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信息技術教學論文(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信息技術教學論文(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目錄

信息技術教學論文(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第一篇:信息技術教學論文第二篇: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第三篇: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第四篇: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第五篇: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我是外語實驗學校的一名普通計算機教師,任教這門學科已經7年了,我非常喜歡我的工作和我的學生,為了更好的促進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我在這裏談一下我的教學,希與各位同仁一起進步。

今天的學生將是21世紀的主人,電腦的知識與網絡技術應該成為他們的基本素質。作為一名教師,該如何把計算機知識既深入又活潑生動地教給學生,學生又該如何學習計算機,很值得我們研究。我通過這兩年的計算機教學實踐中也作了一些探索,下面談談我的一點個人己見。

一、優化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對於那些單調、枯燥的練習和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教師應特別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以保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形象教學法

我們所面對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中學生,更要注意運用形象化教學,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中,主動地學習計算機知識。

2.比喻教學法

對於中學生來説,計算機教學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詞術語最難被他們接受,適當運用一些形象生動的比喻,對學生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尤為重要。這樣一來,不僅有助於提高他們聽課的興趣,而且還能達到幫助理解和記憶的目的。

3.遊戲學習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喜愛遊戲是孩子的共性。電腦遊戲由於具有極強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戰性,對孩子們來説更是擋不住的施惑。我在教學中大膽引入遊戲,卻不是僅以玩為目的,而把它作為激發學生興趣和引導學生學習其它知識、技能的手段。

二、組織協作學習,促進學生自學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 協作學習是指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在一起,從事學習活動,互促學習,以提高學習成效的一種教學形式,組織協作學習,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另一方面也便於學生按照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內容和進度,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團結協作精神。

如七年級的學生進行指法訓練時,因為鍵盤指是計算機操作的基本功,也是七年級計算機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學習難點,所以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自主學、主動練。在綜合訓練時,我讓同組的兩個同學配合好,一個同學操作時,另一個同學幫助指正錯誤碼。學生

間語言更貼近,更能溝通,互教互學。練習一階段後,開展組與組之間的競賽,進一步激起他們的好勝心,當然自覺性、自信心也隨之增強,(請你繼續關注本站)並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間的團結協作,因為對於一項集體活動,只有合作愉快了,才有可能獲勝。

在協作學習的方式下,學生感受到同學之間不僅僅是競爭的對手,而是促進學習的幫助者。協作學習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和豐富多彩。

這是一個個性飛揚的時代,我們的學習需要競爭。同時,這又是一個全球一體化的時代,我們的學習需要合作。為此,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學會在合作中競爭的本領,培養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學的良好品德。

2014年1月9日

第二篇: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作者: 黎曉妹 (國中信息技術廣西國中信息技術一班 )評論數/瀏覽數: 5 / 7921發表日期:

2014-11-16 10:29:58

國中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該課程日漸重要。信息技術課的主旨在於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如何教學這門課,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談談我自己在幾個方面的教學思考: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也是激發創造力的必要條件。一個人只有對某個問題產生了興趣,才會啟動思維,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它的辦法,才會主動獲取相關的知識。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每當接手一些新班級,總會發現其中有一部分學生從未使用過或極少使用計算機,根本不具備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個“電腦盲”。在操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絕大多數非常簡單,甚至令人發笑,作為教師,不能因此而嘲笑、訓斥學生,一定要注意聆聽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並針對不同問題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輔導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與學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樹立他們成功的信心、決心。

二、運用“夥伴教學”法

“夥伴教學”是指由一個學生教另一個學生的個別化教學方法,多用於課外活動,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目的是通過同學之間的教與學來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互教互學,以便促進全體學生成績的提高,同時培養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意識,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其實,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所表現出來的個別差異主要是因為最初的學習條件、理解力、動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異而造成的,只要給予他們適當、適時的幫助,再有一定的時間和條件,每個學生都能夠達到信息技術課所規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於信息技術課的特殊性和學生基礎知識、興趣等方面的差異,要想在目前班容量大、教學設施尚未完善、採取班級教學形式的條件下達到課程所要求的程度卻有相當大的困難,因為同一個教師不可能同時兼顧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而且一般學校都不給予信息技術教師安排課下輔導。而“夥伴教學”形式的出現,可以大大緩解教師指導學生的壓力,彌補教師不能照顧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的缺陷。教師可以在課前把教學要求和內容要點公佈給學生,這樣可以使他們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上課時教師對重點和難點問題精解細講,並作示範演示,然後將大部分時間迴歸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和上機實踐。在教師講授完後,可以選擇學習成績好、有耐心、有熱情的學生作為“夥伴教師”,輔助教師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在他們遇到問題時給予及時、必要的幫助,共同來完成學習任務。而且,這種“師生關係”可以在課上存在,也可以延續到課下,這樣大大拓展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三、任務驅動式教學

任務驅動式教學就是介紹有關知識和方法前,提出一些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較密切的任務,在引導學生應用計算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貫穿滲透學習內容。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安排適合課堂教學的相關遊戲或其它內容。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和實踐,有利於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興趣盎然地掌握所學知識,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鍛鍊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

四、自主學習

創建有利於自主性學習的環境及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在組織安排教學過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組織講解教案上,而是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把精力放在簡化利用資源所經歷的實際步驟上。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找出已經學過的知識與正要學習的知識之間的聯繫與區別,有利於教學中突破難點,也能使學生輕易地掌握教學重點。教師通過讓學生圍繞問題自學、討論、交流、實踐,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

總之,教師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要從更新教學觀念入手,營造創新環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保證學生有創新的時間和空間,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

第三篇: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拾橋中學 唐東梅

國中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該課程日漸重要。信息技術課的主旨在於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如何教學這門課,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談談我自己在幾個方面的教學思考: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也是激發創造力的必要條件。一個人只有對某個問題產生了興趣,才會啟動思維,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它的辦法,才會主動獲取相關的知識。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每當接手一些新班級,總會發現其中有一部分學生從未使用過或極少使用計算機,根本不具備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個“電腦盲”。在操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絕大多數非常簡單,甚至令人發笑,作為教師,不能因此而嘲笑、訓斥學生,一定要注意聆聽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並針對不同問題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輔導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與學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樹立他們成功的信心、決心。

二、運用“夥伴教學”法

“夥伴教學”是指由一個學生教另一個學生的個別化教學方法,多用於課外活動,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目的是通過同學之間的教與學來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互教互學,以便促進全體學生成績的提高,同時培養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意識,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其實,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所表現出來的個別差異主要是因為最初的學習條件、理解力、動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異而造成的,只要給予他們適當、適時的幫助,再有一定的時間和條件,每個學生都能夠達到信息技術課所規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於信息技術課的特殊性和學生基礎知識、興趣等方面的差異,要想在目前班容量大、教學設施尚未完善、採取班級教學形式的條件下達到課程所要求的程度卻有相當大的困難,因為同一個教師不可能同時兼顧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而且一般學校都不給予信息技術教師安排課下輔導。而“夥伴教學”形式的出現,可以大大緩解教師指導學生的壓力,彌補教師不能照顧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的缺陷。教師可以在課前把教學要求和內容要點公佈給學生,這樣可以使他們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上課時教師對重點和難點問題精解細講,並作示範演示,然後將大部分時間迴歸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和上機實踐。在教師講授完後,可以選擇學習成績好、有耐心、有熱情的學生作為“夥伴教師”,輔助教師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在他們遇到問題時給予及時、必要的幫助,共同來完成學習任務。而且,這種“師生關係”可以在課上存在,也可以延續到課下,這樣大大拓展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三、任務驅動式教學

任務驅動式教學就是介紹有關知識和方法前,提出一些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較密切的任務,在引導學生應用計算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貫穿滲透學習內容。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安排適合課堂教學的相關遊戲或其它內容。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和實踐,有利於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興趣盎然地掌握所學知識,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鍛鍊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

四、自主學習

創建有利於自主性學習的環境及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在組織安排教學過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組織講解教案上,而是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把精力放在簡化利用資源所經歷的實際步驟上。

總之,教師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要從更新教學觀念入手,營造創新環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保證學生有創新的時間和空間,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

國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新課標心得體會

拾橋中學z張道雄

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更新了自己的知識面,提高教學技能,下面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李藝教授的《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課程建設問題探討》主要解答了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在信息技術學科中的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操作和落實三維目標、怎樣進行新課程標準教案編寫的問題;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徐強老師的《國小信息技術教材內容分析及常見問題》教材編寫思路、教材內容介紹、存在問題及思考;海南華僑中學於紅老師的《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課例分析探討》教師上課的核心是課堂教學、教學過程的安排和組織、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態度與情感意識、教師的教學行為與細節、教師的語言、教師的應變能力、媒體的應用問題、教師的專業技能、專業素質;

通過培訓,讓我清晰理解到: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繫,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教學同時要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並且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能力。

教師的目標意識要加強,要從整體考慮課堂教學的育人目標;創新意識要加強,一切從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出發;合作意識要加強,教師應該走下"講壇",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探討與交流;調控能力要加強,再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情況是無法預料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學習,不斷研究課堂調控藝術。由於我對新課程改革學習還很不夠,只能談點粗淺的看法,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努力學習,才能不斷提高。 學習無結束,不僅要把本次培訓的內容、精神傳達其他信息技術教師,且要保持學習的持續性,繼續領悟、理解新課標,加強學科專業知識學習。

國中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

拾橋中學唐東梅

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課堂中真正體現了以學生自學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課堂教學結構,通過聯繫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針對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進行了以下的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基礎學科,它有一個理論聯繫實踐的基本過程。教師課堂教學的設計、環節的策劃、安排並不等於教師一人唱獨角戲,要善於引導、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不但要引導學生把每節課的知識體系、脈絡把握好,還要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在實踐操作中對理論知識加以實踐、驗證。所以要求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注意以下方面:

一、 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

學生學習的方式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式,科學設計,合理組織學習小組,在小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學習風氣,真正發揮小組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作用。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基礎、學習能力、性別等進行小組人員的合理分配,使每個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互補。教師要始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習的過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儘量讓學生自己做主張,在小組學習中形成齊心協力對付困難的合作風氣,對於學困生,引導他們從集體中尋求幫助。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大膽發言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空間,在促進學生自身發展的同時,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學習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二、多鼓勵學生,學會欣賞學生

一切為了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還要學會去讚賞學生。在上機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耐心加以指導,如果總是大聲斥責學生,甚至羞辱嘲笑學生,學生往往產生恐懼心理,厭學心理。所以上信息技術課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下,這樣不但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精心處理教材,分層次教學

國中生易受外界的影響,有時顯得比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節課的時間內,總要求他們安安靜靜、規規矩矩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是很困難的。那麼,如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值得我們思考。我認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自學也未嘗不可;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為易,教師加強隨堂指導,使學生聽明白,做正確。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如果整一堂課只講理論不讓他們動手,他們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多動手,這樣才能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在上機內容的選擇上,也要注意難易結合,有時候採用同樣的練習,基礎好的學生由於認為太簡單在操作的時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礎差的學生有時又認為太難做不出來。

第四篇: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教學論文

靈活運用信息技術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烏什縣第二國小杜春蘭

2014年7月

教學論文

靈活運用信息技術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烏什縣第二國小杜春蘭

當前是一個信息化的年代,人們隨時隨地都會處在一個信息交互的狀態裏,真可謂説:沒有人能在無信息化的生活中生存。信息不在是一種符號,還是重要的社會資源,更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因此,信息技術課教學在中國小已經得以普及,特別是在國小的信息教學工作中,應積極探討信息技術教學的方式和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信息技術教學的最佳效果。

一、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它還是發展認知的手段。以前所倡導的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已不再適用現在的教育教學,所以轉變傳統的師生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使學生更主動地去學習,去創新。經過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後,教師應由原來的處於中心地位的知識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知識的建構者,教師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創造過程。學生轉變成為學習的主體,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例如在上《網上導遊》一課時,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提供學生資源網站,讓學生根據問題主動去學習和探索,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

興高采烈地在網上查找資料、解決問題,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參與到課堂中,給予恰當而不過分的指導,學生這個時候的“學”,是有教師背景下的學,而不是盲目的在網上衝浪。另外,在這種教學形式的轉變下,老師給學生創造了主動學習的條件,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和探索,從而學到更多的知識。

二、、課堂靈活多樣,調動學生動手的能力

現在的國小生活潑愛動、具有豐富地想象能力,對於學生的特徵,教師應隨時調整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以靈活多變、新穎獨特為原則,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積極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各類活動主題,如三年級下繪畫主題活動、四年級幻燈片製作等活動,讓孩子們在積極向上的環境中繪製出自己所感興趣的畫、幻燈片,不僅提高了國小生電腦的動手實踐能力,還提高了學習和求知的能力。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來制定和更改原有的教學計劃,在完成課堂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進行信息課堂教學的創新,增加學生對學習這門課程的新鮮感,更好地完成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任務。

三、多給學生創造動手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主要的任務是使國小生掌握獲取、傳輸、處理和運用信息的基本能力。電腦作為信息傳導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讓孩子們能夠掌握電腦的基本技能和使用技術是十分有重要的。電腦作為一種電子產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程序性,課堂教學中應以嚴謹的教學教程和使用技術要領為教學重點,但是國小生思維能力

尚未成熟,可依動手實踐作為教學的主要方式,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要領的示範、引導,讓國小生在親身實踐運用電腦的過程中,瞭解並熟悉信息接收、傳輸的操作方法和過程,輕鬆地掌握電腦信息系統的操作要領。

四、運用電腦室的同步廣播,使學生建立起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 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要勇於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作為一名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創新教學思路,拓展教學領域,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將學習活動的討論、學習信息技術心得、“我與信息技術課”演講比賽等豐富多彩活動納入到課堂當中,讓學生們在課堂上自由發言、展現自己,暢談自己在信息技術學習中所收穫的一些小知識、小竅門或小故事,通過與同學們的共同分享與討論,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先進的同學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還可以有效地激勵和幫助後進同學,讓其在不知不覺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儘快地加入到先進同學的行列,有利於在全班營造出一種“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氛圍,強化信息技術教學的效果。

五、建立起健全的評價和獎勵機制,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信息技術課程由於其自身特點的原因,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因此,應該在班級中建立起健全的評價和獎勵機制,從而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上進心和積極性。採取考試、提問等督促方式,讓學生及時温習、牢固所學知識;同時完善獎勵機制,對於

在考試優秀和平時表現優異的同學重點進行表揚和獎勵,以此來帶動其他同學不斷向其學習和靠攏,從而達到帶動整班學習水平提高的目的。而對於不認真學習的同學,則採取幫助和教育為主的方式進行督促,重點對其進行興趣點的激發,因為一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便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上教師精心的教育培養,使其最終跟上教學的進度和進程。

總之,國小信息技術教學是一項需要不斷創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一定要在實際工作中多進行實踐和探索,將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信息技術教學的工作中,讓國小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能力進一步增強,為未來競爭更為激烈的信息社會培養更多的後備人才

第五篇: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如何把握好信息技術的教學

在我校一週只安排一節信息技術課,是作為所謂的副科來上的,但學生們是非常的喜歡。信息技術課一到,學體們是歡呼雀躍。教室裏是充滿了一派“喜慶”氣氛。但作為教師,這時就不能任由他們胡鬧了,要認真的上好這節課,讓學生要學到一點有用的東西,而不是任由他們上上網就算了。所以作為教師,我認為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不只是上上網

現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鬆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採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藴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

自己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進程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着自己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鬆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信息,通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2014年1月9日星期四

推薦其他精彩文章: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淺談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題目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7ogm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