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遺傳學論文【通用多篇】

遺傳學論文【通用多篇】

遺傳學論文【通用多篇】

遺傳病論文範文 篇一

關鍵詞:教學;認識;遺傳病;實踐

在當今科技發展迅速、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各種疑難雜症始終是人類避免不了的。本篇文章就以遺傳病為主題,討論如何讓在校學生在學習實踐中認識、瞭解這一疾病,以及在接觸患有遺傳疾病的患者時,怎樣利用專業知識幫助患者瞭解自身疾病情況,從而儘量減輕患者病痛和家人壓力。

一、全面認識和了解遺傳病

最近幾年,醫學事業的不斷髮展,對遺傳疾病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科研成果更是屢屢創新。遺傳學的教育也在慢慢的轉變,開始培養學生自我的思維理解探索能力。加入了許多實際的臨牀應用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對遺傳疾病有更加宏觀的認識。從生理上,病理上和藥理上等多個角度直面遺傳疾病。傳統教育中我們對遺傳學的教學主要是從兩個方面,首先是遺傳學的基本理論部分;再者是臨牀教學。

遺傳學和其他醫學課題一樣,特點鮮明,具有一定規律性。這些規律能夠有助於學生更加準確的把握學習主題。遺傳學還在不斷的發展研究中,跟隨當今科技發展的快速步伐,基因檢測,基因治療,幹細胞等新知識不斷被大眾所熟知,這些新的科技將漸漸取代傳統的知識。因此,這門複雜的學科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際臨牀的結合,是激發學生學習非常重要的一面,也能加強學生對醫學行業的認識、增強自身責任感。所以,在臨牀學習中,如何指導學生臨牀診斷,臨牀治療以及臨牀預防都是重要的學問,也是當前、人們最關注的一門重要科學技術。

二、實踐與理論的有機結合

鑑於遺傳學的特殊存在,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候不得不注重幾個方面:一是,教學老師自身的專業知識,在教育中,也要不斷深造,學習。用於接受新的科技成果,緊跟科技發展的腳步。二是,增加臨牀學習實踐課,讓學生在理論後迅速有臨牀實踐的機會,強化學習知識,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一直強調的是遺傳病學是需要理論和臨牀結合的基礎學科,那麼怎麼正確劃分這兩種形式呢?首先是課程上面,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最好是同步。當學生學習了遺傳病的典型案例知識後,緊接着安排觀看案例的相關影像,如何正確安排理論和觀看影像的時間,也是需要教師合理的安排。再則是實現學生自學精神,提倡學生在生活中自尋尋找遺傳病的調查,正確合理的利用課餘時間。總之,合理調整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理論課上適當刪減一些重複的知識,結合多媒體教學,加大課堂信息量,方能達到豐富課堂的目的。

三、加強實驗操作教學

遺傳病學術是一門自然科學,開設實驗課程是讓學生探索其規律的重要手段。能讓學生通過操作獲取經過實驗驗證得出的知識,加深學生的印象。我們通過遺傳病學設計出實驗體系,根據當前的教學內容對實驗課程進行合理的調整。經常會做到的是遺傳病的診斷,羊水細胞的培養,PCR的技術分析,染色體等檢驗項目。實驗之前要給學生做好充分的相關理論知識,對實驗儀器,材料等做好準確無誤的檢查,確保最後實驗的安全和效果。實驗過程中發現學生操作出現的問題,老師需及時指導。實驗後,根據實驗結果,和學生進行案例分析,並對該實驗課程做出相關報告。

四、重點內容和知識的教學

遺傳病的發病機理和預防是讓學生認識遺傳病的兩個基本目的。我們就以智商低下為案例,先讓學生自行討論導致智力低下的發病機理。目前科研成果認為,導致人體出現智商低下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是染色體的畸變,其中包括染色體數目的畸變和結果的變化;第二,單基因的突變;第三,多基因的突變;第四,線粒體的基因突變。在實踐過程中,預防智商低下需要做到如下幾點:首先,為孕婦提供專業的衞生教育和營養方面的指導;其次,定期做孕期檢查;最後,胎兒基因檢查等。總的來説,遺傳病的認知和預防都是極為課學的,是當前最前沿的科學知識,而我們教學的核心就是為了極大程度的提高學生對遺傳學的認識。我們在教育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定,就事論事,具體分析案件,解決問題,讓學生看到不一樣的層面。

遺傳病論文 篇二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8)05(B)―0051―02

甘肅省近幾年高中會考生物試卷中,都有一道關於家系遺傳系譜圖方面的題(系譜題)。家系是指在一個連續的世代中,有共同祖先的若干個家庭構成的集合體。系譜圖則是家系中遺傳病發病情況的圖解,常用來分析人類某一家系遺傳病的發病情況。從會考閲卷情況來看,這類試題得分率普遍較低,原因是教科書(人教版)中對於家系遺傳系譜圖的問題,只在《基因的分離定律》以及《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這兩節中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 不能引起教師和學生的足夠重視。筆者原先在第一輪中講授這部分內容時,也沒有適時地引入系譜圖方面的問題,生怕引入早了學生不易接受,造成學生思維混亂,覺得應在學生學完本章後,再討論系譜圖方面的知識,這樣學生就會對系譜圖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結果卻發現系譜圖知識引入得越遲,越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混亂。從後來的教學實踐情況看,整體把握、分步引入系譜圖,不僅能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系譜題的分析方法,還可使其在分析系譜題中體驗和鞏固基因分離定律。

如在引入“基因分離定律在實踐中的應用”時,教師可出示系譜圖①和②,告訴學生圖①是某家系白化病(顯性基因A,隱性基因a)的遺傳系譜圖,圖②是某家系並指(顯性基因B,隱性基因b)的遺傳系譜圖。再通過設計下列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在分析中使學生初步明確系譜符號的含義,並總結出根據系譜圖判斷顯隱性遺傳的主要依據,學會推知親代基因型,預測後代表現型及其概率。

(1)在系譜圖①中,4號患者的表現型是顯性性狀還是隱性性狀?

(2)4號患者的基因型是什麼?

(3)1號和2號個體的基因型分別是什麼?

(4)5號個體的表現型是顯性性狀還是隱性性狀?

(5)與5號個體的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是什麼?

(6)5號個體的基因型為AA、Aa、aa的概率分別是多少?

(7)1號和2號親本再生一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8)1號和2號親本再生一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9)5號個體和患該病女子結婚,生一個患該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10)如果5號個體和一表現型正常的女子結婚,生了一患該病的孩子,那麼5號的基因型是什麼?

(11)在系譜圖②中,9號個體的表現型是顯性性狀還是隱性性狀?

(12)9號個體的基因型是什麼?

通過對以上兩個家系遺傳病系譜圖的討論,教師再談談判斷某種單基因遺傳病是顯性遺傳病還是隱性遺傳病的方法。最後在學生討論、小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基因分離定律得出規律性的認識:“無中生有是隱性,有中生無是顯性。”

遺傳病論文 篇三

關鍵詞:項目教學 醫學遺傳學 臨牀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1-0222-01

醫學遺傳學作為一門基礎醫學課程,目前教學存在較多問題: 高職學校專業基礎課課時有限,學生基礎薄弱,課程內容繁多,課程教學方法較陳舊,滿堂灌的講授佔領着課堂,學生學習被動,學習積極性低;為了提高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將探索項目教學法在在臨牀專業醫學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

項目教學法是以現代認知心理學思想、自適應學習理論和探索性學習架構為基礎,採用類似科學研究與工程實踐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1]。在項目教學中,老師指導學生根據項目目標制訂計劃和解決問題的方案,實施計劃,並評價成果與反饋。同時,要求項目小組同學協同完成,培養團隊協作能力。

一、設計項目教學任務

項目教學任務由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按照項目教學法的要求,查閲文獻、資料一起討論制定多個項目,收集臨牀案例。選取與教學目標貼合,操作性、趣味性強的項目。挑選貼近學生生活為項目主題,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和知識接受能力,分解任務。比如在講解“染色體畸變”,項目主題為“染色體病”,教師引導學生在圖書館和網絡查詢染色體的相關資料,逐步完成學習任務。

二、項目學習情景導入

項目情景導入是讓學生進入相關項目知識背景的情景,為主動學習做準備。比如在講解藥物遺傳時,播放了酒精中毒的視頻,學生直觀地了酒精中毒的臨牀特徵,啟發學生進入項目情景,確定項目學習任務;隨後教師對項目任務所需要的理論相關背景知識進行講授,與學生共同分析項目要解決的問題和學習目標;小組確定具體任務。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交流討論,找到最佳項目方案。所以,項目教學是一種以行動為導向的學習過程,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三、項目實施

項目實施過程中確定學生各自的分工和合作的形式,並按照自己制定的步驟和程序有效地開展工作。在實施過程中碰到問題時要求及時地與同學或指導教師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在“遺傳病的診斷”項目實施時,一組學生模擬醫師對遺傳病的診斷的過程;一人扮演醫師,一人扮演遺傳病患者,在診斷過程中,醫師詳細詢問了該患者的家族史、婚姻史、生育史,並針對性的對患者父母再生育指導;由於扮演內容與臨牀專業學生就業內容緊密聯繫,所有同學都積極參與,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了學生溝通技巧和醫學專業思維能力。

在完成“多基因遺傳病”項目主題時,要求學生自主查詢高血壓、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等相關疾病的背景資料,並製作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各小組就不同的多基因遺傳病主題製作課件,且配有視頻、圖像和文字説明,內容充實有趣。展示後其他小組成員可補充發言,集體討論評價課件的質量,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和修正。教師要對每次項目操作的知識點進行梳理與講解,再針對學生展示課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講解。

在講解“遺傳與優生”時,師生共同確定“優生優育”為項目主題,要求學生提交三千字以上的綜述。老師首先需要講解綜述的撰寫要點及格式,網絡資源和圖書館資源的查詢方法。針對“優生優育”專題,學生要對大量研究論文資料、數據和主要觀點進行歸納、分析提煉。通過本項目教學,學生既掌握了查詢資料、論文撰寫的方法、又掌握了優生優育的背景、研究現狀與發展方向相,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四、項目教學成果評價

教師可從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綜合知識能力以及操作技能的提升等方面來對項目教學的效果進行評價。比如在學生完成一個項目之後可以由考試測評或課堂提問,瞭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綜合知識能力可以通過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交流來了解;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可以通過學生就業後用人單位反饋;項目教學不僅僅是把知識簡單教授給學生,而是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尋找學習醫學知識的途徑,最終掌握醫學知識並能為己用。

五、項目教學對教師的新要求

項目教學法中,教師必須對每一個教學項目進行精心的設計,通過多種方式促使學生髮現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2]。因此,該教學方法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對相關學科的知識技能有所瞭解。同時教師應具有對多種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豐富的臨牀實踐經驗,這樣才能使項目的設定更加合理、有效。教師在項目教學準備、實施、評價的三個階段中起到了骨架支撐的作用。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師角色,扮演學生的“顧問”、“總指揮”、“協調員”、“觀察員”等新角色。

項目教學法的應用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內容和展示形式,自主學習,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其創造能力的發展。在醫學遺傳學的教學中,通過應用項目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興趣,增加了教學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尚醒立,陳天虎,師哲等。項目教學法在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課程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 2014,08:147-147.

[2]雷芬芳,鄧翠珍,趙亞珍。項目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衞生職業教育。2007,25(6):100-101.

遺傳學論文 篇四

1909年夏天,談家楨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慈溪縣。在縣郵局當小職員的父親受新思想的影響,決心讓自己的孩子接受現代教育。於是,先後在教會辦的國小、中學畢業後,談家楨被免試保送到蘇州東吳大學,並選擇了生物學專業。1930年,已成為燕京大學研究生的談家楨開始研究亞洲瓢蟲,並在隨後的一年多中完成了《異色瓢蟲鞘翅色斑的變異和遺傳》論文,獲得碩士學位。這篇論文被當時世界著名的遺傳學家摩爾根審閲後,大加讚賞,邀請談家楨到聞名遐邇的摩爾根實驗室攻讀博士。1936年,他的博士論文《果蠅常染色體的遺傳圖》通過答辯。博士畢業後,談家楨放棄了導師提供的研究崗位,回到浙江大學擔任生物系教授。1945年,談家楨應邀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並於1948年代表中國遺傳學界出席第八屆國際遺傳學會議,被選為國際遺傳學會常務理事。新中國成立前夕,他謝絕了許多遺傳學界名人的挽留,再次回到中國,獻身於新中國的遺傳學事業。他先後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曾擔任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會長、中國遺傳學會理事長。他一生致力於教書育人,成果顯赫,被授予“上海市教育功臣”稱號。

活了100歲的談老,有哪些長壽祕訣呢?

談老很推崇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絕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他長期從事科學研究、教書育人,雖然伏案工作和動腦筋的時間多,但從不吸煙。在交往中,人們一次次遞上煙來,都被他婉言謝絕。談老説:煙是個壞東西,不僅對人體氣管與肺部有損害,還會引發其他疾病。每年我國死於吸煙的患者有近百萬,要使自己保持健康的身體,一定要遠離煙草。

談老愛飲綠茶,一年四季不斷,他還是上海茶葉學會的名譽會長。他説:綠茶含有茶多酚、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有抗衰老與抗癌作用。我國有個綠茶之鄉,那裏的老人都很長壽。

談老還有一個好習慣,每天晚上用熱水洗腳,堅持數十年不間斷。他説:腳是人的第二大腦,人體29條經絡都經過此部位。用熱水洗腳可刺激穴位,調理血脈,加快血液循環,提高人的免疫力。

談老認為,生命的節律就在於有自己的生物鐘,遵守生物鐘,生活規律,才能保持人的健康。談老每天何時起牀,何時看書,何時鍛鍊,何時吃飯,都有極嚴格的時間表,從不打亂與違背。

談老在生活細節上也十分注意。他從不憋便憋尿,一有“緊迫感”,便及時排掉。他説,大便與尿含有大量毒素,長時間憋在體內,會危害身體健康。

性格對身體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這在談老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和氣待人,心胸開闊,遇到挫折不急不躁,是談老在長期生活與工作中磨鍊出來的好性格。“”期間,談老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被戴高帽子,塗黑臉,趕到校園裏打掃衞生,受盡了侮辱,但談老坦然處之。他認為荒謬是暫時的,真理的陽光終有一天會普照大地。平和的心態伴隨他度過了人生最困難的時期。

改革開放以後,面對成績卓越的學生,談老更是心胸開闊,和氣待人。在學術上,有的學生走到了他的前頭,有影響的論文刊登在世界頂尖的科學雜誌上,談老馬上覆印下來,把它嵌在鏡框裏掛在自家的牆上,還第一時間打電話去表示祝賀與鼓勵。“看到我國科學事業後繼有人,我從心眼裏特別高興。”這是談老常掛在嘴邊的話。

遺傳學論文 篇五

遺傳病種類繁多且各有其特點,若純粹照本宣科,介紹其臨牀表現、發病率、遺傳學基礎等往往使得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教學缺乏生機與活力且效率不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採取結合臨牀病例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如在講授血友病時,通過播放一部香港電影《地久天長》中的片段,使學生產生一個懸念,劇中的青年作家小富為什麼經常受傷,為什麼有生命危險?從而希望知道這是一種怎樣的疾病?發病機制是什麼?遺傳方式是什麼?怎樣去治療?帶着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的講解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仔細聽講。最後,我們解開謎底,這是一種叫血友病(hemophilia)的遺傳性疾病,主要包括血友病A、B、C,是一類遺傳性凝血功能障礙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臨牀表現是反覆自發性或在輕微損傷後出血不止。血友病A、B、C的發病機制分別是由於第VⅢ凝血因子、第Ⅸ凝血因子及第Ⅺ凝血因子的遺傳性缺乏。再結合我校遺傳資源庫中相關家系的臨牀資料,讓學生參與,在教師的指導下繪製系譜,總結系譜特徵。討論中要求每位同學將自己學習到的醫學遺傳學知識及收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綜合和分析,最後經過推理得出自己的結論。從系譜分析中可以看出血友病A和B都是X連鎖隱性遺傳病,幾乎全部發生在男性身上,而血友病C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男女均可患病,若臨牀遇到女性血友病患者,應考慮為血友病C。該病的治療主要是輸入人血漿中提煉或通過重組技術合成的凝血因子,但到目前為止,血友病無法根治、會伴隨終身。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發現臨牀病例與理論知識比較,有其直觀性,生動性的特點,具有吸引力,在醫學遺傳學課中採用理論知識與臨牀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利用很短的時間就把抽象的概念和過程理解掌握。在教學中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加強了學生的職業情感教育。但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我們在備課時精選與教學內容緊密相扣的典型突出的病例,其次要注意的是在病例討論時要將重點放在該病的遺傳基礎及發病機制上,而講解患者的臨牀表現及特徵不應花費過多的時間。

適時關注科技動態,拓寬知識視野

使學生了解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最新進展,可以不斷充實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知識,並且啟迪心智,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高科技領域的創新熱情。如在講授人類基因組計劃(HGP)時,結合後基因組計劃中工業基因組學可以給學生介紹20世紀90年代英國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利用體細胞核轉移技術培養出來“多利羊”的簡要過程,接着提出“是否可以克隆人”的問題,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同時可以給學生介紹克隆技術的應用前景。通過“多利”這一案例的應用,學生興趣盎然,情緒高漲,發言積極踴躍。而在多基因遺傳病的教學中,結合我校皮膚病研究所先後發現白癜風、麻風病等複雜皮膚病易感基因,引出複雜疾病的基因定位、克隆有關的關聯分析,以及連鎖分析,以及當前科學界公認的搜尋複雜疾病易感基因最為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GWAS)等多基因遺傳病的研究方法。實踐證明,通過發生在身邊的最新科研動態來激發學生對本學科的關注和熱愛,有助於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彌補教材相對滯後的不足,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開拓學生的視野,開啟學生的智慧,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堅持理論聯繫實驗,加深理論理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pdyd6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