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新版職業教育發展論文(精彩多篇)

新版職業教育發展論文(精彩多篇)

新版職業教育發展論文(精彩多篇)

職業教育發展論文 篇一

發展我國職業教育的論文

1.發達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

英國職業教育的基本走向是“新職業主義”。把職業教育納入主流教育,改變了傳統上職業教育是面向學業失敗者和經濟地位低下者的教育。新職業主義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構建一個培養彈性的、富有合作精神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全新職業教育體系。在英國,人們普遍認為職業教育的普及程度應成為評價一個國家經濟成就的新標準。為了提高職業教育的效率與質量,英國政府及教育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和應用性,根據國內和國際經濟發展的形式與潮流,不斷調整職業教育的專業目錄、拓寬專業方向等,使職業教育能最大限度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瑞士,職業教育不是“後進生”的歸宿,而是國家經濟鏈條上重要的一環,職業院校生受社會尊重、受企業歡迎。瑞士人從小就被教導“一個健全的人必須掌握一技之長”。瑞士人認為職業教育不是培養只能操作熟練工種和簡單勞動的工人,而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創新人才的重要領域。

2.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應對策略

在公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規定:“職業學校教育分為初等、中等、高等職業教育”,這是歷史上我國第一次把高等職業學校教育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第一次確立了高等職業教育和職業學校在我國教育結構中的法律地位。從這一時期開始,高等職業院校才逐步探索從專業設置到培養目標,從教學設計到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真正意義上的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是從至,這一時期是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時期,招生從43萬人增長到268.1萬人,在校學生總數從117萬人增長到713萬人,高職院校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的職業教育培養體系,形成了政府主導的市場調節的職業教育調節體系,形成了政府、行業、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服務保障體系。並明確提出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原則,大力推進以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工學結合、產學結合為重點的職業教育教學體系建設,大力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保證了職業教育穩步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初步形成。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由於地區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差異,一些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重視不夠,國家雖然有政策但地方政府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措施力度不夠,致使職業教育發展後勁不足,一些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停滯不前。

第二,職業教育管理體制不盡合理,一些地區還沒有真正形成政府、行業、企業、社會、個人的聯動機制。一些職業院校生搬硬套,沒有形成適合本地區、有助於自己進一步發展的特色。

第三,職業教育投入資金不足,與實際需求差距較大,嚴重影響了職業教育整體辦學的成效,資金問題將是今後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改革的重要制約因素。

第四,基礎能力和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尤其是一些欠發達地區。

第五,對職業教育的觀念有待轉變。只有觀念的轉變和提高,後面一系列發展改革工作才能比較順利地開展。

綜上所述,要使職業教育可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轉變觀念,明確職業教育的發展思路,加大宣傳力度,加大對職業院校的資金投入力度與支持力度,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圍繞地方經濟發展,合理調整、設置專業,堅持走產學研結合道路,構建完善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完善師資培訓體系,完善職業教育資格認證體系,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形成開放的職業教育辦學格局。

3結語

職業教育已經被認為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職業教育制度只有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進化”才能永葆活力,才能為社會的進步、人民的幸福作出更大貢獻。

職業教育發展論文 篇二

一、職業教育現狀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職業教育領域人才體系建設,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積極推進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等產學研結合模式,推動了課程設計與教學內容、方法改革等,改善了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了高職院校就業率水平的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滿意度也顯著上升,説明職業教育領域改革實踐帶來了諸多有益影響。但是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比如:未完全對接當前社會人才缺口,高級專業人才缺乏,專業教學知識技能與崗位對接不夠緊密,教學方法與內容過於偏重理論性知識,中高職教學銜接不暢通,學生創新和探索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等,這些無疑是制約當前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的攔路虎,是職業教育領域內有待解決的問題。

二、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

對接當前社會需求,做好職業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需要積極推進當前職業教育改革,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當前我國設定了多元化人才培養、高級技工培養、創新培養等職業教育發展目標,以傳承知識與技能、促進就業與創業為兩大指導原則,提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對接,滿足經濟社會進步發展中龐大的人才缺口。面對當前職業教育領域發展的諸多難題,職業教育要遵循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理念,推動專業課程設計與設置及社會人才需求缺口相對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良好的課程銜接體系,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以充分滿足社會發展需求。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提升人才質量,滿足經濟社會進步發展需求,職業教育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銜接課程體系與提升教學信息化水平等途徑可實現的目標。

(一)人才創新模式

推進人才創新模式。職業教育領域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意味着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針對性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勞動者,滿足社會與市場人才缺口。人才模式創新中要堅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指導方針,適應國家政策改變與社會發展需求,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原則和技術人才培養規律,堅持理論實踐相結合的發展方針,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做到就業與創業、技術與品德的全面發展。在教育中要加大學生實踐比例,創新崗位學習考核方式,以多元化評價方式為原則考核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情況,尤其要與各行各業創新發展實踐相配合,做到與時俱進,推動企業、工廠積極參與到人才的對口培養的環節中來。另外,還要積極推進學業資格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書制度貫徹實施,從專業技能培養、知識掌握、職業資格認證等多個角度完成學生求學期間對口專業一條龍發展服務。建立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產教融合模式下,職業教育要強化教學實踐活動帶來積極影響,讓學生在實踐中驗證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印證實踐,做到理論認知、感性認知、理性實踐的和諧統一。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職業活動內容、活動環境和活動過程等有針對性的進行人才培養的創新探索。比如:職業課程中可根據某專業實際應用的設備、製造工藝、生產流程等情況,發揮學校優勢,與企業開展定向課題研究,針對技術、工藝、設備等特點,有針對性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教育探索活動,使學生比較熟練的掌握有關專業的必備知識與技能水平,在後續實踐中踐行工學模式,通過案例教學把握自身知識與技能水準,需要注意的是,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是重點,要做到專業與崗位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專業學目標與任務內容對接、考核標準與評價內容對接等,將教學實踐方便學習鍛鍊計劃的制定。與技術推廣開發、社會服務、生產實踐等高度聯合,處理好學與用的關係。在積極推進雙證書制度的基礎上,還要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利用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影響力拉近學生和真實就業、真實崗位之間距離,建立校際、校企交流平台,推進教學實踐改革。

(二)健全課程銜接體系

健全課程銜接體系。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是為了扭轉以往135低端技術人才培養現狀,向社會輸送更多具有高素質、專業化水平的勞動者,課程體系設置要在充分調查社會需求基礎上,結合學校的能力,科學合理構建教學課程。一是要推動行業發展與教育課程相銜接,讓學生掌握產業當前發展現狀與實際,在實踐中掌握崗位新需求,配合新課程體系、全面評價教學結果。二是職業教育領域中高職教學課程、要與人才培養規劃銜接,從課程內容設置、課程評價、教學培養目標、教學方法等多個角度入手,確保中高職形成特色鮮明、對接緊密的動態課程體系,實現中高職教育和諧統一發展。三是全程貫穿素質教育理念,以全面培養人才綜合素質為目標,挖掘內在潛力,樹立德智體美勞綜合培養目標,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優化知識結構,滿足學生進步發展需求,為未來就業提供知識、技術和情感三方面保障。職業課程教育體系的有機銜接,首先要做到專業課程設計與國家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要求相銜接,在校企合作、產學研聯合模式下,推動行業組織及時發佈新型人才培養需求,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依據本行業人才需求預測和就業狀況定期發佈有關教學信息,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的結合;其次是形成與職業標準、行業標準銜接緊密的專業教育體系,滿足經濟進步、產業升級和技術革新需求,形成國家職業標準,在教學內容中制定相對應的管理辦法,在穩步實踐中形成規範化制度,強化落實人才培養規範。再次是中高職人才培養銜接要符合當前職業教育體系改革需求,滿足人才培養升級模式下各規範與原則的變更,從學制、專業設置、課程內容等多個角度解決深造途徑不暢、深造環境不佳等問題,解決以往銜接中存在的脱節、斷層與重複等問題,形成實時動態更新職業教育體系。最後是素質教育實施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職業教育規律,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滿足社會需求的`新型人才。

(三)提升教學信息化水平

提升教學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是當前多個領域多個行業的重要發展目標,職業教育領域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目標也要從提升信息化水平入手,順應當前發展潮流,應用信息技術更好的服務人才培養和行業發展。教學中,一是要積極應用信息技術推動資源的共建共享,利用優質資源全面服務職業教育領域人才培養機制建設,實現全覆蓋,二是要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改造傳統教學弊端,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在教育學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自身水平,三是要從教師入手全面提升其專業素養,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作為教師職業技能考核的重要依據,滿足信息化教學需求,達到培養新型人才的目的。職業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要首先從建立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入手,利用國家、政府、校企聯合、校際聯合、社會支持等優勢建立優質共享教學基礎資源,配合地方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展開教學,並以國家、政府、行業牽頭打造配套課程仿真訓練系統,推進數字化和信息化資源的擴散與應用,切實為培養人才提供支持。利用信息技術改造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要始終以滿足職業人才培養目標、挖掘學生內在潛力為準則,從教學內容、方法、模式等入手,以技術支持革新。另外,還可積極在國際、國內、地方籌辦各類信息化教學大賽,探索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的新模式,交流有益教學經驗,改變教師思維與教學手法,帶領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利用信息技術服務職業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學手段的多元化,讓師生均獲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探索中,要充分研究社會需求,做好對接工作,順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潮流,通過建立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有機銜接職業課程教育體系、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等,進一步提高高職教育質量,全面實現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更好的服務社會,培養更多社會所需要的專業人才。

職業教育發展論文 篇三

2.1高職教育管理職責分散

對於目前的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系而言,其問題主要是對於整個體系的管理責任不明確,沒有制定完善的政策與制度。在高等職業學校中,其辦校的性質不盡相同,有地方政府創辦的,也有企業創辦的,還有行業創辦的,不同類型的學校都沒有一套明確的責任體系,也缺少一個固定的管理機構進行統一的管理,這些學校之間鮮少溝通協調,資源也沒有達成共享,阻礙了共同發展。在職業教育相對於普通高等教育而言,其管理曾更為複雜,包括了政府經濟部門、勞動部門、企業、用人單位等等,這些不同單位和部門之間如何溝通協調、管理責任如何劃分,對於高等職業教育一直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2.2與各類各級教育銜接不緊

近年來,由於《面向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已經指出要讓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之間相互聯繫,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通過考試也能夠進入普通高等學校進行更高學歷的教育。但是,因為職業技術學校與普通高中以及普通高校的教學內容存在很大區別,存在銜接、溝通上的問題,導致希望學生繼續深造的學生缺少學習基礎,在考試中發揮不利。現有的教育體制允許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報考專升本,讀完本科之後還能夠繼續研究生的學習。但是因為學習內容存在很多差別,導致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存在劣勢,即使成功考入目標學校,也會出現學習成績跟不上等情況,這讓學生的繼續深造之路變得異常崎嶇。因此高等職業學校的管理體制應該對其進行改革,完善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的銜接,讓學歷較低的學生能夠有機會獲得更高的學歷,學到更多的知識。

2.3管理體制落後

由於我國的教育管理模式是政府進行統一管理,進行計劃辦學,但是對着民辦以及合資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學校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教學體制。目前我國的教育管理體制沒有隨着時代的發展而改變,一直處於計劃辦學階段,早已不能適應目前的教學現狀,導致很多民辦學校或者是合資學校沒有自己的特色,優勢也得不到發揮,也就減少了一些企業辦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於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損失。現在唯有完善教育管理體制,轉變辦學理念,採取多元化的教學以及管理模式,高等職業教育才能繼續健康、持續的發展。

2.4國家投資不足管理粗放

目前很多高等職業學校存在科研資金以及建設資金不足的現象,由於政府的投資不足,學校沒有足夠的收入,很多學校既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科研,也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建設,其發展收到了嚴重的。制約,教學水平也無法保證,生源以及畢業生質量都有所下降[2]。國內對於高校的補貼都是由省級人民政府管理。中央政府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省級政府以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為主,結合學校招收學生的數量,以及學生的就業情況等制定每一個學年該學校的招生計劃、專業設置、收費標準,並確定生均教育事業費的補貼標準等。因此對於學校的補貼政策國家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也導致了部分地區的部分學校出現了經濟上的困難。

2.5內部管理體制不健全

在高等職業教育學校內,其對於人才、教學、人事、後勤等方面的管理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作為一個非盈利性的單位,高校往往會存在資源的浪費,教職工比例不平衡,人員管理鬆散,分配不當,很多職工都是閒差以及規章制度不健全等情況。由於大部分教職工都是在編人員,沒有競爭壓力,也沒有失業風險,員工在工作中沒有積極性。教學、科研等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8gzn7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