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同學相伴》教案

《同學相伴》教案

教學目標

《同學相伴》教案

1.知識與能力

通過學習知道集體生活的重要性,學會在集體生活中與他人平等地合作與交流。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參加各種集體遊戲和活動,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2)通過列舉一些故事或例子,讓學生學會體會他人的需要和心情,

3.情感與態度

(1)培養友愛寬容、熱愛集體、團結合作的品質。

(2)從小樹立集體觀念、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集體生活的重要性。

難點:學會在集體生活中與他人平等地合作與交流。能理解他人的需要與心情,學會關愛他人。

教學過程:

一:同學相伴的快樂

師:今天我們來玩兩個遊戲。

學生活動:玩遊戲1——矇眼畫臉譜

遊戲方法:

1.在黑板上畫三個圓圈,作為臉的輪廓。

2.選出三組同學,每組五人,分別承擔畫眼睛、鼻子、耳朵、眉毛和嘴巴的任務。

3.另外選出三名同學作為監督員,監督大家是否遵守遊戲規則。

4.每組同學排好隊分別站在三個圓圈的前面,用布矇住自己的眼睛,並讓監督員檢查。

5.老師宣佈開始後,學生依次走近黑板開始畫五官,畫完的同學就可以摘下矇眼布。

6.遊戲過程中,老師和監督員要提醒同學注意安全。

7.班上其餘同學作為大眾評審,決定哪組畫的五官位置最準確、最好看。

師:這個多人遊戲好玩嗎?想象一下,假如沒有這麼多的同學,這個遊戲還能玩得起來嗎?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談的感受引出主題“同學相伴的快樂”。)

師:你還與同學們玩過哪些多人遊戲呢?

學生自由發言。

師:有同學相伴的生活處處有快樂。同學相伴不僅能一起學習,而且還可以開展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説一説你與同學們在一起的快樂往事吧。

生1:課間和同學們一起丟沙包。

生2:和同學們一起跳繩、玩老鷹捉小雞。

生3:……

師:有同學相伴,我們不僅能玩多人遊戲,還可以展開更多有意思的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多人遊戲導入課題。學生在遊戲中感受集體生活的樂趣。問題設置旨在引導學生體會同學相伴的樂趣。】

師:與同學在一起是快樂的。可有的“小朋友”卻認為,可以不和同伴在一起。這種想法對嗎?我們先來

欣賞一首歌。

播放音頻—《Do-Re-Mi》

師:這首歌好聽嗎?這首美妙的音樂正是由這7個可愛的音符組合在一起演奏出來的。

生:閲讀《七彩音符》,並思考:離開大家後,“1”會遇到什麼情形呢?你想對“1”説些什麼呢? 雪花老師國小課堂資料微信:**

師:如果“1”離開了,那麼剛才我們聽到的音樂便不再完整,也就不再美妙動聽。而孤獨的“1”,沒有了大家的幫助與配合,它自己也演奏不出動人的旋律。這告訴我們,離開了集體,我們將會孤立無援,我們應該積極融入集體,參與集體活動,因為有同學的相伴,我們的學習、生活才會充滿樂趣。

【設計意圖:“閲讀角”設置的內容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教師採用欣賞教學法,播放音頻文件,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問題情境。】

二:不讓一個人落下

師:我們不僅要積極參與集體活動,還要懂得在集體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考驗大家的時候到了,接下來我們來玩第二個遊戲。

學生活動:玩遊戲2——海島逃生

學生閲讀教材第25頁遊戲背景、遊戲方法和遊戲要求。

師:現在我們把參加遊戲的同學分成四組,每組5個人。注意遊戲要求哦,遊戲中只要有人“落水”了,那麼這組成員“海島逃生”就失敗了。

採訪獲勝小組的成員:請分享一下你們的獲勝經驗,不讓任何成員“落水”的祕訣是什麼呢?

獲勝組成員分享經驗,教師進行評價總結。

【設計意圖:本環節遊戲設置旨在讓學生懂得在集體活動中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在遊戲中,我們想盡一切辦法不讓任何一個小夥伴“落水”。可是,在校園生活中,我們有時卻會因為種種原因冷落、排斥或者忽視了某些同學。

出示教材第26頁圖,學生閲讀並思考:

1.你覺得班上的同學們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2.王浩、陳欣和張曉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3.你認為班上的同學們應該怎樣做呢?請你演一演。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並上台進行表演,教師進行評價。

師:看到圖中這些同學的行為和表現,我們再來看看“大雁”們是怎麼做的。

學生閲讀教材第27頁“美文欣賞”——《温情的大雁》。

1.當一隻大雁生病或受傷時,為什麼會有其他的大雁留下陪伴它呢?

2.想一想,從大雁身上,我們能夠學到些什麼呢?

小結:今天的遊戲大家玩得很開心,同學們感受到了同學相伴的快樂,懂得了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重要性,學會了在集體生活中與他人合作與交流。不僅如此,我們還學會了在集體生活中要體會同學的需要和心情,懂得關愛他人,不冷落、排斥或忽視某些同學。一個好的集體就是一片沃土,讓我們在這片沃土中一起茁壯地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e86p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