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關於國中生名著閲讀思辨現狀的對比分析

關於國中生名著閲讀思辨現狀的對比分析

關於國中生名著閲讀思辨現狀的對比分析

關於國中生名著閲讀思辨現狀的對比分析

摘要:大部分學生並不厭煩語文教材中新課標推薦的名著篇目,但是學生閲讀時大都仍停留在對故事情節的關注和瀏覽上,很少從鑑賞或專題的角度對名著進行精讀。這時介入對他們批判性思維品質和能力的培養是最佳時期。

關鍵詞:整本書閲讀 精讀 批判性思維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的語文教育側重的更多是文章教學,而很少讀整本書。所以很多人戲稱今天的學生不讀書。事實上,學生們是閲讀的,學習教材上的課文,閲讀現代文、文言文的文章和片段等,所以很難説今天的學生不閲讀,但確實讀“書”不夠。

事實上,語文教育多年來重“篇”不重“書”是教學上的“教材中心”、考試命題上對經典關注不夠、缺乏大量閲讀等原因造成的。其實,語文教育關注“整本書閲讀”,既必要又顯得可笑,因為這理應是語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只是因為過去不重視拋棄了。

對於學生來説,只讀文章而很少讀整本書,會缺乏更多的閲讀能力,會縮小他們的思維格局。很多學生沒有讀書的習慣,而只有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文章閲讀,以及瀏覽新聞娛樂和生活信息的碎片性閲讀,他們的閲讀能力和思維品質可能會大打折扣。因此,只讀《林黛玉進賈府》、《葫蘆僧亂判葫蘆案》的文章,而不讀全本《紅樓夢》是可想而知的遺憾。

學生日常的整本書閲讀範圍應該非常廣泛,只要適合中學生閲讀的書籍就應該都可能在考試命題的範圍,重要的不是讓學生為考試進行押寶式的閲讀,重要的不是選這些書上那個片段去考學生,而是通過大量書籍的閲讀,讓學生培養出豐富的閲讀能力,從而能夠解決更多從未讀過的書提出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個性化閲讀和豐富多彩的專題性閲讀不受限制。

因此,還是要捍衞不受限制的閲讀自由主義,可以推薦書單,但不做強制性的限制和硬性要求。至於整本書閲讀的方法、策略和活動,需要發揮語文教師們的智慧。讓“讀書”迴歸讀書的本來之義,讓學生們多讀些書,語文教育才更有語文氣象,教育才更像教育,學生才更像讀書人。

二、統計與分析

近年來,對國中生閲讀整本書的呼聲與需求越來越高,對學生的閲讀寫作能力要求與標準越來越高,在教學中我梳理歸納,瞭解國中生名著精讀思辨讀寫現狀如下:

1.學生對語文教材名著的閲讀興趣普遍較高,但對名著的思辨式閲讀是低效甚至無效的。

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沒有批註式閲讀和寫讀後感的習慣。可見學生們對教材名著的閲讀僅僅停留在對故事情節的梳理和故事人物的淺層次評價上,不能也不會從批判性思維的角度對教材名著進行思辨性精讀。這一方面緣於新課標沒有對國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過高的要求,比較重視高中階段學生的思辨性讀寫能力。另一方面緣於大部分語文教師沒有在這方面給學生進行過引導和訓練,有的教師可能自己都沒有對名著的思辨讀寫意識。

對那少數選擇“不喜歡”教材名著的學生一定不能忽視。此課題的研究旨在調動起所有學生對教材名著的閲讀興趣,這既是新課標的硬性要求,也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整體思維品質。

教材名著的人文思想價值和文學藝術價值雖然很高,但是由於作家作品離學生的生活時代很久遠,作為青少年的中學生,在對作家作品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的確很難能全身心投入進去進行深閲讀。特別是對一些外國文學作品以及中國文言性質的名著,語句艱澀難懂的較多,學生們讀起來也很費勁。

在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師利用閲讀課對教材涉及到的名著進行中介性地導讀、品析、引薦,讓學生先對教材名著有初步的瞭解認知。可以採用多渠道的方式讓學生親近經典,先入為主。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視聽功能,在閲讀課上先讓學生觀賞由這些名著改編成的影視劇作品中的經典片段,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閲讀慾望,然後老師在閲讀課上再對作品人物進行分析鑑賞,對作品故事情節的精彩之處進行簡單點評。相信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們就會對這些教材名著逐漸產生興趣了。

2.對教材名著的思辨精讀能較好地培養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進行閲讀寫作的能力,,有效地鍛鍊、提升他們的分析、推理、判斷等思考辨析意識。但首先要解決能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閲讀。

到了國中階段,學生所學科目一下子由國小的三科猛增到九科,且科科還都要計入會考總分,所以分給語文學科的時間自然很少。而語文學科作為會考分值最大的學科,六冊教材的教學壓力是很大的。所以縱然語文教師有三頭六臂也實在是在學校裏無法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去保證課外閲讀的完成。當然不能放棄,就得另尋他法。魯迅先生説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因此語文老師就要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激活學生去“擠一擠”時間的思想意識,把擠出來的時間用在閲讀上,不僅在校內,更在校外;不僅在課堂上,更在節假日裏。

培養學生濃厚的閲讀興趣是根本,可以利用在校內有限的時間裏,通過多種多樣的方法:佳作欣賞、點評人物、情節複述、讀書沙龍、辯論會、讀後感展讀等等來引起學生對經典名家名篇的注意力和興趣,讓他們在校在內的短短課堂上欲罷不能,那課外的閲讀情況就不言而喻了。還要對學習教材內容的課堂進行大膽取捨,精講精練,課外一定不要給學生布置刷題作業,以便學生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去進行課外閲讀。

3.學生的潛力是非常大的。部分學生只是初步接觸了此項課題的研究實施活動,就具有了很強的自我反思、質疑思辨意識。

語文老師一定要用課程化的理念,通過對名著思辨精讀指導課、名著精讀思辨寫作課、名著思辨讀寫過程評價課、名著精讀思辨讀寫成果交流課等的精心設計,來引導和訓練學生進行高品質的思辨性閲讀和寫作活動。

尤其要根據不同名著的不同特點,因材而異地從賞析性、專題性、思辨性等不同角度注重對學生名著精讀過程的把握和了解,及時發現思辨讀寫過程中的問題,及時調控課題研究的方向和路徑,引導學生切實做到名著精讀思辨讀寫過程的科學合理、紮實有效。從而更好地確立教師在課程開發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人文閲讀素養的課程理念,進一步實踐學科育人的教育理論,有效地鍛鍊、提升自己的分析、推理、判斷等思考辨析能力,填補應試教育對學生造成的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缺失,拓展學生的閲讀視野,培養學生親近名著的閲讀興趣以及聽説讀寫思結合的學習習慣。

大部分學生並不厭煩語文教材中新課標推薦的名著篇目,但是學生閲讀時大都仍停留在對故事情節的關注和瀏覽上,很少從鑑賞或專題的角度對名著進行精讀,對於如何批註式精讀名著,如何思辨性地寫名著的讀後感,絕大部分學生更是空白。原因很多:閲讀寫作時間少,應試製度對名著的評價方式太機械僵化,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語文老師沒有在這方面對學生進行過思辨式閲讀的指導或訓練,甚至從沒有在這方面進行要求過,大都只是為了迎合對名著的應試評價方式,情節梗概化、內容習題化、知識點碎片化地對名著照本宣科地做練習、搞測試,這就大大敗壞來學生們本來就不夠盎然的閲讀興致。

近八成的學生喜歡質疑,這是合乎青少年的思維特點的。國中生思維最主要的特點是抽象邏輯性,他們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日益明顯。他們不再輕信權威,常常不滿足於老師、家長以及書本的解釋,漸漸進入到一個喜歡懷疑與辯論的時期,開始傾向於獨立地找尋各種事物現象的原因和規律,開始試圖闡明現有材料中的一切可能聯繫,並建立起這些聯繫的各種假設,檢驗這些假設。因此,這時介入對他們批判性思維品質和能力的培養是最佳時期。

而語文教師如何對學生的名著精讀進行思辨式指導訓練,這就是此項課題所要探究的關鍵問題之所在。那就是要探求名著精讀的課程設計化、課堂指導化、閲讀過程評價化等一系列的教學策略和路徑。

語文教師只要對學生進行名著精讀的思辨性寫作的引導和訓練,學生就會有很大的進步和提高。教師只要相信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就一定會給老師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結論與反思

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歸納,提供以下有效的提升措施:

1. 多進行學習小組交流,在充足準備和理解的基礎上,讓每一位同學都發表自己的想法後再進行討論、展示,討論不出來的可以跨小組、跨班級交流,老師最好和每一個小組都能一起交流一會兒。

2. 不要為了考試而限制性地閲讀教材上要求讀的的幾本名著,也可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名著去進行此活動。

3. 建立閲讀寫作興趣小組,開通公眾號或博客,提供更多的學生展示、交流的平台。

4. 多給學生在校閲讀時間,讓學生讀懂讀透名著,指導學生養成批註式精讀的習慣。

5. 增加一些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比如觀看一些介紹名著作家的視頻等,小範圍地複述情節,發表演講、表演經典片段、名著手抄報、續寫名著、在寫作軟件上發佈文章等。

6. 讓學生準備推薦名著的PPT等課件,當小老師。

7. 一定要讓全體學生參與去多説,不能讓交流僅成為個別學生的展示舞台。

8. 批註不要僵化、死板,可以不多,但要深刻有自己的想法,不要為了形式而批註,最好每天都讀、都批、都檢查,日日清。不要硬性規定閲讀的進度,在閲讀過程中就多寫寫讀後感。

9. 老師最好親自檢查學生批註情況,以便因人而異。

10. 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閲讀、質疑、寫作,讓更多人的學生展示成果,課餘少佈置作業。

11. 老師可以在小論文寫作上先做示範,讓學生知道如何去寫,不要硬性限制字數,給學生充足的閲讀寫作時間。反覆打磨好一篇論文。

12. 多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名著進行閲讀活動,教師對學生的獨特見解要多肯定。

13. 老師不要給學生太多的提示,讓學生自己在閲讀中提出質疑。不要死板地只思考交流老師提的問題。

14. 可以讓閲讀寫作水平相近的學生自發組成閲讀興趣小組,以便更有效地開展活動。並根據不同的水平提出不同的閲讀寫作要求,不要“一刀切”。老師不要用自己的思考代替學生的思考。

15. 平時也要多指導學生寫寫思辨性的文章,也可以讀非名著,學校的閲覽室最好能向學生開發,學校要多開展名著閲讀成果交流活動。

16. 讓班內優秀的學生多介紹一下閲讀寫作經驗,多展示閲讀寫作成果,以便讓其他學生去學習借鑑。

17.對讀得好、寫得好的學生給與獎勵,以激發學生的閲讀寫作興趣。

18. 多給學生提供思考、提問、交流機會和時間,要多鼓勵,少批評,儘量讓學生質疑提問。

19. 在平時學習活動中就要注重對學生思辨性讀寫的引導,不要模式化統一要求,多給讀的時間,少讓寫,多看一些思辨性文章。

20. 對於思辨性閲讀不好的學生,可以多讓學優生一對一幫助輔導,不要總懲罰他們。

21. 老師要對每一部名著先進行閲讀指導,特別是對名著中的精彩片段,以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再給學生提出具體的閲讀建議。

22. 老師的閲讀活動課希望更輕鬆、幽默、活潑些,不要太死板、無趣,總是用檢查破壞學生的閲讀興趣和積極性。

23. 老師利用閲讀課讓學生交流各自的閲讀情況,討論問題,課外時間儘量讓學生去閲讀。

學生的“整本書閲讀”、“自由閲讀”是學生生命體驗昇華、提高的必要條件,我們要為學生提供優質的閲讀平台,創造利於閲讀的環境,為學生的文化啟迪鋪陳有生成性的底子,奠定一生的閲讀基礎。

參考書目:

1、《新課程標準》

2、《經典名著的人生智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8odgq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