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實用19篇)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實用19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9篇《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相關的範文。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實用19篇)

篇1: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首先,經過七年級人際交往、網絡特點、法律知識等等的鋪墊,學生能夠順利過渡到八年級的學習,一定程度上也能夠降低對走進社會生活、遵守社會規則、勇擔社會責任的學習難度。

其次八年級學生總的來説比較穩定,學習態度及氛圍都比較好。但是八年級的內容無論是容量上還是知識理解難度上提升了一個度,而單單依靠生活常識和七年級的基本知識是不夠的。所以學以致用恰恰是他們的弱點,這就需要讓他們知道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不單需要記憶一些基礎知識,還需要靈活應用,來解決一些實際案例中存在的問題。而所任教的班級裏大多數是女同學愛學上進,但部分男同學雖很聰明,但學習勁頭不足。此外,對於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基礎知識背誦及書寫方面對他們來説是弱項,究其原因是認識不到位,故在講解時需要採用多種方式來促進學生的理解,交給學生背誦的技巧,同時還要鼓勵後進生,才能減少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二、教材分析

本冊書包含四個單元十課的內容,第一單元,走進社會生活分為兩課,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網絡生活新空間,善於與人交流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本單元為後三個單元起到鋪墊的作用,所以在整冊教材中舉足輕重。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人與社會的關係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網絡。教學難點是懂得如何在社會中成長和理解網絡提供的新空間。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則分為三課社會生活離不開秩序、社會生活講道德和做守法的公民,以人際交往為主題,圍繞學生生活圈的擴展,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學會人際交流與溝通;尊重他人,做一個誠實的人;學會尊重寬容他人,能夠平等待人,與人為善。他是對上一單元內容的承接,也是本冊教材內容的重點之一。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規則重要性的基礎上自覺遵守規則,禮貌誠信待人,同時也要在理解違法的危害性的基礎上預防犯罪。教學難點是理解各個規則的重要性,理解法不可違。第三單元,承擔社會責任分為兩課責任與角色同在和積極奉獻社會。幫助學生學會交往,提高他們的交往品德,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使他們終身受益。本單元教學重點是加強學生對責任的認識,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認識到為社會服務,本單元為下一單元的知識提供了理論依據。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利益,共分為三課國家利益至上、樹立整體國家安全觀、建設美好祖國,本單元是整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教學難點是激發學生為建設祖國貢獻力量的情感。

三、課標要求

(一)第一單元

1.1關注社會發展變化,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親社會行為。正確認識好奇心和從眾心理,發展獨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1.2合理利用互聯網等傳播媒介,初步養成積極的媒介批評能力,學會理性利用現代媒介參與社會公共生活。

1.6積極參與公共生活、公益活動,自覺愛護公共設施,遵守公共秩序,有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精神。

(二)第二單元

1.5理解遵守社會規則和維護社會公正對於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正確認識和理解社會矛盾,理解發展與穩定的辯證關係。

1.1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

2.2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理解與寬容,尊重、幫助他人,與人為善。

2.3領會誠實是一種可貴的品質,正確認識生活中誠實的複雜性,知道誠實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誠實的人。

3.2知道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理解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三)第三單元

1.4知道責任的社會基礎,體會承擔責任的意義,懂得承擔責任可能需要付出代價,知道不承擔責任的後果,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四)第四單元

1.7感受個人成長與民族文化和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繫,提高文化認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責任意識。

2.8瞭解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知道我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麪臨的機遇與挑戰,增強憂患意識

3.5懂得維護國家統一,維護各民族的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四、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養成親生活的行為,合理利用網絡,維護秩序需要規則,做文明禮貌的人

如何加強自我防範,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正確認識國家利益,實幹創造未來

(二)難點

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維護和改進規則踐行誠信,有勇有謀,應對犯罪如何關愛他人,如何捍衞國家利益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及措施

1.嘗試用希沃授課助手教育新技術來提高教學效率。

2.按學校的要求,認真備課,確定好教學環節的重點難點,科學安排教學過程。

3.做到課堂有練習、課後有作業,並且當堂的知識當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精講多練,及時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訓練,提高起綜合運用能力。

4.注意對學困生的思想教育,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與策略,提高其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化解畏難情緒。

5.課前佈置預習問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6.做好課堂、單元、期中、期末測驗的準備及分析總結工作。

7.多聽課,不但要多聽同學科老師的課,還要多聽其它學科老師的課,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篇2: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本學期是學生升學關鍵的一學期,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複習時間短、任務緊。紮實搞好會考複習,是取得理想成績的前提條件,科學有效地學習,有助於提高學業成績。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國中三年所學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的知識,以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有效的提高學生會考考試的學業成績,按照學校及教研組的安排,特制定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學科複習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本校九年級學生通過兩年半國中的學習,在思想品德方面基本上懂得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性。但由於受社會的影響,加上本校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學生的思想波動性比較大,有部分學生有厭學、只顧貪玩不良現象,有上進心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存在知識學的不活,缺乏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個學期要儘快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讓他們順利的畢業,必須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二、指導思想 以《會考説明》規定的考試內容為重點,以考點為線索,有針對性、目的性、做到科學合理、切實可行,使每一位學生在第一輪複習夯實基礎,以填空題等題型對考點知識進行周密梳。引導學生對考點有知識進行思考和運用,進行深度剖析,理論聯繫實際。以會考題型對本課時所含考點的內容進行全面在鞏固練習。對考綱所規定在會考考點進行簡明在歸納和整理,方便考生查閲。使學生獲得知識在全面掌握,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確保會考取得好的成績。

讓學生鞏固國中階段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課程中重要的內容知識點,學生能夠靈活的應用和理解所學的知識,學會考試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有效的提高學生會考考試的學習成績。

三、教學內容

1、七--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課本;

2、20xx年浙江省國中畢業升學考試説明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考試説明與指導;

3、強化模擬訓練。

四、時間安排根據時間的關係和現有的複習資料,複習的時間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3月上旬至5月初。主要採取地毯式複習法。第一輪複習的時間最長,也是夯實基礎的最關鍵時期。每年會考試題幾乎都是“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因此,熟悉課本非常重要,所以採取地毯式複習。 對七年級——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課本中所有知識進行全面的梳理;將課標與考試説明要求的知識點按識記、理解、運用不同層次的要求,結合教材進行總體的全面的複習,複習目標側重於對基礎知識的領會、記憶、理解、運用,並使其系統化。

第二階段:5月。專題複習,以課標與浙江省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考試説明為主要資料。即教會學生將社會熱點問題與所學的知識點緊密聯繫,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對國內外重大時事、時政熱點進行講解,注意理論聯繫實際,將時事與課本的有關內容聯繫起來,並進行分門別類的訓練,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解題方法的訓練。側重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學以致用。 第三階段:6月。進行綜合性複習與模擬測試,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廣泛收集資料,精心編選好符合會考要求的綜合性題目進行訓練,編寫試題有以下要求:

首先要選基礎,即通過多練使基礎知識在理解和應用上達到運用自如、熟練、準確、舉一反三;

其次,選薄弱環節訓練,就是對學生易出問題的知識點或思想認識方面強化訓練,練得多了,就會化難為易了;

第三,時政熱點訓練。集時政、所學理論、青少年成長三方面相聯繫的綜合題的分門別類的訓練,做到理論聯繫實際。

最後,選類型訓練,掌握各種類型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 考前一週左右,學生自由複習,教師引導學生查漏補缺、少背多思,讓學生自主複習的目的是避免其有過多的依賴性,讓他們整理、選擇上考場時的必備資料、課本,在考前要強調注意事項。

五、教學措施從去年考試的形式、考試的題型以及考查的知識點,結合我校的教學實際情況,學生學習的基礎情況,我認為思想品德會考的複習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單元複習,夯實基礎國中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會考主要是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應用基礎知識分析思想、行為、社會生活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複習的過程中要做到;研究“課標”和“考綱”,明確複習限度。幫助學生梳理課本知識,使學生構建課本知識體系,指導學生細化落實考點。

(二)、專題複習,整合知識在複習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課本知識的某一點或時政要點、熱點為載體和背景材料,引導學生多角度進行思考,把分散於教材的知識電聯繫起來構成整體。

(三)、適度訓練,提高能力訓練是知識向能力轉化的橋樑。只有加強訓練,才能磨練思維、開闊思路、觸發靈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才能最終得到落實和提高。但訓練應適度,切忌搞題海戰術,對各種資料不加選擇的濫用、亂用。所以教師在複習過程中應該精心編制訓練試題,嚴格要求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應試的習慣和心理,同時也要適度的講評,提高學生的解題的技巧和能力。 總之,經過三輪複習,不但能使學生的政治基礎知識有一個較大的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個較大的提升,意志品質也能得到很好的鍛鍊,從而順利通過學業水平考試。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

周課時

1

2.18~2.24

始業教育

九下第八單元第一二三課

3

2

2.25~3.3

九下第八單元第四課

歷史與社會考點1——5生活的時空

5

3

3.4~3.10

歷史與社會考點6——11生活的時空

5

4

3.11~3.17

歷史與社會考點12生活的時空

思想品德考點1——5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

5

5

3.18~3.24

思想品德考點6——9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

思想品德考點10——11法律教育

5

6

3.25~3.31

思想品德考點12——17法律教育

5

7

4.1~4.7

縣一模考試

思想品德考點18——24法律教育

6

8

4.8~4.14

歷史與社會考點13——15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

3

9

4.15~4.21

歷史與社會考點16——20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

5

10

4.22~4.28

歷史與社會考點21——25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

5

11

4.29~5.5

歷史與社會考點26——30發展的選擇

5

12

5.6~5.12

歷史與社會考點31——35發展的選擇

4

13

5.13~

歷史與社會考點36——39發展的選擇

5

14

5.20~5.26

思想品德考點25——35國情教育

5

15

5.27~6.2

思想品德考點36——41國情教育

6

16

6.3~6.9

專題熱點複習

5

17

6.10~6.16

綜合訓練,以良好的狀態迎接會考

5

篇3: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一方面通過現實情境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得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20名,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大多數學生尊敬師長,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集體。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學生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於表面化,為了做給別人看,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意識狹隘。在新的學期應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健康、安全的生活。

2、培養學生愉快、積極的生活。

3、培養學生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

4、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有創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規則意識,初步理解遵守規則、公平競爭的意義與要求。

6、瞭解消防安全知識、基本交通規則,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初步瞭解自然,愛護動植物,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措施

1、把每個學生的發展擺在第一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多唱、多聽、多動、多想、多説,在實踐中獲得學習的愉悦和能力。

2、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瀉,讓他們在鼓勵和讚揚聲中享受成功,不斷增強學習的興趣。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課時

第一週.12~2.17、我是中國人

第二週.20~2.24、瞧我這一家

第三週.27~3.3、家庭歡樂多

第四周、3.6~3.10、學做小主人

第五週、3.13~3.17、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第六週、3.20~3.24、牙齒怎麼啦

第七週、3.27~4.1(6天)、坐立走的正確姿勢

第八週、4.5~4.7(3天)、預防疾病有學問

第九周、4.10~4.14、用品人人離不開

第十週、4.17~4.21、學校設施用處大

第十一週、4.24~4.28、我是節約小能手

第十二週、5.2~5.5、愛護公物人人誇

第十三週、5.8~5.12、夏天到了

第十四周、5.15~5.19、我和星星打電話

第十五週、5.22~5.27(6天)、平安度過夏天

第十六週、5.31~6.2(3天)、開開心心過暑假

第十七週、6.5~6.9、複習

第十八週、6.12~6.16、複習

第十九周、6.19~6.23、期末考試

篇4: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本學期根據學校工作安排,本人承擔七年級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為完成新學期的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思想品德教育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安排如下:

一、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綜合課程,教材體現了綜合性、過程性、實踐性特點。”據此,以國中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以青春生命在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以及全球關係中的自我發展為線索,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遵循生活邏輯,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國情方面的知識領域,凝練三年六冊教材各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為對國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

對於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着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中成長。

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國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髮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國中生活逐步展開後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在重要的意義。20xx年2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出台,“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被作為中國學生髮展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提出。

青少年期的同伴關係,不僅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過富有情趣的生活。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

師長是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的關係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到了青春期以後,隨着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凸顯,他們要求擺脱依賴、走向獨立的願望和行動增強,有時會和師長產生衝突。教材不迴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各種衝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的獨立願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衝突背後“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成相互理解。

第四單元:過健康、安全的生活。本單元內容在七上教材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既是本冊書前三個單元的價值昇華,也為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雖然課程設置上只是作為一個單元內容來呈現,但對生命教育的關切貫穿整套教材始終。

二、教學措施

1、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思想品德的教學。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3、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例,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5、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6、結合課文內容佈置相應的練習、作業並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三、教學進度

時間

內容

第一週

第一課第一框題、第二框

第二週

第二課第

一、二框題

第三週

第四周

第五週

第六週

第七週

第八週

第九周

第十週

第十一週

第十二週

第十三週

第十四周

第十五週

第十六週

第十七週

第十八週第十九周第二十週

第二十一週第二十二週第三課第

一、二框題

第四課第

一、二框

複習第一單元(月考)評卷、第五課第一框第五課第二框題第六課第一框、第二框

第二單元小測試第七課第

一、二框題複習一二單元期會考試

評卷、第八課一框題

第八課第二框題、第九課第一框第九課第二框題第十課第一框題、第二框複習、月考複習第一單元複習第二單元複習第三單元

複習第四單元

期末考試

篇5: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x人,經過幾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有愛心,有責任心,能夠遵守紀律,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參與互動,品行端正。不過,有少數學生學習自覺性較差,自我控制能力差,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甚至有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關注特別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健康成長。

教材分析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一個主題,分別是“同伴與交往”“做聰明的消費者”“美好生活哪裏來”“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這四個單元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所指向的四個問題域。

教材必定要有鮮明的價值導向。單元作為學生學習活動所指向的問題域,當然也有教育的價值導向。

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引導學生理性看待友誼,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友誼,着重培養學生的守信品質,掌握化解衝突、應對欺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價值導向清楚明確。

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以“理性消費”為主題,引導學生做理智的消費者,學會文明購物,樹立科學和合理的消費觀,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些內容都具有鮮明的價值導向。

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以“工農業生產與勞動者”為主題,引導學生認識農業、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懂得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都是平等的,體會勞動者的艱辛和辛勤付出,尊重和感謝勞動者,珍惜他人勞動成果,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愛崗敬業的意識,適時融入我國傳統美德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引導學生關注和熱愛家鄉文化,通過了解和感受家鄉的發展,激發他們熱愛家鄉之情和建設家鄉的責任感、使命感,幫助他們成為家鄉發展的支持者。

教學目標

感受友誼的美好,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友誼,學會珍惜和維繫友誼。

認識失信的危害,養成説到做到的好習慣,對他人和對自己守信。

認識衝突發生的原因,學會避免和化解衝突,學會正確應對他人的欺負。

掌握購物的技巧,做文明的消費者,懂得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學會合理消費,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通過探究衣食住行與農業的關係,知道農業是我們衣食住行的主要來源,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繫,懂得我們的生活與農業息息相關。

懂得工業產品給生活帶來的便捷,體會工業勞動者的艱辛,瞭解工業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尊重工業勞動者。

知道中國製造遍佈全球,懂得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才能體現中國工業的創新能力。

體會不同職業給生活帶來的便利,知道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

社會分工需要不同的職業,各行各業勞動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應該尊重普通勞動者。

瞭解我國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幾個主要的傳統節日的習俗、傳説故事等,體會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瞭解我們家鄉的民風民俗,增強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

初步瞭解我國著名的民間藝術,關注當地的民間藝術,探究民間藝術產生的原因,感受民間藝人的聰明才智。

關心民間藝術的未來,力所能及地為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做貢獻。

通過收集材料、採訪家人、實地參觀等調查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瞭解並體會我們的家鄉的發展帶給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巨大改善,感受家鄉前進的步伐,產生自豪、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友誼,學會珍惜和維繫友誼。

認識到失信的危害,養成説到做到的好習慣。

掌握購物的技巧,做文明的消費者,學會合理消費,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理解農業、工業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體會人們的日常生活與農業、工業之間的密切聯繫。

懂得社會分工需要不同的職業,各行各業勞動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應該尊重普通勞動者。

知道中國製造遍佈全球,懂得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才能體現中國工業的創新能力。

瞭解我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等,並瞭解我們家鄉的民風民俗,增強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

瞭解我國著名的民間藝術,關注當地的民間藝術,關心民間藝術併力所能及地為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做貢獻。

瞭解並體會我們的家鄉的發展帶給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巨大改善,產生自豪、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及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鑽研教材,全面準確地把握和課程目標,吃透教材內容,並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設計。

3.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大膽選擇、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重視學生的社會參與,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4.綜合組織多種活動,儘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5.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教學時間安排

(略)

篇6: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總的目的要求

1.懂得每個人都應得到尊重,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

2.懂得寬容的意義,養成友愛寬容的品質,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

3.懂得反思的意義,養成反思的行為習慣,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

4.初步瞭解全球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等狀況,以及各個國家和地區採取的相關對策,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初步瞭解自己擁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樹立有權利也有義務的觀念。

5.瞭解我國曾經發生過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們在災害中團結互助的可貴精神,學習在自然災害中自護與互助。

6.養成通過自主查閲資料學習歷史的習慣:瞭解環境與人類文明發展之間的依存關係,能夠注重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7.初步感知身邊可觸可感的資源對人們的重要性,爭做環保小衞士。

8.知道科學技術與運用是如何推動社會的發展的。

9.通過收集中國在聯合國的聲音和聲影,整理中國參加聯合國活動的具體事例,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

10.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珍惜今天的和平環境。

教材分析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教材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長),第二單元(愛護地球,共同責任),第三單元(多樣文明,多彩生活),第四單元(讓世界更美好)。

1.通過第一單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長》的教學,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應得到尊重,學會如何尊重自己、他人。懂得寬容的意義,養成友愛寬容的品質,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學會思考過去的事並從中得到經驗和教訓,從而完善自我,讓自己做得更好。

2.通過第二單元《愛護地球,共同責任》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地球的健康關係到人類的安危,從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懂得環境保護的方法,並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自覺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舉手之勞做環保”的自覺性並從自己的身體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

3.通過第三單元《多樣文明,多彩生活》的教學,瞭解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鑑,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鑑的價值。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才能為人類文明進步、世界和平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4.通過學習第四單元《讓世界更美好》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世界上各個國家只有團結起來,形成共識,達成共通,互惠互利協同發展,才能為人類世界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對於學生們認識我們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也有一定的引導意義。和平的友善的生存環境,需要我們人人努力為之奉獻力量。世界是多邊的不是單邊的,只有熱愛和平,用科技發展造福人類文明,才是地球家園上每一個成員共同的責任。

學情分析

六(2)班學生有55人。教學應從增強體質出發,加強課堂的“三基”教學經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各種優良品質,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1、引導學生直面並審視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現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為優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篇7: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着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重大歷史使命,課程內容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教材單元主題安排和課文內容設計着眼於兒童成長需要,着眼於解決兒童成長中的各種問題,將國家對少年兒童的要求貫穿到兒童可感可知的生活事件之中。

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xx年春季正式實行,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第一單元主要從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裏來,並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瞭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第四單元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着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着稱於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華禮儀之瑰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在五千年的傳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摻雜其中,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牴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

二、目的要求:

為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使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1、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樂於合作、待人誠實守信的品質,初步形成規則意識、民主意識;2、使學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責任,體驗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樂趣,形成積極向,上、樂觀好學的學習態度;3、在瞭解家鄉的基礎。上萌發家鄉的熱愛之情,能向家鄉的優秀人物學習;4、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二)行為與習慣:1、幫助學生建立與人交往有誠信、能合作、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品質,初步形成規則意識、民主意識;. 2、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毅力和耐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3、培養學生愛惜名勝古蹟,不亂丟亂扔亂刻畫的良好習慣;4、養成保護水資源,愛護身邊環境的良好習慣。

(三)知識與技能:1、培養學生逐步建立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知道同情和幫助殘疾人是一個人的良好品德的體現,並養成主動關愛處境困難或者不幸人的行為;2、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關心集體、參加集體活動、維護集體榮譽承擔義務,瞭解家鄉環境問題,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瞭解民風民俗及對人們的影響,抵制不良風氣和迷信活動,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3、瞭解日常消費的狀況,感受消費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培養勤儉節約的美德。

三、、學生素質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自覺性較差,學生的思想行為各不相同,部分學生比較自私,團結協作精神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比較差,有些學生作業拖拉,字寫得比較差。上課時,不愛動腦、動筆,需要不斷督促。

四、教學措施

1、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3、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4、建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5、實現評價改革,促進學生髮展。

6、加強課程管理,保證教學質量。

五、教學進度

章節題目課時備註

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6 1

1我們的好朋友2 2

2説話要算數2 3

3當衝突發生2

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6 4

4買東西的學問2 5

5合理消費2 6

6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2

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6

77我們的衣食之源2

88這些東西哪裏來2

9 9生活離不開他們2

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6

10我們當地的風俗2

11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2

12家鄉的喜與憂2

一、基本情況分析

1.本班共有學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

2.學生能在以前所學知識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理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學生本身是非常喜歡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但由於家長對它不夠了解,所以重視不夠,這樣影響了一些家庭作業的完成,也影響了一些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也會受到了影響。

二、教材分析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xx年春季正式實行,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

分別是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

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道德與法治課擔負着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以多種形式促進兒童中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

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

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主要從同伴交往的主題出發,引導學生學會和諧的同伴交往方法,成為同學中受歡迎的人。

第二單元通過觀察包裝,引導其辨別商品質量,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聯想,思考買不到不合適的東西怎麼辦?這些內容的安排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財觀,提高他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

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裏來,並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瞭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

四、提高質量的措施

在教學中,我將會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

1.改變陳舊的觀念,樹立新觀念。

(1)轉變教材觀。我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題為基礎,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探究。

(2)轉變教學觀。我在教學過程中,要更新觀念,關注每一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的形成。同時,在教學過程,要指導學生怎樣學,通過什麼方法學,不把現成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來看待世界,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理念。

(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我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2)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意義在於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鍊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我在教學過程中,所選取、引用的教育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引導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要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兒童期是道德與法治發展的啟蒙階段,我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兒童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要採用他們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引導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4.改革教學方式。我要注意遵循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本教學理念,採取以客觀社會為基礎與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廣泛採用活動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探究發現訓練技能,養成習慣。

5.重視學生學業評價。要從每個學生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

篇8: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學習習慣分析

學生知識能力

通過八年級的學習,學生對電腦有所瞭解,對《信息技術》這門課也有一定的認識。學會了製作個人主頁以及簡單動畫的製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濃。但是部分學生學習中不能大膽的去探究,發散思維仍需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中等生多有偏科現象,學困生在學習上懶惰、怕動手動腦,再加有相當的一部分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上熱衷於小遊戲,只要教師看不到就會分神。

教學目的任務

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初步具備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能初步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文明規範地使用信息技術,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為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教重點難點

學會應用多媒體工具、相關設備和技術資源來支持其他課程的學習,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在他人幫助下學會評價和識別電子信息來源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相關性。能夠遵照法律和道德行為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個教研專人題

Pascal奧賽鑽研

完成任務的措施

1、突出上機操作,精講多練;

2、把信息技術課與其它學科的學習結合起來,與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結合起來,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

3、充分灌輸21世紀學習的核心理念:合作與交流,不但要給學生進行大量的信息輸入,還讓他們把加工好信息以各種形式輸出過來。論壇交流是本期特別強調的一個方式;

周次

起訖時間

教學內容及複習、檢測、考試安排

1

2.12~2.18

常規教育

2

2.19~2.25

初識物聯網

3

2.26~3.4

物聯網應用一

4

3.5`3.11

物聯網應用二

5

3.11~3.17

紅外線傳感器

6

3.18~3.25

温度、濕度傳感器

7

3.26~4.1

運動傳感器

8

4.2~4.8

清明節休假

9

4.16~4.22

(20日-22日期會考試,)

10

4.23~4.29

聲音、圖像傳感器

11

4.30~5.6

(5月1日勞動節休假1天)

12

5.7~5.13

氣敏傳感器

13

5.14~5.20

家居安全報警系統一

14

5.21~5.27

家居安全報警系統二

15

5.28~6.3

家居安全報警系統三

16

6.4~6.10

(端午節休假1天)

17

6.11~6.17

(17-19日會考)

18

6.18~6.24

複習考試

19

,

6.25~7.1

(24-26日期末考試,1日暑假開始)

20

21

22

篇9: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

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學習後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但仍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

三個班的孩子還是有些差別,二班的孩子較為活潑頑皮,一班、三班的孩子紀律意識強一些,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有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同時,二年級的國小生責任感和自尊心逐漸產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應比過去做得更好,更認真,就可利用道德法制課,抓住這個極好的時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質。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不多,但模仿性較強,因此利用教材讓學生樹立榜樣意識。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編排注重圖文結合,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堅持以學生品行教育為主線,切實抓好學生品行教育和養成良好習慣教育兩個環節,為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2、本教材遊戲較多,通過遊戲和和各種兒童喜歡的主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學生形成積極地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礎。

3、本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題材。課程將從課堂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兒童生活的所有空間。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我們的節假日》的教學,不僅讓孩子們關注身邊最常見的傳統節日,感受節日的氣氛,感受美好的生活和濃濃的親情,而且還通過延伸、拓展學習,讓孩子們瞭解源遠流長的祖國傳統節日,關注祖國大家庭其它民族的一些民俗、傳統禮儀、積極的民間文化等,集中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鏈條。

2、通過第二單元《我們的班級》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3、通過第三單元《我們的公共場所》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瞭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為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四、教學重點:

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

五、教學難點:

瞭解源遠流長的祖國傳統節日;認識為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國小生心理髮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採取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形式多樣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通過學習,從不同角度、側面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3、以孩子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抓手,以實際生活案例為依託,突出正面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4、建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5、課程中積極發揮繪本生動活潑、有趣有啟發性的作用,引導孩子們通過自主閲讀、小組講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藴含的規則、法理等,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

七、教學進度

第一、二週:第一課假期有收穫。

第三週:第二課週末巧安排。

第四、五週:第三課歡歡喜喜慶國慶。

第六週:第四課團團圓圓過中秋。

第七週:第五課我愛我們班。

第八週:第六課班級生活有規則。

第九周:第七課我是班級值日生。

第十週:第八課裝扮我們的教室。

第十一、十二週:第九課這些是大家的。

第十三週:第十課我們不亂扔。

第十四周:第十一課大家排好隊。

第十五週:第十二課我們小點兒聲。

第十六、十七週:第十三課我愛家鄉山和水。

第十八週:第十四課家鄉物產養育我。

第十九周:第十五課可親可敬的家鄉人。

第二十週:第十六課家鄉新變化。

第二十一週:複習。

篇10: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教材簡析

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xx年春季正式實行,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

同伴與交往;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

第一單元主要從同伴交往的主題出發,引導學生學會和諧的同伴交往方法,成為同學中受歡迎的人。

第二單元通過觀察包裝,引導其辨別商品質量,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聯想,思考買不到不合適的東西怎麼辦?這些內容的安排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財觀,提高他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

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裏來,並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瞭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

第四單元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着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於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華禮儀之瑰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在五千年的傳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摻雜其中,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牴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

二、教學目標

為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使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樂於合作、待人誠實守信的品質,初步形成規則意識、民主意識;

2、使學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責任,體驗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樂趣,形成積極向,上、樂觀好學的學習態度;

3、在瞭解家鄉的基礎.上萌發家鄉的熱愛之情,能向家鄉的優秀人物學習;

4、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行為與習慣:

1、幫助學生建立與人交往有誠信、能合作、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品質,初步形成規則意識、

民主意識;

.

2、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毅力和耐心,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愛惜名勝古蹟,不亂丟亂扔亂刻畫的良好習慣;

4、養成保護水資源,愛護身邊環境的良好習慣。

(三)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逐步建立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知道同情和幫助殘疾人是一個人的良好品德的體現,並養成主動關愛處境困難或者不幸人的行為;

2、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關心集體、參加集體活動、維護集體榮譽承擔義務,瞭解家鄉環境問題,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瞭解民風民俗及對人們的影響,抵制不良風氣和迷信活動,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3、瞭解日常消費的狀況,感受消費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培養勤儉節約的美德。

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一班:

本班共有xx名學生,男生xx名,女生xx名。大部分學生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思想比較上進,能夠做到尊敬師長。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學習自覺主動。但也有部分同學在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方面還比較差,回答問題等方面不夠踴躍,應繼續加強練習,培養其良好的習慣自信心。多數同學能夠明辨是非,但有個別同學比較嬌氣、任性,出現錯誤認識不到或不願改正。

四年級二班:

本班共有學生xx名,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通過了解,本班學生普遍熱愛勞動、團結班集體、能夠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並有不少可以幫助老師的得力助手。部分學生在對待學習、生活的態度上存在消極、不勇敢、不自信的現象。針對以上現象,將通過循序漸進、合理利用、因勢利導等方式進行改善和提高。

四年級三班:本班共有學生xx名,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通過兩年的學校生活,大部分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發言積極,作業能及時完成。有部分同學學習非常認真。這學期在抓好學生行為規範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對潛能生要特別照顧,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得到提高。

四年級四班:本班共有學生xx人。男生xx人,女生xx人。這個班學生大多聰明活潑,學習基礎較好,學習習慣尚可。其中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紮實,知識面開闊,學習興趣濃,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比較重視,學生上進心強,有少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個別學生的書寫要進一步加強訓練。

四、教學措施

1.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追逐教育教學最前沿意識,樹立現代化的育人觀和人才觀,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教學手段,擴大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以適應課改需要。

2.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我會抓緊點滴時間學習,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專業的知識,讓讀書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斷充實自己。同時通過網絡、媒體,開闊眼界,爭取完善自己,創新自己,做到終身學習。

3.多反思、多總結。每節課後進行自我反思,以提高業務素質,從“保守的經驗型”教師轉向“開拓的創新型”教師,同時總結自己教學工作中的成敗,以為今後的工作積累經驗。

4.確立研究課題:如何使學生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並進行研究。

篇11: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佔比例。以下是本站分享的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着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重大歷史使命,課程內容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教材單元主題安排和課文內容設計着眼於兒童成長需要,着眼於解決兒童成長中的各種問題,將國家對少年兒童的要求貫穿到兒童可感可知的生活事件之中。

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xx年春季正式實行,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

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

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第一單元主要從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

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裏來,並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瞭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

第四單元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着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着稱於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華禮儀之瑰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在五千年的傳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摻雜其中,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牴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

二、目的要求:

為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使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樂於合作、待人誠實守信的品質,初步形成規則意識、民主意識。

2、使學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責任,體驗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樂趣,形成積極向,上、樂觀好學的學習態度。

3、在瞭解家鄉的基礎。上萌發家鄉的熱愛之情,能向家鄉的優秀人物學習。

4、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行為與習慣:

1、幫助學生建立與人交往有誠信、能合作、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品質,初步形成規則意識、民主意識。

2、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毅力和耐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愛惜名勝古蹟,不亂丟亂扔亂刻畫的良好習慣。

4、養成保護水資源,愛護身邊環境的良好習慣。

(三)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逐步建立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知道同情和幫助殘疾人是一個人的良好品德的體現,並養成主動關愛處境困難或者不幸人的行為。

2、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關心集體、參加集體活動、維護集體榮譽承擔義務,瞭解家鄉環境問題,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瞭解民風民俗及對人們的影響,抵制不良風氣和迷信活動,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3、瞭解日常消費的狀況,感受消費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培養勤儉節約的美德。

三、學生素質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自覺性較差,學生的思想行為各不相同,部分學生比較自私,團結協作精神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比較差,有些學生作業拖拉,字寫得比較差。上課時,不愛動腦、動筆,需要不斷督促。

四、教學措施

1、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3、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4、建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5、實現評價改革,促進學生髮展。

6、加強課程管理,保證教學質量。

五、教學進度章節題目課時備註

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6 1

1、我們的好朋友2 2

2、説話要算數2 3

3、當衝突發生2

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6 4

4、買東西的學問2 5

5、合理消費2 6

6、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2

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6

7、我們的衣食之源2

8、這些東西哪裏來2

9、生活離不開他們2

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6

10、我們當地的風俗2

11、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2

12、家鄉的喜與憂2

篇12: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本學期七年級教材為20xx版的《道德與法治》,為此在拿到新教材後在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通讀教材、瞭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制訂本學期學科教學計劃。內容包括:學生情況分析、教學內容與教材體系、欲達到的教學目標、減輕學生負擔並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等。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教七1、6兩個班,七(1)班有學生x人,七(6)班有學生x人,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本期所任教的四個七年級班,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有些學生還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既要求學生掌握好基本知識,又要養成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他們的道德素質,學會做人。其次要加強能力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與教材體系

教學內容與教材體系目前我校使用的是20xx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是全新的教材。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本課程是為國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必修課程。”據此,教材改革力求徹底轉變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觀,教材的構架以學生成長的生活邏輯為主線,以相關學科知識為背景和支撐,統整了課程標準規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等幾方面的內容以培養學生學會生活、成長所需的思想道德素養和一些基本技能,發展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根據本套教材編寫設計的思路,七年級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走向新的學習生活,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因此,我們確定了七年級上冊的教育主題是健康快樂的生活,愉快的學習。通過這個主題,涵蓋、整合並完成課程標準中規定的關於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領域的內容。具體説來,本冊教材共分四個單元,即第一單元“成長的節拍”、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第三單元“師長情誼”、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

三、欲達到的教學目標

1、力爭學期檢測全部達到合格以上標準。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綜合性學習。創設情景,使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從中激發學生進行討論,多角度的去思考問題。

4、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增強法制觀念,從一定的理論高度去審視自然,人類和社會的發展。

四、減輕學生負擔並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教綱。熟悉教材及其指導思想,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授課胸有“書”。認真細緻批改學生作業,全收全改,及時收發。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及時檢測。 2、虛心學習,本期聽課不少於10節,多聽與本科相關教師的課。 3、認真及時寫好計劃和總結,按計劃實施教學工作。

(二)、積極參加教研,提高業務水平

1、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承擔學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節公開課,提高教研能力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或教學設計。 2、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平時注重再學習,瀏覽百科,攝取與政治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當代社會新科技發展信息,滲透到教學中去,使教學更有説服力。

(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1、優化課堂教學。教學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學習,採用討論、演講、閲讀、自學、練習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靈活輔助差生。做好差生個別思想工作,利用課餘時間輔導,提高了差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信心。 3、開展幫帶活動。鼓勵優生帶差生,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落實責任和要求,組長監督學習,檢查複習、預習,及時反饋,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4、嚴抓思想工作。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思想狀況,做好工作,嚴格要求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四)、強化德育功能,開展課堂活動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學校德育活動,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功能。採用演講、座談、辯論等形式活動,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2、嚴於律己,教書育人。立足本職,熱心向學生傳授真理,言傳身教,平等待生、愛護學生。工作認真細緻負責,教育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讓學生喜歡學習思想品德課,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是國小生

1、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開開心心上學。

2、幫助學生熟悉學校環境,讓學生學會交際,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裏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温暖

1、體驗冬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冬季的特徵,養成探究的習慣,獲得有關知識。

3、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主動參與新年的集體活動。

4、瞭解冬季保健的知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二週、開開心心上學去

第三週、拉拉手交朋友

第四周、我認識您了

第五週、我們的校園

第七週、校園裏的號令

第八週、課間十分鐘

第九周、上課了

第十週、玩得真開心

第十一週、吃飯有講究

第十二週、別傷着自己

第十三週、早睡早起

第十四周、美麗的冬天

第十五週、健康過冬天

第十六週、快樂過新年

第十七週、新年的禮物

第十八週、期末測試

篇13: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本學期任教八年級一個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積極性較高,思想也比較活躍,但由於新教材改版,許多能力還有待培養,課改實施也有一個適應過程。因此,本學期在抓好各項教學常規工作、加大課堂改革力度的基礎上,還要加強能力素質教學,努力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把教學工作落到實處。為了更好的面對工作挑戰,我特制定本學期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努力踐行新課改理念,樹立開拓創新精神和改革探索意識,積極探求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新路子,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具體目標,開拓我校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新局面。

二、教學目標

國中《道德與法治》新的課程標準對新課程的總目標確定為:以加強國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道德與法治》新課程的分類目標分為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三維目標”不是彼此獨立的三大塊,也不是分別完成的三個環節,而是一個整體。只有從整體上把握這三維目標,才能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最終的教育教學宗旨。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走進社會生活”、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則”、第三單元“勇擔社會責任”、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利益”。

第一單元“走進社會生活”。本單元包括第一課豐富的社會生活、第二課網絡生活新空間。

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則”。本單元包括第三課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第五課做守法的公民。

第三單元“勇擔社會責任”。本單元包括第六課責任與角色同在、第七課積極奉獻社會。

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利益”。本單元包括第八課國家利益至上、第九課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第十課建設美好國家。

四、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教綱。熟悉教材及其指導思想,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授課胸有“書”。認真細緻批改學生作業,全收全改,及時收發。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及時檢測。

2、虛心學習,多聽與政治學科相關教師的課。認真及時寫好計劃和總結,按計劃實施教學工作。

(二)強化德育功能,開展課堂活動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學校德育活動,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功能。採用演講、座談、辯論等形式活動,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2、嚴於律己,教書育人。立足本職,熱心向學生傳授真理,言傳身教,平等待生、愛護學生。工作認真細緻負責,教育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讓學生喜歡學習思想品德課,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篇14: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本學期,我承擔了四年級的《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工作。道德與法治課程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為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教育教學,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特制定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具體如下:

一、教學措施: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繫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

二、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對於學生來説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互動的小組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展開小組合作,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不是一節道德與法治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應有一定的強化規範訓練,結合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總教學目標制定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

希望通過這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目標。

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四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與班級共成長”、“為父母分擔”、“信息萬花筒”、“讓生活多一些綠色”。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與班級共成長》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2.通過第二單元《為父母分擔》的教學,體會父母為家庭忙碌的辛勞,管好自己,少給父母添麻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意和行動為家庭做貢獻。

3.通過第三單元《信息萬花筒》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瞭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為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

篇15: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第一單元

我們的守護者

本單元編寫依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我們的國家”第13條“知道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初步瞭解自己擁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知道我國頒佈的與少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學習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與法制意識”,《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國小高年級(3—6年級)教學內容與要求”第1條“建立對憲法的法律地位和權威的初步認知。瞭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初步認知主要國家機構,國家主權與領土,認知國防的意義,增強民族團結意識”、第2條“初步瞭解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簡要認知重要民事權利,瞭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定保護;初步理解權利行使規則,樹立依法維權意識,樹立有權利就有義務的觀念,建立對校園欺凌行為的認知和防範意識”、第3條“瞭解制定規則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進一步樹立規則意識,遵守公共生活規則。初步瞭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誠實守信和友善的價值與意義”、第4條“初步瞭解消費者權益保護、道路交通、環境保護、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規則”。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六年級學生的特點、生活實際和成長需求,教材編寫時根據學生的現實生活和行為表現,對課程標準的內容有一定的拓展。

第二單元

我們是公民

本單元編寫依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我們的國家”第13條“知道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初步瞭解自己擁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知道我國頒佈的與少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學習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與法制意識”,《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國小高年級(3—6年級)教學內容與要求”第1條“建立對憲法的法律地位和權威的初步認知。瞭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初步認知主要國家機構,國家主權與領土,認知國防的意義,增強民族團結意識”,第2條“初步瞭解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簡要認知重要民事權利,瞭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定保護;初步理解權利行使規則,樹立依法維權意識,樹立有權利就有義務的觀念,建立對校園欺凌行為的認知和防範意識”,第3條“瞭解制定規則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進一步樹立規則意識,遵守公共生活規則。初步瞭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誠實守信和友善的價值與意義”和第7條“知道我國加入的一些重要國際組織和國際公約”。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六年級學生的特點,生活實際和成長需求,教材編寫時根據學生的現實生活和行為表現,對課程標準的內容有一定的拓展。

第三單元

我們的國家機構

本單元是六年級上冊教材中內容相對較多,對學生而言相對較難的單元。本冊教材作為國小階段法治教育專冊,突出以憲法精神為主線,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基礎上,通過對公民與國家關係的探究,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基本制度、國家機構等內容有機地串聯起來,這是引導學生樹立制度自信,增強國家認同,形成法治信仰的法律知識基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的國家機構設置,教材力圖從學生生活出發,將法律規定生活化,注重從學生的經驗和社會現實出發,從學生相對熟悉的,每年國家政治生活的大事“兩會”説起,建立教材內容與生活的關係。本單元重在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國家機構,瞭解國家機構的職能及其運行,引導學生關心國家發展,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逐步形成國家認同,樹立法治意識和國家觀念。

第四單元

法律保護我們

健康成長

本單元是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的最後一個單元,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腳點。國小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前五個年級的教材以碎片化的呈現方式,將法治教育的內容融入課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於法治、法律等概念已有初步瞭解。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習本冊書的前三個單元,學生更為集中地學習相關知識,對法治體系有了較為系統的認知,能夠從法律的角度認知日常生活現象和人們的社會行為。在此前的階段,學生逐步學習“有哪些法律規定”和“法律為什麼要這樣規定”,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瞭解憲法的地位與內容,認識公民身份和國家機構。本單元更加重視法律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意識。通過對於未成年人相關法律的瞭解,以及對於“知法守法、依法維權”這一概念的深化學習,學生進一步瞭解法律的運行機制,從而對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產生更深的認同,打上法治思維的烙印。

20xx年x月x日

篇16: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年級共有學生XX名,其中男生XX名,女生XX名。從學生身心發展方面來説:大部分同學的思想精神面貌,還是顯得朝氣蓬勃的;

小部分同學,顯得有些畏首畏尾,性格內向,不自信,不敢大膽和別人交往。學生大部分能夠懂得應有的禮貌、禮節,極小部分同學對於思想道德問題,不太重視,還需要加強訓練。

二、教學要求及目的

第一單元主要從同伴交往的主題出發,引導學生學會和諧的同伴交往方法,成為同學中受歡迎的人。

第二單元通過觀察包裝,引導其辨別商品質量,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聯想,思考買不到不合適的東西怎麼辦?這些內容的安排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財觀,提高他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

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裏來,並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瞭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

第四單元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着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於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華禮儀之瑰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在五千年的傳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摻雜其中,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牴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

三、教材分析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xx年春季正式實行,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分別是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

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

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

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

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道德與法治課擔負着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以多種形式促進兒童中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

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

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四、本學期提高質量的措施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思品的興趣,讓學生樂學、愛學、會學。

2、把教學內容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讓課堂融入到生活中去。

3、每次授課前,通過一個實際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主題。

4、課內運用主體活動(心理遊戲、角色扮演、分組討論、自我訓練等形式),讓學生在玩之中學懂、理解、掌握知識。

5、授課時,儘量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主體能動意識,讓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自覺接受、實施。

五、周進度計劃表

篇17: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1.本班共有學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

2.學生能在以前所學知識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理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學生本身是非常喜歡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但由於家長對它不夠了解,所以重視不夠,這樣影響了一些家庭作業的完成,也影響了一些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也會受到了影響。

二、教材分析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xx年春季正式實行,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分別是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

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

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

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

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道德與法治課擔負着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以多種形式促進兒童中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

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

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主要從同伴交往的主題出發,引導學生學會和諧的同伴交往方法,成為同學中受歡迎的人。

第二單元通過觀察包裝,引導其辨別商品質量,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聯想,思考買不到不合適的東西怎麼辦?這些內容的安排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財觀,提高他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

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裏來,並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瞭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

第四單元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着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於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華禮儀之瑰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在五千年的傳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摻雜其中,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牴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

四、提高質量的措施

在教學中,我將會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

1.改變陳舊的觀念,樹立新觀念。

(1)轉變教材觀。我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題為基礎,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探究。

(2)轉變教學觀。我在教學過程中,要更新觀念,關注每一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的形成。同時,在教學過程,要指導學生怎樣學,通過什麼方法學,不把現成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來看待世界,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理念。

(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我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2)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意義在於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鍊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我在教學過程中,所選取、引用的教育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引導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要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兒童期是道德與法治發展的啟蒙階段,我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兒童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要採用他們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引導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4.改革教學方式。我要注意遵循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本教學理念,採取以客觀社會為基礎與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廣泛採用活動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探究發現訓練技能,養成習慣。

5.重視學生學業評價。要從每個學生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

教材分析

1.教材的編排具有開放性、綜合性的特點,以學生的社會生活、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基礎。

2.關注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典型生活事件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對事件中的問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3.教材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展示家庭、學校、社區和家鄉、祖國、世界的聯繫。

4.教材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同伴交往”、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第四單元“感受家鄉變化關心家鄉發展”。

5.每個單元主題之間密切相連,有機地融為一體。主題內容以多種形式呈現給學生,比如:典型生活事件、閲讀角、交流園、活動園、故事屋、小調查等。

6.這些內容的編排,培養了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學生從課本中學會做事、生活、求知、共處,增強自信,樂於奉獻。

教學總目標

1.瞭解當地的民間藝術,體會它們對我們生活的意義。

2.引導學生學會結交朋友並維護友情,感受友誼的美好。

3.掌握解決衝突基本方法和技能,學會化解衝突的方法。

4.教育學生與人交往講文明、懂禮貌、守誠信,學習他人的優秀品質。

5.瞭解民族風俗習慣,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6.培養良好的購物習慣、引導學生辨別商品質量,知道消費者維權電話。

7.讓學生了解生活浪費造成的危害,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熱愛勞動人民。

8.學會合理消費,提高消費技巧,學做文明的消費者,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9.使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養成良好習慣的小公民。

10.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密切的聯繫,瞭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知道“中國製造遍”布全球。

11.理解中國以“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於世。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和發揚先輩的優良傳統。

篇18: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學生進入了三年級第二學期,我仍然擔任三年級一班本門課程。在所有任課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本班學生總體來説學習積極性高,集體榮譽感強,自主學習能力在逐步提高中。通過上期四個單元的探索學習,關於學習、學校、家庭、安全的認識在前階段學習的基礎上,隨着知識的增加、理解力的增強呈現螺旋上升提高。因此,本學期將繼續遵循沙區“‘學本式’卓越課堂”教學模式,結合我班學生特點,指導學生學會小組合作學習,培養自主探索學習精神和方法,提高實踐、創新能力。

漆同學因為多動症越來越嚴重,常常不能自控,有些影響自己和同學們的學習;代同學是單親家庭孩子,而且主要是父親、婆婆在教育,也很不到位,所以行為習慣還有很多問題。我將一如既往地對家庭問題產生的特殊兒童更多一份關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同上冊一樣重點關注了學生自我與周圍環境、人羣的關係(上冊關注了校園、家,關注了自我學習和安全成長),本冊在低年級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認識自己與同學的不一樣之處入手,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我們要學會尊重、理解他人的不同,與他人和諧相處,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學生。第二單元再次引導學生深入到自己生活的居住地,瞭解家庭、社區、家鄉的聯繫,感受家人、鄰居、家鄉建設者為家庭和家鄉和諧、美好的付出,增強幸福感和自豪感。第三個單元又涉及規則和規範的教育、基本文明素養的培養。最後一個單元“多樣的交通和通信”是一個全新的學習內容,但是又和學生的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幫助學生了解現代生活、安全出行。

三、教學總目標

1.學會了解自己、瞭解他人,知道取長補短;能用理解、尊重的眼光看待他人,學會和他人誠實合作、交流,樹立集體觀念、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2.瞭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自己家的温暖、家鄉的美麗,學會和左鄰右舍和諧相處、互助互愛,知道家鄉的建設靠大家,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3.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養成愛護公共設施的良好習慣,爭做文明小公民。

4.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四通八達法人交通和飛速發展的現代通訊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懂得現代交通和通信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學會合理選擇出行的方式和正確運用現代通信手段。

四、教學課時安排

1.第一單元 我和我的同伴

第一課 我是獨特的 2課時

第二課 不一樣的你我他 1課時

第三課 我很誠實 2課時

第四課 同學相伴 1課時

2.我在這裏長大

第五課 我的家在這裏 1課時

第六課 我家的好鄰居 2課時

第七課 請到我的家鄉來 2課時

3.第三單元 我們的公共生活

第八課 大家的“朋友” 2課時

第九課 生活離不開規則 1課時

第十課 愛心的傳遞者 2課時

4.第四單元 多樣的交通和通信

第十一課 四通八達的交通 2課時

第十二課 慧眼看交通 2課時

第十三課 萬里一線牽 2課時

機動 2課時

篇19: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編排注重圖文結合,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堅持以學生品行教育為主線,切實抓好學生品行教育和養成良好習慣教育兩個環節,為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2.本教材遊戲較多,通過遊戲和和各種兒童喜歡的主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學生形成積極地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礎。

3.本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題材。課程將從課堂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兒童生活的所有空間。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我們的節假日》的教學,不僅讓孩子們關注身邊最常見的傳統節日,感受節日的氣氛,感受美好的生活和濃濃的親情,而且還通過延伸、拓展學習,讓孩子們瞭解源遠流長的祖國傳統節日,關注祖國大家庭其它民族的一些民俗、傳統禮儀、積極的民間文化等,集中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鏈條。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相結合,

2.通過第二單元《我們的班級》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3.通過第三單元《我們的公共場所》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成遵守秩序,愛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做起,瞭解家鄉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為家鄉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國小生心理髮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採取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形式多樣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通過學習,從不同角度、側面感悟和踐行核心價值觀。

3.以孩子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抓手,以實際生活案例為依託,突出正面引導,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到法治讓生活更美好。

4.建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5.課程中積極發揮繪本生動活潑、有趣有啟發性的作用,引導孩子們通過自主閲讀、小組講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藴含的規則、法理等,使教學從課堂延伸到學生更廣闊的生活領域,做到實實在在的知行合一。

四、教學進度安排:

第1周:第1課

假期有收穫

第2周:第2課

週末巧安排

第3周:第3課

歡歡喜喜慶國慶

第4周:第4課

團團圓圓過中秋

第5周:第5課

我愛我們班

第6周:第6課

班級生活有規則

第7周:第7課

我是班級值日生

第8周:第8課

裝扮我們的教室

第9周:第9課

這些是大家的

第10周:第10課

我們不亂扔

第11周:第11課

大家排好隊

第12周:第12課

我們小點兒聲

第13周:第13課

我愛家鄉山和水

第14周:第14課

家鄉物產養育我

第15周:第15課

可親可敬的家鄉人

第16周:第16課

家鄉新變化

機動:4課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g4p18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