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關於“加強校企合作,發展職業教育”現階段工作情況的報告

關於“加強校企合作,發展職業教育”現階段工作情況的報告

關於“加強校企合作,發展職業教育”現階段工作情況的報告

關於“加強校企合作,發展職業教育”現階段工作情況的報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意藴深邃,是新時期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行動指南。總書記指出:“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各級各類職業教育模式,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動員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要加大對農村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準確地闡明瞭“辦什麼樣職業教育、怎麼辦職業教育”問題。

近年來,國務院密集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2018年第1號)、《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等相關配套文件。指出了新時期職業教育的辦學原則、改革重點、創新辦法和發展方向。重點體現在: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深化產教融合、育訓結合,形成校企“雙元”育人機制。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對進入目錄的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厚植企業承擔職業教育責任的社會環境,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

如何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務院的政策意見貫徹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當前“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改革任務在我市的具體執行情況如何呢?現報告如下:

一、現階段工作開展的基本情況

我市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在習近平總書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重要論述精神的指引下,在國務院的配套文件政策的支持下,按照教育部制定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總體規劃,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京張攜手舉辦冬奧會、建設國家可再生能源示範區”三大歷史機遇,積極與優質企業對接合作,不斷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改革,主動作為、借力發展,促進就業,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一)立足發展需求,引進企業優質課程資源,大力實施企業化教學改革。

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探索中,職業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紛紛走進企業,進行深入的考察調研、培訓學習、頂崗鍛鍊,逐漸掌握了企業生產的技能需求和素養需求。積極引進企業成熟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課程和優質的師資條件,不斷摒棄自己落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打造出全新的企業化教學模式。初步構建起學校培養目標與企業用人標準、學校培養技能與企業生產需求、學校培養職業素養與企業管理理念、學校學習環境與企業生產環境高度融合的“四結合”教學體系;推廣了生產性項目教學、實踐性案例教學、崗位性情景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新型企業化教學方法;推進了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遠程互動、移動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推動了教師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不斷改革創優。使職業教育真正發揮出“揚長教育”的特性,讓學生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引導學生做自己擅長領域的強者,激發學生成才出彩的夢想。

2016年,張家口市職教中心、宣化職教中心、懷來職教中心、等多所學校,在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主導下,與聯想集團深入合作,全面引入聯想設備、師資、課程,採用聯想企業化教學模式,激發了學校的教學活力。面對企業開課程,立足崗位練技能,提高了學校專業建設與現代產業發展的匹配度,保證了培養的學生真正能夠適應企業的崗位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專業教學與產業發展相脱節,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兩張皮”的弊端。

(二)深化產教融合,引進企業高端實訓設備,全面提升學校專業建設品質。

職業學校原來的實訓建設多依照教材或專業計劃設置,設備陳舊老化,跟不上產業調整發展形勢,實訓環境與企業真實的生產環境相差甚遠,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操作能力與企業的人才需求目標嚴重不符。學生在入企上崗前,必須重新接受企業的崗前技能培訓,少則幾個月,多則半年或一年。落後的實訓條件,嚴重影響了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

因此,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發展過程中,職業學校緊緊圍繞合作企業生產實踐和產業發展需求,不斷加大投入,購置急需的實訓設備,完善實訓建設,初步構建起校企共育、育訓結合、理實一體的人才培養基地,形成“教、學、做”一體化校企合作教學體系。如張家口機械工業學校、懷安職教中心建設的吉利沃爾沃汽車實訓基地,學生在學校就可以進行與企業生產崗位完全一致的高仿真實訓演練,實現了學生技能培養與企業崗位目標需求的無縫對接,增強學生進入企業後的崗位競爭力和就業優勢。達到學生在校時“零”距離實習、畢業時“零”距離上崗的“雙零”目的。

(三)加強校企合作,拓寬學生就業渠道,不斷增強學生的就業質量。

職業學校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就是招生,能不能招來學生,學生願不願意來,關鍵是看有沒有出路,出口暢才能入口旺,職業學校必須把解決學生出路問題放在首位的重要戰略位置上。

從國家大力實施職業教育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政策出台以來,我市的職業學校在政府主導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下,以產業為引領、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本位,緊抓京津冀協調發展的機遇,主動出擊,加強與京津冀實力雄厚發展勢頭良好的企業合作,夯實校企合作基礎,搭建職業教育和企業用工“立交橋”,為學生進入世界500強等優質企業提供更廣闊的就業空間。

張家口市職教中心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旗幟作用,不斷加深校企合作力度,吸引聯想集團、阿里巴巴、京東集團、上海那弩科技、首都機場等優質企業,來我市共建人才培養基地。校企雙方在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合作雙贏的原則,積極探索“定向式”、“訂單式”、“定崗式”等多種形式的就業路徑,拓寬學生就業渠道,提高學生就業質量,創新就業機制,實現學生就業提升、收入提檔、發展提速的目標。

張北、陽原、宣化等縣區職教中心,通過引進海爾集團、長城汽車、京東方集團等大型知名企業,深化校企合作,不但為學生蹚出了一條“入學即入職,畢業即上崗”的職業教育改革之路。更為貧困家庭學生探索出了一條“職業教育+優質就業”的脱貧新路。凸顯出職業教育“培養一人就業,促進全家脱貧”的扶貧成效。

(四)依託專業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全力推進職業教育服務社會民生。

在構建現代職業教育專業體系過程中,職業學校都很重視服務專業和特色專業建設,這些專業對接的是第三產業,與社會發展和民生需求緊密相連。有的學校以這些專業的實訓基地為基礎,進行不斷地積累壯大,逐步發展成了校辦產業,即為學校專業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實訓保障,又滿足了社會發展中急需解決的民生需求。這是另一類的校企合作,是一種結合度最緊、融合度最高、效益度最佳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依託專業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的職業教育發展新格局。

例如,宣化職教中心依託學前教育這個骨幹專業,在農村鄉鎮開辦了兩所幼兒園,並逐步建設成為河北省示範性幼兒園。作為學生“工學交替、知行合一、樹師表,練師能”的實訓基地,同時滿足了農村對高質量幼兒教育的迫切需求,彌補了鄉村振興的短板,為發展社會事業,滿足民生需求做出了貢獻,贏得了良好社會聲譽,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發展為了人民”的服務宗旨。

再如,蔚縣職教中心的剪紙專業和宣化職教中心的珠寶專業,都是特色專業。學校將專業教學搬到當地的文化產業園中,形成“前店後廠,廠校合一”的辦學模式,營造出“四真”即環境真實、市場真實、原料真實、作品真實的學習環境,創新出“五合一”即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作品與產品合一、車間與教室合一、學習內容與市場合一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了校行企合作、產教訓一體,為當地培養特色工匠,促進產業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五)實施工學結合,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深度優化教師專業素養。

當前,職業教育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能力不高,吸引力不夠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專業師資力量薄弱。特別是,“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專業課教師專業理論不紮實,專業操作技能偏弱,專業發展理念落後,影響了專業教學質量。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職業學校採用“請進來,走出去”兩種辦法,有效地提高了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一是從合作企業聘請具有相應資格的專業技術人才進校兼職任課,與學校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實施“培養目標與用工標準、培養技能與崗位需求、培養環境與生產環境、培養理念與企業文化相結合”的企業化教學改革,推進現場實習、教學見習、頂崗實習一體化教學,促進教師企業化教學能力形成;二是將教師送到合作企業進行頂崗生產鍛鍊,親自參加企業一線生產,學習掌握相關產業的新技術、新工藝,切身瞭解行業技術發展動態,感受並積累具體的生產案例與素材,並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改變課堂教學的單一模式,增加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具體性和實踐性,從而提高了專業教學水平和對學生實踐的指導能力。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制定了“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改革策略,為職業教育改革指明瞭方向,引領職業教育步入新的發展黃金期。但是,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這一重大決策過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問題和困難,需要去引導和疏解:

(一)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歧視。

職業教育被認為是低等教育。我國社會長期受“學而優則仕”的封建教育思想影響,把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視為兩個不同等級的教育,認為職業教育就是低人一等的教育,職業學校的學生就是“問題學生”,職業學校就是貧困家庭子女和不良青少年的收容所。

部分職業學校生存困難。現在對職業教育發展不利的因素諸多:優質普通教育無限擴招;學生託關係、花重金、搞移民也要上重點中學和大學;職業院校只能招收一些落榜生、未畢業學生甚至是農民工,生源質量和數量低下;一些職業學校欺騙招生、無序競爭,自毀聲譽……,導致一部分職業學校生存困難。

行業企業輕視職業教育人才。我國大部分行業、企業,尤其是國企的高管和管理層多為精英人士、高級知識分子,從思想深處更願意接納高學歷人才,對職業教育學生有種輕視心理。在這樣的環境下,要讓產教融合在職業教育中得以發展,落實校企合作政策,有重重困難。

(二)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投入不足。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着地區間極不均衡,不少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漠不關心,對職業教育投入不足。

財政投入嚴重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受財政拮据或政績觀的影響,特別是經濟落後,產業聚集度不高的地區,對職業教育的發展不夠重視,支持力度不大,尤其是財政投入嚴重不足。有的縣區政府連職業學校的生均公用經費、教育費附加中不低於30%用於職業教育的政策都不落實,職業學校保障正常運轉的經費都很緊張。

學校合作成本過高。在校企合作的實施過程中,職業學校需要購買實訓設備,建設實訓基地,聘請企業講師,購買企業服務,進行師資培訓,投入巨大。如果沒有政府財政支持,根本無力實施。這也是校企合作從提出到現在已經多年的時間,而沒有在各地得到深入貫徹落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企業對校企合作態度淡漠。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今後辦學的基本模式,也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當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着學校“一頭熱”“獨角戲”問題,合作層次淺、形式單一。究其核心,就是企業方貌合神離,沒有找到合作“共贏點”。

企業對職業教育有偏見。由於社會偏見和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支持力度不夠等原因,企業對於職業教育的參與感、責任感沒有建立起來,對職業教育的學生缺乏信心,在用人待遇方面甚至是區別對待。

企業找不到合作“共贏點”。雖然國家發改委和教育部等部門

聯合印發《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從國家層面對如何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進行頂層設計。提出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對認證的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但是政策方案落實緩慢,對企業的激勵優惠力度不夠,多數企業也沒有確切掌握相關的政策,找不到校企合作的“共贏點”。對參與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改革缺乏興趣,積極性不高。

企業追求高額的合作利益。現階段參與校企合作積極性最高的企業,是勞動密集度較高、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大型民營企業,有聯想、海爾和京東等。與職業教育合作緊密,融合程度很高,但是,企業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合作利潤,給學校帶來較高的合作成本。

忽視了與中小微企業合作。在目前的校企合作改革中,我們過多關注的是行業龍頭企業和知名企業,忽視了中小微企業對於促進產業和服務社會的重要性,忽視了利用中小微企業對學生實施創業精神的培養。

(四)職業學校合作辦學的創新動力不足。

合作辦學理念認知不足。一些職業學校沒有認識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今後職業教育辦學和發展方向,沒有體會到合作辦學的優勢,沒有切實擔負起主導作用。學校領導沒有去積極尋找合作企業,並深入開展相關的項目合作,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懶政心態,從而影響了校企合作的開展。 

合作辦學能力不強。一些職業學校由於專業建設缺乏內涵、師資水平不高、實訓設備匱乏、經費不足、辦學思想落後,缺乏改革勇氣和創新能力等因素,導致學校合作能力低下。與企業的期望存在不對等性,校企合作難以深入、難以繼續。

校企合作深度不夠。一些職業學校開展校企合作只是為了給學生增加一些就業渠道,提高招生吸引力,滿足自身的生存發展,沒有從學生髮展的根本立場出發,忽略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個性發展。沒有真正實施專業、課程和培養模式的改革,沒有真正實現“產教融合、工學結合”,合作停留在淺層次,影響了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五)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

政策支持及保障力度還不夠。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高度重視,大力倡導校企合作辦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國家出台的校企合作政策多是倡導性的,缺乏一定的約束力,地方政府配套政策措施不完整、不及時,操作性不強,對企業的激勵力度不足。勞動、教育、企業主管等部門之間協作性不高,相關政策落實緩慢,影響了校企合作的推進力度。

合作辦學模式缺乏規範性。校企合作涉及到企業和學校的合作,兩者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教育溝通,需要有完善的合作辦學操作制度來規範,以保證校企合作辦學的正常開展。在當前開展的校企合作中,校企雙方的責任不明確,缺乏宏觀的執行和監督機制,這就影響了校企合作辦學的規範性。

地方政府主導力不夠。現有的校企合作多是短期的、不規範的、靠校企雙方感情和人脈關係維繫。雖然校企合作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關注,許多的合作成果也得到了政府的認可和獎勵,但政府對校企合作的關注度、參與度不高,沒有充分發揮主導、監管作用,使得校企合作缺乏穩定性和長效性。

三、下一步工作意見建議

(一)高度重視校企合作改革,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發展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完善部門協調機制。地方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要把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作為對各級政府、部門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的重要內容,把評價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獎懲的重要依據,嚴格落實政府和部門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要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牽頭,發改、財政、人社、教育、工信、科技、農業、商貿等多部門組成的職業教育改革領導小組,制定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開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研判、督導工作,全面統籌領導本地區的職業教育改革事業。確保黨對職業教育的政策意見落到實處,確保職業教育發展的正確方向,確保職業教育各項改革任務貫徹落實。

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激勵機制。建立區域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政策。對納入產教融合型的企業投資興辦職業教育,根據指出規定,按投資額的30%比例,抵免該企業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制定鼓勵企業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地方性專門政策,支持、引導有條件本地國有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率先成為產教融合型企業,鼓勵支持企業與學校合作辦專業、辦二級系部、辦校內實訓基地、辦校外實習基地,組建一批“1企+多校”或“1校+多企”的校企合作職業教育集團,推動開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教育改革。

開展區域產教融合示範園建設。市委和市政府,按照多元化投入、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方式,建設1-2個融合全市職業學校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實習實訓基地,將基地建設成為面向全市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高地、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技術服務中心,面向企業培養培訓技能人才的實踐中心。以實踐中心為平台,緊密融合全市職業學校和企業,形成兼具教學實訓、人才培養、生產服務、技術推廣、技能傳承等功能的產教融合示範園。

支持職業學校舉辦校內教學工廠或農場。鼓勵職業學校依託生產性實訓資源,吸引優勢企業與學校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地方財政採取“以獎代補”的辦法,按照國家規定的税收優惠政策,鼓勵引導中小微企業參與校企合作,與學校共同舉辦以滿足專業教學為主要目的的校內教學工廠或農場。在補充辦學經費的同時,促進教育與生產相結合,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功能和作用。形成“前校後廠”“校內廠”“廠內校”的辦學格局,完美實現職業教育的“五個對接”(專業與產業、企業與崗位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對接)。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辦學改革,這是校企雙方互惠互利,職業學校一舉兩得的好事。

完善職業教育經費長效穩定保障機制。國家要加大對地方政府職業教育投入的督導檢查力度,在保證現有政策性經費投入基礎上,持續加大職業教育投入,確保新增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向職業教育傾斜,逐步化解職業學校債務。探索建立“基本保障+發展專項+績效獎勵”的財政撥款制度,逐步提高職業學校生均撥款。支持學校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校企合作成本分擔機制,適當放寬學費標準,整體提升職業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水平。

(二)大力開展勞動教育,提高技能人才地位,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環境

推進勞動教育,弘揚勞動精神。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以後,黨中央對加強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快貫徹落實意見要求,加快推進大中小幼勞動教育,構建起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的教育體系,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培養具有勞動知識、勞動技術素養,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啟動全黨全民加強社會主義勞動文化建設行動,形成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良好社會氛圍,為職業教育發展打好社會基礎。

大力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地方黨委和政府,可以選拔為本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技術技能人才在工會、團委、婦聯等羣團組織中兼任職務,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技術技能人才作為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團代會代表等的人選。鼓勵企事業單位按規定設立特聘崗位津貼、帶徒津貼等,激勵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技能大賽等方面取得突出業績的技術技能人才。建立技術技能人才休養制度,定期組織療養活動。設立區域技術技能大師稱號授予制度,給予相應獎勵或津貼。

不斷拓寬技術技能人才發展渠道。地方黨委和政府應組成專門領導小組,清理對技術技能人才的歧視政策,克服“五唯”頑瘴痼疾。建立規範的勞動准入制度,實行職業院校畢業生與普通高校畢業生在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和企業招聘中,享受同等待遇。完善技術技能人才職稱評價機制,貫通技能、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加大技術技能人才就業創業支持力度,建立若干技術技能人才創新創業試點項目,在資金、場地、設備、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引導和培育“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良好社會氛圍。

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環境。地方黨委和政府要加快制定完善地方職業教育條例、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全面提升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科學編制職普招生比例,實現職普平衡、融通發展機制。開展職業教育改革先進評選活動,對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在各縣區或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設立職業啟蒙教育和勞動體驗基地,大力弘揚職業勞動精神,講好職教故事,傳播職教聲音,全方位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

(三)加強職業教育科研師資隊伍建設

提升職業教育教研水平。政府要加強各級職業教育教研工作,鼓勵支持聘請一線優秀教師、技術技能人才擔任兼職教研員,形成專兼結合、動態管理的教研員隊伍,建立完善的職業教育教研體系。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職業教育理論實踐研究,有效指導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

改革教師培養培訓制度。省內要支持1-2所院校轉型為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或分專業支持一批高水平院校舉辦職業技術師範本科教育定向培養職業教育師資;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職業院校教師參與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建立省、市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企業實踐基地,加強“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認定一批省、市級職業教育教學專家和“雙師型”教師;要嚴格落實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制度,每兩年企業實踐的時間累計不少於兩個月,構建起校企雙主體的專業教師培訓體系。制定專業教師能力標準,構建專業教師能力評價體系。

改革完善專業教師招聘制度。政府要不斷改革完善職業學校教師招聘制度,以適應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規範改進職業學校新進專業專任教師原則上應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和相關專業技術資格政策;制定落實職業學校可用不超過20%編制員額,通過直接考察的方式,自主招聘優秀產業人才擔任專業教師或兼職教師,並參照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平均薪酬水平核撥財政經費政策。藉此,推動企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職業院校教師雙向流動,鼓勵企業人員到職業院校擔任兼職教師,支持職業學校專業教師在校企合作企業兼職。

創新教師績效獎勵制度。地方政府要積極深入校企合作一線,加強調研指導,改革創新校企合作教師績效獎勵制度,激勵教師積極參與校企合作辦學。例如,參與校企合作專業教學教師獎勵績效工資可提高到本單位平均水平的2-3倍;學校可從對外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成果轉讓取得的收入結餘中,提取50%以上用於教師勞動報酬,且不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管理;對學校以年薪制、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方式引進高技能人才以及兼任社會培訓任務的專業教師的績效獎勵,在本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外單列。支持專業教師在校企合作企業兼職取酬。

以上報告,不詳不妥之處,請領導和同仁批評指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jlvk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