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現代主義之後的設計機構研究(1978—2000)

現代主義之後的設計機構研究(1978—2000)

現代主義之後的設計機構研究(1978—2000)

現代主義之後的設計機構研究(1978—2000)

摘要:本文以20世紀後期在西方經營管理的設計機構為研究對象,通過在校圖書館的查閲,總結出部分設計機構與其發展背景,從設計發展的角度綜合研究。隨着世界不斷地發展,社會的變遷,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設計界湧現了層出不窮的風格與流派,德國包豪斯之後所引領的現代設計是存在最久的,也是影響最為深遠的,但始終保持一種不變的風格,終究也是會使人覺得厭倦的,於是出現了一系列新的設計風格,隨着科技的進步,新的產業也隨之興起,帶動設計師們也嘗試用更便捷更新潮的方法進行設計。

關鍵詞:設計機構  後現代主義  創新  需求

一、設計機構含義

設計機構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產生的組織,它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長期穩定的組織,也可以是有着共同目的想要去實現的這羣人自行組織的非正式團體,按照一般意義上的理解,機構一詞通常用於事業機關單位或社會團體及其內部組織,人們為了更好的區分其類型與業務範圍,會給予機構前一個限定的名稱。無論是官方機構還是個人小團體,它都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孕育而生,並影響着當時的設計,反映一個時期的文化變遷。

研究對象主要是1978-2000年間在國外創辦的設計機構。準確的來説,是1978年至2000年內在國外設立的商業設計機構及設計團體,包括建築、平面、多媒體、諮詢等多方面的業務。一個設計機構的創立,及它所創造的影響力,有設計師本人的才能與領導力,與社會背景,包括各方面的支持都產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馬克思·韋伯在他的《經濟與社會》中認為機構的核心價值在於雖然人具有主觀的能動性,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機構的管理者才可以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對受管理範圍之內的人和資源進行合理而有效的管理。這與一定意義上的“羣體”是有區別的,羣體中人們不被管理會產生一種集體的心理,然後不免缺少了個人的獨特性,而處在機構中的人們,因為被管理,所以各部分分工明確,善於發揮自己自身優勢,並不會因為進入了機構而被影響變得毫無獨特創造性,相反的更能夠促進機構的迅速發展,同時增強自身的優勢與能力,帶給機構更多的活力。

二、設計機構

1978年之後的設計是多種設計風格的發展都逐漸走向成熟的階段,此時在意大利產生了一個眾所周知的團體,孟菲斯集團,它是由阿基米亞工作室的成員索扎斯為首,帶領一批優秀的設計師創立的,它的設計風格大膽,新潮,善於運用多種色彩與圖案造型表現,敢於對傳統提出挑戰,善於運用新型材料,新潮的圖案改造傳統經典物件,使其具有一種更新潮,也更加適合大眾的設計感,是公認的後現代主義設計的代表,在20世紀80年代之後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影響着西方社會的設計潮流,索扎斯宣稱他們的宣言是,即“沒有自己的形態和標誌的百科全書,但卻通過它的能力與生命描繪了打破過去、走向未來的百科全書。

從孟菲斯來看,從包豪斯的成立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一直不斷持續倡導的功能主義、包豪斯的現代主義思想以及未來主義等等,實質上就是企圖得出一個具有思辨性、邏輯性、功能性的結論。與此同時設計是服務於生活而存在的,是為人類社會所發展的,於是形成了一種千篇一律的模式。但是孟菲斯不這樣認為,它認為設計是沒有固定性的,應該是更靈活的沒有確定性的,現代主義設計一直討論的是形式與功能之間的矛盾,而孟菲斯改變了這種現狀,在現代主義充斥的社會中突然產生的一種無視一切固定模式、突破一切邊框的開放式設計思想,與現代主義的提倡功能至上的理念形成鮮明對比。孟菲斯的一位設計師,勃蘭齊説:“新的功能就是新的自由”。從這裏我們可以理解為將設計師的工作從繁瑣枯燥的刻板的計算公式中解放出來,達到一種真正的靈感釋放的自由,像畫家可以自由的在畫板上創作。但是這種思想理念並沒有持續很久,雖然孟菲斯的設計師們創造出的那些打破常規的作品令人深刻,但同時他們也把室內設計和傢俱設計集中在了形式的塑造上,卻完全忽略了傢俱產品的實用性功能。而且,孟菲斯的作品主要都是通過設計師手工製作,這樣工期長,數量少也就導致它沒有再進一步的發展與流行,但是孟菲斯的設計在世界範圍內對設計界的影響也是很廣泛且深刻的。

20世紀80年代數字革命的發展也為平面設計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隨着新思想以及後現代主義對設計理論與實踐的不斷創新,平面設計和排版也重新進行了規劃。一個突破性的事件是1984年出現了蘋果計算機,引發了一系列的關於平面設計計算機化的爭論,然而在90年代,人們開始正視計算機對於平面設計帶來的重要作用,並逐漸滲透到各個設計領域中去,促進了設計的迅速發展與創新。

時代的進步,人們各方面的的需求也不斷地增加,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精神娛樂生活,設計的體現也無處不在,於是也出現了一些涉及各方面領域的設計諮詢公司,像IDEO設計事務所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它成立於1991年,是由大衞·凱利設計室、ID TWO設計公司和Matrix產品設計公司合併創立的。它是全球頂尖的設計諮詢公司,從創立到發展創新速度非常快,很快變成具有影響力的大企業,早期的IEDO主要集中在產品設計的研發。不管是何類產品,總是先從瞭解客户需求開始,專心體會他們的個人生活體驗跟故事,再仔細觀察他們的行為,從而發現客户隱藏在深處的真正的需求,以此展開設計活動。IDEO發現這樣的方法不僅僅用於產品設計,也可很好的運用在其他的設計項目上,不管是空間、界面、用户體驗、服務等。不管是哪種方面,都可以總結出三點最佳結合運用,那就是用户的需求性、商業的延續性和科技的可行性。在設計思維的引導下,始終將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再深入瞭解他們真實的感受,探索他們的潛在需求是IDEO能夠發展迅速,不斷創新的關鍵所在。IDEO的優秀的不僅僅來自於它的關注用户體驗,還在於它着力於解決社會問題,不僅給人們設計還提供解決問題的策略,用設計思考來解決需要多方考慮的抽象問題時,也許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們在做項目時還會要求客户也全程參與其中,跟隨設計師的思路結合客户的需求,一步步完成,以此達到客户最為滿意的效果,也使得客户明白決策的意義。因此,公司不僅僅招收了來自世界各地有才能的設計師,還包括心理學、生物學、建築學、人類學、社會學、企業管理學等等各領域的專業人才。在看到IDEO的成功後,很多公司也開始涉足它的工作領域中,但它從未被打敗,仍然獨樹一幟,許多的合作過的客户都熱愛它的企業文化,這大概是源於IDEO在調動公司客户主動性時所採取的獨特技巧比如,“現場表演”、“繪製行為圖”、“快速而簡陋的模型設計”、“深入挖掘”、“廣泛接觸”、“與顧客換位思考”等等。也或許是因為公司的成員都是有趣且多才多藝,與那些從商學院畢業死板而又規矩的管理顧問不同。但是IDEO公司的發展也並非一直一帆風順,令人奇怪的是公司喜歡使用一些稀奇古怪的用語,甚至常常令人費解,公司的這種奇特的習慣會嚇跑那些古板的首席執行官,甚至是那些習慣於傳統管理方式的公司可能對IDEO快節奏的方式以及採用開放式結論的工作方法不是很理解。有些人甚至認為它沒有具體的工作流程,沒有一項標準而嚴格的規範,但其實它是有的,只是它與傳統的工作方法不同罷了。

結論:通過對設計機構的查找分析研究,設計終究是為滿足人需要而存在的,它植根於人類社會,是人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客觀世界相結合的產物,一個設計機構的長期發展不僅依賴於設計產品的創新性,要想保持公司的新鮮與活力,就要敢於打破傳統的禁錮,追求新的形式方法,以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基礎創新。

標籤: 現代主義 機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189q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