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企業文化 >員工思想 >

文化化人-寫在公司主題文化推行之際(精選多篇)

文化化人-寫在公司主題文化推行之際(精選多篇)

第一篇:文化化人-寫在公司主題文化推行之際

文化化人-寫在公司主題文化推行之際(精選多篇)

華燈初上,當觀眾沉醉於國家大劇院優美的芭蕾舞演出時,東北大媽們卻在露天廣場把大秧歌扭得熱火朝天;當京戲票友在長安大戲院為名家演唱發出陣陣喝彩時,年輕人也在卡拉ok廳裏釋放着火一般的熱情……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人人都可以在盡情享受各自鍾愛的文化藝術的過程中,讓心田綻放幸福的花朵。

餘秋雨説,文化是一種精神價

值,它是一部小説,是一齣戲劇,是一副畫作,具有強大的生命感染力。文化之於人,如空氣一樣不可或缺。文化更像陽光雨露,不分高低貴賤,滋潤心靈,涵養人生。

《易經》説:“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上世紀50年代,當蘇聯把人類第一顆衞星送上太空後,美國人反思為什麼落後一步,原因竟在於藝術教育。可見文化藝術對人的滋養何其重要。20年前,聯合國專家們指出:“文化不是促進物質進步的一種手段,如果我們把人的發展看作人類生存的整體繁榮,那麼文化恰恰就是這種‘發展’的最終目標和歸宿。”天下乃人的天下,文化的終極目標是“以文化人”,“化”高人的素質,“化”出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是根,是民族之根、文明之根、發展之根;文化是魂,是民族之魂、人類之魂、發展之魂;文化是力,是推動力、凝聚力、創造力,是社會變革的發動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社會常態的調控器和社會凝聚的粘合劑。

當人類豪邁地跨入新的世紀,國際文化講堂上流傳如斯名言:“19世紀靠軍事改變世界,20世紀靠經濟改變世界,21世紀則要靠文化改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翻開了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篇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呼喚着先進文化的蓬勃發展。“資源是有限的,唯文化生生不息。”作為企業信奉和倡導並付諸於實踐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以其導向、激勵、凝聚、約束、推動和輻射之功能推動着企業的發展。企業唯一持久的競爭力,就是比對手學習得更好、更多、更快速,思考得更全、更深、更長遠。所以,要想成為一個偉大而持久的企業,就必須有統一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就必須有共同的目標、理想和願景,就必須有鴻鵠之志——企業精神,也即企業文化。只有使企業“文化”起來,才能形成強大的精神動力,才能使企業生命之樹常青。

21世紀,是我國國防建設事業更加輝煌的時代。作為我國輕武器領域的主力軍,湖南兵器將始終牢記“打造專業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集團”的十二五奮鬥目標,着眼於企業文化發展前沿,發揚民族文化優良傳統,大力弘揚湖南兵器“自強不息、經世致用”的企業精神,堅持不懈推進“勁·道”企業文化創新,用企業文化培育偉大精神、塑造知名品牌、統一價值理念、提升核心競爭力。

湖南兵器勁道文化既淵源於中華民族博大而厚重傳統文化稟賦,薰陶於敢為人先、經世致用的湖湘文化養分,根植於國家利益至上的軍工行業文化沃土,更是湖南兵器“在坎坷中追求、在困境中奮起”的歷史沉澱,在湖南兵器四十餘年滄桑畫卷中所折射和匯聚到焦點上的,正是一種神韻之“勁”,所踐行的正是湖南兵器勁旅神韻之“勁”,所鑄就的正是湖南兵器勁旅獨特之“勁道”。艱苦奮鬥、真抓實幹之幹勁,自強不息、矢志不渝之韌勁,敢為人先、勇立潮頭之闖勁,正視挑戰、永不服輸之拼勁,開拓創新、克難攻堅之衝動,鍥而不捨、追求卓越之鑽勁,求真務實、經世致用之巧勁,……謀遠而善奇,修道而保法,借勢運勁,支撐着湖南兵器跨越歷史、鼎立當世,並必將傲視未來。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象徵,是企業的靈魂所在,故而常常被稱為通往成功之路的尚方寶劍。《勁道》的出版,從理論上來説,無疑將為湖南兵器的發展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然而,從現實上來説,《勁道》的出版,無疑僅是弘揚湖南兵器文化長征的開始,任重而道遠。所以,要發揮勁道文化的引領功能,仍有待每一位湖南兵器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身體力行,做既是勁道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勁道文化的倡導者和發展者,切實將勁道文化了然於胸、踐行於行、凝心聚力和謀求發展。

文化如水。文化的浸潤不可一蹴而就,“以文化人”,啟蒙人心,温潤心靈。湖南兵器人在擁有文化、共同享受文化發展成果的過程中,需要“文火慢熬”,恆久堅持,才能水到渠成、潤物無聲;才能讓人們徜徉在文化的美景中,盡情享受文化的曼妙多姿,悄然接受文化的薰陶與化育。

第二篇:保持動態“文化革命”-公司文化的經營

保持動態“文化革命”-公司文化的經營

一個公司的文化是一種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力量,主要看其與公司環境相互匹配的程度。

我們知道,每一個人都具有某些心理學家所説的“個性”。一個人的個性是由一套相對持久和穩定的特徵組成。當我們説一個人熱情、富有創新精神、輕鬆活潑或保守時,我們正描述的是他的性格特徵。一個組織也同樣具有自己的個性,這種個性我們稱之為組織文化。

文化的持久力和不確定性

就像部落文化中擁有支配每個成員對待同部落、及外來人的圖騰和戒律一樣,組織或公司擁有支配其成員行為的文化。在每一個組織或公司中,都存在隨時間演變的價值觀、信條、儀式及實踐的體系或模式,這些共有的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僱員的看法及對周圍世界的反映。

公司文化來源於什麼?我們知道,一個公司的文化常常會反映出該公司創始人的遠見和使命感,創始人通過描繪組織應該是什麼樣的方式來建立公司早期文化。而這種文化可以使創始人的遠見深刻而持久地影響公司的全體成員。如ibm公司的創始人老沃森,雖然於1956年去世,但他的關於研發、產品質量、薪酬政策等理念,至今仍體現在公司的日常經營中。

此外,公司文化的產生和變化還與哪些因素有關?我們知道公司文化通常反映了一個公司內部隱含的主流價值觀、態度和做事的方式,而這種價值觀、態度和做事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將隨着公司的發展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有所變化。一個公司的文化是一種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力量,主要看公司文化與公司環境相互匹配的好壞程度。一個處於相對穩定的環境中的組織,可能擁有一種“正確的”文化,但當環境發生動盪時,這種文化可能會失去效力。

對文化進行積極的革命

在現代經濟社會,我們經常看到:一種文化可以使一個公司保持相對長期的繁榮,也可以使一個全球性的大公司一夜之間破產。

2014年,wal mart(沃爾瑪)公司全球的銷售額達到2200億美元,利潤額達到70億美元,公司全球僱員超過100萬,成為世界上最大,而且財務和業務運營健康的企業。在wal mart的諸多成功驅動因素之中,企業文化被認為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sam walton先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十條業務經營原則,指導着wal mart全球業務的發展。

相反,2014年,美國enron公司因做假賬,被迫宣佈破產,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大的公司破產醜聞。enron公司股東和員工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被送進監獄。管理學家再次在企業文化上尋找到了enron公司破產的原因。90年代末期,業務上的成功和華爾街的吹捧,使enron公司開始變得自高自大。公司內部過於強調個人表現導致了空虛和貪婪態度的孳生;內部的互相評估制度導致了唯諾是從的文化,企業內部不再有反對的聲音;由於追求漂亮的財務數字導致了內部的失控,內部交易、腐敗和虛誇營業收入以及隱藏的債務隨之產生,最終導致了企業的破產。

ibm前總裁小沃森認為,“公司成功與失敗之間的真正區別常常可以歸結為這樣一個問題,即它在多大程度上使員工巨大的能量和才能發揮出來。”公司怎樣才能維持這一共同的目標和方向感呢?答案就在於塑造能夠適應動態環境的企業文化。

顯而易見,企業文化可以使公司產生凝聚力並且提供競爭優勢,但過時的企業文化,包括核心價值觀和管理原則及習慣,也可以扼殺一個企業。究其實,企業文化常形成於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的解決過程之中。當問題成功解決之後,這些解決方法逐漸開始演變成一種思維定式和標準。而這些定式和標準曾被證明是成功的,因而對所有新出現的問題,我們都傾向於使用同樣的思維方法,但危險的是:這時環境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

enron公司恰恰犯了這樣的錯誤,其充滿競爭、強調個人業績的企業文化曾是其快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但隨着環境的變化,enron公司沒有及時發現競爭壓力導致的造假問題,沒有采取適當的約束機制,沒有有效地及時調整自己的思維定式,最終出局。

本站範文網()

第三篇:企業文化徵文之文化化人

企業文化徵文之文化化人

華燈初上,當觀眾沉醉於國家大劇院優美的芭蕾舞演出時,東北大媽們卻在露天廣場把大秧歌扭得熱火朝天;當京戲票友在長安大戲院為名家演唱發出陣陣喝彩時,年輕人也在卡拉ok廳裏釋放着火一般的熱情??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人人都可以在盡情享受各自鍾愛的文化藝術的過程中,讓心田綻放幸福的花朵。

餘秋雨説,文化是一種精神價 值,它是一部小説,是一齣戲劇,是一副畫作,具有強大的生命感染力。文化之於人,如空氣一樣不可或缺。文化更像陽光雨露,不分高低貴賤,滋潤心靈,涵養人生。

《易經》説:“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上世紀50年代,當蘇聯把人類第一顆衞星送上太空後,美國人反思為什麼落後一步,原因竟在於藝術教育。可見文化藝術對人的滋養何其重要。20年前,聯合國專家們指出:“文化不是促進物質進步的一種手段,如果我們把人的發展看作人類生存的整體繁榮,那麼文化恰恰就是這種‘發展’的最終目標和歸宿。”天下乃人的天下,文化的終極目標是“以文化人”,“化”高人的素質,“化”出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是根,是民族之根、文明之根、發展之根;文化是魂,是民族之魂、人類之魂、發展之魂;文化是力,是推動力、凝聚力、創造力,是社會變革的發動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社會常態的調控器和社會凝聚的粘合劑。當人類豪邁地跨入新的世紀,國際文化講堂上流傳如斯名言:“19世紀靠軍事改變世界,20世紀靠經濟改變世界,21世紀則要靠文化改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翻開了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篇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呼喚着先進文化的蓬勃發展。“資源是有限的,唯文化生生不息。”作為企業信奉和倡導並付諸於實踐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以其導向、激勵、凝聚、約束、推動和輻射之功能推動着企業的發展。企業唯一持久的競爭力,就是比對手學習得更好、更多、更快速,思考得更全、更深、更長遠。所以,要想成為一個偉大而持久的企業,就必須有統一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就必須有共同的目標、理想和願景,就必須有鴻鵠之志——企業精神,也即企業文化。只有使企業“文

化”起來,才能形成強大的精神動力,才能使企業生命之樹常青。

21世紀,公司着眼於企業文化發展前沿,發揚民族文化優良傳統,大力弘揚 “自強不息、經世致用”的企業精神,堅持不懈推進企業文化創新,用企業文化培育偉大精神、塑造知名品牌、統一價值理念、提升核心競爭力。

公司既淵源於中華民族博大而厚重傳統文化稟賦,薰陶於敢為人先、經世致用的湖湘文化養分,根植於國家利益至上的軍工行業文化沃土,更是公司 “在坎坷中追求、在困境中奮起”的歷史沉澱,在公司四十餘年滄桑畫卷中所折射和匯聚到焦點上的,正是一種神韻之“勁”,所踐行的正是公司勁旅神韻之“勁”,所鑄就的正是公司勁旅獨特之“勁道”。艱苦奮鬥、真抓實幹之幹勁,自強不息、矢志不渝之韌勁,敢為人先、勇立潮頭之闖勁,正視挑戰、永不服輸之拼勁,開拓創新、克難攻堅之衝動,鍥而不捨、追求卓越之鑽勁,求真務實、經世致用之巧勁,??謀遠而善奇,修道而保法,借勢運勁,支撐着公司跨越歷史、鼎立當世,並必將傲視未來。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象徵,是企業的靈魂所在,故而常常被稱為通往成功之路的尚方寶劍。弘揚企業文化任重而道遠。希望每個員工都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身體力行,做既是公司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公司文化的倡導者和發展者,切實將勁道文化了然於胸、踐行於行、凝心聚力和謀求發展。

文化如水。文化的浸潤不可一蹴而就,“以文化人”,啟蒙人心,温潤心靈。湖南兵器人在擁有文化、共同享受文化發展成果的過程中,需要“文火慢熬”,恆久堅持,才能水到渠成、潤物無聲;才能讓人們徜徉在文化的美景中,盡情享受文化的曼妙多姿,悄然接受文化的薰陶與化育。

第四篇:好風憑藉力 伴我勇跨越——寫在北海市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際

好風憑藉力 伴我勇跨越

——寫在北海市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際

在150萬北海人民的熱切期盼中,北海市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喜訊傳來,為正在實施“三年跨越發展工程”的珠城送來了一股強勁東風,在激起人們的榮譽感、自豪感和城市價值認知的同時,為增強北海的區域競爭力和影響力,推動北海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城市軟實力保障。國務院在關於同意將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覆中確認:北海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藴豐厚,歷史遺存豐富,近代城市建設特色突出。”這正是在國家層面的定位上,明確了北海所具有的重大歷史文化價值。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對歷史文化名城的定義是:“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北海在經歷了長期被“文化沙漠”之後,終於以自己的天生麗質,昂首挺胸地與已經公佈的全國111座歷史文化名城一起,在體現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光榮的革命傳統與光輝燦爛的文化的同時,豪情滿懷地展示着南珠古郡“後起之秀”的魅力。回顧北海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歷程,從100多個申報城市中脱穎而出,成為13個入圍城市之一,最後以“歷史悠久,文化底藴豐厚,歷史遺存豐富,近代城市建設特色突出”榮登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榜,成為廣西繼桂林市、柳州市之後第三

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第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海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重新審視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珍重歷史、研究歷史,加大發展北海文化和塑造城市精神。北海經歷了一個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增值的發展過程。實現了市委王小東書記所期待的:“通過此次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發掘和弘揚歷史文化,促使我們從源頭上審視北海的開放歷程,尋根探本,以史為鑑……保護好這些城市印記,讓它們成為北海的優勢資源,形成推動北海持續發展的文化張力。”“通過深入挖掘城市歷史內涵,樹立了文化北海、生態北海的城市品牌,塑造海納百川、兼收幷蓄的城市精神,形成友善文明、積極進取的內聚力”。使北海成為一個擁抱文化傳統、銘刻輝煌歷史、啟迪今人心智、積蓄髮展內力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海市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對於北海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保護、整合、開發來説,是機遇,更是考驗。正如國務院在批覆中指出“北海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覆精神,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要求,正確處理城市建設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係,明確保護的原則和重點,編制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並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劃定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的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制訂嚴格的保護措施。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指導下,編制好重要保護地段的詳細規劃。”這就是要在歷

史文化名城的新起點上,在享受歷史文化名城成果的同時,以更廣闊的視野、更深入的角度、更寬廣的概念、更深刻的思考去探索建立新的歷史文化挖掘、保護、整合、開發機制,使北海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保護形態和保護體系更加完善,從而推動北海城市發展的多元要素,如城市文化素質、市民的修養素質、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素質,對歷史文化保護的素質等更加明確規範。因此,北海歷史文化名城的開發、管

理、建設任務才剛剛開始,任重道遠。

剛剛結束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弘揚中華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羣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當此之際,北海市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更應發揚舉全市之力的“申報精神”,在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方面更加有所作為,有所貢獻。要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新起點上,大力開展對北海十大歷史文化資源,即一條路(海上絲路);一顆珠(合浦南珠);一個池(古珠池);一條街(北海老街);一個園(漢文化公園);一羣窯(合浦漢窯羣);一條河(南流江母親河);

一個島(潿洲島);一座城(廉州古城);一座嶺(冠頭嶺)的保護、整合和開發,使之轉化為生產力。讓北海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更加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和旺盛的活力,產生巨

大的感召力和創造力。

好風憑藉力,伴我勇跨越。北海正當其時。(作者為北

海文史專家)

第五篇:繁花映齊魯 喜迎十藝節(文化新山東)——寫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倒計時100天之際

繁花映齊魯 喜迎十藝節(文化新山東)

——寫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倒計時100天之際

本報記者 劉成友 卞民德

《 人民日報 》( 2014年06月28日17 版)

一場小雨,並沒有擋住58位老年人載歌載舞的熱情。6月21日上午,來自濟南大明湖街道和東關街道的一羣老人用歡快的廣場舞,拉開了泉城老人“泉映晚霞”文化廣場活動的序幕,表達了對即將在山東舉辦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的美好祝福。

鑼鼓聲聲,管絃盈耳,舞台多彩,筆墨流韻。隨着一座座美觀大氣的演出場館的落成,隨着一台台藝術精品的打磨提升,隨着羣眾文化活動熱潮不斷高漲,十藝節的腳步越來越近,終於迎來了倒計時100天的日子。

藝術魅力無限,齊魯真情有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山東,已經準備好了,敞開懷抱迎接四方賓朋。

場館建設

築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6月20日晚,濟南西部新城,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建設工地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第六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走進十藝節場館建設工地慰問演出活動,為一線出力流汗的工人朋友們送來藝術大餐。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説:“為了保證工程按期竣工並投入使用,工人們加班加點,其中一位副總一年多來連一天都沒有休息過。”

包括大劇院、美術館、羣眾文化館等在內的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將成為金秋十月十藝節的主辦場館之一,項目建設目前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引人注目的大劇院,以“岱青海藍”為設計理念,總建築面積約13.8萬平方米,內設音樂廳、歌劇廳、多功能廳、排練廳等,今年8月將全面竣工。

作為十藝節重要的分會場和閉幕式主辦城市,青島將為十藝節提供7個專業演出劇場,目前已全部完工。青島大劇院總建築面積8.7萬平方米,總投資13.5億元,已經投入使用兩年多時間,具備接待世界一流藝術表演的條件。

十藝節籌辦期間,山東省及各市高度重視場館設施的建設改造,重點場館資金總投入達98.31億元,承擔十藝節演出任務的場館有52個,直接承擔文華獎比賽場館28個,1200座以上的大型場館17個。

值得一提的是,相當一部分場館是建設在市、縣級的,這對於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服務文化體系建設,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山東把十藝節的籌辦過程,當做建設完善五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惠民、服務基層的過程,這是本屆藝術節的一大特點和亮點。”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十藝節省籌委會副主任兼祕書長孫守剛強調。

藉助第十屆中國藝術節,自2014年起,濟南市財政連續3年累計投入以獎代補資金5600萬元,推動縣(市)區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濟南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凌安中介紹,借“十藝節”東風,濟南市縣區級文化館和圖書館將全部達到國家二級館以上標準,全市143個

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均建成綜合文化站,576個社區均建有文化中心,4551個行政村全部建有文化大院,實現縣級及以下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

位於濟南經二緯三路、具有百年曆史的北洋大戲院,也借十藝節重新煥發生機。凌安中説,濟南市把修繕恢復北洋大戲院列入迎十藝節文化場館建設和改造的工程項目中。修繕恢復後的北洋大戲院,可以滿足多個劇種的大型演出,增加開展羣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去年11月初,這裏唱響了修繕後的第一台大戲。

演出場館“三分建,七分用”。針對十藝節後演出場館面臨的經營管理挑戰,山東提前謀劃。山東演藝集團組織省內160多家演藝單位,發起組建了“劇場院線、票務系統、理事會”三位一體的山東演藝聯盟,整合共享全省劇場資源,配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全國演藝產業發展的“山東模式”。十藝節場館將獲得充分利用,其功能也能夠充分發揮。藝術繁花

為觀眾奉獻文化盛宴

十藝節,催開藝術繁花。一部部動人的藝術精品,給觀眾獻上了一道道精美的藝術大餐。可以説,山東正迎來藝術創作的一個“井噴期”。

作為十藝節的東道主,山東省大力實施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藝節重點劇目創作工程、社會文化藝術創作工程和重點美術創作工程,召開備戰十藝節誓師大會,精心組織,紮實推進。“各級文化部門普遍感到忙起來了,壓力大了,當然,成果也多了,地位也高了。”文聯部門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説。

為扶持藝術創作,山東省新增專項資金8000萬元用於藝術精品創作,全省累計投入達

2.8億元。全省新創作62部優秀劇目,最後確定15台重點入選劇目,每部省裏給予30萬元資金支持。投入就有回報。在第二十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大賽上,2人獲“梅花獎”;在第二

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擂台邀請賽上,2人獲一等獎“擂主”稱號並被授予“新星獎”,4人獲“優秀新人獎”。

社會文化藝術創作羣星璀璨。山東廣泛動員全省優秀創作力量,組織專家現場指導,反覆加工提高,全省新創作社會文化藝術作品1100多件,有39件作品進入“羣星獎”決賽和複賽,數量居全國首位。

美術創作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和十藝節美術創作基地,對172位重點作者的作品進行重點打造。濟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40歲的青年畫家陳健,其山水畫不但入選“迎十藝節——山東省美術大展”,他指導的在校學生也獲得“迎十藝節——山東省首屆美術作品展”優秀獎。舉辦十藝節的過程也成為鍛鍊文化藝術人才成才的過程。山東加大文化人才培訓力度,對全省1300多個鄉鎮文化站長進行了培訓。舉辦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圍繞實施“全省百團青年藝術家成長計劃”進行培訓。各類藝術人才借十藝節平台迅速成長。

“迴歸藝術本體”,成為本屆藝術節籌辦的重要理念。

不久前在濟南舉行的十藝節全國羣眾文化優秀節目惠民展演,一改以往每逢重大演出活動必然邀請明星大腕的思路。濟南市文廣新局局長劉程華介紹,此次展演本着節儉、惠民、精彩的原則,參演節目大多來自全國各地基層,社會參與面非常廣泛,演員來自各行各業,有工人、農民、軍人、警察、農民工、自由職業者等。“我們將舞台設在廣場上,沒有華麗的舞台燈光裝置,就是為了突出羣眾節目本體水平,體現藝術本體價值。”

“本屆藝術節,突出迴歸藝術本體,不搞大投入、大舞美、大製作,着眼於藝術本身做文章。”十藝節省籌委會常務副祕書長徐向紅説,各項活動的開閉幕式,簡潔明快,直入主題,乾淨利落,省了很多繁文縟節,贏得觀眾一致好評。這正是我們追求的效果。所有參賽劇目場景簡潔而意境深遠,靠劇情和表演取勝,正是“身瘦而形美”的體現。

文化惠民

藝術讓生活更美好

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

6月24日,十藝節羣星獎四個門類的複賽全部結束。複賽結束,恰恰意味着“六進”活動的開始,進農村、進社區、進軍營、進學校、進企業、進廣場,以往只在劇場裏演出的節目,這次將免費演到羣眾家門口,並在演出中修改再提高。此次展演活動開創了中國藝術節羣眾文化交流和惠民展演相結合的先河,是中國藝術節在形式和內容上的創新舉措。

把十藝節的籌辦過程,變成文化惠民、共建共享的過程,已經成為東道主的共識。籌委會籌辦之初,就通過各種途徑,努力把這場文化盛會變成“人民的節日”。

去年秋天,遍佈全省的“喜慶十八大、相約十藝節”活動,拉開了基層羣眾享受十藝節“變現”成果的序幕。接連不斷的優秀劇目展演、文藝院團百團下基層、為全省農村免費送戲1萬場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一波接一波。截至目前,全省完成各類演出7000餘場,服務各類觀眾600餘萬人次。

籌辦十藝節的一個別出心裁的安排是,把7項全國性藝術展演大賽、8個國際著名劇目邀請巡迴展演、十藝節羣星獎節目複賽決賽等,放到全省17個市,為的就是讓基層羣眾欣賞到高水平演出。羣眾在自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國家級院團的演出,甚至國外著名院團高水平演出,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首屆全國民族器樂展演在棗莊和濟寧舉行,讓棗莊市民唐仁福飽了眼福和耳福。他説:“在棗莊這樣一個地方,能欣賞到這樣好的演出,實在是太難得了。”

近水樓台的濟南,成為十藝節演出最為集中的地方之一。“便利基層”,成了濟南市安排各類演出遵循的理念。第七屆全國話劇展演國家話劇院的《紅巖魂》等走進章丘百脈劇場,

使縣城百姓大開眼界。演出票價也“公益惠民”,最高票價為100元,最優惠票僅20元。同時每場還預留100張公益觀摩票,贈送給勞動模範、建設者、農民工及社會弱勢羣體。文化惠民,調動了農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農民從昔日的觀眾變成農村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今年春天,壽光市出資100萬元為全市975個行政村和13個社區的988支文藝隊伍配發了音響器材,極大地鼓舞了羣眾熱情。“以前村裏的音響都是電腦上的小音響,音響效果很差,影響了村民的積極性。”稻田鎮南齊村文書夏德興説,配備上文化器材後,村民更熱衷文化活動,更充實、更愉快了。

在壽光,文化惠民既有“免費午餐”,更有文化盛宴。壽光市近年來不斷為羣眾文化充實新內涵,(請勿抄襲好範 文網:)出資設立“農聖文化獎”,鼓勵農民創造自己的作品。“千村千歌、一鎮一曲”,微電影大賽,“週末羣眾大舞台”,“高雅藝術演出季”等活動,營造了雅俗共賞、百花齊放的文化活動氛圍。全市新成立文藝創作表演隊伍600多支,推出文藝精品200餘部,斬獲全國現代戲優秀劇目、泰山文藝獎、山東省“文藝精品工程”等重大獎項10多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qiyewenhua/yuangongsixiang/7yvv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