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音樂教育類論文精品多篇

音樂教育類論文精品多篇

音樂教育類論文精品多篇

音樂教育論文 篇一

摘要: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民文化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呈現出對文化的多層次追求,世界各國掀起多元文化的高潮,在這場風暴的衝擊下,音樂文化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音樂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體現了人類文化和文明的發展程度。眾所周知,音樂文化的發展離不開音樂教育的傳承,高校音樂教育對未來的民族音樂的多元化傳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國外的音樂文化融入本土,是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在傳承和推廣的基礎上,培養出大量民族音樂文化的愛好者,提升對民族音樂的情感,加強民族的團結力。

關鍵詞:

多元文化;高校;音樂教育;民族音樂;傳承發展

我國對音樂教育進行了大量的教育改革,使得音樂教育管理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也在不斷地完善教學管理。不斷擴大辦學規模,各個高校的重要管理方式成了院系管理方式。雖然制度不斷完善,但是很可惜,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弊端。由於近十多年來我國以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引領社會的核心,使得經濟管理對教育管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負面影響就是把經濟管理中的績效管理單向地、毫無理解地運用於教育管理當中。老師的教、課本知識和單方面的學科知識由於受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被高校音樂教育普遍重視,而輕視了學生的學、實際操作能力和學科之間整體的知識的把握。

其中具體體現在:

一是學生足夠寬的知識面,而知識的深度不夠;

二是學生的還有待提高的實際操作能力,對社會的適應性;

三是學生之間的水平差別較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待提高。另外,最重要的還是教育與管理脱節的`問題。

杜威是美國的哲學家和教育學家,他在20世紀初提出提出“多元文化”。隨着在世界多元化發展的局勢下,人們把視線轉向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勢不可擋的成為當前新的發展對象。在多元化和民族化並存的新形勢下,基於共同發展的原則。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這裏提出的看法是民族音樂的傳承與未來和高校音樂教育的關係。

一、增強民族音樂的人才教育觀念

我們大家都知道,民族音樂教育的開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師資力量的影響,結合目前我國各部分區域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的情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音樂文化,然而各個民族發展的進度和方向是不同的,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狀況,必須要構建起原生態音樂文化,所有高校都應該加大對這個目標任務的重視力度,所培養出來的音樂人才也應該是建立在當地音樂文化特色的基礎上的,結合本地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需要進行人才培養工作,保證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再進行知識的充實。高校應當把我國的傳統文化作為教學的支點,單純的單科改革已適應不了現狀,讓傳統的教學目的和方法得到徹底的轉變,從源頭上改進課程設置,教學評價等項目,是民族音樂文化的地位在音樂教育中得到充分提高。

二、有效的統一民族音樂教育和音樂教育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都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文化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基於這樣的大環境,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更新和延續成為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目的,教育學生熱愛自己民族的音樂文化,使它能夠持續高效地傳承下來。在以多元化屬為背景的社會音樂教育形勢下,人們看高校音樂教育的系統性和綜合性受到條件的限制,衡量高校音樂教育的尺度也受到影響。高校的音樂教育改革應以學生為本、以人文作為主題、把音樂作為教育的重點內容、從頭開始以不同的層次,多個方面,在各地高校大範圍開展傳統音樂文化教育,促使學生對我國的傳統音樂的價值觀有一個正確的評判,從而激發出學生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熱愛之情。每個地區的傳統民族音樂都是不一樣的,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呈現方式,表達感情的音樂方式也不盡相同,喜怒哀樂存在着明顯的差異,但是,有了多元化的音樂情形大不一樣,世界民族音樂的融合,不但豐富性了音樂本身,而且形成多樣化的世界民族音樂,例如,《梁祝》是我國非常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這一協奏曲的核心題材是我國的越劇文化,我國傳統的戲曲表演是其所採用的主要方法,然後由世界聞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俞麗娜進行演奏,音樂效果更上一層樓,他在這首曲子的演奏中,利用小提琴和二胡的演奏技巧,融合了中華傳統民族音樂所具備的音樂語言,是這首曲子更加圓滿動聽。這就是説,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的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不僅能夠駕馭我國傳統樂器,外國的樂器也十分容易契合。由於現在傳媒普遍化程度,不管是農村還是城鎮,都有着傳統音樂文化的滲透,逐漸消融化解,得到良性的發展,得以“潤物細無聲”,提升大眾的欣品味,提高了中華傳統民族音樂的品質,這對於我國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能夠激發出我國人民潛在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從而使得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得以傳承。

三、對外來音樂加以借鑑

對於音樂教育來説,與其他的文化課程教育並沒有多大的不同,都是人類社會文明一種非常寶貴的財富,他們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彼此相互支撐,相互通融。高校的音樂教育應當把人生價值觀和思想觀念跟音樂教育活動密切聯繫起來,和教學過程相結合,使傳統民族文化、音樂教育文化都滲透到音樂教育理念中。這些都説明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文化最基本的策略,在傳播民族音樂文化中起着墊腳石的作用。高校音樂教育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選擇最有利於促進音樂發展的教學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證民族音樂能夠得以發揚光大,這只是其中之一。另一個方面是,為了保證民族音樂文化的高純度,和民族音樂教育相結合,是他人的音樂文化在這裏得以改正,同時得到一些回饋信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創新,它是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的首腦部分,從根本上來説,多元文化的背景給了創新民族音樂的契機,借鑑的外來音樂豐富了民族音樂的內涵。教師在民族音樂創新過程中,藉助多元文化的背景,這樣能夠促使傳統音樂文化的不斷髮揚廣大和源遠流長,在自身內涵得到豐富的同時,也使得傳統音樂文化更加符合現代世界的發展潮流,得到感化人的效果,實現教育人的目標,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激勵和鼓舞人精神,提供文化建設,給予精神支撐,促進社會穩定發展。説到這裏,大家可以看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對各民族音樂之間的貫通和相互借鑑有着積極的正面影響,對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音樂人才有獨到的作用,對加深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有不可多得的益處。以上可見,傳承和發展是多元文化時代高校音樂教育內容的重中之重,明顯的民族特點可以是生活充滿樂趣,特具情趣的音樂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鬥志,昂揚的鬥志激勵他們向藝術的最高峯前進。受日益開放的大環境影響,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佔有相對的地位,根本是在保護的基礎上大力弘揚和持續發展,目前,以我國的文化為特徵,建立民族音樂教育的系統,對民族音樂的發揚光大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曉靜。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教育,2011(7):86-86.

[2]任佔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對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科技,2014(10):212-212.

[3]李光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學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4(S2):269-270.

音樂教育論文 篇二

音樂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義。著名的文學家雨果曾説:"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還有一把便是音符"。以下是“有關音樂教育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隨着時代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音樂教育價值的理解也更趨於科學和深刻。目前已證實音樂能夠幫助人類增強認知系統、提高情緒智力、增強感知運動系統、增強應激一反應系統、增強記憶系統等,這充分説明了音樂教育多方面的育人價值。幼兒時期是一個人來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幾年,對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處處有接受教育的內容。近年來,隨着對與幼兒能力和零歲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地深入,幼兒無知無能舊觀念地打破,幼兒教育的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一、幼兒音樂教育現狀

幼兒音樂教育能影響兒童正在發育的大腦並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從而有助於邏輯與抽象思維、記憶力和創造力的開發,這一觀點已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和支持。在幼兒早期教育中,音樂教育已經越來越高亮起來。

在我國,隨着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終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對幼兒實施良好教育成為廣大家長更加強烈的願望,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也開始重視對幼兒音樂的和智力的開發。

二、幼兒音樂教育的方法

對幼兒早期音樂能力發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樣化,母親對孩子輕柔説話語氣和歌唱節奏、讓幼兒聆聽更多的聲音和各種風格的音樂,以及親子間的簡單音樂遊戲都是適宜的形式。幼兒早期的音樂感知能力與其後兒童期、青少年期音樂認知能力的發展具有承繼性,為幼兒營造一個豐富的音樂環境,讓幼兒沐浴在與其音樂感知能力相適宜的音樂環境裏,將能提升和培養其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並對其今後音樂能力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具體而言,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聆聽

接近音樂的開始,美國著名的音樂家艾倫·科普蘭説得好“你要理解音樂,再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了”;“聽”的媒體對象即是聲音,聲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無聲即不成世界。音樂是以聲音為物質材料構成的藝術,音樂作為一種聲音藝術,它需要準確的音高,良好的音質,更需要將各個孤立的樂音有機地組合,使其流動,顯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樂藝術又是一種象徵性的藝術,它所表達的內容本質上更具有不確定性。人們是通過對音調、節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響作為媒介,引起某種聯想而達到對音樂的感受,而其中的聯想動作的卻是因人而異,因情而定了。音樂美感的獲得和人們對音樂內容的把握需要欣賞者積極的聯想,通過聯想使音樂與自身的一切相聯繫,進而把象徵性的音樂具體化。這就需要聽者在音樂中的聯想必須是一種高級思維,是他在對作品感受、聽想作品內涵的基礎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經歷、知識與作品所表達的內涵相聯繫,進而認識、理解作品的過程。

2、交流

研究發現,快樂的核子們都擁行--些共同的素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等良好的親子交流,將有助於形成良性的親子依戀關係,促進幼兒各項能力,以及社會性的發展。在幼兒音樂教育中,互動歌曲、音樂遊戲、律動體操這些親子交流活動形式與內容,同樣佔有重要的地位。

3、律動體操

在幼兒教育的傳統觀念中,存在着重知識輕運動的認識。然而,這其實是一種思想誤區,因為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身體成熟是第一位的。幼兒的骨骼、關節、肌肉由瘦小、稚嫩發展到粗壯、有力,這些都與運動分不開。成人在注重孩子學習的同時,也一定要督促他們加強體育運動。在音樂伴隨下做動作是孩子感興趣的一種活動。幼兒在律動和體操中,不斷髮展這手腳活動男的能力,並且感受和體驗音樂的節奏和韻律。

在音樂伴隨下做動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學習符合營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和情緒做動作,能夠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在身體各部分做動作時,能通過運動神經去感知音樂藝術美,同時,又通過協調優美的動作去表達音樂的內容情緒,這些活動可以發展幼兒的動作和節奏感,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地發育成長。

三、幼兒音樂教育的注意點

1、正確的育兒觀

我們培養孩子的目標應該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對於3歲前的幼兒來説,音樂教育並不一定能使他們成為從事音樂工作的專業人士,但音樂給予幼兒的早期的豐富感官刺激和運動經歷,可以改善大腦神經通路的結構和功能,對以後各種學習能力的形成具有終生的影響。

須走出音樂教育是為了成名成家的這一誤區,這不應成為幼兒音樂教育最終目的。音樂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感受音樂,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素養及審美能力,培養對"美"的追求和創造願望,會使他們今後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讓孩子具有審美能力,體會和聯想音樂中所傳達的感情,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樂的選擇

在選擇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教材時,需注意教材的難易程度,既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接受能力,同時也要適當的給他們一些提高。採用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的原則,讓孩子從小接受這種優美、明朗、向上音樂的薰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們健康地成長。具體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內容的考慮:

總之,對幼兒音樂教育的目標,不在於培養音樂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於對幼兒進行音樂技巧的訓練及知識的灌輸,而是以音樂為手段,培養其心靈的美感,和諧、統一,對音樂的興趣,欣賞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發智力和創造性,以發揮音樂活動在身心兩方面的特殊功能,這才是開展音樂教學的初衷。"音樂使人遐想,音樂使人陶醉"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有顆感受音樂的心去真正體驗音樂的美,在音樂的氛圍中長大。

音樂教育論文 篇三

[摘要]音樂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音樂教育對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養、培養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提高人的審美能力、促進人形成良好心態、發展人的創造力、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以期發揮音樂在人的素質提高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道德修養;情感;審美能力;心態;創造力

音樂教育是一種獨特的教育形式,它以音響為表現手段,觸動人的情感,引發人的聯想與想象,作用於人的心靈,給人以多方面的影響與薰陶,促進人的進步與發展。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説得好:人的培養,“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形成了“禮樂並重”的教育觀。荀子認為:“人之初,性本惡”,但要改變惡的本性,去惡揚善,其根本的途徑就是進行音樂教育。他提出:“夫樂者,樂也。”也就是説,音樂可以給人帶來極大的歡愉,從而給人以積極的影響和教益。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首先是培養人。”這可以説是對音樂教育功能的最基本的概括。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有必要重新理解認識音樂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音樂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養

《樂記》中説:“先王之為樂也,以治也,善則行象德矣。”古代的“先王”制樂,其目的就在於治理國家,是治國的一種方法。以樂治國,可以使民心向善,其行為表現就會有更高的道德水準。《禮記》中説:“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於中,發行於外,事故起成也懌。”漢代董仲舒提出:“樂者,所以變民風,化民俗也;其變民也易,化民也着。”近代學者梁啟超也説道:“蓋欲改造國民之品質,則詩歌音樂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他們都強調音樂在培養人的內在的道德修養、精神品質的重要作用。

音樂教育把那些高度發展的社會理性轉化為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使人在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鑑賞音樂的同時,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的境界中,人的道德修養得到提高、人格品質得到完善、達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樂教育可以培養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

音樂本來就是情感的藝術,《樂記》中説:“凡音之起,由人心生焉”,“感於物而動,故行於聲”,中國民間也有“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因感而歌,由情而發”的説法。音樂中所藴涵的濃重的情感不僅是因感而發的,同時具有強大的感召力,給欣賞者以極大的心靈觸動和感奮,進而產生感動人、教化人的作用。

任何一部好的音樂作品都是藝術家們的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古今中外許多優秀的音樂家們總是用音樂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來歌唱偉大的祖國、美麗的家鄉、真摯的情感、偉大的人格、崇高的精神,而欣賞這些音樂作品則是聽眾與藝術家們的心靈溝通,情感共鳴,從而激發和強化欣賞者同樣的美好的感情。所以説,音樂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多欣賞好的音樂作品,能培養人們熱愛生活、熱愛人類、熱愛大自然、熱愛人間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情感。

三、音樂教育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

“美”是音樂的靈魂。音樂的形式是美的,它有美的音色、美的旋律、美的節奏、美的和聲、美的結構;音樂的內容是美的,它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心靈;音樂所創造的意境是美的,巍巍高山,潺潺流水,豔豔山花,飄飄落葉,甜甜笑臉,喳喳山鳥,啾啾鳴蟬……無論是音樂創作還是音樂欣賞,都是一種高層次的審美活動,音樂家在自然、社會、人的心靈與情感世界發現美的東西,便進行審美創造和表現,欣賞者則對音樂家的審美創造進行欣賞、理解、感悟,美的心靈、美的情趣、審美的能力就在這種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並發展起來。正像柏拉圖所説“音樂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受過這種良好的音樂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和自然事物的醜陋,很正確地加以厭棄;但是一看到美的東西,他就會讚賞它們,很快地把它們吸收到心靈裏,作為滋養,因此自己性格也變成高尚優美。”

審美教育是當代教育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它是要藉助於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等形式,使人形成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審美判斷能力和審美價值取向。可以説,音樂是培養人的審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良好的音樂教育,自然可以使人從中獲得真善美的理解和認識能力,也一定可以激發人創造美的能力。

四、音樂教育促進人形成良好心態

在張揚個性,注重自我的今天,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等,已漸漸走向萎靡,而這卻又是現代人心理健康所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音樂教育則能在矯正人的這種心態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學習音樂和學習其他學科有明顯的差別,無論是學習聲樂,還是學習器樂,都是一種技術性很強勞動,這首先就需要長時間的艱苦磨練,久之必然能鍛煉出堅強的毅力和信心,同時它要求精確度比較高,要想較好地完成學業,必須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持久的耐心和極度的細心。

音樂還是培養人的團結協作精神的有效手段。因為音樂其實是一種需要精誠合作來完成的藝術,合唱、重唱、齊唱,合奏、重奏、齊奏,只有協調一致,才能成就一個精美的藝術品。即使是獨唱、獨奏這樣的形式,也要伴以和諧的伴奏或伴唱來完成。尤為重要的是,音樂作為人類交流的一種特殊方式,最根本的功能在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心靈的溝通,實現的是人的心靈上的和諧。從這個意義上説,音樂培養的是人的合作精神和共處意識。

可見在浸潤、滋養人的心靈世界方面,沒有什麼藝術形式能與音樂相媲美。

五、音樂教育可以發展人的創造力

法國作家雨果説過:“音樂是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鑰匙。”人類智慧的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創造力。

人的創造力的物質基礎是高度發達的大腦。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腦的發達源於手的發達,俗話説的“心靈手巧”,實際上闡明瞭手和腦的相互關係,心靈(大腦思維發達)必然促進手巧,反過來手巧必然促進心靈。音樂教育就是一種由訓練“手巧”到促進“心靈”的教育過程,這突出表現在器樂的學習過程中。如鋼琴、電子琴一類的鍵盤樂器的學習,其技巧性主要表現在手指的靈活性、準確性、敏感性、平衡性、分寸感等的嚴格訓練上,隨着樂器學習的程度的提高,手指的靈活性、靈敏性也不斷提高,大腦的靈活性和敏捷性也會不斷提高。人的創造力的心理基礎是高度發達的創造性思維。心理學研究同樣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創造性思維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統一的結果,而前者更重要一些。這是因為創造性思維的加工對象,一般不是現成的東西,它需要通過大腦中的想象使其具體化,這種想象便是形象思維。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較高,因而他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他在高度抽象的理論物理領域中取得令人矚目的創造性科學成果,經常是藉助於形象思維獲得的。他的思維活動往往不是藉助於語言來進行,而是藉助於圖形來進行,可以説形象思維是他的創造力的最初源泉。

音樂創作本身就是一種具體的創造性活動,是創作者在理性(抽象)思維的制約下,較多地運用感性(形象)思維進行的“一度創作”。音樂表演(演奏、演唱)被稱為“二度創作”,表演者是在音樂原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聯想、想象等心理活動,對原作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把原作創造性地再現出來,這當然是一種創造性勞動的結果。音樂欣賞則被稱作“三度創作”,是欣賞者通過對錶演者二度創作的作品的感知,結合自己的經歷、閲歷、文化水平和藝術修養,在音樂的作用下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藝術畫面,獨特的情感體驗的結果。

六、音樂教育可以促進人的身心健康

從生理學的角度看,音樂可以鍛鍊提高人體機能、人的體質。經常練習唱歌如同是在做口腔體操,使面部肌肉經常運動,也能鍛鍊呼吸功能,增強肺活量。學習各種樂器時,可以鍛鍊身體的協調性、平衡性、準確性、敏鋭性,鍛鍊人的感覺能力。視唱練耳的訓練,可以使學生視、聽覺的感知能力、反應能力更加敏鋭、協調的發展。音樂與體操、舞蹈、武術、太極等運動項目配合,可以全面提高人的身體素質,達到健與美的結合。

音樂是一種精神體操,一些優美動聽的音樂,有助於人們精神和身體放鬆,消除人的精神和身體的疲勞,起到一種精神歡娛的作用,達到良好的休息狀態。

音樂可以促進人的健康發育成長。胎教音樂是最有説服力的例子,俄羅斯有家產科醫院,發明了一種胎兒保健新方法——定期組織孕婦進行大合唱訓練,而對出生嬰兒的測驗表明:他們的身體健康程度和智力發展水平,均超過出生前未進行過音樂胎教的新生兒。日本一個幼兒開發協會進行的實驗表明,經常進行音樂薰陶的幼兒,他們總是笑眯眯的,不怕生人,説話比別的孩子早些,眼睛也特別有神,長大以後,智商和情商水平較高,創造性較強。

音樂還可以治療人的某些疾病。當前,音樂治療學已初具規模,高血壓症、心臟疾病、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語言障礙等,都可以通過音樂療法進行有效治療,甚而至於“音樂打倒了癌症”這樣的報道,也時而見諸報端。可見音樂的治療效果有多麼顯着。

總而言之,音樂在人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方面所具備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清醒而深刻的認識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的。這提醒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以嚴肅的態度、極高的熱情,投入到音樂教育工作中,為提高國民素質而努力。

音樂教育論文 篇四

摘要:音樂課是一門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幫助學生陶冶情操的課程,音樂課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幫助學生豐富學習生活,讓學生的審美情趣在音樂的陶冶中得以昇華,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是構成音樂課堂的重要因素。本文對國中音樂教學中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國中音樂教學;互動意識;培養;策略

音樂教育是國中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國中生處於青春期,漸漸開始產生自己的思想觀念,有叛逆心理,音樂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更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用音樂來引導學生更好的成長,所以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國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培養學生的互動意識,可以充分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在互動中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讓音樂課成為有趣的、受歡迎的課程。

1、提高課堂趣味,創造互動前提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步入國中之後更是面臨會考的壓力,在學習上往往一股腦的把勁頭都用在主科和自己較薄弱的學科上,而並不注重音樂課,課堂上往往身在曹營心在漢,做其他學科的習題已經是普遍現象,但是音樂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必須受到學生們的重視,而國中生處於青春期發育階段,對很多事物是抱有質疑的態度,教師的許多千篇一律的互動並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失去對於音樂課的興趣,那麼互動就顯得更不可能,所以讓課堂變得有趣,學生感興趣了,這才是師生互動的前提。

首先,從課堂導入開始就要精心設計,讓導入變得生動有趣,比如播放一些當前學生們愛看的電視劇的主題曲,或者從一些有趣的音樂小視頻開始,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目光,比如在學習有關於和聲這一部分的知識時,如果簡單的從和聲的基礎知識開始導入,不免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教師可以先準備好一首要學習的和聲的音頻或者視頻,讓學生先感受到和聲的奇妙魅力,問學生覺得和聲好不好聽,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後,詢問學生信不信經過這一堂課的學習,班上的同學也可以唱出這樣的效果,學生的求知慾被激發,一定很想知道在學習之後大【】家能不能唱出那樣的效果,並且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也就會更加投入,教師的互動也就變得輕鬆容易。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增強教學趣味,增強老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還以上文的和聲教學為例,傳統的教學就是把學生分為不同的組,一個組學習一個音,最後大家一起和聲,這樣的教學不免有些呆板,在互動時,學生被分為不同的組之後是會產生一種被需要的感覺,教師可以隨機進行組配,比如在大家學習完自己的音之後,開始引導學生,可以第一組和第二組唱,第二組和第四組唱,第三組第四組在唱的時候要求第一組加進來,這樣隨機的進行演唱一方面增強學生內心的緊迫感,在課堂生集中精神不懈怠,同時完成教師的要求之後也會有成就感,在互動中,教師的加入也可以讓互動變得更為有層次,比如,教師在每個小組裏選出兩個人,在每三個小組學生進行和聲演唱的時候代替另外一個組的學生進行演唱,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讓課堂變得更為生動,這樣充滿變化的教學讓學生更為感興趣,自然也更能夠投入到課堂活動中。

2、營造愉悦氛圍,促進個性發展

在教學課堂上,學生的互動意識與課堂的氣氛有很大程度的聯繫,如果在一個沉悶、毫無生氣的課堂中,學生連話都不願意説,更不用説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了,所以營造一個愉悦寬鬆的課堂氛圍也是十分重要的。音樂欣賞並沒有特定的規律和答案,學生根據自己內心的感受去欣賞音樂才是最終的標準,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允許學生説出自己對於音樂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課本,讓學生有教科書式的感想,這樣會束縛學生的感知能力,也讓課堂變得侷促狹小,並不能夠容納學生的感受,學生説着口不對心的感想,在課堂學習中也就更不會付出真正的思考,所以,要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時,詢問學生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是自己的生活經歷還是聯想到了自己看過的某一本書或者是某部電影,把音樂和學生的生活聯繫起來,組織學生自由討論,發表意見,讓課堂變得熱烈,鼓勵學生敢於説出自己的見解,也能夠學會去接納別人的意見,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要讓學生們明確音樂是具有主觀性的,不同的人聽了同一首曲子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不過音樂也是有自身的特點的,比如,大家看奧運會頒獎儀式時,看到中國國旗升起,聽到中國國歌時,大家心裏都會產生自豪感,這是由於大家愛國的心都是一樣的,立場相同,感受自然也就一樣,讓音樂課堂變成學生們展現自我的天地,讓學生的個性不被束縛,在快樂中成長。

3、進行充分備課,調動學生情緒

許多音樂教師的備課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方面的體現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樂教師的備課直接從教參上照搬,缺乏創造性。不同的學生羣體之間是具有差異性的,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瞭解自己所教的學生羣體的特點,進行鍼對性的備課,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自己情感的投入,才能夠把音樂所傳遞的真實情感傳遞給學生,才有可能做到調動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教授《走進歌樂山》這一首曲子時,教師上課的情緒就不能是平平淡淡的,《走進歌樂山》的大背景是重慶歌樂山上為取得全中國勝利而犧牲的烈士們,此時教師的情緒應該充滿着激情,鬥志昂揚,只有教師本身的情緒融入歌曲中才能把學生帶動起來。

4、結語

總而言之,在國中音樂教學中,注重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能夠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得到美的教育和情操的陶冶,推動學生個性的發展,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李晶。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的探討[D]。上海師範大學,2012.

[2]王莉萍。國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14.

音樂教育類論文 篇五

《國中音樂教育探討》

摘要: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內容,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質教育過程中,音樂教育又起着德育、智育、體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 現狀

音樂是廣大青少年最易於接受的教育形式,是開發青少年身心潛能的最好途徑,音樂教育具有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提高素質的作用;音樂教育具有擴大學生的視野,促進智力發展的作用;音樂教育具有訓練學生的協調性,培養團隊精神,增強意志力的作用;音樂教育具有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的作用;音樂教育具有培養創造力的作用;音樂教育具有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的作用。充分發揮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是社會的要求,是時代的呼喚,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需要

一、音樂藝術教育的現狀及其原因

(一)音樂藝術教育的現狀

由於社會環境、教育體制和人們的思想觀念等原因,當前,我國的音樂藝術教育比較薄弱,國民的音樂素質普遍較低。文中所説的“藝術教育”不同於培養專門藝術人才的專業教育,而是指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鑑賞能力、審美情趣,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藝術素質教育”。

(二) 造成音樂藝術教育現狀的原因

1.在社會文化環境方面,存在許多不利於音樂藝術教育發展的因素。國民音樂藝術素質的提高得不到普遍重視,能夠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藝術精品不多。在不少場所中,高雅的音樂藝術形式被庸俗的或格調低下的藝術形式所取代;聖潔的藝術殿堂被濃厚的“銅臭”所污染;大眾藝術被赤裸裸的商品藝術所侵佔。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環境,嚴重衝擊着學校健康的藝術教育,對青少年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部分人審美素質低下、美醜不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在學校教育體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滯後影響了音樂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小和國中階段的音樂教育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由於不少教育工作者對藝術教育在培養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應有的認識,藝術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確立。有的地方因缺少音樂師資等原因,不開或隨意停開音樂課;有的地方音樂師資素質不高,誤人子弟;有的地方為追求升學率,使音樂教育有名無實。一些開設音樂課的學校也因缺乏必要的考試、考核制度,對教育質量關注較少。安排專門師資、課時,採取多種形式進行音樂教育的學校不多,學生的音樂素質不高也就在所難免。

3.在家庭教育方面,對音樂藝術教育存在着兩種錯誤傾向。由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的家長不顧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社會需要,“逼”孩子學習藝術,努力向專業人才發展,導致孩子心靈留下創傷,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長讓孩子埋頭學習“數、理、化”,將孩子的音樂學習和對音樂藝術的追求視為“不務正業”,這對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音樂藝術教育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一)音樂藝術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方面,音樂藝術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婉轉悠揚的旋律、變幻無窮的節奏、豐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聲、巧妙精緻的結構和特有的方式撼動人們的心靈,對複雜的內心世界產生直接的感應作用。

(二)音樂藝術教育是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突破口

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改革的實質就是要將以在升學考試競爭中取得好成績為主要目標的教育,轉為按照教育規律,以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並不斷進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求知、健體、審美、勞動、生活打下紮實的基礎。

三、加快發展

(一)深化教育改革

要加快發展音樂藝術教育,提高國民,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的藝術素質,就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強音樂藝術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立和完善學校音樂藝術教育法規及配套的規章制度。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着手:

1.確立音樂藝術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將音樂藝術教育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和教育發展規劃之中,使音樂藝術教育逐步法制化、規範化

2.改革音樂藝術教育評價制度和方法。在評價上,將學生合格率與學校升學率分開,建立起一種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以及學校辦學方向、教學質量、水平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的科學評估制度和標準。針對中國小音樂藝術教育制定出明確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標,納入整個教育考核體系之中。

3.轉變音樂藝術教育教學方式。要改變中國小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積極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如在校內外定期舉行演唱比賽、開展校園歌曲創作徵集活動等。

(二)做好各項基礎性工作

1.加強音樂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當前,音樂教育的薄弱環節是師資力量不足,音樂教師隊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現象嚴重。要解決該問題,一是進一步調整優化高、中等師範院校的教育結構,加大音樂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國小和社會輸送高素質的音樂教育人才。二是加強對現有在崗音樂教師的培訓,提高其學歷、學位水平,從而提升音樂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三是利用利益機制和政策導向,使現有音樂師資力量能夠“留得住、用得上”,穩定音樂教師隊伍。音樂教師要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崗位晉級、福利待遇等方面與其他教師平等對待。

2.改進音樂藝術教育教材。如中國小音樂教材除繼續突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外,要適度增加作品欣賞、鍵盤練習以及單旋律創作等方面的內容。教育科研部門要加強對音樂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學實驗的力度,推廣應用科研新成果,使音樂教育不斷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三)營造良好的文化藝術氛圍

加快發展音樂藝術教育事業,更重要的是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美育氛圍和文化,喚起更多人關心音樂藝術教育。

1.引入高雅的音樂藝術。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經常組織、邀請文藝團體與音樂工作者深入學校,為學生表演優秀的作品或開設各類藝術講座,讓學生從中領略、欣賞和感受高雅藝術的真諦,提高他們的藝術鑑賞能力。

2.共同維護良好的文化環境。教育、文化、宣傳出版等部門要“齊抓共管”,切實加強對面向青少年的各類影視節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嚴禁那些污染人們心靈的“精神垃圾”流向學校和社會。嚴厲打擊文化的各類犯罪,淨化環境。

我相信,只要不斷深化藝術教育改革,只要各級各類學校重視和加強音樂藝術教育,只要全社會都關心和支持音樂藝術教育,我們的事業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音樂教育類論文 篇六

《中學音樂教育探究》

【摘要】中學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這個時期學生所接受的主要是素質教育的內容,而音樂教育又由於它具有取材廣泛、靈活性強、生動形象、富於激情、學生易於接受等自身特點,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質的形成,起着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作為音樂教師必須通過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以及音樂特有的形式手段,加強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育教學模式方法

音樂教育已成為世界各地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高度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建設的需要,音樂藝術教育作為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為藝術學科中的音樂教育,以古今中外、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精品為內容,以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和演唱、演奏活動為形式,發展其培養崇高的思想道德、陶冶高尚的情操、啟迪智慧、來促進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長。

然而,近期以來音樂教育既拋棄以音樂知識為本位的傳統教學觀念,又沒有真正落實音樂藝術陶冶人、塑造人、感染人的功能,忽視了“以人為本”,以致割裂了音樂本身所藴涵的文化底藴,拋開了學生,沒有針對“人的發展”,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音樂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突破。

一、充分認識中國小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

第一,對中國小生開展音樂教育,不僅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在而且還可以保護調節他們大腦的興奮中心。從中國小生的身心特點來看,他們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中國小生一般都很愛好活動,善於模仿,易於幻想,接受能力也較強,但同時也存在着缺乏自制能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弱點。如果能巧妙地利用優美的音樂,就能有效地集中學生注意力,調節他們緊張的學習生活,使這個年齡易激發的興奮得以調節與疏導,促使他們的身心得到良好健康的發展。

第二,開展音樂教育能有益於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記憶力和想象力的發展,並有助於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些教師和家長認為,中國小生學習時間有限,對音樂的學習是浪費時間,甚至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這種想法是不科學的。

第三,開展音樂教育能塑造中國小生的精神人格,陶冶他們的性情,淨化他們的心靈,激勵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他們優良的品格的高尚的情操,使學生在“有聲”的藝術實踐中,得到“無聲”的人生的啟迪,更好地培養適應新世紀的要求的人才。開展音樂教育能幫助中國小生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技巧,使他們熟悉我國的世族民間音樂,進一步瞭解古今中外優秀的音樂作品,增強對音樂的感受力和審美力。

二、樹立“尊重學生”的教育觀念

新的課程標準理念使我們認識到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一切的人”,而另一目標則是“為了完善人的一切”。“以人為本”,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是現代教育的第一原則。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沒有尊重就不會有個性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諧、互相尊重的新型師生觀。

自尊心人皆有之,學生也是人,也有個性有尊嚴,做為一名教師應是學生心靈的衞士,切不可隨意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那樣不僅不會促進學生奮發學習,還會使他失去對音樂的興趣,甚至厭惡、憎恨音樂課。保護、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不僅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還會給他們帶來自信和成功感。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教育家鈴木曾多次呼籲:“孩子的生命不是自己私有的,生命是大自然所賦予的美好力量。應該説,生命是崇高的、偉大的力量,作為教師應該懷着崇敬的心情,大自然給予孩子們這一美好的生命,如果把他變成’廢料’那就太遺憾了。做教師應該有這樣的責任,無論什麼樣的孩子都應該一樣地’尊重’。”

三、讓音樂課貼近生活、走進生活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音樂,他們有許多的音樂磁帶,買過許多的音樂書籍,隨口就能哼唱幾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學生卻不喜歡音樂課,我們的音樂教育離生活太遠了。一為哲人説過,“音樂是人類生活中永恆的主題,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音樂藝術幾乎無時不有、無時不在”。音樂既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樂。音樂教育該有一種開放的態勢,強調應用和生活。在音樂教學中,如果我們單純的把學生侷限在課本上、課堂裏,那麼,無論是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欣賞音樂能力的培養,還是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都難以達到教育目的。音樂教學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與學生生活、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現代學校音樂教育要求迴歸學生的生活世界,音樂教學內容向真實生活轉化,更多地聯繫學生面臨的生活環境設計教學,增加與現代生活關係密切的流行音樂、通俗音樂等內容,學會探索並處理現實音樂生活中的諸多實際問題。

教學走進生活,從生活中捕捉音樂的美;讓生活溶入音樂教學,在音樂中感受生活的美。帶領學生走出封閉教室,把大自然與社會作為音樂課堂,不拒絕社會,不脱離時代,設計出開放的、內容豐富、貼近生活的音樂教材。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音樂、在實踐中感受音樂、在創造中理解音樂。

四、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模式方法與手段

1.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施教

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向成熟的方向發展,對他們的音樂教學要抓住這個年齡段的特點,有的放矢。中學生時代就是一個現實與幻想交織的時期,他們最大的精神財富就是想象,想象代表着他們特殊的超越意識。優秀音樂作品表達着人類的信念、理想、抱負與情感,是心靈之聲,它能滿足中學生探索人生的內在需求。因此,音樂欣賞應成為中學生音樂審美教育的主要方式。中學音樂欣賞活動,更側重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和鑑賞力,形成審美態度、審美直覺感興力和審美情趣。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對比等手法探討、認識並逐漸準確地把握作品的節奏、旋律、曲式、音色等要素及情緒;一個人所喜歡的音樂,他自然會愛聽、多聽,長此以往就形成他的音樂偏好特色。學校是中學生能聽到豐富藝術音樂的重要場所,教師一定要給他們創造良好的音樂環境,引導他們接觸各式風格的藝術作品,不斷向學生提供新的刺激,以引起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從而使他們對音樂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因材施教

音樂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共同發展,又要承認學生的差異。由於遺傳、環境和教育等的影響,他們的音樂能力、情感、性格都有不同的特點和發展傾向。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要考慮他們發展的共同特點,使教學進度、深度適合他們的共性;同時也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音樂水平、接受能力以及興趣的差異,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音樂專長。對此,教師一方面應重點搞好集體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個別學生的輔導,特別是對那些音樂素質較好的學生,給予及時引導,幫助他們不斷提高音樂水平,鼓勵他們多參加社會實踐,從而使他們成為音樂藝術專業人才的後備軍。

3.音樂的電化教學

電化教學給教育帶來了新的變化,學生不僅向老師和書本學習,還可以向更多的現代化教育媒體學習。如今,以幻燈片、電視、廣播、錄音、錄像、計算機等現代化視聽工具為媒體進行教學,被廣泛地引入音樂教學領域,這種方式不受時間、空間、地域的限制就可創設音樂環境,可以發揮視聽通感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但老師對學生應加以指導,不能盲目地去聽或學,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他們能自覺抵制社會上格調底下的音樂作品的影響,提高辨別真善美與假醜惡的能力,使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五、校園藝術文化的多元化發展

校園藝術文化是音樂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藝術活動,展現審美教育特性。建立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校園是打造音樂教育多元化的重要陣地。藝術選修課的開設(如聲樂、舞蹈),為音樂教育的拓展開闢了嶄新的平台。學校藝術社團的開展(如合唱隊、音樂劇社),豐富了音樂教育的範圍。學校藝術比賽和活動(如校園卡拉OK比賽、藝術節),推動了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而校園輔助音樂設施的開發,將有利於音樂教育的全面推進。如建立“音樂網絡圖書館”,將音樂的文字、音像資料按照類別劃分,形成校園音樂文化庫,可為愛好音樂的學生提供良好的音樂信息環境。此外,校園音樂是對校園生活、校園文化的一種映射,如我校開展“校園歌曲大家唱”活動,挖掘出很多優秀的校園歌曲,有選曲填詞的改編作品,如《我愛我班》;還出現了原創校園歌曲。音樂教育具有人文屬性。在校園藝術活動中,通過有意識地音樂教育滲透,可提高學生的羣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如在排練合唱時,使學生明確自己聲部所處的地位、聲部進入與退出的時間、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調節……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能共同創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

校園文化中的音樂教育,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樂以輔德、樂以益智、樂以促體、樂以怡情,在校園文化的美感薰染下,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修養,陶冶高尚情操、促進智力潛能的開發和身心健康發展。西方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文化的最後成果是人格。”校園文化中的音樂教育,就是憑藉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等內容來進行審美知識、審美情趣、審美鑑賞和審美能力的教育,以美輻射,將音樂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中去,從而對青少年學生進行人格塑造。此外,校園文化精神是校園文化的核心,音樂教育與這一精神的樹立與存在有着相輔相成的聯繫。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豐富感情、高尚情操的同時,加深了學生對歷史、對社會的理性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總之,中學教育在學生整個素質教育過程中處於承上啟下的地位,是學生成長學習的關鍵。作為素質教育的音樂教育同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相信,只要全社會都來關注中學音樂教育,站在人才培養和提高全民素質的戰略高度,重視和發展中學音樂教育,在中學音樂教育這塊廣袤的田野裏,必將結出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曹理,繆裴言。中學音樂教學論新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於潤洋。關於音樂學研究的若干問題思考[J].人民音樂,2009,(01).

[3]王雙有。貼近生活 參與生活[J].中國音樂教育,2001,2.

音樂教育論文 篇七

【摘要】兒童是家長的最珍貴的寶貝,也是國家民族的未來希望,必須提升對兒童的關注和關懷。在幼兒教育中,需要幼兒教師將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認知能力作為教學出發點,開展靈活多樣、易於幼兒接受的教學措施。在學前教育開展音樂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潛力,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通過對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展開分析,希望能夠為教學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鑑。

【關鍵詞】學前教育;音樂教育;重要性

前言

現階段,幼兒音樂教學正在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於提升幼兒德智體美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發展,起到決定性影響。學前教育正處於奠定學習基礎的主要時期,對於幼兒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考慮到幼兒天性好玩好動,所以音樂教師可以針對幼兒的特性、同時合理安排課程,使幼兒能夠在音樂中感受到快樂,放鬆心態。

一、學前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同國小教育不同的是,幼兒教育主要是讓幼兒可以根據感知來展開學習。所以,不管是開展品德行為、思想意識教育,還是認知理解、知識技能等教育,均需要幼兒具備相匹配的感知能力。而通過開展音樂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和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學前音樂教育內容主要包括一些與幼兒生活息息先關、比較熟悉的動畫片歌曲和兒歌,此類音樂作品不僅節奏簡單、旋律優美,並且很多都是對一個故事進行描述,非常具有畫面感[2]。音樂教師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可以真實的還原音樂作品的內容,極大程度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比如説《數鴨子》兒歌,利用多媒體技術生動活潑的展示出音樂內容,一個個歡樂的畫面浮現在幼兒眼前,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受,通過兒歌不僅學會數學知識,還愉悦了心情。通過開展音樂教育,對於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具有深遠影響,對音樂作品中的藝術美進行感受,體驗到美的感覺,從而可以對一些事物的美與醜、是與非進行辨別,學會認知事物。

(二)有助於對幼兒進行積極的情感教育

對於兒童音樂作品來講,必須具備健康活動、積極向上等特點。利用音樂開展激勵情感的教育,通常都會比直接説教更加具有效果。比如説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主題曲,幼兒可以聯想到動畫內容,從而通過對兒歌的學習,不由自主的模仿動畫中羊兒們的團結和勇敢、友愛與合作等精神,促進了幼兒能力的提升。此外,音樂作品中的節奏可以促使幼兒展開相應的身體動作,可以培養幼兒的肢體表達和情感表達能力,對於幼兒日後成長具有重要作用。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幼兒能夠通過音樂得到情感的平衡,進而實現情緒的表達,豐富幼兒的心理世界;且幼兒在接受音樂教育時,能夠增強自身的集體榮譽感,在教師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與教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得幼兒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認知並提高集體榮譽感[3]。

(三)對幼兒生活教育起到輔助作用

在學前教育中,幼兒的生活教育屬於重要組成部分,生活教育主要有孝道教育、人際交往教育、以及生活習慣、行為準則教育等等。生活教育對於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重要影響,同時關係到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音樂教育是展開生活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比如説《好媽媽》兒歌,唱出了幼兒如何表達最媽媽的尊敬和愛意,一些被溺愛的幼兒在學習此歌曲之後,都會模仿歌曲的內容作出尊敬和愛護媽媽的一些行為,通過此種行為,可以看出幼兒學會了如何尊敬父母,如何關心關愛家人。通過學前音樂教育,能夠促進幼兒在音樂方面的智力發展,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進而幫助幼兒提高記憶力,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所以説,音樂教育可以有效的為生活教育起到輔助作用。

二、提高音樂教學水平的具體方式

(一)重視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建立

一方面,音樂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對於課堂教學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能力較差的音樂教師,無法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從而也就無法利用伴奏或者形態來影響幼兒學習。所以,音樂教師必須積極學習相關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加強對各種教學方法的研究,從而能夠在教學課堂上,熟練運用各種樂器來渲染課堂氣氛,帶動幼兒積極投入了學習中,從而使音樂教學更加具有樂趣[4]。另一方面,隨着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一名善良、負責、樂觀、意志堅強、自信心強、自控能力好、具有上進心,且能夠合理調節自身情緒、適應工作壓力的幼兒教師,更容易被學校、家長以及幼兒所接受,且也更易獲得幼兒們的喜愛和尊敬。因此幼兒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職業道德以及心理素質,並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善於發現並利用更多的途徑引導幼兒接受音樂薰陶,用心培養社會的下一代。

(二)改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

在如今的幼兒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師教學理念較為落後的現象,從而致使幼兒教育效果無法令人滿意。所以當前主要任務就是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應當改變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學局面,避免出現學生被動的接收知識,提升對幼兒的課堂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使幼兒成為課堂學習的探索者和主動者。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需要保證課堂更加具有趣味性、活潑性,使幼兒能夠在興趣中進行音樂活動,在音樂課堂中感受到快樂,不僅僅是學會一首歌曲,一支舞蹈,更是需要鍛鍊和提升幼兒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5]。同時,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數字化教學逐漸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將音樂教育與數字化教學相結合,不僅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與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幼兒在音樂方面的感悟和理解,音樂教育效果明顯提升;且幼兒園可以讓幼兒們參與學校音樂節目的製作,或是為幼兒們拍攝一些校園足跡、兒時風采等主體的音樂紀錄片,讓幼兒們能夠在親身參與的情況下,感受音樂教育的魅力,擁有更為獨立而健全的人格。

(三)合理設置音樂課程

學前教育不能較多的開展數學或者文字課程,不利於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但是也不能全面的安排唱歌和跳舞課程。所以,還需要針對幼兒的不同生長時期和年齡特點進行考慮,合理穿插音樂教學,比如説上午幼兒精神飽滿,在一節課程感覺有所疲勞之後,可以安排一節音樂課程,以此讓幼兒充分活動起來。不僅可以環節幼兒的精神疲勞,還可以使幼兒進行肢體鍛鍊。比如,將音樂課程安排成第二課堂。第二課堂作為一種富有情趣,寓教於樂,生動活動以及能夠直接表達幼兒生活和感情的一種教學形式,能夠在延續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發揮幼兒的個性特長。將音樂教育融入第二課堂,能夠讓幼兒突破課程教學的侷限性的基礎上,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此外,也可以在進行課外活動時,對幼兒進行舞蹈、樂器、唱歌等方面的興趣培養和訓練,滿足幼兒在音樂藝術方面的需求,更好的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三、總結

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我國在學校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多,而學前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基石,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以及家長們的關注,尤其是學前教育中的音樂教育。但是,因為我國教育教學還處於不斷改革的時期,學前教育尤其是音樂教育方面的發展還不是很完善,這就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教書育人的同時,與教育部門攜手促進學前教育的改革,為學前教育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在學前教育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生長特性,從而開展多樣豐富的教學模式,以此激發和培養幼兒良好的音樂感覺,從而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中。音樂教學可以讓幼兒放鬆心情,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記憶力,同時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對於幼兒的身心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胡芬。發揮音樂元素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重要性[J]。新課程下,2013,(3):116-116.

[2]王成英。關於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探討[J]。讀寫算(教研版),2015,5(20):148-148.

[3]王麗新。基於幼兒教師音樂素養提升的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整合的探索[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6):286-288.

[4]林紅。學前教育音樂課程多維內涵構建的思考與探索[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01):117-120.

[5]蒙廷慧。略談學前教育中的音樂教學的重要性[J]。未來英才,2015,(11):12-1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qv44e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