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學校管理公文範文 >

學校特色建設與品牌打造的研究方案新版多篇

學校特色建設與品牌打造的研究方案新版多篇

學校特色建設與品牌打造的研究方案新版多篇

打造學科特色 鑄就學校品牌 篇一

打造學科特色 鑄就學校品牌

沙洋縣高陽國小創建農村特色學校活動小記

一、總體思路

當前,基礎教育正進行着人事制度改革和新一輪課程改革,這為學校特色創新提供了新的機遇,特別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的設立,更為創建特色學校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目前,我校已基本上實現了管理體系科學化、教學體系整體化、教育體系網絡化的目標,具備了特色創建的基礎條件。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我們對學校實際進行客觀分析,認清優勢和劣勢,合理選擇和打造優勢項目,構築學校新的可持續發展的平台,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加大課程改革力度,強化個性特長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彰顯學科個性,培養學生特長,建設特色學校,鑄就學校品牌,我校推出了“科科抓質量,每科出特色”這一重要舉措,推行“十每”教學模式。

二、背景介紹

長期以來,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束縛着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學校教育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共性太多,個性太少。抓特色建設,創特色學校,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優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提升辦學品位的重要舉措。《文心雕龍》曾言:“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建設特色學校,打造獨具魅力的書香校園,是高陽國小發展的必經途徑和選擇。幾年來,我校師生積極探索,深入實踐,尋求到了適合我校實際的特色教育有效途徑-----以“十每”教學模式打造高陽國小學科特色,並由此開闢出了一塊我校特色教育新天地。

三、決策過程

(一)完善方案

為了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方案,我們走羣眾路線,集思廣益,然後彙總確定:中層幹部、教研組長研討開會——擬定學科特色活動內容——教師以年級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行政班子彙總意見——完善學科特色活動方案。

科學的制定出適合我校的活動方案,為高陽國小的特色創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強化管理

1、明確目標。教師根據學校創建方案,制定出個人特色項目申報計劃,幫助大家確定合理的發展目標。

2、責任到人。我們將計劃中的各項任務落實到各個職能部門及教研組,責任到人,明確要求,完善獎懲制度。我們將學科特色活動的八大類分工到各負責人,語文和思品由教導處副主任韓玉書負責,數學和英語由教導主任馮秀負責,體育和科學由韓國輝書記負責,音樂和美術由教科室主任徐小茵負責。

3、按時檢查。各學科負責人按周對各項目組活動情況進行檢查,教導處按月對各項任務的達成情況進行反饋調查,各項工作都要求做到有計劃、有總結、有過程資料。

4、人本管理。樹立服務意識,進行人本管理。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使教師遇到困難時得到幫助,獲得成功時能得到祝賀。為大家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讓教師真正把創建特色學科轉化為自己自覺的工作行為。

5、考核促進。以考核促進活動開展。教師特色學科活動的教學資料檢查結果計入教師期末常規教學資料檢查成績;期末教導處組織專人對各學科活動成效進行考核,考核成績以一定比例計入教師教學成績,納入績效工資進行核算;學生活動成效由負責領導組織,在一些大型活動中呈現出來。

四、創新點:實施“三特”工程,制定“十每”常規 三特即特色資源、特色教師、特色學生。(“十每”常規見後面主要做法。)

(一)特色資源:根據學校實際,積極進行課程改革,構建適宜本學校的課程體系,形成較受學生喜愛、有學校特色的教育教學及管理模式。為此,我們組織學科特色活動校本教材編寫組,負責教材的編寫,我們將語文學科特色定位在“朗讀、規範字、説話能力”,數學學科特色定位在“準確、迅速的口算能力”,英語學科特色定位在“口語表達”,體育學科特色定位在“隊列訓練、武術表演”,音樂學科特色定位在“葫蘆絲演奏”,美術學科特色定位在“繪畫、剪紙”,科學學科特色定位在“小製作、小發明”,品德學科特色定位在“禮儀教育”等。

(二)特色教師:特色建設離不開教師的主動創造,教師隊伍的素質高低決定着特色建設的成敗。我校將特色建設與教師專業發展整合為一個整體,在特色建設的過程中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打造一批特色教師:

1、書蟲行動,準確定位特色內涵

我校開展“買一贈一”訂書活動,鼓勵教師做“書蟲”。“書蟲行動”為學校創建學科特色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教師通過學習研討,認識到創建學科特色,一是要充分體現一個學校在學科教學目標上的價值追求,在達到國家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學校着重強調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二是要牢牢把握學科教學的重點,集中力量使學生掌握應有的知識、技能。

2、青藍行動,提升教師教學理念

我校利用每週四晚上,開展“青藍行動”,以老帶新,師徒結對,成立學科論壇,並堅持活動。每次論壇活動,都精心組織內容,有專家講座、觀評錄像課、專題論壇、與名家對話等,形式活潑多樣,深受青年教師喜愛。研討的許多內容都與學科特色建設有關。

3、司南行動,探求特色教學之道

為探索一條合適的特色教學之路,我們鼓勵教師在教學理論上兼收幷蓄,推陳出新,內化為學科特色教學的指導思想,為特色教學奠定理論基礎,指明方向。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積極提倡教學反思,通過對課堂教學細節的反覆琢磨、質疑將教學中的疑難問題逐個進行解決,豐富了教師的教學實踐技巧,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要求其它學科教師領會學校特色建設內涵,努力運用本學科特點滲透學科特色教學思想,鼓勵學生撰寫研究性學習、科學探究等相關內容的小論文。鼓勵教師撰寫獨具視野的教學論文,發表在教育刊物上。

4、尋師行動,保障活動高質運行

為保障我校學科特色活動高質量運行,我校特聘黃龍武校楊盼老師為我校武術教練,每週三上午到我校指導五年級學生和全體體育教師進行武術訓練,同時黃龍武校將我校設為其教學基地之一;“藍調”琴行的範水蓮老師每週二親自到我校指導音樂教師和學生練習葫蘆絲吹奏;烽火台中學曾穎老師每週五最後一節課到我校為全體語文教師和愛好書法的學生指點迷津;我校先後派出多名數學教師到李市國小學習速算教學經驗;汪娟、黃華、宋娟、吳書平、楊姝等教師分赴市實驗國小、市縣教研室、電教館、羣藝館向有關專家們求學拜師。

(三)特色學生:各班挑選愛好者,針對學生特長進行重點培養,讓他們成為各班的特色種子,帶動全組、全班,這樣做到以點帶面、全面鋪開。

五、主要做法

各學科結合實際,開展豐富多彩、適宜學生年齡、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目前全校共有八大科十大類十二個特色活動項目,每個項目都有負責人,有的項目還有協作人,這樣使全校人人有項目,班班有特色,從而形成學校整體特色。

落實“十每”常規,保證了學科特色活動的有序開展。“十每”常規為:

1、每天20分鐘晨讀(每天早餐前20分鐘)

2、每天練規範字10個(下午上課前練字5分鐘,學校提供專用練字本,語文教師批改)

3、每天摘抄並背誦一句話(學生準備專用摘抄本摘抄並背誦)

4、每天口算5—10題(數學課前進行,學生自備口算本)

5、每天一句英語日常語(英語教師按學期準備,每期30—60句)

6、每期每班交小製作3件以上(科學教師指導)

7、每個學生都會吹奏葫蘆絲一曲(音樂教師指導)

8、每個學生都會背誦《禮儀三字經》,並能禮貌待人(思品教師落實)

9、每個學生都會畫簡筆畫(美術教師負責指導,每期每個學生要會畫兩種以上物品的簡筆畫)

10、每節課前都要進行2分鐘以上的學科特色訓練: 語文:學生朗讀或背誦古詩、優美句子、格言等 數學:口算5題以上或背公式、口訣 英語:日常用語或英文歌曲 體育:隊列訓練或武術訓練 音樂:唱歌或葫蘆絲吹奏 美術:簡筆畫

思品與社會:背誦《禮儀三字經》 科學:演示實驗

常規制定後,我們採用培養重點、以點帶面,最後全面鋪開的方式,確保學科特色活動的運行。葫蘆絲百人演奏團、書畫社、校武術隊、科技製作小組等從各班挑選愛好者,進行重點培養,讓他們成為各班的種子,帶動全班同學的學習熱情。設立德育牆,讓牆壁説話,時時修心,處處育人;把武術操列入課間操內容,推廣普及武術;成立演講社、劇團,舉行朗誦、英語演講比賽;每學期進行一次計算大賽、舉辦科技製作節,在全校師生面前展示自己聰明才智。

我們還利用校園廣播、板報、櫥窗、校園網等宣傳載體,開展具有廣泛參與性的特色宣傳教育活動;結合 “國慶節”、“教師節”、“六一節”、“元旦文藝匯演”等開展各種學科特色活動,把學科特色活動貫穿於經常性的校園活動中,豐富了校園文化。

六、保障措施

1、成立學校特色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辦學特色建設工作的領導、視導和指導,確保創建工作為序、有機、有效進行。

2、建立特色學校建設運作機制,健全特色學校建設操作規程,落實特色學校建設責任制度。

3、進行專題調研,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

4、實施“三特工程”。三特即:特色資源、特色教師、特色學生。通過三特建設,能科學有效的鎖定教育資源開發方向,建設一支專兼職教師隊伍,培養一批富有個性的特色學生。

5、以社會需求、學科體系、學生髮展的為基點,構建學科性課程、環境性課程、實踐性課程並行的課程體系。

6、加強特色學校創建的過程管理。注意收集、整理資料,不斷總結,提煉經驗,昇華理論,定期開展研討交流、展示活動。

七、初綻異彩

幾年來,學科特色活動紮實有序的開展,已經為高陽國小推出了一批名師名生,提升了高陽國小的知名度。全校師生獲得的各種獎勵如下:

2008年“慶元旦、迎新春”文藝匯演中被高陽鎮人民政府評為“優秀組織獎”

2009年獲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省級優秀組織獎 2010年慶“六一”文藝匯演獲沙洋縣三等獎

範士春、丁紅豔、黃華老師在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中獲國家級一、二、三等獎

劉小平老師、馮秀、徐小茵老師分獲市規範字書寫比賽一、二、三等獎

劉豔麗老師獲得全國國小生英語競賽指導獎 劉海燕老師在音樂教師基本功競賽中獲市二等獎 韓玉書老師獲得全國美術書法大賽輔導獎

楊姝老師獲得國小英語口語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稱號、英語優質課競賽市三等獎

宋娟老師獲得荊門市國小語文青年教師朗誦比賽二等獎 吳李晶同學在第二屆“長江杯”湖北省農村國小生英語口語競賽中獲省二等獎

易鵬輝同學在第三屆全省農村國小生英語口語競賽中獲荊門賽區二等獎

王政

一、宋逸菲、吳新竹等多名同學在沙洋縣舉辦的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學校國小生英語口語競賽中獲不同獎次

姚傲寒同學的數學小論文發表於《國小生數學》 文涵同學的電子報刊《放飛夢想》獲市一等獎

王雨嘉同學的徵文《祖國在我心中》獲第八屆全國“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論壇”“小荷杯”一等獎

韓經緯同學製作的《風的形成》模型獲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張庭玉、陶曦敏同學分獲第六屆“藝術之星”全國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大賽書法特等獎和三等獎

付志遠同學獲第六屆“藝術之星”全國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大賽美術一等獎

陳子鍵同學的《風的警告》獲市一等獎

金宇涵同學在沙洋縣“愛湖北 愛家鄉”的演講中獲縣二等獎、作文《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發表於《荊門晚報》

羅逢晨同學的作文《祖國在我心中》獲縣一等獎

趙毅老師輔導的學生作文《那一次我被愛震撼》發表於《荊門晚報》

校葫蘆絲演奏團在2010年鎮元旦文藝匯演中獲鎮一等獎並得到學生家長的一致認可

校武術隊的《精忠報國》在沙洋縣六一節文藝匯演中獲獎並贏得社會各界的好評

……

打造學科特色,是學校發揮育人優勢、豐富育人內涵、拓寬育人渠道、創造育人環境的有益嘗試。培養了學生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習慣和文明行為,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們相信:沿着特色辦學的素質教育之路,打造學科特色,高陽國小必將擁有快速發展的今天,迎來碩果滿園的明天!

建設校園文化 打造品牌學校 篇二

建設校園文化 打造品牌學校

——赴嘉興市南湖區輔成國小掛職學習體會

2011年5月23日至6月10日,我有幸參加了由蓮都區教育局組織的校級領導赴嘉興掛職學習。這次學習為期三個星期,我調研的主題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校辦學品位”。

我所掛職的學校是嘉興市南湖區輔成國小,從報到的第一天開始,就受到了熱情的接待,學校領導、教師都很快的接納了我,使我的學習和調研工作開展的非常順利,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一、温習校園文化,挖掘理論內涵

校園文化是教師、學生和管理者共同傳承和創造的精神成果的總和。它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是一所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根基,是學校個性特徵的重要標誌,是學校的精神和靈魂。校園文化重在建設,它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四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的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是看得見摸的着的東西,包括學校的一些硬件設施設備等;精神文化建設是核心,具體體現在“三風”建設上;行為文化建設是一種人文表現,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基礎;制度文化建設是保障系統,包括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2010——2020年)》對中國小教育的要求,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需要,是提升學校辦學品位的需要。可以説,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

二、建設校園文化,打造品牌學校

效應,確立了這個校名,並在校園佈置(包括褚輔成展覽、宣傳欄及設施佈置等)中得以呈現,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同時,輔成國小的陸瑛校長還是江、浙、滬的名校長,浙江省2211工程名校長培養人選。她們確立的“為生命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正迎合了輔成國小的辦學思路,以“接受知識、開啟智慧、潤澤生命”為目標,打造教育集團的“特色、文化、和諧”三大屬性,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和諧發展、有特色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為打造品牌學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只有建設好校園文化,才能打造出優秀的品牌學校。那麼,如何才能打造出優秀的品牌學校呢?首先是形成先進的辦學理念,這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其次是拓寬與挖掘本校文化資源,培育學校特色優勢教育項目。三是校園應該處處體現高雅和文明,要形成教室、寢室、走廊、牆壁、花草樹木等文化。四是充分展現建築的美感,要有藝術長廊、科普長廊、名人畫等。五是打造優秀團隊,創建品牌學校。真正實現以校園文化建設,促學校內涵發展;以學校特色教育鑄就品牌學校。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校辦學品位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以優美的環境陶冶人

校園環境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陣地。學校在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長遠發展目標之後,就應圍繞這一目標和辦學理念合理佈局校園環境,不斷改善設施,優化環境。充分利用校園的教室、寢室、一草一木、櫥窗板報、牆壁走廊建造標語牌、名人警句、學生作品等。努力建造有特色品牌的校園文化和文明向上的校園氛圍,使師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昇華,興趣愛好得到生髮。讓優美的環境陶冶人,它對學生的成長起着耳濡目染的教育功效。

2、加強精神文化建設,以崇高的精神激勵人

精神文化是一種不可替代的、無形的、藴藏着育人價值的課程資源。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無事不在,它躍動在講台上,充溢在校園裏,顯現在人們的言談與行動中。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對師生的健康成長、對學校的長久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好的校風,能使浸潤其中的師生受到自覺與不自覺的良好薰陶和影響,更使學生獲益無窮。校風是由領導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和班風組成的。在良好的“風氣”場裏,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得到淨化,意識得到洗禮,思維靈性而深刻,思想純正而豐富,精神光彩,個性激揚,境界高格,使人本發展成為一種生動的現實。

範激勵作用。因此,要激勵教師和學生舉翮思遠,樹立崇高的理想目標,凝練前進方向,爭先創優,做教與學的楷模,做文明的表率。學校要注意發現和培植典型,聚焦教學、教研、學習等先進中的光輝點,藉助校內外媒體大力宣傳,營造積極向上、爭先創優的輿論氛圍,發揮榜樣的啟示、示範、帶動效應,促進校園精神文化的發展。

3、加強行為文化建設,以豐富的活動發展人

學校可以通過多樣化活動,弘揚主旋律,依託學校黨支部、教育工會、年級組、教研組、辦公室等廣泛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羣體性素質教育活動,努力形成“以重大節日為契機,以愛國教育為主題,以傳統活動為基礎”的校園文化活動情景,對於愉悦師生身心,豐富師生生活,增強團隊精神,培養師生健康高雅的情趣,以及熱愛自然、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熱愛工作和學習的高尚情感等,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同時,要加強對學生養成教育的培養,通過少先隊等組織,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衞生習慣、文明禮儀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打造“活力校園”奠定基礎。

4、加強制度文化建設,以完善的制度規範人

學校制度是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以完善學校制度為基礎,學校依法自主管理,能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學校制度建設和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目的是把每個人的積極性和潛能都挖掘出來。強調製度,目的在於培養一種意識,一種按規章制度辦事的意識。有了這種意識,教師就能自覺履行職責,學校的各項工作就能正常開展。所以加強制度文化建設,能規範學校內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須符合教育法律法規,必須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必須順應教育改革的潮流,必須有利於學校的發展,有利於教師的成長,有利於學生成人、成才,有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建立學校制度必須與時具進,適應教育改革的潮流。增強創新意識,可以使學校制度更具時代氣息,更具有前瞻性。因此,建立學校制度要依據學校整體發展規劃,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突出特色 打造品牌 篇三

突出特色 打造品牌

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温家寶總理對新時期參事、館員提出的進一步提高建言獻策的質量和水平,發揮好民主監督作用,在推動文化建設中發揮獨特優勢的三大要求和國務委員馬凱關於文史研究館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要充分發揮文史研究館館員密切聯繫知識界、文化界的橋樑紐帶作用,弘揚國學、塑造民族精神的引領作用,促進國家文化建設的資政諮詢作用的講話精神,始終堅持“文史立館、特色強館”的方針,在“著書立説,修史編志”上花力氣,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積極探索工作新領域,不斷拓寬工作新思路,在促進民族團結和地方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充分發揮了文史館在新時期的積極作用。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內容。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必須大力弘揚和發展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不斷開創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新局面,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一、抓住優勢,突出館務活動特色

作為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文史館,我們始終以促進民族團結和少數民族文化繁榮發展為己任。在館務活動中我們注重利用這種優勢,努力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在文史研究方面,我們注重突出地方特色。近年來,我們蒐集、挖掘、整理了大量史料,先後出版了《民國寧夏風雲實錄》(10卷本)、《寧夏掌故》、《寧夏文史》(每年1輯)、《寧夏民俗大觀》、《六盤山社火》(攝影集)等典籍書刊,歷經兩年多時間資料蒐集整理,目前正在編輯中的《寧夏曆代詩詞集》、《寧夏曆代藝文集》即將於年內出版發行。其中《民國寧夏風雲實錄》填補了寧夏民國史研究方面的空白;《寧夏民俗大觀》一書,2009年獲國家級大獎—“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文藝學術著作獎”,並獲“寧夏第八次文學藝術獎榮譽獎”;《六盤山社火》一書,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八次文學藝術獎民間文學創作獎一等獎”。這些書籍因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較高的史料價值,倍受讀者歡迎。

在繁榮書畫藝術方面,我們盡力突出民族特色。我們依託寧夏回族聚居且在全國回族中具有號召力這一優勢,1994年至今,我館在銀川成功舉辦了三屆“全國回族書畫展”,這項活動的規模和影響在不斷擴大,參展作品的藝術水平在不斷提高。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五十週年大慶期間舉辦的“第三屆回族書畫展”吸引了全國各地回族書畫家和書畫愛好者近千人踴躍投稿,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副主席和各省市自治區美協、書協主席也紛紛惠

贈佳作以示祝賀,有的書畫愛好者還寄來多幅作品備選。很多回族書畫名家以自己的作品能參加這種規模、層次的展覽為榮。我們請專家反覆精心挑選300餘件作品展出。這些作品較全面地反映了改革開發以來回族書畫藝術創作成就和回族生活及精神風貌等各方面的深刻變化,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較高的藝術水準,為寧夏人民和各地來賓提供了豐盛的文化大餐,給寧夏五十大慶增添了濃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參展作品結集出版的精美畫冊《第三屆全國回族書畫展作品集》供不應求。這項活動的成功,主要得益於其濃郁民族特色的吸引力,“全國回族書畫展”成為我館工作的一大特色亮點。也成為寧夏的一大民族文化品牌。

二、擴大影響,努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活動僅有特色遠遠不夠,也不能侷限於小省區,只有將特色打造成品牌,才能擴大影響,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根據回族小集中,大分散的特點,我們把握時機,首先將“全國回族書畫展”的影響擴大到周邊省區。2009年新疆7.5事件發生後,在全國各族人民深切渴望社會穩定、倍加珍惜民族團結、熱切期盼社會發展的呼喚中,我們在第一時間,積極籌措經費,主動與青海省有關方面聯繫,從三屆“全國回族書畫展”參展作品中精選出200餘幅,與青海省文聯聯合,於7月下旬在少數民族相對較集中的青海省西寧市舉辦了“全國回族書畫精品巡展”。展出時,青海省多名省級領導出席開幕式並觀看展覽,觀眾絡繹不絕,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在特殊時期舉辦這次

展覽,形象有力地宣傳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少數民族藝術創作取得的輝煌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大家庭裏,各民族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的前途命運始終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主題。使少數民族羣眾更加堅定了這樣的信念:從民族地區的持久發展出發,從我們國家的長治久安出發,從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出發,從我們國家現代化的整體目標出發,我們都要更好地堅持黨的民族政策,大力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進一步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在成功舉辦這次展覽後,我們進而策劃將“全國回族書畫精品展”這一民族藝術品牌帶進民族文化藝術的最高殿堂去展示,使其產生更加廣泛的社會影響。2009年12月11日至15日,“全國回族書畫精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精彩亮相。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司馬義〃艾買提,國家有關部委及寧夏回族自治區領導馬啟智、楊傳堂、王正偉、李德洙、康義、傅思和、陳希明、丹珠昂奔、馮遠、劉曉濱、閻曉宏、陳廣元、中央文史館老領導王楚光、以及寧夏在京的老領導黑伯理、毛如柏、程法光等同志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舉行得隆重而熱烈,當天,民族文化宮人頭攢動,盛況空前。展覽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許多觀眾流連忘返,紛紛要求延長展期。據民族文化宮負責人講,這是近年來舉辦書畫展少有的場面。我們編輯出版的《全國回族書畫精品展選集》也成為觀眾競相收藏的珍品。這次展覽不僅是當代回族書畫藝術的一次高規格展出,也是回族

書畫藝術在京的首次集中隆重亮相,是我們代表回族為共和國獻上的一份生日禮物。由國家民委與地方政府聯合主辦單一民族書畫展尚屬首例,在京舉辦這種規模和層次的書畫展,在寧夏曆史上也屬於首創。展出的214幅書畫作品,以其濃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藝術底藴、鮮活的時代氣息和較高的審美價值,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這項活動的成功舉辦,充分説明只要我們善於利用自身優勢,把握地域及民族特色,努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小省區也能辦大文化。

三、形成規模,為經濟社會建設大局服務。

如何利用文史館人才濟濟的優勢,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發展?如何發揮民族文化在促進地方經濟文化發展中獨特的作用?換言之就是如何發揮文化“資政”的功能?這是長期以來我們思考的重要問題,答案是:規模產生效益。因此,我們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基礎上,致力於在擴大文化活動規模上做文章。2009年9月,“首屆中國〃寧夏國際文化藝術旅遊博覽會”在銀川舉辦,我們多方協調,力求把活動這塊“蛋糕”做大,在中央館和兄弟館及台灣書畫家的大力支持下,最終“賀蘭雅集”系列文化藝術活動隆重登場。活動包括“全國文史館暨台灣名家書畫精品展”,展出中央館、兄弟館館藏精品及台灣書畫名家作品360多幅,是迄今為止寧夏舉辦的最大規模、最高規格的展覽,其中中央館館藏的葉恭綽、陳半丁、齊白石等書畫大家的真跡和很少在內地展出的台灣書畫名家作品讓寧夏書畫愛好者和各地來賓大開眼界、大飽眼福;在寧

夏最高規格的會場——銀川悦海會議中心舉行的“全國文史館暨台灣書畫名家交流筆會”盛況空前。兄弟館書畫家、寧夏書畫家和台灣書畫名家120多人同堂揮毫潑墨、切磋交流,場面非常壯觀;在西部影視城舉行的“盛世文苑。詩詞唱和”活動氣氛熱烈、場面感人,來自兄弟館和寧夏詩詞愛好者及文化名人紛紛吟詩唱和,著名作家張賢亮且歌且書,將活動推向高潮,這種氛圍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賀蘭雅集”活動規模空前,內容新穎,形式獨特,吸引了全國各地文史館同仁及台灣藝術家,為“寧夏國際文化藝術旅遊博覽會”增添了濃厚的文化色彩,得到了自治區領導的高度評價。 這是我館成立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的一次活動。通過這次活動,增進了我館與兄弟館及台灣藝術家之間的交流,同時讓台灣同胞也親身感受和見證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經濟和文化欣欣向榮的大好形勢,用文化為民族地區發展與交流合作搭起了一座橋樑。也為今後我館開展海外聯誼奠定了良好基礎。

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號角已經吹響,我們將總結經驗,充分發揮館員的作用,為寧夏大開發做出新貢獻。

學校特色建設與品牌打造的研究方案 篇四

學校特色建設與品牌打造的研究

研 究 方 案

重慶市黔江區新華國小課題組

一、課題的提出

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這裏明確提出了中國小創辦特色品牌學校的要求。

(一)創建特色品牌學校是時代的呼喚。當今時代是變革的時代,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社會的多元化需求呼喚着學校特色化發展的研究。

(二)創建特色品牌學校是教育競爭的客觀要求。現代教育競爭是現代教育結構本身所固有的,積極的教育競爭是學校創建特色、追求高質量教育的過程,是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卓越教育的過程。正是在競爭過程中,創特色,展優勢,通過競爭學校互動發展,共同向更高層次、更新目標邁進。

(三)創建特色品牌學校有利於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創辦特色品牌學校走的是一條內涵式發展道路即依靠學校實行自主的改革、挖掘本校所具有潛在的優勢,合理而又充分的利用學校即有的資源並最終形成名校。事實證明,我國許多原先基礎較差的薄弱學校通過創辦特色品牌學校而優化了教育資源。因此,創辦特色品牌學校可以在國家有限的教育投入下為國家增加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同時,特色品牌學校所提供的優質教育不僅表現在教學質量、教育效果上的“優”,而且還能提供“特”即多樣化的教育來滿足不同的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及潛能的需要,使得有某方面興趣、特長的學生能夠選擇自己所喜愛的學校。

(四)創建特色品牌學校是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學校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優質的學校教育將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有特色的學校,才可能培養出有個性、有特色的學生;沒有特色的學校,只能使學生成為“千人一面”的“標準件”。創建特色品牌學校,歸根到底,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健康成長。

(五)特色建設與品牌打造研究是我校實際發展的迫切需要。我校是一所區級直屬國小校,始建於1963年,2002年更名為新華國小校沿用至今,學校現在50個教學班(不含幼兒園20個班),在校學生3000人(不含幼兒園700餘人)。近年來學校以建設高質量、高品位、有特色、現代化的品牌學校、特色學校為努力目標。全面實施人性化的學校管理模式,堅持管理出效益,堅持科研為先導,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堅持發展的觀點,弘揚人文、發展個性,努力使培養的學生在未來迅速變化的社會中擁有合作、競爭、不斷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努力使學校在高質量、高素質上體現辦學效益。

目前,學校着力打造以“自強”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初步形成了“築夢教育”特色。同時,打造了以地方民族特色的“黔江土家擺手繩”,已經參加了重慶市、中國甚至世界跳繩錦標賽,取得了多項冠軍的好成績。

隨着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不斷提高,隨着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辦學競爭的日趨激烈,學校必須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打造優勢項目,進一步提升辦學品位,逐步形成個性鮮明的辦學特色,管理特色,進而向特色學校邁進。

因此,我們以此課題的研究為託破口,努力推進學校特色化發展和品牌學校的打造,逐步形成自己學校的獨特風格,成為全市、全國的名校。

二、研究的意義

建設特色學校,打造學校品牌,對於提升我校管理水平、深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建設特色學校,打造學校品牌,是提升我校管理水平的需要。

隨着改革的深入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既有對高層次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有對中等技術性人才的需求,更多的則是對具備基本勞動能力的基本道德水平的合格勞動者的需求。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管理的眼光僅盯在抓升學率、抓單純的智育方面,必須根據地域特色和學生特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全體學生的成才。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從辦學理念的層面入手,對學校管理進行探索,努力尋求適合本地本校特點、能根據學生特點促進全體學生成為不同層次人才的教育管理辦法,形成自己的特色、促進不同特點、不同層次的學生成實用型、創新型人才。

(二)建設特色學校,打造學校品牌,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國家教育方針要求:要在基礎教育階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提高學生素質作為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要求,在學校管理過程中,不能把智育作為檢驗和評價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不能只注重升學率而忽視德、體、美、勞等方面的教育。要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地域特色,設定教學目標,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建設特色學校,打造學校品牌是在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進行,不但不排斥智育,而且在特色學校的建設中,智育仍然處於核心的地位,且特色學校教育是在全面教育基礎上產生的特點和特色。同時,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的學校,必然要求學校在德、智、體、美、勞教育方面處於較高的水平,是對傳統教育的進一步拔高和延伸。因此,建設特色學校,打造學校品牌對學校教育的全面推進,教學質量的總體提高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建設特色學校,打造學校品牌,有利於師資水平的提高。

進行特色品牌學校建設,必須要求有一批具有較高水平、可以勝任基礎課與特色課程的教師,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順利完成建設特色學校任務,廣大教師提高業務水平、進行終身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會大大增強,師資水平必然會有極大的提高。而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正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因此,進行特色學校建設,必然會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四)建設特色學校,打造學校品牌,有利於學校的持續發展。

1.有利於進一步改善學校的環境。一個特色品牌學校,一定是整潔衞生、文化氛圍深厚的學校,是一個管理井然有序的學校。很難想象一個髒、亂、差現象大量存在、管理混亂、硬化亮化不到位的學校會成為特色品牌學校。因此,提出特色品牌學校建設,對於鞏固學校硬化亮化成果、保持環境清潔衞生、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可促使學校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2.有利於提高學校的文化內涵。建設特色品牌學校的基礎是選定特色項目,特色項目的確定必然要與本地本學校的實際相結合,而校園文化建設本身就是結合本地本學校的特點所提煉出來。要建設特色品牌學校,必然要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果相聯繫,將校園文化建設進行拔高的昇華。因此,建設特色品牌學校,對

於提高學校的文化內涵促進作用十分明顯。

綜上所述,建設特色學校,打造學校品片,是教育發展的客觀需要,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而且有利於學校的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政策依據

政策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 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強調:“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由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等論述。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在基礎教育階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提高學生素質作為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促進教材的多樣化,進一步完善國家對基礎教育教材的評審制度。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國家和地方要獎勵並推廣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優秀教學成果。”

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管理中,要強化創新意識,認真研究分析地域特點,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發展的學校管理模式。建設特色學校,打造學校品牌,正是對規劃綱要的具體實踐。

(二)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是一種認知理論,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核心可以概括為一句話: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它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認為教師的教學是“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

2、人本主義課程理論

人本主義課程理論代表人物:馬斯洛、庫姆斯。理論基礎:第三思潮(弗羅伊德、行為主義)2存在主義。基本主張:1課程目標:自我實現2課程內容選擇:適切性原則3課程結構的組織:整合原則:心理髮展與邏輯吻合;情感與認知整合;相關學科在經驗指導下的綜合。4課程實施:合成教育、價值澄清、創造活

動法、人際交往訓練法。

3、葉瀾教授關於“學校教育的文化使命”的相關理論

葉瀾教授認為,學校文化主導價值觀是對學校文化構成具有導向性作用的觀念,它包括兩個層面的價值判斷:第一個層面是我們究竟為什麼辦教育?在學校的諸多功能中,什麼是最基本的、主導性功能?毫無疑問,那就是為了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潛力的充分開發和在社會中發展能力的形成,這屬於功能價值判斷。

學校文化主導價值觀第二個層面是回答學校要培養學生以什麼樣的態度和方式對待人生和介入周圍世界。那應該是既有廣博的知識體系來適應世界,同時又有實踐能力責任意識以及人格力量來改造世界。

4、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髮展學家霍華德 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納從研究腦部受創傷的病人發覺到他們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從而提出本理論。 傳統上,學校一直只強調學生在邏輯─數學和語文(主要是讀和寫)兩方面的發展。但這並不是人類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例如:建築師及雕塑家的空間感(空間智能)比較強、運動員和芭蕾舞演員的體力(肢體運作智能)較強、公關的人際智能較強、作家的內省智能較強等。弘揚個性特長就是尊重學生差異,建設特色學校,打造學校品牌,是對多元智力理論的具體實踐。

(二)現實依據

近年來,我校教育在上級領導部門的正確引導下,在學校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教育改革穩步推進,教學質量提高迅速,學校管理更加規範。目前,學校着力打造以“自強”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初步形成了“築夢教育”特色。同時,打造了以地方民族特色的“黔江土家擺手繩”,已經參加了重慶市、中國甚至世界跳繩錦標賽,取得了多項冠軍的好成績。

隨着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不斷提高,隨着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辦學競爭的日趨激烈,學校必須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打造優勢項目,進一步提升辦學品位,逐步形成個性鮮明的辦學特色,管理特色,進而向特色特色品牌學校邁進。

四、研究的內容、目標和方法

(一)研究的內容

1.特色校園文化:在原有的校園文化基礎上,堅持校園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形成校園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形成以自強為主題的特色校園文化(包含精神文化、物質文化、環境文化)。

2.特色課程建設: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加大校本課程的開發和運用力度,繼續以“黔江土家擺手繩”的課程開發為帶動品牌,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達到形成特色的目的。

3.特色課堂教學:在特色教學理念指導下,打造“學本式卓越課堂”,選擇和創新富有特色的教學方式或手段、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策略、教學模式等,打造特色課堂教學。

4.特色德育:形成與學校整體特色一致的特色德育理念、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和德育模式,建設特色德育模式。

5、特色學校管理:實現學校管理的規範化、系統化、制度化。尋求適合我校實際的精細化管理的方法和途徑,並積累實際經驗,努力使我校真正達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精細化,達到精細化管理的標準化學校。

6、特色師資隊伍建設:更新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發展,建立一支具有我校特色的有特長的專業教師隊伍。

(二)研究的目標

創建特色學校的目的,就是通過挖掘自身優勢創特色,豐富學校內涵,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共同發展,特別是促進學生全面而自由地發展,從而提高師生幸福指數,為教師和學生創造美好的未來。

學生方面:促使學生實踐能力、健康人格和個性特長得到培養和彰顯。 教師方面:促使教師的知識從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並逐步形成有一定個性特長的教師羣體,並使特長教師的能力得到有效發揮。

學校方面:在實踐中,學校不斷積澱、豐富和張揚特色文化,形成鮮明的校園文化風格,為自身的進一步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

(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擬綜合採用本課題研究擬綜合採用(1)文獻資料法;(2)調查法(包括問卷調查、個別調查、專題調查);(3)行動研究法;(4) 經驗總結法;(5)教育教學實驗法等,以“行動研究”為主。

五、研究過程

本課題準備用三年時間,分三個階段進行運作。

(一)課題研究準備階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1、明確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2、蒐集相關理論知識。收集特色學校建設和品牌學校打造等方面的資料,並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培訓、方法指導,組建課題組,明確組員職責,研究人員的分工,開展研究探討,做好理論的積累。

3、通過問卷調查、上課、聽課、座談、圖書資料調查等形式瞭解學校、教師、學生情況,進行現狀進行分析。收集資料,做好課題的理論準備。

(二)理論深化研究和實踐階段(2014年12月——2016年3月)

1、進一步明確研究目標任務,優化研究策略。

2、行動研究法展開研究,重點探索和研究建設和打造品牌特色學校的途徑、過程和方法。

3、在全面展開活動的基礎上,定期進行交流,對原始感性材料進行目標檢測、分析、篩選、綜合,及時調整,使活動有效開展,

4、階段性成果、中期成果自查,交流推廣先進經驗。

(三)結題、推廣階段(2016年3-9月)

1、對上一階段的研究進行有針對性地研究,突破難點;

2、進行總結提煉,對實驗成果進行綜合評估,收集整理研究資料,彙編為成果集。

3、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4.研究成果上報總課題組,接受總課題組結題驗收。

六、研究措施

(一)加大領導力度,保證課題順利開展。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研究工作。組織相關人員圍繞本課題積極開展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文獻蒐集工作、調研工作等。課題組成員經常深入研究班級聽課,瞭解研究最新情況,掌握動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學校提供研究資金,竭力保證研究工作的投入,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二)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思想。每學月課題組成員集中學習一次,圍繞研究專題,認真學習有關理論。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來指導和改革實驗。

(三)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時間、定點地、定研究內容,保證研究落到實處。

(四)加強課題研討,提高研究實效。每學期的課題研究活動必須有主題、有計劃、有過程、有總結。

(五)加大課題研究的培訓力度,提高參與研究教師的素質。給研究教師創造條件外地參觀、學習、取經,確保研究教師搞好課題研究。

(六)加強研究班的管理,並建立專題研究檔案庫。

(七)加強研究工作總結,推廣課題經驗。各研究教師要及時蒐集、整理研究材料,以各自的班級為研究陣地,有目的、有步驟、創造性地開展行動研究,並在研究方案付諸實踐的同時,寫出階段研究總結以及結合自身實踐的研究論文。課題組每學期組織一次經驗總結交流會,及時總結、推廣研究成果。

七、研究預期成果

(一)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成果集(含影視資料);

(二)特色課程建設,出版校本教材《繩夢》;

(三)學本式卓越課堂建設成果集(含影視資料);

(四)特色德育成果集(含影視資料);

(五)特色學校管理成果集;

(六)特色師資隊伍建設成果集。

八、成果形式

方案、報告、成果集(含影視資料)。

九、研究創新點

以課題研究為着力點,依託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和“黔江土家擺手繩”龍頭的藝體活動,創建跳繩特色學校,打造中國品牌名校。

十、組織管理及人員分工

(一)課題專家指導小組:

粟永特(黔江區委常委、副區長) 姚興亮(黔江區教委主任)

肖順東(黔江區教委副主任) 郭 林(黔江區教科所副所長)

課題組長:李紹元(黔江區新華國小校長) 課題副組長:凡秀娟(黔江區新華國小副校長) 課題主研成員:

石亞平、羅永高、温 封、羅 靜、段如會、餘 斌、嚴 靜、張國彥 參研人員:全體教師

(二)人員分工

李紹元,校長,中學高級,課題負責人,具體負責決策課題研究方向,全面負責課題研究工作,負責課題研究經費籌措、人員協調及保障工作,校本教材《繩夢》修訂和印製以及督察課題研究工作等。

凡秀娟,副校長,國小一級,課題組副組長,具體負責課題研究工作,定期督察課題組研究情況,組織指導課題組研究工作。承擔特色課程,“學校跳繩品牌打造成果”(含影像資料)收集與整理等研究工作。

石亞平,副校長,國小高級,負責特色德育成果(含影視資料),課題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成果集(含影視資料)收集與整理等研究工作。

羅永高主要負責撰寫課題研究方案、開題報告、階段計劃和總結、課題研究報告,特色課程建設,收集整理理論學習材料,彙編成學習集以及負責課題全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等研究工作。

温封主要負責課題研究報告、特色師資隊伍建設,各研究階段的論文收集與整理等研究工作。

段如會主要負責特色課程建設,“學本式”卓越課堂的理論與實踐(文字材料和影視材料等),上報總課題組學期研究報告及相關成果等研究工作。

餘斌主要負責中期研究報告的撰寫、特色學校管理成果等研究工作。 羅靜主要負責參與課題研究,特色課程建設,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成果,負責特色德育成果(含影視資料),收集整理研究案例和理論學習材料等研究工作。

嚴靜主要負責參與課題研究,特色課程建設,打造大課間品牌,學校跳繩隊的訓練、編排、參賽和收集理論學習材料等研究工作。

張國彥主要負責參與課題研究,特色課程建設,調查報告,收集理論學習材料並協助彙編成學習文集等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學校管理研究專題》,安文鑄主編, 科學普及出版社,1997年出版。

2.《中國文化概論》,金元浦 、譚好哲 、陸學明主編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

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2001年7月。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打造特色品牌 篇五

打造特色品牌

服務科學發展

——蕪湖海外聯誼會工作回眸

編者按 :

近年來,

蕪湖海聯會在中共蕪湖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和關心支持 下,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產業強市、統籌城鄉、開放合作、和諧發展”五大戰 略需要,

積極響應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

以及“兩岸融合、擁江發展”的號召,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主動作為服務科學發展, 打造活動品牌, 彰顯工作活力,

被中共安徽省委統戰部

表彰為“海外統戰工作先進單位” 。

服務發展篇

蕪湖海外聯誼會成立於 1995 年 10 月 22

日,由蕪湖各界人士與台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

外籍華人自願組成的、

經民政部門登記註冊的非盈利性社 會團體。

由中共蕪湖市委統戰部主管, 現有理事單位 213 家。

海外聯誼會是新時

期統一戰線工作創新發展的組織形式,是開展港澳台海外統戰工作的重要依託, 是黨和政府聯繫和團結社會各界人士和港澳台海外各界代表人士的橋樑和紐帶。

蕪湖海外聯誼會始終秉承統戰工作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宗旨 ,

不斷創新 工作思路,

千方百計搭建招商引資平台, 提高海外統戰工作服務經濟實效, 有力

推動了全市統戰工作的科學發展。

堅持每年年會、

會長會等例會開出特色, 以會招商

蕪湖海外聯誼會自成 立以來,

一直堅持每年年初全體理事年會和年中會長會的例會制度, 同時力爭每

次例會都圍繞一箇中心, 突出一個主題, 打造一個亮點,

通過三個一的會務模式,

使各種例會很好的切入全市經濟工作大局, 有力地提升了蕪湖海外聯誼會工作的 影響力。

2009 年 2 月 14

日,蕪湖海外聯誼會在江蘇無錫舉行了盛大的 2009 年年會 和“安徽·蕪湖投資環境懇談會” ,會議特邀 50

多位台商和外商參加了會議,香

港新界總商會、世界華人華僑總會等 30

多個海外組織發來了賀函、賀電。 2010 年 3 月 11 日,

蕪湖海外聯誼會利用 2010

年年會在碧桂園鳳凰酒店召開契機, 響 應市委、市政府“融入長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的號召,充分發揮海聯會資源優 勢,特別邀請了上海盧灣海聯會常務理事一行 10

人蔘會,市發改委領導在會上

深度解説了《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 ,會後這些企業家參觀考察

並與部分縣區進行重點對接洽談。

為充分發揮蕪湖海聯會理事單位的資源優勢, 做好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 服務工作,蕪湖海聯會利用 2010

年會長會議 6 月 3 日至 5

日在浙江寧波隆重召 開的契機,

召開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招商推介會。 市四大班子領導及部分海 聯會副會長與近20

位寧波客商共 60

餘人參加了會議並進行了座談交流。 市招商

局局長談祚龍作了蕪湖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的重點招商推介。

2011 年 2 月 14

日,蕪湖海外聯誼會在浙江平湖召開 2011

年會,利用年會

契機,召開專場蕪湖承接產業轉移投資環境推介會。上海均瑤集團等 44 家滬、浙、

蘇知名企業家應邀參加推介會。 市四大班子領導及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

載體單位負責人共 80

餘人出席會議。 2011 年 9 月 2

日,蕪湖海外聯誼會在蕪湖

升輝西方財富大酒店舉行閩商進蕪湖暨海聯會 2011

年會長會。來自南京和合肥近30

位閩商與我市各縣區招商載體現場對接,就蕪湖投資環境和來蕪投資創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xuexiaoguanli/o7qoo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