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一

單元內容:教材第2-8頁的內容。

單元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2、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單元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第一課時時、分、秒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並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麼?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於秒的知識?你是怎麼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麼?(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麼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麼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麼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麼?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説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③學生彙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麼?(1分=60秒)

④你發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麼關係?(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錶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錶。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錶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錶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錶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④讀出電子錶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錶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裏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麼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麼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説説你從中知道什麼。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嗎?

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簡便算法的過程,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能力目標:在具體情境中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和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目標:在與他人的討論交流中,培養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筆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在乘法這一單元裏,我們已經學習了

(1)口算。哪類題目可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

(2)筆算。哪類題目要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這裏的兩位數我們指的是一般的情況,不包括整十數

(3)估算。估算的時候我們一般把兩位數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數來估算的。估算允許存在一定的誤差。

2、關於乘法,我們這一課要學什麼,有誰知道嗎?

板書課題: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學習探究:

1、其實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們前面口算中出現的那類題,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筆算。

(1)、談話:今天我們仍然到奶牛場去參觀,看看奶牛場一天能生產多少牛奶。(出示主題圖)

(2)、問: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麼?能提出什麼問題?怎樣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問題:今天擠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讓學生説出算式後板書:2530=

2、學生用已有的筆算知識列出豎式計算

交流:板書: 3 0 或 2 5

觀察兩個豎式,説説你有什麼想法?

3、注意看老師的豎式和剛才的有什麼不同,板書:

問:這個豎式和剛才的豎式有什麼不同的地方?(0沒有和什麼數位對齊)

猜:為什麼要這樣寫呢?(在算的時候先不要考慮它)

遮去0,現在的豎式變成幾乘幾?(25乘3)

一起來算一算:75。

好了嗎?(沒有,還要添上0,得數是750)

把這個豎式和剛才的豎式比一比,你更喜歡哪個豎式?為什麼?

説説這種簡便豎式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指出:它其實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後添0。

4、即時訓練。

想想做做1。

獨立計算,指名板演,學生計算時,注意提醒學生積的末尾0的處理。

説説做這樣的兩位數乘整十數怎樣算簡便?

5、學這個簡便寫法有什麼用呢?

大家來看這道題:3804500

這是一道三位數乘四位數,你能不能用新學的辦法來計算?

隨學生回答並板書,結合板書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們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兩位數乘兩位數,這樣就會了,不過最後還要加上3個0。

看來學了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我們可以用它來解決一些更難的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3

問:題目要的是什麼?你怎樣比較第一組中的兩道題?你能想到什麼?

在小組裏説説怎樣比較第二組、第三組的兩道題。

2、想想做做4

看圖説説圖意,再列式計算,説説是怎樣列式的,又該怎樣進行估算。提

醒學生用約等號連接估算結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場景圖,讓學生説説收集到哪些信息,獨立計算後,再指名説説算

式,如果學生獨立計算有困難,教師重點提問:20人正好租4條船能推

算出什麼?

4、想想做做6

學生獨立閲讀題目後,先觀察平面圖,找到方向標,確定圖中的方向,再

明確題目要求解決的問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何收穫?

五、作業:想想做做2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筆算方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估算以及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的基礎上教學的。

例題先讓學生按照豎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結果,然後介紹簡便的筆算方法,這樣安排可以減少計算的錯誤,並使學生產生學習筆算簡便方法的需求。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26-27頁第4—7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做練習,進一步熟練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

2、邊練習邊觀察,從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創新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一位數整除三位數的基本練習課,鞏固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計算找聯繫

1、獨立計算課本第27第5題。

教師巡視看學生計算的方法。(有的同學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請做得快的同學介紹一下自己的方法。這個方法好嗎?我們就用乘除之間的關係來計算。

2、估一估,算一算課本第27頁的第6題。

二、多角度思考,填()裏的數

出示 2()×4=104,你能在()裏填正確的數嗎?

請每組派代表説説你們的思考方法。(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三、熟練筆算方法

1、判斷課本第26頁第3題商的餘數。

要指導自己判斷是否正確,可用什麼方法驗證?

下面我們來計算一下,看看它們商為數與你判斷的是否一致。

再仔細觀察以下,商的為數與什麼有關?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除數一位數

被除數首位夠除:

商的位數=被除數的位數

被除數首位不夠除:

商的位數=被除數的為數—

2. 27頁第7題

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實驗數學)第五冊、第118120頁例1-例3。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的特徵的認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通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機、投影片、鐵絲等。

教學過程:

一、準備

教師出示動物園籃球場平面圖,提問:動物園籃球場是什麼形狀?長方形有幾條邊?有什麼特徵?

二、誘發

投影:例1 動物園籃球場長26米,寬14米,小狗花花繞籃球場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課件展示:小狗花花圍着籃球場走一週。教師:它走了多少米?怎麼計算出來?(激發學生動腦筋想辦法)

26+14+26+14=80(米)

長 + 寬 + 長 + 寬 =長方形的周長

三、釋疑

1、教師引導學生説出:小狗花花走一週的長度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四條邊的總和。教師板書:長方形四邊長度的和叫做長方形的周長。

2、讓學生比劃周圍一些長方形的周長。例如:黑板、桌面、課本等。

3、展示:長方形對邊相等。教師:根據長方形的特徵,我們能不能找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其他方法。學生推導出下面的計算方法(利用對邊相等)。

26X2+14X2=80(米)

長方形的周長= 長 X2+ 寬 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個長,再走一個寬。提問:這時它走了多少米?是長方形的周長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師提問:剩下的路程是長方形的多少?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怎樣求?學生進一步觀察後,推導計算長方形周長的第三種方法。

(26+14)X2=14(釐米)

長方形的周長=( 長 + 寬 )X2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板書幾種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讓學生觀察以上幾種計算方法,比一比發現第三種方法最簡便。最後師生共同總結: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5、讓學生議一議:要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哪幾個條件?

6、教師出示例2(投影),學生獨立解答。

7、教學例3,學生讀題後,教師操作:拿一段長50釐米的鐵絲,先量出一個長,用鐵鉗擰成90度角,再量出一個寬,用鐵鉗擰成90度角擰成一個長方形後,讓學生觀察並討論:剩下的部分等於什麼?(鐵絲的長度-長方形的周長)然後讓學生根據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答此題。

8、投影:(讓學生在課堂獨立做兩道題)

四、轉化和應用

投影:

1、數一數,下圖中有幾個長方形。

2、量一量各個長方形的邊長,計算各個長方形的周長。

課件:展示黃、紅、藍三個長方形。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2~113頁上的例1~例5,練習二十七的第1~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和學生都準備長方形紙條若干張,圓形紙片1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分梨。

提問:把12個梨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放幾個?可用幾表示?(板書3)

2.分繩子。

提問:把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長?可用幾表示?(板書2)

3.分鉛筆。

提問:把 3枝鉛筆平均分給 3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幾枝?可用幾表示?(板書1)

二、新課

1.教學例1。

(1)教師提問: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幾表示?教師演示:把一個餅(實物圖)平均分成兩塊,把分後的兩塊重合起來,讓學生看到它們的大小完全一樣。告訴學生這樣就把餅平均分成了兩塊。

(2)把一個餅(實物圖)分成大小不等的兩塊。提問:可不可以説是平均分成了兩塊?為什麼?

平均分的這半個餅可不可以用我們以…本站 …前學過的數表示?

教師講解:過去我們學過的0、1、2、3都是整數。遇到不夠1個的情況,就不能用整數表示,比如這半個餅。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數分數。

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塊,我們就説每塊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用分數表示就是(板書)。

(3)指導學生讀。

(4)指導學生寫。

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塊,在橫線下面寫

2,表示其中的1塊,在橫線上面寫1,寫作。(教師在兩塊半個餅上分別寫上。)

(5)塗色練習。

讓學生拿出一張圓形紙片,試折出它的,塗上顏色,並在塗色的一半上寫上。

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條,試折出它的,塗上顏色,並標出。

(6)指導練習。

教師拿出畫有下面幾個圖形的掛圖,讓學生判斷圖中哪些陰影部分是原圖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並説明理由。

2.教學例2。

(1)先出示一個整圓,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

提問:這個圓被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份是這個圓的幾分之幾?

想一想:是不是隻要把一個圓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

(2)指導學生寫出。

(3)讓學生用準備好的長方形紙折出它的,並標上。

3.教學例3。

學生自己拿一張長方形紙,對摺再對摺。

提問: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一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把這個分數寫出來。(一人板書,全班齊練。)

數一數這張長方形紙上有幾個。

4.教學例4。

先讓學生看教科書上的圖: ,再填空: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5.教學例5。

(1)指導學生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着尺子上的刻度,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

提問: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份是1分米的。幾分之幾?

(2)讓學生在自己畫的圖上標出。

(3)數一數這條線段一上有幾個。

6.教學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1)教師指出上面我們學習的、、、、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2)結合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讓學生回答:

分母表示什麼?(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

分子表示什麼?(其中的1份。)

三、課堂練習

1.做一做中的第1題。

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可以讓一些先折出來的同學示範怎麼折。分數的折法很多,只要學生能折出最常見的幾種折法就行了。

2.做一做中的第2題。

這道題是判斷題,學生判斷後要説一説為什麼。

3.做練習二十七的第1~5題。(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第5題)

四、課外作業

用正方形紙片分別折出它的、。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具體的生活情景,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技能目標:能通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探索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的規律,能正確地進行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的相互轉換。

情感與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去,願意和同學合作交流,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瞭解和認識24時記時法,正確地把兩種記時法表示的時間進行互換。

教學難點:能正確地理解0時和24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情

1、創設情景

老師先給小朋友講個故事,想聽嗎?

小明是足球迷,小剛告訴他,星期六8時有球賽。小明早早就打開了電視機,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播放。你們猜猜:這是怎麼回事呢?(學生猜測)小明等呀等呀,等得有點不耐煩了,就打電話去問小剛,一問才知道,原來不是上午8時而是晚上8時。(板書兩個時間)

小結:像這樣説成上午……、下午……、晚上……的記時方法是我們平時生活中經常用的,我們稱之為普通記時法。(板書普通記時法)

2、引出課題

用普通記時法表示時間,如果不説明是什麼時候的幾時,容易產生誤會,引起混亂,還可能誤了大事,所以通常我們都要説清楚是上午還是下午。

大家都喜歡看電視嗎?出示節目預報。你喜歡看什麼節目呢?你喜歡的節目是在什麼時候播出的?(電腦出示)這些14時、18時,你們知道這是什麼記時法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24時記時法。(板書課題:24時記時法)

二、引導探索

1、認識0時到12時

(1)播放新年鐘聲敲響的錄像,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0點鐘聲用敲響)也就是説一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0時用24時記時法表示就是0時。(電腦出示鐘面圖)那時你一般在做什麼呢?(睡覺)可能還在做夢呢,在甜蜜的夢境中嶄新的一天開始了。板書:0時

(2)(點擊電腦,時針轉動)時針轉到1時現在是什麼時間了?(1時、凌晨1時)板書:凌晨1時

用24時記時法表示就簡單地説成1時。

(3)時針轉至8出現學生升旗圖片。問:現在又是什麼時間了?你會用24時記時法表示嗎?與你的同伴互相説一説,誰來説?

上午8時用24時記時法表示就簡單地説成8時。板書:8時上午8時

(4)(時針繼續轉動到10,彙報,再轉到12)時針走了一圈,現在是什麼時間了?你會用24時記時法表示嗎?自己輕聲説一説,誰來説?

中午12時用24時記時法表示就簡單地説成12時。

(5)小結:從0時開始到12時已經經過了幾個小時?在這12個小時中,用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表示時刻有什麼不同?小組討論一下,誰來説?

在這12個小時中,用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刻,前面要加凌晨或者上午;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刻,前面不要加凌晨或上午。[國小教學設計網-]

2、學生自主探索認識13時到24時

(1)時針接着往下轉一大格,現在是什麼時間了?你會用24時記時法表示嗎?與你的同伴討論一下。

得出下午1時用24時記時法表示就是13時,13時就是下午1時。

(2)(時針繼續轉動),用24時記時法表示,自己填一填,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麼想的?

(3)現在是24時,一天終於結束了,同時意味着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所以24時也是第二天的0時。從13時到24時又經過了幾個小時?在這12個小時中,用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表示時刻又有什麼不同?小組討論一下,誰來説?

3、組織討論:

師: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在一日也就是一天的時間裏,鐘面上的時針正好走幾圈?一共是幾小時?(正好走兩圈,一共是24小時)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一天24時小時的情況。(電腦)小朋友仔細觀察用兩種記時法表示的時間,對比一下,你有什麼發現嗎?把你的發現在小組裏交流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發現的祕密最多。

(1)小組交流

(2)小組彙報

(3)教師小結

三、應用

1、想想做做1

請你根據每一幅圖上小朋友的活動情況,説一説這是什麼時候的幾時,用24時記時法表示是幾時?

2、你在日常生活中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

3、想想做做2-5,7-8(視時間情況而定)

四、拓展

想想做做的第6題。給鐘面畫上時針。

五、你知道嗎?

學生自己閲讀“你知道嗎?”,鼓勵學生課後收集更多的相關資料,相互介紹,增長知識。

六、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結束語:一天24小時人人擁有,聰明人珍惜時間,每分每秒都有收穫,愚蠢的人只顧眼前的享受和玩耍,讓時間白白的從身邊溜走,最終一事無成。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時間的計算

教科書第4頁例1,第5頁例2。

【設計説明】

1、本節課通過創設情境,利用猜謎語引入新課,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

2、重視直觀教學,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通過數格、撥鐘面等實踐活動把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化,讓學生了解計算經過的時間是生活中會經常遇到的問題,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單位的轉換及經過時間的計算。

2、培養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讓同學們充分利用時間。

【重點難點】

1、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2、求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時鐘模型、課件。

一、引入新課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跑不停。

出示謎底:時鐘

2、教師拿出鐘面並提問。

(1)“矮子”指的是什麼?“高個”指的又是什麼?

(2)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1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1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1圈的時間是多少?

(3)1時=( )分? 1分=( )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如:9時15分 、7時3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計算經過的時間”。(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體驗新知

1、教師課件展示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畫,説説圖意,找出數學信息和問題。

2、老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呢?

3、同桌互相交流。

4、小組彙報:

(1)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2)兩個時間在同一個小時內,所以45-30=15,是15分鐘。

5、做一做:出示超市情境圖,營業時間 早9:00開門,晚8:00關門,現在是早上8:40,還要等多久才開門呢?

學生獨立完成後,展示彙報

6、學生討論回答,試着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方法。

老師總結方法,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

計算經過的時間的方法:(1)看鐘面,數格後計算;

(2)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的時間。

三、鞏固練習

1、達標測評: 星期六小紅9:10做作業,到9:40完成。算一算他寫作業用了多長時間?

鞏固深化:

(1)50分比1時少( )分,1時比45分多( )分。

(2)一節課是( )分,課間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時。

2、算一算,填一填。

3. 想一想,説一説。

一列火車本應 9﹕15到達,現在要晚點25分鐘,什麼時候才能到達?

生獨立完成,集體糾正。

四、課堂總結

1、説一説本節課的收穫。

2、學習寄語。

五、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

1.看鐘面,數格後計算。

2.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的時間。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八

1.充分利用情境圖,培養學生觀察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本節課首先利用情境圖創設具體情境,讓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收集信息的能力。

2.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由於學生已有口算加減法的經驗,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自主探究。通過與已有知識的對比,實現知識的遷移。通過自主探究,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同時,鼓勵學生交流不同的口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收集資料的信息卡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教材10頁情境圖。(出示PPT課件)

(1)引導學生觀察,同時收集數學信息,並相互交流。

(2)引導學生根據收集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2.結合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揭示課題:本節課我們就要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具體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讓學生在收集信息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探究體驗

1.(1)出示例1(1),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2)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35+34=?

(3)小組討論,交流算法,然後彙報。

算法一 先算35+30=65,再算65+4,結果是69。

算法二 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後算60+9,得數是69。

(4)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

(5)引導學生共同總結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①把其中一個加數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然後用另一個加數連續加上這個整十數和一位數。

②把兩個加數都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然後用整十數加整十數,一位數加一位數,最後把兩次的結果加起來。

2.課件出示例1(2),學生獨立完成。

(1)各組彙報算法。

算法一 先算39+40=79,再算79+4=83。

算法二 用湊整法,先算39+1=40,再算40+43=83。

算法三 先算30+40=70,再算9+4=13,最後算70+13=83。

(2)引導學生比較例1(1)和例1(2)的口算方法有什麼不同。

[例1(1)不需要進位,例1(2)個位數相加滿十了,需要向十位進1]

3.小結: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可以根據數字的特點,靈活地選擇口算方法,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設計意圖: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充分體現知識的遷移,給學生充分探究和交流的空間,展示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進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噸的質量觀念。

2、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和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3、初步經歷質量單位的形成過程,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4、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

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某超市招聘售貨員的考試,要求應試的人員必須掌握最基礎的質量單位的有關知識,剛好我們才學過了這方面的知識,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稱物品,認秤。

學生獨立完成並説一説為什麼下面兩樣物品稱出的質量用“千克”作單位。

2、貼標籤。

以給商品貼上質量標籤的遊戲形式出現,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千克和克的實際質量,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3、補標籤。

教師創設情境:“下面這些物品和動物的質量標籤上的質量單位漏寫了,你能把它們填補完整嗎?”學生用不同的手勢表示“千克、克、噸”,集體完成,並請學生陳述自己的理由。

4、比較下面物品的輕重。教師用第3題中單純的式子變為比較兩種標明質量的物品輕重,吸引學生參與。

複試

1、第5、6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第7題。學生獨立觀察思考、理解圖意;嘗試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説説自己的想法。

3、第8題。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同桌交流。

4、第9題。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説説這幅圖的意思,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給每個學生髮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最後全班交流,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第10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交流,最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操作。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稱5次;先稱30克,再稱20克;先稱2個20克,再稱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噸=( )千克 6000 t =( )g

4千克500克=( )克 3噸70千克=( )千克

四、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第11題。這道思維訓練題藴含着代換的數學思想,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學具代替蘋果梨子擺一擺,增強直觀性。解題思路是:3個蘋果和3個梨合起來剛好和9個桃子一樣重,所以1個梨和1個蘋果應和3個桃子一樣重。學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教學反思:

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遊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系列“春遊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案,初步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並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學生的獨立、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勇於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尊老愛幼,關愛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學會解決旅遊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時,學生能選擇較合理的策略。感悟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活動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引出春遊的課題

1、詩歌欣賞:《春天來了》,這是一首學生在語文考試中自己創作的詩。這麼優美的詩,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這美好的春天裏,同學們最想做的是什麼?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遊”的課題。 2、你喜歡旅遊嗎?在旅遊中要注意什麼?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一起去感受旅遊的快樂,但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問題,要同學們一起解決。讓我們出發吧!

二、合作探究春遊中的數學問題

1、選擇合適的租車方案

(1)出示租車信息:一共有xx人蔘加春遊活動,有兩種型號的車可供選擇,大車租金每輛xxx元,限坐乘客xx人,小車租金每輛xxx元,限坐乘客xx人。請你算算怎樣租車最省錢?

(2)先讓學生估估、猜猜。與小組同學討論後把租車方案填在課本上。

(3)租車方案怎樣租車最省錢?

(4)彙報結果後總結方法:最省錢的策略是,車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滿,空位必須儘可能少一些。因此,租x輛大車和x輛小車的方案最合適。

2、快餐店用餐

師:到達目的地,同學們玩得真開心,轉眼到了吃中飯的時間了。導遊把大家帶到一家快餐店用餐,這裏的食品真豐富,有涼菜、熱菜、主食、飲料等。同學們可以自由選擇你最喜歡的食品。

(1)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再把自己的選擇填在課本的表格裏,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錢?(提醒學生別浪費。) (2)彙報結果,看看大家都選了哪些營養又美味的食品。

3、買紀念品回家

師:在快樂的遊玩中時間過得真快,到了該返回的時間了。導遊把大家帶到一家紀念品商店,讓同學們買些紀念品帶回家。

(1)與小組同學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淘氣遇到的問題怎麼解決?為什麼先給爺爺買枴杖?

(2)根據圖中的信息回答問題。並提兩個不同的數學問題,再解答出來。

(3)如果你有20元錢,你準備帶什麼紀念品回家?説説理由。

三、寫數學日記

師:同學們,愉快的一天結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開心吧?而且用你所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樂與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請你把它記下來吧。你這一天是怎麼過的,在遊玩的過程中解決了哪些數學問題?有什麼感受?請按下面的格式寫一篇數學日記。

XXXXX年XXX月XXXX日星期( )天氣:

四、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課後延伸:清明節到了,如果學校要帶六年級的同學們去茅家嶺烈士陵園掃墓,你能不能設計一個旅遊計劃?(填在課本第38頁),下節課在班上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請你試試吧。

板書設計:

旅遊中的數學——春遊

1、租車2、用餐3、買紀念品4、寫數學日記 5、設計掃墓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g4ked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