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彙報材料 >

社區建設彙報材料(精選多篇)

社區建設彙報材料(精選多篇)

第一篇:社區建設彙報材料

社區建設彙報材料(精選多篇)

方村社區位於橋東區南部,轄區面積0.39平方公里,由華夏家園、石油庫宿舍、房管局宿舍組成,現有居民樓42棟、1718户、6136人。按照市、區文明委的安排,我們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按照“社區建設要有新思路、新舉措、新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硬件建設上檔次,軟件建設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以人為本,服務社區,在幫扶單位和共建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加大社區工作力度,理順社區各種關係,完善社區服務功能,以增強社區居民素質、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社區的文明程度作為落腳點,文明安全社區的創建工作初見成效。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大力改善社區辦公條件,努力提高社區服務水平,社區文明形象得到有力提升。

舊城改造後,原有的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和社區服務網點全部被拆除,給社區黨建工作的開展和社區居民羣眾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我們充分發揮社區黨支部的組織協調作用,利用社區黨建聯繫會等形式,加大共駐共建力度,有效地改善了社區黨支部及社區居委會的辦公條件,促進了社區服務的發展。一是我們積極到土地、民政等部門,落實辦公用房的各種手續和資金問題,多方籌措了29萬餘元資金,在社區內建起了50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社區黨支部、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面積達到了100平方米以上,建立了能容納100餘人的社區黨校,建成了高標準的“星光老年之家”;同時,充分發揮共建單位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完善了社區黨支部和居委會各種辦公設備,添置了全新的電腦、電話、文件櫃、傢俱和飲水機等。設立了健身房、閲覽室、棋牌室等,配備了多種健身器材、各種棋牌、音響等文化體育設備,新購置了2014餘冊各類圖書,並規範了管理制度,定期向社區開放。在市區文體局、市土地局、華夏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共投資140萬,建成了一個佔地5400平方米、集休閒、健身、娛樂為一體的社區場所---華夏家園文化健身廣場,廣場內綠化面積4000平米,硬化面積1400平米,並安裝了10餘米長的科普文化長廊和一套30件的國家級的多功能健身路徑,修建了兩個標準化籃球場和一條十米長的科普文化長廊。廣場的建成,為社區居民創造了優越的健身、休閒、娛樂環境,大大提升了華夏家園的文明程度,也積極推進了元村社區高標準文明安全小區和文明示範社區的創建進程。二是我們聯合工商、税務、勞動保障、民政等部門和物業公司等共建單位,積極落實各級政府關於發展社區經濟的政策和措施,鼓勵社區居民特別是下崗失業人員,興辦社區福利服務、社區便民利民服務項目,新增社區服務網點30餘個。同時,我們對社區服務網點實行掛牌制度,規定經營商户採取無償、低償等方式,為特殊困難的居民提供優先、優惠、優質服務,我們在工商、税務、房屋租賃等方面實行減免費用待優惠政策,規定經營商户採取無償、低償等方式,為特殊困難提供優先、優惠、優質服務。既滿足了羣眾需要,又實現了社區76名下崗職工再就業,實現了“一舉雙贏”。三是我們於2014年9月29日,在轄區舉行了“社區服務中心啟動儀式”,四個活動室面向轄區居民羣眾正式開放;建立健全了下崗職工台帳、失業人員台帳及城鎮勞動力資源台帳,共統計下崗人員4人,城鎮勞動力資源87人,社區企業離退人員社會化管理率達到了100%。元村社保工作站多次被市作為現場會參展,得到了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和認可;建立轄區居民健康檔案,做到一人一檔,並於2014年10月25日舉辦了海爾健康進社區講座,獲市海爾健康社區二等獎。

二、有效發揮活動載體作用,全面提高社區建設水平,社區文明建設步伐逐步加快。

我們堅持“硬件更硬,軟件更軟”的原則,通過開展“五好社區黨支部”創建活動和“共駐共建”“結對共建”活動為有效載體,進一步加強社區組織建設,為開展文明安全社區活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加快了文明安全小區的建設步伐。一是“共駐共建”“結對共建”活動成果顯著 。通過開展見面會、協調會等形式,充分發揮共建單位的資源優勢,為社區黨支部和居委會添置電腦及打印機等設備,並在共建單位市土地局的幫助下,投資 1.7萬元為社區建立了高標準的科普文化櫥窗。二是社區組織體系逐步規範。按照國家民政部的有關標準,本着“優化結構,合理設置,發揮作用,全面發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人民調解、治安保衞、文化體育、社會福利以及社區居民代表大會和協商議事會的羣眾性組織,並進一步完善組織工作制度和章程等,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進一步提高了社區組織的規範化水平。三是社區居委會規範化水平明顯提高。我們按照“兩室”“六有”的標準和市、區文明委確定的“十個一”標準及三十四條實施細則的有關要求,投資萬餘元對基礎資料檔案、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等八類十六項進行了統一規範,逐項逐條的進行落實,並按照統一格式全部上牆,有力地提高了社區建設工作水平。

三、開展多種主題實踐活動,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社區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由於原元村社區屬於舊城區,鬆散的居住環境和貧乏的文化活動嚴重製約了社區文明和文化的發展,社區居民的村民意識比較嚴重。舊城改造後,我們積極適應新型社區對居民思想意識和文明素質的新要求,有針對性地大力開展了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活動。一是社區文明氛圍日益增強。我們堅持創建“學習型”社區的基本要求,在社區內建立了科普畫廊、文化櫥窗、公共閲報欄10餘處,宣傳社區法律、衞生、科普、消防知識及新人新事新風尚,每季度更換內容3次。主動與市區有關部門聯繫,在社區內開展以“科技、文化、法律、衞生”為主要內容的“四進社區”活動4次。對社區各類民間文化資源進行了優化整合,培訓了社區文化活動、社會體育指導員輔導員10餘名,組建以社區黨員為骨幹的大鼓隊、秧歌隊、京劇協會、舞蹈隊等10餘支社區文化藝術團體,並經常性開展活動,用先進的文化佔領思想。二是社區主題實踐活動日益活躍。開展“我為黨旗添風采”、“爭做24小時黨員”、“黨員一人一崗”、“黨員奉獻在社區”、“三個代表在社區”等活動,累計為居民辦實事684見;開展了“五星家庭”、“文明單元”、“文明樓院”的評選活動,評選出“五星家庭”865户、“文明單元”40個、“文明樓院”2個;為社區新增健身路徑2條,並舉辦了兩屆社區趣味運動會;開展社區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等等,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新型人際關係和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抵制邪教的良好氛圍在社區內已蔚然成風。三是社區治安情況日益穩定。建立健全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絡,建立了50人的社區治安志願者聯防隊,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設立了值班室和警務室,做到了“一區一警”,暫住人(敬請期待本站更好文章:)口和出租房辦證率達到98%以上,刑釋解教人員建檔率和幫教率達到100%,妥善解決了7起因舊城改造引起的家庭矛盾糾紛。

隨着創建工作有條不紊、緊鑼密鼓地穩步實施,在社區內已形成濃厚的創建氛圍。一個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諧的新型現代化社區已初步形成。今後我們將繼續堅持政府指導與社會共同參與相結合的原則,推動社區服務網絡化和產業化進程,充分發揮社區力量,合理配置社區資源,大力發展社區事業,從而逐漸增強社區居民的認同感及歸屬感,藉以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實現各項社區工作的全面提升,最終把華夏家園建設成為高標準文明安全社區。

第二篇:社區建設彙報材料

明樓院”的評選活動,評選出“五星家庭”865户、“文明單元”40個、“文明樓院”2個;為社區新增健身路徑2條,並舉辦了兩屆社區趣味運動會;開展社區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等等,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新型人際關係和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抵制邪教的良好氛圍在社區內已蔚然成風。三是社區治安情況日益穩定。建立健全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絡,建立了50人的社區治安志願者聯防隊,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設立了值班室和警務室,做到了“一區一警”,暫住人口和出租房辦證率達到98%以上,刑釋解教人員建檔率和幫教率達到100%,妥善解決了7起因舊城改造引起的家庭矛盾糾紛。

隨着創建工作有條不紊、緊鑼密鼓地穩步實施,在社區內已形成濃厚的創建氛圍。一個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諧的新型現代化社區已初步形成。今後我們將繼續堅持政府指導與社會共同參與相結合的原則,推動社區服務網絡化和產業化進程,充分發揮社區力量,合理配置社區資源,大力發展社區事業,從而逐漸增強社區居民的認同感及歸屬感,藉以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實現各項社區工作的全面提升,最終把華夏家園建設成為高標準文明安全社區。

第三篇:新型社區建設彙報材料

谷裏鎮社區建設情況彙報

4月12日,谷裏鎮召開了《新型社區建設工作會》以“強化社區服務,構建和諧社區,實現社區發展新突破”為工作主線,緊圍街道中心工作,我鎮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組織建設,完善管理制度

1、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原則,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 以加強社區黨建工作為龍頭,以強化社區服務與管理為重點,實現居民民主自治,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理順社區關係,完善社區功能,對社區工作的創新發展做積極探索。進一步完善社區各項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加大對社區組以上幹部和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全年集中培訓不少於4次,社區幹部分別包一至二個居民小組半年輪換一次,每週至少二天下到各個居民小組,及時收集社情民意,調查瞭解需要社區幫助解決的各類問題和矛盾糾紛,努力建設社區成員具有較高認同感和幸福感的服務型社區。

2、建立和完善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內各單位黨組織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駐共建機制,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影響力和滲透力,發揮在職黨員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進一步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深入開展“三訪三問”和羣眾“大走訪”活動,積極培養社區預備黨員、後備幹部。

二、抓機遇,促發展

今年,我鎮龍井溝花卉一條街項目將開工建設,社區將緊抓 1

文化產業園項目這一契機,加快新型集體經濟與市場對接,結合社區區域發展特點不斷狀大社區集體經濟,着力做好社區富餘勞動力轉移及有針對性的培訓與人才資源儲備,實現就地就近創業增加居民自主性收入。

三、全力做好穩定工作

積極開展創建公民社會活動,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大調解”體系,成立民間調解組織。在每個組設立矛盾糾紛情況收集點,社區幹部主動到户進行調解,讓矛盾化解在基層。同時協助社區民警抓好轄區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經常走訪、排查轄區內不穩定因素,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處理,構築羣防羣治的工作機制,確保轄區內社會穩定,截止4月上旬成功調解糾紛9起、排查不穩定因素3起。

四、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

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我社區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有序組織好產改工作組人員業務培訓工作,加強對全體農户產改工作的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户曉,為承包地實測確權等工作打好基礎。並按時間節點完成此項工作(六月底完成),並着手三資股權量化工作開展。為已入駐新區的居民户籍遷移做好準備。

做好各村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前期數據摸底與宣傳工作,動員農户向集中居住區集中,土地向規模化經營集中。組織小組長和羣眾代表到 “幸福田園”項目示範區進行參觀交流學習。

五、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工作常態化。做好社區植綠、補綠工作,完成7組支渠便橋維修、八組組道碎石路新修工作,清理廢品收購點6家。切實做好治違工作,高度重視“違建”整治工作,加大對轄區違建對社會及生命財產的危害的宣傳力度,細緻耐心的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到4月上旬制止、拆除非法違建1處,做到不新增一處違建。

六、社區服務和社會保障

強化就業服務。全力協助勞動保障所開通社區居民就業通道,一是加強社區就業服務體系的建設,利用社區勞動再就業基地,努力提供社區失業人員、失地農民技能免費培訓,計劃開發公益性崗位2個以上,力爭實現新增就業人數30-40個,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二是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工作。走進轄區弱勢羣體人員,瞭解他們的所需、所想、所求,在有政策的原則上,全力幫助支持。規範幫助程序,實行低保動態科學規範管理,確保社區低於保障線居民應保盡保3月召開低保户評議大會有1675户評議通過、26户取消低保;努力做好社區低保户、特困户的重大疾病救助工作,確保社區弱勢羣體因病救助有求必應。三是積極做好區的分房工作。四是做好社區精細化管理,節約辦公開支。

七、社區科、教、文、體事業

以提高居民素質為目標,推進社區教育。按照學習型社區創建的目標,推進社區科、教、文、體等事業。做好學校教育、社

區教育、家庭教育的“三教互動”工作,做好轄區內國小至大學階段在校生的信息收集工作,瞭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聯合勞動保障所開展對即將畢業的大中專學生就業前先期培訓。充分發揮新市民學校和多功能遠教網絡作用,為社區居民創造一個學習、培訓於一體的學習環境,提高社區居民整體素質。加強社區科普活動建設,科普宣傳欄內容及時更新,形成“學習科技、宣傳科學”的氛圍。加強社區全民健身宣傳力度,做好健身器材宣傳工作,積極為社區居民服務,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八、社區人口計生工作

加強計生隊伍建設,加大監管力度,今年杜絕計生質量問題。在計生工作上做到上門關心、督促檢查,另外加強計生流動人口管理,紮實做好育齡婦女的“三查”工作,認真履行計生各項指標,4月組織了育齡婦女接受計生“三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街道計生專幹對育齡段婦女計生生殖健康與優生優育知識培訓和計劃生育政策宣講(計劃8月中旬開展),完善社區計劃生育自治章程修訂。

九、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在社區積極開展廉政文化、法制教育活動,充分利用社區內的宣傳欄、展板、新市民學校及多功能遠程教育網絡,通過組織居民讀一本好書、定一份報、上門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開展法律、科普宣傳活動,做好社區工作的宣傳,把社區的特色工作、居民生活、好人好事等積極向上的內容進行報道。發揮社區羣團組織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讓更多的居民參與到社區文化建設中來,提升社區綜合文化水平。

2014年,有新的機遇,也有新的挑戰,我鎮將在縣委、辦事處的領導下,抓住機遇,迎難而上,為構建和諧社區努力奮進。

第四篇:和諧社區建設彙報材料

辦好為農服務社參與和諧社區建設吳江市供銷合作總社

自2014年5月,我們供銷合作社在農村社區創辦首家為農服務社以來,始終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各有關方面的高度評價和大力支持。自2014年起,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吳江市為農服務社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由宣傳、政法、農辦、公安、民政、衞生、體育、税務、工商、煙草、供銷合作社等二十多個部門參加,使為農服務社成為各部門的共建陣地、共同抓手、共同基地、共同窗口、共享成果。通過供銷合作社創辦的這一平台,把各部門的有關支農、惠農項目延伸進去,最終達到既讓農民得益、又使各部門能夠延伸條線的支農項目,從“三下鄉”到都下鄉,有力地推進了農村和諧社區建設。

今年以來,我們吳江市供銷合作社在上級供銷合作社和吳江市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自覺實踐為農服務宗旨,以發展農村現代服務業為契機,積極參與農村和諧社區建設,主動融入城鄉一體化發展,大力發展為農服務社。目前,今年我們已在農村社區新建為農服務社21個,累計達到 144個。無論是服務社的數量還是質量,在蘇州大市供銷系統內均處於領先水平,並已連續多年獲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為農服務先進。我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各項服務措施。今年年初,我們市總社就及時將全年為農服務社建設的目標、要求具體分解落實到每個

基層單位,並利用各種會議進行廣泛發動,層層統一思想,明確推進為農服務社建設的目的意義和工作任務,增強工作責任心。為促進為農服務社建設,我們開展了以“服務、發展、管理”為主題的勞動競賽活動,並建立了服務枱賬制度、檢查考核制度,各單位做到每月有自查,每季有互查,半年由市總社組織抽查,年底進行全面考核。同時我們市總社實行每月例會制度,各單位定期交流為農服務社建設完成進度和經驗體會,及時將對基層服務工作亮點加以推廣,以點帶面搞好服務,同時,狠抓動態管理,對服務社建設的進度、質量及時加予監督、指導,要求做到與時俱進。為開闊視野、創新方式,組織外出參觀學習,借鑑兄弟單位創辦為農服務社、參與農村和諧社區的先進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服務水平。

二、對接“新網工程”,構建便民消費平台。今年在為農服務社創辦過程中,我們更加地緊密結合和諧社區建設,全面推進 “新網工程”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並以“農家店”、“農村食品放心店”這種快捷方式,在新農村建設的第一線加快推進為農服務社的網絡化建設,構建農村現代流通網絡,為廣大老百姓構建便民消費平台。目前,供銷合作社開設的 “農家店”、參與創建的“農村食品放心示範店” 已達326家,這些初具農村現代流通特徵,環境良好,商品放心。在創建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網絡化建設,努力形成“小超市、大網絡”的經營服務格局。以供銷合作社綠色標誌為統一標識,以“吳江聯華”、“吳江農資”為統一招牌,實行統一設計、統一編號、統一商品配送、統一質量管理。同時,千方百計為經營户做好服務,在證照辦理、增加經營品種等方面提供幫助。“服務社”、“農家店”、“農村食品

放心示範店”的廣泛開設,使更多的農民得益受惠。一位老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由衷讚許:“供銷合作社實在,服務社實用,農家店實惠。”

三、加快轉型升級,實現多方合作共贏。隨着為農服務社的不斷創建,服務社數量越來越多,建設標準越來越高,需要投入的資金也越來越大,小規模、零星的投入已體現不出服務社的形象、功效。由於供銷合作社自身經濟實力不足,補貼來源又十分有限,如果不創新服務社的建辦方式方法,服務社建設將變得力不從心、難以為繼。目前,全市城鄉一體化發展力度的不斷加強,和諧社區建設的推進力度不斷加大,我們就根據全市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創辦主體、投資渠道、服務功能的變化,積極調整服務方式,跟進社區建設,在為農服務社建設上不停步、求創新、抓推進,積極改變傳統做法,充分利用與村委會聯繫緊密,與經營户合作良好的優勢,加快為農服務社建設的轉型升級,為農服務社建設由公益性向突出“兩超”兼顧公益轉變,由一次性投入向多元化投入、長期回報轉變,由以往的舊房改造型向更多的新建型轉變,做到公益性、經營性項目的有機結合,寓服務於經營之中,使為農服務社真正成為供銷合作社有控制力的為農服務載體。市基兩級供銷合作社通過深入農村社區,逐個進行調查摸底,反覆選擇服務社建設地址,與村委會、經營户商議農村市場開發,聯絡社村感情,形成創建農村社區為農服務社的新合力。目前,一批新建的服務社生活資料超市、農資超市規模更大、品種更全、服務更優、形象更新,已成為當地農村社區一個主要服務陣地,實現了政府、羣眾、經營户三滿意,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四、統一建設標準,提升綜合服務水平。為保證為農服務社建設的統一性、整體性,不斷提升為農服務社的建設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樹立供銷合作社的良好形象,我們吳江市社積極推進為農服務社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根據省總社《為農服務社管理意見》的要求,結合吳江為農服務社建設的具體情況,吳江市社通過多次調研和徵求基層意見,研究設計了《吳江市供銷合作總社為農服務標準化建設使用手冊》,並選擇汾湖鎮楊文頭、鬆陵鎮農創和平望鎮雙浜3個為農服務社作為吳江市社第一批為農服務社標準化建設試點單位。標準化為農服務社將統一形象標識、統一配送方式、統一貨架陳列、統一制度規範、統一服務承諾、統一明碼標價。此項工作已於今年10月底前完成,今後在農村社區新建的為農服務社都要按照《吳江市供銷合作總社為農服務標準化建設使用手冊》的要求來建設。建成後的為農服務社,分為公共服務、經營服務和便民服務三大部分,將更好地滿足廣大農民羣眾的服務需求,使農民可以做到“六個不出村”,即日常購物不出村,購買農資、飼料不出村,諮詢農技、修配小農具不出村,小病治療不出村,文化娛樂和圖書借閲不出村,買魚買肉不出村。

第五篇:和諧社區建設彙報材料

和諧社區建設彙報材料

—南航街道辦事處新聯社區

新聯社區位於齊齊哈爾龍沙區民航路西齊富便道東,鑫明園小區15號樓。2014年通過社區改革成立了社區黨組織、社區服務站、社區居委會三個班子。共劃分為南苑小區、亞麻廠小區、鑫明園小區、蔬菜小區四個居民小區,共有3,546餘户, 現有居民8684人,其中退休人員868人,黨員共有68人,駐區單位4個。我們社區在區委、區政府和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把和諧示範社區建設工作作為社區建設的重中之重,圍繞“黨建為首、服務為本、社區宜居、共建和諧”的創新工作方式,為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 戰鬥堡壘

作用。

我們社區從實際出發,認真抓好自身建設,提高班子凝聚力,戰鬥力,調動了黨員幹部的積極性,有力的促進了社區各項工作的發展。一是對於社區重大事項,嚴格按照民主集中制進行議事辦理,社區黨支部的主要領導以身作則,充分發揮每個成員的聰明才智,保證決策民主化、科學化、規範化、合理化。二是社區黨支部把理論學習擺在重要位置,制定了幹部學習計劃和考核辦法,每週五為學習日,進行重大問題的討論解決,通過學習提高了黨員的理論水平,幹部的領導水平。三是我們成立了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對於社區內的老弱病殘,進行幫助,又着重對未成年人開展,心理諮詢輔導,受到了廣大居民的熱烈歡迎,社區黨組織已經成為和諧社區建設不可缺少的骨幹力量。現在已經構建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領導層”,以社區居委會為組織形式的“自治和監督層”,以社區服務站為辦公機構的“執行層”。切實增強 1

社區組織的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牢為民服務基礎 全力推進和諧社區建設

今年以來我們立足實際,圍繞“建和諧社區,創一流社區”

的目標,緊抓社區建設和服務這個關鍵,以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完善社區服務為核心,以健全組織機構為保證,探索出了一條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新路子。首先,由於歷史原因,社區存在辦公環境差、經費缺乏等問題。為不斷改善社區服務軟件和硬件條件,近來年,在區委區政府、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大力支持下,加強了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2014年,為社區改造辦公用房和辦公設施,現在辦公用房達到了236平方米。又投資5萬元,重點解決社區辦公環境改建,全面實現社區現代化辦公,工作上實行了信息化管理。同時建立了社區衞生服務站、法律服務室、信訪接待室、黨員活動室、老年活動室、圖書閲覽室、市民學校、星光老人之家等多個服務場所,為居民搭建更多的服務平台,為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其次“精兵強將”壯大為民服務力量。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把政治素質好、服務意識強、業務水平高、協調能力強的人員,配備到社區工作崗位上,同時建立了由黨員、團員、低保對象、居民志願者260餘人組成的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定期為社區居民開展無償和低償服務。形成了社區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再次,積極探索,人性化服務社區居民。積極開展為民服務的 “四個一”活動。一是“面對面”開展零距離服務。推行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形成了 “羣眾只進一個門,任何一個社區人員,就可以把事辦成”,實現了“小事不出居、大事有人幫”的服務目標。二是“心貼心”進行主動交流。製作“愛心”服務聯繫卡、為民服務袋等,設立社區服務熱線電話,方便居民衣食住行。通過召開徵詢會、聽證會等活動,由社區居民對社區班子和幹部進行評議和打分,

暢通社情民意渠道,保障居民的參與權,調動居民羣眾參與社會管理與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是“手拉手”實現互助共建。探索社區資源共享新路子,與轄區單位建立共駐共建友好關係,實現共駐共建“五個一”,即:定一份共建活動計劃,建一個社區黨校,獻一策社區發展建議,為社區羣眾辦一件好事,幫一户特困家庭,增強轄區單位的共建意識,提高社區管理和服務水平。四是“肩並肩”促進和諧。通過開展科技、文化、法律、衞生、政策、志願者服務“六進社區”活動,對下崗人員、待業青年、流動人口和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質,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建設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

三、 積極探索 創新思路 拓展社區服務領域

自社區改革以來,我們把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做為社區工作的重點,堅持“羣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首先健全便民服務體系,推行了“一站式”便民服務,組建了綜合事務受理處,社會救助受理處,社會化服務受理處等部門,依託這些平台,認真落實了惠民政策,使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一是實施“樓門”工程,積極開展困難弱勢羣體救助。做到了應保盡保,為方便低保人員、老年人、兒童、殘疾人、貧困户、優撫對象等弱勢羣體生活,我社區在各樓院門口設立家政服務、愛心超市等便民服務網點,開展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活動。並依託、婦幼保健院、社區衞生服務站等分別建立7個康復示範點,開展殘疾人、老年人健康教育、心理諮詢、醫療保健、康復訓練等服務項目,努力營造關心殘疾人的社會環境。今年5月份,在社區得舉行的假肢捐贈儀式上,我們社區低保户劉晶學無償的得到了假肢。二是開設“綠色”通道,有效推進社區就業服務。建立就業幫扶中心、就業法律援助中心和就業培訓中心,開展思想引導、政策扶持、提供信息、資金服務、技能培訓、跟蹤指導等服務。社區多次組織了現場招聘會,為380名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了就業崗位,得到了廣

大居民的認可。社區又通過積極協調,為下崗失業人員創業申請小額貸款鼓勵具備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2014年以來街道公務員為新聯社區下崗職工創業貸款擔保6人,社區在南苑路上創建的新聯創業一條街已經初具規模,目前有餐飲、便民超市、糧油、汽車維修等自主創業店鋪27家,在鼓勵創業的同時實現了便民利民的雙贏。三是開展困難救助服務,社區建立了殘疾人、貧困户、三無人員等特殊羣體家庭台帳,為他們逐一落實黨的救助政策,並提供相應的服務,讓貧困居民充分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暖,2014年又堅持公平公正,認真落實了各項惠民政策,重點解決了困難羣體、下崗工人、殘疾人的實際困難,實現政策落實全覆蓋,讓社區居民共享改革開放的燦爛陽光。工作中我們堅持做到“五必做”即對緊急事情及時做,棘手的事情勇於做,熱點的事情重點做,扶貧幫困的事情經常做,居民與社區單位間發生矛盾的事情協調做,這樣也為和諧社區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開展“健康”行動,大力加快社區衞生服務步伐。

我們擁有自己的社區衞生服務站,舉辦“健康服務萬人行”活動,開展健康諮詢、健康檢查,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為主要內容的社區衞生工作,對轄區60歲以上老人建立了家庭健康檔案,免費對育齡婦女進行體檢,發放避孕藥具,並健全以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為主體,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為支持的相互轉診、快捷可行的社區衞生服務網絡,方便羣眾就醫。

五、繁榮“特色”文化,營造濃厚社區文化氛圍。

為了繁榮社區文化,社區成立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社區文化團隊,組建了秧歌隊,健身操,老年合唱團等文化宣傳隊,並且於各大節日進行了文藝演出,先後組織週末廣場文藝演出、紅歌大家唱等10餘場,吸引不同居民羣體的參與,又於今年組建了太極養生俱樂部,豐富了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齊齊哈爾電視台對我社區的文藝演出進行多次報道。

六、堅持“網格”管理,構築基層安全穩定防線。

社區設立5支以社區黨員和離退休老幹部、青年志願者為主的治保隊伍。建立了一整套治安管理、安全防範、巡邏檢查體系,使社區治安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一是組建一張高效的“羣防羣治”網絡,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領,強化管理,完善服務”的原則,對出租房和流動人口進行登記清理,做到了全面合理地落實流動人口管理。加大了普法教育力度,切實提高轄區單位和居民的自我防範意識,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立體防控體系,實現社區治安管理網格化。二是人民調解成效明顯,為了切實維護社區治安穩定,我社區堅持把矛盾糾紛排查力度做到了早發現,早解決,切實將不穩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目前社區秩序井然,治安狀態良好,未曾出現重大民事、刑事案件,無進京、集體上訪事件發生。三是積極消除安全隱患,我們定期組織治保隊伍對六小企業進行排查,決不讓隱患威脅到社區居民的正常生活。

總之,我們的創建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離高標準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後的工作中,社區將堅持把以人為本、服務羣眾作為加強社區建設的重中之重,從羣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入手,圍繞關乎羣眾切身利益的就業、保障、扶貧、教育和安全等現實問題開展工作,通過開展就業再就業、醫療救助、低保救助、文化娛樂等活動,開辦創業市場、愛心超市、文化廣場等多種形式,傾力打造為民、助民、樂民、安民、便民的和諧社區,使居民在社區發展中得到實惠,在參與社區建設中實現自身發展。我們也將紮紮實實地做好社區建設工作,以營造和諧温馨家園為創造目標,真正把社區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生活便利、温馨和睦的和諧社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ibao/6jq9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