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論文(共2篇)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論文(共2篇)

第1篇: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論文(共2篇)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論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數學課程的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它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強有力的工具。要實現多媒體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必須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質,必須把信息技術恰到好處地用到教學中去,必須注重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探索性、自主性學習,必須解決好幾個主要的矛盾。

關鍵詞:整合;信息技術素質;自主性學習;矛盾

作者簡介:高玉琴,任教於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中學。系“市骨幹教師”、“市骨幹班主任”、“區級模範教師”、“市教學能手”、“區教育教學突出獎”獲得者。

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強有力的工具”;“現代信息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建議:“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地使用計算機以及有關軟件,這種現代教育手段和技術將有效地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效益。”

一、要實現多媒體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首先要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質

1.培養教師的信息意識

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的優越性,營造教師主動學習信息技術並積極應用信息技術改進數學課堂教學的氛圍。應該看到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對整個教學所產生的深刻影響,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巨大作用和潛力。同時,還應看到它相對的侷限性,比如過於機械化、邏輯化,比較缺乏情感和人性化。因此,教師應把握尺度、靈活運用。

2.培養教師操作多媒體信息工具的技能。

(1)應使全體教師掌握最基本的windows2000操作系統。

(2)組織培訓,重點學習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軟件的基礎知識以及課件製作、網頁製作、博客、個人主頁、電子教案等基本常識。

(3)根據教師自身信息素質的高低和年齡的差異,分別進行組合,分層施教,保證培訓質量。例如:對老年教師應適當延長培訓時間,少講多練,確保培訓的質量和實效。

(4)還應抓好常規電教設備的使用。如組織教師學習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實物展示儀等常規電教設備使用及其簡單維護,進而提高常規電教設備的有效使用率。

(5)定期觀摩學習,開展優秀作品評比活動,資源共享,互相督促,共同進步。

二、要實現多媒體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必須把信息技術恰到好處的用到教學中去

信息技術是為教學服務的。教師要能從教學的需要出發,確定哪些教學環節、教學內容適合使用計算機教學來增強教學效果,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並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教學軟件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其教學潛力。

在這一階段,必須讓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有正確的認識。整合不是簡單的拼湊,也不是把板書簡單的搬遷到屏幕上,更不是為了搞花樣,應該充分挖掘各種軟件的應用潛能,把各種媒體有機的結合起來。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種,運用這一技術製作的課件圖文並茂,具有信息量大、動感性強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具有的優點。它能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利於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對於“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學,已往,教師再三強調,學生在應用時仍常出現丟2ab項的問題。如果我們用課件製作一個動畫,用圖形面積去解釋完全平方公式,在形象直觀的圖形演示及色彩的刺激下,學生會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再如:學生在初學平面幾何時,受思維方式、思維能力的限制,學習有一定的困難。如果利用網絡引入豐富多彩的圖片,利用課件形象直觀的體現內容效果就大不一樣了。比如:七年級《截一個幾何體》這節的教學就比較抽象。利用課件,通過直觀的圖形運動,把一個平面截一個幾何體的過程演示的淋漓盡致,既加深了理解,又初步培養了學生用運動的觀點來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

目前,教師對教學軟件的'應用還是初級水平,不能做到“想做什麼效果就做什麼效果”,在課堂教學實際操作中也還不能運用自如。可以説,對於一些軟件的開發還需要進一步去琢磨、去研究、去嘗試。只有這樣,才能完善我們的教學,才能讓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要實現多媒體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必須注重利用計算機進行探索性、自主性學習

現代教學技術走進課堂,強有力地衝擊了傳統的數學教學。多種軟件被應用於公開課、研究課,甚至於家常課,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發揮了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可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儘管這些現代化技術的作用很大,有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但它們還仍然只是教師手中的工具,而不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武器。如何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手中的利器,成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索解決問題時的工具,這才是我們研究的目的。

用幾何畫板介入數學常規教學,特別是幾何的常規教學,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幾何畫板和計算機網絡來開展探索性學習,是一種不同於傳統的課堂教學,是對提高學生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習效果的一個嘗試。

在多媒體介入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學生仍然是被動地學習,那麼這一介入將毫無意義。很多教師走入一個誤區,單純的把信息技術作為“教”的手段,在備課方式上仍然是固定的模式,教師仍然是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參與只是輔助甚至於是走過場。這就扭曲了整合課的意義,束縛了整合課的優越性。因此,在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是整合課迫在眉睫的一大課題。

給學生創造機會,大膽地給學生參與的時間,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他們發現問題和研究問題。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動手操作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這一探索性和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能瞭解研究性學習的一些基本方法,提升思維活動的層次,培養數學學習的基本素質。觸類旁通,學習方法的遷移也將有助於其它內容的學習,從而整體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四、要實現多媒體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必須解決好幾個主要矛盾

1.如何在繁忙的教學之餘進行課件製作?

可以嘗試的方法其實很多,比如:教研組分工合作,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資源共享。如果親自制作,不妨首先收集有關素材,以簡單易於掌握的PowerPoint為載體,充分利用其控件功能,把收集到的素材銜接起來。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教學課件不同於參評課件,只要在關鍵的環節恰到好處地使用就可以了。也許一個課件就只有一個動畫或一組典型試題或一個清晰明瞭的表格……這樣就可以解決教師用於製作課件的時間和精力有限的問題。

2.解決好課件、教師、學生之間的關係

不能有了課件就完全依賴課件,教師也被課件束縛,成了點擊鼠標的操作者。用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具,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這一段時間正是學生審題、思考的時間。利用多媒體技術後,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認為許多東西都呈現給學生了,很快就過去了,沒有給學生以思考的時間,表面上看,整堂課多媒體量大,學生反映良好,其實由原來的“人灌”改為更高效的“機灌”,在利用多媒體技術時必須給予學生自由、獨立思考的時間。

另外,也不能因為有了課件,課堂過於開放,學生的注意力放在了新鮮好玩上,使用多媒體反倒不如不使用效果好。學生的活動不應忽視書面表達和口頭交流,不應忽視閲讀、計算和證明。對教師而言,一句話能説明白的,一個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過多媒體。多媒體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應採取積極和謹慎的科學態度。

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多媒體工具(網絡、電腦)對多媒體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管理、運用,完成與教學的整合,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愛文.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5(4).

第2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論文

你可以搜索更多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論文範文

信息技術整合在國小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汕頭市華塢路國小 陳懷姍

在傳統的國小美術教學中,主要通過課本、掛圖和幻燈片等有限形式對學生傳遞知識,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後,通過計算機的圖、文、聲、象並茂的特點,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方位信息用於製作電腦課件,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涉及面更廣,能夠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一、利用畫圖工具繪畫 作為一名國小美術教師,光是上好課是不夠的。我還教會學生使用電腦來繪畫。電腦美術設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對於造型能力、創造能力尚低的國小生來説,運用電腦設計可以彌補手繪基本功的不足,還可以加強創意、想象、欣賞、評論等能力的培養。在學校我積極投入電腦繪畫輔導工作中,指導學生運用電腦畫圖工具和Photoshop、PowerPoint、Word進行繪畫,學生在電腦的海洋中吸取新的知識和技能,並結合自己的想象能力創作出一幅幅電腦繪畫作品。2004年我校參加了金平區第三片區國小生“迎新年”電子賀卡設計製作比賽作品《猴年到》、《十二生肖齊拜年》《賀新春》、“網絡學習”比賽學生獲

二、三獎和金平區“網通寬帶杯”現代公民教育動漫設計大賽獲得優秀組織獎,作品有《愛國守法 誠實守信》、《吸煙危害身體健康》、《愛我中華》、《植樹造林 人人有責》、《2008年北京奧運會》分別獲得了

二、三等獎和優秀獎,為學校增添了榮譽,又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發展他們感受美、鑑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教育,從而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能夠在學校得到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並且擴大了教育效果。

二、利用課件課堂教學

國小美術教師每堂課前必須精心準備,預先寫好詳細教案,運用大量的先進手段,創作出的嚴謹而豐富的電腦課件,做到每一堂課的教案中由範畫實例和多媒體的操作步驟,把每一個教學細節印在腦海裏。像這樣,上課起來就能得心應手。在教學中,教師不必像以前那樣,攜帶掛圖、模型等繁瑣的教具,而是藉助電腦、投影儀、觸摸屏、電子白板等先進的電腦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電腦課件,而這令人興奮的一切精彩內容,僅僅通過一根網線,就能夠把完成的課件從教學資料中心直接讀取並傳輸到課堂。

隨着新課改的全面實施,要求新時期教師具有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最主要是一種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韌勁。我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學習,其中有相關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電腦軟件的學習。利用工作之餘我自學了課件大師、PowerPoint、Photoshop、Flash、CoreDraw等電腦軟件。現在,我能運用這些軟件製作多媒體課件,如自制課件有《遊太空》、《玩具》、《有趣的吊飾》、《可愛的動物》、《海底世界》等,這些課件有利於對教材、教學內容的理解,對教學過程的設計也開拓了思路,能更好的把握每個教學環,既提高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充分體現了探究性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004年我參加金平區第三片區國小美術教研組一年級新課程的公開課《有趣的吊飾》,我以電腦多媒體課件為中介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直觀形象的民間吊飾引入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點和興趣點,很自然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 並以遊戲的方式引導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間飾物資料,通過“看一看”、“説一説”,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研究、探索,同時培養了學生認識美、發現美、分析美的能力。通過欣賞動畫和作品引起學生的好奇,學生相互交流、啟發、討論,激發出創作的靈感。最後,學生們設計的吊飾非常有趣。

在教學中,我還嘗試播放樂曲創設情境,使學生從樂曲聯想到實際生活,以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同時我針對教學實際情況,啟發性地提問,讓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並結合表演讓學生觀察更多直觀的東西,表演使我們師生間的距離拉近,吸引了學生的有意注意,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並且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在實踐中學會自主地學習。

三、利用網絡上好欣賞課

國小美術欣賞課教學,內容跨越古今中外,因此需要大量的圖片資料,現在只要教師擁有一台多媒體電腦,利用網絡收集到所需要的欣賞資料,通過顯示器傳輸送到銀幕上,伴隨着圖像、文字、聲音的出現,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思緒隨着畫面的變化而變化。假如學生能一人一機操作,那麼學生的主動性就更強了。

在欣賞經典名作時,鼠標一點,某個畫家的代表性及其生平就出現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窺見作品的全貌,還可以放大局部進行觀察;不但可以將某件作品逐個觀賞,還可有選擇地將一些作品觀摩或打印出來。學生能力在課堂,卻能打破時間、空間、地域的界限,馳騁中外,跨越古今。在繪畫長廊邁步,在想象空間飛翔,審美教育寓於潛移默化之中。如:我在設計五年級的《郵票設計》這一課中,蒐集、製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郵票欣賞資料,每張郵票有整體和局部的欣賞,以及郵票的設計構思,每張郵票有不同的動畫轉換,並配以優美的音樂,學生可以自己點擊,瞭解郵票的歷史背景。欣賞建築藝術,不但可以用慣常的視覺方式欣賞建築物靜止狀態下的形態或內部構造,而且可以做動感顯示,讓建築物旋轉起來,欣賞建築物的多個側面。學生有一種現場感、真實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間的建築風格。至於欣賞美術的其他門類,如雕塑、工藝美術等,同樣是豐富而生動的。

如此欣賞過程,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們在欣賞教學中,必須更好地利用網絡進行多媒體教學,以求達到更好的預期效果。

四、收集多媒體資料信息備課

美術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大量的資料及信息源,在傳統的教學中,這種資料主要是通過書本、圖片和錄像等這些有限的手段向學生傳輸信息,這樣的消息來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靈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隨着課程整合的開發,教師可以通過電腦從網絡中得到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方位信息用於課堂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方法更加多樣、更加靈活。

國小美術課中需要運用大量直觀的形象進行輔助教學,而由於教學設施尤其是教學資料的嚴重缺乏,使美術課不象上語文數學那樣以教師講、學生聽,也就是以語言文字為主來進行備課和教學。這種現象曾較大地阻礙了國小美術課的教學改革,因為美術課僅僅以文字表述是大大不夠的,它要求教師“寫好教案”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有些什麼樣的教學環節,這些教學環節能給學生提供哪些審美對象,如何更好地進行啟發和引導等。多媒體備課正好滿足了這一需要,國小美術課由於其審美性的特點,要求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各種欣賞與審美資料,教師的演示過程又要讓學生看得清楚明瞭,有些風景與現場環境還要求能給學生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學生的作品能較全面地展示在每個學生的面前,這些要求是傳統的備課方法幾乎無法完成的,而多媒體備課能較好地完成這一項項特殊任務。這些量大、涉及面廣的教學材料能通過計算機技術很好地集成在一起,通過多種視、聽為主的設備讓學生體驗線條、色彩、形體、音樂等外在形式的美,也能讓學生從中體驗情感、體驗創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但我們也不能一味地依靠媒體,只有在適當的時候用好媒體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面對創新教育,國小美術教師應不斷獲取新知識、信息,以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和創新能力,將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與教育觀念更新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到國小美術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和其它學科教學的整合,讓信息技術更好地推動教育改革,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

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整合的研究與實踐

現代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整合中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

? 大學城欄目:居民空間消息快播

| 摘要)2000年年底,國家教育部明確提出中國小教育信息化在21世紀初期的主要任務是:“校校通”工程、信息技術必修課程的開設以及“學科整合”。在這三個任務中,“校校通”是基礎,“信息技術必修課程的開設”是手段,而“學科整合”是目的。

新課程的實施,對國小美術課程進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進一步明確了美術教學的方向,鮮明地提出發展學生的基本美術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培養創新精神和審美能力。美術學科與信息技術學科之間又存在諸多聯繫,在信息時代,計算機、網絡是美術創作和美術學習的重要工具。 因此,美術與信息技術整合教學將會是美術教學的新趨勢,是現代美術教學的新形式。

作為一個信息技術教師兼美術教師,我們發現利用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使之與美術課程教學的整合,能更好地達到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即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方法、豐富視覺、觸角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並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瞭解美術語言的基本表達方式和方法,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的實踐能力,提高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不斷地完善人格。

美術是視覺及造型藝術,具有可視的形象特點,因而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使美術教學手段向多元化發展,如實物展示、投影運用、多媒體音像的引進,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這樣也適應學生認識的發展和身心發展的需要。從而使美術教學用簡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學習方式,滿足學生個體自我發展的需要,實現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目標。

近幾年來,我就“美術與信息技術學科整合教學”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下面談淡我在實踐中

的體會和思考。

一、美術與信息技術存在極為密切的聯繫,整合具有必然性。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信息技術通過聲音、文字、圖形、圖像立體地表現信息,它們在呈現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為主。現代美術中,電腦美術作為美術領域的新成員,有着極為強勁的發展勢頭。 目前,計算機已經成為美術創作中應用極其廣泛的工具。而在省編國小信息技術與國小美術教材中,有很多學習內容是相互關聯的。以下表所列內容為例,我們可以看出,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很多內容本身就是在美術的任務驅動下開展學習的,這正是整合學習最為常見的形式,也就是説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有些學習內容已經和美術整合了;美術課本中的許多內容也非常適合於用信息技術來教學。而且,美術課的有些內容只有通過信息技術才能達成學習目標,如《電腦美術設計欣賞》,學生只有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操作,才能體會電腦美術的設計方法,如果教師能夠演示運用Phsotoshop軟件設計圖片,將會讓學生大開眼界,深刻體會電腦美術的強大功能和神奇魅力。

所以,美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具有必然性。它們的整合將獲得一個雙贏的結果,既能夠達到美術與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目標,又提高學習效率。

二、美術與信息技術整合優化了教學過程,整合具有可行性。

1.欣賞 評述一一資源浩如煙海,查找可隨心所欲。

“欣賞 評述”是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四個學習領域之一。“欣賞 評述”領域是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 《課程標準》指出: “欣賞 評述學習領域的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努力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師講述為主的弊端,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傳統的欣賞教學,學生不知道怎樣欣賞,更不知道怎樣評述。之所以會如此,其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學習資源,除了聽教師介紹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信息來源。目前國小美術中的欣賞部分佔很大的比例,繪畫、雕塑、建築、民間藝術、兒童美術、卡通形象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美術領域,教學中最讓教師為難

的仍是缺乏資源。

美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不但解決了學習資源匱乏的矛盾,而且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美術欣賞的資源極其奉富,學生只要掌握了IE網絡瀏覽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資料的方法就能夠自主學習。教師只需提出學習的任務,比如製作一張網頁、寫一篇配有插圖的小論文、製作一張幻燈片、編一張電子小報等,幫助學生解

決技術困難,協助學生完成作業。

比如美術第十一冊《中國古代建築欣賞》中關於故宮的欣賞。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教師展示一些故宮的圖片或者幻燈片,像導遊一樣介紹有關故宮的歷史、文化、建築特色等知識,回答學生的一些問題,或者乾脆組織學生觀看《紫禁城》的錄像資料,然後讓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討論。這樣的教學模式是單方面的知識傳授,學生作為教育的客體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且接收的信息量很有限。我們開展的美術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設計是:教師提供一些有關故宮博物院的網址:WWW.ChinaVr.net/Beijing/gugong.htm,WWW.dpm.Org.Cn等,讓學生每四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蒐集資料製作一份介紹故宮的幻燈片,並進行交流。教學中,學生在任務驅動下上網蒐集資料,下載圖片,製作幻燈片。在有意識地選擇、組織材料的過程中,他們不僅瞭解了故宮的歷史、建築特色,構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立體的故宮藝術知識體系,而且為我國古代建築大師的傑作驚歎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進而產生了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巨大熱情。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自主學習。最後通過網絡教室展示幻燈片,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都相當投入。

2.設計 應用一一強大的軟件供你用,輕輕鬆鬆搞設計。

對另一學習領域“設計 應用”, 《課程標準》建議“用計算機或其他手段進行書籍封面、文體活動海報的設計”。美術課程中還有許多內容,如郵票設計、賀卡設計、板報設計等,都可以採用計算機設計的手段。像用畫圖、Word、金山畫王等軟件進行較為簡單的圖案設計,用比較專業的Photoshop軟件進行封面設計、廣告設計,並利用計算機光盤中大量的圖像、照片以及材質資料,利用計算機字庫中豐富多彩的字型、字體等,設計出更加精彩的

作品來。

例如美術第九冊《平面構成設計》的教學。按照傳統的教學設計,每個學生起碼要準備大小一樣的圓形、方形、三角形紙片各三張,通過排列組合將這些紙片構成幾個不同的圖形,然後選擇其中一二個繪製出來。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由於學具的限制,只能獲得一些常見的 圖形;繪製艱難,許多學生因為製作過程過分繁複而失去耐心,畫不出精緻的作品來。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設計卻能夠克服上述缺點。

方法是:首先在Wofd中插入自選圖形“圓形”、“方形”和“三角形”,並設置成“無填充顏色”,再通過“複製”、“粘貼”獲得數個基本圖形,然後隨意移動這些基本圖形,把他們組織成新的圖形。學生可在計算機上反覆嘗試,直到滿意為止。最後把構成的圖形“組合”在一起,複製到畫圖軟件中,並填上自己喜愛的顏色。 (由於在畫圖軟件中不能任意移動圖形,在Word中又無法完成區域填色, 因此需先在word中構圖,再在畫圖軟件中填色。) 由於手工繪製的設計方式受設計者自身技術水平的影響比較大,也比較費時間,所以學生往往難以實現預想的構思,設計會以失敗告終。基於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設計顯得輕鬆和得心應手,學生容易實現預想的效果,避免由於眼高手低帶來的不快,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3.突破難點,CAI很管用。

CAI(計算機輔助教學)主要是利用計算機的快速運算、圖形動畫和仿真等功能,輔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某些重點、難點。CAI課件大多以演示為主,是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整合中最為常見的形式。教師可運用PowerPoint等多媒體制作工具,綜合利用各種教學素材,編寫自己的多媒體課件,用圖表、動畫等展示動態的變化過程,形象地演示某些難以理解的內容,用於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國小美術與信息技術學科整合教學中CAI主要應用於

以下幾種情形:

(1)分析解釋。

CAI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美術知識,啟發他們發現美術規律。比如:《千變萬化的線》一課,製作一個可供教師演示和學生學習的課件。課件首先展示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線,並用閃爍的效果將這些線條突出出來,然後概括出線的種類,接着通過説説、畫畫讓學生體會線條的千變萬化,最後再讓他們欣賞美術作品中的線條的美。在整個教學活動中,CAI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觀地解釋了線條作為重要的美術語言產生的過程,展現了線條的魅力。

(2)提供素材。

美術課程中某些內容可能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遠,比如《歡樂的元宵節》,我們當地的風俗不太重視元宵節,學生對這一節日知之甚少。教學時,如果不提供足夠的學習素材,學生將難以開展學習。 因此,充分發揮CAI課件的優勢,給學生展示大量的圖片、錄像等直觀信息,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提高學習的質量。

(3)對比實驗。

美術是視覺藝術,所以通過直觀的對比實驗能夠很好地説明道理和規律。比如認識冷色和暖色,可通過觀看大量的對比圖片讓學生感受色彩的冷暖差異,這比光憑教師的講解來得

直觀、簡單得多。

(4)激發興趣。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中要求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信息技術具有集聲音、文字、圖形、圖像於一體立體地表現信息的功能,使學習情景的創設變得得心應手。比如《茶壺造型》一課,可通過欣賞精美的宜興紫砂壺來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

三、美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改變了學習方式,引起了一系列變化。

1.整合改變了學習的方式,同時引起了教學結構的改變。

美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使個別化學習成為可能。由於基礎教育中普遍存在個別教育與班額偏大的矛盾,所以個別化教育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而基於信息技術平台的學習可以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要求,學生可按照各自的學習速度開展學習,主動利用網絡資源和計算機軟件蒐集、處理信息,主動構建知識體系。“學會合作”是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美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為合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傳統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往往流於形式,經常是一個優秀的學生講,其他同學聽,或者一個同學畫,他同學伺候,甚至剝奪了美術基礎較差的學生參與繪畫的權利。而且小組成員的學習成果又不容易整合。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合作學習,能夠真正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力量和智慧,便於整合學習成果。

比如《中國古代建築欣賞》中關於故宮的欣賞教學,讓學習小組的每個成員分頭蒐集某一方面的資料,如故宮的歷史、故宮的建築特色、故宮的珍貴藏品……然後綜合資源,討論幻燈片的製作方案,製成幻燈片後再與其他小組交流學習成果。合作學習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而不僅僅是一種學習組織形式,在中國傳統教育中,學生似乎更善於競爭而不善於合作,所以創設合作學習的環境對於開展合作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系統中由於“信息技術”要素的介入,使“教師”、“學生”、“教材”這三個要素改變了原來的地位。信息技術成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而成為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協作者;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學習者;教材不再是物質化的文本,而是全息性的資源總和。整合教學引起了教學結構的改變。

2.整合改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

傳統教學偏重於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學生強於演繹推理,弱於概括判斷。 而網絡資源浩如煙海,學生在網上可以蒐集到許多資源,要合理處理這些信息,就需要學生對信息進行綜合歸納,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我國長期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思想導致了學生對文字的敬畏和輕信,所以學生接觸到網絡信息時,往往也會輕信搜索到的任何信息。而學生在蒐集到的信息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或者與原有的知識相沖突時,就不得不去思考判斷這些信息的可靠性。比如網上對《蒙娜麗莎》的微笑的解釋就眾説紛紜,對《蒙娜麗莎》 中的模特是誰也有很多種説法。學生通過長期的訓練,會把這種思維方法逐漸遷移到其他領域,對解決今後學習、工作、生活的問題提供有力的幫助。

3.整合可能會導致傳統美術技法的弱化。

由於美術中的某些課程的作業可以通過計算機應用軟件來完成,如“封面設計”,學生可通過Word或畫圖等軟件製作出漂亮的作品,不需要使用傳統的顏料、畫筆等工具,也不需要進行傳統意義上的調色,那麼他對顏料的屬性可能就不太瞭解,對顏料調配的方法和技術可能就不熟練。過多地依賴信息技術,可能會導致學生對於傳統美術媒介的不熟悉,弱化傳統美術技法,像中國畫、書法等傳統文化有可能被年輕一代所拋棄。因此,並非所有的美術課程都可以和信息技術整合,勉強整合反而會弄巧成拙,如“中國畫”的學習,應該沿用毛筆、宣紙這樣的工具, 以讓學生體驗中國畫的藝術魅力。

4.網絡管理的不完善和信息的良莠不齊可能會帶來某些負面影響。

網絡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信息來源廣泛,這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可供學習的資源,但其中也充斥着許多錯誤的、消極的和不健康的信息,比如在搜索有關維納斯的圖片時,可能會搜索到不健康的網頁,學生出於好奇就會瀏覽其中的內容。這會給判斷能力還不強的兒童帶來負面影響,不利於他們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教學中除了堅持正面教育、採取安裝網絡過濾軟件等措施之外,還要加強管理。 二十一世紀的公民需要獲得以下一些技能:①信息處理(組織、獲取、操作和評價)的技能; ②問題解決能力; ③批判性思維能力; ④學習能力,⑤與他人合作和協作的能力。這些目標將使人們對教師和學生的觀點產生新的變化。隨之,教育內容也必須作出相應的改革,傳統的教育觀念要進行革新,信息技術為學校教育提供了許多新的潛在可能性,為當代教育理論提供的許多實現的途徑。新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傳授知識,又要發展多種能力女口學習能力、信息處理技術、解決問題能力,還要培養品德。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被看作為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者要通過自己經驗建構知識。這些新的應用重點強調學習過程,強調有意義的學習,強調學習的許多目標都要通過學生積極地獲

取材料來實現。

教育信息化並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要強調在科學的教育觀指導下,將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與教育觀念更新有機地結合起來;應用信息技術對教育體系、內容、方法和手段進行全面的改革。課程整合現在還是剛剛起步,隨着信息技術和發展及課程整合的深入,必將產 生新型的教學模式。我們一定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和其它學科教學的整合,讓信息技術更好地推動教育改革,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1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一一深化學科教學改革的根本

途徑》.

[2]馬寧,餘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

標籤: 論文 國小美術教學 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整合中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

天心區青園國小 張衞

問題一:缺乏人與人之間的真實對話。 解決策略:多創造人與人真實對話的機會。

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運用減少了課堂內人與人之間真實的對話。教師要依靠與學生對話,才知道學生的大致學習情況,才能根據課堂上大多數學生的需求來創設教學情景,設定一個個教學目標與環節。師生對話、學生與學生的真實對話是課堂教學珍貴的資源,是人與人情感交流的方式,也是鍛鍊學生多元智能

的一個方面,誰都知道擁有良好語言表達能力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我以為以下兩個方法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

A.把學生上網的計算機平面式嵌在課桌上,避免機器在人之間形成交流障礙。 人與人的交流需要視線之間的聯繫,如果學生面前豎立的是顯示屏,而看不到教師及其他的學生,那麼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需求自會大打折扣。 B.在整合教學中強調提問與回答、討論、評論等真實對話的教學形式。 問題二:親身體驗的缺失

解決策略:多創造讓學生親身體驗的機會。

很多人都説現代信息技術帶給人們視覺的盛宴,很多圖片,包括繪畫、雕塑等美術作品都可以以臨場感極強的方式出現在欣賞者的面前,在電腦前點擊鼠標,就可以縱覽古今中外經典美術佳作,近到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遠到盧浮宮、古根海姆美術館,只要網站上有的藏品都可以一收眼底,還可以把作品放大縮小,有的甚至還有三維演示,讓觀者體驗真實的臨場感。而且不用擔心閉館,只要高興,隨時都可以欣賞、評鑑。既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藝術信息,也可進行長時間深入細緻地研究。

問題三;圖片優先化的欣賞方式帶來對文字信息的忽略。 解決策略:讓學生重新重視文字資料。

進入現代社會,隨着網絡的普及,人們的視覺經驗大大地豐富了,可以近距離地欣賞許多形式的美術作品。由於網絡上的資源太豐富了,簡直令人目不暇接,而學生閲讀速度開始跟不上,許多學生就開始把大部分興趣放在圖片、動畫上,就象我們許多不識字的祖先們一樣,這種圖片優先的欣賞方式,會不會對文字信息有所忽略?長此以往,會不會造成他對文字信息處理的困難呢?

視覺優先的欣賞方式可能將長期存在,而對文字的忽略這個問題就可能較難解決,我認為可讓學生重新重視文字資料:如鼓勵學生賦予文字資料以解釋、介紹、分析、深入研究圖片資料等功能。而且在作業中可以強調圖片資料之間有較強的順序、條理和邏輯,讓學生用安排文字的方法安排圖片。 問題四: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減弱

解決策略: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動手創作或製作美術作品能力的培養。

現代信息技術帶給學生的不僅是大量的信息,還需要學生掌握較嫻熟的電腦操作能力,具有這些能力是需要時間的,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也有一個過程,上網技術較熟練的可能運用的時間短些,其餘一些學生可能相對用時較長,學習的內容相比課堂上教師蒐集的有限資源來講是大大擴展了,但實際學習則要花費較長時間。

此解決策略:教師做好網絡資源備課工作,並重視學生的原創觀點。 豐富的網絡資源有時反使學生覺得無所適從。很多網絡內容是相互拷貝、粘貼的,而有些內容也沒有經過慎重的證實。畢竟網絡是誰都可以發言的地方,而不象刊物發表要經過嚴謹的審定。學生們的人生觀、世界觀還未形成,他們的觀點、認識往往還很不確定,而他們好奇的心理共性又使他們喜歡獵奇、樂於接受新事物、易於接受其他人的觀點與暗示。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習有時可能會讓學生在面臨太多信息時,被動接受信息,不能確立自己的觀點。

現代信息技術大大地挑戰了人們對於信息的判斷、選擇能力,以下的方法可能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

A.

教師在知道學生上網前要做好大量的網絡資源備課工作。

網絡資源量太大了,大到連教師也無法全部瞭解所有的資源,一些教師不知道的資源卻有可能在學生的搜尋下被發現,教師最好在上課前對網絡資源有一個總體瞭解,最好在學生上網學習前對學生做一些引導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指導教學。 B.

重視學生原創的觀點。

學生們在主動參與學習之後心中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忽略他們的真實想法,這恰恰是教師最應該瞭解的,而且要多創造機會讓學生大膽表述真實想法。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處理眾多信息的能力,又鍛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還加強了學生的表述能力。觀點可能與別人不符,也可能因一些信息的來源問題而產生錯誤的觀點,更可能因學生的人生觀尚未確立而對某些事情的看法違背常理。但教師們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領會、感悟、歸納總結。而學生在學習中鍛煉出的能力將在他今後的學習或工作中終身獲益。 問題五:對學生上網的具體操作難以控制

解決策略:主觀上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客觀上避免學生上網學習時受不相關信息的誘惑、干擾。

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興趣濃的學生其學習積極性肯定比別人高,那麼從中學習到的知識也會更多。而有些自制能力差的、偏好玩樂的學生就有可能會把精力轉移到其它內容上。

由於互聯網本身只是一個大資源庫,無論要什麼資料,它都可能提供,學生們在網上時會覺得隨心所欲,無所顧忌。而老師也不可能時刻觀察學生們的行動。想學的學,不想學的不學,隨着整合的日漸深入,學生對美術的認知水平差距可能會日益拉大。

以下方法可能對解決此問題有一定的效果:

A上網的計算機最好能對權限有較大的限制,如:不能安裝任何程序、限制瀏覽某些網站等。

B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探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與成就感。

C學生上網時教師要隨時關心學生的操作。

由於網絡的信息量太大,雖有種種防範措施其誘惑也防不勝防,最主要還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觀上加強學生的探索科學問題的意願,讓學生在學科學習中感受到快樂與成功。

美術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是現代教學的趨勢,而我們現在的整合實踐任重而道遠,現在還處於初級階段,將來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將會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教師與學生們面前。以上所羅列的問題絕非潑信息整合的冷水,只是在工作中發現了一些問題,找出應對的方法,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除非註明,本站文章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 文章來自世界大學城

? ? ? 空間欄目:心得日記 收藏到我的學習空間

收藏到我的課堂魔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wl39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