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精品多篇】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精品多篇】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精品多篇】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篇一

楊建生 熊緒楊

教學目的:

1、圖文結合,理解詞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語言情況指的是什麼。

2、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

4、培養學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養學生利用教師小結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詞句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生對有些自然現象缺乏感性認識,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語言情況指 的是什麼。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準備魚鱗、彈珠;

教學過程 :

一、釋題

1、藉助課件(人類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由人類的語言引導進入理解大自然的“語言”。

播放課件(人類的語言)

提問:他們在幹什麼?他們為什麼要使用語言呢?説出自己的想法?(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2、揭示課題,理解:大自然的語言。

強化課題。出示課件(大自然的語言),繼續理解什麼叫“大自然的語言”。

提問:大自然會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呢?

表揚那些找到大自然語言的學生,並小結第一節內容。

小結:

大自然也有自己表達意思的方式,這些讓我們聽到的、看到的和感覺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二、新授課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用具體符號標出小節(互評互議,難讀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讀,指名評,師生互讀。

學生自由朗讀2、3、4節,讀懂每一節的意思。

提問:各小節分別講了“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你是怎麼知道的?

3、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習2、3、4各小節。

1)教學第二節,出示課件(蝌蚪在水中游動),幫助瞭解所選小節的知識。

①齊讀第二節,抽個別學生讀第二節。

②請學生在學習小組裏面説一説:你找到了什麼樣的大自然語言,它是怎麼告訴你的?

③抽個別學生彙報學習結果。

④集體朗讀第二節(教師指導朗讀)。

2)教學第三節。

①學生自由朗讀第三節。

②提問:這一節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它通過什麼告訴大家的?

③讓學生自己來講一講,你是怎樣計算和識別魚的年齡的,教師再拿出準備的大小魚鱗兩片,告訴同學們,魚的年齡是由魚鱗片上的圓圈的多少來決定的,圓圈越多魚的年齡就越大。

④小結學法:什麼樣的“語言”告訴人們什麼樣的知識。

⑤齊讀第三節,小結:學習了這節內容,你知道大自然告訴了我們什麼,它是怎樣告訴我們的?

3)根據學法,分組自由學所剩下的小節。

①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想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②分組自學。

③學生彙報學習結果,教師同學生學習不理解的地方。

理解“三葉蟲化石”(播放課件:三葉蟲化石)。

理解詞語:鑲嵌

三葉蟲是海洋裏的動物,現在卻鑲嵌在喜馬拉雅山上,那麼你理解鑲嵌的意思嗎?誰願意給大家演示、演示“鑲嵌”的動作。(請學生用橡皮泥及彈珠表示詞語“鑲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

理解句子:“那兒曾是汪洋一片”

播放課件:造山運動

④教師小結,強化學法

4)小結2-4節內容。

①通過這節課文的學習,你瞭解了什麼大自然的語言?它是怎麼告訴我們的。

②齊讀2-4節,請學生説説通過這三節的學習,你都學到了什麼?

③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比較第二節與第四節的相同點,引導學生用書上一問一答的形式練習説話。

三、擴展練習

1、請學生自由説出自己觀察到的、查閲到的、詢問到的有關的大自然語言,及這個語言所告訴的知識。

通過三段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自然的語言也是用來表達自已的意思,它是可以讓人類看到的、聽到的或感覺到的。

前幾天,老師請小朋友們回家請教家長或自己閲讀圖書查找了一些這方面的有關資料,你們找到了嗎?願意把你知道的其它的大自然的語言告訴我們嗎?(查找到相同的大自然語言的小朋友可自由組合,互相講一講,請他們儘量用書上的形式告訴大家)。

2、教師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語言及其所告訴我們的知識,出示課件(教師收集的大自然的語言),教師用書上的述敍形式進行解説。強化觀察和提高學生的説話興趣。

四、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們都學到些什麼,能告訴大家嗎?(教師作全課小結)

板書設計 :

1、語言 2、知識

簡筆畫:

三葉蟲化石那兒曾是汪洋一片

簡筆畫:

蝌蚪春天到了

簡筆畫:

魚鱗兩圈就是一歲

注:此課參加全區賽課獲三等獎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篇二

一、説教材(把握重點,領悟教材)

《大自然的語言》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現”主題單元下的第一篇文章。它是一首文字淺顯,文筆優美的知識性詩歌,從一些最為常見的現象入手為我們介紹了大自然語言的奧祕。

詩歌具體介紹了7種大自然的語言:白雲高飄預示晴天,螞蟻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飛秋天到,魚鱗的圓圈,樹的年輪都是“一圈一歲”,“三葉蟲”推測地質,又可分為表示天氣變化、季度變換、推測年齡、推測地質四個板塊。其中表示“三葉蟲”這個小節是學生難於理解的,是本詩歌的難點。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觀察與發現”。根據課文的類型,特點及其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教學本課時應重點引發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培養學生關注、探究大自然的意識和能力。同時也要引導學生體會用平實、通俗有趣的語言,解釋介紹深奧的大自然知識的特點。

這首詩歌的教學目標是(詳見教學目標部分)

1、能力目標:學會本課生字詞。

2、語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掌握朗讀的節奏。

3、情意目標: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發學生探究、研究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本詩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合理處理教材(長文短講)

(2)重視朗讀訓練,把握詩歌節奏。

(3)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重視自讀自悟。

(5)緊扣單元主題,注重知識的拓展。

教具準備:cai教學輔助軟件

二、説學生

三年級下期的學生,已有預習的習慣和自讀的能力,也有不同方法識記生字的能力與願望。其次,學生對朗讀課文的興趣比較濃厚,課外閲讀也有一定的質量,興趣廣泛,因此,他們對大自然的語言也比較熟悉,能理解課文內容,還可以適當地對課文內容作出補充,通過學習,能夠將自己平日觀察到的大自然的語言,仿照詩歌的形式進行仿寫。

三、説教法(抓住重點,選擇教法)

為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宜採用“情境教學”,並輔以cai教學軟件,縮短學生的生活距離,為學生認識大自然的語言感悟大自然語言的神奇,提供直觀視覺,把學生帶入情境。緊扣課後的思考題抓住重點小節。因為課後思考題是大綱對學習這篇課文提出的具體要求。同時把質疑問難貫穿了教學的始終,培養學生帶着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去觀察生法,發現生活。

四、説學法(自讀自悟,培養能力)

三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再加上這首詩歌文字淺顯易懂,所以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應用“自讀自悟”的方法,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內容。先學後教,交互學習,歸納疑點,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帶着教材走向教師。

五、説程序(創設情景、優化程序)

領悟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和學法,下面重點説説教學過程的設計:

1、帶入情境讀全詩

用cai課件演示:黃葉紛紛飄落,滿天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的景象,師問:你看到了什麼?知道了什麼?學生回答後,師敍:這些都是自然現象,也是大自然特有的語言。在大自然中,這樣的語言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詩歌。(板書大自然的語言)請學生讀課題,強調“大自然”,然後請生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2、合理處理教材:

這個環節主要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字、詞、句的理解,感悟大自然語言的神奇,但詩歌有9個小節,篇幅較長,要在40分鐘內完成,比較困難,因此我採用分板塊教學的方法。

第一步:學第一小節,初步感知大自然語言無處不有。師問:為什麼睜開眼就能看見大自然的語言?引導學生抓住“到處”一詞,用讀的方式告訴大家大自然的語言隨處可見,無處不有。

第二步:小組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過渡:大自然説了哪些話?分小組學習2-8小節,把你喜歡的大自然的語言在小組內多讀幾遍。

教師參與小組國小

第三步:利用直觀手段,長文短講,感悟內容。

師:你最喜歡哪種大自然的語言?把它讀出來。(生説到哪個小節,師講哪一小節。)

當學生説出喜歡第二小節中白雲這種語言時,師引導白雲告訴我們什麼?(晴天)這小節中的“準”能換成哪個詞?(一定、肯定)並指導朗讀。然後師板畫白雲,讀生歸納出這是表示天氣變化的語言。師順提問:還有哪種語言也表示天氣變化?學生指出:螞蟻搬家要下雨。請生 齊讀3小節。

為了拓展知識面,教師出示四條表示天氣的諺語,請生讀諺語談感受,並結合《語文天地》內容,請生收集表示天氣的諺語。

當學生説出喜歡蝌蚪游泳時,向學生展示蝌蚪在水中游動的畫面,引導學生想像它們會説些什麼?蝌蚪像什麼?這時學生興趣高漲,爭相發言。抓住詩歌中“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點?”這個句子進行比喻句,反問句的訓練,指導朗讀,明確比喻要恰當,反問句的語氣更強烈。抓住“大自然在水面寫着”中的“寫”對學生進行擬人句知識的傳授。因此,將第4個小節作為重點,紮實基礎知識的訓練,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內化了語言。

第五小節大雁南飛與第四小節格式相同,所以只需一讀代過,學生知道這兩個小節是表示季節變換的語言就行了。

當學生説到魚鱗上的圓圈這一小節時,cai課件展示魚鱗的圓圈,請生數一數有幾圈:並問:“這幾個圈表示什麼?”你為什麼這樣説?讓學生在文中找出“一圈就是一歲”。師相機提問:你還知道樹的年齡嗎?請默讀第六小節,畫一畫樹的年齡。隨後請兩生交流畫的情況,在畫中體會樹的年輪也是“一圈一歲”。最後請生完整讀一讀這兩個小節,以讀代講。

第八小節“三葉蟲”化石推測地質是難點,這種漫長的地殼演變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因此,我採用讓學生先自讀全節,再質疑。然後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生動的講解相結合,讓學生對地殼的演變有感性認識,從而達到產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第四步:小結詩歌

結合課後練習“大自然用什麼跟我們説話?”引導學生根據板書總結出大自然用自然現象跟我們説話。師問:那你覺得大自然的語言怎麼樣?(妙不可言)請生帶着讚美的語氣讀第9小節。

抓住“只有……才……”這個句式,讓學生明白只有平時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才能發現更多的大自然的奧祕。

第五步,迴歸整體

請生再次感受大自…本站 …然語言的神奇,齊讀全詩。

3、有機整合教學資源,進行知識拓展。

拓展一:在學完表示天氣變化的語言時,請生讀表示天氣的諺語,説諺語,課後收集這類諺語。

拓展二:結合課後思考題:“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語言?仿寫一節詩歌。”cai課件向學生展示幾幅圖片,讓學生用書上的語言格式,説一説自己的發現。為仿寫打下基礎。

六、説板書(總結板書,強化理解)

板書是微型教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也是語文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恰當的板書能使課堂增添新的活力,同時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概括性,本課的板書既應概文中介紹的大自然的語言,又要突出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觀察與發現。”所以我是這樣設計板書的:

揭示課題時板書:大自然的語言,在精讀課文,理解內容過程中學生提出哪種大自然的語言,就板畫,並根據學生的總結將語言分類,感受大自然語言的神奇後,板:妙不可言。總結全詩時,板:觀察、發現……。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語,瞭解一些物候知識。

2、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把握寫作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説明事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4、情景導入-預習檢查-朗讀感知-閲讀探究-課後反思

5、朗讀比賽、知識搶答、知識講授、自讀分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6、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培養學生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把握寫作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説明事理。

教學難點

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

教學媒體

多媒體(投影)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人類用語言進行交流,用語言來表情達意,那麼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語言嗎?找同學回答。我們的一些諺語中很清楚的表達了大自然的語言。找同學説説自己蒐集到的天氣諺語。

二、作家作品簡介

指名學生介紹,大屏幕出示,共同掌握。

三、字詞

音、形、意(大屏幕展示,以檢查為主)

四、整體感知

1、聽朗讀,根據提示將課文分為四部分。

大屏幕出示結構問題,播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思考,之後指名回答。

2、大屏幕出示問題,學生帶着問題快速瀏覽課文

a、本文是一篇什麼文章?説明對象是什麼?

b、課題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能否改 為“物候與物候學”?

五、具體研討

分段進行,大屏幕展示問題,學生帶着問題,具體閲讀,分組討論。

1、a、朗讀分析第1自然段,概括段意

b、在文中劃出描寫一年四季的詞語

2、朗讀、分析第2、3自然段,歸納段意,分析説明方法。

3、朗讀第4、5段,歸納段意、分析説明方法。

4、朗讀6-10段,歸納段意,分析説明方法、説明順序

5、朗讀11-12段,研究物侯學有哪些意義?在文中劃出來。並思考説明順序。

六、小結

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和語言特點入手分析。

七、拓展延伸

大屏幕展示,指明學生解釋

1、運用本課所學知識解釋下列現象

兩個月前,在廣州,看見了玉蘭開花;

兩個月後,在北京,又看見玉蘭開花。

玉蘭花呀,我説,你走得真慢哪!

費了兩個月工夫,你才到了京華。

郭沫若

2、為什麼會有如此差異?

a、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閉敲棋子落燈花。

b、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汛盡卻山行。

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c、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八、積累

説出你熟知的農諺,並作積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ldj19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