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黨建論文模板 >

適應新常態新形勢 用新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

適應新常態新形勢 用新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

適應新常態新形勢 用新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

適應新常態新形勢 用新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抓住社會基本矛盾這一主線,從經濟發展長週期和全球政治經濟的大背景出發,作出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提出了新發展理念,推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戰略,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為其他領域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物質條件,並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黨的十九大根據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特別是我國發展條件和發展階段變化,作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到,在我國這樣一個經濟和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並不容易,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實現,因此,我們必須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經濟思想指引下,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一、科學把握當前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挑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隨着我國進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問題和風險增多,進一步正確認識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麪臨的挑戰顯得尤為重要。

(一)認清內涵。我國“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特指中國進入崛起衝刺階段,面臨的決定國家發展全局和發展前景的有利時機和好的境遇,着力點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總體目標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路徑是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這與西方霸權主義國家為了維護單邊主義的“戰略機遇期”有着本質不同,我們不是簡單強調抓住機遇發展自己,更是強調同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為共贏、多贏創造有利條件。

(二)直面挑戰。從國際環境看,隨着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經濟復甦發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問題更加突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局部動盪和熱點問題複雜難解,“逆全球化”思潮湧動,保護主義和內顧傾向上升,主要發達經濟體試圖通過構築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搶佔競爭制高點和發展主動權,並且將中國發展壯大視為威脅,採取“貿易戰”等方式對我國和平發展加以牽制和干擾。從國內環境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脱貧攻堅任務艱鉅,城鄉收入差距依然較大,羣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等等,都必須着力加以解決。

(三)辯證對待。機遇和挑戰是相輔相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和勢總體於我有利,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仍然存在”。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經濟格局深度調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羣體性崛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仍然是時代潮流,國際力量“東昇西降”、“南升北降”的態勢將繼續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各國加強對華經濟技術合作的意願進一步增強,我國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地位明顯提高,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集中精力搞建設、謀發展。從國內環境看,我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本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各方面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社會政治大局穩定,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可以肯定: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存在的基本條件和我國發展機遇大於挑戰的基本面,並沒有因為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發生根本變化,機遇仍然大於挑戰。

二、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戰略判斷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科學分析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準確把握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而做出的戰略判斷。從歷史的長過程看,我國經濟發展歷程中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總是在不斷形成,經濟發展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完全符合事物發展螺旋式上升的運動規律。

(一)從時間上看,新常態是我國不同發展階段更替變化的結果。黨的十八大後,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在速度換擋節點上,如今,我國一年的經濟增量,相當於一箇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規模,由於體量和基數變大,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在保就業、惠民生方面的效應明顯增大,對資源環境的消耗也成倍增加,經濟增長速度不可能再出現高速狀態。在結構調整節點上,低端產業產能過剩要集中消化,中高端產業要加快發展,過去生產什麼都賺錢、生產多少都能賣出去的情況不存在了。在動力轉換節點上,低成本資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驅動力明顯減弱,經濟增長需要更多驅動力創新。

(二)從空間上看,新常態是我國出現出口優勢和參與國際產業分工模式面臨新挑戰發生變化的體現。從一些貿易大國的實踐看,黨貨物出口佔世界總額的比重達到10%左右,就會出現拐點,增速就會降下來。我國貨物出口佔世界的比重,2010年超過10%,2014年達到12.3%,這意味着我國出口增速拐點已經到來,今後要再維持出口高增長、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的高比例已不大可能,必須把經濟增長動力更多放在創新驅動和擴大內需上。

(三)充分了解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一是增長速度要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二是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三是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儘管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三、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

我國要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勢下保持“換擋不失勢”,就必須徹底拋棄用舊的思維邏輯和方式方法再求高增長的想法,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重大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實踐證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是黨的領導的重要原則和優勢,也是政策落地、任務落實的客觀需要和保障。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不斷增強“四個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度化、規範化,完善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執行、監督、考評、獎懲等工作機制,落實主體責任,確保令行禁止。 

(二)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順應時代和實踐發展的新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鮮明提出要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形勢提出的治本之策。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

(三)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脱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引導和穩定預期,加強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穩中求進藴含着深刻的哲學理念,我們要從整體上把握好“穩”和“進”的辯證統一關係,看問題、想對策、抓落實,都要審時度勢、深思熟慮、尊重規律,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做到該穩的要穩住,該進的要進取。

(五)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着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應新時代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我們要深刻認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性和艱鉅性,努力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dangjian/w9p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