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學校管理公文範文 >

學校研究報告多篇

學校研究報告多篇

學校研究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調查研究報告

長期以來,地方政府與公辦學校關係沒完全理順、將學校視為教育行政部門的一個機構,從對校長、教師的選聘到考核進行較多的行政干預,校長一言堂、內部管理同質化、民主監督機制失靈和社區與家長沒有真正參與學校管理等。不僅降低了教師隊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而且也制約了現代學校制度的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迫切需要通過排除他律性因素干擾即去行政化來理順外部制度環境,通過加強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以及通過促進學校管理民主化進程來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對此,我們採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就如何落實學校依法辦學自主權、落實自主管理和民主監督辦學、促進社會參與學校教育機制的建立等問題進行問卷和訪談,並就促進中國小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等提出對策建議。

一、基本情況

公共教育管理領域內的政府和學校之間的關係主要體現為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之間的關係。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之間一般有三種管理水平:一是法制管理水平,二是制度管理水平,三是兩者在教育管理運行機制上的自覺的意識管理水平。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行政和學校管理之間關係的根本特徵不是制度性的,而是以行政性(上下級的)、管理型(管與被管)、習慣性(隨意地、人際的)為根本特徵。”這一教育行政管理特徵儘管具有的精確、快速、效率、成本低等優點,成為實現政府職能專門化的普遍做法。但這種管理模式暴露的問題也愈來愈突出,集中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刻育行政機關成了“大校長”。公辦學學校類似於國家教育行政機關的附屬機構、分支機構,學校的主體地位不明,在人、財、物、課程及其它教學業務方面政府對學校統得過死,校本管理遠未形成,依法自主管理難以實現。

學習評價評價搞成“一刀切”。現行學校評價制度評價主體是教育行政機關及其指定的機構,功利化取向十分明顯,評價指標體系“一刀切”,統得過死,沒有顧及學校的差異和特色,對學校多元化、差異化發展,有一定負面引導作用,導致了現代教育觀念難以貫穿和指導教育教學全過程,素質教育難以全面實施,學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終身發展和允許有差異地發展的目標難以全面實現。

人財物上學校成了“肌無力”。在先行管理制度下,表面看起來學校很風光,滿身肌肉,實際上是“肌無力”。一些公辦學校應獲得的公共教育經費難以落實,在人力資源管理、經費的籌集及管理、生源等方面,出現了制度層面的一些亟需研究的問題。如需要的教師進不來,“富裕’的教師出不去,經費籌集渠道單一,開支管得過死,經費常常是捉襟見肘,學校招生權受到限制。制度因素導致部分學校的資源未能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

學校管理搞成了“家長制”。首先是學校決策機制存在問題。一是決策權力過分集中於主要負責人,部分學校校長缺乏民主意識,養成“個人説了算”家長制作風,教職工難以有效地介入學校管理工作。二是決策過程簡單化、經驗化,決策預案不充分,決策程序不民主,決策結果不透明。決策和執行分離,決策的有效性不高、指導力不強。決策責任追究制度不健全,重大決策失誤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和處理。管理方式陳舊。學校管理仍沿用傳統的金字塔式(層層垂直命令式)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組織上過分龐雜、管理結構上多層次、管理職能上多重疊、管理手段上高集權,因而,在現代組織管理中已經逐步被淘汰。現代管理模式強調實行扁平式管理,儘可能減少中間環節,直接面對政策對象,解釋政策初衷,增強政策認同,保障信息暢通,從而使管理更加有效。

學校管理相對封閉——搞成了“孤島”。制度的分割作用,導致部分學校不能與社區、家庭溝通。這一切,都與學校制度的相對落後、現代學校制度尚未系統建立有一定的關係。制度障礙已經成為我國基礎刻育階段現代學校建設與發展的較大的障礙之一。

隨着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科層制管理難以應對後工業時代出現的種種社會問題,公共管理服務領域在公平、質量、效益等各個方面遭到質疑。教育內外部環境日益複雜化,教育活動的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不斷提高,這些變化對學校尤其是校長在處理複雜事態方面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已經不適應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需要,無論是政府教育管理職能的轉變,還是現代學校制度的建設,在當前都無法迴避“去行政化”這一改革命題。為此,我們接受了中國教育學會整體改革委員會課題《現代學校依法辦學自主管理制度體系建構研究》,假定在管辦評體檢成熟的情況下,學校應該如何建構內部管理體系,同時回答建構依法辦學內部管理體制需要哪些外部條件。

二、目的和意義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毛澤東同志的經驗總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校分開、管辦分離的新型政府與學校之間的關係,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可以説,今天我國的教育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改革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制度變革上,而制度變革的核心是如何對政府與學校之間的權利、責任和義務進行重新調整和分配。

學校現代教育制度建設的前提是實現教育“管辦評”分離、學校“去行政化”它涉及到的核心問題是對公共教育領域裏長期存在的政府對學校管理和教育實踐活動干預過多,以及服務單一化、僵硬化等弊端而提出的改革問題,目的在於削弱教育行政過程中的權力性、強制性等要素,突出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專業技術指導能力。為此,我們必須認真而客觀地瞭解社會各階層的對此反應,以中國小教師人事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現象及去行政化實踐探索作為問題焦點,重點分析和探討去行政化對推動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重要性。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們研究的實效性和科學性,為學校現代制度建設研究提供基礎。

三、調查內容、對象與方法

為此,上半年,我們以“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中國小教師人事管理改革”等內容為主題,分別對校級領導、中層幹部、教師、社區及家長代表。採用隨機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表300份,回首250份,回收率80%。同時我們組織訪談5次。然後採用統計分析,形成報告。

四、調查情況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我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從對校長、教師的選聘到學校用人制度均有較多的行政干預,不僅降低了師資專業化水平,也制約着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實際進程。因此,去行政化不僅侷限於高校內,基礎刻育領域內同樣迫切需要去行政化。

當前學校管理中突出的問題有:

(一)教學行政部門對學校管過多。簡政放權,進一步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這是伴隨政府職能轉變、構建現代學校制度而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教育行政部門事先具備了有關對學校人、財、物的管理權利;而學校作為法人單位,必然希望能夠自主、自律地按照各校的辦學傳統和理念進行改革,然而卻因各個學校基本上不具備有關作為組織條件的人、財、物等方面的決定權,而必須依賴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和指導,這就構成了現實中教育行政和學校管理之間既限制又依賴的矛盾關係,這一矛盾關係也成為制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主要因素之一。

多年來,我國形成了公辦學校政府辦,公辦,一直沒有很好解決政府怎麼管學校的問題,長期以來政府習慣於一手包攬,從校長任命到教師選聘,從學校制度建設(怎麼辦學)到學校評價都是政府説了算,結果學校千人一面,同質化想想十分突出,不能滿足社會對公辦學校的多元化需求。對此被調查者頗有微詞,

絕大多數人認為“當下的學校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主要問題是“主管部門管得太多,學校自主權有限” “校長任命制,專家辦學特色不明,校長過分依賴主管部門”,學校“管”得太死,制度沒有激活教師積極性。教師對於“論資排輩”,績效分配“大鍋飯”現象很是不滿。部分家長和社區代表也覺得管理主體單一,缺乏建構社區和家庭參與學校管理的機制。

(二)任命制不利於校長職業專門化。教育人事管理行政化的特色就是實行校長任命製為主,學校校長是靠教育行政部門發現、培養,形成近親繁殖和裙帶繁衍,這無疑把有些具有現代校長素質、辦學理想和創新型人才排除在外,有些人當了校長以後,把校長當官做,眼睛向上,只對主管部門負責,缺乏眼睛向下服務於教師和學生的精神,對學校發展、對教師發展和學生髮展負責的意識淡薄。

在《關於深化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改進和完善中國小校長選拔任用制度,積極推行中國小校長聘任制。中國小校長的選拔任用要擴大民主,引入競爭機制。”調查表明,在被調查的80%人擁護“自薦竟聘”和“民主推薦”。絕大多是人認為學校去行政化,校長應該實行職級制,走專家化發展道路,一邊校長全心全意辦好學校。在訪談中大家認為,校長任命制是比較典型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這種選拔方法一方面不能保證具有相應資格的人當選校長,使得選拔校長的過程成為一般行政幹部交流的過程,不利於校長職業的專門化;另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人權與事權相脱離,教育局一些業務科室與基層學校在行政級別上出現“倒掛”現象,加大了教育行政和業務部門對學校進行有效管理的難度。

(三)協調選聘不利於教師隊伍建設。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管理的永恆主題,然而在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下,由多部門協調選聘教師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降低了教師職業的專業性。這一辦法是一把具有“雙刃劍”:一方面由多部門協調選聘起到了權力的相互制約和平衡作用,以防權力過於集中到某一部門;而另一方面,教師職業是“以作為教育者的使命感和深厚的教育熱情為基礎的,而且具有廣泛的教育涵養,能夠深入理解學習能力、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人的成長和發育規律,具有出色的教育藝術等綜合素質和能力,具有高度專業化的職業。”

面對這樣一個既要求具有較高專業水準,又要求具有較高責任感的專業羣體,有必要由專門的機構對教師進行認證、選聘和考核。採取多個部門選聘教師的做法,難免運用一般行政原理,加大了橫向行政部門干預教育的隨意性,從而降低了教師這一職業的專業性,這必然很難從入口處把好教師隊伍素質關。

調查和訪談表明,在被調查中80%的人希望,專門機構(第三方)選聘,學校使用,主管部門備案,也有部分贊同學校選用,但擔心學校領導暗箱操作。

(四)職稱評聘分離可謂一把雙刃劍。教師職稱和職務不搞一刀切和終身制,去年全國人代會上,就有代表提出,目前實行的績效工資的高低,一個重要的參評依據就是職稱的高低,職稱“終身制”使得一些學校的部分教師只要評上高級職稱就認為萬事大吉,在之後的工作中不再“賣力”。建議取消教師職稱“終身制”。解決教師不思進取、高原現象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校採用評聘分離,地址高評和高職低聘,行政部門搭建促進教師校際交流的平台,促進教師良性流動。

在絕大多數受訪對於“教師學校使用教師時,不搞終身制,根據學校編制的職稱職數,實行“高職低聘、低職高聘”,有利於調動中青年教師的積極性;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技術終身發展;有利於教師隊伍的正向交流和合理流動;有利於學校對教師的動態管理。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把雙刃劍,學校領導必須制定公正公平的制度,將過程公開化、透明化,否則會造成人心惶惶,不利於學校的安定團結。

(五)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要素欠缺。“管、辦、評”分離後,學小現代教育管理制度,依法辦學,民主管理,一方面學校必須成立學校民主管理機構,引進現代企業管理你年和模式,實行校長負責制下的“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求擴大學校管理主體的內涵,引進社區、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教育主管部門將引進第三方機構對學校辦學質量進行專業評估。而這一切目前都不夠成熟。

大家認為,依法成立由校長、學校行政、教代會代表、骨幹教師、社區代表和家長代表的學校“校務管理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能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作為學校管理的主體的積極性,增加學校的向心力,有利於學校校長“依法辦學,民主治校”的各項制度的貫徹和執行,有利於暢通教師的各項訴求渠道,保證學校管理的公正、公開和透明,有利於減輕校長日常事務管理,專心思考學校發展,體現專家辦學的優勢。

絕大多數人支持引進“第三方”評估學校,因為專業機構的評估一般尊重教育規律和學校特色,既體現科學性和有效性,有體現了客觀、公正、科學的。但也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因為專業機構是由教育主管部門指定的,換湯不換藥;目前專業機構很不成熟,難免出現偏差。

對當前的“社區”和“家委會”參與學校辦學的普遍看法是很不成熟,社區辦學還停留在形式上,.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不一樣,目前社區辦學積極性不高,很難從實質上參與學校辦學。目前家委會大多屬於幫、為學校解決具體問題的機構,還沒有真正參與到辦學過程中。家委會顯得比較鬆散,成員的素質和積極性參差不齊,很難形成一股參與辦學力量。

(五)現代學校制度要求高素質校長。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是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要求,也是校園文化建設和校園政治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校長作為學校發展和學校管理的首要負責人,應該關注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並在校內製度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成為推進和建構現代學校制度的靈魂人物。因此校長必須具有現代眼光和博大情懷,先進的教育理念和不斷創新的精神,民主的智慧和深厚的情感凝聚力是校長必備的素質,所以説“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好校長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大家不約而同的認為:好校長應該具有:對我國教育現狀保持清醒的頭腦,是教育的思考者和實踐者,具有教育家辦教育的戰略思考;要有法制意識,發揚民主,依法治校,滿懷激情引領教職工辦好學校;要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主動地為師生服務,具有管理即服務的理念;要有科研思維,沉下身子回到課堂,與老師們一起研究和解決課程設置、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是課堂的領導者和管理者;要有學習和創新精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辦出學校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六)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一些想法。大家對現代學校的一攬子制度的看法有:一是看好現代學校制度,認為着一攬子制度很系統,如果能變成自覺行為,管理成本會很小,機制的效益會很高;制度很科學,廣大教職工通過校務委員訴求和討論,將自己的意志轉化為自覺行為,充分體現民主治校的思想。但也有一部分人不看好,認為制度很繁瑣,關鍵是很難變成自覺行為,管理成本會很高,執行力度很大。這不是制度本身的問題,二是不合符當前實際,因為教師已經適應了為管理而管理的制度。

校長所擔心的是現代教育制度將人事權下放、經費包乾給學校意味着對校長髮出了挑戰:.挑戰校長的法律意識,校長是否有依法辦學,接受民主監督的意識;挑戰校長的民主意識,校長能否實行民主管理,依靠廣大教職工辦好學校;挑戰校長的責任意識,校長是否有向政府負責,向社會負責的意識;挑戰校長的辦學智慧,校長是否具有辦學能力,能把一所學校辦成好學校;挑戰校長的創新意識,校長能否運用教育智慧,以創新思維推動學校特色發展。一句話,校長愈來愈不好當了。

當然要推行現代學校制度路還很長,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前提是政府鬆手,簡政放權,去行政化,實現“管、辦、評”分離,而實行“管辦評“分離的關鍵是“政府放權”,否則一切免談。

四、思考建議

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我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從對校長、教師的選聘到學校用人制度的行政干預過多,不僅降低了師資專業化水平,也制約着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推進。因此,在基礎刻育領域內去行政化,建設依法辦學的現代學校管理體系,對於深化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特提出以下思考建議:

(一)改革校長選拔制度,實行中國小校長專業職級制。一直以來,我國將學校視為教育行政的一個機構,中國小校長也具有行政級別。具有行政級別的校長忙於行政事務,無法將主要精力放在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上來,也無法關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訴求,容易忽視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造成教師從事教育改革的職業權利與職業能力嚴重缺乏,“教師的不支持與不適應使教育改革只能得到有限的、支離破碎的執行,使教育改革形式上變化較多,實際進步很小。”

人事部提出對事業單位人事實行“脱鈎、分類、放權、搞活”的總體思路,為此,近年來,在上海、中山、濰坊等地區試點運行了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實踐表明,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是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方向,把校長職位與其原來的行政級別脱離,通過選聘、考核建立起新的一套校長職級系列,目的在於減少學校教育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培養教育家辦學的氛圍,這項改革可以視為是當前我國教育去行政化一次試水。

濰坊市在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認識到教育家辦學的重要性。從起就推行校長職級制改革,從最初取消校長的行政級別到實行校長職級制、任期制,確保讓懂教育的人來辦教育,基本上阻斷了傳統的行政官員擔任中國小校長的路徑。,該市成為國家試點的校長職級制改革單位。目前,該市正通過採取後備人才制、校長遴選制、校長職級制、校長薪酬制、校長任期制、校長與教育主管部門交流任職制、縣市區教育局長任職資格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繼續完善該項改革。

與傳統的校長任命制相比,實行校長職級制管理具有以下幾方面優勢:一是校長的選拔、考核以及調配歸口於教育行政部門管理,減少了橫向部門之間的行政干預,實行公開遴選制,為教育家辦學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減少了校長過於繁瑣的行政事務,增加了投入於教育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精力,有助於校長職業化,為培養教育家辦學創設了平台;三是增強了學校辦學活力和創新意識,有助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不過,在現階段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進展並不順利。主要原因:一是校長任命權不在地方教育局,即使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有實施職級制改革的主觀願望,但很難付諸實施。二是實施校長職級制,必須要有比行政級別更具吸引力的改革條件。濰坊實施職級制改革,是採取與校長職級制改革相適應的薪酬制和任期制等配套改革環節予以保障的,這需要政府統籌支持,單靠教育行政部門是不能夠實現的。

(二)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實施依法辦學民主管理制度。從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國際經驗來看,構建現代學校制度主要受制於三方面要素:一是學校自主性的外部保障機制——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下放包括人事、預算和“學校管理規則”在內的管理權限;二是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內部保障機制——學校內部組織的重建和學校管理者能力的提升;三是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實行社會參與,促進教育管理民主化。建議今後主要通過以下三方面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

1.政府實行簡政放權,進一步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首先,要解放思想,推廣校長職級制改革,保障校長職業的專業化水平。校長職級制,對於加快實現中國小等事業單位與機關行政級別脱鈎,建立校長職級制,不僅可以保障教育主管部門的事權與人權的相對統一,也是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放權”的重要探索,有利於教育家的培養。實踐表明,通過取消校長行政級別的改革舉措不但沒有影響教育質量,反而喚起了校長和教師的改革主動性和積極性,一些年輕的教育家型的校長正在實踐中脱穎而出。

其次,簡政放權,進一步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前提是要實行簡政放權,也就是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教育機關放權。以教師編制為例,目前,結構性缺編問題比較突出,解決好這個問題,就有必要重新研究和制訂中國小教師編制標準,適當增設一定的彈性編制給地方,因地制宜地解決結構性缺編的問題。有了一定的彈性編制,既可保障每校每年都有一定比例教師能夠脱崗培訓,又能保障教師有效流動,同時也有效解決代課教師的問題。實踐表明,目前一些地方已經具備解決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的主動性和相應能力。如山東省壽光市通過“政府出資,教育局招聘,學校用人”的靈活機制,採取了“動態編制”辦法有效解決了高中教師缺編的問題。實行由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教育機關下放權限。在管理學中,自主權包括財權、人權、物權和事權,在確保讓懂教育的人來辦教育的基礎上,將適當的人事權、公用經費使用權轉交給學校。

第三,處理好政府與學校的關係,不能取消對教育必要的行政干預。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之間的關係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首先,教育行政組織與學校教育組織之間的一般關係應是宏觀指導與微觀實施的關係、一般指導與具體執行的關係。教育行政機關制定的方針政策,歸根結底要通過學校教育過程來體現和檢驗,而學校行政管理過程也不能遊離於政府之外成為“孤島”。實行由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教育機關下放權限也必須具備相應的前提條件,如校長可以有權聘用教師,但必須要事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得到正式的審批認可才能聘用。同理,學校預算以及經費的使用等都必須事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申報。

2. 強化學校內部治理,依法建構現代教育管理制度。目前,我市多數學校面臨缺乏自身戰略發展規劃能力、學校領導力欠缺等實際問題。針對上述問題,首先,需要政府層面從教師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的重要性出發,重新明確中國小教師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身份和地位,通過加強教師資格、校長資格的認定,逐步減少教師選聘過程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預,真正實現從源頭上把關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其次,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改進和完善學校中層管理組織,進一步加強學校自身發展規劃和內部治理能力。

第三,加強學校管理領導力專題培訓以及內部組織建設,增強校長以及學校中層管理的組織協調能力。只有學校有了自律性、自主性改革的意識和相應的能力水平,才能推進現代學校制度,才能真正落實教育的公平和質量提升。

3.社會參與學校管理,保障教育的民主化和公共性。政府、學校、家庭、社會是教育的核心利益相關者,從教育的公共性考慮,教育利益者彼此間需要平等對話,但在行政垂直管理體制下,學校只對上負責,忽視了家長、社會對學校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在教育需求多元、民主理念日益深入的今天,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也正集中體現了教育相關者的利益訴求。面對來自社會的壓力,一方面需要對教育行政過程實行問責制,實行信息公開,以取得社會對教育的信賴;另一方面需要加強管理的民主化進程,鼓勵家長、社會以及社區居民參與學校管理過程。而且社會參與不能僅停留於重大教育改革決策過程中,而是從制度建設的視野加以推進。

仍以教師人事管理為例,教師評價由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既可以發揮社會、家長的民主監督作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校長負責制的不足,避免校長的專權,可形成校長負責制與民主參與制度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協作的良性機制。

目前,我國一些地區已先行在社會參與學校管理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有效的實踐探索,如南京市的校務委員會制度、我市青羊區的中國小民主管理委員會制度、寧波海曙區的教育議事會制度等等,這些地區的改革經驗為促進學校管理民主化進程提供了很好的經驗。不過,社會參與學校管理是需要一定的必要條件的,如合理的民主參與制度、參與者的民主議事水平以及學校管理者的辦學理念等。這裏特別要指出的是,在缺乏明確理念的前提下提倡社會參與,不但容易帶來妨礙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嫌疑,而且也關係到公共教育質量的問題。因此,在實行社會參與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教育的公共性與私有性之間的關係,採取虧慎態度推進學校管理的民主化進程。

【第2篇】農村國小校本培訓的實踐研究工作報告

一、基本情況

課題名稱:農村國小校本培訓的實踐研究

課題主持人:徐 麗 課題研究單位:瀋陽市沈北新區新城子鄉新城堡國小

二、工作報告(不超過1500字)

內容提示: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研究計劃執行情況;研究變更情況(課題負責人、課題名稱、研究內容、成果形式、管理單位、完成時間等);成果的出版、發表情況,轉載、採用、引用情況;成果的代表作等。

經瀋陽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立項的課題《農村國小校本培訓的實踐研究》,歷經兩年的研究,現已完成了課題任務,形成了預定的研究成果。

一、本課題主要的研究過程與活動

1、組建課題組

我們從本課題研究的性質出發組成了課題組。課題組組成人員和分工見下表。(略)

2、主要的研究過程與活動

準備階段(XX.6—7):成立實驗領導小組,學習現代教師教育理論、教育科研資料。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分工;制定實驗方案,確立實驗對象;進行調研,摸清實驗對象基本情況;培訓實驗教師、學習實驗方案、討論實驗步驟,依據實驗原則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進行專家論證。

實驗階段(XX.8—2010.2):全面實施方案,對教師進行培訓,開展相關活動,探討參與式校本培訓對教師整體素質提高的途徑與方法。

總結階段(2010.3—4):全面總結驗收,進行終端測試和統計分析,撰寫實驗報告、專題總結,提交驗收。

針對課題研究的實際,我們採取瞭如下研究方法:

自然實驗法。根據我校教師自身特點,確定選擇研究專題,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目標,為教師的成長提供發展空間與可能,整體提升師資隊伍的水平。

典型經驗總結法。對學校及同類學校的校本培訓工作進行調查研究,加強反思,總結經驗,形成規律,從中探求適合我校實際的校本培訓方法和模式。

學習考察法。採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法。請教授專家來學校對老師們進行專門的培訓、指導或講座,組織教師走出學校,與兄弟學校進行相互溝通、學習、相互研討,總之,一切都要有助於學校和教師實際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一切都要有利於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使校本培訓更加實在,更有實效。

文獻研究法。學習和借鑑國內外校本培訓和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為課題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自我總結法。引導教師在活動和體驗中反思自己的觀念和經驗,在交流和分享中學習他人的長處,產生新的經驗,達到新的認識,從而實現自

我提高,並把學習的經驗創造性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使經驗產生遷移的價值。

二、本課題的研究計劃執行與變更情況

課題的研究嚴格按計劃執行,課題主持人、課題名稱、研究內容、成果形式、管理單位等均無變化。由於中期驗收的需要,完成時間略有提前。

由於課題研究的需要和學校領導對實驗工作的重視,在實驗進行中,我鄉的田凱師校長、朱會芬副校長、侯英副校長、陳鑫主任均參加了實驗。但未列入課題組人員名單。但他們的研究成果被列入課題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中。

三、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及其使用情況

課題研究參與人員發表的成果如下:

1、經驗材料《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學校》在《新城子教育》XX年第3期(XX年6月)發表,作者:校長田凱師。

2、論文《農村國小的問題與對策》在《新城子教育》XX年第4期(XX年8月)發表作者:教學副校長朱會芬。

3、論文《關於在青少年中開展生命教育的幾點思考》在《沈北新區教育》XX年年第1期(XX年年2月)發表,作者:主任陳鑫。

4、論文《農村國小班主任隊伍建設工作的問題與對策》在《沈北新區教育》XX年年第3期(XX年年6月)發表,作者:德育副校長侯英。

5、經驗材料《充分利用“農遠”資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沈北新區教育》XX年年第4期(XX年年8月)發表,作者:主任陳鑫。

其中,《農村國小的問題與對策》和《農村國小班主任隊伍建設工作的問題與對策》兩篇文章分別在沈北新區教師進修學校幹部培訓班交流。

【第3篇】學校網站建設與應用研究的工作報告

一、對課題研究的認識

學校現有多媒體網絡教室1個,微機室1個,電腦進入辦公室,教師機已達到兩人一台,實現了網上備課,達到資源共享,學校建成千兆多媒體交互式校園網,能運用校園網與因特網上的信息資料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建構。我校課題組成員,都有較為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教科研經驗,能夠熟練的運用多媒體網絡系統實施教學,均能夠承擔一定的教科研任務。學校年年撥出專款專用大力支持科研課題的實驗與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組織與管理

1、成立課題實驗領導小組和實驗小組

①課題實驗領導小組

組長;田克勤

副組長:張豔芬

成員:任西芳 趙彩霞 王麗萍

領導小組的職責是負責實驗的領導與管理。具體包括建立實驗隊伍、改善實驗條件、保證實驗經費,、提供實驗方便、檢查實驗工作、實施實驗獎懲等。

②課題實驗小組

組長:張豔芬

副組長:任西芳

組員:趙彩霞 王麗萍 郭秀敏 範明軍 劉新玲 趙瑞梅

實驗小組的職責是負責實驗的管理、指導與實驗。具體包括制訂實驗方案、明確實驗研究方向、制訂年度實驗計劃、實施實驗研究、建立實驗檔案、收整實驗資料、進行實驗工作的檢查、評估和總結。

2、加強實驗隊伍的培訓與提高

實驗隊伍培訓的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是教育思想觀察的轉變,二是計算機應用水平的提高。

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認識的過程,它既具有複雜性,又具有長期性。因此,實驗中要把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理論人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組織實驗教師乃至全體教師加強學習,加強交流,相互啟發,相互促進。實現在學習中提高認識,在實踐中逐步轉變思想,用正確的理念指導實驗,用科學的方法推動實驗。

針對計算機應有水平的提高,將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採用通訓與專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自鑽自研相結合。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訓,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師的信息培養。

3、實施實驗獎懲制度

實驗需要嚴謹科學的態度,需要做艱苦細緻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學校將根據實驗小組的建議,依照實驗獎懲條例,對態度認真、工作嚴謹、卓有成效的實驗教師給予獎勵,反之將依據實驗情況給予批評教育、限期整改、撤銷實驗資格等處理。

三、課題研究的成果

我課題研究的成果

我校進行了科學主題資源網站子課題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教師的教學觀念得以更新,已能夠熟練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初步構建了符合我校學情的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切實有效地變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2、建成了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科學主題資源網站課程體系。

建成的科學主題資源網站以一節課為專題,將涉及這節課內容的相關資源經過篩選、加工,並通過網絡表現某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實施教學活動,為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庫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每課節主題資源網站都要結合網站內容形成典型的學習指導意見和教學指導意見,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其中王桂霞、王均華、王立新、王鳳雲、張瑞芹、劉金梅等老師的主題資源網站分別獲市、縣二三等獎。

3、經過本課題的實踐和研究,學校進一步完備了電教設施,學校內形成了較為深厚的現代化教學意識,在課堂教學中能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改變過去學校課堂教學水平相對滯後的局面,能熟練的運用powerpoint 、flash等製作cai課件且運用於課堂教學,在帶動學校其它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革方面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四、經驗與體會

該課題從申報、立項以來,課題研究在既定計劃的指導下,在全體實驗人員的齊心協力下,認真學習,踏實工作,課題組在研究方面又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教師的研究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教育教學的方式逐步得到了變革。預期的研究目的基本達成。現將前段時間以來所作的研究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高舉理論學習的旗幟,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

為了提高實驗人員的理論水平,確保課題研究真正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每週我們組織全體實驗人員堅持圍繞課題學習一至二篇理論文章,學習的同時,展開熱烈的討論,使課題實驗始終處於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下。通過理論學習,課題組人員的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且大多數老師能用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實驗。

老師們正由原來的“教書匠”向“學習型教師”、“反思型教師”和“科研型教師”轉變。

(二)求真求實,紮紮實實地開展課題研究

為了使課題研究落到實處,真正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真正地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前段階段我們認真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將課題融入教研之中。每次教研活動,我們做到有課題方面的研究專題。經常圍繞課題解決一些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共性問題。

2、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積極開設公開課,互相促進,互相提高。

我們認真開展課題研究課活動,堅持做到上公開課的老師必須提前一週説課,並且説課後大家展開討論,獻計獻策。公開課上完後,人人蔘與評課,真誠坦率地探討一些教學問題。通過説課、評課,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很快。像趙彩霞、王麗萍等老師本學期還向兄弟學校的領導、老師提供了生動而有豐富的公開課,受到了一致的好評。

3、堅持發揮集體智慧,認真組織集體備課。

我們能立足學習共同體,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堅持集體備課。即各子課題組利用集中學習時間,利用大綱和各科組研究的實驗方案,認真討論,認真備課,並且要求要備以花木滲透為主的優秀課,實驗課。

通過一個階段地實驗和研究,教師的學生觀漸漸地發生了轉變。現在我們大部分學生體會到科學並不那麼枯燥乏味,離我們並不遙遠,原來它就在身邊,從而對科學產生親切感。通過一個階段地實驗和研究,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老師們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養成了勤學習、勤實踐、勤反思、勤總結的習慣,變得會教、善教,教學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我們課題組的趙彩霞獲縣科學學具優質課,張豔芬的課例獲縣電教課一等獎,並報送市電教館參評。好幾位成員的教案、論文在市、縣、校獲獎,多次在縣市級上公開課。

五、存在的問題與努力的方1.存在問題:

(1)課題研究還不是很深入。部分實驗教師還不能很好的把握課題的內涵、方法;對科研工作缺乏自信心。

(2)在實驗數據的收集上還不夠全面,成果的水平還不是太高,缺乏一定的創新。

2.解決措施:

(1)繼續對課題研究教師進行業務理論培訓和相關的專門培訓,以提高他們的科研意識和能力。

(2)召開專門的課題會議,商討下一步科研新思路,出台科研新舉措,向科研先進學校學習科研經驗。

(3)課題研究迫切需要上級教育科研部門的指導,實驗教師的自身素質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第4篇】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實驗研究報告

“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系統實驗研究”是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國家教委重點課題,由欒傳大研究員牽頭成立全國總課題組,組織了20多個省市地區的中國小校參與共同研究。在總課題組的指導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單位的支持下,從1997年初開始,廣西課題組作為總課題組的副主任研究單位,組織了5個實驗單位、88所中國小校進行了實驗研究,參與實驗的教研員、教師1200餘人,學生近3萬人。在所有參與者的共同努力下,本課題實驗研究已完成了一個實驗週期任務。

一、課題的提出、確定和假設

(一)提出與確定

xx主席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江主席還要求全國青少年“弘揚中國古代優良道德傳統和革命道德傳統,吸取人類一切優秀道德成就,努力創建人類先進的精神文明”。中國有着50XX年燦爛的文化傳統,素以文明和禮儀之邦著稱於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的精神脊髓。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然而,近年來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社會倫理道德滑坡的情況比較嚴重,優秀的傳統也被忽視,青少年更是深受其害,中國小生中獨生子女多,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較差,德育效果欠佳等等,使精神文明建設受到很大影響。

由此可見,利用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這一特有資源對青少年學生和家長乃至社會公民進行道德教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祖國的需要,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豐富中國小德育內容,提高中國小德育實效,教育青少年學生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學會做一個現代的中國人的需要。

與其它德育工作一樣,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必須全社會齊抓共管,方能取得最佳效果。經過了解和考察,結合我自治區中國小德育工作的實際情況,經請示自治區教委領導同意,我們決定參與欒傳大研究員組織的全國“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系統實驗研究”課題的實驗研究工作,由廣西教育學會牽頭,成立“廣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課題組”,在我區部分中國小中進行實驗研究。

(二)假設

從時代要求出發,將傳統美德與現代精神相融合,發揮學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探究“三結合”傳美教育的途徑、方法和模式,繼承中華美德,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和道德品質;為培養合格的、跨世紀的現代中國人打好道德素質基礎,提高中國小德育整體水平,為精神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二、實驗對象與組織

(一)實驗對象

主要對象是中國小生。同時也對中國小教師、家長和社區教育所轄單位的公民進行傳美內容的教育。

(二)實驗研究組織

本實驗研究課題實行統一規劃、分級管理、宏觀調控、各負其責的組織管理辦法。自治區成立“廣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實驗研究課題組”,課題組成立領導小組(由自治區教育學會1名副會長任組長、教育廳基教處和學會祕書處各1名負責人任副組長)並設有辦公室,在全國總課題組的指導下,負責制訂本自治區的實驗研究方案及工作規程、管理條例,提出實驗研究的總體思路、模式,培訓實驗教師和指導人員,指導實驗單位和實驗校點的實驗研究,控制實驗進程,總結、交流實驗研究經驗,表彰先進等。

自治區課題組之下,成立了5個實驗研究單位,其中有4個地級市,即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和北海市實驗研究單位;l個少數民族鄉鎮,即龍勝瑤族自治縣平等鄉實驗研究單位。5個實驗研究單位也均成立了領導小組,市教委領導任組長,教科所和學會的同志任成員。由各實驗研究單位確定實驗校點,具體負責校點的實驗研究管理和指導工作,交流本市實驗研究經驗。

各實驗研究學校也成立了領導小組,校領導任組長、政教主任具體負責,確定本校研究的子課題和實驗的重點德目內容,組織教師具體實施。

三、實驗研究的方法與內容

實驗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德目體系為內容。具體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故事》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警語名言500句》為主要實驗教材,輔之以適合各地實際情況的部分材料。

我自治區各實驗單位結合本單位實際,具體選擇課題進行研究,(課題略)。

具體實驗研究的方法、途徑與步驟:

主要採取以下幾種研究方法

1.調查法 根據傳美教育的內容,設制各種調查表,通過召開座談會、找學生個別談話、進行問卷調查、走訪家長和社區等多種形式按德目內容調查瞭解當時學生、家長的各種思想認識和表現,同時收集各種相關的資料,為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進行傳美教育打下基礎,為課題研究提供背景材料。

2.實驗法 主要是自然實驗法。通過傳美知識的傳授和多種形式、多渠道的傳美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家長)道德認知,探索“三結合”傳美教育的模式和運行機制。

3.比較法 主要是作縱橫向比較。通過實驗校實驗前後和實驗班與對比班在道德品質素質等方面狀況的比較,驗證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和實驗的效果。

4.行為訓練法 即在實踐中訓練學生形成傳統美德行為的方法。通過教學形式、實踐活動形式等多種形式進行反覆、長期訓練。例如: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手拉手”活動等等。

5.考核評價法 制訂《傳統美德素質教育目標體系及學生素質個性發展評價表》等評價標準,通過自我評價、教師評價、集體評價、家庭評價和社區評價,使學生清楚自己在各個層次的表現及努力的方向,達到傳美教育之目的。

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我們從廣西實際情況出發,在具體操作上,各實驗單位普遍按照“一種模式”、“十一個結合”的做法來實施。

一種模式:即以學校為主導,以家庭為基礎,以社區為依託的“三結合”區域傳美教育模式。此模式主要是以學校為切入口,首先在教師和學生中進行傳美教育,通過學校的傳美教育,向家庭和社會輻射,帶動和指導家庭、社區的傳美教育,逐步形成“三結合”的傳美教育網絡,創建良好的學校、家庭、社區傳美教育環境,提高學校傳美教育的實效性,並達到深化傳美教育的意義之目的,即:以傳美教育促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學生和家長、社區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而為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使學校的傳美教育得以昇華。

十一個結合:

1.學校傳美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對學生進行傳美教育的基礎。我們以學校為主導,把傳美教育輻射到家庭,在抓好學校傳美教育的同時,對家長進行傳美教育,讓家長做好孩子的表率。創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發揮家庭美德教育功能,成立“傳美教育家長委員會”,與學校一道共同抓好學生的傳美教育。主要措施有:

(1)辦好家長學校。通過家長學校,採用專題講座,播放學校傳美教育錄像片等方法向家長進行傳美教育,提高家長的傳美素質,在此基礎上,協助學校做好學生的傳美教育工作。

(2)舉行“家長開放日”、“家長接待日”活動。請家長到學校聽傳美課,參加傳美活動,參觀傳美展覽等等,家長與學生共同接受教育,並增強家長參與學校傳美教育的自覺性。

(3)編輯傳美教育資料。例如《美德》校刊、《傳美教育家長報》等,發給家長學習,並要求反饋學習心得,學校將寫得好的登出來,學生、家長互相促進。

(4)堅持家校聯繫制度。建立傳美教育家校聯繫卡,例如,“孝敬卡”、“在家表現活動表”等,及時交流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有的實驗學校還佈置傳美教育作業,例如平時主動協助家長料理家務外,假期連續當一週家長,寫出當家體會,由家長評價等等。

(5)建立評選表彰優秀家長制度。評選“合格家長”和“優秀家長”,召開“教子有方經驗交流會”、“傳美教育優秀家長表彰會”等,讓優秀家長傳授經驗,為家長戴紅花。發獎狀。

通過以上做法,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融為一體,優勢互補,形成合力。

2.學校傳美教育與社區教育相結合

社會環境對青少年的成長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檢驗學校傳美教育的成果,又直接影響着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因此,我們把學校的傳美教育向社區輻射,以社區為依託,動員各方面力量與學校密切配合,加大傳美教育力度,創設大的良好的育人氛圍。在這方面我們也是採取由小區域逐步向大區域發展的辦法。

首先是建立小區域的傳美教育網絡。即把與學校有密切關係和學校周邊的單位動員起來,例如:與同學校掛鈎的駐軍、武警、派出所、機關單位和學校所在地的小區、街道、廠礦企業等共同成立“傳美教育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由學校、家長委員會和各單位的負責人組成,其職責為:協助學校搞好對學生的傳美教育;對轄區內各單位的公民進行傳美教育。在該委員會的統籌指導下,各小區形成了強有力的教育合力,構建了全方位的傳美教育環境。強化了學校的教育環境,建立了良好的家庭環境,優化了社會教育環境。

在區域傳美教育網絡的建立中,我們還十分注意發揮區域在傳美教育實驗基地方面的作用,例如區域內部隊、紀念場館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

3.傳美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一是開設每兩週1節的“傳美課”。遵循現代教學原則,優化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採取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形式,以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熱情,重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學生道德形成發展中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傳美知識教育。例如不少實驗學校依照激情——明理——導行的教學框架,採用五環式教學結構來上傳美課。即:導入新課——主題教育(學習傳美故事,明確道理)——深化理解(充實事例,論證觀點)——一評價擴展(辯析是非,指導言行)——鞏固延伸(課內鞏固,課外延伸)。

二是進行學科滲透。利用中國小各科教材中藴含的豐富的傳美教育內容,與傳美教育的德目掛鈎,把傳美教育有機地滲透到各學科教學當中。滲透的形式有直接滲透、間接滲透和相機滲透等。

4.傳美教育與“三會”相結合

實驗學校把傳美教育18個德目內容列為校會、團(隊)會和班會的重要內容,每階段突出一個德目內容,每次活動突出一箇中心,既豐富了“三會”的內容,又使傳美教育生動活潑,形式多樣。例如:舉行“爸爸媽媽我愛您”、“做禮儀好少年”中隊會等。

5.傳美教育與節日活動相結合

實驗校根據節日的特點,結合傳美教育內容,設計主題活動,使年年都過的節日內容變得豐富多采,且得到深化。例如在“三八”節、母親節、“五一”勞動節中開展“當家一日,自理一日”,“我給媽媽唱支歌”、“我是爸媽小幫手”、“誇誇我的好媽媽、好爸爸”等主題活動,在“五四”青年節開展“立志勤學、求索攻堅、報效祖國”的主題活動等等。

6.傳美教育與常規管理相結合

在傳授傳美知識,明白道理的同時,對照德目內容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規範的訓練。文明禮儀訓練、良好學習習慣訓練等,學傳美,見行動,做到人人懂傳美,學傳美,個個揚美德,有美德。以美德規範學生的行為,培養良好的班風、校風、學風。例如用“整潔健身”規範學生的儀容儀表,用“求索攻堅”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等等。

7.傳美教育與國內外重大時事教育相結合

傳美教育必須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旋律中,而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教育時機,抓住這些時機,把傳美教育與時事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震撼力量。例如:1998年抗洪期間,實驗學校把傳美教育與抗洪精神有機結合,提出“弘揚傳統美德,光大抗洪精神”的口號,召開“慰問抗洪英雄”主題班會,舉辦“弘揚傳統美德,光大抗洪精神”演講比賽,開展“情繫災區,奉獻愛心”等系列活動,師生都深切感受到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中華傳統美德在當代產生的精神力量。

8.傳美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實驗學校針對目前不少學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的狀況,選擇相關的德目內容,採取上心理健康教育課,設立心理諮詢相談室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堅韌不拔的意志、頑強的耐挫能力,良好的心理調試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9.傳美教育與校園建設相結合

校園環境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具有潛移默化的隱性育人功能。實驗學校在十分注意美化、綠化、香化校園環境的同時,還有意識地創設傳美教育的環境。例如,在校園和教室裏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名言警句、名人畫象;開闢傳美教育宣傳欄;校廣播站定時播講傳美故事和名人名詩名句;建立校園傳美教育陣地(廣西師大附中的名人名言、詩詞、題字碑林、桂林市育才國小的王半塘種植園等);開展班級、校際間的傳美教育黑板報比賽,學生間的傳美手抄報競賽和傳美知識搶答、競賽;舉行傳美內容的文藝演出等等。以豐富形象的教育內容,優美的校園環境促使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10.傳美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培養學生傳統美德必須堅持知行一致,通過實踐檢驗教育效果,在實踐活動中訓練學生傳統美德的形成;把認知付諸於行動,內化為品質。實驗校建立了傳美教育基地,例如少年軍校、農村聯繫點,扶貧學校等,結合有關德目內容,組織學生到基地軍訓、與農民“三同”、與扶貧校開展“手拉手”等活動,親身體驗軍營、農村的生活,學習解放軍、農民的愛國愛民、勤勞節儉、自強不息等美德。

組織學生進行參觀、社會考察等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高新技術開發區,瞭解中華民族發展的進程,瞭解當今社會科技的發展與成就,機遇與挑戰及對人才的需求,從而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刻苦學習,立志成才,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在助人、環保等活動中培養學生團結友愛、見義勇為、整潔健身等優良品質。

11.傳美教育與師德建設相結合

教師的形象對學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在學校的傳美教育中,教師的品德修養水平對傳美教育的效果起着關鍵的作用。因而實驗學校很注意在向學生進行傳美教育之前和整個教育過程中抓好對教師,特別是年青教師的傳美教育,把它作為師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以形成師生互動的局面。

四、實驗研究的結果

經過4年的實驗研究,我們在科研目標、教育目標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在科研目標方面,在抓好學校小範圍傳美教育的基礎上,初步構建了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的傳美教育模式,豐富和發展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德育理論。

1.探索、形成了“以學校為主導,以家庭為基礎,以社區為依託”的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的傳統美德教育模式,以及構建了“5種研究方法”,“11個結合”的教育途徑的傳美教育運行機制,較好地處理了傳統美德教育與學校其它德育之間的關係,學校傳美教育與家庭、社區傳美教育的關係。探索、建立了一套簡便易行的傳統美德教育評價測量方法。為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價值觀和行為規範體系提供了理論與資料。在研究的基礎上,自治區課題組編輯出版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課題研究專輯》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實驗研究報告集》2本書;市傳美教育課題組編印了《探索的足跡》、《傳美教育論文集》、《傳美教育教案集》和《傳美教育在閃光》等書12本;實驗校課題組也編輯了《執着的實踐,有益的探索》等專集50多本。

2.幾年的實驗研究工作,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和研討活動有效地提高了實驗人員開展教育科學研究的水平,為我自治區培養了一大批德育研究骨幹教師。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全自治區實驗人員共撰寫論文500多篇,錄製教學錄像片60多部,且質量較高,獲好名次的多,其中有60篇在公刊物上發表,38篇獲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和全國總課題組優秀論文一等獎,120篇獲2等獎,112篇獲三等獎,12部錄像片獲優秀錄像片一等獎,12部獲二等獎,4部獲三等獎;有18篇論文獲自治區課題組優秀論文一等獎,47篇獲二等獎,78篇獲三等獎,11部錄像片獲優秀錄像片一等獎,16部獲二等獎,19部獲三等獎。27個單位被總課題評為先進單位,52人被評為總課題組優秀工作者,56單位(含學校)被評為自治區課題組先進單位,120人評為自治區課題組優秀工作者。

(二)在教育目標方面,師生、家長的道德素質和學校的德育總體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促進了學校素質教育和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1.學生的道德素質有了明顯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大大增強,樹立了正確的道德觀念,促進了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優良行為習慣的養成,乃至整個精神風貌的改變,從而促進了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愛國、愛民、勤學、文明、懂禮、守紀、孝敬、團結、助人、誠實、勤勞、節儉逐步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各實驗校的彙報材料顯示,從總體上説,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的多了,對政治漠然的少了;勤奮學習的多了,厭學輟學的少了;文明禮貌的多了,打仗無禮的少了;尊師守紀的多了,違犯紀律的少了;熱愛勞動的多了,怕苦怕累的少了;關心集體的多了,損壞公物的少了;孝敬父母的多了,嬌慣任性的少了;互相幫助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誠實守信的多了,弄虛作假的少了;勤儉節約的多了,揮霍浪費的少了……一大批優秀學生脱穎而出。

例1:柳州市柳鋼一中一年級8個班的484名學生剛入學時多數學生組織紀律、待人接物、尊敬師長、對學習和勞動的態度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問題,實驗僅一年後就發生了很大變化。

例2:北海市就傳統美德教育的16個德目內容對部分國小實驗班與對比班學生情況進行了測評,其效果也是很明顯的。

例3:柳州市文惠路國小實驗前不少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壞毛病,例如:在家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比穿名牌、吃好東西;不願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校開展傳美教育,學生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節約下來的零花錢支援災區和手拉手學校的農村學生;在家主動做家務,生活逐浙學會了自理;尊敬老師和父母,學會為父母分憂解愁;學會了關心集體、關心他人,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學生的進步促進了良好班風的形成。參加實驗的許多班級被評為校、市文明班級、優秀少先隊中隊。學生犯罪率、吸毒率為零。例如:柳州市實驗校150多個班,有35個班評為市級先進集體,68個班評為校先進班級。又如:桂林市中山中學一年級1個實驗班,實驗前學生對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不習慣,班風、學風較差,實驗僅1年多後,同學們學會了關心、學會了交往,人際關係有了明顯改善,班集體的凝聚力不斷增強,一個團結、活潑、積極向上的班集體逐步形成,全班同學操行合格率達到100%;輟學率、流失率、違法犯罪率均為零,被評為校先進班集體和優秀中隊,1人評為市“三好”學生,15人評為校“三好”學生,1人評為校優秀學生幹部,10人評為校學雷鋒積極分子。

2.傳美教育為學校提供了更具體、生動,形象的德育教育內容,推進了學校德育內容特色化、系統化、科學化的建設,使學校的德育整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促進了校風建設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參加實驗的學校校貌有了很大改變,不少被評為市、自治區和全國先進學校。例如:桂林中學1999年評為自治區“優秀文明學校”和“全國體育衞生先進單位”。南寧市參加實驗的學校大部分都是光榮榜上有名:市一職高成為自治區示範職高;南湖國小評為自治區德育工作先進單位;二十六中評為自治區文明單位;十三中評為“講文明樹新風”先進單位;天桃實驗學校和民樂國小評為市一級示範學校;市九中評為社區服務先進單位和“樹廣西新形象,創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單位;四中團委評為南寧市“頂瓜瓜”團委等等。市九中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充實、鞏固了學雷鋒小組i80個,學習互助組235個,並組織了“青年志願者”為五保户服務。僅半年時間全校學生做好事1067件。十三中成立社區基金會,資助2萬多元給家長下崗的特困生繼續就讀。以上先進事蹟均得到媒體的大力宣傳。又如:北海市五中原來是一所比較薄弱的學校,生源也較差。該校參加實驗後,把傳美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主旋律來抓,整個德育工作得到加強,學生道德出現了可喜的變化,實驗以來,每學年違紀、治安事故率由原來的8.7%遞減1.2%,學校教學秩序井然,師生關係和諧,學生遵紀守法,立志勤,熱心助人。僅1999——200o學年後湧現出優秀學生幹部170多人,三好學生328人,文藝、體育、宣傳、環保積極分子300多人,“弘揚美德”學雷鋒積極分子100多名,獲各種學科競賽獎131人次。不少學校不僅抓好校內的傳美教育,還把教育的成果推向了社會,促進了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例如:桂林五中組織學生開展了大量的社會公益活動,比如當好小交警、到鐵路。公路兩旁和灕江邊撿拾白色拉圾、擦洗護攔,扶貧獻愛心,到福利院做好事、到勞教所幫助教育勞教人員等等,僅1998年、1999年全校師生共捐款近2萬元,捐書籍4498本,衣物6112件,文具用品3035件。

3.實驗班的教師在實驗過程中也受到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等的教育和薰陶,特別是青年教師,提高了師德水平,人人抓德育,個個抓傳美,教師中湧現出一大批自覺弘揚傳統美德、敬業愛生、無私奉獻的教書育人的典型。例如:南寧市有205名教師參加實驗,其中有2人評為市先進工作者、2人評為市師德標兵、3人評為市學科帶頭人;29人評為市骨幹教師。又如:桂林市崇善國小在傳美實驗研究中向教師進行“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教育,大力表彰本校有高尚師德的教師,在全校教師中產生很好的影響,該校教師幾年來敢於向全市人民承諾:全心全意投身教育,堅決不搞有償課業輔導。

4.家長通過傳美教育活動也大大提高了自身的道德素質,在家能給孩子起表率作用,對學校的教育活動和孩子的成長給予滿腔熱情的關注和支持。不少家長與孩於達到了溝通,家庭氣氛和諧了,感情融洽了。據平等鄉平等中心校對六年級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顯示,家長在傳美教育中也受到很大教育。

五、結論與討論

(一)結論

在分析了4年的傳美教育的實驗研究過程和諸多實驗現象後,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本課題實驗研究的選擇與確立具有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價值,所提出的實驗研究宗旨、目標、內容、原則等既具有時代性、針對性、科學性,又具有可行性。該課題的研究不僅對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優秀傳統文化,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觀、價值觀和行為規範體系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對東方傳統倫理道德的弘揚與發展、乃至對整個人類精神文明建設都有着深遠的影響。

2.實驗研究證明,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作為學校德育的基礎內容是正確、有效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批判繼承的原則,去其糟粕,吸取精華,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保持自己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特色的指導方針是正確的。

3.進行“三結合”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豐富了學校德育內容,使師生和家長的道德認識水平和道德行為能力有了較大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學校德育工作整體水平,也促進了家庭美德、社會公德教育的發展,使學校、家庭、社區的道德風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精神文明建設程度有很大進步,值得推廣。

4.實驗研究過程中探討、總結出的搞好學校傳美教育和抓好“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傳美教育”模式具有較好的可行性、操作性,“五種研究方法”,“十一個結合的教育途徑”等為今後大面積開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提出了新鮮的可供借鑑的寶貴經驗。

(二〕討論

1.“三結合”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和參與,否則將難以形成大區域的傳美教育網絡,收到預期的最佳教育效果。因此,得到政府的支持,是進行區域傳美教育的基本保證。希望各級政府把區域傳美教育納入各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統一領導,分步實施。

2.實驗研究過程中,有的單位對學校和家庭的傳美教育研究得比較多,但對如何與社區的結合研究得不夠,理論探討有待加深。

3.傳美教育的評估機制尚需逐步完善以便進行科學準確的評價,從而更好地指導實踐。

出自:《中國德育的重大改革: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實驗研究十年報告》(1900-XX)廣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實驗研究課題組

【第5篇】新時期幼兒園家長學校管理方法研究實驗中期報告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新《綱要》也特別強調家長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兒園要與家庭、社區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由此可見,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由幼兒園獨立承擔幼兒教育責任的傳統局面已經被打破,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支撐幼兒教育發展的格局已成定勢。家長學校作為學校教育的一種教育途徑的拓展,其作用愈發顯得重要。在現代複雜的家庭教育背景下,如何避免和減少家庭的消極影響,發揮家長的積極作用,形成幼兒園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創造積極、互動的優質家庭教育環境,是新時期家長學校面臨的一個新挑戰。我園開展家長學校實驗課題以來,我園積極創新家長學校的管理,在探索民主、開放型家長學校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實驗嘗試

一、解放思想、更新家長學校管理觀念,明確實驗目標。

家庭教育是做人的啟蒙教育,也是做人教育的終身載體,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深遠的影響。家長學校作為家庭教育指導的主要渠道,承擔着提高家長素質和提高家長教子水平的主要任務。但在以往,由於受傳統陳舊教育觀念的影響,造成思想認識上的錯位,把家長當着幼兒園家長學校的受教育者,沒有放在平等合作者的位置上。家長學校的管理由幼兒園一手抓,由幼兒園統一管理, 家長只能被動地接受幼兒園的培訓和教育,沒有自主權,沒有管理權。家長學校單一的辦學形式,枯燥的教學內容,難以提高家長參與的積極性,辦學效果不理想。在探索和實踐中我們深深地感覺到,抓好家長學校管理的關鍵是樹立“以人為本,民主管理,團結和諧,共同發展。”的指導思想,樹立幼兒園、家庭、社會的大教育觀及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的理念,明確開辦家長學校的目的是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樹立良好的家風,更新家長們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從而形成家園合力。因此,在家長學校的管理中,我們解放思想,轉變了觀念,把家長當作自己的重要合作伙伴,貼心朋友,充分尊重他們,高度信任他們。加強了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積極創設一種民主開放的氛圍,充分調動了廣大家長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此基礎上架起合作與發展的橋樑,形成了家庭、幼兒園真正意義上的齊抓共管,從而達到了幼兒教育雙贏的目標。

二、加強組織領導,形成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規範化,引導實驗活動的規範有序開展

建立行之有效的組織管理機構及規章制度,是家長學校教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和有效實施的有力保障。多年來,我園的家長學校工作在不斷改革創新發展中,逐步步入了正軌。成立了“家長學校領導小組”、“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志願者協會”。 領導小組聘請了縣教體局的領導擔任顧問。領導小組組長由園長擔任,其成員由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和社區代表共同組成,家長委員會成員由幼兒園民主推選出的家長代表和幼兒園各班班主任組成。家長志願者協會由各班熱心家長和社區熱心人士組成。確立了“以家長學校領導小組為中心,以家長委員會、家長自願者協會為鏈接點”的家校工作協作管理模式。在這個模式當中,幼兒園主要起到組建機構、制定研究方案、工作計劃、家長學校工作規程、協調各方面工作、組織培訓及實施,建立並管理各種家園工作檔案等總體管理作用,具體的工作安排、培訓實施與活動反饋等,則是在幼兒園的統籌部署下,充分發揮家長學校委員會、家長自願者協會的各自優勢及作用,實現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協作實施。還共同制訂了《家長學校章程》、《家長教育行為規範》、《幼兒家長在園行為規範》、等規章制度,保證了家長學校工作的制度化和規範化。初步搭建起開放而不失序、自主而不失範的辦學平台。

三、通過初期試驗建立民主和諧的家園關係,奠定家園工作基礎。

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家長學校人際關係,形成良好的園風和教育合力是提高家長學校實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工作中我們努力建立如下幾種關係:家長學校領導成員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建立“領導”與家長相互信任的關係;教師尊重家長,家長尊重教師,形成融洽、和諧的家長、教師關係;家長之間團結互助,相互尊重,形成密切的合作關係;家長經過家長學校培訓和訓練,完善教育理念,加深與自己孩子的親情關係,這四種關係,有力地保證了家長學校工作的高效運行和各項工作的有效實施。

四、以家長的需求結合實際確定教學內容,加強家長學校實驗活動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各種教育狀況層出不窮,紛繁複雜。諸如留守孩教育、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教育、單親子女教育、“5+2=0”的教育問題(指幼兒園的每週五天的教育,被兩個雙休日的家庭生活全部抵消)等等。老師和家長們越來越認識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全過程的奠基作用。提高家庭生活質量和家庭教育質量,已經成為家長迫切的心理需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家長們,對孩子無論是智力還是營養都採用填鴨式的教養,卻忽視了孩子個性品質的培養,忽視了家庭環境、家庭成員的教育觀念、教育態度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針對部分家長對留守孩教育產生的種種問題,我們運用幼兒心理學、教育學等為理論指導,闡述幼兒的家庭環境、父母教育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結合孩子不同時期個性心理變化列舉實例,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課,幫助家長找到問題的根源,對症下藥,解決問題。結合家長渴求掌握教育方法的要求,我們特意安排《新綱要》、《幼兒園教育與幼兒家庭教育》等教學內容。從分析家庭教育類型入手,引導家長轉變教育理念,端正教育子女的動機,培養健康的教育情感,同時組織半日觀摩活動,讓家長從理論到實踐瞭解掌握正確先進的教育方法。我園每年還為家長學員徵訂一份家庭教育類雜誌報刊,作為必讀教材,並提供《幼兒教育》》、《早期教育》、《學前教育》、《父母必讀》等多種優秀報刊雜誌作為學員參考教材。幼兒園每年還聘請省市有名望、有經驗的幼兒教育專家或本園教師有系統地、有針對性地向家長宣傳先進科學育兒知識理念,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確立教育的有效措施。為了使家長樹立以賞識積級的心態永遠堅信孩子“行”的信念,我園特邀請江西師大心理學講師團的專家來園給家長進行賞識教育專題講座,使家長受益非淺。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園輔導活動,強化家長學校實驗教育效果。

如何使家長學校有效地為幼兒園教育服務,達到雙促進的目的,是我們在開展家長學校工作中探索的新課題。為此,在工作中我們注重一個“多”字,突出一個“新”字,堅持一個“勤”字,在“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家長學校活動中,從“觀念更新、內容翻新、方法創新”入手,堅持“家教方法勤研討、家長工作勤聯繫、家園活動勤開展、家教效果勤總結”的做法,結合幼兒各年齡段教學內容,使家長學校的各項活動立足教育,服務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強化了教育效果。我們採取的主要教學活動形式有:

(一)家教專題知識講座

在家長學校辦學過程中,為了有針對性地提高家長的家教水平,我們組織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家教知識專題講座。並定期聘請縣婦幼保健院醫生來園進行衞生保健知識講座。

(二)設立家長熱線諮詢電話及諮詢信箱

為了幫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方面的難題,滿足部分家長的個別諮詢需要,我園除不定期的邀請省、市教育專家到園為廣大家長進行家教諮詢與指導外,還嘗試設立了家長熱線諮詢電話及諮詢信箱,並由園長及有多年教育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對家長提出的家教問題或困惑進行直接或書面解答。受到廣大家長的一致歡迎。

(三)互動式家長會

我們改變以往家長會由教師講家長聽的方式,充實豐富了家長會的內容,每次家長會要求教師把情況小結、專題講座、家長的育兒經驗交流、互動式的討論等多項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雙邊交流,在民主寬鬆的氣氛中產生多向互動式的信息傳遞。

(四)家園信息交流活動

我園各班利用家長園地向家長介紹幼兒園各年齡段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爭取家長儘量協同幼兒園的教育;利用家園聯繫手冊和家長交流孩子的教育情況,向家長提供“教子良方”等,還有每學年有計劃組織家長開放日、親子活動等,讓家長在園觀察、感受教師組織的各項教育活動,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生活、學習、遊戲的情況,增進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感性認識,從中獲得許多新的教子形式和方法。為了全面瞭解孩子及家庭情況,要求教師每學年對全班幼兒進行全面普訪一次,瞭解孩子的習慣、愛好、個性等。我們還針對孩子的特點,進行問卷調查。如:“幼兒在家生活衞生習慣調查”、“幼兒自我服務能力調查”、“你瞭解自己的孩子嗎?”等等。便於教師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與培養。我們還變革教師家訪的方法,變傳統的應付式家訪、告狀式家訪、喜報式家訪、收費式家訪為問題解決式家訪、家園互動式家訪、教育資源共享式家訪、教育調研式家訪從而提高了家訪工作的實效性。

(五)邀請家長參與活動

每逢重大節日或幼兒園舉辦大型活動,我們都邀請家長來園和孩子一起活動。如:“三八節”母子同樂會;“六一”節邀請家長來園和孩子們一起表演節目;幼兒畢業典禮,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和幼兒園做離園道別;幼兒園“家園樂”親子運動會,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感受運動的快樂;園裏開展廢物利用製作教玩具競賽活動,我們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動手製作等等。讓家長在參與中感受不同活動的教育意義。

(六) 開展家長體驗實驗教學活動

我們還充分利用家長的教育資源,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園內及班級組織的教育活動,如情感教育、環保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衞生保健教育等等。還邀請各行各業的家長進課堂當“老師”, 使孩子們獲得初步的社會知識,開闊了幼兒的視野,同時也讓家長體驗到了幼兒教育的不易和與幼兒互動的快樂。

通過以上的一系列家長學校實驗活動,拉近了幼兒園、教師、孩子、家長間的距離,增進了相互間的感情,形成了家園合力,提高了保教質量。幾年來,開展開放、民主型家長學校管理的探索研究,大大地提高了我園家長學校的辦學水平,通過家長學校的學習與培訓,家長們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認識,教育孩子的責任感增強了,教育觀念更新了,育兒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我園家長學校也在不斷地探索、實踐、創新中逐步成長髮展起來。

【第6篇】高等職業學校營銷專業課程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報告

摘 要 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其營銷專業課程的理論基礎是課堂學生主體、教學過程性、思維開放性和理論實踐教學緊密結合,也決定了教學方法必須採用講授、問題探究、知識競賽、演講、參觀、模擬和承攬現實業務等多種形式。只有這樣,才能達成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 高等職業學校 營銷專業課程 理論和實踐 研究報告

研究高等職業學校營銷專業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我們認為至少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從理論與實踐兩個角度探索營銷課程如何能較完整地形成營銷專業教育預期的教育成果,這是本課題的理論要求;而設計具體的理論課和實踐課教學方法以體現如上的課題的理論要求,是本課題實踐的必然結果。

一、研究背景

不管在高等教育領域還是中等教育領域,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類型的教育在教育界早已達成了共識,但是在教育實踐中,準確地説在理論教學實踐上,職業教育中的幾乎所有課程都完全模仿普通教育的教學方法已經變成了一種通例,把完全區別於普通教育的實踐教學課程變成仿照普通教育的實驗類課程,也已經成為了共同做法。探索高等職業學校營銷專業理論和實踐課程教學應該遵循的教育教學規律(即理論基礎),並設計出營銷理論課和實踐課進行教學的具體方法(即實踐性),是本課題的主要宗旨。

職校生與普教生相比雖然在理論知識的掌握上略遜一籌,但在實際操作技能上應該有一定優勢,特別應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這不僅是職業教育對各類職校生的要求,也是他們以後從事自己職業生涯首先必須具備的“物質”條件;國家就業政策和勞動力市場對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提出的要求以及他們與普教生相比,由於學歷問題帶來的更大的就業壓力,對他們實施動手能力教育就有了“精神”條件。這就要求高等職業學校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不是把理論知識的掌握放在第一位。但現實的做法如上所述,“職業教育中的幾乎所有課程都完全模仿普通教育的教學方法已經變成了一種通例,”這種“複製”普通教育的做法自然而然是培養不出具有熟練的動手能力的“藍領”人才的。

營銷學與其説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理論,還不如説它是一種源於企業商業實踐又指導企業商業實踐的操作工具和方法,正因為這樣,營銷理論的研究以營銷活動實踐作為基礎顯得更有意義。本課題就是在研究改革營銷理論課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設計出營銷實踐課程的教學方案。

二、理論基礎

本課題的理論基礎就是從高等職業學校營銷專業理論和實踐課程的特點出發,探索該課程的教育教學規律,併為營銷專業課設計理論和實踐教學方法提供理論依據。如前所述,如果認為普通教育重在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輸送基礎理論、科技研究和知識創新型人才,與之相比,職業教育就主要為企業造就生產、經營和服務的應用型人才,這是我們該項研究的一項理論認同。在這一理論基礎上,高等職業學校的教育目標,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首位,即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體現這一教育思想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都必須以學生是課堂主體、教學重視過程、培養學生開放式的思維能力、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方法等觀念作為教學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的動手、社會活動和實踐等能力為教學目的。

我們對如上教育思想的具體闡述如下:

1、課堂學生主體思想。關於誰應該是課堂的主體,是教師還是學生,形成了“教師主體”、“學生主體”和“教師學生雙主體”等思想,我們贊成學生是課堂主體的思想。課堂學生主體思想是指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師的教學活動應該圍繞學生的現實情況展開。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啟迪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而不是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教師要做的,是給學生營造一種能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課堂氛圍。當然,課堂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相互結合的。比較形象的説法是,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關係更像導演和演員的關係,而不是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係更像演員和觀眾之間的關係。

2、教學過程性原則。這是運用啟發式教學方式,變以往的把現成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記憶該結論的傳統教學方法為啟發和鼓勵學生探索結論產生的“過程”的方法。過程教學有利於啟迪學生的創造力,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我們知道,現代營銷學理論是以美國學者菲利普?科特勒為代表的一大批學者在綜合前人的理論並緊密結合現實的營銷實踐基礎上創立的,營銷理論本身就來源於實踐。把營銷學的每一個理論成果“還原”成它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對營銷理論的神祕性徹底解除,對於提高學習的興趣,達成學習效果意義非常巨大。

其實,現代教育不僅要求營銷教學,也要求所有教學把過程教學,而不是把結果教學放在首要位置,因為過程教學是送給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一把鑰匙,而結果教學只給學生的是知識財富本身。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3、開放式的教學思維。思維開放性要求教師通過各種各樣的課堂形式,使學生敢於向各種權威、課本、教師、“定律”挑戰,而不迷信定向思維中現成的課本中的“結論”,以逐步養成學生髮散性思維的習慣和能力。

營銷理論的特點是它和現實的緊密結合,這就要求學校在教學的方法、內容和手段等方面採取開放的教學模式;又由於營銷實踐的不斷創新,在教室裏的紙上談兵的教學方法是脱離實際的,也不可能在學校通過一些模擬活動教會學生從事營銷工作,必須讓學生走向社會,在社會的實踐過程中逐步養成他們成熟的營銷素質。這就客觀上規定了營銷教學必須是開放性教學。

營銷教學開放性的特點,也要求學校在制訂教學計劃、實施教學過程和進行教育結果評定時必須以全新的開放性觀念進行操作,用傳統的封閉式方法進行營銷教學過程管理不僅與營銷理論的內在要求背道而馳,在效果上將達不到營銷教育的目標。

4、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方法。如前所述,營銷理論是來源於實踐又指導現實實踐活動的理論,進行營銷實踐是必不可少的。這個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走進社會進行現實的實踐活動,因為“真槍實彈”的實際操作比任何形式的模擬活動效果要好得多,後者只能被認為是一種“演練”。其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

三、教學內容安排和教學方法設計

根據我們對高等職業學校營銷課程實施教學方法的理論認同,即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放在首位,這樣就應該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由此,設計全新的教學方法的基本思路就已經變得清楚:這就是隻要服務於培養學生能力的任何教學方法都應該有用。具體方法如下:

1、通過學科課程使學生掌握營銷基礎理論,可以採用講授、問題探究、知識競賽、演講和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學科課程主要包括基礎理論課和專業文化課程,在這裏我們主要是指營銷專業理論課。與傳統的學科課程中培養學生營銷學基礎理論的方法不同的是,變教師的課堂“一言堂”為教師和學生的“羣言堂”。不同於以往的教師的滿堂灌的講授,這裏的“講授法”既有教師的講授,也有學生針對某些問題的講授。“問題探究法”是一種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課堂討論形式,這種方法對於深入的理解基本理論、發現問題和活躍課堂氣氛效果非常理想。營銷知識競賽、營銷專題辯論賽和演講等教學方法,都是理論教學可以採用了的重要方法。案例教學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也會使學生掌握活生生的營銷理論。採用這些方法的目的是讓學生熟練、靈活和深刻理解並掌握營銷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這些理論課程的教學方法雖然在形式上各不相同,但它們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變傳統的講授教學方法中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單向傳授為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雙向、立體和多維交流,變傳統教學法中的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授課內容為學生主動學習科學理論知識。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在課堂上主要帶着“嘴”,學生捧着“耳朵”就可以完成整個課堂教學。這種新型互動的教學方法,要求師生都帶着嘴、耳朵、眼睛、手等所有“身體器官”去上課,當然更主要的是他們都帶着思考問題的大腦進行課堂交流。問題探究、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和案例教學只不過是這種方式的具體形式。

【第7篇】創建體育特色學校實踐性研究工作報告

為了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與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提升辦學品位,我校於XX年申報了創建xx區體育示範學校,XX年申報了創建xx市體育示範學校,為了使創建體育特色學校取得理論和實踐成果,XX年12月經學校領導班子研究決定,申報省級《創建體育特色學校實踐性研究》課題研究,經過兩年的研究,已經取得可喜成果,學校校風嚴謹、特色顯著、辦學質量良性發展。

一、兩年來課題研工作的回顧

(一)課題立項

此課題,經學校領導班子研究決定,XX年12月申報,題名稱為《創建體育特色學校實踐性研究》。XX年3月被被遼寧省教育學會正式批准為省級教育科學xx規劃重點研究課題。

(二)成立課題研究組織機構

XX年3月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並進行組織分工。

xx(校長):負責創建體育特色學校實踐性研究全面工作,及人員分工。

xx(書記):課題組成員的師德教育,負責協助校長制定《創建體育特色學校實踐性研究方案》

xx(副校長):協助校長制定《創建體育特色學校實踐性研究方案》,負責擬定我校體育特色課程開發與實施計劃、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方案。

xx(德育主任):負責在創建體育特色學校活動中抓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xx:(德育副主任)負責在創建體育特色學校活動中抓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xx(教務主任):負責體育特色課程開發與實施計劃檢查落實情況。

xx(教務副主任):幫助學校創建體育特色學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及課題研究的材料收集

xx(總務主任):負責創建體育特色學校實踐性研究學校後勤保障工作。

xx(總務主任):負責創建體育特色學校實踐性研究體育場地設施的改造方案。

xx(體育組長):負責創建體育特色學校具體育活動安排及檢查工作。

xx(學生會主席):協助德育處開展活動,做學生思想工作。

(三)課題研究過程

1、加強管理,不斷規範研究實施的進程。

一個課題申報成功,雖然事先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這僅僅是開始,真正的研究應該説剛剛開始,要把課題做成學校科學發展載體,需要做好後面的研究實施進程。為此,我們從課題研究管理着手,不斷規範研究的操作過程,以求課題研究中的每一個環節更科學,更有效。

(1)部門分工協調。課題研究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工作,不能停留於紙上談兵,必須落實在各部門的行動上。XX年3月,21XX年至XX年3月確定研究課題,組建領導機構,確定實驗人員,組織全體實驗人員學習。形成《創建體育特色學校實踐性研究方案》及《創建體育特色學校實踐性研究開題論證報告》。

(2)邀請專家論證。在明確分工的基礎上,着手準備有關課題論證會的方式、議程、材料準備等等。5月19日,學校成功的舉行本課題的開題論證會議,邀請了教師學校科研部負責人張寶慶及科研部的有關人員參加了論證會,對課題進行論證,學校教研組組長以上的骨幹教師以及中層以上行政人員參與了會議。會上進行了實地考察、資料查閲,還由課題核心組人員分別就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課題研究的要點、課題研究的措施、課題研究的成果期待等作了介紹或説明,最後專家們進行了廣泛而科學的論證,形成了一致的專家意見: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本課題選題前衞,理念超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對於國中教育如何落實素質教育是一個大膽的有益的嘗試,尊重學生的學生心理,體現了綜合性、實踐性等新課程教改的基本方向,有利於學生素質的發展;課題研究的基礎紮實,不但有理論的準備,而且有豐富的實踐準備,從體育教學到各科教學,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使研究具有良好的起點;課題具有個性鮮明的校本特徵,來自學校的實踐,在總結學校的經驗上形成,從學校勞技教育發展到項目學習,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尋找學校發展的優勢與戰略發展思路,對於學校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價值;課題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把課程與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校與社會等緊密結合。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課題組能把握好 “實施度”的問題,對於學生的評價應以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主,通過研究提升學生的素質;進一步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要不斷吸收課程論等教育理論的研究成果,要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積累更多的案例,為同類學校的研究提供可資借鑑的範例;建議課題組重新梳理項目學習、校本課程、學校特色等之間的關係,以“以全面發展和發展特長的研究方式“為核心,對課題進行科學的“再設計”,覺得課題名稱為《創建體育特色學校實踐性研究》最為合適,目標指向更明確,研究內容更清晰,使課題更好地促進學校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3)XX年7月,我們根據上級有關規定,及時對課題研究進行了一些回顧和反思。既回顧了我們研究工作的開展情況,又梳理了我們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績,更反思了我們研究中所面臨的問題及困惑: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我們發現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實施項目學習,是比較理想的,突出了“做”,在做中學,在做中教,但是從科學發展觀來看,以新課程的標準宗旨論,似乎存在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突出在實施項目中的研究性學習問題,此其一;其二,項目學習,作為一種學習的模式,如何延伸或拓展到學科教學之中,成為學校高效的學習模式,也是我們今後要探索實踐的難點。

2、堅持實踐,不斷充實研究對象的內涵。

本課題的核心是“全面發展,創建特色,發展特長”,也是我們研究的對象,而“實踐與研究”,也就是我們研究的方法之一。即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不斷改進實踐,不斷充實研究對象的內涵,從而提高學校素質教育和新課程實施的水準,形成學校教育的個性風格。

1.在實踐中做強實踐活動課程。

1、普及活動,有序開展

學校每年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施行辦法,適齡學生合格率佔學校學生總數的97%。

學校能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做到體育課與課間操、課外活動等有機結合。全體學生能正確做第二套全國中學生系列廣播體操——時代在召喚,並認真開展二項基本技能,學會籃球、跳繩、排球等體育健身手段與方法,並初步掌握本校普及的特色項目排球運動技能。

2、特色項目,紮實推廣

學校能夠因地制宜開展體育特色項目排球活動,有計劃地把排球納入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當中,在校組建健美操隊和的基礎上,各年級組也組建了健美操隊,健美操隊的參與率達56%。還有籃球隊,田徑隊、排球隊、武術隊等參與率達85%以上

3、訓練競賽,常抓不懈

學校在組建班級、年級、校健美操隊和預備隊的基礎上,還組建了學校還有籃球隊,田徑隊、排球隊、武術隊,加大訓練與比賽力度,做到體育課基本普及排球運動,並做到課時、階段、年度的訓練計劃齊全、規範、落實。

學校每年舉辦一次校園體育藝術界——全校運動會,運動會有田徑比賽和健美操賽兩項重要比賽,並把健美操比賽作為運動會重點比賽項目。另外學校在不開運動會的學期還舉辦全校性以班級為單位的全校性健美操籃球,田徑、排球對抗賽。

校運動隊訓練經常化、管理制度化,做到平均日均訓練時間達到1.5小時。並建有校排球運動隊運動員檔案庫,由李萍,王善利老師專人負責,檔案庫內容包括學生身體特徵、生理機能、訓練情況、運動成績等;

4、及時召開階段總結會

XX年12月28日召開了課題研究階段總結會。

實驗成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體育課堂教學:體育課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體育課的教學中我們堅持確立以學生的學習和鍛鍊為中心,培養學生樹立體育意識,養成鍛鍊習慣,提高鍛鍊能力的指導思想。在體育課程建設上注意體育文化,衞生保健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具有全面的體育文化修養。學校體育組還開發了籃球校本課程,適當增加了籃球的教學內容,儘量使教材體現科學性、實效性和趣味性。

二是課外體育活動:校園進行的各種課外體育活動是開展學校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途徑。每學期學校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課外的體育活動,如全校性的籃球操、廣播操,年級組的跳繩踢毽、拔河等,還有大課間活動中的各班級活動項目等等,從而吸引更多的師生主動參加體育活動。在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中能注意處理好體育鍛煉和體育文化活動的關係,既要完成體能鍛鍊的任務,又要豐富課外活動的內容,要認識到體育文化活動對提高學生鍛鍊意識和積極性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是體育社團以及高水平運動隊:學校學生體育社團有田徑、男子、女子籃球、乒乓球、長跑隊和跳繩踢毽等數個,參與人數達到900人之多。這些社團能堅持常年活動,做到活動有計劃有記錄有反思,活動形式多樣,活動效果顯著。

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一是要從如何提升全校學生的身體素養去思考。我們在課題研究是就提出了“人人掌握一項體育技能”的要求,我們體育組如何實施並能較好地達到這一要求,還值得思考,及早拿出方案措施。

二是要切實加強體育學科教研組和備課組建設,加強教學研究,同時做好xx市“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與學生體育特長培養的研究”工作,我們要在提高體育教師的業務素養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上下功夫。這是進一步抓好學校體育工作的基礎。

三是在抓好體育田徑、冬季四個項目的訓練的基礎上,要進行創新思維,如何讓我們學校在體育方面更進一步得到發展,創出學校品牌來,特別是體育特色或是體育品牌。

5、總結經驗,提出新目標

XX年3月份召開了課題組研究會,校長宣佈了新學期科研工作計劃,提出了課題研究的新思路和工作目標。

10XX年5月根據區科研部的要求做好結題工作,收集材料,實驗教師做好總結,撰寫教學案例,課題組撰寫實驗報告。

二、兩年來課題研工作的成果

(一)教學改革成果顯著

1、在實驗中探索教學改革新思路

實驗教師是創建體育特色學校實踐性研究的主力軍,實驗團隊中的每位教師是實施面向全體學生,具體創建體育特色學校實踐性研究實施者,只有他們的理論水平不斷提升,業務能力不斷提高,專業素養不斷強化,才能是課題實驗工作搞得更好,學校在培養體育教師方面下了大力氣,每次區教研活動保證參加,認真聆聽同行的經驗,認真學習,創造條件去xx、長春、本溪等地參觀學習。帶給了我們更新的活力,更加促進了我們體育學科教學改革的步伐。

定期組織實驗教師進行理論學習,通過學習、討論和探索,密切關注體育教學改革的新動向,並從中汲取新的營養,領略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和方向,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移植到自己的教學中去,促使自己徹底改變陳舊和落後的教育觀念,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決心對體育教學進行改革,切實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並提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開展自主高效體育課堂的教改實踐。

2、積極進行體育課堂教改實踐探索

牢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小組建設為教學重要組織形式和手段,強化學生自主,激發學生興趣,發展學生個性,以達到自主高效為目標,逐步形成學校的體育教學獨有的模式。

(二)實驗教師的素質明顯提高

1、實驗教師的思想素質有了提高

xx老師擔任體育組長,四個班級的體育課,家住在xx,孩子小,自己克服困難堅持做好體育組各項工作,平時教學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每節課儘量發揮學校的物質資源的優勢,增加一些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

兩年來,帶領全組同志組織策劃了校園體育藝術節,制定各種訓練隊的訓練計劃,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種體育比賽,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個人還被評為市區優秀課教師,區骨幹教師。

學校參加實驗的教師,在實驗活動中經常利用個人休息時間,指導學生訓練,xx老師已經55歲了,為了訓練田徑隊參加區市比賽,經常利用個人休息時間指導學生訓練,使得我校能夠代表xx區參加市運動會,並取得好成績。

2、實驗教師的能力素質有了提高

實驗教師xxXX被評為xx區三棋比賽優秀教練員。

實驗教師xxXX年被評為xx區健美操優秀教練員。

實驗教師xxXX被評為xx區田徑優秀教練員。

實驗教師xx、XX年獲得xx區中學體育學科優秀課一等獎。

實驗教師xx、XX年獲得xx區中學體育學科優秀課一等獎。

實驗教師xxXX年獲得區籃球優秀教練員榮譽稱號。

實驗教師xxXX年省教育軟件大賽一等獎。

3、實驗教師的科研能力有了提高

實驗教師xx、XX年《技巧》課在“遼寧省十一屆教育軟件大賽”中獲得三等獎。

實驗教師xx、XX年《技巧》課在“遼寧省十一屆教育軟件大賽”中獲得三等獎。

實驗教師xx、XX《籃球—投籃技術》獲遼寧省教育學會淪為一等獎。

實驗教師xx《籃球基本功訓練》獲xx教育學會論文一等獎。

實驗教師xx、XX年獲得xx市《新課標下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一等獎。

(三)學生素質明顯提高

1、九年級畢業體育達標律對比表

2、比賽活動和興趣活動進入大型體育活動課堂

按興趣分組類型的課—興趣活動課:一堂大型體育活動課有4個班在一起進行上課,共分了六個興趣小組進行興趣活動課。共分有籃球組、足球組、羽毛球、健美操組、武術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愛好、喜歡的體育項目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活動,學生真正能在活動中充分得到展示,玩得痛快,身體得到鍛鍊,並能學到體育方面的一技之長,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好基礎。

七年級、八年級參加特色體育活動人數對比表

3、學校特色團隊逐漸形成,特色效果明顯

XX年區中國小生運動會,我校300人組成的健美操隊,在大會上表演,獲得優秀組織獎和最佳表演獎,並獲得區男子總分第一名,女子總分第二名。

XX年9月份在區“體育與藝術2+1項目”中獲大型團體操優秀獎。9月中下旬舉行的xx區秋季田徑運動會中我校獲區團體總分第一名。並代表區參加XX年6月份舉行的市田徑運動會。9月末舉行南北校區運動會。本次運動會,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運動會項目、運動會開幕式、運動員參加人數上進行改革,受到師生們的歡迎,經過本次運動會學生的身體得到有效鍛鍊,能力得到發展,也增加了南北校區教師的凝聚力。10月中旬我校籃球隊,獲區女子比賽第一名,男子比賽第二名的好成績。同時女子籃球隊代表區參加1月16日舉行的市中學生籃球比賽。10月下旬我校學生參加區三棋比賽,獲個人單項第一名的好成績,為我校爭得了榮譽,11月份學生的日常兩課及大課間活動也常抓不懈,給學生以活動的時間,鍛鍊的機會。

(四)促進了學校的硬件與環境建設

自從我校實施《創建國中體育特色學校實踐性的研究》以來,上自校長,下自每個教職員工,都非常重視。要想通過此課題的研究,真正打造出體育特色學校,必須要在學校的硬件設施與校園環境建設上加大投入。北校區鋪設了橡膠運動場和籃球場,修建了校園主體景觀。另外,學校還加強了校園綠化與文化建設。讓學校每一面牆都會説話,讓每一處景觀都帶有藝術的成分,讓學生在校處處都受到美的薰陶。

【第8篇】大學生對學校學生管理制度認同度調查研究報告

2016年關於大學生對學校學生管理制度認同度調查研究報告

2016年關於大學生對學校學生管理制度認同度調查研究報告

摘要:本文以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實施辦法》為例,抽取15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結合教師訪談,通過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找出影響學生對其認同的因素,提出提高學生對學生管理制度認同感的措施,為有關部門制定相應制度時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學生管理制度;認同度

基金項目:本文是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師範大學旅遊學院)管理科研專項基金項目《大學生對學校學生管理制度認同度調查研究報告》研究成果(20xx03)

作者簡介:程xx(1986-),男(漢族),安徽宣城人,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生處科員,講師;李剛(1981-),男(漢族),山東日照人,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生處科員,講師。

近年來,隨着我們高等職業教育走進“後示範”時代,高職院校建設逐漸轉入內涵文化建設當中。作為學校主體之一的高職院校學生對學生管理制度認同度高低關係到校園內涵建設成效的高低,而如今,學生管理制度制定、執行等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究其原因是沒有了解影響學生對學生管理制度認同的因素有哪些,若能夠探索出影響因素,對於學校建設來説,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這種情況下,研究學生對學校學生管理制度的認同度,挖掘其中內涵,對學生的發展、學校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一、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本文對調查專業進行分類,分為5個系。各系所包含的專業如下:飯店管理系包括酒店管理(含麗嘉、萬豪)、旅遊會計,旅行管理系包含旅遊管理(含高爾夫)、電子商務,國際導遊系包含旅遊英語、旅遊日語、應用韓語、應用西班牙語,會展系包含會展策劃與管理,烹飪系包含烹飪工藝與營養、西餐工藝、餐飲管理與服務。然後對這5個系,每個年級選一個班級作為調查對象,共計15個班,以每班40人作為估計對象,估計600人。通過調查以上15個班級的同學,基本可以瞭解學生對《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認同現狀及影響因素。本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600份,回收問卷543份,有效問卷501份,問卷回收率為90.5%,有效率為83.5%。

本文主要採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通過調查分析影響學生對學生管理制度認同度的因素,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結果與分析

1.學生對《辦法》認同度調查整體情況。(1 )調查對象的性別、年級、專業分佈情況分析。從表1看,在性別分佈上,這次調查沒有做到男女生基本等量的設想,這是由於旅遊院校特色決定的。雖然這會對分析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鑑於被調查總數較高,男生絕對數不低,最終分析結果還是可信、可效的。

(2)調查對象對《辦法》瞭解程度及途徑情況分析。表2中學生對《辦法》瞭解程度大部集中在瞭解不多和基本瞭解這兩項上,説明學生對其瞭解、學習程度不高。在通過什麼途徑瞭解方面,通過學校發放的學生手冊和老師組織學習幾乎佔了全部,説明學生還是較為被動地去了解,也很少去關注學校網絡上公佈的電子版本的學生管理制度。

(3)調查對象對《辦法》中關注度情況分析。從表3中可以看出,第六題學生都是以獎學金評定作為最為了解的方面,較為了解是校服月規範,遵紀守法和寢室管理排序略有變化。在是否贊同這四個選項內容方面,獎學金也是佔了絕大多數。這一現象説明,學生對涉及自身利益的管理制度或者時間跨度較長、執行較為嚴格的制度較為關注和認可。

(4)調查對象對執行公信力認可度情況分析。表4中學生對《辦法》執行過程和其規定的程序認為不一致的情況佔62.5%,基本一致情況佔36.3%,表明學生對《辦法》執行公信力認可程度不高,説明學生對制度認同方面會把該制度的執行公信力考慮在內。

(5)調查對象對比外校學生管理制度情況分析。表5數據説明大部分同學會關注並對比校外管理制度,有相似制度的地方學生認同度比獨有的制度認同度高。

(6)調查對象對《辦法》滿意度、不足情況分佈分析。從表6可以看出被調查的學生對現在運作的《辦法》持不滿意態度的佔絕大多數,達到了89.6%,表明現在運作的《辦法》有修改的必要性。在認為現今《辦法》不足方面選擇前三項的佔了絕大多數,也即學生認為現今學生管理制度存在條例太多,限制自我發展、過度強調理論課重要性,不重視實踐課、較少考慮學生提出的制度改進措施等不足。

(7)調查對象對《辦法》制定過程是否清楚及是否參加其制定過程情況分析。表7中學生對《辦法》制定過程不清楚的佔94.4%,説明學生很少參與到管理制度制定過程中去。在被問及是否願意參加制定《辦法》時,絕大部分同學表示願意參加,説明參與度是影響學生對管理制度認同度的一個因素。

2.相應背景下學生對《辦法》認同度差異性分析。

(1)不同性別學生對《辦法》認同度差異性分析。以男女生為角度來檢驗不同性別對調查問卷各題的差異性(表8)可以得出,在第四題選擇上即對《辦法》瞭解程度上,男生和女生選擇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其他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造成這一顯著差異現象,一方面調查樣本女生佔大多數,另一方面,女生綜合成績普遍比男生好,《辦法》又涉及到獎學金、評優等內容,導致女生比男生較多關注該制度。

(2)各年級學生對《辦法》認同度差異性分析。以年級為緯度進行差異性分析,得到結果如表9所示。大一、大二、大三在第四題即對《辦法》瞭解程度、第五題即通過什麼途徑瞭解《辦法》、第七題即對《辦法》贊同內容、第八題即是否覺得《辦法》執行過程跟其規定程序一致、第九題即是否會對比本校和外校學生管理制度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在十三題即是否清楚《辦法》制定過程上,差異不明顯,其他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問卷調查顯示,年級越高,對《辦法》瞭解程度越高,通過閲讀學校發放的`學生手冊關注學生管理制度越多,對《辦法》贊同內容也越集中在獎學金這一板塊內容上,也越關注制度執行的公信力,也越想參與到制度制定過程中。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隨着年級增長,學生思想成熟程度提升,涉及到的相關制度增加,對自身利益的關注越來越多。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女生對《辦法》認同度普遍高於男生,年級越高,對該制度瞭解認同越高;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學生都較為關注外校學生管理制度,會對比本外校相似的制度,對於相同的地方會更深入地瞭解,對於不同的地方瞭解不多,基本上是被動接受;學生較為關注學生管理制度執行效果是否和其規定的章程內容一致,對於執行效果一致的制度較為認同,執行效果嚴重偏離規定的,認同度最差;學生對制度內容是否符合其特點和利益成為學生對制度認同高低一個重要衡量標準;此外,學生對參與制度建設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鑑於此,為了提高學生對學校管理制度的認同度,建議如下:

(1 )採取討論、宣講、組織活動等形式,提高學生對規章制度實施重要性的認識。學生管理制度教育和學習應貫穿於學生在校整個期間,同時也應注意把握好階段性,按照不同階段的不同任務對學生實施具有針對性的管理制度教育和引導。如可以通過講座、班會等形式,使學生事事有規範,處處有規矩,增強自覺遵章守紀的意識和能力。(2)擴大宣傳學習力度,增強教師對制度的認同度。學校應提高教師瞭解學生管理制度熱情,自覺採取有力措施,維護學生管理制度;使教師意識到只有落實、抓好學生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3)注重提高學生在管理制度制定中的參與度。學生管理工作者應當承擔的是引路人或障礙掃除者的責任,學生才是管理制度制訂的主體。教育自由意味着教育必須提供必要的條件和限制,以保證沒有任何外在的權威強迫教育者朝某個規定好的目標前進。只有這樣,個人才能擺脱外在設置的障礙,同時教育必須提供條件和引導,以促使個人擺脱內在障礙(如虛假意識、內在壓抑、自我矇蔽等),這兩方面都會破壞精神的自我創造。所以,學校應該主動提供學生參與制度制訂的途徑和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參與校園建設的熱情。(4)改善教育管理方式,體現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可以讓學生從多個側面、多種渠道瞭解學生管理制度,從而得到學生的認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建設美麗和諧校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制度管理制度時,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維護學生權利,把學生視着對等的主體,以激勵引導學生為主,懲罰教育為輔,真正做到“依法治校”,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人性化,才能把硬性的管理扭轉為人性化的管理。

【第9篇】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實驗學校評估自查報告

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實驗學校評估自查報告

我校於2002年6月申請創建湖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實驗學校,11月順利通過評估驗收,2003年元月授予“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實驗學校”稱號。

近幾年來,我們並不滿足已有成績,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深入開展課程改革和校本教研活動。教育教學研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師生素質得到了有效地提高,辦學品位得到進一步提升,很好地發揮“實驗學校”在臨 澧中國小教學改革中的窗口作用、示範作用。2003.年-先後被 評為全國巾幗文明示範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常德市明星學校、臨澧縣校本教研製度建設示範學校。現根據《湖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實驗學校評價量化表》進行全面地自評、自查,共可獲得100分。現將自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辦學條件(此項總分20分,自評20分)

1、學校辦學規模(此項4分,自評4分)

臨澧縣實驗國小始建於1988年,是直屬縣教育局的一所示範性國小。學校佔地面積近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890平方米。現有25個國小教學班,在籍學生1656人,有學前班4個,在園幼兒208人,教職工130人,在職的81名教師中具有本科學歷的8人,專科學歷的68人,特級教師2人,中學高級教師1人,國小高級教師72人,省、市級骨幹教師5人,縣級學科帶頭人10人,先後有20人次榮獲省市級勞模暨優秀教師稱號。教學用房、教學設備、師資配備、儀器圖書均達到省定一類標準,是全市明星學校,名優學校,是全縣教學教研教改實驗基地,是教育教學管理窗口中。

2、學校硬件建設(此項4分,自評4分)

學校辦學條件一流,教學設施齊備。宏偉的教學大樓內有30間寬敞明亮的教室。每個教室內有電視機、投影儀等現代化的電教設備一應俱全。科技大樓內設有多媒體電腦室、語音室、多媒體中心電教室、校園電視台、圖書室、閲覽室、美術室、音樂室、舞蹈室等多種功能室。9月,投資40餘萬元建起高標準校園崗,移動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閲覽室、課件製作室。校園內綠樹掩映,芳草茵茵,四季花香,環境幽靜,是全省園林式單位,是莘莘學子求知養性的理想之所。

3、學校管理水平(此項4分,自評4分)

學校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辦學目標,以“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學校有特色”為辦學理念,走科研興校之路,着力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全力打造特長教育品牌,素質教育在這裏得到真正體現,特別是這幾年來,我校立足實際,圍繞找準優勢,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務實高效的校本教研新途徑,努力構建學習型組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初步建立了與新新程相適應的校本教研製度,建立了多元化開放的教學研究機制,深化教學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科研興校目標。

4、學校師資狀況(此項4分,自評4分)

學校師資力量一流,在職的81名教師中具有本科學歷的8人,專科學歷的68人,特級教師2人,中學高級教師1人,國小高級教師72人,省、市級骨幹教師6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人,縣級學科帶頭人10人,先後有20人次榮獲省市級勞模暨優秀教師稱號。教師基本功過硬,專業知識紮實,教學藝術精湛。近幾年來,教師參加省、市、縣舉行的教學比武活動,有2名教師榮獲省級教學比武一等獎,有15人次榮獲市級教學比武一等獎,有65人次榮獲縣級教學比武一等然,有50多名教師的近百篇教研論文分獲國家、省、市級一等獎或在國家、省、市報刊雜誌上發表,特別是近3年來,我們通過校本培訓、繼續教育、專業引領、同伴互助、自我發展等多種形式,使教師素質得到顯著提高。

5、學校教研研究(此項4分,自評4分)

如何強化對學校教學研究工作的領導與管理,如何調動全體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積極性如何充分挖掘教師們教研、科研的潛能,努力提高校本教研工作實效,我們的具體措施是“兩個保證,兩個到位”即:“領導保證、時間保證”,“評比到位、獎勵到位”。

所謂領導保證,我們要求做到以下六點:

1、每個行政人員必須深入到一個校本教研小組,幫助確立本組校本教研目標,擬定校本教研計劃,把握校本教研動態,解決校本教研難題。

2、每次校本教研活動必須準時參與,不準遲到、早退、缺席,不準只到不研。

3、每週校長辦公室議,下組行政人員集中彙報各教研組校本教研開展情況,提出改進意見,及時調整思路。

4、教導處每月組織開展一次大型校本教研活動,要求教師人人蔘與,領導人人蔘加。

5、每月對各組校本教研工作進行一次專項督查評比。督查評比情況全校通報,作為期末評選先進教研組、先進年級組、先進課題的依據。

6、每期對全校校本教研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總結與考核,按教師目標管理考評細則各項權值記分存檔。

所謂“時間保證”,我們做到“五個堅持”:

1、堅持每週三放學後(一個小時)各教研組常規校本教研活動雷打不動。

2、堅持每週二晚教師例會,安排30分鐘時間進行全校性校本教研理論學習,從不間斷。

3、堅持各學科每個單元確定一個課例,進行三次研討,兩輪反思的模式進行研究,推行“同備一課,分班輪上”的教學模式不斷創新。

4、堅持每月利用一個晚上(2個小時)學校請一名專家來校講座,並在講座後集中討論,個人反思。

5、教師堅持每週必須進行3個小時以上的網上學習。

所謂“評比到位”,我們做到兩個結合,一是平時評比與定期評比相結合,

每開展一次校本教研活動,學校要組織專門的督查評比,看誰的組織好,效果好,資料好,並全校通報,全校推介,

每到期中期末,學校組織專門的力量對各組的校本教研開展情況進行綜合評比;二是個人評比與教研組的評比相結合,對於校本教研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及時發現,及時表彰,業務上委以重任,組織上優先考慮,經濟上予以重獎,對於校本教研活動搞得好的教研組,其計分作為評選先進教研組的重要依據,先進教研組的全體教師在期末目標考核中均加記獎勵分。

所謂“獎勵到位”,一是學校每一次組織的大型校本教研活動均設重獎項,活動結束後及時總結,表彰,獎勵;二是按照學校制定的《教研成果獎勵制度》,對全期來全體教師取得的各類教研成果一次性獎勵,在期末總結表彰大會上隆重發放,2003年我校共發放成果獎21688元,2004年發放22385元,教師個人最高獎達1200元,最低獎額也有280元。

二、履行職責(此項30分,自評30分)

1、承擔省市教科院(所)工作

目前,我校承擔實驗課題7項,其中,“十五”課題3項,“十一五”課題1項,學校子課題3項,已經結題獲獎並在全縣推廣的有2項,正在進行的5項,其中“十五”課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中期評估,獲省一等然,結題評估獲優秀等級。由此派生出的三個子課題,即“低年級‘情境教學’與多媒體整合”,“中年級‘體驗學習’與多媒體教學整合”,“高年級‘合作性學習’與多媒體教學整合”,涵蓋了國小各年級八大學科,形成了各年級有側重、各學科有針對,各教師參與實驗的教育科研格局,並做到了每個課題有方案,有計劃、有實驗檔案,研討形成了科學實用,便於操作的“六借六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 ,且已在全縣推廣。十一五課題“以校園電視台為載體,培養國小生語文聽説能力的研究”已完成立項申報工作。

2、參與各級教研活動(此項10分,自評10分)

為了抓好教研活動,促使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各級教研活動,我們結合學校實際,廣泛徵求意見,充分討論,反覆修改,於2004年9月,制定了《臨澧縣實驗國小“三級”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明確上至校長、下到每位教師在校本教研中的基本職責與要求,擬定了校本教研長、短期規劃,明確各備課組、教研組、教科室、教務處的具體的校本教研工作目標。此外,我們在2004年9月還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如:專業引領保障制度,合作交流互助制度,學習實踐反思制度,校本課程開發制度,集體備課制度,學校領導全程參與指導教學研究制度,教研成果獎勵制度等,將其彙編成冊,教師人手一冊,反覆學習,認真領會,全面落實。我校開展專業引領的總體要求是:“四層次、三必須、兩有、一檢查”。即在引領形式上分四個層次:1、學校每期舉行2—3次專講理論講座;教研組每週一次理論學習交流;教師每週利用3個小時進行網上學習;教師每期自學一本專業書籍。在專業引領內容上做到三個必須,必須是先進的教育思想,必須是科學的教育理念,必須與自身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在專業引領的管理上實現兩有一查,即有學習記錄,有心得體會,每學期進行一次檢查、評比。

我校開展專業引領的具體做法是“請進來、走出去”。

所謂“請進來”,就是請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來 校詮釋新課程、新課改、新理念,傳播新信息、新動態。我校在近年來,先後請市教科所劉忠義教師、省師資培訓中心肖奇平教授、特級教師肖家氣、賀大國老師和教研室朱宏志主任、胡家仁老師來我校進行專題講座,通過教師們反覆學習、集中討論、個人反思,全體教師對校本教研的內涵,素質教育的要義,新課程理念進課堂、課題研究策略等有了全新認識,為我們洗刷了頭腦,指明瞭方向,遞交了鑰匙,深受老師們歡迎。

同時,我們還利用網絡信息建立了新的溝通手段,與專家、教師、兄弟學校對話,通過設立實驗國小網站,打開了與外界溝通與交際的門户。

所謂“走出去”,就是派本校骨幹、教師外出學習、觀摩、交流取經。近年來,我校先後派出近30名骨幹教師赴武漢、株洲、衡陽、桃源、常德、張家界、石門學習觀摩、聽課,帶回了校本課程開發、校本教研製度建設、校本教研評價,新課程下教學設計,校本教研與課題研究的寶貴經驗。對於“走出去”的骨幹、教師,我校規定做到“三個一”:即提交一份完整的資料(經驗材料,光碟等)交教科室存檔,做一場高標準的彙報講座,談別人的成功做法與經驗,談自己的感觸和體會,談會後對學校的建議與設想。上一堂高質量的移植課,起到典型引路,以點帶面的作用。

3、在當地教學研究活動中的影響(此項12分,自評12分)

學校規範教學管理,狠抓教學研究,在市縣鄉產生強烈反響 ,在每年組織的全縣教學比武活動中均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年年被評為教研工作先進單位,科研工作示範單位,3月25日,全縣中國小校本制度現場研討會,在我校隆重召開,全面展示我校校本教研成果,介紹了我校校本教研製度建設寶貴經驗,重點推介我校校本教研模式,6月,《湖南教育》全文刊登我校“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的校本成功經驗。

三、新課程實施中的相關情況(此項50分,自評50分)

1、學校組織的師資培訓與學習(此項15分,自評15分)

(1)堅持“六個一”反思活動,我校堅持開展“六個一”反思活動,即要求教師每學期交一份重點剖析典型案例;每月交一份優秀教學反思(並且規定;每次外出學習後必須反思,每次聽了專業引領講座後必須反思,每次參加教學法比武后必須反思,每次承擔公開課、示範課、引路課後必須反思,每次聽了學校領導、同組教師的評課後必須反思);每月交一份優秀教學設計,並且上升到理論高度,闡述自己設計構想;每學期讀一本理論專著,並做讀書筆記;每學期上一節公開課;每學期寫一篇論文或案例。學校組織評比,記入教師成長檔案,納入期末目標管理範疇。

(2)、堅持六會制度,堅持“六會”制度。建立對話機制,為教師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經驗分享和專題討論提供平台。我校每學期召開“六會”已形成制度,如:04年11月面向全校教師的“教書育人經驗交流會”通過組內交流、推優參選、經驗報告三個環節,推介我校教師教書育人的新觀念、好經驗、金點子和好典型;如:04年3月,我校舉行課改年級課堂教學研討會,全體參賽教師反覆領會新課標,認真鑽研新教材,仔細推敲課堂教學新策略,推出一批理念全新、設計趨優、便於操作的好模式,起到點上示範、面上開花的特好效果;還有04年9月面向中青年教師的“讀書報告會,學術報告會”;04年12月面向優秀教師的“我為學校獻良策”座談會,04年4月面向青年教師的“愛我實小”的演講會都從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促進了教師有效反思,更新了教師教育教學理念。

(3)、建立讀書常規、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我校把確定為“師生讀書年”,納入學校工作計劃,教師以“讀專業書籍,爭做研究型教師”為主線,教務處、辦公室擬定切實可行的讀書活動方案。在讀書自學活動中,我們堅持“四確定”和“一展覽”。“四確定”:即確定學習時間、地點、內容、主持人。“一展覽”:即學期結束舉辦一次展覽,辦公室在檢查教師的政治學習筆記、業務學習筆記和讀書筆記的基礎上,將優秀筆記對全體教師展覽。

(4)、“課堂觀摩”結對學藝,跟蹤指導,雙向交流等有效措施促使教師培訓學習與提高。

(5)、資源共享,實施專業引信,我校開展專業引領的總體要求是:“四層次、三必須、兩有、一檢查”。即在引領形式上分四個層次:1、學校每期舉行2—3次專講理論講座;教研組每週一次理論學習交流;教師每週利用3個小時進行網上學習;教師每期自學一本專業書籍。在專業引領內容上做到三個必須,必須是先進的教育思想,必須是科學的教育理念,必須與自身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在專業引領的管理上實現兩有一查,即有學習記錄,有心得體會,每學期進行一次檢查、評比。

2、校本教研製度建設(此項20分,自評20分)

一是確保三級教研網絡整體聯動、職責明確

首先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領導小組。校長為組長,分管副校長為副組長,教導主任,教科室主任、年級組長、學科教研組長為成員,加強領導,全程參與,全程指導,全程監督,並制定了《行政領導全程參與指導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其次我們構建三級教研網絡,明確職責,強化責任,齊抓共管,整體聯動,確保校本教研不走過程,務求實效。(見附件1)

二是確保校本教研製度,科學規範,便於操作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建立健全必要、合理、科學的校本教研規章制度,是保證學校校本教研製度化開展,規範化操作,實效化運行的有力保障。

我們在2004年9月還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如:專業引領保障制度,合作交流互助制度,學習實踐反思制度,校本課程開發制度,集體備課制度,學校領導全程參與指導教學研究制度,教研成果獎勵制度等,將其彙編成冊,教師人手一冊,反覆學習,認真領會,全面落實。

3、校本課程開發(此項8分,自評8分)

我們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教研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制定切實可行的《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方案》和《校本課程評審辦法》,本着“校本課程要有利於學校辦出特色,要結合學校實際,學生實際、地域特點,更好地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原則,充分利用本地人文環境、地方 特色、名人古蹟、物質資源等優勢,分冊編好1-6年級校本課程名冊綱要,開發出課改年級實用校本課程4套共 課時,深受學生、教師喜愛,得到家長社會充分認可。

4、研究性學習的開放與實施(此項7分,自評7分)

我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為基礎,立足於探索教師如何有效指導國小生課內外主動性學習,變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探究性學習,提高綜合學習能力,我們確立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性學習實驗對象,以科學(自然)課為主要載體,開設學習研究性學習,主要解決科學實踐活動,社區服務活動,勞動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之間的配合問題,實驗成果形式主要以學生成長檔案袋、科技小發明、小製作、小創作以及論文、教師工作檔案為主,教師課例、納入學生評定與教師考核評比範疇,其成效顯著。

【第10篇】《心育知識與技能在學校中的應用研究》實驗報告

主題詞:心育知識、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滲透

XX年7月始,我們在全縣21所中國小校中進行了“心育”綜合實踐活動實驗,該實驗在XX年經教育部規劃課題總課題組批准,被確定為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重大課題子課題,此課題經過四年的實驗,已經圓滿完成實驗任務,並達到預期目的,現予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與進步,給青少年帶來了更多的自由與機遇,但也給他們增加了更多的煩惱與心理負荷。我們面對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不乏健壯的體魄、豐富的知識和足夠的智慧,但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堅強意志的磨練,導致他們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精神和承受挫折能力較差。如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全的人格,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新課題?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出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XX年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又出台了《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XX年教育部又提出了“減負”的要求。而“減負”的重點在中國小,如何在中國小學科教學中滲透心育知識,通過心育活動課的開展,使他們健康成長,這個嚴峻課題擺在了我們面前。為此,我們經過認真的思考和調查,並組織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家長反覆座談討論,提出了開展心育知識在中國小應用的構想並進行實驗。

一、心育知識應用的基本理念。

在心育活動課和學科教學中進行心育知識應用教育,使學生 反撲歸真,旨在以養成學生誠實、守信為本的品格,塑造學生完美人格;以實現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追求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相融合為價值取向,以貼近學生現實生活中最為關注的自然現象和社會問題的非學科性,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心育活動課的基本特點。

是使學生不侷限在書本里、課堂上、學校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實踐學習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身心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真正把書本上的知識通過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的綜合實踐活動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能在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主活動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的發展。這也正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之所在。就是讓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做的事情,用口頭語言表達或文字表達出來。

心育知識的應用與活動課的開展有助於新課改的實施。

一是開展心育綜合實踐活動,符合“改變課程過於注重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心育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是學生的主體活動的過程,它正是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實踐、自主學習,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過程。

二是開展心育綜合實踐活動,符合“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髮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的目標要求。

心育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與品德教育,與語文、數學、外語等工具和勞動、社會等學科的實踐活動的內容結合,都較好地體現了其“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心育綜合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個互滲互促、相輔相成的整合活動。

三是開展心育綜合實踐活動,符合“改變課程內容繁、難、扁、舊和過去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和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要求。

四是開展心育綜合實踐活動,符合“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的要求。

五是開展心育綜合實踐活動,符合“改變課程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六是開展心育綜合實踐活動,符合“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現狀,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七是心育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及操作要按照青少年的心理特點,遵循青少年的教育規律,實事求是,循序漸進。

二、心育知識應用研究的主要措施

學科滲透心育知識和綜合實踐活動由各實驗學校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一般要遵循以下三條原則:一是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二是體現學校和社區特色;三是善於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活動主題。

為了紮實有效地實現心育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我們在開展心育綜合實踐活動實驗的過程中突出了一個“實”字,堅持一個“常”字,注重了一個“果”字,切實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目的。

突出一個“實”字。

第一,學生參加活動的過程實。不論是學生按主題引領活動,還是自主活動都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認認真真的。

在活動方式上強調一切有利於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和探索慾望的活動形式,強調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和多種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動種類可多種多樣。不論是側重觀察、記錄、蒐集、整理、操作、實踐、討論、比較、分類、撰寫實驗報告或動手製作;還是側重社會考察、討論分析、模擬會議、角色扮演、辯論明理、社會訪談等實踐活動,都注重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

第二,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實。按照實施方按,要求重點指導,因需指導。針對學生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恰當地指導。

第三,講求指導的方法。教師運用激勵的語言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指導評價學生的活動。教師相信學生、激勵學生去“做”、“説”、“寫”。一位哲人説過:“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性格;把一個性格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命運。”教師抓住心育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每一個契機播種希望,換來了學生一個個成功的收穫。教師指導學生活動的語言有針對性。語言明確具體,符合活動的目標,切合學生的實際。鼓勵學生學習別的同學的優點,發現別的同學的不足。有比較才能鑑別。有所認識,就意味着能夠提高。使學生在自己與同學比,同學與同學比的過程中得到啟迪、得到提高。其活動方式也有一定的靈活性。比如,根據學生心理素質的強弱,對心理素質弱的學生讓其先站在自己的位置説,待學生得到鍛鍊後再讓其到前邊説,讓這樣的學生有一個心理適應的過程。再如,《揭開網吧的神祕面紗》等主題活動,學生對網吧的好處、壞處存在着不同的認識,教師採用討論或辯論的方式讓學生澄清一些認識。就是説允許學生對同一問題闡述不同的觀點。又如,低年級學生或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讓其再現情景或藉助做的經過説,有時也讓學生做一遍給同學看。過程的層次性。先讓同桌互相説,然後小組比賽説,最後再全班展示説。

堅持一個“常”字。貴有恆,日積月累顯實效;最無益,一曝十寒成虛幻。在心育綜合實踐活動實驗中我們常抓不懈,持之以恆。一是保證學生天天活動的時間,二是保證學生經常活動的內容。

注重一個“果”字。

在心育綜合實踐活動實驗中我們注重活動的結果,活動的效果,活動的成果。

注重活動的結果,就是對每次心育綜合實踐活動的結果都認真記錄、認真分析。

注重活動的效果。就是注意活動後學生的自我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等,認真總結活動效果的經驗和教訓,為活動的科學深入地開展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注重活動的成果,就是説參加實驗的學校領導和教師把自己對開展心育綜合實踐活動的見解撰寫成文,把自己在開展心育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經驗總結成論文。還把學生有關好的作品進行歸類存檔或向有關報刊推薦發表,或者參加上級組織的評獎活動。使心育綜合實踐活動實驗既紮實有效,又有花有果。

我們在心育綜合實踐活動實驗的操作上還做到了以下六個方面的結合。

第一方面,心育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確定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等客觀實際結合。

其一,讓學生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例如,讓學生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讓學生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還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理解自然與自己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還讓學生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並身體力行。

其二,讓學生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例如,讓學生認識社會資源,並能有效運用;讓學生走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行為規範,發展人際交往,養成合作品質,融入集體;力所能及地參與社區服務活動,體會參與社區服務的意義。

其三,讓學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例如,讓學生注重生活衞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認識各種災害及危險情境,學會自我保護;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認識和了解自己,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其四,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正確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如“校園周邊環境的調查”等)例如,讓學生關注日常生活及周圍環境中的問題,激發探究的熱情;考察科學發現的歷程,感受並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所必備的精神和品格;親身實踐,學會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儀器;嘗試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方面,“三實”綜合實踐主題活動目標的確定與總目

【第11篇】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調查研究報告

長期以來,地方政府與公辦學校關係沒完全理順、將學校視為教育行政部門的一個機構,從對校長、教師的選聘到考核進行較多的行政干預,校長一言堂、內部管理同質化、民主監督機制失靈和社區與家長沒有真正參與學校管理等。不僅降低了教師隊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而且也制約了現代學校制度的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迫切需要通過排除他律性因素干擾即去行政化來理順外部制度環境,通過加強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以及通過促進學校管理民主化進程來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對此,我們採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就如何落實學校依法辦學自主權、落實自主管理和民主監督辦學、促進社會參與學校教育機制的建立等問題進行問卷和訪談,並就促進中國小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等提出對策建議。

一、基本情況

公共教育管理領域內的政府和學校之間的關係主要體現為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之間的關係。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之間一般有三種管理水平:一是法制管理水平,二是制度管理水平,三是兩者在教育管理運行機制上的自覺的意識管理水平。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行政和學校管理之間關係的根本特徵不是制度性的,而是以行政性(上下級的)、管理型(管與被管)、習慣性(隨意地、人際的)為根本特徵。”這一教育行政管理特徵儘管具有的精確、快速、效率、成本低等優點,成為實現政府職能專門化的普遍做法。但這種管理模式暴露的問題也愈來愈突出,集中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教育行政機關成了“大校長”。公辦學學校類似於國家教育行政機關的附屬機構、分支機構,學校的主體地位不明,在人、財、物、課程及其它教學業務方面政府對學校統得過死,校本管理遠未形成,依法自主管理難以實現。

學習評價評價搞成“一刀切”。現行學校評價制度評價主體是教育行政機關及其指定的機構,功利化取向十分明顯,評價指標體系“一刀切”,統得過死,沒有顧及學校的差異和特色,對學校多元化、差異化發展,有一定負面引導作用,導致了現代教育觀念難以貫穿和指導教育教學全過程,素質教育難以全面實施,學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終身發展和允許有差異地發展的目標難以全面實現。

人財物上學校成了“肌無力”。在先行管理制度下,表面看起來學校很風光,滿身肌肉,實際上是“肌無力”。一些公辦學校應獲得的公共教育經費難以落實,在人力資源管理、經費的籌集及管理、生源等方面,出現了制度層面的一些亟需研究的問題。如需要的教師進不來,“富裕’的教師出不去,經費籌集渠道單一,開支管得過死,經費常常是捉襟見肘,學校招生權受到限制。制度因素導致部分學校的資源未能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

學校管理搞成了“家長制”。首先是學校決策機制存在問題。一是決策權力過分集中於主要負責人,部分學校校長缺乏民主意識,養成“個人説了算”家長制作風,教職工難以有效地介入學校管理工作。二是決策過程簡單化、經驗化,決策預案不充分,決策程序不民主,決策結果不透明。決策和執行分離,決策的有效性不高、指導力不強。決策責任追究制度不健全,重大決策失誤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和處理。管理方式陳舊。學校管理仍沿用傳統的金字塔式(層層垂直命令式)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組織上過分龐雜、管理結構上多層次、管理職能上多重疊、管理手段上高集權,因而,在現代組織管理中已經逐步被淘汰。現代管理模式強調實行扁平式管理,儘可能減少中間環節,直接面對政策對象,解釋政策初衷,增強政策認同,保障信息暢通,從而使管理更加有效。

學校管理相對封閉——搞成了“孤島”。制度的分割作用,導致部分學校不能與社區、家庭溝通。這一切,都與學校制度的相對落後、現代學校制度尚未系統建立有一定的關係。制度障礙已經成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現代學校建設與發展的較大的障礙之一。

隨着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科層制管理難以應對後工業時代出現的種種社會問題,公共管理服務領域在公平、質量、效益等各個方面遭到質疑。教育內外部環境日益複雜化,教育活動的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不斷提高,這些變化對學校尤其是校長在處理複雜事態方面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已經不適應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需要,無論是政府教育管理職能的轉變,還是現代學校制度的建設,在當前都無法迴避“去行政化”這一改革命題。為此,我們接受了中國教育學會整體改革委員會課題《現代學校依法辦學自主管理制度體系建構研究》,假定在管辦評體檢成熟的情況下,學校應該如何建構內部管理體系,同時回答建構依法辦學內部管理體制需要哪些外部條件。

二、目的和意義

“沒有調查就沒有有發言權”,這是毛澤東同志的經驗總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校分開、管辦分離的新型政府與學校之間的關係,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可以説,今天我國的教育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改革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制度變革上,而制度變革的核心是如何對政府與學校之間的權利、責任和義務進行重新調整和分配。

學校現代教育制度建設的前提是實現教育“管辦評”分離、學校“去行政化”它涉及到的核心問題是對公共教育領域裏長期存在的政府對學校管理和教育實踐活動干預過多,以及服務單一化、僵硬化等弊端而提出的改革問題,目的在於削弱教育行政過程中的權力性、強制性等要素,突出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專業技術指導能力。為此,我們必須認真而客觀地瞭解社會各階層的對此反應,以中國小教師人事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現象及去行政化實踐探索作為問題焦點,重點分析和探討去行政化對推動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重要性。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們研究的實效性和科學性,為學校現代制度建設研究提供基礎。

三、調查內容、對象與方法

為此,上半年,我們以“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中國小教師人事管理改革”等內容為主題,分別對校級領導、中層幹部、教師、社區及家長代表。採用隨機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表300份,回首250份,回收率80%。同時我們組織訪談5次。然後採用統計分析,形成報告。

四、調查情況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我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從對校長、教師的選聘到學校用人制度均有較多的行政干預,不僅降低了師資專業化水平,也制約着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實際進程。因此,去行政化不僅侷限於高校內,基礎教育領域內同樣迫切需要去行政化。

當前學校管理中突出的問題有:

(一)教學行政部門對學校管過多。簡政放權,進一步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這是伴隨政府職能轉變、構建現代學校制度而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教育行政部門事先具備了有關對學校人、財、物的管理權利;而學校作為法人單位,必然希望能夠自主、自律地按照各校的辦學傳統和理念進行改革,然而卻因各個學校基本上不具備有關作為組織條件的人、財、物等方面的決定權,而必須依賴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和指導,這就構成了現實中教育行政和學校管理之間既限制又依賴的矛盾關係,這一矛盾關係也成為制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主要因素之一。

多年來,我國形成了公辦學校政府辦,公辦,一直沒有很好解決政府怎麼管學校的問題,長期以來政府習慣於一手包攬,從校長任命到教師選聘,從學校制度建設(怎麼辦學)到學校評價都是政府説了算,結果學校千人一面,同質化想想十分突出,不能滿足社會對公辦學校的多元化需求。對此被調查者頗有微詞,

絕大多數人認為“當下的學校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主要問題是“主管部門管得太多,學校自主權有限” “校長任命制,專家辦學特色不明,校長過分依賴主管部門”,學校“管”得太死,制度沒有激活教師積極性。教師對於“論資排輩”,績效分配“大鍋飯”現象很是不滿。部分家長和社區代表也覺得管理主體單一,缺乏建構社區和家庭參與學校管理的機制。

(二)任命制不利於校長職業專門化。教育人事管理行政化的特色就是實行校長任命製為主,學校校長是靠教育行政部門發現、培養,形成近親繁殖和裙帶繁衍,這無疑把有些具有現代校長素質、辦學理想和創新型人才排除在外,有些人當了校長以後,把校長當官做,眼睛向上,只對主管部門負責,缺乏眼睛向下服務於教師和學生的精神,對學校發展、對教師發展和學生髮展負責的意識淡薄。

在《關於深化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改進和完善中國小校長選拔任用制度,積極推行中國小校長聘任制。中國小校長的選拔任用要擴大民主,引入競爭機制。”調查表明,在被調查的80%人擁護“自薦竟聘”和“民主推薦”。絕大多是人認為學校去行政化,校長應該實行職級制,走專家化發展道路,一邊校長全心全意辦好學校。在訪談中大家認為,校長任命制是比較典型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這種選拔方法一方面不能保證具有相應資格的人當選校長,使得選拔校長的過程成為一般行政幹部交流的過程,不利於校長職業的專門化;另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人權與事權相脱離,教育局一些業務科室與基層學校在行政級別上出現“倒掛”現象,加大了教育行政和業務部門對學校進行有效管理的難度。

(三)協調選聘不利於教師隊伍建設。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管理的永恆主題,然而在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下,由多部門協調選聘教師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降低了教師職業的專業性。這一辦法是一把具有“雙刃劍”:一方面由多部門協調選聘起到了權力的相互制約和平衡作用,以防權力過於集中到某一部門;而另一方面,教師職業是“以作為教育者的使命感和深厚的教育熱情為基礎的,而且具有廣泛的教育涵養,能夠深入理解學習能力、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人的成長和發育規律,具有出色的教育藝術等綜合素質和能力,具有高度專業化的職業。”

面對這樣一個既要求具有較高專業水準,又要求具有較高責任感的專業羣體,有必要由專門的機構對教師進行認證、選聘和考核。採取多個部門選聘教師的做法,難免運用一般行政原理,加大了橫向行政部門干預教育的隨意性,從而降低了教師這一職業的專業性,這必然很難從入口處把好教師隊伍素質關。

調查和訪談表明,在被調查中80%的人希望,專門機構(第三方)選聘,學校使用,主管部門備案,也有部分贊同學校選用,但擔心學校領導暗箱操作。

(四)職稱評聘分離可謂一把雙刃劍。教師職稱和職務不搞一刀切和終身制,去年全國人代會上,就有代表提出,目前實行的績效工資的高低,一個重要的參評依據就是職稱的高低,職稱“終身制”使得一些學校的部分教師只要評上高級職稱就認為萬事大吉,在之後的工作中不再“賣力”。建議取消教師職稱“終身制”。解決教師不思進取、高原現象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校採用評聘分離,地址高評和高職低聘,行政部門搭建促進教師校際交流的平台,促進教師良性流動。

在絕大多數受訪對於“教師學校使用教師時,不搞終身制,根據學校編制的職稱職數,實行“高職低聘、低職高聘”,有利於調動中青年教師的積極性;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技術終身發展;有利於教師隊伍的正向交流和合理流動;有利於學校對教師的動態管理。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把雙刃劍,學校領導必須制定公正公平的制度,將過程公開化、透明化,否則會造成人心惶惶,不利於學校的安定團結。

(五)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要素欠缺。“管、辦、評”分離後,學小現代教育管理制度,依法辦學,民主管理,一方面學校必須成立學校民主管理機構,引進現代企業管理你年和模式,實行校長負責制下的“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求擴大學校管理主體的內涵,引進社區、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教育主管部門將引進第三方機構對學校辦學質量進行專業評估。而這一切目前都不夠成熟。

大家認為,依法成立由校長、學校行政、教代會代表、骨幹教師、社區代表和家長代表的學校“校務管理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能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作為學校管理的主體的積極性,增加學校的向心力,有利於學校校長“依法辦學,民主治校”的各項制度的貫徹和執行,有利於暢通教師的各項訴求渠道,保證學校管理的公正、公開和透明,有利於減輕校長日常事務管理,專心思考學校發展,體現專家辦學的優勢。

絕大多數人支持引進“第三方”評估學校,因為專業機構的評估一般尊重教育規律和學校特色,既體現科學性和有效性,有體現了客觀、公正、科學的。但也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因為專業機構是由教育主管部門指定的,換湯不換藥;目前專業機構很不成熟,難免出現偏差。

對當前的“社區”和“家委會”參與學校辦學的普遍看法是很不成熟,社區辦學還停留在形式上,.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不一樣,目前社區辦學積極性不高,很難從實質上參與學校辦學。目前家委會大多屬於幫、為學校解決具體問題的機構,還沒有真正參與到辦學過程中。家委會顯得比較鬆散,成員的素質和積極性參差不齊,很難形成一股參與辦學力量。

(五)現代學校制度要求高素質校長。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是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要求,也是校園文化建設和校園政治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校長作為學校發展和學校管理的首要負責人,應該關注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並在校內製度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成為推進和建構現代學校制度的靈魂人物。因此校長必須具有現代眼光和博大情懷,先進的教育理念和不斷創新的精神,民主的智慧和深厚的情感凝聚力是校長必備的素質,所以説“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好校長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大家不約而同的認為:好校長應該具有:對我國教育現狀保持清醒的頭腦,是教育的思考者和實踐者,具有教育家辦教育的戰略思考;要有法制意識,發揚民主,依法治校,滿懷激情引領教職工辦好學校;要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主動地為師生服務,具有管理即服務的理念;要有科研思維,沉下身子回到課堂,與老師們一起研究和解決課程設置、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是課堂的和管理者;要有學習和創新精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辦出學校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六)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一些想法。大家對現代學校的一攬子制度的看法有:一是看好現代學校制度,認為着一攬子制度很系統,如果能變成自覺行為,管理成本會很小,機制的效益會很高;制度很科學,廣大教職工通過校務委員訴求和討論,將自己的意志轉化為自覺行為,充分體現民主治校的思想。但也有一部分人不看好,認為制度很繁瑣,關鍵是很難變成自覺行為,管理成本會很高,執行力度很大。這不是制度本身的問題,二是不合符當前實際,因為教師已經適應了為管理而管理的制度。

校長所擔心的是現代教育制度將人事權下放、經費包乾給學校意味着對校長髮出了挑戰:.挑戰校長的法律意識,校長是否有依法辦學,接受民主監督的意識;挑戰校長的民主意識,校長能否實行民主管理,依靠廣大教職工辦好學校;挑戰校長的責任意識,校長是否有向政府負責,向社會負責的意識;挑戰校長的辦學智慧,校長是否具有辦學能力,能把一所學校辦成好學校;挑戰校長的創新意識,校長能否運用教育智慧,以創新思維推動學校特色發展。一句話,校長愈來愈不好當了。

當然要推行現代學校制度路還很長,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前提是政府鬆手,簡政放權,去行政化,實現“管、辦、評”分離,而實行“管辦評“分離的關鍵是“政府放權”,否則一切免談。

四、思考建議

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我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從對校長、教師的選聘到學校用人制度的行政干預過多,不僅降低了師資專業化水平,也制約着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推進。因此,在基礎教育領域內去行政化,建設依法辦學的現代學校管理體系,對於深化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特提出以下思考建議:

(一)改革校長選拔制度,實行中國小校長專業職級制。一直以來,我國將學校視為教育行政的一個機構,中國小校長也具有行政級別。具有行政級別的校長忙於行政事務,無法將主要精力放在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上來,也無法關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訴求,容易忽視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造成教師從事教育改革的職業權利與職業能力嚴重缺乏,“教師的不支持與不適應使教育改革只能得到有限的、支離破碎的執行,使教育改革形式上變化較多,實際進步很小。”

人事部提出對事業單位人事實行“脱鈎、分類、放權、搞活”的總體思路,為此,近年來,在上海、中山、濰坊等地區試點運行了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實踐表明,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是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方向,把校長職位與其原來的行政級別脱離,通過選聘、考核建立起新的一套校長職級系列,目的在於減少學校教育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培養教育家辦學的氛圍,這項改革可以視為是當前我國教育去行政化一次試水。

濰坊市在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認識到教育家辦學的重要性。從起就推行校長職級制改革,從最初取消校長的行政級別到實行校長職級制、任期制,確保讓懂教育的人來辦教育,基本上阻斷了傳統的行政官員擔任中國小校長的路徑。,該市成為國家試點的校長職級制改革單位。目前,該市正通過採取後備人才制、校長遴選制、校長職級制、校長薪酬制、校長任期制、校長與教育主管部門交流任職制、縣市區教育局長任職資格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繼續完善該項改革。

與傳統的校長任命制相比,實行校長職級制管理具有以下幾方面優勢:一是校長的選拔、考核以及調配歸口於教育行政部門管理,減少了橫向部門之間的行政干預,實行公開遴選制,為教育家辦學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減少了校長過於繁瑣的行政事務,增加了投入於教育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精力,有助於校長職業化,為培養教育家辦學創設了平台;三是增強了學校辦學活力和創新意識,有助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不過,在現階段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進展並不順利。主要原因:一是校長任命權不在地方教育局,即使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有實施職級制改革的主觀願望,但很難付諸實施。二是實施校長職級制,必須要有比行政級別更具吸引力的改革條件。濰坊實施職級制改革,是採取與校長職級制改革相適應的薪酬制和任期制等配套改革環節予以保障的,這需要政府統籌支持,單靠教育行政部門是不能夠實現的。

(二)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實施依法辦學民主管理制度。從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國際經驗來看,構建現代學校制度主要受制於三方面要素:一是學校自主性的外部保障機制——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下放包括人事、預算和“學校管理規則”在內的管理權限;二是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內部保障機制——學校內部組織的重建和學校管理者能力的提升;三是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實行社會參與,促進教育管理民主化。建議今後主要通過以下三方面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

1.政府實行簡政放權,進一步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首先,要解放思想,推廣校長職級制改革,保障校長職業的專業化水平。校長職級制,對於加快實現中國小等事業單位與機關行政級別脱鈎,建立校長職級制,不僅可以保障教育主管部門的事權與人權的相對統一,也是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放權”的重要探索,有利於教育家的培養。實踐表明,通過取消校長行政級別的改革舉措不但沒有影響教育質量,反而喚起了校長和教師的改革主動性和積極性,一些年輕的教育家型的校長正在實踐中脱穎而出。

其次,簡政放權,進一步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前提是要實行簡政放權,也就是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教育機關放權。以教師編制為例,目前,結構性缺編問題比較突出,解決好這個問題,就有必要重新研究和制訂中國小教師編制標準,適當增設一定的彈性編制給地方,因地制宜地解決結構性缺編的問題。有了一定的彈性編制,既可保障每校每年都有一定比例教師能夠脱崗培訓,又能保障教師有效流動,同時也有效解決代課教師的問題。實踐表明,目前一些地方已經具備解決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的主動性和相應能力。如山東省壽光市通過“政府出資,教育局招聘,學校用人”的靈活機制,採取了“動態編制”辦法有效解決了高中教師缺編的問題。實行由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教育機關下放權限。在管理學中,自主權包括財權、人權、物權和事權,在確保讓懂教育的人來辦教育的基礎上,將適當的人事權、公用經費使用權轉交給學校。

第三,處理好政府與學校的關係,不能取消對教育必要的行政干預。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之間的關係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首先,教育行政組織與學校教育組織之間的一般關係應是宏觀指導與微觀實施的關係、一般指導與具體執行的關係。教育行政機關制定的方針政策,歸根結底要通過學校教育過程來體現和檢驗,而學校行政管理過程也不能遊離於政府之外成為“孤島”。實行由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教育機關下放權限也必須具備相應的前提條件,如校長可以有權聘用教師,但必須要事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得到正式的審批認可才能聘用。同理,學校預算以及經費的使用等都必須事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申報。

2. 強化學校內部治理,依法建構現代教育管理制度。目前,我市多數學校面臨缺乏自身戰略發展規劃能力、學校領導力欠缺等實際問題。針對上述問題,首先,需要政府層面從教師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的重要性出發,重新明確中國小教師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身份和地位,通過加強教師資格、校長資格的認定,逐步減少教師選聘過程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預,真正實現從源頭上把關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其次,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改進和完善學校中層管理組織,進一步加強學校自身發展規劃和內部治理能力。

第三,加強學校管理領導力專題培訓以及內部組織建設,增強校長以及學校中層管理的組織協調能力。只有學校有了自律性、自主性改革的意識和相應的能力水平,才能推進現代學校制度,才能真正落實教育的公平和質量提升。

3.社會參與學校管理,保障教育的民主化和公共性。政府、學校、家庭、社會是教育的核心利益相關者,從教育的公共性考慮,教育利益者彼此間需要平等對話,但在行政垂直管理體制下,學校只對上負責,忽視了家長、社會對學校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在教育需求多元、民主理念日益深入的今天,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也正集中體現了教育相關者的利益訴求。面對來自社會的壓力,一方面需要對教育行政過程實行問責制,實行信息公開,以取得社會對教育的信賴;另一方面需要加強管理的民主化進程,鼓勵家長、社會以及社區居民參與學校管理過程。而且社會參與不能僅停留於重大教育改革決策過程中,而是從制度建設的視野加以推進。

仍以教師人事管理為例,教師評價由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既可以發揮社會、家長的民主監督作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校長負責制的不足,避免校長的專權,可形成校長負責制與民主參與制度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協作的良性機制。

目前,我國一些地區已先行在社會參與學校管理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有效的實踐探索,如南京市的校務委員會制度、我市青羊區的中國小民主管理委員會制度、寧波海曙區的教育議事會制度等等,這些地區的改革經驗為促進學校管理民主化進程提供了很好的經驗。不過,社會參與學校管理是需要一定的必要條件的,如合理的民主參與制度、參與者的民主議事水平以及學校管理者的辦學理念等。這裏特別要指出的是,在缺乏明確理念的前提下提倡社會參與,不但容易帶來妨礙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嫌疑,而且也關係到公共教育質量的問題。因此,在實行社會參與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教育的公共性與私有性之間的關係,採取謹慎態度推進學校管理的民主化進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xuexiaoguanli/ldeq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