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國中美術教學論文(熱門新版多篇

國中美術教學論文(熱門新版多篇

國中美術教學論文(熱門新版多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藉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範文呢?如下是編輯為大家整理的國中美術教學論文範文(熱門最新10篇,歡迎參考閲讀。

國中美術教學論文 篇一

國中美術教學經驗論文

國中美術審美教學研究

一、國中美術教學的特點

首先,美術教學處於邊緣化地位。由於受到升學的影響,美術教學處於邊緣地位,得不到學校領導和教師的重視。然而,美術教學是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有效途徑,因此,學校領導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重視美術教學,為學生的藝術教育打下良好基礎。其次,教師教學態度不端正。由於學校領導對美術教學的不重視,再加上美術學科沒有升學方面的硬性指標,導致美術教學不受重視,教師以一種敷衍的態度進行教學。再次,美術教育比較抽象。美術課程與其他主科課程不同,美術教學具有很強的表象性和抽象性,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同時,如果美術教師的授課沒有個性,那麼美術教學就成為一種再現性教學。最後,美術教學的變化性。藝術與時代背景、時代發展有着密切聯繫,藝術會受到時代發展的影響,美術教學會受到時代思想的影響。因此,美術教師應該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二、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學習內容要多樣化

隨着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藝術形式更加多樣化,美術是藝術形式的一種,美術內容逐漸呈現多樣化的特徵。在國中階段,學校通過設置音樂和美術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美術課程是培養學生藝術修養的重要環節,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增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美術繪畫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美術學習,為今後的美術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其次,指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教師要教給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技巧,擴大學生的審美空間,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作品賞析能力。最後,鼓勵和支持學生進行自主藝術創作。只有學生自覺地進行藝術創作,才能真正地實現美術教學目標。

(二)注重開放性教學

新課程改革提倡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開放性的教學環境,美術教學應該堅持與時俱進。要想進行開放性的教學,教師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變以往主導者的角色,逐漸向輔導者角色轉變,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比如,教師對學生進行自主創作指導之後,再對學生的創作結果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美術課程具有抽象性特徵,需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美術與生活的關係,教師要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同時,將美術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野外進行“寫生”,讓學生感受美術和大自然的聯繫。參加這種課外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淨化心靈,陶冶情操,使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加強課外拓展

課外拓展是對教學內容的訓練和延伸,美術課堂之外的實踐創作與理論知識學習都是課堂延伸。由於美術課程的學時是固定的,而美術課程涉及到的內容又非常廣泛,僅僅通過課堂教學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的。因此,學生需要自己進行課後訓練,利用課外時間積累知識。課後的理論知識補充是對學習結構的梳理,課後實踐創作是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有效方式,能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審美觀。雖然國中階段的美術知識有限,教師處於主動地位,學生處於被動地位,但是進行課後拓展,能夠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新的領悟,並將自己的'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便於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

(四)增強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

要想提高美術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動,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由於每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都不一樣,教師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對於學生來説,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美術成績,就要在上課前先對即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進行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後不懂的問題,向教師請教。

(五)通過閲讀和欣賞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國中美術教學論文 篇二

美術教學論文精選

美術的教學在中學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通過不斷的總結和反思,探討和研究,美術教學能變得更好更順利,增加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那麼就一起來欣賞下面三篇美術教學論文吧!

“寫意”造型對中國畫教學問題的探討【1】

在中國畫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反映出這樣的問題:其一,把對中國畫的“教”和“學”侷限在單純的技法訓練與照本臨摹之中,去枝存葉,去本求末,讓學生只在“筆法”與“墨海”中繞圈子;其二,缺乏對學生進行思維方式的正確引導與培養,從而無法把握中國畫造型法則的實踐和應用;其三,對中國畫概念的誤導和忽視,造成學生對中國畫的本質與內涵的模糊,從而使教學目的得不到良好的貫徹落實。

這些問題的繼續存在,必將使中國畫教育與教學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為此,對這一問題進行認真的研究和探討,是非常必要的。

探討之一:中國畫的概念及其本質的再認識。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之一,經數千年的發展與演變,已形成自己獨特的精神面貌與藝術風采,具體表現為傳統文化薰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維方式與“寫意”的造型觀。

這種思維方式與造型觀,是中國畫及其技法形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源泉。

縱觀數千年的中國繪畫史,從戰國帛畫到敦煌壁畫;從唐代的鞍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鳥;從徐渭、石濤到現代的齊白石與張大千,眾多作品不單純顯露了“筆墨”技法的熟練與高超,更重要的是無一不閃爍着“意象”思維的智慧之光和對“寫意”藝術性的創造。

這些突破客觀物象的明暗、體積和寫實手法的作品,將人對事物的認識提到“神會意通”的理念高度,從而使中國畫創立了自己“意在筆先”“不求形似”“以形寫神”的特殊畫風。

這種更富於“情”“理”“性”以及藝術願望的表現法則,構成中國畫以“寫意”為核心的獨特與偉大。

探討之二:對“意象”思維方式和“寫意”造型觀的基礎性思考。

作為民族藝術的中國畫,與中國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淵源關係。

“意象”思維正是中華民族經過長期思考與實踐所創建的一種瞭解世界、創造文明的認識觀與方法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大觀。

這種思維是以我國古代老莊哲學思想為核心建立的一種辯證思維觀。

它不同於西方的“具象”思維,又有別於“抽象”思維,是處於二者之間的獨特思維方式。

“意象”思維把“意”(即人的意識,意志、意念、主觀)與“象”(即客觀物象,宇宙萬物)看成是一個互通共識的有機體,將“事物”“人格”化,尋求人與事物“感應”式的認識法則。

“黑白成象”“陰陽相生”,倡導人的主觀意識與客觀存在的共存性和可知性,視認識的完美為“天人合一”的境界。

這種思維方式與認識觀特別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式的理想認識觀,也突出了中國文化強調主觀意識的特性。

這種“特性”是孕育“創造”性的先決條件。

中國畫的“寫意”式造型觀正是依此而創立的。

以“寫意”為宗旨的中國畫在選擇其“達意”的表現形式時,是以重“神”輕“形”為原則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體積;不追尋物象的寫實關係,而是確立了“墨線”———這一古老又純樸的“意象”符號,並賦予它更加豐富的情感內涵,形成中國畫與西洋畫從形式到本質的區別。

不同的思維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藝術表現;不同的藝術表現,又體現了不同的思維觀念。

中國畫受特定思維影響所造就的“寫意”式造型表現,正是中華民族的理想、願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

探討之三:培養“意象”思維,掌握“寫意”造型,是貫徹實施中國畫教學目的之關鍵。

在正確瞭解中國畫的概念及本質之後,我們對現行的中國畫只重形式技法,忽視思維方式的“教”和“學”作何感想呢?

在此倡導中國畫教學以引導學生的“意象”思維及“寫意”造型為主,並不是不學技法、脱離技法,而是依此指導技法的正確運用。

技法作為中國畫學習的基礎之一,有其不可輕視的價值。

但技法形式如脱離了思維觀的指導及其造型的功用,則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因此,在中國畫這一特定性的教學活動中,正確引導和培養學生的“意象”思維,讓學生掌握“寫意”的'造型觀,並依此去指導技法,駕御技法,才能使中國畫教學的目的得以正確的貫徹。

啟美啟智啟德啟信【2】

一、啟美啟美,即是引導學生欣賞美、理解美,進而最終能夠創造美。

對工藝美術、建築藝術、傳統繪畫、雕塑作品的欣賞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鑑賞能力;對現代繪畫藝術的欣賞可以增進學生對美的理解能力;美術教學中的技法訓練則可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術教學應與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聯繫起來。

如講《生活與設計》這一節時,談到服裝設計,我特別聯繫了中學生的服裝設計——“衣服是無聲的語言,它隨時向別人傳遞着你的身份、性格、愛好等方面的信息。

同學們正處在充滿活力的學生時代,因此,服裝應當能體現出生動活潑、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而耳環、戒指、美容化粧等成人的打扮暫時還不適合同學們。

不是有人説,青春就是最好的化粧嗎?”同學們笑了起來,下課後,原來佩帶飾物的同學悄悄把飾物摘了下來。

二、啟智啟智,即是指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表現能力。

記憶畫和想象畫訓練對於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逢新學期開學,我都要佈置學生描繪假期生活。

幾個學期堅持下來,學生在繪畫語言的表達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

有的同學甚至把整個麥收場面畫了下來,畫面上有麥田、遠山、道路、脱粒機、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汽車和忙碌的人羣等,內容豐富,形體正確,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也得到初步體現。

這麼複雜的場面,若不具備一定的表現能力和觀察能力是難以描述的。

三、啟德德為立身之本。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德”的教育,德育與美育是相輔相成的。

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美的陶冶之時,還要有意識地傳輸道德規範,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如我在引導學生欣賞《珍惜我們的環境》這幅畫時,不僅講工業污染,還聯繫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學生珍惜生活環境,不亂扔廢紙,不亂抹亂畫等。

四、啟信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

對於身處緊張學習生活節奏之中的學生,美術課應當是一種精神體操,使學生緊張的心情得到放鬆。

因此,選擇實施成功教育、快樂教育就應成為每節課的總體構思。

數年來,我一直堅持每節課結束前的好作業評點,只要是有可取之處的作業,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揚,使學生盡情品味收穫的快樂。

兒童美術創造力的培養【3】

指導兒童繪畫創作,很重要的是要從兒童心理特徵出發,教養兒童對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表達能力。

美術創作是形象思維。

應通過激發兒童對於美術的興趣,培養兒童的形象思維,開發兒童智力,培養兒童觀察、記憶、想象和創造能力。

這個過程,重要的是對兒童藝術創作的引路人,要善於瞭解兒童,啟發兒童對美的興趣和感受,培養兒童的想象力的創造力。

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滿幻想的時代。

好奇和幻想是兒童思維的特徵,也是兒童心靈純潔天真的表現。

他們可以“異想天開”:彎彎的月亮掛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掛鞦韆搖盪;蝴蝶紛飛撲向孩子身上,説明我比花兒更美;不同國家的兒童可以用紙筒互相“打電話”。

在成人看來似乎“荒誕不經”,對兒童説來,正是奧妙所在。

因此,要指導兒童畫,就要去發掘他們這種兒童審美的奧妙。

如老師要求孩子們創作一幅《救救大熊貓》的畫。

一個孩子在畫面上畫出一隻大熊貓在哭,一羣小朋友圍了過來,有的送蘋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

另一兒童異想天開,畫了一個豬形的“撲滿(儲蓄罐)”,上面帖了紅紙,與上“寄給大熊貓收”,還帖上一張郵票。

真使人意想不到。

發掘這種天真奇妙的創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神奇的幻想,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看問題,就會在他們心靈中挖掘不盡的美的寶藏。

畫出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

不可忽視,讓孩子學會自己造型。

孩子畫畫,開始往往是畫小孩,他們總是先畫一個圓圈,這是一個頭,再畫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講故事,作用可大呢。

又點上兩小點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樣重要。

再刷刷幾根頭髮。

這就是他腦子裏有的印象。

至於耳朵、鼻子他們往往疏忽了的。

如一豎是身體,二橫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個手指頭是不會弄錯的,兩腿和腳就只有兩豎和兩個小圈兒了。

看到這裏,我們首先要誇獎:“畫得好!”鼓勵他這樣畫下去。

千萬不能説:畫得一點也不象,這樣會扼殺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幼小心靈總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和支持。

而兒童認識形象,不會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

孩子不能理解的東西,大人不能操之過急,強迫接受,這樣就會引起兒童的厭煩,減退畫畫的興趣。

在啟發兒童創作熱愛祖國為主題的繪畫時,教師啟示以愛國旗為題。

這時,孩子紛紛舉手,説要畫國旗。

一個孩子提問:“能不能畫降旗?”教師問:“為什麼?”原來他記憶起去年學校中曾發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幾個紅領巾看見操場上國旗還沒降下來,他們冒雨下了國旗。

他想畫這個場面。

這是很好的設想,教師鼓勵他進一步構想,這個孩子畫了三個紅領巾冒雨降旗,並將教學樓,操場上的籃球架、雙槓、單槓等都畫了進去。

教師提示:這樣畫太龐雜了,主題不突出,繪畫就是要畫出生活中最美的東西。

象教學樓、籃球架、雙單槓和降國旗愛祖國有什麼關係呢?孩子接受了意見,畫面只剩下三個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繩索,天上正下着大雨,並題名《下雨了》。

畫面集中,形象單純,主題突出。

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生活。

為了開拓孩子們的眼界,教師要求家長在休息天、假期裏多帶孩子出外寫生,到公園兒童遊樂場、動物園、馬路、風景優美的地方寫生,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生活,豐富孩子的創作。

一次我帶着孩子參觀盲童學校,那兒環境清靜,一塵不染,綠樹成蔭,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園,看到盲童在這裏的學習生活,處處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長。

更使孩子們驚奇的是他們還能以手代目,進行雕塑,刺繡等藝術創作,甚至還能學習推拿醫療技術為人民服務,充分體現在祖國的懷抱裏,殘廢人生活幸福,使孩子們很愛感動。

國中美術教學論文 篇三

學習的過程是主客體交融的過程,就是學習主體對知識客體融會整合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而教材內容則是固定的、靜止的,具有自閉性、被動性,甚至排他性;為學生主體增加了障礙和困難;學習主體與教材客體成了一對矛盾。開展體驗性學習,教師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閉的、被動的教材內容活起來,就是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與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內涵,注入體驗性學習的機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學內容成為開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滿活力的各種學習活動。如在“誰畫的魚最大”教學中,創設學生捉魚的機會,體驗魚的活力與手感;通過觀看海洋熱帶魚的視聽體驗,豐富了學生對各種美麗的熱帶魚的認識;通過動手繪畫漂亮的大魚的體驗,學生獲得了成功的愉悦體驗,口語交流的體驗。有機地創設體驗學習情景和體驗學習氣氛,體驗學習的契機。使學生對認知活動產生興趣,產生愛意,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去體驗和感悟,能動地擁抱知識,認識知識,學習主體與知識學習活動融為一體,在主客體的交融體驗學習中,知識融入了學生的生命之中,使學生嘗試到每一次學習體驗都是生命意義的昇華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而獲得對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

國中美術教學論文 篇四

論國中美術教學中“鄉土美術”的運用

[摘要]針對“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當地資源的優勢,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同時又能深刻了解當地的美術資源,使學生樹立熱愛故土、建設家園的美好信念。

[關鍵詞]美術教學 鄉土美術資源 古建築 地域特點 校內資源 傳統節日資源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的教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全面普及“素質教育”,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我們美術教育也要轉變教育觀念,要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除了要有相應教材內容外,還要求我們全面瞭解鄉土美術資源狀況,充分利用鄉土美術資源,拓寬美術教材,使學生樹立熱愛故土、建設家園的美好信念,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

一、什麼是鄉土美術

“鄉土”是屬於本地區的民間美術,是其他任何美術形式也替代不了的。就好比我們自家裏的東西,可能不值什麼錢,但對我們每日的生活來説非常有意義。鄉土美術(或稱民間美術)是最豐富、最生動、最質樸、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其手工性、情感性喚起人們情感的認同,其簡潔明快、博大寬厚、熱情淳樸、粗獷豪放的藝術風格為人們喜聞樂見。在美術鄉土教材的編排上,要充分利用、發揮鄉土美術的獨特作用,繼承、發揚鄉土美術的優良傳統。

二、鄉土美術運用的現狀

作為一個較長時間在農村工作的中學美術教師,我感到當代的農村美術教學存在着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城市和農村教學條件的差距,主副課分化的嚴重性,家長素質嚴重參差不齊等,種種原因決定農村美術教學很難在當地得到發展和重視。根據筆者調查,當地農村美術教學主要都以教課書為主,很少利用周圍現有的美術資源去進行教學,並且有時還很難保證學生一星期一節的美術課,可有可無。可以説,在當地美術教學鄉土教材的運用幾乎為零,鄉土教材的運用嚴重的不足,嚴重的滯後。

三、開發鄉土美術教材的優勢

台州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鄉土美術資源及其豐富,章安古郡、臨海古城牆、温領古魚港、仙居白塔古鎮等文化遺存,只要教師正確合理的運用這些資源,再和當地的美術課本相結合,就能使一節無關緊要的副課變成豐富多彩的一堂美術課。

四、開發鄉土美術的途徑

長期以來,我始終將自己所掌握的美術知識及對家鄉風土人情的瞭解融匯到平時的美術教學中,使學生在中學美術學習階段從民間美術和鄉土教材中學到屬於本民族、本地區的`獨特藝術知識。《美術新課標》中提出“認識本土文化是學生學習藝術,認識藝術的基礎,是他們走向世界的起點,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深入地學習本土文化,從他們的周圍環境開始,挖掘生活的美,鄉土文化的美”。怎樣利用鄉土文化這片活水來激活美術課堂教學,筆者以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利用當地古建築進行教學。

美術教師應充分考慮當地城市和周邊農村的文化建築、園林、民宅等作為教學資源開發的重要內容。章安史稱“章安郡”,歷史文化悠久,建有明清時期的老街。有記載着1000多年前的故事;有神奇傳説的金鰲山;在教學中。我將這些地方的建築拍成圖片,然後做成幻燈片,讓學生欣賞,提高學生的欣賞美、鑑賞美的能力。同時,為進一步引發學生學習探究的好奇心,還利用課餘時間,讓學生自發到金鰲山、明清老街等地實地考察、寫生,品味家鄉古建築基石紋樣上線條的美感。有的學生試着用紙蒙在瓦當上描摹,有的用速寫本寫生家鄉的古建築,還有的用手撫摸,感受石刻紋樣的凹凸變化,體驗古人用線條表現物象的手法。學生對家鄉的古建築非常熟悉,但從來沒有用美術的眼光去觀察它,通過這樣的活動,既讓學生學會了用美術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又使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感情。

2、利用校內資源進行教學。

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教學資源,包括自然與人文環境及特殊的人才資源,因地制宜進行利用、挖掘,並把它實施課堂教學中,對美術教師來説是一個很好的挑戰。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怎樣才能開發、利用好教材資源。美術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管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都是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挖掘、豐富的,它的價值是在“創造性”使用的過程中顯示出來的。它是教材的延伸和發展。總之,只要我們勤於留心,善於動腦,合理地開發利用校內資源,將書本知識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校園環境有機有整合起來,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3、利用地域特點進行教學。

鄉土美術的運用要求美術教師採用不同的形式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所以美術教師應在教學中,結合學校實際的地域特點,依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對地域資源進行挖掘、整理、組織成教學內容。教學中教師儘量發掘和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地域素材,從地域資源中挖掘出豐富的教學內容。

家鄉的服裝業也比較興旺,自然廢棄的布角料也就多了,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一有效資源,教學生用布角料進行布貼畫的創作,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當我把這些經濟實用的原生態材料作為美術學具引進課堂時,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調動了學生內在體驗,學生學得主動、愉快、生動活潑。

4、利用家鄉的傳統節日資源進行教學。

如在教學中,可通過家鄉的“過春節”、傳統的“端午節”、“中秋節節”等活動,讓學生目睹節日盛況,感受節日氛圍,讓學生對民間文化進行審美體驗,瞭解民風、民俗及相關知識。激發學生熱愛土家文化的藝術情感,使學生產生一種表現美、創造美的慾望,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如何運用好鄉土文化這片活水,對於地方性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建設,對於高素質教師的培養以及積極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具有深遠的意義。我們只有不斷地進行開發、實踐,才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不斷推進美術教育的健康發展。

國中美術教學論文 篇五

論文關鍵詞: 情感教育 中學美術教學 途徑

論文摘要: 美術作品中藴蓄了豐厚的情感因素,美術課程不僅可以進行美育,而且可以進行情感教育。美術課程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從培養學生興趣,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入手。

一、美術是情感教育的沃土

自然科學注重研究自然的內在規律,而人文學科注重研究人類的信仰、情感、道德、倫理、審美意識等方面。美術屬於人文學科,是人文科學的核心之一,美術教育更為講究的是情感的投入與心靈的交流,否則便如無源之水。美術的這種歸宿感和自覺性指向人的情感和精神,它具有濃厚的人文性,通過直觀形象反映人類社會,關注人存在的意義、尊嚴、價值、道德、文化傳統,也關注人的知、情、意、人格。

美術作品往往凝聚了畫家的深厚情感,為我們提供了情感教育的沃土。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中那微笑神祕、永恆、無法猜度,同時那笑意裏也融入了畫家的傾慕愛戀之心;齊白石畫中的瓜果魚蟲,生動、稚拙、樸實,是畫家性情恬淡、喜愛生活、童稚未泯的情感流露;凡高的《向日葵》,熱烈又悲傷、躁動又孤寂,顯示出畫家對自然、生命、人生的獨特情感體驗。正因為這份情感,美術課程為我們開展情感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美術課程不僅僅是美育,還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能夠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在中學美術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途徑

列寧曾説過: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所以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及藝術家之間架起橋樑——情感的溝通。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圍繞着教學材料進行認知加工和交流的同時,也伴隨着情感體驗和傳遞。事實上,教學是一個知情交融的過程,隨着人們對情感這一複雜心理現象認識的不斷深入,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通過美術教學來促成學生的情感教育,通過情感教育來優化美術教學,這是現代教學思想的重要體現。情感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那麼,怎樣在中學美術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呢?在多年的美術教學實踐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

在美術課程中,要有效地進行情感教育,提高教學質量,落實美育工作,就必須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否則這種情感教育就無從談起。美術課程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呢?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課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潑多樣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在強烈的興趣的推動下,學生才能體驗到作品的情感,進而培養美術情趣。

美術來源於生活。生活不僅是藝術的源泉,還是情感的源泉。美術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和方法,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到生活中體驗,與複雜的社會現實生活相接觸,把藝術與自然社會聯繫起來,這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也是情感教育培養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比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到灕江進行自然景觀的寫生,然後與李可染的中國畫作品《春雨江南》進行比較,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美術的興趣,而且能夠讓學生領悟到藝術作品與自然的聯繫與區別,增強藝術審美情趣。實踐證明,經常帶學生到野外寫生,感受大自然的氣息,見識大自然的偉大,不僅能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而且能誘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表現大自然的慾望。

2、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

創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間,才能讓學生放飛自己的情感,帶着輕鬆愉快的情緒感受,才能得到美的體驗,才能達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在美術課程中,營造融洽的、真誠的、開放的、師生互動的課堂氣氛,以使學生自由發表個人的想法、思想和情緒,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對其情感體驗給予充分的理解,這便於促成學生的情感思維。

創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關係到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問題。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表情過於嚴肅,對學生的學習要求過於嚴厲,教學方式刻板,教學缺乏創造力,過分強調聚合式思維,固定問題的答案,則勢必會使學生“討論不起來”。只有充分發揮教師和藹可親的情感因素,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美術教學中正確的態度作用,寬容、開放式的教學,善於發現學生與眾不同的創見和閃光點,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帶給他們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從而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比如,我們在對《向日葵》進行欣賞教學時,採取了民主與開放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認為“《向日葵》不是一幅普通的描繪自然花卉的靜物畫,而是一幅表現太陽的畫,是一首讚美陽光和旺盛生命力的歡樂讚歌,畫面上那一朵朵向日葵,彷彿是從背景上迸發出的燃燒火焰”;有的學生認為“《向日葵》的色彩傳遞了一種躁動感”;有的學生認為“《向日葵》的形象給人孤寂的感覺”。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每個學生不同的感受,引導每個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真切感受。美術欣賞是一個根據自己的經歷再創造的過程,正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有調動學生對美術作品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才能夠談得上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3、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是進行情感教育重要的一環。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對線條、色彩構成的視覺與造型藝術視而不見的學生,談何情感體驗,更不用説情感教育了。

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學生髮現美的能力。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髮掘每件作品獨特的最突出、最本質、最感人的美點,並能對其作深刻分析,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發揮創造和想象,逐漸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和創造性審美能力。學生只有被作品打動,才能對其產生深刻的印象,與之產生情感互動,達到情感教育的效果。比如,欣賞新石器時代工藝美術《舞蹈紋陶盆》,它的突出美點是裝飾紋樣設計構思極其巧妙:若盆中盛水至紋樣底線,便可看到盆內壁五人一組的舞蹈者,宛如圍繞着一泓池水翩翩起舞,向人們傳達着原始人狩獵或勞動之餘載歌載舞歡樂生活的信息。學生領悟到了《舞蹈紋陶盆》獨特的美,才能領悟到那份歡快的原始情感,從而生髮對生活的熱愛情感。

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尋找生活中美的事物。美術作為一種視覺和造型藝術,通過視覺對物體進行感官認識,激起情感體驗,產生美的教育。培養審美能力,指的是對美的事物的鑑別、欣賞及創造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就要讓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因為美術與現實生活的關係非常密切,藝術美的形式來源於生活,藝術創作的源泉來源於生活,學生只有通過藝術教育的作用認識生活,用美術的語言來美化生活,才能體會美術情感教育的內容。

4、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在美術教學中,離開了想象力,美術將是異常的單調和枯燥,學生可能會有點滴的情感感悟,但絕不會有豐富的情感體驗,情感教育也便失去了應有的依託。美術課程充滿了創造性的情感活動,沒有想象,就沒有情感的激發,豐富的想象是豐富的情感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美術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想象,使作品情感與學生情感產生碰撞,從而形成學生對作品的獨特情感體驗,這樣才能對每個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

國中美術教學論文 篇六

促進學生感知覺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展。課程標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性是人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具有指向性、協調性和績效性。它包括認識的活躍、情感的興奮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種心理成分。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動機——目標的推動、引導下產生的。當人的需要具有確實的目標並呈現出實現目標的可能性——目標期望時,需要便轉變成動機推動人積極行動。在這一過程中,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起着不可忽視的控制和調節作用。所以,學生個體積極性結構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方面。基於這幾個方面,教師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使之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有力的調動。

國中美術教學論文 篇七

美術教學論文模板

一、模擬課堂的實驗

(一)教學思路

主題確定了,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這時想到安教授提出貫穿教學的3個問題:想讓學生學什麼?怎麼教他們學?怎樣知道他們學會了?此次模擬課堂的特殊性在於授課的對象並非真實的學生,而是培訓班的老師們。老師們具有較強觀察能力及豐富的教學經驗,一絲的不連貫或者細節上的失誤都會被他們發覺。面對他們,要上完整而沒有破綻的一節課相當困難。對於教學對象來説,45分鐘內完成平時教學幾個課時的專業課項目也是有難度的。所以我認為在內容上以小見大來闡述課堂上的教學理念最佳。如何控制課堂教學,把握教學難易度?根據對專業的瞭解,先由我設計課堂教學,再與合作組員對照“SCL”模式一項項討論分析,提出看法再修改,最後制定出完整的方案。設計這堂課的教學目的是讓教學對象在45分鐘內瞭解包裝的功能,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簡單的雞蛋包裝,共同檢驗包裝的實用性和美觀性。

(二)課後反思及建議

英國教學法體現出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鮮明特徵,在課堂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利用對概念的質疑,刺激教學對象互動,鼓勵教學對象通過競爭與合作進行小組和獨立的學習。形式多樣的活動保障了學生參與面廣、學習程度深,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融學習於快樂的活動氛圍之中,很好地發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將理論學習和實踐密切聯繫起來,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課堂連貫性很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課件中倒計時的安插,讓教學對象把握瞭解遊戲的時間性等等無疑豐富了課堂的趣味性。

二、真實課堂的實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若想要把教育教學搞好,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培訓班結束後,我思考着如何將模擬課堂真實呈現在現實教學中。這堂課要展示“教”與“學”的統一,同樣45分鐘一堂課的授課,不同的是此時的教學對象已轉換成中職生。我最多思考的是:想讓學生學什麼?怎麼教他們學?怎樣知道他們學會了?同樣是三個問題,對於成人與學生來説,兩者的教學設計呈現的應該有很多不同。

(一)設計思路。中職美術課堂如何體現當前信息化教學的特色,將英國教學法運用到美術學科中包裝設計課程的課堂上,利用最新教學資源,如何讓學生在45分鐘掌握學習知識等等都是值得我們教師深思的範圍。

(二)學習需要的分析。本節課教學將創設環境引導學生定位目標,具體問題由團隊合作解決,提高學生動腦與動手的能力,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教學對象是一些已具備基本繪畫理論、初步瞭解包裝設計理念及手工製作能力的學生。

(三)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選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學校實用美術類專業教育部規劃教材《包裝設計與製作》(鄭軍主編)第一章“包裝設計的概要”中第四節“包裝的功能”的內容。本節課主要利用靈活多變教學方式,闡述包裝的功能。

(四)教學資源和技術分析。教學活動在教室進行,需要提供有教學的多媒體、投影機等。教室桌椅擺放為分組教學形式,排成8組,每組4-6人坐在一起,不同程度的學生自由選擇團隊。課前準備小組協作的手工製作材料等。

(五)教學對象分析。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中職學校工藝美術專業高二年級動漫班的學生,共有49人。該班同學年齡一般在十六七歲,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羣體。而且已具備基本繪畫理論及電腦設計軟件應用的能力,同時對包裝設計課程有所瞭解。

(六)課堂特色。教學設計中,除了教學內容、課堂流程預設上保持不變,與模擬課堂不同的是:

1.課堂時間的安排。45分鐘時間:組織教學及導入的知識點控制在10分鐘以內,手工實踐20分鐘,展示與評價、總結12分鐘,預留3分鐘為機動時間。

2.微課技術滲透課堂。10分鐘內把組織教學、整堂課的知識點説清楚,若用傳統講授方式時間是不夠的。經過考慮,決定把知識點製成微課,縮減教師教學中的時間。

3.圖片頭腦風暴。為了避免課堂出現學生在時間限制內完成包裝設計或是不會做、遇到困難就放棄的狀態,我決定在課件上出現思維引導的圖片,這樣做有助於在課堂教學中更充分把握學生的思維變化。

4.小品變成FLASH的動漫視頻。模擬課堂以小品形式開場讓人印象深刻,迅速活躍了課堂氣氛,缺點是表演時間較長。因此,這次重新設計將小品改成FLASH的動漫視頻,用中職生熟悉的動漫形象“麥兜”來述説。通過課堂生動地引導學生去幫助好朋友“麥兜”,並知道該如何去做。

三、對比教學實驗得到的啟發

當我們認真用心去體會教學的點滴時,就會發現打開教育教學之門的鑰匙。每一次的實驗給自己的都是深刻的觸動,每一次的實驗都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帶來新的思路。課堂如預料中順利進行。比對兩種課堂,同一項目,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這種教學方式的共性都是歡樂在進行時,師生在課堂教學中顯得比較融洽及和睦。實驗總結具體如下:

(一)需要發揚的優點。從課堂時間結構的安排,可以發現知識傳授者角度的`轉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以自主性獲得了知識。在當今信息時代師生之間知識傳遞是綜合信息交流和互動的過程。教師更多應該是促進者的角色,由統一性的教育者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者。從學生作品來看,真正意義上的課堂已從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成人的理解在於如何最快最好地完成目標,而學生的作品更多在於變化,與眾不同的展示。讓人很驚奇的是,成人常規思維下的創作,竟然不及個別學生的靈機一動。有一學生製作的包裝採用了力學原理,既省材料又具較好的包裝實用性。小組的協作、充足的思維發散空間,形成了較好地學習氛圍,改變了以往課堂中重視教師“教”,而為更多地重視學生“學”,讓學生在“學”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需要改進的不足。兩種課堂教學中都出現了時間推延的問題。課堂的總結與反饋是畫龍點睛之筆,但由於課堂教學中間部分快樂學習完成項目任務或展示作品中花去了太多時間,導致收尾的總結與反饋時間不夠。

(三)項目任務的難度預設不準確。教學設計中特意考慮學生的思維可能比成人會差些,為了預防出現之前發生的問題,降低了教學難度。但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的應變性很強,思維很跳躍,不亞於成人,無需改低難度。諸如此類的問題,再一次提醒我們教學設計非常重要,不但要備課本,還要認真備學生。

國中美術教學論文 篇八

作為基礎教育國小階段的美術教學,擔負着陶冶學生情操、提高素養、增強學生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開啟兒童創造思維的重任。以往國小美術教學大多采用封閉落後的臨摹式教學,以及變相臨摹的模仿教學。雖然有些學生的作品能夠在明暗、色彩、構圖等方面達到一定的水準,但這樣的美術教學結果,會使兒童思維形成定勢,限制兒童創造思維的發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結合本人對國小教育教學理論的探討,國小美術課堂的優化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讓遊戲進入課堂,使學生樂於學習美術課程

教師在鼓勵學生自由繪畫的過程中,逐漸引導學生進入聯想繪畫,結合已經學過的簡單文字以及拼音字母,看它們像什麼,最大限度地挖掘潛藏在兒童心靈深處無意識積累的模糊印象。通過繪畫活動加工創造,鞏固強化,逐漸過渡到用簡單的幾何形體和色塊去表現複雜的事物,發展抽象概括和藝術表現的創造才能。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自己喜歡的色彩作畫,啟發學生對色彩、大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情感。教師應尊重他們自主,自動的行為,這種行為對將來的創造性思維天窗的開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隨着少年兒童對繪畫知識的逐步理解,鼓勵他們做記憶畫,再由記憶畫逐漸導入“想象畫”。由於記憶畫教學對學生的形象記憶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協調發展模仿能力和創作才能的教育優勢,所以在啟蒙教育的各個階段,都應貫穿形象記憶教學。教師對少兒的畫應儘量用口去説,而不是用手去參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激發起少兒的畫欲,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從各種各樣的心理束縛中解放出來,提高自信心。課堂小結儘量給學生髮言的機會,讓學生自評,欣賞,體驗創作的審美感受,在學生對課本上的範畫欣賞過後,脱離課本進行創作,從點滴變通入手逐步積累,達到用繪畫語言表達自然即自我情感的能力。當學生進入高年級以後,隨着知識的增長,心理和生理有所發展,教學過程應逐漸加大“寫生”的力度。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等專家的研究證明,這個階段少年兒童視覺感官的發展,寫實的傾向日益明顯,進入“視覺寫實表現階段”,而心理上進入了“壓抑階段”,出現眼高手低,表現慾望下滑或者興趣轉移的現象,那些在低年級曾被認為是繪畫天才的孩子,進入中高年級後對繪畫敬而遠之甚至厭倦。這時應採取一些新的方法,讓“眼”、“手”、“腦”並用,引導學生髮展認知與表現的心理素質,以“觀察—思考——發展”為作業實踐的線索,幫助學生擺脱心理壓抑,以提高學生原有的認識和表現慾望。寫生教學的比重在國小高年級美術教學中逐漸加大,在學生有注意的品質,有積極的觀察要求以後才能進行觀察寫生教學,重點要讓學生進行思考,用比較的方法思考,發現一些繪畫語言,能夠鑑賞物體的外部結構,以及明暗關係,物體的空間位置,色彩關係等,對客觀實物形象與主觀視覺形象反覆比較,擺脱自由繪畫階段對物象的片面認識,提高觀察能力。只要教師能夠結合少兒心理特點,一步一個腳印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及學習美術的興趣,少年兒童的繪畫技能就會逐漸成熟,為進一步深入學習美術知識,提高藝術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因地制宜,採取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全面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的熱情。

新課標教材更加註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而在我們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美術教育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美術學科的實踐要以材料為依託,材料的配備需要經費投入,然而,在我們經濟條件較差,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地區,進行美術教學實踐確實有很多困難。加上學生家長對美術教育不重視,學校從事美育的專業師資力量匱乏,學校在如何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也在試驗性改進等因素,我們的美育只能循序漸進,切忌不切實際的空泛説教。為了達到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師要結合實際,針對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美術課要多給學生與大自然交流的機會,到大自然中去汲取營養、尋找素材,讓少年兒童對生活充滿信心,以滿腔的熱誠去發現美、創造美。

三、建立全新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新型評價體系,以激勵學生創新的慾望,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在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創新,對不同類型的作業採取不同的評價標準,應允許學生作品別出心裁而不是千人一面。由於受幾千年封建思想的`影響,教育者很難擺脱落後窠臼的束縛;我們常聽到對學生作品用“像還是不像”評判的人不在少數,這自然而然地滑向落後保守的評價老路上。為了使教學效果顯著,教師的示範也非常重要,但掌握不好“度”則會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空間。我國當代著名的繪畫大師齊白石先生曾告戒後人“學我者死”就很能説明這個道理。我們只要在學生作品中發現一點閃光的亮點就應當加以肯定,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逐漸開拓。教師不要用成人化的眼光和思維評價兒童繪畫作品。

四、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其他學科知識,也是優化國小美術課堂教學的一項內容。

比如在高年級繪畫理論教學中,作品的構圖與語文教學中作文的佈局謀篇何其相似,教師一點學生即可理解。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放一些輕音樂,感染氣氛,放鬆學生大腦皮層的緊張狀態,達到在輕鬆愉快中完成作業的目的,同學們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同時也豐富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

國中美術教學論文 篇九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方法

每一個學生的資質不同,能力有高低,我會去找他的優點,創意不行的肯定技巧,技巧不精的肯定創意,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裏,也知道要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教學

美術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和豐富學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徑,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美學素養具有特殊的作用。

然而現行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美術課程體系與教學過程中,還依然存在單純技能訓練較多,忽視了從學前兒童美術教學的角度出發的教學誤區。

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育不是一般美術訓練的照搬,而是依據教育原則和兒童心理對美術資源進行咀嚼、消化的過程,它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技能和美術教學能力,能夠為學前兒童設計實施科學、合理的美術教育,那麼美術教學課程構建的方法與手段都要圍繞此目的進行。

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學形式,設計新的教學內容與方法,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做到“一專多能”,這裏的“一專”就是“要專”,即要在兒童美術教育和兒童美術創作藝術領域有專長;“多能”是指在兒童美術教育和兒童美術創作中儘可能具有多方的能力與辦法。

在多年的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培養獨立的觀察習慣

基礎造型訓練是美術學習的必經之路。

但是高職學前教育的美術課每週只有兩課時,無法進行一個長期的作業訓練,且學生都沒有美術基礎,容易對單一的美術訓練感到枯燥。

針對這種情況,我讓學生了解學習素描的目的、意義與作用,然後就將重點放在培養觀察能力、構圖能力、造型能力。

調整課程結構,在課堂教學中追求短、頻、快,每週安排新內容,提供不同類型的觀察對象,訓練學生觀察事物,迅速抓住事物的特徵,運用光影素描、結構素描、創意素描、速寫寫生等不同的表現形式來進行作業,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創造性思維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更應該具備創造性思維。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在色彩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色彩靜物寫生,打破常規從裝飾色彩學起,並且把重點放在了色彩肌理,讓學生嘗試用水粉顏料、水彩顏料、油畫棒、油墨、粉筆等各種色彩原料進行搭配,並與油、鹽、水、牛奶等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進行混合,看看會出現什麼效果,畫在不同的材質(素描紙、吹塑紙、玻璃、塑料等)上又會出現什麼效果,利用不同的技法如滴、淌、流、刮、擦、揉、印、拓等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生就是在這種不同嘗試、不斷創新中培養出創造性思維的習慣,並且能夠將這種創造性思維運用到以後的教學中去,可以更好的引導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

三、遊戲性教學

兒童的天性喜歡遊戲,玩中學、學中玩是他們最樂於接受的學習方式。

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能根據教學內容組織遊戲,能用遊戲的形式進行教學。

在我的美術課上,我經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很多的遊戲環節,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讓學生耳濡目染,掌握一些組織遊戲教學的方法。

在三年級的教玩具製作的課程設計上,我放棄了傳統的老師示範學生照搬模式,因為她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美術手工基礎,製作技巧對她們不是難事,關鍵就在於如何能有創意的自己設計運用製作教玩具。

我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從蒐集材料到設計製作都由組員們合作完成,然後根據本組的教玩具設計遊戲式教學並進行演示,有其他組來找出有點及不足,並進行評分,最後由老師進行總結和點評。

運用這種教學法,學生是主動學,有了競爭,學生的積極性高,主動到圖書館、網上找資料,製作的作品和遊戲很有新意。

四、體驗式教學

幼兒教師不僅是孩子們的良師,還要是家長的益友,如何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這些角色?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法,在進行幼兒美術教育的教學中,我請學生分別扮演老師,家長和孩子,

讓她們從角色角度對兒童作品進行描述、評價,由此產生矛盾、爭論,在產生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不同的身份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感受,體會家長的心情,可以更科學地引導孩子、更理性地指導家長,對於幼教工作會有更深的體驗。

同時讓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控制現場能力、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與運用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特別是對於出去實習過的同學,能將她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同學老師展開討論,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法,可以在這種體驗式教學中學會換位思考,從而更好的改進完善自己的教學態度、教學手段及方法。

五、鼓勵教學法

我運用鼓勵教學法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是語言,我們都知道好學生是誇出來的,要找到學生的閃光點。

每一個學生的資質不同,能力有高低,我會去找他的優點,創意不行的肯定技巧,技巧不精的肯定創意,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裏,也知道要努力的方向。

只有做到言之於物,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得到鼓勵。

第二個方面是手段,對於學生來説都非常希望得到展示的機會,這也是讓學生得到鼓勵與肯定。

我經常為學生舉辦作品展覽,也許水平並不專業,作品稍顯稚嫩,但只要努力去做了,我都會盡力為她們提供一個展示的平台,學生都還是非常珍視這種機會,會花更多的精力去完善自己的作品。

我還將學生的優秀作品以視頻、圖片的形式系統地保持下來,留作資料,給以後的學生參考,這些方式讓學生非常有成就感,進而更加努力的學習。

通過在實際教學中運用這些方法,提高了學生對美術課程的興趣,在掌握美術技能的同時還提高了審美能力和美學素養,增加了對幼教工作的認知與信心。

但隨着時代的發展,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日新月異,我的教學手段和形式也要進行更新換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什麼方法,目的都是讓學生愛上學習、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國中美術教學論文 篇十

【摘要】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中華民族在自己數萬年乃至數十數萬年中積澱的文明智慧和藝術心智的產物,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根源和文化根源,像認識其既是物質文化又是非物質文化一樣,多方面、多角度地認識其特性和本質價值,我們要將工藝美術即看作經濟產業,又看作文化產業,同時還可以將其作為文化藝術事業來認識、理解、研究和扶持。

【關鍵詞】:工藝美術;文化遺產;特性;價值

中國傳統工藝諸如青銅工藝、玉石工藝、陶瓷工藝、竹木工藝、漆器工藝、染織服飾工藝、室內陳設工藝等等,均在世界工藝園地中獨領風騷,成為人類造物藝術的經典之作。從文化學的角度看,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具有文化遺產的性質,是以民族的傳統文化為特質,既是物質文化又具有非物質文化成分。以美術技巧製成的各種與實用相結合並有欣賞價值的工藝品通常具有雙重性質,既是物質產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審美性。

一、文化的標誌性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類和非物質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10月在巴黎第32屆會議上通過了《保護非物質(intangible culture)文化遺產公約》,確定了傳統工藝美術是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物質類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等可移動文物以及歷史文化名城、名街區、名村鎮等。非物質類包括口頭

傳統、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藝以及與此相關的文化空間。 像中國傳統的青銅工藝,從公元前兩千年左右開始,至殷商、西周達到鼎盛,歷經15個世紀的輝煌,其冶鑄技術之進步、生產和鑄造規模之宏大、生產的品種和造型之多樣、設計之匠心、裝飾之精美、文化意義之豐富,都可以説舉世無雙。另外中國人對玉石充滿了敬意,在先秦時期人們已經“以玉比德”,對玉質之美的喜好,更是可以溯及新石器時代。有學者曾認為中國文化實可稱作玉石文化,我們從新石器時代各種玉琮玉璧的盛行、先秦時代君子玉不去身到明清各種玉製品,大到高達二米多的“玉山子”,小到各種玉佩飾,充斥於中國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各個層面。竹木工藝更是實用工藝美術的傑作,歷史還為我們留下了大量值得驕傲和珍藏的`聞名世界的明式傢俱等。

二、技藝的特殊性

傳統工藝美術的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工藝美術的關鍵要素之一,也是傳統文化、精神的具體體現。現在,從全國大多數的傳統工藝美術行業而言,一方面是技藝失傳,一方面是現有技藝面臨無人承續的狀態。過去子承父業,現在因為現代教育和經濟的發展,就業渠道很寬,相當多的子女不願繼承父母的工藝技藝和職業,其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藝操持的辛苦,另一方面則是傳統手工藝非得十年乃至數十年的勞作和體悟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對於急功近利的一些當代人而言,確實視為畏途。

如漆藝方面,明代黃成《髹飾錄》記載的數百種漆工藝,至今已

有相當多的失傳,而從漆工藝行業或製作的層面上看,普通的加工工藝和技藝水平普遍達不到歷史的高度,缺失了傳統工藝那種在技藝層面上精工精緻、精益求精的態度,更不要説達到精緻第一文庫網以後的超逸和神韻了,其問題在於今人已很少真正具有古代工匠藝人那種不計名利、專於技藝和製作的心境。

三、經濟的無價性

無論是彩陶藝術、墓葬藝術、佛像雕塑還是繪畫作品,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無不以其豐富多彩及高超的技藝顯示出巨大的藝術價值,同時作為一種彌足珍貴的文化型資源,還具有着潛在的經濟價值。那些擁有工藝美術品的遺址,已成為了人們流連忘返的名勝古蹟, 一些工藝美術作品也成為“慷慨解囊”時不可抗拒的誘惑。無論是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人類文明奇蹟還是文化遺產,其中工藝美術所創造出的藝術價值始終與經濟價值密切的關聯着。

全世界最昂貴的中國元代瓷器《鬼谷下山圖》青花罐, 2005年7月12日在倫敦佳士得拍賣行創中國古典藝術品最高價,成交價為萬英鎊(摺合人民幣2億多元),由倫敦古董商埃斯凱納齊投得。這一拍價創下歷來亞洲藝術品拍賣的最高成交價,刷新了中國工藝品的拍賣紀錄。

道不盡500年輝煌晉商——清代全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的喬家大院譽滿海內外。著名建築專家鄭孝燮説“北京有故宮,西安有兵馬俑,祁縣有民宅千處。”喬家大院綜觀全院佈局嚴謹,設計精巧,俯視成“囍”字形,建築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拱飛檐,彩飾金裝,磚石木雕,工藝精湛, 是“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説。

《南京雲錦》至今已有1580年曆史,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因其絢麗多姿,美如天上雲霞而得名。南京雲錦與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而南京雲錦則集歷代織綿工藝藝術之大戊,位於中國古代三大名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御用品貢品,因其豐富的文化和科技內涵,被專家稱作是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後一座里程碑,公認為“東方瑰寶”、“中華一絕”,亦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

四、精神的凝結性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生產常因歷史時期、地理環境、經濟條件、文化技術水平、民族習尚和審美觀點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風格特色。作為物質產品,它反映着一定時代、一定社會的物質的和文化生產水平;作為精神產品,它的視覺形象(造型、色彩、裝飾)又體現了一定時代的審美觀。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中華民族在自己數萬年乃至數十數萬年中積澱的文明智慧和藝術心智的產物,它是民族文化、歷史的真實存續,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根源和文化根源。數千年乃至上萬年工藝美術歷史留給今人的,既有無數令世人驚羨的產品,還有亟需傳承的傳統工藝文化及其精神價值。

對部分工藝產品,在商品生產上以經濟性為主體,但在傳統技藝的傳承方面又要從文化事業的角度加以支持,包括實行保護性的税收政策等措施。我們要將工藝美術即看作經濟產業,又看作文化產業,同時還可以將其作為文化藝術事業來認識、理解、研究和扶持,像認識其既是物質文化又是非物質文化一樣,多方面、多角度地認識其特性和本質價值,在任何時代,我們都沒有理由將其拋棄。

結束語:

審美不是天生具有的,是後天教育訓練和藝術實踐的結果,通過欣賞,培養和提高了孩子敏鋭的感知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審美的理解力。新課標指出:美術課程是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承擔着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並潛移默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務。作為文化學習的美術學科,它又承擔着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揚的教育任務。在學習中,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視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增強了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參考文獻:

[1]徐健,成劍編著。《有效教學》,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2]《美術新課程標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3]徐思明著。《中國工藝美術》,山東教育出版社

[4]彭吉象著。《藝術學概論》, 北京大學出版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d844l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