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2023年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其影響論文精彩多篇

2023年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其影響論文精彩多篇

2023年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其影響論文精彩多篇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其影響論文 篇一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其影響

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098班 25號 劉美思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其影響

一 追尋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一)人為因素

1.人口劇增因素

近年來人口的劇增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這也嚴重地威脅着自然生態環境間的平衡。這樣多的人口,每年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將是一驚人的數字,其結果就將直接導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地增加,這樣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應”將直接影響着地球表面氣候變化。

2.大氣環境污染因素

目前,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已構成一全球性重大問題,同時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現在,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已經明確指出了自上個世紀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經開始上升。

3.海洋生態環境惡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變化是呈不斷地上升趨勢,根據有關專家的預測到下個世紀中葉,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採取及對措施,將直接導致淡水資源的破壞和污染等不良後果。另外,陸地活動場所產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學廢料和固體廢物等不斷地排入海洋;發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類活動而引發的沿海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等都是導致海水生態環境遭破壞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蝕、鹽鹼化、沙化等破壞因素

造成土壤侵蝕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適當的農業生產。眾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為止,人類活動如為獲取木材而過度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用於農業生產以及過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對植被進行着嚴重的破壞。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鐘有20公頃森林被破壞,10公頃土地沙化,4.7萬噸土壤被侵蝕。土壤侵蝕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從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產力及其保持生產力的能力;並可能造成大範圍洪澇災害和沙塵暴,給社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並惡化生態環境。

5.森林資源鋭減因素 在世界範圍內,由於受自然或人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積正在大幅度地鋭減。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給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已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酸雨能毀壞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歐洲和北美洲,多數酸雨發生在發達國家,一些發展中國家,酸雨也在迅速發生、發展。

7.物種加速滅絕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類的一項寶貴資源,而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據全球環境監測系統水質監測項目表明,全球大約有10%的監測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紀以來,人類的用水量正在急劇地增加,同時水污染規模也正在不斷地擴大,這就形成了新鮮淡水的供與需的一對矛盾。由此可見,水污染的處理將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廢料污染因素

不斷增長的有毒化學品不僅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嚴重的威脅,而且對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也將帶來危害。

(二)自然因素

1.全球正在處於温暖期。

2.地球週期性公轉軌跡變動

地球週期性公轉軌跡由橢圓形變為圓形軌跡,距離太陽更近。根據某科學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經出現過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

二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1.氣候變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將升高,引起海岸灘塗濕地、紅樹林和珊瑚礁等生態羣喪失,海岸侵蝕全球變暖的可怕後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層,沿海土地鹽漬化等,從而造成海岸、河口、海灣自然生態環境失衡,給海岸帶生態環境系統帶來災難。

2.水域面積增大。水分蒸發也更多了,雨季延長,水災正變得越來越頻繁。遭受洪水氾濫的機會增大、遭受風暴影響的程度和嚴重性加大,水庫大壩壽命縮短。

3.水温升高可能會給南極半島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極熊和海象將滅絕。4.許多小島將無影無蹤;將感染瘧疾等傳染病…… 5.因為還有熱力慣性的作用,現有的温室氣體還將繼續影響我們的生活。” 6.温度升高,會影響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隨温度升高而降低…….(一)對氣候的影響

將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所造成的危害,誰也無法確切地説明將來會有多嚴重?科學家正在估算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危害。按目前的技術水平計算,2004年才能闡明大氣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機理,這樣就能發現温室效應是如何產生的。2006年才能準確的預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這一切要到2050年。顯然,科學家和政治家都不會等到進一步的結果出來才採取防治措施,現在的觀察和研究成果應該都讓公眾瞭解,才不至於使人們不得不在50年後自咽苦果。

温室效應自地球形成以來,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沒有温室效應,地球表面就會寒冷無比,温度就會降到零下20℃,海洋就會結冰,生命就不會形成。因此,我們面臨的不是有沒有温室效應的問題,而是人類通過燃燒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氣體排入大氣層,致使温室效應與地球氣候發生急劇變化的問題。

温室效應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由於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由於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温室效應,在過去100年裏,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約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計將再升高1—3℃。

當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變化就會產生:海平面會上升,山區冰川會後退,積雪區會縮小。由於全球氣温升高,就會導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區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區降水減少。如西非的薩赫勒地區從1965年以後乾旱化嚴重;我國華北地區從1965 年起,降水連年減少,與50年代相比,現在華北地區的降水已減少了1/3,水資源減少了1/2;我國每年因乾旱受災的面積約4億畝,正常年份全國灌區每年缺水300億立方米,城市缺水60億立方米。

由於氣温升高,在過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預計到2050年海平面將繼續上升30—50釐米,這將淹沒沿海大量低窪土地;此外,由於氣候變化導致旱澇、低温等氣候災害加劇,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約數百億以上美元的經濟損失。

(二)冰川融化

近年來,人們對從巴塔哥尼亞到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地區的冰川因為“温室”氣體的排放和普遍認為的南極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温室效應而融化的情況進行了觀察。在南亞地區,問題並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雖然全球變暖的許多不良影響可能要到21世紀末才會變得非常嚴重,但是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中國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會給人們造成麻煩。

國際冰雪委員會(icsi)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喜瑪拉雅地區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繼續下去,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國際冰雪委員會負責人塞義德·哈斯內恩説:“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時間裏乾涸,這一生態災難的影響範圍之廣也將是令人震驚的。”

位於恆河流域的喜瑪拉雅山東部地區冰川融化的情況最為嚴重,那些分佈在“世界屋脊”上的從不丹到克什米爾地區的冰川退縮的速度最快。以長達3英里的巴爾納克冰川為例,這座冰川是4000萬——50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與亞洲大陸發生碰撞而形成的許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來,它已經後退了半英里。在經過了1997年嚴寒的亞北極區冬季之後,科學家們曾經預計這條冰川會有所擴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進一步後退了。

(三)疾病肆虐

哈佛大學新病和復發病研究所的保羅.受潑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隨雪線而移動,全世界山峯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隨着山巒頂峯的變暖,海拔較高處的環境也越來越有利於蚊子和它們所攜帶的瘧原蟲子這樣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羅病毒、瘧疾、黃熱病等熱帶傳染病自1987年以來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密西西比、德克薩斯、亞利桑那、加利福尼亞和科羅拉多等地相繼爆發,一再證實了專家們關於氣候變暖,一些熱帶疾病將向較冷的地區傳播的科學推斷。

(四)新冰河期 關於全球變暖的另一項研究結果更令人吃驚,由北極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風的類型的不斷改變,大量淡水正匯入北西洋,從而對墨西哥灣暖流造成破壞。正是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層水從加勒比海帶到歐州西北部,並使歐洲形成温暖的氣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變暖被切斷後,歐洲西北部温度可能會下降5-8℃之多,歐洲可能面臨一次新的冰河時代!

這項研究是位於阿伯丁的蘇格蘭海洋實驗所分析了設在蘭羣島海域到法羅羣島海域之間自1893年以來的1.7萬多次海水鹽度測量結果得出的。在過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層海水鹽度變得越來越小,濃度越來越低,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從大西洋北部匯入了該地區。這些新數據第一次充分證明了德國科學家在大約3年前設計的計算機模型。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劇升高,而世界人口將在2050年之前達到100億。“我們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設施來代替現有免費自然資源的方向發展”,明尼蘇達大學的戴維·蒂爾曼説。但是,我們還沒有掌握自然生態系統的有關知識。在2.4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中,96%的物種滅亡了。後來隨着許多新物種的出現,地球上終於恢復了豐富的種羣,但是這個過程足足經歷了一億年。威爾遜説:“一些人認為,自然界會復興人類所毀滅的一切”。諺語云:“只要有足夠的時間,萬物皆可應運而生。”或許自然界真的能夠恢復一切,但這個漫長的過程對於現代人類無論如何是沒有意義的。

馬克·吐温曾經説過,天氣最動人的特質就在於它的變化多端。1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仍然在為準確預報天氣情況而努力,在控制氣候方面卻收效甚微;然而,對環境的破壞卻是史無前例的。

(五)具體影響: 1.生態

首先,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佈,改變了當前的世界氣候格局;其次,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和破壞了生物鏈、食物鏈,帶來更為嚴重的自然惡果。例如,有一種候鳥,每年從澳大利亞飛到我國東北過夏天,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使我國東北氣温升高,夏天延長,這種鳥離開東北的時間相應變暖,再次回到東北的時間也相應延後。結果導致這種候鳥所吃的一種害蟲氾濫成災,毀壞了大片森林。另外,有關環境的極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2.政治

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於是限制了對能源的消耗,必將對世界各國產生制約性的影響。應在發展中國家“減排”,還是在發達國家“減排”成為各國討論的焦點問題。發展中國家的温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2013年後的“減排”問題必然會集中在發展中國家。有關阻止全球氣候變暖的科學問題必然引發“南北關係”問題,從而使氣候問題成為一個國際性政治問題。

3.氣候

全球氣候變暖使大陸地區,尤其是中高緯度地區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區降水減少。有些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乾旱、洪澇、雷暴、冰雹、風暴、高温天氣和沙塵暴等)出現的頻率與強度增加。

4.海洋

隨着全球氣温的上升,海洋中蒸發的水蒸氣量大幅度提高,加劇了變暖現象。而海洋總體熱容量的減小又可抑制全球氣候變暖。另外,由於海洋向大氣層中釋放了過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禍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羣落。

5.農作物

全球氣候變暖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氣温變化直接影響全球的水循環,使某些地區出現旱災或洪災,導致農作物減產,且温度過高也不利於種子生長。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乾旱地區會積極促進農作物生長。全球氣候變暖伴隨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會促進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從而提高產量。

6.人體健康

(1)全球氣候變暖直接導致部分地區夏天出現超高温,心臟病及引發的各種呼吸系統疾病,每年都會奪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兒和老人的危險性最大。(2)全球氣候變暖導致臭氧濃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險的污染物,會破壞人的肺部組織,引發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氣候變暖還會造成某些傳染性疾病傳播。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其影響論文 篇二

全球氣候變暖的事實、原因及對人類的影響

一、事實

自20世紀初開始,地球表面就持續變暖。19世紀初開始使用可靠的測量法開始測量,觀測結果顯示,1994年以來年平均氣温是歷史上最高的時段。

在北極,氣候變暖的跡象更明顯。在過去30年裏,北極圈的冰融化了8%。地面的温度和大氣温度都上升了。

過去65年來,世界各個海洋不同深處的温度都有所升高。這更符合氣候變化是由過多釋放二氧化碳引起的推測,而非太陽活動所引起的。

觀察資料顯示:海洋表面温度的持續上升使得最高級別颶風、颱風以及熱帶風暴的發生頻率增加。

由於氣温升高,北大西洋洋流速度正在減慢。

二、形成原因

在工業革命以前,人類生活在一種完全的自然循環中。這種生物鏈循環是一種封閉式的。氣候變化不受人類生活的影響。

在自然狀態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對地球產生了一種保護作用,這個保護作用稱作温室效應。由於該作用調節,使得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氣温變化幅度變小,氣温顯著高於宇宙空間的温度,變得適宜於生物生存。

隨着工業的發展,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隨着人類戰勝自然能力的增強,人口爆發式增長,造成森林,草原等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由於工業革命造成大量宂餘,大量的工業廢渣、廢水、廢氣排放在人類生存的環境中,破壞了自然循環,能源消耗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多;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造成二氧化碳消耗降低;使温室效應日漸加劇。隨着温室效應的加劇,使兩極地區和高原冰川融化,反射效應變差,更多的太陽能量進入大氣層內。

三、對人類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造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自20世紀初開始,地球表面就持續變暖。炎熱的氣温致使高温熱浪頻繁出現。

氣候變暖導致土地荒漠化、乾旱加劇,擾亂千百年來形成作物佈局,部分地區農作絕收,導致出現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並出現了饑荒。

入侵的外來物種數量則急劇上升,全球變暖打亂了不同物種間成百上千萬種處於微妙平衡中的生態關係,原有生物物種的鋭減,物種的變化可能導致整個生態鏈的斷裂而進入惡性循環。氣温增高導致人類適應能力面臨考驗,產生更多的心臟問題,病毒、細菌等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加快,從而造成某些傳染性疾病傳播。

隨着低層臭氧含量的增加,引發肺部疾病等更多的呼吸系統問題。

伴隨氣候變暖造成惡性氣候頻率加快、強度加強,如四級和五級颶風的數量明顯增多、每年降水量(包括雨、雪等)中所佔的百分比從而使春天和初夏發生更多洪災。自然災害對人類發展形成的阻力正在加劇。

四、對策

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對策,一方面是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另一方面是適應氣候變化,趨利避害。在減緩變暖方面,從政府層面提出減排指標。已經確定的對策有:提高效率;放棄炭發電;放棄炭燃料;使用低炭燃料發電;控制甲烷釋放(甲烷比二氧化碳危害更大);以及減少使用自然炭。

在適應氣候變化方面,有效利用氣候資源前景廣闊,如在低緯度地區,氣温升高可能縮短農作物的種植季。而在高緯度地區,氣候變暖則將延長農作物的種植季,進而使得農業增產。由於氣候變暖,陸地上那些相對潮濕的地區,如東南亞一些地區可能會變得更加潮濕,而諸如中國西北部和美國西南部的乾旱地區,則會變得更加乾旱。對於乾旱加劇和荒漠化,科學研究可能起到緩和的作用,如一項農業技術可以更好地幫助土壤儲藏水份,那麼它也將會有助於儲藏含碳物。在城市建設和大工程建設中,充分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防洪建設、城市規劃、污水處理等,使得應對氣候變暖成為國家發展的主流之一。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其影響論文 篇三

近100多 年來,全球平均氣温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總得看為上升趨 勢。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來温度最高的兩年。近百年來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為明顯。20世紀後半葉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個50年時段的平均温度都高,並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有兩方面:

1、大氣層遭到破壞,嚴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應。

大氣層和地表這一系統就如同一個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終 維持着一定的温度,產生了適於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環境。在這一系統中,大氣既能讓太陽輻射透過而達到地面,同時又能阻止地面輻射的散失,我們把大氣對地 面的這種保護作用稱為大氣的温室效應。造成温室效應的氣體稱為“温室氣體”,它們可以讓太陽短波輻射自由通過,同時又能吸收地表發出的長波輻射。這些氣體 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氣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來全球的氣候正在逐漸變暖,與之同時,大氣中的温室氣體的含量 也在急劇地增加。許多科學家都認為,温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應的加劇可能是全球變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氣體的人類活動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燒活動排放二氧化 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氣較低;化石能源開採過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氣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業生產過程 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芻動物消化過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變化減少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廢棄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亞氮。人類燃燒煤、油、天然氣和樹木,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進入大氣層後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環失衡,改變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轉換形式。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遠遠超過科學家可能勘測出來的過去16萬年的全部歷史紀錄,而且目前尚無減緩的跡象。

2、人口膨脹,超載超量,過度開墾,亂砍濫伐,濫采地下水有關。近年來人口的劇增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這也嚴重 地威脅着自然生態環境間的平衡。這樣多的人口,每年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將是一驚人的數字,其結果就將直接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地增加,這樣形 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應”將直接影響着地球表面氣候變化。

世界上的森林主要分為寒帶(北方)森林、温帶森林和熱帶森林三類。據專家介紹,今天的森林生態系 統,是大自然經過8000年 的進化才逐漸形成的。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淪為伐木業大規模開採利用的目標。在熱帶地區,許多現在已蕩然無存的森林就是在過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僅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過4.5億公頃的熱帶森林被吞噬,佔世界熱帶森林總面積的20%;還有數百萬公頃的熱帶森林在砍伐、農田開墾和礦產開採中退化。而且,全球的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產品交易還在繼續加劇,尤其是在擁有熱帶森林的發展中國家和政府執法不力的俄羅斯等國。而國際市場對廉價木產品的需求,又 進一步惡化了這一狀況。全球變暖可能造成的影響全球變暖將給地球和人類帶來複雜的潛在 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例如隨着温度的升高,副極地地區也許將更適合人類居住;在適當的條件下,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能夠促進光合作用,從而使植 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導致植物生長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產效應,這是全球變暖的正面影響。但是與正面影響相比,全球變暖對人類活動的負面影響將更為巨 大和深遠。

1、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過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國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熱膨脹,當海洋變暖時,海平面則 升高。全球升温會引起地球南北兩極的冰山融化,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低地被淹:英國加高堤壩應對氣候變暖全球變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風 雨頻率增加,這使英國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壩。據英國官方近日公佈 的統計數據,在過去的20年 中,由於泰晤士河的水位隨全球變暖而升高,當地政府機構不得不先後88次加高防洪堤壩,以保障倫敦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據悉,人們現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壩。據估計,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壩的頻率會達到每年30次。

(2)海岸被沖蝕。(3)地表水和地下水鹽分增加,影響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遊業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連、秦皇島、青島、北海、三亞濱海旅遊區向後31-366料,沙灘損失24%,北戴河沙灘損失60%。2002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報道,沿海旅遊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其產值為2503億元,佔海洋產業總產值的34.6%。

(6)影響沿海和島國居民的生活(佔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脅。如果極地冰冠融化,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沿海地 區會被海水吞沒,馬爾代夫、塞舌爾等低窪島國將從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約熱內盧、東京、曼谷、紐約等海濱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蘭、埃及等國 也將難逃厄運。

2、對動植物的影響

氣候是決定生物羣落分佈的主要因素,氣候變化能改變一個地區不同 物種的適應性並能改變生態系統內部不同種羣的競爭力。自然界的動植物,尤其是植物羣落,可能因無法適應全球變暖的速度而做適應性轉移,從而慘遭厄運。以往 的氣候變化(如冰期)曾使許多物種消失,未來的氣候將使一些地區的某些物種消失,而這 些物種則從氣候變暖中得到益處,它們的棲息地可能增加,競爭對手和天敵也可能減少。比如説桔子,過去20世紀70年代,它的最北的邊界線是在黃山一線,宣城市也曾經試種過,但到 冬天的一場大雪,樹木就凍死了。但現在我們校園裏的桔子樹都長得很好。又如,揚子鱷只生活在宣城、涇縣和南陵這樣狹小的地帶,如果北界線北移,揚子鱷可能 會自然絕種。這是從我省的局部地區來 講。從全國來講,我國把冬季1月0度等温線作為副熱帶北界,目前這一界線處 於我國秦嶺-淮河一帶。研究發現,氣温升高會使這一界線北移至黃河以北,徐 州、鄭州一帶冬季氣温將與現在的杭州、武漢相似。

3、對農業的影響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佈是決定種植何種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 温度引起降水的變化將影響到糧食作物的產量和作物的分佈類型。氣候的變化曾經導致生物帶和生物羣落空間(緯度)分佈的重大變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區的平均温度比現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種植成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歐出現小冰川期,平均氣温也只比現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農場棄耕,冰島的農業耕種活動則幾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變暖還會使高温、熱浪、熱帶風暴、龍捲風等自然災害加重。因此,全球氣温升高後,世界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和分佈狀況將會有很大變化。

4、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人類健康取決於良好的生態環境,全球變暖將成為下個世紀人類健康 的一個主要因素。極端高温將成為下世紀人類健康困擾變得更加頻繁、更加普遍,主要體現為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瘧疾、淋巴腺絲蟲病、血吸蟲病、鈎蟲 病、霍亂、腦膜炎、黑熱病、登革熱等傳染病將危及熱帶地區和國家,某 些目前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的疾病可能隨着氣候變暖向中緯度地區傳播。

對於全球氣候變暖,應充分利用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機遇,趨利避 害,積極採取多種減緩措施,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根據温度、水資源、生物等氣候環境因子的空間格局與演化趨勢,調整生產結構與生活方式;認 真採取水資源、海岸帶、農業、森林、草原、人類健康等方面的適應對策,形成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產業結構和消費方式。另一方面,積極採取多種減緩措 施,堅持把減緩氣候變化的核心技術作為優先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實施節能優先的能源政策,積極開發可再生能源技術、先進核能技術以及高效、潔淨、低排放的 煤炭利用技術和氫能技術。同時,要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改進土地利用方式,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大力推進植樹造林。此外,當前應以解決國內日益嚴重和 緊迫的環境污染問題和能源資源供應緊缺問題為驅動力和切入點,推進減緩氣候變化戰略的實施,並將減緩碳排放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目標。

在目前階段,應該對如下幾個問題給予進一步重視:

第一,根據現有知識,採取減輕、防範和適應措施。全球氣候變化科學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但正如前面已經指出的,目前科學界對有些問題的認識還是比較一致 的。此外,我們還知道,人類現在已經開始意識到這一全球增暖問題,工業化國家採取了程度不同的co2限排措施。儘管面臨很多困難,未來各國履行氣候公約的 義務會進一步加強。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長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時,應該把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問題考慮進去。農林牧業佈局規劃要考慮未來各地區温度或熱量條件、雨量或土壤水分含 量、氣候極端值的長期變化趨勢,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如三峽和小浪底水壩建設與南水北調工程)應照顧到可能的平均和極端雨量變化,各大河三角洲和低平沿海地 區的城市港口與經濟開發區建設要預見到未來海平面上升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建築業、陸地交通運輸業和旅遊業發展規劃也應對未來氣候變化問題有所考慮。

氣候變化對環境和生態系統的消極影響應該予以充分注意。內陸地區的荒漠化、土壤侵蝕和沿海地區的鹽漬化等環境過程會由於氣候變化而出現緩解或者惡化,西部 高山冰川的萎縮將導致山麓地帶河水流量和潛水位下降,所有這些又都會對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影響。生態碎片化和氣候變化結合起來將加速生物物種的滅 絕,這給未來的自然生態保護區建設提出了新的問題,應及早採取相應對策,防患於未然。

對將來進一步履行氣候公約和減少温室氣體排放義務問題應提早予以考慮。隨着全球增暖進程的證實,科學界和公眾對加強温室氣體排放限制的要求會有所增加,國 際上對我國施加的壓力也會增加,使我國在談判中處於不利地位。在另一方面,通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來減少排放,這和我國一貫倡導的開源節流與保護區域環境的 方針並不矛盾。在保證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提下,應考慮採用法律手段引導工礦業和交通業向提高能效方向發展。南方水稻田是甲烷排放的重要源地,應該加強科 學管理,儘可能減少單位面積排放量。森林是陸地上co2的主要的匯,我國長期倡導開展植樹造林活動,而且已經取得了較好成就,為保護區域性和全球環境做出 了重要貢獻,今後要進一步把這項利國利民的事業搞好。

第二,參與國際合作,維護國家利益。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區域衝突和國際合作趨勢已初露端倪。隨着氣候變化區域細節方面科學不確定性的減少,這種衝突和 合作的機會將進一步增強。未來國際環境政治鬥爭的焦點將不再侷限於根據現在和歷史排放量確立國家限排定額上,氣候變化對本國及其它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系統 和環境的影響將日益受到重視。在這種複雜的形勢下,如何確定中國在國際環境政治事務中應採取的立場和策略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氣候變化問題談判要建立在對國內外經濟、環境歷史和現狀的全面瞭解以及對未來氣候變化區域影響的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既要表現出積極和誠意,又要維護國家的 利益。在確定談判的立場和策略時認識到如下幾個問題是必要的: 1.過去200年大氣co濃度增加主要是西方工業化國家長期過度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這些國家應該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負主要責任。

2.即使在目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温室氣體排放量也是很低的,歷史上人均累計排放量更遠低於工業發達國家。

3.當前只有西方發達國家才具備技術和資金去處理這一人類面臨的全球環境問題。它們理應積極履行氣候公約,限制排放,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全球氣候變化科學研究還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在變化的區域細節上和綜合的影響方面。這意味着我們現在仍不清楚全球作為一個整體是從氣候變化獲利 還是受害。

5.對於各個國家,氣候變化區域性和利害兼備的特點進一步使問題趨向複雜。將來有可能發展成主要責任國和受害國共同承擔更多義務的局面。

6.疆域和綜合國力大小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對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的敏感性。小型發展中國家受到的影響將是最大的。

7.氣候變化對中國的影響將十分複雜。不考慮海平面上升和生物多樣性下降等負面作用,氣候變化本身對全國社會經濟系統作為一個整體的影響可能是很小的,增 温階段夏季風環流的加強和夏季雨量的增多對北方半乾燥和半濕潤地區的農業生產還是有利的。

此外,也應加強雙邊和多邊合作,積極爭取國際節能援助項目和技術轉換。目前,聯合履約活動(ji)處於試驗階段,將來可能會得到發展。應該對其利弊進行評 估,並考慮參與各種形式的聯合履約活動。氣候變化的區域性特點還可能會促使某種形式的區域環境組織的產生,藉以處理和協調區域內各國之間由氣候變化引起的 問題。應該積極推動和參加這種區域性合作組織。

第三,加強科學研究,減少不確定性。在全球氣候變化上,科學研究是目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解決所有其它問題的關鍵。它不僅是採取預防和適應措施所必須 的,而且也是確定國際環境政策和方針的基礎。不能指望別人提供完整的科學信息,尤其不能指望其它國家政府提供氣候變化信息。ipcc報告現在也不能完全相 信,因為它是政府間組織,免不了受到不同國家利益集團或地緣政治觀念的影響。作為一個疆域廣闊、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大國,中國應該進行自己獨立的研究,對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如果承認現代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成為關係到國家安全的問題,進行自己獨立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就更顯而易見了。我國有關全 球氣候變化問題的研究有一定基礎,在發展中國家裏處於先進水平,但從總體上看我們的研究投入距離要求差得還較多,應該進一步增加資助強度。國家攀登計劃已 經包括了全球氣候變化研究項目,將來還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有關部委和各省區也應進一步重視氣候變化的影響及對策研究。目前亟待深入開展的研究課題包括:

1.温室氣體、氣溶膠、海平面、土地覆蓋、冰川和生態系統變化的監測。2.全國温室氣體排放與固定的歷史、現狀及其未來預測。3.中國過去兩萬年,特別是過去兩千年的古氣候重建與分析。4.中國近一百年來氣候變化規律的分析和人為氣候變化信號的檢測 5.未來温室氣體和氣溶膠增加的全球與區域模式模擬研究。6.極端氣候事件和氣候突變事件的歷史演變與未來預測。

7.我國未來氣候變化對陸地生態系統和國民經濟影響的模式模擬研究。8.中國沿海地區海平面變化趨勢及其影響的預測。

9.全球氣候變化區域分異特點及其對世界各國社會經濟系統的影響 10.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政策與技術問題。11.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國內與國際對策研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l5jew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