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彙報材料 >

研究性學習報告範文(精選46篇)

研究性學習報告範文(精選46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6篇《研究性學習報告範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研究性學習報告範文》相關的範文。

研究性學習報告範文(精選46篇)

篇1:研究性學習報告

一、白色污染的問題

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隨着社會的發展。商品經濟、交通、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城市數目的增加和規模的不斷擴大。產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大幅度增長。城市生活垃圾組成中的塑料廢棄物也迅速增加。人們的生活方式由“節儉型”向“消費型”轉變。同時對塑料廢棄物帶來的環境問題缺乏認識。塑料製品被隨意拋棄的現象比較嚴重。從而引發了新的環境問題。白色污染現象越來越嚴重。餐飲、運輸和商業等各個領域都涉及到了白色污染。由塑料袋引發的“白色污染”一向是世界各國關注的重要環保課題。由於塑料製品難以分解,所以被遺棄的塑料製品(尤其是各種塑料袋)會給環境帶來嚴重危害。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廣大大學生對白色污染知之甚少,環保意識淡薄,每一天都在製造白色污染,使原本聖潔的校園受到白色污染的侵蝕。為了更好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使人與自然環境更加和諧共存,我們小組對身邊的白色污染進行調查,從而也使我們更好地瞭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性,並決定從自身做起,加大宣傳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中來。

二、校園白色污染防控措施及推薦

1、學校統一將垃圾分類、回收,集中處理。並在白色污染嚴重的地方(如超市門口、餐廳內外等)增設垃圾箱。

2、學校應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建立評分制度,對垃圾回收工作開展的好的班級進行表揚和鼓勵,並且廢物回收的收入也能夠充當各班的班費。

3、全校師生應增強環保意識,不要隨意扔垃圾,並勇於、敢於對隨地亂扔廢棄物的人提出批評。儘量減少用塑料袋包裝物品,並杜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打飯打水等。推薦學校不要焚燒垃圾,對統一回收的垃圾應分類、妥當處理。

4、推薦舉行一個徵集環保標誌的競賽,鼓勵每一個同學親手動手設計一個環保標誌,掛在醒目的地方。向全校師生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醒同學們樹立環保意識,杜絕白色污染。

5、推薦每一個班在班內建立一個小型垃圾回收點,將垃圾分類收集。對可回收垃圾進行專人負責,經常清理,並送交回收站,思考到電池等污染嚴重的垃圾對環境的危害,推薦同學們把廢舊電池等污染嚴重的垃圾統一回收。

6、學校設立幾個大型垃圾箱,統一回收各班分類垃圾箱中的垃圾,並在校園內多設置一些小型分類垃圾箱。學校負責與環保部門聯繫,及時送出回收來的垃圾。

7、推薦學校出台相關校規校紀,嚴禁在校園內出售販賣一次性塑料袋等白色污染品。並對餐廳集中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地方進行嚴打嚴治、集中整治,並定期檢查、抽查,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8、提倡和推薦同學們不要購買和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從根本上杜絕校園白色污染。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同學們對白色污染的認識和對白色污染防治的緊迫感。

9、要想從根本上杜絕白色污染問題,不僅僅僅要提高全校師生的環保意識,更重要的是呼籲全社會行動起來,共同維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三.課題組成員活動感想

透過這次對校園白色污染現狀的調查,我們課題小組的全體成員都感到受益頗多。校園白色污染已經嚴重的威脅到我們的校園衞生,而且也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大部分學生對於白色污染缺乏緊迫感,採取不以為然的態度,這是十分危險的。我們中學生不就應對白色污染這一社會問題不聞不問,而必須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用心地去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宣傳環保意識、從而使全社會的人都有環保觀念。

應當看到,要想真正從根本上杜絕校園白色污染,就務必在學生心中樹立環保的觀念,加強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目的還在於向全社會宣傳環保知識,因此推薦學校多方面向社會開展公益活動,如在每年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時,組織學生上街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等知識,只有全社會都在講環保,才會從根本上防治白色污染。

篇2:研究性學習報告

每一天放學時,東中校門口的一些雜貨店、小吃攤就熱鬧起來了,店門攤前擠滿了各個年級的學生。這樣的現象引起了我們的關注。此刻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家長們對自己子女的零用錢也比較多。那麼,這些錢都花在什麼地方呢?這些消費開支合理嗎?中學生的消費觀有沒有不恰當之處?高中生應建立怎樣樣的理財觀念?

此刻的中學生生活在一個人人都需要應對的複雜而美倫美奐的社會,隨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參加的社會活動的範圍正日益擴大,消費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項。琳琅滿目的商品,層出不窮的各種品牌,千變萬化的流行信息,給差不多每個城市的中學生帶給了一個透過消費活動認識社會,瞭解社會的機會。也因此使我們中學生的消費觀也面臨着嚴峻的考驗。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怎樣樹立,成了我們面臨的重大問題。

為了更好地理解並掌握教材知識,學會分析問題,做到學以致用,更好地培養自身的學習潛力。我們研究性學習課題小組決定選取有關中學生日常消費方面的研究課題,從最小的最貼近生活的“零用錢”着手,對東台中學學生的消費狀況做一些調查,進行一些針對性的研究。

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與分析。

1.中學生零用錢擁有狀況

調查數據顯示:有零用錢的學生佔了被調查總數的98.6%,基本沒有零花錢的僅佔1.4%。

此刻的學生都是家裏的“獨苗”,家長對自己小孩幾乎是百依百順,疼愛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儉用,孩子那裏總是應有盡有,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錢,這些零花錢是家長對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投資。只有少數家庭的孩子可能每一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來安排,所以也不用什麼零用錢了。

2.初高中學生月零用錢數額統計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在國中生中,每月零花錢在50元以下的佔了絕大多數,其比例為70.2%;而51―100元的佔14.9%;101―200元的佔6.4%;201元以上的佔8.5%。而高中生零用錢的數目則相對平均,在不同的區間中所佔的比例均比較接近。其中所佔比例最高的為201元以上,佔30.4%。其次為151―200元的佔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錢均佔21.7%。

相對來説,高中生各方面的開支較多,學習上的花費明顯多於國中生。對於在學習上的正常開銷,家長們的出手毫不猶豫,與此同時,同學們的生活花費和日常零用錢,也隨之“水漲船高”。

3.零用錢主要來源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同學們的零用錢絕大多數來自父母,佔了94.4%;來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佔了19.7%;其他親戚給的佔7.0%;以及其它的佔4.2%。分析發現,高中生相對於國中生,透過獎學金獲得一些零用錢的比例略高一些。

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生活開銷一般都是依靠於父母,少部分學生與祖輩或其他親屬同住,也會收到他們給的零用錢。因此,絕大部分零用錢來自於父母。

4.中學生零用錢的主要用途

結果顯示:零用錢用於購買書籍的學生人數佔總數的47.7%;進行儲蓄和買零食的均佔46.5%;這三類用途的中選率明顯高於其他用途。而玩遊戲(包括一些家庭用電腦遊戲)的佔25.4%;體育花費佔14.7%;用自己零用錢買衣服的佔5.0%。

中學生零用錢的三大“流向”:購書、儲蓄、買零食。書籍是學生成長的養分此刻的文化市場比較繁榮,課外的,課內的;娛樂性的,電腦知識類的;趣味愛好類的,文學小説類的,等等書籍在圖書市場上都能買到,家長對於孩子購書也持贊成態度,總期望孩子多長知識,所以書籍消費成了學生零用錢的一大消費方向。有46。5%的中學生會把未花完的零用錢進行儲蓄,而且相當多的學生儲蓄是有明確消費目的的,是一種積攢行為。這個結果證明,勤儉節約的中華美德在我們身上也得到了繼承和發揚。許多同學喜歡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開銷也佔有較大比例。

5.中學生零用錢的保管方式

數據顯示:有45.5%的學生是由自己保管自己的零用錢,同時有34.6%的學生會把零用錢“上繳”父母,由他們保管,只有7.8%的學生會把零用錢存在銀行裏。

有許多青少年學生會把自己的零花錢放在自己身邊,以供平時使用,這也是青少年自主意識的一個表現,但是他們之中很少有人會把自己的零用錢存在銀行裏,這一方面是因為此刻的銀行儲蓄對於這些青少年來説並不太適用,尤其是一些還沒有拿到身份證的青少年,而且銀行儲蓄的手續和填寫對於一些青少年來説都不是十分方便;另一個方面也説明中學生缺少理財意識,這與媒體中介紹的西方學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會把自己的儲蓄交給父母處理,這在必須程度上説明了此刻孩子對父母的依靠性。而部分懂事的小孩,體諒父母養家的辛苦,將自己省下的零用錢主動交給父母,也算是盡了一片孝心。

6.中學生日常消費觀的影響源調查

圖表證明:影響中學生消費觀的最重要的人羣是年齡相仿的同齡人,其中受同學朋友影響最大,初高中均超過50%,其次是兄弟姐妹的影響,達30%左右。

隨着自我意識的發展,中學生開始有自己獨立的交往對象,同伴交往的時間遠遠超過與父母的交往,在自己的日常生活的安排上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來自同學朋友的影響。許多中學生有消費行為往往受同學的推薦,從而出現“追星”的潮流,這都能夠從學生平時購買的mp3播放器、服裝、小飾物能夠看出來。

7.中學生對學校統一着裝的認同感調查

統計顯示:73.4%的高中學生和38.5%對學校要求統一穿校服持不認可的態度,約五分之一的學生認為在特殊的場合能夠穿校服。

目前絕大多數學校都有自己學校統一的校服,統一着裝是增強學生羣眾榮譽感,強化羣眾凝聚力的一個重要的載體。有些學生因為校服款式和質量的問題,不能為學生理解,但也有不少同學出於校服影響自己的個性,妨礙自己標新立異的不良心理,對校服持不認可的態度。這必須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存在求異與攀比的不良消費心理,不切實際地追求名牌消費。

8.影響中學生消費的商品因素調查

研究可知:中學生購物的動機首要的並不是商品自身的性能與用途。34.6%的國中學生和37.5%的高中生關注更多的是商品本身的外在包裝和款式,另外還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同學首先關注的是商品本身是否“跟得上潮流”。這些現象十分值得我們重視。

從正確的消費心理出發,理智的消費更多的是關注商品本身的性能與價格,力求價廉物美。而追求商品的外在包裝和“是否合乎潮流”顯然是因為攀比心理的影響,期望自己的物品“不丟面子”。這樣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學生的攀比之風,也給家庭帶來了必須的經濟負擔,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在學習上的時間投入。

9.中學生日常購買書籍狀況調查

調查顯示:中學生零花錢有不少用於購買相關書籍,其中選取最多的是《揚子晚報》、《讀者》、《青年文摘》等報刊雜誌,高中生佔71.7%,國中生也有69.2%的比例。另外科技叢書和學習專業用書也有較大的比例,分別在50%左右和30%以上。

(二)中學生日常消費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消費結構仍有片面性

部分學生的消費資料過於集中。追求品牌的中學生佔必須的比例,這些學生的消費觀念顯然進入了誤區,這也反映了中學生消費中不合理的一面。當一箇中學生滿身名牌、穿戴時髦的時候,所顯示的並不是那個中學生的個人價值,卻是虛榮和不適宜宜。作為一箇中學生,其個人價值在於勇敢向上、勤奮、智慧、活躍的思想以及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在於他的獨立性。這樣的中學生充滿自信,無論是否穿戴名牌,都不影響他們的個人魅力。相反,如果一箇中學生只能靠外表在名牌來支撐自己的“價值”和“地位”的話,説明這個中學生毫無自信,已經“一無所有”了。

2.攀比現象比較嚴重

中學生之間的攀比心理是十分嚴重的。這種不好的現象會使中學生的消費走向歧路,不利於中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另外,要注意的是中學生的經濟來源是父母,過攀比會使中學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為了滿足這些中學生的虛榮心,過度溺愛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盡力帶給經濟上的支持。而對於這些中學生來説,真正需要的不是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確的引導和自省,若這種狀況繼續發展下去,中學生的消費觀念變得歪曲,消費很難再正常化,會影響他們將來的生存和發展。

3.家長對於中學生的理財教育不夠到位

多數學生家長不經常甚至從不對其進行理財教育,這也是中學生的消費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中學生認為需要對自己進行理財教育,這體現了對中學生對理財教育的渴望。

(三)培養中學生合理消費習慣的幾點推薦

1.作為當代中學生自身就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不攀比,但是分追求名牌,提倡艱苦奮鬥精神。

由於中學生正處於消費前沿,能輕而易舉地透過各種渠道獲得各種消費信息,所以,對於社會上的新興事物要學會辨別好壞是非,增強消費意識,提高自主消費潛力。隨着改革開放,經濟得到發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精神禮貌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艱苦奮鬥、勤儉節約説得少了,浪費現象由此滋生。還有一些家長認為此刻生活好了,不能虧着孩子,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滿足孩子們的要求,對孩子過分寵愛,使他們過者“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在學生中攀比、浪費的現象十分嚴重。艱苦奮鬥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優良傳統,當小康生活向我們招手之際,當太平盛世向我們走來之時,我們更須永葆艱苦奮鬥的本色。惟有如此,方可民族興盛,大業有成。為此,期望學校和家長加強教育引導,把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教育作為思想教育的重要資料,經常抓,這樣中學生才能構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尊重和珍惜大人們的勞動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貪圖享樂的正確消費觀和正確的人生觀。

2.中學生的家長就應對中學生進行適當的消費引導,幫忙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不要過度溺愛,嚴防中學生攀比心理嚴重化,要經常作適當的引導,做好中學生合理消費的第一任老師。引導學生把零花錢存起來,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還能夠讓學生參與家庭理財。

3.對於培養當代中學生的合理消費習慣,中學生所在學校也就應用心對中學生進行理財教育。

一些發達國家在中國小和家庭教育中,理財教育是熱門的話題。他們根據孩子年齡不同的特點,學校和家長按不同的階段,由淺入深地確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和資料,進行理財教育。因此,就需要學校進行較為全面的經濟知識教育和消費教育,以及家長的配合。在教育過程中,要透過各種形式,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吃苦耐勞、自強不息、不懈奮鬥的美德及革命先輩和當代先進人物艱苦創業勇於拼搏的精神。同時,學校要透過各種渠道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因為,消費在很大程度上屬於家庭行為,家庭的經濟狀況及家庭的消費方式對學生的消費行為起着極大作用。

研究收穫與小結

1.透過這次的研究學習,讓我們不僅僅瞭解了現代中學生的消費狀況,增進了不少的社會閲歷。

為做好中學生消費狀況分析,我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並進行了實地的調查研究。問卷的編制資料涉及:經濟來源、每月花費、消費資料,以及同學的一些想法和消費方式等方面,為此我們請教了許多老師,力求能真實地反映出當前中學生的日常消費狀況。在實地的調查與數據分析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不少問題與困難,邊研究邊學習,共同提高。透過這次真刀真qiāng的活動,真正讓我們學會與人更好地溝通與相處,進一步瞭解了社會。

2.在研究學習中,我們自身也有很大的收穫,我們組的每一個成員在學習潛力方面都有所提高。應對問題和困難時,我們沒有退縮,而是用心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透過研究性學習,我們的學習態度更加嚴謹認真,在困難面前我麼學會了堅持與忍耐,發揚了團結協作的精神,無論做什麼,都會感覺到我們是一個團結的羣眾。我們發現自己遇事更冷靜,處事也多了一份成熟。

一份辛苦,一份甘甜,透過大家努力,獲取了可喜的研究成果。這次研究對我們來説是一次特殊而有好處的經歷,我們克服了膽怯,擁有了更多的自信和成熟。

篇3:研究性學習報告

我們這次研究的資料是《垃圾資源化》,以下是我們研究題目的具體資料:

1、垃圾處理的方法

2、垃圾如何分類、回收

3、個別垃圾個別處理。

研究一個課題,首先就應確定研究方向。我們的研究方向是從生活入手,配合此刻國際環保的要求,我們選取了這次的主題。與此同時,雖然是第二次研究我們還是會遇到一些問題:制定實驗方案。在制定實驗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身為組長要有掌控潛力,由於我不很得心應手研究便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一拖再拖。所以針對這一點,我覺得我們就應事先制定出一份詳盡的時間表,然後就應嚴格按照時間表來執行。只有在這樣詳細的規劃下,我們才能按時完成任務。

雖然我們的報告成功完成,但由於浪費了超多的時間,一些詳細的工作沒有完成的很好。

透過這次研究性學習,我也得到了許多收穫與財富。

首先便是明白了“規劃”的重要性。世間萬物皆有規律,而計劃就是一個能時刻跟隨規律,調整規律的時間表。只有在嚴格的規劃下,才能完成高質量的課題和項目。

第二就是明白了“職責”。身為研學的組長,就應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而不是浪費在個人享樂上,這就是職責的好處。同時還要確立職責意識,只有當一個有職責感的人處於領導地位,這樣他所帶領的小組才能在紛繁混亂的環境中有一片立足之地,同時也能提高自己的競爭地位和社會影響力

第三便是“效率”。沒有效率,就如同浪費時間。有的人能在學校便把作業都作完,而有的人第二天揹着未完成的作業一齊趕到學校,這就是差距。而這差距就在效率。有了效率,就相當於有了三頭六臂,一個人能夠處理好多事情。而專心就是效率的保證,只有當自己處於一個專心的狀態,會感覺時間像是停滯了一般,“效率”也就“不請自來”了。

第四,享受“不享受”的東西。每個人都有愛好,但各位同學中極少當成愛好的。當然,我也並不把研究性學習當成一個愛好,因為研學,也是學!但是,如果我們轉變自己的看法,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學習和自己一切不喜歡乾的事,就必須會找到一個搞笑的切入點。有了興趣,什麼都好説。

第五,將壓力變為動力。整整一個學期,研學給我帶來最大的感覺,便是那巨大的壓力。當看着周圍的同學們相繼完成了實驗,寫完了報告,我們組的試驗還只停留在紙上,我充滿了壓力與危機感。也正是這樣的危機感,為我加速,促使我按時完成了任務。而有些人,遇到壓力瞬間就變成了熱鍋上的螞蟻,自亂陣腳。我們就應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總有完成的時候。當有了這種壓力的時候,我們的動力和潛能才會被真正地激發出來。

第六,團隊精神,每一個團隊都就應要有團隊精神。“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斷,而一把筷子卻很結實”――這便是國小時候老師給我們解釋“團隊精神”時所舉的例子。沒錯,之所以大多教育都是以班級為單位,是為了增加我們的團隊精神和潛力。在被劃分成研學小組的同時,這種精神便更加的到了鍛鍊。如果是以班級為單位,僧多粥少,不是每個同學都有鍛鍊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往往被班級中少數幾個“用心分子”所掌握,鍛鍊的機會總是在他們身上。而因為有了研學小組,每個人得到鍛鍊的機會近似均等,這就給我們帶給了一個鍛鍊團隊精神的平台。有了團隊精神,當我們在社會上加入某些團體後,我們要有在團隊中協調等潛力,充分發揮出每個人的創造性,同時將潛力最大化,也就是説,“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團隊中,每個人不但潛力能發揮出來,同時還有可能超常發揮。

第七,聽指揮。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羣龍無首的精鋭部隊那也只是一羣烏合之眾!如果一個團隊中大部分人不聽從指揮,那麼這個團隊也就無異於“羣龍無首”。大吵大鬧地反對,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非但不是在幫忙自己,恰恰相反,那是在對自己,對大家不負職責的一種表現!所以,聽從指揮,是十分重要的一項。

我還想説的還有很多,值得總結的也還有很多。這次研究性學習不但給我帶來了完美的回憶,並且收穫中我還學會了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篇4:研究性學習報告

眾所周知,資源是人類在地球上賴以生存的必要保證。人類為了滿足目益高漲的生活需求,不斷地加強對資源開發利用的強度,甚至採用了掠奪式的開發手段。資源的枯竭已經使人類的生存面臨着嚴重的威脅。如何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資源已經是人類必須認真對待的一個重要而迫切的問題。

進入21世紀,人類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實現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中國目前正在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一個五年計劃,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的新階段,向2l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邁進,但面對我國嚴峻的資源現狀,如何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已經成為確保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的關鍵。因此,如何選擇一種更加合理、健康、節能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用盡量少的資源消耗去獲得更為豐富多樣的社會需求滿足,並且從體制建設上保障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已經成為一個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現實問題。

可再生資源即我們通常所説的廢棄物資源,其基本定義是:在社會的生產、流通、消費過程中產生的不再具有原使用價值並以各種形態存在,但可以通過某些回收加工途徑使其重新獲得使用價值的各種廢棄物的總稱(包括工業生產中的廢水、廢氣、廢渣、粉塵等,農業生產的副產品,如農作物秸稈等以及生產生活中的廢棄物如廢鋼鐵、廢紙、廢塑料等)。這裏的再生,實際上是指廢棄物資源的再生利用。廢棄物資源在物質性能上的可再生性,是其可再生利用的根本。利用循環再生原料是人類社會工業技術進步的結果,也是保證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保持資源循環利用的必要手段和發展循環經濟的內在要求。

循環經濟理念是在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思想指導下,為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利用而發展起來的,其核心就是資源的循環利用。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有關組織提出可持續發展原則時,就把資源的永續利用作為其基本原則之一,是指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不超過其自身的再生和更新能力,保障資源總量的穩定;對不可再生資源主要是循環利用,以實現降低資利用成本、能耗,保護環境的目的。

由於非再生自然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社會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是不斷增加的,這就必然產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自然資源的旺盛需求與自然資源逐漸減少和不足的矛盾,解決的辦法一是通過技術開發和研究,提高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率,減少對資源的消耗,或者開發新的替代資源,以滿足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資源的需求。二是積極開發利用可再生資源,即:工業生產的廢棄物、農牧業生產的副產品以及人們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和城市垃圾。通過開發利用這些可再生資源,不僅可以減少社會發展對自然資源需求的壓力,還可以產生相當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對生態環境保護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從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的角度來看,積極開發利用可再生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我國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建立了遍及城鄉的廢舊物資回收系統,但我國目前廢舊物資回收市場比較混亂,廢物收購環節多、價格低,再加上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收集並出賣廢舊物品的積極性不如從前,導致大量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廢舊物資作為垃圾被拋棄了,這又反過來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的產量,因而也增加了國家在城市垃圾處理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人。

1.1 已形成再生資源循環加工體系

多年以來,在國家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再生資源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已初步形成遍佈全國的網絡縱橫的再生資源循環加工體系,並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2 再生資源處理能力高,回收量成倍增長

近些年我國很多城市開始採用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收集不同類型的垃圾,並分別把生活垃圾轉換成家畜飼料、有機肥料或燃料電池用燃料,先進的“垃圾發電”也已經被採用,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的循環和提純能力也大大提高,再生資源處理能力日益科學化。同時,我國每年廢舊物資的回收量也大幅增長,方便了人民生活,減少了環境污染,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大量再生材料,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3 再生資源的科技開發有新的突破

“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技術研究”曾經被列入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現已完成7個課題l4個專題。我國在再生鉛、再生鋁、再生鋅、廢鋼鐵屑、廢舊輪胎的利用等方面也都有新的突破,其中利用廢舊蓄電池回收鉛的生產與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回收率高達98% ;用易拉罐配製成“6063”或“38”號合金鋁;廢鋁熔鍊鋁硅鐵複合脱氧劑和鋁錳鐵複合脱氧劑,鍊鋼脱氧可節省A00鋁35%,已經獲得國家專利;廢舊輪胎細碎和改性技術及其應用也獲得成功,並開始在全國推廣。另外我國在垃圾發電和產熱技術及農作物秸稈綜合開發利用技術方面也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2 我國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據測算,中國每年可以回收但沒有被回收利用的可再生資源價值約為350—400億元之多,可見我國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仍具有相當大的潛力。

2.1 綜合利用率低,浪費大

目前,礦產資源總回採率僅為30%左右,比世界平我國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李敬偉胡豔華胡日查均水平低2O個百分點,對共生、伴生礦進行綜合開發的只佔三分之一,綜合回採率不足20% ,採主棄副,採富棄貧,採易棄難,甚至掠奪式開採、嚴重浪費和破壞資源的現象相當嚴重。

2.2 法制建設滯後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我國系統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多年來,國家制訂了一系列鼓勵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的政府和措施,但至今還沒有一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國家法律,資源綜合利用管理還沒有納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資源綜合利用的發展。

2.3 管理相對薄弱

主要表現在:資源綜合利用的標準化工作剛剛起步,還不完善;資源綜合利用市場體系尚不完備,廢物交換和交易制度尚未建立起來;資源綜合利用的.申報認定製度還未建立;資源綜合利用統計指標體系不健全;資源綜合利用的信息網絡還未建立起來。

2.4 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不足

由於資源綜合利用是一項長期性、公益性事業,國家應有長期穩定的資源綜合利用税收優惠政策,在符合税法規範的原則下,以適當的形式固定下來。實行新税制後,國家先後出台了資源綜合利用減免所得税、部分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廢舊物資回收企業減免增值税的優惠政策,但有些問題還沒有解決。此外,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在資金上得不到保證,投入嚴重不足。目前我國沒有專項資金支持資源綜合利用,融資渠道沒有解決,資金籌措非常困難,因此一些技術先進、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難以安排。

篇5:研究性學習報告

一、課題的來源和確定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中學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是貫徹這種教育目標的一種重要方式。上個世紀以來,許多學校都對此作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課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關探究性學習的課程。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軟硬件都相對落後,學生基本都來自於農村,他們不如城裏的同齡人見多識廣,獨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環境,使他們缺乏自信,也缺乏對周圍人事的關心。我校實行雙休日,對距家較遠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時間可以支配,作為班主任正好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研究性活動。

開展研究性學習,對我校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在閲讀了大量研究性學習案例後,結合我校實際和學生實際,我將課題定為“校園·生活”。營造一個文明安全的校園,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才能使學生關愛自己的校園,瞭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校園主人翁的意識,自覺遵守和維護校園文明,遠離危險,參與營造“平安校園”,同時,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道德素質。

二、課題目標與方案設計

(一)課題目標

1、認識到維護和創造校園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2、讓學生學會設計、收集和處理信息,學會合作、討論以及與他人的溝通,學會基本的調查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校園,關愛他人。

(二)方案設計

1、子課題的確立

“校園·生活”涉及面很廣,學生也各有所長,各人興趣愛好也不一樣,又要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我和學生共同設計了以下七個課題:“校園·生活”紀律現狀與問題衞生現狀與問題校園安全現狀與問題校園水電節約情況調查教學情況調查校園飲食情況調查學生課餘時間安排情況調查2、具體方案設計

課題組成員為高一(7)班66名同學。在公佈七個子課題後,由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編成七個小組。每小組任命一名組長,再由組長組織成員共同討論本小組研究方案,然後進行分工實施。

三、活動實施過程

1、學習培訓:對學生進行社會學研究方法(問卷法、訪談法、信息分析、撰寫報告等)指導。

2、分組討論,制定調查問卷並各複印30份。 討論確定本組研究方案並進行調查。

3、各小組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討論,並撰寫調查報告。由班主任進行整體彙整。

4、課題總結。由班主任撰寫整體報告,並利用班會課,對學生的調查活動進行總結點評。

四、學生的研究成果

(一)紀律現狀與問題調查報告

總體來説,我校大多數學生的紀律狀況良好,上課能夠認真聽講,尊敬師長,考試和作業過程中都有較強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學生存在一些問題,如打飯插隊,上課玩手機或者睡覺現象等等。

問題存在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自律,同時和部分老師要求不嚴格也密切相關。

(二)學校衞生現狀調查報告(大xx、李xx、蘇xx、紀xx等19人)

對於寢室衞生,有一半同學認為寢室衞生間設計不合理。59%的同學認為寢室區有異味、不衞生。但同時,同學也坦承各班寢室垃圾能夠及時清理。

對於教室衞生,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級達不到清潔要求。從調查結果來看,普遍原因是少數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對於校園衞生區衞生,絕大多數同學能夠將垃圾倒在指定場所,對校園衞生間衞生也基本滿意,但近七成的學生認為校園整體不是很清潔。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有較強的衞生意識,能夠自覺維護校園和教、寢室衞生,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清潔的校園環境中,並承認這對學習有影響。學生們對良好衞生環境的普遍心理需求,是學校能徹底改善衞生的希望所在,只要學校適當調整衞生間佈局,改善部分設施,加大宣傳,班級進一步加強對衞生管理,並實施有效的監督機制,一個清潔美麗的校園一定會展現在我們面前。

(三)我校安全情況調查(楊xx、陸xx、尹xx、吳xx、許xx等8人)

圍繞安全問題,我們作了七個方面的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用電安全、運動安全和實驗安全整體較好,分別只有7%和3%的同學出現過意外(原因不詳)。

同學們意見較為集中的安全隱患有三個方面,一是校園丟失物品的情況較為嚴重,近一半學生承認丟失過物品或者有失竊經歷。二是在校園一些監控死角,學生聚集吸煙情況普遍,有一半學生都知道這種情況存在;三是教學樓樓道照明情況有重大安全隱患,絕大多數同學對此表示不滿。只有1/5的學生認為無所謂。

為此,小組建議學校為教學樓樓道裝聲控或者光控的照明燈。同時,對極少數學生攀爬圍牆的行為,進行監督和制止。

(四)校園水電節約情況調查(陳xx、紀xx、桂xx、汪xx、吳xx、陳xx等6人)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本校87%的高中生都同意並提倡節約水電,並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如利用洗臉水灑地、洗衣服;減少手機的使用,保持長期待機狀態等。但仍有少數同學在冬天用熱得快燒水現象,這既不安全,也不環保。希望學校加強環保宣傳,並制定相關的制度,讓高中生為社會、校園的和諧發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五)教學情況調查(組長:田xx)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85%的學生認為本校教師教學嚴謹,輔導認真,對學生較熱情。多數學生認為學校硬件設施配套齊全。但對老師的教學行為,仍有個別小問題存在。一是有部分老師經常在上課期間接聽手機;二是極少數老師在上課期間吸煙;三是有1/4的高中生反映自己受過老師的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另外,也有學生反映教學樓漏雨,體育器材缺乏等問題。

建議學校對教師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改善教學設施,力創和諧文明校園。

(六)校園飲食情況調查(查文x、高x、許x、陳x、桂x、桂x等9人)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調查顯示,只有2%的同學對學校食堂滿意。91%的學生都有吃零食的習慣,還有少數學生有節食的不良習慣。

建議學校食堂適當調低飯菜價格,用黑板或者公告等形式進行飲食健康知識宣傳,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

(七)學生課餘時間安排情況調查(張xx、劉xx2人)

調查顯示,在課餘時間選擇運動的學生只有11%,60%的學生選擇休息,還有21%的學生仍然堅持學習。

從調查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同學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相當一部分同學不懂得勞逸結合。調查結果還顯示,對於學生課餘活動,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導致很多學生對這段時間的安排處於茫無頭緒的狀態。

希望各班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的宣傳,學校和班主任要對學生課餘時間安排進行科學引導。

五、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感受

1、我們從事任何事情,都要有團隊精神,相互合作,聽從隊長的指揮與安排,切不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只樣只會拖累集體。

2、在這次活動中,我收穫了很多。它讓我瞭解了怎樣開展一項研究性活動,讓我知道了怎樣製作一份調查問卷,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使我學會了大膽與別人交流。

3、平時在報刊上看到調查報告總是不以為然,只是隨意看上一眼,有時還會説:“什麼嘛!不感興趣!”然後將它丟在一邊,卻沒有發現在這簡單的調查報告背後凝聚着多少人的汗水!今天才體會到一份調查報告的誕生是多麼的不容易!

4、通過這次活動,我明白了:合作是成功的前提,安全是生命的基礎。

5、我們每進一個班級首先找班長,解釋此次活動的原因、目的,並自我介紹,他們都很樂意幫我們。

6、當我們進行走訪這一步驟時,成效不怎麼明顯。有些被調查者為了自己的利益或名譽,不願意據實相告,答案與事實背道而馳,所以,這次調查結果不怎麼準確。

篇6:研究性學習報告

:

第六大隊第九組

組 長:吳思琪、閻達仁

組 員:黃藝行、寧震坤、曾 強、周孟龍、王俊琛、任怡翔

指導老師:周小青

一、明確目的:研究沙龍村產業結構變化,為優化產業結構提供建議。

二、研究方法:座談 訪問

三、正文:

既然是調查產業結構,那麼我們要先清楚產業結構到底是什麼。

產業結構,亦稱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構成。社會生產的產業結構或部門結構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研究產業結構,主要是研究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兩大部類之間的關係;從部門來看,主要是研究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建築業、商業服務業等部門之間的關係,以及各產業部門的內部關係。簡而言之,就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而一般影響產業結構的因素為:

(1)需求結構;(2)資源供給結構;(3)科學技術因素;(4)國際經濟關係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我們調查的主要是沿溪鎮沙龍村的產業結構變化。

沙龍村以第一產業的蔬菜種植為龍頭。而形成如此優越的發展條件在於:

地理環境:土質肥沃;水質、空氣均達到國家無公害蔬菜種植標準;而沙龍村北鄰瀏東公路,南靠瀏陽河使得交通無比便利;(如圖)

市場需要: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對健康綠色食品的需求,與此——綠色農業應運而生,滿足市場需求;

思想普及:由於建設新農村政策及村委會的宣傳領導,使農民也普遍形成一種概念;

物質條件:因為免收農業税政策,機械、肥料有提供和補貼,所以大大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帶動發展。

由於以上如此之多、各個方面的優勢條件存在,使得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迅速發展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模範村。以下是一張沙龍村蔬菜種植面積的發展條形圖。

備註:含複種面積

據瞭解,20xx年沙龍村成為全國農業示範村,新農村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無公害蔬菜種植成為沙龍村的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20xx年人均收入為2800元,到20xx年人均收入達到7900元,同年,蔬菜總產值達到840萬元,到08年達到1560元,發展尤為迅猛。

同時我們還從村幹部口中得知了沙龍村最新的動態:建立沙龍高科技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這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心,在我們的追問之下,瞭解到關於此模式的一系列資料,其優點在於:

1、提供新的種苗、農藥、肥料。由普通種苗改良為優質種苗;由化學農藥升級為更加健康的生物農藥;由無機肥進化為有機肥,這一系列的措施保證了產品的質量。

2、提供機械。目前沙龍村的勞動力輸出情況分為3大塊:外出務工,一般為18——40歲;在鄉鎮企業打工,一般為初高中畢業,具有一定文化基礎;留家種田,大多是40——65歲的勞動力。顯然大齡勞動力並不符合如此大規模大做功的農業活動,而提供機械有效的解決了這個矛盾,提高單位勞動力生產效率。

3、引進先進技術。如與湖南農大、農科院建立教科實習合作,在冰災後引進恆温技術。

同時實行“公司+基地+農户”的生產管理模式,改變了原來散户型生產模式生產、產品不成規模、缺乏品牌效應的缺點,集中了勞動力、機械等,解決了勞動力緊缺的問題,規範了種子、肥料、農藥的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價值。努力實現高效、科技、現代農業,開始具有樹立品牌意識。

其次沙龍村在第二產業方面以花炮、化工(高新技術為其他產業服務)、食品、塑料、農產品加工為主。第二產業產值達1.5億,佔總產值3/4。平均增長值高於沿溪鎮(36%)。

在走訪了一些工廠之後,我們得到以下數據。

百年食品加工廠:

工人數:12人(初始8人) 大多為女工 純工人(少數幾天回家務農)

年產值:07年50萬 08年100萬

人均收入:8000元/人

瀏陽三星煙花股份有限公司:20——100多人 純工人

年產值:1億左右

年收入:2萬4左右

沙龍竹製頂板生產廠:

年產值:06年200萬 08年500萬

人均收入:1萬2

工人數:06年60人 08年180人 (半農半工)

沙龍塑料生產廠:

年產值:06年115萬 08年472萬

人均收入:6000元(計件 半農半工)

從以上數據綜合可以看出,沙龍村的第二產業創造的產值大大超越了第一產業的產值,甚至更有前景。那麼我們發出疑問了——為什麼還要以無公害蔬菜為主的農業產業為主?

通過資料的分析與實踐得出的感受,我們哦們得到如下答案:

1、沙龍村優越的地理環境適宜發展農業;

2、堅持可持續發展觀,無公害蔬菜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與可持續性;

3、農業往加工儲藏方向發展,需要工業的發展來幫助實現機械化、現代化的農業。

所以,沙龍村的工業發展僅是農業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和作用條件,不能代替處於重要位置的農業。

而沙龍村發展的第三產業更是為了農業發展提供條件。

為提高農民自身素質,村裏堅持貫徹建設新農村的20字方針——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具體措施表現在:建設農民新村,改造了2個小區;實行“三改”(水、廁、渠);建立環保學校。

這為無公害蔬菜提供配套設施,宣傳環保理念與思想,穩定農民堅定的發展這條道路。

沙龍村雖然在第三產業發展方面已有基礎,但目前還並不完善。比如:有網頁,但緊缺網絡人才;大型蔬菜基地也缺少蔬菜檢測人員;蔬菜包裝會增加產品成本……而村領導也已意識到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性,做出了相應的舉措。如將招聘網絡人才作為了今年工作的一項重點。

四、總結:

沿溪鎮沙龍村以蔬菜種植業為代表的第一產業為主,第二產業為第一產業服務,第三產業的加強是第一產業形成品牌與優勢的關鍵。

五、建議:

不能僅僅停留在第一產業上,應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步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闢一條信息化的道路,建立將無公害蔬菜的路子做大、做寬,建立農機合作社及流通隊伍,形成品牌。優化產業結構,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推進新農村建設,將無公害蔬菜為主的第一產業作為特色龍頭產業,穩步發展以花炮為主的第二產業,積極加快第三產業的步伐,以帶動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將產業結構健康穩定地發展。

20xx年X月XX日

篇7:研究性學習報告格式

一、題目

二、班級、姓名(如果是課題組,那麼按照貢獻大小排列,先大後小,一般不要超過5個)

三、內容摘要

四、關鍵詞

五、開題報告中的前面幾部分內容:問題的緣起、選題理由、研究內容、目的、意義、核心概念界定、國內外研究綜述

六、正文:

(1)研究對象、研究方法

(2)研究內容、研究假設

(3)研究步驟、過程如何

(4)研究結果分析和討論

七、結論

八、參考文獻

篇8:研究性學習報告格式

一、研究背景:

由於現在的國中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比較疼愛,對於孩子提出來的`要求,基本上都答應,造成孩子偏愛零食,再加上我校是寄宿制學校,同學們買零食情況普遍存在,為此,我們小組在這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過調查瞭解學生們買零食基本情況以及買零食的原因,針對部分同學偏愛零食的不良習慣,提出整改措施。

三、研究方法:

觀察法、問卷法。

四、研究時間:9月25日至11月20日

五、小組分工:

組長:付愛仙(負責撰寫報告及彙報) 組員:付萬英、朱建軍、張蘇杭(負責觀察及問卷調查)吳倩倩、付子姣、金瑩瑩(負責總結材料)

曹錚、張靚、張晶(負責課件的製作)

六、研究問題:

1、同學們每月的零食的消費數目的調查;

2、導致同學們買零食的原因是什麼?

3、如何改掉偏愛零食不良習慣?

七、研究過程:

1、實地察看;

2、問卷調查。

從調查的情況看,早餐和中餐買零食的不多,而晚自習結束後買零食的就多得不得了,同學每月買零食花費25元左右。通過問卷得出同學買零食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零食的味道好,就像上癮一般,無法離開它;

(2)有人請客,不吃白不吃;

(3)看到別人在吃,當然自己忍受不住;

(4)由於部分同學存在着偏食的習慣,不喜歡有些飯菜,沒有吃飽,到小店買零食填肚子;

(5)買零食可以邊走邊吃,節省時間,又美味可口,實在一舉兩得;

(6)零食的外面包裝,很有吸引力,不得不買來嚐嚐。

早餐有部分同學進餐廳還不到5分鐘,就出來到學校商店買零食,原因是偏食造成的,椐我們調查組瞭解,我們學校供應的早餐是相當豐富的,有面包、包子、麻球、粽子、雞蛋、蛋糕、稀飯、蛋炒飯和牛奶等。

由於部分學生存在着浪費現象,包子只吃裏面的肉,而把包子皮剩下,造成浪費,導致早餐沒吃飽,而找藉口到小店買零食。晚自習後,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買零食呢?原因是肚子餓了,其實睡覺前吃零食是很不好的。因為睡前因飢餓吃些零食,在吃完以後又不及時刷牙或漱口,清潔牙齒和口腔,很容易引發齲齒。

八、調查後我們小組提供如下建議:

1、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發倡議書;

2、多吃飯菜,因為零食沒有營養,矯正偏食的壞習慣;

3、平時父母零用錢少給一點,把零用錢轉移到精神消費上來;

4、建議學校食堂,在早上10點鐘左右供應營養餐,因為吃早餐與午餐之間間隔時間過長,吃中飯時,我們肚子早就餓了,第五節課上課效率很低。

由於種種原因,早餐總是吃得急匆匆,造成早餐吃得少就匆匆去上課,而未到午餐就感到肚子餓了,直接影響第四、五節課的學習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上午10點左右吃一點零食,就可以圓滿地解決這一問題。

感想與體會:

1、部分偏愛零食造成早餐和中餐都不吃的同學,應及時改正飲食習慣;

2、針對班級裏買零食開銷大的同學,我們將做同學之間的思想工作。

篇9:研究性學習報告

當今是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信息時代,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教育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是提高民族整體素質和創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證。因此,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增設了包括研究性學習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

國家教育部對基礎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調整,其目標就是:着重培養學生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創造性學力,主要是通過情感體驗和探究實踐,形成掌握與運用知識、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學習態度和發現,提出問題、研究、解決問題創新意識、學習能力,及其着眼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又提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而校經過幾個月籌備工作,今天正式開題了。我受學校校長委託,代表學校課題作開題報告,請同學研究討論。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第一個特點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第二個特點是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三是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比較廣泛教育資料的背景下所開展自主的、開放的、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學校應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網絡以及具有專長的教師等校內現有教育資源。同時,要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開發和利用當地教育資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學術團體、專業技術部門(包括農村衫技術研究與推广部門)的人力資源和研究資源,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要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性,特別關注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直接體驗,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要通過評價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才能,學會尊重和欣賞他人,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

開展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積極地開展社會調查研究和實踐活動。學校必須加強組織和管理工作,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學校加強與學生家庭、社會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繫,共同負責學生在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的安全工作,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幫助學校有效地實施研究性學習,落實課程計劃中的相關要求。

一、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機會,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前,受傳統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教學方式的侷限,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為必修課納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將會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並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2、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研究性學習通常圍繞着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圍繞研究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取得信息,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並恰當的利用信息,來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和人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踐調查研究,學生要深入瞭解科學對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一)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於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範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於實踐方面,也可能偏重於理論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題下,由於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入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指導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鋭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提出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

(三)實踐性。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繫,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

篇10:研究性學習報告

研究性學習報告

研究性學習報告一:

一、活動開展的目的和意義

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的發展,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棗研究性學習隨之產生。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主題,以個人和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人與環境》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

1、研究動員、確定課題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學生對此比較陌生,所以活動的第一步即向學生介紹研究性學習這種新的學習方法及其優點、特點、開展的過程,然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剛剛進入高一,所學知識較少,知識體系不夠完善,從而選擇學生比較熟悉而又與之息息相關的水作為研究的課題。

2、制定方案,分組調查

為了更充分的研究主題,根據我國環境污染的現狀,以及關於環境保護的一些熱點問題,經過師生的共同研究,把研究的課題細化為幾個子課題:一水污染問題;二水的淨化問題;三飲水與健康;四珍惜水資源。班級成員自由組合分別承擔四個子課題。制定子課題的研究方案後,有小組成員查找和收集相關資料,為課題的研究尋求證據。

3、整理材料,交流信息,論證結果

小組成員對資料進行歸類整理,篩選有用的材料,從多角度,以多種方式對相關課題進行具體的研究,同時針對有關問題小組之間進行交流研討,以求對其地研究更深入。

4、評價審核

(1)各課題小組彙報研究情況,展示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結論。

(2)撰寫實驗報告,形成有一定學術價值的論文或經驗。

三、研究內容

首先進一步研究“人與環境”的基本內涵和外顯行為,再通過新一輪的教育教學實驗,探索中學地理教育中培養學生地理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的原則和方法。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如下:

不同的課題組採用不同的方式對本課題進行了系統地闡述

1、水污染問題

介紹水污染的涵義、類型,併到馬家溝進行實地考察。拍攝的照片充分體現了馬家溝的污染狀況,並對馬家溝的水質進行測定,同時對解決水污染問題進行了系統地闡述。

2、珍惜水資源

從身邊説出,介紹水污染和浪費的現象,提出水危機的問題,漫畫設想未來的銀行存入的不是錢而是水,呼籲同學們珍惜和愛護水資源,強調透支水就是透支生命。

3、節約能源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瞭解天氣預報,似乎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可是你會像關心天氣那樣來關心我們空氣的質量嗎?

近些年來,在我國一些主要城市實行了空氣質量公報制度,現在,就連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機會了解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狀況。

四、創建綠色社區

隨着人類社會進入嶄新的二十一世紀,世界性的環保潮流正朝着社區層面深入,各個國家紛紛尋求建立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綠色社區”成為一個新的時尚名詞、環境狀況的嚴峻,呼喚着人們關注環境,參與環保。公民參與環保正成為世界環保的主要特點,它與生態建設、污染治理構成了完整的環境保護體系。

五、研究方法

系統學習研究教育教學理論的基礎上,發揮本人探索性教學的特長,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和個人主頁資料,藉助地理課堂教學和課外研討活動等形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積極探索培養中學生地理素養的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為個案分析法、調查法和觀察法。

本課題的創新之處在於:

第一,選題富有挑戰性。培養學生地理素養,是中學地理教育中極具挑戰性的課題,探索其方法,是中學地理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當前中學地理教學領域的一個新穎課題。

第二,大膽打破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中,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採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地理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第三,手段先進。利用校園網絡和個人主頁資料,給學生一個充分自主學習空間和積極思維的素材,強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基本的地理素養。

篇11:研究性學習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本課題所説的“研究性學習”涵蓋了兩種含義。即廣義和狹義。從廣義上理解,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一種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滲透於學生學習的所有學科、所有活動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學習方式,同時也包括學科內的專題研究活動。從狹義上理解,它是一種專題研究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並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直接體驗和研究探索為基本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個性養成教育為歸宿的學習活動,它實現了知識、能力、態度的三位一體,極大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深層內涵;它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研究;它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台階。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和研究目標

1.內容:

挖掘化學學科中研究性學習的素材和信息;

化學課堂教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模式;

化學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方法;

與化學教材相對應的各階段研究性課題等。

2.研究目標:

學生目標:

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2)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三、教師目標:

問題是研究性學習的載體,研究性學習主要圍繞着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務,即建立問題的初始狀態。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尋找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材料,用新穎的方式和生動的語言創設出若干問題,讓學生探討發現並提出新的問題;讓他們懷着強烈的求知慾去進行研究。

四、學科目標:

化學學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又是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教師通過生活實踐和社會調查、通過觀察實驗和奇趣事例、通過原有知識儲備、通過對某一問題的不同看法來創設問題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熱情,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從而獲得較為牢固的知識。

究的基本原則、方法和步驟

1.基本原則:

(1)全員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名學生都在學習中獲得樂趣。

(2)綜合性原則:由於研究性學習以問題為載體,每一個問題的研究和解決都會涉及到很多知識,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很自然地就在已學過的知識間建立一定聯繫,並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系統學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將學生的學習從學科的學習帶向綜合的學習,綜合應用學科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期有所收穫。

(3)自主性原則:學生的學習內容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4)探索性原則: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知識,而是敏鋭地發現、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學習過程。

2.研究方法:實驗法

3.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 由教科室組織舉行系列講座,學習理論,設計方案。使教師和學生明確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瞭解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程序。引導師生及學生家長提高認識,作好研究性學習的心理準備。

(2) 指導學生選擇課題,明確如何發現問題,怎樣歸類分析問題以及選擇課題的一些原則。

(3) 做一些課題研究的示範工作學科教師結合所教學科,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進行研究問題,通過提出問題——描述問題——提出假設——實驗論證——解釋結果——評價結果——問題解決的學科上展示,對學生進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指導。

(4) 培養課題研究的骨幹。通過學習,有的學生已着手開展研究,我們在各班培養一些課題研究的骨幹,以帶動全體學生。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具體任務是:

(1) 指導學生定課題。從身邊和生活中發現問題並研究課題。學校在課題選題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生選題比較有特色。一是圍繞學校學生學習生活,如食品中防腐劑的含量及對人體的作用,購買小食品的消費情況的調查;二是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的課題,如房屋裝修的材料與污染情況調查、人體所需元素的調查,通過調查、查資料進行分析研究。

(2) 指導學生制訂研究方案

教師對學生所選課題就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內容、方法指導、課題組成員的分工、具體實施的步驟等制定研究方案。

(3) 以班為單位進行開題報告,選聘指導教師,高一年級共確立了82個化學課題,化學子課題組對課題進行歸類和整理。

(4) 整合各方面力量,開展研究性學習。在確定課題後,我們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集中活動和分散步活動相結合,重點從兩個方面讓學生實踐、體驗。一是蒐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通過訪談上網、查閲書刊雜誌、問卷等,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最後得出結論。二是調查研究。學生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得調查結果,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和觀點。

(5) 對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進行評估。對課題研究進行陳述並展示所取得的效果,推動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在班級展示學生的調查報告,評估內容。重視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和研究性學習的參與程序。

(6)課題組成員分工挖掘研究性學習素材,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將設計研究性情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

(7)開展研究性學習公開課,

四、研究成果

我組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其中上研究性公開課有:

付曉豔:《氯氣》一課獲遼寧省重點協作校青年教師創新教學大獎賽一等獎

張玉潔先後上了兩節研究性公開課。課題分別是《鹵族元素》和《環境保護》。

效果顯著。

顧繡紅:《家庭裝飾與污染》一課,充分展示了學生的潛能。

陶萍和王恩成:《食品安全》別具一格。

候躍平:《環境保護》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使課堂生動活潑。

我組有關研究性學習論文有:

候躍平:《研究性學習教師》被評為遼寧省優秀論文一等獎。

王恩成:《機遇與挑戰》獲第十七屆遼寧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項目

《角色轉換》獲遼寧省高中化學新教材研討會一等獎

《新課程與自學能力》獲東北地區走進新課程優秀論文一等獎

付曉豔:《淺談化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獲東北地區走進新課程優秀論文一等獎

王霞寫出了《研究性學習初探》一文。

經過近一年的實驗和探索,研究性學習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一個課題組的學生認為:我們深切地體會到科學研究對生產生活的重要性,而科學研究必須遵循科學的理論和掌握科學的方法,只有通過團結合作,才能有科學的決策,我們覺得學習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學生非常贊同把研究性學習引入課堂,滲透在學科教學中。研究性學習培養了學生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的高尚情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研究性學習使學生的觀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顯著增強,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五、子課題研究小組

組長:xx

成員:xx xxx

執筆:xx

篇12:研究性學習報告

隨着現代都市的發展,出現了一種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為現在都市的環境公害,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而這種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熱的建築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廈的玻璃幕牆。在下午約2~4時折射的太陽光正好對着公路,司機們的視線受到干擾,存在安全隱患。在深圳也存在此種問題,特別是繁華地段的高層反光反熱的玻璃幕牆,因此,本小組在深圳市的蔡屋圍等繁華地段進行調查研究,開展了“光污染”的課題研究。 課題目的:

1.認識和了解光污染的有關知識。

2.調查城市光污染,並提出有關建議。

3.學會團結合作,學會對知識的探討與研究?

課題研究過程與方法:

1.查找資料:上網查找,翻閲書報。收集資料。

(1)光污染分為人造光與自然光,這些光照對人體有害處。

(2)人對光的色彩有何反應。

(3)光污染對各種人羣的危害。

2.實地調查

(1)對行人、司機的採訪。

(2)採用拍照,進行實情記錄。

3.總結整理

(1)整理資料,分析內容。

(2)製作網頁。

研究結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據環境科學的解釋,光污染是指過量的光輻射,紫外線輻射和紅外線輻射對人體健康,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現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輻射中常見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視野內有光亮度範圍不適宜,在空間或時間上存在着極端的光亮度對比,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見度的視覺現象,玻璃幕牆的光污染就是由於其反射太陽光、燈光等光線過強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視力下降並迅速疲勞,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間迎面而來的汽車前燈的眩光會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機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發生危險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來源太陽輻射。太陽光主要有紫外線、紅外線、可見光等。而光污染是指過量的光的輻射,紫外光的輻射,能對人體健康、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線過度的照射,便會引起日光性皮膚炎,會使人身體暴露部位紅腫,嚴重者起水皰,患部有灼熱,刺癢或疼痛感;病情嚴重時,可伴隨身體不適、發燒、噁心及心跳加速,長期日曬過量會造成慢性損害,長期照射陽光,紫外線能誘發皮膚癌。但適量的陽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陽光

反射太陽光,這種光污染是城市中最為嚴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築,雖然以玻璃幕牆為主,是很美觀,但在美麗的背後卻潛藏着殺機,它給周圍的人帶來了很多危險,如:使正常細胞衰亡,出現血壓升高,心急燥熱等不良症狀,還可以使人的視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們日常使用的電燈,舞廳用的彩燈等。在舞廳裏,我們看到的燈光五光十色,美麗萬分,可你對它的危害又認識多少呢?各式各樣的彩燈是光污染的來源之一。彩燈雖然能夠強烈的刺激感官,同時刺激也能病發細胞,使人的眼睛不適,影響人的中樞神經,令人產生頭暈目眩,站立不穩的感覺,長期處於這種燈光下會引起頭痛,失明,食慾不振。此外經科學研究表明,彩光能給人產生心理壓力,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 ?

(5)彩光心理壓力指數

燈光顏色 白光 黃光 綠光 藍光 紫光 紅光 黑光

壓力指數 100 113 133 152 155 158 187

(6)光污染如何導致近視

作為學生的我們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嚴重了,現代學生的近視眼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學生所用的枱燈,光質分為紅外光、紫外光。紅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長期吸收紅外光會使眼組織變異;紫外光有穿透力,殺傷力強,長期受紫外光輻射,眼細胞受到傷害。枱燈的光污染會對眼睛造成疲勞,損傷,從而使視力下降。

2.光污染的防治與建議

(1)在光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可以多植樹,樹木可以減少光污染的強度,從而減少光污染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區的建築物應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熱的建築材料,最好使用不反光、不反熱的建築材料。

(3)住宅區不用反光、反熱性強的建築材料,因為它會直接危害到人們的健康,生活習慣。

(4)若使用反光的建築材料做外牆,應有自動轉向反光系統。如:兩棟樓隔着一定的距離而對立,若太陽光從對面大樓方向射過來,那麼這棟大樓的反光外牆通過自動反光系統調節一定的角度,射向另一棟大樓再經過自動反光系統,把光反射到天空去,這種設想的可行性是可以的,但依現在的科技水平要完成這一系統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高新的科技與高能量的消耗,因此這種想法只有在未來實現了。

(5)現代社會提倡使用新能源,而太陽能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可以利用太陽的高熱能來發電,在某些高原地區長年受到太陽的照射,我們就在那裏安裝了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儀器,同樣我們也可以在高樓大廈上安裝此種儀器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一是能使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污染大量減少,因為我們利用太陽能發電,可以減少對植被的砍伐,也可以減少燃煤的數量。二是能為此大廈減少電費,甚至可以倒賣電給發電公司,同時,能給在此大廈工作的人們帶來合適的室內温度,夏不熱,冬不冷。

(6)對已經產生光污染的玻璃幕牆,專家建議可採取其他補救方法,如用新型的亞光外牆建築材料置換或對受光污染影響的地方增加隔光措施等。

(7)目前我國尚未對光污染立法。隨着社會的發展,市政府應制定有關光污染的法律。如,如何使用反光、反熱的建築材料,與對它的使用加以限制;對光污染嚴重的地區要如何改善等。配合我國現階段,制定有效的法律來改善現代化都市和國際性大都市的光污染情況,這樣才能保證這裏的人們的健康。

篇13:研究性學習報告

一、研究背景

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發明逐漸走邁人們的生活。家用電器更是為我們提供了方便與豐富我們生活。而與同時,一個隱形殺手的潛伏在人們的四周。它無色無味,也許在短時間內不被人們發覺。可久而久之,它便威脅到我們的生命。為此,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瞭解更多的輻射危害,尋找出可以防輻射的方法,給予更多人幫助。

二、生活中的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是一種物理現象,是指“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由電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電磁輻射有兩大類:一是自然界電磁輻射源,來自某些自然現象,如雷電、颱風、太陽黑子活動與黑體放射等。二是人工型電磁輻射源,人工型電磁輻射源,來自人工製造的若干系統或裝置與設備,其中又分放電型電磁輻射源、射源電磁輻射源及工型頻電磁輻射源。

三、電磁輻射的危害

1969年~1982年,美國與裏州有951名男子死於腦瘤,當時該地區在發展多項電器工業,而這些人之中大部分就是電工或電器工程師。對此,得克薩州癌症醫療基金針對這一些人進行抽樣化驗,發現好多人的癌細胞比一般人的生長速度快24倍。吸收電磁輻射過多,會導致胎兒變形、骨髓早死、白內障、肺致病死性損傷。

四、有效防護電磁輻射措施

1、縮短一次接觸電磁輻射的時間

2、使用防輻射護膚霜。

3、別把家用電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4、假如有應用手冊,該根據指示規範,保持安全操作距離。

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6、當電器不用時,最好將電源關閉。

五、各家用電器的輻射量。

也許這些電器的電磁輻射不是很大,然而我們卻不可忽視。電磁輻射有一個累計效應,偶爾一兩次看不出什麼毛病,但日月累積到一它程度就會慢慢對人體產生危害。

注意:對人危害三大要素

a、輻射源的強度

b、受輻射的時間

c、與輻射源之間的距離

六、調查周圍人羣對電磁輻射的認知程度。

為了更深入的研究,我們深入周圍身邊的人們,其中多數都是我們的親人,在一次調查中,點共調查了20人,其中男的有12人,女的有8人。知道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危害的人有8人,知道皮毛的有7人,5人可以説一點都不知道。可見,在日常生活中有大多數人不明白什麼是電磁輻射。為此,更加地堅定我們對電磁輻射的研究。

七、組員的感受

我們都認為了解電磁輻射是很緊要的,廣大的人民羣眾在使用家用電器並不知道電磁輻射是對人體有危害的。就算知道的也不以為然,並不重視,久受電磁輻射的危害很快就會顯現出來。因此,我們認為是否國家可以宣傳電磁輻射的危害。這樣的話,應該可以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八、疑難問題

電器在使用過程中是否產生的電磁輻射都是相同?

每一種電器的使用是否有一個安全的距離?

九、參考文獻

1、《電磁波傳播與研究》

2、《電磁波》 黃宏嘉 著

3、《電磁波傳播原理》 候傑昌 著

調 查 問 卷

親愛的阿姨叔叔:

您們好,這是我們的一個調查問卷,我們想了解您對生活中的電磁輻射的認知程度,謝謝您的合作。

1、您知道電磁輻射嗎?

① 知道 ② 不知道

2、您知道電磁輻射的來源嗎?

① 知道 ②不知道

3、對電磁輻射的危害,您有防範過嗎?

① 有 ② 沒有

4、一般您是怎樣防範?

①不與電器接觸過近

②使用防範工具

③擦防護輻射霜

④其他方法

5、長久接觸電器,您出現過什麼症狀嗎?

① 有 ② 沒有

6、以後您會對電磁輻射有嚴加防範嗎?

① 會 ②不會

篇14:研究性學習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閲讀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國中生的語文課外閲讀現狀實在令人擔憂。我們曾經對自己學校的九年級和七年級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面窄、時間短、量少、不得法,每天閲讀時間少得可憐,40%的學生平均每週閲讀3小時以上,20%的學生平均每週閲讀2小時以上,25%的學生平均每週閲讀1-2小時,甚至還有15%的學生每週閲讀時間不足1小時。對於魯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吳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這幾位作家的作品,閲讀過的學生所佔的比例較高,但我們瞭解到,其實,對於這些名家,他們也僅僅看過少量的幾篇文章,根本談不上深入的瞭解。此外,對於一些外國作家,卻只有少部分學生閲讀過。可見,學生的閲讀面較為狹窄,閲讀的深度也不夠。

語文課外閲讀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並形成學習能力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蘇霍姆林斯基曾説:“課外閲讀,用形象的話來説,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課外閲讀,在學生面前展現了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奇妙世界。它指導學生認識人生,熱愛生活;它召喚學生張開思考的風帆,在書海中遨遊;它啟迪學生仰以察古,俯以觀今,尋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發展個性,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國中生要學會制訂自己的閲讀計劃,廣泛閲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閲讀兩三部名著。”可見,課外閲讀舉足輕重。

當前中學生的閲讀需求呈現單一性和簡單性問題。對文本的閲讀,處於淺閲讀階段,一如大眾對影視作品的需求,追求故事情節的波瀾、跌宕起伏,讓自己知道的故事比較多,從而多些生活談資;再者獲得些心中有卻不甚明朗的理性認識,殊不知這些理性認識是很廉價的。而對作者的行文思路,構思技巧,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等比較專業的閲讀要求,學生們表示沒有想過。顯然學生的閲讀需求是較低層次的,沒有站在學習者的角度考慮。他們的閲讀目的、需求亟待提高。

課外閲讀的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大量的閲讀中既訓練思維,增長心智又接受美的薰陶和浸染,養成自己的文學素養。在閲讀中關注作者對某一現象是怎樣思考的,即作者是怎樣想的,把握他的思維脈搏,學習別人的思維。回過頭來再看看自己是怎麼思考的,從而在比較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在閲讀中我們要感受作者所刻畫的美,品味美,沐浴美,形成美感。最終用思想養成思想,用美生成美。

針對以上情況,我、周秀華、曾嵐嵐三位教師確立本課題並在所任班級實施,期望能夠對學生有所幫助。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新《語文課程標準》把中學生的課外閲讀,尤其名著閲讀擺到了比較明顯的位置。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閲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如何提中學生名著閲讀質量的新難題,因此,加強中學生名著閲讀的策略研究勢在必行。據瞭解,我校九年級學生的課外閲讀量遠遠低於這一要求,學生的閲讀興趣不濃,閲讀時間少,方法有待提高,為此,在學校教研室指導下,與學生討論後開展此項活動。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板塊的一項內容。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研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研究”這個詞本身就具有挑戰性,而學生選的課題往往是平時自己最感興趣的,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閲讀名著積極性。對國中學生而言,“研究性學習”只是一種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趨勢

目前國外研究性學習呈多樣化趨勢,其特點或圍繞着問題等的提出和解決來進行學習活動,或使研究性課程呈現出多層面的開放性,或更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過程。在我國從教育文化積澱和現實條件來看,實施研究性學習既是更新教育觀念的過程,又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的過程,更需要全社會的支持。

名著閲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他們受用終身的精神底子。教師對於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在名著閲讀過程中出現的障礙和問題,如果加以正確的引導和疏通,使學生能望其門而入,領略名著的無限風光,讀出滋味、培養興趣、領悟內涵,最終就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而如今的中國,各種流行閲讀正在迅速興起,閲讀的通俗性、功利性、休閒性和大眾化,使中學生的閲讀重心發生了轉移,也使名著閲讀面臨着巨大的障礙和危機。

(四)創新之處

研究性學習的本質在於,讓學生親歷知識產生與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獨立運用其腦力勞動;追求“知識”發現、“方法”習得與“態度”形成的有機結合與高度統一。

和現有的學科教學不同,研究性學習不再侷限於對學生進行純粹的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和獲得各種能力。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不但知道如何運用學過的知識,還會很自然地在已經學過的知識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繫,而且,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還會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課堂上最大的創新之處在於學生對年代久遠的小説、散文、戲劇等文學作品有自己的解讀,能夠根據自己的閲歷和生活經驗理解和詮釋書中的故事,學生的課堂發言、討論、表演、提問以及課後的總結,讀後感都充分説明了這一點,老師的講堂變成了學生的發言堂,教師退居幕後,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和看法,有效提高了閲讀興趣。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有了改變,嚐到了“當家作主”的甜頭,極大增強了自信心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1、學生對“研究性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方式進行實踐,體驗這種閲讀方法的益處。

2、關於名著閲讀方法的自我探索,找到自己喜歡的有效的讀書方式方法,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3、對《名人傳》《格列弗遊記》《傅雷家書》等中外著名小説以及魯迅冰心等適合國中學生閲讀的名家散文名著進行研究性學習,拓寬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對文學作品的鑑賞能力。

三、本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從研究之日起,針對參加試驗班級學生名著閲讀情況和閲讀水平進行調查分析。

2、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閲各種相關文獻,瞭解研究動態,不斷提升教師認知能力,提高教師指導水平。

3、個案研究法:通過對典型案例的挖掘、整理、分析,探索學生名著閲讀方面及閲讀方法上的成功經驗與不足,及時矯正研究方法。

4、經驗總結法:針對各階段的分期工作,適時進行總結,發現不足,及時提出改進意見,以確保課題研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還可以採用對比研究法、談話法、抽樣調查法、統計法,並藉助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檢測、研究。

四、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

為使課題研究順利進行,並能取得實際效果,我們初步設想,本課題研究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以《名人傳》為例來説明各部名著閲讀的實施步驟)

(一)導讀階段(安排1—2課時)本階段,

指導學生閲讀教材中“名著導讀”的相關內容,並向學生補充導讀材料,如作者生平,寫作背景,思想內容及藝術特點簡析等,讓學生對作品先有個大體的瞭解,然後佈置閲讀任務、明確閲讀要求、統一閲讀進度。另外,教師還應指導學生掌握一些閲讀長篇小説的基本方法。

(二)積累性閲讀階段(安排10周左右)本階段要求學生以泛讀為主,每週閲讀十回左右的內容。每週設計作業如下:

1、摘抄語段:摘抄本週閲讀到的精彩語段,並做簡單點評;

2、內容概括:概括本週閲讀的內容,不少於500字;

3、寫讀後感:每篇圍繞一箇中心來寫,力求有自己的見解,不少於500字。(考慮到學生差異,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從以上作業中任選其二來完成。)本階段,教師以培養學生閲讀興趣,形成良好閲讀習慣為中心目標,每週抽查學生作業並做有針對性的指導。在逐回閲讀完全書後,安排1課時,由學生髮言、討論,教師歸納、總結。

(三)探究性閲讀階段(安排2周左右)

1、分析人物形象(2周):本階段安排學生精讀有關情節,指導學生重點分析貝多芬、列夫托爾斯泰、米開朗基羅的形象,並以“我眼中的×××”為題寫一篇作文,然後按學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進行分組交流,最後推薦出優秀作品展評。

2、瞭解小説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安排2課時)由教師開設一次“名著欣賞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更好地瞭解名著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然後,組織學生根據講座指導,查找資料,完成一篇讀書筆記,嘗試分析小説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

(四)總結階段(安排1周左右):本階段準備開展《名人傳》影視欣賞、讀書筆記展評、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一方面繼續調動學生課外閲讀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幫助教師檢測學生的閲讀成果。

四、活動評價

每學年進行一次活動評價,包含參照學生讀書筆記等材料進行的過程性評價,和通過設計名著閲讀試卷對學生進行的總結性評價。

五、課題組顧成員及分工

課題負責人:

錢明霞:中教一級,語文組組織,負責本次課題研究工作的組織與管理,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收集整理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撰寫開結題報告。

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曾嵐嵐:星村中學高級教師,有着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主要負責課題組研究的理論指導工作。主要負責活動課攝影安排和總結整理工作。

周秀華:星村中學教師,深受學生的喜愛並深深地愛着學生。有着紮實的教育教學基本功,都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主要負責材料的收集,組織相關實踐活動。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呈現方式

1.學生讀書筆記,學習心得、手抄報等相關材料。

2.研究課題組“活動課”“研究課”相關資料。

3.課題研究反思、階段性總結及結題報告等。

4.撰寫相關論文等。

七、主要參考文獻

1、埃明達。美法韓日《如何實施研究性學習》[j]。內蒙古教育,20xx(8)

2、胡慶芳,程可拉《當今美國中國小研究性學習的模式研究》[j]。教育科學,20xx

3、王愛芬《國外及我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4)。

4、錢旭升《我國研究性學習的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xx

5、黃朝兵《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創新人才》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

6、李漢雄《中學生課外名著閲讀的`重要性及方法》甘肅省基礎教育網絡教研。20xx

篇15:研究性學習報告

一、英語研究性學習不同於英語學科教學

1.作為一門課程,“問題”是研究性學習的載體,整個教學過程圍繞着問題的提出──尋找收集資料──分析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而英語學科教學是以教材為依據和載體,教學過程是圍繞完成教材所規定的目標而進行的教學活動的過程。

2.在英語教學中往往以教師為主,“知識”在教師那裏,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單向“求學”,是知識的接受者;研究性學習主要由學生負責完成,它賦予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同時也承擔達到目標的義務。

3.英語教學偏重於學生通過記憶、練習、重複等方式掌握學科基礎知識達到簡單應用的目的;研究性學習重視學習的結果,更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4.英語教學活動一般在課堂上進行;而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不侷限於課堂,它根據問題的需要走向開放的社會,向社會索取知識。5.英語學科教學的評價方式一般是以分數為手段的標準化考試;而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是一種綜合的、定性的方式,它以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活動以及體驗為依據。

二、英語研究性學習與英語學科教學是有聯繫的

從我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來看,1.課題的提出基於英語教學,根據學科教學內容中的問題、方法、規律等提出探索性課題。如:英語語法學習和詞的用法總結,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的不同,英語學習方法的研究以及從教學內容延伸出的課題等。2.在收集資料過程中,學生必然會運用已學英語知識查閲因特網上、圖書館中的大量英語材料;運用英語與外籍人士交流,對他們進行調查訪問。3.學生運用已學的英語知識完成部分課題的結題報告。4.在答辯過程中,課題組學生得運用英語來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闡述。

三、如何進行英語研究性學習英語研究性學習課題的實施計劃

1.課題:(1)中西方餐飲文化的異同(2)美式與英式英語的不同(3)英語學習方法的研究(4)東西方身體語言的異同(5)講英語國家的概況(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6)漢英句子結構的異同(7)語法的學習和詞語的用法總結(8)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目標:(1)增進學生對西方國家政治、歷史、人文、地理、餐飲文化、風俗習慣等的瞭解。(2)培養學生運用已學的英語基礎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探索創新精神。(4)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羣體意識。(5)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增強科學意識。

3.計劃:第一步:選題以及論證階段四周時間第二步:資料收集階段十二週時間第三步:結題階段六週時間第四步:成績評定階段四周時間第五步:總結與展示階段三週時間

學習總結報告 ·學習工作報告 ·公司學習報告 ·交流學習報告 ·出差學習報告

4.預計到的障礙:(1)缺乏資料來源(2)對西方文化無親身體驗(3)在遇到困難時可能出現畏難情緒(4)指導教師是否具有駕馭能力5.對策:(1)指導學生查詢資料,利用因特網、圖書館、報刊雜誌等查找所需資料。(2)近可能多地聯繫外籍人士,對他們進行調查採訪。(3)注意研究過程中反映出的情況,及時調整計劃,針對問題借鑑他人經驗及時解決。(4)加強理論學習和方法學習。

6.預期成果:(1)總結報告、調查報告、論文、心得體會等(2)按照實施計劃進入選題以及論證階段,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選擇研究課題,由課題指導組進行分組,此時課題組的學生和教師已打破了原來教學班的界限,如:我指導的課題組“東西方餐飲文化的異同”由來自同一年級四個不同班級的學生組成。課題組在指導教師的協助下寫出開題報告,課題指導組進行開題評審工作。(3)資料收集階段。該階段是整個研究性學習中最為重要的階段,在每一次活動前指導教師和學生都要做好準備工作,填寫好活動安排表。每次活動之後作好記載,學生互相交流心得體會。(4)結題階段。作為指導教師應開設講座,讓學生懂得撰寫總結報告、論文、調查報告等的格式,學生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分工合作寫出結題報告初稿,交各小組討論,對初稿加以補充、修改、完善,最後定稿。(5)成績評定階段。首先根據課題組的開題報告、活動資料(包括筆記、資料、照片、活動情況記錄、階段總結等)、結題報告、小組答辯情況,由評審組打分,然後課題小組再根據得分情況、參考小組成員在整個活動中的參與情況,評出小組成員的等級。(6)總結與展示階段。學生對自己在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活動情況進行反思、總結,互相交流學習,並展示研究成果,必要時邀請家長參加。

四、實施英語研究性課程的體會

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再處於中心地位。研究性學習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為基礎,學生才是整個活動的中心,教師在很多情況下是以協調者或協助者的身份出現,協助學生解決他們在活動中遇到的麻煩。

2.教師不再是權威,對教學內容不再具有壟斷。不是教師説的就是標準答案,課題所需的各種知識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很多知識已經超出了教師的專業範圍,如本課題中涉及到的烹飪、營養等。

3.教學方法不像課堂教學那樣有較為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更具有靈活多變性。

4.教師成為更加主動的學習者。由於英語教學內容有教材可依,導致有的教師長期以來依賴教材,不思進取。而面對英語研究性學習,教師無優勢可言,同學生一樣,要學習的知識太廣闊了,從研究性學習的流程、內容以及一般的科研方法到課題所涉及的其他專業知識都需要教師認真學習,否則難以適應研究性學習的指導需要。

5.有利於促進英語教學。學生在活動中涉獵了大量西方餐飲文化知識,對飲食結構、營養、風俗習慣、就餐禮儀等有較多的瞭解,對英語教材中(Book1)Unit15 Health eating這樣的課文,學生學起來就更輕鬆有趣;同時,在與外籍人士的交流中,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有限,更激勵自己要努力學好英語。

6.學生團隊意識增強,與他人交往能力得到鍛鍊,克服困難的勇氣、意志得到磨練,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篇16:研究性學習報告

課題題目 : 高中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

目標: 探索研究性課題,推進高中生良好學習習慣教育。

內容:

1、高中生內隱的研究;高中生引起注意的習慣;專心思考的習慣;

2、定向思維的習慣;批評的習慣;求異的習慣;思考的習慣;

3、外向的學習習慣--專心聽講,大膽表達,認真閲讀,及時摘記。

4、獨立鑽研的習慣;專心作業的習慣;按計劃學習的習慣。

5、合作共事的習慣;合理擺放學習用品的習慣;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的習慣。

6、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的習慣;快速反應的習慣。

目的與意義:新課程改革自提出以來,經過十餘年的醖釀、推廣和實施,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特別是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以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頒佈,進一步指明瞭實施素質教育的方向,加快了素質教育的進程。

首先,高中生思想和感情的發展需要良好習慣教育。良好習慣表現人性、人道、人權和人生,表現人對大自然的認識和感情。良好習慣給高中生展示鑑賞真、善、美的審美領域,創設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藝術環境。

其次,高中生思維和語言的發展需要習慣教育。日常行為習慣展開形象思維,激發創造意識,富有表現力。

活動計劃:

(一)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1、課題組設計課題研究方案、申報立項

2、開題並按計劃實施方案,包括活動過程中的研究報告的提出,研究論文的撰寫,資料的彙報,階段性小結。實驗教師平時應做好各階段性實驗總結,案例及相關的案例分析。整理和分析有關教學資料,進行初期、中期、後期等的評比工作

3、對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

4、問題及原因分析

5、採取對策方案

6、培養高中生良好習慣實施

7、實施效果調查分析。

(二)課題研究的具體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

準備實施階段。作好課題前期準備工作,立項申報,開題論證,成立課題組,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進行各科教學模式的初步研究。

1、進行學生習慣研究,明確研究的目的意義,並聘請有關教師對課題進行進一步論證,確立研究的重點方向,初步制定方案。

2、採用申報審核方式,組建課題組,組織教師進行理論學習。

3、健全校級管理機構,對研究進行指導協調。

4、第一階段的小結。

第二階段

1、制訂明確詳實的階段研究計劃;按計劃全面實施研究。

2、針對國小生的特點,進行不同層次的良好習慣的教育,蒐集典型課例和活動錄像等資料。

3、進一步完善課題目標,開展好各項活動,做好階段性小結,重視行為教育活動對青少年精神世界的薰陶作用。

4、中期階段性小結

第三階段總結驗證階段。

總結經驗,爭取上級驗收,取得實驗成果。每位課題實驗教師寫實驗報告,課題組寫總報告。按實驗方案進行總結,整理資料,撰寫實驗報告、論文等,收集典型課例和活動錄像,對研究進行綜合分析。

篇17:研究性學習報告

指導教師:***

課題組成員:***

目標:希望在本次調查中,樹立節水意識,爭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內容:瞭解水污染的危害,水的用途, 水的性質極其水污染治理方法

目的與意義:我們通過及時調查分析,發現部分同學沒有形成節水觀念,對於水污染這一問題沒有高度重視。經小組討論確定以我們身邊的水為課題進行學習性研究。

任務分工:論文撰寫: 設計調查問卷:

發放調查問卷:訪 談:

資料查詢:

活動計劃:

1月29日-1月31日:討論研究內容,確定主題

2月1日-2月3日:擬訂實施方案

2月4日-2月5日:人員分工

2月6日-2月11日:開展研究課題

方 法:

1:對校內學生按男女各30名的方法,抽取3位不同科目老師詢問採訪,向校外10名家長和學生進行調查,並向受訪者派發問卷(可開展網絡問卷)。

2:通過網絡,書籍等方式搜查相關資料。

3:將網絡書籍中的相關內容,數據加以分析整理。

4:根據整理內容設立相關報告。

5:修改、整理報告與論文

可行性:分工明確,組員可就自己能力完成相關事務,將報告完成。

預期的成果:論文

(結合實際,附操作點,將調查結果反思等加入其中,運用一些名言,提倡同學們節水)

總結:同學們實踐能力增強,加強學生節水保護水的意識。

體會:在研究性學習中,同學們鍛鍊了實踐組織能力,不僅在學習上更加努力,也對節水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希望同學們能通過本次調查讓自己有節約的意識行動,從節約每一滴做起,更增強了工作能力,責任感。

教評: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鍛鍊了實踐能力,強化了節水意識。

篇18:研究性學習報告

課題題目中學生吸煙的危害。

指導教師王玉娜

課題組成員劉格言 ,嚴曉靜,劉洋,温曉曉,韓喜輝,姜琪等

相關課程研究方法

課題提出背景説明:

在學校可見有時能夠看到有個別學生又抽煙的現象,吸煙有害健康,於是調查一下學生抽煙的現象。

研究課題的意義和價值:

瞭解抽煙於海健康,讓同學們遠離香煙。

任務分工:

劉格言負責活動記錄、資料保管的整理、陳述報告;嚴曉靜,劉洋負責上網及圖書館查資料、寫報告;韓喜輝,姜琪等同學負責訪問學生。

活動步驟:

一、上網、上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

二、訪問學生抽煙的現象

三、瞭解抽煙危害狀況。

四、整理資料、撰寫調查報告。

研究內容:中學生吸煙的危害。

可行性分析:

圖書資料、各類科學書籍、相關報刊、實驗室設備。交通工具、公交車、其他:電腦網絡

預期成果:調查報告

呈現形式:文字、圖片

指導老師意見:

調查效果好

簽名:王xx10月9日

可能存在的問題:對抽煙學生調查可能遇到障礙。

篇19:研究性學習報告

年級:20xx班級:17

課題題目

酸雨與人體健康

指導教師

温秀清

課題組成員

孫xx、王xx、姜x、張xx、王xx、李xx、姜xx、姜xx、韓x、欒xx、劉xx

相關課程

化學

研究方法

調查

課題提出背景説明:

某天在看天氣預報時候,播音員善意提醒:明天有酸雨,注意保護皮膚。於是,我們決定研究一下酸雨對人體的危害具體怎樣

研究課題的意義和價值:

瞭解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的化學成分,對人體的危害是什麼,是怎樣危害人體的。儘自己的力量阻止酸雨的形成和防止酸雨對人體的危害。

任務分工:

孫Xx、王xx、姜x負責上網,去圖書室查閲資料。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張可慧、王力濤負責採訪老師。李xx、姜xx、姜xx負責到工廠實地考察。韓xx、欒xx、劉xx負責實驗室研究。孫xx負責分析資料,撰寫報告。

活動步驟:

第一階段6月1日到8日,上網,去圖書館查找資料

第二階段6月10日到14日,訪問化學老師,瞭解酸雨對人體的危害

第三階段7月1日到10日,到附近的化工廠進行調查

第四階段7月15日,對酸雨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研究

第五階段,7月25日,整理資料,分析結果,撰寫報告

研究內容:酸雨的來源及對人體的危害

可行性分析:

圖書資料、相關書籍、報刊,實驗室設備,網絡

預期成果:調查報告

呈現形式:文字、圖片、動畫

指導老師意見:

目的性很強,可操作性強。在實驗室做實驗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

簽名:温秀清

9月3日

可能存在的問題:

對化工廠的調查可能不是很順利。

篇20:研究性學習報告

一、選題背景

在當代,工、農業生產活動中應用了大量機器。機器的廣泛應用,使摩擦力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如何利用有益摩擦及避免有害摩擦是節省能源的重要途徑,而摩擦力又以各種方式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摩擦力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巨大影響引起了我們的興趣,因此我們選擇此課題進行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以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作用為切入點,運用中學物理所學的有關摩擦力的知識,研究分析摩擦力受何種因素影響,力求得到一些課本所沒有的知識,拓寬知識面,從而加深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有關力學知識。

本課題有較強的實踐性,通過組員實驗,研究分析生活實例,能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通過寫論文還能提高我們的文字表達能力,而組員間的配合也是對我們的合作精神和組織協調能力的考驗。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1、驗證滑動摩擦力受正壓力及動摩擦力因素影響,並探索其它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2、研究影響靜摩擦力的因素。

3、定性研究物體在流體中的運動時所受的摩擦力。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獻研究法 從新浪網、課外書籍中採集資料進行分析研究。

2、實驗研究法 通過動手做實驗進行定量研究。

五、研究計劃

[一]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此階段為理論分析階段。明確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為接下來的實驗驗證階段確定研究方向。本階段計劃用七週,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確定研究課題

2、查閲文獻資料

3、設計研究方案,撰寫開題報告

(第二階段):此階段為實驗驗證階段。通過一系列實驗,結合組員間的討論定下論文初稿,再通過指導老師的指導,進行補充修改。最後形成正式的研究報告、論文。本階段計劃用十三週時間,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進行實驗研究,取得實驗數據。

2、整理、總結研究結果。

3、撰寫論文。

4、成果展示。

[二]任務分工

1、查閲資料:XX

2、準備開題報告:XX

3、撰寫論文:XX、XX

4、成果展示:全體組員

六、可行性分析

1、課題本身是一個常見的問題。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多種書籍都曾進行探討,有較充分的資料來源,且涉及的力學知識與中學物理教材緊密相連,使我們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具有現實性和合理性。

2、可利用每週學校研究性學習時間,週末及寒假進行研究活動,時間充足。

3、活動所需經費不多,活動工具簡單,都能由組員自行解決。

4、全體組員對課題有濃厚的興趣以及信心把研究做好。

七、預期成果:論文

八、成果表達形式:文字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人類生活、生產中,摩擦力無處不在。摩擦力按其性質可分為滑動摩擦力、靜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三種。不同性質的摩擦力,影響其大小的因素亦不相同。我們組選擇了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進行研究,並粗略研究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研究至今,已取得一些成果。

首先對於滑動摩擦力,從課本中知道它與正壓力成正比。我們組員採取控制變量法,通過實驗準確驗證了在動摩擦因數一定時,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成正比這一結論。但因為動摩擦因數較難控制,只粗略驗證了在正壓力一定時,滑動摩擦力與動摩擦力系數成正比這一結論。由此,我們仍可得出f=μN這一公式。

那麼動摩擦因數由什麼決定呢?我們知道動摩擦因數反映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反過來説就是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決定了動摩擦因數,而動摩擦力是兩個有不光滑接觸,有相對運動的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動摩擦因數也不是單獨由某一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決定的,而是由兩個有相互作用摩擦力的物體的接觸面粗糙程度決定的。

假如我們拿一支筆,一段小繩,把繩子纏繞在筆上,我們會發現繩子纏繞的圈數越多越難拉動,如果繩子之間有重疊的話,則更是難以拉動。這中間是否存在其它影響摩擦力的因素呢?我們分析得到:繩子在筆上每繞一圈,繩子與筆之間就多了一圈(無數多個)接觸點,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就多了無數處,即有更多的地方產生摩擦力,所有的摩擦力疊加在一起,便使合力增大了。若繩子中有重疊,則不止繩子與筆之間,連繩子與繩子之間也會有相互作用,阻礙對方運動。且這時繩子與筆的壓力除直接與筆接觸的繩子的壓力外,也包括繩子與繩子之間的壓力,這樣摩擦力便急劇增大,以致難拉動繩子。生活中,船靠岸時總是用繩子綁住岸上的樁,也是採用多繞幾圈繩子的辦法來增大摩擦力的。但這裏面並不包括除正壓力及動摩擦因數以外的其它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對於靜摩擦力,其產生原因是因為物體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而相對運動趨勢產生的原因是有外力作用,因此,產生靜摩擦力的條件不僅包括接觸面不光滑、有正壓力,還需要有外力作用。在不超出最大靜摩擦力的範圍時,外力越大,靜摩擦力越大。一旦超出最大靜摩擦力的範圍,物體便開始運動,靜摩擦力變為滑動摩擦力。那麼最大靜摩擦力與什麼有關呢?經過實驗可知fmax=μN即最大靜摩擦力與靜摩擦因數和正壓力成正比,其中靜摩擦因數比動摩擦因數稍大,因為當外力等於動摩擦力時,物體受力還是平衡的,要使物體運動,就必須增大外力。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固定的,較少的,但其表現形式卻十分多樣化、複雜化、只有充分了解、控制這些因素,才能充分利用有益摩擦,避免有害摩擦,最大程度地改進生產,改善生活。

篇21:研究性學習報告

研究性學習報告

研究性學習報告(1)

一、研究背景

1、高中語文學科之現狀與困境

進入新世紀,我們語文教學的現狀就普遍而言,仍然是沒有大的改觀。僅以我們學校及接觸的周邊學校為例——新安中學地處深圳市南頭關外,是深圳市寶安區教育局直屬學校。就生源水平而言,屬區內二類學校。經過深入調查瞭解,學生的閲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多處於中等甚至中下水平。如閲讀量少,閲讀面窄;思維缺乏深度和廣度;寫作內容空洞、幼稚,字裏行間充斥的或“風花雪月”般的柔弱無物,或“新新人類”樣的無病呻吟……此種現象,在我們這類學校以至往下的三、四類學校比比皆是,往上的一類的學校也絕不少見。筆者曾多次參與過各種級別的語文統考改卷工作,作為一個有二十年教齡的一線教師,看到學生“閲讀理解”答卷,答案似是而非、不得要領;作文表達內容膚淺、空洞無物,內心極為焦慮。一句話,閲讀和表達缺少甚至沒有“文化含金量”,著名教育家於漪比之為“缺鈣”乃至“失語”。

2、語文“新課程”教育理念之要求

本次語文課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讓學生在已習慣了的接受性學習之外,學會探究性學習。《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其“基本理念”第二條“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就明確提出:“高中學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維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閲讀表達能力和知識積累,發展他們的探究能力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形勢的迅猛發展

李克東教授指出: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我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學習和交流打破了過去的時空界限,為人類能力的提高和發揮作用帶來了新的空間。”(江在“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高峯會議”上的講話)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強調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是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着密切聯繫和繼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對獨立性特點的新型教學類型,對它的研究與實施將對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理論依據

1、依據建構主義的認知發展的理論

專題研究性學習的理論構架是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源自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利用建構主義可以比較好地説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即能較好地説明學習如何發生、意義如何建構、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建構主義理論體系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是認知結構。當代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認為:

所謂“認知結構”是指學科知識的實質性內容在學習者頭腦中的組織。它是由有組織的、穩定的概念組成。認知結構的構成遵循“不斷分化”和“綜合貫通”的原則,使其形成一個按層次高低和縱橫聯繫組織起來的“金字塔”式的結構。處於結構頂端的是最抽象和概括性最強的知識或概念,下面是逐級向下分化的從屬概念、命題或具體信息。(張奇,《學習理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4—185頁)

專題研究性學習就是要幫助學生建構個人的認知結構。這是整個閲讀和表達過程的最終目標。所要建構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意義就是要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達到較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在大腦中的長期存儲形式就是關於當前所學內容的認知結構。學習的質量是學習者建構意義能力的函數,而不是學習者重現教師思維過程能力的函數。換句話説,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專題研究性學習就是希望能集中給學生語文素養所必須的內容,以形成穩定的認知結構。

2、依據教育心理學中的同化理論

要想有效的獲得就必須加大刺激,單篇課文的力度顯得蒼白,只有把同話題或同主題的文章,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示,才會觸發學生個體經驗、發散學生思維能力、擴大言語表述的可能。並有效地形成言語能力。這種類屬似的學習是教育心理學中同化論的一個理論。所謂類屬,是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概念與所學概念之間的關係。同化論認為,如果二者是上位與下位、下位與上位等關係,那麼所學的概念就容易被同化,那麼學習者對所學概念的記憶與保持也容易完成。類屬學習是藉助於有待學習的概念與學習者自身已有概念之間所存在的關係來完成的一種學習。

人類的認識總是依循着從“個”到“類”的過程。這裏的“個”,是具體的事物,具有具象性;而“類”是具有相同屬性的具體事物的概括,具有抽象性。這種不同水平的“個”與“類”,不僅表明人的認知的發展,而且預示着教育空間所在。這就是説,學校教育作為新生一代第二次歸屬的中介,應當在促使其認知的類屬性獲得較高水平的發展上有所作為。這種“作為”,具體説就是學會深刻認識“個”、學會從“個”到“類”的概括,學會從已知“個”的“類”的特點推測未知的“個”、學會創造新的“個”等等。有專家指出:

類屬化閲讀是將閲讀活動中獲得的案例文本信息歸入到一定的“類屬”之中,使案例文本信息的“個”在這個“類”的層面上形成聯繫,或者將若干“個”的案例文本信息進行歸併,形成新的“類”及類屬關係。(魏國良,《現代語文教育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第162頁)

有識之士強烈呼籲“現代語文教育更需要,也更有條件編排更重視類屬化系統化的教材。”(區培民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29頁)也充分認識到專題學習的重大意義。“從信息論、方法論、認識論意義上看,類屬化學習是信息處理、策略運用、認識深化與昇華發展的統一,是一種高水平的活動。”

3、依據自身長期的教學實踐的反思

記得有人説過:我國古代語文教育基本是文字型教育。及至上世紀初,轉變為文字——語言型教育。而近十多年來,又出現了第二次重大轉變,即語言——思維型教育。但這次轉變,並未改變我國語文教育沉痾日重的現狀。進入本世紀,筆者想,該不該出現第三次重大的轉變呢?轉變為“思想——精神型教育”,即形成一條以“思想”鑄就為核心,“專題研究”為手段,讓精神和言語共生的學習主線,循序漸進,逐步攀升。我們總覺得,我們的高中語文學習之所以突破不了“少慢差費”的瓶頸,原因就在於我們“文字——語言型教育”的痕跡太重,要知道,這是國小至國中階段應該完成的任務,即“蒙學階段”的教育內容;而十多年來我們進行的“語言——思維型教育”因為沒有“思想”的支撐又顯得無序和乏力。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什麼年齡讀什麼書,什麼學段做什麼事。高中階段,我們應該多去研究精神和思想注入學生靈魂骨髓的方法和過程。

什麼是思想呢?劉再復説:“精神生命流動着的血液就是思想。沒有思想,生命只是一片沼澤。”所謂“精神生命流動着的血液”就是對現實有真見,對人生有透視,對歷史有深知,對宇宙有參悟。如果説國小至國中是以言語技能的學習去領悟作品的思想、精神、意藴,培育其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即側重於先技後道、由技悟道這一學習過程的話,那麼,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則必須把價值觀的鍛造,精神家園的構建放在首位,必須先道(精神、思想層面)後技(技巧、技能層面),由道悟技,以道御技,即由“形而上”至“形而下”。試想一下,沒有了思想,你能説或者寫出些什麼呢?我國古代文藝理論主張“文以意為主”、“意在筆先”、“以意役法”不正是此理嗎?而要在短時間內使沒有或者缺乏直接人生體驗的中學生漸進為一個會思考、有思想、有見地、有創意的人,就必須選擇“專題研究性學習”。

三、研究目標

(一)語文學科層面

1、“專題研究”

“專題”為的是集中,“研究”為的是深入。一個人專注於某一個“專題”(或一個人物,或一部著作,或一段歷史,或某個話題),材料不斷積累,認識逐步加深,體驗點點匯聚,思想層層積澱,分解化合,發酵蒸餾,就會凝結成一種對社會、人生獨一無二的個體認識;就會去陳言、留真意,除粗穢、存精氣,由博返約,厚積薄發。

2、“讀寫一體”

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永新説:“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其實,你“讀”什麼就決定了你寫什麼。我們努力探究讀與寫、輸入與輸出這一現象的過程和機制。

3、“言意互轉”

語文修養絕不是一個單純的言語技能問題,而是一個人的心智活動和人文素養的綜合反映。語文學習如果不顧及心智的開發,特別是思維訓練、文化教養和精神世界的培育,孤立地就“工具”抓運用,那無異於緣木求魚、捨本逐末。可以這樣説,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只有兩個,一是語言,二是思想。一個人言語世界的拓展,同時也就是精神世界的充實。我們努力實現言意互轉,精神和言語共生。

(二)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層面

1、整合後的課堂形態

2、整合後的課型形式

四、研究方法

1、實驗法

2、案例研究法

3、調查法

4、觀察法

五、研究過程

1、課題申報

2003年4月,中央電教館批准我校申報《家園——高中語文專題研究性學習網站建設及應用》的子課題立項。與此同時,我們也購進深圳潤萬年公司的後台管理系統,開始“自己課程”網站的開發和建設

2、組織機構

《家園》專題學習網站由深圳市新安中學特級教師吳泓主持。參加人員:陳運桂、羅宗填、鄒小新、嚴太波、倪崗、李擎、鍾誠、劉翠蘭、馬金蘭、陳志剛、吳鋭榮、陳秋影、潘冬雲。後續加入人員:深圳教院附中特級教師陳繼英老師,深圳市寶安中學高級教師唐寶康老師。聘請學術顧問:湖北大學鄒賢敏教授,廣西師範大學黃漢清、黃麟生教授,蘇州大學陳國安博士,山西師範大學桑建中教授。

3、建設網站

①取名。網站取名“家園”,源於2000級高一(6)班做“專題研究性學習”時所辦的班刊名,意在構建學生的精神家園。“構建精神家園”、“精神和言語共生”是我們網站的主題詞,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②設定了網站欄目的功能構成:即專題文粹精讀;專題資源拓展;題外天地延伸;習作展示評價;師生討論社區;步驟方法探索;評價活動思考。③定題。建成的有28個系列的專題課程:如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讀《詩經》;南方的天空——詞章華美與屈子行吟;寂寞聖哲——感悟諸子的言説;日月清朗,千古風流——讀《世説新語》;桃源夢境與歸去來兮——解讀陶潛;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與杜甫;東林悲風——明代士子的脊骨和喉骨;末世悲歌傷紅樓——讀《石頭記》;百年尋夢——讀蔣廷黻《中國近代史》;走進魯迅世界——讀《吶喊》、《彷徨》;生與憂患——解讀蘇軾;科學的巨擘,人類的良知——愛因斯坦;永遠的校園——北大、清華與西南聯大;我的朋友——胡適之先生;神話《邊城》——讀沈從文等。④上傳與專題課程相關的文章1000多篇。經過較長時間的摸索,《家園》網站的欄目得到了完善,內容得到極大的充實。

4、操作實踐

(1)整理出專題學習的操作順序:

①師生共商選定專題(定題),或由師確定專題,充分發揮教師“聞道在先”的引導者、啟發者和諮詢者的作用;②師生圍繞專題迅速收集材料,熟練上傳材料。這既需要較熟練的操作技術(如熟悉後台操作、前台協調配合等),也必須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如檢索、捕捉重要信息或有效信息);③師生高效閲讀上傳材料,研究他人對此專題的研究路徑及方向;④師生共商確定各自的研究路徑及方向(定向);⑤師生圍繞專題的路徑及方向精讀材料:一是欣賞、分析、理解他人創新的思想或見解;二是批判性地思考(或置疑、或探究),歸納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三是平等地交流、互換、共享思維成果;⑥學生寫出(即歸納、整理、表達)自己的研究性成果(或小論文或隨筆、散文等);⑦教師閲讀學生的研究性成果,與學生共商成果的優劣、長短。原則是不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對有個性、有見解的文章,即便結構欠完整,闡述欠周密,都予以褒獎和鼓勵並使之完善;對思想欠成熟,見解尚偏頗的,只要有一閃光處,也予以表揚和激勵;對借鑑他人過多的,我也名之為“重新組合就是創造”。我們反對抄襲,但對於重組得好、能化為個人的一種特殊表達的文章,也予以肯定和保護;⑧修改或重寫是作者重新認識、重新發現、重新創造(包括思想、思路、文體、樣式、遣詞、造句等)的過程。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個環節不容忽視;⑨學生成果編輯成冊或上傳網站,為的是便於相互的交流、溝通、借鑑和評價,以產生輻射效應和體驗成功的愉悦。

(2)摸索出網絡學習的管理方法:

①保證每週二至三課時的上網學習時間;②規定每節課的學習任務(如閲讀量、摘錄量)、學習方式(或搜索,或討論,或寫作)和學習區域(或師生討論區,或具體評論欄);③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或圖片動畫,或音頻視頻,或設置問題;④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這裏特指教師角色的定位或轉換:要及時引導,即時評價,參與學習,平等探究等。

篇22:研究性學習報告

課題名稱:研究消除粉筆粉塵的方法

學生姓名:xxx班級:高一班

同組學生姓名:xxxxxx

指導教師姓名:xx

報告完成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摘要:粉筆粉塵污染在學校中的污染應當引起重視,其對教師和學生的身體健康產生了嚴重影響,如何消除粉筆粉塵污染這個問題應該儘快引起各方面人員的重視。本文闡述研製吸塵黑板擦的原理和工作過程。

課題的提出:

背景

粉筆教具是目前教學的必備工具,用它來傳授知識,是最原始和最傳統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粉筆從其應用到現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對人類的教育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着歷史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類對粉筆教具的認識不斷提高,即粉筆給人類教育事業帶來進步和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給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及學生帶來巨大的危害。

通過系統動力模型對教室粉塵的分佈及危害作出研究後發現,在講台3m的直徑空間內,工作環境競與鍊鋼爐前工人受粉塵危害的嚴重程度極為相似。

粉筆從其化學成分構成上來講,主要成份為碳酸鈣(石灰石)和硫酸鈣(石膏),少量的氧化鈣以及其它少量的金屬元素如鐵、鎘等。以粉筆的化學酸鹼度來看屬於弱鹼性物質,從其物理性質即粉筆在書寫和粉筆擦除過程中其主要化學成分,濃度、分散度、比重、形態、硬度、溶解度等來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產生大量粉塵,長時間飄浮在空氣中,嚴重污染室內空氣,危害師生的身心健康,危害具有現代特徵的現代教具如幻燈機、投影機、電腦以及實驗室等重要設備,影響這些設備的性能,使用質量和壽命。同時由於大量使用必然需要開採大量的石灰石、礦和石膏礦,這樣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的破壞。

粉塵對師生呼吸系統包括肺、上呼吸道的危害以及對其它器官和組織的危害包括對眼睛、皮膚、耳朵的危害,還容易誘發其它器官的疾病,如對肝、腎、骨、腎臟等組織損害明顯。

粉筆粉塵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很多有害病菌都能吸附在微細粉塵上而被帶入學生肺部,從而促成急性和慢性炎症的發生,從而引起學生羣體集體感染呼吸道和其它流行病。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室內和細菌總數等衞生指標逐漸惡化,會與微細粉筆粉塵相互作用,加劇粉筆粉塵對師生健康的危害。

目的

我們之所以研究消除粉筆粉塵的方法,目的是可以減輕粉筆粉塵對教師、學生以及其他人的危害,使大家生活在一個健康的環境裏。

課題研究的內容:

研究方法

粉筆粉塵主要是在用黑板擦消除粉筆字的過程中產生,我們主要在粉筆的生產工藝和黑板擦上着手研究消除粉筆粉塵的方法。

研究生產無塵粉筆

(1)目前:市面上原始粉筆

(2)改進:原始粉筆的改進型為無塵粉筆,是在原始粉筆中加入油脂或聚醇類物質作粘合劑,再加入比重較大的原料。

(3)好處:使粉筆的比重和體積都增大,不易飛散粉塵。

(4)弊端:在實際應用中並不明顯,成本較大,難以推廣。

研製吸塵黑板擦

(1)目前:普通布制黑板擦

(2)改進:製作出吸收粉筆粉塵的設備,由一條導管連接着黑板擦和一個小型圓形箱體。

(3)好處:其功能類似於吸塵器,在擦黑板的同時機器啟動,使飛散的粉塵大部分不向外擴張,將粉塵吸進容器內,易於收集粉塵。

(4)弊端:剛接觸的人使用時感覺不太靈活方便。

我們針對教室講台前地方狹窄,老師、學生來往頻繁和學生活潑好動等的特點,認為研製一種使用靈活、方便,又能消除粉筆粉塵功能的黑板擦,即在現有傳統黑板擦的基礎上做一定改進,加入吸塵的功能,解決粉塵向外飛揚的問題。我們着手於研究製作吸塵黑板擦來解決粉塵污染的問題。

對課題研究進行的理論、數據等方面的分析

製作吸塵粉筆擦

吸塵粉筆擦的製作是由大家共同參與討論及挑選材料完成的。吸塵粉筆擦是在注塑殼體的內側,與殼體兩邊平行鑄有兩稜骨、四塊限位擋板,殼體上端面開有通孔,注塑的板擦固定架的螺桿上端車有螺紋,板擦體鑲嵌在固定架下端面凹槽內,固定架位於限位擋板中間,螺桿穿過殼體的通孔與鑲有彈簧的上壓蓋以螺紋連接,毛刷安裝在稜骨的凹槽內,收塵片安裝在殼體無稜骨對應的一邊上。防止了塵土的飛揚,把粉塵收集到一起。

吸塵粉筆擦由於製作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在學校中能夠廣泛推廣。使用吸塵粉筆擦能夠有效減少空氣中的粉筆粉塵,淨化教室內空氣,有效率達到80%以上。

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就吸塵黑板擦課題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請教蔡老師,並通過與老師討論得到以下解答:

黑板擦的原理。答:現在市場上已研製出這種黑板擦,但還未能投入使用。原理大致如下:在黑板擦內部裝有一小吸塵器,使用時吸塵器將粉筆灰吸入,並存入內部專門收集粉筆灰的容器中,但要定期清理容器。

粉筆灰為什麼會掉落,為什麼有一部分會飛到空氣中?答:因為擦黑板過程中會產生風,而粉筆灰很輕,因此可以考慮在粉筆灰中加入一些密度較大的物質,使粉筆灰往下落,減少飄散到空氣中。

吸塵器原理。答:使吸塵器內部空氣流速加快,內部氣壓小於外界大氣壓,外界大氣壓將粉筆灰壓入吸塵器內。

摩擦生熱會不會影響吸引?答:一般情況下不會或影響不大。

粉筆灰會不會被磁化?答:因為不是鐵鈷鎳等磁性物質,粉筆灰內部像小磁針一樣的東西不容易整齊排列,固不會被磁化。因此從電磁吸引方面考慮意義不大。

課題研究的最終結論及其他成果

基本設想:

①瞭解基於粉塵污染日益嚴重,粉塵污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我們進行粉筆灰擴散與粉塵污染的研究有關研究,並對粉塵污染的危害和治理討論。

②粉塵污染;粉筆灰擴

③散粉塵來源;環境保護

④分析如何防禦粉筆灰的危害

⑤現在有許多有關產品大量湧出但價格很貴有少許缺陷我們想在這方面有些突破

活動步驟階段主要任務階段目標

總體構思新型黑板擦的設計

設計圖紙、採購原料設計圖紙、準備實驗製作材料

設計報告

作品展示與推廣成果展示及推廣應用

組員分配

於蕊賈瀾:採訪專家採購原料實驗製作總結結論

高晨曹文欣:設計報告PPT製作彙報成果

結論:吸塵粉筆擦有良好的使用前景,應該儘快推廣生產使用。

這次的課題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在這個小集體中感受到了每一個人的友情,配合的十分默契。這是我第一次自主行動的事,但其收穫卻很大。讓我覺得同學之間的團結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次研究課題當中,我們常遇到一些麻煩的事。這些問題讓我不知從那裏入手,還有寫道理我們根本聽都沒有聽過。在困難面前我曾想放棄,但在同伴的鼓勵下,我堅持下來了,順利的完成這個課題。謝謝大家的配合與支持!曹文欣

通過了這次研究性學習,我與大家的友誼更加深厚了,我們互相團結,共同討論,很融洽。這次的課題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粉筆灰對人體的危害,如何防治粉筆灰對人類的危害,團隊的集體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做好事情等等。高晨

我之所以能夠成功的完成這次研究性學習,離不開大家的支持,謝謝同學們,謝謝我們的指導老師,蔡老師!賈瀾

我懂得了堅持不懈,團結一致就能做好一件事情,這次研究性學習給我的啟發很大,我將以團結友愛,堅持不懈的精神做好以後的每一件事情!

篇23:研究性學習報告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中提高對問題的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真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大家知道,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沒有發現就沒有創造。學生的創造發明是從小開始的。由此可見,學校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改變過去只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只重視分數而忽略了能力等一些不良現象,摒棄那些知識只來源於課堂,來源於教材的狹隘的認識,激活學生的好奇心與強烈的求知慾,是我們這次研究性學習的一個突出特色。本次研究性學習,在課題操作方面有以下特點是:

一、組織學生選擇課題

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由學生憑藉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課題,在學生選擇課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張揚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以發展與提高。

二、以點帶面,進行研究

為了更好的進行語文學科的研究性學習,在組織教師學習課標,提升新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我們以點帶面進行教師個人學習的小彙報,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把個人的研究認識在教師間進行廣泛地交流,拓寬教師的視野,提高自己的認識。

1、由課本走向校園。

2、由文字走向文化。

3、由興趣走向研究。

三、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的銜接

為了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豐厚的知識營養,我們合理地使用教材,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通過查找、蒐集、使學生對課內知識廣為了解,有適當地延伸。這樣做,開發學生的潛能,拓寬學生學習的領域。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中的一次初步探討,過程還很粗糙,但我們會在研究中不斷學習與完善,使研究性學習更趨合理化。

篇24:研究性學習報告

一、調查目的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課外閲讀是中學生業餘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隨着“減負”這一方針的出台,課業負擔逐漸減輕,閒暇時間開始增多,這勢必為中學課外閲讀提供了契機。由於課外閲讀已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因而瞭解當今中學課外閲讀情況尤為重要,此項研究通過調查目前中學生喜愛的不同讀物,分析箇中原因,從而進一步瞭解青年一代的思想素質和文件修養。

二、調查範圍

新華書店、三聯書店的部分中學生顧客。

三、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發放問卷330份,收回問卷,除去廢卷,其中有效卷280份。

四、調查結果

經調查發現,95%以上的中學生愛好課外閲讀,由於偏好的讀物因人而異,為便於表達結果,我們只將最主要的調查結果列表顯示(見表3、表4,表略)。

在“您最喜歡的書籍”選項中,男女生不約而同地將“偵探推理小説”放在了首位,這對我們來説並不意外,因為這一類的小説兼有邏輯性強和情節扣人心絃等特點,它們對好奇心強的中學生確有吸引力。卡通漫畫在男女生中分別佔有42%和51.6%,它的廣受歡迎,符合現代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電影小説在男生中嶄露頭角,或許將會成為一股新潮流。

仍得到42%的男生的垂青。看來,英雄豪傑魅力猶存。相比之下,女生青睞於古典名著應與其潛在文學情緒和細膩心思休慼相關。

正處豆蔻年華的少女也不會錯過時尚雜誌期刊。在“原因”選項中,“邏輯性強”和“情節吸引人”在男女生中分別佔58.3%和77.4%。這應該是理性和感性思維使然吧。但是“文學性”“哲理性”“知識性”等選項卻少有人問津,此類書籍仍未成為主流。在“影響因素”選項中,“個人興趣”佔據了主導地位,的確,當代學生更講究獨立與個性,可傳媒影響力也着實不小。初高中生課外閲讀既有許多相同之處,也有不少差異。在“最喜歡的書籍”一欄中,“偵探推理”和“卡通漫畫”無論在國中還是高中生中都雄鋸冠亞軍;國中生年紀尚小,受到師長引導的影響較多,所以“古典名著”這類正統教育的經典也開始在國中生中倍受矚目,也有41.2%的得票率。在調查中不難發現,高中生閲讀的書籍範圍明顯比國中生更廣,“藝術修養類”和“軍事類”在國中幾乎無人問津,在高中卻有近15%的得票率。

在“喜歡的原因”這方面,高中生的答案更呈現多元化,得票率最高的“情節吸引人”也僅佔61.5%,較之國中的70.6%地位明顯下降;此外,“哲理性強”這一原因也在高中佔一席之地,較國中上升近10個百分點。從“影響因素”來看,國中生對周圍世界的關注比高中生略遜一籌,傳媒推薦在初高中分別佔5.88%與11.5%,由此可見,高中生更貼近社會,

視野更為廣闊。隨着題海戰術日趨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給予孩子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超過半數的家長全力支持子女課外閲讀,必將使素質教育的發展更進一步。對於喜愛的書籍,2/3左右的青少年選擇購買,l/3左右採用租、借的方法,家長在經濟方面的慷慨解囊,為學生的課外閲讀提供了有利條件。

教師推薦課外讀物,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大多數學生接受教師推薦的課外讀物,足以證明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為人師表,知識淵博,瞭解學生,自是最佳的引導者;憂的是,竟有半數以上的教師對學生課外閲讀並不關心,看來家長對這問題的重視程度,比起教師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師長對學生課外閲讀的指導,不但可取,而又是必要的,它是一個不客忽視的環節。

篇25:研究性學習報告

一、什麼是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強調的是一種主動地學習活動。

二、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1、開放性

前幾年有一本書很暢銷,它就是一位中國人寫的關於美國人教育現狀的書:《素質教育在美國》。書中提出了很尖鋭的問題:中國的中學生屢獲國際奧林匹克競賽大獎,而中國至今尚未培養出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這與我們的教育現狀和教育體制密不可分。

牐牬蠓慘丫進入高中的學生,絕大部分都已經順應了學校的學習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學習的慣性。你不必考慮“學什麼”。每當新學期開始的時候,各科新書就會及時送到你的手中,書本就是要學的東西,你也不必操心在什麼地方學、跟誰學。學校、教室、課桌就是學習的戰場。古訓説:“師者,所謂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先生於我,必先學於我,凡事依靠老師,凡疑只問老師是十分正常的現象。當然,也沒有太大的空間讓你去思考“怎麼學”。自打背起書包上國小起,學習的程序就被固定下來。上課、聽講、回答問題、做作業、考試……最終,你也沒有權利決定“學到什麼程度”。標準是統一的,考試的分數就是學習程度和水平的絕對代表,別人學習成績的高低就是衡量自己的惟一參數。以上就是同學們目前學習方式的粗描,與同學們熟悉的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對同學們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

牐犜諮芯啃匝習中“學什麼”要由同學們自己選擇,學習的內容是開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題目,並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為研究課題。在研究性學習中“怎麼學”要由同學們自己設計,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強調活動、體驗的作用。同學們可以走出校門進行社會實踐;實地勘察取證、走訪專家、收集信息等等。在研究性學習中“學到什麼程度”要由同學們自己作出預測和規定、在同一主題下,由於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入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在研究性學習中“學到什麼程度”要由同學們自己作出決定、因此研究性學習的最大特點是開放性。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鋭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呈現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由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設一種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師提出,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自己得出結論。

3、實踐性

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繫,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性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三、研究性學習實施的一般程序

1、開題報告階段

(1)先建立研究性學習小組成員,每班分成7組,每組7、8個同學,確定小組組長和邀請一位指導老師。

(2)接着要求師生共同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經過討論,通過蒐集相關資料,瞭解有關研究題目的知識水平,在此基礎上確定研究範圍或研究題目提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完成開題報告。

2、實踐調查階段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後,進入具體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同學們可以通過訪談、上網、查閲書刊雜誌、問卷調查等方式獲取資料。根據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並將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交流,逐步豐富研究成果。

3、表達交流階段

在這一階段,同學們要將取得的收穫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成果的表達方式提倡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以外,還可以採取開辯論會、研討會、搞展板、出牆報、編刊物(包括電子刊物)等方式,同時,還應要求同學們以口頭報告的方式向全班發表,或通過指導老師主持論文答辯。(下學期開學初)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在交流、研討中,同學們要學會欣賞和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要敢於和善於申辯。

篇26:研究性學習報告

研究任務:分析《紅樓夢》中幾個重要人物的性格、行為及其身上所反映出的當時社會現實

研究對象: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等

研究方法:通過與老師同學交流、上網調查、看電視中的有關專題節目等方法進行研究。小組人員:組長:姚琳

組員:王丹玥、盧慧瑩、呂盼研究報告: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説中一部最優秀的現實主義文學鉅著,是作者曹雪芹“嘔心瀝血,披閲十載,增刪五次”長期艱辛勞動才給子孫後世留傳下來的一件寶貴的藝術珍品。《紅樓夢》出世以後,它所具有的思想藝術力量,立刻驚動了當時的社會。人們讀它,談它,對它“愛玩鼓掌”、“讀而豔之”;又為了品評書中人物而“遂相齟齷,幾揮老拳”;還有的青年讀者,為書中的愛情故事感動得“嗚咽失聲,中夜常為隱泣”因此在當時有“閒談不説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之説。書中的人物個個形象鮮明,深入人心。現摘取幾個人物,對他們做淺要的賞析。

人物之一——賈寶玉

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第一主人公;是曹雪芹滿懷理想和激情,傾其心血和才力創造的藝術形像;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全新的不朽典型。脂硯齋稱賈寶玉是“古今未見之一人”,並説“不獨於世上親見這樣的人不曾,即閲古今小説傳奇中,也未見這樣的文字。”同時,賈寶玉這一人物形像既豐滿深刻,又生動鮮明,至今還流行在生活中,並且將會永遠活在人間。

賈寶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個性,主張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動。在他心眼裏,人只有真假、善惡、美醜的劃分。他憎惡和蔑視世俗男性,親近和尊重處於被壓迫地位的女性。他説過“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與此相連,他憎惡自己出身的家庭,愛慕和親近那些與他品性相近、氣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賤的人物。這實質上就是對於自己出身的貴族階級的否定。同時,他極力抗拒封建主義為他安排的傳統的生活道路。對於封建禮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盡力逃避參加士大夫的交遊和應酬;對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祿、封妻廕子,十分厭惡,全然否定。他只企求過隨心所欲、聽其自然,亦即在大觀園女兒國中鬥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時若果有造化,趁着你們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屍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去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託生為人,這就是我死的得時了。”賈寶玉受時代的侷限,找不到現實生活的出路,他要擺脱貴族社會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貴族階級。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劇性的嚴重矛盾。他的理想無疑是對封建主義生活的否定,卻又十分朦朧,帶有濃厚的傷感主義和虛無主義。

賈寶玉對個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現在愛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聽從父母之命,取決於家庭的利益。可是賈寶玉一心追求真摯的思想情誼,毫不顧忌家族的利益。他愛林黛玉,因為林黛玉的身世處境和內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藴了生活環境裏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動、使他親愛的客觀與主觀的特徵。他和林黛玉的相愛,是以含有深刻社會內容的思想感情為基礎的。反之,這種愛情與封建主義的矛盾,又成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點和弱點,日益發展他進步的思分析《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

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動力量。這個以叛逆思想為內核的愛情,遭到封建勢力的日益嚴酷的壓迫。按曹雪芹原來的安排,林黛玉將淚盡而逝,賈寶玉將在她去世之後與薛寶釵結婚。薛寶釵的性格和婚後的生活使他徹底絕望,他終於棄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虛無之中。

人物之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位具有悲劇性格的薄命佳人。她聰明美麗、多愁善感、天真率直,不諳世事、孤標傲世、追求真愛、至死不渝,卻又纖弱多病,活像一朵在秋風中不勝哀愁而搖搖的木芙蓉。在那種重權勢、重錢財、重封建禮教的宗法社會裏,她這個孤苦伶仃的弱女子來到賈府,寄人籬下,身不由己,雖有「老祖宗」賈母的愛撫慰藉和賈寶玉的情投意合,但前途末卜,人生渺茫,精神上有沉重壓力。所以她很早就哀歎:「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後來病情漸重,處境更加艱難,她預感到壽命不久,發出了「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歎今生,誰拾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的悲吟。因而林黛玉的性格特點和弱點即超常的自戀情緒是造成黛玉早亡悲劇的內在根源。

《紅樓夢》中的人物,褒貶最多的恐怕就是林黛玉了。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個封建貴族階級的叛逆者,每次讀完《紅樓夢》,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本身是一個柔弱的女性。而她卻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用她的痛苦和眼淚,甚至用她的愛情來反抗統治階級的壓迫。

因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點上所表現的是一個貴族階級的小組。在探春理家之後,黛玉評論説:“要這樣才好。咱們家裏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裏每常閒了替算著,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可見她對於自己是屬於貴族階級,對於與自己休慼相關的賈家貴族的命運也是非常關心的。當湘雲等人説一個扮小旦的伶人模樣很象黛玉時,她是很氣惱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給你們取笑兒的,拿着我比戲子,給眾人取笑!”這裏不僅是由於她使“小性兒”,更重要的是在於:她在自己和社會地位低賤的人們——例如伶人——之間劃下了一道深深的鴻溝。認為拿自己與這類人相比,是對自己的一種侮辱。這裏,她的封建階級思想表現了出來。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雖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並不是説她就一味地與封建階級抗爭。在寶玉的叛逆思想與封建傳統觀念衝突,矛盾最激化的時候——寶玉捱打——黛玉卻在寶玉被打後勸她:“你從此可都改了罷!”還有,她偶爾説了兩句《牡丹亭》和《西廂記》的曲文,被寶釵聽到了,寶釵就對她作了長篇的説教。黛玉對此不但沒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從此變得和寶釵非常親密。顯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傳統觀念是與叛逆因素並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與她所生長的環境有着很密切的關係。由於她出身在貴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疼愛,因此養成了她貴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為怪了。不過,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點也就是她對封建禮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於世襲侯爵的“清貴之家”。由於父母鐘愛,把她當作男孩來培養教育,使得她的才華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後因父母早喪,她寄居到每日每時都發生仇恨、傾軋、爭奪、欺詐的“本也難站”的賈府內。“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一家子親骨肉,一個個象烏眼雞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這樣一種險惡的環境下,黛玉得不到一點歡樂幸福。同時,險惡的環境更推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遠也學不會薛寶釵的處事圓滑,也學不會討好封建統治家長。她眼裏揉不得沙子,心裏裝不下塵埃。無視“温柔敦厚”的封建規範的

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還厲害”的言語對貴族家庭中種種黑暗和醜行揭露和嘲諷。我們常説,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實我們應該看到,她正是用她這種獨特的方式來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還直接反抗封建禮教。薛寶釵曾經一本正經地向她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條,她絲毫沒有放在心上;她才華橫溢,寫詩做賦直逼鬚眉。而且她還和寶玉有着同樣的愛好,愛看《西廂記》、《牡丹亭》這類“移人心性”的“雜書”。她蔑視封建禮教的庸俗,詛咒八股功名的虛偽,從來不勸寶玉為官做宦,從來不用“仕途經濟”一類的“混帳話”去勸寶玉,因而深得寶玉敬重,被寶玉視為“知已”。他們的這種共同點也成了他們愛情的基礎。

人物之三——王熙鳳

在《紅樓夢》中,作者為大家塑造了一個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鳳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體現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貪婪、兇殘、狠毒、陰險狡詐的階級本質。可以説通過作者成功的描寫,使讀者在看到王熙鳳的同時也就看到了統治階級本身。

王熙鳳是一個描寫的非常生動的人物,她出現在哪兒,哪兒就會有熱鬧。年僅二十歲的她就主持榮國府的家政。在卷首,通過冷子興之口對她的介紹:“模樣又極標緻,言談又爽利,心機又極細,竟是個男人不及萬一的”“年紀雖小,行事卻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樣的模樣兒。少説些有一萬個心眼子。要説賭口齒,十個會説話的男子也説她不過。”我們對她已有了一點印象。當她第一次出場,馬上就活生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教人再也不會忘卻。那是黛玉初次與她的外祖母相見,老祖宗把她的外孫女心肝肉兒地摟着哭叫的時候,就連王夫人、李紈和眾小姐都“斂聲屏氣,嚴肅恭整”的時候,卻有一個人從後院笑聲説:“我來遲些,不曾迎接遠客。”僅僅一句話就給人特別鮮明的印象,這句話只能是鳳姐説出的。也許賈府眾人早以習慣了,可我們卻和黛玉一樣,感覺格外鮮明:“來者是誰?這樣放誕無禮?”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寫,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忙人、大紅人。因為忙,她遲到了,在短短的聚會中還同王夫人談了另外兩件事。同黛玉講話也顯得很忙:笑着講兩句,馬上拿手帕拭淚,又忙轉悲為喜,趕忙詢問有關情況和佈置待客之道。因為紅,所以才敢這樣放誕無禮,賈母才特別給她加上“潑辣貨”這一似貶實褒的稱號。這同鳳姐喜歡錶現自己,事事爭風頭的性格特點相適應,作者的濃筆豔抹,把鳳姐的出場寫得極其鮮明。接下來,曹雪芹繼續在各場合描寫鳳姐,並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側面,如才能、淫威、貪婪、偽善等,通過這樣的描寫,寫出了一個完整的、活生生的鳳姐。

作者從正面描寫了鳳姐,還通過別人的觀察和描述來表現觀鳳姐的形象。劉姥姥初見鳳姐時的描寫,就很好地表現出她的“威”。劉姥姥好不容易才進了榮國府,經過了一番周折後才等到鳳姐“下來”時,卻只聽人聲未見人影,又經過擺飲,最後才得到接見。而見到的鳳姐是“粉光脂豔,端端正正坐在那裏,手內拿着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平兒站在炕沿邊,捧着小小的一個填漆茶盤,盤內一個小蓋鍾。鳳姐也不接茶,也不抬頭,只管撥手爐內的灰。慢慢的問着:‘怎麼還不請進來?’待抬頭看見劉姥姥已在地下站着”這才忙欲起身,但“猶未起身時,滿面春風地問好”這一段精彩的描寫,寥寥幾筆,足以傳神。通過對細節描寫,寫足了一個貴族家庭的管事奶奶對窮親戚的威風。另外,其家僕興兒對其評論:“心裏歹毒,口裏尖快,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極其準確地反應了鳳姐的性格。

從第十二回起,作者陸續通過大段情節的描寫來表現了鳳姐性格的真實面。“毒設相思局”寫她狠毒,“協理寧國府”寫她的才幹,“弄權鐵檻寺”寫她的貪婪。這些描寫使得讀者越讀下去,就越能發現其性格的陰暗面。“弄權鐵檻寺”,水月庵的老尼姑求鳳姐拆散張金哥的婚事,結果鳳姐得了三千兩銀子卻逼死了一對未婚夫妻。在其利用賈王兩府關係使得陰謀得逞後,“鳳姐膽識愈壯,以後有了這樣的事,便恣意作為起來”,作者的譴責之意非常明顯。鳳姐不象賈政、王夫人等人戴着“寬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壞事自覺不而大膽,她曾經宣稱“我從來不信什麼陰司地獄報應的,憑什麼事,我説行就行”,表示自己敢於向任何阻止她做壞事的力量挑戰。而她貪婪狠毒的天性,卻以女性的美貌和聰明,善於逢迎辭令,把自己隱蔽的更巧妙,更具複雜性。在對金錢的貪婪追求上,她真可謂愛財如命。她瞞着賈璉放xx,甚至把丫環僕人們的月錢都挪去放債。後來賈府坐吃山空,錢的確不夠使了,賈璉便讓她去求鴛鴦,她張口就要一二百兩銀子做報酬。連夫妻之間也這樣勾心鬥角,可見其的確是賈府崩潰前的蛀蟲。

在“王熙鳳大鬧寧國府”這一典型情節中,作者用了近兩回的篇幅全面生動地展現了鳳姐性格。她發現賈璉偷娶尤二姐事兒以後,鳳姐從興兒嘴裏聽到全部情況,針對不同人採取不同對策,對尤二姐先是虛心假意地籠絡,騙其入住大觀園後,又借刀殺人。而為其“顯威”而狀告賈璉的張華最後只落得被害死,被滅口的待遇,她的所做所為的確是興兒一席話最好的驗證。鳳姐性格的充分描寫,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醜惡和封建社會的黑暗,作者給王熙鳳的判詞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已心研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盪悠悠三更替。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歎人世,終難定。”從這可以看出,作者對其還是很婉惜的。鳳姐越是能幹,就越加速了賈家這座破敗大廈的崩塌,而她自己也隨之同歸於盡。總結:《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於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紅樓夢》博大精深,常讀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一、研究背景、目標

清代文學家曹雪芹的煌煌鉅著《紅樓夢》,公認為代表了我國古典文學的最高成就,影響跨越時空種族,海內外早有了對它進行專門研究的“紅學”,研究著述繁多。時至今日,伴隨着同名電視劇的廣為播放,《紅樓夢》已呈普及之勢,“飛入尋常百姓家”。中學生為了提高自身文學素養而學習研究《紅樓夢》也成為必然要求,也成為高中開展素質教育的必要途徑之一。不誇張地説,不懂一點《紅樓夢》,只能算半拉子中學生。我們通過研讀《紅樓夢》,籍此探索研讀文學名著的具體方法

二、研究過程

(一)教師指導

《紅樓夢》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研讀時教師首先需要指導學生認真閲讀,細心揣摩,整體把握原著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思想性方面,作者用不滿、批判的態度描述了社會的黑暗面,展示了賈府乃至封建王朝的沒落衰敗,揭示了封建社會對人的摧殘。藝術性方面,作者栩栩如生的地刻畫了一個個悲劇性的人物形象。“悲劇是將美好的食物毀滅給人看。”《紅樓夢》這出宏大的悲劇,有眾多的小悲劇,悲劇性散佈在瑣碎日常生活中,不僅體現在一些主要人物的命運上,且滲透到賈府的每一天、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所謂“悲涼之霧,遍被華宇”。眾多丫鬟女僕身上,她們無一不帶有濃濃的悲劇色彩。此乃其情感基調人物命運的底色,是它的藝術成就最高之所在,也是學生看懂它的門徑。

要懂《紅樓夢》,當然需要自己認真閲讀、細心揣摩。文學作品主要是塑造人物形象,《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比如王熙鳳、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晴雯、襲人等,學生應該透過環境、情節和細節,進行整體把握和深入理解。每一部文學名著都是一個宏大的世界,它給每一個人都留下了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間,而每個人都不盡相同,因此對同一個人物形象,每個人的看法可能不盡相同,正所謂“見仁見智”,“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卻不能絕對化,否定其中有高下之分。對人物的把握,依然有全面、片面之分;對人物的理解,仍然有深刻、膚淺之別。而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正是為了認識得更全面些、理解得更深刻些。

《紅樓夢》給讀者很大的思考想象的空間,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人物形象時,應先讓學生吃透教材的選段,課外擴大閲讀,進一步啃原著;把握人物時鼓勵學生有自己的主見,可以“見仁見智”“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不拘於某些權威的觀點。

如對王熙鳳,可就教材《林黛玉進賈府》,挑出她與黛玉初見的一兩處細節,將她有心計、善逢迎剖析清晰;課後進一步研讀原著,由點及整體把握其個性,並透過其個性作派,敏鋭把握其內心的孤寂和淒涼。

對林黛玉,可先分析課文中她將眾人對寶玉的批評性意見轉化為讚美以贏得王夫人滿、臉笑容的片段,比較她與鳳姐有心計、會逢迎之不同。她自覺寄人籬下,被動應對王夫人,以爭取生存空間;鳳姐則主動曲意奉承賈母,實現做賈府大管家的野心。黛玉才情、品貌出眾,高潔孤傲之外,認識到因身世、遭遇不幸,她又自卑謹慎,這才較全面把握了黛玉。還可進一步從現實生活出發,看到她追求純美愛情成為水中月、鏡中花,固然有外在原因,主要是因為愛情不相信眼淚,需要堅強、勇氣和理智。

賈寶玉從世俗眼光看一無是處,倒算“反面典型”,單他與一般紈絝子弟不同,他叛逆封建制度和禮教,卻不徹底;言行舉止不陰不陽,也接受了家庭定下的婚姻,真是“畸形怪胎”。不妨換個角度,讓“寶玉自述”,從出身、性格、生活、愛情和結局等方面獨白,揭示他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及遭阻撓、扼殺的痛苦和憤懣。

賈府主角固是小姐公子,公子小姐離不開丫鬟,聚焦晴雯很有必要。“心比天高,身為xx”,晴雯似乎從不把自己當奴才,沒有屈己趨附過哪個主子,與襲人有天壤之別,即使放諸“十二釵”也光彩照人。如鳳姐、探春等都自尊要強,但鳳姐違心趨附老祖宗,探春只親王夫人、不認親孃,都不如晴雯堅決徹底;但她心氣太高,完全一副“唯我獨尊”的架勢,在下人面前跋扈,自然讓襲人等下人痛恨、讓王夫人這樣蠻橫的主子厭棄,“性格決定命運”,被趕出賈府而淒涼死在家裏,也在情理之中。

研討人物形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單個縱深挖掘,也可橫向比較黛玉和寶釵、黛玉和襲人等異同,更見鮮明形象。如黛玉雖小心眼,但其生活全部在感情,害怕失去寶玉,這樣抓住了要害;寶釵“莊重賢雅”,但透過表象,可以看出她全力追求婚姻的實質。可以主攻一個人,也可以針對一類人,比如賈府的丫鬟。賈府的主子、半主子和奴才之間都有鬥爭,所有對付奴才的手段中,將奴才

趕出賈府、當不成奴才最具殺傷力。魯迅曾用“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概括悠長的中國歷史。化用一下,也可將賈府奴才的命運概括為“暫時做穩了奴才”和“再想做奴才而不得”兩種。既然是奴才,不管哪一級,肯定不是現代意義上的“人”,人格扭曲或“異化”,從這個角度研究很有現實意義。

(二)學生活動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研讀原著,理解主要人物形象,並就同一人物及突出的現象展開討論,在此基礎上撰寫研讀論文;舉行學生小論文發佈會,將其中較有價值的小論文發表在校刊“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專欄,激勵學生更加深入地研讀《紅樓夢》。

篇27:研究性學習報告

20xx年1月——20xx年9月,我們歷史組在高二年級文科班中深入進行了一次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實驗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是歷史科研究性學習的一次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一、課題研究的準備工作

20xx年9月——20xx年1月,我們召開了多次課題組會議,對在高二年級文科班中再深入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實驗工作進行可行性論證,經過論證,我們認為是可行的,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高二年級文科班的學生素質較好。近幾年來,我校文科大學聯考成績年年再創新高,在全市多次摘取文科桂冠,使我校文科類學生英才濟濟,匯聚一堂,高二年級文科班的學生素質較好為全校所公認。

2、大學聯考改革的趨勢。20xx年廣東省大學聯考(3+X+1)文理綜合試題第十九題(上海市中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題)是典型的研究性學習的考題;20xx年大學聯考上海卷第37題(老山漢墓走出西域美女題)亦屬研究性學習的考題,這兩題的出台代表了大學聯考改革的方向,它表明研究性學習的考題在大學聯考中開始出現,緊跟大學聯考改革的方向,是高二年級文科班歷史教學的任務。

3、高二年級文科班的歷史課是我們課題組成員楊柳、周雪紅老師任教,這對於研究工作的進行較為便利。

4、班主任支持。這幾個班的班主任都較為支持,使得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實驗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二、對學生進行組織動員工作

考慮到高二年級沒有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課時,我們只能利用歷史課及一些班會課時間進行動員。首先,請教科所蘇敏老師作專題報告(20xx年1月),向同學們介紹了國際國內研究性學習的最新動態,以及柳州市幾所中學研究性學習的發展情況,使同學們對研究性學習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其次,請周梅莉老師進行具體的指導,使同學們明確研究性學習不僅是大學聯考改革的方向,而且能夠鍛鍊大家的學習、工作能力,是高中階段不可多得的一次鍛鍊機會。最後,楊柳、周雪紅老師利用本班歷史課時間向同學們介紹了研究性學習的主要方法及研究程序,佈置了研究性學習的具體任務。考慮到高二年級沒有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課時,這一任務只能利用寒假時間進行,所以,我們把研究性學習的任務以寒假作業(作業全文另存)的方式佈置下去,要求學生在放假前將研究性學習的準備工作做好,放假時進行研究,開學後再整理研究成果。

三、組建課題組,制定研究方案

在將寒假作業佈置下去後,我們着手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準備工作——組建課題組,制定研究方案。首先,我們組織學生組成課題組,規定1——5人一組,在自願的基礎上選舉產生組長,由組長負責小組成員的分工以及與指導老師的聯絡等,並負責將研究課題和本組成員名單交給老師。小組成員共同制定研究課題,在研究過程中,既分工負責,又相互配合,體現全體成員分工與合作的統一。其次,為了把握研究方向,保證進度和質量,我們要求學生制定研究方案,其內容包括課題的名稱,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研究的方法和時間進程,小組成員的分工,預期的研究成果及表現形式等,並規定了研究方案交給老師的時間。最後,進行開題論證工作,研究方案交上來後,我們組織了開題評審會,對每個組的“課題研究方案”進行開題評審(開題評審會記錄另存)。為此,我們制訂了詳細的評分細則,內容有課題組所選(擬)課題的意義、課題組所選(擬)課題的可行性、課題組所選(擬)課題採用的研究方法的恰當程度、課題組對所選(擬)課題的設想的合理程度、課題組成員陳述課題及回答問題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等幾項,依據這一評分細則對學生的課題進行了評分,好的研究方案建議學生保留,不合格的課題要重新準備後再通過開題評審,在此基礎上,開始了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階段。

四、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階段

在組建課題組,制定研究方案並通過開題論證之後,我們開始了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階段。這一階段,由於沒有課時,我們要求學生用寒假時間自主進行研究,我們教師着手進行指導工作。我們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工作。我們首先指導學生在研究過程中進行分工合作,由小組長負責小組成員的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互相配合進行資料的收集工作。其次,我們給學生講解了進行資料收集工作的方法:1、通過媒體蒐集資料。我們指導學生通過媒體蒐集資料,如互聯網、圖書館、音像製品、電視、報刊、廣播等媒體,都是較好的蒐集資料的媒體。2、實地考察。我們指導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由同學們親自到現場勘察,採集相關素材,並提出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帶照相機、攝像機進行攝影攝像,並將資料輸入計算機。由於沒有課時,只能在假期進行這一工作,所以我們提出必須要在家長陪同下前往並注意安全問題。3、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到相關部門(如旅遊局、旅行社、博物館等單位)蒐集相關資料。其實,蒐集資料的途徑很多,可謂條條道路通羅馬,除上面的途徑外,還可藉助父母的關係,找到調查對象進行座談;藉助社會關係,訪問不同層面的調查對象等等。在蒐集到相關資料後,一定要注意原始資料(包括文字、圖片、圖像等)的保存,有條件的同學最好將資料輸入計算機保存。

五、研究成果展示

20xx年3月,寒假結束了,同學們帶着原始資料回到了校園,我們首先指導他們進行資料的整理工作。同學們蒐集到的資料形式多種多樣,不僅有文字資料,還有數據資料、圖片資料、音像資料、軟件資料等。我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蒐集到的資料信息進行分類、歸納、整理和提煉,確定總結的內容,選擇最合適、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得出研究成果。同學們有的寫出了研究論文,有的寫出了調查報告,有的整理出頗有分量的研究筆記,還有的提交了大量的相片、軟件等,取得成果共記42項(大量成果另存,成果一覽表附後)。我們指導他們在整理資料的基礎上,將所得成果輸入電腦製作成PowerPoint課件,我們選取了一部分優秀成果,在20xx年6月進行了研究成果展示,黃明旻、張超、楊秋慧、胡賓等同學展示了他們製作的課件,對此,我們還進行了現場攝影、攝像(相片、錄像帶另存),這次展示,取得了圓滿成功。

我校歷史組“研究性學習”課題組組建三年了,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實驗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通過這一階段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當然,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和鑽研,還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到兄弟學校學習,不斷補充和完善自己,以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水平。

個人簡介

楊柳,1991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系,1997年獲中學一級教師職稱,20xx年1月取得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證書。她長期從事高中歷史教學工作,多次帶領學生參加高中歷史會考、大學聯考,成績突出;擅長曆史教學及教研活動,任教十餘年,有數篇論文獲各種獎勵,有數篇論文發表於各級刊物中,其中《中國古代對外關係史的幾個問題》一文榮獲《中學歷史教學參考》雜誌社第二屆“全國當代歷史教學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並發表於《中學歷史教學參考——全國當代歷史教學探索(第二輯)》,《高二歷史會考複習指導的二個體會》一文入選《中華教育文選》一書,《研究性學習對教師的挑戰》發表於《中國教育》20xx年第一期。

篇28:研究性學習報告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俗話説得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將“衣”擺在首位。可見,“衣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交際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絢麗多彩的服飾不僅體現了人類對美的追求,更作為社會文化的一種載體,不同的服飾打扮還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從遠古時代的人類用樹葉獸皮遮羞保暖,到當今社會講究時尚、潮流、個性的流行服飾,人類的服飾演變歷程怎樣?它又是怎樣影響、改變人們生活與觀念的?當代的中學生對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麼?我們將帶着這一系列的問題,追尋我國服飾文化史,領略中華服飾文化的精髓與博大。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制訂出一個可行方案,宣傳服飾文化,讓服飾文化引起更多當代中學生的關注,使他們對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認識與品味,讓他們的穿着打扮展現出當代中學生動人的風采。

預期成果

體驗、調查分析報告、論文

研究方法

通過查閲書籍、報刊雜誌、互聯網、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基礎知識、能力,收集有關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活動計劃

任務分工:由於人數有限,所以全組全過程參與。

活動計劃:

第一階段(第3周):參加課題研究培訓,開好開題會,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第4—10周):通過各種有效途徑蒐集中國古今服飾文化的有關資料,並整理分析資料。

第三階段(第11周):對我校高一年級的學生對穿着打扮追求與認識的問卷調查,整理分析調查數據。

第四階段(第12—13周):總結課題研究工作,撰寫和修改課題研究報告。準備相關驗收材料,完成有關結題驗收的準備工作,申請課題鑑定、驗收。

可行性分析:

人員條件:我們對這個課題充滿着濃厚的興趣,這將會使我們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這門課程.

我們的成員中有一名是團支書,這將使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本組成員團結互助,善於分工合作,這也將促使我們的活動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質條件:我們家中都有電腦,上網查找資料較為方便

時間條件:現在下午一般都是三節課後就放學了,所以我們聚在一起的時間很充裕;同時,課間,中午和月假的時間我們也都可以利用.

總結::對我們來説,研究性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同其他功課相比,它的學習範圍,內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強了.雖然開始大家都有點兒摸不着頭腦,但在我們的努力以及朱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們克服了困難,最終順利地完成了這次開題報告.

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們的收穫和體會:

1.我們共進行了兩次開題論證.第一次論證時我們做得很不好,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兩組同學的展示,我們感到很沒面子,也有些不服氣.我們決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時希望再有一次論證的機會.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論證我們做得非常好,不僅內容充實,而且做成了幻燈片的形式,視覺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一致好評由此我們感到,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沒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無難事――信心,是我們研究過程中的第一個收穫.

2.研究活動是一個團體活動,無論是制定研究框架還是具體實施,都需要幾個人共同討論決定,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觀上為我們創造了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學會合作,學會取長補短,這是我們研究活動的又一個收穫.

3.通過此次活動我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説辦事拖拉,效率太低,對問題的理解不夠透徹等等,我們要在今後的活動中積極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

教師評價:

1.研究小組的學生均能按要求完成研究工作.研究熱情高,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研究過程紮實,能記錄下每一步的研究歷程;組員分工比較合理,基本能作到在研究過程中分工協作.總體來説,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小組的合作努力下成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這是值得肯定和表揚的.

2.研究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對研究的課題缺少整體上的宏觀把握,題目過空,過大,這也造成了學生的研究思路幾經周折才梳理清晰;在研究目的與意義上,語言較為空洞。

篇29:研究性學習報告

指導教師:xx

組長:xx

組員:xx

一、研究方法:座談訪問

二、明確目的:研究沙龍村產業結構變化,為優化產業結構帶給推薦。

三、正文:

既然是調查產業結構,那麼我們要先清楚產業結構到底是什麼。

產業結構,亦稱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構成。社會生產的產業結構或部門結構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研究產業結構,主要是研究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兩大部類之間的關係;從部門來看,主要是研究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建築業、商業服務業等部門之間的關係,以及各產業部門的內部關係。簡而言之,就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而一般影響產業結構的因素為:

(1)需求結構;(2)資源供給結構;(3)科學技術因素;(4)國際經濟關係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我們調查的主要是xx鎮沙龍村的產業結構變化。

沙龍村以第一產業的蔬菜種植為龍頭。而構成如此優越的發展條件在於:

地理環境:土質肥沃;水質、空氣均到達國家無公害蔬菜種植標準;而沙龍村北鄰瀏東公路,南靠瀏陽河使得交通無比便利;(如圖)

市場需要: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對健康綠色食品的需求,與此——綠色農業應運而生,滿足市場需求;

思想普及:由於建設新農村政策及村委會的宣傳領導,使農民也普遍構成一種概念;

物質條件:因為免收農業税政策,機械、肥料有帶給和補貼,所以大大提高農民的生產用心性,帶動發展。

由於以上如此之多、各個方面的優勢條件存在,使得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迅速發展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模範村。以下是一張沙龍村蔬菜種植面積的發展條形圖。

備註:含複種面積

據瞭解,20xx年沙龍村成為全國農業示範村,新農村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無公害蔬菜種植成為沙龍村的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20xx年人均收入為2800元,到20xx年人均收入到達7900元,同年,蔬菜總產值到達840萬元,到08年到達1560元,發展尤為迅猛。

同時我們還從村幹部口中得知了沙龍村最新的動態:建立沙龍高科技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這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心,在我們的追問之下,瞭解到關於此模式的一系列資料,其優點在於:

1、帶給新的種苗、農藥、肥料。由普通種苗改良為優質種苗;由化學農藥升級為更加健康的生物農藥;由無機肥進化為有機肥,這一系列的措施保證了產品的質量。

2、帶給機械。目前沙龍村的勞動力輸出狀況分為3大塊:外出務工,一般為18——40歲;在鄉鎮企業打工,一般為初高中畢業,具有必須文化基礎;留家種田,大多是40——65歲的勞動力。顯然大齡勞動力並不貼合如此大規模大做功的農業活動,而帶給機械有效的解決了這個矛盾,提高單位勞動力生產效率。

3、引進先進技術。如與湖南農大、農科院建立教科實習合作,在冰災後引進恆温技術。

同時實行“公司+基地+農户”的生產管理模式,改變了原先散户型生產模式生產、產品不成規模、缺乏品牌效應的缺點,集中了勞動力、機械等,解決了勞動力緊缺的問題,規範了種子、肥料、農藥的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價值。努力實現高效、科技、現代農業,開始具有樹立品牌意識。

其次沙龍村在第二產業方面以花炮、化工(高新技術為其他產業服務)、食品、塑料、農產品加工為主。第二產業產值達1.5億,佔總產值34。平均增長值高於xx鎮(36%)。

在走訪了一些工廠之後,我們得到以下數據。

百年食品加工廠:

工人數:12人(初始8人)大多為女工純工人(少數幾天回家務農)

年產值:07年50萬08年100萬

人均收入:8000元人

瀏陽三星煙花股份有限公司:20——100多人純工人

年產值:1億左右

年收入:2萬4左右

沙龍竹製頂板生產廠:

年產值:06年200萬08年500萬

人均收入:1萬2

工人數:06年60人08年180人(半農半工)

沙龍塑料生產廠:

年產值:06年115萬08年472萬

人均收入:6000元(計件半農半工)

從以上數據綜合能夠看出,沙龍村的第二產業創造的產值大大超越了第一產業的產值,甚至更有前景。那麼我們發出疑問了——為什麼還要以無公害蔬菜為主的農業產業為主?

透過資料的分析與實踐得出的感受,我們哦們得到如下答案:

1、沙龍村優越的地理環境適宜發展農業;

2、堅持可持續發展觀,無公害蔬菜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與可持續性;

3、農業往加工儲藏方向發展,需要工業的發展來幫忙實現機械化、現代化的農業。

所以,沙龍村的工業發展僅是農業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和作用條件,不能代替處於重要位置的農業。

而沙龍村發展的第三產業更是為了農業發展帶給條件。

為提高農民自身素質,村裏堅持貫徹建設新農村的20字方針——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禮貌、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具體措施表此刻:建設農民新村,改造了2個小區;實行“三改”(水、廁、渠);建立環保學校。

這為無公害蔬菜帶給配套設施,宣傳環保理念與思想,穩定農民堅定的發展這條道路。

沙龍村雖然在第三產業發展方面已有基礎,但目前還並不完善。比如:有網頁,但緊缺網絡人才;大型蔬菜基地也缺少蔬菜檢測人員;蔬菜包裝會增加產品成本……而村領導也已意識到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性,做出了相應的舉措。如將招聘網絡人才作為了今年工作的一項重點。

四、總結:

xx鎮沙龍村以蔬菜種植業為代表的第一產業為主,第二產業為第一產業服務,第三產業的加強是第一產業構成品牌與優勢的關鍵。

五、推薦:

不能僅僅停留在第一產業上,應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步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闢一條信息化的道路,建立將無公害蔬菜的路子做大、做寬,建立農機合作社及流通隊伍,構成品牌。優化產業結構,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推進新農村建設,將無公害蔬菜為主的第一產業作為特色龍頭產業,穩步發展以花炮為主的第二產業,用心加快第三產業的步伐,以帶動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將產業結構健康穩定地發展。

XXX

20XX年X月XX日

篇30:研究性學習報告

課題:水中的生物圈

選題背景常州市在最近幾年裏發展較快,但有關政府並不能將環境的和諧與發展相統一.我們看到的是摩天大樓一幢幢拔地而起,而城市的環境卻一天比一天不盡人意,就像我們學校旁紅梅公園的那條河流,已在一天天綠藻的摧殘下成為了死水.生命之源正悄然斷絕.這是我們美麗學校的遺憾.作為常中的一分子.我們看在眼裏,痛在心裏.我們決心為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我們能做的很少.最有價值的事,便是動員那裏的每一個成員把保護環境宣傳開來,並使之深入人心,從而使微薄的一份份力量煥發出無限的威力!

常州市水文自然地理

常州市地處江蘇南部,長江三角洲南緣,地理座標北緯31°09′至32°04

′,東徑119°08′至120°12′

,位於滬寧鐵路中段,東距上海約160KM,西離南京約140KM,東鄰無錫、江陰,西接茅山,南接天目山餘脈,北臨長江,與揚中、泰興隔江相望,東南瀕太湖,與宜興相毗。總面積437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3520平方公里,河湖庫塘水域面積855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19.5%。

全市屬長江流域的太湖湖區、南溪兩大水系,京杭大運河自西北向東南經市區穿越過境,由諸多北支和南支溝通長江以及洮湖、滆湖、太湖等主要湖泊,構成縱橫交錯的水網地區。

大運河以北屬太湖湖區水系,面積為857.5平方公里,以新孟河、德勝河、新藻港河、藻港河東支—北塘河、新溝(舜河)—三山港五條通(長)江水道為骨幹而構成常州北水網;運河以南屬南溪水系,以扁擔河、白鶴河—童子河、南運河、白蕩河、採菱港、武進港為骨幹河道與滆湖、太湖相通。境內南部有南河、中河兩河上接胥河下至宜興入太湖。丹金溧漕河北起大運河,南經金壇入溧陽,穿中河與南河交匯。夏溪河、湟裏河、北幹河、中幹河並聯洮、滆兩湖,滆湖與太湖有太滆運河相串接。山丘區建有沙河、大溪、前宋、塘馬、茅東等大小水庫95座。

項目組負責人:

小組成員:

指導教師:

項目涉及相關學科:化學

生物政治

項目所屬學科:自然科學

研究的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

經過本次研究,瞭解生物現狀,找到一個簡單解決學校河流污染問題的方法,從而到達淨化河流的目的.用化學反應原理儘量減少污染.

研究的基本過程

先採集河流中一些水來考察,再研究水中的生物圈和主要污染物

項目條件我們是學生,也做不出什麼改善大工程,只能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研究目的

加強自身的本事,初步清理河道,保護學校環境

主要研究方法

實地調查,論文

研究的基本思路運用化學手段清理河流的水華

研究的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經過本次研究找到一個簡單解決學校河流污染問題的方法,從而到達淨化河流的目的。用化學反應原理儘量減少污染。

各成員在項目中的主要貢獻

聯繫相關專業導師:

收集資料:

實驗操作:

拍照記錄:

撰寫研究性學習:

講演:

各成員研究心得

徐殷韜:保護環境是多麼的重要,我們要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張一晗:雖然我們的本事有限‘但我們用心去做了.

孫郭鵬:水中的生物圈很脆弱,我們不能隨意破壞,政府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致力於污水淨化,環境美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領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

沈斌:單靠做實驗來解決河流污染問題是不夠的,解決污染源最為重要.

高睿:治理河流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不要讓河流受到污染,我們應當提高我們的素質,不要亂扔垃圾,保護環境。

焦榮榮:保護環境刻不容緩,保護環境不僅僅是表面的行動。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水資源。

高萍: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創造完美學校.

朱麒:保護環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常宇:我們應當保護水中的生物圈,不能肆意破壞自然和環境

小結

經過初步的探索,我們發現河道之所以渾濁不堪,主要是因為生活污水中包含很多的P,N等元素,造成水富營養化,水藻的很多繁殖。而這些水藻死亡後腐爛,河流也邊散發出惡臭。經過這次探索,我們找到了河道污染的原因。所以我們能夠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水資源,保護水中的生物圈。在前幾年發生的太湖藍藻事件當中,許多人意識到了水資源的重要性,也意識到了若不加強環境的保護,我們必將受到環境的懲罰,可是我們尚未行動起來,尚未對我們的水資源保護做出實際的行動.我們想説:保護環境,不僅僅是表面的工夫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實際行動。僅有付出於行動,才能真正保護水資源。從此刻開始,珍惜每一滴水,保護每一份水資源,保護我們的未來!

研究結果

羅列研究資料

1、河流污染較為嚴重

2、人為原因:生活污水的排放

3、如何有效治理河流:化學手段。最重要的還是自我的環保意識。

研究結果

瞭解了水中生物的現狀,瞭解了部分河流水質。

研究結果分析

雖然有了必須的改善,但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要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

研究提議

計劃出更為完善的方案,使河流有更大的改善。

篇31:研究性學習報告

每一天放學時,東中校門口的一些雜貨店、小吃攤就熱鬧起來了,店門攤前擠滿了各個年級的學生。這樣的現象引起了我們的關注。此刻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家長們對自我子女的零用錢也比較多。那麼,這些錢都花在什麼地方呢?這些消費開支合理嗎?中學生的消費觀有沒有不恰當之處?高中生應建立怎樣樣的理財觀念?

此刻的中學生生活在一個人人都需要應對的複雜而美倫美奐的社會,隨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參加的社會活動的範圍正日益擴大,消費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項。琳琅滿目的商品,層出不窮的各種品牌,千變萬化的流行信息,給差不多每個城市的中學生供給了一個經過消費活動認識社會,瞭解社會的機會。也所以使我們中學生的消費觀也面臨着嚴峻的考驗。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怎樣樹立,成了我們面臨的重大問題。

為了更好地理解並掌握教材知識,學會分析問題,做到學以致用,更好地培養自身的學習本事。我們研究性學習課題小組決定選擇有關中學生日常消費方面的研究課題,從最小的最貼近生活的“零用錢”着手,對東台中學學生的消費情景做一些調查,進行一些針對性的研究。

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與分析。

1.中學生零用錢擁有情景

調查數據顯示:有零用錢的學生佔了被調查總數的98。6%,基本沒有零花錢的僅佔1。4%。

此刻的學生都是家裏的“獨苗”,家長對自我小孩幾乎是百依百順,疼愛有加,即使自我在省吃儉用,孩子那裏總是應有盡有,誰不想讓自我的孩子過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我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錢,這些零花錢是家長對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投資。僅有少數家庭的孩子可能每一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來安排,所以也不用什麼零用錢了。

2.初高中學生月零用錢數額統計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在國中生中,每月零花錢在50元以下的佔了絕大多數,其比例為70。2%;而51-100元的佔14。9%;101-200元的佔6。4%;201元以上的佔8。5%。而高中生零用錢的數目則相對平均,在不一樣的區間中所佔的比例均比較接近。其中所佔比例最高的為201元以上,佔30。4%。其次為151-200元的佔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錢均佔21。7%。

相對來説,高中生各方面的開支較多,學習上的花費明顯多於國中生。對於在學習上的正常開銷,家長們的出手毫不猶豫,與此同時,同學們的生活花費和日常零用錢,也隨之“水漲船高”。

3.零用錢主要來源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同學們的零用錢絕大多數來自父母,佔了94。4%;來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佔了19。7%;其他親戚給的佔7。0%;以及其它的佔4。2%。分析發現,高中生相對於國中生,經過獎學金獲得一些零用錢的比例略高一些。

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生活開銷一般都是依靠於父母,少部分學生與祖輩或其他親屬同住,也會收到他們給的零用錢。所以,絕大部分零用錢來自於父母。

4.中學生零用錢的主要用途

結果顯示:零用錢用於購買書籍的學生人數佔總數的47。7%;進行儲蓄和買零食的均佔46。5%;這三類用途的中選率明顯高於其他用途。而玩遊戲(包括一些家庭用電腦遊戲)的佔25。4%;體育花費佔14。7%;用自我零用錢買衣服的佔5。0%。

中學生零用錢的三大“流向”:購書、儲蓄、買零食。書籍是學生成長的養分此刻的文化市場比較繁榮,課外的,課內的;娛樂性的,電腦知識類的;趣味愛好類的,文學小説類的,等等書籍在圖書市場上都能買到,家長對於孩子購書也持贊成態度,總期望孩子多長知識,所以書籍消費成了學生零用錢的一大消費方向。有46。5%的中學生會把未花完的零用錢進行儲蓄,並且相當多的學生儲蓄是有明確消費目的的,是一種積攢行為。這個結果證明,勤儉節儉的中華美德在我們身上也得到了繼承和發揚。許多同學喜歡吃零食,所以,在零食上的開銷也佔有較大比例。

5.中學生零用錢的保管方式

數據顯示:有45。5%的學生是由自我保管自我的零用錢,同時有34。6%的學生會把零用錢“上繳”父母,由他們保管,僅有7。8%的學生會把零用錢存在銀行裏。

有許多青少年學生會把自我的零花錢放在自我身邊,以供平時使用,這也是青少年自主意識的一個表現,可是他們之中很少有人會把自我的零用錢存在銀行裏,這一方面是因為此刻的銀行儲蓄對於這些青少年來説並不太適用,尤其是一些還沒有拿到身份證的青少年,並且銀行儲蓄的手續和填寫對於一些青少年來説都不是十分方便;另一個方面也説明中學生缺少理財意識,這與媒體中介紹的西方學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會把自我的儲蓄交給父母處理,這在必須程度上説明了此刻孩子對父母的依靠性。而部分懂事的小孩,體諒父母養家的辛苦,將自我省下的零用錢主動交給父母,也算是盡了一片孝心。

6.中學生日常消費觀的影響源調查

圖表證明:影響中學生消費觀的最重要的人羣是年齡相仿的同齡人,其中受同學朋友影響最大,初高中均超過50%,其次是兄弟姐妹的影響,達30%左右。

隨着自我意識的發展,中學生開始有自我獨立的交往對象,同伴交往的時間遠遠超過與父母的交往,在自我的日常生活的安排上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來自同學朋友的影響。許多中學生有消費行為往往受同學的推薦,從而出現“追星”的潮流,這都能夠從學生平時購買的mp3播放器、服裝、小飾物能夠看出來。

7.中學生對學校統一着裝的認同感調查

統計顯示:73.4%的高中學生和38.5%對學校要求統一穿校服持不認可的態度,約五分之一的學生認為在特殊的場合能夠穿校服。

目前絕大多數學校都有自我學校統一的校服,統一着裝是增強學生團體榮譽感,強化團體凝聚力的一個重要的載體。有些學生因為校服款式和質量的問題,不能為學生理解,但也有不少同學出於校服影響自我的個性,妨礙自我標新立異的不良心理,對校服持不認可的態度。這必須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存在求異與攀比的不良消費心理,不切實際地追求名牌消費。

8.影響中學生消費的商品因素調查

研究可知:中學生購物的動機首要的並不是商品自身的性能與用途。34.6%的國中學生和37.5%的高中生關注更多的是商品本身的外在包裝和款式,另外還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同學首先關注的是商品本身是否“跟得上潮流”。這些現象十分值得我們重視。

從正確的消費心理出發,理智的消費更多的是關注商品本身的性能與價格,力求價廉物美。而追求商品的外在包裝和“是否合乎潮流”顯然是因為攀比心理的影響,期望自我的物品“不丟面子”。這樣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學生的攀比之風,也給家庭帶來了必須的經濟負擔,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在學習上的時間投入。

9.中學生日常購買書籍情景調查

調查顯示:中學生零花錢有不少用於購買相關書籍,其中選擇最多的是《揚子晚報》、《讀者》、《青年文摘》等報刊雜誌,高中生佔71。7%,國中生也有69。2%的比例。另外科技叢書和學習專業用書也有較大的比例,分別在50%左右和30%以上。

(二)中學生日常消費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消費結構仍有片面性

部分學生的消費資料過於集中。追求品牌的中學生佔必須的比例,這些學生的消費觀念顯然進入了誤區,這也反映了中學生消費中不合理的一面。當一箇中學生滿身名牌、穿戴時髦的時候,所顯示的並不是那個中學生的個人價值,卻是虛榮和不適宜宜。作為一箇中學生,其個人價值在於勇敢向上、勤奮、智慧、活躍的思想以及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在於他的獨立性。這樣的中學生充滿自信,無論是否穿戴名牌,都不影響他們的個人魅力。相反,如果一箇中學生只能靠外表在名牌來支撐自我的“價值”和“地位”的話,説明這個中學生毫無自信,已經“一無所有”了。

2.攀比現象比較嚴重

中學生之間的攀比心理是十分嚴重的。這種不好的現象會使中學生的消費走向歧路,不利於中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另外,要注意的是中學生的經濟來源是父母,過攀比會使中學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為了滿足這些中學生的虛榮心,過度溺愛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盡力供給經濟上的支持。而對於這些中學生來説,真正需要的不是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確的引導和自省,若這種情景繼續發展下去,中學生的消費觀念變得歪曲,消費很難再正常化,會影響他們將來的生存和發展。

3.家長對於中學生的理財教育不夠到位

多數學生家長不經常甚至從不對其進行理財教育,這也是中學生的消費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中學生認為需要對自我進行理財教育,這體現了對中學生對理財教育的渴望。

(三)培養中學生合理消費習慣的幾點提議

1.作為當代中學生自身應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不攀比,可是分追求名牌,提倡艱苦奮鬥精神。

由於中學生正處於消費前沿,能輕而易舉地經過各種渠道獲得各種消費信息,所以,對於社會上的新興事物要學會辨別好壞是非,增強消費意識,提高自主消費本事。隨着改革開放,經濟得到發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可是,精神禮貌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艱苦奮鬥、勤儉節儉説得少了,浪費現象由此滋生。還有一些家長認為此刻生活好了,不能虧着孩子,寧可自我省吃儉用,也要滿足孩子們的要求,對孩子過分寵愛,使他們過者“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在學生中攀比、浪費的現象十分嚴重。艱苦奮鬥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優良傳統,當小康生活向我們招手之際,當太平盛世向我們走來之時,我們更須永葆艱苦奮鬥的本色。惟有如此,方可民族興盛,大業有成。為此,期望學校和家長加強教育引導,把艱苦奮鬥、勤儉節儉教育作為思想教育的重要資料,經常抓,這樣中學生才能構成熱愛勞動、勤儉節儉、尊重和珍惜大人們的勞動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貪圖享樂的正確消費觀和正確的人生觀。

2.中學生的家長應當對中學生進行適當的消費引導,幫忙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不要過度溺愛,嚴防中學生攀比心理嚴重化,要經常作適當的引導,做好中學生合理消費的第一任教師。引導學生把零花錢存起來,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還能夠讓學生參與家庭理財。

3.對於培養當代中學生的合理消費習慣,中學生所在學校也應當進取對中學生進行理財教育。

一些發達國家在中國小和家庭教育中,理財教育是熱門的話題。他們根據孩子年齡不一樣的特點,學校和家長按不一樣的階段,由淺入深地確定不一樣的教育目標和資料,進行理財教育。所以,就需要學校進行較為全面的經濟知識教育和消費教育,以及家長的配合。在教育過程中,要經過各種形式,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吃苦耐勞、自強不息、不懈奮鬥的美德及革命先輩和當代先進人物艱苦創業勇於拼搏的精神。同時,學校要經過各種渠道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因為,消費在很大程度上屬於家庭行為,家庭的經濟狀況及家庭的消費方式對學生的消費行為起着極大作用。

研究收穫與小結

1.經過這次的研究學習,讓我們不僅僅瞭解了現代中學生的消費狀況,增進了不少的社會閲歷。

為做好中學生消費狀況分析,我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並進行了實地的調查研究。問卷的編制資料涉及:經濟來源、每月花費、消費資料,以及同學的一些想法和消費方式等方面,為此我們請教了許多教師,力求能真實地反映出當前中學生的日常消費狀況。在實地的調查與數據分析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不少問題與困難,邊研究邊學習,共同提高。經過這次真刀真槍的活動,真正讓我們學會與人更好地溝通與相處,進一步瞭解了社會。

2.在研究學習中,我們自身也有很大的收穫,我們組的每一個成員在學習本事方面都有所提高。應對問題和困難時,我們沒有退縮,而是進取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經過研究性學習,我們的學習態度更加嚴謹認真,在困難面前我麼學會了堅持與忍耐,發揚了團結協作的精神,無論做什麼,都會感覺到我們是一個團結的團體。我們發現自我遇事更冷靜,處事也多了一份成熟。

一份辛苦,一份甘甜,經過大家努力,獲取了可喜的研究成果。這次研究對我們來説是一次特殊而有意義的經歷,我們克服了膽怯,擁有了更多的自信和成熟。

篇32:研究性學習報告

在這次的學習中,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學會了組員的團結的力量等。例如我們上街發調查問卷、採訪時,遭到了許多人的白眼與不理解,但我們並沒有放棄,我們檢討了自我的錯誤,選擇更加適宜的話語與人交流。這次的活動不僅僅鍛鍊了我們的動手本事,還鍛鍊了我們的口語交際本事。這次的時間較為緊湊,使我們覺得課件還不夠完美,我相信如果再有時間的話,大家會完成的更好!

參加這個研究性調查小組我很榮幸,我們忙活了很久,選擇我們組的題目時就吵了好久,才將調查題目定下來,期間可謂一波三折,一開始發調查問卷時,個個臉都異常紅,異常不好意思,發完並收完了之後,便長舒一口氣,我和湯涵是統計調查問卷的。

為了這個,我們兩個搞了好幾天,忙得升入天堂了,忙完之後,手好酸,後背好疼,到了組長寫調查報告時,總是喜歡抱怨,她就是有點刀子嘴豆腐心,但還是把它寫完了,到了最關鍵的步驟時就要靠我們的老闆了,我們幾個也未能幫上大忙,但還是能夠供給一些小小的幫忙,更多的是在心中為他們加油鼓勁,參加了這個組,讓我體會到了組內的團結是多麼的重要,在我們組長丁月和李真的帶領下,這個研究性調查小組更加好了,我們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收穫了太多太多,使我們小組組員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更收穫了友誼。

經過這一次的研究性學習,我明白了團結是一個組的必要條件,正是因為團結,我們才突破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難險阻,所以這是一次終生受益的活動。對於這次研究性學習,我學會了付出,讓我體驗了一回真正的成長曆程,在這些過程中,我們在一步步的走來,我們漸漸的體驗自我的汗水播撒的種子種出的瓜果最甜。為此我會更加的努力體驗社會中必要的鍛鍊,從付出中歡樂與收穫。

在這次的研究性調查學習活動,我們利用了課餘時間,進行了小規模的採訪與發放收回調查問卷,這讓我們瞭解了食品安全問題的情景,經過這些方式,我們不但提升了自我的實踐本事,還加強了彼此之間的友誼,既對生活中食品安全問題方面有了初步瞭解拓寬了我們知識與視野又豐富了我們的課外生活,這些成果使我們每一個組員都珍惜這一次鍛鍊的機會,在這些日子裏,我們互相幫忙,進取進取,在任務分工上分工明確,盡職盡責,在組長的帶領下,我們組員都受益匪淺。

總的來説,這次的額活動還是很有意義的,經過這次調研,讓我學會了團結合作得到重要,我們利用假期的休息時間一齊搞調查,我們開始時還明白怎樣搞,經過一齊討論後正式開始了我們的調查。這次調研不僅僅讓我們的友誼得到加強,還讓我們了結了此刻社會的重大問題,鍛鍊了我們的社會實踐本事。

我們一齊調查的時候我很開心,我相信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必須加入進來。經過這一次的研究性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本來害怕陌生人的我,經過這次活動,使我改變了這個不太好的性格,另外這次活動也讓我從食品安全這一方面瞭解了社會的情景,我和其他組員之間也加強了關係,使得友誼之花開得更加漂亮。

總的來説,在開放的情境中主動探索,親身體驗,在愉快的心境中自主學習,提高本事,我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斷收穫,得到鍛鍊,提升自我。這次研究性學習讓我得到了鍛鍊,無論是社會交往的本事,還是自身的學習本事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篇33:研究性學習報告

一、研究背景

1、高中語文學科之現狀與困境

進入新世紀,我們語文教學的現狀就普遍而言,仍然是沒有大的改觀。僅以我們學校及接觸的周邊學校為例——新安中學地處深圳市南頭關外,是深圳市寶安區教育局直屬學校。就生源水平而言,屬區內二類學校。經過深入調查瞭解,學生的閲讀潛力和寫作水平,多處於中等甚至中下水平。如閲讀量少,閲讀面窄;思維缺乏深度和廣度;寫作資料空洞、幼稚,字裏行間充斥的或“風花雪月”般的柔弱無物,或“新新人類”樣的無病*……此種現象,在我們這類學校以至往下的三、四類學校比比皆是,往上的一類的學校也絕不少見。筆者曾多次參與過各種級別的語文統考改卷工作,作為一個有二十年教齡的一線教師,看到學生“閲讀理解”答卷,答案似是而非、不得要領;作文表達資料膚淺、空洞無物,內心極為焦慮。一句話,閲讀和表達缺少甚至沒有“文化含金量”,教育家於漪比之為“缺鈣”乃至“失語”。

2、語文“新課程”教育理念之要求

本次語文課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讓學生在已習慣了的理解性學習之外,學會探究性學習。《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其“基本理念”第二條“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潛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就明確提出:“高中學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維漸趨成熟,已具有必須的閲讀表達潛力和知識積累,發展他們的探究潛力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決定潛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用心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形勢的迅猛發展

李克東教授指出: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我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潛力的創造性工具。“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學習和交流打破了過去的時空界限,為人類潛力的提高和發揮作用帶來了新的空間。”(江*在“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潛力建設高峯會議”上的講話)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強調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是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着密切聯繫和繼承性,又具有必須相對獨立性特點的新型教學類型,對它的研究與實施將對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具有重要好處。

二、理論依據

1、依據建構主義的認知發展的理論

專題研究性學習的理論構架是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源自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利用建構主義能夠比較好地説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即能較好地説明學習如何發生、好處如何建構、概念如何構成,以及夢想的學習環境應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建構主義理論體系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是認知結構。當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認為:

所謂“認知結構”是指學科知識的實質性資料在學習者頭腦中的組織。它是由有組織的、穩定的概念組成。認知結構的構成遵循“不斷分化”和“綜合貫通”的原則,使其構成一個按層次高低和縱橫聯繫組織起來的“金字塔”式的結構。處於結構頂端的是最抽象和概括性的知識或概念,下頭是逐級向下分化的從屬概念、命題或具體信息。(張奇,《學習理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4—185頁)

專題研究性學習就是要幫忙學生建構個人的認知結構。這是整個閲讀和表達過程的最終目標。所要建構的好處是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在學習過程中幫忙學生建構好處就是要幫忙學生對當前學習資料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到達較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在大腦中的長期存儲形式就是關於當前所學資料的認知結構。學習的質量是學習者建構好處潛力的函數,而不是學習者重現教師思維過程潛力的函數。換句話説,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好處的潛力,而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資料的潛力。專題研究性學習就是期望能集中給學生語文素養所務必的資料,以構成穩定的認知結構。

2、依據教育心理學中的同化理論

要想有效的獲得就務必加大刺激,單篇課文的力度顯得蒼白,僅有把同話題或同主題的文章,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示,才會觸發學生個體經驗、發散學生思維潛力、擴大言語表述的可能。並有效地構成言語潛力。這種類屬似的學習是教育心理學中同化論的一個理論。所謂類屬,是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概念與所學概念之間的關係。同化論認為,如果二者是上位與下位、下位與上位等關係,那麼所學的概念就容易被同化,那麼學習者對所學概念的記憶與持續也容易完成。類屬學習是藉助於有待學習的概念與學習者自身已有概念之間所存在的關係來完成的一種學習。

人類的認識總是依循着從“個”到“類”的過程。那裏的“個”,是具體的事物,具有具象性;而“類”是具有相同屬性的具體事物的概括,具有抽象性。這種不一樣水平的“個”與“類”,不僅僅證明人的認知的發展,並且預示着教育空間所在。這就是説,學校教育作為新生一代第二次歸屬的中介,應當在促使其認知的類屬性獲得較高水平的發展上有所作為。這種“作為”,具體説就是學會深刻認識“個”、學會從“個”到“類”的概括,學會從已知“個”的“類”的特點推測未知的“個”、學會創造新的“個”等等。有專家指出:

類屬化閲讀是將閲讀活動中獲得的案例文本信息歸入到必須的“類屬”之中,使案例文本信息的“個”在這個“類”的層面上構成聯繫,或者將若干“個”的案例文本信息進行歸併,構成新的“類”及類屬關係。(魏國良,《現代語文教育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第162頁)

有識之士強烈呼籲“現代語文教育更需要,也更有條件編排更重視類屬化系統化的教材。”(區培民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29頁)也充分認識到專題學習的重大好處。“從信息論、方*、認識論好處上看,類屬化學習是信息處理、策略運用、認識深化與昇華發展的統一,是一種高水平的活動。”

3、依據自身長期的教學實踐的反思

記得有人説過:我國古代語文教育基本是文字型教育。及至上世紀初,轉變為文字——語言型教育。而近十多年來,又出現了第二次重大轉變,即語言——思維型教育。但這次轉變,並未改變我國語文教育沉痾日重的現狀。進入本世紀,筆者想,該不該出現第三次重大的轉變呢轉變為“思想——精神型教育”,即構成一條以“思想”鑄就為核心,“專題研究”為手段,讓精神和言語共生的學習主線,循序漸進,逐步攀升。我們總覺得,我們的高中語文學習之所以突破不了“少慢差費”的瓶頸,原因就在於我們“文字——語言型教育”的痕跡太重,要明白,這是國小至國中階段就應完成的任務,即“蒙學階段”的教育資料;而十多年來我們進行的“語言——思維型教育”因為沒有“思想”的支撐又顯得無序和乏力。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什麼年齡讀什麼書,什麼學段做什麼事。高中階段,我們就應多去研究精神和思想注入學生靈魂骨髓的方法和過程。

什麼是思想呢劉再復説:“精神生命流動着的血液就是思想。沒有思想,生命只是一片沼澤。”所謂“精神生命流動着的血液”就是對現實有真見,對人生有*,對歷史有深知,對宇宙有參悟。如果説國小至國中是以言語技能的學習去領悟作品的思想、精神、意藴,培育其用心健康的情感態度,即側重於先技後道、由技悟道這一學習過程的話,那麼,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則務必把價值觀的鍛造,精神家園的構建放在首位,務必先道(精神、思想層面)後技(技巧、技能層面),由道悟技,以道御技,即由“形而上”至“形而下”。試想一下,沒有了思想,你能説或者寫出些什麼呢我國古代文藝理論主張“文以意為主”、“意在筆先”、“以意役法”不正是此理嗎而要在短時間內使沒有或者缺乏直接人生體驗的中學生漸進為一個會思考、有思想、有見地、有創意的人,就務必選取“專題研究性學習”。

三、研究目標

(一)語文學科層面

1、“專題研究”

“專題”為的是集中,“研究”為的是深入。一個人專注於某一個“專題”(或一個人物,或一部著作,或一段歷史,或某個話題),材料不斷積累,認識逐步加深,體驗點點匯聚,思想層層積澱,分解化合,發酵蒸餾,就會凝結成一種對社會、人生獨一無二的個體認識;就會去陳言、留真意,除粗穢、存精氣,由博返約,厚積薄發。

2、“讀寫一體”

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永新説:“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其實,你“讀”什麼就決定了你寫什麼。我們努力探究讀與寫、輸入與輸出這一現象的過程和機制。

3、“言意互轉”

語文修養絕不是一個單純的言語技能問題,而是一個人的心智活動和人文素養的綜合反映。語文學習如果不顧及心智的開發,個性是思維訓練、文化教養和精神世界的培育,孤立地就“工具”抓運用,那無異於緣木求魚、捨本逐末。能夠這樣説,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僅有兩個,一是語言,二是思想。一個人言語世界的拓展,同時也就是精神世界的充實。我們努力實現言意互轉,精神和言語共生。

(二)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層面

1、整合後的課堂形態

2、整合後的課型形式

四、研究方法

1、實驗法

2、案例研究法

3、調查法

4、觀察法

五、研究過程

1、課題申報

2003年4月,中央電教館批准我校申報《家園——高中語文專題研究性學習網站建設及應用》的子課題立項。與此同時,我們也購進深圳潤萬年公司的後台管理系統,開始“自我課程”網站的開發和建設。

2、組織機構

《家園》專題學習網站由深圳市新安中學特級教師吳泓主持。參加人員:陳運桂、羅宗填、鄒小新、嚴太波、倪崗、李擎、鍾誠、劉翠蘭、馬金蘭、陳志剛、吳鋭榮、陳秋影、潘冬雲。後續加入人員:深圳教院附中特級教師陳繼英教師,深圳市寶安中學高級教師唐寶康教師。聘請學術顧問:湖北大學鄒賢敏教授,廣西師範大學黃漢清、黃麟生教授,蘇州大學陳國安博士,山西師範大學桑建中教授。

3、操作實踐

(1)整理出專題學習的操作順序:

①師生共商選定專題(定題),或由師確定專題,充分發揮教師“聞道在先”的引導者、啟發者和諮詢者的作用;②師生圍繞專題迅速收集材料,熟練上傳材料。這既需要較熟練的操作技術(如熟悉後台操作、前台協調配合等),也務必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如檢索、捕捉重要信息或有效信息);③師生高效閲讀上傳材料,研究他人對此專題的研究路徑及方向;④師生共商確定各自的研究路徑及方向(定向);⑤師生圍繞專題的路徑及方向精讀材料:一是欣賞、分析、理解他人創新的思想或見解;二是批判性地思考(或置疑、或探究),歸納出自我的思考和理解;三是平等地交流、互換、共享思維成果;⑥學生寫出(即歸納、整理、表達)自我的研究性成果(或小論文或隨筆、散文等);⑦教師閲讀學生的研究性成果,與學生共商成果的優劣、長短。原則是不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對有個性、有見解的文章,即便結構欠完整,闡述欠周密,都予以褒獎和鼓勵並使之完善;對思想欠成熟,見解尚偏頗的,只要有一閃光處,也予以表揚和激勵;對借鑑他人過多的,我也名之為“重新組合就是創造”。我們反對抄襲,但對於重組得好、能化為個人的一種特殊表達的文章,也予以肯定和保護;⑧修改或重寫是作者重新認識、重新發現、重新創造(包括思

想、思路、文體、樣式、遣詞、造句等)的過程。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個環節不容忽視;⑨學生成果修改成冊或上傳網站,為的是便於相互的交流、溝通、借鑑和評價,以產生輻射效應和體驗成功的愉悦。

(2)摸索出網絡學習的管理方法:

①保證每週二至三課時的上網學習時間;②規定每節課的學習任務(如閲讀量、摘錄量)、學習方式(或搜索,或討論,或寫作)和學習區域(或師生討論區,或具體評論欄);③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或圖片動畫,或音頻視頻,或設置問題;④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那裏特指教師主角的定位或轉換:要及時引導,即時評價,參與學習,平等探究等。

篇34:研究性學習報告

茶是中國的第一大飲料,海南的茶葉在中國茶行業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珍惜品種多種多樣,茶葉加工技術純熟,產茶地面積廣闊,特色茶葉風靡全球。為此,我們對海南的茶葉產地分佈及其生長優越的自然條件進行了調查研究。

研究課題:海南的茶葉產地分佈及其生長優越的自然條件

小組組長:汪靖惠[由*整理]

小組成員:毛彪蔚汪靖惠柯維凌餘嘉宏周宏駿

指導教師:樑振峯

研究方法及步驟:1,分組,分工;分別進行上網查詢,查閲書籍,問地理教師等。

2,對查來的資料進行篩選,選取最有用的信息。

3,對信息進行整編,整理出一篇報告。

研究目的:海南特色茶葉眾所周知,品起來更使君感覺到絲絲清爽,蕩氣迴腸。那麼,海南究竟有哪些特色茶呢海南又具備怎樣的優越條件致使能種植出這麼好的茶葉呢對此,我們對海南的茶葉產地分佈及其生長優越的自然條件進行了調查研究。

調查報告:

在學校全面展開的這次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中,我們小組5人與指導教師一齊提出了這個課題。這個課題的側重點在於分析與取證,結合茶葉的生長環境,與海南主要種植茶葉的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相比較,得出結論。這個調查報告主要結構是:先介紹茶樹普遍的最適生長條件,再依次列舉海南茶葉主要分佈地五指山,白沙及萬寧中的特產茶葉,及它們生長所需要的環境,透過介紹上述三地的自然條件,最終得出結論。

一,適宜茶葉生長的條件

茶樹生長對氣温和熱量的基本要求:

茶樹喜歡温暖的氣候條件,對温度和熱量有必須的要求。在適當的温度條件下,茶樹才能生長良好。氣温在10-35度之間時,茶樹通常能正常生長,在20-25度時生長最快,氣温超過35度時茶樹新梢生長緩慢或停止。在春季一般日平均期望穩定在8-14度時,茶樹的越冬芽開始萌發。氣温降到15度左右時,新梢就停止生長,但根系一般在温度低於8度時才停止活動。所以,在我國大部分地區,茶樹在冬季不能正常生長,處於休眠期,在某些地區由於冬季温度過低還會造成凍害。除了對温度要求外,茶樹對積温也有必須要求。一般狀況下,一年之中大於10度的活動積温越多,茶樹的生長時期就越長。茶樹每萌發一輪所需的大於10度的活動積温為760-1060度。(海南島年平均氣温在23度左右,最冷也超可是5度,這就為茶葉的生長帶給了一個很好的條件。)

茶樹生長對水分條件的基本要求:

水分是保證茶樹正常生長的基礎條件之一,雨量不足,空氣濕度太低,對茶樹生長不利。降水是茶園水分最主要來源,保證茶樹能正常生長的年降水量一般要在800毫米以上。在茶樹生長期間,月降水量通常不能少於100毫米。當月降水量少於50毫米時,茶樹缺水。空氣相對濕度對茶樹生長也會產生影響,一般認為,在茶樹生長期比較適合的空氣相對濕度為80%-90%,低於50%對茶樹生長髮育不利,並且使茶葉質地粗硬,品質降低。(海南島年平均降水量控制在1500毫米左右,最低也在950毫米以上,所以空氣濕度較濕,茶葉水分多,味道純。)

茶樹生長對土壤的基本要求:

茶樹對土壤條件有必須要求,一般要求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個性要求土壤呈酸性,PH值在4。5-5。5最為適宜,PH值高於6。5的土壤不能種植茶樹。我國適合種茶的土壤主要有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褐土和紫色土等。

附:海南茶葉分佈圖

二,生長在五指山地區的茶葉

五指山市年平均氣温22。4℃,無寒冬,無酷夏,四季如春。在那出產的主要特色茶葉是苦丁茶與水滿茶。

苦丁茶(海南最早的野生茶)

苦丁茶屬冬青科植物,適合於熱帶及*帶氣候條件下生長,據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述“茶味苦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矣,“唐代名醫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記載“久食令人瘦,去人脂“《本草拾遺》記載“久食令人瘦,去人脂“《標準藥性大辭典》亦載“苦丁茶味甘苦,性寒無毒,為涼肝散風要藥……“可見苦丁茶具有:降血壓,血脂,消熱消炎,防齦解酒,消帶減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的理療保健功效,適於日常飲用,是夢想的純天然綠色保健飲品,“取於天然,飲得自然“。海南島五指山脈,海拔1867米,常年雲霧繚繞,雨水充沛氣候濕潤土質疏鬆肥沃,是苦丁茶最為夢想的生長地區:正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五指山苦丁茶獨具一格的品質。所以,海南五指山苦丁茶才如此享譽海內外。

水滿茶

水滿茶也是海南綠茶中至高無上的貢品茶水滿茶是五指山野茶,長年生於雲霧之中,得天地之精華,醇郁甘甜,且有防感冒,止腹瀉,健胃醒神之效。五指山野茶在萬畝以上,現有移植。茶樹植株為喬木型,大葉種,樹姿直立,分枝部位高,葉橢圓形,葉面隆起,葉齒淺稀鈍,芽葉*,樹高11~12米,樹幅7~8米。主要分佈在五指山區,產量少,適宜製作綠茶。之所以是貢品,是因為水滿茶的生長條件太獨特了,置於高山雲霧之中,僅有云霧繚繞,恍若仙境的五指山山腰才能滿足其生長條件。

三,生長在白沙縣的特色茶葉

白沙綠茶

白沙綠茶產於海南省五指山區白沙黎族自治縣國營白沙農場。白沙黎族自治縣坐落在黎母山脈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地形為東南高,西北低,山地面積佔41。9%,全縣大小山峯有440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峯有20多處,南部鸚歌嶺為峯,1812米,是僅次於五指山的海南第二高山。全縣大小河流30條,其中流經境內的南開河,石碌河,珠碧江為海南有名的三大河流。白沙縣屬熱帶季風性氣候,高温多雨,光熱充足,全年日照2056小時以上,年平均氣温21。9℃~23。4℃,年平均降雨量1725毫米,山區氣候特點突出。產茶區位於該縣鸚歌嶺下方圓10公里的小盆地。那裏四面羣山環繞,溪流縱橫,土質肥沃,雨量充盈,雲霧瀰漫,氣候温和,是屬於高山雲霧區。年均陰霧日長達215天,月均氣温16。4~26。9℃,温射光合作用強,乃是天然的產茶之地。白沙境內的國營白沙農場是白沙綠茶的主要產地。目前白沙農場的茶園面積已發展到5000多畝,種植的茶樹為海南,雲南大葉與福建水仙,烏尤四個優良品種。其特點為:葉之更換,花之發育,實之結成,均為局部進行,所以茶山常年翠綠,四季枝葉繁茂,芽長柔嫩,優質高產,1993年幹茶產量已達五千擔。

四,生長在萬寧的特色茶葉

萬寧市屬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温和,温差小,積温高。年平均氣温24℃,最冷月平均氣温18。7℃,最熱月平均28。5℃;全年無霜凍,氣候宜人;二是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2400毫米左右;三是日照長,年日照時數平均在1800小時以上。

鷓鴣茶

東山嶺的鷓鴣茶有名氣,那是因為茶樹吮吸了當地土壤裏酸鹼適度的豐富有機物質,受益於山川靈氣,雲霧,香露,茶葉長得綠油油,毛茸茸的。新摘的茶葉放進嘴裏品嚼,起初有一絲苦澀味;之後就是沁透肺腑的馨香。經過科學加工處理後的茶葉,色澤清亮,味似甘草,芬芳沁人。科學分析報告證實,鷓鴣茶葉中內含人體所必需的9種物質和17種氨基酸,其中可溶性鈣和鎂元素含量甚高。這也應證了萬寧實有的中性且高度肥沃的土壤。

其實在海南生長的特色茶葉還是十分多的,我們在那裏只是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茶葉,所談到的資料還是屈指可數,肯定不能滿足讀者及學校的要求。以後的地理學中,我們將會學到更多的關於植物種植的環境,我們研究課題的中學生,海南茶葉協會,海南有關的學者也將繼續努力,為着力解決海南的茶葉種植,發展,銷售,前景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海南年鑑》

《海南省志》

《中國茶葉研究百科》

《海南省地方誌》

《中國地理》等等

XXX

20XX年X月XX日

篇35:研究性學習報告

從居民出行角度分析太原市19路公交車站點設置的合理性

研究背景和意義

(一)背景和意義

近年來隨着城市人口的增長,油價的上漲,一種綠色、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選擇——即乘坐公交,公交車在城市發展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主角,同時也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扇窗口。為了使公交更好地為市民出行服務,公交站點的設置和選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一條公交線路上的公交站點的佈局不僅僅影響着這條公交線路的優劣,並且與公交企業和出行者的利益密切相關。一條好的公交線路和公交站點位置和數目的確定,不僅僅影響着公交車輛在路段上的運行速度和停靠次數,並且決定着出行者的效率。

太原市作為一個省會城市,一向高度重視公交事業的改善和發展,2009年5月13日,太原市規劃局出台了《太原市公共交通規劃》,面向全體市民進行公示;2010年5月,太原市人民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實施意見》,對全市公共交通未來10年的發展做了前瞻性的整體規劃和展望,可是這些都是宏觀的總體的設計和管理,我們試圖經過對公交系統中某一路車的站點設置的合理性進行微觀研究,一窺全豹。

19路公交車作為太原公交線路中的一員,開通較早、線路較長、站點較多,沿途經過多個城市功能區,所以,研究19路公交車站點位置分佈,探討站點位置附近居民出行時間,並對站點位置設置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就成為我們小組選擇的研究課題。

(二)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外對於公共交通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公共交通換乘線路的設計研究、公共交通專用道路的研究或者是智能公共交通管理方面。至於公共交通評價方面,主要是針對公共交通的整體評價,如汪江洪的《公共換乘系統及其評價》,主要是從方便性、快捷性、準時性、安全性、經濟性等方面的指標進行評價。而那裏的經濟性評價又主要是從交通費率來研究的。目前對於公交站點的選址問題,國內外還沒有較為系統、詳細的研究,異常是針對某一路車的站點設計的案例研究更為缺乏,為此,我們經過對19路車站點設計對行人出行的利弊的案例研究,總結在公交線路上設置公交站點的合理性,填補公共交通研究方面的細節的研究,使公共交通方面的研究更加系統。

現階段公交站點設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道路交通影響上頭,而忽略了公交站點設置和居民出行之間的關係。部分城市公交站點的位置原理居民區,居民出行受到極大影響。所以,我們的研究選擇了居民出行這個角度,探討居民出行對公交站點設置的影響。

篇36:研究性學習報告

XXX:

一、活動開展的目的和意義

隨着社會的提高,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的發展,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棗研究性學習隨之產生。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主題,以個人和小組合作的方式,經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

二、《人與環境》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

1.研究動員、確定課題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學生對此比較陌生,所以活動的第一步即向學生介紹研究性學習這種新的學習方法及其優點、特點、開展的過程,然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景。剛剛進入高一,所學知識較少,知識體系不夠完善,從而選擇學生比較熟悉而又與之息息相關的水作為研究的課題。

2.制定方案,分組調查

為了更充分的研究主題,根據我國環境污染的現狀,以及關於環境保護的一些熱點問題,經過師生的共同研究,把研究的課題細化為幾個子課題:一水污染問題;二水的淨化問題;三飲水與健康;四珍惜水資源。班級成員自由組合分別承擔四個子課題。制定子課題的研究方案後,有小組成員查找和收集相關資料,為課題的研究尋求證據。

3.整理材料,交流信息,論證結果

小組成員對資料進行歸類整理,篩選有用的材料,從多角度,以多種方式對相關課題進行具體的研究,同時針對有關問題小組之間進行交流研討,以求對其地研究更深入。

4.評價審核

(1)各課題小組彙報研究情景,展示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結論。

(2)撰寫實驗報告,構成有必須學術價值的論文或經驗。

三.研究資料

首先進一步研究“人與環境”的基本內涵和外顯行為,再經過新一輪的教育教學實驗,探索中學地理教育中培養學生地理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的原則和方法。課題研究的基本資料如下:

不一樣的課題組採用不一樣的方式對本課題進行了系統地闡述

一、水污染問題

介紹水污染的涵義、類型,併到馬家溝進行實地考察。拍攝的照片充分體現了馬家溝的污染狀況,並對馬家溝的水質進行測定,同時對解決水污染問題進行了系統地闡述。

二、珍惜水資源

從身邊説出,介紹水污染和浪費的現象,提出水危機的問題,漫畫設想未來的銀行存入的不是錢而是水,呼籲同學們珍惜和愛護水資源,強調透支水就是透支生命。

三、節儉能源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瞭解天氣預報,似乎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可是你會像關心天氣那樣來關心我們空氣的質量嗎

近些年來,在我國一些主要城市實行了空氣質量公報制度,此刻,就連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機會了解我們每一天呼吸的空氣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狀況。

四.創立綠色社區

隨着人類社會進入嶄新的二十一世紀,世界性的環保潮流正朝着社區層面深入,各個國家紛紛尋求建立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綠色社區”成為一個新的時尚名詞.環境狀況的嚴峻,呼喚着人們關注環境,參與環保。公民參與環保正成為世界環保的主要特點,它與生態建設、污染治理構成了完整的環境保護體系。

三.研究方法

系統學習研究教育教學理論的基礎上,發揮本人探索性教學的特長,充分利用學校網絡和個人主頁資料,藉助地理課堂教學和課外研討活動等形式,經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進取探索培養中學生地理素養的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為個案分析法、調查法和觀察法。

本課題的創新之處在於:

第一,選題富有挑戰性。培養學生地理素養,是中學地理教育中極具挑戰性的課題,探索其方法,是中學地理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當前中學地理教學領域的一個新穎課題。

第二,大膽打破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中,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採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地理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第三,手段先進。利用學校網絡和個人主頁資料,給學生一個充分自主學習空間和進取思維的素材,強化培養學生實踐本事和創新本事,構成基本的地理素養。

四.研究成果及其鑑定方式

研究成果的形式:

1、論文;

2、建立相關環境保護網站;

3、結題報告;

4、學生課題研究論文集;

由學校組織專家、教師給予鑑定。

五.課題研究進度計劃

1.20XX年9月-20XX年10月:相關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研究,閲讀參考文獻資料,制訂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

2.20XX年10月:開始第一輪實驗。

3.20XX年10-12月:教學實驗,完善課題研究方案。

4.20XX年1月:完成第一輪實驗,提交中期成果:《》(論文)。

5.20XX年3月-20XX年5月:進行第二輪實驗

6.20XX年6月:完成結題報告和相關地理環境研究網站建設,出版學生地理環境研究論文集

XXX

20XX年X月XX日

篇37:研究性學習報告

XXX:

隨着現代都市的發展,出現了一種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為此刻都市的環境公害,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而這種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熱的建築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廈的玻璃幕牆。在午時約2~4時折射的太陽光正好對着公路,司機們的視線受到干擾,存在安全隱患。在深圳也存在此種問題,異常是繁華地段的高層反光反熱的玻璃幕牆,所以,本小組在深圳市的蔡屋圍等繁華地段進行調查研究,開展了“光污染”的課題研究。

課題目的:

1.認識和了解光污染的有關知識。

2.調查城市光污染,並提出有關提議。

3.學會團結合作,學會對知識的探討與研究。

課題研究過程與方法:

1.查找資料:上網查找,翻閲書報。收集資料。

(1)光污染分為人造光與自然光,這些光照對人體有害處。

(2)人對光的色彩有何反應。

(3)光污染對各種人羣的危害。

2.實地調查

(1)對行人、司機的採訪。

(2)採用拍照,進行實情記錄。

3.總結整理

(1)整理資料,分析資料。

(2)製作網頁。

研究結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據環境科學的解釋,光污染是指過量的光輻射,紫外線輻射和紅外線輻射對人體健康,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現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輻射中常見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視野內有光亮度範圍不適宜,在空間或時間上存在着極端的光亮度比較,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見度的視覺現象,玻璃幕牆的光污染就是由於其反射太陽光、燈光等光線過強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視力下降並迅速疲勞,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間迎面而來的汽車前燈的眩光會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機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發生危險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來源太陽輻射。太陽光主要有紫外線、紅外線、可見光等。而光污染是指過量的光的輻射,紫外光的輻射,能對人體健康、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線過度的照射,便會引起日光性皮膚炎,會使人身體暴露部位紅腫,嚴重者起水皰,患部有灼熱,刺癢或疼痛感;病情嚴重時,可伴隨身體不適、發燒、噁心及心跳加速,長期日曬過量會造成慢性損害,長期照射陽光,紫外線能誘發皮膚癌。但適量的陽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陽光

反射太陽光,這種光污染是城市中最為嚴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築,雖然以玻璃幕牆為主,是很美觀,但在美麗的背後卻潛藏着殺機,它給周圍的人帶來了很多危險,如:使正常細胞衰亡,出現血壓升高,心急燥熱等不良症狀,還能夠使人的視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們日常使用的電燈,舞廳用的彩燈等。在舞廳裏,我們看到的燈光五光十色,美麗萬分,可你對它的危害又認識多少呢各式各樣的彩燈是光污染的來源之一。彩燈雖然能夠強烈的刺激感官,同時刺激也能病發細胞,使人的眼睛不適,影響人的中樞神經,令人產生頭暈目眩,站立不穩的感覺,長期處於這種燈光下會引起頭痛,失明,食慾不振。此外經科學研究證明,彩光能給人產生心理壓力,不一樣的顏色有不一樣程度的心理壓力。

(5)光污染如何導致近視

作為學生的我們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嚴重了,現代學生的近視眼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學生所用的枱燈,光質分為紅外光、紫外光。紅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長期吸收紅外光會使眼組織變異;紫外光有穿透力,殺傷力強,長期受紫外光輻射,眼細胞受到傷害。枱燈的光污染會對眼睛造成疲勞,損傷,從而使視力下降。

2.光污染的防治與提議

(1)在光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能夠多植樹,樹木能夠減少光污染的強度,從而減少光污染對人

體的影響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區的建築物應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熱的建築材料,使用不反光、不反熱的建築材料。

(3)住宅區不用反光、反熱性強的建築材料,因為它會直接危害到人們的健康,生活習慣。

(4)若使用反光的建築材料做外牆,應有自動轉向反光系統。如:兩棟樓隔着必須的距離而對立,若太陽光從對面大樓方向射過來,那麼這棟大樓的反光外牆經過自動反光系統調節必須的角度,射向另一棟大樓再經過自動反光系統,把光反射到天空去,這種設想的可行性是能夠的,但依此刻的科技水平要完成這一系統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高新的科技與高能量的消耗,所以這種想法僅有在未來實現了。

(5)現代社會提倡使用新能源,而太陽能就是其中之一,我們能夠利用太陽的高熱能來發電,在某些高原地區長年受到太陽的照射,我們就在那裏安裝了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儀器,同樣我們也能夠在高樓大廈上安裝此種儀器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一是能使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污染很多減少,因為我們利用太陽能發電,能夠減少對植被的砍伐,也能夠減少燃煤的數量。二是能為此大廈減少電費,甚至能夠倒賣電給發電公司,同時,能給在此大廈工作的人們帶來適宜的室內温度,夏不熱,冬不冷。

(6)對已經產生光污染的玻璃幕牆,專家提議可採取其他補救方法,如用新型的亞光外牆建築材料置換或對受光污染影響的地方增加隔光措施等。

(7)目前我國尚未對光污染立法。隨着社會的發展,市政府應制定有關光污染的法律。如,如何使用反光、反熱的建築材料,與對它的使用加以限制;對光污染嚴重的地區要如何改善等。配合我國現階段,制定有效的法律來改善現代化都市和國際性大都市的光污染情景,這樣才能保證那裏的人們的健康。

參考文獻

1.《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廣東省教育初版社》2001年。

2.“不可忽視的光污染”《深圳法制報》2001年10月10日

XXX

20XX年X月XX日

篇38:研究性學習報告

《學校白色污染與處理》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

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隨着社會的發展。商品經濟、交通、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城市數目的增加和規模的不斷擴大。產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大幅度增長。城市生活垃圾組成中的塑料廢棄物也迅速增加。人們的生活方式由“節儉型”向“消費型”轉變。同時對塑料廢棄物帶來的環境問題缺乏認識。塑料製品被隨意拋棄的現象比較嚴重。從而引發了新的環境問題。白色污染現象越來越嚴重。餐飲、運輸和商業等各個領域都涉及到了白色污染。由塑料袋引發的“白色污染”一向是世界各國關注的重要環保課題。由於塑料製品難以分解,所以被遺棄的塑料製品(尤其是各種塑料袋)會給環境帶來嚴重危害。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廣大大學生對白色污染知之甚少,環保意識淡薄,每一天都在製造白色污染,使原本聖潔的學校受到白色污染的侵蝕。為了更好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使人與自然環境更加和諧共存,我們小組對身邊的白色污染進行調查,從而也使我們更好地瞭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性,並決定從自身做起,加大宣傳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中來。

二.學校白色污染防控措施及提議

1。學校統一將垃圾分類、回收,集中處理。並在白色污染嚴重的地方(如超市門口、餐廳內外等)增設垃圾箱。

2。學校應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建立評分制度,對垃圾回收工作開展的好的班級進行表揚和鼓勵,並且廢物回收的收入也能夠充當各班的班費。

3。全校師生應增強環保意識,不要隨意扔垃圾,並勇於、敢於對隨地亂扔廢棄物的人提出批評。儘量減少用塑料袋包裝物品,並杜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打飯打水等。提議學校不要焚燒垃圾,對統一回收的垃圾應分類、妥當處理。

4。提議舉行一個徵集環保標誌的競賽,鼓勵每一個同學親手動手設計一個環保標誌,掛在醒目的地方。向全校師生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醒同學們樹立環保意識,杜絕白色污染。

5。提議每一個班在班內建立一個小型垃圾回收點,將垃圾分類收集。對可回收垃圾進行專人負責,經常清理,並送交回收站,研究到電池等污染嚴重的垃圾對環境的危害,提議同學們把廢舊電池等污染嚴重的垃圾統一回收。

6。學校設立幾個大型垃圾箱,統一回收各班分類垃圾箱中的垃圾,並在學校內多設置一些小型分類垃圾箱。學校負責與環保部門聯繫,及時送出回收來的垃圾。

7。提議學校出台相關校規校紀,嚴禁在學校內出售販賣一次性塑料袋等白色污染品。並對餐廳集中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地方進行嚴打嚴治、集中整治,並定期檢查、抽查,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8。提倡和提議同學們不要購買和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從根本上杜絕學校白色污染。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同學們對白色污染的認識和對白色污染防治的緊迫感。

9。要想從根本上杜絕白色污染問題,不僅僅要提高全校師生的環保意識,更重要的是呼籲全社會行動起來,共同維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三.課題組成員活動感想

經過這次對學校白色污染現狀的調查,我們課題小組的全體成員都感到受益頗多。學校白色污染已經嚴重的威脅到我們的學校衞生,並且也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大部分學生對於白色污染缺乏緊迫感,採取不以為然的態度,這是十分危險的。我們中學生不應當對白色污染這一社會問題不聞不問,而必須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進取地去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宣傳環保意識、從而使全社會的人都有環保觀念。

應當看到,要想真正從根本上杜絕學校白色污染,就必須在學生心中樹立環保的觀念,加強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目的還在於向全社會宣傳環保知識,所以提議學校多方面向社會開展公益活動,如在每年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時,組織學生上街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等知識,僅有全社會都在講環保,才會從根本上防治白色污染。

篇39:研究性學習報告

從居民出行角度分析太原市19路公交車站點設置的合理性

研究背景和好處

(一)背景和好處

近年來隨着城市人口的增長,油價的上漲,一種綠色、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選取——即乘坐公交,公交車在城市發展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主角,同時也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扇窗口。為了使公交更好地為市民出行服務,公交站點的設置和選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一條公交線路上的公交站點的佈局不僅僅影響着這條公交線路的優劣,並且與公交企業和出行者的利益密切相關。一條好的公交線路和公交站點位置和數目的確定,不僅僅影響着公交車輛在路段上的運行速度和停靠次數,並且決定着出行者的效率。

太原市作為一個省會城市,一向高度重視公交事業的改善和發展,2009年5月13日,太原市規劃局出台了《太原市公共交通規劃》,面向全體市民進行公示;2010年5月,太原市人民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實施意見》,對全市公共交通未來10年的發展做了前瞻性的整體規劃和展望,可是這些都是宏觀的總體的設計和管理,我們試圖透過對公交系統中某一路車的站點設置的合理性進行微觀研究,一窺全豹。

19路公交車作為太原公交線路中的一員,開通較早、線路較長、站點較多,沿途經過多個城市功能區,所以,研究19路公交車站點位置分佈,探討站點位置附近居民出行時間,並對站點位置設置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就成為我們小組選取的研究課題。

(二)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外對於公共交通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公共交通換乘線路的設計研究、公共交通專用道路的研究或者是智能公共交通管理方面。至於公共交通評價方面,主要是針對公共交通的整體評價,如汪江洪的《公共換乘系統及其評價》,主要是從方便性、快捷性、準時性、安全性、經濟性等方面的指標進行評價。而那裏的經濟性評價又主要是從交通費率來思考的。目前對於公交站點的選址問題,國內外還沒有較為系統、詳細的研究,個性是針對某一路車的站點設計的案例研究更為缺乏,為此,我們透過對19路車站點設計對行人出行的利弊的案例研究,總結在公交線路上設置公交站點的合理性,填補公共交通研究方面的細節的研究,使公共交通方面的研究更加系統。

現階段公交站點設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道路交通影響上頭,而忽略了公交站點設置和居民出行之間的關係。部分城市公交站點的位置原理居民區,居民出行受到極大影響。所以,我們的研究選取了居民出行這個角度,探討居民出行對公交站點設置的影響。

篇40:國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一、活動背景

近年來,我們明顯的感到,我們身邊有越來越多人的使用互聯網,而在這些人當中相當一部分是我們中學生。那麼,網絡的魅力何在,中學生上網的目的是什麼?網絡傳遞的信息又裹挾着多少對中學生負面的影響?老師、家長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呢?

我校八年級(2)班學生在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中,從身邊眾多問題中選定“網絡對中學生影響情況的調查”為主題展開活動。學生自己組成小組,自主開展調查,自主組織活動,自己分析信息,自主提出倡議,號召全體學生都做“文明的網絡人”。在學校和家長中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二、實踐活動的目標

1、通過調查,瞭解中學生上網的現狀。

2、瞭解教師,家長對中學生上網的看法。

3、瞭解網絡對中學生的積極作用和負面影響。

4、學習查找、蒐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5、初步學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嘗試寫作調查報告。

三、實踐方法

學生分組進行專題調查、訪談、研討、辯論等。

四、課時安排

共12課時

五、教學實踐過程

整個教學實踐過程分為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啟發與引導,成立專題小組,制定研究計劃

【課時安排:2課時】

在這一階段,教師從學校開設的電腦網絡學習課中發生的種種現象談起,並向學生提出了2個問題。 ⑴網絡對中學生積極作用和負面影響有哪些?

⑵中學生上網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呢?

問題一經提出,全班學生都紛紛議論,稍後教師以提出建議的口吻説:“現在同學們對這兩個問題也説不太清楚,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做一些調查、分析呢?”學生聽罷,興趣很大,躍躍欲試。

這些環節的設計,源於教師事先對學生生活背景的分析和利用,要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能力,必須要有一個具體的操作點,尤其是學生生活的現實環境,很值得加以關注並及時利用。

同學們決定在八年級年級選取4個班的學生和部分家長為調查對象,來進行研究。並將調查內容分為四個方面,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面,自由組合推選組長,形成專題小組。為了使本次調查活動更好的開展,在學生們的強烈要求下,還成立了調查總策劃小組。各小組討論後,分別制定了以下研究流程:

1、調查活動總策劃小組

⑴策劃本次調查的活動方案

⑵督促,協調各小組的活動

⑶負責聯繫指導教師和指導專家

⑷收集,保存活動資料

⑸撰寫課題調查報告

2、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小組

⑴編制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問卷【參見附錄一】

⑵對中學生上網情況進行問卷調查

⑶彙總、分析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問卷

3、教師、家長對中學生上網態度調查小組

⑴編制教師、家長對中學生上網態度調查試題【參見附錄二】

⑵對教師、家長進行調查

⑶彙總、分析調查結果

4、網絡對中學生積極作用調查小組

5、網絡對中學生負面影響調查小組

這兩個小組分別從不同的方面查找網絡對中學生的影響的事例和其它資料,並在調查活動總策劃小組的協調組織下舉行辯論會。

第二單元調查與實踐,廣泛收集信息

【課時安排:4課時】

1、實踐準備

在開始設計調查問卷之前,各小組成員普遍感到棘手,這畢竟和她們平時完成的“作業”大不一樣。指導教師首先和她們一起學習了關於課題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蒐集了一些可供參考借鑑的調查問卷,加以認真分析研究,然後確定本課題的調查對象和內容。通過指導教師的指導,各小組對於調查問卷的設計已經略知一二,各自很快拿出了一份初稿,然後大家在一起以集體討論的方式完成問卷設計,力求將問卷設計得科學、合理。設計問卷的過程,其意義遠遠超過了一張成功的問卷本身。她們開始感受到課題研究的嚴肅性和操作過程對個人素質的要求,認識到課本之外還有許多知識需要學習。

教師還組織學生思考調查中應預先考慮的各種情況。這些環節即是這方面知識的學習,又能引導學生考慮問題要全面,並能與學科知識掛鈎,主動應用學過的知識。

2、調查與訪問

由課題總策劃小組與有關班級班主任聯繫,安排調查時間。由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小組對相關班級學生進行調查。

對教師的調查安排在課間進行,對家長的調查安排在週末進行。

對調查中遇到的問題如在小組集體研討後無法解決的,可由課題總策劃小組與教師協商後聯繫指導教師或指導專家解決。

第三單元整理、交流信息,研討、成果展示

【課時安排:4課時】

1、整理、研討與小結

調查結束後各小組當即運用已學的各種統計方法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形成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統計表”。各小組對調查統計表的各項數據進行討論、分析,形成小結。。指導老師要求大家工作認真細緻,養成嚴謹的治學作風,因為任何的疏忽大意都將造成課題研究質量的下降。

問卷數據統計之後,各小組對所有數據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並將其分析在初步的分析報告中體現出來。

2、交流與展示

⑴各小組向全班學生彙報各小組的調查結果和初步的分析結論。【參見附錄一】【參見附錄二】 ⑵網絡對中學生積極作用調查小組和負面影響調查組則通過由課題總策劃小組組織的“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辯論會展示他們的調查結果。【參見附錄三】【參見附錄四】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以圖表、照片、投影、錄音等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地進行彙報。

第四單元應用與深化

【課時安排:2課時】

1、總結綜合活動成果

每位學生寫出自己的體會,各調查小組在研討的基礎上寫出小組調查報告,總策劃小組寫出總的調查報告。要求調查報告能反映研究過程、資料翔實,符合調查報告的一般格式。

2、做“文明的網絡人”活動

根據調查結果,學生們提出了在網絡時代,做個“文明的網絡人”的活動倡議。號召全體學生都要模範遵守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等單位共同發佈的《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做一個“文明的網絡人”。【參見附錄五】

六、體會與思考

綜合實踐活動,是與學生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實踐活動,它的效應產生於每個單元環節,它對學生的

影響是全方位的。

首先,促使學生多思、多疑,更多地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活動促使學生更多地去留意生活中值得探討的問題,學生的思想更加開闊。

其次,促進學生更認真地學習知識與技能,課堂上學生的知識能實實在在的應用於研究工作,這讓他們感到了知識的重要性。

第三,產生了切實有效的德育效應。此項教學實踐的課題是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出發而選定的,直接涉及到學生的生活,因此,學生十分投入,效果好。通過這個課題的研究,學生偷着上網、上網玩遊戲的現象大為減少。

第四,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對自己更有信息。學生的研究報告引起了廣大同學的重視,學生真正感到自己的價值。

篇41:國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作為學生的我們明顯感受到了壓力的存在。我們的壓力源主要來自於學習、父母、老師和同伴、環境、自我發展和時間六方面,其中學習壓力是中學生的主要壓力源。為此我們做了此調查對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做了適當調查.

課題背景: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這也導致了學生的學業負擔越來越重,但是,一個真正的人才其自身素質不僅僅是具有淵博的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高中生而言,普遍存在心理素質偏低的問題,而心理素質偏低的最大原因是來自於過重的學業負擔和精神壓力,能否正確地對待這種壓力,將會對我們的學習成績起着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為了進一步瞭解學習壓力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我們小組決定進行一些關於這方面的調查與研究。

研究目的

1.讓同學們深入瞭解學習壓力是如何產生的。

2.如何用積極的態度來對待學習壓力。

3.瞭解一些關於如何減輕學習壓力的方法。

4.使同學們通過這些方法來減輕學習壓力。

5.使同學們能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更愉快,能更好的來處理與父母、老師、同學的關係。

從調查中,我們瞭解到一些規律:

1. 從各個方面來説,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學習壓力是客觀事實,大多數同學在這方面有非常大的壓力,這對於我們可是一個非常大的警示

2. 很多同學有了問題,大多數選擇了自我解決,這不失為一種辦法。可研究組認為我們還應該找老師和同學,畢竟我們不是萬能的。遇到困難求助是積極主動自助的表現。

3. 絕大多數同學對於考前的心理壓力的調節都做的很好,可能是因為我們已經是高一學生了,經歷了許多次的考試有關。

4. 很多同學都很有上進心,對我們而言,有上進心是好事,但過多的在意成績,可能會對我們產生太大的壓力,最近就看到因為在乎公開考試成績和名次而自殺殘殘後後悔的。我們不能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5. 大多數的同學對於這方面的事情都選擇了聽歌,睡覺等常見的方法,但還是有少量的同學,對於這些事情沒有解決的方法,這是一件非常需要思考的事情。其實,運動如散步、打球、跑步,聊天,寫日記,畫畫,包括練習書法,都可以讓自己緩解壓力。

研究總結

綜合分析,我們瞭解:目前高一學生的壓力來源,不是單方面的,但更多的來源是學習帶來的壓力。

1、時間利用上:學生每天在學校學習的時間一般從早上7點到中午12點,下午從1點50到5點30,並且在回家後還需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作業,所以很多人反映睡眠時間不夠。 2 、家長的期望:當代高中生面臨的最大壓力是大學聯考,這是國情和中國體制造成的,他們希望考上一所好大學,以後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這也是大多數父母給孩子的壓力。根據報刊了解和專家分析,現在孩子因為學習方面的壓力而自殺的比例在不斷升高,他們也在找尋各種方法幫助孩子減少壓力,從而降低死亡率。但我們在調查時,還是可以感覺到家長給予我們的期望與壓力巨大。我們怕考試不理想而對不起家長。

3、自我期望比較高:這在學習比較好的班級同學身上比較明顯;很看重考試成績,非常擔心成績下滑。成績下滑後,自信會不斷的減少。

4、學習偏科帶來的焦慮:比如訪談裏有同學就非常憂愁地問:我知道大學聯考要考生物,可是我就怎麼喜歡不起來生物學習呢?還有對數學、英語感到惱火、無奈的同學,都覺得

偏科帶給自己的壓力大。

以上便為我們這次面對高一學生做的部分抽樣調查中,瞭解到的關於我們同學的學習壓力問題。

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中,比如大學聯考體制的存在,讓我們不能完全地解決考試競爭帶來的壓力,也不可能讓學生完全沒有壓力。有時候,適當的壓力是前進的動力。但我們希望從這次調查中真正瞭解現在高中生尤其是我們高一學生的心聲,從而儘量地減少我們自己的壓力並學會調節壓力。

建議運用下列方法來調節學習壓力問題:

一. 培養積極的學習心態

我們正處於青年期,自我意識在高漲,容易產生自我矛盾,即主體我與客體我的難以統一。這樣就容易導致自我形象不能確立,自我概念混亂,自我表現明顯衝突,內心動盪不安甚至痛苦。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同學的自我同一性問題,將最終導致自信心的逐漸喪失。為此,要善於正確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正確認識自卑感的利與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能力,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相信事在人為,善於正確對待自我並運用適當的方法幫助自我成長、自我完善。

二.學會自我調節的各種方法:

1、不要把學習目標定得高於自己能力所及。

2、有效地分配時間。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

3、課餘時應做適量運動。

4、遇到困擾或情緒低落時,可與家人或朋友傾訴。

5、即使再忙,也要有必要而充分的睡眠。

6、學會轉移注意力。

7、養成持之以恆,平衡有序的生活習慣。

8 培養廣泛正當的生活興趣。

9 偏科的同學,抓緊補課。

三.尋求專業幫助

途徑:學校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的專業機構;青春熱線;青少年法律求助熱線、

四、閲讀相關報刊網站

如:中國心理網、中青在線網、閲讀《中國青年報》的青春熱線、特別報道、《讀者》《青年文摘》等欄目的心理小短文。到 讀書館借閲相關的心理書籍,閲讀幫助自己認識提高,方法改善。

五、心理研究性學習心得:

在這次心理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我們小組的成員,克服種種困難,在同學們的協作努力下,學到了許多心理知識和技能,包括如何建立團隊合作精神,還有在這個的研究結果中我們懂得了如何對正確的緩解學習壓力。這點尤為重要。

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能使更多的同學正確認識學習壓力,學會用積極心態來調整學習壓力,讓自己在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中能順利地度過。無論是在平時的學習中,還是在期末、期中,甚至在大學聯考中,都能以輕鬆的心態,面對學習壓力,在每一次考試中都能考到理想的成績。

當然,時間以及各種原因,讓我們的心理研究性學習,還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

最後,面對學習壓力,甚至各種壓力,我們希望大家可以用一種正確的心態去面對。換一副“眼鏡”看世界,我們就會少些憂愁與煩惱,多些開心與快樂!

我國中學生的壓力源主要來自於學習、父母、老師和同伴、環境、自我發展和時間六方面,其中學習壓力是中學生的主要壓力源。而高中生的升學壓力要比國中生大,這是因為高中畢業面臨的升學和擇業更為迫切。

在現實生活中,由生活事件所形成的生活壓力不止一樁。而且,因每個人遭遇不同,有幸與不幸;有的人因上進不成而有生活壓力,有的人因健康不佳而有生活壓力,有的人因夫妻不和而有生活壓力,也有的人因子女不肖而有生活壓力。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心理學家們研究生活壓力時,企圖分析構成生活壓力的來源,藉以瞭解一般人在不同生活層面上有那些生活事件,會構成他的生活壓力。以先三方面是一般公認生活壓力的來源:

1、生活改變

因為生活事件所形成的生活壓力,都會給人以緊張的甚至痛苦的負面情緒經驗。故而生活改變一事所指者,也多半指生活事件之帶給人們負面情緒的事件而言。

2、生活瑣事

所謂生活瑣事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且無從逃避的小事件。此等瑣碎事件,雖在性質上每件事的嚴重性均不足危害於人,但日積月累的結果,就會對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根據心理學家調查分析,在日常活動中成為生活壓力的瑣碎事件可歸類為以下六個方面:

(1)家用支出方面 (2)工作職業方面 (3)身心健康方面 (4)時間分配方面 (5)生活環境方面

上述兩類生活壓力來源,在性質上均屬於人與事或人與人關係的外在因素。除此之外,屬於個人內在心理上的困難,也是形成人生活壓力的重要原因。在生活壓力的心理因素方面,挫折與衝突是其中最重要的二項。

綜合以上的資料可以知道學生的壓力來源不是單方面的,但更多的來源是學習帶來的壓力。學生每天在學校學習的時間一般從早上7點到中午11點45,下午從3點到5點30,有些住校生還要上晚修,很多學生反映睡眠時間不夠。但由報告中也看出了,學校有減負的現象,很多學校將作業量減少,考試的次數也明顯降低了,這也為學生的學習減輕了壓力。當代高中生面臨的最大壓力是大學聯考,這是他們的一個轉折點,幾乎每一個學生都很在乎,他們希望考上一所好大學,以後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這也是大多數父母給孩子的壓力。專家調查現在孩子因為學習方面的壓力而自殺的比例在不斷升高,他們也在找尋各種方法幫助孩子減少壓力,從而降低死亡率。

從我們的這次調查中,瞭解到了關於學生學習壓力的問題。學生壓力問題的引發是多方面造成的,我們不能完全的解決它,也不可能讓學生沒有壓力。但我們希望從這次調查中真正瞭解現在高中生的心聲,從而更大限度的減少他們的壓力。

總結

對於中學生課業壓力的認識與建議(你要求的最後的總結)

1 正確認識國中生壓力與學業成績的關係中學生是不同年齡羣體中承受壓力較大的羣體。國中生雖然同高中生一樣承受着很大的壓力,但高中生在心理、生理方面比國中生更為成熟,承受能力更強一些。有鑑於此,在保持對國中生適度壓力的同時,要防止出現壓力過高或壓力過低的情況,因為這兩種狀態對於國中生的課業學習都有消極影響。

2 減輕國中生過重的負擔

要減輕國中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都應各盡其責。

在家庭方面,首先,家長要注重子女人格的健全發展,對子女的學業給予適當要求,避免施加過大的學業壓力;其次,家長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營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最後,家長要提高自身素質,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樂觀豁達的態度面對現實生活。

在學校方面,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個性發展。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教書育人,着力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以培養其探究精神,使之不斷提高學業成績。

在社會方面,要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和多種人才選拔制度,從根本上緩解中學生的升學壓力。

3 把壓力變為學習的動力

國中生壓力大小是有個體差異的。優等生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弱,而後進生就可能壓得喘不過氣來,因此要區別對待。

首先,要培養國中生的成就動機,將外界壓力轉化為內在動力,立足成才,並爭取獲得成功。實驗證明,以成就為動機的學生堅持學習的時間更長,即使遇到挫折,也能總結經驗和教訓,繼續努力,直到成功為止。一般地説,成就動機與學業成績成正比。

其次,要寄予學生合理的期望,提出明確而又適度的要求。對學生的要求既不能太度,也不能太低,否則,就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失卻激發內在動力的作用。

最後,要給學生以成功的激勵。表揚是最易於使用且最有效的激勵方法。對心理壓力大的學生,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多表揚少批評;2)對於學業成績較差且自卑的學生,要尋找其閃光點(如體育、音樂特長),並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3)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讓學生準確理解教師的表揚與批評;4)適時而科學地使用獎賞與懲罰。

4 加強意志磨鍊,提高對壓力的承受能力

首先,要幫助性格內向、自卑心理較重的學生分析原因,鼓勵他們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要教會學生認識並理解生活中的壓力源,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態;再次,要教給學生消解壓力的方法和能力。

5 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由各種壓力引起的消極情緒和情感反應,會經常干擾學生的正常學習過程,因此,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緩解與消除其緊張反應和不良情緒的方法,樹立自信,保持健康心態,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具體包括如下一些方法:1)及時適當地疏泄不良的情緒;2)暫時轉移注意力;3)學會自己放鬆;4)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系

篇42: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一、課題的來源和確定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中學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是貫徹這種教育目標的一種重要方式。上個世紀以來,許多學校都對此作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課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關探究性學習的課程。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軟硬件都相對落後,學生基本都來自於農村,他們不如城裏的同齡人見多識廣,獨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環境,使他們缺乏自信,也缺乏對周圍人事的關心。我校實行雙休日,對距家較遠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時間可以支配,作為班主任正好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研究性活動。

開展研究性學習,對我校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在閲讀了大量研究性學習案例後,結合我校實際和學生實際,我將課題定為“校園·生活”。營造一個文明安全的校園,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才能使學生關愛自己的校園,瞭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校園主人翁的意識,自覺遵守和維護校園文明,遠離危險,參與營造“平安校園”,同時,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道德素質。

二、課題目標與方案設計

(一) 課題目標

1. 認識到維護和創造校園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2. 讓學生學會設計、收集和處理信息,學會合作、討論以及與他人的溝通,學會基本的調查研究方法。

3. 培養學生熱愛校園,關愛他人。

(二) 方案設計

1. 子課題的確立

“校園·生活”涉及面很廣,學生也各有所長,各人興趣愛好也不一樣,又要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我和學生共同設計了以下七個課題:

“校園·生活”

紀律現狀與問題

衞生現狀與問題

校園安全現狀與問題

校園水電節約情況調查

教學情況調查

校園飲食情況調查

學生課餘時間安排情況調查

2. 具體方案設計

課題組成員為高一(7)班66名同學。在公佈七個子課題後,由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編成七個小組。每小組任命一名組長,再由組長組織成員共同討論本小組研究方案,然後進行分工實施。

三、活動實施過程

1. 學習培訓:對學生進行社會學研究方法(問卷法、訪談法、信息分析、撰寫報告等)指導。

2. 分組討論,制定調查問卷並各複印30份。討論確定本組研究方案並進行調查。

3. 各小組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討論,並撰寫調查報告。由班主任進行整體彙整。

4. 課題總結。由班主任撰寫整體報告,並利用班會課,對學生的調查活動進行總結點評。

四、學生的研究成果

(一) 紀律現狀與問題調查報告

總體來説,我校大多數學生的紀律狀況良好,上課能夠認真聽講,尊敬師長,考試和作業過程中都有較強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學生存在一些問題,如打飯插隊,上課玩手機或者睡覺現象等等。

問題存在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自律,同時和部分老師要求不嚴格也密切相關。

(二) 學校衞生現狀調查報告

對於寢室衞生,有一半同學認為寢室衞生間設計不合理。59%的同學認為寢室區有異味、不衞生。但同時,同學也坦承各班寢室垃圾能夠及時清理。

對於教室衞生,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級達不到清潔要求。從調查結果來看,普遍原因是少數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對於校園衞生區衞生,絕大多數同學能夠將垃圾倒在指定場所,對校園衞生間衞生也基本滿意,但近七成的學生認為校園整體不是很清潔。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有較強的衞生意識,能夠自覺維護校園和教、寢室衞生,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清潔的校園環境中,並承認這對學習有影響。學生們對良好衞生環境的普遍心理需求,是學校能徹底改善衞生的希望所在,只要學校適當調整衞生間佈局,改善部分設施,加大宣傳,班級進一步加強對衞生管理,並實施有效的監督機制,一個清潔美麗的校園一定會展現在我們面前。

篇43: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一、摘要:本小組6名成員通過探究實踐,闡述了網絡的產生及發展,調查了各年級國中生對網絡的看法,及網絡對各年級國中生的影響。最後,我們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總結歸納,並通過分析結果得出網絡對中學生學習生活的利與弊,針對這些利與弊,我們向廣大中學生提出了良好的建議。

二、關鍵詞:網絡發展,網絡用途,心理健康,學習生活。

三、前言:

(1)問題的提出::經調查發現,周圍同學普遍擁有電腦,並能夠上網。但同學們對網絡的認識及應用不盡相同,為了明確網絡在我們生活中究竟有何作用,並使同學正確認識網絡,我們決定以網絡對中學生的影響為課題展開研究。

(2)探究方法及成員分工

①方法:a,向附近三所學校的學生共100名分發問卷,並收回反饋。

b,通過網絡,書籍等方式搜查相關資料。

②成員分工:

③步驟:

9月1日:討論研究內容,確定主題

9月2日—9月3日:擬訂實施方案,人員分工

9月4日—9月11日:開展研究調查

9月12日:小組成員討論調查結果,歸案總結

9月13日:撰寫研究成果。

四、正文

(一)網絡及網絡的誕生與發展

1、什麼是網絡:

用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將分佈在不同地點的多台自治計算機系統互相連接起來,按照共同的網絡協議,共享件、軟件和數據資源的系統

2、網絡的誕生:最早的網絡,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絡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 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衞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TCP/IP問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1980年前後,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並以ARPAnet為主幹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並在 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2個著名的科學教育網CSNET和BITNET先後建立。1984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劃建立了13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及國家教育科技網。隨後替代了ARPANET的骨幹地位。 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用户首次超過了學術界用户,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

3、網絡的發展:

第一代:遠程終端連接

20世紀60年代早期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主機是網絡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鍵盤和顯示器)分佈在各處並與主機相連,用户通過本地的終端使用遠程的主機。 只提供終端和主機之間的通信,子網之間無法通信。

第二代:計算機網絡階段(局域網)

20世紀60年代中期

多個主機互聯,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網、用户資源子網。 終端用户可以訪問本地主機和通信子網上所有主機的軟硬件資源。 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

第三代:計算機網絡互聯階段(廣域網、Internet)

1981年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訂:開放體系互聯基本參考模型

(OSI/RM),實現不同廠家生產的計算機之間實現互連。 TCP/IP協議的誕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業務,大數據量)

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信息高速公路

ATM技術、ISDN、千兆以太網

交互性:網上電視點播、電視會議、可視電話、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絡圖書館等高速、可視化。

(二)調查問卷內容及結果

1、調查方式:通過發放給周圍三所中學的100名來自不同年級的學生,並收回反饋信息,運用統計學知識進行總結。

2、調查問卷內容:

中學生如何看待網絡調查問卷

年級:學校:

①你上網的地點是?

A 家中 B 網吧 C 其他

②你認為網絡是用來?

A查找資料 B收發郵件 C用來娛樂 D網上聊天

③你一天上網?

A1小時以下 B 1-2小時 C 2-3小時 D 3小時以上

④你認為網絡對學習?

A有幫助 B不影響 C影響成績

⑤網絡對於你的身體健康有影響嗎?

A無影響 B視力下降 C睡眠不足 D頭昏眼花

⑥網絡對你的性格有影響嗎?

A 無影響 B情緒低落 C煩躁 D孤獨

⑦ 家長對你上網的態度如何?

A 認可 B 無所謂 C 不認可

3、調查結果:

小組成員回收問卷,並通過統計得出以下結果

在100名同學中,

①52%的同學上網地點在“家中”,32%的同學上網地點是“網吧”,16%同學在其他地點如“學校機房”、“圖書室”等。

②34%的同學認為網絡是用來“查找資料”,19%的同學用來“收發郵件”,30%的同學用來“娛樂”,17%的同學運用“網絡聊天”。

③67%的學生每天上網“一小時以下”,24%的學生每天上網“1-2小時”,5%的同學每天上網“2-3小時”,%4的同學每天上網“3小時以上”。

④43%的同學認為網絡對學習“有幫助”,21%的同學認為“不影響”,36%的同學認為“影響成績”。

⑤32%同學認為上網“不影響健康”50%的同學認為“視力下降”,12%的同學認為上網導致“睡眠不足”,6%的同學因上網導致“頭昏眼花”。

⑥45%的同學認為上網對性格“無影響”,18%的同學由於上網導致“情緒低落 ”,21%的同學認為上網使人“煩躁”,16%的同學因上網感到了“孤獨”。

⑦45%的家長“認可”孩子上網,13%的家長認為孩子上不上網“無所謂”,42%的家長“不認可”孩子上網。

(三)調查結果分析

小組成員統計出調查結果後,對於調查結果大家持有不同的看法,通過討論,大家根據每個調查問題的回饋情況得出了以下分析。

1、周圍的中學生家中普遍擁有電腦,所以大數中學生上網地點是“家中”,但是仍有部分學生出入“網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場所上網,這些場所有些常常不利於青少年的成長,還可能有危險發生。

2、關於中學生上網的用途,越來越多的同學運用電腦來獲取信息和蒐集資料,也有很多同學視網絡為展示自己的平台,或交友園地。還有一部分同學運用網絡來釋放壓力,比如聽音樂,看電影等。但仍有一部分同學沉溺於網絡遊戲,這樣上網會殘害身心。

3、多數同學的上網時間控制在每天2小時以內,這令我們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保證體力充沛。

4、幾乎一半的同學認為網絡不會影響學習。因為很多同學通過將網絡視為學習工具,非但沒有成績下降,反而取得了進步。但對於過度上網的同學們,大多數人認為這樣影響成績。

5、電腦對人身體有一定的輻射,所以如果上網時間過長,會導致身體的不適,長時間盯着屏幕更會導致視力下降。更有同學因為長時間上網而沒有時間休息,這樣不僅對身體不利,也對學習不利。

6、多數同學認為上網不影響性格,但有部分同學因為上網而出現了煩躁、失落等心理反應。還有一些同學因為上網,而忽略了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從而自閉,感到孤獨。

7、家長對於孩子上網的態度是一半一半,認可的家長認為通過上網,孩子見識了更多,學習了更多,只要有節制地上網,網絡不乏是一個完美的學習工具。而反對的家長認為,孩子一上網就不想離開,這樣會影響學習。

(四)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

小組成員在對結果做出了詳細分析之後,發現中學生的上網情況不盡相同,多數小組成員認為上網對於中學生是具有幫助的,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險。通過進一步的討論,大家總結出幾條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

1、利處

①網絡為中學生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空間。據調查發現,許多中學生能通過網絡搜尋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料並有43%的同學認為上網對學習有幫助。網絡使中學生的受教育環境不僅僅限制在課堂上,並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得到適合於自己類型的教育。

②因特網網絡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強,實現了全球信息資源共享。調查表明,34%的學生都能通過因特網隨意獲得自己的需要的信息,可以“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不但開闊了中學生的視野,也給學習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樂趣。③中學生也可以通過使用網絡培養自己的個性。網絡給中學生帶來了更多的資源。每個中學生都可以全面瞭解自己的愛好。很多中學生對信息技術有一定的興趣,網絡可以幫助他們更加透徹的瞭解信息技術,並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能。

④網絡可以增強中學生的交流能力。網絡的匿名性等特性決定了中學生可以在網絡上與更多的同齡人交流自己的看法,而得到更小的侵犯與傷害。19%的同學運用電腦來收發郵件,14%的同學能夠網上聊天,這對於現在多數是獨生子女的中學生來説,無益是拓寬了交際面。

⑤適量的遊戲,可以幫助中學生放鬆心情,擺除壓力。一些電腦遊戲還能鍛鍊中學生的電腦操作能力,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2、弊處

①網絡信息的豐富性容易使中學生濫用網絡,容易弱化中學生的道德意識。 ②中學生上網情況的不同,32%的同學上網地點是“網吧”,一些在網吧上網的同學容易遭到人身危險。過度上網也對身體有所損害。50%的同學認為“視力下降”,12%的同學認為上網導致“睡眠不足”,6%的同學因上網導致“頭昏眼花”

③網絡的虛擬性容易使學生缺乏與現實的交流,16%的同學因上網感到了“孤獨”。

④調查中也發現18%的同學由於上網導致“情緒低落 ”,21%的同學認為上 網使人“煩躁”。網絡的誘惑性造成中學生“網絡上癮”、“網絡孤獨”等症狀。

⑤中學生自制能力較差,上網容易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

關於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小組成員認為,只要正確上網,不濫用網絡,上網的利大於弊。

五、結論及建議

關於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已經結束。通過調查,小組成員發現,大多數學生都是能夠正確認識並使用網絡的。但有部分學生仍因使用不當而使身心受到傷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學校引起重視.

調查中發現:許多學校對校園網建設進行了大規模的投入,促進了學校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但大多數校園網功能、校園網資源(包括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信息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不少教育工作者對網絡知識、網絡應用還知之甚少,遠不及自己的學生。這樣去引導被教育者,結果可想而知。調查中一些學生呼籲:教育工作者要積極迎接挑戰,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養,提高計算機水平。

2、家長學會方法,減少或者避免網絡文化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

通過調查瞭解:中學生在上網時可能遇到這些潛在威脅:

(1)不適宜的內容。很多中學生在網上經常接觸一些非法行為的內容。調查表明,有很多同學因此導致了性格的變化與成績的下降。

(2)技術問題。中學生可能因為無意中打開了神祕郵件的附件或者從不安全的網站上下載內容而將病毒、蠕蟲、殭屍、特洛伊木馬或其他惡意程序代碼引入計算機。

那麼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呢?作為父母,可以採取很多方便的措施,在孩子上網時得到保護。

(1)指定互聯網規則。明確地瞭解什麼樣的網站是適合訪問或可接受的,使用互聯網有 麼樣的規則。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一系列家庭裏任何成員在瀏覽網絡時應該或不該做的事情.

(3)將計算機安臵在所有家庭成員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間裏。

(4)監督孩子接收和發出的電子郵件。

(5)安裝一套互聯網安全產品,對孩子瀏覽的網站加以限制。

通過採取上述簡單的步驟,家長和孩子就互聯網指南作開誠佈公地交流,這樣家長就不必焦慮不安,而孩子也可以享受安全而有教育意義的網上體驗,從而最大限度減少或者避免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

六、收穫與反思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解決了什麼是網絡,網絡的誕生與發展,中學生如何看待網絡,網絡對中學生有何影響,及學校和家長應如何幫助學生正確上網等一系列問題。使我們大家對網絡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並使我們在探究當中,學得了許多知識,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並沒有明確各年級同學的調查人數;調查方式較單一;調查內容略顯不足的問題,將來定會注意。

篇44: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1、選題意義和背景。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模式,研究性學習能激發學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對所學內容進行探索和研究。研究性學習不僅注重對學科知識的傳授,也致力於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協作能力、批判精神、嚴謹作風來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提高創新探索能力。筆者進行了一些調查以瞭解目前研究性學習的現狀。調查表明,目前很多學校將研究性學習定位成學生做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對培養學生的探究和科研能力當然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它是一種綜合性的探究,對於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要求相當高,學生面對這個龐大的工程,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另外,一個課題的完成,通常要耗費半個學期甚至一個學期的時間,由於學生的常規學習任務的影響,這種單一的長時間的課題研究,往往到最後就流於形式,草草收尾,學生藉助網絡、書籍,上交一份不是自己研究的研究報告,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是這樣,那麼學生無論上了多少節研究性學習課,無論研究了多少個問題,書寫了多少份調查報告,最終都會成為“瞎子摸象”,偏離研究性學習的宗旨。

針對目前的兩大問題:數學課堂的40分鐘,惜時如金,用於深入探究的時間不夠;研究性學習課題耗時長,學生完成困難較大且收效甚微。於是,筆者考慮,能否將數學課堂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相整合,找到兩者的結合的平衡點,讓研究性學習真正發揮其功效。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2.1,國外研究性學習的發展與現狀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傳統的以掌握文化知識為授課目的和以講授式作。為主要教學模式的教育體系已經無法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的新型人才,教育改革成為社會的迫切需求。

從十八世紀以來,至少有三次大規模的研究性學習浪潮。第一次是在l8世紀末到l9世紀初的歐洲,在受“啟蒙運動”的啟發之後,盧梭、福路貝爾、裴斯泰洛齊等人倡導“要理性思維”的研究性學習浪潮。第二次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美國,這次倡導研究性學習主要是因為實驗科學的迅猛發展,為了順應工業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的需求,目的是培養出具有適應及改造自然和社會能力的人才。第三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歐美、亞洲等各國,代表人物有美國的布魯納等人,他們對“探究學習”、“發現學習”的合理性從理論上進行了系統的論證。

與發達國家相比,研究性學習在我國的起步較晚,我們應該多瞭解一些先進的理論,借鑑各國實踐的成功經驗,使我國的課程改革得到更好發展。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哲學家杜威提出圍繞問題組織教學,形成了“問題教學法”。在問題教學法中,教師設計問題必須考慮學生的情況、已掌握的知識、直接經驗,問題必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繫,創設符合生活實際的經驗情境,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動生成教學內容。“問題教學法”強調的是在“做中學”,“做”即要求學生動手、動腦,自己操作,在“做”的同時進行反思,最終獲得新知識。由此可見,“問題教學法”帶着濃重的研究色彩,是讓學生在研究中主動構建和成長。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有與研究性教學相類似的主張,他認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就類似於科學家探求知識的過程,教學時應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提出疑問,然後自己解決自己的疑問。學生應在探索中發現新知識,把握住學科的基本結構框架。

20世紀80年代之後,美國對高中生開設的社會研究課,説明美國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及其重視,而研究課最顯着的特點就是讓學生在研究中學習。日本的綜合性學習課程,也有其獨特之處:

第一,學校根據其教學目標和辦學理念自己J編寫教材;第二,綜合活動課程注重操作性、體驗性,是對分科學習內容的綜合應用;第三,綜合活動課程的課時安排較靈活,可以根據課程內容來安排上課時間,少則一節課,多則一天;第四,綜合活動課程的方式多樣化,可以打破班級這一基本教學單位,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分組;第五,綜合活動課程不是由固定的教師負責,而是由全校教師共同參與組織,還可以邀請校外專家前來指導。

世界各國的研究性學習,其操作的方式方法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學生培養的方向上是統一的,教育理念和出發點如出一轍。

2.2、我國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發展與現狀分析研究性學習的理念在我國古代教育家們智慧的教學思想中早就有所體現,如孔子推崇的“學、思、問”及啟發式教學,孟子和朱熹所倡導的批判、懷疑精神。

20xx年1月3l日,《全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實驗修訂稿)))中新增綜合實踐活動課,至20xx年4月,《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要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動手實踐、自主閲讀等不同形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經歷數學探索、數學創造的過程。筆者經過觀察發現,目前高中的研究性學習還存在着一些問題。以筆者所在的無錫市第一中學為例,在高二安排了每週一課時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學生一般會用半個學期(大概10課時左右)的時間研究一個課題並提交一份研究性學習報告。具體流程是:學生按興趣自行分組,每組討論自主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或者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確定了研究課題之後,學生自行分配任務。由於論文完成的週期較長,小組課題各不相同,再加上教師可能本身對學生所研究問題並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教師未必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如果説傳統教學是“灌輸式”的,那目前這種研究性學習就是“放羊式”的。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尋找一個方式,將學科教學和研究性學習有機整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高效掌握人類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積累的優秀文化和規律性知識,同時又能學以致用,通過實踐研究積累經驗。

篇45: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當今是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信息時代,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教育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是提高民族整體素質和創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證。因此,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增設了包括研究性學習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

國家教育部對基礎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調整,其目標就是:着重培養學生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創造性學力,主要是通過情感體驗和探究實踐,形成掌握與運用知識、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學習態度和發現,提出問題、研究、解決問題創新意識、學習能力,及其着眼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又提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而校經過幾個月籌備工作,今天正式開題了。我受學校校長委託,代表學校課題作開題報告,請同學研究討論。

1、什麼是研究性學習?為什麼在高中課程設置研究性學習課程?

答: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作為一門課程,研究性學習應當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呢?

答:研究性學生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一是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二是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學會分享與合作。五是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六是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3、研究性學習納入必修課,這是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突破,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具有哪些特點?

第一個是開放性。第二個是探究性。第三個是實踐性。

4、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點,教育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都要發生較大變化。那麼,研究性學習應當如何實施和組織呢?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後,學生要進入具體解決問題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

(1)蒐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應瞭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閲書刊雜誌、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並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現信息資料間的關聯;最後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

(2)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

(3)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同學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

5、研究性學習對教師是一種全新的挑戰,使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老師指導作用該如何發揮?

答: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

6、評價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那麼,研究性學習應當如何評價?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具有哪些特點?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答: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度,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並獲得感悟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要採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第一個特點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第二個特點是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三是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比較廣泛教育資料的背景下所開展自主的、開放的、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學校應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網絡以及具有專長的教師等校內現有教育資源。同時,要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開發和利用當地教育資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學術團體、專業技術部門(包括農村衫技術研究與推广部門)的人力資源和研究資源,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要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性,特別關注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直接體驗,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要通過評價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才能,學會尊重和欣賞他人,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

開展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積極地開展社會調查研究和實踐活動。學校必須加強組織和管理工作,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學校加強與學生家庭、社會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繫,共同負責學生在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的安全工作,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幫助學校有效地實施研究性學習,落實課程計劃中的相關要求。

一、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機會,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前,受傳統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教學方式的侷限,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為必修課納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將會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並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2、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研究性學習通常圍繞着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圍繞研究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取得信息,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並恰當的利用信息,來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和人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踐調查研究,學生要深入瞭解科學對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一)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於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範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於實踐方面,也可能偏重於理論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題下,由於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入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指導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鋭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提出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

(三)實踐性。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繫,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

四、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設計

(一)因地制宜,發掘資源。選擇研究性學習的內容,要注意把對文獻資料的利用和對現實生活中“活”資料的利用結合起來。要引導學生充分關注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現實的生活環境,從中發現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把學生身邊的事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有助於提高各地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有利於培養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以及社會責任感,有利於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保持較強的探索動機和創造慾望。

(二)重視資料積累,提供共享機會。學習內容的開放性為學生的主動探究、自主參與和師生合作探求新知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師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所獲取的信息、採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體驗和取得的成果,對於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後的各屆學生,都具有寶貴的啟示、借鑑作用。

(三)適應差異,發揮優勢。不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內容和方法上是有層次差異和類型區別的,因而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可以各有特點。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具體條件,自主選擇研究課題留有足夠的餘地。

五、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一)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類型

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可以區分兩大類: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

課題研究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主要目的,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類型。

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複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兩種類型。前者如一次環境保護活動的規劃,後者如某一設備、設施的製作、建設或改造的設計等。

一項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屬於一種類型,也可以包括多種研究類型。綜合性較強的專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內容,需要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參加者之間的工協作。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小組合作研究是經常採用的組織形式,學生一般由3-6人組成課題組,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作互補。

個人獨立研究可以採用“開放式長作業”形式,即先由教師向全班學生布置研究性學習任務,可以提出一個綜合性的研究專題,也可以不確定範圍,由每個學生自定具體題目,並各自相對獨立地開展研究活動,用幾個月到半年時間完成研究性學習作業。

採用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全班同學需要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蒐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取得結論或形成觀點。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或辯論,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化研究,之後或進入第二輪研討,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論文。(二)研究性學習實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在學習進行過程中這三個階段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

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本階段要求學生自己調查、觀訪(也可有組織的)採訪等。目的在於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然後經過討論,提出核心問題,誘發學生探究的動機。在此基礎上確定研究中研究題目。

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通過蒐集相關資料,瞭解有關研究題目的知識水平,該題目中隱含的爭議性的問題,使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分析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組,共同討論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包括確定合適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獲得的信息、準備調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採取的行動和可能得到的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反思所確定的研究問題是否合適,是否需要改變問題。實踐體驗階段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後,學生要進入具體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

(1)蒐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應瞭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閲書刊雜誌、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並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現信息資料間的關聯和趨勢。最後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時要反思所得結論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問題,是否有必要採取其他方法獲取證據以支持所得結論。

(2)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記錄實踐過程的文字、音像、製作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同時要學會從各種調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並反思對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證據,是否還存在其他解釋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並逐步豐富個人的研究成果,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

表達和交流階段

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穫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成果的表達方式要提倡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以外,還可以採取開辯論會、研討會、搞展板、出牆報、編刊物(包括電子刊物)等方式,同時還應要求學生以口頭報告的方式發表,或通過指導老師主持的答辯。

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欣賞和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要敢於和善於申辯。

(三)研究性學習實施中的教師指導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拭試體作用,同時,也重視老師指導作用。左右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草藥,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主體,並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應成為學生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成為交流的組織者和建議者。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

六、研究性學生的評價

評價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度,重視學習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

(一)研究性學習評價的一般原則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並獲得感悟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要採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二)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特點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教師或教師小組,可以是學生或學生小組,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與開展項目內容相關的企業、社區或有關部門等等。

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是否主動提出研究和工作設想、建議,能否與他人合作,採納他人的意見等。

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這主要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以及小組討論記錄、活動開展過程的記錄等來反映,也可通過行為表現和學習的結果反映出來。

三是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要對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各個環節中掌握和運用有關方法、技能的水平進行評價,如查閲和篩選資料,對資料歸類和統計分析,使用新技術,對研究結果的表達與交流等。

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要考察學生在一項研究活動中從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所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過活動前後的比較和幾次活動的比較來評價其發展狀態。

五是學生的學習結果。研究性學習結果的形式多樣,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件模型、一塊展板、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本研究筆記,也可以是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教師需要靈活掌握評價標準。

評價手段、方法的多樣性。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可以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局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做法。

(三)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實施

評價要貫穿研究性學生的全過程。操作時可重點從三個環節,即開題評價、中期評價和結題評價着手。

開題評價要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進入解決問題過程中。

中期評價主要是檢查研究計劃的實施情況,研究中資料積累情況,以及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和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情況等。對評價結果要及時反饋,對於在研究中學生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要通過教師指點、學生小組內部討論、學生小組間交流、尋求校外幫助等方式予以解決。

結題評價主要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情況、體驗情況、資料積累情況、結題情況、研究結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進行評價。

評價的具體方案可以由指導教師提出,也可以在師生協商的基礎上提出。鼓勵由學生個人或學生自己設計評價方案,對自己的研究情況加以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篇46: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

開題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為什麼會想到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的特定對象是什麼;通過研究,試圖實現什麼;想弄明白的問題是什麼;決定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研究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具體的時間安排和實施步驟怎樣 (尤其是一開始準備實施的步驟) ,需要哪些工具和資料;如何得到這些工具和資料;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研究成果是研究報告、實物,還是其它;以及導師的建議和鑑定等。其中實施計劃是開題報告的主要部分。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要準確規範。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名稱要簡潔明瞭。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地把研究範疇、研究對象與研究問題概括出來,讓人能夠從題目中看出要研究的重點與方向。

(二)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有的也稱“問題的由來”,即提出問題,闡述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是指通過課題研究將解決什麼問題或得到什麼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麼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有時,也可以將課題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頂目標:即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要緊扣課題,用詞要準確、精練、明瞭。

(五)研究課題的可行性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要的條件,即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資料(如上網和設計問卷等比較基礎的方法)、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等。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六)研究的內容和難點

高中階段,研究學習課題研究的類型大致有科學實驗類型、讀書報告類型、社會調查類型和項目設計類型等。無論是哪種類型,都要有具體的研究內容和預計的研究難點。

(七)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是開題報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計劃及進度、時間安捧安排等。

(八)成員分工

開題時,要明確課題組每個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角色和應完成的任務,如組織協調、資料蒐集和處理、撰寫報告、外出調查、拍攝等等。

(九)預期成果及表達形式

預期成果即本課題研究擬取得什麼形式的階段研究成果和終結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

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等,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形式來表現。

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這樣做,既便於開題報告按目填寫,避免遺漏;又便於評審者一目瞭然,把握要點。

二、撰寫開題報告注意事項

1.課題研究背景説明大而空

2.課題研究價值判斷欠全面正確

3.課題研究的內容和研究問題偏離課題中心

4.研究步驟不合理,研究方法欠科學

5.對課題研究困難估計不足

為了方便開題會上進行開題報告,有能力的課題組應該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運用PowerPoint製作好開題報告會所需要的PPT演示文稿(幻燈片),還應該做好開題的答辯準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ibao/7ove1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