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微生物與人類健康關係的論文多篇

微生物與人類健康關係的論文多篇

微生物與人類健康關係的論文多篇

微生物與健康關係的論文 篇一

摘要:通過分析微生物與食品、醫藥衞生、工業及農業的關係來説明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的關係。

關鍵詞:微生物,人類健康,食品,工業,農業,醫藥衞生,關係

引言

比起搏擊長空的雄鷹和遨遊大海的鯨魚,微生物對多數人來説是比較陌生的,除了生病的時候,平常很難會想起它。實際上,微生物和人類的關係絕不比高等生物疏遠,甚至更加密切。微生物對人們的生活影響巨大:他們清潔環境並使土壤肥沃,他們在食品工藝學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在我們的身體裏製造維生素。它們能夠在體內外與我們和平共處,其中一些甚至還保護我們免受別的有害微生物的侵犯,當然這也並不排除有些微生物也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傷害,甚至是致命的。微生物與人類社會和文明的發展有着極為密切的關係。微生物與人類關係的重要性和對於人類文明所作出的貢獻以及對於人類可持續發展所具有的貢獻潛力,都有着光輝的記錄並將繼續創造者新的功績。在現代科學中,對人類健康關係最大、貢獻最為突出的應該算是微生物學了。所以現代微生物學時一個具有許多不同專業方向的大學科,它對食品、工業、農業生態環境及醫藥衞生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促進了人類的進步。

1 微生物與食品的關係

1.1微生物在食品中應用的利與弊

你能夠想象依靠微生物解決温飽問題嗎?你能夠想象細菌會成為我們的重要食品嗎?隨着人類的基因圖組繪製的日趨完善和克隆技術的不斷改進,上面所提出的假想真的有可能在某天變為現實。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就曾預言:“微生物有可能幫助我國過農業關。”現代微生物技術的發展以及基因工程菌的構建可使人類告別向土地要糧的歷史。

當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應用並不只是有利的一面。微生物與食品的關係主要有有益、有害、有益和有害相互轉化幾種情況。有益分為直接有益和間接有益,又可進一步分為有益於人體健康和有益於生產;對於食品有害的微生物,有些是微生物自身是病原菌、致病菌,可以引起食品污染,有些是因為這些微生物並無危害,但是其代謝產物有毒性,危害人體健康;還有一些微生物自身不會致病也不會產生有害代謝物,但是其生長繁殖會給生產帶來一些影響。一些微生物對生產和健康的影響較小,而另一些微生物在一些情況下有利於生產和健康,但在另一些情況下則不利於生產,有害於健康。

我們日常食用的很多食品都是通過微生物的作用生產的。如食醋是用糧食等澱粉質為原料,經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發酵、醋酸發酵等階段釀製而成;發酵乳製品是用良好的原料乳經過殺菌作用接種特定的微生物進行發酵作用,產生具有特殊風味的食品;啤酒是以優質大麥芽為主要原料,大米、酒花等為輔料,經過制麥、糖化、啤酒酵母發酵等工序釀製而成的一種含有二氧化碳、低酒精度和多種營養成分的飲料酒。像這類食品還有很多中,可見微生物在食品生產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與此同時引起食品腐敗變質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微生物的污染。

1.2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與人類健康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快速檢測技術來檢測食品受微生物的污染情況。如:氣相色譜法、“既用膠”測定法、以生物化學手段建立的快速檢測技術、以免疫學方法建立的快速檢測技術、活細胞計數檢測、PCR檢測技術、生物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流式細胞術FCM和基因探針技術在食品病原微生物檢測中的應用等。微生物在食品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安全性,會產生很多不安全因素,食品因微生物污染而腐敗變質不僅對食品造成損失浪費,同時也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對食品中病原菌的快速檢測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由此可見,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應用是一把雙刃劍,有益亦有害。我們需要通過一些新的研究、新的技術完成有害到有益的轉化或是將有害方面減少到最小,從而使微生物對人體健康起到積極作用而不是相反。

2 微生物與工業的關係

2.1微生物對工業發展的意義

微生物在工業中的應用涉及輕工業、食品工業、醫藥工業、化學工業、農林漁牧業、和環境保護等許多領域,與工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對可持續發展戰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微生物在工業中相關應用的產業已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支柱,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無論是傳統的發酵工業還是以基因工程為核心的現代生物技術,都離不開微生物這個主角,是微生物獨有的生長特性和代謝活動造就了這些研究和生產領域。事實上,也是工業微生物發酵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使得人類對微生物這類微小的生物更加刮目相看,人類對微生物的研究和應用正在不斷地深入和拓展。近幾十年來, 工業微生物技術方面的創新異常活躍, 已經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最有希望的技術。

2.2新興微生物技術

生物催化, 尤其是微生物催化手性合成由於具有副產物少, 輔因子再生簡單, 選擇性高以及環境友好等優點, 已成為製備手性化合物的最有前景的方法之。微生物催化合成新技術包括手性合成新進展——環氧化化合物不對稱合成、氧化還原反應的新熱點——輔因子再生、微生物催化和發酵調控新技術——代謝合成網絡調控和重建等。

油藏微生物及其在石油工業中的應用,油藏是一種特殊環境, 其高温、高壓、高礦化度、無氧、多孔介質及其流體等因素對微生物的存活及生長繁殖都會產生明顯影響,油藏極端環境對微生物羣落結構組成和數量也會有大的影響,利用烴降解菌、發酵菌、硫酸鹽還原菌及產甲烷菌等微生物羣落,激活本源微生物和篩選外源微生物來提高石油採收率。

工業有益微生物菌種選育技術在現代生物技術中, 特別是發酵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工業有益微生物菌種育種技術提高了發酵工業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該技術已從常規的突變和篩選育種技術發展到誘變育種、雜交育種、代謝控制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等。各個階段是相互交叉, 相互聯繫的。育種方法大大提高了有益微生物育種的效果。

2.3新興微生物技術的優勢與人類健康

這些新興的微生物技術在工業中的應用相較於以往有一些特殊優勢:①微生物生長所需要的主要原料碳源或可再生的生物質資源或二氧化碳來源廣、產量大而且價格低廉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污染小,十分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②與化學反應一般要在高温高壓的條件下進行不同,微生物發酵和轉化通常在常温常壓和中性pH範圍內進行,反應條件十分温和,而且能源利用率高,生物轉化反應的專一性好,產品的轉化率高。③由於微生物的多樣性和代謝途徑的多樣性,我們可以不斷地從微生物代謝產物中分離出新的、對人類生活和工農業生產有重要意義的新產品。④由於微生物的變異性,採用各種辦法改變微生物的遺傳性質,調節代謝途徑,為不斷提高目標產物的生產水平或生產新的產品提供了可能性。⑤微生物的培養基、他們的代謝產物及微生物菌體本身都是可降解的,而且可以通過綜合利用增加它們的使用價值,因此利用微生物生產目標產物的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比較少,而且容易處理。

以上這些微生物在工業中應用優勢足以説明:現代微生物技術能為工業生產節約資源能源,降低工業生產生活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從而將減少因工業污染對人類健康產生的危害。

3 微生物與農業生態環境

3.1 二十一世紀農業生態環境面臨的問題

21 世紀是一個生態文明的世紀,人們把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推上當今社會發展主旋律的位置。它預示着人類即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文明時代,即生態文明建設時代。在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遭遇了一系列的問題。第一,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化肥利用率和化肥增產效益下降; 第二,農藥使用量逐年上升,引起環境污染,對農產品安全構成威脅; 第三,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退化加劇; 第四,土壤生態環境惡化,土壤生態功能下降。

3.2解決農業生態環境問題的措施

3.2.1有效微生物技術

有效微生物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對於中國設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它在土壤肥力的提高與保持、營養元素的轉化、提高化肥利用率、促進作物生長、拮抗土傳病害、環境淨化、生態系統的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和發揮微生物肥料的以上諸多功能,為設施農業生產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服務。發展設施農業是集約利用資源、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競爭力的一項戰略措施。近年來,隨着我國設施農業的蓬勃發展,設施栽培在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同時,也改變了土壤的生態環境。目前微生物技術正在設施種植業和新型肥料研製當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逐步成為中國國家生態示範區、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基地等的主力軍,在設施農業生產中發揮着越來越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3.2.2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促使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應,是農業生產中使用肥料的一種。微生物肥料的使用可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使用微生物肥料還可充分利用再生資源、增進土壤肥力、協助農作物吸收營養、增強植物抗病和抗旱能力、刺激和調控生長、減少或降低植物病(蟲)害、和對作物品質有良好的影響。根據微生物肥料的功能、作用機理、其製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種類的不同劃分不同的種類,但生物肥料的功效主要是與營養元素的來源和有效性有關或與作物吸收營養、水分和抗病有關。

3.2.3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在土壤中有豐富的儲量,且隨着環境的差異和時間的延續發生着變化。新菌株的篩選將極大提高微生物在農業中應用的效率。通過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將篩選獲得的新菌株的功能性基因片段分離克隆,進行人工構建,塑造新的生物活性菌種,將成為重要的科研方向,用微生物治理污染,改善環境將是主題。但是,隨着土壤的破壞,微生物的棲息地也在被逐漸的破壞,因此,保護土壤微生物資源也尤為重要。土壤微生物從農藥到飼料,從肥料至食品都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3.2.4微生物循環農業

以微生物為核心做循環農業,就是要利用微生物對農產品生產加工消費剩餘物,如農作物秸稈、動植物產品加工下腳料、人畜糞便、城鄉有機垃圾等進行分解消化吸收合成新的營養物再輸入到農業生產的循環過程。發展以微生物為核心的循環農業,不但可以促進傳統的植物生產、動物生產“二維農業”向植物生產、動物生產、微生物生產“三維農業”的轉變,而且可以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減少資源浪費,維持生態平衡,增加社會就業,提升勞動者素質,其經濟、生態、社會意義深遠。

利用微生物工程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環境和質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使人們能夠生活在相對健康無污染的環境中,吃上綠色無污染的健康食物,這對人類健康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

4 微生物與醫藥衞生的關係

4.1微生物病源菌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微生物病原菌可使人和動植物致病,給人類健康及生命帶來嚴重威脅。14世紀中葉,鼠疫耶森式菌引起的瘟疫導致了歐洲總人數三分之一的人死亡。解放前我國也經歷了類似的災難。即使是現在,人類社會仍然遭受着微生物病源菌引起的疾病災難威脅。艾滋病、肺結核、瘧疾、霍亂正在捲土重來和大規模傳播,還有正在不斷出現的新的疾病如瘋牛病、軍團病、埃博拉病毒病、大腸桿菌O157、霍亂O139新致病菌株、SARS病毒、西尼羅河病毒、禽流感病毒、豬流感病毒等,正在給人類帶來新的疾病與災難。

4.2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

在日常生活及生產中, 食品、藥品、化粧品、其他產品及物品、生活飲用水及污水、環境空氣及生物體內外等也均存在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在我們體內有利有弊, 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及健康都有重要影響。與人類健康相關的微生物包括存在於自然界的所有微生物, 生存所涉獵到宇宙空間中已知乃至未知的微生物, 都可能對人類帶來影響; 包括了對人類致病與非致病性微生物, 對人體有害和有利的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可引起人類患各種疾病, 影響人的健康、生活和生存質量, 乃至致命, 這些體現出微生物的有害作用方面。另一方面, 微生物對人體和生產生活有有利的一面, 人作為微生物的宿主,是其最大的微生態空間, 是其繁衍的最佳領地之一。

人一出生, 體表及與外界相同的體腔中的就有微生物並伴隨到人生命的終結。人腸道中的細菌依靠消化道提供生存環境, 同時宿主可以從胃腸道的正常菌羣獲得營養物質, 如B 族維生素( B1、B2、B6 和B12) 、泛酸及煙酸及維生素k 等, 碳水化合物[ 微生物幾乎有與宿主同樣多的碳水化合物酶, 其中有些酶( 如溶纖維素酶) 宿主( 反芻動物) 缺乏, 依賴細菌酶降解多糖為營養物質] , 蛋白質( 細菌參與蛋白質代謝, 某些菌體蛋白也可為宿主利用) ; 細菌參與宿主代謝和吸收( 細菌的B- 葡萄糖醛酸酶、硫化酶, 對多種化合物的肝腸循環起重要作用; 腸道菌參與了膽紅素、膽汁、雌激素、膽固醇等肝腸循環的大部分; 微生物生長繁殖中合成自身結構組成部分的營養物質最終會被宿主消化、吸收和利用) ; 參與宿主免疫( 正常微生物羣具有對人和動物不可少的免疫刺激作用) ; 發揮生物拮抗作用( 對抗外籍菌羣定植) 。從上述事實也可看出在宿主環境下正常微生物羣和外來微生物羣等之間要競爭生存空間和食物, 要從其所在環境中捕食, 它們寄居於宿主又與宿主合作, 主要是一種互利共生關係, 可以説人和動物離開了微生物就不能生存, 反之, 相關微生物也亦然。

4.3微生物在醫藥衞生中的應用與人類健康

適者生存, 不適者淘汰, 這是眾所周知的自然法則。自有人類歷史以來, 我們的祖先在生產實踐和與大自然搏擊的生存鬥爭中積累了同創傷、病痛和瘟疫抗爭以促進健康的豐富經驗, 創立和發展了預防保健醫學和臨牀醫學。醫學是現、診斷、治療、預防、控制疾病和保持身體健康的技術和科學。現在有不少微生物一杯用來生產各種藥物,如抗生素、維生素、氨基酸、酶製劑、酶抑制劑、菌體制劑和微生物表面活性劑等都是微生物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合成代謝產物或由微生物本身製成的。在生物毒素危害人類健康的同時我們還應用它作為藥物用於人類疾病的治療。如肉毒梭菌產生的肉毒神經毒素是第一個被用於治療人類斜視、斜頸、面部痙攣等肌肉障礙症的微生物毒素藥物; 一些海洋生物毒素如河豚毒素、芋螺毒素等也在呈現良好的應用前景。微生物毒素是一把“雙刃劍” , 它既是人類的敵人, 也是人類的朋友。

因此,即使微生物病原菌在肆虐着人類的身體健康,在與微生物的較量中我們總希望一舉消滅所有的病原微生物,但不可否認我們與微生物的相互依存關係使得我們無法將其徹底消滅。所以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契合點——讓微生物減少對人類健康的損害,甚至為人類健康服務。

結語

綜上所述,微生物對人類社會和人類健康的發展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面對21世紀,展望微生物的未來,我們可以看到:微生物基因組和後基因組研究將全面展開,微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也將廣泛深入的發展,微生物和環境治理的重要性更加受重視,微生物致病性和寄主免疫機制的研究將繼續受到重視和加強,瞭解微生物之間、微生物與其他生物和和微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能更有效的控制污染,更深入地瞭解微生物與高等動物的共生關係,而且能夠改善植物、家禽和人類健康的狀況。可以預計,在21世紀的今天,微生物學仍將是領先的學科,也將為人類的健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微生物與健康關係的論文篇3

摘要:微生物無處不在,遍佈我們的生活。小到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對人類卻起着難以想象的巨大作用,有時危害人類,給我們帶來災難;但在某些方面,它又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和災難。本文首先介紹什麼是微生物,然後介紹了微生物對人類生活生產的作用與危害。

關鍵詞:微生物 人類 作用 危害

微生物與人類關係密切,在人類生活中佔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與之相接觸,它既能造福於人類也能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與微生物的鬥爭總是在無止境地持續着,只要我們在生活中不斷探索和研究,瞭解微生物與環境生態平衡對人類的益處,堅持與科學技術為基礎,向着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力爭進步,微生物會在很多方面為人所利用!

那麼什麼是微生物呢?我們對於微生物可以説是又熟悉又陌生。現在一般把微生物定義為: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病毒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根據存在的不同環境分為原核微生物、空間微生物、真菌微生物、酵母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微生物千姿百態,有些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奶酪,麪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須通過顯微鏡放大約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細菌,1000個疊加在一起只有句號那麼大。

別看它那麼小的個頭,但是它可以給人們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流感病毒。根據流感病毒感染的對象,可以將病毒分為人類流感病毒、豬流感病毒、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類羣。世界衞生組織公佈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佔據第一位。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鬥爭的歷史。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如天花病毒,人類現在已經戰勝了它。還有很多病毒,人們雖然還不能治療,但是可以預防它。 在抵禦病毒的過程中,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藥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藥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範圍內猖獗起來。所以任何事物既有利也有弊,我們需要衡量利弊。現在我們需要做的是儘量減少抗生素的濫用。

另外,微生物對人類也是有很大貢獻的。2500年前中國人民發明釀醬、醋,知道用曲治療消化道疾病。公元6世紀(北魏時期),我國賈思勰的鉅著《齊民要術》詳細地記載了制曲、釀酒、制醬和釀醋等工藝。

“以毒攻毒”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黴素”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的,這對醫藥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它的發現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現實生活中,青黴素能殺死病菌,又不損害人體細胞,所以它有着廣泛的應用。

微生物除了上面的介紹外,在微生物的發酵領域上也有很大的貢獻。在醫藥方面,很多通過基因工程改造的細菌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都是醫學方面很重要的藥品,比如胰島素的大量製取,抗生素的大量製取等。在食品方面,酵母菌發酵制酒醋,黃色短桿菌發酵制味精,以及一些高蛋白含量的細菌的菌體就是很好的食物。在農業方面,轉基因的農作物的目的基因一般用微生物體內的質粒作載體,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自生固氮的圓褐固氮菌等。在生物工程方面那就更多了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基本上都離不開微生物。

目前,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於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佔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與高等動植物相比,已知微生物種類只是估計存在數量的很小一部分。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物種幾乎全部為人們所掌握,被子植物已知種類達93%,但細菌已知種數僅為估計數的12%,真菌為5%,病毒為4%。在未來,微生物將繼續作為前沿科技關注的重點。在新興的生物技術產業中,微生物的作用更是無法代替。 由此可見,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它不僅造福與人類,也會傷害人類。因此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微生物,並利用它保護環境、造福人類,這是我們的期望也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微生物將會更加普及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來,我們也將會更好的利用微生物這柄雙刃劍造福於全人類。

微生物與健康關係的論文 篇二

摘要: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鬥爭的歷史。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祕,有的好就能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很大的貢獻。作為可以思考的人類,我們的身體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單純,從降臨到這個世界上那刻起,我們便不是作為單獨的生命存在着。

關鍵詞:微生物 人類健康 重要性

很多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和藻類都可以引起疾病,但從進化史來看,這些微生物早已適應了人類提供的環境,同時為我們的健康所必需,憑着想多學點關於微生物與健康方面的知識,多瞭解我所生活的世界,生活環境。

一、什麼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形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作為面向全校非生物類專業大學生的一門公共選修課程,對微生物學的知識結構根據本課程的特點有所側重,本部分內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種類如細菌、真菌和病毒的結構和特點、微生物遺傳和微生物免疫學等基礎知識;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什麼是微生物? 微生物長的什麼樣子?以及微生物的生活習性等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並且在內容中,穿插某種病原菌會引起什麼疾病等內容。[1] 人類既然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裏,那麼一些和我們緊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對人體無害,甚至可以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和產生人體所需的物質,如維生素等。更重要的是,當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時候,人體往往還得靠這些共生菌一起將它們驅逐出去。只是當人體的免疫力因先天或後天的種種因素而變差時,有些共生菌就會立刻翻臉,露出猙獰的面目,進一步侵入宿主體內的組織和器官,造成致命的感染。因此,保持身體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維持人體和共生菌之間的微妙平衡,而達到一種互利的關係。我們應該時刻意識到,在我們的周圍和機體內都有其他生命體與我們共存。[2]雖然人類與微生物的鬥爭會無止境地持續下去,但只要我們充分認識到我們所處的環境,認識到生態平衡對人類的好處,不要為了發展而犧牲環境,而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那麼,人類就能夠在這微生物的世界裏更好地生存下去

1 人體病理學基本知識

為了更好的是非本專業學生更好的理解微生物和病理之間的關係,對人體病理學的基本知識也成了本課程的重點,內容包括各種基本病理過程,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常見病如傳染病、腫瘤和癌症等基礎知識,使學生從理論上了解了傳染病、腫瘤和癌症的發病機理,對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夠理性的對待和預防某些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對自己和和他人的健康有所指導。[1] 通過了解人體病理的結構,能更好地瞭解微生物對我們的害處與利處。做好了這些,我們就能預防疾病,能更好的生活。

2 微生物的利用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黴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藥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後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製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

看上去,我們發現的微生物已經很多,但實際上由於培養方式等技術手段的限制,人類現今發現的微生物還只佔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美麗的人生,也是伴隨着微生物的生活,人類的生活離不了它,更是需要它。

二、微生物是無處不在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微生物無處不在,我們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裏。空氣裏懸浮着無數細小的塵埃和水滴,它們是微生物在空氣中的藏身之地。哪裏的塵埃多,哪裏的微生物就多。不管是在寢室還是在教室,我們所處的環境裏充滿着各種各樣的細菌和病毒。它們的個體雖然渺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不管你怎麼講衞生,你每天都必須面對大量細菌。實驗室生物安全的主要目的是減少實驗室人員暴露於感

染性物質的機會,避免感染性事件的發生和防止實驗室廢棄物對公眾產生危害,保護實驗室工作人員、社會公眾和環境[3]。微生物的利用不但體現在食品、飲料上,更是能在農業上也有用處。如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製藥、冶金、採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製備等。農業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認清致病機制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

另據資料統計,全球每年因病害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可高達20%,其中植物的細菌性病害最為嚴重。除了培植在遺傳上對病害有抗性的品種以及加強園藝管理外,似乎沒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積極開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組研究,認清其致病機制並由此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顯得十分緊迫。

故用好微生物也會為人類利用,更是為人類的事業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1 與人類互利共生的微生物

人體體表及體內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種類繁多。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微生物約有10萬種,有人估計目前已知的種只佔地球上實際存在的微生物總數的20%,微生物很可能是地球上物種最多的一類。不過這些細菌在人類的長期進化中已經成為人體的一部分,它們中大多數是中性的,對人體沒什麼不好的影響,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對人體有益和不可缺的。對人體有害的細菌無論在種類還是在數量上,都不是很多或不佔主流,因此全世界大多數人才能在這個龐大的生命體系中維持正常的繁衍。

2 能危害到人類的微生物

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衞生組織公佈資料顯示:傳染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佔據第一位。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人類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新現和再現的微生物感染還是不斷髮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並不清楚。大量的廣譜抗生素的濫用造成了強大的選擇壓力,使許多菌株發生變異,導致耐藥性的產生,人類健康受到新的威脅。一些分節段的病毒之間可以通過重組或重配發生變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與前次導致感染的株型發生了變異,這種快速的變異給疫苗的設計和治療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耐藥性結核桿菌的出現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結核感染又在世界範圍內猖獗起來。

三、微生物與人類健康

很多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和藻類都可以引起疾病。從流感、某些癌症到艾滋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引起疾病的致病過程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微生物在我們的體表或體內生長,引起感染而致病;另一種是在我們的體外生長,產生有毒物質,從而引起疾病。眾所周知,肝炎、艾滋病等病的廣泛流行對於人類羣體本身的存在構成了潛在威脅,特別是近年來瘋牛病、口蹄疫、禽流感、SARS等的發作給人們帶來的心理陰影絕不亞於911帶給美國人的陰影。人們對於微生物的恐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不敢吃牛羊肉,不敢食用禽類的肉、蛋,不敢隨意出外旅遊,家中額外地增加了口罩、消毒液等物品……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對於微生物的瞭解也只停留在微生物是有害的,我們人類要想方設法消滅它們這個層次上。但是,它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是與我們和諧共處的。這種和諧並不意味着只是我們的機體給它們提供了生存繁殖的場所、營養而它們不危及我們的健康。相反地,如果沒有它們,我們的機體會有不良反應,出現營養不良或者為其他細菌感染而影響我們的健康。

1 微生物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

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會產生種類繁多的小分子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產物一般可以分為兩類:初級代謝產物和次級代謝產物。初級代謝產物一般屬於能量代謝或分解代謝的產物。次級代謝產物是在微生物細胞分化過程中產生的,對細胞生長並不具有明顯的作用。但是具有重要的工業應用價值。抗生素、色素、蛋白質抑制劑及毒素等都是次級代謝產物,在次級代謝產物中,最重要的是抗生素。特別是抗生素的利用使得我們人類對抗疾病又進了一步,使得我們的生活美好。

2 微生物與農村新建設

最近在家鄉的農村很多家庭都建起了沼氣池。通過了解我知道了這個主要就是通過很多微生物的厭氧發酵和發酵把很多廢棄物如秸稈、豬羊的糞便變成有用的能源的原理,充分利用物質的循環,既合理解決了農村廢棄物沒法銷燬造成污染的問題,又充分利用了資源,產生了新的乾淨有用的能源,而且發酵之後的產物又是很好的肥料,可以用這種天然的肥料去肥農作物,從而又降低了化工肥料對農田的污染,而且生產出來的東西不會含有激素。.。.。.如此循環,給農民朋友、農村、社會、國家帶來一連串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微生物與人類註定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它是我們的敵人,更是我們的朋友,生活在形色世界裏的我們應該正確認識人類與微生物之間的關係,避免微生物可能將要帶給我們的災害,充分利用微生物,給人類創造財富,建造一個微生物與人類和諧發展的社會。衝突是暫時的、不適應也是暫時的。只要我們善待它們,而不是肆意地按照自己的需求來企圖改變它,相信我們——人類和微生物,一定能一起分享這個美麗的行星,分享着美麗、永恆的生命。

參考文獻:

1、在理工科院校開設公選課《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的教學探索與實踐張安強; 馬新; 何榮軍; 孫培龍; 中國科技信息,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編輯部郵箱 2009年 23期 29

2、理工科院校開設微生物與人類健康公選課的實踐潘利華; 羅水忠; 葉明;生物學雜誌, Journal of Biology, 編輯部郵箱 2008年 01期 06

3、醫學院校病原生物實驗室肝炎病毒的生物安全問題李豫青; 馬紅茹; 包沁香; 易虎;中國公共衞生管理,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編輯部郵箱 2010年 01期 0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wk7dk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