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七年級音樂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音樂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音樂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音樂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聆聽,欣賞電影《音樂之聲》,體會歌聲所傳達的情感信息,思考音樂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熟悉四三拍的節奏,瞭解多種演唱形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教學分析:

通過學唱歌曲《音樂之聲》,不僅能拓寬學生的音樂欣賞面,還能讓學生了解這部優秀的電影,從而激發學生欣賞興趣,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音樂之聲》體會其中對於音樂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

教學難點:

理解插曲流露的情感,訓練節奏感。

教學過程:

1、在《音樂之聲》的歌聲中走進教室,初步體會歌曲中對於音樂的讚美之情。

2、教師簡介《音樂之聲》這部電影的內容,播放課件,配合視頻和音樂讓學生了解電影的時代背景和故事情節,圖像、聲音、內容合為一體,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為下面欣賞歌曲做好鋪墊。

3、介紹並欣賞主題曲《音樂之聲》創作背景及相關內容,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歌曲的內容和情感風格。

4、播放《音樂之聲》在影片中的片段,欣賞原汁原味的電影歌曲,體會歌曲情感,分析歌曲內容,感受四四拍的節奏,讓學生説出欣賞感受,並再次欣賞《音樂之聲》,鼓勵學生跟着哼唱。提示學生注意演唱形式的變換。

5、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介紹獨唱、齊唱,比較合唱與重唱的異同,並提醒學生注意在演唱二聲部時第一要注意唱準自己聲部的旋律,二要相互配合,和諧統一。

6、欣賞影片中的其他插曲《DoRemi》和《孤獨的牧羊人》,分別播放從電影中剪輯下來的視頻,體會不同的音樂風格與樂趣。説出兩首歌曲帶給我們的感受(《哆來咪》歡樂有趣,《孤獨的牧羊人》詼諧幽默)。引導學生思考音樂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烘托情感,渲染氣氛,讓感情發揮的淋漓盡致,讓電影得到更完美的詮釋。

7、小結及作業:

適當的時間自己欣賞《音樂之聲》這部影片,完整體會影片和歌曲的魅力。

七年級音樂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欣賞,瞭解音樂表現形式的多樣性,能夠聽辨民樂合奏中

主要樂器的音色。

2、訓練打擊合奏與節奏律動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

探究與創造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喜愛音樂,養成鑑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欣賞,感受音樂

教學難點:學生即興創作打擊樂合奏及根據音樂創設情景。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部分打擊樂器

學生自帶打擊樂器(自制)

教學過程:

一、賞析揭題

目的:創設氣氛揭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象

方法:欣賞、討論、評説

課前準備:展示美術畫《秋景》,欣賞音樂《慶豐收》

(一)組織教學、課堂禮儀,形成良好文明的教學氣氛

(二)學生根據自己的“耳聞目睹”進行討論,談自己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三)根據學生的回答,直接導入新課,揭示主題“秋”

(四)揭示本課的學習目標:

1、瞭解音樂形式的多樣性,能辨民樂合奏中主要樂器的音樂。

2、訓練打擊樂合奏與節奏律動的能力

3、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能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

二、欣賞曲目《豐收鑼鼓》

目的:着重於培養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

要求:學生將音樂與社會生活聯繫

方法:欣賞、討論、表現音樂

教學過程:1、欣賞樂曲《豐收鑼鼓》(第一遍)

方法:(1)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進行欣賞

(2)能否聽出樂曲的音樂結構

(3) 試着找出樂曲中的兩段無旋律的民樂打擊樂合奏片斷,並設計一幅與音樂情景相符的活動場面。

2、第二遍欣賞

方法:(1)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結合自己的特長,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音樂。

(2)讓有興趣的學生進行鑼鼓模仿打擊,其餘學生用自制的打

擊樂器進行合奏,讓學生從鼓樂聲中切身體會農民豐收的喜悦之情。

三、總結:

1、由學生談體會

2、評出最佳表演組

七年級音樂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1.歌曲《新世紀的新一代》;

2.配樂詩朗誦。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磁帶、三角鐵、小鈴鼓。

教學目標:

學會歌曲《新世紀的新一代》,並有感情地演唱,能夠用三角鐵、小鈴鼓等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能夠選擇適當的音樂為詩朗誦配樂,並勇敢地即興表演。

教學過程:

1.播放《新世紀的新一代》的歌曲錄音,讓學生感受歌曲歡快熱烈,充滿活力的情緒,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

2.學生討論:對剛剛聽到的歌曲進行初步的分析,例如,歌曲的情緒是什麼樣的?歌曲的速度為什麼用“中速稍快” 而不用慢速、很慢來表現?歌曲演唱有什麼特點?等等。

3.第二遍播放歌曲錄音,結合討論的問題再次聆聽,進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緒。

4.學生聽錄音學唱《新世紀的`新一代》,邊唱邊體會歌曲的意境。注意輕聲哼唱。

5.請學生仔細觀察,找一找、議一議、談一談,簡單分析歌曲的特點。例如,第一樂段四句節奏完全相同;歌詞與旋律結合緊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節第三拍處標有拍擊節奏的記號和“小過門”;第二樂段1—12小節的第一拍和13、14小節的第一、三拍都標有“三角鐵”記號。讓學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樂段的節奏有什麼變化和特點,這些手段都是為表達歌曲意境、情感服務的。

6.在教師的鋼琴伴奏下,進一步練唱歌曲,直至熟練演唱。

7.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處拍擊節奏,在“三角鐵” 處自選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教師鋼琴伴奏,學生自信地演唱1~2遍。

8.將學生分成兩組,比一比哪個組演唱的聲音洪亮,情緒飽滿,音高、節奏準確。

9.學生討論:這首歌曲還可以採取哪些演唱形式?(獨唱、領唱等)

10.教師可以按照學生討論的意見,採用多種方法和演唱形式練唱,邊唱邊拍手打節奏。還可由學生自主設計其他方式進行表演。

11.以下方法供參考:

(1)在拍手處可以邊拍手邊喊:“嗨、嗨”,烘托氣氛。

(2)可以根據歌詞的提示做表演,如走秧歌步,精神飽滿地和着音樂踏步。

(3)教師為本課教學準備一些渲染氣氛的道具:鑼、鼓、鑔、綵綢等,便於學生邊歌邊舞。

12.學生轉入下一內容的學習──配樂詩朗誦。

(1)學生仔細閲讀教材上的詩歌,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

(2)播放《中學時代》《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歌曲錄音,學生安靜地聆聽,感受作品的情緒。

(3)教師再為學生播放幾段音樂,由學生自主選擇樂曲給詩歌配樂。

(4)教師宣佈:小小詩歌朗誦會現在開始。

(5)學生自薦、自願為老師和同學表演詩朗誦。

(6)教學評價:生生互評、師生共評。

七年級音樂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江蘇民歌《楊柳青》,使學生能從中感受到濃郁的揚州民歌風格;

2、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楊柳青》,並嘗試用揚州方言來演唱;

3、通過欣賞女聲獨唱、合唱《楊柳葉子青》,加深學生對江蘇民歌的瞭解和認識。

4、講授揚州相關文化,使學生增加對民歌的認識,並喜愛民族文化。

二、學習活動及目標本節課分為三個板塊。

1、學生欣賞歌曲,使學生能從中感受到濃郁的揚州民歌風格;

2、教師教唱歌曲。(歌曲中的襯字,以及揚州的方言)

3、女聲獨唱和女聲合唱的《楊柳葉子青》,感受、體驗合唱的魅力。

三、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師:你可知道爺爺的故鄉在哪裏嗎?生:江蘇揚州

(1)、詩句

師:誰能説出一句與揚州有關的古詩?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師:好一個"煙花三月下揚州

2)、風光師:你們誰去過揚州?介紹一下你所見到的揚州好嗎?

2、學習新歌:1)、感受歌曲

師:今天,我們就來聽一首揚州民歌《楊柳青》師: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感受?生:輕鬆、活潑,充滿活力生:有很多襯詞。

七年級音樂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準確地演唱和律動《愛星滿天》,感受歌曲樂句的對稱性。

2、能跟着老師的指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學習活動及目標

1、學生欣賞歌曲《愛星滿天》,熟悉歌詞以及歌曲可分成的樂段。

2、學生學唱歌曲《愛星滿天》,主要是學生通過聽來達到學會演唱的目的,教師在難唱或易唱錯的地方重點解決問題。

3、配合律動體驗歌曲的美。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2、學生欣賞歌曲《愛星滿天》,提問:這首歌曲可以分成幾個樂段?答案:第一樂段(1-16小節),採用變化重複的兩個樂句,描繪了美麗的天空帶給人們的快樂和甜蜜。第二樂段(17-32小節)稍顯激動,前後明顯的對比,歌唱人間高尚而純潔的愛。第三樂段(33-48小節)是第一樂段的縮減再現,是愛心的傳遞和延伸。

3、學生學唱歌曲《愛星滿天》,找到變化音--,

4、重點難點:後十六和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5、有感情的熟練準確的演唱歌曲。

6、配合律動來完整演繹《愛星滿天》。感受樂句和樂段的結構,體驗歌曲美好真摯的感情。(p13有完整的律動動作)

四:教學反思

七年級音樂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欣賞短頸烏德等作品,運用對比欣賞的方法,進一步瞭解、體會不同地區和國家音樂的風格特點,以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

通過欣賞、講解,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激發、培養學生尊重、瞭解世界多元文化的願望和態度。

教學重點:

瞭解土耳其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瞭解短頸烏德的有關內容及樂曲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短頸烏德和對土耳其音樂發展的介紹,使學生易於把握音樂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欣賞

欣賞土耳其音樂,判斷有哪些類型的樂器及思考旋律與節奏是多重複還是多變化的`?

欣賞《短頸烏德》請學生思考音樂的主要伴奏樂器及音樂特點。

二、樂器學習

觀看《短頸烏德》視頻,讓學生了解烏德琴。

三、介紹土耳其音樂

合理掌握各環節的時間,重點講解烏德琴特點及土耳其音樂的風格特點。

通過視頻欣賞《短頸烏德》直接激發學習興趣。

四、深化

結合聽音樂思考問題的方式,集中學生的欣賞注意力,引導其學習通過音樂要素來賞析作品。

每部作品的欣賞環節均採用聆聽音頻或欣賞視頻並出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以更好的理解作品。

七年級音樂教案 篇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選擇

本課內容是人教版音樂教材七年級13冊中的第二單元“天山之春”中的《新疆之春》。

(二)課型:以欣賞為主的綜合課 課時:1節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根據《音樂課程標準》之學段目標中7—9年級的要求:增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關注並樂於參與音樂活動、提高音樂感受與評價鑑賞能力。初步感受了解“倚音和切分音”及其在作品中的應用。

②熟記《新疆之春》的第二段主旋律,並瞭解單三部曲式等相關的音樂知識。

2、過程與方法

①針對其音樂情緒、結構、曲式等各不相同的特點,將其劃歸於新疆音樂文化的主線之中,以音樂文化為背景,按照發現、探究、實踐的教法線索慣於一體,通過導思、導學,使學生在自主的狀態下學會唱法,發掘學生的音樂潛能。

②通過欣賞感受新疆音樂文化的創作特點,並應用其為新疆歌曲編配伴奏和舞蹈,從而促進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發展表現音樂的能力、豐富和提高藝術想像和創造力。增進羣體意識,鍛鍊合作與協調能力。

三、教學重點:

1、欣賞並感受《新疆之春》,瞭解新疆音樂的特點。

2、應用新疆音樂的特點為本單元的歌曲編配伴奏。

四、教學難點:

1、感受並瞭解新疆音樂的典型節奏“倚音、切分音”。

2、應用其為本單元的歌曲編配伴奏

五、教法應用:

發現、探究、實踐等

六、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 鋼琴

七、教學思想:

通過導思、導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音樂表現潛力。

八、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起發現-----感性體會(播放課件---風景圖畫)

師:下面我們欣賞幾幅風景圖,猜一猜,它屬於我國哪個地區?

生:新疆。

師:好,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新疆遊玩一圈,去看看新疆的春天。(點課題《新疆之春》)。但旅遊的時間很短,路途又很遙遠,所以我們需要一個代步的交通工具,是什麼呢?大家猜一猜?

生:……

師:我們走的是陸地旅行,所以要用---“汽車”。現在我們就乘座大客車出行。(點課件一輛車緩緩開來,教師做按笛的動作)。同學們發現什麼問題了嗎?(沒有笛聲)

1·節奏律動:

師:車的笛聲壞了,需要同學們幫忙鳴笛(老師手勢示意,學生用“迪迪”鳴笛-----引入“倚音”)老師開車進入校園(第一次鳴笛)有的'同學看躲開了,可有的同學沒有聽見、也沒有看見沒躲開,於是老師再一次鳴笛(第二次鳴笛)

師:老師先後鳴笛了兩次,前後有什麼區別?

生:(節奏寬鬆,節奏緊湊)

師:為什麼會這樣?老師的什麼發生了變化?

生:(情緒緊張了)

師:節奏從寬鬆到緊湊反映了音樂情緒的變化。

2.節奏模仿:

師:學生們準備上車了,大家發現了嗎?上車節奏動律是X X X ,同學們實踐一下上車節奏是怎麼樣的。分析一下在這個節奏中出現了幾個音符,其中哪個音樂時值最長。(點出切分節奏 X X X)

生:3個音符 其中第二個音符最長。是另外兩個的2倍

師:同學們試着擊打一下節奏,實踐怎麼上車。

(學生擊打節奏)

(二)探究源泉-----理性分析

1、樂曲片斷欣賞

師:同學們上車出發了,我們將要去的地方正在舉行一個活動,活動的場面有着怎樣的氣氛,是什麼使你產生這樣的聯想呢?(播放第一部分A部分)

學生:氣氛熱烈、快樂。節奏比較緊湊、速度較快。

2、導入新疆音樂特點

師:同學們仔細聽辯這段音樂主題中出現了我們瞭解過的哪個節奏。(第二部分旋律試唱)

學生:是上車節奏動律。

師:這個節奏是當地歌曲中極為典型又常見的節奏,當地的一種樂器為歌舞伴奏時經常會打擊出此類節奏來。(教師做手鼓擊打狀)這件樂器叫什麼呢?(手鼓)

師:這種上車節奏動律,在音樂中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切分音”,而車笛節奏叫“倚音”。在我們今天的行程中將會同這兩個熟悉的節奏相會。

3、佈置任務、引導探究、知識講解、

師:你們在《新疆之春》的音樂中找找看。(完整播放音樂,並提出要求)

任務一 :

尋找“倚音和切分音”節奏

(1) 鳴笛節奏出現時同學們用按笛手勢示意

(2) 上車節奏出現時請同學們舉手示意

任務二 :

師:你是否注意到作品中出現了幾種樂器?(兩種樂器—-鋼琴、小提琴)

任務三:

聽辯樂曲 ----- 聆聽三段旋律,談後感

提問:這首音樂作品有幾個段落?(三個段落A+B+A′)

第一部分 表現出熱烈,歡快的音樂情緒。

第二部分 採用了新疆手鼓的伴奏節奏為素材,給人載歌載舞的音樂情緒。

第二部分就是第一部分的再現。在結束部分卻有所不同,有一個尾奏,這就是單三部曲式結構。比如我們熟悉的歌曲《歌唱祖國》

4、音樂知識:演奏形式 (再次欣賞全曲)

師:那麼作品的演奏形式是什麼?(提示)我們以前瞭解過演唱形式包括獨唱、重唱、合唱等。

生:(是重奏、齊奏)

師:這首作品的演奏形式是小提琴獨奏曲,作品中以小提琴為主旋律,它除了獨奏的形式外,還有重奏、齊奏。

5、創作背景分析

這首作品是馬耀先、李中汗先生創作於1956年,表現了新中國成立後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及歡欣鼓舞的歡樂情緒,所以取名為《新疆之春》

(三)實踐創作----感性再現

“倚音、切分音”都是新疆少數民族極為常見又極富特點的節奏,它不僅可以成為音樂創作的源泉,還可以成為(教師邊唱邊擊打節奏---伴奏)

(目的:通過體會樂器“鼓”帶來的音樂情緒變化,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創設活動)

1.參與創設活動

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情緒上發生了變化,是因為在間奏中用鋼琴模仿了哪種樂器節奏呢?誰來告訴我們大家?這種樂器出現非常明顯,(做打鼓的動作提示學生)對了,是鼓,從緩慢的(師唱一句:12 32|1 7 1)到帶有舞蹈性的跳躍(5 1 2 | 3 4 3)就因為鼓的加入使整個音樂發生了變化,那麼同學們能不能也運用這個鼓,採用切分音的節奏為這一樂段伴奏呢?大家練習一下打節奏,唱第二部分主題旋律。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請個別學生打鼓,老師唱譜)同學們的打得不錯,只要你們用心去感受一定能打得更好。下面把你想要加入的節奏,採用不同的表現方式隨心所欲的表現出來,我們一起來演唱這段旋律。(全體同學完整跟着音樂唱一段第二部分旋律,加入自己創造的節奏)

2.師生互動互評。

九、教師小結:

音樂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更是瞭解一個民族、認識一個民族的文化窗口。今天,我們伴着《新疆之春》的音樂翅膀走進新疆,感受新疆。新疆人民都能歌善舞,我們同樣也可以用肢體語言來演繹新疆歌曲,最後請同學與老師一起邊唱邊跳,讓我們在《青春舞曲》的歌聲中告別新疆。(放歌曲----青春舞曲)

十、自我評析

本課的重點是針對其音樂情緒、結構、曲式等各不相同的特點,將其劃歸於新疆音樂文化的主線之中,在教學中,我採用了以民族音樂特點為背景,將其按照發現、探究、實踐的教法線索慣於一體,通過導思、導學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自主的狀態下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發展表現音樂的能力、豐富和提高藝術想像和創造力。增進羣體意識,鍛鍊合作與協調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k3dwg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