這裏處於 ,多 雨。

(3)C處水庫的水源來自 , 因為C地處在 。

(4)C處水庫的主要作用是 ,在D處進行 ,供應城市和鄉村。

2.北京時間2005年1月18日3時16分,中國南極內陸冰蓋崑崙科考隊成功抵達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這是人類首次到達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海拔4 093米)。讀圖並完成(1)~(6)題。

(1)下列南極科學考察的4個地點中,全年不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是

A.極點(南緯90°) B.南極冰蓋最高點(約南緯80°)

C.冰點(約南緯78°) D.磁點(約南緯65°)

(2)對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的敍述,正確的是

①位置會移動 ②高度會變化 ③南極大陸的最高點④冰蓋下有世界最大的銅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南極冰蓋最高點位於極點的正北方向。判斷的依據是

A.方向標 B.海陸位置 C.經線 D.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南極洲和北冰洋都地處高緯度地區,但南極洲比北冰洋更冷。下列説法錯誤的是

A.南極洲熱容量比北冰洋小

B.南極洲地勢比北冰洋高

C.南極洲陰雨天比北冰洋多

D.南極洲冰層厚,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強

(5)下列對南極洲的敍述,正確的是

①夜空會有極光出現 ②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大洲

③七大洲中跨緯度最多的大洲 ④有煤、鐵等多種礦產資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當前,全球資源緊缺,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為了儘可能保護南極這片淨土,人類在南極地區的合理活動應該是

A.停止在南極洲的一切活動 B.進行適宜的科學考察

C.對各種資源進行實驗性開採 D.對各種資源進行商業性開發

3.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2008年4月9日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抵達北京,開始其對中國為期4天的正式訪問,而4月6日新西蘭總統克拉克訪華,並強調以兩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為契機,推動中新友好合作關係向前發展。

(1)澳大利亞總理訪華期間,有關敍述正確的是

A.墨累達令盆地正值小麥播種季節 B.墨累達令盆地正值小麥收割季節

C.圖中Q地正值氣温最高的夏季 D.圖中R地降水達一年最大的月份

(2)列表對比T、P、R、Q四地氣候類型及成因

(3)圖一陰影部分屬什麼氣候類型,並説明成因。

(4)讀澳大利亞年降水量分佈圖,總結澳大利亞降水分佈規律,並説明A線南北降水的季節差異。

(5)推測圖一S島東西兩側降水差異,並分析原因。

4.閲讀下列材料,並結合有關地理知識,回答問題。

北極地區的戰略位置重要,資源豐富。近年來,我國多次組織科學考察隊在北極地區開展多領域的考察研究。2004年7月28日中國北極黃河站(約79°N,12°E)在北極地區建成並投入使用。這是繼南極長城站(約62°S,59°W)、中山站(約69°S,76°E)之後我國第三座極地科學考察站。

(1)下列關於北極地區的敍述中,正確的是(多選)

A.海岸線曲折,建港條件好 B.北冰洋連接三大洲、兩大洋,位置重要

C.是世界上淡水儲量最豐富的地區 D.摩爾曼斯克是北極圈內最著名的不凍港

(2)在北極地區的夜空,經常出現色彩絢麗的光弧,被稱為______________,它主要是由來自太陽外部 層的帶電粒子流與地球高空大氣摩擦而產生的。

(3)我國三個極地科學考察站中,位於西半球的是 站,地球自轉線速度最大的是 站,常年盛行東北風的是 站。

(4)一年中,黃河站極夜持續時間大約為

A.1天 B.3個月 C.6個月 D.9個月

(5)我國建立北極黃河站的主要目的是(多選)

A.研究企鵝、海豹的生活習性 B.瞭解北極環境變化對全球的影響

C.獲得參與北極地區事務的權利 D.創建科研平台,解開眾多科學謎團

大洋洲、南極和北極地區參考答案

課內探究學案

(三)

(1)東南 B

(2)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氣候温暖濕潤 冰川侵蝕作用形成

(3) 緯度高,氣温低,蒸發量更小,屬於濕潤地區

地面終年被冰雪覆蓋,該島嶼位於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地熱資源豐富,島內主要利用地熱資源作為主要的能源,礦物燃料使用很少。

【當堂檢測】

位於大分水嶺北端東側,終年吹來自海洋的濕潤的東南信風,受地形抬升多形成地形雨。

(4)降水量由東、北、南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內陸遞減,A線以北以夏雨型為主,以南以冬雨型為主。

?(5)島嶼西側地處西風濕潤氣流迎風坡,降水豐富,而東側屬背風坡降水較少。

4.答案 (1)BD (2)極光 日冕 (3)長城 長城 黃河 (4)B (5)BCD

專題:大洋洲、南極地區和北極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 1.大洋洲的範圍

• 2.澳大利亞的地形特點。

• 3.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及分佈特點。

• 4.澳大利亞農牧業分佈地區。

• 5.能夠用經緯線定位法描述澳大利亞大陸的位置。

• 6.能夠從緯度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亞氣候成因。

二、預習內容

1.在右圖中繪出

20°S、23°26′S、400S、120°E、150°E。

2.在右圖中填出

墨累河、塔斯馬尼亞島、堪培拉、悉尼、珀斯。

2.

(1).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一洲。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巴布亞新幾內亞、

、新西蘭南北二島、,以及太平洋上三大羣島( 、密可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

(2)大洋洲的島嶼按成因可分為 、 和 。

3.澳大利亞

(1).澳大利亞位於太平洋和 洋之間,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新西蘭南北二島及太平洋上三大島羣。

(2).澳大利亞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形不同。東部為縱貫南北 ,西部為廣闊的低矮高原,中部是 。

(3).全國最大的河流為 河,發源於大分水嶺西側,注入 洋。中部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 ,此地區被稱為“大自流盆地”。

(4).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佈在 。

(5).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是世界上重要的 、牛肉和 (穀物)出口國。礦產資源豐富, 等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我國從該國進口 。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 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二、學習目標

1、大洋洲的位置和範圍,位置在交通和戰略上的重要性;

2、澳大利亞地形、氣候和人口分佈的主要特點;

3、澳大利亞現代農牧業和工礦業的發展特點,以及它的煤、鐵資源出口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4、南極洲地形、氣候的主要特徵

5、兩極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科研價值,南極洲的自然環境保護

二、學習過程

(一)

1.(看地圖冊)寫出左圖A、C、①、②、③、④所在地的氣候類型及氣候①的成因,並總結氣候分佈特點。

2.澳大利亞大陸上熱帶沙漠氣候直逼西海岸的主要原因。

3.澳大利亞降水分佈有何特點,並分析其原因。

4.澳大利亞鐵路網的分佈有什麼特點,簡要分析造成這種分佈的原因。

(二)①、讀出與南極洲隔海相望的三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②、讀出包圍南極洲的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③、標出南極半島、喬治王島及我國的兩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南極考察的最佳時間是什麼?

④、南極的特有動物是什麼?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⑤、南極洲地下有豐富的煤礦資源説明了什麼?

⑥、南極洲出現臭氧層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三)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在E的 方向,若AB段劣弧為晝弧,則下列地區正處在豔陽高照的是 。

A.堪培拉 B.埃及

C.巴拿馬 D.雅加達

三、反思總結

四、定時檢測

1.下面為“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開發利用示意圖”,讀圖並回答問題。

(1)比較A、E兩地氣温曲線與降水柱狀圖,分析回答,E地的降水量特點是 ;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 。

(2)B處修建水庫是因為這裏處於 ,多 雨。

(3)C處水庫的水源來自 , 因為C地處在 。

(4)C處水庫的主要作用是 ,在D處進行 ,供應城市和鄉村。

2.北京時間2005年1月18日3時16分,中國南極內陸冰蓋崑崙科考隊成功抵達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這是人類首次到達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海拔4 093米)。讀圖並完成(1)~(6)題。

(1)下列南極科學考察的4個地點中,全年不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是

A.極點(南緯90°) B.南極冰蓋最高點(約南緯80°)

C.冰點(約南緯78°) D.磁點(約南緯65°)

(2)對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的敍述,正確的是

①位置會移動 ②高度會變化 ③南極大陸的最高點④冰蓋下有世界最大的銅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南極冰蓋最高點位於極點的正北方向。判斷的依據是

A.方向標 B.海陸位置 C.經線 D.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南極洲和北冰洋都地處高緯度地區,但南極洲比北冰洋更冷。下列説法錯誤的是

A.南極洲熱容量比北冰洋小

B.南極洲地勢比北冰洋高

C.南極洲陰雨天比北冰洋多

D.南極洲冰層厚,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強

(5)下列對南極洲的敍述,正確的是

①夜空會有極光出現 ②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大洲

③七大洲中跨緯度最多的大洲 ④有煤、鐵等多種礦產資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當前,全球資源緊缺,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為了儘可能保護南極這片淨土,人類在南極地區的合理活動應該是

A.停止在南極洲的一切活動 B.進行適宜的科學考察

C.對各種資源進行實驗性開採 D.對各種資源進行商業性開發

3.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2008年4月9日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抵達北京,開始其對中國為期4天的正式訪問,而4月6日新西蘭總統克拉克訪華,並強調以兩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為契機,推動中新友好合作關係向前發展。

(1)澳大利亞總理訪華期間,有關敍述正確的是

A.墨累達令盆地正值小麥播種季節 B.墨累達令盆地正值小麥收割季節

C.圖中Q地正值氣温最高的夏季 D.圖中R地降水達一年最大的月份

(2)列表對比T、P、R、Q四地氣候類型及成因

(3)圖一陰影部分屬什麼氣候類型,並説明成因。

(4)讀澳大利亞年降水量分佈圖,總結澳大利亞降水分佈規律,並説明A線南北降水的季節差異。

(5)推測圖一S島東西兩側降水差異,並分析原因。

4.閲讀下列材料,並結合有關地理知識,回答問題。

北極地區的戰略位置重要,資源豐富。近年來,我國多次組織科學考察隊在北極地區開展多領域的考察研究。2004年7月28日中國北極黃河站(約79°N,12°E)在北極地區建成並投入使用。這是繼南極長城站(約62°S,59°W)、中山站(約69°S,76°E)之後我國第三座極地科學考察站。

(1)下列關於北極地區的敍述中,正確的是(多選)

A.海岸線曲折,建港條件好 B.北冰洋連接三大洲、兩大洋,位置重要

C.是世界上淡水儲量最豐富的地區 D.摩爾曼斯克是北極圈內最著名的不凍港

(2)在北極地區的夜空,經常出現色彩絢麗的光弧,被稱為______________,它主要是由來自太陽外部 層的帶電粒子流與地球高空大氣摩擦而產生的。

(3)我國三個極地科學考察站中,位於西半球的是 站,地球自轉線速度最大的是 站,常年盛行東北風的是 站。

(4)一年中,黃河站極夜持續時間大約為

A.1天 B.3個月 C.6個月 D.9個月

(5)我國建立北極黃河站的主要目的是(多選)

A.研究企鵝、海豹的生活習性 B.瞭解北極環境變化對全球的影響

C.獲得參與北極地區事務的權利 D.創建科研平台,解開眾多科學謎團

大洋洲、南極和北極地區學案 參考答案

課內探究學案

(三)

(1)東南 B

(2)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氣候温暖濕潤 冰川侵蝕作用形成

(3) 緯度高,氣温低,蒸發量更小,屬於濕潤地區

地面終年被冰雪覆蓋,該島嶼位於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地熱資源豐富,島內主要利用地熱資源作為主要的能源,礦物燃料使用很少。

【當堂檢測】

1.答案 (1)全年降水稀少,氣候乾旱 缺水影響農業生產

(2)迎風坡 地形 (3)B 背風坡雨影區 (4)引水灌溉乾旱區,發展農業 發電

位於大分水嶺北端東側,終年吹來自海洋的濕潤的東南信風,受地形抬升多形成地形雨。

(4)降水量由東、北、南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內陸遞減,A線以北以夏雨型為主,以南以冬雨型為主。

?(5)島嶼西側地處西風濕潤氣流迎風坡,降水豐富,而東側屬背風坡降水較少。

4.答案 (1)BD (2)極光 日冕 (3)長城 長城 黃河 (4)B (5)BCD

點擊下頁查看更多高中地理關於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的教案

高中地理關於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的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生態環境問題的概念及比較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

2.瞭解我國森林資源匱乏,草場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現狀及分佈。

3.認識我國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4.學會分析某一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形成過程及對區域和其他地方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會用多種途徑收集地理信息,來説明出現生態環境問題的具體表現。

2.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從身邊發現不同的生態環境問題。

3.能夠選擇一個生態環境問題,應用所學的方法、知識開展調查與分析,並正確地表述自己的調查結果。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樹立學生的全球環境意識和中國環境危機意識。

2.通過對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分析,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環境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家鄉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強化地理科學空間性、區域性特點的認識,樹立地理科學是解決全球問題必備知識的觀念,培養學生形成地理素養是人文素養重要體現的觀念。拓展地理學科的空間,改變學生以往只認“地”不識“理”的狹隘的地理認識論。

[教學重點] 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的危害和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的危害和形成過程

[教學媒體與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講授過程]

第一課時

【複習提問】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有哪些特徵?

【新課導入】生態環境問題是指由於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導致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嚴重失調,從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現象。在我國,生態環境問題表現比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資源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等。

【板書】第二節 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

一、森林資源匱乏,草場退化

【自主學習】自學課本第45~46頁內容,結合已有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 説明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人均佔有森林面積、森林人均蓄積量與世界的差距。

(2) 我國的森林分佈有何特點?三大林區在哪兒?

(3) 我國森林資源鋭減的的原因有哪些?

(4) 説明我國草場資源的分佈及其在世界的地位。

(5) 造成我國草場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1)2000年第五次全國森林資源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森林覆蓋率為l6.55%,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60%;全國人均佔有森林面積0.13公頃,相當於世界人均面積的1/5;我國人均蓄積量為9.05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蓄積量的1/8。

(2)森林資源的分佈:分佈不均勻,西南、東南、東北多,而西北、華北少。我國三大林區:東北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地是我國第一大林區;西南橫斷山區、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喜馬拉雅山東南部林區是我國的第二大林區;我國東南的江西、湖南、浙江、福建等地林區是我國的第三大林區,以人工林為主。

(3)我國森林資源鋭減的的原因:採伐速度過快、毀林開荒、基本建設、採礦等。

(4)我國草原面積廣大,約佔國土面積的40.9%,僅次於澳大利亞,居世界第二位。

(5)草場的退化原因:粗放式經營、過度放牧、重用輕養等

【閲讀】閲讀課本材料“我國的森林資源”, 從歷史上的森林資源、現存的原始林數量和分佈、人工林的數量和質量等方面來進一步瞭解我國森林資源的缺陷,我國森林總面積在減少,而且原始森林在鋭減.森林總體質量在下降。

【思考】森林鋭減、草場退化會帶來哪些生態環境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森林面積鋭減不僅使木材和林副產品短缺,珍稀動物減少甚至滅絕,還造成生態系統惡化,環境質量下降,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旱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加劇;

草場退化可改變草原的植物種類成分,降低草場的生產力,破壞草場的動植物資源,甚至造成荒漠化。

【板書】二、水土流失

【資料展示】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以黃土高原、長江中上游地區表現的最為突出。據l999年全國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調查,全國現有水土流失總面積達356萬平方千米,佔國土總面積的37.1%,其中水蝕面積l65萬平方千米,佔國土總面積的l7.2%;風蝕面積l91萬平方千米,佔國土總面積的19.9%。

【圖片展示】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圖片

【思考】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水土流失帶來哪些影響?

【學生回答】1.水土流失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質、植被、降雨、土壤、風力、凍融等;

人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毀林毀草、濫墾亂伐、開礦修路等。

2.水土流失的後果:①降低土地肥力,導致土地生產力下降;

②使下游泥沙增多,河牀抬高,引發洪澇災害等。

【探究活動】圖3—6表示我國各省級行政區水土流失面積。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我國水土流失面積大於l 000萬公頃的省級行政區有哪些?

2.新疆面積較大,但水土流失面積較小,主要原因是什麼?

3.山西面積較小,但水土流失面積較大,主要原因是什麼?

【點撥】1. 我國水土流失面積大於l 000萬公頃的省級行政區有:內蒙古、陝西、甘肅、四川、重慶。

2.新疆位於我國西北乾旱地區,降水量少。

3.山西位於我國黃土高原地區,該地土質疏鬆,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再加上這裏植被稀疏,因而水土流失面積較大。

【承轉】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新建城市增多,致使水土流失呈現出新的特徵,即水土流失由廣大農村逐步向城市蔓延。

【思考活動】試舉例説明城市工程建設對水土流失的影響。城市水土流失對城市生活環境的破壞表現在哪些方面?

【點撥】在城鎮化建設中,大規模開發建設活動會破壞原有的地表、植被和水系,產生大面積裸露的地表或坡面,造成土體移動,泥沙流失,河道、水庫及城市排水管網淤塞等。

城市水土流失危害嚴重。具體表現為:一是造成環境污染,加劇城市生態環境惡化。由於沒有水土保持防護措施,遇到大風天氣,泥塵四處飛揚,嚴重污染了城市環境。二是加劇城市的“熱島效應”,影響城市氣候變化。城市開發建設和人類活動,使城市原有地貌被不透水的硬化地面取代,增加了地表徑流和地面的熱輻射;城市中的工廠、機動車輛、家電等不僅造成大氣污染,而且釋放出廢熱氣,使得城市氣温明顯增高。三是淤積道路,堵塞管道,污染城市。開發建設活動產生大量的鬆散堆積物,極易形成水土流失,淤積城市蓄排水利工程,降低城市水利工程效益和城市防洪能力,影響城市生態環境安全。另外城市水土流失使生態環境惡化,不僅影響城市市容景觀,同時也影響投資環境,阻礙和制約經濟的發展。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森林資源匱乏、草場退化、水土流失三種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及後果,這節課我們將一起來學習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樣性減少兩種生態環境問題的現狀、成因及危害。

【板書】三、土地荒漠化

【投影】圖3—7 我國土地荒漠化分佈

【講述】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分佈最廣的國家之一。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7萬平方千米,約佔國土面積的27.8%,已大大超過全國耕地面積的總和,涉及l8個省(區)的471個縣(市、旗)。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區和綠洲邊緣區的荒漠化,對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產生的危害最為嚴重。

【討論】土地荒漠化會帶來哪些嚴重後果?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荒漠化的危害,不僅破壞生態環境,而且影響着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在北方農牧交錯區和綠洲邊緣區的荒漠化,對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產生的危害最為嚴重,同時荒漠化還會通過沙塵暴的形式影響其他地區。

【思考】荒漠化的形成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回答】荒漠化的形成與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都有關。其中,自然因素是重要因素,一般來説,降水少,大風天數多、植被覆蓋率低的地區更容易形成土地荒漠化,但人類過度放牧、濫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動則加速了荒漠化的進程,成為荒漠化的主導因素。

【承轉】那麼,土地荒漠化的形成過程是怎樣的呢?

【思考活動】下列資料描述的是土地荒漠化過程,試根據荒漠化過程中的因果關係,對其進行正確的排序。

①在較緩的坡地上,樹已經被砍掉,並開闢成農田。於是土壤便暴露在風和水的侵蝕下。

②在乾燥氣候下,坡地土地還未開闢成農地,此時可維持樹木和草的生長,這些植物的根具有保護土壤的作用。

③在緩坡上持續種植,當土壤肥力逐漸消耗到無法種植的時候,就改成放牧牲畜。同時,在另一片較陡的坡地上砍樹,開墾種植。

④土壤流失嚴重,陡坡地巖石裸露,緩坡地沙土蔽天,農牧業完全消失。

⑤風和水再次作用在陡地上,於是牲畜便移往陡坡地放牧。而緩坡地則因過度放牧,幾乎長不出草了。

【參考答案】②①③⑤④

【過渡】土地荒漠化不僅對本地區造成危害,而且還可通過沙塵暴的形式影響其他地區。

【閲讀】閲讀材料“沙塵暴襲擊北京城”。

【提出問題】什麼是沙塵暴?沙塵暴的發生和形成需要的條件有哪些?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沙塵暴是一種風與沙相互作用的天氣現象,是由於強風將地面沙塵吹起,使大氣能見度急劇降低的災害性天氣。沙塵暴的發生和形成需要有三個必備的條件,即強風、沙源和不穩定的天氣。

【探究活動】根據沙塵暴產生的條件,分析北京為什麼會遭到沙塵暴的襲擊?

【點撥】北京位於華北地區,離冬季風的源地比較近,冬春季節風力強勁;北京的西部和北部地區是我國的黃土高原和內蒙古地區,這些地區地表有大量的鬆散沉積物,冬春季節,在強勁的西北風吹拂下,這些鬆散沉積物就形成了沙塵暴的物質來源,而北京位於西北風的下風向。因而,冬春季節北京會遭到沙塵暴的襲擊。

【閲讀】閲讀課本第50頁材料“影響我國西北和華北地區沙塵暴的傳輸路徑”, 瞭解影響我國西北和華北地區沙塵暴的傳輸路徑,認識到我國沙塵暴的源地與荒漠化土地有很大的相關性。

【板書】四、生物多樣性減少

【資料展示】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我國的生物多樣性正面臨嚴重威脅。我國目前有瀕危或接近瀕危的高等植物4000-5 000種,佔總數的l5%-20%。野生植物如蘇鐵、珙桐、金花茶、桫欏等已瀕臨滅絕。上世紀在我國已滅絕的野生動物有普氏野馬、高鼻羚羊,接近和瀕臨滅絕的有蒙古野驢、野駱駝和普氏原羚等。 《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中列出的6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我國有l56個物種。

【圖片展示】一些珍稀動植物圖片,如藏羚羊、珙桐等。

【討論】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原因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原因主要是人類大面積森林砍伐、火燒和農墾、工農業的發展等各種活動造成的;第二個原因是外來物種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也使原生物種受到嚴重威脅。

【閲讀】閲讀課本材料“外來物種入侵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 理解外來物種入侵會產生生態系統破壞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思考活動】根據下圖左邊所列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實例,閲讀相關資料,從下圖右邊找出相應的原因,用直線連起來。

【總結】對比分析各種生態環境問題的現狀(分佈)、成因、形成過程、危害。

主要環境問題分析 現狀(分佈) 成因 形成過程 危害

森林資源匱乏

草場退化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樣性減少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

(一)生態環境問題的概念

(二)我國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

主要環境問題分析 現狀(分佈) 成因 形成過程 危害

森林資源匱乏

草場退化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樣性減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dpymm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