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物理教學論文(熱門47篇)

物理教學論文(熱門47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7篇《物理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物理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物理教學論文(熱門47篇)

篇一:物理教學論文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有關物理教學論文,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鑑一下!

摘要:當前,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將物理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致使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難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長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習效率較低。與此同時,忽視開展物理教學,學生對物理原理理解得不透徹。對於存在的諸多教學問題,以下文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現狀;對策

一、前言

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想解決存在的教學問題,應注重開展物理實驗教學,使學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識,並多開展一些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創設活躍的教學環境,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同時,運用多媒體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高效學習物理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二、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物理知識機械地傳授給學生,致使學生一時難以理解抽象的教學內容,導致學生的物理基礎比較差,漸漸對物理知識不感興趣,學生很容易出現牴觸和厭煩的學習情緒,不願意主動融入到物理教學中,直接降低學生學習效率。

另外,不注重開展物理教學活動,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致使教學氛圍沉悶枯燥,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學生之間缺少互動和交流,逐漸失去學習動力,對物理知識掌握得不紮實,學生長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難以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同時,忽視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導致學生不清楚物理原理的來源,不能快速理解物理知識,致使物理教學進度緩慢,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一教學現狀,下文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三、高中物理教學的解決對策

1.運用多媒體創新教學方法,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運用多媒體輔助物理教學,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幻燈片,播放生動立體的教學內容,帶給學生全新的`感受,使學生主動學習物理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驅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物理原理。

例如:在學習“曲線運動”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出立體的曲線運動,使學生輕鬆記憶物理知識,主動探究幻燈片中的內容,快速掌握曲線運動的規律,進而加快物理教學的進度,充分體現出運用多媒體的重要性。通過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呈現出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學生清楚觀察到曲線運動,明確物理知識的原理,使抽象物理形象化、立體化,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學生不再感覺物理枯燥乏味,快速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識,從而逐步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2.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高效物理課堂

要想解決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問題,教師要多開展一些教學活動,如:物理知識演講比賽、製作物理知識海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感覺物理教學內容不再沉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消除不良學生的不良情緒,創設活躍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置身於良好的學習環境中,順利完成教學活動中的任務,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不斷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和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歐姆定律”時,教師結合新課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物理知識演講比賽,促使學生提前做好演講準備,積極主動學習歐姆定律的內容,在全面理解的情況下進行背誦,通順、流暢地表達物理知識,進而取得最佳的比賽結果,不斷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使學生紮實掌握物理知識,從而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3.注重開展物理實驗教學,使學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識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開展物理實驗教學,使學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識,清楚物理原理的來源,明確物理現象,對物理公式的理解更透徹,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物理實驗,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效活躍物理課堂的氛圍,使教學環境不再沉悶,為每個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物理實驗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觀察實驗結果得知物理知識的變化過程,以及物理公式的來源和推導過程。例如:在學習“測定金屬電阻率”實驗時,教師先演示物理實驗的操作步驟,再組織學生進行操作,使學生全面掌握和理解實驗原理,清楚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方法,學會用電壓表測定電阻兩端的電壓,應用電阻公式,計算出流過電阻的電流,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改變了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印象,帶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物理教學中,轉變被動學習的狀態,同時,注重開展物理教學活動,以便於學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並開展教學活動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運用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解決存在的教學問題,從而有效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徐益勇.高中物理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45(18):11.

[2]楊曉瑜.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教學現狀及對策[J].學園(教育科研),2015,(6):130.

篇二: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從多媒體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的整合、動畫模擬與物理概念知識的整合兩方面探討了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整合效果,以期為廣大高中物理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意見。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物理;整合

物理這門學科的邏輯性較強,其實驗分析是驗證物理概念知識的基礎。因此對學生而言,無論是實驗分析還是理論知識的學習,都具有一定的難度。隨着新課改的推廣與實行,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信息技術引入物理課堂教學中,是一種動態教學模式。無論是將其作為實驗分析還是理論教學的輔助工具,都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

一、多媒體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的整合

物理屬於理科範疇,因此實驗分析與理論驗證是物理課堂學習的重要方式。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中主要是站在理論知識的角度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因此缺乏自主探究實驗現象和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隨着新課程理念的提出,學習的對象不再是“冷冰冰”基礎理論知識,而是理論教學與實驗分析相結合,並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營造輕鬆、愉悦的課堂教學氛圍,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目的,並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傳遞物理實質。據心理學家所言,在課堂學習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可以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使學習知識更加清晰明瞭地留在學生大腦中,記憶深刻。反之,採用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將會大大降低課堂教學效率。由此可見,將高中物理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並藉助多媒體技術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起到調節課堂學習氛圍和降低學習壓力等作用,從而在課堂學習中大膽表達自身的觀點和意見,集中精力探索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師在講解高中物理“通電自感和斷電自感”試驗教學中,教師不能被動地按照教材步驟進行操作和演練。採用這種方式得出的物理實驗結論為:第一,燈泡在演示那一刻是熄滅的(亮的)。第二,燈泡在演示結束之後會熄滅。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得出“線圈對變化的電流有阻礙影響”這一結論,但是並不能直觀地觀察到“電流阻礙”的過程。雖然這個過程短暫,但恰恰是實驗探究中的關鍵問題所在,是這一章節課的重難點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實驗演示方式,藉助多媒體計算機作為實驗教學的輔助工具。比如在課前預習階段,提前下載一個Flash軟件,當演示到“電流如何阻礙線圈”時,就播放Flash軟件中的視頻實驗分析講解。學生在動態觀察和靜態學習中能夠對試驗內容有一個全面詳細的認知過程,進而在實驗探究中培養自主探究精神。再比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一課時,首先教師需要提前對章節相關資料收集起來,並準備好實驗分析和探究所需的設備和裝置,展開“羽毛和鐵塊”實驗設計和演示。其次,藉助多媒體設備播放有關“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視頻,並要求學生自主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會對實驗結果進行猜想。一般認為在同一高度,由於鐵塊要比羽毛重很多倍,因此最先落下的物體是鐵塊。因此,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最後,得出實驗結論。在同一高度下,羽毛和鐵塊自由落體的速度相同。究其原因是假定了自由落體運動是在“真空”進行,不受摩擦力的影響。並在分析與探究物體受力情況時,羽毛與鐵塊只受“重力”因素的影響。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鐵塊和羽毛做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製作成動畫效果。當降落100m、200m時,靜止羽毛和鐵塊的運動畫面,這樣可以方便學生清晰觀察在同一水平線上,鐵塊和羽毛的下降高度。這樣不僅可以營造一種愉悦的教學氛圍,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動畫模擬與物理概念知識的整合

物理的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生對物理的理解源於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實現釋放內在力量。但是在激發內在力量過程中,由於物理概念知識較為抽象化,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學生通過一些有效方式提升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度,從而由被動接受轉變成主動學習、思考和探究。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我效能感”概念。在這個概念中,提出了學生在學習上的個體差異、知識的判斷能力和信念等。並着重表明“成就感”才是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式轉變的重要因素,也是學生激發自身積極情緒的重要動機。因此在實際學習中,學生就可以將自身興趣度與物理知識銜接起來,藉助現代信息技術設計物理生活情境,從而達到調動自身對知識的好奇度、求知慾等目的。並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對物理知識進行猜想和探究,並作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效證據。比如,教師在講解高中物理“拋物線”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拋物線運動動畫來模擬拋物線的運動規律,讓學生觀察後得出拋物線概念、拋物線的運動規律、拋物線的基本特徵。提前準備好拋物線函數運動圖,將函數圖與物理中的拋物線運動模擬圖進行比較,並站在數學相關知識角度和物理相關知識角度全面系統地分析拋物線運動的基本軌跡和特徵,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並提高學生獨立分析拋物線運動的分析和探究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在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鞏固了數學知識,也明白了其中兩者之間的聯繫,對於以後學習物理知識會更加容易。

三、結束語

實現高中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需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以積極主動的態度藉助信息技術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整體質量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峯.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整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9:157.

[2]房迅.如何將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整合[J].學週刊,2015,23:39.

[3]李寅峯.淺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必要性———以物理教學的優化整合為例[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03:197-198.

篇三:物理教學論文

關於物理教學論文

教學方法一直是大家研究的,各位,大家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關於物理教學論文,歡迎各位借鑑哦!

關於物理教學論文

摘 要:素質教育主要包括智能素質、品德素質、身體素質,以及專業美感素質等,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又包含了許多非智力因素,如個性和獨立性等。教學實踐表明,在物理學科教學中,除了傳授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應加強和改革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注意學生情感品質的培養和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創造能力的發掘和培養,以期使其物理綜合素質達到全面和諧發展。

關鍵詞:物理教學 物理素質 創造力培養

素質教育是一種品質教育,這就要求在人的遺傳素質基礎之上,進一步提高人的綜合素養,從而達到提高專業品質、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之目的。本文主要論述在物理學科中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實施物理素質教育。

一、在物理學科中應注意情感品質的培養

人們對未知事物的衝動與好奇,是科學發現和探究的開端,正是這種好奇心引導着人類打開了一扇扇科學的大門,而學生則天生具有這種情感和品質。所有學習和研究過程中的快樂和喜悦都是建立在自己的辛勤勞動和思維過程的基礎上的,這種自身情感體驗是學習和研究過程中的重要情感之一。人們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還可以造就自己的客觀、公正、科學、無私的情感,因為任何學習和科學研究都要求人具有實事求是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因此,學習和研究物理這門學科的過程,本身藴含着各種積極的情感,這也正是進一步培養情感品質的過程。

物理學科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生活經驗的積累等,這就使得一些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產生畏難心理。對於這種情況,如果老師不加以及時的正確引導,就會使學生長期處在一種恐懼、膽怯和過度焦慮之中,這無疑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完全失去信心。

二、物理教學應以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為主

在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理論型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首先,無論是升學還是就業,高中生都需要進一步深入學習,開拓思維領域,非常需要抽象邏輯思維。同時,高中物理更加嚴密,具有公理化邏輯體系,對於高中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其次,高中生的心理年齡特徵已從國中時的抽象邏輯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水平的轉化,並逐步完成。這就意味着他們思維逐步趨向成熟,可塑性逐步變小。因此,在高中初期階段,教師應對這個問題有個清醒地認識,不失時機地培養和提高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促使其順利地完成從經驗型向理論型水平的轉化。

三、注意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從現象中感知物理意義

物理學科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物理規律和定律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注意觀察發現的。比如,伽利略觀察吊燈的.擺動發現了單擺的等時性,牛頓對蘋果落地的思索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通過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是一種很好的激勵和引導學習方法。比如,油罐車後面為什麼要拖一條鐵鏈尾巴呢?在乾燥的季節裏,在黑暗中我們把化纖衣服脱下來,通常會看到火星閃爍,這究竟是什麼現象?通過教師引導和啟發,學生往往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

四、創造成功機會,增強學生自信心

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普遍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獲取承認、取得成功的需要和渴望。成功時,會興趣倍增,情緒高昂,幹勁十足;失敗時(特別是多次努力失敗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興趣全無,死氣沉沉。實際上,有些學生感到物理難學並不都是因為他們的智力問題,相比而言,非智力因素佔相當大的比重。因此,儘量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促學方法。

在物理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把教學內容設置成梯度和不同層次,開展內分層次教學,以適應學生不同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使他們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取得學習上的成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例如,在設置課堂提問時,可根據問題的內容選擇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回答。在佈置作業時,可根據不同班級、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五、物理素質教育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對學生進行物理素質教育中,其目標並不是側重於促進和儲存知識,而是側重於向學生提供有助於創造力培養、開發、形成的教育和指導,進一步發掘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從教育目標來看,學校教育不能只限於給學生一種專業的訓練,而是要培養具有較高文化品格和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目前,我國大部分學校畢業生實行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這對學生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是一個全面的考驗。從當前學校教育來看,由於應試教育根深蒂固且遺留問題眾多,就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來説,物理教育教學中應注意和妥善處理好以下兩個問題:

(一)“基礎知識”和“創造力”的關係。基礎知識是人們從事生產和社會活動最基本的知識,是進行科學創造的基礎。因此,要想開發、挖掘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就必須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只有掌握“熟”才能運用“活”。俗話説“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

(二)“智商”與“情商”的關係。由於我國傳統和國情所致,一般都非常推崇早期智力開發。如教幼兒一歲學認字,兩歲學算術,三歲背唐詩等。有一種錯覺,以為給孩子加壓加量是一種早期教育,是一種智力開發,並以為這種加壓加量的智力開發與孩子的智力發展相掛鈎。實際上,一味地加壓加量的所謂“智力開發”帶來的必然是“囫圇吞棗”或“學多悟少”的負重。

創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現形式,但創造力與智力並不完全成正比。許多科學研究表明創造力與智力並不絕對相關,即創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創造力者。因此,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除了其高智商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情商。在學校教育中,如果不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忽視創造性的挖掘、開發和發展,充其量也只能算是“高分底能”。

總之,學校開展素質教育,不僅要重視智力開發,而且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特別是創造力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和良好品質。使他們在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發展上達到高度的和諧統一。

篇四:物理教學論文

情境創設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分析

摘要:國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更有利於探究式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的積極性,使得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基於此,文章提出了在國中物理教學中進行情境創設的具體措施:創設寬鬆、平等的教學情境;創設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創設針對性、趣味性強的實驗情境。

關鍵詞:國中物理;情境創設;新課標

筆者從事國中物理教學多年,在不斷探索和創新物理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遇到過來於自學生和教師自身的很多問題,比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缺少學習興趣;教師對一些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的教學生硬直白,不能使複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形象化,因而造成物理教學效果不好,總體教學質量不佳。

針對這些問題,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從情境創設的角度提出如下解決辦法。

一、創設寬鬆、平等的教學情境

學生們需要快樂,快樂才會使他們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但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看到有些教師因為急於求成而變得脾氣暴躁,對學生大聲訓斥,嚴厲批評,甚至發生一些暴力行為。

為了改變這一現象,使學生在愉悦的氣氛中掌握知識,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利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克服緊張和不安,改變節奏太快、壓力太大的局面,努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維持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寬鬆、平等的學習氛圍裏自主探究,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1]。

為了避免課堂教學過於枯燥,教師應多舉一些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簡單有趣的例子,活躍課堂氣氛,儘量不讓學生產生怯場心理,使學生敢於質疑,敢於提問,敢於討論發言,從而避免引起學生產生思維疲勞和反感情緒。

這些都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學生,詳細理解教材,創設出最適合他們能力的、寬鬆的、平等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並保持學生探究學習的慾望和動力。

二、創設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

沒有問題的學習,是盲目無效的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討論尤為重要。

有些現象學生有了疑問,教師先要引導學生之間互相討論、求證,他們在討論過程中會逐漸地去尋找正確答案,此時教師再針對相關知識提出新的問題,創設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力爭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

例如,在講解影響蒸發的因素時,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要想使濕的衣服儘快變幹應該怎麼辦?”讓學生結合平時的生活經驗想出自己的辦法,辦法越多越好。

學生會想出用火烤、攤開曬、用電熨斗燙等方法。

在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讓學生之間互相討論,每一個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積累提出不同的見解,此時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就學生提出的每一個方法逐個分析,師生之間展開拉鋸式的辯論,教學過程從而變成了不斷地質疑和釋疑的科學探究過程,答案便會清晰明瞭起來。

三、創設針對性、趣味性強的實驗情境

實驗教學是國中物理教學中最直接有效的教學手段,對形成物理概念、導出和理解物理規律、鍛鍊學生探究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於教材,認真研究教材,針對新課標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實驗的內容,並且在教材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和創新,昇華實驗教學,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特殊作用[2]。

例如,在教學汽化的兩種方式之一———沸騰時,教師可提出:“壺裏的水在燒開的過程中會逐漸變少,這是為什麼呢?”教師可讓學生進行水的沸騰實驗,仔細觀察水燒開的過程。

加熱的過程中,讓學生準確記錄相應的數據。

隨着水温的不斷升高,燒杯內水的變化越來越激烈,學生的`興趣也會越來越高。

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隨之熱烈,教師在引導學生正確安全做好實驗的同時,和學生探討如下問題:氣泡為什麼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氣泡為什麼在水面破裂?水為什麼在不斷減少?在這個過程中温度的變化如何?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和思考,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明之處繼續進行實驗來觀察並驗證,或者和周圍同學討論。

這樣一來,不僅物理課堂氣氛逐漸活躍了起來,而且還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度”,只能幫助和指導學生,具體實驗還是要由學生親自完成,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動手、動腦及思考空間,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鍛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四、結語

創設多種行之有效的情境,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通過師生雙方協調配合、共同努力,做到“誘導、引導、指導”並舉。

這樣就可激勵學生學習的新思維、新方法,使學生在活潑愉悦的情境中做到動中思、思中議、議中明,通過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和協作互動的討論、推理、歸納、概括,逐步得出結論,形成技能,最終達到提高國中物理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雒亞妮.如何實施國中物理有效教學[J].數理化學習,2014(5):73.

[2]王雄.國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研究[J].新課程(上),2014(8):211.

談國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

摘要:我國傳統的物理教學偏重於知識的傳授,把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機械模仿和死記硬背當中,忽略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只有在學生和教師都具備創新意識和理念的前提下,才能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基於此,文章提出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途徑:對實驗教學進行改革;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組織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國中物理;中學生;創新意識

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推動科技的進步,才能使社會不斷向前。

創新教學就是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使其具備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

從國中階段就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大有裨益,所以本文就目前國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一、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意識

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絕不是通過一個實驗或是一次活動就能實現的,這是一項系統性較強的工作,要求物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必須多使用科學性高、趣味性強的教學方法來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並將“我要創新”的理念滲透到每一節物理課堂的教學當中,依據物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學生自身的特徵給予其足夠的思考和想象空間,為學生創造一個樂於創新、敢於創新的平台。

筆者認為,國中物理教師應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意識:①物理教師應充分理解新課程改革的有關精神及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將理論和實踐教學相融合。

只有教師具備了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才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開展創新教育。

②深入研究國中物理教學的方法;對國中物理教學當中所使用的教材進行創新性的使用;對於新出現的問題不斷進行研究,探討出改進的方法;使教學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發揮。

二、教師自身應具備積極的創新意識和理念

由於教師是對學生施行創新教育的執行者,因此作為教師自身應具備積極的創新意識和理念,假如教師本身在主觀意識上就對創新教育心存排斥,那就更談不上對所教學生進行創新教育了。

在國中物理教學當中想要有效地開展創新教育,首要前提和必要條件就是要求國中物理教師自身必須具備積極良好的創新意識和理念,並對創新教育有科學的、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國中物理教師還應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在開展創新教育時,物理教師應把教學實踐與創新理論結合在一起,再運用創新型的教學方法創建自由、開放、活躍的物理教學課堂,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加入到國中物理課堂的學習和討論中來,繼而起到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和提升的作用。

篇五:物理教學相關論文

物理教學相關論文

當前,物理教學所採用的傳統教學模式是灌輸-接受式,就是教師講,學生聽,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多處於被動的接受狀態,往往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找不到學習的成就感,從而無法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也不能適應新形勢的學習要求,所以教學方法很重要,大家看看下面的物理教學相關論文哦!

物理教學相關論文

【摘 要】本文闡述了探究式教學的涵義及教學模式,分析了探究式教學的現實意義,在物理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有利於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模式;科學探究;傳統教學;培養學生

不同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則是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培養良好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關心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相比較而言,探究式教學更體現現代教育倡導的目標,也符合學生終身學習和健康發展的需要。

一、探究式教學的涵義

探究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科學探究的思想,有效地運用教學手段,參照科學探究的模式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自己進行知識構建,引導學生自己去認識和發現問題,激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自主的`探索學習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活動。

二、探究式教學的現實意義

(1)探究式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在物理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的目的主要在於給學生學習物理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進而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這種教學方式是在教師引導下,根據學生原有認知水平,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探究實驗→分析總結→評估交流等一系列具體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喚起他們直接興趣,實現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鞏固和遷移。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實驗,不僅可以滿足其探究知識的願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不斷體會和嚐到“發現”和“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獲得成功後的喜悦,進而提高興趣,增強信心,增強學習的慾望,使其轉化為一種熱愛科學的素質和動力。

(2)探究式教學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及學生能力的可持續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內容主要包括:是否學會學習;是否具有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具有健康的社會情感;是否具有創造精神等。利用探究式教學,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蒐集資料和信息,學會沿着科學探究過程探究實驗現象和規律,學會自我調整和自我評價等。通過演示實驗、學生實驗、設計實驗、小發明、小課題等一系列探究性實踐學習活動,加強了學生與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聯繫,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興趣,由此會形成對科學、對社會、對自己的積極情感,進而形成健康的社會情感。探究式教學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才能。

三、探究式教學的模式

(1)問題提出。探究式教學的載體與核心是問題,學習過程圍繞問題展開,教師要將學生引入他們認為值得探究問題中,首先要創設問題情境,然後就是教師提出問題,也可以是學生提出問題。教師的提問必須問在學生有疑之處,這樣學生才會產生探究的興趣,有些問題表面看學生好像沒問題,換個角度提問就出現問題,實質是學生自覺無疑問,實則有疑問。

(2)猜想與假設。猜想與假設是探究式教學的重要環節,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主要在這一環節來實現。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根據遇到的不同問題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當學生提不出假設時,教師可以採用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和知識提出假設的策略;當學生假設過於發散時,教師還可以採用引導學生從個人假設轉化到團體的共同假設的策略;當學生的假設不能繼續深入時,教師啟發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時,教師還可以採用多角度提問的策略。當學生猜想與假設不夠開放時,可以引導學生採用逆向思維、發散思維、類比思維、等效思維等方法進行猜想。

(3)交流與合作。探究教學中的交流與科學研究中的交流不同,不要求術語精確形式規範。它可以形式多樣,既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教師可以按照課標對交流環節能力的要求,由低向高循序漸進的要求學生。

總之,只有在物理教學中正確、合理運用探究式教學,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進行科學探究去學習物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規律,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激發他們獨立思考、勇於實踐、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逐步形成科學的學習態度和科學價值觀,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鍾啟泉.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張紅梅.關於物理研究性學習的幾點思考[J].物理教師

[3]陳朝陽.淺談中學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價值[J].科學大眾.2007(1)

[4]李道鑫.探究式教學的特點及其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

篇六:高一物理教學論文

高一物理教學論文

題目:高中物理教學新模式

一、中美兩國物理教學比較

中國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學比較死板,教師照本宣科,學生盲目做題,沒有構成一個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對中美兩國的高中生做了一項科學潛力測試,測試結果顯示,中國高中生的科學常識掌握的比美國同齡人好,但科學推理潛力卻相反。

美國的教育能夠説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每年很多國家的高材生都會選取去美國留學。加上美國的大學在世界上的排行也很靠前,TOP100的學校里美國就有50多所。每年美國政府都會給美國高校撥款20%到50%左右。美國私人校友還向學校捐款,這就使得美國的大學具有充足的資金開展教育和購買先進的實驗設備。尤其美國的物理教學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沒有那個國家能夠比,美國有眾多的物理學家,其中有愛因斯坦、霍金、奧本海默等。

他們之所以能夠在美國而不是別國,是因為美國的制度開放,他們願意花錢聘請這些學術界泰斗。中國思想觀念落後,教育資源短缺,人才流失嚴重。在大學教育中,很多教師不為教育學生而是忙着掙錢做項目,學生稱呼教師也從導師改為了大Boss,這是我們管理上的不合理。應對這一狀況,政府就應鼓勵學校師生做基礎性的研究,國家也就應用強大的物力保障來支撐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大膽搞研究。與此同時,學生也不要過分關注眼前利益,要眼界長遠,把興趣愛好放在第一位,認認真真做學問,遠離政治紛爭。

二、教學新模式

我國的教學模式屬於灌輸式的,美國的教學模式屬於課堂上討論演講,課下研究式的。如果我們的學習只會生搬硬套,沒有跳躍思維,就不會有自我的創新。永遠模仿別人是不對的,就應開展自我的基礎研究。比如,每年國家在教育上的'投資少之又少,但日本在教育上的投資能夠佔到本國GDP10%以上,美國佔到15%左右,歐盟在教育上的投資也在14%左右。只有在教育上投資,我國的科教實力才會趕上去。

因此,國家要合理分配教育投資,使想做研究、能做研究的人確實能夠使用到充裕的資金,這是建立教學新模式的前提。物理實驗是高中學習的重中之重。教學時,教師可在資料安排上由淺入深、循序浙進,分層次組織實驗教學,幫忙學生掌握物理實驗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獨立地完成實驗,並具有必須的獨立觀察物理現象和獨立完成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潛力。

另外,教學還應根據“加強基礎、重視應用、提高素質、培養潛力、開拓創新”的精神,在體系上按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次序進行,加深學生對物理的理解,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使其用心參加各項物理實驗。

三、面臨的困難

新課程改革後,高中物理課程增加了新知識、新資料,有探索研究、調查研究、各種文獻蒐集研究、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等。雖然這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教學要求,但是也對基礎辦學調教提出了不小的要求。與此同時,新的課程改革需要配套的實驗設備,開放的圖書館、博物館、實驗模擬館等各種輔助設施。因此,學校就應加強對實驗室管理人員素質的培養,適當與各個高科技企業合作培養學生,讓學生能夠參觀工廠及企業實驗室,瞭解現實中的企業是如何搞研發的和如何理論聯繫實際的。

四、應用新技術

如今,高科技產品更新速度個性快,網絡技術可謂是此刻發展最快的技術,網絡教學成為了越來越熱的話題。教師上課運用網絡能夠很方便地教授課程,學生在聽課的同時能夠用平板電腦做筆記。

在假期還能夠製作視頻上傳到網絡教學平台,或者與其他名師分工合作,把每一學科的高級教課視頻收集在一齊放到網上,進一步解決貧困落後地區教師資源短缺的問題。

隨着越來越多的大學在網上帶給了公開課,高中物理教學也就應學習這些大學去開創一些高中教學授課平台。畢竟全國各地的教育資源是分佈不均的,發達地區教育資源豐富,名師多,而落後地區教育資源很是缺乏,如果利用好網絡,全國各地的學生都能夠享受的良好的教育,使教育更公平。

五、結語

教育改革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在此狀況下,我呼籲所有教育工作者在一齊共同商討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我也呼籲上級領導為良好教育創造環境,為教育改革保駕護航,克服重重障礙,最終實現教育的良性循環。

篇七: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

如果掌握了這種藝術,就可以使物理課堂充滿活力,給學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從而激起他們高漲的學習情緒。

本文就如何開展物理教學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國中物理 課堂教學 方法

物理課堂教學是一個富有邏輯性的教學過程,作為一名國中物理教師不僅僅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重在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

現就如何開展物理教學工作,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激發求知慾

教學的技巧和藝術就要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和不斷追求真理,並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去探索、認識客觀世界,所以教學過程必須遵循這一真理,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以啟迪學生的心靈,點燃其思維的火花,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和意志,使學生的認識活動成為一種樂趣,成為精神上的需要。

1、設計物理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起。

如在教“光的折射”現象時,介紹一個實驗情景:實驗裝置是一個玻璃槽中裝水,水中插上一個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貼一條用塑料紙剪成的魚,讓幾個學生各用一根鋼絲猛刺水中的魚,由於學生總認為眼睛所看到的魚的位置那麼準確界定一樣,在這樣錯誤的前科學概念的影響下,自然出現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對一些自然現象憑自己的經驗或直覺形成錯誤的判斷。

教師把泡沫片從水中提起來,發現三根鋼絲都落在魚的上方,接着説:要知道這個道理,就得學習“光的折射”現象。

這樣的引入,為接下來用實驗研究光的折射結論創造了良好的認知起點。

2、指導學生“實驗探索”,體會學習的樂趣。

“實驗探索”可以深化學習興趣,這一過程,教師應處於主導地位,精心備課,設計好合理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學生應處在探索知識的主體地位上,教師應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

要克服傳統教學中教師講的過多,統的過死的弊端,使學生完全置身於物理的環境中學習物理。

二、以探究為主體的課堂教學

1、課前預習,大膽質疑

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為出發點,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作為預習作業佈置給學生,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其探究問題的興趣、啟發其積極思考,並鼓勵其大膽質疑。

例如:在教液體壓強的時候,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1)帶魚生活在深海中,你見過活的帶魚嗎?為什麼?(2)潛水艇都用抗壓能力很強的厚鋼板製成,為什麼?(3)工程師們為什麼要把攔河壩設計成下寬上窄的形狀?通過一系列這樣的問題,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對所學的知識有了初步理解,而且還可以將這些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繫作分析和總結。

同時,學生還可以將預習中所發現的新問題記錄下來,以備在課堂內與教師和同學共同探討。

2、課堂教學,積極思疑

在課堂教學中,由於有些物理規律比較抽象,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準備。

只有教師提問提得好,學生才會集中精力去思考。

提出問題後,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還要鼓勵學生提出疑問,找出教師的不足之處,並且讓學生親自去嘗試,去體驗;也可以鼓勵他們用逆向思維去思考問題;這樣不僅可以開發學生的大腦,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題型、物理規律的認識和印象。

物理學科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是緊密聯繫的,所以教師在傳授物理知識的時候,除了書本知識,還要同一些小實驗相結合。

在上課的時候,鼓勵學生自由分組進行小實驗。

因為通過學生親自做小實驗,能夠更好的開拓他們的視野,從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在快樂的學習中探究新知識。

例如慣性實驗:拿出一隻圓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塊平硬紙板,一個玻璃彈珠。

先把裝有適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紙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後把玻璃彈珠放在紙板上,然後將鋼製鋸條垂直豎放在水平桌面的邊緣,這時候請一位學生上來操作,讓他用一隻手按住鋼製鋸條下端保持不動,用另一隻手拉開鋸條上端,放手後讓鋸條擊打硬紙板,看到的現象是硬紙板飛出,玻璃彈珠則掉入水中。

這個實驗所需的器材很簡單,任何一個沒經過特別訓練的學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實驗結果,通過師生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尋求答案的積極性。

3、課後練習,強化釋疑

對學生在課內學習中提出的疑難問題、思考題,或通過實驗設置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分組探討與評議,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靈活多變的思維品質,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

對習題要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

首先,我們在選擇例題時要有針對性、基礎性、典型性,運用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加以解決。

其次,通過改變習題的已知條件或結論,開展探究活動,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共同合作,教師要適度的進行點撥,指引探索方向。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對探究規律進行整理、概括,納入知識方法體系,總結探究學習方法,提高應用能力。

三、教學體會

1.要讓課程面向學生、貼近生活

國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規律,而其中又藴藏着無窮奧祕,所以我們在上課時所舉的事例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學生觀察、注意、記憶、實驗操作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實驗過程中所出現的物理現象,充分發揮自身的記憶能力,指導學生對每節課、每一週、每一個單元所學的內容,採用自己熟悉的記憶方式進行整理和鞏固。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必須重視“實驗操作”。

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3.精心選題,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類。

要提高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一定要精選習題。

這不僅讓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多種,更重要的是開闊了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了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小結

成功的教學,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體現,真正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雙方配合協調共同努力達到一種和諧、完美的教學境界,它必將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篇八: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1、循序漸進學會科學探究

實際的科學探究的要素較多,而在學生的科學探究中,其探究過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在教學過程中,應把科學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識,拿到前台來進行教學,使學生了解探究的過程、知道探究的步驟和方法。

篇九:物理教育教學論文

物理教育教學論文

摘要:若想使“學困生”變為學優生,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引發和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是國中物理教學成功的重要條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過開發“學困生”隱在的潛能,提高其自身學習物理的慾望,為成功學習物理奠定基礎。

關鍵詞:激發;學困生;興趣

常言説:“千人千品,萬人萬相”。學生的差異必然存在,教師必須承認並尊重這種差異,七年級的學生充滿希冀的來到學校,而八年級的有些學生會由於七年級的成績不理想,自感升學無望,逐漸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放棄學習,若任其發展下去,這部分學生將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此,我們必須對這些“學困生”進行激發學習興趣的教育,結合本人經驗認為可從如下幾方面做起:

一、良好的“開場陳詞”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八年級學生拿到物理課本後,一般都顯得很好奇,想學好物理的求知慾很迫切。但是很快又發現,他們因受“物理難學”説法的影響,對物理學習產生了一種害怕、畏難心理,而且女同學佔多數。因此,為使八年級學生能自然地、比較平穩地踏上學習物理的軌道,入門階段的教學應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消除畏懼心理上下功夫。

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八年級學生一開始的那種好奇心和迫切情緒畢竟是短暫的,當他們進入課程教學後,能否保持較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他們能否學好物理的關鍵。由於“學困生”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對上此課前應精心設計,一開始就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在上第一節課時就對學生言明“物理對每一個學生來説都是啟蒙學科,大家不存在什麼基礎差異,就象百米賽跑一樣,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你們都是我的新學生,我對每一個學生都會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同一起點,同一教師,但根據你們每個人的不同特點,我不會是同樣的教學方式的,我相信你們每一位都會象歷屆學生那樣成功的喜歡上物理。”在上新課前採用幾個有趣的`實驗把學生帶入學科的大門,在上課時對學生説我們先來看兩個魔術,在倒置的漏斗裏放一個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後從漏斗口向下吹氣,並把手移開,乒乓球會下落嗎?所有人都知道只要物體離開手,它一定會掉下來,如果加上用力吹氣,物體掉得更快。但實驗現象恰好相反,學生的求知慾又被激起,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會進一步提升,效果顯著。然後拿出一個杯子和一張紙讓學生檢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紙,然後裝滿一杯水,把紙放到上面,再問學生,杯子倒過來後紙會不會落下,水會不會流出,讓學生議論一會後,再做出倒杯紙託水實驗,此時學生都會發出讚歎聲,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驚異和喜悦,這些直觀的演示,可激發“學困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及高漲的情緒,為新課的講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用“瞭解和賞識”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國中物理教學從一開始就應注重瞭解學生,充分肯定他們,給他們必要的鼓勵和賞識。這樣不但能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師自己看到希望。

對學生的瞭解,一方面從課堂教學、書面作業去進行,另一方面通過接近、談話來進行。八年級學生開始學物理猶如國小生啟蒙時的情景,只要老師接觸他們,就特別愛説、愛問。他們問得最多的話是:“物理好學嗎?”“物理怎樣學?聽人家説,物理難學,是嗎?”那種迫切要求學好物理的願望顯而易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及時給他們解釋,積極給他們鼓勵,並且要認真回答問題,不能敷衍他們,要讓他們有信心學好物理。

改變用“一個標準”要求和衡量所有學生的單一性關注,採用多元智力理論關注不同類型的學生,從而多幾把尺子,開發學生多種發展潛能,在教學中努力地去發現“學困生”的優點、長處、能力等,適當地讚美“學困生”,不僅教師可以獲得學生的好感,而且還可以使教學雙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攏,縮短彼此間的距離,馬克吐温説:“我能為一句讚美之詞不吃東西”,這話雖然有點誇張,便卻反映了人們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人不喜歡他人的肯定、承認和讚揚,只要不是過份的吹捧,人們聽了都會心花怒放,讚美之詞如同照耀人們心靈的陽光,如在學生主動回答時答錯了,受到同學“噓”聲時,我會説,雖然他答錯了,但説明他上課時很專心,他勇敢大膽,我們應向他學習,這時同學們就會向他投去羨慕的目光,培養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三、以典型有趣的實驗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人們的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認真地總結思索得來的,在物理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多動手做實驗,引導學生做一些有趣的實驗,如在上光學前可佈置學生下去觀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實驗,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彎的,拿出水後,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紙上,看書上的小字,會看到書上的字變大,學生看到這些奇異的現象後,即使是“學困生”也會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書,去找原因,想知道為什麼?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也是我們教師最願看到的結果。

四、以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困生”與學習的興趣。

情景不僅是“一種刺激”而是教學目標相應的知識活動。與情景活動相應結合的一種人為優化的場景,這種有意識創設的,優化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客觀情景,在教師語言的啟迪下,使學生置身於特定的心理場景,如臨其景,不僅促使全班學生,全神貫注地認知,而且激發學生有情感地主動參與學習,如在講磨擦時可讓學生回憶在家拉手推車時,同樣重的車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感覺、用力情況,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車和輕車的用力情況,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從而引導學生分析出影響磨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學生熟悉的場景即使“學困生”也會主動參與討論,因為他有生活親歷,現象直觀,結果易得。

總之,興趣屬非智力因素的範疇,中學的“學困生”的智力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差異,因而從挖掘智力因素,培養非智力因素入手,對“學困生”進行興趣教育,不僅能使“學困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更重要的是這種強烈的求知慾望一旦保持下去,就會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學習內在動力,足以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和忍受各種挫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困生”們在“興趣”老師的培養教育下逐步得到發展,從而走向成功,這也正是我們教育者最願看到的事實。

篇十:網絡教學物理論文

網絡教學物理論文

運用網絡教學資源優化國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踐【1】

1 緒論

在本次課題中主要涉及到的問題有:第一,通過充分的運用網絡教學資源來改變傳統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現狀,充分發揮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作用。

第二,通過網絡教學資源的運用補充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厭學,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

第三,由於實驗條件、學校資源、地理環境等的限制,導致很多物理實驗不能在堂教學中完成,通過網絡教學資源的運用來補償學生不能“現場實驗”的遺憾。

第四,從古至今各大教育學家就一直在提倡“因材施教,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而在今天的課堂上如何做到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大難題,畢竟每個人的思維方式、能力水平是不同的

,要想使一個班級的所有學生“齊步走”是很難的一個目標,因此是否可以通過網絡教學資源的運用來實現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揚長避短,做到有所提高、發展。

第五,課堂教學不僅僅只侷限在一節課四十五分鐘,充分的課下預習、複習是課堂學的前奏和延伸,因此做好課前的預習、課下的複習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沒有老師的引導督促情況下,由學生來完成這兩項任務,完成的質量和效率又是一大問題,而如何讓學生做到高效的預習、複習又是教師當前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在網絡信息時代,是否可以藉助網絡的手段,來實現幫助學生高效預習、複習的任務呢?

2 相關理論基礎

2.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傳向學生,而是學生自己主動對知識進行建構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知識和意義不再是簡單的由外部信息所決定,外部信息自身毫無意義,意義是由學習者經由新舊知識經驗間反覆、雙向的相互作用而主動地建構成的。

學習過程不再是“灌”與“被灌”的過程,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因此在建構主義看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到引導學生髮揮主體地位的作用。

2.2 多媒體學習理論

媒體學習理論是由著名學者 Mayer 提出的。

他認為學習者不僅擁有視覺信息處理系統還擁有文字信息處理系統,在多媒體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需要進行的認知過程如下,首先是信息的分類,把各種各樣的信息進行篩選,把不同類別的信息傳送到相應的處理感覺記憶系統中,將經過處理的信息進行重組,最後形成可被學習者理解的信息模型8。

基於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斷髮展,Mayer 提出了具有獨創性的多媒體學習理論,此理論的提出有賴於其他認知學習理論。

在對相關理論的研究基礎上,針對多媒體信息他給出獨到的見解:多媒體是傳遞信息的設備,利用多媒體呈現材料,突出呈現信息的設備而不是學習者如何學習;呈現模式説,多媒體是呈現教學信息的表徵方式之一,

突出言語表徵的形式在實質上有別於知識的圖像表徵;感覺通道説,多媒體是學習者接受教學信息的感覺通道,以學習者為主體,利用相互獨立的信息加工渠道開展視覺加工和聽覺加工。

3 運用網絡教學資源優化國中物理課堂教學..........11

3.1 建立交往平台,方便網絡教學資源的利用... 11

3.2 利用仿真實驗室優化國中物理課堂教學....... 12

3.3 利用網絡演示課件資源優化國中物理課堂教學..............13

3.4 利用微視頻教學資源優化國中物理課堂教學......15

3.5 教學案例... 16

4 學生成績與分析................26

5 運用網絡教學資源優化國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調查研究........ 28

5.1 對學生的調查及分析..28

5.2 對教師的調查及分析..30

5.3 對調查和訪談的總結..33

5 運用網絡教學資源優化國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調查研究

5.1 對學生的調查及分析

由表 5-1 可以看出學生在課餘時間幾乎都有上網時間,平均每天上網在 2 小時以上的學生佔總體人數的 10.26%,平均每天上網 1.5—1 小時的佔 33.33%,平均每天上網 0.5—1 小時的佔 48.72%,偶爾上網的人數居於少數約佔總人數的 7.69%。

從圖 5-1隨着網絡信息時代的高潮的到來,大部分學生在課餘時間都上網,因此網絡教學資源的運用有了物質基礎。

從表格 5-2 中可以看出學生在上網過程中大約有 30.77%在堅持遊覽教師所提供發表的物理相關信息視頻,38.46%的學生大多數時間在通過查找資料來解決問題,7.69%的人在聊天,而聊天的內容也包括和同學老師討論相關的問題;其餘的學生上網的大部分時間在看各類新聞及娛樂。

説明通過網絡教學資源的運用,學生已在逐漸的步入到學習的軌道上。

5.2 對教師的調查及分析

針對網絡教學資源的應用,教師發揮着引導性的作用,尤其是對於國中生而言,他們的知識儲備量不多、面對龐大的信息量對信息的甄別篩選能力不強、而且學習時間有限……

所以筆者對國中物理任課教師進行訪談調查,考慮到教學經驗問題,本次訪談主要有三個階段的教師共 10 人:有着三十年以上教齡的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有十年以上教齡的經驗相對豐富的成熟型教師、剛剛步入教學崗位的新手型教師。

本次訪談的目的主要是瞭解教師的上網情況、網絡教學資源的使用狀況以及對網絡教學資源在實踐教學中運用的情況以及對於網絡教學資源在實踐教學中運用的看法評價。

訪談問題的設計從目的出發,從上網情況、網絡資源的使用情況、網絡教學資源在實踐教學中運用的評價三個維度設計。

6 回顧與展望

在實踐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棘手的問題,由於在課前導學階段及在課堂延伸階段需要學生在網絡的環境下進行,這就遭到了一部分家長的反對,在家長的潛意識裏讓孩子接觸到電腦或手機,孩子就會沉浸在各種的遊戲、視頻等娛樂活動中不能自拔,不僅浪費學習時間,而且造成沉迷網絡、荒廢學業的惡果。

針對這個問題,在家長會上着重向家長提出解決的方案,家長可以通過“監督法”,在學生學習的時候對學生進行監督,久而久之學生會自主的形成學習的習慣,

慢慢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通過“獎罰結合法”,由於在每章結束、每個月甚至每個周都會有測試,家長可以向孩子提出要求,如果達到要求進行獎勵,達不到進行處罰。

通過幾個月的實踐,方法是有效的。

參考文獻(略)

基於混合式學習理念的“還課”學習在中學物理中的`應用研究【2】

第1章緒論

在傳統課堂中,教師通常是課堂的主角,學習者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的內容,學習者和內容之間並沒有發生交流。

而新課改的核必思想是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作為資源服務的提供者和創造者。

在學習新課的課堂上,人們希望的是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複習課堂更是如此。

因此“還課”學習被提出。

“還課”,顧名思義就是把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把下次課程的內容提前告知學生,學生事先做好準備,複習課堂上學生講解示範、討論交流、協作學習。

它最早應用在數學學科中,希望學生能夠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的“再創造”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由於物理學科的課程目標是鍛鍊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技創造能力,如果將“還課”應用於物理課堂,學習者將會主動探索,深入研究課程內容,利用多種資源實現科學知識的積累,並通過多次動手實踐,激發學生創新發明。

因此,我嘗試將“還課”學習應用到物理學科。

第2章相關概念

2.1混合式學習的概念界定

祝智庭教授界定了漏合式學習的意義,並指出其重點在於怎樣泡合。

我們所要完成的工作是在適當的時間,為合適的人,選擇合適的媒體和方法,提供恰當的知識,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和一定的經濟效益。

何克抗教授認為混合式學習把傳統教學和網絡學習的優勢相結合,既尊重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同時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隨着教育的改革逐漸形成的一個比較完善的理論體系。

它強調知識的主觀性,認為知識不是既定的,是針對具體情境進行重新解釋的。

因此在進行學習時,學生需要結合特定的情境和己有的知識經驗去理解真正含義。

又由於每個學生的學習背景和思維能力的不同,對於內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因此在確定目標時,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層次的目標,以便保證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

建構主義還強調學生在進入課堂時,己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對於新事物新知識都有自己的見解,即使有些內容他們不具備一定的經驗基礎,但是他們能夠利用一些相關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能力去解釋內容。

所在進行教學時,教師不能忽略學生己有的經驗,直接去傳授新知識,否則既浪費了時間又不能實現有效學習。

2.2“還課”學習的內涵

“還課”學習的表現形式其實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學習者對知識的正確建構。

由於學習者的學習基礎不同,對學生不能指定統一的標準,而且根據接觸“還課”的時間長短,也要做出不同的調整。

首先可先讓學生寫“還課”稿,可是畫圖説明,也可以是類似於課上記錄的筆記,但必須是經過學生課下整理過的。

之後“還課”稿交給教師或同學檢查批閲,並結合實際情況共同找出現存問題,學生再據此做出修改。

待“還課”稿逐漸完善之後,可讓學生憑藉“還課”稿講給全班同學聽。

學生能在講解過程中,發現存在疑問的地方,或者通過教師或同學的質疑使問題更加清晰,從而促進學生找到發現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最後的階段可讓學生“脱稿”講解。

這是最難的一個階段,以要求學生對內容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入的理解,因為如果要實現完全脱稿,就需要學生課下精也準備,就像教師備課一樣。

這要求學生除了課上認真聽老師講課之外,還需要在課下認真探究,動手實踐,也可和其他同學共同探討解題思路,瞭解其他同學的想法,從而能夠多角度分析問題。

第3章中學物理課程“還課”學習的實踐...17

3.1混合式學習的一般應用模式...17

3.2“還課”學習在中學物理中的具體實踐過程...18

3.3具體實施過程...20

第4章“還課”學習在中學物理課程中的評價...39

4.1評價特徵...39

4.2實驗結果分析...41

4.3實驗結論...47

第5章實施效果分析及建議...49

5.1取得成果及不足.....49

5.2建議...53

第5章實施效果分析及建議

5.1取得成果及不足

“還課”學習在課堂上首先由課任教師主講,完成學生對內容的基本瞭解和掌握。

在課下的時候,學生通過進一步査閲課堂筆記和和複習鞏固教材內容實現第二次學習,而在跟小組成員討論、解決問題時,他們又能進一步複習鞏固、深入理解。

在接下來的資源查找整合中,再次與內容發生交互。

在成果展示時,學生講解、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從而在每個環節中,他們都學習了知識並積極加工理解。

這改善了學習者課下不復習筆記的現狀,能夠多次加工課程內容,實現內容的長時記憶。

通過這樣的複習方式,學生能多次加工深化物理知識,鞏固基礎理論部分,從而對物理的實踐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2建議

根據“還課”學習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研究,我們總結了一些經驗,希望能對其他教師在今後實施“還課”時能夠有所啟示,避免一些重複性的錯誤並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

(1)關注學生的需求。

進行學生需求分析,是為了瞭解學生的期望,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

只有瞭解學生需求才能真正有可能實現有效課堂。

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是教師做教學設計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的信息,包括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如學生比較喜歡的學習環境,比較樂意參與的課堂形式,喜歡的教學方法和教師態度等。

關注學生需求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第6章總結與展望

隨着信息化教育的推進,各個中學和眾多教師都走上了改革課堂的道路。

並且通過不斷探索,大部分都找到了符合自己特色的教學方式。

本文針對複習課堂的現狀,結合了混合式學習的優勢,在中學物理課堂上實施了“還課”,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篇十一:物理模型物理教學論文

物理模型物理教學論文

一、物理模型的定義和教學意義

物理模型是指在進行物理科研或教學的過程,採用適當的方法對抽象的物理理論做簡化處理,用一種能反應物質(現象)本質的理想化結構去描述實際的物質(現象),這種理想化結構我們稱之為“理想模型”[1]。因此,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物理模型”的建立,來幫助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更深刻的理解,不僅非常有利於更好學習物理這一門學科,還更有利於培養其創造性思維,對於物理教師來講,也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不可多的的方法。

二、高中物理模型的建立方法

(一)圍繞教學目標,精煉物理模型

建立物理模型最終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而不是用來供學生觀賞的一般藝術品。所以高中物理模型務必做到精煉,儘管一些旁枝末節的部分可能在客觀上也是研究和學習對象本身的一部分,但之於本教學目標,並不能夠起到促使學生認識物理現象本質的作用,物理教師應該在建立物理模型的時候刪去這些不必要的環節,以更簡單明瞭的形式,集中突出教學目標要求的知識範圍即可。這樣做的理由就在於,過於花俏的物理模型容易使學生的注意力偏移教學的主要目標,物理模型也就失去了本來意義。

(二)圍繞本質理論,發掘模型作用

物理是一門基礎的自然學科,所以從物理模型的定義來説,高中物理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要幫助學生通過各種物理的現象去認識其本質,充分發掘物理模型的作用,讓學生透徹理解事物或現象之間的關聯因素和發生發展規律,加深對物理本質理論的理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模型教學的表面現象。從這個意義層面來看,物理的模型教育如果不圍繞本質理論,就可能會僅僅落個課堂上的三分鐘熱鬧,而對學生的物理學習幾乎幫助很小。

(三)圍繞物理規律,避免失敗模型

根據高中物理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師在建立物理模型的時候,應當做到有所側重。比如某些物理模型,正如方法一所介紹的那樣,應當突出體現事物或現象的主要因素;又比如某些物理模型,主要是針對某些常見且相對容易理解的物理現象,所以建立的物理模型也只需適當的模擬描述即可。但歸根結底,無論建立什麼樣的物理模型,其依據必須是科學的,如果脱離了科學真理,就會成為一個失敗的物理模型,不能用之於高中的物理教學。

三、高中物理模型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以概念模型強化概念理解

人們通過對客觀事物或現象的觀察,進一步產生主觀的認知,反映到大腦裏面,便形成了一般性的概念意識。和人所親眼見到的事物或現象不一樣的是,概念通常是對其本質屬性進行理性化和抽象化加工處理後的存在,概念的正確和深刻與否,取決於和人腦中已有儲存信息的關聯程度[2]。而在高中的物理教學中,物理模型的建立一般也都是以概念為出發點,對教學中的物理理論建立理想化模型,撇開對研究對象不大或可忽略不計的影響,抓住主因,如此就更能夠強化對其概念的理解。比如在氣體和電荷相關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很難理解其實質的情況下,一旦建立了理想氣體和點電荷這樣的概念模型,就可以提供給學生一種很非常有效的思維方式,理解也變的容易了許多。

(二)抓主要因素建立整體模型

整體模型就是把發生作用的關聯物體當成一個整體的研究對象,抓住作用於整體的主要因素,而忽略單個對象某些局部次要的個因,從而把表面看似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比如在動量守恆定律的教學中,我們在探討兩個物體發生碰撞的時候,就可以把兩物體看成統一的整體,而把存在於個體的次要作用力如摩擦力忽略掉。建立整體模型,可大大簡化多系統關聯的物理現象。

(三)多角度考察建立分解模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針對不同的物理知識教學,分解模型與上面介紹的整體模型絕對不存在矛盾,而是説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兩種方法的運用應該是各得其所,相輔相成的關係。具體來説,分解模型就是把複雜的物理過程,進行多角度考察,將其整體發生發展過程從各個方向來逐一解讀,從而化整為零,再以零求整,實現對整體現象的理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由於慣性的`作用,物體保持繼續向前運動,在豎直方向,由於重力,物體表現為自由落體狀態,綜合起來,物體呈現的運動軌跡為曲線。通過建立分解模型,不僅使學生把難以理解的過程細化,而且更能培養其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四)用關聯過程建立等效模型

等效模型往往是以概念模型為基礎的,是通過對現象本質的認知,從而把兩個看似不同的物理過程相互關聯,其實他們在本質是都是基於同一物理規律或定律,所以,可以把表面複雜的物理現象或過程轉化為已知相對簡單的模型去理解。例如,在圓弧形光滑的軌道內做週期滾動的球體,通過關聯後,我們就完全可以把它建立成與之等效的單擺模型。

(五)將學科交叉建立數學模型

其實這點是毋庸置疑的,長期以來,數學方法都是進行物理研究的常用工具之一,甚至可以説,數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着物理研究的發展[3]。所以在高中的物理教學中,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不僅有利於幫助學生分析物理現象,更有利於培養他們善於用數學方法來解決物理問題,特別是以後有可能從事物理理論研究工作的話,這樣的方法尤為重要,所以有必要從高中的物理教學工作中就逐漸滲透此方面的意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於高中物理,通過建立一定的物理模型來輔助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但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方法並加以靈活的應用;另外補充説明一下就是,物理模型的構建必須以高中教學大綱為前提條件,以科學實驗為事實基礎,再通過教師不斷總結和創新,才能真正發揮物理模型在物理教學當中的實效性。

篇十二:國中物理教學論文參考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參考

一、情境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情境教學的使用降低了學生思考的切入點,使學生能夠從熟悉的事物出發順暢地進入思考狀態.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與熟悉事物的聯繫,建立生活化的課堂情境,讓學生能夠直觀的看到物理知識的展示,使學生能夠由感性過渡到理性,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例如學習有關“機械能和內能的相互轉化”時,利用實物操作的方法來建立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給每個學生一根較粗的鐵絲,看看誰能夠將這根鐵絲折斷,學生看着那根較粗的鐵絲在試圖了幾次後紛紛的放棄了,認為折斷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教師可以激勵學生來反覆的折,並且感受拐彎處的温度,在不緊不慢、堅持不懈的彎折後,學生會發現鐵絲慢慢的出現了裂痕,逐漸的斷開了.學生對這一現象非常的好奇,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不用很大的力氣就能將其折斷呢?學生的這一想法激勵了學生的思考,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學生所做的動作,讓學生觀察在做簡單的彎折的時候無形中產生了機械能,而這種能量逐漸的轉化為了熱能,這個學生能夠根據拐彎處的温度感覺出來;而能讓鐵絲折斷的不是這一點熱能,而是逐級積累起來的內能,學生頓悟這是用熱傳遞的方式來改變物體的內能.這樣的情境,使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思維激活,在思考分析現象的過程中學習了新知識,將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上,極大的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二、問題教學,調動學生思維

問題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好的問題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些代表性的問題,來驅動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的思維緊跟問題的轉變,層層遞進的進入對事物的探討中來,實現問題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有關“人耳聽不見的聲音”時,由於學生對聲音的產生有了一定的認識,讓學生思考“為什麼人們可以聽到蜜蜂飛舞的聲音,而聽不到蝴蝶飛舞的聲音?”這樣的問題,然後給學生播放“藍貓淘氣三千問”中有關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在災難來襲時,小動物們的引頸傾聽、四處逃散的場景,從而提出為什麼動物可以感受到災難的來臨,而人卻不可以?學生就會根據情境建立一定的思想,紛紛思考為什麼人不能聽到這些聲音,人都能聽到那些聲音呢?學生的這些疑問不僅驅動了學生的進一步思考,也激勵了學生想用實驗來驗證的想法;這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一台音頻發生器,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聽不同頻率的聲音,在逐漸的增大過程學生學生可以清晰的聽到一定頻率的聲音範圍,通過學生對數據的記錄,來感受人們能夠聽到的聲音,反覆幾次從而得出人耳能聽到的頻率範圍,深入對這節課的學習.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激勵學生的興趣和思維,使課堂教學有明確地方向性,確保了課堂的高效性.

三、探究教學,挖掘學生能力

探究式教學的深邃,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有深切的體會,增強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的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力,幫助學生掃除思維上的障礙,由激勵逐漸的轉變為學生的自發學習;教師結合國中物理教學內容設置探究性的問題,在引導學生正確思考方法的基礎上提高課堂的高效性.例如學習“電磁感應”時,通過奧斯特實驗揭示電流周圍能夠產生磁場,學生通過對電流周圍小磁針的轉動,來感知電流周圍的磁場,從而給學生建立探究性的話題,發展學生的思維.通過學生的探究,學生學會了利用發散思維,電流逆向流動會怎麼樣,有什麼樣的規律沒有?經過學生的探究總結出安培定則;學生還會討論出如果電流增大會怎麼樣.通過學生實驗,學生得出增大電流可以增強磁場;另外在探究討論中學生還會逆向思維產生問題:電流可以產生磁來吸引小磁針轉動,而磁能不能產生電呢?要怎麼進行實驗設計來驗證呢?學生的探究使得問題有了深入的思維,於是學生開始對磁產生電做討論,紛紛提出自己的猜想,開始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索.通過這樣的激勵,學生對物理的.學習建立了一定的信心,由原來的被動提問逐漸的轉化為主動探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結出一定的方法,學生潛在的能力被激發出來,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實現了學生能力的提高.

四、多媒體教學,清晰知識原理

隨着現在科技的普及,多媒體的應用逐漸走進課堂,給學生的感官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形象具體的展示了知識的內在原理,提高了課堂的效率.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的挖掘多媒體趣味性、直觀性、交互性的優勢,將實驗的原理、現象、分析清晰的展示出來,給學生的討論交流帶了便捷.例如學習“透鏡”時,先讓學生實驗:分別讓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和凹透鏡,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只能觀察到最終的實驗現象;然而理解光線在其中的行進時,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製作出行進的光線,讓學生清晰的看到光線在凸透鏡或者凹透鏡中的軌跡,形象的觀察折射光的路徑.在多媒體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像看動畫片一樣跟着光線的行蹤來思考,讓學生理解實驗就是簡單的光的折射,對於比較薄的透鏡來説,就可以將兩次折射看做是一次折射.由此學生不難得出凸透鏡對光有匯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這時教師可以再次利用多媒體來驗證理論的正確性,使學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現象的原理.通過這樣的教學,從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建立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五、小結

總之,教師要深入地研究教輔材料,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確定教學目標,採用靈活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教學,從不同的切入口增強物理的趣味性,以趣味帶動學生的興趣,使課堂的開展緊緊圍繞學生的思維,順勢而導地引導學生的思考、分析和討論,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建立,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篇十三:八年級物理教學論文

一個學期的實驗教學,感觸頗深。新教材作為課改實驗的主要載體,對教育部頒佈的《物理課程標準》做了較為準確的解讀,較好的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目標以及“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的課程基本理念。教材以人為本,特別注重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於點滴之處都體現出科學探究及學習方式多樣化的精神,而且注重了學科滲透和新科技的納入,這一切都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有利於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受到了實驗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們的普遍歡迎。

具體説來,新教材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㈠知識內容方面

①新教材內容覆蓋了中學物理課程標準的所有科學內容標準,精選了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物理基礎知識與技能,在對過往的一切舊教材的揚棄中,一改過去“難、繁、偏、舊”的特點,所選內容典型、實用、有特色。而且教材難度適宜,沒有過多過繁的計算,切實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的主要精力可以用在自主的探究學習上。

②新教材特別注重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科學探究方法的教學,從物理概念、規律的產生與發展、物理學研究方法的養成等諸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知識的闡述和理論的建構是通過科學探究才得出的,例如:速度的概念、聲音的產生、光的傳播規律、力的三要素等,都不由教材直接給出,而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得到。這不僅加強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③新教材較好地貫徹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改理念,特別注重聯繫實際,每一章節都從學生熟知的自然現象開始,層層深入、環環相扣,以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揭示客觀世界的奧祕,培養學生探究自然的熱情和興趣,既注重知識,又立足能力。教材中有許多這樣既來源於生活又可以用探究出的物理知識來解釋的實例:P94頁的“推與拉”、P98頁的“勻速下降的跳傘運動員”、P116頁的“迷你實驗室”關於現代科技的介紹等。可以説新教材在貼近生活,注重物理知識的現代化、實用性及生產應用上做到了有機的統一。

④新教材特別重視與其它學科的協調與整合,特別是正確的哲學觀點和人文科學在物理教學中的滲透。例如:教材第一章第二節《探索之路》和第三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古今中外的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介紹、P75頁的“信息窗”對牛頓生平的介紹等。這一切對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價值觀、人生觀都至為重要。

⑤新教材在結構體系上大膽探索,具有強烈的互動特質,設置瞭如“實驗探究”、“探究點撥”、“討論與交流”、“請提問”、“實踐活動”、“信息窗”等內容,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意識,實現了教材資源的最佳配置。

㈡思想文化內涵方面

①新教材在體現理科教材的一般共性的同時,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社會定位和培養目標,特別注重了人文精神和自然學科的融合,在教學中努力使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掌握學習方法,並且學會合作學習,善待他人,正視批評。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觀方面新教材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新教材突出自然辯證法思想的教育,教導學生理性地認識世界、認識宇宙,並以多種形式提倡並培養科學的批判精神與嚴謹的科學態度,這一切都為學生今後的自然科學的學習以至發現都奠定了基礎。

②新教材各章節都闢出相當的篇幅對中外古今的物理學家、科技成果做了適時介紹,這既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精神,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持續發展的意識。

㈢編制排版方面

①教材非常“美”——採用了16開銅版紙印刷,彩圖鮮明,文筆生動,印刷清晰,裝幀精美,引人入勝。老師和同學們都説,新教材通俗易懂,讀起來更象是散文。

②新教材在編排、表述與學習情境、活動設計上都注意到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相適應,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③新教材所有探究活動的設計都本着有利於學生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發展,有利於學生觀察、思考、假設、推理、發現精神的培養,教學過程延伸至課前、課後,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例如:P28頁“掛鎖是怎樣工作的?”,P66頁“調查班級同學的視力情況”等。

當然任何新事物的誕生,總是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在四個多月的新教材的使用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可能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新教材的部分章節編排與學生其他必要相關知識的儲備脱節,學生不能正確學會使用數學等基礎學科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材的教育功能。如第四章《多彩的光》,在教學過程中就發現,學生普遍缺乏最基本的理性認識,由於數學教學的滯後,本該教育學生形成的工具思想和學科聯繫意識,不能收到紮實的成效。如果將本章一移至八年級下學期,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2、相對來説,新教材的基礎知識較少,基礎題作業不足。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明顯缺乏適應性,不能準確掌握所學知識的內核。這樣是否會影響到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建議在這方面能否加強一些。

3、新教材作業中社會調查比重過大、要求較高,有些是否超出了八年級學生的年齡層次?(例如:P62頁的第二題要求學生在課外獨立研究凸透鏡的全部成像特點等。)另外,教材極少數地方存在錯誤與疏漏。(例如P52作業第二題中小貓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所有四個供選答案竟無一正確。)

4、當前各實驗學校的師生普遍感到與新教材配套的課程資源相當匱乏。建議新教材的編寫者和出版社能否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例如:將教材中選用的圖片等素材製成光盤,配套發行。

值得肯定的是新教材作為素質教育探索過程中全體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智慧結晶,儘管存在一些瑕疵,但終究瑕不掩瑜。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表明新教材本身,就是一次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培養創新人才的成功嘗試。應該説新教材的使用既是一次實驗,又是一種大膽的探索,這對素質教育的深入、課改理念的推廣,有着相當的積極意義。我們知道,我國的基礎課程改革才剛剛起步,課改教材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相信隨着課改工作的逐步推廣,課改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我們的義務教育物理新教材也會日臻完善。

篇十四:八年級物理教學論文

一、探究活動是教師和學生複合主體互動的過程

教學實踐和心理學研究表明,國中學生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但分析判斷能力還不成熟,自主性還不強,因此還需要給予正確的、及時的指導。在探究學習中完全放手、束縛太多都不現實,不僅不能實現教學目標,對後續課程的學習也有負面影響。因此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既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師的必要指導,在互動中實現教學目標。

例如,我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一節公開課中,最初是想完全開放,自主探究。即創設情景後,由學生觀察、討論、猜想平面鏡的成像特點,然後自行設計方案、小組實驗,檢驗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終得出成像特點。但是,試教過程中,明顯感到實在太難駕馭,有的學生甚至對我的意圖也不完全明白,結果只好臨時調整教學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過思考,認識到只有好的願望、好的理念,不考慮學生的現狀,自然不會獲得理想的效果。

上公開課時,根據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重新設計了方案,適當增加了教師的指導,針對同學們的猜想,分步實驗,逐個檢驗,及時交流,教師也成為研究主體中的一員,效果就理想多了。由於把學習過程還給了學生,沒有了教師的絕對權威,學生們依據自己的天性、智力水準,自然地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認知過程,他們的熱情自然高漲,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討論,設計不同的方案,選取不同的實驗用具,積極動手實驗,再思考、討論、交流,儼然一幅科學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舉左手,鏡中的像則舉右手等)外,學生在活動中又找到了幾種很有創意的方法。例如檢驗平面鏡成像和物體相對於鏡面是否對稱時,一學生在拿起點燃的蠟燭在鏡前移動,發現蠟燭傾斜(開始並不是有意的)時,鏡中像也發生了傾斜,但傾斜的方向與蠟燭正好相反,運用數學中軸對稱的知識,便得出物像相對於平面鏡對稱的結論;另一學生在實驗時,手中沒放下的火柴盒“幫了大忙”,他發現手中的火柴盒在蠟燭的左側時,火柴盒的像在蠟燭像的右側,調換一下位置,像也跟着變化,於是也得出了物像對稱的結論……。顯然,同學們在課堂活動中已經成為了教學主體,他們為自己的發現(或稱為創新)而歡欣,我想這樣的親歷的探究過程他們會終生難忘。

探究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認知和實踐活動,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也必須成為主體,他們各自通過自己的能動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並且和諧互動,只有這樣,探究教學活動才能順利展開。如果教師、學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積極、能動、自主、創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體的特性,那麼,探究教學的目標也就不可能實現。

二、探究活動應允許學生出錯,不追求活動的完整性

由於器材、環境、知識水準、操作技能等原因,學生的實驗結果和結論有時誤差較大。教師若以此為契機提出問題,通過分析、討論,找出原因,改進實驗方法,這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綜合能力會大有益處。切不可輕率指責、否定。同時,課前分組也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狀況,活動過程中及時組織交流,以使學生學會傾聽他人的見解,從而學會攜手合作以實現活動目標。當然,課後的補救也是必要的。對探究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小組或個人,教師應提供再探究的機會,幫助他們在分析失敗原因的基礎上,改進實驗方法,完成探究,消除失敗產生負面影響的可能。共性的問題,教師要採取恰當的措施補救,或提出新的探究課題。這很正常,正是問題或錯誤,才有了改進和創新。

例如,我在組織《研究串聯電路特點》的一節課中,由於分組自主探究,學生的活動熱情很高,八個小組中的五個都由實驗數據歸納出了串聯電路中的電流、電壓特點。但是,有一個小組,實驗數據幾乎無規律可循,另兩個小組的實驗數據近似與電路特點相吻合。在交流時,由於受到有正確結論的小組的影響,後兩個小組的代表説:“我們的實驗數據顯示:串聯電路中各導體中的電流基本相等;串聯電路中各導體兩端電壓之和基本等於電路兩端的總電壓。”而實驗數據出現問題的那個小組的代表交流時講道:“我們小組的實驗不能驗證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猜想是否成立。”這種情況的出現非常正常,由於連接電路時導線接頭處接觸電阻的影響或操作不當,導致實驗失敗。考慮到本節課的時間有限,我只做了對三個小組探究活動的肯定和對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的認可,先請同學們(包括實驗結論正常的同學)就此實驗現象自己分析原因,留待下一節課再交流、討論。雖然教學進度被打亂,我還要花費一節課的時間來“善後”,但能讓同學們動起來,積極地探究新的、更深一步的課題,這不正符合了我們教育的目的嗎?利弊互化,關鍵在怎樣看待、怎樣引導。

三、探究活動中應加強多學科知識的滲透

隨着國中學生知識的不斷積累,對現象的解釋和判斷會有不同的方法和結論。課堂上我曾經提出過“劇烈晃動過的香檳酒瓶,瓶塞為什麼會猛地竄出很高?”的問題,本意是希望學生用氣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的知識來回答,而一位同學卻説:“晃動香檳瓶,瓶內發生了更快的化學變化,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物理引來了化學,我們可以用先肯定、再告之課後探討、或作為新課題再研究來搪塞,但下次呢?還好,課前我請教了資深化學教師,知道了香檳酒、碳酸飲料在封裝前要加入一些酸類物質(如檸檬酸等)和鹼(如小蘇打)。但是化學變化是加入以後就已開始,等我們開瓶時,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已經產生,只不過在密封的瓶(或罐)內,壓強較大時,它們部分溶解在飲料中,達到了動態的溶解平衡。劇烈晃動後,隨着我們對它們做功,內能增大,很多二氧化碳氣體從液體裏逃逸出來,瓶內氣體壓強增大,氣體對瓶塞做功,將瓶塞頂出,而氣體的內能則減少。

在進行《平面鏡成像》教學時,當引導同學們分析、歸納實驗結論後,一位同學(數學課代表)突然提出: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屬於軸對稱的關係。當時我一愣,隨後意識到八年級數學中已學過軸對稱的知識,如果用數學語言,平面鏡成像中的四個特點(虛像、等大、等距、垂直)只需“平面鏡所成虛像和物體相對鏡面軸對稱”一句話就夠了。我在感到後生可畏的同時,也意識到物理老師還必須關注學生的各學科的發展進程,保持學科之間的聯繫。在學習物理時儘可能把其他學科知識作為基礎和工具,同時也因其應用而深化對其他學科知識的認識,更通過相互滲透的過程開拓學生綜合思考、分析的視角。

跨學科研究在學術界已司空見慣,但在中學課堂上卻鮮有。除了説明我們的教育觀念滯後外,作為教師,我們的綜合素質,特別是科學素養也必須儘快提高。否則,沒有“T”型知識結構,我們真的會在講台上站不住腳的。新的課程標準已經把傳統自然科學中各學科劃歸到科學技術課程之中,這其實已經昭示了未來課堂的走向。

四、探究活動應成為點亮學生智慧火花的過程

發現、創新是人的一種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發展這種天性。作為教師,就是將學科知識的內容與人類文化的長鏈聯結起來,使學科知識具有整體性和發展性,使文化富有歷史感,成為學生探索真理、創造世界的動力。

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一課中,有一位學生做出了“入射角與反射角之和等於90°”的猜想,有的已經做過預習的同學掩口而笑,我馬上意識到這有損該同學的自尊心。於是表揚他熱情高,敢於猜想,並鼓勵他用實驗檢驗自己的猜想,很多科學家都經歷了像你這樣的過程。這位同學一掃臉上的陰雲,特別投入地思考、實驗。當我希望他第一個交流時,他略顯歉意、但又興奮地告訴大家:“反射角與入射角之和只有在入射角為45°時才等於90°,在實驗時我發現反射角與入射角總相等。”猜想本不言對錯(雖要依據),可貴的是怎樣在實踐中檢驗,在實驗中體驗過程、感知方法。更何況這位學生在得出光的反射定律之一般規律後,又能發現反射規律中的一種特殊情況,這是對規律的再認識,難能可貴。

一位同學在猜想浮力與什麼因素有關時,提出“浮力和物體的温度有關”,預習過的同學或許會嗤之以鼻,但敢於猜想、勇於回答本身就應該肯定,更何況,當物體的温度變化時,質量一定,其體積必然變化,所受浮力能不變化嗎?當這位同學把浮力知識同熱、密度等已有知識結合起來,融會貫通後。不就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視角嗎?這也許會使課堂背離教師原本的設計,也許這節課的預設任務因此而不能完成,但探究中的創新、活動中的亮點也正在此,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對科學的興趣也許就在此時被激發,你很快就會發現,他們從此對物理有了極大的‘偏愛’。

實驗時,也許有的學生會有一些看似錯誤的步驟,但我們切不可輕易阻止(當然特殊情況除外)或下定論,説不定智慧的火花就會在此閃亮。比如在《內能的改變》這節課中,多數同學利用氣球快速的放氣來感受物體對外做功時內能減少—表現為氣球的温度降低,但是有的學生卻把氣球用力吹破。氣球雖然沒有了,但是他此時摸一摸氣球的殘片,發現温度降低的更多。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這節課中,那位用斜放蠟燭的方法證明物像對稱的同學也許當初是為了讓燭油流下一點兒固定蠟燭,甚至本意就為了好玩兒。玩中學,本就是青少年的特點,只要我們善於引導,其效果反而更好,學生的智慧會在玩和錯中碰撞出火花,會在玩與錯中逐步走進科學的殿堂。

在國中物理教學中開設探究性課程是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物理教學中實現態度、價值、過程、能力與方法目標的最好載體。上好探究課的標準在於:能否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否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能否使學生體驗到科學研究的真實過程和方法;能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篇十五:八年級物理教學論文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之一是: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基礎教育是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主渠道,中學物理教學在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利用物理學科中豐富的資源,在物理課堂教學、物理實驗教學、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開發等方面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一條理想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科學素養 物理教育 實驗探究 創造性思維

《物理課程標準》確立了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改革的重點,即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對中學生來説,科學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所形成的適應社會發展和人類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質和能力。科學素養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那麼我們在物理教育中應該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呢?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一下。

一、課堂教學是養成科學素養的關鍵場所

課堂教學是物理教育的關鍵場所,在這個場所裏重視科學素養培育的有機結合、滲透,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科學素養的陶冶,在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地接受這種培養。

⑴加強“雙基”學習,讓學生獲得系統的物理學知識

知識的傳授是物理教學的最基本的任務。但是,傳授怎樣的知識是值得講究的。應試教育注重考試的知識點,割裂物理學作為一門科學的知識體系,使學生走入死記硬背、做題套公式套題型的死衚衕。素質教育崇尚人的素質的全面發展,課堂教學需在物理學知識整體性和系統性的指導下傳授知識及學科思維方式上下功夫,亦即要教會學生如何學。

⑵滲透科學史教育,瞭解物理知識的來源

物理學發展史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物理學發展史既藴含着物理學知識,也藴含着科學思維及科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創造性,體現着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是對學生全面進行科學教育的重要手段。物理學史包含了大量科學思維形成和發展的案例,且內容又與中學物理教材緊密相連,容易激發學生興趣,所以只要教師認真設計,穿插在教學中,不僅使教材內容更加生動,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方法。

⑶學習生活中的物理知識

教師在課堂上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注意身邊的科學,如學生普遍對現代電子信息技術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針對這一問題,有意識地講述物理知識在電子信息技術中的重要作用等。教師應該經常提醒學生,科學就在你身邊,以此來增強學生的科學意識。

二、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實驗作為物理教學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學功能: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感性材料,驗證物理定律,而且能夠提供科學的思維方法,加深對基本知識的認識程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科學素養的教育要“從物到理” 、“識物講理” 。而物理實驗的普遍性和實踐性,決定了科學素養滲透的重要性。所以,各種物理實驗中都應有計劃地滲透科學素養的教育和培養。

物理教學常用的有實驗歸納法和實驗驗證法。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安排這兩種方法加強訓練。例如,在總電阻教學中,就可進行這兩種方法的訓練。(1)應用實驗歸納法探索電阻串聯。首先,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歐姆定律設計一個電路,測定各個電阻的阻值,然後由學生進行實驗,並從實驗中歸納出R串=R1+R2的結論。接着,教師根據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和歐姆定律,從理論上加以推導,也得出同樣的結果。這樣,在獲得關於串聯總電阻與分電阻關係的知識的同時,學生學習到自己設計電路、總結規律、從理論上論證的初步方法,即實驗歸納法。(2)應用實驗驗證法探索電阻並聯。在並聯電路的探索中,先由教師從理論上推導出1/R並=1/R1+1/R2的關係,接着由學生自己設計電路操作實驗,然後驗證這一關係。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聯繫電阻與導體截面積的關係對並聯作出解釋。這樣,在獲得關於並聯電阻知識的同時,學生學習了實驗驗證法。所以物理實驗可以更好地使學生學到科學探究方法,並從中得到思維和能力的發展,從而更好地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

三、綜合實踐活動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

學生生活於火熱的現實世界和社會實踐中,生活於自然中。倡導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發展實踐能力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科學品質。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開闢了一條與他生活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續發展的渠道。

物理新課程中有着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編入了大量的研究性學習課題。通過這些課題研究,可以模仿或遵循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運用調查、測量、文獻資料蒐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資料或事實資料,採用實驗、實證等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那麼進行科學素養教育應注意的哪些問題呢?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要全面地認識事物,把握事物的矛盾,既要在同一中把握對立,又要在對立中把握同一;既要全面看到每一事物中每一矛盾的兩方面,又要研究矛盾雙方各自的特點。問題往往有正、反兩個方面,物極必反。所以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都要注意適時適度、有的放矢,不切實際的空談和形式是要不得的。

一、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亟待教師素養的提高

長期以來,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科知識的教學方面,很少考慮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培養,更談不上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因此,教師首先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要具備哲學頭腦,在知識結構上,除掌握本學科知識外,還需通曉社會科學、教育科學、思維科學等知識,從而實現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培養。

二、堅持正向引導,學習科學方法

自然界不同物質形態之間,不同運動形式之間呈現出的是一幅多樣又統一的畫面,各個系統之間通過物質、能量與信息的交換而發生相互作用,並且相互交織、滲透,從而不斷運動變化着,為我們展示出一個瞬息萬變、絢麗多彩、多樣統一的面貌。在科學教育中,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從紛繁複雜的自然現象中通過觀察、分析去探究規律,認識它並學會應用它,把握好科學的基本觀念,而不是死記一個個定義、公式與定理。

三、防止科學方法教育程式化

科學是一個具有可驗證性、真理性和開放性的系統。由於人們認識的侷限性,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所獲得的關於自然界的科學知識只能是相對真理,只能在一定的條件下與範圍內適用,如牛頓力學就是如此。隨着客觀條件的變化,人們認識能力的提高,科學知識會不斷髮展與進步,新的觀察常常會對已有理論提出挑戰,知識的變化就不可避免,在物體做高速運動的情況下,牛頓力學就得由相對論力學來代替。因此,科學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在科學教育中必須重視科學實驗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既要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已有理論,又要防止把它視為永遠不可逾越的認識頂峯,從而扼殺學生對科學進一步探索的嚮往與尋求發展的樂趣。即使科學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科學方法教學也不應程式化。

四、在進行科學方法教學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生科學道德的培養

科學的目的在於追求真理;科學是理智的探索與追求;科學是實事求是的事業,創新是科學的生命,這就要求科學家必須在其個性、情感、態度等方面體現出一種求真、理性、務實與創新的科學精神,自覺接受科學道德的約束。基本的科學道德與一般的社會道德對於現代合格公民,不論從事什麼職業同樣都是必不可少的,差別僅在於程度與着重點不同而已。因此,在教學中不應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分割開來,而應當統一起來,和其他課程與教育環節一起,共同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與社會責任感而努力。

五、加強物理科學教育與社會、技術的聯繫

科學可以轉化為技術,變為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同時,科學在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作用和科學的發展也有賴於社會各方面的支持。科學的社會功能與它的這種和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使我們清楚地看到科學不僅僅是科學家的事業,而且是一項全社會的事業,每個公民都應當關注科學的發展。所以,我們在科學教育中不應把科學與技術、社會分割開來,就科學談科學,脱離學生生活實際與社會實際,從而抑制學生學好科學服務自身與社會、振興中華的意識與實踐,進而為全人類奉獻服務的意願。例如:學生在學習電學的知識時,我們應該給學生創設情境讓他們和生活實際相聯繫,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在《探究串、並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時,先給學生播放一些和節日彩燈、家庭照明的一些圖片,讓學生聯繫生活,從生活中提出問題來,這樣既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在學完這節知識的時候再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實例,又把物理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了,學生會覺得物理是很有用的學科並不是紙上談兵。

科學素養的養成、培育並非易事,而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這不僅需要物理教師的努力,更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相互協作、共同努力。在滲透科學素養教育過程中,注重與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注意方法上的靈活性,形式上的多樣性,將會顯著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而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為他們將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篇十六:物理概念教學論文

【摘要】 學生在學習國中物理概念時,對於一些本質不同,但表面相似的概念很容易混淆,造成這種認識不精確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有教師教學的原因,也有學生學習的原因。

研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混概念形成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對於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物理;教學;概念混淆?

一、概念混淆的原因

1、概念本質屬性被現象掩蓋

物理概念是對某一類物理事物和物理現象的本質屬性的認識,本質屬性往往隱藏在表面現象之後,生動的表面現象往往給人深刻的印象。

例如,熱傳遞現象中究竟傳遞的是温度還是熱量?物體間發生熱傳遞時給學生留下的表面認識是:一個物體温度降低,另一個物體温度升高,最後達到温度相同,表面上看是物體間發生了温度傳遞。

要認識現象的本質,需要經過充分的分析、理解才能認識到,這種強烈的表面印象抑制了學生對熱傳遞本質屬性的認識。

2、學前概念的負遷移

學生在學習新的物理概念之前,往往已經接觸過許多相關的物理現象,並在頭腦中形成一些近似的概念,即學前概念。

這些概念往往是未經充分的科學抽象而獲得的,因此,大多是不準確甚至是錯誤的。

不正確的學前概念妨礙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影響着學生對新概念的同化,造成新舊概念的模糊認識。

例如,對於光和光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諸如“這裏光線太暗”之類的説法,顯然是用光線代替了光,在理解“光線是表示光束及其方向的直線”是產生迷惑,片面認為光線就是光。

3、概念形式相似或意義相近

物理概念中,有相當多概念與其他一些概念形式上相似,更多的是意義上的相近,對這些相似概念區分不清,就會造成理解的混亂。

例如液體壓強計算公式p=,浮力計算公式F=;物體的相互作用力與物體受到的平衡力;功率與機械效率;慣性與慣性定律;汽化與昇華;電動機與發電機;音調與音色等等。

4、概念之間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

有一些概念儘管物理含義不同,但在同一類問題或現象中有着密切的聯繫,有的學生由於頭腦中沒有完整的物理情境,對它們的物理意義理解不透,容易將它們之間的關係簡單化,不瞭解它們在本質上的區別,就會混淆不清。

例如,對於温度、熱量、內能這三個概念,有些學生常認為:熱的物體熱量多,內能也大;相同温度的水,質量越大熱量越多等;還有如重力與壓力、壓力與壓強、功與功率、電功與電熱等等,都常常產生混淆。

二、消除易混概念的策略

正確認識、區別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對概念進行比較,從概念的物理意義、概念所研究的客觀對象、概念的數學表達式等幾個方面加以對比,從而搞清楚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作為教師,進行易混概念教學的基本原則應該是充分認識客觀因素,組織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特點的教學,培養學生科學認識的方法和習慣。

1、概念形成過程的比較

物理學概念是從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中抽象出來的事物本質特徵,概念形成過程的比較涉及到建立概念的目的、有關的典型物理事物或物理現象、思維過程等。

這些方面的區分度一般較大,容易起到鑑別概念的作用。

例如:壓力和重力。

壓力的形成是由於互相接觸的物體發生相互擠壓,而產生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其性質屬於彈性力;重力是地表附近的物體由於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其性質屬於引力。

在有些情況下,壓力是由物體的重力引起的,如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對地面的壓力,此時也僅僅是壓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力大小相等。

但在許多情況下,壓力並不是由於重力引起的,如用手握住物體時,手對物體的壓力;用力往牆壁上按圖釘,圖釘對牆壁的壓力等。

從壓力和重力的產生過程看,它們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種力。

2、概念內涵的比較

物理概念內涵的比較是易混概念之間最實質、最重要的'比較。

一般説來,易混概念往往描述的是同一類物理事物或物理過程的不同屬性。

因此,區分這樣的易混概念,要特別指明它們分別描述了同一對象的哪些不同屬性,明確理解它們的不同的物理內涵。

例如,功率和機械效率。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義為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功,公式P=,單位是瓦特;機械效率是描述機械性能的優劣程度,定義是有用功佔總功的比值,公式η=,是無單位的百分數。

又如,平均速度和速度都是用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但要分清前者是描述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快慢,而後者表示物體的運動快慢不變。

一個物理概念的表達式中,包含了它的物理意義、定義方式、單位等內涵,對錶達式中的這些內涵進行橫向比較,能促使學生記憶概念、活化概念和深化概念。

3、在運用中比較

把易混概念運用於某些具體情況中,常常能獲得生動的、直觀形象的感受,使概念之間的區別更鮮明。

例如:熱量和温度,學生往往認為熱量是一種物質、温度是熱量的強度、熱量和温度成比例、熱傳遞中是温度被轉移等等。

教學過程中運用“概念衝突”來促進學生概念的轉化,提供一些實例和需要學生解決的問題,學生用個人的理解和解釋這些實例往往會產生矛盾,只有運用科學的物理概念才能解決“衝突”,解釋這些現象。

再進一步運用“概念發展”深化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學中鼓勵學生討論,並充分暴露自己的觀點,使自己的觀點和認識進一步發展,同時在和其他同學的觀點、教師的科學概念之間的討論和交流中使自己不正確觀點得到轉化。

4、在結構中比較

把易混概念分別放在不同或相同的知識網絡結構中,比較它們在結構中的不同位置、不同功能以及與其他知識的不同關係,更能清楚地區分易混概念。

例如,慣性和慣性定律。

①小車上直立一木塊,當突然拉動小車時,怎樣解釋木塊向後倒的現象?②教室裏懸掛着的電燈處於靜止狀態,假如它受到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電燈的運動狀態將會怎樣?上述兩例是用慣性還是慣性定律解釋呢?在實例分析中就能明確。

例①木塊由於慣性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而向後倒;例②電燈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不變。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慣性”是一切物體在任何狀態下都具有的物理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一種運動規律。

物理概念是物理學最重要的基礎,讓學生清晰、準確地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學的關鍵。

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瞭解物理概念的外延和有關概念之間的聯繫與區別,是實現物理教學目的,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前提。

篇十七:物理概念教學論文

摘要:概念是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

人們通過實踐,從對象的許多屬性中,撇開非本質屬性,抽出本質屬性概括而成。

在概念形成階段,人的認識已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握了事物的本質。

在此我對國中物理概念的教學做了一些粗淺的剖析。

關鍵詞:概念;引入;分析;理解;應運

物理概念是構成物理知識體系大廈的基石,是物理教學中的重點、關鍵環節。

目前,中學生普遍感到物理難學,究其原因,主要還在於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僅停留在背定義、記公式上,忽視了對建立概念的事實依據和形成概念的抽象概括方法的理解,進而影響了學生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理解和掌握。

所以,讓學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學成敗的關鍵。

因而物理概念的教學尤其顯得重要。

下面筆者談談在物理概念教學方面的經驗和體會。

一、恰當地引入物理概念

篇十八:物理多媒體教學論文

物理多媒體教學論文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點

1.多媒體教學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現代教育要求教學的主體從教師轉換為學生。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受到其自身學習興趣的影響,以創造性的獨特模式呈現出來。在利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種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順利理解知識。通過多媒體教學,教師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主動地進入學習的狀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會經常講解關於物體的運動規律或物理知識,但只是依據書本上的畫面並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所以就要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利用多種方法,將呆板的知識變得易學。

2.多媒體教學能提高課堂效率

多媒體教學能夠擴大知識領域。老師利用Flash等工具,利用上課時間給學生布置不同的內容、形式的練習題。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此外,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還能夠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位置。如果教學內容比較複雜,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做好教案,這樣可以節省教師做板書的時間,多媒體教學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處於良好的學習狀態之中,使得教學結構緊密,提高課堂的效率。

3.多媒體教學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多媒體教學又具豐富的表現能力,可以生動地反映出物理的過程,此外,多媒體還能夠將物理過程變得更為簡單,通過高科技手段,可以將物理中動態的事物變成靜態的。例如,在講解分子運動時,可以將必須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細小事物放大,讓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觀察物理運動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因此,多媒體教學的表現力是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

4.提高學生學習觀察的效率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於物理變化過程的觀察效率並不高,此外,學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夠集中,因此提升學生的觀察效率就成了教學中難以解決的難題。而多媒體教學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學生觀察效率低的問題,利用多媒體軟件教學,可以播放音樂、視頻、圖片,這些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加深學生對於物理變化的印象,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多媒體教學注意事項

1.多媒體不是萬能的

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多媒體並不能代替教師,多媒體教學並不是萬能的。多媒體教學應該是以輔助為主,而不能代替了教師的地位,不能讓學生脱離教師完全去和機器打交道,否則他的危害將比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更為嚴重。一些教師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需要藉助多媒體的力量來完成,基本的物理知識,還是應該由教師來進行講解,因此,多媒體充其量只是教師的助手,並不能完全代替教師,要摒棄“多媒體萬能觀”的錯誤認識。

2.多媒體教學不能代替實驗

物理教學中經常會涉及實驗的部分,實驗室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瞭解物理知識,理解操作過程和技巧。因此,實驗的演示應儘量避免使用多媒體,對於一些無法實現的實驗,教師可以採用多媒體來讓學生感受到細節,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但並不是所有的實驗都需要多媒體輔助,教師在這個方面應加倍注意。

3.注意課件製作的合理性

多媒體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將多媒體教學代替教師教學,也不應將教學依賴於多媒體教學手段,更不要一味地使用多媒體投影,利用多媒體教學,應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看看利用什麼教學方式才是最可行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方法如果不適當,會影響老師的教學效率,更會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因此,使用教學方法,應對適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在採用多媒體軟件進行教學的同時,教師還應該採用其他的方式,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不要照搬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教學的主旨是優化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要以實際情況為基準,不應對現成課件照搬不誤,否則會出現不切實際的錯誤。教學手段不應濫用,應摒棄形式主義,從最優化的高度去充分考慮,並做出恰當的組合。多媒體能夠為高中物理提供更有效的形式,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並有效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效率,但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注意科學性和教學型的結合,做到真正的實用。

篇十九:物理實驗物理教學論文

物理實驗物理教學論文

一、優化課堂演示實驗,增加知識的趣味性

進行對比試驗,引發認知衝突。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根據教學實際合理的安排對比試驗,可以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從而更加全面深入的瞭解相關物理知識。如在講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這一章節的知識時,教師可以使用開關、新干電池、導線、小燈泡等實驗器材構成一個迴路,然後閉合開關,此時小燈泡會發光。教師再用將新干電池換成舊乾電池,其他器材保持原狀,在重新閉合新電路之前,教師可以提出相關問題,引起學生興趣和思考:與上次試驗相比,本次試驗小燈泡能否發亮?光亮程度如何?在學生給出答案之後,重新閉合電路,小燈泡幾部沒有發出亮光,這與大部分學生的答案都不一樣,於是便可以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激起學生的求知慾,進而自己動手投入實驗,探尋原因和結果。

二、優化自主實驗,提高學生積極性

除了演示實驗,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自主實驗也是常用的教學手段。學生在自主實驗中可以親自操作,從而積累更加豐富的實踐經驗。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自主實驗主要包括課外實驗和課堂實驗兩大類。自主實驗的結構類型呈現出多樣化特徵,既有分組實驗,又有個體實驗,讓學生在增強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意識的同時,也提高合作學習的能力。

1.增強課堂自主實驗

課堂自主實驗是目前物理實驗教學最常用的實驗模式,在課堂自主實驗中,學生是操作的'主體,教師主要負責指導和評價。例如在進行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這一實驗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分組實驗,並提出“單擺簡諧運動的條件是什麼?如何運用單擺檢測重力加速度?”等問題。讓小組帶着這些問題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擺線、米尺、小球、卡尺等器材,讓學生先自主研究卡尺和秒錶的用法,然後教師再做正確的示範和講解。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實驗細節加以指導和糾正,並組織各小組交流實驗結果和過程,最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報告。通過自主實驗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養成嚴謹的學術態度,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鼓勵學生進行課外實驗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不能將實驗僅僅侷限在課堂中,還應合理安排學生進行課外實驗。讓物理實驗拓展和延伸到社會生活中,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運用能力,還可以充分展現物理教學的實用性特徵,進而激發學生對物理教學的興趣。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可以安排學生到户外利用生活資源,結合所學物理知識,進行小實驗、小發明。例如教師可以將一根筷子插入一個裝着米的杯子中,然後將筷子緩緩上提,通過實驗結果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藴含的物理學知識,進而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物理知識分析這一現象,從而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篇二十:高一物理教學論文

一、認識高一物理教學的重要性

1、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許多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要通過高一的學習初步形成。只有在高一階段掌了學習物理的方法、打好基礎,才能學好高中物理。

2、從國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有一個較大的台階,只有跨過了這一台階,才能有更大的發展。從國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變化是知識要求的變化。國中物理是通過現象認識規律,有些同學在國中學習物理時,以記憶為主,而且效果也不錯,但高中物理則通過對規律的認識理解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如果現在學生還以記憶的方法學習高一物理就會導致在物理學習中不求甚解,必將成為高中物理學習的一大障礙。所以,高一物理教師要對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引導學生去理解物理規律、研究高一教學重點和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降低“台階”,保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二、及時瞭解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備好課、上好課外,還要及時瞭解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並且要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解決這些困難。在前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我遇到的一些困難,總結起來有如下幾點。1、學生在描述物理現象、表達物理概念和規律、解答物理問題時,文字表達能力差,不能較準確地使用物理語言。課堂上應以學生為主體,避免教師一言堂。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多給些時間給學生,讓學生去描述物理現象並通過自己的抽象、歸納出物理概念。

2、高一物理一開始就遇到矢量的學習,讓一些學生不知所措。從標量到矢量是學生對自然界量的認識在質上的一次大飛躍。對於已接觸了十幾年標量的學生,這個跨度非常大,l+l=2,1-1=0,- 2<1,“天經地義”,現在突然變了,兩個大小為1的矢量和可能等於0,而兩個大小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於2,-2m/s的速度比lm/s大,學生難以接受。

3、在解題的時候審題不清,解題不規範、不嚴謹,缺乏條理和邏輯。為了培養學生的解題規範,課堂上進行例題分析時,應把重點放在物理過程的分析並把物理過程圖景化,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物理習題做示意圖是將抽象變形象、抽象變具體,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從高一一開始就訓練學生作示意圖的能力。如運動學習題要求學生畫運動過程示意圖,動力學習題要求學生畫物體受力與運動過程示意圖,並且要求學生審題時一邊讀題一邊畫圖,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物理是一門科學,只有有着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才能學好物理。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發現現在的學生學習習慣非常差,所以我們有必要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一些基本習慣必須要養成。一是嚴格作圖。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規範作圖,然後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也養成一個規範作圖的習慣,並且善於把一個物理問題準確地用圖表示出來。二是努力提高數學運算能力。三是規範解題過程。四是做作業時獨立完成任務。

四、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程在高一階段學生要面對八大領域,14個科目,每個科目的時間都比較少,學生課後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也較少。物理科目每週只有四節課,如何在較少的時間內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讓學生接受所學的知識,提高課堂效率尤其重要。例如在講解人走路所受摩擦力時,應用flash動畫講解起來非常容易,用很短的時間就能把問題講清楚,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五、加強實驗教學

實驗是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為了避免物理課堂的枯燥乏味,課本上有的實驗我們必須做,課本沒有我們要創造出一些演示實驗。在實驗教學中,應注意設置實驗情景,提出實驗問題,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的設計,進行實驗操作,分析總結得出結論。那麼,實驗的思想意識就會形成,實驗的方法就會掌握,實驗的設計和操作等綜合能力就會真正得到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

六、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

主動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動力,是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的源泉。只有對物理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主動學習,發掘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這點很重要。作為物理教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創造良好的物理情境,讓學生帶着愉快的心情和濃厚的興趣去學習物理知識,應用物理知識。如在講“超重和失重”之前播放神舟六號發射過程的視頻和費俊龍太空翻跟頭圖片,這樣的引入,能迅速激發學生興趣。總之,教師應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在新課程理念下研究高一新生物理學習特點,以及針對物理學習上的困難提出相應的對策,不僅對高一新生渡過這一轉折點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整個中學物理教育也有一定的啟發和促進作用。

篇二十一:高一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物理學是人類探討大自然的一門重要學科,高中物理所討論的內容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規律,所採用的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以,學好高中物理知識至關重要,而要學好高中物理必需從高一起,原因有二:一是因為從國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有一個較大的台階,只有跨過了這一台階.才能有更大的發展;二是因為高一物理是基礎中的基礎,許多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要通過高一的學習初步形成。

關鍵詞:高中物理 教學 方法

1.做好初、高中物理的銜接。高中物理難學,難就難在國中與高中銜接中出現的“台階”。這個台階存在於物理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方法與心理特點上。國中物理學習的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大多是“看得見,摸得着”,而且常常與日常生活現象有着密切的聯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大多屬於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實驗為依據的具體的形象思維,較少要求應用科學概念和原理進行邏輯思維等抽象思維方式。國中物理練習題,要求學生解説物理現象的多,計算題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結果。高中物理學習的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比國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現象比較複雜,且與日常生活現象的聯繫也不象國中那麼緊密。分析物理問題時不僅要從實驗出發,有時還要從建立物理模型出發,要從多方面、多層次來探究問題。

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抽象思維多於形象思維,動態思維多於靜態思維,需要學生掌握歸納理,類比推理和演繹推理方法,特別要具有科學想象能力。剛從國中升上高中的學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適應過來,都覺得高一物理難學。如何搞好國中物理教學的銜接,降低高國中的物理學習台階:如何使學生儘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渡過學習物理的難關,就成為我們高一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一是注意新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以舊知識同化新知識,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順利達到知識的遷移。二是加強直觀教學。應儘量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多做一些實驗,多舉一些實例,使學生能夠通過具體的物理現象來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設法使他們嚐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強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具體的物理問題,有時必須掌握一些特殊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教師應加強解題方法和技巧指導。

2.注意自學能力的培養。

一是記憶。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應熟記基本概念,規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結論,即所謂我們常提起的最基礎的知識。同學們往往忽視這些基本概念的記憶,認為學習物理不用死記硬背這些文字性的東西,其結果在高三總複習中提問同學物理概念,能準確地説出來的同學很少,即使是補習班的同學也幾乎如此。因此,學習語文需要熟記名言警句,學習數學必須記憶基本公式,學習物理也必須熟記基本概念和規律,這是學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條件,是學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沒有這一步,下面的學習無從談起。

二是積累。是學習物理過程中記憶後的工作。在記憶的基礎上,不斷蒐集來自課本和參考資料上的許多有關物理知識的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有的來自一題,有的來自一道題的一個插圖,也可能來自一小段閲讀材料等等。在蒐集整理過程中,要善於將不同知識點分析歸類,在整理過程中,找出相同點,也找出不同點,以便於記憶。積累過程是記憶和遺忘相互鬥爭的過程,但是要通過反覆記憶使知識更全面、更系統,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聯繫更加緊密,這樣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

三是綜合。物理知識是分章分節的,物理考綱能要求之內容也是一塊一塊的,它們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所以在物理學習過程中要不斷進行小綜合,等高三年級知識學完後再進行系統大綜合。有了前面知識的記憶和積累,再進行認真綜合,就能在解題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決問題熟練,然後是解法靈活,而後在解題方法上有所創新。這裏麪包括對同一題的多解,能從多解中選中一種最簡單的方法;還包括多題一解,一種方法去順利解決多個類似的題目。真正做到靈巧運用,信手拈來的程度。

3.聯繫實際,幫助理解。從國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變化就是知識要求的變化。國中物理是通過現象認識規律,因此,國中物理主要的學習方法是“記憶”;高中物理則是通過對規律的認識理解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解釋一些自然現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學習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驟是:一練、二講、三應用。

“一練”即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練習,通過對不同類型習題的練習,多方面、多角度地認識概念、認識規律、認識知識點、認識考點。

“二講”即把自己對規律、對概念、對知識點的認識講給同學,或者講給假想的同學,在講解時要多考慮如何講對方才能聽明白,如何講對方才更容易接受。一個概念、一條規律若能講一次或講清一個問題,自己對該概念或規律的認識和理解就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三應用”即試着用學過的規律去解釋一些實際問題.若能做到這一點,才算真正的理解。學習沒有固定不變的方法,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進學習,培養起學習物理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樂學,提高學習效率全面發展自己。

4、培養學生養成積極主動自學歸納的學習習慣。

在新課教學過程中處處以學生為主體,採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由教師設計任務,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其集中精力調動各種能力完成任務,併為進一步的交流和互動奠定基礎。例如:我們在學到牛頓第二定律公式F=ma時,一定要讓學生改掉隨意代公式的習慣,要充分的強調並讓學生深刻理解這個公式是矢量關係,即讓學生深刻理解公式中的F指合外力,啟發學生求合外力要掌握一定的方法;m是研究對象的質量,啟發學生要掌握研究對象的選取問題,也要掌握方法;a是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列方程時啟發學生還要注意合外力和加速度的方向要統一,在具體解題計算時要把矢量式轉化為標量式。所有這些就要求學生思維要嚴密,物理情景要深入,徹底改掉原來只憑表面列方程求解的習慣。

篇二十二:高一物理教學論文

為了適應未來教育的需要,國家進行了課程的大調整,這一次新課標改革規模之大,是我國恢復大學聯考後從未有過的,新課標已是大勢所趨,作為教育最前線的中學教師的我們應當怎樣適應這次改革呢?在我走近新課標的這段時間裏,我的體驗很多,感觸也頗多。我用新課標的理念,對曾經被自己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的審視,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我想就《物理教學如何適應新課標》談談我的體會和看法以供廣大同行商榷。

1.在教學中要深刻領會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切實轉變教育觀念

要真正用好新教材,提高教學質量,根本在於轉變教育觀念。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應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由“重視現成結論的傳授”向“重視學習過程的體驗”轉變。學生也由“以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由“接受知識的容器”向“獲取知識的智慧者”轉變。因此,新課標下的教師不能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應該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並且“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發展”也是我所在學校一貫所堅持的辦學理念,即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教育之本。教育的目的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發展學生的一切。為了貫徹這一理念我認為:

首先,教師在學法上要扮演指導者。比如我校高一的新生往往感到物理很“難學”,其實高中物理難學,難就難在國中與高中銜接中出現的“台階”。這個台階存在於物理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方法與心理特點上。國中物理學習的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大多是“看得見,摸得着”,而且常常與日常生活現象有着密切的聯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大多屬於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實驗為依據的具體的形象思維,較少要求應用科學概念和原理進行邏輯思維等抽象思維方式。國中物理練習題,要求學生解説物理現象的多,計算題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結果。高中物理學習的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比國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現象比較複雜,且與日常生活現象的聯繫也不象國中那麼緊密。分析物理問題時不僅要從實驗出發,有時還要從建立物理模型出發,要從多方面、多層次來探究問題。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抽象思維多於形象思維,動態思維多於靜態思維,需要學生掌握歸納理,類比推理和演繹推理方法,特別要具有科學想象能力。剛從國中升上高中的學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適應過來,都覺得高一物理難學。如何搞好國中物理教學的銜接,降低高國中的物理學習台階;如何使學生儘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渡過學習物理的難關,就成為我們高一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知道了癥結所在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筆者在高一教學工作中從注意新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加強直觀教學和加強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這三個方面多下功夫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其次,教師應當扮演的就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中的合作者與助手。

2.改進物理教學方式,提高課堂質量

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式已在很大程度上阻礙當今社會所需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新課程標準也要求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個性的學習。使學習具有研究性、探索性、終生性。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同時又借鑑參考一些優秀教學案例,並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在教學方式上我做了如下嘗試——探究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就是學生為了解決某個具體問題,在教師的幫助和支持下自主探索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現代教育理論認為: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教育的核心與主體。實踐和理論證明,探究式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重視科學探究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探究式教學按照參與的主體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形式:

2.1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探究。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探究就是以教師講授、演示為主要教學手段,通過啟發引導,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種形式的探究適合於抽象性、理論性較強的物理規律教學中。例如萬有引力、光的本性等課例的教學。

2.2師生互動,教與學相結合的探究。這是一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並重,師生協作相互配合的探究形式。它適用於自主探究有一定難度但在教師指導下有能力完成的探究。例如滑動摩擦力、伏安特性等課例中可以使用。

2.3以學生為主的自主探究。對於現象簡單,知識難度低、涉及探究過程較少的課例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從而完成教學活動。

此外,按照探究過程中應用的主要方法還可以有實驗探究、理論推導式探究、網絡環境下探究。按涉及的要素可以分為部分要素探究和完整要素探究。

總之,面對新形成,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改變陳舊的教育教學觀念,在教學中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切實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服好務,育好人。

篇二十三: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依託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實驗是國中物理課程的重要部分,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中學生的求知慾強,好動的性格特點,強調依託實驗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性.一方面,國中物理源於生活,實驗的真實性、生動性,都在很大程度上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究、主動思考;另一方面,依託實驗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既確保了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又有助於引導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之上,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強化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例如,“大氣壓強”的教學中,教師為引入“大氣壓強”可以開展如下的實驗演示:事先準備一個易拉罐,將點燃的酒精棉放入罐中,並迅速將罐口用橡皮泥封住.很快,學生們便聽到“砰”的一聲,剛才還好好的易拉罐,一下子變“癟”了.當學生看到這一切時,頓時一片驚喜和討論,學生的學習積極一下點燃.學生迫切的想知道易拉罐為何變癟了?.面對學生的疑惑與興趣,教師可以問:(1)易拉罐怎麼變癟的?(2)易拉罐受到什麼外力?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而實現對重點知識的獲取與理解.

二、聯繫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的創設,強調生活元素的導向性,提高問題情境的有效性.國中生處於個性發展的特殊期,問題情境要聯繫生活經驗,提出與學生的生活、社會熱點息息相關的問題,以更好的引導學生,開展有效課堂教學.聯繫生活經驗,讓問題以直觀的外在表現,激發學生的疑慮,進而自主探究、分析與研究,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例如,(1)坐在行駛中的火車或汽車上,道路兩旁的樹木為什麼往後退?(2)為什麼筷子插在水裏,會被“折斷”呢?;(3)為什麼海是“藍”的?……這些問題,源於學生的生活,其中又包含豐富的物理知識.真實問題不僅拉近了學生與物理的距離,也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之下,聯繫生活實際,主動探究,理解其背後的物理知識.案例在“光的折射”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提問學生: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們沒發現放在水中的筷子被“折斷”了?抓魚時,明明看到魚卻很難抓到,這是為什?在這生活化的問題導向之下,學生開始討論與交流,眾説紛紜:水面反光,看的不準確;杯子有問題,欺騙了我們的眼睛…….面對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可以在課堂上依託問題導向,與學生共同完成“水杯中的鉛筆被折斷”的實驗,逐步破解學生的疑惑,併為引出教學內容.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教學氛圍,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隨着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傳統“一筆、一黑板”的教學形態發生了轉變,依託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國中物理教學形態發生了較大轉變,特別是PPT、電子黑板等的廣泛應用,對於優化國中物理教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圖像、聲音與文字等信息的綜合處理,實現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如,利用PPT的動畫、聲音及圖像的功能,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具體化,並在問題的導向之下,實現有趣味、有疑問的物理教學.例如,在“慣性”的教學中,由於慣性的抽象性,為更好地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慣性”、認識“慣性”,教師就可以通過PPT動畫演示的方式,並以問題為導向,強化學生對“慣性”的認識,進而更好地思考.教師用動畫展示幾個實驗:學生們,在PPT中我們看到杯子蓋着小木板,在它的上面有雞蛋.大家想想,如果將紙片迅速抽走,會發生什麼現象呢?學生們熱烈談論:會摔碎;會掉進杯子;會飛在空中…….教師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思考,共同觀看PPT動畫展示,通過放慢動畫,讓學生更清楚地看到這一過程,進而強化對“慣性”的感知與認識.

四、總結

總而言之,國中物理教學的情境創設,其出發點與落腳點是深化物理教學改革,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中,一要踐行“生本”理念,在開放的物理教學環境下,讓問題情境契合學生的個性發展及課程要求;二是緊密聯繫生活經驗,拉近學生與物理的距離,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問題情境之中,提高問題情境教學的有效性。

篇二十四: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一、營造課堂環境,誘導學生討論意識

自由、寬鬆、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能解放學生的思想,能消除學生學習的緊張感,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利用有趣的方式將知識展示出來,將學生內心的好奇、慾望激發出來,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逐步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比如學習有關“浮力”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給學生展示一張人體躺在死海表面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躺在水面上那種愜意,然而學生又覺得不可思議,因而產生了疑問.問題展示:為什麼會有這樣現象?學生都知道,人在水中容易被淹死,這充分説明這張圖片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不同的,因此學生就會對這個問題進行積極的討論.學生在感受到浮力的同時,對產生浮力的大小和因素進行討論,從而得到了人之所以能夠躺在水面上,主要是因為受到比普通水中的浮力大,從而導入溶液密度不同所產生的浮力也就不同的探究之中,進而學生開始設計實驗,驗證溶液密度對浮力的影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推翻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從具體的事物出發,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積極思考其中究竟藴含着什麼原因,得到了浮力公式.整個課堂學生的討論情緒高漲,使得課堂不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還幫助學生養成了勇於探索的精神.

二、激化討論交流,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學生討論的情緒直接影響到討論的效果.討論中,教師要注意“激化”矛盾,使學生能夠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奮進的狀態,從而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疲勞感,教師要合理的安排和調控節奏,使學生討論的內容都針對具體的問題,切實地將自己的思維方式、方法技能運用到問題解決之中,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比如學習有關“光現象”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光現象進行討論,學生自然就會聯想到太陽光、燈光、七彩光等生活中常見的光,教師可以順勢切入問題,使學生的討論變得具體生動.問題切入:討論我們認識的光有什麼共同的特徵?每個學生對光的認識不同,得出的答案也就有一定的差異,進而學生對新課的學習也就更為認真,通過對彩虹的學習,學生知道這是由於光的折射造成的五顏六色的光;通過對太陽光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太陽光中的可見光和不可見光,由於太陽光中含有紫外線,學生會覺得陽光很舒服温暖.另外,學生對生活中其它的光也進行了積極的討論,真正瞭解了光的特徵.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對光的認識更深了一步,將自己的看法與他人的看法進行了融合,使學生對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了光在生活中的應用,加深了學生對新知的印象,使學生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

三、聯繫昇華,靈活應用創新

物理在生活中的運用非常廣泛,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進行探究,親身地體驗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對物理知識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物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引導學生將現實與知識相聯繫,利用已有的知識積極地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從而將自己的知識應用實踐,真正達到應用創新的目的.比如學習“透鏡及其應用”的時候,教師給學生提供透鏡,讓學生放在太陽光底下,學生會清楚地看到透鏡下面光亮的小點,然後在小點處放置一張紙,學生髮現紙慢慢地燃燒了起來,學生討論的話題自然生成,紛紛地對透鏡的性質進行討論,從而得出了透鏡的相關性質.有了這樣的知識基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生活問題:大家看這是森林火災的圖片,為什麼在森林沒有遭到人為破壞的時候,也會引起火災呢?生活中的現象使學生產生了質疑,進而主動進行討論,積極在森林中尋找可以做透鏡的材料,激烈的討論時學生想到了水滴,從而知道了水滴可以做凸透鏡,對太陽光具有聚光的作用,主動利用已學的知識進行分析、理解,明白了物理知識在其中的應用.通過這樣的討論,激勵了學生對知識的自我搭建,靈活地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實際聯繫,在討論和合作中對知識進行了整合,不僅實現了問題的解決,還幫助學生建立了新的知識體系,確保了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整合評價反饋,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合理、有效地評價,不僅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搭建整合,還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能夠持續、穩定地對物理進行學習.對討論過程進行評價時,要注重對學生思維方式、語言表達、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多利用引導點撥的方式,讓學生對學習成果進行檢測反饋,以使學生得到更多的肯定、鼓勵和反思,以激勵學生更努力地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比如學習有關“家庭電路”的時候,學生對家庭電路或者教室電路進行了細緻具體的分析之後,對相互之間的連接和控制有了全面的瞭解.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反思,從而總結出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問題點撥:對本節知識點進行總結,建立相關的知識框圖?學生已經對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在整合討論中就會變得很積極,從電器元件,保險絲、插頭、插座的構造進行了總結和連接,教師鼓勵學生對其中的控制方式、電路組成搭建相關的電路圖,學生還從安全用電角度出發進行了討論,並積極地對問題的解決進行了討論,搭建出了一張科學嚴謹的知識網絡圖.整個討論過程中,學生就是課堂的中心,非常積地對相關知識進行了整合,隨着教師的點撥進行思考,充分做到了對學生的喚醒、鼓勵和激勵,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五、總結

總之,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就是創新,而“討論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有效促進了學生對新舊知識之間的整合,不斷地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得學生不再受制於呆板的教學模式,而是積極探索、勇於創新,磨練了學生的意識,促進了學生的積極進取,從而不斷地進行突破和進步.

篇二十五:中職物理教學論文

中職物理教學論文

試論中職物理教學中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文/汪 斌

摘 要:如今,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各個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它除了要求勞動者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外,還應具備勇於實踐的創新精神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在中職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能力這一問題與大家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

關鍵詞:中職物理;應用能力;應用意識;物理實踐

當前的教育體制決定了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質量差、底子薄,一般中職學校是學困生較為密集的地方,大部分學生已經對文化課的學習產生了厭倦心理,物理學習水平更是處於較低層次,他們甚至還存在着物理與所學專業沒關係,學習物理一點用處也沒有的偏激心理。那麼,我們究竟該採取怎樣的教學措施來踐行上述理論呢?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引入學生所熟悉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物理應用意識

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每天都會遇到各種涉及物理知識的生活現象和現實問題,如果我們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脱離了現實的生活環境,將物理教學課程設計得太過於模型化和抽象化,就會遠離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也無法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效結合起來。因此,在中職物理教學課堂上,我們應該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引入一些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實際問題,以激發學生的物理應用意識,並促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比如,在學習“光的折射”這部分內容時,我就引入了以下幾種生活現象:在海邊,經常會看到海市蜃樓的美景;帶上老花鏡的老人,可以看清近處的東西;夏天大雨之後,天空很容易出現彩虹;用魚叉捕魚,明明看準了卻常常捕不到等等。然後,我針對“夏天大雨之後,天空很容易出現彩虹”這一現象運用物理知識作出解釋:一般下雨過後,空中會漂浮很多微小水滴,當太陽出現後,這些微小水滴就等同於一個三稜鏡,會將原來僅有的白色光線分解成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同時還會使太陽光線發生折射,使其偏離原來的照射方向,從而反射到我們的眼睛裏,於是,我們就看到了美麗的半圓形彩虹。這樣,我們通過將雨後經常看到的彩虹現象與“光的折射”知識相結合,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還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了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了他們的物理應用意識,()這就為端正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物理應用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將教學與專業接軌,使物理教學服務於專業,培養學生的物理應用能力

中職教育的教學目標是為社會培養一批在生產、服務、技術等第一線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而中職物理作為一門服務與專業課的課程,對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起着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在中職物理教學課堂上,我們應該將物理教學與學生所學專業進行有機結合,突出介紹物理知識在學生所學專業中的實際應用,使學生明白學習物理是在為他們將來參加社會就業鋪路搭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逐漸培養起學生的物理應用能力。

比如,面對通信線路專業的學生,我們可對物理教材中的力學部分、光學部分、熱學部分等內容與專業特色結合進行講解;面對計算機、電子技術類專業學生,我們可重點突出電磁學知識和電子方面知識;面對機電、數控專業學生,我們則可以將物理知識與電工基礎課中的電磁學知識進行有效整合,避免教學內容的重複。

總之,通過將物理教學與學生所學專業進行接軌,增強了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學生也感受到了物理知識在專業學習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意義,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物理應用能力。

三、開展物理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應用機會,提高學生的物理應用能力

我國心理研究資料表明,只有將所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經驗形成緊密的聯繫時,學生才會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並真正進入到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中。鑑於中職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以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大力開展物理實踐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並最終使學生的物理應用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我經常會給學生布置一些比較新穎、有趣的課外作業,如讓學生在回家乘坐電梯時,注意體會電梯不同運動方向的感受,並將此記錄下來;在藥店稱體重時,運用站立和蹲下兩種不同方式,並注意觀察這兩種情況下指針示數的變化;認真對比房門大開和房門緊閉時的噪音強弱程度等等,還會根據一些物理知識來編排和排練情景劇,讓學生深刻體會物理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物理。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這部分內容時,設計如下情景劇:在公交車上,一位男生站在一位女生的後面,忽然一個緊急剎車,男生撞到了女生身上,女生生氣地説道:“德行!”男生不好意思地説:“對不起,撞到你了。不過,不是因為德行,而是慣性。”這樣,我們就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物理情景中,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迅速高漲。總之,通過大力開展物理實踐活動,既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現象的理解和感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物理應用能力,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中職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們為此付出長期的努力和探索。希望廣大物理教師能夠對此給予高度重視,並將其真正付諸於日常教學實踐中,以探索研究出更多可以培養學生物理應用能力的有效教學策略,從而為我國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輸入優秀的應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巧。淺談中職物理教學中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4)。

[2]蘇有仁。抓住學生心理特點,提高中職物理教學質量[J].考試周刊,2013(11)。

[3]樑愛平。中職物理教學與專業融合下的實施方案設計[J].吉林教育,2013(11)。

[4]劉曉靜。對中職物理教學困境的思考與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8(08)。

(作者單位 安慶市技師學院)

篇二十六: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提高國中物理成績之我見

文/屈國武

摘要:在國中階段,學生如果在注重思維、推理能力的物理學科上成績一直不理想,久而久之,在後面的學習中,就會對物理學科產生厭倦、恐懼感,使得物理有效教學之路困境重重,更談不上學生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思維培養;物理教學;提升成績

閲讀是學好物理的基礎,也是培養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我認為,閲讀物理課本可以分為兩步。第一步叫“通讀”,就是一字不差地將書中涉及的物理知識認真閲讀一遍,不丟不落,不能“一目十行”,將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在通讀中加深理解。又如,在複習到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規律時,不妨在頭腦中思考以下幾個問題:這個概念或規律是怎樣生成的;這個概念規律與其他概念規律之間有什麼聯繫。第二步是精讀。物理語言特點是言簡意賅、含義明確、準確精練、具有嚴密的'科學性。精讀時要做到仔細琢磨,反覆推敲,消化吸收,即“咬文嚼字”.

一、抓住課堂複習,提高複習質量

要重視學校內的複習課,提高複習質量。複習以提高課堂效率為關鍵。一切競爭都是時間的競爭。學生主要靠45分鐘來獲取知識,搞好有效課堂複習教學是提高質量的關鍵。有不少考生對學校課堂複習不重視,認為該學的知識已經學過了,聽不聽無所謂,其實本校教師對學生的情況最瞭解,教師的複習針對性很強,他們對重點難點的複習和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把握更準確。

二、聯繫生活實際,形成知識體系

中學階段的教學思想,越來越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考查。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某一具體問題要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因此,在學習中要打破章節內容,建立知識網絡。在中國教育改革日益加劇的時期,一些改革新題將不斷湧現,如“創新題”“探究題”“物理情景題”等。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對學生有強大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實驗為突破口,()除了書本上的實驗外,還想方設法地補充一些實驗,佈置一些可行的家庭小實驗,引導學生去探究身邊的物理,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體系。

三、抓住題目訓練,培養良好的解題習慣

在做題過程中摸清思路,尋找方法,總結規律,才能切實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做到解題規範、做題完整,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橋樑。沒有一定量題型的練習保證,就很難確保難題不丟分。對於做借的題,不放過,認真找錯誤原因,犯過的錯誤不能再犯,錯誤就會變成財富。

參考文獻:

[1]葉瀾。新基礎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9.

[2]王蘋。創造教育中的個性教育[J].教育現代化,2002(2)。

(作者單位山西省臨猗縣崇相西國中)

篇二十七:職高物理教學論文

職高物理教學論文

以銜接教學為抓手,提高職高物理教學成效

文/郭晉波

摘 要:職高物理是機電、電子電器等專業的基礎課程,它對專業課的學習起着基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探索了以銜接教學為突破口,提高職高物理教學成效的方法。

關鍵詞:職高物理;銜接教學;閲讀習慣

物理是職高機電、電子電器等專業的基礎課程,它是為學生系統地學習專業課知識,進一步接受專業培訓而打基礎的。它立足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使學生較為全面地學習物理知識,瞭解物理學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職高物理大幅度增加了綜合性知識,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牢固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較強的觀察實驗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職高生源較複雜,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能力都較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缺乏物理學習的興趣,從而造成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較困難,物理成績難以提高。針對這種學情,教師在職高物理教學中,只有重視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夯實“雙基”,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

實踐證明,加強職高物理銜接教學工作,是縮國小生優劣兩極分化、轉化物理學困生、實現學生物理素質普遍提高的有效途徑。因為國中物理課程側重於講授基本的物理知識,培養基本的觀察、實驗等技能。因此,在職高物理教學中,注重初高中新舊知識的銜接,使學生獲得“最近發展區”,更加有利於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要做好職高物理的銜接教學,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一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取決於教師的引導,引導得好,學生會擺脱國中物理學習中的心理陰影。從物理學習的第一課開始時,對於序言部分的教學就要很好地重視起來,讓學生明白整套教材的編排意圖及知識體系,明確要學什麼、怎麼學。

還有,在日常的物理教學中,可以採取講科學家的故事來拓展學生視野,進行勵志方面的教育。對於物理實驗,儘量帶領學生到實驗室進行實際操作。有時可以藉助多媒體課件來演示實驗過程與結果,這種演示方式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多次放映,學生可以看得真切,當精彩的物理現象動態而立體地展現出來時,不但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二、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閲讀不是文科學習的專用名詞,閲讀是一種普遍意義上的學習方法,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在物理學習中,學生良好閲讀習慣的培養很重要。()因此,在初高中的銜接教學中,我們物理教師要認真糾正學生對閲讀的.錯誤認識,他們認為課本沒什麼可讀

的,這其實是他們不會讀書的表現。我們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編擬閲讀提綱,或讓學生設置問題等方式,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閲讀教材,幫助學生通過自主閲讀與思考加深對物理概念和基本規律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加強指導學習習慣的養成

在國中階段,學生的學習一般是識記物理概念和基礎知識,做一些模仿練習,因為國中物理中所涉及的形象思維的成分稍多一些,學生還比較容易理解。而到了高中階段,物理中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增強,那麼在物理課的銜接教學中,我們除了發揮學生機械記憶能力強的特點外,更應關注學生意義記憶的能力培養,逐步改善和摒棄國中階段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啟發學生學會分析、比較和綜合等思維方法,從而促進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在具體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在“知其然”的前提下,更要“知其所以然”,因為搞清來龍去脈才可以活學活用,融會貫通。比如,在學習歐姆定律後,在探討例題時要讓學生高度參與,對於解題的方法和規律的概括,儘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動起來,逐漸改變他們只懂得模仿例題、生搬硬套的不良習慣,由此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在物理學科研究中,要滲透方法的指導,如,理想模型、類比推理、等效替代、控制變量、理想實驗法等。

四、重視培育物理思維能力

物理思維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它是怎樣形成的呢?一般來講是這樣的:觀察實驗―進行假設―實驗驗證―總結理論―實踐驗證理論―重新修訂結論。我們的物理課就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沿着這樣的思路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物理課中,學生對物理知識、原理定理等的學習要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教育原則。其中的思維方法是把物理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能力的橋樑。因此,我們要加強物理思維方法的教學與滲透,培養和訓練學生思維的廣度、深度、靈活性及創新性,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師要善於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促進習慣養成、培育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獲、學有所長。

參考文獻:

趙凱華。對職高物理教學的探討。物理教師,2000(04)。

(作者單位 山西省長治縣職業高級中學校)

篇二十八:體驗式物理教學論文

關於體驗式物理教學論文

1體驗有助於更好的理解知識,促進學生思考物理內涵

這種體驗會讓學生覺得,物理學習並不複雜,物理是一門好玩又有趣的學科,看似深奧,卻並不難學,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建立起來了,會更積極地投入到這門學科的學習之中,更加熱愛物理。當我們再鼓勵學生用科學家的思維方法去探究更深奧的物理問題時,他們沒有畏難情緒,有的是投入、探索和思考。總之,教師應創設出更多的體驗式教學環境,採用更常見的生活實驗器材,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體驗式學習中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物理思維能力、理解物理內涵的`能力。

2體驗是為了更好的應用,發掘學生創新創造潛能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體驗了物理的奧妙和有趣,油然產生進一步探究的願望。所以,課後,還要繼續堅持讓學生進行體驗式探索,這個體驗過程,不僅僅讓學生觀察感知現象,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細緻思考,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來,使他們對物理的理解進入更高的一個層次。例如:學完《光現象》之後,筆者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製作“小孔成像”、“潛望鏡”、“萬花筒”等光學小元件;學完《浮力》之後,組織學生進行了自制紙船大賽,看誰的紙船能夠放更重更多的東西;學完《浮沉條件》之後,引導學生自己製作孔明燈,找個空餘的時間在操場放飛;學完《光的折射透鏡》後,讓學生用小玻璃球和小藥盒自制顯微鏡;學習《簡單電路》後,讓學生自己製作調光燈;在學習了《簡單機械和功》之後,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設計製作機械模型,並在課堂上展示。所有這些,筆者都用心地用手機照下來,錄下來,這不僅僅是一份記錄他們成長的影像資料,更是激發學生創造潛能的直接素材。筆者所帶的班級,學生總是情緒高漲的投入到物理學習探索中,比如,在讓同學們拍攝生活中的槓桿並把圖片發到筆者郵箱時,筆者郵箱中收到近百幅槓桿圖片,仔細分析還發現:學生觀察細緻,生活中不常注意的細節都關注到了;再如,學生們展示自己的設計成果簡單機械時,爭先恐後,還給自己的簡單機械起了名字,筆者也趁機鼓勵學生們將來都能成為優秀的發明家、設計師。學生的臉上洋溢着自豪,他們認為這是個快樂的過程,是體驗的快樂,創作的快樂,分享的快樂、成功的快樂。

3結語

國中生有着強烈探索求知的慾望,對各種新鮮事物都抱有積極的參與態度,但是這種積極性往往比較短暫。當這種求知慾望需要抽象為更科學的物理知識時,他們的惰性心理馬上會作祟,要穩固住學生的學習狀態,給予他們不斷新鮮的體驗是立竿見影的教學方式。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用精心設計的教學方式,有趣的引導體驗,把物理知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學生面前,會讓學生課上積極思考,課下認真探索,樂於創造,在體驗中學習,體驗中進步。

篇二十九: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在國中物理教學中, 實驗教學的作用不容小覷, 對物理教學整體教學效果的影響也是非常顯著的, 是提高物理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通過開展物理實驗教學, 可以將物理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充分結合在一起, 而且對於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提升也是極有幫助的,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以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與突破為論點, 重點闡述幾點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國中物理; 實驗教學; 創新; 建議;

一、國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1. 缺少較為多樣化的物理實驗教學模式

在實驗教學模式方面, 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 僅僅通過看或聽來理解物理知識。在分組實驗中, 學生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師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在整個實驗過程中, 學生的操作比較機械化, 不利於創新思維的培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包括以下兩點:其一, 在課程安排上, 物理課程安排的課時比較少, 沒有給予學生充裕的實驗探究時間。其次, 一些實驗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完成, 實驗現象並不顯著, 學生的學習熱情並不高, 比如在水的沸騰實驗中, 具體詳見圖1。

2. 缺少較為充足的教學資源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 現階段, 一些實驗儀器和物理實驗器材較為落後, 與實驗探究中的要求嚴重不符, 這一現象在貧困地區更為嚴重, 諸多學校並沒有積極開設實驗課, 或者雖然開設了實驗課, 相關的教學儀器和設備也比較匱乏, 不利於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

3. 缺少多樣化的實驗教學評價方式

現階段, 國中物理實驗能力的測試仍然以傳統會考前的實驗考試為主,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 大多數學生認為實驗操作能力測試形同虛設, 因此, 實驗教學的開展效果並不理想。同時, 在實驗教學考查內容中, 沒有對學生的實驗動手操作能力進行考查, 實驗教學評價方式是比較單一、片面的, 缺少考核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高度重視, 學生實驗素質的培養嚴重受阻。

二、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建議

1. 採用科學的物理實驗教學模式

在引入新課時, 教師要選擇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演示實驗, 保持學生較高的'探索求知慾望, 在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講授過程中, 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參與到演示實驗的制定方案中, 學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為實驗方案提供豐富的素材, 進而保證學生較高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固體的熔化”的學習中, 學生要對冰水混合物加熱時冰的溶解情況和温度變化情況等進行觀察與分析, 並將其準確記錄下來, 教師這時可以向學生提問:“在冰溶解過程中, 試管中的温度有沒有出現變化?”一些學生通過觀察説:“冰在溶解後温度有所升高。”教師可以逐漸引出“固體的熔化特徵就是在冰溶解時, 吸引熱量但是温度沒有發生變化”這一原理, 具體詳見圖2, 這樣可以便於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 積極整合物理實驗資源

在國中物理實驗教學中, 要對實驗課程資源進行積極整合, 而且相關教育部門要加強對物理實驗教學教育經費的投入。學校也要結合實驗教學需求, 對實驗儀器和設備進行更換, 提高對開展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 創建良好的完善教學設施環境。

首先, 要對原有的實驗儀器和設備進行改造。要積極構建物理實驗室, 加強對實驗室資源的高效利用, 對舊有的實驗器材進行改造與重組。比如可以將舊有的電壓表拆除下來作為電阻, 在拆除過程中, 還要利用好電壓表的內部結構, 實現實驗室器材和設備的多學多用目標。

其次, 在物理教學中, 還要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利用。物理學科與實際生活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 要加強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避免資源過度浪費與流失現象的出現。

例如:在“凸透鏡對光的作用”的學習中, 可以利用水、玻璃以及透鏡等開展實驗教學, 實驗效果非常顯著。具體詳見圖3。

3. 採用多樣化的實驗教學評價方式

根據新課程標準, 國中物理教學必須要積極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 挖掘學生全方面的潛能, 滿足學生實際所需。所以在實驗操作考試之前, 要對學生開展實驗操作培訓, 注重考核學生的實驗能力, 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現階段, 在物理實驗教學的評價方式中, 檔案評價方式發揮着一定的作用, 具體做法就是在學生開始進行物理實驗之前, 要引導學生積極創新, 及時記錄好學生的實驗表現, 以此來評價學生的實驗能力水平, 然而這種評價方式浪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 評價效果比較淺顯, 所以可以整合考試和檔案評價方式的應用, 有助於將物理實驗教學的評價落實到位。

三、結束語

總之, 加強國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開展勢在必行, 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發揮出實驗教學的積極作用, 進而為國中物理教學的發展保駕護航。

篇三十:物理教學和農業機械論文

物理教學和農業機械論文論文

1.物理當中與機械聯繫比較緊密的內容包括:

1)力學方面:

農業機械製造當中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其力學性能是我們考慮的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農業機械設備在工作過程中,各零件的受力情況對於機械能否正常、安全工作是至關重要的;金屬切削過程中必須要考慮材料和刀具的受力問題等等,這些內容都跟力學內容息息相關。

2)壓力和壓強:

液壓和氣壓傳動是農業機械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傳動形式,而在液壓和氣壓傳動技術當中,其基礎知識正是物理學當中的壓力和壓強方面的內容。如果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適當聯繫這方面的內容,對於學生更好的掌握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將會非常有幫助。

3)運動學方面:

在農業機械專業的核心課程《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當中,充斥着物理運動學方面的相關概念和規律[2],比如:位移、速度、加速度、角位移、角加速度、動平衡、動壓力、傳動角、等速運動規律、轉動慣量等等,如果缺乏相關的物理學知識,在學習這些課程時的困難就可想而知。除此之外,物理與農業機械相關專業課程的聯繫還有很多方面,我們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些聯繫,並提前對學生指出,這樣學生的學習將更具針對性,不論是對物理還是與物理相關課程的學習將會起到極大地幫助。

2結合機械專業的能力培養目標

農業機械專業對於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是多方面的,包括動手實踐的操作能力、科學研究的能力、科技開發的能力以及組織管理能力等,而其中最為核心的則是實踐動手操作能力。而物理實驗對於對於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同一個理論可以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來加以驗證,那麼我們可以通過物理實驗讓學生儘可能地用農業機械專業的相關知識來加以驗證,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自己製造實驗用具,自己分析實驗結果,這樣既可以最大限度的鍛鍊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又加深了物理和機械之間的聯繫,可以極大地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3結合農業機械專業的科學素養培養目標

農業機械專業要求學生具有嚴謹地科學精神、大膽地創新精神以及用於嘗試和探索的精神。縱觀物理史,我們就會發現物理的發展正是這樣一些精神不斷髮展的過程,沒有一批又一批的物理學家大膽地假設,嚴謹地考證,以及不斷質疑和不斷求索,物理絕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發展結果,世界也絕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所以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為滿足這種科學素養的培養要求,在講到相關內容的時候不妨適當增加一些物理學史的內容。

4結合農業機械專業的人文素質培養目標

不論對於哪個專業來説,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都應該是其共同追求的.目標之一。人文素養的提高有利於人和自然、人和社會以及人和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文明,有利於人自身幸福感的提升,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人文素養的培養對於學生的意義來説極為重要。除了專門與人文素養有關的課程以外,物理也應該成為提高人文素養的一門極為重要的課程,翻開物理學的發展演變歷史,我們會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部人類社會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發展史。換句話説物理學承載着人類文明的歷程[3]。而人類文明史正是人文精神的體現,人文素養又是人文精神的具體表現。

物理學的思想方法對機械專業甚至理工科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大有裨益。為了充分發揮物理在人文素養提高方面的作用,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物理學基本概念的人文涵義,關注物理學與哲學的淵源及密切關係,在內容設置上注意與物理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對於高校來説,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除了課程自身的要求以外,更要儘可能考慮它與本專業的聯繫,形成適合本專業的獨特的教學特點,應該是所有課程教學改革中都應該思考的一個方面。

惟其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該課程在專業培養方面的作用。物理作為農業機械專業開設的一門課程,那麼首先它就應該服從於本專業的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那麼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應當牢牢把握住這一點,結合物理自身的特點使物理教學真正成為一門農業機械專業不可或缺的基礎課程。

篇三十一:身邊物理教學論文

身邊物理教學論文

儘管學校物理試驗室建設有很大的改善,但並不是對學生全天候的開放,如果我們的學生能用他們身邊的日常用品來做物理試驗,進行物理探究,那將是大有脾益的,下面就談談利用身邊的日常用品巧做物理實驗的幾個實例:

一、利用鋼鋸條進行的實驗

1.振動發聲用手把鋼鋸條的一端壓在桌邊,用另一隻手撥動鋼鋸條的另一端,看到鋼鋸條在振動同時昕到鋼鋸條在發聲。

2.關於音調與頻率及響度與振幅的關係用手把鋼鋸條的一端壓在桌邊,用另一隻手撥動鋼鋸條的另一端,記下發聲的音調和振動的快慢,改變鋼鋸條露出桌邊的長度,用相同的力撥動鋼條使鋼條發聲,記下發聲的音調和振動的快慢,比較後就可以得出音調與頻率的關係。

用手把鋼鋸條的一端壓在桌邊,用另一隻手撥動鋼鋸條的另一端使其發聲,記下發聲的響度和鋼鋸條振幅的大小。保持鋼鋸條不動用更大的力撥動鋼鋸條使其發聲,比較兩次發聲的響度及鋼鋸條振幅的大小,就可得出響度與振幅的關係。

利用鋼鋸條還可做的實驗有:慣性,力與力的作用效果的關係,磁化等實驗。

二、利用可樂瓶進行的實驗

1.“空心”增大浮力:把完好的空可樂瓶蓋緊蓋子放在水中,瓶浮在水面上,再把瓶揉成團放入水中下沉,説明“空心”可增大浮力。

2.打“點滴”的`原理:如圖l在可樂瓶的底部打一個小孔A,瓶中裝適量的水蓋緊蓋子,裏面的水不會流出。但在它的上方水面上的某處再打一個孔B,由於大氣壓的作用,水就從A孔流出,這就是打“點滴”的原理。

利用可樂瓶還可做的實驗有:製作簡易温度計,壓強計,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係等實驗。

三、用玻璃瓶子做的實驗

1.做“吞”雞蛋和“吐”雞蛋的實驗:把雞蛋煮熟剝去外殼,找一個瓶口略比雞蛋小的瓶子,把瓶子用開水燙熱並用雞蛋蓋住瓶口,過一段時間看到雞蛋被吞進瓶裏。等瓶子冷卻後把瓶子倒過來讓雞蛋塞住瓶口,然後在瓶底澆開水,一段時間後看到雞蛋被“吐”出。這都是大氣壓的作用,把雞蛋壓進或壓出瓶口,這個實驗很有趣味性。

2.製造打擊樂和管樂:利用八個以上的啤酒瓶裝質量不等的水,利用定調哨子定出音調,就可以用棒子敲擊瓶子演奏簡單的歌曲了,這是利用瓶中水量的不同敲擊時振動頻率不同而發出不同的音調,也可以用上面的瓶子吹奏歌曲了。

利用瓶子還可進行的實驗有: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摩擦力與壓力的關係,拔火罐等實驗。

四、利用茶杯進行的實驗

1.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把杯子裝滿水,用硬紙板蓋住杯口一手拿住杯底一手壓住硬紙板,倒過來,鬆開壓住硬紙板的手,發現杯裏的水不會流出。這就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2.慣性實驗:把杯子裝適量的水,杯子上放一硬紙板在杯口的正上方放一個雞蛋,用一個小棒突然將紙板打飛,雞蛋並沒有隨紙板一起飛走,而是停在原處,由於失去支撐,所以雞蛋落到了杯子裏。這就是慣性。

五、利用水龍頭進行的實驗

1.靜電實驗:讓水籠頭流出細流,然後用塑料筆桿在頭髮上摩擦幾下靠近細流,看到細流被吸引。説明塑料筆桿帶了電荷。

2.流體流速於壓強的關係:在水龍頭上套一個打點滴用的塑料管,管口朝上,讓管中充滿水但不流出,用一個小吹管吹塑料管口,這時用水流出。説明流體的流速越大它的壓強越小。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以做很多物理實驗,在這裏不再一一綴述了。如果我們把這些方法教給學生使之掌握,那對學生來説是大有好處的。我們為什麼不何樂而為之。

篇三十二:淺談物理砝碼教學論文

淺談物理砝碼教學論文

按照正確的步驟調節好天平後,要迅速稱出物體的質量,關鍵是掌握好迅速加砝碼的方法。怎樣加砝碼才能既正確又迅速呢?筆者認為,應遵循如下3條規則:

1、順次先加大砝碼,後加小砝碼,每次加砝碼後都要注意觀察天平平衡的情況;

2、當加入某一個砝碼後,發現砝碼質量超過物體質量時,應立即將這一個砝碼退下,而且退下來的砝碼不得再加到盤上去;

3、繼續加質量較小的砝碼時,注意幾個較小砝碼的質量與已退下來的砝碼質量的關係。若某一個小砝碼跟盤上幾個小砝碼的質量與已經退下來的砝碼質量相等,這一小砝碼就不應該加到盤上去。

例如,某台天平除遊砝以外,有兩套砝碼,其中以克為單位的有9個:1、2、2、5、10、20、20、50、100;以毫克為單位的有8個:10、20、20、50、100、200、200、500、現用這台天平來稱量一個鋁塊的質量,實際加砝碼的過程是按照以下5步完成的,請讀出鋁塊的質量。

(1)先加100克的砝碼,後加50克的砝碼,若砝碼質量超量,於是將50克的砝碼退下。

(2)加一個20克砝碼,砝碼質量不夠,再加一個20克砝碼,砝碼質量仍不夠,再加5克的砝碼,砝碼質量仍不夠,再加2克的砝碼。發現砝碼質量超重,將2克的砝碼退下。

(3)再加1克的砝碼,發現砝碼質量不夠,再加500毫克的砝碼,砝碼質量仍不夠,再加200毫克的砝碼,發現砝碼質量超重,將200毫克的砝碼退下。

(4)再加100毫克的砝碼,發現砝碼質量仍超重,再將這100毫克的砝碼退下。

(5)接連將50毫克和兩個20毫克的砝碼加上,若砝碼質量仍然不夠,最後,把遊碼撥到4毫克的位置,天平恰好平衡。

於是,稱得鋁塊的質量為146、594克。

在加砝碼的第(2)步,加上第二個20克砝碼後,發現砝碼質量仍不夠,為什麼不加10克的砝碼而直接加5克的砝碼呢?原因是:若把10克的砝碼加到盤上,它與盤上已有的'兩個20克砝碼的質量和是50克,就無異於把原先退下來的50克的砝碼又加到盤上去了。同理,在加砝碼的第(5)步,加完兩個20毫克的砝碼,發現砝碼質量仍然不夠,若再加10毫克的砝碼,則它與兩個20毫克及一個50毫克砝碼的質量總和是100毫克,又無異於把原先退下的100毫克的砝碼又加到盤上去了。

可見,注意掌握好幾個質量較小的砝碼與已經退下來的質量較大的砝碼質量的關係,就可以避免無用的加砝碼的次數。因而它是用天平迅速稱出物體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

篇三十三:高二物理教學論文

高二是高中物理學習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不但課堂任務繁重,而且關係到同學們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學,決定以後的發展方向。

一、學習物理,應該着重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

1.按時完成任務,重視知識系統性

高二階段,學生要適時調節學習時間,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及時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切忌問題遺留,越積越多,問題多了,相應的學習壓力就越大,長此以往就會嚴重影響到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

高中物理知識體系完整而嚴密,有較強的系統性。所以,一線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讓他們掌握系統的物理知識,只有如此才能把散碎的知識點聯繫起來。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這種彈性思維擴展方式,能將高中物理知識聯繫在一起,利於學習和掌握。

2.注重實驗學習

電學實驗部分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難點,更是物理必考內容。學生通過教學實驗產生形象思維,更容易對抽象的物理現象理解和掌握。實驗前,一定要做好預習:必須明白實驗原理,清楚實驗步驟;實驗中,要注意老師示範,認真觀察實驗現象,並得出相應的結論,然後模擬實驗,掌握整個實驗過程。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這對學生實驗能力的提升和實驗興趣的培養大有裨益。

重視對同學們課後實驗的挖掘,有限的實驗器材,達成多樣的實驗目的:一“材”多用。

3.認真聽講,學好電學知識

高二電學佔很大部分內容。電場性質的描述和電場對電荷的作用,處理問題時需要弄明白表述電場性質的相關物理量。

(1)弄清楚哪些場電荷產生的該電場。

(2)熟記電場中符號和含義。

(3)能靈活運用物理原理。

注意事項:

①電學的正負不表示電量的大小,而描述電性的不同。

②電場力和電場強度是矢量,使用場強公式和庫侖定律時,先運算得出大小,再判定方向。

③電勢能和電勢作為標量正負表示大小,計算時需要帶入符號。

4.理解物理原理,重視輔助作圖

學生必須掌握物理原理,物理原理一知半解,考試解題就無從談起。養成輔助作圖解題的習慣,需要畫精確圖的,要動用三角板、圓規、量角器等工具認真完成,以彰顯其幾何關係。做好圖就能科學地作出動態分析和靜態分析,動態分析是連續的、靈活的,靜態分析是固定的。這樣才能夠將抽象思維轉變為形象思維,才能更精確地明白物理過程,把握物理原理。

5.學而實習之

物理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及時總結和複習。複習不是簡單的知識重複,而是知識昇華,技能提升的過程。當天要及時複習所學的新知識點,聯繫舊知識,聯繫知識脈絡;學完一個章節,要找出章與章之間、節與節之間的相互聯繫,構建新的知識系統和認識結構。明確章節內重點知識脈絡,梳理知識關係,使之系統化。如此,不但加深和鞏固了新知識,還學到了處理問題的方法,提升處理問題的能力。物理知識需要理解記憶。通過系統的科學有效的複習,你會站到一個新的高度,會感到物理內容其實沒有想象得那麼多、那麼難。

二、學好物理,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薄弱的處理對策

1.對基礎差的學生教師要注意引導預習、指導複習

在國中時物理基礎知識薄弱,成績就不樂觀的同學,一般很難跟上進度,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無法掌控學習過程,學習相對吃力,缺乏學習激情,學習效率偏低。大部分同學遇到這種狀況,經常是消極抵禦,這就要求我們及時發現並積極解決基礎差的問題:可以通過分類教學,耐心地輔導,幫其掌握基礎知識,再通過鼓勵和積極誘導讓學生建立學好物理的信心。

在監督大家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開始新的章節前要注意幫助他們回憶上一章節的內容,引出新章節的內容。這樣才能保證他們聽課有積極性和針對性,才能建立學習的自信心,逐步跟上大家的思路。

2.對學生進行摸底調查並分析導致他們成績下滑的原因

有些學生基礎不錯但是高中以來物理成績屢屢下滑,這些學生往往無法接受自己成績下滑的現實,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了懷疑,動搖了學習物理的信心。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該進行摸底調查,幫助他們分析出現成績下滑的主要原因,然後設計針對性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拾回自信、迎頭趕上。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教學實踐經驗,簡單地闡述了幾點學好物理的方法。更有效、更具體的學習方法還需要同學們在學習實踐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和總結。希望同學們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從而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全力以赴迎接高三物理的挑戰。

篇三十四:高二物理教學論文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形式活潑,圖文並茂,高二又是高中學習的關鍵時期,加強對新人教版教材的教學研究是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的關鍵。那麼,如何進行新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材的教學呢?

一、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色

1、新教材的趣味性

1)、教材插圖的趣味性

物理圖片在物理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插圖不僅能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物理學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物理、喜歡物理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審美意識,進而能陶怡學生的情操。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讀圖、説圖、歸納和比較插圖,由此來落實課堂教學的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技能目標。

2)、教材情景創設的趣味性

創設情景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新教材從創設情景入手,着眼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意識地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創設了既富有科學性、實驗性和通俗性,又適合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教學情境,為我們進行情境教學提供了極好的條件。

創設情境,能將直觀教學、啟發式教學、寓教於樂式教學進一步形象化、生動化、具體化。在教學中,只要我們留心找情,精心設境,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情景交融,就會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意基礎性,兼顧差異性

新教材以靈活多樣的呈現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於學生學習的能力傾向、學習興趣的不同,教材的設計除了注意共同的基礎性外,還體現出差異性,為不同的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了必要的的基礎。新教材設計了許多開放性欄目,如“説一説”“做一做”“科學漫步”“STS”等,由於這些是開放性的,雖然沒有具體的教學要求,但它是新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是落實三維課程目標的重要載體。在教學中要把欄目擺在正確的位置,發揮它應有的教學功能。 “説一説”有利於鞏固和深化理解知識,有利於拓寬知識面,激發探究慾望;“做一做”,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的整合;讀一讀“科學漫步”,找尋科學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情感,充分領略科學、技術、社會發展的關係和人文精神。態度和價值觀;走進“STS”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發展、學會審美、學會合作,其核心就是要具有創新意識。在教學中用好“説一説”、“做一做”、“科學漫步”、“STS”等欄目,有利於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有利於達成新課程的三維教育目標。

3、探究精神貫穿始終

科學探究是新課程的一個亮點,同時也是大家討論的熱點。科學探究是一種精神,它貫穿整個課程,這樣的例子在新教材中俯首皆是。目的不是讓學生學習物理教材的規律,而是要使學生接觸一件科學探究的事例,對於高中物理課要學什麼、怎樣學,有個非常初步的感性認識。

二、新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材的教學策略

1、聯繫實際,注重興趣

理論聯繫實際,是真正學好物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只有善於把學到的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才能真正把物理知識學好。我們在教材教學中應注意概念和規律的實際應用,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物理現象,分析和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注意選取與所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的和學生感興趣的素材,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展示物理概念和規律及其中的科學思想和方法,展示應用物理知識的情境,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興趣、有親近感。

2、重視探究、體驗式學習方式

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之一就是“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在此再加上“體驗式”學習。學生的學習,特別是物理學科,很多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對這種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在探究中不斷的思考才能獲得,即所謂的“自悟”,而單靠聽我們老師講是不行的。再者,學生在自身探究中所獲得的知識、體驗中所得出的感悟,對知識理解的更深刻,記憶的更牢。自身的探究和體驗,最能針對自身問題,避免時間和精力的浪費,學習效率最高。該做的實驗,必須讓學生動手親自做。現在設計實驗或者改裝實驗的題較多的出現,一定要學生自己先做,再聽老師的總結或點撥。

3、教學中合理應用激勵策略

物理的往往具有抽象性,枯燥性,據相關統計,高中生在學習物理時普遍感到乏味、困難,因而導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基礎不紮實,不注重知識的積累以及方法的提煉和總結,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甚至形成心理障礙。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適時地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可採取以下激勵策略。

(1)對學生的進步及時地表揚和鼓勵。

(2)對待學生應揚長促短,實現學科間的相互促進。

(3)適當地給學生們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趣味問題,激發其學習興趣,引導其自主地學習物理。

(4)講授一些物理趣史,讓學生們感受到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精神。

教師在處理教材當中的這部分內容時,不要覺得因為是閲讀性的材料而忽略了它的價值性,物理學史中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事蹟往往是我們對學生思想道德和價值觀教育很好的事例,同時它還可以調劑學生課堂氛圍,感受物理學的發展以及人類認識自然界規律的曲曲折折的過程,身臨其境般的感受物理的偉大之處。

4、定期複習總結

在學習過程中要養成定期複習總結的好習慣。複習不是知識的簡單重複,而是昇華提高的過程。一是當天複習,這是高效省時的學習方法之一。二是章末複習,明確每章知識的主幹線,掌握其知識結構,使知識系統化。找出節與節之間、章與章之間的聯繫,建立新的認識結構和知識系統。既鞏固和加深了所學知識,又學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單純需要記憶的內容不多,多數需要理解。通過系統有效的複習,就會發現,厚厚的物理教科書其實是“很薄的”。要試着對做過的練習題分類,找出對應的解決方法,儘快改變不良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心理。

篇三十五:高二物理教學論文

有效性教學就是在一定的時間裏,用最少的精力,讓學生們學到更多的知識。通過有效性的教學提高可以提高課堂效率,進而構建高效的高中物理課堂,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以往的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在的學生,老師講學生聽的應試教育忽視了教學的最終目標使學生們不會學習,極大的降低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於學生們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老師們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引進先進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們獨立思考,敢於探究,勇於創新的能力,讓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當中去,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因此筆者就在以下幾個方面就有效性教學進行一些見解和建議。

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學生們真正的從內心處接受物理,喜歡物理,首先要讓學生們對物理這一學科有濃厚的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此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利用各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們求知的慾望,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在平時教學中可以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1生本教育的教學方法。生本教育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引導和監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真正的去思考,去動手,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可以為學生們精心的設計好教學計劃,讓學生通過自己去查閲資料,互相討論和學習,在老師控制的教學大方向上讓學生們自己講,自己學,老師在一旁給予及時的指導和鼓勵,讓學生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講電磁場這一節,通過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課堂的主題,一些與內容相關的問題,電荷的相互規律是什麼?如何判斷電場的正負方向,帶着這幾個問題讓學生去看教材,查資料,互相討論和研究,最後讓學生們去講台進行講解,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理論知識,使學生們感受到成就感,從而更好的進行物理學習。

1.2案例與實驗教學法。物理學科是一門邏輯性和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如果只是單純的進行理論性教學,很多學生不能夠真正的理解所學的內容。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重視案例的舉例和實驗的操作。只有讓學生們實際操作中將理論知識應用到時間中,才能對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在此過程中鍛鍊了學生們動手操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從而完成真正的教學目標,使同學們真正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型。

例如在學習電磁感應這一章時,由於理論知識比較抽象難以理解,老師在教授完理論課時緊接着安排兩節實驗課,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所學知識,在老師示教完以後讓學生們親自動手去完成本節實驗內容,並且在實驗過程中仔細觀察,善於思考,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此提高學生們的文化素質。

2.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及融洽的師生關係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只有在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下,學生們才可能放鬆緊張的情緒,使學生們的思維得到釋放,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老師在教學中要改變以前所謂的嚴師出高徒的教學理念,加強與學生們之間的互動交流,在課堂中始終保持微笑的面容讓學生妹感受到親切。,對學生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老師和學生要共同努力,互相尊重,一起構高效的物理課堂,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物理課程。

例如:在學習萬用表的使用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電路圖的連接,並且引導學生正確的使用萬用表測量出準確的數值,參與到學生們的實驗研究當中,讓學生們在實驗中學會萬用表的使用,在實驗課中老師要不時在學生之間走動給學生們正確的指導及時的改正錯誤,彼此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係。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提高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教學過程中學生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和創新精神

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目的是讓學生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具備一些創新和思考的能力,將所學的知識靈活的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敢於質疑,勇於創新,以此讓學生們形成創新意識,打破定向思維,從而成為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4.總結

高二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因此老師要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和教學效果不斷完善教學模式進而提高學生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們找到適合自己學習方法,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更好完成教學目標。

篇三十六: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有關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國中物理教學是青少年進入物理知識寶庫的入門和啟蒙,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具有初步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因而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為今後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關鍵詞】國中物理 教學 趣聞

一、 國中物理教師的教學能力

國中物理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直接影響着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中包括教學技術手段、語言表達能力、專業知識水準綜合表現出來的美的教學魅力更是青少年學生產生崇拜心理的基礎。因此教學手段應用中和教師語言表達中的趣味性就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不時地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其在連續的興趣中保持比較長久的注意力,最終為順利完成國中物理教學任務提供有力的保證。

1.教學方式手段實施中的趣味性。例某學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當教物理的中年老師在八十年代的國中物理教學改革中,通過改變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實驗,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師一起為八年級物理入門學生表演物理魔術,突出加強了實驗觀察與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開發利用青少年好動心理特徵的正面效應,用實驗趣味啟發學習興趣,進而轉化成學生的積極求知動力,以至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2.教師教學語言表達中的趣味性。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表達形式上的藝術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學能力,其中教師講課時語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天真活潑、好奇敏感的國中生,效果尤其明顯。語言風趣、講解生動,使學生願意聽並引起高度注意,能夠讓他們在較為輕鬆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加技能。這是一位國中物理教師應有的'一項基本功。

記得我剛走上教育崗位時,學校裏有一位數學老教師上課的語言特別有趣,學生上課感到很“有勁”,教學效果也相當不錯。據瞭解,這位數學老師的夫人是一評彈文藝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輕時也是位評彈票友。因此這位老教師語言表達上很有特點,有時上課講解中還不斷夾雜些地方話,儘管這不很規範,可趣味性特強,很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其教學效果卻相當不俗。我結合自己語言表達能力較強,逐漸地將這種趣味性很強的教學方式移植到國中物理教學中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現代教學設施應用中的趣味性。科學技術的飛躍,尤其是計算機及其網絡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技術的發展,各種現代化教學技術走進了課堂 。

隨着計算機及其網絡的應用普及化,各類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和自制教學課件已成為教師教學的得力工具。這種可延滯再現的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涵,也擴展了教學外延。那麼,有個好的教學軟件是運用這一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必備條件。

二、國中物理教材的內容設置

面對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如何選擇國中物理教材內容並能十分有效地組織表達出來,的確是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現行國中物理教材經過幾次改編應該説較有特色,比較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任何事物都在發展,都需要不斷地完善,現行國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再進一步使國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與生理特點,更顯示出科學可行、生動有趣的特點來,讓現行國中物理教材成為國中生一本愛不釋手的通俗科學讀物,令每一位國中物理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事半功倍。為此,我認為現行國中物理教材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點。

1.插圖卡通化:Cartoon是青少年十分喜愛的圖畫表達形式,Disney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們終身難忘,而國產卡通《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的形象更讓少年兒童們出神入化,這種與國中生心理特點非常吻合的表達方式何樂不為?在國中物理教材的插圖中能否創作和引用卡通形式,(當然引用時要解決版權問題)使得學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對物理產生高度興趣,使國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為青少年學習服務。

2.實驗遊戲化:“寓教於樂”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條基本原則,我們每個人的啟蒙教育都是從遊戲中開始的。現行國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許多實驗,其中添了不少學生實驗與小實驗。為了使學生在實驗操作的樂趣中培養觀察能力、得到科學知識、提高基本技能,我個人認為,可將部分實驗精心包裝遊戲化,如小魔術、趣味小遊戲、小製作等。我校相當一部分物理教師自行嘗試過,效果良好。另外,可將部分演示實驗製作成類似遊戲軟件,利用計算機、投影TV等電化教學設施的再顯性重現實驗的基本情況。

3.物理歷史趣聞:科學知識本身是嚴肅的,可表達的方式是可以多樣化的。國中物理的教學對象特別是八年級學生,其少年兒童的特點十分鮮明,感興趣往往是他們學習入門的首要動力。因此,在教材整體可行的情況下,刊登物理歷史上的趣聞,再配上前面所説的卡通化插圖,如阿基米德驗證黃金王冠的故事。這樣國中物理教材的趣味性不是更強了嗎?

國中物理教學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個教師的特點能力不同,因而教學特色是各有千秋。八十年代後期的物理教改搞得有聲有色正是得益於當時良好的環境。近年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應試教育制約着義務制教育的教學發展目標,國中物理教學也不例外地或多或少受到些影響。但願素質教育的號角能吹來國中物理教學第二個春天,讓每個物理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來教學,真正地使國中物理教學能夠做到――增長科學知識,加強能力培養,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欣賞與創造美的能力,能使我們的教學對象――青少年成為新世紀的建設人才。

篇三十七:物理分層教學論文

物理分層教學論文

摘 要:由於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標準領會的偏差和具體教學行為自身的複雜性,舊的物理課程標準下物理課程存在的問題仍影響着當前物理教學,在實驗教學過程出現了課改理念的單向訴求與教學實踐相斷裂的現象,使得在教學實踐的某些方面走入誤區,微效或無效教學現象突出。本文對物理教學中的分層教學進行分析,針對分層教學提出一些個人認識。

關鍵詞:分層教學 國中物理 新課程標準

國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的出台完全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是非常及時的,但由於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標準領會的偏差和具體教學行為自身的複雜性,舊的物理課程標準下物理課程存在的問題仍影響着當前的物理教學,在教學過程出現了課改理念的單向訴求與教學實踐相斷裂的現象,使得教學實踐的某些方面走入誤區,微效或無效教學現象突出。下面我對新課程標準物理教學中的分層教學進行分析,提出個人對分層教學的認識,供大家參考。

1.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1)分層教學是物理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宿。

教學的理想,是在物理課堂上學生對知識學有所獲,能力、情感有所提高,力求高效和最大限度的收穫;老師的理想,是付出就有回報,不做無效勞動,避免微效勞動,使全體學生在考試考核評價中取得最好的成績。

(2)物理新舊課程標準的過渡,以及教師在教學中的教學的認識偏差,導致了微效甚至無效教學。

一定程度和時間段的分層教育,可以同時滿足“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學生,讓他們各取所需,充分分配好自己的時間,合理利用學校的公共資源,進行富有成效的學習。

在教學中,要處理好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和接受性學習(分層的講授)的關係,我們應該認識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分層的講授)是相輔相成的”。

2.營造良好的氛圍,是分層教學的前提

和諧、良好的課堂氛圍帶給學生安全、輕鬆、愉快的感受,使學生在快樂中獲取知識,開發智力。課堂氛圍沉悶,過於強調師之尊嚴,學生在懼怕老師的情況下學生的答問將會左右為難,學生的思維將過於拘謹,所以在指導過多和監管嚴格的地方,不會有奇蹟的發生。因為人的能力唯有在身心和諧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出最佳水平,所以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心理安全、心靈自由的氛圍的前提下,才可言實效,才會有創造。

3.周密地組織物理實驗教學,是分層教學的基礎

新課程標準更重視物理規律的探究過程與實驗,通過一系列有趣的、富有創造性的實驗來建立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分層性,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課前精心準備選取適當的器材,使其具有很好的實驗的功能,能順利地達到預想的效果。②明確實驗的目的,理解實驗的原理,切忌實驗盲目性,因為只有當學生一次次成功地完成了實驗,才有多次的成功積累,更有利於提高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③學生自己設計清楚的實驗步驟。清楚的實驗過程是理清實驗思路的過程,也是學生縝密思考的體現。④注意培養學生以思維為指導,手腦並用,有條不紊的良好習慣,這樣才能使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把精力集中在解決主要矛盾方面。⑤實驗總結。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處理數據分析結果,系統地歸納,及時地從現象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重要階段,及時對實驗過程中的得與失進行更深層的認識。

4.通過媒體的整合提高課堂教學的分層性

(1)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直觀感知,激發興趣,提高教學的分層性。

通過電腦能模擬實驗,或某些實際物理的過程,更容易幫助學生建立概念和認識規律,特別適用於“微觀過程”和“一些複雜的過程”。例如,關於分子運動的內容時,學生感到抽象,可以利用電腦模擬演示布朗運動、擴散的現象,連通器上的船閘也可以通過電腦來模擬,而且電腦模擬的過程動靜結合,點線結合,聲光結合,十分形象直觀。

(2)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

在過去的教學中,創設的情境往往採用平鋪直敍的刻板式的説教,而現在通過精心選擇媒體,精心選擇軟件,設計適當的.教學情境或製造扣人心絃的教學懸念等手段來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選擇時要立足於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規律,注重理論與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例如,在講“浮力”時,我們通過設計動畫、製作曹衝稱象的故事,讓學生在這個情境自然想到為什麼大象的重量等於所有石塊的總重量,這樣引出浮力知識,激發瞭解決浮力知識的慾望,從而更好地參與課堂中,提高課堂的分層性,同時也充分調動學生認知主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總體上來説,不同批次的學生確實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學校是平行分班,分層教育可能會在學校班級裏產生一些新的矛盾,這對許多學生來説,心理上會產生不平衡情緒,從而挫傷學習的積極性,因為會給一些同學帶來心理上的壓力,所以分層應當結合學生的自主意願。這也對老師提出了一些更高的要求,老師要了解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分層性的途徑很多,只有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探索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把教學當成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性勞動,不懈努力,精益求精,才能將課堂教學的分層性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美國]珍妮特沃斯,[新西蘭]戈登德萊頓.學習的革命[M].上海三聯書店.

[2]閻金鋒,田世昆.國中物理教學通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三十八:高二物理教學論文

高二物理教學論文分享

摘要:

從學生學習物理的角度談問題:

1、內容多、難度大,存在畏懼心理;

2、思維定勢妨礙了學生進一步的學習;

3、學生學習的動機、意志和自制力等因素對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影響很大。

從教師的角度談教法:

1、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變化,調整好心態和教學方式方法,培養信心,鍛鍊意志;

2、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注重學法指導;

3、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

關鍵詞:培養信心;學法指導;提高興趣;創造機會

進入高二的教學後,由於文理分科學生學習物理的態度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方向更加明確了,幹勁似乎也足了一些,無耐部分同學前面所學知識又丟掉了,基礎不牢,興趣逐漸消失,這時我們該怎麼教呢?

一方面,從學生學習物理的角度來説,多數高中生感到高中物理內容多、難度大。隨着大學聯考物理更加註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大學聯考成績偏低,使大多數學生產生了害怕心理,有些學生認為高中物理難學,因而,學習還未開始,已對物理課存在畏懼心理,在心理上打了敗仗。

另一方面,思維定勢也妨礙了學生進一步的學習。由於不少國中知識的侷限性大,嚴密性差,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勢。例如,重物被繩懸掛起來,重物對繩的拉力等於物體的重力。有些學生形成“重物對繩的拉力總等於重力”,“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不分青紅皂白認為等於物體的重力”的思維定勢。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錯誤的感性認識也會有同樣的情況,例如,“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等錯誤認識,在高中階段還會頑強地表現出來。

此外,學生學習的動機、意志和自制力等因素對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例如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每天混日子,無所作為,盲目追崇“歌星、影星、球星”,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國中已苦讀了三年,現在進入高中階段可以輕鬆一下,慢慢來,不求學得好,只求過得去,學習出現鬆散疲沓現象。有的學生對學習的艱鉅性和持久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在學習中一遇困難,便情緒低落,自暴自棄。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心理狀態是隨着情況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某部分教材實驗多,學生興趣就濃,若理論多,學生感到難學,學習興趣就會減弱;某位老師上課教態和藹,親切,又不擺老師架子,經常表揚學生,學生學習積極性就高,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若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不切合實際,或者師生之間感情不融洽,學生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從教師的角度來説,我們不能一味的説學生這兒差,那裏差,關鍵還是要了解學生,沒有哪個學生一開始不想把學習搞好,關鍵是隨着知識難度的增加,學生的畏難情緒加重,也不是學生不做題,一做就錯怎麼辦呢?他們還能提高興趣嗎?漸漸的學生也就沒有學習物理的興趣了,上課就聽不懂了。所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變化,調整好心態和教學方式方法,培養信心,鍛鍊意志。在教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大多數同學,課後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要給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教學、輔導的重心自然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從而造成好的學生越來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極分化。所以,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羣體。

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的物理概念,一種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另一種是在已有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推理得到的。學生只有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他們以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綜合等過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及外延,全面地掌握規律的實質。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出學習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着。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

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獲取承認、取得成功的願望和需要。成功時,會情緒高昂、興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敗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影響積極性。其實,中學生感到學物理難並不都是學生的智力問題,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更大。因此,給學生創造一個成功的機會,是提高學生學習情緒的一種有效方法。

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與梯度、適應學生的智力發展創設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學習上的成功,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例如.在設置課堂提問的內容與對象時,可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難的問題不應提問差生,以免他們由於答不出而處於尷尬的境地,從而產生自卑感。在佈置作業時,要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題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單元授課完後,要認真進行單元歸類複習,精心設計測試題,對於較難的題目在複習時可進行一些暗示,對差班甚至不惜“漏題”,使他們在複習時具有針對性,在測試時獲得一定的成功,從而激發和鞏固他們的學習興趣。

此外,在課堂上適當地為實例配上板畫,可以使許多難以説清的物理現象在黑板上一目瞭然。例如:兩人追趕問題,通過幾筆就可以把兩個火柴人畫得惟妙惟肖,使學生忍俊不禁。這樣,通過“助之以成”,幫助學生牽線搭橋,克服困難,獲得成功;通過“動之以情”,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通過“曉之以理”,啟發學生準確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的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智中見智的特點和功能;生動有趣的實驗,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課題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學生面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引人入勝,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篇三十九:物理教學的相關論文

一、將國中物理引入學生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的現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識去解釋,物理與我們的生活是緊密聯繫的。

在進行國中物理教學時,教師應設法將學生的探究視覺引入到與他們密切相關的生活中,從而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進而讓他們能夠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二、鼓勵引導學生大膽猜想並提問

物理這門科學主要是以實驗為主,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去觀察,並通過觀察去發現問題,在此同時,大膽地去猜想、去提出問題。

如,在教學《壓強》時,讓學生去探討壓力的作用是讓物體變形,進而讓學生思考哪些因素會對壓力的作用效果產生影響?然後讓學生大膽地假設,大膽地猜測,有學生認為是壓力的大小,有學生認為是物體的材質,有學生認為是物體的受力面積,還有學生認為是物體的硬度等,此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猜想記錄下來,並帶領學生共同探索、共同分析,得出結論。

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

總之,在國中物理課堂上施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親自去嘗試,並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探究知識的方法,體驗物理學習的樂趣,從而提升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並能夠長遠地發展。

作者:張萬鵬 單位:甘肅武威第二十三中學

篇四十:物理教學的相關論文

一、新授課中的探究式教學重在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

新授課中實施探究式教學有利於學生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按照“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分組討論、大膽猜想→設計實驗、探究新知→分析現象、體驗感悟→歸納總結、交流評價→課外實踐、發展個性”這五步教學模式實施探究式教學,能使學生通過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的相似過程,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提出有效問題

提出問題是認識的開始,要想使學生敢於提問,就要為其創設提出問題的空間和方法,營造發現和提出問題的氛圍,創設提問情境。

光有情境並不一定能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新課標對問題的提出列出兩點要求:一是能發現與物理學有關的問題,二是從物理學的角度明確表述這些問題。

前者是後者的基礎,也是提出問題的關鍵因素,因而在教學中還應適時引導學生如何提出有效問題。

2.鼓勵猜想假設,激發學生潛力

猜想、假設是人在大腦中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創造、創新的過程,是創造性素質的主要組成部分。

猜想和假設是探究的重要環節,也是科學探究的技能之一。

學生是否掌握猜想與假設的方法,是否具有進行猜想與假設的良好思維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探究活動的效果好壞和質量的高低。

那麼如何激勵和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猜想與假設能力呢?首先應創設民主氛圍,讓學生敢於猜想。

課堂要讓學生感到“心理自由”或“心理安全”,使其心情舒暢,不必花時間來保護自己,也不怕別人來非難,始終能按自己選定的目標不斷進取,其就敢於發表意見、敢於猜想。

否則,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些猜想與假設,他也不敢告訴老師,這樣便無法對學生的猜想與假設能力進行培養和訓練。

3.引導設計實驗,自主探究新知

實驗探究是讓學生帶着疑問進一步展開自己的認知活動:從簡單的知識發生現象開始,在細心的觀察和親自動手操作過程中,模擬科學家探索和發現事物規律的過程,這可以清楚地弄懂所學知識,明白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把本來看起來抽象的、學生不感興趣的知識通過學生自主操作行為,化為具體的、內在的、自我生成的知識。

此環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導師的角色,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進行新知探究。

在這一環節中,知識不再是由教師塞給學生的,學生始終是作為一個主體來獲取知識,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學生實際上在嘗試並最終掌握髮現和探究事物規律的方式,這種實踐積累,更有利於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利於學生形成相應的探究能力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

4.分析實驗現象,強化體驗感悟

學生完成實驗和記錄數據後,我們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實驗現象,處理實驗數據,進行論證,啟發學生得出具有“揭示規律”“獨創”“發現”特徵的結論,鼓勵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發表自己見解,提出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使之在爭議、提煉、引申中提高認識,完善思維。

如果出現學生的實驗結果和結論誤差較大的情況,則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找出原因,改進實驗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

5.知識遷移運用,發展學生個性

課外實踐充分體現應用性、靈活性和實踐性,是對學生個性的完善,是培養學生正確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大好時機。

讓學生領略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始終保持求知的渴望,也真正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複習課的探究式教學重在讓學生自我構建物理知識體系

傳統的複習課是“講授式”教學,是教師將學習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總結後,完整地灌輸給學生。

學生不用費吹灰之力,就吞下去,這樣的簡單記憶時間一長就又忘記了,許多教師都報怨學生學得不仔細。

其實,在這樣的課中,學生得不到有效的思考,更談不上知識的構建,哪來的效率。

在新課程理念下,這種教學方式已不適應學生的發展,而探究式教學能夠讓學生有效的進行物理知識的自我構建,全面提升複習課的效率。

1.課前收集資料,自主分析學情

在上覆習課之前,教師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和技能為基礎,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或者由學生自己收集資料,通過學生的知識再現等方法自主分析學情,這是複習課進行探究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對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估,完成自我評估量表。

在此過程中學生對章節的知識體系和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判斷能力、動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鍛鍊。

2.創設複習情境,提出探究問題

複習課是更高層次的新授課,同樣應創設複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複習興趣。

在複習《物體的運動》這一章節時,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多媒體展示的兩段視頻,分別為檢測汽車安全性能的碰撞實驗視頻和實際生活中兩輛汽車相撞的車禍現場,兩段視頻中汽車的速度都是50km/h,但造成的損害程度卻明顯不同,然後提問,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複習的積極性。

帶着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資料,並討論分析本章節需要重點突破的問題,形成小組提案,並在全班交流,最終形成共識。

3.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共性問題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學生在小組內分工合作,利用報刊雜誌、書籍、計算機和網絡等,通過實驗、計算等方式進行探究,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團結協作,既提高了興趣,又增強了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信心和求知慾,都有機會動手做,動腦想,動口表達自己的思想。

小組探究活動始於“問題”,問題解決雖是小組探究的核心過程,但不是終極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在探究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讓他們帶着問題走進教室,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

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其中,讓物理知識系統在學生頭腦中自主生成,有效地提高了複習效率。

4.強化變式訓練,形成綜合評價

複習課的良好效果更來自及時的鞏固訓練和學生對自己複習過程的有效監控。

複習完《物體的運動》,立即安排學生完成相關的變式練習題,並及時批閲反饋,學生則根據反饋情況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得失對本節課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並根據評價情況制定好補救措施和下一章節的學習計劃。

物理課程標準要求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樂於參與和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活動,在實踐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學素養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

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從傳統的在課堂上單純接受式的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究式的學習,從而讓學生體驗科學的過程,瞭解科學方法,這對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

作者:孫亞東

篇四十一:物理教學思考論文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及實施,農村中學物理教學的問題愈加凸顯。通過對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進行調查,結合筆者多年的農村物理教學經驗,對農村國中物理教學的現狀及問題有以下思考。

1.學生因素

學生是接受知識的主體。物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科技息息相關,知識點繁雜,説理嚴密,換算單位嚴謹。對於剛接觸到物理這門學科的國中學生來説,物理是一門抽象晦澀的學科。相對於城市學生來説,農村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見到的科技成果較少,親身體驗感受的更少,對許多概念很難形象理解,只能死記硬背。物理學科的題目大都來自城市建設,城市生活,以及能源創新。農村學生接觸到的文化環境較少,信息渠道閉塞,對物理知識點並不能真正融會貫通。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漸漸降低,如果沒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的效率也會大打折扣。進而導致學生上課緊張害怕,不喜歡物理課,甚至連物理老師也不喜歡,消極應付物理作業及考試,互相抄襲。這樣厭學的情緒會影響到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最後出現翹課,逃學的現象。另一方面,對一些起初對物理學科感興趣的學生來説,由於學習方法不當,基礎知識掌握的不透徹,也會影響到物理學科的學習。通過對我校九年級130名學生的調查發現,有43.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物理成績在九年級上學期時開始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學習方法不當,理解能力差,聽不懂等等。第三,農村中學中也不乏物理成績一直保持良好的學生,這類學生只能在本學校的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卻沒有信心參加與物理知識相關各種的比賽,導致學生有坐井觀天的思想觀念。

2.物理教師因素

眾所周知,在鄉鎮及鄉村,教師資源匱乏。很多物理教師帶不止一門課。這樣一來,物理教師面臨着備課量大,作業批改量大等實質性問題。而這些問題也直接影響到物理課堂的質量。近幾年,國家頒佈了許多激勵大學生下基層的措施,不斷有物理教師被引進。但是,這些年輕的物理教師並不能完全紮根於農村中學,因而導致物理教師流動性大,在教學管理上很難實施長久、長遠的工作目標。物理教師如果無法安心、靜心地在農村中學紮根,那麼物理課程的講授也是敷衍了事,照本宣科,與新課程標準的改革目標漸行漸遠。由於地域性的因素影響,教師很難及時或許最新的物理科學方面的知識及資料,所以在與時俱進方面也難實施。

3.客觀因素

首先,在農村,物理教學受到特殊地域性的影響。學生上學路途遙遠,極少有午休時間,有些學生放學後還要幫家裏做農活,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物理教學的實施。另外,學校也沒有圖書館,電子閲覽室等可以獲取信息的來源,這就阻礙了學生與外界的知識溝通。物理教材內容有限,物理習題訓練也相對較少,這就限制了學生的見聞,生活中、科技中的物理知識、物理現象就很難讓學生直觀地理解,給物理教學增加了更大的難度。其次,農村中學的學校設施也是困擾物理教學的一大難題。學校人數不多,但是學校硬件設施的建設卻舉步維艱。尤其是物理實驗教學,學校沒有實驗室,鑑於課程內容的設計,物理教師只能在教室演示實驗,學生只能坐着看老師講解演示,能親自體驗實驗過程的學生為數不多。特別是一些實驗器材體積小,精度高,例如千分尺,在實驗演示中很多同學只能靠老師描述的想象,然後強行背誦記憶。有些實驗器材已壞,無法精準地向學生展現實驗結果。實驗器材也有短缺現象。嚴格來説,這樣的物理實驗教學是失敗的。

4.新課程標準的改革目標在農村國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

新課程標準下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就是: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對於農村國中物理教學來説,由於學生接觸的生活現象、科技實物太少,所以物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不夠。在基礎知識與技能的獲取方面,學生只能由物理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引導,課後通過練習加強鞏固。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另一目標是: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由於農村中學物理實驗設備的欠缺,學生的主動參與能力還遠遠不夠;由於地域性因素,學生蒐集和處理物理現象等方面的能力也與城市學生相差甚遠;另外,農村學生在物理課後的習題訓練也甚少,對知識點的理解也難以透徹。對物理知識點一知半解的現象在學生中佔不少比例。鑑於學生因素,教師資源因素,客觀因素等,在農村中學實施新課程的改革目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這並不代表農村的物理教學無法做到。新課程標準要求農村中學課程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作為農村國中物理教師,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多關心、鼓勵學生,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在培養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上做出更大努力,這樣才會漸漸向新課程改革的目標靠近。

篇四十二:物理教學思考論文

摘要:

大學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專業所開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是理工科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程。而在現階段的理工科院校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目標與理工科學生的學習現狀存在着一定的衝突。大學物理作為理工科學生的一門公共必修課,也是一門重要的素質教育課。本文着重就目前各高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並結合目前理工類學生對於大學物理這門課程的學習現狀進行綜合分析,以期發現一些問題並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想法,從而提高大學物理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與理工科學生學習大學物理和應用大學物理知識及思想的能力。

關鍵詞:大學物理教學;學習現狀;差異性教學

一、大學物理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物理學是所有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它揭示了物質的運動規律。而大學物理教學就是把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傳授給學生,使之對物質運動的各種形式及其相互聯繫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另外,通過大學物理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物理學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目前在大學物理的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問題:

(一)大學物理教學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

理工科學生在學習大學物理時的興趣普遍不高。大學物理的內容理論性較強,比較抽象,同時需要較高水準的高數知識。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於課時的限制,上課時不可能對所有的問題都進行深入探討,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大學物理時變得消極、懈怠。

(二)大學物理課程不斷壓縮減少

對於理工科院校非物理專業的學生來説,大學物理只是一門公共必修課,並不會像其它專業課一樣被重視,所以大學物理的課程不斷地被壓縮。而大學物理課程的內容卻和往常一樣,沒有什麼變化,甚至還增加了一些現代物理與高新技術的內容。這就致使教師們為了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內容,只是對大綱所要求的基本知識點進行淺顯的描述性的講解,而對物理問題的本質以及其它相關知識的應用卻很少有時間來進行詳盡的分析。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形成良好的物理知識結構,學生們學習物理的能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差,並且由於課程時間較少,教師們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適當的調整,最後導致教師與學生的嚴重脱節。

二、理工科學生學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理工科學生在學習大學物理課程的過程中,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目的也非常不明確。這些學生學習大學物理這門課程僅僅只是為了通過期末考試,而他們對這門課程的態度更是處於無所謂的狀態。這些學生是當前大學物理教學中最讓老師頭疼的,他們可能連最基本的物理概念都不知道,甚至可以説這些學生基本上都是沒有能力通過大學物理考試的。對於這些學生,我認為老師們首先要讓學生們對大學物理這門課程產生興趣,而不僅僅是為了敷衍應付考試。只有學生們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了,才會去用心學習這門課程。另外,老師們對於學生這種散漫的學習態度也不能聽之任之,應該嚴格課堂紀律,讓學生們用心學習。

(二)學生們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普遍不足

在大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普遍重視基本知識的教授,卻不夠重視學生們的能力培養。因此,學生們普遍存在着自學能力及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通過自學能看懂的內容,教師可以先進行部分講解,然後以思考題的方式列出要點,佈置相應的作業,要求學生們通過自學完成學習,以便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缺乏正確的認知和理解

大學課程和國中課程以及高中課程相比較而言,有着更強的學習難度,知識內容也更加的抽象。在這種情況下,以往傳統單一、被動學習的方式,也就逐漸轉變為更加多維化、自主化的學習。大學課堂教學時間非常有限,因此學生們就必須要充分的藉助課下時間來進行學習,並樹立更加良好的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才能夠更好的適應大學學習。一般來説,大學物理的教學時間大多是設置在一年級的第一學期或者第二學期,最遲是大二的第一學期。在這一階段當中,很多學生正處於適應期,再加上需要學習的內容非常的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學生們單純去被動聽課、上課的話,那麼必然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在學習的整個過程當中,樹立良好的信息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信心是建立在對大學物理學習具有正確的認知基礎之上的。通過實際的調查分析我們發現,很多學生認為大學物理是非常難的,同時也有很多學生認為大學物理只是一門選修課而已,並沒有多大用處。不得不説,這樣錯誤的認知,使得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的信心與積極性,進而在實際的學習過程當中,並沒有積極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在整個學習過程當中,都顯得非常被動,最終所獲得的學習效果也必定不盡人意。

(四)缺少正確的學習方法

物理學,是一門探索事物發展規律,並解釋事物內在聯繫的一門科學。因此,物理學習也就需要學生們積極的通過演繹、分析、歸納的方式,科學合理的進行推理判斷,以此來揭示出事物和現象兩者之間所存在着的密切聯繫及物理規律。在大學物理教學內容當中,所需要學習的內容主要包括力、熱、光、電以及原子物理等內容,在這一過程當中,我們不僅需要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結構,同時也需要引導學生掌握全新的物理學研究方法,然後將所掌握的物理學研究方法,應用到接下來的實際學習當中,促進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但是,在這一過程當中,往往有很多學生覺得大學物理學習只是學習一些物理概念而已,只需要記住物理公式就可以了。還有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過於關注局部事物以及事物的感覺體驗,並沒有充分的掌握問題的背景,更無法對相關問題記性推理判斷,不得不説,這對學生接下來的學習發展來説是極為不利的。舉個例子來説,我們在實際生活當中,對於“力”都有着自己的概念,但是如果從“推、拉、提、壓”等眾多的動作當中概括出一些抽象的“作用”的話,那麼我們就必須要充分的掌握在物體運動背後,都有一個“力”的支撐,在整個推理判斷的過程當中,需要具備較強的歸納能力以及演繹推理能力,只有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之下,才能夠更加準確的掌握現象和本質兩者之間所存在的因果關係。

三、關於大學物理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

現代學習理論指出,在學習高層次領域知內容的過程當中,不僅需要智能的有效參與,同時也需要相關學習人員具備較強的學習動機、堅強的毅力。但是,通過實際的調查分析我們發現,很多大學老師往往會忽視這一系列影響學生學習水平的非智力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貫徹落實實施“以方法為本,以能力為重”的教學目標,我們就必須幫助學生重新認識大學物理這一門課程,充分意識到其重要性所在,進而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在有效改善學習狀況的同時,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具體來説,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1)注重交流和引導,瞭解學生的學習認知。加強學生和老師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夠形成一個更加融洽的學習環境,這對於構建和諧師生關係來説是極為有利的,並且還能夠優化教學功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之前,首先就應科學合理的安排設置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們展開激烈的討論,繼而使其更加充分的瞭解大學物理這一門課程,在消除錯誤認知的同時,樹立積極的信心,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2)介紹成功的學習經驗和方法。在具備良好的學習信心之外,要想學好大學物理,還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基於此,教師應引導樹立課前預習、做好課前知識準備的良好習慣;同時應樹立課後及時複習,獨立完成課後練習的好習慣。然後引導學生在充分掌握問題背景的基礎之上,形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並在此基礎之上,加強研究分析,學會舉一反三,更好解決類似問題。(3)突出學習的能力目標。在大學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要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做人、做事、以及社會生存的能力。在這一階段當中,老師應採取有效措施,弱化專業與非專業課程兩者之間所存在的區別,並確保學生能夠將每一道物理題目當成實際問題來進行解決。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是大學物理教學的重要目標,同時對於學生接下來的學習、以及生活來説都是極為有利的。只有學生賦予大學物理學習新的內涵,才能夠更好的激發出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

(二)加強物理知識與學生專業知識的聯繫,激發學習興趣

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理論指出,在大學教學的過程中,應以有意義的接受系統知識為核心,並將學生的認知結構進行有效的重組。只有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意願的時候,才會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當中。學生的這一意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的認知結構重組的速度及效能。對於非物理學專業的學習來説,只有讓學生明確自己所學的內容和自身專業知識兩者之間所存在的關聯的時候,才會對學習賦予自己的意義,進而樹立良好的學習動機以及學習興趣,這是非常有利於學生形成高度分化、重組的認知結構的。舉個例子來説,簡紹數學與物理的聯繫時,我們就可以充分的藉助在物理學領域當中所做出的一系列巨大貢獻的數學家的故事,進而激發出學生將物理和數學兩者進行有機融合的學習熱情。例如: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其實還有一個身份是數學家。牛頓不僅創造了我們所熟知的經典力學,同時也建立了微積分。再例如:德國數學王子高斯,通過自身對曲面的研究分析,然後結合電磁場當中的電場強度以及磁感應強度的物理屬性,進而建立了電場和磁場中的高斯定理,這也為我們揭示出了穩恆電場以及磁場的基本性質。通過加強物理知識與學生專業知識的聯繫的方式,充分激發出學習的興趣,使其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當中。

(三)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差異性教學

差異性教學指的是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立足並尊重於學生個體和羣體各種的差異性,實施滿足學生多方面需要的大學物理教學方案。差異性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科學素養,為學生學習各自專業實踐課奠定堅實的基礎。類似於“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讓大學物理知識為學生們今後的學習工作服務。

(四)轉變大學物理的教學理念,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要從教學的整體出發探討其合理性,只要教學目標是合理的,適合學生髮展的,那麼教學活動就會產生有利的效果。只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才能設置科學的教學目標,只有正確的教學目標才能引領正確的'教學內容,才能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並採用科學的方法評價教學。

(五)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來合理的處理教材

由於不同的專業對於大學物理知識的需求不同,在內容和要求的掌握程度上存在着差異,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專業的不同來合理的處理教材。只有全方位地認識學生的具體情況和不同特點,及時地進行大學物理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才能鞏固大學物理基礎課的地位,提高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質量。

(六)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目前多媒體技術不斷髮展,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也變得日益多元化。在課堂教學時可以採用多媒體教學,有利於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們的多元學習方式。多元教學方法有利於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將啟發式教學融於講授之中,讓學生們對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四、結語

大學物理作為高等院校理工科學生的一門公共必修課,在培養學生能力和素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理工科學生對於大學物理這門課程的學習現狀十分引人堪憂,因此,提高大學物理教學質量是十分重要的。

篇四十三:物理教學思考論文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改革;思考

物理課程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其內容具有比較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並且對理解和分析以及運算等各項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實施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不斷改革,促進學生物理水平的提升,推動學生整體素質的增強。

一、高中階段物理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陳舊。過去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相對較為保守,教師通常在教學中佔據主要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發揮,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只是通過記筆記來進行學習。這種教學過程也表現出教學理念沒有更新,教學的方式不夠創新,造成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過程趣味性不足,學生難以真正投入其中,學習效率不高。其次,物理教師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升。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整體的素質還不夠高。部分教師由於種種原因在沒有進行有效培訓的狀況下就開始進行授課,並且也無法進行觀摩學習,導致教學的經驗不足,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重視對教學手段的更新,一般使用比較單一的教學思路和方式,導致自身工作的負擔比較大,但是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不高,教學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教師沒有對物理的基礎知識進行比較全面地掌握,使得學生思維能力也受到限制,對於學生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最後,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科學的互動。師生兩者的科學互動是物理課堂學習氛圍構建的重要因素,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能夠有效提升物理課堂的活躍度,學生更容易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比較深入的思考與分析。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教師會忽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造成物理教學過程枯燥無聊,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激發,物理的教學質量也很難得到提升。

二、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對策分析

1.更新教學理念

人類的各項活動都是有目的和有意識的。教育改革也是一樣,所以在進行改革之前必須要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觀念。過去的教育理念認為教師應該處在課堂的主要地位,學生處於從屬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指揮者與組織者,把控着教學的節奏與過程。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教和學應該是一種良性的互動,而教學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是使得學生能夠學到知識並且應用知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的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這種方式才可以使得學生能夠投入到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也才可以有效發揮自身的作用,在和諧的環境下完成教學的目標與任務。只有在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可以讓學生真正對知識感興趣,主動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高教學的質量。

2.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施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善於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與方式,推動學生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有效的突破,一方面能夠提升教學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實際教學中,物理教師要按照教學的具體內容,通過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與手段,構建和諧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情境,有效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推動學生對難點與重點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逐漸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自覺投入到教學過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增強物理學習效率。並且,興趣是學生主動進行學習的關鍵動力,因此教師在應用現代化手段的同還要通過各種教學方式的有效應用來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使用情景教學法和問題教學法以及合作探究的教學手段,構建和諧輕鬆的物理教學環境,有效提高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度,提升學習積極性,有效保證教學的質量。另外,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師還要加強對物理教學內容的研究,強化物理知識和實際生活兩者的聯繫,按照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使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夠通過物理知識解決實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最終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全面把握物理知識,提升學習質量。

三、強化對物理教學的投入

高中階段物理在教學中對於教師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需要學校對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進行比較全面地掌握,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並進行及時改進。另外學校還要重視對物理教師的教育與培訓工作,通過公開課或者外出學習等方式提升教師的教學經驗。另外教師也要及時對教學進行有效的總結,加強反思,找出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弊端,逐漸提升教學能力。總而言之,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改革對於提升物理教學效率和質量具有關鍵的意義,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模式與手段,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高他們對物理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篇四十四:九年級物理教學論文

九年級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建設國中物理教研組能夠促進物理教學發展。基於此,本文闡述了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同時提出了國中物理教研組建設的具體方法,包括健全中學物理教研組的運行規章制度、教研組長要開展實踐探究課程、依託實踐探究教學來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通過論述以上實踐方法,為教學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國中物理教研組;教學實踐;教研組長;核心素養

引言

新課程標準的落實,促使教師不斷研究教學方法及理念,尤其是中學物理教師。由於物理在中學教學中,地位非常突出,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能夠找到教學問題。因此,通過建設國中物理教研組,將所有教師的經驗相結合,共同開展教學活動,能夠促進教師彼此之間的經驗交流,研究新的教學方法,進而提高國中物理教學質量。

一、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的重要性

國中物理教研組是中學物理教學的研究基地,也是中學科研的基礎。建設國中物理教研組,具有以下優點:首先,優化教學質量。教師通過物理教學研究能夠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找到以往教學方法中的問題,通過吸收借鑑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手段,進一步完善物理知識體系,能夠提升教學質量;其次,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提升了物理教學質量,在課堂中,能豐富教學內容,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高,聽課狀態就會得到改善,進而提升了學習成績;最後,優化學習氛圍。學生在提高學習成績後,在課堂上的表現良好,容易帶動整體學生的學習態度,形成競爭機制,學生們紛紛學習物理,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

二、國中物理教研組建設具體實踐方法

(一)健全物理教研組的運行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是物理教研組運行的依據,在建設物理教研組時,首先要確定以教研組長為主的教研機構,下設1名副組長、1名助理人員等職務;其次要制定符合學校物理教學計劃的制度。比如某校有42名物理教師,教研目標是實現所有教師的教研活動,規章制度就需制定相應的教研活動次數,來滿足教研需求;最後要明確所有組員教師的職責,規定各自的教研時間、教研次數等內容落實責任。只有通過詳細的規章制度,才能夠促進物理教研組發展。

(二)教研組長要開展實踐探究課程

教研組長作為物理教研組的領導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轉變管理方法,來帶領教研組進步。首先,教研組長要深入到教研活動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教研經驗,做好組內教師的榜樣,充分發揮自身專業作用,來提升整體教研組的教學能力。其次,教研組長在進行日常管理時,要緊跟國中物理教學改革的步伐,從傳統的命令式管理方法轉變為民主式,在管理期間,制定的管理方法需要適應現階段需求,充分尊重教師及學生,不能在教研活動中,採取家長制的管理方法。還要積極帶領物理教研組深入課堂、教師、學生羣體,建設真正有意義的教研機制,促進教研組發展。比如某中學物理教研組長在開展教研活動時,強調新時期素質教育下的物理教研活動要朝着“實驗探索”的方向發展。教師在講解《摩擦起電》時,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學生很難理解。教研組長引導教師可以根據實驗來強化學生的認知。教師可以拿一張手絹,反覆在絲綢或是牛皮上進行反覆摩擦,來產生靜電,吸收碎紙;同時教師也可以將手帕摩擦過的兩塊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時,讓學生觀察現象;將手帕和毛皮分別摩擦過的兩塊塑料膜靠近些,它們之間會產生什麼現象。通過這樣的物理實驗,能夠將物理教學知識轉化為現實操作,從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會的教師通過教研組長介紹的方法,決定將其運用在教學中。

(三)依託實踐探究教學來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

國中物理教研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學生,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中,需要站在“第三角度”來思考課堂的教學質量,通過查看學生的聽課狀態、整體作業的完成情況,來判斷此節課的教學效果,如果效果差,要積極詢問經驗豐富教學的.教師,將經驗和新課程標準相結合,運用到課堂中,然後再次核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逐步提高教學能力。其次,教師也要將有成效的教學方法,分享給組內的教師羣體,來提升整體教研組的教學質量。比如某教師講解《浮力》後,為了加深學生對於浮力產生原因的理解,決定開展實驗探究活動。教師讓學生準備一些容器,有的學生用廢棄的礦泉水瓶,將瓶底切除,取下瓶蓋,倒立礦泉水瓶,把乒乓球放到瓶裏“堵住”瓶口,向裏邊加水,乒乓球沒浮起來,同學們議論紛紛,躍躍欲試,結果學生們仍沒使乒乓球浮起來。教師説:看我的。教師把礦泉水瓶蓋蓋上,結果乒乓球一下就冒了起來,露出水面。學生們紛紛詢問為什麼,教師:你們想想浮力產生的原因。同學們思考後,高興地笑了,並自己動手操作實驗。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於是該教師在教研活動中,將此教學方法介紹給其他的教師,並希望所有教師去嘗試一下。有的教師在嘗試後,覺得效果不錯,便不斷宣傳,教師們紛紛開始使實驗研究方法進行物理教學。總結綜上所述,建設國中物理教研組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查看學生的聽課狀態、整體作業的完成情況,來判斷此節課的教學效果。同時,教研組長也要深入到教研活動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教研經驗,做好組內教師的榜樣,來提升教研組整體教學能力。因此,國中物理教研組可以從轉變教研組長的工作職能、健全運行規章制度來建設完善。

【參考文獻】

[1]劉文斌.對物理教研組文化建設的思考[J].中學物理,2014.32(22):39-40

[2]徐鋭.校本教研的核心價值追求—從我校物理教研組建設談“校本教研”[J].物理教學,2014.36(06):13-14.

篇四十五:半導體物理教學論文

半導體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

知識、技能、情感、態度是研究性學習不可或缺的四要素,當然,對主體性和創造性價值的培養也同樣重要,以此方式促進教師向以學生為主體這一現代教學理念的轉變。我們將研究性學習思想引入到半導體物理的教學活動中,來探討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方式與學習興趣的影響。

關鍵詞

研究性學習;半導體物理;微電子技術;教學

前言

微電子技術已經發展的越來越廣泛,已經應用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隨着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的越來越快,繼續研究半導體基礎理論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多數高校工科學生現在都重視做實驗而忽視了理論的發展,而對於微電子學專業的學生來説,是重視電路的設計而忽視了半導體的發展,所以,學生學習半導體物理的積極性並不高,這與教學課程設計有很大的關係,教學中理論聯繫實際缺乏,教學方法單一等都是造成學生積極性不高的原因。而半導體物理是微電子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包括能帶的概念、本證光譜和能帶結構、雜質電子態、載流子運輸、半導體表面和界面、非晶態半導體、非平衡載流子和運動規律等基本概念和理論,這些知識為學生後面進行相關學科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在半導體物理的專業實驗課上開展諸如半導體電阻率、非平衡少數載流子壽命、電容電壓特性和霍爾遷移率測量等簡單的測試性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實驗的操作和實驗數據的處理過於簡單化,而且,實驗時長安排不妥,學生往往用不到一半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全部內容,所以,實際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收穫的並不是很多。綜上所述,在半導體物理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進,內容如下:

(一)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半導體物理涉及的內容包括固體物理、量子力學等多門學科。這樣學生所學知識點變得更多,頭緒不清,不知道什麼是重點,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更是不清不楚,且不能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

(二)教材上的內容不能隨發展而變。也就是説教材的教學內容更新已經跟不上半導體相關科學知識的飛速發展。因為半導體學科領域極速發展,不斷湧現新理論和新成果。

(三)教學枯燥無味。只靠教師口述教學內容會讓學生感覺內容枯燥、缺乏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抽象化學生被強加灌輸知識,導致學習者在學習方面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學生自主學習主管能動性差。現在的教學模式顯得被動、單一,這樣的教學模式只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的能力差。

(五)學生動手能力差。實驗課的設置較少,學生動手的機會也就少了,導致學生缺乏創新精神。半導體物理的學習強調理論與實驗相結合,但目前開展的實驗內容單一、實驗環節固化,感覺不到學生對實驗的融入,不僅無法引起學生學習理論課的興趣,也無法達到訓練學生創新性的目的。我們探索並實踐了將研究性學習思想引入到半導體物理的教學活動中,重視主體性和創造性價值的培養。以此方式來解決目前半導體物理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具體的改革如下:

一、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前提

半導體物理的特點是概念多,理論多,物理模型抽象,不易理解,在課本上上學習,學生會感到內容枯燥,缺少直觀性和形象性,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教師想盡其所能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在教學中進行專題講座、分組討論、充分利用PPT,flash等多媒體軟件,安排學生針對具體研究問題進行研究實踐等教學形式,轉變教學觀念,改變學習方式和狀態,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地位,創設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加強課程建設,根據專業特點及科技發展的需要

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講課內容做到豐富、全面,知識點講解透徹,同時瞭解行業發展動態半導體物理學教材採用劉恩科主編的《半導體物理學》第七版,結合我校微電子學專業的具體情況,我們對該書的課內精講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首先把握好整體知識結構,在此基礎上突出教學重點。

(一)首先做好先修知識的銜接半導體前五章為理論基礎的部分,主要講述了半導體中的電子狀態,雜質和能級缺陷,載流子的統計分佈,半導體的導電性與非平衡載流子,在此基礎上闡述了電子的有效質量,費米能級,遷移率,非平衡載流子壽命等基本概念。第一章和第四章的知識點包括晶體結構、晶面、晶向、晶格振動、能帶理論等,講授新課之前將涉及到的知識點讓學生課下進行自主學習。如果有不理解的內容可通過課下答疑的方式進行輔導。

(二)重要的知識要精細解讀教師在課堂授課的時候要明確本次課程學習的主線,在主線中穿插重要的概念和主要知識點,複雜公式詳細的推導過程被弱化,力求想法清楚、定義明確、難點清晰。比如在教師教授第三章的課程時,學習載流子濃度,應該讓學生清楚的明白要先計算的是狀態密度,然後再計算費米分佈函數或者玻爾茲曼函數,最後計算出平衡時的空穴和電子的濃度。

(三)最新的知識擴充因為非常迅速發展的.現代半導體技術,以及不斷拓展的技術研究方向,半導體領域的相關知識更新也很快,因此,與時俱進是教師應該做到的,時刻關注研究熱點與科技前沿,更要將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對於本書中的第七章、第九章和第十章書本上的知識點不過多講解,只做基礎的介紹即可,主要講解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比較難的內容只做一般性的瞭解。教師要合理取捨教學內容,與其他課程的重疊內容要壓縮,更要將教材中的陳舊知識刪除。

(四)實驗內容和方式的轉變為調動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增加難度,我們將工藝實驗中得到的產品用到測試實驗中,既能夠驗證工藝實驗的成果,也能夠分析更多的實驗參數,達到將理論課和實驗課內容更好結合的目的,還能鍛鍊學生對實驗數據分析和處理的能力。在實驗方面也進行了研究性學習的探索,努力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實驗。

三、引入研究性學習思想,培養學生文獻調研能力

網絡是知識的海洋,讓學生利用網絡來學習半導體物理相關資料提高自主學習性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自主創新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把學生被動式學習的模式轉化為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融入所設問題的情景中,引出科研中遇到的問題,並對某些問題進行討論。在文獻調研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及時地瞭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相關動態,學會“詳讀”和“粗讀”文獻,多多積累文獻中涉及到半導體物理的知識,加強對課堂所學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讀過文獻後要做出相應的總結匯報,可以以PPT的形式給出,方便其他人對文獻的理解,學生也可以嘗試到作為一名老師的感覺。這樣師生互換角色,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成為富有主動性的探究與學習者。四將科研融入到教學中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明白自己學習的知識可以具體應用到生產生活的哪些方面。我們可以做的有:

(1)針對課堂教學中講到的半導體中的物理現象或者概念應用到某一個器件的製造中,激勵學生通過課程設計過程的方式參與到學院老師的項目中,通過具體的研究工作,將研究結果撰寫成研究論文。

(2)將已取得的科研成果作為新的教學內容,充實到教學中去,使課堂上所講的知識和我們實際的工業生產、生活聯繫起來,遠離以往單一、抽象、枯燥的教學,使學生帶着問題來學習新知識,鼓勵學生參與真實科研項目的研究。以這兩種方式提高學生了解問題、剖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把抽象的東西實物化,教學效果非常明顯。綜上所述,我們將以更新教學內容、改變教學觀念、注重實驗、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目的進行半導體物理的課程改革來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參考文獻

[1]喻思紅,範湘紅,趙小紅.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及評價[J].中華護理雜誌,2005,40(5):380-382.

[2]範秉琳,楊志軍,袁建梅,等.“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在分析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6):62-63.

[3]董茜,李淑華.我國太陽能發電行業發展動態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2,(20):15-16.

[4]袁夫彩,趙希文.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素養提升方略的探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24(6):8-10.

篇四十六: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有效性學習內涵,同時闡述了國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着的一些問題,最後結合多年工作實際,以案例形式闡述了國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方式與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和國中物理教學水平。

關鍵詞:國中;物理教學;有效性;核心問題;習策略

1解讀有效性學習內涵

當前有關有效性學習的定義還未統一,有很多種説法,但無論哪一説法,其核心始終圍繞着教育與教學原理進行,最終目的均是為了花費更少的時間,讓學生更好、更多且更勞的掌握最正確的學習方式。有效性學習摒棄了死記硬背和填鴨式説教,其能夠讓學生在一個輕鬆、愉悦的課堂中學習,以角色扮演、比賽和模擬探究等多種不同的方式幫助學生打開知識大門。

2剖析國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理念有待革新

就現階段的國中物理課程教學而言,雖新教改已實施一段時間,但依然有一部分的物理教師未按照新課改要求,調整教學理念,引進新的一些教學模式與方法,導致應用於課堂上的教學理念已經過時,已無法滿足當前素質教育需求。作為物理教師,其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引導者,是學生徜徉在物理知識海洋中的照明燈,若教學理念不革新,課堂的主體依然是教師,這顯然不符合當下學生主體課堂需求,在“我説你聽”的填鴨式教學中,學生一直處於被動聽講、被動學習狀態,這顯然不利於學生主動性能的培養及重點知識的灌輸。理念過於陳舊,不利於物理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學習訴求,進而在選擇教學內容、制定教學方案時就容易脱離實際,如此便容易讓學生厭倦物理,影響學習氛圍和教學質量。

2.2教學模式缺乏創新

即便是新教改已全面實施,已無法否認當前國內教育還存在着應試教育的影子,加之應試教育思想在很多物理教師腦中已根深蒂固,因而在課堂教學中,他們並未按照新課改要求,採用多元化教學手段,依然沿用着已經不契合當下學生學習需求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如此缺乏創新性的教學方式,除了難以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外,還不利於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觀察能力等。加之物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僅是思考所教內容是否為考試必考點與可能考到的內容,卻不會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學習訴求,簡而言之便是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性,學生與教師之間難以實現有效溝通,除了不利於教師掌握學生實際的學習水平外,還容易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整個的教學效率。

2.3實驗教學不受重視

學生初次接觸物理有關知識便是在國中階段,物理這門學科本身較為抽象,若是單一的理論教學除了會限制學生想象力外,還會影響到教學質量。因而就物理教學而言,需要理論+實驗,無論是力學學習、電學學習,還是熱學學習均離不開實驗教學。然而從實際瞭解到的情況看,在某些學校的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尤其針對一些考試必考點,教師更多的是一遍又一遍的板書贅述,幾乎沒涉及到實驗內容,即使是按照新教改要求安排了一些實驗課程,也更多的是以理論教學代替,學生幾乎沒有都親自動手體驗的機會,如此除了會增大理解難度外,還會遏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探討國中物理教學中提升學生有效性學習的策略

3.1革新教學理念,注重教學情境創設

要想提升學生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性學習效率,首先要做的便是革新教學理念,基於新教改核心要求,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一般來講,就國中物理教學而言,創設教學情境便需要與生活實際聯繫到一起,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感知物理知識。諸如:同學們,每個人都有照鏡子的經歷,可是你們能否告訴老師,為什麼我們會出現在鏡子裏呢?都不知道嗎?快去翻一番教材,裏面有答案哦。現在你們知道了是因為平面鏡成像原理我們才能出現在鏡子裏,那麼我們去河邊插魚的時候,為什麼魚叉需要比魚距離我們的位置還要深入一點呢?對啦,這是利用光折射原理。通過這種情景教學形式,有助於激起學生們的探索慾望。又如:在《牛頓第一定律》這一章節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我選擇以實驗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首先是創設情境,運動物體在沒有繼續用力的情況下慢慢停止,請同學們思考運動需不需要力來作支撐?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便能得到問題答案。

3.2創新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提問

無論是任何學科教學,均離不開提問環節,恰當的提問能夠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適時調整教學模式。基於此,在問題設計時,應圍繞學生興趣點進行,問題除了具備思考性外,還應讓學生通過問題體會更多學習樂趣,且在問題思考環節,鼓勵學生打破思想禁錮,多角度思考問題,進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與發散思維。諸如:我在問題設計時往往會讓問題體現出層次性,答案不定,説的最多的便是“你們誰還有其他答案”、“為什麼這樣做”等。

3.3重視實驗教學,培養動手能力

物理教學的核心集中於實驗,實驗除了能簡單、直接的.呈現出物理過程外,還能夠引導學生更全面、多角度的思考問題,看到理論教學中未知的以免。諸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平面鏡沉成像》這一章節內容,我組織學生在實驗室中進行“水中燃燒蠟燭”的物理實驗,在實驗正式開始前,會讓學生猜一猜燃燒的蠟燭放到水中是否會熄滅,為什麼?帶着問題,學生會更加精力集中的觀察實驗情況,適當情況下還會給予學生更多實踐動手機會,有助於通過實踐動手的方式更直接、更迅速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且重視實驗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4結語

綜上所述,自新教改全面實施後,人們逐步提高了對國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的要求,而文章主要圍繞現階段國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核心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而後結合多年工作實際,以闡述教學案例的形式提出了一些提升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方法與策略。

參考文獻:

[1]阿力木江玉蘇音.國中物理課堂有效性學習探究[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07):299~300.

[2]陳庭江.關於國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探討[J].讀書文摘,2016(23):19.

篇四十七:國中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現代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對國中生物理課程教學質量的關注度也在不斷上升。在國中物理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為此,文章對國中物理教學展開了分析,提出有效措施促進國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其他課程知識的學習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中物理;創新能力;分析

1前言

對於國中學生而言,物理課程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很好地實現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下,學校需要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因此,需要加強相關措施的瞭解,通過國中物理課程的教學,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2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國中物理對很多學生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所以作為老師要想提升教學效果,就要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情景教學就屬於最近幾年才興起的一門教學法,這種教學法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學的直觀以及立體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是帶着問題有目的的學習;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對知識點的理解也能加入自己的想法,最終可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説,在新的課程的時候,老師可以聯繫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提出相應的知識點,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當筷子放入了盛滿水的杯中,會發現筷子有明顯的彎曲;下雨的天氣,在車內會發現降雨都是直接降到自己的身上,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對知識點有一定的瞭解,引起學生的興趣,並確保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創新思維。

3在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多提問

在教學中創新思維的運用主要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識之上的,要鼓勵學生髮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通過學生已有的知識對問題進行解答,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進一步養成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就是説,在物理教學中,作為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要在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這塊着重培養。

4開展分小組的試驗

在傳統的教學環節,老師在對學生分組之後,學生必須嚴格的按照實驗的流程進行操作,實驗過程中,學生也不具有發言和自主選擇的權利,但是教學改革之後,老師的教學必須要聯繫學生的特點,在試驗過程中,老師應該是引導作用,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考、動手和觀察能力,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首先要學會觀察,分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假設,最後需要試驗來對自己的假設進行驗證。過程中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比如説,在學習透鏡時,有一部分的學生會有下面的疑問,如果透鏡有一部分被東西遮擋住,那麼穿透過來,印出來的圖像仍然是原本的圖像嗎?印出來的頭像是否完整?要鼓勵學生主動的思考,作為老師需要正確引導,讓學生們自主的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在自己動手之後,能夠發散思維,在驗證之後得出的結論才會影響深刻。教學時老師的位置務必擺正,要幫助學生思考,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5拓寬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書本上能夠囊括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物理教材也不例外,老師需要不斷的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才能進一步的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思維,在物理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鼓勵他們主動的學習,並抓住時機激發他們的思維,牛頓能夠從掉落的蘋果發現萬有引力,並不是因為他的運氣好,更多的是平時就已經養成了觀察的習慣。而且他在平時也注意積累知識和技能。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給學生太多的壓力,要減輕學生的負擔,讓學生能夠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具備有紮實的基本功,這樣可以為創新思維的培養奠定堅持的理論基礎。

6重視學生創新萌芽的發現

對於國中學生來説,剛開始接觸物理知識時,存在着非常大的好奇心,這是對新鮮事物的探索欲,作為國中教學老師,需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學生的探索欲,促進新知識學習水平的提高。物理知識和其他課程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需要學生進行實際動手,這對學生動手能力的也具有一定的要求。讓學生能夠了解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物理知識學習水平的提高。在進行物理實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通過觀察、分析,並對整個實驗進行思考,這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大的好處。就比如説,在進行《電磁鐵》這節課程知識學習時,學生對此的興趣都非常的大,實驗課程的開展,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並在實踐中驗證自己的想法。

7加強創新動力的重視

為了促進國中生創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強學生質疑能力的提高。學生通過不斷提出疑問,才能夠有動力去解決問題。就比如説,在國中的物理課本上,會經常出現一些生活中的現象,這些現象的背後都藴藏着物理知識。像蘋果為什麼回落到地面上,而不是飛出去等這些問題。學生對這些生活中的現象存在着質疑,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充滿動力,同時還能夠積極的思考。作為教學老師,需要鼓勵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當學生提出質疑的時候,老師應該給與鼓勵,而不是批評。這樣學生才會覺得提出質疑是正常的學習行為,對於學習成績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好處。就比如説,在講解《平面鏡》這節知識時,老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給學生們幾分鐘自由思考。通過問題引發學生們的思考。

8結語

總的來講,加強國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作為國中物理教學老師,需要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重要性的認識,並加強有效措施在實踐中的應用,實現國中生創新能力的提高,為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敬輝.談國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新課程(中學),2016(02):106~107.

[2]魏志朋.談國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谷,2009(16):167.

標籤: 教學 論文 物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lv7q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