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精品多篇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精品多篇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精品多篇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一

一、更新教師觀念,創新英語教學。

1、大膽學習。英語新課程標準對英語學科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和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符合時代潮流的發展要求。在教學中,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努力做到“三創新”-- 創新課堂教學設計,主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創新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由"教"向"學"轉變,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新教學手段,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是創新外語教學的重要途徑。為了提高全組英語教師的素質,我們組織了全組老師赴北京參加了北師大組織的全國中國小英語特色教學與技能提升培訓,讓每一位英語老師對於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有了更深瞭解,提高了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從而也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

2、大膽嘗試。“先學後教、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引起義烏所有教師的關注。我們學校也積極組織老師學習、實踐。英語教研組依然走在了前列。“五月風”英語周活動中開展的“先學後教、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探討,得到了教研員譚老師和兄弟學校的老師們的肯定。五月底,學校教務處組織的“先學後教”課堂教學比武更是讓組內每位老師都有了實踐這種新模式的嘗試,通過這樣的活動和實踐,相信每位老師對“先學後教”都有了初步的理解,也必然能在今後的教學中能更好地體現這種教學理念。

活動後全組老師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網上發貼討論,讓每一位老師對“先學後教”這一新課堂教學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抓好教學業務工作, 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1、加強備課的規範性,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

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和前提。我們採取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的辦法。備課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四統一(統一教學目的的、統一重點、統一作業內容、統一教學進度)。集體備課主要以各年級備課組為單位,由各個備課組長負責,每週至少有一節課為集體備課時間。每次備課由教師輪流主講,明確本單元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疑點,習題,教法等。然後,同年級備課組教師進行討論,最後達成共識,之後形成電子教案和學案,並製作授課課件,充分發揮備課組的力量,真正做到了教學資源共享,提高了課堂效率。事實證明,在多次與兄弟學校聯合作業檢測當中,我校英語教學成績佔有一定的優勢。

2、校本研訓。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中心,也是教研活動的重要環節。教研活動的重要價值指向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和教學質量。因此,英語課堂教學在教研活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本學期我們每二週都會有一次校本研訓。所有老師輪流作專題發言,針對前一階段的教研情況,提煉共性問題進行研討,進一步明確了對策建議,使廣大英語教師對一些問題有了清晰的認識。

3、承擔市、校際教研活動;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比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本學期,英語組共有6位老師承擔了市級教研活動。劉堅紅、方德政承擔了市“研究性學習探索與實踐”公開課;諸葛勝花老師承擔了市“九年級英語教學研討暨學業考試複習”研討公開課。陳玲俊、陳青燕、洪豔老師承擔了義烏市英語“基於校園網的語言學習與評價研討”公開課;方麗貞、任春玲老師承擔了校際“先學後教”課堂教學模式研討公開課。洪慶東老師作了“英語教學中的先學後教”主題講座。得到了教研員和兄弟學校的老師們的高度評價,大大地提高我們學校和英語組的知名度。

不僅如此,英語組教師多次參加了由省、市級各類新課程培訓和骨幹教師培訓,受益匪淺。3月份方麗貞、洪慶東老師參加了省“導師制班主任”研討會。劉堅紅、方麗貞老師參加義烏市第一屆農村骨幹教師培訓。方麗貞老師獲市農村骨幹教師課堂教學比武三等獎。洪慶東老師被評為義烏市第八屆教壇新秀。英語組全體英語老師參加了市中國小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培訓及考試。

三、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豐富校園生活,開發校本資源,有效地開展英語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進一步培養及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引導後進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為學生更好地搭建學習英語的平台。同時有效地落實“先學後教、自主學習”的學習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兄弟學校老師探討英語課堂教學藝術,突出英語教學特色:多維合作、資源共享、增進友誼、共同進步。英語組舉行5月22--26日為期一週的第二屆“五月風”英語周活動。

本次活動有三個板塊組成:1、英語能力展示台,通過競賽的形式,展現後中學生在編抄報、單詞競賽、綜合知識競賽等方面的英語能力,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2、英語電影欣賞屋,在階梯教室,連續三晚播放深受學生喜愛的《鯊魚故事》、《泰坦尼克號》、《恐龍》等英語大片,豐富校園生活,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英語聽説能力。3、“先學後教,自主學習”課堂藝術探討,並邀請全市各兄弟學校的英語骨幹教師及教研員來校指導,一起開展教學研討,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

為期一週的英語周活動,節目豐富多彩、形式喜聞樂見、學生積極參與。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學習英語的又一良好平台,同時也為五月美麗的後宅中學增添了光彩。

四、積極總結經驗,撰寫教學論文

一學期來,英語組教師在努力工作的同時,積極總結教學經驗,撰寫教學論文、案例,並多次獲獎。4月份義烏市教學案例評比中英語組共有9人次獲獎,佔全市總獲獎數的47.7%。其中陳旭英老師《學生合作學習教師有效調控》、陳青燕老師《基於網絡環境下的英語合作學習》獲一等獎;陳玲俊老師《 新型的新課導入語——心與心的交流 》、任春玲老師《從自主合作中走向成功》、劉堅紅老師《換班上課中的思考和感悟》獲二等獎;何春霞老師《如何在英語課中滲透德育》、洪慶東老師享受合作學習的快樂》、劉文英老師《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德政老師《合作互動 別開生面》獲三等獎。

諸葛勝花老師《用好“壓歲錢” 》在〈〈班主任之友〉〉上發表。方德政老師〈〈新課程實施後會考英語命題改革趨勢〉〉在省級刊物《新

課程·綜合刊(會考版)》上發表。

在5月份義烏市電子教案評比中,陳青燕 洪慶東的《i am watching tv》、劉堅紅老師《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獲二等獎;方麗貞老師的《lesson19》獲三等獎

6月份的義烏市“課程開發與研究”教學論文評比中,劉堅紅老師的論文 《淺談博客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運用》、方德政老師《談談網絡環境下如何有效地開展研究性學習》獲三等獎。

義烏市專題教育活動論文評比中,朱羣花老師《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弱點的幫導策略》獲一等獎;何紅心老師《淺談教師職業和心理健康教育》獲三等獎。

五、注重對學校和教研組的宣傳

一直以來,英語組十分注重對學校和教研組的宣傳工作,多次在義烏英語教學網、義烏教育網、義烏小商品世界報、義烏教育、義烏電視台對學校和教研組進行了宣傳,極大程度上提高了英語教研組特別是我校的知名度,在兄弟學校中引起了不同的反響。

六、存在的問題:

1、教師課件的製作水平有待提高,今後我們應在這方面加強檢查和督促。

2、教師、學生的口語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總之,一學期以來,英語組教師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深深知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以及學校其他學科老師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取得的。我們還知道,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多需要提高改進的地方,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決心再接再厲,努力工作,為把學校英語教學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一個新層次而奮鬥。

英語教研組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二

【關鍵詞】國中 語文 教學 實踐 開發

一、對語文實踐活動教學資源的認識

語文實踐活動教學資源是活動的因素來源和實施條件,其中,教師決定了資源的識別範圍、開發程度和利用水平,是最重要的語文實踐活動教學資源。

由於不同的教育情境,語文實踐活動資源的分佈,特別是在需要較大經濟投入的條件性資源方面有着地區的差異而不平衡。我國的一般情況是中西部地區資源狀況比經濟發達的東南部地區落後,農村比城市落後。造成落後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缺乏識別、開發和利用語文實踐活動資源的的意識與能力,從而造成了許多資源的閒置與浪費。

二、國中語文實踐活動教學資源的開發

從目前我國課程改革的趨勢來看,凡是有利於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與和諧發展的資源都應該加以開發和利用。語文教師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在國中語文教學的廣闊天地中,藴藏着豐富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資源,語文教師應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地開發。

(一)自然性資源開發。“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宇宙萬象是語文實踐活動取之不盡的源泉。自然性資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態,如日月星辰,風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態,如農田水利,園林花卉,城市景觀,等等。

各地的自然景觀多種多樣,適合開發的自然資源也多種多樣,這就需要教師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開發具有自己地域特點的自然性資源。例如筆者的家鄉南康市就有南山森林公園、文峯塔、蓮花山、蘇子步行街、旭山烈士陵園、陳贊賢烈士墓等自然人文景觀。

(二)社會性資源開發。每個人都離不開社會,社會性資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產勞動和人際關係,如果學生僅僅被關在家裏校內,兩耳不聞窗外事,什麼“榮辱興亡、科技興國、國際風雲”等等一概與他無關,那麼他們又從何而來“愛憎觀”、“是非觀”、“榮辱觀”,又從何而來民主、合作、競爭、進取等現代意識?語文學科以認識社會為主線,沿着“家庭――社會――祖國――世界”的思路,語文實踐活動正可以以此作為資源,讓學生去工廠、農村、部隊、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不同的地方,接觸不同的人,體驗不同的生活。瞭解社會、參與社會,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人文性資源開發。所謂人文,指的是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人文性資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都可以成為語文實踐活動中的人文性資源。

三、國中語文實踐活動教學資源的利用

語文教育實踐性的特點,是對傳統語文教育的一個重大突破。教師是語文實踐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充分考慮國中學生形象思維活動活躍、表現欲旺盛、好勝心強等特點,遵循學生親歷親為、自主發展、探索發現、交流合作等原則,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實踐活動資源,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有目的的、循序漸進地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一)學校資源的利用。學校語文實踐活動資源包括語文教師、課代表、文學社、圖書館(藏書、畫冊、音像資料、報刊雜誌、網絡資源)、校園文化環境,等等。

這些資源的利用可以多種形式,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堂外,只要能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就行――動口、動手、動腦,在實踐中全面發展聽説讀寫能力。講故事、演講,辯證、答辯等,可以訓練學生説話的生動性、鼓動性和敏捷性;口頭評講作文、課文試講等,可以訓練學生説話的組織能力和分析能力;寫字比賽,可以在書寫與比較中得到寫字的祕訣,瞭解寫錯別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種檢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編排的規律;詞語接力賽,可以訓練學生的聯想力;警句收集、報刊剪摘注評等,可以訓練學生概括能力及辯證思維能力;手抄報、演課本劇,可以發揮學生個人專長,發展個性……在這些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圖書館、閲覽室、電腦房、網絡空間等都成為學生學習的場所。

(二)自然、社會資源的利用。自然、社會語文實踐活動資源包括:語文教育人才資源、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風俗民情、社會文化等等。其中社會文化可以有文化藝術場館(如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文化藝術設施(如布告欄、黑板報、讀報窗、宣傳廊等),文化藝術環境(如建築雕塑、園林花卉、標牌廣告、書畫走廊等)。

1.聯繫生活學語文。教師有意識地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充分利用自然、社會資源,增加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機會。對於國中學生來説,一切未知的、可望不可及的領域都是他們興趣的觸覺所在,他們渴望自己獨立,渴望體會預想中的人生,自然科學領域和社會生活領域有他們無限的遐想。這時不妨鼓勵學生觀察自然、觀察社會,養成寫觀察日記的習慣;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想,一分為二地評價人物和事件,發現問題學寫建議書;指導學生進行調查訪問,學會整理調查報告,進行調查彙報、答記者問,開新聞會等。這樣的活動,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位老師的帶領下,他們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在活動中他們還學會團結合作、勇於挑戰,學會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及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2.服務社會用語文。學的目的是為了用,學而不用等於沒學,教師要幫助學生運用語文為社會服務。比如“調查用字的混亂現象”,一改以往侷限於教室“黑板上糾正錯別字”的單調、沉寂,把學生整個推入“社會用字”的實踐活動中,去翻閲書報雜誌,考辨大街小巷的用字,區分正誤,各自根據已學知識編訂《勘誤表》,彙總,分類,交有關部門。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增長了知識與能力。

(三)家庭資源的利用。家庭語文實踐活動資源包括:家長和親友、家庭藏書、報刊雜誌、音像資料、電腦材料,及家庭文化環境等等。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三

低年級班級管理的重心,應該是抓好、抓實常規教學。因為常規教學是班級管理的基礎,基礎夯實了,班級管理才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順利前行。常規教學通常包括社會生活常規、家庭生活常規、學校生活常規和課堂學習常規這幾方面內容。對低年級班主任來説,首先得抓好學校生活常規和課堂學習常規,讓學生養成初步的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良好的品行習慣。為了使入學不久的學生學會並掌握系紅領巾、整理書包、整理課桌、整理餐盤、準備上課用品等五項學校生活技能而儘快適應國小學校生活,還特意開展了“自理五項大比拼活動”。活動內容包括:個人自理五項練習、小組自理五項評比、自理五項班級層面評比。讓學生向家長、老師、學長等請教,學習最基本的五項學校生活技能;在班內開展小組合作,讓生活自理能力強的學生幫助能力較弱的學生,選派能起示範作用的“志願者”每天檢查班級學生學習自理情況,記錄並及時反饋。又如:班級裏開展“我愛我的小書包”活動,活動分以下幾個過程:第一步,先讓學生猜一猜“我的書包有多重”,再現場測一測。並讓學生思考:你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得到結果?第二步,讓學生展示“我的書包裏有什麼”,分別介紹它們的作用;第三步,“給我的書包減減肥!”,讓學生們出出主意,談談怎樣愛護自己的書包。在低年級學生中開展上述活動時,可以不必那麼循規蹈矩地確定主題、設計方案、分組分工等,那是他們能力所不及的。而要以充滿童趣的活動為主,讓活動在自由自在的氣氛中開展,教師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哪怕效果不那麼突出,也能為今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打下堅實基礎。

二、結合班級文化建設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班級文化建設是一門潛在的課程,恰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它是班級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有特色的班級文化對班級凝聚力的形成及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薰陶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新課程改革要求班級文化建設中樹立積極向上、展現活力熱情的精神風貌。因為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班級氛圍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文化土壤,而這恰好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宗旨完全相同。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可以分物質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兩方面。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是指教室環境建設,它是班級特色文化的物化表現,也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溝通交流的平台,同時也體現了班級的精神文化———班級成員認同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行為方式等。班主任可藉此開展相應的綜合實踐活動,發動學生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設計和製作,用自己的雙手佈置美化教室,營造班級精神文化特色,形成獨特的文化氛圍。例如,有一個班級經過學生民主討論決策都形成了共識:以“愛生活、愛閲讀”為班級文化特色口號,除了學校統一的隊角外,在教室裏另行開闢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為激發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發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教師可以策劃一個綜合實踐活動,組織發動全班學生都來參與“圖書角”的設計、實施和管理系列活動,具體包括:1.圖書角名稱、圖案徵集;2.圖書角板塊設計;3.書架的設計;4.圖書的來源與流轉;5.圖書的借閲與管理;6讀書心得徵集與展示等。在全員參與、人人設計方案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展示,最後每一塊內容由一個小組(組長領銜,組員分工)負責具體實施和管理。學生參與熱情高漲,活動有聲有色。利用“百草園”來開展了以“植物保姆”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自由報名,分組研究“植物管理中澆水的學問”、“植物管理中施肥的學問”、“植物管理中光照、温度的學問”,通過小組研究掌握植物管理的方法。學生們採訪了學校開心農場的負責教師和花工爺爺,邀請有經驗的家長義工講課,幫助學生及時解決管理植物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惑。筆者還引導學生用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點滴的感受和實踐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學生興趣盎然,因為他們在活動中體驗生活、在實踐中鍛鍊才幹、在勞動中增長見識、在合作中分享快樂。

三、結合班級事務管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班級是學校的“細胞”,班級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很廣,校長室、教導處、大隊部等佈置的各項活動,最終都得落實到班級。如果光靠班主任老師單槍匹馬,累且不説,效果還不盡人意。要想班級管理工作有特色、出亮點、創和諧,班主任老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小主人翁意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引領他們積極投身於班級管理、主動參與班級事務,這樣既可以減輕班主任老師的工作壓力,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從服務於學生成長和班級管理的角度來設計目標

班主任老師讓每個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和喜好,在班級裏選擇一項具體的工作來負責,教師根據任務的難易度進行適當的調整,選派能力強的學生擔任組長。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討論制定工作計劃,合理分工,定期實行考核和輪換。例如,在高年級以“讓學生學會參與班級管理,養成自主管理班級的意識”為目標,進行了“班級衞生工作自主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施”綜合實踐主題活動。活動內容包括:班級衞生工作目標分解—分組承包班級衞生—實踐任務分解—制訂班級衞生自主管理系統方案—實施班級衞生自主管理系統方案—監督、調整實施方案,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形成班級管理常態化。班主任老師把任務下放,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活動全過程,從設計方案到具體實施,再到後續管理,讓每個學生都有具體的事情可做,使每個學生都成為班級管理員,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自己就是班級的小主人。對於那些調皮的學生來説,還使他們過剩的精力有了釋放的空間和時間。

(二)學生成長、班級管理、教師指導評價三位一體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四

關鍵詞 我與化學 課外活動 家庭小實驗

廣州市中學化學教研會開展“我與化學”活動(以下簡稱“活動”)已十多年了,活動一直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和支持,在廣州市中學化學中有着深刻的影響。筆者也一直堅持組織學生參與這項活動,把活動看作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研究性實踐。實踐表明,這項活動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開拓學生的知識領域和視野,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各種能力,養成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作風,養成團結互助的優良品格、不怕挫折的堅強毅力、勇於求索創新的意識以及有高度社會責任心的主人翁精神,最終達到促進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我與化學”的活動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論文、圖表、課件,也可以是小製作、小發明等等,都能充分體現學生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性。筆者結合個人開展活動的經驗談開展“我與化學”活動的策略。

1 選題的策略

要開展好“活動”,選擇適合的課題是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首要環節,筆者認為課題即問題,是教師和學生在日常教與學的活動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也可能是學生或教師在生活中發現或遇到的與所學內容關係不大的問題。因此,選題要考慮以下2點:一是課題來源於學生的學習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的聲音代表着他們自己的學習實際,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價值取向,反映了學生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所以,依據這一原則所確定的課題才會吸引學生,才有研究的價值。二是選擇課題,還必須依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否則,課題將難以開展下去。

1.1 鑽研教材。挖掘研究課題

1.1.1 挖掘“調查與研究”欄目資源

新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立足新的化學課程標準,教材中欄目編排豐富多彩,版面設計活潑新穎。其中“調查與研究”欄目具有啟發性、趣味性、科學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等特點。教師若能重視該欄目的特點和作用,積極發現和挖掘該欄目的教育價值,在教學過程中則有利於因材施教和促使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以下是筆者認為可以挖掘的課題。

[案例1]在學完“水資源的保護”這一課題後,教材“調查與研究”欄目給出的內容為:從圖書、報紙、雜誌、互聯網等媒體上搜集有關水污染的知識和情況報道,並按生活污染、工業污染和農業污染作分類整理,與同學進行交流。筆者號召學生通過調查身邊的水資源污染的情況,通過報紙、網絡收集關於水資源保護的一些知識,並把活動過程及保護水資源的建議寫成小論文,然後與同學交流。另外組織部分學生開展社會小實驗和社會調查。如“自來水的硬度檢測”,“空氣污染”與“酸雨”的關係。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調動同學們自主探究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

[案例2]在學完“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這一課題後,教材“調查與研究”欄目給出的內容為:調查汽車、工廠和家庭等使用的不同燃料的性能、價格、對環境的影響,以及所採取的環境保護措施等,寫出調查報告或小論文。

[案例3]在學完“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後,課本給出的“調查與研究”內容為:調查你家及你生活的社區金屬廢棄物的主要品種、回收情況和回收價值等,對今後如何回收費棄物提出自己的建議。為此,筆者把學生隨機按每組8人分成6個小組,先讓他們圍繞此欄目內容每組確定一個調查與研究的課題並給出具體的實施方案,然後每組成員就此課題內容明確分工,通過教師指導、實地調查、參觀訪問、查閲書刊、上網搜查等不同的方式進行調查與研究。一個月後,“生活中常見金屬廢棄物的分類調查”、“金屬廢棄物回收的價值研究”、“金屬腐蝕的條件和防腐的常見方法”、“常見大氣污染氣體對金屬銅、鐵的腐蝕”、“金屬腐蝕對工業的危害”、“金屬文物的病害及其防治研究”等凝聚學生汗水和心血的調查研究報告或小論文呈現在教師的面前。

[案例4]“有機合成材料”後的“調查與研究”欄目的內容為:調查你周圍環境中“白色污染”的情況及形成的原因。用照片、漫畫或板報的形式來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並提出治理的建議,呼籲大家都來為減少“白色污染”而共同努力。筆者讓學生組成課題組,課題組的同學在校內每班放一個“丟棄的塑料瓶回收箱”,課題組的同學每週收集一次進行統計,課題組的同學統計每週學校起碼回收1000個塑料瓶,也就是説有1000個塑料瓶被廢棄,課題組同學再到垃圾回收站作調查,同學們通過估算,發現整個廣州市一年要丟棄30多億個塑料瓶,已產生了“白色污染”問題。於是課題組的同學倡議“減少使用塑料瓶飲料,提倡使用玻璃瓶飲料”。

1.1.2 挖掘“家庭小實驗”資源

家庭小實驗可以使學生在一個心理狀態比較寬鬆的環境中不受時間的限制,反覆做,反覆觀察,直到滿意為止。同時由於沒有明確給出實驗用品、步驟、觀察的現象等,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各種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教材中就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家庭小實驗”資源。

[案例1]在學完“水的淨化”這一課題後,教材中“家庭小實驗”自制簡易淨水器,筆者每年都會叫學生做。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領悟每一層的作用以及各層的淨化程度。學生通過分組合作完成製作,並在單元複習時進行淨水器淨化程度的比賽,比比看誰的淨水器淨水效果好,誰的有創意。

[案例2]在學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這一課題後,教材中“家庭小實驗”取一個小玻璃杯,放入洗淨的碎雞蛋殼,然後加入一些醋精,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蓋住。仔細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試根據實驗現象推測雞蛋殼裏可能含有什麼物質。這個小實驗其實很容易做也蠻有趣,筆者把它放到學習碳酸根的檢驗時讓學生回家做,考慮到學生家裏沒有石灰水,就叫學生自找容器,教師發石灰水讓他們回家做。

[案例3]在講完“測定溶液的pH”後,學生一方面將其擴展到測定土壤、家庭飲用水,以及雨水的酸鹼度,並提出改良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師的啟發下,用自己的幾根頭髮,放到不同pH的溶液裏,觀察溶液的變化情況。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最後得出“選用偏酸性”的洗髮劑為宜的結論,通過家庭小實驗,極大地誘發了學生獲取知識的強烈慾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精神。

[案例4]教材中的一些“活動與探究”也可以變成“家庭小實驗”,如“鐵生鏽條件的探究”就可以在學習金屬之前先佈置學生在家完成。

挖掘教材中的課題有利於學生利用“活動”掌握和鞏固課內知識,一舉多得。學生完成“調查與研究”和“家庭小實驗”後必有所得,學生將自己的活動過程以及所獲得的收穫記錄下來就是一份很好的“我與化學”作品。

1.2 激勵學生髮現並敢於提出研究課題

研究課題不能限於由教師給學生提出,教師還要善於將提出問題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並且能夠大膽地提出來,供大家研究。其實,學生有好多有價值的問題,只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不敢或不願提出來,這就要求老師做有心人,不僅要善於積累學生的問題,而且要善於激勵學生把自己遇到的問題説出來。例如:在國中化學第六單元單質碳的化學性質的學習中,有學生對日常生活中水滴到熾熱的炭塊上會冒煙和發出“哧哧”聲的現象感興趣和不解。於是筆者便鼓勵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並將學生分為2組進行實驗設計。

1.3 學習交流,蒐集課題

通過學習和交流,可以借鑑他人的教學成果,蒐集整理成研究課題,再結合自己、學生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課題研究。筆者從一些化學網站上搜集了大量的研究素材,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將它們充實到“活動”中,擴大了選題的範圍,開闊了思路。另外廣州市中學生“我與化學”活動論文選編也是很好的課題參考資料。

1.4 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研究課題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生活問題或社會問題與化學學習相關,可以把這些問題積累起來,然後設計成一個研究課題。例如:利用生活中的塑料製品,在學習了啟普發生器的工作原理之後,激勵學生用生活中易得的塑料製品或其他器具,來製作簡易啟普發生器等等。從學習化學的第一節課開始便啟發和引導學生多關注生活,多留意身邊的化學現象,做個有心人去思考有關的一些現象。如切開的蘋果為什麼變黃,對豆漿“假沸”現象的探究等。

2 指導學生開展活動的方法

課題選好後,第二個重要環節就是指導學生進行活動。“活動”的完成,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同樣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通過教師的指導,不僅能夠教給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而且能夠使學生少走彎路,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教師的指導要富有啟發性。另外,教師要研究學生在哪些方面需要指導;指導些什麼。要着眼於學生長遠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2.1 注意教給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

當師生共同確定好課題以後,就要和學生商討、設計研究方案,此時,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課題研究要有一個整體思路,即:

(1)制定明確的研究目標;

(2)分析問題解決的方法;

(3)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並付諸實踐;

(4)總結匯報研究成果。

2.2 注意指導學生參與的方法

有些課題,不可能由某一個學生完成,而是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的。而要想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必須要讓每個小組成員真正參與其中,每個人都是課題完成的參與者,要有主人翁的意識。實踐過程中有的學生不太會合作,或者説合作意識比較淡漠,究其原因,就是不會參與。因此,要在這方面加以指導。

2.2.1 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應當説,無論何種形式、何種目的的教學活動,學生都應參與其中,問題並不在於學生是否參與,而在於學生如何參與。如果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題研究中來,主動參與研究目標的確定,共同查找資料提出問題,分析思考問題,與老師、同學熱情交流、溝通,共同探討問題,那麼他對問題的理解就會和小組的其他人員一樣,是深刻的、全面的,他就對問題抱有濃厚的興趣,會自覺地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問題解決的整個過程中去。因此,在指導的過程中,要自始至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多鼓勵少指責。給每個成員都要分配具體的任務,使其明確承擔一定的責任,這樣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

2.2.2 讓全體學生參與

教育要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負責,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在指導活動中,對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落後的學生要一視同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其實,應該特別注意鼓勵那些成績和能力落後的學生,激勵他們進步。

3 對“我與化學”活動開展的一些想法

“我與化學”活動已經開展了十多年,在廣州市鮮有學科能開展參與面如此廣的“活動”,“活動”給師生很多展示自我的機會,筆者曾2次獲得“優秀園丁”的稱號。“活動”日漸成熟和完善,近年還開設“答辯”環節,讓更多的師生得到交流和學習,筆者是和“活動”一起成長的教師,因為開展第一屆恰好就是本人成為人民教師的第一年,故而對“活動”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此提出一些建議:

(1)開設網站讓更多學生、教師甚至家長對“活動”有所認識。並且可以讓師生在網站上得到交流。

(2)在每校聘用專門的“輔導員”保證“活動”有專人負責,免得一些學校的教師青黃不接或者是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專門的“輔導員”也利於教師對“活動”進行有效指導和開展專門的研究。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五

江蘇教育出版社新版《語文》教材充分體現了課標精神,十分重視“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內容作為每單元的有機組成部分,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教學內容的改革,希望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通過參與語文實踐活動,力求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生活,在活動中讓學生學習知識,在活動中讓學生提升能力,在活動中讓學生感悟生活真諦,在活動中讓學生提高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如何實現中職語文教學改革,實現中職語文教學的新突破,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失為一個很好的突破口。那麼,如何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開花結果,真正體現它的價值呢?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解析

1.活動主題

江蘇教育出版社《語文》第一至第四冊各單元主題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歸納如下:

(1)關注單元主題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關注單元主題,是單元主題的鞏固、延伸或拓展。例如,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青春詩會”與單元主題“飛揚的青春”、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古詩重讀”與單元主題“千古流芳――詩心”、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生活中的文化衝突與融合――網絡論壇或博客上的討論”與單元主題“文化的思考”、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走上舞台”與單元主題“舞台大社會”、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走進企業文化”與單元主題“企業的靈魂”等等,這些主題內容可以明顯看出,作為單元有機組成部分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單元主題間存在着有機的內在聯繫,存在着一致性,理解單元主題是理解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基礎。

(2)關注社會熱點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關注社會熱點,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培養責任意識。例如,“獲取整理信息,探究低碳生活”、“ 社會熱點問題調查”、“‘低碳生活’社區宣傳活動籌備工作”、“生活中的文化衝突與融合――網絡論壇或博客上的討論”等等,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的熱點問題,形成正確的觀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關注學生生活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關注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生活,關注身邊的人、事、物,學會感動,學會感恩。例如,“走進家鄉”、“我們將來的事業”、“我的親人們”、“難忘的人物形象”、“那人,那事,那景――感動心靈交流會”等,這些與學生身邊的生活、身邊的生活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極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事業觀、親情觀,對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

(4)關注學生素養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關注學生素養,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職業素養意義重大。例如,“青春詩會”、“古詩重讀”、“成語、名句、典故交流會”、“流行風?古典味――流行歌曲歌詞欣賞”、“ 走進‘紅樓’――《紅樓夢》探究閲讀”,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作用很大;“我們將來的事業”、“職場人物訪談”、“走進企業文化”、“產品推介”、“分享我的創業策劃”、“模擬求職應聘洽談會”等,有利於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2.活動形式

(1)突出參與性

例如:第一冊教材中五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青春詩會”,強調以集會的形式展示同學們的詩歌才情;“走進家鄉”,強調走進家鄉,瞭解家鄉,介紹家鄉;“獲取整理信息,探究低碳生活”,強調“獲取”和“探究”,活動性明顯;“古詩重讀”,強調“讀”,在“讀”的過程中再體驗,再感受;“我們將來的事業”,強調在活動中憧憬未來的職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參與,實現教學目標。

(2)體現延展性

例如第三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模擬求職應聘洽談會”的活動過程包括:蒐集信息、交流討論、撰寫文書、情景設置、模擬應聘和成果展示等環節。其中“蒐集信息”在課前完成,“成果展示”在課後完成,體現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延展性。

(3)呈現豐富性

以上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為例,“蒐集信息”,要求學生課前去收集,培養學生主動接觸社會,能夠根據相關要求,蒐集信息的能力;“交流討論”,培養學生圍繞相關要求溝通交流的能力;“撰寫文書”,培養學生根據相關要求,撰寫應用文的能力;“情景設置”,培養學生根據相關要求的動手能力等等,活動呈現豐富性,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

(4)評價多樣性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體現多樣性。從評價主體看,以個人活動為主的,包括個人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和教師總評;以小組活動為主的,包括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和教師總評;從評價內容看,有等級評價、打分評價和評語評價等,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5)資源開放性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不在侷限於教材、教室和學生本身,體現出開放性的特點。近處,學生可以去學校的圖書館或閲覽室查找資料;遠處,學生可以走出校園,走進社會的各個方面尋找活動的材料。可以在書本上尋找靜態的有限的資源,也可以進入網站尋找動態的無限的資源,極大地拓展了活動的空間和內容。

學情分析

江蘇教育出版社新版《語文》教材,2011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在全省職業學校使用。目前第一至第四冊在2011級學生中已經全部使用。使用過程中,無論是上級教研部門還是學校教學主管部門都要求語文教師重視“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江蘇省對口單招語文考綱也明確規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列為單招《語文》必考內容,因此,教師要重視相關內容的教學。那麼,學生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看法如何,筆者選擇了本校五個專業的100名學生進行了簡單的調查。五個專業分別為機電技術應用、計算機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應用、酒店服務與管理、市場營銷,每個專業20名學生,其中男女生各10名。調查的內容及結果見下表:

從調查結果看,學生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興趣濃,喜歡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學生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還存在意見,語文實踐活動課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何體現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本質性特徵,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動起來,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提升能力,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老師進一步思考、探索。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現狀如何呢?筆者走訪了本校的語文教師。他們認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確實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亮點,但是教學難度比較大,實現教學目標也不容易。首先是中職生組織開展活動的能力不強,其次是學生知識水平的欠缺,第三是課堂教學資源整合存在難度,第四是語文綜合實踐課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客觀條件的不足,教師應該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創造上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外在條件,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才能開花結果。

教學建議

1.教師要轉變觀念、轉換角色,提升水平和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的親身經歷、直接體驗。因此實踐性或活動性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最大特點。對於職高生來説,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更要看重的是過程,而不要過分追求結果,應儘可能突出過程的完整性。教師要轉變觀念、轉換角色,真正由學生學習活動的“主宰者、控制者”變為學生學習、實踐活動的“指導者、參與者”,要敢於“放手”,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凡是學生可以做到的事情,教師決不越俎代庖,教師要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自主實踐的過程。

要進一步改變師生關係,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諧的人際關係,這樣有利於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有利於形成和諧的班級活動氛圍,從而為綜合性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課堂教學以活動貫穿全程,以活動承載目標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從開始到結束,活動是貫穿始終的主線。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各個環節開展相關的活動,並在活動的主題、形式、內容等方面給予指導。

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每次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進行分解,在不同的活動環節中得以體現。

活動的內容要開放:一要保證活動內容的豐富多樣性,二要保證活動內容的可供選擇性。因為只有具備這兩點的活動內容才能滿足處在不同發展水平、具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的多方面需要;才能促使他們通過對活動內容的自主選擇、積極參與,獲得各得其所的相應發展,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面向全體。

活動的過程要開放:活動的過程應是動態的、變化的。學生的活動表現、活動需求應是調整活動進程的基本依據。

活動的空間要開放:這是指要把以往固定的空間(教室)變為彈性的空間(如圖書館、實訓場所、實習工廠、社區等等)。活動的場所要根據活動內容的需要確定。即便確定在室內,也可以根據活動的特點,打破單一的“秧田式”座位,進行多種形式的座位組合。

3.要創新活動形式,激活課堂,實現目標

不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是不一樣的,某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各環節的活動的形式也不一樣。學生個人的活動,小組的活動也存在着差異。教師要指導和鼓勵學生創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讓不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不同樣的形式,激活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實現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六

“美潤教育”是指具有“閎約深美、潤澤東風”文化內涵的教育,其核心要素是“核心素養、文化特質”。“核心素養”是指人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如社會參與(道德品質、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自主發展(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與創新),文化修養(語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技術與信息素養,審美與人文素養);“文化特質”是指東風人具有的特質:深厚的文化底藴,寬闊的心胸視野,堅定的目標,崇高的理想,大美的境界,博學的審慎篤行,知行合一的精神。

一、基於文化願景的實踐探索

校園文化佈局概括為一個理念、兩項特色、八大主題。一個理念就是“閎約深美、潤澤東風”;兩項特色就是“快樂英語、科幻空間”;八大主題就是校園“三大寶”主題系列、新課程理念主題系列、學校管理文化主題系列、虛擬博物館文化主題系列、全員班主任管理主題系列、德育活動主題系列、班級文化主題系列、文化長廊主題系列。讓校園的時空充盈着文化,讓每個角落都是一首“無聲的歌”,讓每個文化符號潤澤師生的心靈。

二、基於課程的實踐探索

“美潤教育”課程的宗旨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核心價值是“立德樹人”。課程是實施教育的重要載體,“美潤教育”特色課程是實施“美潤教育”的課程,是基於學生的“認知-實踐-再認知-再實踐”的校本活動課程。課程體系包括三大模塊:一是基於“美潤教育”主題的班會認知活動,二是基於“美潤教育”主題的團隊體驗活動,三是基於“美潤教育”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三、基於活動的實踐探索

在“美潤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學校形成了“美潤教育”系列活動:美潤德育主題活動、美潤閲讀主題活動、美潤社團主題活動、美潤綜合實踐主題 活動。

1.“美潤德育”主題活動

一是“以美潤德”,培養品德高尚的淳美學生。深入開展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文明禮儀伴我行”為主題,通過主題班會、東風大講堂等形式深入開展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引導學生做文明有禮的謙謙君子。重視儀式教育,重點打造七年級年級學生的入學儀式、八年級年級學生的入團儀式、九年級年級學生的會考誓師儀式,規範學生的行為,鍛鍊綜合能力,培養學生成為愛祖國、愛人民,富有道德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重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通過“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向學生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瑰麗多姿,傳承了優秀的民族文化。學生在欣賞美、學習美、展示美的過程中逐漸成為品德高尚的淳美之人。

二是“以美育才”,培養多才多藝的臻美學生。通過開設社團藝術活動、校園藝術節文藝節目評選活動、嶺南文化傳承藝術講座暨學生現場書畫活動、藝術節閉幕式暨迎會考文藝晚會等系列活動,以詩情文韻、墨香書韻、琴音畫韻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評價美、展示美的能力,塑造多才多藝的臻美學生。

三是“以美健體”,培養健康陽光的健美學生。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冬季長跑活動”,豐富大課間活動、體育活動課的形式和內容;通過開設羽毛球、足球、籃球、田徑、舞蹈等社團活動,加強體藝結合,提升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對力量美、技巧美的感受。作為區幸福教育實驗學校,注重開展形式多樣的潤物無聲的心理輔導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在體驗青春美、享受健康美的過程中頤養心靈美,培養身體健康、心理陽光的健美學生。

四是“以美感人”,培養和諧尚美的美潤學生。學校充分發揮校園環境、人文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育人功能。學校在校園環境和人文環境方面的建設,開展校園環境藝術化工程,整個校園環境優美。如小廣場的雕塑《翔》和石雕的動靜結合,寓意東風學子暢漾在知識的海洋裏,乘着東風展翅翱翔;掛於教學樓走廊及樓梯壁上的學生書畫錯落有致,課室內的圖書角充滿書香氣色,讓每一位師生美潤心田。學校加強家校聯繫、通過家長學校等形式對家長進行美育培訓,家長的率先垂範,對子女的成長起到表率作用。學校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形成美育合力,使學生無論在校內還是在校外始終都浸潤在美的氛圍中和美的環境裏,逐漸成為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回報社會的美潤學生。

2. “美潤閲讀”主題活動

一是“美潤閲讀”啟慧怡情。學校致力於打造書香校園,將讀書活動當做常規工作抓好抓牢。近年來,語文科組也致力於課外閲讀活動的開展,順利完成了區級課題《國中課外閲讀課程化案例研究》和廣東省教育學會小課題《契約學習法在國中課外閲讀中的應用》等課題的研究,多篇的研究論文獲區級、市級獎項,其中《契約學習法在國中課外閲讀中的應用》獲廣東省教育學會小課題研究二等獎。

二是“美潤閲讀”傅採長才。年級班級圍繞“閲讀・悦讀”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與父母共讀一本書”“我讀書,我快樂”等活動,並圍繞“聆聽智者的教誨”的主題指導學生閲讀《弟子規》《論語》等傳統文化經典;語文科組還將課外閲讀課程化,常規化,將名著導讀納入課堂教學,如《名著導讀》《察言觀行識好漢・名著導讀》《閲讀成果展示課》等區級公開課贏得同行一致好評。以經典名著閲讀為主,美文名篇閲讀為輔的美潤閲讀為學生生活增添詩意,為學生生命增添鈣質,使之靈魂更豐盈,精神更強健。

3. “美潤社團”主題活動

一是“美潤引領”,社團活動課程豐富。學校教導處設計異彩紛呈社團活動招募海報,七年級八年級級全體老師參與社團活動課程開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需要在微信選課平台上報名。

二是“美潤主導”,社團活動形式多樣。運動場上跑跳投攔,音樂室裏吹彈唱舞,學科培養講練研討,綜合實踐親力親為,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充分滿足了學生的活動體驗,學生靈性在活動中迸發。

三是“美潤展示”,社團活動成果豐碩。學校藝術節上體藝類社團精彩呈現,學校羽毛球隊籃球隊在區市各類競賽中捷報頻傳,合唱隊舞蹈隊在區市比賽中均奪桂冠。綜合實踐類社團在省市區綜合實踐活動成果評比、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中均獲佳績。

四是“美潤延伸”,社團活動拓展生活。學校鼓勵社團活動“走出去,引進來”,支持社團活動走向社會,融入生活,如風之聲小記者社團對番禺好人進行走訪調查;創造機會請專家入場,如專家講座粵曲文化、攝影文化、旗袍文化、番禺祠堂文化等,豐富了學生的見識,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4. “美潤綜合實踐”主題活動

一是課程開發規範性、系列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規定、地方指導與管理、學校開發與實施的必修課程。2003年新課程實施伊始,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長掛帥的課程領導機構和綜合實踐科組,科組擁有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思想品德、化學、歷史、地理、生物、信息技術、藝術等學科的全體教師。根據番禺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領域主題課題問題”,結合學校現實基礎和發展,圍繞“四大領域”(學生與自然、學生與自我、學生與文化、學生與社會)開發了系列活動主題,如“南國紅豆”“陶藝社會實踐”“瞭解自己、增進健康”“走進生活”等活動主題。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七

>>試論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和實施 探索鄉村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網絡利用 鄉村國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基於地方資源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 深度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思考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多元開發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策略 集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的開發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利用 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淺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 例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的開發 長沙市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中的問題與對策 淺談特色化農村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 淺論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利用教育大發現wiki開發校本課程[DB/OL]:///wiki/

[3]吳有,李明山。利用好看簿平台開發鄉土小遊戲課程――以沙包的樂趣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 (6).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八

坐落於巍巍寶蓋山下的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是一所頗具現代化的“花園式”學校。學校面積雖然不大,卻擁有200米塑膠跑道、人造草田徑場、塑膠籃球場;配備了計算機網絡教室、多媒體電教室、音樂室、美術室、書法室、舞蹈廳20餘間專用教室,並建成了校園有線廣播網、電視網、監控網、計算機網……此時此刻,呈現在眼前的是齊全完善的配套設施、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先進優越的辦學條件。來到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正值暑期放假,美麗的校園顯得寧靜而通透,粉刷一新的教學樓更是讓人耳目一新、賞心悦目。莊鵬錕主任告訴我,今年是建校10週年,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着10年慶典。

豐富多彩的學校文化

校園文化,實際上就是學校精神的內涵與傳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多樣發展、凸顯學校特色的一個重要舉措。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的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從“物質環境文化”、“校園節日文化”、“學校德育文化”和“校園網絡文化”四個方面作為切入點,圍繞本校的辦學和發展目標來進行,最大限度地發揮校本辦學資源的效能,從而達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在營造物質環境文化氛圍中,首先着眼於綠化校園空間。為了讓綠色點綴或鑲嵌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師生在一個迴歸自然的教育空間裏享受綠色,享受自然。學校從創辦伊始,就有目的地精心規劃、局部優化、突出個性,進行高品位綠化。來到學校,校園的修葺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着,可我還是能夠清晰地看到在教學樓後面的擋土牆種有爬藤與丁香球,使架空層後面呈現一片翠綠,給人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而在運動場與教學樓的西面夾角地塊,學校因地制宜地建造了一個充滿童真童趣的小花園,那是孩子們課間休憩和怡情的樂園。同時,學校還全面規劃了校園綠化帶,逐漸增加綠化面積和景點,努力提高植物品種檔次,使校園綠化空間永遠是那麼的恬靜和雅緻。其次,側重於美化人文景觀。學校有意識地在校園一些醒目的位置和重要場所,豎立起富於象徵意義的雕塑,懸掛着古今中外的名人肖像和名言警句,就連散落在校園各個角落的標誌牌、警示語,也很有人性化,讓人過目不忘。而讓我頗感興趣的還是每一道樓梯的牆壁上都張貼着一幅幅宣傳畫,豐富多彩、圖文並茂的百科知識,令人目不暇接、駐足流連。

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在浸染校園節日文化氣氛中,着重構建學生的“四種校園生活”:“讓讀書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讓健身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讓藝術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情趣”、“讓實踐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特質”。並以四個校園節日(“讀書節”、“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作為活動的載體,貫穿於日常的教育教學和每年的重大活動之中,使“為了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有了更加穩固的根基,從而有條不紊地推進了校園文化建設,並逐步演化成學校獨特的文化元素。在學校的宣傳欄上和編印的宣傳刊物上,“四節”的活動現場活躍着孩子們歡快的身影,也盪漾着孩子們幸福的笑容。對此,董永貴校長無不感慨道:“校園節日”,是學校獨有的教育財富,它表現出一個學校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強大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這些節日活動不斷豐富學校的內涵,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精彩紛呈的校園節日猶如一道道精神盛宴,彰顯着學校獨特的文化氣質,在育人的過程中發揮了強大的凝聚功能和特有的文化功能。

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在探索“學校德育文化”建設中,主要從開展班隊“十個一”文化建設作為抓手。學校領導班子深刻地意識到:“校園文化是班級文化的出發點和支撐點,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輻射點和延伸點。只有校園文化而沒有班級文化,它會丟失教育的主體性,失去教育的針對性”。因此,學校結合班隊“十個一”活動,着力抓班級特色文化的建設。所謂“十個一”,即:“確定一個切合本班實際的奮鬥目標”;“制訂一個全班共同遵守的班級公約”;“組建一支強有力的班隊幹部隊伍”;“樹立一個全班同學學習的楷模”;“幫助一個家庭經濟特困學生”;“幫助一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一個日常行為表現落後的學生”;“創建一個班級特色”;“保證一片潔淨的衞生區”;“培養一批又特長的學生”。為了紮實有效地抓好這項工作,使之落到實處,學校經常開展“班隊文明建設評比”活動,實行“日查”、“周比”、“月評”、“學期表彰”的辦法。也就是每天進行“衞生、集會與兩操、文明禮貌、遵守紀律”四項檢查;每週評比四項流動紅旗,評出“先進班隊”;每學期末總評出“文明班隊”,並通過學校的紅領巾有線電視台、廣播站、“紅旗歸誰”宣傳欄、集會等多種途徑及時進行宣傳和反饋。

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在完善校園網絡文化體系方面,開闢出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渠道。首先,是發揮校園廣播網、電視網的教育功能。校園廣播、電視以其聲音、圖像、視頻、文本等傳播方式,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教育環境,起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從而提高學校教育的實效性。其次,是發揮校園計算機網絡的教育功能。學校充分利用辦學優勢,積極創建“綠色網絡”平台,讓學生在健康、安全的網絡空間盡情馳騁、施展才能。顯而易見,網絡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新載體和新途徑,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形式,已形成獨特而鮮明的文化特徵。

應該説,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建設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它對提升學校的文化內涵和落實學校的辦學理念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啊!“校園文化就像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影響力的教科書,它引領學校各項建設,推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戰略性工作,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形成有其自身發生、發展的過程,並且有着形成、發展、修正和完善的不同時期,而這一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過程恰恰是提升學校辦學品位的有力保證。只有建設高品位的校園物質文化,學校的辦學品位才能夠提升,其彰顯的校園精神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董永貴校長深有感觸地説。

適合校情的管理制度

眾所周知,一所學校的管理如何,關係到她的生存與發展、生機與活力。採用怎麼樣的管理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地收穫成效,這是每一個校長所面對的困惑與難題。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的領導班子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高品位的學校管理,才有高質量的辦學成果。他們不僅向管理要質量,而且把學校管理當作一種文化,使學校管理更趨於規範化、人性化。所以,創辦10年來,學校領導始終鋭意進取、大膽實踐,探索出一條適合校情、符合民意的管理之路。

首先,以創新和變革管理方式入手,充分激活人力資源。健全、完善學校管理機構,實行校長負責制。實施教育教學流程管理,根據學校管理機構的設置,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訂各科室各部門工作職責,編制了《職責與制度》,明確各個崗位和管理人員的職責,使學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規範化。目前,“校級領導——處室中層領導——總輔導員、年段長、教研組長——班主任、中隊輔導員、備課組長”四級管理體制已初步建立,各司其職、運作有序,呈現出學校工作“環環有人抓,事事有人幹,件件有落實”的良好局面。構建完整的學校管理制度體系,力求做到管理制度化和全時空制度管理,在管理過程中處處有章可循,時時有據可依。此外,還通過評價激勵和民主管理,充分發揮教職員工的積極能動性和民主管理學校的職能,也使得學校管理制度更深入人心,運轉順利。

其次,注重校園管理細節,創建平安優美的育人環境。多年來,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安全管理非常務實、到位,始終把“安全第一”放在首位,積極開展創建“平安校園”活動。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使該校長期來一直成為一所讓社會滿意、家長放心的“平安校園”。值得幸慶的是學校創建至今從未發生安全責任事故、刑事案件和傷亡事故。衞生管理也抓得十分細緻,學校在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同時,也很重視校園衞生常規管理,堅持日查、周比、月總結評比制度,每週三晨會還要對上週衞生檢查中特別優秀的班級進行表揚,頒發流動紅旗,並與文明班隊的評比掛鈎,常抓不懈,使學生的衞生意識和衞生習慣不斷增強,也使美麗的校園更加整潔和明澈。地上無痰跡、校園無紙屑、桌椅無刻畫、牆壁無腳印,成了孩子們自律、自覺的標杆與準則。

第三,學校的制度管理不但體現在德育方面,還致力於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搭建平台。“立足自身,立足校本,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精英團隊,是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落實辦學理念的重要保證。”這是學校努力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方向和目標,也是學校管理的一個延伸。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在提高師資素質的層面上主要從兩個方面作為突破口,一是多方引領(班子引領、師德引領、制度引領),促進教師素質日益提高;二是多管齊下,着力打造專業化教師團隊。具體是開展校本培訓,提高業務水平;請進名師,專家引領;構建民主寬鬆的教研氛圍,引導教師自主探究;實施“名師興校”工程和“同伴互助”策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几年來,經過學校的着力打造,“名師興校”工程卓有成效,一批省級骨幹教師、市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市級骨幹教師如雨後春筍、應運而生。在石獅市、泉州市級、福建省乃至國家組織的賽課活動中,有38位教師榮獲一、二等獎。有近百篇教師論文在CN刊物發表或在各級論文評比中獲獎,為市級以上教學研討會提供觀摩課、教研課共計26節次,均獲較高評價和充分肯定,起到一定的示範輻射作用,教師專業知識、教研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教師精英團隊已逐步形成。像莊鵬錕、林振德、蔡淑麗這樣出類拔萃的骨幹教師,在學校教師隊伍中為數不少,他們就是學校科學管理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這裏,我們不得不提到一位普通而又卓越的教師,她就是省學科帶頭人蔡淑麗老師。早在十年前,蔡老師就開始摸索快樂作文的祕訣,並把研究課題定位在快樂作文上。從最初實施的“心靈對話”,到後來提出的“打開心窗,用筆説話”作文教學研究,再到今天的“對話作文的成功探索”,她摸索了整整4年時間,終於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績。2007年12月,她在西安舉行的“第五屆全國新世紀(版)國小語文課改成果交流研討暨教材培訓會”上的現場上了一堂習作教學展示課,贏得與會專家和老師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著名專家武鳳霞由衷讚歎:“蔡老師給我的感覺是,她是孩子們眼中的風景。她在課堂上對孩子的尊重、關愛、喜歡,在她舉手投足之間就不經意流露出來。因為孩子們喜歡她,所以才有課堂上那樣精彩的生成……”是啊!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穫,蔡淑麗老師的執著與心血,換來的是孩子們的快樂和對作文的興趣。蔡老師的“全國課改實驗優秀教師”的稱號當之無愧。面對如此殊榮,蔡淑麗老師顯得特別平靜和坦然:“在我的眼裏,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本書,一本豐富多彩的書,一個天地,一個博大而神祕的天地。怎樣翻閲這一本本書,怎樣進入這一個個天地,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去探測他們的內心活動,從而取得心靈上的溝通,得到較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呢?通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我摸索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溝通方法,那就是堅持天天與學生心靈對話,我用涓涓的細流去澆灌他們的心田。”我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正因為有這樣可圈可點的老師和鋭意進取、勇於開拓的學校領導,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的課改實驗成就才會如此驕人,才會碩果累累。

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在課程改革、課題申報、教育科研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斐然成績,而這一切,也是好的學校管理制度之使然。“校長必須出思想、出制度、出策略,用現代的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來指導教育工作,用制度來管理學校,用策略來謀劃學校的發展,把學校辦出特色。”這是董永貴校長曾經引用《中國教育報》上的一段話作為自己學校管理的理念,“用制度來管理學校,用策略來謀劃學校的發展”或許能夠成為董校長一生受用的座右銘吧!

日益凸顯的辦學特色

特色發展與品牌立校,在當今教育中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青睞。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沈曙虹如此坦言:“如今學校‘用升學率説話’的時代,必然會升華為‘用品牌説話’的時代,品牌終將代替‘數字’,成為學校最核心的價值追求和最重要的識別符號。”

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歷來是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辦學的一個特色,或者説是一個品牌。早在2004年春季,學校就開始啟動綜合實踐活動。啟動前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較為詳盡的研究計劃,從當時的6個實驗班開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在專家的引領下,致力於《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課題研究和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05年5月,學校承辦石獅市國小綜合實踐活動研討會,開設兩節公開課,並在會上作經驗介紹,深得與會者的一致好評。2005年10月,學校承辦福建省首屆國小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評選活動,王逢玲老師參加此次評選活動榮獲一等獎,被推薦參加在武漢市舉行的全國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評選,榮獲一等獎,為我省綜合實踐活動課例的展示和研究做出貢獻。許多教師撰寫的綜合實踐活動論文分別在全國、省舉行的綜合實踐活動研討會上交流並獲獎。

而科技教育則是由綜合實踐活動孵化衍生出來的又一辦學特色。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在綜合實踐活動獲得累累碩果的基礎上,竭力打造科技教育這個教育品牌。學校在設施建設上,力求做到科普教育“環境化”,不遺餘力地優化科技教育環境。建有石獅市中國小首間機器人工作室,建有涵蓋“課餘觀魚、課餘賞花、觀鳥園、標本區”四個區域的開放式生態區;建有科技館,館內除了設有“創建航模區、木工拼裝區”外,還充分利用窗簾向學生呈現宇宙星系,利用周邊空間做了30個包括“聲、光、電、磁、力學、數學”在內的科技實物展品,讓學生時刻浸潤在濃厚的校園科普文化之中,感受到科普世界的奇妙與奧祕。在課程設置上,則為學生拓展多元發展的空間,建立活動化科普校本課程體系。以興趣班作為科普校本開發之一,如今,已組建了“機器人興趣小組”、“手工興趣小組”、“木工拼裝興趣小組”、“電子百拼興趣小組”、“電子小拼興趣小組”、“尋軌興趣小組”、“航模興趣小組”等,並有計劃地開展相關活動,而且年年有創新。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建立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系統。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學校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聘請科技教育校外輔導員;組建一支關注學生動手實踐、熱愛科普教育又有較高科普素質的科技輔導員隊伍。

優越的軟硬件平台贏來了上級的認可,學校連續兩年承擔石獅市科技文體旅遊局立項課題“國小生科技創新系列活動的研究”;2011年12月9日還承辦“泉州市中國小幼兒園電子製作錦標賽”。優越的軟硬件平台更換來了一連串的收穫:每年的校園科技節都湧現出眾多學有所長的科技之星和精彩紛呈的科技作品;近年來,該校參加各級青少年科技類競賽獲獎人數不計其數;2009年12月派出兩隊參加全國第七屆NOC智能機器人環保主題競賽均獲得一等獎的佳績;2011年暑假選派兩隊代表我省參加全國第九屆NOC競賽包攬冠亞軍,獲得“智能機器人(環保主題)”賽項的最高獎。《石獅日報》、《石獅僑報》等媒體均作了相關的報道。學校也因此於2008年被評為泉州市科技教育示範校,科技輔導員林振德老師贏得了“福建省優秀科技輔導員”的殊榮。省教育學院鄒開煌教授多次走訪、調研石獅市第三實驗國小,對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項目之多、品位之高、範圍之廣、參與人數眾多感到非常欣慰,並給予極高的褒獎:一所普通的國小,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得繪聲繪色,十分難得,值得推廣。如果有更多的學校能像該校那樣,學生的綜合素質肯定給有一個質的飛躍和量的提升。

在莊鵬錕主任的陪同下,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學校的科技館。還未走進館內,館前門口兩排的動物標本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似乎在迎接前來參觀的每一個客人。步入科技館,裏面除了陳列着學生的科技小製作、小發明外,還設有機器人制作場所。儘管此時適逢暑假,看不到學生活動的身影。但從櫥窗上一個個精緻而新穎的科技作品和書桌上有些零亂的機器人制作模型材料,我們可以想象平時課餘時間,這裏有一番怎樣的景象。一項項科技小發明、一件件科技小製作、一尊尊科技小獎盃、一篇篇科技小論文,正是在這看似不起眼的地方橫空出世。是啊!這裏是孩子們施展才華和成就夢想的舞台,這裏,也是未來科學家、科技專家成長的搖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ld1ol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