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不知足者常樂議論文

不知足者常樂議論文

不知足者常樂議論文

篇一:不知足者常樂

人們常説:“知足者常樂。”意思是自我滿足的人總是很快樂的,而我卻認為:在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中,只有不知足者才會常樂。

物質生活上想常樂就必須“不知足”,試想,如果原始人對生活都那麼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飲血、刀耕火種、土處穴居的水平,何樂之有?如果人們都滿足於現狀,油燈就不會被電燈代替,摺扇也不會被電扇代替,更不會出現代替畜力的汽車,生活得不到改善,社會將停滯不前,快樂從何而來?可見,知足並不常樂。恰恰相反,正是有了不知足的精神,文明才得到發展:從鑽木取火到開採石油到發展核能,從牛頓三大定律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到今天的基因工程,正是由於“不知足”的精神才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科技的進步,促進了社會財富的日益積累,促進了人類文明的不斷飛躍,才使得人們常樂。

精神生活上,也只有不知足者才能常樂,人們對精神食糧的要求是日益增長的,這就促使文藝家們創造更多、更新、更好的成果,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絢麗多彩,我們才會常樂。

對於人生的奮鬥目標,則更是不知足者常樂。高爾基説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一個不斷進取的人,在工作、學習上永不知足,才能不斷進步,取得成就,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而這些,不都是讓一個人真正常樂的基本條件嗎?著名發明家愛迪生憑藉不知足的精神,一生研究一千多項發明,攀上了成功的巔峯,奮鬥的樂趣,成功的喜悦,貫穿他的一生。更重要的是,他的成就也給世界帶來了福祉,帶來了歡樂。

“不知足”的精神,這無形的動力,推動人類進步,推動文明前進,推動社會發展,促使每個不知足者真正常樂。

當然,不知足者常樂,並不是對成功不予肯定,也不是説讓人對私利貪得無厭,而是指不滿足現有成績,不安於現狀。任何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知足而不求發展,就會被淘汰。只有不知足者才會發展、進步,才會常勝不敗,才會常樂。

篇二:不知足常樂

人們常説知足者常樂,但我卻認為不知足者常樂。

通常人們所説的知足常樂,我認為只是物質上的`追求,而我所説的不知足指學習上的不知足。

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就是這個道理。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先生在他93歲生日時還公佈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以此為樂,認為自己每天都在感受着最美的學問。其實學習中有着很多樂趣,而且學海無涯。所有的知識人類不可能全都學會。愛因斯坦説過:“我只是沙灘上的一個貝殼,只是感受了海水的輕撫,但真理的大海我還沒有找到!”這麼偉大的人都認為沒有找到真理的大海,那我們這些正在求學的人,是不是更應該戒除自滿而不斷虛心學習呢?(中國作文網 )

學習的過程中必有書的陪伴。但是我想問:中國有多少本書?亞洲有多少本書?全世界又有多少本書?這麼多的書你又能否讀完?朋友,我想沒人敢給肯定的答案。但是會有一些永遠追求真理的人,他們會用所有的時間去讀書,雖然讀的書只能算滄海一粟,但是他們卻懂得了許多道理,成為了有修養、有知識的人。雖然讀不完所有的書,但畢竟在書海里遨遊了一回,即使不能到達真理的彼岸,也有了一次滿足而愉快的經歷。因為他們有着不懈地追求知識和真理的精神。

不知足者常樂!讓我們懷着一顆不知足的心,在學習的海洋裏,駕駛着我們的求知之船,盡情遨遊吧。

篇三:不知足才常樂

我們的先人留下過許多古訓,其中絕大部分確實是人生經驗的精闢總結,讓後人受用無窮。但也有些“古訓”存在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知足常樂”。我覺得,“知足”固然可以給人帶來暫時的快樂,但要“常樂”,恐怕還得“不知足”才行。

回顧一下人類進化和發展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人類賴以前進的唯一動力就是“不知足”。遠古的時候,人類是不穿衣服的,只能赤身裸體忍受烈日和風寒。後來有人“不知足”了,就用樹葉和獸皮來做衣服,比原來就舒服多了。但還是有人“不知足”,繼而發明了布。到今天,我們還在用布做衣服,但面料款式更講究了,還要融入時尚等概念性的東西,同樣是“不知足”的結果。人類懂得直立行走之後,很長時間裏都在用兩條腿丈量地球。後來有人“不知足”了,覺得這樣太累,就以車馬代步。從最初的木輪車到現在的汽車、火車,沒有人覺得哪一種交通工具已經到了極致。還有更“不知足”的人,覺得在地上走還不過癮,得在天上飛,於是他們造出了飛機。萊特兄弟的創舉當初不知是多麼驚世駭俗了,但跟現在的噴氣式超音速比起來又成了小兒科。有了衣服,有了汽車飛機,人們該“知足”了吧,不然,物質之外,人們還得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於是就有了電影機,而且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道彩色,從平面到立體,從模擬到數碼,似乎從來就沒人“知足”過。而我們的快樂,也都建立在這些不斷的發明與創新之上。如果有人不同意這個觀點,你給他停一個月電試試,你給他把摩托手機電視機沒收試試,他準得跟你拚命。

如果人類那麼容易“知足”,並且以此為樂,那麼我們現在就該還在穿着到處透風的樹葉和獸皮,坐着把人顛得翻腸倒胃的木輪車,看着讓人彷彿置身聾啞世界的無聲電影了。如果這樣,你快樂嗎?我快樂嗎?我們人類快樂嗎?不可否認,這些東西都曾經給人們帶來過快樂,但如果人們就此“知足”,那麼這種快樂能維持多久,就很難説了。試想一下,當我們穿着樹葉獸皮,乘着老牛破車,與穿着漂亮時裝,開着奔馳寶馬的人同行在一條路上時,我們還會有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嗎?

有位記者問球王貝利:“您認為您所進的球哪一個最漂亮?”貝利意味深長地説:“下一個。”正是他的永不滿足,才使他踢進了無數個優美的進球,給自己,也給球迷們帶來了快樂。

永不滿足,積極進取,才能在前方的路上找到更多的快樂。

“知足”可以令人快樂,但“不知足”方可“常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n5z4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