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旅遊專業論文(新版多篇)

旅遊專業論文(新版多篇)

旅遊專業論文(新版多篇)

旅遊論文 篇一

關鍵詞:體驗經濟;旅遊體驗;體驗營銷

1體驗經濟時代下體驗營銷與旅遊的契合

在大眾旅遊階段,旅遊需求主要以“五官需求”為特徵,論文即看、聽、聞、嘗、説。然而隨着旅遊的不斷開發和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旅遊者進入到一個更高的需求階段,即“參與體驗滿足我個性化需求的旅遊經歷”,使自己真正融入到這一活動中併產生極度的愉悦感和興奮感,從而獲得旅遊的“體驗性”價值。

2旅遊體驗營銷戰略模塊

旅遊體驗營銷需要旅遊企業轉變傳統的營銷思考方式,從旅遊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1)、思考(Think)、行動(Act)、關聯(Relate)五個方面,重新設計定義自身的旅遊市場營銷思考方式。伯德.施密特(BerndH.Schmitt)將這些不同的體驗形式稱之為策略性體驗模塊(Strategicexperientialmodules,SEMs),以此來形成體驗式營銷的構架,如表1所示:

3旅遊體驗營銷模式

3.1娛樂營銷模式

娛樂營銷以滿足遊客的娛樂體驗作為營銷的側重點。其營銷模式要求旅遊企業巧妙地寓銷售和經營於娛樂之中,通過創造娛樂體驗來吸引遊客,達到促使遊客購買和消費的目的。它的最大特點是摒棄了傳統營銷中嚴肅、呆板、凝重的一面,使營銷活動變得親切、輕鬆和生動起來,而這一特點與旅遊的本質特徵是相契合的,因而在旅遊產品的營銷中大有創作的空間。

3.2審美營銷模式

審美營銷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體驗為重點,通過選擇利用美的元素,如色彩、音樂、圖案等,以及美的風格,如時尚、典雅、華麗等,配以美的主題來迎合消費者的審美情趣,引發消費者的購買興趣並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依託於自然資源的旅遊產品在運用這一模式時應突出自然元素的作用,淡化人工色彩,在設計時注重整體協調感而避免畫蛇添足的現象。

3.3情感營銷模式

情感營銷是以旅遊者內在的情感為訴求,畢業論文致力於滿足旅遊者的情感需要。這就要求旅遊企業結合旅遊產品特徵、探究旅遊者的情感反應模式,創造出與目標顧客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具有心理屬性的旅遊產品。如針對那些尋根覓源的旅遊者就應牢牢抓住情感營銷這種模式,又如在日本,人們甚至可以租回“女兒”、“兒子”、“孫子”、“外孫”,體驗家庭的融融温馨和親情。

3.4生活方式營銷模式

生活方式營銷就是以消費者所追求的生活方式為訴求,通過將公司的產品或品牌演化成某一生活方式的象徵甚至是一種身份、地位識別的標誌,而達到吸引消費者、建立起穩固的消費羣體的目的。鄉村旅遊產品、度假旅遊產品以及那些深度旅遊產品可藉助這種模式吸引旅遊者,使他們在接受某一生活方式的同時購買旅遊產品。運用名人效應來營銷,不僅適合於普通產品,也適合於旅遊產品。

3.5氛圍營銷模式

根據產品的風格定位,為旅遊者營造適當的氛圍,優化體驗效果、創造不凡體驗。如以顧客體驗為價值訴求的美國“星巴克”,雖然世界各地的星巴克咖啡館陳設不見得一樣,建築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它們所傳達的都是一種輕鬆、温馨的氛圍,一種崇尚知識、尊重人性的文化,提供的是雅緻的聚會場所、創新的咖啡飲用方式和過程,在這裏,每一位顧客都是咖啡鑑賞家,細細品味着星巴克帶給他們的非凡體驗。

4旅遊體驗營銷策略

旅遊企業出售的是一種“完整的經歷”,從旅遊產品設計、組合(包裝)、銷售到售後服務,它所提供的是旅遊者消費前、消費中和消費後的全面顧客體驗。因此旅遊企業應重視每一個消費環節,剔除那些多餘的、不利於與旅遊者交流溝通的流程,建立便於與旅遊者直接面對面的平台,實現旅遊消費流程的重組和優化。4.1讓旅遊者成為產品的協同設計者

在體驗化的旅遊產品中,旅遊者從結果消費轉向過程消費,因此通過吸納旅遊者參與旅遊產品的設計、生產,提高旅遊者與旅遊企業、旅遊者與旅遊者之間的互動程度,而旅遊企業則可以增加生產能力,減少生產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體驗產品個性化生產而導致的規模經濟的喪失。

旅遊企業可通過觀察學習法、產品制定法和在線反饋法讓旅遊者成為產品的協同設計者。這裏重點推薦的是在線反饋法。現在已有少數旅遊企業藉助三維全景虛擬技術,把景區的真實場景數字化,全方位搬到網絡上。觀眾只要輕鬆點擊鼠標,可以上下左右、走近、退遠的觀看景區風光,再結合景區導航地圖、導遊解説,讓觀眾實現邊走邊看,虛擬旅遊。更重要的是,潛在旅遊者通過與旅遊產品的初步接觸,可以發現旅遊產品設計、開發方面的不足,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給予改進意見。

4.2運用體驗模型劇場協調旅遊產品和服務

美國服務營銷專家格魯夫和菲恩克認為:面對面服務體驗經歷同演戲相似,英語論文都需要演員、佈景和演出效果。在旅遊企業的體驗劇場模型中,演員就是一線服務人員,是旅遊體驗的主要生產者;佈景就是旅遊資源,是生產旅遊體驗不可或缺的工地。因此體驗營銷首先要從一線人員做起。企業應讓員工充分認識到,每一次與旅遊消費者的接觸都是一個“關鍵時刻”,它將直接影響到旅遊者對旅遊服務質量的評價。因此工作人員除了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還應注重自身服飾、舉止、風度等各個可能給旅遊者留下美好印象的細節上。

4.3提供附加產品

附加產品不是核心產品,但它代表核心利益之外的附加利益,可起到支持核心產品發揮最大效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區別於競爭對手產品的作用。旅遊者在旅遊歸來的一段時間內,將會受到旅遊經歷餘波的影響,旅遊企業則可組建旅遊俱樂部或bbs,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分享體驗,交流經驗,鼓勵消費者不斷回憶這段體驗的美好,並激發他們出遊的新需求。這事實上也是為消費者提供另一種體驗,一種知交滿天下的體驗。

綜上所述,成功的旅遊企業必須要為旅遊者生產快樂的體驗,從本質上説,旅遊企業要努力搭建一個快樂劇場,在時間、空間上,在旅遊產品的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協調、統一,形成完善的旅遊產品和良好的整體形象,使旅遊者獲得滿意的體驗,最終實現旅遊體驗和旅遊期望差值為零,甚至是正數,達到企業和旅遊者的雙贏。

參考文獻

[1]約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爾摩(美).體驗經濟[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B·JosephPine,JamesH·Gilmore.WelcometoTheExperienceEconomy.Harvar~BusinessReview,1998.

旅遊論文範文 篇二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不少風景旅遊區正在逐步走向聯合、走向協作,如,雲南、貴州、四川、廣西、西藏西南五省區的旅遊協作網絡組織,陝西、四川、湖北、甘肅、河南五省的“三國遊”協作組織等等。這些組織在探討體制、交流信息、開發資源、互送客源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但也存在着協作程度不深、協作盲目性大等問題。本論文試從浙中、浙西風景旅遊區域協作的必然性和方式上進行論述,以期得出區域協作的一般規律。旅遊管理論文提供更多精彩內容。 發展風景旅遊區域協作 一、浙西、浙中風景旅遊區域協作的必然性 浙江是我國風景旅遊資源大省,按地理位置劃分,可分為浙西、浙東、浙南、浙北、浙中五個風景旅遊區。在五個區域中,浙西與浙中無論在地理位置、交通狀況、風景特色及民俗風情上均有較為密切的聯繫。 在1990年以前,浙西與浙中的風景旅遊基本上是相互獨立的。浙西線以杭州市為集散地,依託320國道和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水上航線開展旅遊活動,是浙江重點推出的旅遊線;而浙中區相對來説處於温冷地帶,是以金華市為中心集散地,依託330國道和浙贛線開展小範圍的旅遊活動。1990年之後,民間的風景旅遊協作開始逐步形成,到1994年已形成一定的規模。這種較大區域的風景旅遊協作使浙中、浙西風景旅遊協作集團應運而生。浙中、浙西風景旅遊協作集團的成立也標誌着浙中、浙西風景旅遊區域協作進入了正常軌道。 旅遊線有熱線、温線和冷線之分。隨着新旅遊點的開發、老景點的深化以及遊客需求的變化,熱、温、冷三者之間可以互相轉化。從浙中、浙西區域來説,浙西線自1980年起一直就是浙江旅遊的熱點,但自1992年開始,我國相繼推出了’92中國旅遊友好觀光年,’93中國山水風光年,’94中國文物古蹟旅遊年,’95中國民俗風情旅遊年等專題旅遊活動,使得該區域內每年均形成一些主題熱點。浙中線逐漸地“熱”起來,並大有與浙西線並駕齊驅之勢。同時,以義烏小商品市場、諸葛鎮、黃大仙故里、大慈巖、千島湖、富春江小三峽、天目溪漂流等為主的新旅遊熱點,已經取代由瑤琳仙境、靈棲洞天、蘭溪地下長河、金華雙龍洞、杭州靈山幻境等溶洞組成的旅遊熱點,從而形成多個熱點組成的新旅遊熱線。如:1995年初,浙江省各大旅行社聯合推出杭州——嚴子陵釣台——富春江小三峽——千島湖——大慈巖——諸葛鎮——蘭溪、金華黃大仙道觀——義烏小商品市場旅遊線,就是順應旅遊形勢變化而形成的區域協作。這條新旅遊線不僅將自然山水、人文古蹟、民俗風情的旅遊熱點連在一起,而且把浙西、浙中完完整整地拴在一起,以熱線帶温線,以温線促熱線,構成浙西、浙中多方位的協作體系。 縱觀浙西、浙中風景旅遊區,近幾年來,浙中在社會經濟、交通和旅遊環境上的變化幅度很大。從社會經濟發展來看,浙中各縣、市經濟迅速騰飛,東陽建築業、義烏小商品市場、蘭溪家電和化工工業、永康的五金工業等在全國均有影響,使得浙中地區成為浙江的富庶之地;從交通發展角度來説,隨着金温鐵路的投資建設、浙贛鐵路複線的竣工、義烏機場的開通、330國道的拓寬,交通狀況上了一個新台階;而在旅遊環境上,浦江仙華山、金華觀(黃大仙道觀)、蘭溪諸葛鎮和黃大仙故里、金華鬥牛、武義龍潭背等新景點的開發,有力地提高了浙中地區的知名度……相比之下,浙西的發展狀況較為一般,這樣,以優勢互補為基礎的風景旅遊區域協作便成為必然。 二、浙西、浙中風景旅遊區域協作的具體內容 1.共同探索風景旅遊業的管理體制。在我國,由於風景旅遊業起步較晚,發展參差不一,加上人們對風景旅遊業的認識不一致,造成管理體制較為混亂,在省、市、縣級出現了多種管理方式。就浙西、浙中而言,就呈現出四種管理體制。一是小政府體制,即在風景旅遊資源豐富的地方,劃出一定的區域,建立一定級別的政府機構,行使政府管理職能。二是政府代管型,即由一級政府設立一個機構,並由政府委任機構負責人來行使管理權。三是行業協會型,如:義烏市、東陽市;四是混

旅遊類論文 篇三

目前在不同層面上,卻存在着一些問題制約着創新創業型旅遊人才的培養。

(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難以納入院校的人才培養計劃

第一,創業教育嵌入人才培養方案的程度較低。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學生未來的職業定位及崗位羣的分析往往只限制在當前旅遊行業較為缺乏的初級崗位上,很少有院校將自主創業、獨立就業,或是一些新興職業納入其中。這樣就使得在課程設施、培養方式、資源配置上不能滿足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第二,課程體系往往難以符合創新創業要求,目前院校有關創新創業的課程只是在原來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加入創業的章節,或者僅僅採用選修課的形式進行,這顯然難以滿足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第三,旅遊院校“2+1”、淡旺互補等培養模式限制了在校教學時長,學生往往只在校學習兩年就要轉入實習或教學實踐,這使得原來的課程都在一定程度在進行壓縮,所以增加有關創新創業方面的課程難以被院校接受。這種狀況一方面是由於創新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定位比較模糊。高等職業院校對於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與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標之間關係,往往缺乏清晰的認識。另一方面,目前旅遊行業的迅速發展和勞動力的缺乏,使畢業生往往是供不應求,因此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缺乏足夠的熱情和動力。

(二)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較為缺乏

按照創新創業教育的要求,必須具備具有豐富的創業經驗、或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承擔教學工作。但從旅遊類職業院校整體來看,這部分的教師數量較少,師資也嚴重不足。目前有關創新創業方面的課程主要是由輔導員來承擔,從屬於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創業教育,也有着比較濃重的思政教育的性質。與此同時一些具有企業工作經歷和雙師資格的教師卻過多地承擔了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任務,難以保證有足夠的精力從事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載體的缺乏也制約了這些教師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動力。

(三)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存在障礙

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具備相應的操作和實踐平台,也就是説學生不僅要在課程上接受創新創業的理論教學,還要能夠將之運用於實際的創新創業活動中。從院校內部的實踐教學平台來看,大部分院校已經建成的實踐教學基地僅僅滿足於一般實訓的使用條件,卻難以滿足創新創業教育的使用要求,學生要利用校內實訓設施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存在一定的難度。除此之外,一些院校出於維護設施的目的,不支持學生利用實訓場地從事創業或者經營,由此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給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客觀上帶來一定阻礙。而在校外創業條件上,由於創業成本的缺乏、市場競爭激烈、缺乏相應的政策或者資金支持,學生往往從事較為簡單的創業實踐。但是學生的創業實踐卻極易觸犯市場和學校的相關管理制度,無法得到學校的支持。除此之外,學生的創業實踐也難以與行業相對接,旅遊企業一般也很難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機會和平台。

(四)學生創業興趣不高,缺乏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

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困境,不僅是由於創業條件和平台的缺乏,也與學生創新創業動機不強、意願不足、創新文化氛圍的缺失有着直接關係。首先,學校在進行職業教育的過程中,過多地強調塑造學生技能以符合行業、企業需要的“員工教育”,而沒有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進取心,教育學生怎樣才能做好一個管理者、掌舵者。因此在學生的潛在心理中,就比較缺乏大膽去創業的意願。其次,學校的教學安排壓制了學生創業的動力。在實施“2+1”的職業院校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要將課程壓在四個學期內完成,除此之外學生還要面臨着普通話、計算機、英語和職業資格證等考試,如此繁重的學習壓力使得學生難以抽出精力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最後,創新創業要求有一種允許犯錯、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而這與我們一直以來要求精確、準確和規範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所矛盾的。我們的學生會不自覺地將失敗和錯誤看成是恥辱,這使得他們寧願選擇不犯錯,也不願意去冒險,這與創新創業的精神不不相符的。

二、路徑和對策

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一種技能教育,也是一種素質教育。要破除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難題,要堅持素質教育和技能教育兩個方面起頭並進。

(一)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

創新創業教育首先是指以開發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為目標,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從事事業、企業、商業等規劃、活動、過程的教育和事業心、進取心、探索精神、冒險精神等心理品質的教育。要使學生具備創新創業的心理品質,離不開多個層面對創新創業文化的營造。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應重視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不僅將重心放在培養技能型人才,還要重視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在課程的設計上,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中心地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相應的課程,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加強職業技能的培養,還要鼓勵學生打破束縛勇於追求與眾不同的事業;在學生管理上要強調規範與靈活性並重的形式,對於由創新創業需求的學生應設計出一套管理辦法,掃除管理機制上的障礙。

(二)以實訓教學為平台,整合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應根據不同行業和院校的特點,採取靈活的形式。針對目前旅遊類高職院校的教學情況,應將創業教育整合進入實訓課程當中,真正使創業教育成為技能教育。生產性實訓是目前採用得最多的一種形式,生產性實訓是一種學習型生產,是專業文化知識獲取過程的“理念性生產”體驗,也是在專業理論指導下的實驗性生產、課堂內的模擬實踐。在某一個課程或科目的生產實訓過程中,過去往往只強調產品的產出,卻忽視了生產只是產品週期中的一個環節。將創業教育作為一個學習過程整合進入生產性實訓中,也就是將重心放在“市場調研—策劃—計劃—生產—銷售”整個環節,將實訓過程還原為真實的經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指導教師打破課程和科目的界限,根據學生經營中的實際問題補充理論方面的知識,使創業教育和實訓融為一體。例如可利用酒吧、餐廳等實訓設施中,學校應讓學生承擔起經營的責任,通過承包、參股等形式,學生利用設施進行經營並獲取利潤,學校從中分享利潤或收取用於維護設施的管理費,教師對經營過程進行指導和智力支持,由此使學生完成創業和經營的整個過程。

(三)面向行業,使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接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d8dl5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