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彙報材料 >

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工作情況彙報材料(共2篇)

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工作情況彙報材料(共2篇)

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工作情況彙報材料(第1篇)

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工作情況彙報材料(共2篇)

**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市建設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的主戰場,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主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驅動轉型的積極效應不斷顯現,科技創新對開發區經濟濟發展的貢獻度在不斷提升,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提供強大動能。

一、科技創新工作情況

1.強化政策引導與行政推動並重。一是明確政策導向。圍繞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要求、市科技局科技創新體制綜合改革試點中提出的各項重點任務,區黨工委、管委會明確提出,要在領會上級精神的基礎上,結合開發區發展實際,堅持“政策引導與強化服務並重、產學研項目合作與創新載體建設並重、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與集聚外部資源要素並重”的原則,制定完善區本級科技創新考核、獎勵政策。二是完善政策體系。圍繞工作組織、績效考核、獎勵扶持等重要環節,開發區相繼制定出台了促進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意見、科技新攻勢考核意見、招才引智獎勵政策意見、技術轉移中心績效補助考核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凝聚全區各局辦街道、廣大企業推動開發區創新轉型發展的最大合力。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突出對公共創新服務平台建設、企業創新載體建設、新產品研發、高層次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同時,對享受區財政新型工業化扶持獎勵但未與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的工業企業,一律按照政策的50%兑現。近年來,全區每年用於科技創新、人才招引的獎勵資金逐年提高,2018年科技創新、招才引智的獎勵達到1500萬元左右。

2.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意識。一是常態化收集反饋科技服務需求。在上級科技、工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與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區域創新大數據研究中心簽訂了專家雲服務站點合作協議,建立了工業企業科技人才服務需求數據庫。通過掛鈎聯繫人常態化、動態化收集企業產品開發、項目申報、政策諮詢等涉及科技創新的服務需求,定期梳理分析並反饋給上級部門、科技鎮長團和技術轉移中心,對新落户企業和部分有意識、資源少的中小企業起到了比較好的促進作用。二是主動對接知名高校院所。通過產業集羣培育部門、科技行部門的共同努力,目前全區高端裝備製造、現代紡織、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產業集羣,每個產業板塊都與1-2家985、211高校或行業領先的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係。2018年,先後分產業、小分隊開展各類產學研活動30多場次,與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學、江南大學、東華大學、蘇州大學等雙一流高校院所實施產學研項目50餘項,佔當年所有產學研合作的項目的60%。三是強化政策落實。我們將全區267家規模以上企業落實專人掛鈎聯繫,重點做好政策宣傳兑現、技術需求收集等服務工作,定期舉辦政策及業務培訓會,如今年邀請了科技局、税務局主管部門專家就2019年高新技術企業申報進行了開發區和科創園2場專題培訓會。我們還專門建立了開發區科技服務微信公眾號,及時發佈最新科技政策,接受企業諮詢,經過一年多的積累關注人數已達到400多人。

3.強化主導產業技術研發應用。一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在知識產權方面園區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管理、保護,2015獲批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並與去年11月份申報了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待公佈),2018年獲通過了省知識產權示範園區的驗收工作。在產學研合作方面,2018年,新增實施各類產學研合作項目70個,引進高校成果項目16個,實現產學研項目成果轉化47項,轉化率達60%,為企業開拓市場、降本增取得了顯著效益。一批產學研項目成果獲得認定,2018年獲得全國專利優秀獎1項,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個(躍通、亞太)、省國際合作項目1個(聯發環保),為企業爭取縱向扶持項目經費2000萬元以上。通潤公司成為第三批製造業單項冠軍、亞太公司成為全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強了企業參與更高領域市場競爭的綜合實力。二是招引高科技項目進一步優化招商引資工作思路,突出招引優質科技項目、人才創業項目。由過於注重銷售規模、設備投入轉變為更加註重項目科技含量,科創園在高科技項目落户協議中將高企認定、產學研合作等作為達產達效的重要條件。

4.強化創新載體平台建設。一是科創園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開發區科創園初步形成了機器人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自動化及關鍵零部件的產業鏈發展格局。目前,園區內集聚了45家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企業,其中機器人本體企業6家、服務型機器人企業8家、關鍵零部件企業10家、集成應用企業8家、全自動化生產線企業13家,為全縣68家企業提供了生產線智能製造升級改造服務。科創園先後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江蘇省科技產業園、南通市智能裝備產業示範園區,入選了江蘇省特色小鎮培育名單。二是駐區研究院質態得到提升。目前,落户開發區的有上海交大、北京機電研究所、蘇州大學、常州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等5家產業研究院。2016年以來,先後制定了研究院績效考核、項目運作、財政資金等政策文件,加強了對研究院的規範管理。2016年-2018年,各研究院在研項目35個,實施產學研項目30個,合同額超過5000萬元,服務企業50多家。三是企業載體建設持續加強。着眼於增強企業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對照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創新型企業等各類載體平台的建設標準,制定落實分類培育計劃,採取集中培訓、政策引導、個性指導、示範帶動等措施加以推進。園區高新技術企業保有總量達到59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技術中心33家、市級78家。

二、開發區科技創新工作不足

1.基層科技創新管理人員不足。開發區雖然是國家級經開區,科技管理工作崗位任然還是鄉鎮的影子,受制於上級部門考核。我區從事科技管理工作人員3名,其中1名以知識產權工作為主,但開發區科技科工作涉及科技人才杯(月月考核排名,指標多)、責任書、新型工業化杯(經信委項目)、文明新風杯(科普工作)等各項考核工作,另外還“一崗雙職”,拆遷等中心工作要去完成。區主要工作由上級部門指導,主要完成下達考核指標,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深入地、精細化地去做科技創新管理。

2.科技服務能力和手段不足。雖然區服務創新創業的工作網絡初步形成,但由於我們基層工作人員,尤其街道人員配備、能力素質、專業學歷背景等因素,在準確掌握企業技術人才需求等方面存在不足。現有的科技服務大多還停留在簡單式的牽線搭橋、粗淺的信息傳遞與發佈、一般的技術交易與諮詢、管理水平等低層面上,諸如提供經驗模式選擇、技術創新攻關、成果產業化支持等更高層次的服務難以實現,滿足不了企業的綜合需求。

3.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有待提高。我區企業以中小企業、傳統制造企業居多,雖然近幾年依託楊浦工業園、奉賢工業園、常安紡織園、東部傢俱產業基地等載體,招引了不少企業落户園區,如上柴動力、水星家紡、美勒家居、昭華、齊克龐德等規模較大企業,但這些企業受制於總部,**主要以生產為主。在招引的企業中,傢俱、紡織等科技含量相對不高的企業較多,267家規模以上企業中,這兩類企業數量多達80餘家,沒有研發機構、缺乏核心自主知識產權,高標準的企業研發機構總體偏少、規模偏小、層次不高,自主創新能力總體偏弱。

4.公共創新服務體系還不完善。一是專業性的科技服務機構缺失。那種多層次、多形式、跨行業、跨地區,提供專業化、綜合化科技服務的科技服務中介組織基本沒有,從而導致企業在科技成果的評審、認定、評價,以及技術研發、人才引進和高新企業、科技項目、專利申報過程中未能得到全方位的科技服務。二是現有載體平台服務能力不足。目前建成的多家高校產業研究院、技術轉移中心,受制於成立時間、人員力量等多方面因素,與企業的對接合作還不夠密切深入,功能和作用發揮還有待於進一步挖掘。缺少高層次人才集聚、協同技術攻關能力強的公共創新服務平台,特別是在行業內達到頂尖水平、輻射更廣區域的服務平台,突出表現在短期內拿不出具有較高前瞻性的研發項目和成果。

三、科技創新工作的建議

1.加強隊伍建設,提升能力素質。一是加強人才管理和培養。從市層面指導區鎮設立科技人才發展辦公室,定編定崗定人,配足配強人才招引和科技一線管理服務力量。引進省、市層面的機關事業單位的科技人才到基層掛職指導,引進高校的專家教授到基層掛職,切實提高科技隊伍的人才建設,發揮好科技鎮長團的作用。二是開展能力提升培養工作。為適應新形勢下科技管理工作的需要,應加大對科技幹部的培訓工作,有計劃的選送科技人員進行深造,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業務素質,並形成一種長期堅持的制度。三是優化基層政策環境留住人才。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用環境吸引人、用事業激勵人、用政策留住人”淡化人才歸屬性。在科技工作、科研實踐中發現和選拔科技人才,進一步做好為科技人員服務的工作,幫助他們改善工作條件,充分發揮他們創新潛力,以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2.鼓勵自主創新,提升企業主體地位。一是要落實政策,加強創新型企業的培育。加大財政對企業的科技投入,建立工作協調機制,落實財税優惠政策。積極提升科技創新載體平台的服務功能,為企業創新提供設計、信息、研發、推廣、培訓等全方位服務,依託龍頭企業建立科技研發機構,使之成為聚集人才、研發產品、培育品牌的載體,把更多的企業推向科技創新的前台。二是要加強指導,落實企業項目資金的支持。科技部門要加強對企業指導,着力包裝一批好的項目,在國家、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方面爭取更多的縱向資金支持。三是要加強高質量的產學研合作。產學研項目由數量向質量轉變,着力圍繞主導產業、新興產業、科技需求現狀,進一步加強與省內外高校的合作,建立更為緊密的產學研對接通道。

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工作情況彙報材料(第2篇)

近年來,永興縣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抓好創新引領、創新驅動、創新發展工作,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為切入,以發展稀貴金屬、節能環保、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為重點,加快構建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推動創新驅動向縱深發展。

一、主要做法

(一)抓組織領導,增強創新意識。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積極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科技創新,努力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濃厚氛圍。把科技創新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與經濟工作、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同部署、同推進。科技創新作為應對新常態的重要舉措,納入了全縣綜合考核指標內容,不斷增強了各級各部門,特別是領導幹部抓科技創新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抓政策引導,加大科技投入。逐年加大財政研發投入,對創新創業給予重點保障。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2019年1-9月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總量5.002億元,同比增長19.1%,佔GDP的1.85%;地方財政科技投入6677萬元,同比增長78.62%,佔公共財政支出比重的4.05%。2019年全縣4家企業獲批研發財政獎補資金217.42萬元,獲批創新型省份建設專項資金20萬元。享受2018年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的企業 42家,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金額9115萬元。制定了《永興縣加快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發展的若干規定》《永興縣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永興縣專利資助辦法》《永興縣促進全社會研發投入快速增長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等鼓勵企業創新發展的激勵政策,有效促進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縣裏規定,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縣財政分別給予10萬元、20萬元的獎勵;對首次認定三年有效期內且當年納税100萬元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縣財政按其實際繳納增值税和企業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70%獎勵給企業。

(三)抓主體培育,提高創新能力。重點抓好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創新企業培育工作,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雄風稀貴、聯合國銀、惠友材料等科技企業在“首屆郴州市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中榮獲多個獎項,回鄉創業大學生李龍浩研發的新技術項目榮獲“郴州市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積極幫助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研發機構,共同開發各類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20多項。加快推進產學研合作。縣內20多家骨幹企業與中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湖南有色金屬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2019年1-10月全縣完成技術交易合同5個,成交額達1.0095億元;完成專利申請量293件,授權142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件;高新技術企業15家,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63.2億元,佔GDP比重23.4%;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86.9億元。

二、創新驅動產業發展情況

(一)科技改造傳統產業方面:我縣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稀貴金屬產業走“科技創新、綠色環保、精深加工”之路,稀貴金屬資源再生利用產業集中區,為初級冶煉項目承載發展基地。永興縣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園定位為精深加工區,重點發展稀貴金屬精深加工企業,延長產業鏈。將50家主體企業整合到30家,已全部入園建設或原地技改8家,雄風、金潤、融源已投產。眾德、洪福、和盛、洪福等4家企業在原址完成技術改造。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園中,聯合國銀、陽光有色、朝陽銀製品等企業稀貴金屬深加工項目已投產。

(二)科技引領新興產業發展方面:通過科技創新驅動,形成了三大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羣,帶動了全縣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是以亞氧化鈦材料、新型改性聚羧酸外加劑、有機塗料等產品為代表的新材料領域產業集羣。二是以晶訊光電、電子商務園等企業(平台)為龍頭的電子信息領域產業集羣。三是以稀貴金屬綜合利用、精深加工等技術為支撐的資源環境領域產業集羣。目前全縣納入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統計的企業38家,其中經認定的有效高新技術企業15家。從領域來看,資源環境領域8家、電子信息領域2家、新材料領域5家。

(三)科技助推園區發展方面:堅持“科技興園”戰略,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質量發展原則,精心打造“永興經濟開發區、永興稀貴金屬再生資源利用產業集中區”二個省級園區;產業集中區規劃建設“柏林工業園、太和工業園”,以稀貴金屬再生資源利用產業為主,推進我縣稀貴金屬產業整合升級,實現稀貴金屬工業轉型升級;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培育稀貴金屬精深加工、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精細化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我縣承接產業轉移的橋頭堡,真正把園區建設成產業的集聚區、開放的先行區、創新的實驗區、生態的示範區。

三、下步工作

一是加快科技計劃實施。堅持項目帶動戰略,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加大縣本級財政科技投入力度。緊扣全縣科技需求,篩選、凝練、實施一批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示範帶動大的具有戰略性、全局性科技項目,以項目實施為抓手,推動全縣經濟結構優化調整。重點實施稀貴金屬綜合回收技術攻關、冰糖橙標準化栽培技術應用、油茶種苗繁育技術研發等產業化項目。

二是加大自主研發力度。認真貫徹落實《永興縣加快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發展的若干規定》,着力培育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鼓勵和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技術研發機構,切實增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大力支持企業開展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形成企業自主研發體系,開發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或專利產品。重點圍繞稀貴金屬綜合回收、複雜物料無害化處理、銀飾品加工、冰糖橙種苗繁育等領域,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力爭開發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

三是加速成果引進轉化。整合現有各類科技載體和平台,加快推進永興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園、永興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園、永興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永興稀貴金屬再生資源利用產業集中區等科技園區建設,切實增強園區引進轉化科技成果的承接能力,努力將科技園區建設成為全省科技成果轉化先進示範區。重點引進和轉化一批節能環保、資源利用、新材料、高端製造、電子信息、生態農業等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

四是加強人才團隊培育。進一步健全科技人才激勵機制,加大科技獎勵力度,切實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優秀創新人才脱穎而出。加快實施科技人才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學術帶頭人和行業領軍人才。重點支持企業加強研發人才團隊建設。指導企業建立內部獎勵制度,對科技人員實行股權激勵。鼓勵企業“走出去,引進來”,聯合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創辦大學生創新創業(實習)基地,推進科技人才交流和培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ibao/jz4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