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彙報材料 >

國家工作報告多篇

國家工作報告多篇

國家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國家土地督察加強核心業務建設的探索工作報告

20__年以來,上海督察局把打造國家土地督察核心業務作為主要工作,舉全局之力,高頻率、高強度、大範圍開展例行督察和審核督察,在督察區域內引起積極而廣泛的反響。通過開展這些土地督察的核心業務,國家土地督察機構的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地位逐步鞏固,權威逐步樹立,有力促進了被督察地區土地利用和管理秩序的進一步好轉。

一、四輪督察行動組團式輪番展開

今年以來,上海督察局共組織開展了四次較大規模的土地督察工作:

上海市南匯區土地例行督察。在精心準備的基礎上,上海督察局於3月30日~4月15日,以本局人員為主,從督察區域內國土資源系統借用少量人員,組織了一支共計30人的隊伍,在上海市南匯區開展了該局組建以來第一次土地例行督察。這次例行督察前期準備工作做得比較充分,在總結借鑑兄弟局先行經驗基礎上,制定了包括技術規程、質量管控、黨建工作等在內的9項管理制度,提前進行資料交接和地方土地管理制度的收集、審核等,確保了這次例行督察工作的有序開展和保質保量高效完成。

第一輪審核督察。5月5日~5月26日,上海督察局派出3個督察組共計38人,在該局督察區域內進入第九次衞片執法檢查監測範圍的上海市奉賢區,浙江省杭州市、紹興市、湖州市、温州市,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莆田市,以及寧波市、廈門市等10個市(區),開展了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審批事項督察。根據跟蹤瞭解擴內需用地情況,開展第九次衞片執法檢查和15號令預警督察,迅速摸清督察區域土地管理基本情況的督察工作需要,這次督察以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審批事項為主,結合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執法和擴內需用地情況等,進行了內外業審核和土地管理基本事項審核。

第二輪審核督察和例行督察。7月6日~7月20日,上海督察局派出27人的工作組,分赴浙江省舟山市和金華市開展第二輪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審批事項督察,同時在舟山市的定海區和金華市的永康市開展土地例行督察。這次督察行動在繼續鋪開審核督察工作的基礎上,抓住時機,對縣級行政區域開展例行督察,嘗試面上把握與點上突破的結合,探索綜合運用督察手段來提高土地督察的工作效率。

第三輪審核督察和例行督察。9月8日~9月23日,上海督察局派出35人的工作組,分赴福建省漳州市和南平市開展第三輪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審批事項督察,同時在漳州市的龍海市和南平市的建陽市開展土地例行督察。這次審核督察和例行督察除了完成規定的督察任務之外,還要結合“雙保行動”督察推進階段的工作和海西經濟區建設項目用地情況,重點督察土地供應是否符合有關政策和標準,土地批而未供、批而未用等情況,對違反國家產業政策、供地政策和用地標準,搭車用地、藉機圈地、侵害農民權益的問題進行重點督察。

二、探索適合督察區域的督察方式

上海督察局督察區域內的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等兩省一市,在我國的經濟地位高、影響力大。在這個地區,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對這一區域經濟影響明顯的背景下,大範圍、高強度、不折不扣地開展土地督察工作,全面摸查和督促糾正土地利用和管理中的問題,理順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職能,推動完善土地管理體制等,需要大勇氣、大決心、大智慧。

在上海督察局今年年初的務虛會上,部分同志感到心裏沒底,擔心嚴格的土地督察會與中央擴內需保增長的宏觀政策不協調,擔心這支大部分同志還未參與過土地督察實戰的隊伍挑不起重擔。對此,上任不久的高向軍局長和局領導班子在反覆權衡後鼓足勇氣,果斷決策,迅速行動,頂着壓力首先在上海市南匯區開展了例行督察,之後又迅速將督察業務在浙江和福建兩省鋪開。在國家土地總督察和副總督察的親切關懷和精心指導下,上海督察局較好地解決了督察中發現的各項重大問題,既讓地方政府認識到土地管理工作的不足,又與地方政府保持着良好的關係;既推動了地方整改,又保障了正常建設項目用地。

這四次督察實踐的方式、範圍、側重點和深度都不盡相同,可以説各有特點,總體上呈現出創新和綜合運用各種督察手段來探索快速高效的督察工作方式的共同特徵,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十分重視前期謀劃和準備,努力探索適合督察區域的工作方式。南匯土地例行督察的前期準備,在總結兄弟局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努力嘗試對土地例行督察制度框架的構建和完善,對已有的成熟做法進行制度總結,制定形成了包括運作模式、內外業審核規範和技術規程、質量管控、人員管理、會議、對外聯絡、黨建等9項管理制度。三輪農地轉用和徵收審批事項督察也都十分重視前期謀劃。第一輪審核督察在今年年初做工作計劃時,僅涉及3個地區。在具體籌備時,上海督察局針對擴內需形勢和“雙保行動”的需要進行了相應調整,將10個第九次衞片執法的監測城市全部納入督察範圍。同時,將審核督察的內容由農地轉用和徵收審批事項這個單一對象,調整為以農地轉用和徵收審批事項為主,以及對土地利用和管理基本情況的普查和摸底;將這項業務的開展方式由在駐地開展抄報材料審查,調整為派員赴實地開展內外業審核和調查研究。根據以上調整,在具體運作、資料要求等方面作出了相應安排。

優化組合各種督察手段,提升督察效能,拓展督察工作廣度和深度。上海督察局通過開展三輪審核督察和三輪例行督察,全面推進側重“點”的例行督察和側重“面”的審核督察。三輪審核督察在督察範圍和督察工作量上,規模都比較大,尤其是第一輪審核督察涉及10個市(區),基本覆蓋了督察區域土地利用比較活躍的地區,創造了一次督察地區最多的紀錄。後兩輪審核督察,分別在浙江舟山、金華和福建漳州、南平兩個地級市開展的同時,又在兩市分別選擇一個縣級行政區域同步開展例行督察,將審核督察和例行督察相組合,在靈活開展督察工作、探索督察工作手段的綜合運用上作了嘗試。這三次督察都是集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快速“作戰”,並短時間內在督察區域內形成了督察工作的極大聲勢,引起了各級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督察工作基本實現又好又快,督察手段優勢互補,督察工作實現了質量與效率、成本與效益的結合與優化。

把督察工作的目標聚焦在推進地方建立土地管理長效機制上。在今年以來的歷次土地督察工作中,上海督察局注重將土地管理基本性事項審核納入督察範圍,並把推進地方建立土地執法監管長效機制作為土地督察工作的落腳點,指導被例行督察和審核督察地區邊查邊改、健全體制,進一步落實共同責任機制。上海市南匯區、奉賢區,浙江省永康市、舟山市等地已經形成一定工作成果,下一步可以總結推廣,從而促進上海局督察區域內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土地管理新機制建設的點上突破以及由點及面,促進整個督察區域的土地管理制度建設。

注重配合開展調查研究,剖析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總結好的做法和經驗。一方面,對在開展土地督察核心業務中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進行篩選、梳理和彙總,結合年初工作計劃,對調研課題進行調整和豐富。在開展核心業務過程中或之後,專門開展調查研究,剖析問題根源並探索解決路徑,形成專門報告材料,提出加強和改善土地管理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報總督察。另一方面,在督察工作開展期間,針對當地土地管理好的做法和經驗,通過走訪調查、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開展調查研究,綜合協調各方面意見,提出有利於土地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的意見和建議,促成督察工作真正見效果、出成果。

三、推動土地管理責任政府建設

土地督察核心業務的高頻率、高強度、大範圍開展,取得了四方面積極成效:

推動了土地利用和管理長效機制和共同責任機制建設,被督察對象的土地利用和管理秩序明顯好轉。開展督察後,各被督察區域邊查邊改,紛紛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和管理長效機制。浙江省永康市在例行督察期間,召開了全市完善土地管理共同責任機制工作會議,會上簽訂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和土地管理共同監管責任書。舟山市在審核督察後不久即召開了全市土地管理工作會議,市政府與涉土部門簽訂了土地管理責任書。寧波市鄞州區、杭州市、上海市奉賢區等市(區),均在審核督察後簽訂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建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健全和完善土地管理共同責任機制的意見,並與市相關部門、鄉鎮(街道)簽訂了土地管理共同監管責任書。

提高了地方政府對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土地管理部門的地位得到提升。通過四次督察行動,各地對土地管理工作更加重視,把土地管理納入政府核心工作重點研究。上海市市長韓正表示,上海市一定嚴格按照國務院的要求,保持在嚴格土地管理方面的高度自覺性,切實依法做好土地管理。第一輪審核督察完成後,上海督察局在與寧波市副市長和上海、浙江、福建、廈門等省(市)政府副祕書長就第一輪審核督察情況交換意見時,五省(市)均表示要高度重視整改意見,認真組織整改,努力探索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和土地利用管理及土地執法監管長效機制,提高土地管理水平,促進科學發展。政府領導的重視有效提升了地方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地位,為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創造了更加有利的工作環境。

鍛鍊了土地督察隊伍,幹部綜合能力顯著提高。上海督察局督察幹部在土地督察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業務素質、工作能力迅速提高,工作作風也更為嚴謹紮實。與年初相比,全局幹部普遍業務更加成熟,隊伍更有戰鬥力。

宣傳了國家土地督察制度,國家土地督察機構的地位繼續鞏固。通過四次督察行動和廣泛宣傳,更多的人瞭解了國家土地督察制度。上海督察局土地信訪件持續增多,説明國家土地督察工作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國家土地督察工作還受到地方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特別是土地執法部門的大力歡迎,認為督察局是他們的依靠,土地督察/:請記住我站域名/工作是他們爭取更多支持、改善工作軟環境的機會,能推動一些他們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得到解決。

四、將核心業務引向新的廣度和深度

下一步,上海督察局將從以下四方面繼續推開和深化土地督察核心業務:

繼續探索深化督察核心業務。探索建立符合本督察區域的土地例行督察長效機制、質量控制體系和土地管理綜合評估指標體系,研究制定例行督察辦法;重點圍繞批後供地環節監管和擴內需項目用地情況,繼續開展和深入推進審批事項督察,提高土地督察核心業務的質量和效率,實現土地督察工作的全覆蓋和可持續。

認真梳理、總結和消化三輪土地例行督察和審批事項督察工作經驗,形成經驗成果。三輪督察每一輪都各有特點,前期謀劃和具體運作都不斷改進,督察效率和質量穩步提升,局面更可控,效果更顯著。下一步要進行經驗總結和制度歸納,推動業務規範和制度建設,加強土地督察成果的應用,為更好地開展新的土地督察工作打好基礎。

跟蹤瞭解督察意見的落實情況。採取座談會、暗訪、檢查驗收等多種形式,從不同角度對被督察地區的整改意見落實情況、土地利用和管理真實情況進行跟蹤瞭解,檢驗督察工作效果。繼續督促被督察地方政府層層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建立和落實土地管理共同責任機制和土地執法長效機制。在點上突破的基礎上謀求面上推進,繼續督促五省(市)政府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構建土地管理共同責任機制。

根據實際情況,以督察室為單位,自行組織開展專項督察和信訪督察,進一步豐富督察核心業務體系。在前幾輪例行督察和審批事項督察梳理出重點地區、重點問題的基礎上,由點及面,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督察。對在督察中發現、從信訪中獲取線索、媒體曝光的違反規定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重違反國家產業和供地政策、搭車用地、藉機圈地、侵害農民利益等重大違法案件,進行一次集中處理,及時移交,堅決查處,並在主流媒體曝光,對違法用地行為形成有力震懾。同時,圍繞各地耕地保護年度目標的落實情況開展嚴格的專項督察,倒逼建設用地審批供應走向規範。

【第2篇】數據解讀國家旅遊局工作報告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15日在xx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發表了工作報告。報告肯定了xx年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成就,指出了旅遊業發展仍面臨嚴峻挑戰的現狀,並對xx-全國旅遊工作進行了規劃部署。

報告顯示,在旅遊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xx年我國旅遊業取得了階段性成就,實現平穩增長。預計國內旅遊36億人次,增長10%;入境旅遊1.28億人次,下降1%;出境旅遊首次突破1億人次大關,達到1.09億人次。全年旅遊總收入約3.25萬億元,增長11%。

在此利好情況的同時,報告也指出旅遊業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旅遊市場秩序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有些地方旅遊市場亂象叢生,甚至存在黑惡勢力的影響,人民羣眾對此反應強烈。旅遊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國家和民族的形象。旅遊廁所還達不到遊客的要求,與國際標準還有很大差距,髒、亂、差的現象仍然存在。旅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各級政府對旅遊業的支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財政、金融促進旅遊產業的抓手不多。旅遊涉外糾紛日益增加,旅遊大外交格局還沒有形成。我國擁有龐大的入出境旅遊市場規模,但還沒有相應的國際話語權。旅遊管理體制不順,“小馬拉大車”的矛盾還比較突出。旅遊部門和旅遊社會管理信息化水平很低,遠遠不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旅遊基礎研究薄弱、旅遊統計嚴重滯後、旅遊人才支撐不足等問題也很突出。

對此,報告強調,必須創新工作方式,長、中、短期相結合,構建一套連貫、完整的工作思路,做到長遠有方向、中期有目標、近期有計劃、年度有方案,形成“謀劃長遠、規劃中期、計劃滾動、安排當年”的工作格局。

報告提出了xx-旅遊工作“515戰略”。在今後三年,我國旅遊業發展要緊緊圍繞“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強國”5大目標,推出旅遊10大行動,開展52項舉措,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加快旅遊業現代化、信息化、國際化進程。10大行動包括:一、堅持問題導向,依法整治旅遊市場秩序;二、堅決懲治旅遊不文明行為,營造文明旅遊大環境;三、強化底線思維,構築旅遊安全保障網;四、發動全國旅遊建設管理大行動(旅遊廁所革命),加強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五、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作用,創新旅遊產業促進機制;六、大力開發新產品新業態,促進旅遊消費轉型升級;七、打破地區藩籬,推進區域旅遊一體化;八、開拓旅遊外交,構建旅遊對外開放新格局;九、深化旅遊體制改革,為旅遊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十、積極主動融入互聯網時代,用信息化武裝中國旅遊業和社會管理。

另外,報告還提到對xx年旅遊業發展的預期目標:國內旅遊39.5億人次,增長10%;旅遊入出境2.48億人次,增長4.6%,其中入境1.28億人次,與上年基本持平;出境1.2億人次,增長10%。國內旅遊收入3.3萬億元,增長12%;國際旅遊收入580億元,增長3%;旅遊總收入3.66萬億元,增長11%。除入境旅遊外,全面實現“xx”確定的發展目標。

【第3篇】國家司法考試製度略論的工作報告

一、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製度建立的背景、法律依據和意義

(—)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製度建立前的法官、檢察官選任制度和律師資格取得制度

1.法官、檢察官的選任制度

1995年前,中國沒有對設立通過考試途徑選任檢察官、法官的制度。法官、檢察官可由法院。檢察院直接提名報同級人大任命。

1995年《法官法》、《檢察官法》通過並實施,根據兩法的規定,兩院系統開始分別建立起初任法官、初任檢察官考試製度,即規定通過考試者方能提請人大任命為法官、檢察官。法院系統1995、1997、1999進行了三次考試。檢察系統亦舉行了三次。

2.律師資格取得制度

相對法官、檢察官而言,律師資格考試是最早舉辦的法律師職業資格考試。1986年開始舉行全國律師資格考試,規定考試取得資格才能申請執業。此後,1988、1990、1992每兩年舉行一次考試,1993以後每年舉行一次考試,至年共舉行11次考試,通過人數述達18萬人左右。

上述三種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人員範圍。科目沒置。試卷組成等方面都有較大區別。

在應試人員範圍方面,律師考試主要面向社會,符合規定條件的人員均可報名;而法院、檢察院的任職考試主要面向本系統人員,非法院、檢察院系統的人員不得參加。

在考試科目方面,律師考試的內容與範圍最廣,幾乎涵蓋了法學的所有學科。法官考試比律師考試科目要少,不包括國際法。國際私法。檢察官考試面較窄,主要限於刑事法律,民事法律和經濟法律相對較少。

在試卷與試題形式方面,律師考試是四張試卷,試題主要是選擇題和案例分析;法官考試和檢察官考試是三張卷,試題形式既包括選擇、判斷、改錯形式的客觀題,也包括簡答、材料分析、案例分析、文書寫作等主觀題。比較而言,後兩者的主觀題比前者佔的比重大,形式多。

(二)統一司法考試製度的提出、論證、出台

針對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不統一的上述情況,法學界一直呼籲能夠建立國家統一的司法考試製度,法律職來來實際部門多年來也一直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希望統一法律職業資格。

2000年7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6次會議初審法官、檢察官法的修改草案,部分委員又提出了建立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製度的建議。法官、檢察官法送有關部門徵求意見時,有關部門也提出了同樣的建議。針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人大法工委在經過認真研究後認為,隨着我國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和國家司法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社合各方面對建立這一制度已形成共識,且當前世界上許多因家均已實施統一的司法考試製度,在我國建立這一制度的條件已經具備。鑑於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準備進一步徵求意見後採納這一建議。

(三)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製度的建立

2001年6月30日,九屆全國人大第22次會議再次審議法官法、檢察官法,經過論通過的兩個法律分別增加一項規定,即:國家對初任法官、初任檢察官和取得律師資格實行統一的司法制度,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共同制定司法考試實施辦法,由國務院司法行政機關部門負責實施。

至此,我國的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製度正式建立,法官法和檢察官法的有關規定正是這一制度的法律依據。

根據法官法和檢察官法的規定,司法部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的《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試行)》於2001年10月31日、11月1日通過中央電視台、各報紙正式向社會公開。

《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試行)》共7章,22條。分為總則、考試、考試組織、報名條件、資格授予、責任和附則。“總則”一章主要規定了制定《辦法》的宗旨、依據,國家司法考試的性質、效力,考試原則及組織實施和協調機構。“考試”一章主要對國家司法考試的時間、內容、科目、方式、考試的辦法、方式、範圍及評券事項作了較為原則的規定。“考試組織”一章規定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和地方司法行政機關設立專門機構具體負責、承辦國家司法考試工作。“報名條件”一章規定了報考國家司法考試所應具備的各項必備條件和要求。“資格授予”一章規定了每年度司法考試通過數額和合格分數線的確定、公佈和資格授予等主要內容。“責任”一章就應試人員和考試工作人員的違紀行為的處理種類以及對應的違紀處理事項作了原則規定。“附則”一章主要規定了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試卷、本辦法的解釋和生效等問題。

這個實施辦法是我國舉辦首次國家司法考試的基本工作規範,考慮到國家司法考試是一項新的制度,需要不斷的發展和逐步完善,所以該《實施辦法》確定為試行,待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取得經驗再進一步修改固定下來。當然,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根據遇到的問題和情況,對該辦法確定的原則又作了更加具體的操作性規定。

(四)國家司法考試製度建立的重要意義

建立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製度是全面實施黨中央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社會的進步,法制的進步,是司法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製度作為法律職業的統一準入制度,作為保障司法公正的一項基礎性制度,關係到法律專門人才的培養、選擇方式的變革,關係到法律從業人員的職業化、同業化和精英化,有利於共同提高包括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在內的法律職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標準,為建設高素質的司法隊伍和律師隊伍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製度的建立與實施,將使以法官、檢察官、律師為主體的法律職業人員成為一支具有共同的法律知識水準、共同的法律素質、共同的法律信仰的法律職業隊伍,維護法律的權威和統一。

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製度的建立與實施,對於提高我國法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促進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更緊密銜接,也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從更深的層次看,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製度的建立與實施,對於推動我國司法改革,對於建立科學、合理、而又符合中國國情的司法制度也將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製度的建立本身就是一次改革,這次改革對下一步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影響。可以説,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製度的建立和實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製度的主要內容

(一)考試的性質和效力

從國家司法考試本身的性質和特點來看,國家司法考試是一種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初任法官、檢察官和從事律師職業必須而且只能從獲得資格證書中擇優選用。但通過考試者只是取得從事法律職業資格。獲得了准入條件,能否實際從事法律職業,還需要具備各種相關法律規定的其他一些條件,取得資格僅為從事法律職業的必要條件之一。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人員,由司法部頒發證書。所以,《《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將司法考試的性質定為,“國家統一組織的,從事特定法律職業的資格考試。”

在當時設計考試具體方式時,曾有一些人建議實施兩次考試。但由於首次國家司

法考試的籌備時間緊迫,從2002年開始即每年舉行兩次考試的條件尚不成成熟。因此,在實施辦法中仍規定國家司法考試每年舉行一次。至於以後是否採取兩次考試做法,還需要再研究論證。

對於考試的內容和科目,在設計時主要基於兩點考慮。一點是國家司法考試和法學教育的關係,法學教育要適應國家司法考試的要求,但國家司法考試也不能脱離法學教育的實際情況。從目前的情況看,法學院校的本科教學主要是依據教育部確定的十四門核心課程,這是高等法學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法學專業畢業生必修的課程,也是法學院教學評估的基本指標。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製度建立後,法學教育界對國家司法考試十分重視,紛紛研討司法考試對法學教育的影響。開始考慮改革、調整專業和課程設置,建立法律職業引導機制,晝向司法考試靠攏。我們在確定考試內容、科目時充分考慮了這一因素。第二點是國家司法考試作為一種資格考試,必須與法律職業相銜。要為司法部門、律師業提供後備人才,必須考慮用人部門的實際需求,要從職業准入的角度出發,全面考察應試人員的法學理論知識,對現行法律法規的理解和掌握,濾布以及從事法律職業的素質和能力等。基於此,首次司法考試參照教育部法學專業14門主幹課程的標準和要求,本着測試法學基本理論和法律事務相結合的原則確定了國家司法考試的具體科目。

(二)報名的條件

《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試行)》規定,符合以下條件的人員,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3、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4、符合法官法、檢察官法和律師法規定的學歷、專業條件;5、品行良好。

前述第4項關於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學歷、專業條件,根據法官法第九條、檢察官法第十條、律師法第六條有關法官、檢察官任職和取得律師資格的規定,應為:第一,具有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以上學歷,或者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第二,經司法部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分別制定的放寬擔任法官、檢察官和取得律師資格的學歷條件的原則意見審核確定,適用上述學歷條件確有困難的地方,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將報名的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專科學歷。

此外,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5次會議通過的《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的決定》有關“本決定施行前已經符合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規定資格考試的學歷條件的人員,仍然可以報名參加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考試合格的,取得資格規定,符合原《律師法》規定的參加律師資格考試學歷條件的人員,即具有高等院校法學專科學歷或者同等專業水平,仍然可以報名參加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68條規定,前述所指的“高等院校”是指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和高等專科學校,其中包括高等職業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

《《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試行)》還規定,壓濾機濾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能報名參加考試,已經辦理報名手續的,報名無效:1、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2、曾被國家機關開除公職,或曾被吊銷律師執業證的。

(三)司法考試的管理體制(或説是機制)

中國剛剛確立的司法考試管理體制大體如下:

司法部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共同商定成立了國家司法考試協調委員會,這一委員會的設立已在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中做了具體規定。司法考試協調委員會的主要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是,就確定、調整國家司法考試的有關政策、原則進行協商、協調,就國家司法考試製度的健全、完善提供諮詢。司法考試協調委員會是我國統一司法考試製度中一項十分必要的工作制度,但是國家司法考試協調委員會只是一個內部的、高層次的協商、協調和諮議的形式和渠道,不是決策機構,也不行使具體的管理和實施職能。

司法部成立了司法考試司,對外稱國家司法考試辦公室,作為司法部的職能部門,具體負責國家司法考試工作。同時,司法部還成立了國家司法考試中心,具體承辦考務工作。此外《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還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應設立專門機構具體負責本轄區內的考務工作。

三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的總體情況

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的總體情況是:全國共有360571人報名參加考試,有31萬多人實際參加考試。報名工作總體上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各界人士報名踴躍、人數眾多。全國共有17個省、市報考人數超過萬人,其中山東、河南、廣東三省超過2萬人。報考人員中法、檢系統、法律服務行業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報考人數可觀,近16萬人,佔總人數的44%。二是報名人員層次較高,高學歷人員增加,法律專業人數增多,其中具有博士、碩十學歷的6346人;具有專業本科、專科學歷的29萬多人,佔總人數的81.4%。三是趨於年輕化。40歲以下共34萬多人,佔總數的95.1%;其中25歲以下的佔40%。

首次國家司法考試於3月30日、31日舉行。全國共設置317個考區,418個考點、12860個考場,動用40000多考試工作人員。根據司法部目前確定的合格分數線(總份240分,放寬地區為235分),約有24000多人通過考試,合格率大體在7%。考試違紀人員約500多人,分別受到警告、取消單科成績、取消本次成績和兩年不得參考的處理。目前司法部已發出通知,達到合格分數線的人員可按規定申領《法律職業資格證書》。

到目前為止,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的組織實施工作已近尾聲,下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作好法律職業資格的審批和證書的領取和發放工作。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説,首次國家司法考試工作還是順利的,成功的。

四、今後我國司法考試製度改革和發展應當考慮的幾個問題

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製度,是一項全新的制度,正處於初創階段,確有一個不斷髮展和逐步完善的過程,需要我們繼續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和設計。

第一是要認真研究法律職業對人才的需求,擔任法官、檢察官和從事律師職業,究竟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在法律信仰、意識、法律知識、專業素質,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職業道德水平,個人品質等方面應當達到何種程度,以便通過考試反映和測試。

第二是要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國家司法考試的各項規章制度。在制度建設上認真總結律師考試及法官、檢察官考試的經驗,以及國內其他職業資格考試的經驗,從中總結帶有規律性的東西,還要吸納借鑑國外一些國家,包括大陸法系、英美法系國家法律人才的選拔及司法考試的成功做法,在借鑑的同時加以創新,使之更符合中國國情,反映我國司法改革和法制建設的發展趨勢的方向。

第三是要在司法考試的模式選擇和方案設計上,主要圍繞使優秀人才脱穎而出這個宗旨,對考試的時間、次數、方式、內容、科目、題型等進行科學設計,要使通過考試的人員更能適應法律職業的需要,使考試的效果達到最大化。

第四是在相關制度配套上,要建立和國家司法考試相銜接的法官、檢察官、執業律師選擇制度和任職前的統一法律職業培訓制度,使我國的法律人才貯水池活起來,這對完善司法考試製度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是加強與法學院校的聯繫與溝通,處理好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的關係,既要充分尊重和反映現階段我國法學教育的現狀,又要向通過考試反饋法律職業的需求,促進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更好結合。

第六是要加強立法。條件成熟時,可將國家司法考試實踐中有益經驗、成功做法通過立法確定下來,使之規範化、法制化。

總之,我們要努力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健全、完善的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製度。

【第4篇】關於國家助學金工作的自查報告

為加強高中學生國家助學金管理,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順利實施,我校嚴格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規定認真組織實施。確保了每位應享受助學金的同學按時足額領取。根據《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政策落實情況專項檢查的通知》精神。重點做好以下五方面: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切實做好此項工作,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學生德育工作的副校長為副組長,學校中層、年級組和學生代表為成員的國家助學金工作領導小組,另設立國家助學金工作辦公室,安排工作人員3名,其中,專職工作人員1人,兼職工作人員2人,計算機、檔案櫃等辦公設施齊全。

二、大力宣傳國家政策,使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為使這項惠民工程深入人心,學校努力加大宣傳力度,新生到校後,為新生髮放國家助學金具體實施辦法,安排班主任老師主動與家長聯繫,解釋國家助學金政策。

三、建立健全管理體系,規範工作流程

學校根據國家《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制定了《普通高中學生資助工作暫行辦法》和《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管理及發放實施細則》,明確工作流程:

(1)首先召開領導班子會議公平、公正、公開確定各班發放比列。

(2)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老師負責接收本班級學生填報的《國家助學金申請表》,並按相關政策規定予以初審;

(3)各班級班主任組織對本班級進行相關信息採集,彙總相關材料,將初審結果和相關材料一併送交學校助學金管理辦公室進行復審;

(4)學校助學金管理辦公室對資助學生申請進行復審,並組織對學生信息彙總,信息核對無誤後,將全部學生資助信息輸入工作,提交學生資助管理表中審核;

(5)將經資助系統審核通過的學生名單在校內進行不少於5個工作日的公示;

(6)公示期間,接受學生諮詢和反饋,所有情況均予以詳細登記,並及時予以調整修正;

(7)以班級為單位,按時、足額將國家助學金的發放到學生手中。

四、加強信息填報工作管理,及時完成資助信息填報

五、自檢情況:

我校於4月30日對學生資助工作情況進行檢查。

(一)檢查方式

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成立檢查小組,深入到學生中調查。

【第5篇】市計委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工作自查報告

市計委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工作自查報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要求,結合《十堰市人民政府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責任書》提出的各項任務指標,圍繞“把十堰市建設成一個社會文明昌盛、經濟可持續發展,環境質量良好,生態良性循環,城市功能不斷提高與完善,區域山川秀美和居民健康長壽的汽車城、旅遊城、生態城、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市計委逐條分解落實責任書的各項任務,不斷強化環保意識,加大環保工作力度,基本完成了《責任書》提出的各項指標,現自查報告如下:

1、在中長期計劃中,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從指導思想發展目標,政策措施上充分體現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並把創建環保模範城的要求納入規劃之中,使之成為全市人民共同的工作目標之一。明確提出“推進重點污染源限期治理和污染源的全面達標,加快淘汰落後的工藝設備,全面推進工業清潔生產,加強環保機構設施建設提高環保管理現代化水平。

2、在年度計劃的編制和執行中,突出環境保護和創建環保模範城工作的重要地位,把年度環境治理和資源綜合利用的指標加以分解,並層次下達。對年度環保計劃進行監督、檢查,確保計劃的實現。年度計劃涵蓋了保持城區污染指數<100的治理計劃,實施效果良好。

3、加強對環保建設的投入,通過多方爭取資金投入,2003年用於環保方面的投資達到5.7億元,佔gdp的2.4%。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以及武當山、伏龍山等自然保護區建設;在環境治理方面,建設了市神定河污水處理廠、市垃圾處理廠、房縣、丹江城區排水工程、市熱電廠淨電除塵工程等。

4、在項目審批中,認真實施“三同時”。對於市重點項目,如漢十高速公路、北京路、體育中心、東風大道、柳林路、天律路、浙江路、甘肅路等在可研報告的審批時,高標準、嚴要求地進行了環評論證,對一些規模較大的項目,要求必須具備環評內容,並按要求配合有關方面對項目的環保設施進行檢查和驗收。

5、不斷加強環保知識的學習,提高環境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通過集中學習法律法規,邀請專家開展專題講座,派員參加培訓等多種形式提高環保意識和工作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委領導、有關科室時刻牢記環保責任,從項目的源頭把好環境關,保證環保一票否決規定的落實。謀劃發展,決策參謀,協調服務的活動中,牢固樹立環保意識,積極宣傳環保法規,及時糾正處理環保上的違規行為,使促進環境建設和創建國家模範城工作成為全體幹部的自覺行動。

對照《責任書》自查,我委各項目標任務全部完成,自查評分為98分。今後,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抓好環保建設的相關工作,為生態城、旅遊城、環保模範城建設,為十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新貢獻。

【第6篇】創建國家一類城市語言文字應用達標工作自查報告

創建國家一類城市語言文字應用達標工作自查報告

為了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和《河北省漢語言文字應用管理條例》,落實石家莊語言文字工作會議暨語委第四次全體會議精神,我校在創建國家一類城市語言文字應用達標工作中,有計劃,有步驟的對語言文字工作進行了自查。現對我校語言文字工作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為了全面做好學校語言文字工作,建立健全了學校領導機構: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副校長、教導處主任、教育處主任任副組長,各教研組組長為組員的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和由各部門組成的語言文字工作網絡,語言文字具體工作由教導處負責、教導處副主任兼管。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做好教師、學生使用普通話和規範字的指導工作,在學校形成了上下貫通,左右協調的新格局。為使這一工作落到實處,年初針對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語言文字工作計劃,按計劃有序的開展好各項工作,並做好記錄,年終對語言文字工作做好總結。除此之外,加大對語言文字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成立了由已達一級乙等水平的教師組成的語言文字監督小組,對師生用語用字和學校周邊環境用字及時監督,並予以指正。這一工作的開展,更好地促進了學校普及普通話,使用規範字工作的落實。

二、宣傳環境

我校十分重視普通話宣傳工作,充分發揮紅領巾廣播站的作用,利用校園廣播每週分三次對學生進行國家語言文字方針、政策、知識廣播,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意義。創設以“一角”、“一語”、“一櫥窗”為固定形式的宣傳環境。“一角”:即各班的黑板報每期都設有以語言文字為主要內容的“推普角”,向學生介紹語言文字的有關基礎知識;“一語”:即樓道、會議室、教室等公共活動場所都設有“學説普通話,使用規範字”的警示語;“一櫥窗”:即學校設有“語言文字”專用宣傳櫥窗。這一宣傳環境的設置,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師生學説普通話,使用規範字的自覺性,為廣大師生營造了良好的語言文字使用氛圍。

三、檔案工作

我校語言文字檔案工作按達標評估細則建檔,檔案資料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文字資料,包括上級機關下發的語言文字的文件、學校的語言文字工作領導機構、工作網絡、工作計劃總結、獎勵制度、監督制度、師生各項活動的原始資料、學生獲獎證書複印件以及校園內外用語用字監督資料。第二類是圖表資料,包括教師上崗情況、普通話培訓、語文教學情況、口語實踐、宣傳環境等登記表、統計表。第三類是教師和畢業班學生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等反映師生普通話水平的資料。這些檔案資料全面詳實的記錄了我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情況,檔案管理由教導處委派專人負責,及時收集各種資料、保存完好,確保推普用字工作落到實處。

四、教師工作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提高教師對語言規範化的認識,幫助教師樹立説普通話,使用規範字的法律意識,使教師充分認識到普通話既是教師職業語言,又是校園語言,增強教師説普通話,用規範字的自覺性。

2、制定教師普通話培訓工作計劃,每學期有計劃地對教師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不少於4次,每年模擬測試1次,認真落實教師普通話持證上崗工作。經過培訓,我校現有省級普通話測試員一名,區級普通話輔導員一名,全校教師普通話水平全部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其中6名語文教師100%達到一級乙等水平,非語文教師15名,達到一級乙等水平的有9名,佔60%,二級甲等水平6名,佔40%。

3、為了更好地監督教師規範用語用字,把普通話合格列入錄入教師的條件之一,把教師説普通話,用規範字列入學校教育教學常規管理之中,要求教師課上、課下與教師學生交談使用普通話,板書、教案使用規範字,通過推門聽課隨機進行規範用語用字的檢查,並將普通話合格做為教師評優、評先、評職、晉級、參加各級評優課、觀摩課、示範課以及教師業務考核條件之一,凡語文教師達不到一級乙等水平,科任教師達不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均不得參與各級評優課。除此之外還組織教師開展“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比賽和普通話比賽,規定每年11月9日為我校教師“普通話比賽日”,教師全員參與,互相打分,評出獎次。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教師使用普通話規範字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普通話水平的提高。

五、學生工作

我校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屬於借讀生,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市,普通話基礎較差,為了使這些學生也能較好的使用普通話,學校把學生語言文字工作納入學校班主任工作常規管理,要求學生課上課下交談使用普通話,書寫規範字,並把這一要求作為“班集體評先”、“學生評先”的重要條件之一。為了使這一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用語用字能力水平,主抓瞭如下幾方面工作:

1、班主任對本班學生語音情況進行深入瞭解,並對其按使用普通話情況進行分類登記,對普通話較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建立對個別學生的幫教檔案,以利於跟蹤指導。

2、發揮課堂教學,尤其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作用,要求語文教師把對學生的“聽、説、讀、寫”訓練納入語文教學全過程,既注重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又注重給學生創造朗讀和口語表達的機會。如:低年級利用每週一節的説話課,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專項訓練,使學生基本能用較完整的一段話來表述一件事;中、高年級開展課前“五分鐘”新聞活動,把自己從廣播、電視裏獲取的新聞用簡短的語言,準確予以表述,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3、結合重大紀念日,組織學生開展以校、班為單位的豐富多彩的口語實踐活動,以調動學生口語表達的積極性。如:組織開展“忠心獻給祖國”演講、慶“教師節”詩朗誦,“故事大王”比賽等活動,每學期各類比賽1次,這樣既加強了對學生的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又提高了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4、充分發揮學校語言文字監督小組的職能作用,在校內外廣泛開展“不規範用語、用字稽查活動”。對學校的標牌、宣傳櫥窗、班內的黑板報、教師的板書、同桌的作業進行不規範用字稽查:對教師、學生課上、課下交談用語等進行不規範用語糾察,將所查寫在紙條上投進監督箱,每月末彙總並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措施。這一活動有效的促進了學校用語用字的規範化發展。

5、組織學生參與社會語言文字工作,緊緊抓住每年“推普宣傳週”的有利時機,組織學生到躍進路橋頭、建華商場廣場進行普及普通話,用字規範化的宣傳工作;查找躍進路兩側店鋪標牌、廣告牌的不規範用字,還同四匯文化用品商店達成協議,在此建立“紅領巾”監督崗,每年對這裏的用語用字進行四次檢查並做好記錄和反饋。鼓勵學生在家做父母的“小老師”,幫助家長説好普通話。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意識,而且也使學生用語用字水平得到鍛鍊提高。

今後,我校還將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繼續做好語言文字的各項工作,力爭取得更大進步。

石家莊市華清街國小2003年9月

【第7篇】國小創建國家衞生城市工作自查報告

衞生是人類健康生活的前提,健康是人類生命存在的正常狀態,是民族興旺發達的保證,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為了進一步貫徹《學校衞生工作條例》,落實西寧市城中區創建國家衞生城市有關文件精神,促進師生樹立“健康第一”和“依法治衞”的思想,全面推動學校衞生工作深入開展,確保廣大師生身心健康,積極開展市級衞生城市創建工作,在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未來人才中,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職責。

為了加強衞生和健康促進工作的領導,學校成立了創衞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副校級領導任副組長,下設創衞工作辦公室,由專人負責衞生城市創建的日常工作。學校的創建工作由校長親自抓,分管副校長總負責,各處室積極配合,學校按學生人數配置了一名兼職衞生保健教師,做到了衞生城市創建工作處處有人管,事事有人做。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為師生創設良好的衞生健康環境。

二、開展全員培訓,夯實理論基礎。

為了使創衞和健康教育理念根植於每個參與者的心中,學校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組織學校領導、教師培訓,提高思想認識,夯實理論基礎,提高實踐能力。

一是專門培訓與交流學習相結合,學校一方面安排分管領導和保健教師參加市區教育和衞生部門組織的培訓,一方面還經常與兄弟學校進行交流學習。

二是集中學習與自我學習相結合。學校一方面利用升旗儀式、集體晨會、專題講座、教工大會、紅領巾廣播台等形式,組織師生進行集中學習;另一方面還要求師生充分利用校園網、宣傳畫廊、衞生健康傳單等資源進行自學。

三是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學校除了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培訓外,還通過召開家長會、發放家長信等形式對家長進行相關的培訓。

三、規章制度健全,保障體系完善。

為了使學校的創建工作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學校健全、完善了一系列的衞生和健康教育規章制度,努力構建創建工作順利開展的政策保障體系。

①合理安排課表。學校工作計劃中包括了衞生和健康教育的內容。學校從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需要的角度出發,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表和作息時間表,確保學生每天在校參加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

②切實制訂制度。根據有關的法律法規和上級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健全、完善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規章制度。包括師生體檢制度、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管理制度、控煙制度、衞生室工作制度、文明教室評比制度、學生行為規範評比制度、環境衞生檢查評比制度、學生常見病傳染病防治制度。

③健全應急機制。為確保教師和學生的人身安全,學校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預案,包括學校傳染病和食物中毒工作預案、學生傷害事故及其它事件工作預案等。

四、檔案資料齊全。

學校衞生和健康工作有計劃,有反映工作動態或工作經驗的簡報,做到年終總結。每年4月愛國衞生月,學校均要開展全校性的活動,將衞生和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學校還對各處室、各年級、各班的衞生情況作了詳細的檢查,並作為期末評選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依據之一。

五、優化辦學條件,美化校園環境。

學校擁有一定的辦學條件。擁有多媒體教室、計算機網絡教室、自然(科學)實驗室,開通了校園城域網。學校的建築和設施符合國家有關建築設計規範和學校衞生標準,教室室內環境整潔,做到了門窗壁地整潔,無蛛網、無塵跡、無痰跡、無煙頭、紙屑,物品整潔,通風、採光、隔音情況良好,通風課桌椅按照國家標準定做,黑板無反光,教室照明符合衞生標準,無裂縫、無眩光。廁所衞生良好,有專人負責打掃和沖洗,學校還給清潔工發放潔廁工具和化學藥品,確保廁所的清潔衞生。學校在教學樓每班安放了一台純淨水飲水機,隨時有足夠的飲用水和生活用水。並且純淨水符合國家標準。學校積極開展消滅鼠、蠅、蚊、蟑螂的工作,除四害設施齊全、用藥規範,有專人負責,四害孽生場所和孽生物得到有效控制。學校院內道路平整、校園綠化率40%以上,校園內綠樹成蔭,綠草如茵,鬱鬱葱葱,鳥語花香。,每週一次大掃除。校園內無廢水、廢氣、廢渣、黑煤煙,無噪聲污染。

【第8篇】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工作報告解讀:紮實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近日,北京、山西、浙江3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地區陸續成立省一級監察委員會。

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不僅是備受關注的焦點,也是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的重要議題之一。改革有哪些任務要求,試點工作如何推進,下一步怎麼做好細化落實?

統一認識、提高站位,準確把握改革任務要求

“要積極穩妥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加強統籌協調,做好政策把握和工作銜接。”習近平總書記在七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指明瞭方向。

七次全會工作報告強調,“紮實推進監察體制改革,完善黨和國家自我監督”,對這項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務之急,就是要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改革及試點工作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改革任務要求,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是最重要的標本兼治。黨的十八大以來,隨着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推進,黨內法規制度日益完善,黨內監督已實現全覆蓋,而監察對象則主要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範圍過窄。

監察體制改革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和決策,根本目的就在於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通過整合行政監察、預防腐敗和檢察機關查處貪污賄賂、失職瀆職以及預防職務犯罪等工作力量,建立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制定國家監察法實質是推動反腐敗國家立法。監察委員會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賦予談話、詢問、留置等調查權限。

去年召開的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明確提出,研究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建立覆蓋國家機關和公務人員的國家監察體系,使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相互配套,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一年來,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改革藍圖已經繪製,相關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

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先後6次專題研究,審議通過改革和試點方案;成立中央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相關決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部署開展改革試點。

中央紀委堅決貫徹黨中央要求,召開20多次會議研究制定改革和試點方案,深入試點地區調查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此外,還會同全國人大機關成立工作專班,研究將行政監察法修改為國家監察法。

……

先行先試、積累經驗,引導改革由試點向全國推開

1月18日,山西省十二屆人大七次會議選舉了山西省監察委員會主任,省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了省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任命,標誌着山西省監察委員會正式成立。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監察體制改革事關全局、意義重大,既要積極堅定,又要穩妥審慎。根據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在部分地區進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先行先試、積累經驗,是監察體制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

十八屆六中全會閉幕不久,中辦就印發《關於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此後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於在3省市開展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

“試點是改革的重要任務,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試點能否邁開步子、蹚出路子,直接關係改革成效。

試點地區應當大膽改革、積極實踐,密切聯繫本地區實際,發現和解決問題。同時,也要注意把握好動態平衡,推動形成與執法、司法機關既有機銜接又互相制衡的體制機制,為在全國範圍內推開積累可複製的經驗。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黨中央作出推進改革試點工作這一重大決策後,試點地區迅速行動起來——出台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和“三定”方案;舉辦深化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培訓會;組織專門調研組,分赴各地調研……

“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試點工作”,七次全會工作報告對試點工作提出要求,並明確了試點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試點地區要整合反腐敗工作力量,先完成檢察機關相關部門的轉隸,“確保今年3月底完成省級監察委員會組建工作,6月底完成市、縣兩級監察委員會組建工作”。

協調配合、循序漸進,促進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監察體制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下轉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七次全會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工作時,對進一步深化監察體制改革作出一系列具體安排,充分體現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機統一。

按照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下一步將在試點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國家監察法,設立國家監察委員會,依法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違法行為實施監督、調查、處置。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的部門單位不少,需要協調配合的環節很多。中央紀委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各相關單位也要講政治、顧大局,協同做好工作,確保如期完成改革任務。

七次全會閉幕以來,各相關部門單位陸續作出部署——

1月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召開會議強調,要把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相關立法作為常委會工作的重中之重,確保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為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制提供法治保障。

“改革關頭,考驗着檢察機關的政治態度和責任擔當。”1月14日召開的全國檢察長會議強調,各級檢察機關要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部署要求上來,確保思想不亂、隊伍不散、工作不斷。試點地區檢察機關要全力配合做好試點工作,探索建立工作銜接機制,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檢察機關全面實現。

“我們將按照全會部署,集中力量做好相關工作,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完善監察法草案,完成一審、二審,並研究與監察體制改革相關的法律法規修改完善工作。”中央紀委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同時抓緊編制“三定”規定,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監察法、設立國家監察委員會、產生國家監察委員會組成人員,做好組織機構、幹部人事、法律法規準備。

【第9篇】杭州市鞏固深化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成果工作報告

杭州市鞏固深化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成果工作報告2001年5月,杭州市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為了鞏固深化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成果,杭州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了實施“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和“環境立市”發展戰略,要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構築自然風貌與城市景觀交相輝映的綠色大都市,建設生活居住、旅遊購物、求知創業的人間新天堂。

2002年新一屆市委、市政府並提出了鞏固深化“創模”成果,在全省率先建成生態市的奮鬥目標。三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力度,增加環保投入,深入實施了“藍天、碧水、綠色、清靜”工程,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與管理的力度,進一步改善了城市環境質量和環境面貌,促進了杭州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002年杭州市榮獲了“聯合國最佳人居獎”和“國際花園城市”稱號,2003年我市被世界銀行評為中國城市總體投資最佳城市,並被國內權威機構評為全國城市綜合競爭力和發展力第6位,為我市鞏固深化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成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目前已基本達到了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複核要求。

一、杭州市城市基本情況 杭州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具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浙江省省會城市和全國副省級城市,全省政治、經濟、科教和文化中,系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是馳名中外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市轄8個區、3個縣級市、2個縣,全市總面積16596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642.58萬人,其中市區面積3068平方公里,市區户籍人口393.19萬人。

三年來,杭州市以可持續發展和“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發展戰略為目標,實施“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進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堅持“環境立市”和“工業興市”並舉的方針,大力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和旅遊業為先導、都市型農業為基礎、傳統優勢工業為支柱、現代服務業為依託的大都市產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努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總量穩定增長,城市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2003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092億元,比上年增長15%,連續十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產業結構繼續得到調整,

一、

二、三產業比重為6.1:51.6:42.3。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在“創模”成功的基礎上,我市從2001年開始又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工作力度,增加環保投入54億元,深入實施“藍天、碧水、綠色、清靜”工程,不斷完善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鞏固深化主城區“創模”成果,推進實施蕭山、餘杭兩個新城區“創模”工作,啟動杭州生態市建設,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城市環境面貌日新月異,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鞏固深化了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成果,先後獲得了“聯合國最佳人居獎”、“國際花園城市”、“中國城市總體投資最佳城市”等榮譽稱號,為我市迎接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複核工作打下了紮實基礎。

目前,我市“創模”複核的3項基本條件、24項指標已經達到或基本達到了考核要求。 我市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改善了城市環境質量,改善了生活居住環境和投資環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提高了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了杭州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我市在新世紀“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建設生態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主要做法

(一)鞏固深化主城區“創模”成果,進一步提高和改善城市環境質量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開展鞏固深化“創模”活動 市委、市政府和主要領導都十分重視我市鞏固深化“創模”工作,在2001年6月16日我市榮獲新世紀第一批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的稱號後,6月19日,我市立即召開了“創模”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部署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任務,原市長仇保興提出“創模”永遠是進行時,要做到思想不鬆、組織不散、力度不減,並明確提出要解決十大問題,以鞏固提高主城區“創模”成果。同時,市委、市政府在每年“兩會”期間都召開了全市人口資源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王國平作重要講話,市長茅臨生與市有關部門和各區長簽訂政府環保目標責任書,將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任務列入政府環保目標責任書的主要內容。

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長辦公會議對鞏固深化“創模”工作、迎接“創模”複檢和環保工作多次聽取彙報並作專題研究。為確保深化鞏固“創模”工作的落到實處,明確職責和任務,我市2001—先後制定了147項、184項、184項、131項主要涉及水環境整治、大氣環境整治、聲環境整治、環境綜合整治、環境宣傳教育等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任務,並把蕭山、餘杭兩個新區的“創模”工作納入我市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任務的主要內容,以政府環保目標責任制形式分解下達到各區政府和市有關部門;制定了鞏固“創模”督查方案、計劃和考核辦法,加強對工作任務的督促檢查;定期召開“創模”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成員會議,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問題,狠抓工作落實。

為全面部署迎接“創模”複核工作,2003年7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開了杭州生態市建設暨迎接“創模”複檢動員大會,王國平書記作了《以確保“創模”複檢成功為突破口,建設生態市打造綠色杭州》為題的動員講話,明確提出要以決戰決勝的信心和勇氣,堅決打贏“創模”複檢這一攻堅戰,紮實推進生態市建設,打響綠色大都市、生態新天堂品牌,為杭州人民羣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同時,市政府制定印發了“杭州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複檢迎檢準備工作方案”,成立了迎接“創模”複檢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環境綜合整治組、宣傳發動組、檔案資料組。

市有關部門和各區政府始終把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組織實施,都成立了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和辦事機構,制定具體細緻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加強督促檢查,紮實推進了我市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的開展。

2、深入宣傳,全民參與,營造鞏固深化“創模”氛圍 為充分發動公眾參與鞏固深化創模”工作,我市營造了強烈的輿論氛圍。三年來,各級環保、宣傳、教育和新聞單位把宣傳輿論工作貫穿於整個鞏固深化“創模”活動中,不斷加大宣傳報道的力度。

一是組織開展了六五世界環境日、科普宣傳週、環境警示教育等大型宣傳活動30次,有15萬人次參加。二是利用多種載體,開展新聞宣傳報道。

共編髮《杭州環境》48期,在電視、廣播、報紙發表報道近千篇(條);在《中國環境報》、《杭州日報》、杭州電視台等各大媒體發表專欄、專刊、專題節目;對新出台的《環境影響評價法》、《杭州市城市揚塵污染控制管理辦法》等環保法律法規進行了大力宣傳;編印了《市民環保手冊》等10餘種5萬多冊、“六五”宣傳張貼畫5000張,《綠色工地》掛圖1.5萬張。製作了鞏固“創模”牆報、出租車和公交車“創模”標語廣告 條,在市區新設大型公益廣告65塊,中型公益廣告牌2552塊,燈箱廣告1900塊,懸掛宣傳橫幅800多條,並在社區設立了環保宣傳廣告牌,把環保理念引向社會的各個角落。

做到了廣播天天有其聲、報紙天天有其文、電視天天有其像。三是開展了“多綠工程”建設,營造環境保護的文化氛圍。

全市共創建成為國家級綠色學校2家、省級綠色學校26家、市級綠色學校102家、區級綠色學校242家;省級綠色社區29家、市級綠色社區45家、區綠色社區182家,正在評議申報的市級綠色工地34家、區級綠色工地60家;正在評議申報的市級綠色醫院18家、區級綠色醫院13家。“多綠工程”的創建,提高了公眾環境意識,探索建立了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新機制。

四是開展了各類環保培訓。共開展舉辦了鄉鎮長、企業法人代表、街道環保員、暑期師資等環保培訓班50餘期,3000多人蔘訓,並在市委黨校市管領導幹部、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設了環保課。

五是扶持非政府環保組織的發展,引導環保志願者參與環境保護。策劃了 “保護母親河,我們在行動”等10餘次活動,共有上萬名志願者參與。

3、調整工業佈局和產業結構,改善城市功能佈局,推進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為促進我市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正確處理好“環境立市”與“工業興市”的關係,我市堅持以高新技術為先導、先進工藝為基礎、發展第三產業為重點的經濟發展方向,充分發揮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和蕭山江東、餘杭臨平兩大工業園區的優勢,積極引進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推行清潔生產,逐步改變“北工南市”的城市佈局,把工業重心移向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在主城區實施“退二進三”、“優二興三”,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重點抓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從2001年起分三年共關停轉遷了316家影響生態環境的水泥、礦山和磚瓦企業家,淘汰落後生產力。

二是提出了主城區到分三期搬遷74家污染企業的計劃,並啟動了首批16家污染企業搬遷工作,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和空間佈局,既減少了污染,又盤活了土地存量,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三是加快發展工業園區建設。

全市規劃建設了一批工業園區(科技經濟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特色工業園區),促進了資源共享和污染集中控制,改善了環境質量,並對優化產業佈局,促進產業集聚和發揮區域經濟優勢,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四是開展實施“禁燃區”工程。

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關於杭州市區劃定禁止銷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區域實施意見》,從2002年開始在城區分近、中、遠三期推進實施“禁燃區” ,規定使用輕質柴油、管道煤氣和電。已建成“禁燃區”面積76平方公里,共拆除燃煤鍋爐近100台、完成改造燃用高污染燃料爐窯灶150多家、削減煤耗量每年約20萬噸,10噸/小時以上鍋爐均安裝煙塵、二氧化硫在線監測系統,改善了我市城市大氣環境質量,推進了城市能源結構調整。

五是推進實施清潔生產和iso14000認證。督促重點行業及重污染單位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試點,共完成了杭州西湖啤酒朝日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試點,並有12家單位創建成為首批省級綠色企業,有100多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1認證,削減了污染物排放總量,提高了企業環境意識、科學管理的水平及經濟效益。

4、完善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實施污染源長效管理 一是制定出台地方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強化環境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建設。重點加強環境保護地方立法,2001年修改了《杭州市苕溪水域水污染防治管理條例》,出台實施了《杭州市污染物排放許可管理辦法》;2003年出台實施了《杭州市城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杭州市生活飲用水源保護條例》已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

加強環境保護規範性文件建設,主要制定出台了《關於市區範圍內市屬工業企業搬遷的若干意見》等10多個規範性文件,為提高環境管理水平提供支撐。 二是採取長效管理措施,切實加強環境污染防治工作。

在污染源管理方面,制定出台了《杭州市企業環境行為分類管理實施方案》等文件。在總量控制方面,市政府辦公廳出台了《轉發市環保局關於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管理辦法的通知》。

在執法保障方面,市政府辦公廳出台了《轉發市環保局關於杭州市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 三是開展了大氣、水自動監測站和在線監測建設。

結合杭州市區建成區面積擴大的實際, 增設並建成了2個空氣自動監測點;結合杭州市區行政區劃的調整,增加建設了4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同時我市開展與其他省、市交界斷面設立水質自動監測點,先後建成了建德將軍巖等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並從2003年開始在建德與桐廬交界斷面嚴陵塢和九溪水廠飲用水源地等建設5個水質自動監測站。

共投入200萬元用於在線監控系統建設,提高了環境監測的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和環境管理的水平。 四是加強建設項目環境管理。

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國家、省、市產業發展導向目錄,抓好建設項目日常審批管理工作,三年來全市環保部門共審批項目22500多件,為加快經濟發展搞好服務,同時否決或建議作重新選址、調整方案2300多項,控制了一批污染嚴重或與區域環境發展不相協調的建設項目。並注意抓好建設項目跟蹤管理和竣工驗收工作,開展了工業園區專項檢查和整治,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強全市工業園區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規範和促進了工業園區的建設。

五是開展實施總量控制及總量控制試點。通過三年的努力,在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制度結合、項目審批、環境監理監測、排污權交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確保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工業和生活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至2003年底,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均已控制在國家下達的“十五”控制目標內。同時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的要求,2003年初我市開展了污染物總量控制城市試點工作,截止去年底,已初步完成了全市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基數核准、地表水和大氣的控制單元劃分、計算模型的選取和環境容量的計算,制定了一系列總量控制政策、制度,積極探索了加強環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新路子。

六是加強固體廢物監督管理。重點開展感光材料廢物和汽車維修行業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專項整治工作,做好毒鼠強專項整治工作。

加強對工業固體廢物收集、貯存、處置、利用的全過程管理,全市工業固體廢物處置率達到90%以上,同時加強對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的監督、管理、服務,保證醫療廢物處置工作的正常進行,確保市區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100%,特別是去年杭州出現“非典”期間,我市及時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嚴格加強對醫院廢水、醫療廢物和“非典”疫情留驗點生活垃圾的監管,指導做好“非典”醫療和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工作,防治二次污染,確保了環境安全。同時實行危險廢物集中代處置制度,目前我市唯一具有資質的集中處置單位---杭州大地維康醫療廢物處理公司直接收集376家醫療單位,收集點覆蓋2960個醫療單位,2001-2003年共處置醫療廢物13000餘噸。

七是開展執法大檢查活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三年來,我市加強環境行政執法工作,建立健全轄區排污單位現場監督檢查制度、積極推行有獎舉報和開展對嚴重污染企業專項整治,加大行政執法力度。

重點抓住重污染企業的執法管理,加強現場檢查排污單位及其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狀況,組織夜間施工突擊檢查。根據國家環保總局《關於在全國嚴查環境違法行為遏制污染反彈電視電話會議》精神,2002年7-9月組織開展了杭州市環境違法行為執法大檢查,共出動檢查人員4460餘人,檢查企業3600多家,對80多家違法企業進行了立案查處。

2003年,在清理整頓行動和“嚴查”行動期間全市共出動監察人員3500人次,查處案件638件,辦結案件530件,處罰金額達500餘萬元。並加大環境執法力度,三年來全市共查處環境違法行為3690多件,收繳罰款2352萬元,嚴厲打擊了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八是開展有獎舉報活動,及時受理環境信訪投訴。我市從2001年2月8日開始,在全市開展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工作,三年來共立案查處有獎舉報案件170多件,收繳罰款100多萬元。

同時通過建立12345市長專線、12369環保投訴專線、局長信訪接待日製度、完善信訪處理網絡、實行環保執法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等措施,及時受理羣眾投訴,查處環境違法行為,三年來市區共受理環境投訴1.1萬件,接待羣眾來訪130批270人次,通過努力,目前這些信訪均得到妥善處理,信訪處理的反饋率、辦結率達到100%,有效地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

5、深入開展“藍天、碧水、綠色、清靜”工程,強化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

(1)深入實施“藍天工程”,進一步改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 我市採取多種手段控制大氣污染,努力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從2001年起分三年關停轉遷了316家影響生態環境的水泥、礦山和磚瓦企業家。

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關於認真抓好杭州市區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從2002年開始全面開展市區大氣環境第

一、

二、三階段綜合整治。從2002年開始在市區實施“禁燃區”近期、中期工程,已完成改造燃用高污染燃料的爐窯灶150多家。

加強城市揚塵污染防治,2002年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強我市城市建設揚塵污染控制的實施意見》,2003年市政府頒佈了《杭州市城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重點加強了對建築施工、拆房施工、道路施工、拆房工地和渣土運輸的揚塵污染控制。大力開展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重點加強新車製造、銷售企業的監管和政策引導,對在用車大力開展道路抽檢、巡查,嚴厲查處機動車超標上路;加強公交車、燃油助動車的監管,嚴控“冒黑煙”車上路;調研提出加快燃油助動車淘汰方案,三年來共查處銷售超標新車企業63家,開展道路抽檢車輛1.8萬輛,治理超標車1631輛,年檢車輛28.5萬輛,治理超標車4337輛。

開展市區餐飲油煙廢氣專項整治,對300多家三產服務企業下達了油煙污染限期治理任務,並加強對敏感區域餐飲業的許可審批管理,加強日常的監督管理和檢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通過採取各項措施的綜合整治,市區大氣環境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據監測統計,2003年杭州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已達到了293天,優良天數比例為80.27%。

(2)深入實施“碧水工程”,進一步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 三年來,我市以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治理市區河道、西湖和運河(杭州段)為重點,以截污、疏浚、駁坎、引水、配水、造景、保潔、管理為手段,提高了污水集中處理率,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水環境質量。重點抓了八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三年來共投入54億元,建設完成了四堡污水處理廠的完善工程並投入正常運行,具備60萬噸/日處理能力;日處理30萬噸的七格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已投入運行,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完成並貫通了市區46.6公里長的第三污水乾管系統; 建設完成了餘杭錦江垃圾焚燒廠,並正常運行;建設完成了杭州市垃圾焚燒廠並投入運行;完成了杭州大地維康醫療廢物處置廠一期工程並投入正常運行;完成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廠一期工程並投用,工業廢物安全填埋場建設已完成前期各項準備工作並開工建設;總消納生活垃圾2377萬噸的杭州市第二垃圾埋場工程已開工建設;杭州綠能環保發電有限公司(濱江垃圾焚燒發電廠)工程已開工建設;蕭山區城市污水處理廠12萬噸/日的擴容工程今年2月已進水試運行,5月底正式運行;日處理垃圾400噸的蕭山區順壩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已完工並正式啟用;餘杭區餘杭、塘棲、良渚三大組團污水處理廠已開工建設,臨平城區截污納管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是深入開展截污納管工程。

三年來,我市在工業企業實施雨污分流、截污納管和大型農業養殖企業實施污水納管工作的基礎上,並完成了對192個生活小區、284個公建單位和311處沿河污染源的截污納管工程,日增納管污水22萬噸,提高了污水集中處理率。 三是深入開展市區河道和運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三年來共完成了市區332條、915公里河道綜合整治,拆除河道兩岸建築物28.2萬平方米,清淤1816萬立方米,其中運河清淤86萬立方米。並設立了市區河道配水指揮部,建立配水泵站19座,引水閘門25處,實施了市區東、西部河道引配水工程和運河引配水工程,達52億立方米,水質有明顯改善。

四是實施西湖環境綜合保護工程。2002年1—10月,實施了西湖環湖南線景區整合工程,進一步改善了西湖南線的環境面貌和景觀。

從2002年12月啟動實施了西湖綜合保護湖西一期工程,按照“整治、引水、美化、造景”的方針,採取底泥疏浚、種植大量水生植物、上游溪流整治、截污納管等方法,多管齊下,投資9.6 億元,拆遷住户933户、單位125家(處),完成截污納管住户100餘户、單位50多家,通過10個月的奮戰,於2003年國慶前完工,新開水域面積70公頃,新建了40萬噸/日的錢塘江水引入西湖處理工程,每月對西湖換水一次,把水質透明度從以前的60釐米提高到120釐米,每年向西湖引水達到1.2億立方米,並從初開始實施西湖環境綜合保護湖西二期工程,進一步改善了西湖水質和生態環境,也增加了城市河道的調節水量,改善了城市內河的水質。 五是深入開展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調整充實了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編制了杭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200

1、200

2、2003年實施計劃,分解下達到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並納入鞏固“創模”的工作任務,落實了責任制,狠抓督促落實,鞏固了’98治太成果。 六是開展實施“禁養區”工程。

2002年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市區三年內全面完成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到2003年底,已累計削減生豬22.2萬頭,奶牛2960頭,佔三年禁養總量的82.6%;在限養區和非禁養區實施畜禽養殖場污染綜合整治20個,保護和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 七是鞏固創建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

將鞏固和創建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工作列入各級政府環保目標責任制和鞏固“創模”工作任務中; 2003年制定了《杭州市生活飲用水源保護條例》,為依法保護飲用水源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強新老污染源的防治和控制,加強水質監測,制定我市飲用水源保護應急處置預案,開展全市飲水水源地各類污染源的調查,並開展苕溪流域、錢塘江流域污染因子分析和對策措施研究,到2003年底,全市已創建了46個合格飲用源區,確保水質穩定,讓人民喝上放心水。 八是實施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

工程規劃總面積11.4平方公里,分三期實施,按照“總體規劃、分段實施”的原則,已成立了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指揮部及相關的工作機構,編制了《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總體規劃》,一期工程2.63平方公里核心區塊保護工程2003年10月已經啟動,主要是恢復秋雪庵、曲水庵景區和部分民俗文化區,計劃於今年10月完成,將全面改善杭州市區西部生態環境。

(3)深入實施“綠色工程”,大力開展城市生態建設 一是積極開展城市綠化建設和市區擴綠。大力實施了沿河、沿湖、沿公路、沿鐵路的“綠色工程”,通過拆違還綠、借地綠化、拆牆透綠,新建大型綠色廣場、綠化帶等方式增加綠地面積。

三年來新增綠地面積1952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有了大幅度提高。二是積極開展生態示範區、生態村鎮建設。

我市所轄臨安市在2000年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稱號後,淳安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2003年底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的考核驗收;建德市、餘杭區、桐廬縣正在抓緊開展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創建活動;目前已有90個鄉鎮、村正在開展創建生態村鎮,臨安市太湖源鎮2003年榮獲了國家首批14個、我省唯一1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同時積極創建無公害食品基地、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基地,生態建設初見成效。

三是啟動了生態市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生態省建設動員大會精神,去年7月18日召開了杭州生態市建設暨迎接“創模”複檢動員大會,全面部署了生態市建設的工作任務。

同時成立了杭州市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召開了第一次領導小組會議及杭州生態市建設工作會議,並制定簽訂了2003—杭州生態市建設目標任務責任書。編制完成了《杭州生態市建設規劃》,今年2月2日經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2月22日市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作出了《關於推進杭州生態市建設的決議》。

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杭州生態市建設的若干意見》。各縣(市、區)建立了相應的生態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部分縣(市、區)已召開了生態縣(市)建設動員大會,開始編制生態縣(市、區)建設規劃。

四是啟動實施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近幾年來,我市對10多個廢棄礦山進行了生態恢復的探索,總投資已達100萬元,復綠、修復面積達8萬多平方米。

通過生態治理和修復,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也促進了經濟發展。五是開展城市道路和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三年來,我市共投資160多億元,實施了“33929”工程,並重點對市區環城北路等33道路和杭城西大門等9個入城口進行了環境建設和綜合整治,基本達到了“序化、綠化、亮化、潔化”,今年又計劃實施留下入城口和解放路等“三口五路”環境綜合整治;同時開展了“清潔杭州”活動,加快 “城中村” 改造步伐,加大城鄉結合部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實施撤村建居和“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改善了城市環境面貌和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推進了城市化建設。

(4)深入實施“清靜工程”,進一步改善城市聲環境質量 三年來我市大力治理和控制噪聲污染,嚴格執行《噪聲污染防治法》和《杭州市環境噪聲管理條例》,強化建築工地和拆房工地的噪聲管理,實施建築施工集中審批公告制度和夜間建築施工總量控制辦法,在每年中、大學聯考期間開展“綠色護考活動”,強化交通噪聲、社會生活噪聲管理,加強航運船舶噪聲管理,進入市區河道的船舶限止鳴笛,夜間禁止掛槳機船進入市區河道,加強城市高架道路噪聲污染控制,在市區部分高架道路和立交橋兩側安裝隔聲屏障,市區有關執法部門聯合開展執法檢查,及時受理噪聲信訪投訴,努力為市民羣眾創造安靜的生活環境。

(二)開展實施蕭山、餘杭區“創模”工作,全面提高和改善市區環境質量。 杭州市於2001年4月份接受了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考核驗收,5月31日榮獲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稱號。

當時恰逢杭州市區行政區劃調整階段,蕭山市、餘杭市撤市設區。鑑於杭州市前幾年的“創模”工作是圍繞原城區進行的,國家環保總局決定蕭山區、餘杭區不在考核驗收範圍,但到複核時,要按照調整後的行政區劃進行“創模” 複核。

三年來,我市根據國家環保總局《關於鞏固並深化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廣泛宣傳發動、強化污染控制、實施環境綜合整治,狠抓蕭山、餘杭兩個新城區的“創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羣眾環境意識不斷增強,環境基礎設施治污能力不斷提高,環境執法力度不斷加大,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兩區環境面貌和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並改善了投資環境,促進了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目前,蕭山、餘杭兩區“創模”的3項基本條件、24項考核指標已經達到或基本達到了考核要求,為杭州市“創模”複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加強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蕭山、餘杭區“創模”工作的領導,我市調整充實了市“創模”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成員,併成立了對蕭山、餘杭區“創模”工作指導組和督查組,市政府每年下達兩區“創模”工作任務,並列入全市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的主要內容,狠抓落實。同時蕭山、餘杭區分別成立了區“創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指揮部,區長任組長,分管區長任總指揮,各區編制了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規劃,制定了 “創模”工作方案,兩區政府每年制定並與各鄉鎮、街道和區有關部門簽訂政府環保目標責任書和“創模”工作責任狀,將“創模”任務層層分解落實。

兩區多次召開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議和“創模”工作動員大會及“創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指揮部成員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創模”工作,及時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形成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負責抓,職能部門具體抓,其他部門配合抓的“創模”工作機制。

區人大、區政協對“創模”工作也非常重視,多次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創模”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工程進行視察,人大對“創模”工作進行了審議,政協提出了建議,大力推動了兩區“創模”工作的順利開展。

2、廣泛宣傳發動 三年來,蕭山、餘杭兩區十分重視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投入資金450多萬元,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環境宣傳教育活動。如在每年的“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週期間,開展了“讓環保進千家萬户”、“創模”文藝演出等系列活動,製作了“創模”動畫廣告片,向幹部羣眾和社區居民發放了16萬份“創模”倡議書和公開信、4萬多份“創模”宣傳手冊和宣傳畫,在兩區主要街道及交通要道設置大型“創模”公益廣告和燈箱廣告牌1300多塊;在建築工地圍牆上刷寫“創模”宣傳標語;在臨平、城廂等中心城鎮設立宣傳長廊。

在蕭山、餘杭兩區報紙、電視台開闢了“創模”和環保宣傳專欄。同時,通過舉辦鄉鎮、街道環保員和企業法人代表環保培訓班,開展創建生態村鎮、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機關、綠色商場、綠色工地、綠色企業、環保家庭等多種載體,進行環境宣傳教育,在兩區營造了電視有其影、報紙有其文、電台有其聲和人人關心、人人蔘與“創模”工作的良好氛圍。

3、強化污染控制 一是加強對老污染源的治理和監管。為了鞏固擴大“一控雙達標”成果,三年來兩區對近200多家非重點污染企業下達了限期整改治理決定,同時加大了對污染企業監督檢查力度,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通過限期治理、加倍徵收排污費、罰款等措施,落實責任制和補助、貼息等經濟政策,促使企業對污染治理設施實行長效管理。二是積極調整工業佈局和行業結構。

兩區關停了80多家礦山水泥和2家造紙廠,下決心淘汰了一批低水平、高能耗、污染型、資源破壞型的企業。同時兩區注意抓好新污染源防治,嚴把新項目審批關,對不符合產業導向的,發展計劃局、經濟發展局不立項,環保局、工商局不審批,三年來對300多個不符合產業導向目錄的項目予以否決。

啟動建設餘杭臨平、蕭山江東兩大工業園區,將現有工業企業逐步向工業園區搬遷,逐步改變了工廠與居民混雜的局面,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產生。三是加強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管理。

在兩區範圍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統、運輸系統,並明確了相關的資金補助政策,集中到杭州天子嶺填埋場、順壩垃圾填埋場、杭州錦江綠色能源有限公司和杭州錦江環保能源有限公司進行處理。加強醫療廢棄物的管理,實行三級中轉管理,集中在區屬醫院統一由杭州大地維康公司處理,防止二次污染。

四是鞏固和創建煙塵控制區,大力發展聯片供熱,實施“禁燃區”。餘杭區臨平城區有110餘家企業聯片供熱,熱網管道建設近50公里,年供汽量達60萬噸,塘棲鎮、餘杭鎮、崇賢鎮也發展了聯片供熱,共撤掉46台鍋爐和27支煙囱。

蕭山區有20多家企業完成了鍋爐改造任務,採用集中供熱或輕質柴油作燃料,減少了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五是以中大學聯考為重點,加強對城區聲環境的管理及整治。

加強舊城改造、道路建設噪聲污染防治,對商業區的主要交通要道實行單向行駛,城區禁止拖拉機進入、禁鳴喇叭。強化了固定聲源、社會生活噪聲、建築施工噪聲的管理。

同時加強日常建築施工審批和監督管理,每年制定出台《關於加強中、大學聯考期間噪聲源管理的通知》,聯合開展對各建築工地、娛樂場所進行檢查,對可能產生噪聲污染的單位進行督促和教育,創造安靜的生活環境。六是加強建設施工揚塵污染控制。

採取責成施工單位建房、拆房必須有密閉式防塵措施,設置護欄,隨拆隨灑水,對渣土運輸車輛實施密閉化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揚塵污染。

4、大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污染物排放達標率。蕭山區政府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強全區污水治理工作的決定》,提出了統一規劃、合理佈局、集中治理、分步實施的污水治理工作思路。

並加快截污納管步伐,城市污水處理廠現已日進管水量達11.2萬噸,城市污水管網普及率達89%,污水併網率達71%,已進管大小工業企業160家,隨着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擴建,併網區域將進一步擴大。總投資2.4億的蕭山城市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建設進展順利。

東片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30公里管線已全部完成,整個工程已投入達1.6億元。總投資5個億的東污水處理廠一期30萬噸工程已開工建設。

佔地50畝蕭山金家浜村裘江河內的建築垃圾、建築廢土消納場正式投入使用。日處理400噸的蕭山垃圾發電廠即將開工建設,總投資1.8個億,將有效解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難題。

餘杭區編制完成了《餘杭區污水治理工程總體佈局規劃(2002-)》,區政府成立了污水治理工程建設領導小組,提出了餘杭、塘棲、良渚三大組團污水處理廠的主體工程實行bot投融資模式進行建設。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塘棲組團污水處理工程(一期工程)今年5月份正式投入運行,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良渚組團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餘杭組團污水廠已開工建設,今年9月份投入運行;日外送能力5萬噸污水、總投資1.33億元的臨平污水處理工程已建成了51公里,有171家單位進行了排水申報,日輸送外排污水約3.5萬噸,占城區供水總量的70%;總投資5億元的“環保型”天然氣發電廠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

二是加大取水口整治力度,創建合格飲用水源。蕭山區斥資1810萬元關閉搬遷了飲用水源地聞堰等貨運碼頭、黃沙碼頭;餘杭區加強對苕溪流域水環境保護,臨平-塘棲供水工程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瓶窯水廠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通過驗收,並積極開展黃湖鎮青山溪等4條小流域治理。

三是開展河道綜合整治。兩區制定出台了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城區主要河道採用截污、清淤、駁坎、綠化、配水、保潔等手段,其他河道主要採取了清淤、清草的措施,共整治疏浚河道50多條、330多公里、526多萬立方米,清除水草100萬立方米、垃圾1500多噸,總投資4140萬元。

同時對部份河道實行定期引配水22.4億立方,河道兩岸進行綠化,並加強河道保潔工作,對主要河道實行全天候保潔,兩區內河的水環境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四是加大入城口和道路綜合整治力度。

蕭山區重點整治了城區南大門等3個入城口和蕭西路等20條道路,拆除違章建築332家單位和個人,拆除面積達2萬平方米,改善城區市容市貌;新增綠地20萬平方米,建成了2.3萬平方米的城河公園等多個公園和廣場。餘杭區臨平城區新增綠地面積193.07萬平方米;全區新建綠色廊道74公里,總面積365萬平方米;積極開展生態公益林建設工作,全區共界定生態公益林32.28萬畝。

五是加強對畜禽養殖業污染的綜合整治。兩區成立了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台了綜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加強督促檢查,推進了“禁養”工作的開展,有效控制了農業污染,進一步改善了城鄉環境質量。

三、取得的成效

(一)進一步提高了全民的環境意識 我市在鞏固深化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活動中,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提案和定向視察,12345市長專線和12369環保投訴熱線,羣眾來信來訪,開展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電視電台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公示公告,創建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企業、綠色醫院、綠色工地、環保家庭,生態村鎮、環境優美鄉鎮、生態示範區和生態市建設,“六·五”世界環境日環保宣傳,環境法律、法規諮詢,環保宣傳長廊,環保知識培訓班等載體,進一步提高了公眾的參與意識,為鞏固深化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活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第10篇】關於黨和國家工作人員婚喪喜慶的自查報告

尊敬的黨組織:

八項規定是規範我黨和國家工作人員言行的一個指標,而日前有八起違反了相關規定精神的典型事例受到了中央紀委的通報批評,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八項規定,必須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進行嚴厲地禁止、查處,絕不手軟、姑息。

在違反的典型問題中,大辦婚宴收受禮金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同時,湖南紀委發出了《關於規範黨和國家工作人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表示正常的親戚間人情往來是可以有的,除了婚宴與葬禮,其他事宜如做壽生子等,親戚以外的客人應當不請,而且也不能收受除親戚意外的貴重禮品或禮金。

這是對某些國家工作人員利用做壽等來宴請賓客,以達到收受大額禮金或貴重禮品這個風氣的一種遏制,更是對八項規定精神的一個貫徹,對黨內風氣的純淨行動,是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應該着重注意的一個要點。

本人作為xxx(職位)以來廉潔從政,現就是否借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斂財進行自查:

第一,自上任以來,本人在職期間嚴格遵守黨的優秀傳統,堅持勤儉作風,清白做人、廉潔做官,拒絕奢侈浪費,拒絕賓客宴請。

在任期間,適逢本人父親、母親的相繼亡故,以及幼兒的出生,在這三次人生大事中,我依然沒有大肆鋪張,只邀請了親戚以及父母所在村相熟的村民,宴請人數進行嚴格控制。一方面我自覺愧對家人,但另一方面家人卻非常支持我的行動,理解我工作的特殊性,讓我能夠更無顧慮與包袱地工作。

第二,堅決拒絕禮金的收取與貴重禮品的接納。我黨是人民的黨,作為國家工作人員,首先要明白的是我們的工作重心是人民羣眾。國有一人不小康,我們就應該自覺做好模範作用,不應提高享受水平,而應該站在人民羣眾的角度來生活、思考,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們、幫助他們,進而提高其生活水平。

第三,在婚喪喜慶事宜的操辦中,有同事提議過借用公務用車,該提議被本人駁回。本人沒有一次動用公務用車、執法執勤用車,守住了作為共產黨人的底線,作為一名人民公僕的底線。

黨組織,黨和國家工作人員是帶領人民實現中國夢的領頭者,是應該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和榜樣作用的。為了減少惡性斂財情況的發生,杜絕貪污受賄情況的出現,提高黨和國家工作人員在人民羣眾心中的地位和信賴度,我將從自己做起,堅決維護八項規定,貫徹其精神,讓黨內風氣的淨化自我開始!

【第11篇】國家政府保密工作自查報告

根據xx密發〔xx〕2號文件的要求,我鄉高度重視,對我鄉保密工作進行了全面自查。基本情況如下:

一、健全了保密工作檢查機制

我鄉實行保密工作領導責任制。領導班子對保密工作十分重視,把它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把保密工作同業務工作同計劃、同部署、同檢查、同總結。我鄉成立了由管黨副書記為組長,各科室幹部為成員的保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鄉的保密工作,到了分管領導負責抓,經辦人員具體抓。對保密工作所需設施、設備進行了全面檢查。

二、全面開展了保密工作檢查

經我鄉保密工作領導小組研究確定,我鄉黨政辦、財政所、民政辦、計生辦是保密重點部門。具體結果還有待上級保密單位的審批。這些辦公室接觸密源廣、涉密深,保密工作領導小組對各辦公室的保密工作進行全面的檢查督促,確保各辦公室從每個環節做起,增強保密觀念。

地震後,由於形勢發展,工作需要,我鄉各辦公室配備了電腦,分別連上黨政網、金財網和互聯網。為加強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保密工作,我鄉採取以下措施:一、每台電腦系統都安裝諾盾防火牆,防止黑客、病毒入侵。二、指定專人負責全鄉的電腦管理工作,目前是xx同志負責。三、制定電腦安全操作規範,要求全站人員嚴格按規範操作,發現病毒及時處理。四、上網資料需經保密工作領導小組批准方可上傳,嚴防泄密。自檢查中,我鄉無違規上國際互聯網和公共信息網的現象;無感染木馬病毒的現象;未使用過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未安裝移動網卡等無限設備。

三、加強了保密制度的建設

建立健全保密規章制度是做好新時期保密工作的重要保障。我鄉修訂完善了以下保密工作制度:(1)保密工作責任制,進一步明確各級領導幹部的保密責任。 (2)建立涉密非涉密計算機保密管理制度。(3)建立涉密網絡保密管理制度。(4)建立涉密計算機維修、更換、保費保密管理制度。(5)建立在公共信息網絡上發佈信息保密管理制度。(6)保密範圍和密級的若干規定。(7)保密審查、失泄密報告制度。

四、加強了全鄉幹部保密教育

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保密教育工作,採取多種方式,利用各種機會對全鄉幹部職工進行經常性的保密教育。認真組織全鄉幹部職工學習《保密法實施辦法》、《應知應會》及上級有關保密工作的會議精神、規定製度。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幹部和職工增強了保密觀念,為做好我鄉的保密工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五、存在的不足及建議

1.部分辦公室存在對電腦使用不熟練的現象,需要加強幹部職工電腦安全使用的培訓;

2.各級內部資料的密級確定存在一定問題,由於定密等級和範圍分寸較難掌握,使得在工作中難以明確要求和規範。

3. 做好保密工作還需要堅強的物質基礎作保證,除了必要的資金、設備投入外,還應加強對保密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保密幹部的素質。

根據xx密辦文件的通知要求,我們對照通知所附大檢查目錄進行了認真地自查,現將自查情況綜述如下:

保密工作歷來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多年以來,我們堅持積極探索和建立適應新形勢要求的保密工作新機制,不斷加大保密宣傳教育、監督管理和技術防範力度,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和工作責任制,加強對涉密人員的管理,努力提高保密工作法制化、規範化和技術手段現代化的水平,保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促進全鎮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政府保密工作自查報告範文

【第12篇】國家公務員三年工作報告

各位領導:

大家好!!

我來到單位工作已經有三年了,單位的人和事我已經瞭解的差不多了,相信大家也早對我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在這裏我再對大家介紹一下我自己的個人情況。

可能大家聽到我自己的介紹後會覺的我是在吹牛,可是我説的都是肺腑之言,你是不瞭解我才會那麼想的,我做的真的還好,下面就是我的具體情況了:

1、思想上,與時俱進

始終牢記品質決定一切,時刻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品德修養,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三個代表”的忠實實踐者,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及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和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

2、學習上,刻苦鑽研

始終牢記知識改變命運,認真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改善知識結構,提高知本運營效率和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不斷加強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精神學習;參加工作以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已獲得了大專文憑,

3、作風上,嚴於律已

始終保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好評。牢固樹立勤政廉政的意識,廉潔自律,始終做到自重、自醒、自信、自立,時刻銘記自己的歷史使命,自覺同一切腐朽思想和腐敗行為作鬥爭。

具有強烈的進取心和責任感,始終心懷大志。我結合實際,努力加強黨性修養,認真學習理論和業務知識,在工作實踐中不斷鍛鍊和提高自己,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二、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使命感,始終心謀大業

三年來,我始終牢記國家公務員的使命,以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和同事的支持下,取得了一點成績。

1、突出自身優勢出特色

我自認為自身優勢是能夠吃苦耐勞,勤于思考,具 有開拓創新精神。任紀委委員期間,建立健全了涉企事項登記制度,與企業簽訂了服務合同,優化了經濟發展環境。

2、突出崗位特點出典型

三年來,我根據不同工作崗位特點,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抓出了一些工作典型。

3、突出團隊精神出成果

是否具有團隊精神是能不能搞好工作的關鍵。三年來,我無論在哪個辦公室,都能和全體同志搞好團結,互相幫助,互相配合,積極發揚團隊精神,各項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團結和帶領黨政辦全體同志,充分發揮參謀、服務、協調、督查的職能,做到服務不欠位,主動不越位,服從不偏位,融洽不空位,確保了黨委政府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運轉。

三、具有強烈的廉恥心和憂患感,始終心裝大局

三年來我在政治思想上雖然得到不斷進步,各項工作取得一定成績,這都和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領導的關心和同志們的支持分不開、

相對於新世紀、新時代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自身素質方面還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如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性格較內向;有時做事太認真。但我始終能夠清醒地認識自己,時刻以大局為重,絕不把自己的感情色彩帶到工作中去,不意氣用事,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挫折,或者取得一定成績,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態,做到寵辱不驚。現在是到處充滿競爭的時代,我常常提醒自己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加強學習,否則就會被社會淘汰。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加虛心學習,鋭意進取,開拓創新,不斷在實踐中加強黨性鍛鍊和修養,提高自身素質,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我據的我做的還是不夠,我既然是國家公務員,就應該做更多的事情,在這裏我就做下我的動員能工作,我應該再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現在我們的祖國正處於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的不動搖。這個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人不懈探索時間的智慧和心血,是我們黨的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我相信我再以後的工作中一定會更加的努力的。

【第13篇】“國家語言文字”建設工作自查報告

為了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文件精神,根據教育部印發《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的具體要求,要充分認識到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意義。為此我校的語言文字工作在上級有關主管部門領導下有條不紊的展開,推進我校的語言文字使用的規範化、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升我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整體水平。語言文字是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交流工具,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隨着信息化對社會影響的廣泛深入,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更顯重要。多年來我校始終站在創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把握信息時代特點,結合學校自身實際,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堅持貫徹和落實“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的有關法規和通知要求,在努力抓好教學教改的同時,積極開展推廣普及普通話和國家文字規範化工作,並使之融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融入到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現將主要推行語言文字建設工作的自查工作彙報如下:

一、明確制度建設的重要性,總體把握語言文字建設工作的基本情況。

1、總體要求。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樹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國情發展的需要,也有利於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進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有利於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行力度、提高普及程度和應用規範水平,還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意義,不僅能夠方便各地域間人們的溝通、各民族間的交流交往交融,也事關整個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傳承,將對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產生重要作用。我校積極健全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制度,形成體系,規範程序。向全校教師發出“説普通話,寫規範字”的倡議,學校領導班子帶頭使用普通話,並接受教師監督,要求教師必須做到:口語練習與日常教學相結合,自覺努力與監督措施相結合,做到普通話不單是課堂語言,而且是校園語言,形成人人都講普通話的良好氛圍。

2、成立組織機構,建立語言文字工作機制,分工合作,齊抓共管。明確了部門的職責,嚴格把好語言文字工作關。成立學校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xx

副組長:xx

成 員:xx

認真做好職責分工,保證了我校語言文字規範化的各項工作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和推進。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面規劃和執行監督;辦公室對公文及校園用字規範嚴格把關;後勤部負責語言文字工作的輿論氛圍營造,對校報、網站、電子屏、校內標牌、橫幅、張貼物等的用字規範實施管理和監督,做好校園語言文字環境的整治工作;教務處負責將語言文字規範化的要求列入教師工作規範,在教學中對教師課堂用語和備課要求作出明確規定,組織全校的普通話水平培訓工作。全校整體形成層層級管理,環環緊扣的實施網絡,確保了語言文字工作能收到實效。

3、重視校園環境建設,把語言文字建設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把推行普通話作為學校的工作語言,重視環境氛圍對學生語言文化素養的薰陶。樓梯轉枱、護欄外圍建有永久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宣傳標識,並配有語言文字宣傳專欄。在學校網站、校內公文、宣傳信息平台以及指示牌、校風校訓、標語、建築等,要求用語規範、標準。

4、經費保障。平時注重經費投入使用,堅決做到:經費管理嚴格,使用規範,效益顯着。

二、能力建設的自查情況,彰顯國家語言文字方針政策的意義。

1、細化管理,規範實施,強化落實。每位教師熟悉國家語言文字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都有自覺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們也都有自覺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

2、加強語言文字建設,促進教師能力與學生能力的提升。學校將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納入學校日常管理把推廣普及普通話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納入學校常規工作,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把提高學生語言文字規範意識和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要求納入學生的培養目標,納入學校課程標準。將語言文字規範化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教育中使用普通話,在板書、批改作業中寫規範字。加強學生普通話訓練和書寫規範化訓練,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和文化修養。派發學習材料,加強了學習力度以及用語用字的規範意識,並將使用普通話,規範漢字的要求列入具體教學常規的具體要求中。將“自覺講普通話,請寫規範字”納入學生行為規範的基本要求,並認真檢查落實,提升師生的國家語言文字使用的綜合能力。

三、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推進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建設。

1、教學教研活動。學校開展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建設,要求教師們在授課、教案、講義、板書、課件、試卷、作業批改等教育教學中使用規範用語、用字和書寫規範。通過開展活動,創設氛圍,舉行教學教研活動促進我校推廣普及普通話和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如:公開課、示範課、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演講比賽等活動。充分發揮各學科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2、在文化傳承教育中做好表率。我校重視結合實際,加強對教師使用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等情況進行監督外,還要求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中注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教育,將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懷貫徹國家語言文字教育的各個環節,開展誦經典、寫、講等活動,併成立一系列的興趣小組和社團,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增加師生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3、組織活動,彰顯國家語言文字的魅力。學校經常組織教師開展語言文字素質大賽。比賽分為上課、説課、論文、粉筆字、鋼筆字等多個項目,將語言文字規範化列為重要考核指標。為了提高全校學生語言文字表達水平,推動校園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進一步促進我校素質教育的實施,彰顯國家語言文字的魅力。

四、宣傳普及與科學發展。

1、宣傳普及建設情況。按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的要求,將語言文字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規範化標準列入學校的普法宣傳教育,網站,信息或宣傳欄中。學校作為教育機構,肩負着宣傳與普及推進國家語言文字建設的責任,做到“四個堅持”:堅持做到政府主導,協同推進;堅持突出重點,精準發力;堅持做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制度建設,注重長效。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着力加強語言文字工作的基礎建設,構建長效機制,確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行普及工作做到常抓不懈。

2、科學發展觀方面建設情況。建立研究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評價體系,重視並開展學生口語測試評價考核方案。結合本地和本校實際及辦學特色,積極探索學校語言文字工作新途徑、新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各種語言文字活動,使之逐步形成品牌或傳統。自主研發語言文字的校本課程、教材或教輔資料,落實《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確保實現“到,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目標。

五、學校在實施國家語言文字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雖然學校開展了各項有針對性的工作,但是仍有個別教師和部分工作人員語言規範意識淡薄,對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從這些情況來看,個別教師和部分工作人員對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還是認識不足,只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不明白其重要性。

2、學校對語言文字工作的長期性認識不夠,缺乏經常性的檢查和監督。對語言文字應用狀況缺乏定期檢查,不能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整改。

3、學生的普通話參差不齊,由於有借讀生有個別學生的普通話較差。有些班級的學生課後交談中有使用方言的現象。個別學生還有寫錯別字和書寫筆順不正確的現象。

六、語言文字建設不足之處的整改措施。語言文字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任重而道遠的工作,語言的習慣性決定普通話的流暢程度和標準程度,只有在經常使用中才能提高。所以學校只有經常檢查和督促教師的普通話使用和教學規範用字情況,才能確保語言文字工作長期,高效的開展。

1、學校的宣傳陣地要加大力度,進行廣播等媒體宣傳,將語言文字規範化的意義和要求要講解到位,校園宣傳材料及所有的辦公文件要認真審定,發現問題要及時修訂。

2、各學科的課堂教學,尤其是綜合學科不要忽略課堂規範語言的使用,一定要把讓學生養成張口就説普通話、提筆就寫規範字的好習慣作為課堂教學的前提條件。

語言文字工作既是學校教育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師生基本素質的重要載體。學生的特長與素質,得益於課內,形成於課外。所以我們要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提高師生規範地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應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表達水平,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整體辦學水平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14篇】落實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的工作報告

一、學校基本情況

**學校是市級示範中等職業學校,是**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是一所以“機械加工”與”計算機技術”專業為主體特點的中等職業學校。目前,學校一、二年級在校學生1579人,經審核,全部符合申報國家職業教育助學金條件。

**區是湖南省的一個農業大區,限於自然條件、地理環境和歷史原因,貧困家庭覆蓋面大、學生讀書難,已成為我區農村家庭的普遍特點。據統計,我校貧困生佔在校學生總數的85%以上,貧困學生中,來自單親家庭的學生佔8%,留守學生佔76%,很多學生面臨輟學的境地。xx年年,我校共有1750人獲得國家職業教育助學金,全學年受助總金額為131萬元;上學期,全校1643名高一、高二學生獲得國家職業教育助學金,資助金額達123萬元;我校高一、高二共有1579名學生,已向學生髮放九、十、十一月三個月份的助學金,共計71萬元,受助面佔非畢業年級學生數的100%。已有越來越多的農村貧困家庭孩子沐浴着國家職業教育教育資助政策的陽光雨露。

二、國家助學金申報工作情況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學校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明確資助條件,嚴格資助標準,嚴明申報程序,目前各項申報工作已落實到位。

1、建立專門機構,加強組織領導

為了把國家職業教育助學資金管好、用好,使符合條件的學生得到資助,引導更多的農村貧困家庭學生來讀書、讀好書,把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温暖送給每一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充分發揮資助政策的最大效益,學校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實行校長負責制,成立了“綜合中專學生助學金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配備了2名專職人員具體負責助學工作,明確了工作人員的職責,研究制定了《**學校國家職業教育助學金管理辦法》。與此同時,學校各處室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學生資助工作的有序開展。

2、加大宣傳力度,政策深入人心。

學校不斷加強國家助學金有關政策的宣傳力度,印發了2萬多份包含了助學金政策宣傳的招生簡章廣為散發,在各個鄉鎮交通要道張貼宣傳廣告、掛橫幅300條,逐校進班宣講國家助學金政策併發放了《**致中職國家助學金受助學生公開信》;使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都能瞭解資助政策、獲悉信息。新生入學後,還專門組織集中學習《中等職業學校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規定,並通過出牆刊、學生座談等形式,使在校學生詳細瞭解政策,做到深入人心。

3、嚴格資助標準,確保程序規範。

學校嚴格按照省市有關文件規定開展學生資助工作,嚴明程序、力求實效。一是組織新生填寫《中等職業學校助學金申請表》,此表一式兩份,交區教育局資助管理中心,每學期接受區教育局資助中心兩次檢查,並嚴格按照規定要求學生遞交户籍證明或證明身份的有關證件;二是組織班級對申報對象進行了評議,充分發揚民主監督;三是認真受理班級提交的申報材料,由學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進行資格審查;四是細化工作步驟、堅持公示、公開原則,以政策公開、金額公開、資助對象公開為主要內容,將校內評審結果進行為期五天的公示,接受學生監督;五是每月由班主任與財務室一道為資助學生充卡150元。

4、加強資料管理,規範資助檔案。

一是學校建立學生家庭經濟情況及資助管理數據庫,定期進行學生資助信息動態管理,做到學生個人信息準確、全面;二是按照市裏的統一規定,要求學生遞交本人身份證複印件和户口簿複印件,並加蓋當地派出所公章,建立完備的學生資助身份認定檔案;三是根據實際受助學生名單認真填寫《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受助學生彙總表》等表格並報縣級學生資助主管部門審核;四是按照上級有關要求,科學、合理地建立規範的學生受助檔案,將助學金申請表、資助材料、受理結果、有關憑證和工作開展情況,分年度、分類別進行裝訂存放並由專人保管。

三、多措並舉,擴大資助輻射效能

我校在資助工作中,多措並舉,不斷提升資助水平,擴大資助輻射效能,注重抓好“兩項工作”。

(一)建立校內助學金使用制度。

新資助政策的實施是國家重視職業教育、扶持職業教育的重要體現,是我們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按照新的資助政策規定,學校每年要拿出不低於事業收入總額的5%資金,對本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資助。為此,學校立足實際,專門提取36萬元作為校內獎助學金,按照一定的學生資助比例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一是減免了家庭困難的學生學費、住宿費,如xx年年下學期為153名學生減免學費共計5.4萬元、上學期為貧困生減免學費共計4.5萬元。二是對學習成績優秀、專業技能強,在各項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予以獎勵,如xx年年下學期獎勵了241人次,獎金額達3萬餘元,上學期獎金額達3.5萬元。該獎項覆蓋面積達10%以上。三是工學結合、掙錢學技能,採取工學結合的方式,在高二後到企業頂崗實習,在保障學生學到一技之長的同時,為學生謀求合法的社會職業獲取報酬,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

(二)開創招生辦學新途徑。

新資助政策實行以來,我們敢於實踐、勇於探索,在擴大招生規模,提高辦學能力下功夫,瞄準學生資助政策的新契機,探索出了一條學校招生新途徑。一是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安排下,由區教育局領導與我校教師一道深入全區各初級中學,向廣大師生宣傳職業教育的優勢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扶持政策;在暑假期間,我校教師在各初級中學教師的配合下到各村各户宣傳職業教育,使家長對職業教育有了正確的認識;二是根據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及時調整專業結構,調整教學內容,保證了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三是加大投入,完善實訓設備,結合學生資助政策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對家庭貧困學生在高二以後利用暑假時間到企業進行社會實踐,實踐期間每月可賺取 600-1000元報酬金,解決了學生來期的部分生活費用。四是積極做好就業服務、確保學生安置到位,近年來,我校與**公司,**汽車製造廠等大中型企業簽訂就業合同,妥善安置學生就業。

開展扶貧助學,我們有四點建議:第一,對於廣大農村而言,目前相當多的農村家庭僅僅解決了温飽問題,職業教育的成本高,報名時所交的學費,對於農村貧困家庭而言,就是一個巨大的天文數字,如果能將助學金成為資助學生學費,更能解決農村家庭的燃眉之急,同時也便於學校管理。第二,對於助學金的發放管理而言,農村學校所在地區沒有工商銀行,學生領取助學金很不方便,建議將助學金直接充入學生進餐ic 卡,這樣既方便學生管理,也能避免極少數學生將錢用於上酒館、上網、抽煙,有利加強對學生的約束,使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第三、目前制約中等職業教育的因素主要是教學用設備的問題,建議國家設立專項資金,解決中等職業學校特別是農村薄弱職業中學的設備添置問題,為學校的專業建設提供保障。第四、學生家長均已知助學金政策,學校只能每月按時發放助學金,現在助學金不按時到位,使學校揹着沉重的壓力,影響了學校的正常運轉。

【第15篇】海口市迎接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複核工作報告

海口市迎接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複核工作報告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國家環保總局和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的指導和幫助下,我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開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近年來,我市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的成績在全國重點城市中一直名列前茅;1999年提前一年實現《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的“一控雙達標”任務,並於2000年2月被國家環保總局授予“全國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榮譽稱號。

三年來,我市緊緊圍繞“兩地一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熱帶海濱旅遊勝地、區域性商貿中心)的發展戰略,把發展作為主題,把經濟結構調整作為主線,圍繞“十五”計劃,繼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堅持“科教興市”,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培育、擴大內需,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改善生態環境;主動應對加入wto的新形勢,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全力發展社會事業,推動整體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社會進步。全市2002年實現gdp162.7047億元,比上年增長12.4%;近三年來經濟分別持續增長率為9.3%、9.8%、11%;人均gdp(萬元)分別為2.

3

9、2.

4

8、2.62。在經濟持續、健康和平穩發展的同時,我市的城市環境質量繼續保持良好態勢,近三年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均控制在省計劃指標之內;工業污染源達標率均為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城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均為100%;空氣污染指數(api)小於100佔全年天數的比率分別為92.9%、100%、100%;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分別為57.

5、56.

7、56.3 db(a);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分別為68.

2、68.

3、68.1 db(a)。城市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步入了“雙贏”的軌道,進一步鞏固了我市“一控雙達標”和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的創建成果。

海口市自創模以來經濟逐漸上去了,社會逐漸進步了,環境逐漸優美了,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創模精神的滋潤和引導。市委市政府的領導班子始終認為,榮獲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僅僅是環境保護工作的新起點,鞏固、擴大和深化環模成果還要做大量實實在在的工作,還要走相當艱鉅的路程。

一、珍惜環模殊榮 明確奮鬥目標鞏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的創建成果是實施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市提前實現“兩個翻番、兩個率先”的奮鬥目標,是做大做強做精做美海口的內在要求,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環境,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徑。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王富玉同志經常講:“環境就是生產力、生命力、國際競爭力”。

那麼,創模就是最有利於實現發展生產力,增強生命力,提高競爭力的過程和途徑。這也是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在創模實踐中的深切體會:環保模範城這一榮譽的含金量之所以高,就是因為創模過程是推進城市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為此,我市十分珍惜國家環保模範城市這一殊榮。正因為這一殊榮,一直激勵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為把海口做大做強做精做美而努力奮鬥;一直激發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為把海口建設成為世界一流人居環境而奮力創造;一直鼓舞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為把打造海口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城市而拼力開拓。

環境優勢是海口的最大優勢,是最具競爭力的資源。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以環境立市”,作出“把海口做大做強做精做美”的戰略決策。

在今年市委第10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提出“高標準高水平打造綠色國際性城市”的建設目標,強調“必須始終把環境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一切有礙於環境的東西都必須為環境讓路,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市委市政府為實現“高標準高水平打造綠色國際性城市”的建設目標,今年已兩次組織國內外著名城市規劃設計單位和專家,對新海口今後的總體發展規劃進行設計,已完成海口城市總體概念規劃和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綱要,其中有關環境方面的規劃原則是:堅持新城區建設用“加法”,舊城區用“減法”,不論新老城區都最大限度地擴大公共綠地,到全市綠化面積達到4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以上,進一步突出熱帶風光、濱海特色的城市風貌,形成城在綠中,城在花中,城在水中的獨特優勢,豐富城市內涵,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價值,把海口建設成為中國獨具特色的熱帶花園城市。

二、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創模意識切實做好鞏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成果的工作,加強領導是關鍵。近年來,我市多次召開環保工作聯席會議,聽取環保局彙報環保工作、研究環保問題、落實環保計劃、做出環保決策。

市委市政府在確保認識到位、領導到位的基礎上,周密組織安排,廣泛發動羣眾參與,先後部署了我市“中心城區街邊店鋪環境污染專項整治”、“金貿區環境綜合整治”、“白色污染專項整治”、“淘汰氟里昂專項整治”、“城郊結合部環境衞生綜合整治”等十幾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今年四月份再次部署了全市範圍的“八查十治”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有效地推動了我市鞏固、擴大“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成果工作的全面開展。

(一)加強領導,周密計劃,確保創模工作順利開展。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考核組對我市創建環保模範城市和雙達標工作驗收後,我市對國家考核組提出的整改意見極為重視, 2000年1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制訂了《海口市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雙達標整改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長擔任組長,市各職能部門第一把手為成員的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進一步鞏固雙達標成果、按時完成美舍河綜合整治工程、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大環保部門的現代化建設、加速生態建設等具體的整改目標。

2002年和2003年,為迎接國家環保總局對我市進行環保模範城複核,我市每年都制訂了《海口市迎接“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複核的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各區政府和各職能部門第一把手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市環境保護局局長任主任。

為配合做好迎檢工作,各區政府和職能部門根據各自責任制定了工作方案併成立了工作小組。堅強的領導班子和完善的工作機構,為迎檢工作奠定了組織基礎。

在周密計劃、明確任務的同時,建立了嚴格的工作目標責任制,做到任務到部門、責任到人、措施到位,保證了迎檢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加大環保宣傳,強化廣大市民的環保意識。廣大市民是我市創建國家環境模範城市的基礎力量,鞏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的創建成果有賴於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

長期以來,我市把強化市民的環保意識,作為加快椰城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市緊扣鞏固、提高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成果的熱點、難點,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社會輿論的宣傳優勢,廣泛宣傳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發動全市人民以主人翁精神積極投入到鞏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成果的工作中去;積極推進環境教育向縱深發展,共建立環境教育基地2處,推薦設立省級綠色學校3所;引導企業走生態環保之路,鼓勵企業樹立循環經濟理念,推行清潔生產,讓企業由被動接受監管變成主動參與。

目前我市已有海南亞洲太平洋釀酒有限公司、金盤特種變壓器廠等六家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羣眾對市政府環保工作重視和城市環境狀況的滿意率均在90%以上。

2000年先後開展了“保護臭氧層”、“治理白色污染”等宣傳活動,在萬綠園環保宣傳櫥窗開展“保護臭氧層”等環保宣傳8期;在《海南日報》、《海口晚報》上開闢了“治理白色污染專欄”;組織“6.5”環境日紀念活動,與市青少年宮共同舉辦了環保長卷繪畫活動,並在dc城舉辦了“2000年環保千年——行動起來吧!”專場文藝演出。2001年分別在龍華國小、海瑞學園、旅遊學校等22所中國小校開展環保科普知識宣傳。

先後在九中門口、樂普生商場前、海口人民廣場、萬綠園等地,舉辦“環境警示教育展覽”,內容有氟里昂製冷劑污染、汽車尾車污染、白色污染等。為紀念6·5世界環境日,6月3日在明珠廣場前聯合舉辦了以“世間萬物、生命之網”為主題的少兒現場長卷繪畫活動,受到了廣大羣眾的熱烈歡迎,並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果。

此外,6月5日還對24名熱心環保的積極分子進行了表彰。2002年7月份起,為配合我市開展的噪聲污染專項整治工作,市委宣傳部組織各新聞單位採取多種形式,開闢多種欄目,策劃了一系列噪聲污染專項整治報道,海口晚報、海口廣播電視台以及駐市的多家媒體先後新開闢了《潔淨海口、愛我家園》、《做文明市民、創文明城市》、《抓好環境綜合整治、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攻堅戰》、《建設新海口、迎接十六大》等多個專欄進行報道,共發表報紙專版3個、照片18幅、文字稿件24;廣播電視新聞19次,製作兩期專題節目。

同時,各區、各部門組織人員在解放路、明珠廣場、生生百貨廣場等舉辦諮詢宣傳日活動,在街道設點發放宣傳單,出動宣傳車,製作宣傳欄,宣傳環保法律法規。10月11日,海口市噪聲污染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舉辦了海口市噪聲污染專項整治法規知識電視競賽,參賽的單位有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文體局、市交通局和三個區政府代表隊。

通過這次電視競賽,對相關執法部門依法治理噪聲污染起到了極好的促進作用。2003年初,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印製了10萬多份市區禁鳴喇叭的標誌牌分發到全市車主,對我市禁止機動車亂鳴喇叭工作起到積極的宣傳作用。

三、完善環保硬件,鞏固創模成果我市在財政本不寬裕情況下仍然投資近25億元用於環境建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南渡江防洪堤、海甸溪防潮堤等防洪防潮工程;建成宏偉壯麗的世紀大橋、濱海立交橋、西海岸帶狀公園等骨幹項目。

特別是加快了中心城區污水管網工程和顏春嶺垃圾處理場二期工程等環保硬件工程步伐,加緊實施清潔能源工程,加大環保管理現代化建設,進一步鞏固了我市的創模成果。據統計,我市三年來在環境建設方面投入資金(億元)分別為:2.

6

3、2.

8

2、2.62,環保投資指數(%)分別為:2.0

8、2.0、1.61。

(一)實施中心城區污水管網工程。我市在1999年底提前一年實現“一控雙達標”時,白沙門城市污水處理廠剛剛竣工投入運行,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僅達52%,為充分發揮日處理30萬噸污水處理廠的運轉功能,幾年來累計投入污水管網建設近2.5億元,三年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分別達到了66.86%、75.75%、81.66%,對鞏固“一控雙達標”成果,消除近岸海域污染,改善地表水質起到關鍵性作用。

(二)實施顏春嶺垃圾處理場二期工程。總投資1.3億元的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已經完成了一期工程,並於2001年投入使用,使海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為了滿足我市逐年遞增的日產垃圾無害化處理的需要,我市抓緊了佔地208畝的二期工程和垃圾廢液處理設施的建設,目前,基本完成第二填埋區的建設,垃圾廢液處理設施已經完成土建工程和設備安裝,現正在抓緊設備調試,近期投入使用。垃圾廢液處理設施的建成使用將有效防止了垃圾廢液污染周邊環境和污染糾紛、事故的發生。

(三)實施清潔能源工程。我市在近幾年累計投入4.5億元建設燃氣管道工程的基礎上,今年又投入近2億元將東方、福山兩地的天然氣輸入海口。

目前,全市二次能源(電力和石油)已佔總能源的95%以上,三年來城市氣化率分別為99.90%、98.50%和98.00%。該工程的實施,對我市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全面推廣清潔能源,實施對公交、出租車“油改氣”工程,改善我市大氣環境質量奠定了基礎。

(四)加大環保部門的能力建設。三年來,我市投入了1200多萬元用於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二級監測站建設、環境監察規範化建設、環境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大大增強了環保部門的技術支持能力。

四、加強環境管理,確保達標排放2002年,海口市有工業污染源企業39家,其中廢水污染源39家,廢氣污染源27家。近年來,我市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完善白沙門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建設的基礎上,繼續加大環境管理力度,嚴格執行清潔能源政策,堅持“環保一票否決”審批制度,加強對污染源的監管力度。

三年來污染物排放總量均控制在省計劃指標之內;工業污染源達標率均為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城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空氣污染指數(api)小於100佔全年天數的比率分別為92.9%、100%、100%,進一步鞏固了我市“一控雙達標”成果。

(一)加強環境污染的源頭管理。

1、開展環保立法工作。我市近年來發布實施了《海口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辦法》、《海口市防治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辦法》、《海口市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管理辦法》、《海口市一次性塑料製品污染防治辦法》、《海口市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等多個地方性環保法規和規章,為我市的環境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2、嚴格執行清潔能源政策。限制中心城區企業燃煤;新建項目能源使用燃油或燃氣;對老企業燃煤鍋爐分批進行燃油改造,海南椰島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興業聚酯股份有限公司、海口歐化印染有限公司、亞太啤酒廠等一批大中型企業完成了燃氣鍋爐的改造;目前我市對公交、出租車“油改氣”和建加氣站的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3、嚴格執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在項目環保審批中,我市堅持“環保一票否決”制度,從源頭上控制新的污染源產生,為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工作打下了基礎。

近三年來,我市大中型建設項目尤其是環境敏感點(海口灣西海岸岸線保護區範圍內)上馬的重點建設項目“三同時”執行率達100%,小型項目“三同時”執行率達90%。

4、實施地表水整治計劃。隨着城市人口和經濟的快速增長,市區的地表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成為我市鞏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建設“一流生態環境、一流人居環境、一流創業環境”過程中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關注。

根據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王富玉、市長陳成、副市長王路等領導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經充分研究,市政府決定開展市區地表水污染專項治理工作,並出台了“海口市整治地表水實施方案”,其整治目標是:完善市區管網建設,徹底實現雨污、清污分流;市區生產、生活污水全部進入污水管網,集中處理,深海排放;市區景觀水體滿足五類水體水質要求,水中生態得到恢復;近岸海域污染帶消除,達到相應功能區水質要求。該整治計劃自今年6月啟動以來進展順利,已初見成效。

5、劃定海口市秸杆禁燒區。焚燒秸稈,不僅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而且對交通安全等造成重大影響。

因此,2003年我市根據本地實際並依據相關規範劃定了秸稈禁燒區,進一步加強對秸稈的禁燒工作。根據劃定結果,我市有機場秸稈禁燒區1個、鐵路秸稈禁燒區2個、高速公路秸稈禁燒區2個、國道秸稈禁燒區3個、省道秸稈禁燒區2個。

6、籌劃建設海口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隨着海口市燃氣管道覆蓋率的進一步擴大和南海石油氣管道鋪設到海口,建設海口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的條件已經成熟。

今年我市正在積極籌劃建設海口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對保護好我市的大氣環境,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加強環境污染日常管理。我市對工業污染源進行動態管理,及時對污染物超標排放單位實施限期治理,加大信訪投訴的查處力度,繼續對污染企業實施關、停、並、轉、遷,進一步確保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

1、繼續加大對污染源的管理力度,確保污染源達標排放。對污染治理設施現場監理率達100%;近年來對海南椰島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歐化印染有限公司的超標排放水污染物行為進行處罰,共罰款5萬元;共完成對7家單位污水處理設施的治理,其中,椰樹集團投資1700多萬元建設兩套日處理均為7000噸治理設施,海南歐化印染廠投資300多萬元擴建二期工程,污水處理能力由原來的800t/d增加到現在的2000t/d。

對5家超標排放廢氣污染物的單位實施限期治理,廢氣污染物(so2)不穩定達標排放的興業聚酯公司、亞太釀酒有限公司、歐化印染有限公司完成了燃氣鍋爐的改造。

2、繼續對污染企業實施關、停、並、轉、遷。2000年以來,我市關停廢氣污染治理達標無望的海口市海波紙品聯合公司一噸鍋爐生產點,依據國家有關資源政策關停海口閩隆制磚有限公司和海達磚廠等2家紅磚制磚廠;海口市橡膠五廠和海口市化工二廠等兩家工廠破產,海口海華輪胎有限公司等10家工廠因為整治無望而停產。

3、加強對噪聲達標區和煙塵控制區的管理。海口市煙塵控制區面積33.64 km2,覆蓋率達100%。

共對5家超標排放廢氣污染物的單位實施限期治理,廢氣污染物(so2)不穩定達標排放的興業聚酯公司、亞太釀酒有限公司、歐化印染有限公司、海南望海國際大酒店有限公司完成了燃氣鍋爐的改造。海口市二類噪聲達標區面積20.99km2,覆蓋率達62.4%。

完成對12家噪聲排放超標的單位進行治理,總投資240多萬元;共完成建築工地排污申報200多家,並核發施工作業時間許可證。

4、加大信訪投訴的查處力度。為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我市在日常環境管理中加大執法力度,保持環保熱線電話暢通,積極做好環境污染信訪投訴的查處反饋工作。

2000年共接到市民的環境污染投訴876件,查處847件,查處率96.7%;2001年共接到投訴案件1527件(其中噪聲1007件,大氣類495件,水污染類14件,固體廢棄物類5件,其它6件),查處1473件,查處率96.46%;2002年共接到投訴案件1624件(其中噪聲類1084件,大氣類517件,水污染類18件,固體廢棄物3件,其它2件),查處1513件,查處率達93.2%。

5、加強排放口規範化建設。到目前為止,我市已完成建設67家,其中廢水排放口67家,廢氣排放口8家。

海南海虹化纖工業有限公司、海南椰島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椰樹集團、海南興業聚酯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工業企業已完成安裝在線自動監控設施。

(三)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工作近年來,根據國家和省政府部署,結合我市“一控雙達標”工作的實際,我市先後開展了一系列以鞏固“一控雙達標”成果為內容的專項執法檢查工作。根據省政府的安排,我市於2000年12月份組織雙達標零點行動,重點檢查省、市重點排污單位、不穩定達標排污單位和限期治理、整改單位;2001年6月份開展的海口市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重點檢查違反“三同時”企業、不穩定達標排放企業;為貫徹落實2002年5月28日國家環保總局召開的《全國嚴查環境違法行為遏止污染反彈電視電話會議》精神, 我市開展了嚴查環境違法行為遏止污染反彈專項檢查工作,市委市政府把此次專項檢查工作當作我市迎接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複核工作,進一步鞏固“一控雙達標”和“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成果,加快生態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市開展一年一度的全國環保世紀行活動中,也把對“一控雙達標”的監督檢查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今年又開展“綜合治理不法排污”專項執法檢查工作。

通過一系列的專項檢查行動,加強了執法力度,確保老污染源達標排放,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擴大了環保宣傳面,促進了企業治污、控污的自覺行動,進一步鞏固我市 “一控雙達標”的成果。

五、綜合整治環境,擴大創模成果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既是一項環境管理制度,也是一項在城市建設與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果説海口比過去變得潔美了,寧靜了,舒適了,其主要原因是市委市政府歷屆班子組織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不斷線。

上一任市委書記蔡長鬆同志,到任做的第一件事是向機動車廢氣、噪聲污染宣戰,組織長達三年之久的“交通污染專項整治”。新任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王富玉同志到任做的第一件事是向環境噪聲宣戰,組織開展了“環境噪聲污染綜合整治”。

兩任市委書記抓的第一件事都是環境污染整治問題,絕非巧合,是歷屆市委市政府對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高度重視的共鳴和反應。因此,針對我市城市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重點問題及人民羣眾關心的環境熱點問題,市委市政府加大了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年年組織開展各種類型、不同層面的專項整治和環境綜合整治,既體現了人民羣眾的利益,又改善了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提升了我市城市的品位,擴大了我市創模成果。

(一)實施美舍河綜合整治工程。美舍河是橫貫我市南北的重要河流,河牀被佔,污染嚴重。

該工程不僅要解決防洪排澇問題,而且要解決水體污染問題,同時還要營造帶狀公園的城市景觀。目前海口段5.7公里已全部竣工,拓寬了河道水面,截流了兩岸污水,清除了河牀淤泥,鋪設了兩岸步道,綠化了沿河兩岸,填補了沿河區域沒有公園的缺陷,已成為沿河兩岸市民漫步休閒的好去處。

該工程已累計投入2億多元。同時,美舍河瓊山段整治工程已完成70%。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ibao/gz6yp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