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醫學檢驗在臨牀實踐中的重要性論文【精品多篇】

醫學檢驗在臨牀實踐中的重要性論文【精品多篇】

醫學檢驗在臨牀實踐中的重要性論文【精品多篇】

醫學檢驗在臨牀實踐中的重要性論文 篇一

摘要:目的探討路徑化管理模式在新護士培訓中的臨牀實踐效果。方法將我院20xx年144名新護士(對照組)採取傳統管理模式,2012年124名新護士(觀察組)採取路徑化管理模式,觀察比較兩組新護士在技能、理論成績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通過路徑化管理模式進行培訓的新護士成績明顯優於對照組。結論將臨牀路徑化管理模式引入新護士培訓中,可使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具體化,可有效提高新護士培訓質量,保障病人安全。

關鍵詞:教育培訓;新護士培訓;路徑化管理

根據衞生部優質護理示範工程開展的要求以及醫院規模的不斷擴大,各醫院對護理人員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以我院為例,20xx年新入護士144人,20xx年新入護士124人,佔全院護士的30%。新護士是護理隊伍的新生力量,但思想不穩定、角色適應不良、溝通能力欠缺、臨牀經驗不足、專業知識匱乏、責任心不強、規章制度執行不嚴等問題,也成了臨牀上最具安全隱患的人羣,使護理質量和病人滿意度深受影響。對新護士進行系統、規範的培訓,不僅是護理人才選拔和培養的基礎,也是患者在住院期間安全和舒適的保證[1]。為使新護士儘快轉換角色,能勝任臨牀護理工作,我院護理部從2012年4月起優化新護士培訓工作,開展新護士培訓路徑化管理模式,使新護士規範化培訓逐步得到完善。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xx年新入護士144人,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21.3歲,本科10人,大專117人,中專17人,2012年新入護士124人,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20.8歲,本科14人,大專95人,中專15人,兩組新護士年齡、學歷等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臨牀路徑是一種新型質量效益型管理模式。我院護理部將路徑化管理模式運用於各科室對新護士的培訓上,制定了新護士培訓路徑統一模板,設有全院統一的公共項目;各科室根據專科特點,在護理部總體思路的引導下,增添專科項目,成為具有各專科特色的專科培訓路徑。共分為三個月完成,具體內容如下。

1.2.1第一個月:科室崗前培訓

崗前培訓是新護士成長的重要階段。培訓內容包括

(1)科室培訓:病區環境、科室基本概況、科室規章制度。

(2)理論考核:護士職責、護士條例、主要核心制度、護士消毒隔離考核標準、護士行為儀表規範、服務規範、技能操作注意事項等。(3)技能考核:十項基本技能、各科室專科技能。

1.2.2第二個月:專科理論技能和臨牀實踐培訓

在鞏固第一階段理論培訓內容的基礎上,培訓內容包括:

(1)理論培訓:各班工作職責、流程、公共、專科應急預案、專科常見疾病健康宣教、急救物品、常規器械、儀器設備、藥品管理制度、專科護理常規、臨牀護理技術操作併發症的處理、專科基礎理論、常用儀器設備操作程序、注意事項、護理核心制度等。

(2)技能考核:十項基本技能、各科室專科技能考核鞏固。

(3)護理文書:體温記錄單繪製、患者出入院處置單、填寫危重患者轉科交接單、護理交班報告單、各種物品交接記錄本。

1.2.3第三個月:臨牀實踐能力培訓

綜合前兩個月培訓內容進行考核評價,主要包括:護患溝通的能力、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能力、對病人實施護理的能力、護理技能操作現場考核評價。

1.2.4培訓考核方法

採用科室分帶教老師培訓考核新護士;護士長、總帶教老師審核培訓效果;護理部檢驗考核科室培訓效果的層級培訓管理模式。由分帶教老師根據路徑在規定時間內對新護士進行培訓,按照每名新護士的學習能力安排培訓考核時間;科室護士長、總帶教老師根據分帶教老師培訓考核完成時間進行審核考核;通過院級的各項考核來檢驗科室的實際培訓效果。在新護士輪轉期間能夠接受不同科室系統化、個性化的培訓,使科室對新護士培訓有章可循,達到指導與規範作用。

1.3觀察指標

在實施路徑化管理模式的培訓方法前後對護士的護理基礎知識和護理能力技能進行考核,技能考核成績≥90分為合格,理論考核成績≥85分為合格,同時調查新護士不良事件及服務投訴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兩組兩個率之間的比較採用χ2檢驗,治癒天數之間的比較採用t檢驗。採用SPSS13.0進行數據統計,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新護士理論、技能考核成績較前有明顯提高

20xx年護理部對新護士崗前培訓考核彙總:(對照組)理論考核成績:合格率40.28%,平均分數:82.81分;技能考核成績:合格率57%,平均分數:86.94分。2012年護理部對新護士崗前培訓考核彙總:(觀察組)理論考核成績:合格率67.2%,平均分:88.2分;技能考核成績:合格率73.7%,平均分數:93.7分。表1對照組與觀察組技能及理論考核成績對比(例,%)分組例數技能考核平均分理論考核平均分技能考核合格率xx%理論考核合格率(%)對照組14486.94分82.81分57%40.28%觀察組12493.7分88.2分73.7%67.2%

2.2不良事件及服務投訴發生率明顯下降

20xx年(對照組):全院服務投訴及不良事件報告31例,其中一年內新護士發生11例,佔全院比例的35%;20xx年新護士144人,發生人數11人,佔總數的的8%。2012年(觀察組):全院服務投訴及不良事件報告14例,其中一年內新護士發生0例;2012年新護士122人,發生不良事件0人。2012年新護士(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少於20xx年新護士(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臨牀路徑理念是一種高效、低耗、程序化、標準化,有時間性、有計劃性的先進管理模式[2]。護士的規範化培訓是護理繼續教育的前提,是護士從事護理職業第一階段的培訓,培訓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今後所接受的繼續護理學教育,影響護理學科的發展[3]。臨牀路徑教學法強調了時間性、計劃性和目標性,從而保證了培訓的質量[4],我院是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教學醫院,開放牀位1400餘張,通過新護士培訓路徑化管理模式的臨牀實踐,無論是從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還是從病人滿意度、培訓考核成績、不良事件發生率、液體出錯率等方面均得到大幅提高。使新護士學習目的性和積極性顯著提高;帶教老師責任心增強、帶教較前更具體、全面;使護理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通過實行培訓路徑前後的各項指標的比較,均能體現此項管理創新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朱小平,姜廣榮,耿東霞,等.新護士階梯式培訓的實施與效果[J].護理學雜誌,2013,28(4):62-64.

[2]王雅傑,戴正銀,謝曉峯,等.臨牀路徑式教學法在綜合內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3,39(17):2099-2100.

[3]劉乾惠,刁曉蘭,顧瓊.淺析護士規範化培訓的臨牀實踐效果[J].瀘州醫學院學報,2010,33(6):673-675.

[4]祝憲庭,楊瑞貞,朱鳳祥,等.臨牀路徑教學法在專科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2,10(11):3068-3069.

醫學檢驗在臨牀實踐中的重要性論文 篇二

婦產科學是與內科學、外科學及兒科學並駕齊驅的臨牀醫學四大主要學科,是一門獨立性較強,涉及面較廣的學科,是臨牀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等專業的必修課程。由於女性病人生殖系統疾病學習的特殊性,患者不大願意配合臨牀教學。如何改革婦產科學臨牀實踐教學方法,提高婦產科學的教學效率和效果,是一個重要而且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近些年的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作了一些償試得岀幾點體會。

1、轉變教育觀念,注重臨牀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臨牀試驗教學過程中,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是實現新教學模式的前提條件,教學觀念是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教學觀念對教學行為起着指導和統領的作用。一般的來講,以往的教學模式很直白,很少缺乏臨牀與實踐結合的部分,在很多醫學院中,醫學教師大多數都比較更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而忽視了使用知識與學生自我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所以要培養優秀的醫學人才我們就要積極的轉變了教育觀念,首先就是教師的教學觀念要進行合理的轉變。教師將培養醫學生臨牀思維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讓醫學院的學生們學會從多角度、多層面來分析病情,在學習中形成科學的臨牀思維習慣。所以對於教師要改革教學方法。主要是以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靈活教學,對學生採用啟發式、討論式、開放式、參與型教學2,注意激發他們學習動機與主動行動,啟發他們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臨牀實際中,鍛鍊他們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都是以理論為基礎,很少參與到實踐工作中,在臨牀教師的安排下每天重複的開“化驗單”,粘貼“化驗單”,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我們提倡教師把實習同學真正當成“準住院醫師”,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臨牀工作中,認為自己也是臨牀工作的主體,自己已經是“準醫生”了,這樣學生的自我角色也發生了轉變,更主動的參與到臨牀實踐中。這一臨牀實踐教學模式內部各要素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以滿足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求。

2、消除性別顧慮,提高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婦產科學是臨牀醫學的主幹課程之一,但由於婦產科學內容多而複雜,又具有特殊性,以及擴招後學生總體素質下降,不願意學習婦產科學的男生越來越多。如何讓男生學好婦產科學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我認為:要對學生進行目的性教育。強調學好婦產科學的重要性,男生之所以不屑於學好婦產科學。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絕大多數男生認為自己是專科生,而且又是男性,以後到醫院從事婦產科工作的機會少之又少,甚至不可能,認為即使學好了也無用武之地,還不如多看看其他書籍或千別的事情,他們將精力多放在內科、外科的學習上,對西醫婦產科學不屑一顧,持這種態度者佔絕大多數;

(2)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婦產科患者拒絕男醫生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的情況屢見不鮮,故男生在婦產科臨牀實踐階段易陷入尷尬境地;

(3)個人心理、社會因素以及性別差異使得男生對婦產科學有一種本能的心理牴觸,而且社會上對男醫生做婦產科檢查存在着偏見,認為男生從事婦產科工作就“不正經”,男生在正常教學中看錄像片也覺得難為情等;

(4)雖然有少部分學生畢業後會自行創業,但也不會從事婦產科學方面的工作。

3、完善規章制度,保障臨牀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

在臨牀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採用適當的教學模式,完善的教學規章制度是確保教學秩序穩定和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我教研室規範教學查房制度、教學病例收治制度,學生實習轉科等制度,嚴格實習生的管理與監督。此外,我教研室還定期開展專業、課程、臨牀學院教學工作評估,同時聽取專家組和學生的意見,對學生通過問卷調查,瞭解他們的反饋意見和建議,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合理採納和改革教學方法。除此,我們還設立了嚴格的出科考核制度,包括出科理論和技能的考核,並對學習成績進行分析,及時總結,不斷完善教研室主任、教師和學生的考核獎懲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積極性。

4、開展教學改革,實現教學做一體

對於醫學臨牀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教學的不同內容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直觀的瞭解每個階段的教學內容。教師在臨牀指導下也可以運用一些多媒體教學。在理論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採用一定的壓縮性指導,在講解每個教學內容時候都有一定的多樣化,把臨牀真實案例引入課堂,以臨牀典型病例為主線,使病例與整體課程的基本理論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和學生學習都是一個進步的過程,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醫學知識,教師最好留有一定的醫學作業,例如在結束一節醫學臨牀教學以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心得,自己擬定一些學習報告來鞏固知識。

綜上所述,在醫學教學過程中。臨牀實踐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醫學技術,婦產科是所有醫學中比較重要的一門學科,學生們只有在合理的教學模式下才能更好的學會知識。為了培養更多的婦產科人才教師們在臨牀帶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實習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急診動脈介入栓塞術對肝脾破裂的治療價值評析 篇三

【摘要】

探討急診動脈介入栓塞術對肝脾破裂的治療價值。方法 選取65例肝脾破裂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 全部患者均實施急診動脈介入栓塞術治療, 分析患者的治療情況。結果 61例(93.85%)患者一次栓塞成功, 4例(6.15%)二次栓塞成功, 無一例栓塞失敗的患者, 導管造影成功率是100.00%;平均手術時間(58.9±20.7)min, 患者存活率是100.00%, 術後併發症發生率是6.15%。結論 肝脾破裂患者採用急診動脈介入栓塞術治療具有十分顯著的治療價值, 能在有效保留肝臟與脾臟的基礎上控制出血, 改善患者病情, 提高搶救成功率, 減少併發症發生率, 值得在臨牀上大力推廣應用。

【關鍵詞】

肝脾破裂;急診動脈介入栓塞術;治療價值

肝脾破裂屬於腹部外傷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臟器損傷, 羅光輝等[1]研究顯示約有40%的腹腔內臟器損傷均屬於肝脾破裂。其不但會導致患者大出血, 患者腹腔還可能會因為膽汁的滲入發生感染或是腹膜炎。傳統治療脾破裂的方法是實施脾切除術, 因為脾臟屬於人體免疫器官之一,近些年有眾多臨牀研究開始探討儘量保存脾臟的手術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急診動脈介入栓塞術對肝脾破裂的治療價值, 選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65例肝脾破裂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 回顧性分析全部患者的臨牀資料,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65例肝脾破裂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 本次所選患者均通過中華外科學會診斷標準[2]予以確診。其中女20例, 男45例;患者年齡18~66歲,平均年齡(30.2±12.2)歲;脾破裂患者33例, 肝破裂患者23例, 肝脾破裂患者9例。肝損傷程度分級:Ⅰ級脾損傷患者25例, Ⅱ級脾損傷患者7例;肝破裂程度分級:Ⅱ級傷患者11例, Ⅲ級傷患者10例, Ⅳ級傷患者11例。

1、2 手術方法 全部患者均實施急診動脈介入栓塞術治療, 具體方法:於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設備的引導下予以局部麻醉, 於右股動脈通過Seldinger法穿刺插管至脾動脈, 注入造影劑後予以血管造影;顯示肝動脈和脾動脈全貌後予以密切觀察, 若出現造影劑漏出, 腹腔中某處出現局部雲霧狀或棉絮狀影像, 則能判斷此處為出血部位;選擇劑量適中的明膠海綿顆粒混合造影劑、慶大黴素24萬U以及彈簧鋼圈, 經導管於靶動脈注入混合物;注入期間仍然要進行血管造影, 顯示動脈情況, 觀察有無動脈栓塞, 若出血部位的血供停止, 腹腔局部未見漏出造影劑時, 則可判定動脈栓塞成功;隨後再進行血管造影, 觀察出血部位的止血情況, 再拔除導管, 對手術切口予以加壓包紮;經濟學論文按照腹部超聲等有關檢查結果, 對腹腔積血狀況予以分析, 若積血量>1 L時, 於患者左下腹壁行小孔留置腹腔引流管, 引出腹腔內積血, 若積血量<1 L, 可不置引流管, 對腹腔積血吸收情況予以動態觀察。患者術後要絕對卧牀修養1 周,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徵, 進行補液支持、抗感染以及維持酸鹼與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 還要強化手術切口的護理, 以免發生感染。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並記錄全部患者的手術時間、血管栓塞情況、導管造影診斷成功率、術後併發症發生情況以及術後存活情況。

2 結果

65例患者通過急診動脈介入栓塞術治療後, 一次栓塞成功的患者有61例, 栓塞成功率是93.85%;二次栓塞成功的患者有4例, 佔6.15%, 無一例栓塞失敗的患者, 導管造影成功率是100.00%。手術時間是38~120 min,平均手術時間(58.9±20.7)min。65例患者通過動脈介入栓塞術治療後止血成功, 病情趨向平穩, 無一例患者發生死亡, 術後患者存活率是100.00%。65例患者中, 術後併發膽漏的患者有3例(4.62%), 併發脾膿腫的患者有1例(1.54%), 術後併發症發生率是6.15%, 通過加強抗菌藥物抗感染、補液支持以及腹腔引流等對應處理後, 患者併發症逐漸恢復。

3 討論

因為受到暴力打擊與交通意外等發生的腹部損傷中, 最為多見的是肝脾損傷。臨牀治療肝脾破裂的常用方法是手術治療,近些年劉永利等[3]研究開始探討能儘量保留肝臟與脾臟的有效手術方法。由於介入治療技術的逐漸進步, 臨牀開始應用其治療腦栓塞、心肌梗死以及腫瘤等疾病, 獲得良好的療效。此次研究對本院肝脾破裂患者實施了急診動脈介入栓塞術。古仲相等[4]研究表示, 經急診綠色通道讓肝脾破裂患者及時得到診治, 能夠明顯增加患者的急救成功率。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61例(93.85%)患者一次栓塞成功, 4例(6.15%)二次栓塞成功, 無一例栓塞失敗的患者, 導管造影成功率是100.00%;平均手術時間(58.9±20.7)min, 患者存活率是100.00%, 術後併發症發生率是6.15%。

綜上所述, 肝脾破裂患者採用急診動脈介入栓塞術治療具有十分顯著的治療價值, 能在有效保留肝臟與脾臟的基礎上控制出血, 改善患者病情, 提高搶救成功率, 減少併發症發生, 值得在臨牀上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羅光輝, 宋濤, 蘇興桂, 等。急診動脈介入栓塞術在肝脾破裂救治中的應用。廣東醫學, 2011, 32(11):1424-1426.

[2] 楊建科, 金平, 樓衞英, 等。急診動脈介入栓塞術在肝脾破裂救治中的應用。中國基層醫藥, 2014, 19(22):3406-3407.

[3] 劉永利, 呂碧鋒, 林春旺, 等。急診綠色通道救治肝脾破裂患者體

醫學檢驗在臨牀實踐中的重要性論文 篇四

子宮肌瘤是臨牀上常見良性腫瘤病症,發病率較高,其常引起患者月經紊亂狀況,隨病情進展將引起患者併發多種生殖系統疾病,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臨牀治療子宮肌瘤常用手段是藥物治療及手術切除,但這兩種方法均存在較大缺陷。海扶超聲聚焦刀屬於新型無創治療方法,此次研究中探討海扶超聲聚焦刀的應用效果,以期為臨牀治療子宮肌瘤提供更多參考。以下進行具體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於新餘市幼婦保健院行海扶超聲聚焦刀無創治療的53 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超聲檢查、婦科檢查等符合《婦產科疾病診療指南》中關於子宮肌瘤的相關診斷標準,均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月經淋漓不斷等,或體檢發現子宮肌瘤;排除宮內膜及宮頸病變;無其他婦科疾病;重要器官無嚴重疾病;均無嚴重精神疾病,能與人正常溝通;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年齡33~51歲,平均(40.55±1.50)歲。腫瘤部位:多為肌壁間肌瘤,肌瘤直徑1.5~13 cm。單發肌瘤37 例,多發肌瘤16 例(2~4個),有宮內節育器者術前取出。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採用重慶海扶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JC 200 型聚焦超聲腫瘤治療體系進行治療。治療時間:避開月經期及月經前1 周。術前對患者進行B 超及MRI進行檢查,詳細記錄腫瘤的位置,形態,大小,回聲,病灶內部及周邊的血流情況,攝片保留;常規檢查,排除手術禁忌證。患者治療前給予80U 縮宮素(上海禾豐製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31020850)+加入500 mL 生理鹽水,靜脈滴注40 滴/min。常規皮膚脱脂脱氣,取俯卧位,鎮靜鎮痛下,行機載超聲定位,功率設為180~400 W 進行治療,由深到淺、由足至頭,術中嚴密監測患者出血狀況及生命體徵情況,治療後予冰生理鹽水500 mL 分次灌注膀胱後,返回病房。

1.3 觀察指標

手術治療結束後,使用B 超進行復查:檢查肌瘤回聲、血流、體積;術後回訪患者月經量,經期狀況。對比患者治療前後血清雌二醇(E 2)及黃體生成素(LH)水平及瘤體體積。評價患者的治療效果,顯效:患者治療後肌瘤體積減小50%以上,肌瘤中血流信號、臨牀症狀完全消失,患者肌瘤回聲明顯增強;有效:患者治療後肌瘤體積減少≤50%或肌瘤體積無明顯變化,患者肌瘤中血流信號明顯減小,臨牀症狀明顯減輕,患者肌瘤回聲有所增強;無效:患者治療後肌瘤增加,肌瘤中血流信號、肌瘤回聲等無變化,臨牀症狀無變化或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確保錄入過程客觀真實,以95%為可信區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採用“x±s”表示,組間比較採用t 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採用χ 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所有患者治療後均進行影像學檢查,53 例患者中共62 個肌瘤,對患者進行隨訪,經一次性治療,顯效37 例,有效12 例,無效4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2.5%(49/53)。62 個肌瘤經一次性治療,消融肌瘤56 個,肌瘤消融率為90.3%(56/62)。53 例患者中多數患者臨牀症狀出現明顯改善(月經異常、腹部包塊、白帶增多、疼痛、尿頻、便祕、繼發性貧血等),改善率為92.5%(49/53);患者子宮肌瘤瘤體出現明顯減小,消退率為90.6%(48/53)。2 例患者治療中主訴存在腹部及腰骶部脹痛,1 例患者治療中存在大腿根部脹痛,上述3 例患者未經任何處理,2 d 後症狀緩解;1 例患者肌瘤體積較大,治療中出現陰道流血癥狀。患者併發症發生率為7.5%。患者治療3 個月後血清激素水平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患者治療1 個月後瘤體體積明顯減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於30~50歲的育齡婦女。子宮肌瘤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正常肌層細胞突變、局部生長因子之間的作用、性激素作用等均是子宮肌瘤發病的重要影響因素。部分子宮肌瘤患者可無症狀,只能通過超聲檢查或盆腔檢查確診,子宮肌瘤患者常見臨牀表現為子宮出血、疼痛、腹部包塊、壓痛、白帶增多、貧血、嚴重時還將的導致患者合併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相關婦科疾病,甚至引起患者流產、不孕,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臨牀治療子宮肌瘤主要採取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手術治療時主要包括子宮肌瘤切除術、子宮切除術、子宮動脈栓塞術等。採用手術治療時能直接切術患者病灶,有效避免了子宮肌瘤復發。但手術治療創傷較大,且切除患者子宮後將引起患者喪失生育能力,也易引起患者卵巢相關功能早衰,導致絕經期提前。

海扶超聲聚焦刀屬於無創治療技術,其屬於新型子宮肌瘤治療手段,又稱JC 型高強度超聲聚焦腫瘤治療系統。海扶超聲聚焦刀是以超聲波為治療源,利用超聲波良好方向性、組織穿透性和可聚焦性,將超聲能量透過皮膚匯聚到患者子宮肌瘤,從而使肌瘤中聚焦區域温度瞬間升達60℃~100℃,引起蛋白質變性,組織凝固壞死,從而達到消融子宮肌瘤的目的。病變組織以外的正常組織因温度較低而不會造成損傷。消融後的肌瘤可逐漸縮小至消失。使用海扶超聲聚焦刀治療時,採取非侵入操作,具有無創性,也無輻射,皮膚無任何瘢痕,保留子宮、不影響女性正常內分泌功能;患者不良反應較小,多發子宮肌瘤及再發子宮肌瘤可重複治療;採用海扶超聲聚焦刀治療時無需麻醉,主要採取靜脈給予鎮靜鎮痛藥,患者在清醒狀態下即可完成治療,減少麻醉引起的風險;海扶超聲聚焦刀治療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痛苦小;且患者治療時間一般1~2 h,時間較短,術後恢復快,不影響患者工作生活;患者治療時無需進行輸血治療、營養治療等,減少了患者治療費用。

綜上所述,海扶超聲聚焦刀無創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緩解患者臨牀症狀,促進患者肌瘤消融,且患者併發症較少,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可將其作為子宮肌瘤的有效治療推廣運用。

醫學檢驗在臨牀實踐中的重要性論文 篇五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服務性很強的學科,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外,臨牀實習是護理理論知識結合臨牀實踐的關鍵環節。臨牀實習也是培養護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崗位勝任能力為主要目的的綜合培養,是一種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的教學方法。本研究針對理論教育和臨牀護理的銜接問題,對臨牀實習階段護生458名,臨牀帶教老師109名和在校護理教師35名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現存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吉林醫藥學院10級護理本科班458名護生,均為大學四年級學生,該校護理教師35名及吉林省5所三級甲等醫院臨牀帶教老師109名,均為在醫院工作的臨牀護理人員組成。

1.2方法。

2014年6月採用Khosravan的調查問卷,對參與者在理論教學和護生的臨牀護理能力問題上,在理論和臨牀領域方面進行評估。在理論知識和臨牀知識領域有22個問題,去評估護理的理論和臨牀教學問題,23個問題從參與者的觀點,去評估護士和護理畢業生參與臨牀護理實踐的問題。每個問題回答的選擇有4項,從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在數據分析中顯示,回答傾向於兩組,同意與不同意。此項研究在交付問卷前得到了所有參與者的知情同意,對所有參與者解釋説,獲得的數據將保密並且提出來的是總體結果。在分析數據時我們使用了SPSS17.0。用卡方檢驗確定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當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情況。

參與者的平均年齡是28.18+7.32歲,從20到51歲。平均數量的護理畢業生和僱傭員工是8.27+6.53年,護理理論教育領域(包括護理教師、護生和護士)對脱軌現象的看法。臨牀護理領域(包括護理教師、護生和護士)對脱軌現象的看法,經SPSS17.0統計學分析,護理理論教育領域和臨牀護理領域的脱軌問題及問題間重要性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01)。

2.2護理教育與臨牀實踐對脱軌現象的觀點

2.2.1根據,三組參與者認為,護生沒有把護理研究理論或結果應用於臨牀(91.4%),並且在護生實習期的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機械的打針發藥,沒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融會貫通(92.5%),護理理論內容是符合臨牀護理需求的(p=0.509)。但護生表示,臨牀實踐中沒有正確實施護理程序和科學的護理措施,護理理論對她們來看,學術性太強而利用價值很小。同時,專業的高學歷高能力人才大多數從事護理教育工作(92.4%),教育者在臨牀實踐中沿襲傳統的日常定向方式的護理照顧(75.6%)。

2.2.2臨牀護理領域(包括護理教師、護生和護士)對脱軌現象的觀點見表2。根據這個表,目前培養優秀勝任力的護士過分強調護理理論,沒有與臨牀緊密結合(74.3%),參與者表示,學習護理理論而畢業後沒有整合應用到臨牀實踐,解決臨牀實際問題。此外,臨牀護士只是機械的被動的工作,護士存在學歷偏低、知識趨於老化,護士和護生在臨牀工作負擔過重,沒有足夠時間教與學。

3、護理對策

3.1臨牀教育和課堂教育交替進行。

護生臨牀實習的時間比例應該加大,實習的形式也應從最後一年實習8個月擴展到課間見習,醫院從社區醫院到三甲醫院不同層次,選擇符合條件的醫院,建立標準化實習教學基地。以規範的臨牀教學過程,保證學生合格的技能水平和較強的實踐能力。使護生從“課堂理論學習臨牀實踐—理論學習臨牀實踐”的不斷反覆,能夠有機會面對陌生的臨牀情境和問題,將理論知識與護理實踐充分融會貫通整合為一體。實習時的導師應實行“二對一”,護生剛剛進入臨牀見習階段,聘請專業技能較強且大專以上學歷的高年資護士擔任“專科導師”,進行臨牀帶教;與此同時,還有一名“全程導師”,全程導師由具有豐富臨牀經驗、知識淵博和較強教學能力的專業護理教師擔任,研究表明,負責課堂教學的教師如果能真正地進入臨牀,將能對學生的臨牀實踐起到監督、指導和示範的作用,大大地縮小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全程導師則更注重對學生在實習全程的見習感受、人際溝通或護患溝通能力、綜合護理能力和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

3.2加強理論教學與臨牀教學的銜接。

護理理論教學要向醫院臨牀教學提供護生的教學計劃,同時醫院護士不能經驗教學,要將科學的護理前沿知識融入臨牀護理中。解決理論與實踐脱節的關鍵在於 本站…院校合作,共同培養臨牀帶教教師的教師角色和能力,加強學校和臨牀之間的聯繫。臨牀教師和護理教師在護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上不能很好銜接,導致理論與實踐脱節。在護生教育過程中,授課教師與臨牀教師在理論與實踐方面表現出各自的優劣勢,但對於學生而言,需要課堂教師與臨牀教師在理論與實踐方面的雙重優點。努力減少在教育和工作環境之間的理論和實踐的差距,需要提高合格護士的能力。

3.3健全護理教育標準和臨牀教育評價體系。

護理教育標準包括課堂教育和臨牀教育的建立,一方面,能使課堂教育實踐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尺度,以規範辦學行為,避免或減少教育質量的參差不齊。另一方面,標準是評價的尺度,護理教育標準的建立能促進護理教育評價體系的建立。加快我國護理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從而促進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總之,這項研究展示了在護理能力方面,臨牀護理和課堂護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從護士、教師以及護生的觀點去評估問題,從而培養護生的護理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dppj1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