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金色花》教案多篇

《金色花》教案多篇

《金色花》教案多篇

金色花教案 篇一

教學創意

《金色花》是泰戈爾《新月集》的代表作品。這是一篇散文詩,這是一篇表現着濃烈的、聖潔的母子之情的抒情詩,這也是一篇寄託着泰戈爾對逝去的親愛的妻兒的緬懷詩。藉助母子形象歌頌聖潔之愛是《新月集》裏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題。教學中,深入文本細處,通過比讀手法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語言之精美,通過抓住人物語言引導學生更細緻地解讀人物形象,體會人物對“愛與被愛都同樣幸福”的理解與實踐,並以篇帶類,激發學生閲讀和欣賞《新月集》。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注意讀好兒化音。會讀會寫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2、找出描寫母親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的句子會説出其藴含的母愛的偉大深沉。

1、掌握朗誦技巧,通過有表現力的朗誦讀出人物形象。

2、通過比讀法品味語言,更細膩地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3、初步瞭解泰戈爾《新月集》。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有表現力的朗誦讀出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最後一段。

教學方法:誦讀法、探究法

教學時數:

1課時(45分鐘)

教學過程:

一、資料助讀(PPT呈現)

1、文學常識--散文詩

散文詩,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

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有詩的意境,給讀者以美和想象,內容上保留了散文性細節;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觀,不分行,不押韻,但不乏內在的音樂美和節奏感。通常形式短小靈活。

2、作者介紹

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被譽為“印度詩聖”。他是印度國歌的作者。他的創作對印度文學的影響很大。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詩集代表作:《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吉檀伽利》。

二、遠望《新月》

《新月集》的第一版的序言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PPT呈現)《新月集》把我們“帶到秀嫩天真的兒童的新月之國裏去。我們只要一翻開它來,便立刻如得到兩隻有魔術的翅膀,可以使自己飛翔到美靜天真的兒童國裏去。而這個兒童的天國便是作者的一個理想國。”

詩人把兒童比作“新月”,預示兒童就像新月那樣純潔和寧靜,美好和天真。

《新月集》創作背景:(PPT呈現)

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裏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沒有人會想到寫《金色花》的時候,是作者個人最不幸的時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對兒女相繼夭亡,這些不幸籠罩在他身上。對他的打擊真的太大了!可是他通過作品把愛的光輝撒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他的作品滿含着對生命的愛,對孩子的愛,對自然的愛,對所有一切的愛。

(藉助母子形象歌頌聖潔之愛是《新月集》裏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題。這一背景的介紹有助於理解泰戈爾藉助作品所傳達出的對逝去的親愛的妻兒的深情緬懷,也有助於教學難點的突破,即理解作品的最後一段。)

三、賞讀《金色花》

活動一:讀一讀

1、齊讀課文

選幾位學生評價全班齊讀效果。

教師點撥文章朗讀的整體基調:温馨、活潑、親切、甜蜜。

2、深情朗讀

每位學生先挑自己喜歡的段落自由地讀。

選幾位學生朗讀他喜歡的段落,追問,為什麼喜歡這一段落(把朗讀和文意理解融為一體),並根據其朗讀情況作有針對性的指導。

注意:教師指導過程中,適當穿插教師範讀和集體朗讀。

朗讀的目標是:要能讀出畫面、讀出形象、讀出情感。

關於讀出畫面:

文章的畫面感很強,畫面之間可以做稍長一些的停頓,以給人想象和回味的空間;每一個畫面呈現時要能讀好輕重、緩急、起伏,以突出鏡頭感,如第一段中,“高枝”、“笑嘻嘻”、“新葉”、“跳舞”等都可以稍作強調。

關於讀出形象:

孩子的形象比較容易把握,要讀出孩子的天真、調皮、活潑、撒嬌來。

(文中出現了“笑嘻嘻”、“暗暗”、“悄悄”、“小小”等疊詞,要讀出孩子説這些詞語時的天真調皮的語調。)

母親的形象是聖潔的、温婉的、慈愛的,要能用舒緩的語調、舒展的情緒讀出一個做禱告、讀聖書、愛孩子的聖潔母親的形象。

關於讀出情感:

讀出孩子在調皮中對媽媽的愛和依戀之情。

讀出媽媽説“你這壞孩子”時的豐富的含義。

活動二:説一説

思考:孩子為什麼要變成金色花?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適時地穿插金色花圖片及介紹。

(PPT呈現)金色花,又譯作:“瞻波伽”或“佔波”,印度聖樹(菩提樹,樹葉呈心形)上的花朵,木蘭花屬植物,開金黃色碎花。金色花在印度受到大人小孩的喜愛和敬重。菩提樹在印度又被稱為“幸福樹”。

參考:

金色花,是聖樹上的花朵。作者想象孩子變成金色花,象徵着孩子的聖潔可愛,也象徵着母愛的光輝給孩子的影響。孩子變成了金色花,就變得隱匿起來,為媽媽做的事情就變得悄悄的、不留痕跡的,這是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表現對媽媽愛的回報。

藉助這樣奇特的想象,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無所不能的小精靈,他可以把自己變成花朵,散發出幽香,為媽媽遮陽,又可以把自己變回來,回到媽媽的懷抱。他有神的能耐,更有神的品行--善與愛。孩子是一個活潑的、調皮的、懂得被愛與愛的幸福的一個小天使形象。

人們常常用花來稱呼孩子,因為孩子活潑、美麗、純潔、可愛。金色花,受到印度人民的喜愛,孩子希望自己能讓媽媽喜愛。

活動三:品一品

此環節為深度解讀,是對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深層挖掘。這是教學難點,要注意做好鋪墊和引導。

深度品讀文章的最後一段:

(PPT呈現)“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説的話了。

為什麼不告訴呢?如何理解最後一句話?“這”指代什麼?如何理解“同”?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對於最後一段中的人物語言“我不告訴你,媽媽!”,有兩種理解:

1、只是孩子一個人説。

分析:

他不告訴媽媽,這是孩子的天真調皮的表現。他愛媽媽,用兒童的方式、悄悄地回報媽媽的愛,但又不願讓媽媽知道,於是用與媽媽捉迷藏的方式。他自然不會告訴媽媽,也許他正為自己的機靈而得意呢!

2、媽媽與孩子一起説出。

提倡採用第二種理解。但不要強求學生放棄他的第一種理解。

分析:

不難想象,媽媽會模仿孩子的口氣來説。生活中,也許孩子經常調皮地逗媽媽,媽媽對孩子的性格、脾氣已經很熟悉了,他的一言一行其實媽媽都是心裏很有數的。於是,在孩子又一次調皮時,媽媽也會脱口而出這一句話。或許,兩人説完後,會因為這樣的默契而同時開心地大笑起來。這是多麼温馨、活潑、甜蜜的時刻。媽媽瞭解孩子,理解這份童心,也滿足了孩子的童趣,並和孩子幸福地享受這份童趣。這樣的媽媽是真實的、可愛的。這樣的理解也許更貼近泰戈爾創作的本意,這麼温馨、幸福的畫面誰説就不會是在他的家裏常常發生的呢?(板書:童心)

(“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説的話”,“這”究竟指代什麼?第一可以理解為指代母子的一問一答,正好是先“你”説再“我”説;第二可以理解為是指兩人同時説的,“這”指代的內容就是“我不告訴你,媽媽”。)

(“同”,第一個理解,相當於英語裏的“and”,這樣就是母子同説“我不告訴你”了。第二個理解,跟,與,相當於英語裏的“with”,這樣就是媽媽問,孩子答了。)

第二種理解,學生也許想不到,或者不會一下接受,教師可以穿插介紹自己生活中的默契、理解而又幽默、充滿温情的例子。

小結:

學會通過理解人物的語言來把握人物形象,尤其是要學會通過理解具體情境中的人物內心來把握形象。

這首散文詩表現的是一種理想中的母子之愛,甜蜜、默契,歡樂而神奇,甚至帶有一種宗教色彩,是那麼的聖潔。彼此的理解和關愛是母子深情的前提。(板書:理解、愛)

活動四:比一比

這一環節是一個有創意的比讀設計。

比較蘇教版和人教版兩個版本教材課文文字上的細微差別。分析選用不同詞語的效果。此環節採用的方法是側面入手,正面解讀。

教師朗讀與學生不同版本的《金色花》,學生邊聽讀,邊在自己的課本上做記號。

讀完後學生提出兩個版本的不同之處,朗讀、對比、分析。

不同之處有:

“變了一朵”--“變成了一朵”;“笑哈哈”--“笑嘻嘻”;“空中搖擺”--“風中搖擺”;“新生的樹葉”--“新葉”;“母親”--“媽媽”;“你做禱告”--“做禱告”;“花的香氣”--“花香”;“我便要投我的”--“我便要將我的”;“小影子”--“小小影子”。

重點分析:

“變了一朵”--“變成了一朵”:要使句意準確,不能有歧義。

“笑哈哈”--“笑嘻嘻”:前者笑出了聲音,與文意不合;後者的“笑”更有孩子氣和調皮味,給人一種偷樂的感覺,同時與後文中的“匿笑”呼應。

“空中搖擺”--“風中搖擺”:前者是主動的行為,表現孩子的天真活潑;後者是被風颳的,被動的。

“母親”--“媽媽”:前者太正式,不太符合兒童的心理和實際;後者口語化更親切,且與後文的用詞風格一致。

“花的香氣”--“花香”,“新生的樹葉”--“新葉”:後者“花香”“新葉”更精緻、凝練,符合詩歌的語言特徵。

“小影子”--“小小影子”:前者是客觀表述、只是表現出“小”這個特點;後者顯得小巧、靈動、可愛,疊詞“小小”的使用又增加了親切感和韻律感。

小結:選詞用句精緻、確切,可以更好地表現文章中心,抒發情感。在比讀中,提高我們的語言敏感度和欣賞能力。

四、近觀《新月》

《新月集》裏有許多寫母子故事的作品,通過閲讀這些充滿童趣、充滿母愛的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己親愛的妻兒的深深懷念,也感受到作者對兒童的愛,對幸福生活的歌詠。

《新月集》裏的很多詩歌以“質樸的語言”表達出“真摯的情感”,尤其是不少詩歌裏的想象更是奇妙獨特。我們試着閲讀、體會其中的一篇。

印發《花的學校》《惡郵差》《同情》等。

聯讀欣賞《花的學校》。

學生齊讀。

先獨立思考,再交流:説説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句子?為什麼?

分析:

這首散文詩修辭手法豐富,想象非常奇特,語句活潑有靈氣,最重要的是最後一小節,寫出了孩子很得意的形象,這種得意是因為他覺得他讀懂了那些從地底下花的學校裏鑽出來的花兒們的心思:他們在渴求媽媽的擁抱!從這首散文詩裏,我們讀到了一個孩子眼裏的世界,也體會到了一個孩子對母愛的理解,更感受到了一箇中年男子對在天堂的妻兒的懷念和祝福。這就是真實的泰戈爾。

五、順勢小結

從《花的學校》中,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者把詩集命名為《新月集》的意圖,兒童就像新月那樣純潔和寧靜,美好和天真。是的,用兒童的目光去觀察生活,永葆一顆童心,用詩歌把對生活的愛記錄下來,你就是一個有詩心、有詩性的人,你必將擁有詩意的生活。願大家都詩意地活着!

六、佈置作業

課外閲讀《新月集》。

《榕樹》《告別》《小大人》《著作家》《惡郵差》《同情》《英雄》……

七:板書設計:

金色花

泰戈爾

童心 愛

徐鳴

金色花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泰戈爾及其主要詩作,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拓寬學生的閲讀視野。

品讀詩歌,想象散文詩所營造的優美寧靜的意境氛圍,再現母子情深的温馨和諧畫面。

2、過程與方法

朗讀品味,初步掌握鑑賞散文詩的方法。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品味誦讀,把握詩中活潑調皮孩子及沉靜慈愛的母親形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多種方式的誦讀,感受金色花的聖潔和美麗,感受濃濃的母子之情。

品讀詩歌,感受泰戈爾詩帶給我們的藝術美感,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中畫面,提高詩歌鑑賞能力。

教學難點:

把握金色花的意象特點,把握泰戈爾詩的風格。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品讀詩句,激趣導入。

1、由泰戈爾的精美詩句導入

多媒體畫面展示詩句:

①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失去了羣星。

②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③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

這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句,讀這些詩句,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第①句告訴我們:不要只顧着感傷眼前失去的而忽略了身邊的其他風景,切勿因小而失大。

第②句優美而含蓄表達出了作者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生要像夏天盛開的花那樣絢爛旺盛,努力地發光發熱,為社會作貢獻。死要像秋葉般悄然足以,不必轟轟烈烈。

第③句是關於人生的意義的思考:只要你努力過,奮鬥過,即使沒留下任何痕跡,都是美好的,都不會有什麼遺憾,體現出一種超然的心態。

讀着這樣一些清新自然,唯美傷感,閃爍着智慧之光的精美詩句,我們的思想受到啟迪,心靈、情感得到美的淨化、薰陶,對人生、自然我們有了更多的感悟思考……

愛爾蘭詩人葉芝曾這樣描述自己讀泰戈爾詩的感受:我每天讀泰戈爾,讀他的一行,便把世界上的一切煩惱都忘了。

泰戈爾的詩真有這樣的魔力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泰戈爾以及他的作品。

2、簡介印度詩聖——泰戈爾

畫面上這位鬚髮花白,有着一副慈祥面容的老者便是泰戈爾,他是印度著名詩人,他的詩在印度可以説是人人都會吟誦的,被稱為印度“詩聖”。泰戈爾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曾兩次訪問中國,影響了冰心、郭沫若、徐志摩等一代文學先驅。

詩歌主題以愛、歡樂、光明為主。今天我們要學的《金色花》就是一首以母愛為主題的散文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金色花,去感受那份洋溢着幸福和歡樂的母子之情。

二、初讀詩歌辨字音

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下面我們先一起來熟悉一下文中的關鍵詞。

1、印度“詩聖”——“詩的國度”孕育出的偉大詩人、作家。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等。

2、亞洲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第一人。

3、虔誠的宗教信徒,詩歌意象常常滲透着宗教色彩。愛、歡樂、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恆主題。

4、泰戈爾的散文詩在二十世紀初影響了中國文壇冰心、郭沫若、徐志摩等一代文學先驅。

三、誦讀詩歌定基調

散文詩是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雖不像詩歌那樣分行和押韻﹐但不乏內在的音韻美和節奏感。因此朗讀時同樣要注意一些朗讀技巧:把握語速、注意朗讀節奏、同時在朗讀前要根據內容確定朗讀的基調,看用什麼樣的語氣、語調來讀,是活潑歡快的,還是沉重憂傷的。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這首散文詩,並思考:你認為該用什麼樣的語速和感情基調來朗讀?

《金色花》這首散文詩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以暖色調為主,以“喜悦、歡快、温馨、深情”的語氣來讀,語速“舒緩”。

語速:輕鬆、舒緩

感情基調:喜悦(笑嘻嘻的)、歡快(在新葉上跳舞)、温馨、深情(悄悄地開放花瓣,看着你工作;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我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畫面温馨),讀出母子之愛和兒童特有的調皮(“我不告訴你,媽媽。”)

四、想象畫面入詩境

請大家有感情地齊讀一遍課文,讀的過程中在腦海裏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然後將一行行靜止的文字描述成一幅幅動人的畫面。並簡要概括幾幅畫面。

1、描述範例:清晨朝露未晞,在鋪滿金色花的林蔭中,飄出一個修長的身影,她的濕發披在兩肩,髮絲間的水滴輕輕飄落,親吻着林間綠色的小草。媽媽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小庭院裏,她緩緩地把雙手放在胸口。媽媽在祈禱了,空氣中瀰漫着媽媽輕柔的話語。突然媽媽的雙眉微微揚起,這香氣從何而來?我屏住氣息,一聲不響……

2、概括母子情深畫面

(三次嬉戲)

媽媽我

做禱告時散發香氣

讀書時將影子投在書頁上

拿燈去牛棚變回孩子,求媽媽講故事

我為什麼要變成一朵金色花?(與母親嬉戲,為媽媽做事。)

我變成金色花後做了什麼事?

與媽媽進行了三次嬉戲,也構成了三幅非常美的,非常和諧的畫面。

做禱告時——散發香氣(看着媽媽工作)

讀書時——將影子投在書頁上(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陽光太刺眼,這樣可以保護媽媽的視力。)

拿燈去牛棚——變回孩子,求媽媽講故事(撒嬌)

3、再現母子情深對話

想象母親尋找孩子的焦急,孩子因母親找不到自己的得意……模仿母親、孩子的語氣朗讀關鍵句,讀出母子情深。

“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

(愛憐、嗔怪)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説的話了。

(調皮、得意、撒嬌)

(媽媽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着急擔心,一見到孩子又驚又喜,嗔怪孩子一聲不吭就走,把媽媽急壞了!)

五、聆聽範讀析形象

1、多媒體播放示範朗讀,對比剛才同學的朗讀,把握朗讀重音、節奏、語氣、語調,感受母子情深。

2、思考:金色花是一種什麼花?詩人為什麼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又譯作“瞻波伽”或“佔博迦”,印度聖樹,木蘭花屬植物,開金黃色碎花。

泰戈爾生活在一個信奉佛教的國度中,他的散文詩,充滿濃厚的、神祕的宗教色彩和對神的敬意。把兒童想象成最美麗的聖樹上的花朵是為了讚美孩子的可愛,歌頌母愛的聖潔、美好。

3、變成金色花後,孩子和媽媽快樂地嬉戲,通過詩中母子情深畫面的描寫,我們讀到了怎樣的母子形象?

一個(活潑可愛、機靈調皮、熱愛母親)的孩子

一個(慈愛善良、沉靜安詳、喜愛孩子)的媽媽

六、感悟親情巧表達

親情是聖潔的、美好的,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天使,沐浴着母愛,並以他特有的稚嫩方式和媽媽捉迷藏,向媽媽撒嬌,幫媽媽做事。在你的身邊,有沒有父母和子女相處的和諧感人畫面呢?拿起手中的筆,請你也來描述一番。

(媽媽牽我的手過馬路;媽媽放學時到校門口來接我,見我沒來焦急地張望着;媽媽生日時,我畫一幅畫送給她;我和媽媽一起打羽毛球;天氣寒冷的時候,媽媽會叮囑我多穿些衣服,小心着涼……)

七、拓展閲讀深賞析

閲讀泰戈爾《新月集》中的幾首詩:

1、選擇你最喜愛的詩句大聲朗讀,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2、哪一首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試着做點賞析。(可從表達技巧、結構、主題、形象……)等方面加以賞析。

我要變成一股清風撫摩着你;我要變成水中的漣漪,當你沐浴時,把你吻了又吻。

我要變成一個夢兒,從你眼皮的微縫中,鑽到你的睡眠的深處。當你醒來吃驚地四望時,我便如閃耀的螢火似的熠熠地暗中飛去了。

——泰戈爾《告別》

同情

如果我只是一隻小狗,而不是你的小孩,親愛的媽媽,當我想吃你的盤裏的東西時,你要向我説“不”麼?

你要趕開我,對我説道:“滾開,你這淘氣的小狗”麼?

那末,走罷,媽媽,走罷!當你叫喚我的時候,我就永不到你那裏去,也永不要你再餵我吃東西了。

如果我只是一隻綠色的小鸚鵡,而不是你的小孩,親愛的媽媽,你要把我緊緊地鎖住,怕我飛走麼?

你要對我搖你的手,説道:“怎樣的一個不知感恩的賤鳥呀!整夜地盡在咬它的鏈子”麼?

那末,走罷,媽媽,走罷!我要跑到樹林裏去;我就永不再讓你抱我在你的臂裏了。

花的學校

當雷雲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潤濕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於是一羣一羣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狂歡地跳着舞。

媽媽,我真的覺得那羣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裏上學。

他們關了門做功課,如果他們想在散學以前出來遊戲,他們的老師是要罰他們站壁角的。

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着,綠葉在狂風裏蕭蕭地響着,雷雲拍着大手,花孩子們便在那時候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衝了出來。

你可知道,媽媽,他們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沒有看見他們怎樣地急着要到那兒去麼?你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那樣急急忙忙麼?

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他們也有他們的媽媽,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媽媽一樣。

玩具

孩子,你真是快活呀,一早晨坐在泥土裏,耍着折下來的小樹枝兒。

我微笑地看你在那裏耍着那根折下來的小樹枝兒。

我正忙着算帳,一小時一小時在那裏加疊數字。

也許你在看我,想道:這種好沒趣的遊戲,竟把你的一早晨的好時間浪費掉了!

孩子,我忘了聚精會神玩耍樹枝與泥餅的方法了。

我尋求貴重的玩具,收集金塊與銀塊。

你呢,無論找到什麼便去做你的快樂的遊戲,我呢,卻把我的時間與力氣都浪費在那些我永不能得到的東西上。

我在我的脆薄的獨木船裏掙扎着要航過慾望之海,竟忘了我也是在那裏做遊戲了。

評析:

《告別》中的幾句詩藉助豐富的想象,充分調動視覺、觸覺等感官,細膩地表現孩子對母親的愛和依戀,展現出一個天真稚氣略帶頑皮的兒童形象。

《同情》中媽媽對動物不仁慈,孩子不滿意了。作者以孩子的口吻,通過喚起母親的愛,委婉地希望母親可以善待小動物。

《花的學校》運用了擬人手法,刻畫了花孩子們天真爛漫,自由灑脱的性格特點。(他們渴望衝破束縛,渴望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也暗含着對泰戈爾對當時教育制度的不滿,現實生活中的孩子有太多的壓力,家庭、學校、自身,完全已經泯滅了他們該有的童真。)

《玩具》歌頌孩子的遊戲單純快樂,童心的可貴,批駁成人的世俗,平淡中有深意,對比中突出表現可貴與庸俗。

被稱之為“最有名神形畢肖的泰戈爾的私淑弟子”的冰心曾這樣他自己讀泰戈爾詩的感悟:泰戈爾!謝謝你以快樂的詩情,救治我天賦的悲感,謝謝你以超卓的哲理,慰藉我心靈的寂寞。

——冰心《遙寄印度哲人泰戈爾》

金色花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 正確、流利、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以培養語感

(2) 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各種朗讀方式(範讀、自由朗讀、齊讀)使學生把握詩歌基調

(2)通過自主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接受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學生對親人的關愛之情以及欣賞感悟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投入真情,反覆誦讀,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感情

教學難點:

鑑賞詩歌,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教學方法:

誦讀欣賞法、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使用: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國小的時候我們學過一首詩,叫做《遊子吟》,大家還記得嗎?”生答:“記得。”“那麼,我們大家一起來回憶一下吧。”(大家背)“恩,很好。那大家還記得這首詩表現的主題是什麼嗎?”“深深的母愛。”“對,母愛。母親是離我們最近的人。母愛像一棵大樹,它庇護着我們成長;母愛像一盞明燈,它照亮我們前行的路;母愛像一股清泉,它滋潤着我們的心田。母愛是人類社會中最崇高、也是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首以母愛為主題的散文詩——泰戈爾的《金色花》,讓我們再進行一次愛的洗禮!”

二、作者介紹:

泰戈爾,印度文學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是亞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詩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和許多中短篇小説。《金色花》選自他的散文詩集《新月集》。

金色花,印度聖物,木蘭花屬植物,開金黃色碎花。它在宗教中也是美好的化身。

三、知識積累,解決生字詞:

匿(nì)笑:偷偷地笑 嗅(xiù):用鼻子聞。動詞。

羅摩衍(yǎn)那:印度的一部敍事詩。

禱(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沐(mù)浴(yù):洗澡,洗浴。也比喻沉浸在某種環境裏。

四、朗讀詩歌,感受意境:

1、學生自由朗讀。在學生自由朗讀後,請同學起來談自己的初步感受。同時追問有沒有最喜歡的語句,為什麼喜歡這樣的語句呢?從這些語句中讀到了什麼?

比如:①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讀出調皮、想象、快樂的感覺)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裏呀?”我暗暗的在那裏匿笑,卻一聲兒不響。(讀出了母親的焦急的心情,可帶着急促的讀法。我調皮,讀出輕快的感覺。)

③“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讀出了愛憐、責怪。有一點嬌嗔,但是懸着的心終於落下,可以前面讀得急促,後面落下時變成厚重慢慢的讀法。)

④“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説的話。(讀出了調皮、撒嬌,可以輕快點讀。)

2、討論完後,進行第二次朗讀:集體帶着感情地誦讀。(師生一起)

五、詩歌賞析,合作探究:

1、通過前面的誦讀,我們可以看出詩中的“我”變成了一個什麼呢?他變化的原因是為了什麼?我們可以初步看出這個“我”是一個怎樣的角色?

明確:“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變化的原因是“為了好玩。”(學生可另答為了母親)。初步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有點調皮同時又非常開朗活潑快樂的小孩。

2、大家用到調皮一詞,非常好,請大家想一想,自己在生活對母親有沒有調皮過呢?(請一個同學分享)大家再看一下詩歌中“我”又是怎樣調皮的?

明確:學生討論,然後總結出“我”與母親的三次嬉戲:

母親禱告時,我發出花香讓母親問到

母親讀詩時,我投出影子到母親書上

母親去牛棚時,我跳下現出原形求母親講故事

3、討論在這三次嬉戲中,“我”所做的事情有沒有什麼共同特點呢?

學生自由討論。明確:都是圍繞着母親展開,都是默默地沒有讓母親知道,像自己的小祕密。但是同時,又都是為了和母親親近。前面兩件事還體現出了“我”對母親的關愛,希望給媽媽帶來幸福。

追問:母親都是怎樣表現的呢?體現了母親是一個怎樣的性格?

明確:前面兩次,母親沒有任何反應,但是在詩歌最前面講到母親叫道:“孩子,你到哪兒去了?”可以看出母親的擔心。母親做禱告、看敍事詩,可以看出母親是一個充滿愛的人,善良,美麗,大方。當“我”變回原形後,母親説:“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可以讀出母親的一種嬌嗔,但同時又讀出了母親的焦急以及後來終於將懸着的心落下。試想,孩子消失了一天,當突然又出現在你的面前,是會有多麼地驚喜與高興呢。

總結:可以看出母親善良、慈愛,同時又美麗、大方的性格特點。

4、那麼同學們,這首詩描寫的對母親的愛是悄悄的、默默無聞的,大家贊成這種愛的表達方式嗎?為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表達對母親的愛?

此題自由回答。最後老師總結:詩中“我”對母親的愛是非常淳樸的,從一些默默無聞非常單純的做法中可以看出。但是,不管我們為我們的父母做什麼事情,只要是我們真心的,都會非常感人。所以,讓世間充滿愛吧,我們都要為我們的父母做一些事情。

六、拓展延伸、自由討論:

學習了這篇課文,大家都有被這種母子之情所感動。那大家知不知道其他一些關於親情的故事呢?有沒有要分享的。

《金色花》教案 篇四

一、根據拼音寫漢字。

1.dǎo(    )告  2.羅摩yǎn(    )那

3.wàng(    )棄  4.pāo(    )下

二、填空。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國家)詩人________,他曾在1913年獲________獎。

2.《紙船》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當你沐浴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紙船——寄母親》中直接抒發對母親的愛的一節。

三、閲讀理解。

(一)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xī(    )(    )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裏呀?”我暗暗地在那裏nì(    )笑,卻一聲兒不響。

1.根據拼音寫出填空中的漢字,並辨析這兩個詞的作用。

2.“媽媽,你會認識我嗎?”和“孩子,你在哪裏呀?”這兩個疑問句各表達了什麼意思?

3.有同學認為,在媽媽急切尋找“我”時,“我”卻躲起來捉弄媽媽,這説明“我”是個壞孩子,你同意這種説法嗎?

(二)

對岸

泰戈爾

我渴望到河的對岸去。

在那邊,好些船隻一行兒系在竹竿上;

人們在早晨乘船渡過那邊去,肩上扛着犁頭,去耕耘他們的遠處的田;

在那邊,牧人使他們鳴叫着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場去;

黃昏的時候,他們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這滿長着野草的島上哀叫。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伕。

據説有好些古怪的池塘在這個高岸之後。

雨過去了,一羣一羣的野鶩飛到那裏去。茂盛的蘆葦在岸邊四周生長,水鳥在那裏生蛋;

竹雞帶着跳舞的尾巴,將它們細小的足印印在潔淨的軟泥上;

黃昏的時候,長草頂着白花,邀月光在長草的波浪上浮游。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伕。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過來,渡過去,所有在林中正在那兒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詫異地望着我。

太陽升到中天,早晨變為中午了,我將跑到你那裏去,“媽媽,我餓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樹底下,我便要在黃昏中回家來。

我將永遠不像爸爸那樣,離開你到城裏做事。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我要做這渡船的船伕。

(選自《新月集》)

1.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三節詩的大意:

第一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通過優美的詩句表現怎樣的思想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詩的題目是“對岸”,若改為“我要做這渡船的船伕”是否可以?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黃昏的時候,長草頂着白花,邀月光在長草的波浪上浮游。”使用的修辭方法和作用是

(    )

a.比喻,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夕陽西下的海天一色圖。

b.擬人,形象地描繪殘陽如血,長草白花與月光一同湧起的波浪圖。

c.擬物,形象地描繪了一幅月光照長草白花的水墨畫。

(三)

金色花

(1)偶爾看見人家陽台上花草繽紛,煞是豔羨,激起我養花的興致。我從朋友家裏陸續弄了一些花草來,海棠,月季,文竹……開始還能記着澆水、鬆土,但到底很難始終不渝。我這才意識到,養花並非什麼閒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2)只有仙人掌活下來了。

(3)無論陰睛雨雪,也不論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龜裂,它總是綠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貪婪地啄着陽光和空氣。

(4)可這並未給我帶來歡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無遺憾地想,為什麼美的總是那麼嬌弱,而不美的卻總是那麼倔強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這樣易於生活該有多好啊。對於它的存在,我卻不再關心。

(5)許久後的黃昏,我倚着陽台望遠,無意瞥見這盆仙人掌。它竟橫豎添了許多新節,刀戟般凜凜*開,待細看時,我都忍不住大笑起來。

(6)不是麼,且不説它的大小掌節是怎樣歪歪斜斜,怪模怪樣,只看那綠色的掌面吧,竟皺皺巴巴,細紋密佈,像一張老人的臉。我越看越覺得它醜……

(7)我真不知道,它還會怎樣瘋長下去。也許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難一百倍,這可怕的東西!

(8)我的養花歷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沒有養出一朵花來。誰想夏天一到,竟發生了奇蹟。

(9)久雨後的清晨,推開陽台門,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氣撲面而來。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團很耀眼的東西。是霞光嗎?是雨水折射的太陽嗎?我定睛一看,什麼,是花?

(10)是的,是一朵花,並且是一朵異常漂亮的花。金黃色,十二片綢緞般富有光澤的花瓣,敏感地輕顫着流蘇般柔軟的花穗,細密地遍佈着雪乳般滋潤的花粉。它凝然靜立,卻閃爍着宮殿般輝煌燦爛的光芒……

(11)這是我看過的最美的花!

(12)此刻,仙人掌驕傲地高擎着。仙人掌上的皺紋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賴以立身的不過是一捧泥土。要開出這樣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傾注全部心血。

(13)我面對這皺紋滿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麗輝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淚。我深為自己的淺薄庸俗感到慚愧。

(14)可以想像,這仙人掌,它曾經有過柔軟的葉,窈窕的枝。但為了抗拒沙漠的壓榨,它才變得冷峻而堅強。在沙漠吞噬掉無數嬌美花卉之後,我們還能欣賞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15)它並非一朵僅僅使人賞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滅的美,令弱者也令強者肅然起敬。

(16)美,一旦與頑強結合,就是不可摧毀的。

1.根據(4)~(7)段內容,分別概括出開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一類花草的特點。

(1)開花前仙人掌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棠、月季、文竹一類花草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3)~(13)段內容,概括出作者對仙人掌的感情所經歷的四種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13)段中寫道:“我面對這皺紋滿面的仙人掌和它美麗輝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淚。我深為自己的淺薄庸俗感到慚愧。”請根據(3)~(13)段內容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是什麼原因使作者“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為什麼説自己“淺薄庸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採用了縱橫對比的手法,縱觀全文,分別概括出縱向和橫向對比的內容。

(1)縱向對比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對比。

(2)橫向對比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對比。

5.本文是一篇狀物寓理的散文,作者通過對“金色花”的描寫,要揭示怎樣的一個道理(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禱  2.衍  3.妄  4.拋

二、1~3.略。 4.《紙船》最後一節

三、(一)1.嘻嘻  匿“笑嘻嘻”一詞形象地表達出“我”變成金色花後的開心和得意。“匿笑”一詞生動地寫出了“我”的調皮和狡黠。  2.第一個問句是“我”變成了金色花後在心裏對媽媽所説的話。作為孩子,他知道媽媽深愛着自己,他希望雖然自己的形象發生了變化,但媽媽依然可以認識自己。但是,他又沒有十足把握,所以在心底發出了這樣的疑問,表現了孩子對依戀和愛。第二個問句是媽媽發現孩子不見時大聲尋找時説的,表現出了媽媽對孩子深切的愛和找尋不到時焦急的心情。3.不同意。在“我”變成了金色花後,仍不離媽媽左右,注視着媽媽工作,在媽媽禱告時為她送去香氣,陪伴媽媽讀書,這些都説明了“我”非常愛自己的媽媽。之所以在媽媽尋找自己時不説話並且匿笑,是因為他個性天真調皮,在和媽媽開玩笑,而並不是真的捉弄媽媽。所以不能説“我”是個壞孩子,其實“我”是一個天真、活潑、調皮、可愛的孩子。

(二)1.第一節:“我”立志做船伕開拓新的世界。  第二節:“我”立志做船伕探索自然、改造自然。  第三節:“我”立志做船伕為村民服務,報答祖**親養育之恩。  2.本詩表現了“我”甘願做一名船伕,為探索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村民服務,報答養育自己的母親、祖國的深恩的思想感情。  3.不能。“對岸”是詩人追求的目標,要達到理想的對岸,詩人立志從一名普通的船伕做起,甘願把追求理想對岸的人先送到目的地,同時也實現自己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如果改為“我要做這渡船的船伕”過於直白,缺乏深意和內涵。  4.b  (三)1.(1)開花前仙人掌的特點:外表醜陋但倔強。  (2)海棠、月季、文竹一類花草的特點:外表美麗但嬌弱。2.遺憾→厭惡→驚奇→讚歎  3.(1)因為仙人掌賴以生存的不過是一捧泥土,要開出這樣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傾注了全部的心血。  (2)因為作者在仙人掌開花前曾經厭惡譏笑它醜陋的外表,而忽視了它內在的精神。4.(1)縱向:仙人掌開花前和開花後的對比。  (2)橫向: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的對比。  5.美,一旦與頑強結合,就是不可摧毀的。

金色花教案 篇五

1、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2、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以培養語感。

3、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兩課時教讀。

1、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圖書館和因特網,查找表現母愛的詩歌、文章或圖片。

2、教師在備課前,也要蒐集一些有關資料。

一、導語

(教師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背景音樂)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一種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學史上一個永恆的主題。泰戈爾的《金色花》藉助於金色花塑造了一個頑皮的孩子形象,表達了孩子對自己母親真摯的愛。而冰心的《紙船》卻藉着一隻小小的紙船寄託了對母親至死不渝的愛,表達了女兒思念母親的痛苦和悲哀。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字詞:嗅

匿笑

花瓣

沐浴

禱告

妄棄倘若

2、朗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1)教師放錄音。

(2)學生各自練讀。

(3)讓2—4名學生示範朗讀詩歌(或片段)。師生共同評價。

(4)進行朗誦比賽,評出5名優勝者。

3、整體感受。

讓2—4名學生説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後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學生想説什麼就説什麼,教師一般不作限制。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勵學生敢於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1、作者為什麼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明確:一是印度人也喜歡用花比喻兒童;二是泰戈爾借美麗的聖樹上的金色花讚美孩子可愛。

2、孩子為什麼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明確:因為孩子懂得,母愛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所以他想瞞着媽媽,為媽媽做點事。

3、為什麼媽媽見了面,説“你這壞孩子”?

明確:不見了孩子,媽媽心中着急;見了孩子,媽媽高興中帶着點兒嗔怪。

4、借紙船來抒情有什麼好處?

明確:抒情總要藉助於某種形象。中國自古就有疊紙船、紙鶴等寄託情思的傳統,冰心因襲了這一做法,幻想紙船能載着她對母親的愛和思念歸去。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把不明白的地方説出來,尋求其他同學或老師的幫助。

五、拓展延伸

1、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展示各自蒐集到表現母愛的詩歌、文章或圖片,然後每小組選派一人到講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組最有特色的詩歌、文章或圖片。

2、教師補充一些重要的詩歌、文章或圖片。

六、佈置作業

1、這兩首詩都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小詩,表現對父母的愛。

2、要求每個學生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無須花錢的事(洗腳、捶背等)。

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而培養語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振,從而盪滌、昇華自己的心靈,享受審美情趣。這是本教案設計重點之所在。

金色花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掌握“匿笑、羅摩衍那”等字詞。

2、品讀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親情。

3、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投入真情,反覆誦讀,感知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2、利用想象,鑑賞詩歌,並嘗試藉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來抒寫自己的感情。

一、導入課文

學生齊誦《遊子吟》,問:這首詩誰寫的?(我國唐代詩人孟郊),這首詩的主題是什麼?(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也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和深深的愛和尊敬)

有人説:世界上只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聲音;世界上只有一個最美麗的身影,那就是母親的身影。母愛是是人類共同歌頌的永恆主題,因為她是人類社會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首同樣以母愛為主題的散文詩--泰戈爾的《金色花》,讓我們共同期待這美的洗禮!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泰戈爾

泰戈爾是印度著名詩人、作家、文學家,代表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吉檀迦利》。因作品《吉檀迦利》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二、我朗讀,我感悟

1、自由的大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試着把握停頓,讀出情感。

正字正音(可在課前預習完成)

嗅()羅摩衍那()()匿笑()

禱告()沐浴()()花瓣()

2、齊讀,注意字音停頓,體會情感。(配樂:相約卡農)

3、抽讀或者指定學生朗讀課文(提醒注意聽,讀完以後,要點評讀得怎麼樣)

4、教師指導朗讀

你認為應該用什麼樣的語速和情感來讀?

語速:輕快、跳躍

情感:喜悦、母子之愛和兒童特有的頑皮

當你吃過中飯,

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

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髮與膝上時,

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

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嗎?

“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説的話了。

5、分小組(分角色)朗讀

聲音大聲一點,吐字清楚一點,感情飽滿一點。希望你們能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母愛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6、這首詩寫了什麼事情?表達了什麼情感?

這首詩寫了孩子變成一朵金色花,然後與媽媽一起嬉戲玩耍,表現了純真的母子之情。

三、我質疑,我探究

1、分組討論

(1)為什麼孩子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2)“我”與媽媽進行了哪三次嬉戲?分別表達了什麼情感?

(3)為什麼媽媽見了面卻説:“你這壞孩子?”

(4)作者為什麼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因為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圖媽媽誇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嬌,而瞞着媽媽。

三次嬉戲:

母親做禱告時,“我”開放花瓣散發香氣。--表現出“我”對母親默默的關愛之情。

母親讀書時,“我”將影子投在書頁上。--表現出“我”對母親的牽掛之情。

母親去牛棚時,“我”和她開玩笑,恢復原形。--表現出“我”對母親的依戀之情。

因為媽媽找不到孩子,是多麼着急。何況一整天找不到兒子,那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但這種責怪恰恰反映了她對孩子的疼愛。

④《金色花》是以一個活潑、調皮、可愛的孩子的口吻來寫的,一開始,這個孩子就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長在樹的高枝上,“我”為什麼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聖樹上的花朵,讚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着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徵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四、我傾訴,我創作

但丁説:“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麼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母愛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着我們,誰不應該感謝母親、報答母親呢?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麼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

媽媽,假如我變成了……

你還想變成什麼美好的事物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呢?趕快寫出來吧。

示範:

假如我變成了一縷清風,要與你相伴,停在綠野田間,輕悄悄地在空中來回,又在樹間吟唱,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假如我變成了一葉青芽,為了好玩,停留在清明前的枝頭,安靜地在茶山中等待收穫,又在滾燙的茶水中起舞,要讓你品嚐到明前茶的清香。

假如我變成了一個夢,為了尋你,停在夜空的深處,悄悄地在睡夢中徜徉,又在記憶深處嬉戲,伴你直到天明。

假如我變成了…………

五、板書設計

媽媽“我”

做禱告時散發香氣

讀書時將影子投在書頁上

拿燈去牛棚時變回孩子,求媽媽講故事

母子情深

金色花教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1、在齊讀、分角色讀、個別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體會散文詩的優美、閒適、自然的語言,並嘗試背誦課文。

2、讓學生在品讀重點語句中,深刻體會作家在散文詩中藴含的情感,感受孩子的天真、純潔的天性,和母子之間和諧、温馨的愛。

3、聯繫史鐵生《我與地壇》中母親尋找兒子的那一段文字,提升學生對母愛情感的進一步體悟。

二、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用各種形式朗讀課文,體會散文詩精美的語言和藴含其中的濃濃母愛深情。

2、在比較閲讀中提升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

品味散文詩中的藴含的情感,並聯系生活情感經驗,感悟無所不在的母愛深情。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步驟:

1、導入:

故事導入法:講述俄羅斯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詩《麻雀》,一隻老麻雀不顧自己的安危,從獵狗的嘴巴中勇奪下自己的孩子。(故事略)。作者説,“我崇敬那隻小小的、英勇的鳥兒,我崇敬它那愛的衝動。”這是一種怎樣的愛呀?(母愛)是啊,一隻小小的麻雀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人呢。從古至今,有多少人讚頌過崇高的母愛,大家印象中有沒有關於母愛的“古詩”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很好,其實在我們東方,除了我們國家以外,還有許多古國在他們的文明中都歌頌過母愛的光輝,我們今天就來學一首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瞧一瞧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是如何來歌頌母愛的。

(板書:金色花,泰戈爾)

2、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在聽的過程中思考,“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培養學生圈點勾畫的習慣,讓他們邊聽邊想,用筆圈出重點的字詞、語句)

明確:我是一個天真、可愛、調皮、活潑的孩子。

如:“假如我變成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體現了孩子的調皮,好動。

“我暗暗地在那裏匿笑,卻一聲兒不響”,“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着你工作”,體現孩子天真、俏皮、撒嬌,與媽媽捉迷藏,又懂得體諒媽媽的可愛形象。(注意“匿”的讀音與字義。)

3、分析研討

(1)為什麼“我”要變成金色花,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分角色朗讀:請男生讀文中關於“我”的句子,女生讀媽媽説的話。要求讀出孩子的天真、調皮,媽媽的關心與擔憂。並進行簡要的點評。

A、明確前半個問題:金色花是聖樹上所開的一種花,在印度非常受尊敬。“我”在這裏變成一朵金色花,不僅僅是因為“好玩”,也不是為了和媽媽捉迷藏,而是也希望為媽媽做點什麼事情。在媽媽時禱告嗅到香氣,在午後看書時不傷眼睛。

B、明確後半個問題,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是為了做好事不留名?還是為了回報母愛?……(讓學生自由討論得到各種豐富多彩的答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這篇散文詩講述的是孩子變成金色花為母親所做的幾件事和表達的心情,有沒有偏離母愛的主題呢?

(重在探討孩子的行為與母愛的關係,從孩子的角度來表達母子之愛,孩子的快樂、天真、活潑,正是因為他沐浴在母愛之中,感受着濃濃的母愛關懷。)

A、請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母親的兩句話,“孩子,你在哪裏呀?”和“你到哪裏去了,你這壞孩子?”重點朗讀,請學生個別讀,特別是“你這壞孩子”應該用怎樣的口吻來讀。教師指導讀。

明確: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經驗,談談當孩子不見時母親的心情和再見時的情感變化。

其實是母親在一天見不到孩子的焦急心情,自然要嗔怪孩子,又驚又喜。(在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中自然容易理解)。

B、“我不告訴你,媽媽” 是孩子的得意又善意的謊言,要讀出童真的孩子可愛撒嬌的口吻。

(3)有感情地全班齊讀,注意讀出孩子天真、活潑、嬉戲又略帶撒嬌的口吻和母親的焦急與關心,細細體會純潔的母愛。

4、拓展閲讀

請學生欣賞史鐵生《我與地壇》中的第二部分“我與母親”中的一個片段,感受母愛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曾有過好多回,我在這園子裏呆得太久了,母親就來找我。她來找我又不想讓我發覺,只要見我還好好地在這園子裏,她就悄悄轉身回去,我看見過幾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見過幾回她四處張望的情景,她視力不好,端着眼鏡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她沒看見我時我已經看見她了,待我看見她也看見我了我就不去看她,過一會我再抬頭看她就又看見她緩緩離去的背影。我單是無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沒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樹叢中,樹叢很密,我看見她沒有找到我;她一個人在園子裏走,走過我的身旁,走過我經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經找了多久還要找多久,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決意不喊她——但這絕不是小時候的捉迷藏,這也許是出於長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強或羞澀?但這倔強只留給我痛侮,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長大了的男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羞澀就更不必,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全班閲讀材料,簡要介紹史鐵生,瞭解寫作的背景。

對比閲讀,思考“我”為什麼要躲着母親?與《金色花》中我躲起來有什麼不同點?感受兩個孩子對母親的不同體悟,一種是童真的交流,另一種是懊悔的表達。學會珍惜母愛,學會善於表達對母親的愛。

5、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一談,如果我是這個孩子,我會為母親做些什麼?

小結:這是一首散文詩,不同與我們所學過的詩歌和散文,它既有詩歌簡潔含蓄的特點,同時又不囿於詩歌格式的限制,具有散文閒散優美的特點。讓我們珍惜點滴的母愛,她就在我們的身邊,請記得好好珍惜,細細體悟,千萬不要到失去了再後悔莫及。

《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字詞。

2、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感人至深的親情。

3、熟讀背誦詩歌。

【能力目標】

1、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繼續提高朗讀能力。

2、學習和借鑑詩歌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

【德育目標】

詩歌展示、歌頌母愛。學習它,激發我們關愛母親、回報母親的熾熱情懷,把獨特的歌喉獻給我們至愛的母親。

【教學重點】

準確領悟詩歌所抒發的感情,把握機詩歌託物言情的寫法。2、熟讀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深層品味詩句中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1、本文是一篇散文詩,篇幅短小,語言凝練含蓄,所以,怎樣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2、用多媒體作為直觀教具。

3、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式學習,注重學生情感的薰陶、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導入

有人説:世界上只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聲音;世界上只有一個最美麗的身影,那就是母親的身影。

母愛是一個人類吟詠不絕的主題。同學們,你們和母親朝夕相處,是否感受到母親那細微的點點滴滴的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詩兩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詠母子之情的散文詩。

二、作者簡介

印度近代偉大作家、詩人、藝術家、社會活動家。一生創作豐富,早期作品有詩集《暮歌》、《晨歌》和劇本《修道士》、《國王和國後》等。一九○三年起陸續發表長篇小説《小沙子》、《沉船》、《戈拉》,劇本《摩吉多塔拉》、《郵局》、《紅夾竹桃》。著名散文詩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詩歌格調清新,具有民族風格,帶有神祕色彩和感傷情調。一九一三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其創作對印度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對中國詩特別是散文詩影響也是廣泛的。他還擅長作曲和繪畫,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為印度國歌。

三、預習檢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匿笑()沐浴()()禱告()

嗅()衍()摩()

2、解釋下列詞語:

匿笑:

禱告:

沐浴:

四、學生朗讀課文,教師給予指導

1、自由朗讀。

2、聽課文示範朗讀磁帶,注意對朗讀技巧的把握。

3、個別學生讀。

4、學生評價。

5、朗讀指導:

朗讀詩歌,須注意以下幾點:

⑴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應讀得輕鬆活潑,讀出兒童特有的調皮。

⑵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如果內容是歡快的、激動的或緊張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現的內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現的內容是平鋪直敍,速度採取中等為宜。

⑶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

⑷根據語境的關係,確定詩句的停頓。

總之,現代詩歌的誦讀,不同於一般的課文朗讀,它具有很濃的表演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將情感投入其中,反覆吟詠,方能漸入佳境,最終達到“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五、合作學習,質疑探究

1、請談談對詩歌的整體感受。

⑴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事?

⑵三次嬉戲具體是什麼?

⑶詩歌表現了什麼?

2、為什麼“我”想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嗎?為了跟媽媽捉迷藏嗎?為了實現自己的小小心願,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嗎?

3、媽媽為什麼反而責怪孩子?還罵“ 你這壞孩子”是什麼口吻?孩子為什麼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詩人為什麼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結合註釋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

1、談談對詩歌的整體感受。

⑴寫了孩子的三次嬉戲。

⑵第一次嬉戲:是在母親禱告時,“我”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第二次嬉戲:是在母親讀《羅摩衍那》時。“我”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第三次嬉戲:是在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我”突然跳到母親跟前,恢復原形。

⑶表現了純真的母子之愛。

2、是為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心願,為媽媽做點事,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

3、因為媽媽找到孩子,非常着急。當媽媽一整天都找不到兒子,那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呈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責怪孩子;是責怪的口吻,但責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愛;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的誇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中國人喜歡把兒童比喻成花朵,印度人也一樣。金色花是印度最美麗的聖樹上開的一種金黃色碎花,詩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讚美孩子的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着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徵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泰戈爾的想象實在新奇而美妙。

【板書設計】

六、遷移拓展

1、欣賞歌曲《燭光裏的媽媽》,注意體會其內在思想感情。

2、閲讀泰戈爾的另外一首散文詩《審判官》,注意理解其主要內容。

審判官

你想説他什麼儘管説罷,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處。

我愛他並不因為他好,只是因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你如果把他的好處與壞處兩兩相權一下,恐怕你就會知道。

他是如何的可愛罷。

當我必須責罰他的時候,他更成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

當我使他眼淚流出時,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

只有我才有權去罵他,去責罰他,因為只有熱愛人的才可以懲戒人。

3、學生談感受。

4、以孟郊詩《遊子吟》作結。

《金色花》教學設計 篇九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把握詩文情感基調,品味精美語言。

2.初步感知印度文化和泰戈爾的詩歌特點。

3.學習和借鑑本詩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法感知課文內容。

2.用品析討論法領會語句的深刻含義。

3.用合作探究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童真童趣,感受人間至愛真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途徑,感悟詩歌優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

教學難點:

1.通過想象,鑑賞詩歌,學習和借鑑本詩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

2.學習本文託物寄情的寫法。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品析、討論;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並配合多媒體課件,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本課設置了情境導入、感知學習、品讀欣賞、想象練習、活動學習、佈置作業等幾個環節。

2.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欣賞視頻課件和反覆朗讀課文完成的。

3.通過引導學生品賞語言,感受泰戈爾散文詩的魅力。

4.利用本課特點,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入語:

同學們,你們剛剛告別了童年,冰心有一句寫童年的詩句:“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童年是如夢如幻的,童年是天真爛漫的,童年時期的孩子有無窮的想象力。偉大詩人泰戈爾筆下有這樣一個印度孩子,他突發奇想,用純真的童心和奇特的方法表現對母親的依戀。讓我們一起來品讀《金色花》,認識這個天真爛漫的孩童形象。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二)感知學習

播放情境課文窗前花影、情境課文庭院花香、情境課文牛棚驚喜,指導學生熟讀課文並設計相關問題:

1.文章共描繪了幾幅畫面?請用簡潔的語言給每幅畫面加一個小標題。

2.你能各找一個詞形容文中孩子和母親的特點嗎?

(答案見PPT批註)

【設計意圖】

1.營造情境,引導整體感知文章內容,訓練概括能力。

2.引導學生感知人物特點。

(三)品讀欣賞

1.教師出示設計好的問題,引導班級小組內討論:

(1)作者為什麼要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

(2)作者是如何表現孩子對母親的依戀與愛的?畫出相關的詞語。

(3)金色花是印度聖樹上的花,它給本文蒙上了宗教色彩,烙上了印度文化的印記。找出課文中其他體現宗教色彩的地方,畫出相關的詞語。

(問題分析總結見PPT批註)

2.通過視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播放課文解析巧妙的抒情角度。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巧妙的藝術構思和神奇的想象力;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準確性;引導學生走近偉大詩人泰戈爾。

(四)表達練習

1.教師引導:本文藉助“金色花”的形象表達了純真的母子之愛,這種通過想象,藉助具體形象來抒情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同學們,你想借助什麼表達對媽媽的愛呢?讓我們也來借用這種方法比賽説説心裏話。

請以“媽媽,我想變成……,當你……的時候,我……”的句式説一句話。

2.通過以下步驟組織訓練:

(1)學生仿寫 。

(2)小組交流 。

(3)全班評議 。

【設計意圖】通過訓練,既提高想象能力,又提高表達能力。

(五)語文活動

1.展開活動

(1)教師:同學們,心動不如行動!用行動去愛自己的父母、親人!愛周圍的人乃至一切可愛之人吧!

(2)組織《牛棚的故事》主題活動。

2.參考金色花活動設計。(牛棚的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實現能力遷移和情感內化。

(六)佈置作業

1.佈置檢測練習。

參考金色花同步檢測。

2.課外活動安排 。

①讀書活動:閲讀《新月集》,做讀書筆記

②實踐活動:回家做一件事讓父母感受你對他們的愛。

【設計意圖】

1.基礎檢測練習。

2.引導走近偉大詩人泰戈爾。

3.讓學生感受親情並用行動和語言表達情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jvo37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