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理工論文模板 >

課程思政視域下新工科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課程思政視域下新工科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摘 要:隨着“中國製造2025”、“工業4.0”等戰略計劃的不斷推進,以其為工程背景的工業機器人等新工科專業取得了突破式的發展。為進一步強化職業院校新工科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團隊全面深化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着眼於技術技能型人才“德技兼修”的課程培養目標,構建了“三融入、一貫通”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將思政教育工作有機地融於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之中,堅持貫通教育教學全過程,並以“工業機器人編程與應用”課程為例,積極探索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之間的協同育人效應,力爭培養更加符合新時代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課程思政視域下新工科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教學改革;課程思政;“三融入、一貫通”;德技兼修;工業機器人

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相繼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4〕59號)、《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發〔2016〕31號)等指導性文件,着重強調要加強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將藴含於各學科背後的思政元素與相關專業課程有效融合,深化構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切實把握和落實好高等教育“立德樹人”這一中心環節和根本任務。

一、職業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背景

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類型,肩負着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社會責任和使命[1, 2]。這就要求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要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其以正確的三觀去融入社會、認識世界、對待人生。但當前階段的專業課程教師對課程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普遍不足,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大多側重引導學生如何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或是如何解決生產製造場景下遇到的實際問題等,而對當前新時代發展趨勢下的如工業領域的“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戰略計劃不夠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意識較為缺乏,甚至仍有部分教師過於傳統地認為思政教育工作只是思政類專業課程教師的職責範疇,思想上未能做到與時俱進,無法有效地將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進行融合。

再者而言,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的融合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只單純地在教學環節的實施過程中生硬地將思政元素進行嵌入反而並不能實現德育目標,如工業機器人等新工科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實施大多需要結合生產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應更加註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和實踐技能的培養,容易忽略對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因此,應該建立一套完善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以確保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

除此以外,當前階段仍有部分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考核方式缺乏創新意識,尤其是未能將課程思政實施成效的考核納入其中,而僅單純地採用終結性的期末考試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考核,這種“一紙定分”的考核方式容易通過突擊而獲得高分,學生真正的學習成效不一定能夠得到有效體現,從而體現不出課程的真實考核意圖,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無法契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新要求。

二、職業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思路與舉措

在上述背景下,團隊充分總結及借鑑現有研究成果,着力於職業院校“德技兼修”型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課程培養任務,重點圍繞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三個要素開展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並始終堅持貫通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瞭如圖1所示的職業院校新工科專業課“三融入、一貫通”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以“工業機器人編程與應用”課程為例,深度挖掘藴含其中的德育內涵和思政元素,並探索與課程教育教學過程的有效融合路徑與舉措,旨在促進職業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機制的進一步形成與完善,以及為其他相關專業課課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施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具體改革舉措如下:

(一)着力頂層設計,制定融入思政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標準

思政建設是課程建設發展的關鍵環節之一,團隊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及課程教學標準時充分考慮了“德技兼修”這一課程培養任務,注重構建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的學習目標,並將社會發展、行業產業以及職業需求納入培養體系,重構了專業人才頂層培養架構。與此同時,團隊在頂層設計時既已進行了具有思政特色的總體規劃,即將大思政課“立德樹人”這一中心環節和根本任務有機地融於專業課程的學習目標之中,力圖培養思想政治立場堅定、綜合創新能力強、全面發展,並基本具備工業機器人程序設計、工作站系統建模及仿真設計等專業技術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德技兼修”型職業院校專業技術技能人才。

(二)重構課程體系,深挖學習內容與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點

工業機器人是中國製造2025進程中實現我國製造業由“大”到“強”跨越的必需核心裝備之一,是深入推進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引擎。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在國內正以30%的年均增長率快速增長,其裝機量截至2020年已超100萬台,相關技術及產品的高速成長正推動着我國傳統制造業向先進製造業不斷邁進[3]。但相較於傳統制造業而言,先進製造業更迫切需要的是“德技兼修”型專業技術技能人才,而課程體系則正是實現這一專業培養目標的直接載體與具體表現形式。因此,團隊結合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標準中的育人目標以及與本專業相關的德育內涵,在“工業機器人編程與應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提煉出以“工匠精神”為靈魂的包含職業素養等多維度的思政元素,並將其有效地融於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在傳道授業的同時完成育人引路的德育任務,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薰陶,從而不斷地培育其安全文明、綠色環保的生產意識,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的職業素養以及精益求精、吃苦耐勞、追求創新的工匠精神等品質[4]。以課程部分教學任務為例,其學習內容與思政元素的融合點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課程學習內容與思政元素的融合案例

教學內容

思政融入舉措

思政元素

認識工業機器人

在“認識工業機器人”章節的導入環節中,教師以《大國重器》紀錄片、“中國製造2025”相關政策文件等作為引導案例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們就“智能製造”這一技術進行探討和思考,使其在瞭解工業領域相關的國家戰略方針、發展態勢的基礎上,感受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喜人的發展前景和專業崗位人員的大量需求,從而增強學生對於工業機器人專業及其相關工作崗位的認同意識、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激勵其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同時引導大學生做好正確的學業和職業規劃。

愛國情懷

工業機器人的手動操作

在“工業機器人的手動操作”章節的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在目標點的示教環節,要求學生對操作要點要更加集中、耐心和細緻,在此環節中學生會明顯感覺到操作難度,教師適時地進行示範操作引導,讓學生認可只有通過“靜得下心、仔細觀察、練就手感”才能打好工業機器人手動操作技能基礎,從而逐漸養成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

工業機器人的編程操作

在“工業機器人的編程操作”章節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分組探討工業機器人控制程序方案的可行性,選出最優方案,簡單化複雜的程序,從而提高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效率,以此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激勵其將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內化為職業理想和人生追求。

團隊合作、工匠精神等

工業機器人應用案例

在“工業機器人應用案例”章節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工業機器人實際應用案例(如焊接、搬運、碼垛等)的學習,促進學生體會在工業機器人應用過程中的職業規範與敬業態度,進一步培養學生精益求精、勇於創新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等

(三)賦能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堅持辯證統一的理實並重學習方法

職業院校學生對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積極性普遍不足,但對實踐操作及應用技能的學習一般都有着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團隊根據“工業機器人編程與應用”課程教學內容的特點,強化實踐實訓內容教學效能,建設了工業機器人專用實訓室。

團隊在課程開展實施過程中始終堅持採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理解並堅持理論學習和實踐實訓的辯證統一關係。例如,在學習工業機器人關節運動指令MoveJ和直線運動指令MoveL時,學生會發現其有較多的相似之處,而通過利用工業機器人實訓台進行實踐操作訓練則可以比較兩個不同運動指令的可視化異同點,從而更好地理解工業機器人的運動特徵,強化學生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下合理規劃運動軌跡的能力,提高工業機器人的編程和應用能力。因此,通過專業知識的理論學習和應用技能的實踐訓練,引導學生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堅持以理論指導實踐,再通過實踐問題的解決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即堅持辯證統一的理實並重學習方法。

(四)打造多維課堂,強化思政教育工作與教育教學過程的全貫通

全面深化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格局是構建高校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引擎之一,高校要始終堅持將思政教育工作貫通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持續推進高校“三全”育人大格局的構建。團隊在“工業機器人編程與應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過程中,始終圍繞“立德樹人”這一中心環節和根本任務,在遵循課堂教育教學以及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的基礎上,堅持採用如圖2所示的“課前—課中—課後”三步式多維課堂模式。

團隊積極利用網絡教育教學工具與平台,建立網絡雲教材、精品在線課程等電子教學資源,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引入超星學習通、智慧職教以及雲班課等信息化平台以豐富教學形式,不斷地與“互聯網+”業態發展相適應,即通過網絡與信息化技術手段深化課程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改革,全面賦能教學第一課堂、實踐第二課堂、網絡新課堂以及社會大課堂等多維課堂的思政教育功能,以此確保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工作貫通於教育教學全過程。

三、職業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是判斷教師教育教學活動及其實施成效的過程,也是促進教師對學生開展有效教育的抓手[5]。為將課程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實處,真正起到提升學生道德素質和思想品格的作用,團隊立足於“立德樹人”這一中心環節和根本任務,將課程思政教育工作實施成效的考核納入原有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並調整知識、技能、素質三個模塊的評分標準與分值,從而構建出主體多元、內容多維、方法多樣的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方法。

(一)主體多元。即評價主體不再單純是授課教師,而是“教師+組間+組內+自我”相結合的模式,全方位觀察不同學生個體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以多元形式提高專業教學與課程思政實施成效評價結果的公平性與合理性。

(二)內容多維。即評價內容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是從頂層設計出發,包括教師的教學設計,着手於輸入維、過程維以及結果維三個不同維度,構建出覆蓋面更廣、包容性更強的教學評價體系,探索出反映課程教育教學成效和學生綜合素質養成的耦合關係,從而發揮好課程思政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促進作用。

(三)方法多樣。即針對每一項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在傳統評分的基礎上增加了定性描述,可以是鼓勵和表揚,也可以是意見和建議。同時,注重形成性評價,積極關注學生在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當中每個環節的具體表現。以多樣式的評價方法強化課程評價效能,提高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觀參與度。

結語

以職業院校新工科專業課程“工業機器人編程與應用”為例,通過將思政元素有機地融於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之中,強化其與教育教學過程的全貫通,始終圍繞“立德樹人”這一中心環節和根本任務,即以“德技兼修”為課程培養目標構建了職業院校新工科專業“三融入、一貫通”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深挖以“工匠精神”為靈魂的多重思政元素及其在專業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有效融入路徑。團隊教師在完成專業知識與技能傳授的同時,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加強了對學生理想信念層面的價值目標引領,努力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同時激發了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熱愛,營造了學生“想學、會學、樂學”的良好氛圍,即通過深化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改革對職業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昕.堅持立德樹人、五育並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0(09):3-8+21.

[2]鍾貞山,趙曉芳.面向2035中國職業教育體系現代化的邏輯起點與內涵實現[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30):19-26.

[3]方曉霞,李曉華.異質化國內市場擴張與中國產業發展:以工業機器人產業為例[J].齊魯學刊,2022(04):116-130.

[4]鄭玥,瞿才新.職業院校“工匠型”人才培育的現實困境與實施對策[J].現代職業教育,2022(42):86-89.

[5]郭哲,紀璇.智能技術時代的高校在線教學質量評價體系[J].現代教育技術,2023,33(01):40-4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ligong/ld7d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