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北京的春節》教案【精品多篇】

《北京的春節》教案【精品多篇】

《北京的春節》教案【精品多篇】

《北京的春節》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確得當的寫法。

【教學重點】:

瞭解老北京春節風俗習慣,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

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説説理由。(喚起學生對春節熱鬧氣氛的回憶。)

2、今天,我們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韻味十足的春節,感受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通課文

(1)把自然段標出來。

(2)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並同桌間互讀檢查。

(3)想一想: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這是一個________的春節,)

2、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快速瀏覽),邊看邊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活動,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2)交流彙報

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

在這一個多月中作者寫了哪些重要日子活動?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十月十九

3、分清文章詳略

老舍老生寫了七天的風俗,在這七天風俗中,又重點寫了哪幾個時間?(臘八、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

三、深入詳寫片斷,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老舍老生詳寫的四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讀一讀,勾畫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一些批註,準備和大家交流。

四、總結拓展,昇華感情

大家被春節的魅力吸引,老師也是如此。其實我們中國還有很多歷史悠久的節日,誰能説一説?

《北京的春節》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會寫15個生字,會寫20個詞語。

2、瞭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把握詳略安排及其效果,學習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動進行細緻描寫的方法。

3、體會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感受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

4、聯繫生活實際和閲讀體驗,感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春節習俗。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把握詳略安排及其效果,學習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動進行細緻描寫的方法。

2、體會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感受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初讀課文,讀準多音字,填準動詞,初步瞭解老北京的春節有哪些習俗。

2、根據學情選擇難寫的字詞展開教學。通過瀏覽課文,找出表示時間的重點詞語,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3、通過自主學習課文,獨立填表,在集體交流中深入瞭解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合作填表,在同桌互助中瞭解本地春節的風俗習慣。

一、關注篇章頁,激趣導入新課

1.學習篇章頁,明確任務。閲讀篇章頁,説説自己瞭解到了什麼。在交流中理解“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這一名句,瞭解插圖的妙處,明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2、激發興趣,比較揭題。學生説説自己是如何過春節的,教師把關鍵的詞語(重要時間或重要事件)板書在黑板的一側。在大家交流本地春節習俗的基礎上走進《北京的春節》。

二、初讀課文,巧妙梳理脈絡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引導讀準多音字:間斷鋪户正月摻和分外萬象更新

(3)同桌討論填準動詞:()臘八粥()臘八蒜()雜拌兒()鞭炮()年菜()對聯()廟會()燈籠

(4)學生互相提醒難寫的字詞:如“醋、戚”等,並展開書寫練習。

2、瀏覽課文,理清脈絡。

(1)直擊首尾,瞭解始末。指名讀課文第1、14自然段,瞭解春節開始和結束的時間。

(2)瀏覽課文,畫出春節經歷的幾個時間段。交流梳理,按順序排列這幾個時間段,揣摩文章的寫作順序。(臘月初旬——臘八——臘月二十三——過了二十三——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初六——元宵節——正月十九)三、再讀課文,自主瞭解習俗

1、默讀課文,瞭解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時間/風俗習慣/臘八/臘月二十三/過了二十三/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初六/元宵節/正月十九

(1)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獨立填寫表格,瞭解老北京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2)根據表格,同桌互相説説,老北京人是如何過春節的。

2、聯繫生活,瞭解本地的春節。

(1)聯繫課始談話內容“本地的春節”以及黑板一側的板書,同桌一起再次合作填寫表格。

(2)小組內展開交流,瞭解本地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在老師的幫助下,把表格內容填寫完整。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深讀課文,分清內容的主次,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體悟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理解並傳承節日習俗中的傳統文化。(重難點)

2、通過“閲讀鏈接”展開比較閲讀,聯繫生活實際,試着遷移運用。

一、深讀課文,用心感悟寫法

1、快速默讀,分清主次。快速默讀,邊讀邊想哪些部分是課文的主要部分。

2、選擇學習,體會寫法。

(1)選擇其中一個主要部分仔細品讀,體會作者是如何將這一部分寫具體的。

(2)在與同桌交流的基礎上,展開集體分享,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寫法。

3、分清詳略,領悟好處。出示第1課時已填寫完整的“老北京的春節”的表格,在表格旁邊加上一欄“詳略安排”,再繼續填寫。討論文章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説説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二、聚焦孩子,自由體悟情感

1、跳讀課文,找出內容。請大家跳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孩子過春節的相關句子。

2、集中呈現,體會特點。靜心默讀這些句子,體會其中的特點。(情感特點、語言特點)再找找文中具有“京味兒”語言特點的句子。讀讀這些句子,體會“京味兒”語言的特點。

3、靜心思考,體悟情感。如果課文只寫這些內容,行不行?如果課文不寫這些內容,感覺怎麼樣?

三、拓展延伸,自然傳承文化

1、鏈接材料,比較閲讀。

閲讀課後斯妤的《除夕》片段,思考並交流:老北京的春節習俗與閩南的春節習俗有什麼不同呢?

2、聯繫生活實際,遷移運用。

(1)再出示第1課時已填寫的“本地的春節”的表格,在表格旁邊加上一欄“閩南春節習俗”,繼續填寫,比較不同時代、地域的春節習俗。

(2)説説過春節時,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選擇印象最深的一處,試着寫一寫。

(3)有興趣的同學,課後還可以自己寫寫“本地的春節”。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時間順序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元宵節)詳寫抓住重點寫出特點凸現風俗特點

[教學反思]

本文是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我首先引導學生關注單元篇章頁,梳理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明確學習任務,讓學生對本單元“民風民俗”的學習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而且學生剛剛過完春節回校上課,讓他們先來聊聊自己過春節的事情,激發了學習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導入課題,巧妙地為後面的比較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分清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落實語文要素的關鍵是讓學生自己經歷真實的學習過程,在快速默讀中分清內容的主次,在有選擇的深入品讀中體會寫法,在有引導的交流分享中豐富認識。我利用“北京的春節”的表格,由學生自主完成“詳略安排”的填寫,在討論中進一步明確這樣寫的好處。最後我利用課後“閲讀鏈接”提供的材料展開比較閲讀,比較不同時代、地域春節習俗的不同。再聯繫生活,繼續運用前面已完成的“本地的春節”的表格進行對比交流。在交流中將自己印象深刻的主要內容用文字表達出來,這既是對語文要素的落實,又是對習俗文化的傳承。

《北京的春節》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和略寫的好處。

重點難點:

1、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2、難點:學習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師準備老北京過春節的有關圖片,資料等

2、學生蒐集、整理並熟悉春節的來歷、傳説、習俗等圖片,資料

3、生認真預習並完成好本課的導學稿

4、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難忘的寒假生活

二、學習“單元導讀”,導入新課

1、組織學習“單元導讀”,瞭解本組主題、學習目標。

2、師談話導入:“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那麼,關於春節的來歷、傳説、習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蒐集到的有關春節的資料。

4、師小結學生髮言導入、揭示並板書課題。

三、學習字詞,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文≮≯中重難點詞語(含生字表中要掌握的生字新詞),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理解新詞的方法。)

2、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並説説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北京的春節的“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四、合作探究,品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生默讀課文,完善導學稿,做好小組內交流的準備。

(自學內容以導學稿為藍本,要求學生課前充分自學完成)

2、小組內討論、交流,確定中心發言人和彙報形式。

3、小組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寫老北京過春節的?重點寫了哪些日子人們的活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引導歸納:點面結合,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2)、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描寫,展示朗讀。

(重在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五、拓展對比,感受寫作特點

1、認真閲讀文後“閲讀鏈接”,思考在寫法上與《北京的春節》與何不同。

2、小組內交流後全班彙報,相機點撥學生從文章的結構、表達的情感、語言的特色等方面來體會。

3、師小結並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

課堂小練筆:運用自己學到的表達方法,寫一寫自己過春節的情景。

(若時間充足可展示部分學生已完成的練筆作業)

人教版六年級《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北京的春節》的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大筆、“俗白”風格、京味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全文洋溢着濃濃的“年味兒”,基於此,課前播放音樂“喜洋洋”,給學生一種直觀的“喜慶”。由於此篇課文描寫的內容和紹興風俗大同小異,在課前讓學生回憶自己過年時的場景,更加激起學生的興趣。由於這篇課文通俗易懂,學生樂於朗讀,因此將朗讀作為了課堂學習的重點。

課前自由朗讀。通過自由朗讀,讓學生自己找喜歡的語句,自己好好讀讀,讀準難度字詞,讀通句子,由於是學生自己喜歡的段落,自然讀得聲情並茂。

默讀:通過讓學生找找哪裏是北京的春節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通過快速閲讀的方式,讓學生快速尋找。默讀找出文章重點節日。得益於前段時間一再努力的培養,孩子們預習完成的很不錯,時間段很容易找的到。之所以分段,一是教學目標中要求;二是有助於下步教學環節。想説下語文習慣的養成。

此外,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運用快速閲讀、默讀、學生示範讀、小組朗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將北京別具京城風味兒的春節讀得淋漓盡致。

另外,結合課外鏈接的資料袋,品析兩篇欣賞文章的特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從小角度出發,着手“除夕”熱鬧場景,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讓學生寫寫自己過大年三十時候的場景,將書本知識內化,學以致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pmy45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