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彙報材料 >

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多篇

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多篇

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從今年開始,我們已進入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時期。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八屆十二次全會精神,省政府編制了《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積極應對嚴峻複雜形勢、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五年,是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五年,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五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國共產黨河北省委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河北的重要指示,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頑強拼搏、砥礪奮進,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邁出堅實步伐。

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我們保持定力、對衝壓力,積極有為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把握平衡點,狠抓增長點,着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由的2萬億元增加到的3萬億元、年均增長8.5%,人均生產總值由2.9萬元增加到4萬元、年均增長7.6%,全部財政收入由2409億元增加到4047.7億元、年均增長10.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332億元增加到2648.5億元、年均增長14.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由2820億元增加到5675.3億元、年均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1萬億元、年均增長9.7%,固定資產投資2.88萬億元、年均增長1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萬億元、年均增長13.6%。經濟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的局面正在形成。

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我們牽“牛鼻子”、打攻堅戰,加大化解過剩產能和結構調整力度,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規模壯大。大力實施“6643”工程,化解過剩產能實現重大突破,累計壓減鍊鐵產能3391萬噸、鍊鋼4106萬噸、水泥6231萬噸、煤炭2700萬噸、平板玻璃3717萬重量箱。鋼鐵、水泥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較下降10個百分點,全省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3%以上。三次產業結構由的12.6∶52.5∶34.9調整優化為12.0∶48.1∶39.9。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於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幅高於傳統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幅高於鋼鐵行業。三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5萬家。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增長30%以上。現代農業發展加快,糧食總產達到672.8億斤、比增加77.6億斤,畜牧、蔬菜、果品三大優勢產業佔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70%,農業產業化經營率提高6.9個百分點。農業發展的好形勢,既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又為全省穩增長調結構提供了重要保障。

協同發展實現良好開局。我們搶抓機遇、奮發作為,大力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辦成了一批多年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要事,河北正成為國內外關注、投資者青睞的熱土。加快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協同發展規劃體系初步形成。交通、生態環保、產業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打通京昆高速、111國道等10條連接京津的“斷頭路”、“瓶頸路”,津保城際鐵路建成通車,北京新機場、京張高鐵開工建設,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組建運營,交通“一卡通”啟動實施,356條公交線路與京津實現互聯互通。區域生態環境信息共享、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取得成效。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等共建園區紮實推進,北京現代第四工廠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户河北。積極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北京中關村科技園與我省多地共建的一批創新平台加快建設。教育、醫療、旅遊、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全省250多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與京津開展合作,京津冀手機漫遊費全面取消,海關實現通關一體化。認真落實與北京、天津簽署的合作協議,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獲得冬奧會舉辦權。協同發展為河北帶來的全方位、歷史性變化正日益顯現。

改革開放加速破冰前行。我們革故鼎新、啃硬骨頭,着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創發展新優勢。政府職能加快轉變,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推進依法行政,建立學法制度,法治政府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省級審批事項由的1495項精簡到485項,“四個清單”“三級平台”制度全面建立,省市縣鄉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定州、辛集市納入省直管,衡水市、威縣省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啟動,政府機關標準化建設有序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實現突破,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政策支持體系不斷完善,大眾創業百花齊放、萬流奔湧,全省市場主體達到327.7萬户、比增加153.7萬户,萬人擁有市場主體由改革前的310户增加到443户。財税金融改革不斷深化,績效預算管理改革全面推開,“營改增”深入實施,河北銀行、石家莊股權交易所投入運營,燕趙財險獲批開業,新增掛牌上市企業440家、直接融資4435.6億元,財税金融改革政策有力支持了經濟社會發展。國有企業改革紮實推進,戰略性重組和改制上市加快,省屬國有企業公司化率達到90%以上。農村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全面展開,集體林權主體改革基本完成。科技體制改革力度加大,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成果處置收益分配和資源共享等機制不斷完善。供銷社綜合改革等40多項國家級試點任務成效明顯。全省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全面落實,省級機關公車制度改革順利完成。教育、文化、衞生等社會領域改革邁出新步伐。對外開放的廣度深度不斷拓展,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深化與歐美日韓、東南亞、港澳台的務實合作,外貿出口總值達到1577.7億美元、年均增長7.8%,實際利用外資320億美元、年均增長10%。百家央企、百家院所校、百家民企進河北活動成果豐碩,引進戰略合作項目1035個。企業“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跨越發展,累計完成對外直接投資70.5億美元,是“十一五”的4.7倍,河鋼塞爾維亞220萬噸鋼鐵、冀東120萬噸水泥等一批境外優勢產能合作項目順利實施。省級以上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達到242家,成為我省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平台。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我們壯士斷腕、重拳出擊,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努力讓人民羣眾享有更多藍天白雲、綠水青山。堅決向大氣污染宣戰,各級財政投入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240億元,大力實施壓能、減煤、控車、降塵、治企、增綠等重點工程,深入推進鋼鐵、水泥、電力、玻璃四大行業污染治理,開展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升級改造,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147萬輛,拆除燃煤鍋爐2.1萬台,取締實心粘土磚瓦窯2800多座,關停整治露天礦山505個,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減排目標,pm2.5平均濃度比下降28.7%,為京津冀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營造“apec藍”和“閲兵藍”作出了重要貢獻。加強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萬平方公里,加大14條重污染河流綜合整治力度,北戴河及相鄰地區近岸海域環境綜合治理三年任務基本完成,地下水超採治理國家試點擴至5市63個縣,通過“節、引、蓄、調、管”綜合治理,形成農業地下水壓採能力15.2億立方米。紮實推進綠色河北攻堅工程,累計植樹造林23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1%。嚴格落實新《環境保護法》,組織開展我省歷史上規模最大、查處最嚴的“利劍斬污”專項執法行動,依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查處環境污染刑事案件211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340人,有效震懾了環境違法行為。

基礎設施水平全面躍升。我們着眼長遠、強基固本,着力突破基礎設施瓶頸制約,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全省鐵路營運里程、高速公路通車裏程和港口通過能力均躍居全國第二位。鐵路總里程達到7166公里、比增加1905公里,京廣客專、張唐等鐵路建成投運,8個設區市實現通高鐵。太行山高速公路開工建設,京港澳高速改擴建、京昆石太北線、張承高速等竣工通車,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6333公里、比增加2026公里。港口、民航吞吐量大幅增長,黃驊港綜合港區二期工程20萬噸級航道、邯黃鐵路建成投用,全省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0億噸、比翻一番。張家口、秦皇島機場通航運營,石家莊機場改擴建和邯鄲機場二期擴建工程竣工,機場旅客吞吐量比翻一番。能源支撐能力穩步提升,風電、光電等清潔能源快速發展,豐寧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電力裝機容量達到5778萬千瓦、比增加1563萬千瓦。全省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固定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用户達到1229萬户和4487萬户,比“十一五”末分別增長84.3%和82.1%。重大水利設施不斷完善,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建成通水,引黃入冀補澱工程、雙峯寺水庫開工建設,593座病險水庫完成加固改造,功能配套、多源互補、豐枯調劑的現代水網體系加快構建。

統籌城鄉發展步伐加快。我們以城帶鄉、協調並進,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順利完成唐山、石家莊、保定、秦皇島四市行政區劃調整,減少2個縣級單位,城市發展空間實現了跨越式拓展。五年累計投入城建資金8088億元,開工建設石家莊地鐵工程,新建改造一批道路交通、供熱供氣、垃圾污水處理及文化館、圖書館、體育館等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縣域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壯大。以提質擴容為重點,加強縣城建設,完善配套設施,狠抓園林綠化,縣城容貌和服務功能加快提升。建設美麗鄉村近1萬個,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50%,城市帶動農村、城鄉一體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水平較快提高。我們牢記宗旨、以民為本,始終把羣眾冷暖放在心上,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弱勢羣體傾斜,努力讓人民羣眾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五年來全省財政民生投入達到1.77萬億元,比“十一五”提高147.4%。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6萬元和1.1萬元,比增長63.6%和83.8%,城鎮累計新增就業361.2萬人。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鎮、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比提高65%和96%,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增長1.7倍和2.2倍,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鎮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11年上調,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啟動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建立,農村互助幸福院、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分別達到65%和75%。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29.6萬套,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了應保盡保。脱貧攻堅成效明顯,500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脱貧,解決了266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各級各類教育長足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取得新進展,全民受教育程度穩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推出了一批羣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成效明顯,覆蓋城鄉的公共衞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石家莊永昌、華夏幸福兩支足球隊躋身中超。法治河北、平安河北建設紮實推進,社會治理格局不斷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加大,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深入開展,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民族宗教、新聞出版廣電、外事僑務、人民防空、史志檔案、氣象地震、防災減災、地理信息、援藏援疆、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剛剛過去的,我們堅持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奮發作為、協同發展,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解放思想大討論,樹正氣、講團結、聚合力、促轉型,轉變思想觀念、創新發展舉措、狠抓工作落實,以良好的精神狀態統籌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強力治理大氣污染,精準推進協同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不懈改善民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有新、穩中有好的態勢。儘管壓產能治污染影響生產總值增速約0.9個百分點,全省經濟運行仍保持在合理區間,預計比上年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8.5%,住户存款餘額達2.9萬億元,城鎮新增就業73.5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1%以內。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標誌着“十二五”規劃圓滿收官。我們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及時對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進行分解,明確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限,辦結率均達到100%。

各位代表!當前,河北正處在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一些新的困難和挑戰又在不斷出現。一是發展的質量效益不高,新舊動能轉換不快,產能過剩等結構性矛盾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全社會研發投入不足,財政收支矛盾加劇,部分市縣地方債務存在風險,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轉型升級尤為迫切。二是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凸顯,大氣、水污染問題突出,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還需付出極大努力。三是改革開放相對滯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不高,城市經濟、沿海經濟、縣域經濟仍是明顯短板,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解。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務艱鉅,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高,310萬農村人口尚未脱貧,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充分,就業社保、教育醫療等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五是政府職能還存在越位、錯位、缺位問題,法治政府建設仍需加強,一些地方和部門服務意識不強、行政效能不高、工作落實不到位,部分工作人員素質能力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不相適應,消極腐敗現象依然存在。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用新的發展理念、改革創新的辦法、務實管用的舉措有效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回顧五年來的改革發展歷程,在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下,我們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努力克服國內經濟“三期疊加”的影響,有效應對壓產能、治污染等多重挑戰,遇到的困難前所未有,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我們深切體會到,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堅決落實中央大政方針,不折不扣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河北的重要指示,確保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落地生根;必須轉變發展理念,認識、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強化質量效益意識,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必須抓住用好機遇,牢牢把握髮展大勢,切實把京津冀協同發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補齊河北發展短板,真正使機遇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必須堅持創新引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引領結構調整,以創新促進轉型升級,以創新搶佔發展制高點,努力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必須激發內生動力,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決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改革破解難題,靠開放增創優勢,不斷為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必須增進人民福祉,優先增加民生投入,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着力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必須改進工作作風,始終牢記“兩個務必”,鞏固拓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認真踐行“三嚴三實”,堅定不移反腐敗,馳而不息糾“四風”,持之以恆抓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為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堅強保障。

各位代表!“十二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是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廣大幹部羣眾團結奮鬥、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駐冀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中直機關駐冀各單位,向關心河北發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國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二、“十三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河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作用十分重要。“十三五”是我省發展歷史上重大機遇最為集中的時期,是各種優勢潛力最能有效釋放的時期,是破解難題補齊短板最為緊要的時期,是推進結構調整又好又快發展最為寶貴的時期。機遇承載使命,挑戰考驗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發展極為關心、寄予厚望,為我們推進各項事業指明瞭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全省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堅定了我們加快發展的信心,增強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面對複雜多變的嚴峻形勢,面對不進則退的競爭挑戰,我們能否承擔好國家賦予河北的重大歷史任務,能否在新一輪競爭中實現跨越趕超,內因至為關鍵,理念尤其重要。只有鋭意開拓進取、激發內生動力,才能戰勝挑戰、克難前行;只有不斷解放思想、更新發展理念,才能開闢發展新路徑、提升發展新境界。壓力前所未有,責任無比重大。我們必須時不我待、爭分奪秒,殫思極慮、激情工作,以無愧於時代的使命感、無悔於機遇的緊迫感、無畏於挑戰的責任感,奮力開創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的新局面。

“十三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按照省委八屆十二次全會的部署,高舉發展、團結、奮鬥的旗幟,堅守發展、生態和民生三條底線,把握協同發展、轉型升級、又好又快的工作主基調,堅持穩中求進,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着力在結構性改革上取得突破,重點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為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河北篇章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統籌考慮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十三五”時期主要目標設定為28項,其中約束性指標14.5項、預期性指標13.5項。總體目標就是“三個高於、兩個翻番、一個全面建成”,即: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生產總值突破4萬億元、年均增長7%左右;發展邁入中高端、質量效益提升幅度高於周邊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4000億元、年均增長8%以上;環境治理大見效、空氣質量改善程度明顯高於以往,pm2.5濃度較下降40%,污染嚴重的城市力爭退出全國空氣質量後10位;生產總值比翻一番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翻一番以上;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過五年的努力,一個經濟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生態更加優美、人民更加幸福的河北必將呈現在燕趙大地!

實現我省“十三五”發展目標,必須認識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十個更加註重”為基本遵循,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克服困難、闖過關口,鋭意改革、大膽創新。瞄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不放鬆;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着力解決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提升。特別是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未來五年,重點抓好以下六大任務:

(一)堅定不移推進創新發展,在轉換經濟發展動能上取得新進展。

創新是實現我省又好又快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更加註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要以創新塑造發展優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儘快補上研發投入佔gdp比重偏低的短板。圍繞我省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發展,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完善科技創新研發服務平台,加快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技術交易市場建設,爭取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佈局我省。實施知識產權“三優”培育工程,健全知識產權評估體系。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裂變式增長。加強政策激勵、金融支持和人才保障,健全以增加科技人員收入為核心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引進培養一批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創新團隊。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融入各領域各環節,營造統一透明、規範有序的創新創業環境,完善服務和政策支持體系,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新模式,使燕趙大地創新創業競相迸發、充滿活力。要以創新擴大有效需求。高度重視消費在穩增長轉方式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深化改革破除阻礙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實施重大消費工程,完善消費政策,優化消費環境,擴大新產品和服務供給,以供給創新釋放消費潛力,以消費結構升級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着力優化投資結構,增加有效投資,提高投資效率,創新融資方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項目、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優進優出戰略,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要以創新拓展發展領域。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完善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網絡,充分發揮海陸空樞紐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促進軍民創新要素雙向流動。進一步開闢區域發展、產業發展、網絡經濟、海洋經濟新空間,加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堅定不移推進轉型發展,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上邁出新步伐。

轉型是實現我省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所在。必須着眼建設全國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堅持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更加註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淘汰落後技術工藝、生產設備,堅決化解過剩產能,到“十三五”末,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分別控制在2億噸、2億噸、2億重量箱左右。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程,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和“兩化”深度融合,推動鋼鐵產業高端化、裝備製造產業智能化、化工產業精細化、建材產業綠色化,加快河北製造向河北創造轉變。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實施大數據戰略,重點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培育一批新興產業集羣,打造行業發展局部強勢。到,戰略性新興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0%以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拓展新領域,催生新業態,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推動製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加快商貿流通業提檔升級,促進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力爭“十三五”末基本建成服務京津、輻射全國的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改革旅遊業領導體制,建立大旅遊產業發展格局,把文化旅遊產業打造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高效、優質、生態、品牌、安全農業。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實施山區綜合開發工程。積極拓展農業功能,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三)堅定不移推進協調發展,在形成區域發展特色上開創新局面。

協調是實現我省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在協調推進中增創發展優勢,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精準確定功能分區,精準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精準打造發展平台和載體,着力建設好“三區一基地”。加強產業園區等重點承接平台建設,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集中承載地和一批特色微中心。推動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三個領域率先突破,強化創新驅動、體制改革、試點示範三個關鍵支撐,初步形成協同發展互利共贏新格局。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重要指示,全力以赴做好冬奧會籌辦工作,促進冬奧工作與協同發展深度融合,高水平、高質量完成好河北承擔的任務,為舉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貢獻力量。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更加註重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支持保定和廊坊打造環京津核心功能區,支持唐山、滄州、秦皇島建設沿海率先發展區,支持石家莊、邯鄲、邢台、衡水壯大冀中南功能拓展區,支持張家口、承德做優冀西北生態涵養區,支持定州、辛集打造京津冀城市羣特色功能節點城市,支持環首都縣(市)建設特色衞星城,努力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做強城市經濟,提升承載能力和聚集能力;發展沿海經濟,構築沿海經濟隆起帶;推動縣域經濟增比進位突破,爭取更多的縣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加快省內三大港口優化佈局、調整結構、完善功能,提升輻射帶動作用。推進城鄉一體發展。圍繞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羣、建設全國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更加註重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城市工作系統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宜居性;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提高各方推動城市發展的積極性。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強地下和地上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發展城市交通,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着力解決“城市病”,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雙落地,到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户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堅持產城教融合,加快縣城建設擴容提質,推動縣域發展“多規合一”,培育一批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按照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的要求,建設富有河北特色的美麗鄉村。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資源配置合理化、產業發展融合化。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深入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質,努力形成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新風尚。

(四)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上達到新水平。

綠色是實現我省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障。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基本理念,更加註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着力打造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實施污染防控重點工程,全面開展多污染物綜合防治,深入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加強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確保劣五類水質河流基本恢復使用功能,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強化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與修復,推進全域生態系統修復建設,抓好重大生態工程,加快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十三五”末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5%。開展藍色海灣行動,加強近岸海域環境保護。全面節約和高效循環利用資源,堅持最嚴格耕地保護和集約節約用地制度,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打造低碳排放示範區,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建立資源環境生態紅線制度,科學設定並嚴格遵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和生態保護紅線,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和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強化環保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聯動,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和環保督察制度,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堅持綠色富省、綠色惠民,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全省人民的期盼。我們一定堅定信心、奮力攻堅,努力讓河北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藍天永駐。

(五)堅定不移推進開放發展,在增強發展動力活力上實現新突破。

改革開放是實現我省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更加註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加註重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加快釋放深化改革新紅利。支持各地大膽改革,先行先試。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大力簡政放權,強化事中事後監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推進國有企業分類改革和監管,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支持央企、外企和民企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和資產重組,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產監管,提高國有經濟活力、競爭力和影響力。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到民營經濟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5%左右。推進財税金融體制改革,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現代財政制度。創新地方金融機構管理體制機制,發展金融服務新產品新模式,增多做優金融主體,激活做大金融市場。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統籌推進社會領域、資源價格等各項改革。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更加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大格局,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推動自貿區政策惠及我省,推進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關特殊監管區改革發展,打造開放合作新平台。促進對外貿易優化升級,創新跨境電商等外貿方式,提高利用外資規模質量。加快我省優勢產能和裝備製造“走出去”,打造國際產能合作新樣板,形成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河北方陣。

(六)堅定不移推進共享發展,在改善民生促進公平上得到新提升。

共享是實現我省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更加註重機會公平,更加註重對特定人羣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保障基本民生,讓人民羣眾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工程。堅持扶貧開發和經濟社會互相促進、精準幫扶和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發緊密結合、扶貧開發和生態保護並重、扶貧開發和社會保障有效銜接,紮實推進“六個精準”,實施“五個一批”行動計劃,發展生產脱貧一批、易地搬遷脱貧一批、生態補償脱貧一批、發展教育脱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簽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堅定愚公移山志,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確保到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徹底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決不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羣眾。實施城鄉居民收入提升工程。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羣體收入水平。實施創業就業扶持工程。採取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拓展更多就業崗位,建成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實施社保擴面提標工程。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行全民參保計劃,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健全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發展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標準,確保困難羣眾基本生活。實施教育提質惠民工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嚮應用型轉變,均衡配置城鄉教師資源,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促進教育公平。實施健康河北工程。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衞生制度,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大力支持中醫藥事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推動醫養結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提升人民健康素質。實施食品藥品安全放心工程。建立全程可追溯制度,加快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城鄉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確保人民羣眾飲食用藥安全。實施公共安全工程。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制機制,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大局。

各位代表!“十三五”宏偉藍圖已經繪就,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號角已經吹響。只要我們樹立必勝信念、繼續埋頭苦幹,尊重人民羣眾、依靠人民羣眾,萬眾一心、勵精圖治,就一定能夠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就一定能夠鑄就河北發展新的輝煌!

三、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十分重要。我們要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八屆十二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託底的要求,在戰略上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平衡點、打好持久戰,在戰術上堅持重點突破、抓住關鍵點、打好殲滅戰,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加快發展動能轉換和質量效益提升,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出口總值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1.5%、2%、1%和2%,pm2.5濃度下降6%以上。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75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9個百分點。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將向着更高的目標努力,使經濟社會發展得更好更快一些。

為實現今年目標任務,我們要統籌推進穩增長、促協同、調結構、治污染、抓改革、攻脱貧、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確保“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

(一)着力穩增長,促進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加強供給與需求有效對接,擴大有效需求,構建多點發力、多元支撐的增長動力格局。發揮創新的核心作用。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000家。實施大數據應用、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6個重大科技專項,研發推出50個重大新產品,支持100項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培育100家創新型領軍企業。實施科技創新平台提升工程,新增47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產業技術研究院,加快中國(河北)博士後成果轉化基地建設。支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增加研發投入,年內全省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1.3%。高度重視保護知識產權。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台實施新興產業“雙創”三年行動計劃,培育100家眾創空間,每個市都建成一個創新創業園,擴大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規模,全年新增創投基金20家以上。加強制度、管理、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促進企業管理標準化智能化,引導創新要素和傳統要素形成新組合。加大投資於人的力度,推動發展從過度依賴自然資源向更多依靠人力資源轉變。實施人力資源提升行動計劃,加強公務員、企業家、專業技術人員、大學生和農民工創新創業能力培訓,為創新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和智力支撐。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增加高質量高水平有效供給。化解房地產庫存,推進以滿足新市民需求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穩定房地產市場。啟動新一輪汽車下鄉政策,支持城市出租車、公交車等淘汰更新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不少於3.5萬個標準車。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錯峯休假,改善旅遊設施,實施“暢遊河北”行動,有效促進旅遊消費。開展“大健康、新醫療”行動,壯大健康、醫療、養老消費。加快互聯網寬帶示範城市和高速寬帶網絡建設,實現農村電子商務全覆蓋。完善農村消費基礎設施,拓展農村消費市場。積極擴大消費信貸,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落實工商用電同價、税收減免等政策,增強商貿企業活力和競爭力。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抓好“三個一百”省級和2000項市級重點項目,力爭全年完成投資6000億元以上。加快首鋼二期、太行山高速等重大項目建設進度,力促曹妃甸千萬噸級煉油、海興核電、北控海水淡化等項目開工建設,確保61項與央企合作項目啟動實施。精準對接國家“7+4”重大工程包,用足用好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編制實施有效投資三年滾動計劃,抓緊謀劃建設一批新的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進保險資金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發揮出口的促進作用。深入落實外貿穩增長10條措施,對100家出口龍頭企業和2000家重點企業精準幫扶,清理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增加出口直放企業數量,提高機電、高新技術、優質農產品等出口規模。發揮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實施“百千萬”助力工程,培育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超千億元基地(園區)和超萬億元產業。開展降本增效專項行動,制定實施降低企業成本總體方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業税費負擔、社會保險費、企業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分業施策、精準幫扶,出台實施支持輕工、紡織、食品加工等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醫藥行業發展,發揮骨幹企業龍頭作用,培育千億元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羣。設立中小微企業發展基金,鼓勵企業發行債券、短期融資券等形式拓展融資渠道,加大直接融資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輸氧造血”。幫助規模以下企業提檔升級,年內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0家以上。大力優化營商環境,高度重視調動企業家、創新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落實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加強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開監督。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更多領域,推動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調整結構,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籌備承辦好全國工商聯十一屆五次執委會和全國知名民企助推河北協同發展大會等系列活動,吸引更多民營企業來我省投資興業。

(二)着力促協同,確保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全面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實施省級、設區市協同發展總體規劃和“三區一基地”等各類專項規劃,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39項年度重點任務。推進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加快京沈客專、唐曹鐵路、首都地區環線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京唐、京霸、廊涿城際和白溝支線,加快推進京衡客專前期工作,打通擴容一批“斷頭路”、“瓶頸路”,抓好北京新機場及配套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推動建立京津冀生態補償機制,實施京津保生態過渡帶、北戴河地區環境整治等工程。積極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力促對接簽約項目儘快落地,確保北京現代第四工廠、比亞迪新能源客車承德基地、張北雲聯數據中心等項目建成投產。精準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謀劃建設集中承載地和微中心,加快推進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渤海新區、正定新區等省級重點平台建設,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打造不同層次、各具特色的協同發展基地和產業園區。積極承接京津醫療、教育、養老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疏解,大力推進京津冀異地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加快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抓好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京南科技成果轉化試驗區建設,與京津共建50家科技園區和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基地,開展京津冀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要素市場一體化等改革試點示範。全力做好冬奧會籌辦工作。科學編制各項規劃,紮實推進場館建設前期工作,力促京張高鐵崇禮支線等儘早開工,加快賽區低碳電力供應、醫療衞生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按照奧運標準全面推動張家口城鄉面貌改善,建設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範區。推廣冰雪運動、發展冰雪產業,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遊產業帶。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把新型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綜合大平台,召開全省城市工作會議,加大推進力度,確保新型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提升規劃水平,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推動“多規合一”。提升建設水平,加快城市棚户區改造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提升管理水平,抓好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綠色城市試點建設,為人民羣眾提供精細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務。出台支持省會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發展縣域經濟,重點建設100個省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抓好年營業收入20億元以上的273個產業集羣,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區域品牌。實施縣城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加大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力度,年內所有縣城實現集中供水、集中供熱或清潔能源供熱、污水垃圾達標處理。擴大農村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現代農業投資,提升完善鄉村公路,搞好農村電網改造,健全信息基礎設施。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展道路硬化、改水改廁等12個專項行動,抓好100個片區、200箇中心村、300個旅遊村、4000個重點村建設。

(三)着力調結構,全面提升產業層次水平。

更加註重“加減乘除”並舉,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升級。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力度。圍繞推動工業轉型升級,開展製造業升級專項行動,啟動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抓好千項新產品開發、千項名牌產品培育“雙千”工程。大力推進鋼結構在市政、交通、水利、通信和民用建築等領域廣泛應用,拓展鋼鐵行業發展空間。培育100家“兩化”融合重點企業,加快唐山國豐、冀南鋼鐵重組搬遷等項目進度。把處置“殭屍企業”作為化解過剩產能的牛鼻子,通過兼併重組、債務重組乃至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年內壓減鍊鐵產能1000萬噸、鍊鋼800萬噸、水泥150萬噸、平板玻璃600萬重量箱。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七大新興產業增比進位工程,滾動實施百項重點項目建設。抓好重點領域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建設試點。壯大保定汽車、石家莊通用航空、唐山動車城、秦皇島汽車零部件等先進裝備製造基地,推進滄州激光、邢台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園區建設,做強光伏、風電、智能電網三大新能源產業鏈,建設“京津冀大數據走廊”,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監測、治理裝備產業。年內全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實施8個現代服務業重點行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積極培育新興服務業態。抓好張家口、廊坊、承德等雲服務基地建設,實施工業、交通、環保、物流等領域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支持鋼鐵、煤炭、農產品等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平台擴大交易規模,發展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業態。加快白溝現代商貿物流示範區、邯鄲華耀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項目建設,鼓勵省級物流產業聚集區探索運營新模式。提速旅遊產業發展,組建省旅遊發展委員會,開好首屆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打造重點精品旅遊線路,加大5a級景區創建力度,建設10個全域旅遊目的地縣,培育一批鄉村旅遊重點片區,力爭年內遊客接待量達到4.25億人次。促進農業增產增效。抓好4000萬畝核心區和86個糧食生產大縣建設,深入實施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加強中低產田改造提升,全省糧食總產穩定在665億斤左右。做強畜牧、蔬菜、果品三大優勢主導產業,推進生態型畜禽養殖場建設,打造一批供京津蔬菜示範園和高標準果園,發展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和溝域經濟,加快山區綜合開發。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抓好環首都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帶和89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支持衡水養元飲品等700家產業化龍頭企業壯大規模,實施億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項目100個,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6.5%。

(四)着力治污染,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堅持科學防控、精準治污,找準發展與保護的平衡點和結合點,堅決打好環境治理攻堅戰。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加快燃煤治理和清潔能源替代,繼續實施煤電節能減排計劃,開展千家企業能效提升行動,年內削減煤炭消費500萬噸,天然氣供應量達到100億立方米。加強污染物協同控制,開展散煤、焦化行業、露天礦山、道路車輛污染整治四大專項行動,實施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廢棄物示範工程,加快主城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抓好製藥、石化、有機化工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深入推進揚塵專項整治,狠抓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建立健全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加大水、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全面落實水污染防治“國十條”和“省五十條”,組織開展白洋澱和衡水湖綜合整治、重污染河流環境治理攻堅、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安全防護三個專項行動,深化近岸海域污染治理,保護自然岸線,推進28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全部取締嚴重污染水環境項目。制定實施我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土壤分類管控,開展工業污染場地修復試點,推進農業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堅持循環低碳發展,抓好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城市礦產基地建設等示範工程,力爭50%的國家級工業園區和30%的省級工業園區完成循環化改造。加強生態修復保護。深入落實《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規劃》,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試點擴大到9市84個縣,新增農業壓采地下水能力6.4億立方米以上。完成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確保引黃入冀補澱工程全線開工。抓好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00平方公里。繼續實施綠色河北攻堅工程,打好太行山綠化和“礦山披綠”三年攻堅戰,推進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三北”防護林、鄉村和廊道綠化及公益林等重點工程,年內造林綠化420萬畝。嚴格環保監管執法。強化戰略環評和規劃環評,啟動省以下環保機構執法垂直管理改革試點。嚴格落實生態環境督辦問責制度,開展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責任審計。對排污企業實行在線監測,依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決不姑息、決不手軟。

(五)着力抓改革,切實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聚焦構建發展新體制,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扭住關鍵、精準發力,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見到實效。更大力度推進重點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增強放權的協同性、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強化服務的便利性,再取消下放一批省級審批事項,推動市縣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落到實處,編制省市縣行政許可通用目錄和公共服務事項目錄清單,擴大行政審批局改革試點,推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省級網上並聯審批,加快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脱鈎。完成市縣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行國有企業分類改革、分類監管,基本完成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改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5項改革試點任務,省屬國有獨資公司全部引入外部董事,開展新聞出版傳媒企業特殊管理股制度改革試點。深化財税金融體制改革,出台實施省以下事權與支出責任指導意見,全面落實“營改增”,推進結構性減税和普遍性降費,開展水資源費改税試點,完善國税、地税徵管體制。加快農村信用社綜合改革,支持設立民營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鼓勵商業銀行設立科技支行,發展股權基金、金融租賃、普惠金融等新業態和新服務,開展互聯網股權眾籌融資試點。加快河北銀行、冀中國際物流等企業上市步伐,新增掛牌上市企業100家以上。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改革。有序開展電力、天然氣等領域價格改革。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健全縣鄉村土地流轉服務平台,建立財政支持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推動環保、司法、公安、審計、文化、廣電等領域改革。更大力度推進對外開放。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和外貿公共服務企業建設,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支持企業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及重要原材料進口。完善常態化招商機制,實施海內外精準化招商,引進一批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外資項目。出台實施加快開發區改革發展的意見,召開全省開發區工作會議,建立完善省級開發區動態管理機制,着力把開發區打造成我省轉型升級、開放發展的主戰場。培育壯大中捷中歐產業園、高碑店國際門窗城等國別產業園區。支持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優勢產能和先進裝備合作,鼓勵企業抱團出海,加大省部合作協議中13個重大國際產能合作項目推進力度,力促河鋼南非鋼鐵、冀東非洲和東盟300萬噸水泥等項目落地開工。辦好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議、河北省第33屆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峯會等重要國際性活動。

(六)着力攻脱貧,加快補齊全面小康建設短板。

認真落實我省《關於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決定》,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八大專項行動,確保年內100萬貧困人口穩定脱貧、一批貧困縣摘帽出列。發展特色產業促脱貧。實施“一村一品”扶貧計劃,培育設施蔬菜、優質林果、特色養殖和手工業等脱貧產業,開展電商、旅遊、光伏、生態等新業態扶貧,支持每個貧困縣打造一個現代農業園區,扶持發展500家扶貧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完善基礎設施促脱貧。加強貧困地區交通、水利、電力、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貧困地區公路建設補助標準,今年將1000個貧困村納入美麗鄉村建設實施範圍。加快創業就業促脱貧。支持貧困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每個貧困縣至少建立一個返鄉創業園。引導用人企業開展訂單定向培訓,促進勞動力外出轉移就業,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實施教育醫療促脱貧。下大力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免除在省內公辦普通高中、中職學校、普通高校就讀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的學費、住宿費和教科書費。實施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範圍。強化扶持政策促脱貧。把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農村低保,實行農村低保線與扶貧線“兩線合一”,實施省級財政為主、市級財政配套、縣級財政免擔的辦法,確保“一人一卡”發放到人。引導資金、土地、人才、技術等要素向貧困地區聚集,省級財政扶貧資金投入翻一番,專門安排1萬畝建設用地指標支持貧困縣重點項目建設。抓緊建立完善省、市及重點縣扶貧開發投融資體系和平台,加大扶貧小額信貸力度,支持貧困地區設立村鎮銀行等機構,開展資金互助和信用合作。對革命老區和民族地區脱貧攻堅工作實施特殊扶持政策。完善搬遷後續扶持政策,改善搬遷羣眾生產生活條件,年內完成4.5萬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推進責任落實促脱貧。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事業,積極爭取中直和國家機關加大對口幫扶力度,啟動京津對口幫扶我省貧困縣工作,完善省內較發達地區對口幫扶貧困地區機制,提高定點扶貧的精準度和有效性。建立年度脱貧攻堅報告和督查問責機制,層層壓實責任,級級傳導壓力,倒排時間、強力推進、務求實效。

(七)着力惠民生,盡心辦好為民利民實事。

按照保基本、兜底線的要求,統籌安排好民生保障,重點抓好“五保一增一創”。保就業穩定。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退伍軍人就業,落實好援企穩崗、社保補貼、税費減免等扶持政策,加大再就業力度。保義務教育。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改善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支持專業型職業教育集團,抓好10所本科高校嚮應用技術大學轉型試點,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訓。保基本醫療。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加快基本醫保異地就醫結算,深化縣級和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基層衞生服務提升工程,提高農村醫療隊伍水平,推進分級診療,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和衞生應急救治工作。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加快安國中藥都建設。保基本養老。完善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對象補助水平。加快城鄉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保民生底線。統籌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等制度,提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年內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區改造住房開工18萬套,改造農村危房12.5萬户。啟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實施臨時救助制度,使困難羣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急難有救。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推動企業職工工資合理增長,落實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和津補貼改革政策,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大力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增加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質量。健全公共文體設施,推進河北奧體中心、河北大劇院等設施建設,啟動基層綜合性文化中心建設。培養基層文藝人才,推出具有河北特色的優秀藝術作品和品牌文化活動,加強長城、中山國遺址、名鎮名村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八)着力防風險,保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加強對各種風險源研判分析,提高動態監測和實時預警能力,有效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強化財政金融風險防控。加強政府債務管控,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及時發現處置重大金融風險及突發事件,依法打擊非法集資等金融違法行為,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強化安全生產風險防控。嚴格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深入開展油氣管網、尾礦庫、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高危行業和領域專項整治,加大煤礦關停力度,健全火災防範和滅火救援體系,提升安全監管規範化和專業救援隊伍水平,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強化食藥安全風險防控。加強食品藥品生產銷售全過程監管,推進“智能食藥安全”信息化和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抓好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依法打擊製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強化公共安全風險防控。完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增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警能力。積極應對新業態發展、社會流動性加劇、網絡社會等帶來的新風險。重點防範和化解環境污染、土地徵收等相伴生的各種風險,妥善做好化解過剩產能涉及職工轉崗安置和再就業工作,完善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鼓勵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公共服務,推動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暢通民意訴求表達渠道,建立健全社會矛盾多元化解機制,紮實做好各類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加強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積極支持國防現代化建設和軍隊深化改革,解決軍人和隨軍家屬安置等問題,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橋樑紐帶作用。繼續做好新聞出版廣電、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氣象地震、防災減災、郵政通信、史志檔案、援藏援疆、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工作。

(九)着力樹理念,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將以新理念引領政府改革建設、總攬政府職能轉變、貫穿政府各項工作。大力解放思想,做到敢創新、求突破。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河北的重要指示,全面向黨中央看齊。把解放思想作為破解一切難題的“金鑰匙”,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堅決破除制約發展的思想障礙,積極探索新常態下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和經驗,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創新發展路徑,完善政策舉措,着力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快轉變職能,做到強管理、優服務。堅持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堅決取消一切束縛經濟社會發展的行政權力,堅決砍掉各類無謂證明和繁瑣手續,精簡辦事程序,縮短辦理時限,變“羣眾奔波”為“信息跑腿”,變“羣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堅決向不作為亂作為、“吃拿卡要”等行為“亮劍”,努力創造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最大限度方便羣眾、方便企業、方便基層。推進依法行政,做到重法治、嚴規範。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堅持把遵守憲法和法律作為施政的根本原則,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推進行政權責依法公開,強化行政權力監督制約,加快形成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職能體系。持續改進作風,做到勇擔當、有作為。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堅決糾正“四風”,認真踐行“三嚴三實”,把夙興夜寐、激情工作作為常態,健全工作責任制度、激勵機制和督查問責機制,鉚足勁頭抓落實,消除“中梗阻”,打通“最後一公里”。加強廉政建設,做到自身淨、守規矩。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嚴守《準則》和《條例》。大力反腐倡廉,落實“兩個責任”,強化“一崗雙責”。加大違紀違法案件查辦力度,嚴肅查處發生在羣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做到有腐必懲、有貪必肅,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宏偉藍圖令人鼓舞,美好願景催人奮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國共產黨河北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舉發展、團結、奮鬥的旗幟,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奮發作為、協同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河北篇章而努力奮鬥!

【第2篇】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度依法行政工作情況的報告

重慶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近日審議了《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xx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中兩個“率先”引人注目。

報告稱,xx年以來,重慶市政府以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為主線,在促進依法履職、堅持依法決策、提高立法質量、規範行政行為、加強執法監督、強化複議應訴、增強法治思維能力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採取有力舉措,政府依法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

xx年,重慶市政府通過計劃、進度、質量管理“三管齊下”狠抓立法管理。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科學編制年度計劃,出台《重慶市行政立法若干規定》、行政立法程序規定,制定立法項目推進時間表。

重慶市政府按照“應備必備、應審必審”要求,嚴格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完善項目庫建設。在全國率先開創了委託第三方清理政府規章的工作機制:委託西南政法大學對重慶市現行有效的176部政府規章進行全面清理;對施行滿xx年的政府規章和滿5年的市政府規範性文件進行了清理。

xx年,重慶市政府積極探索法治政府建設新思路新載體。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法治政府數據體系建設,立足於評價模式的可複製性,對法治政府建設的各項指標進行量化,建立行政決策、行政立法、行政執法監督、行政複議訴訟等政府法制工作子項的數據系統,以數據法制推動政府法制工作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

重慶市政府在xx年成立了市委全面推進依法治市領導小組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小組,並通過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意見》,制定了《xx年度依法行政考核指標和評分標準》。同時,重慶市政府着力完善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重慶市政府法制機構負責人、市政府法律顧問固定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參與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提出合法性審查意見。

xx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重慶市政府在總結xx年工作成效的基礎上,對推進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方面,啟動修訂《重慶市政府重大決策程序規定》,建立決策後評估、決策執行過程監督和跟蹤反饋糾錯機制,建立重大行政決策責任倒查機制和終身追究制度;在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方面,建立行政事業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大力推進政務公開信息化。除此之外,還要求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重慶市委四屆五次全會精神,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提高制度建設質量,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強化行政權力監督,強化法治意識和法治能力等。

【第3篇】中央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精神要點專家解讀

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作了《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下面本站範文網為你整理了《工作報告》的解讀:

1、行政改革:簡政放權、放管結合

政府有權力,但李克強總理説,“有權不可任性”,不任性的政府是廉潔政府、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礎。已全年取消和下放246項行政審批事項,要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進一步簡化註冊資本登記,制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很明顯,中國政府將進一步向“減政”政府的方向發展。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仍有握着一些非行政的審批權,令交易成本持續高昂。此時,所有的市場主體或許應問一句:您聽總理話了嗎?

2、結構改革:多元投資、大眾消費

要“奔小康”,就要裝上新的?*⒍薄?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項目,但政府不唱“獨角戲”,要更大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更多領域。據透露,過去一年,全國新增投資50萬億元,政府撥款投資僅1萬億元,這是好的社會徵兆。匯小溪成大河,讓億萬羣眾的消費潛力、投資潛力不斷增長,範文內容地圖才是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很明顯,,如何激發社會的能量,鼓勵投資熱情,全民攜手創富,是政府的一大工作重點。

3、財税改革:全面公開、調整責權

政府的錢都花到哪裏去了?網上就能監督!這將在成為現實。將要實行的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要求,除法定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部門預決算都要公開,全面接受社會監督。政府向百姓做出的承諾,有財力完成嗎?改革轉移支付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的事權與支出責任,合理調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以往“地方政府財源少、支出卻多”的局面今年將被改變。

4、金融改革:放開民營、深化市場

老百姓也可以開銀行嗎?《政府工作報告》回答:“具備條件,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設限額”。存在銀行裏的錢,有保障嗎?將要推出存款保險制度,並且要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發展服務中小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熱門思想彙報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總之,就是要讓投資者有更多賺錢的渠道、讓銀行有更多增值的辦法,普惠大眾。出國旅遊、投資,帶着人民幣出門就可以嗎?今年,將要加快建設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完善人民幣全球清算服務體系,開展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人民幣成為“世界人民的貨幣”的日子並不太遠了。

5、企業改革:國企分類、非公搞活

全民所有制企業,有我一份兒嗎?今年,國企改革要“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分類推進改革”,對不同類別的國企,將根據分類來推進成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這些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將推進混合所有制等改革舉措,“做國企的股東”不再是夢想。而對於?*兄破笠擔蛞白⒅胤⒒悠笠導也拍埽鑾扛骼嗨兄憑沒盍α保斜臼碌模咕⒍?

6、擴大開放:升級外貿、加快自貿

在網上就能把東西賣到全世界去範文寫作,還能找個老外當合夥人,按批發價買洋貨!今年,將要發展外貿綜合服務平台和市場採購貿易,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把外商投資限制類條目縮減一半,足不出户,生意遍全球。要想“走出去”的話,天地也將更加廣闊、大有可為!政府將鼓勵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走出去”之後,我能適應“外國土政策”嗎?會不會“水土不服”?放心!中國將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推進“一帶一路”、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加快與韓、澳、海灣國家、以色列、東盟等簽署自貿區協議,還將建設更加廣闊的“亞太自貿區”。中國路,全球通!

7、“三農”改革:保障糧食、提高民生

耕地要增加了,自來水要進户了,所有農民都能用上電了!要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今年糧食產量要穩定在1.1萬億斤以上,有糧心不慌。18億畝耕地紅線要堅持,永久基本農田要劃定,工作總結耕地質量要保護,土地整治要推進,增加深鬆土地2億畝。6000萬農村人口今年要喝上乾淨水,20萬公里農村公路新建改建,力爭讓最後20多萬無電人口都能用上電,實現全民用電。穩定家庭經營,支持種養大户、家庭農牧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徵地怎麼改,“小產權”房怎麼辦,建設用地入市怎麼推進?改革試點要審慎推進。

8、新型城鎮:危房改造、落户放寬

城鎮化就是建房子嗎?“睡城”、“鬼城”等現象怎樣緩解?京津冀等城市羣如何一體化?搞城鎮化,關鍵是以人為中心:要改造棚户區和城鄉危房;抓緊改革户籍,農民和城裏人界限打破了;暫住證慢慢隱去了,居住證讓“北漂”“上漂”“廣漂”們看得起病、買得到房、上得了學;城市羣一體化,規劃先行,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經濟發展的又一個火車頭,也是老百姓享受平等福利的制度保障。

9、產業升級:大力創新、爭奪高地

前有歐美堵截,後有印度追趕,外有壁壘打壓,內有霧霾困擾,“中國製造”如何突圍?的答案:實施“中國製造2025”,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不能只做世界工廠,還要做世界創新工場。互聯網和現代製造業要“熱戀”,工業化和信息化要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智能機器人、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是不是聽起來就高大上?心得體會要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製造要上去,污染要下來。只有向上走,才能向前走。

10、民生改革:促進就業、增進福祉

近年來,所謂的“阿拉伯之春”、歐美社會的****與**亂都説明,高就業率,是一個國家穩定的重要保障。今年高校畢業生749萬人,為歷史最高,實現高就業率,政府和社會的壓力很大。,政府將大力做好結構調整、過剩產能化解中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工作。統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社保幅度也會增加。同時,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繳費率。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措施,將涉及數千萬人。在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和職級並行制度,加強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讓遇到急難特困的羣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民生做好的,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相對於全世界的優越性才能更強的説服力。

11、教育發展:促進公平,高校轉型

欣聞貧困子弟上重點高校連續兩年增長10%,將會繼續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其中包括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改善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落實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政策。教育是中國明天的希望,是改變自身命運的重要途徑。個人簡歷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部分高校辦學質量不高,應該向更加實用性的職業教育轉變”。,各類學校改革的任務不輕。

12、衞生改革:提高醫保、普惠基層

美國推行半個多世紀沒有實現的全民醫保,在中國實現的速度明顯快得多。目前全民醫保覆蓋面超過95%,的重點是,鼓勵醫生到基層多點執業,發展社會辦醫,方便幾億農民就地就近看病就醫。同時,將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加強全科醫生制度建設,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通過醫保支付等方式平衡費用,努力減輕羣眾負擔。積極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最終打造一個健康中國。

13、文化改革:書香社會、服務均等

中國人不能再被輿論笑為“沒文化”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注意到這一點,所以提到了一個新詞,叫中國要建“書香社會”。重點的措施很多,其中講到倡導全民閲讀,本站範文網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範圍,發揮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作用,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發展全民健身、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都與老百姓切身利益相關。讀書、有文化,應是過一份有尊嚴生活的重要基礎。

14、環境治理:鐵腕治污,環保税法

總理把治污環保比成一場戰爭,且是一場全民戰爭。鄣近大半年的情況看,減排、污霾的確有好轉。然而,和環境治理的攻堅戰,不只是一部紀錄片能完成的,也不能只是呼籲,政府要有大作為。,政府要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廣新能源汽車,提高油品標準和質量,年底前全部淘汰黃標車;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於節能產業而言,要重視這句話:政府“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的支柱產業。”另外,做好環保税立法工作,對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讓其付出沉重的代價;對姑息縱容者嚴問責,使其受到應有的處罰。我們期待,環保不利的“大老虎”落馬。

15、決策改革:依憲施政、重視智庫

政府決策,要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要讓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職責,所有行政行為都要於法有據,任何政府部門都不得法外設權。李克強總理這個話説得很有份量,但關鍵要看如何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重視發揮智庫作用,完善新常態下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政府不僅要大力反****,還要打擊不作為、亂作為,這個努力要大力點贊。

16、軍事改革:全民國防、軍民融合

軍隊****,重創了軍隊的形象;國際壓力,又迫使軍事改革。“解放軍叔叔”的壓力很重。全面加強現代後勤建設,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是軍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關鍵。此外,還要增強全民國防意識,推進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如何恢復“軍民魚水情”,讓軍隊真正有戰鬥力,是國防與軍事建設務必注意的重點。

【第4篇】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工作回顧

,縣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全縣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

(一)產業抓特色,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集中力量實施“123”工程,糧食喜獲豐收,預計總產量達2.96萬噸,農民人均佔有糧食1200斤;建設以生豬為主的畜牧專業鄉2個、重點村20個,新發展養殖大户350户,新建三元仔豬繁育場5個,啟動正大模式養豬10户,預計生豬飼養總量達15.48萬頭,同比增長8.2%,農民人均飼養生豬3頭;積極推行訂單農業,加快玄蔘gap基地建設和黃連規範化種植,建成標準化連片種植示範點31個,發展藥材種植大户350户,新發展草本藥材4.57萬畝,藥材種植總面積達11.8萬畝,農民人均種植藥材2畝;大力發展魔芋產業,種植魔芋4640畝。捆綁資金,捆綁項目,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11個省市縣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建設進展順利,19個扶貧重點村全面建成,新啟動10個和10個在建扶貧重點村建設步伐加快。新修改造農田2000畝,新修人畜飲水工程13處、灌溉渠道10.6公里、河堤3500米;新修便民橋36座;完成公益林建設1000畝,封山育林1.5萬畝,荒山造林5000畝;啟動洪石河、小曙河、大河流域土地復墾項目,完成投資200萬元;完成勞務輸出1萬人。

(三)工業抓擴張,二三產業穩步發展。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6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400萬元,同比增長1.6%。礦產工業穩步增長,規模以上煤炭工業企業產值4424萬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81.9%,新引進的精洗煤廠即將建成投產;縣美味佳公司被省政府正式命名為陝西省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新建成10萬頭生豬分割肉生產線一條;縣製藥廠技改穩步推進,新藥研發進展順利,系列飲品生產勢頭良好;水泥產銷兩旺,供不應求。國有企業改制深入推進,完成5户商貿流通企業改制。餐飲服務行業迅速發展,接待能力不斷增強。民營經濟快速發展,預計鄉鎮企業完成總產值1.86億元,同比增長5%;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8400萬元,同比增長7.4%。

(五)事業抓發展,和諧社會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1頁 下一頁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 上一頁 入達6959元,同比增長7.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907元,增長7.3%。科技工作水平不斷提高,科技示範和實用技術推廣普及力度進一步加大。學校管理不斷強化,校園建設步伐加快,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順利推進,全縣7156名學生享受了“兩免一補”政策。計劃生育“三清三查”活動紮實開展,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公共衞生、醫療衞生工作

呈現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兒童免疫接種率達98%,建立了農村藥品購銷網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正式啟動,醫院管理年活動取得實效。高度重視地方病防治工作,完成防氟砷爐改造4500户。成功舉辦了首屆陝xx毗鄰縣區籃球賽和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討會。地方文化得到深入挖掘,文藝演出精彩紛呈,農民原生態藝術演唱首次登上全省千縣百場農村文藝調演舞台並榮獲三等獎。第二次農業普查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城鄉低保做到了應保盡保,農村五保户集中供養體系建設順利啟動,殘疾人各項優惠政策得到落實,困難羣眾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安全生產總體保持平穩態勢。認真開展“平安__”創建,社會治安基層基礎工作得到夯實。“五五”普法正式啟動。加強信訪積案排查和辦理,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環保、工商、物價、統計、審計、氣象、檔案、老齡、兒基會項目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新進步。

(六)履職抓服務,政府建設得到加強。深入推進縣鄉職能轉變,堅持依法行政,大力推進陽光政務,政府民主、科學決策得到加強。集中開展幹部隊伍作風整頓,幹部作風明顯好轉。深入學習貫徹《公務員法》,公務員隊伍素質不斷提高。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的依

法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社會各界的輿論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意見69件,政協委員提案56件,辦復率達100%。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深入開展,投資環境整治和糾風工作取得新進展。審計、監察、統計執法力度加大,紮實開展了反商業賄賂專項治理,部門和行業風氣繼續好轉,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堅持求真務實,嚴格政令政紀,強化督促落實,政府工作效率不斷提高,施政能力不斷增強。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我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的一年;是城鄉面貌發生可喜變化,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一年;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政治社會穩定和諧的一年。全縣呈現出政通、人和、勁足、心齊的新景象。一年來的實踐使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依法、民主、科學決策,才能保持經濟健康發展;只有堅持統籌協調,實施重點突破,才能促進經濟加快發展;只有堅持解放思想,鋭意創新,才能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只有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才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只有堅持轉變職能,求真務實,才能提高政府施政能力。縣政府工作所取得的這些成績,是縣委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依法監督、民主監督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和衷共濟、通力協作的結果,是全縣人民艱苦創業、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政府,向辛勤工作在第一線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幹部職工緻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誠摯的謝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農業基礎薄弱,產業化水平較低;二是工業發展滯後,佔國民經濟的比重偏小;三是投資後勁不足,項目帶動作用不強;四是基礎相對落後、財政資金短缺依然是影響和制約__發展的瓶頸問題;五是思想不夠解放、落實不夠有力依然是政府工作的薄弱環節。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決。

二、工作任務和重點

,是“十一五”規劃實施的關鍵年,也是實施突破發展的重要年。新的一年,我們面臨着諸多機遇:一是發展思路更加清晰,縣第十五次黨代會為今後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二是政策環境更加寬鬆,中省市一系列傾斜支持貧困縣發展的政策措施,必將為我縣突破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三是發展基礎更加堅實,我縣經濟社會多年的不斷髮展,為下一步突破發展積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礎。四是發展氛圍更加濃厚,廣大幹部羣眾盼突破、思突破、謀突破願望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面對這些難得的機遇和條件,我們必須進一步振奮精神,昂揚鬥志,切實增強突破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繼續保持奮起直追的勇氣和堅持不懈的毅力,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一)突破綠色產業,實現農村經濟效益新提高

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着力發展主導產業,深入推進“135”富民工程,穩定人均千斤糧,為實現人均3畝藥、5頭畜的目標努力奮鬥,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轉變增長方式。一是轉變產業發展模式。圍繞主導產業,培育、引導、扶持、發展專業協會組織,提高農户參與市場競爭的組織化程度。各鄉鎮要抓好1至2個組織化程度較高、能切實發揮作用的藥、畜產業協會。二是壯大產業發展規模。實施強鄉壯村大户帶動戰略,以專業廠家規模養連接龍頭企業,以能人大户支撐專業村,以專業村支撐專業鄉,加快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區域產業建設,提高專業化水平,壯大產業規模。三是實施產業龍頭帶動。畜牧產業以“美味佳”、“津元春”公司為龍頭,把初級加工延伸到農户,擴張規模,拉長鏈條。藥材產業以訂單為依託,着力提高醫藥工業與藥材產業的關聯度,穩定和擴大與安康正大集團、安康北醫大集團的訂單關係,抓好絞股藍基地建設;深化與安德醫藥公司的協作關係,加快玄蔘gap基地建設,爭取黃連gap基地建設與深加工項目;加強與秦東公司的長期合作,建設魔芋基地。四是提升產業服務水平。加強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畜牧防疫服務體系,保障產業安全。

(二)壯大龍頭企業,實現工業經濟總量新擴張 培育精品企業。食品工業要以樹立綠色品牌為重點,突出抓好“美味佳”公司技改,按照年產1000噸臘肉、4450噸分割肉的目標,改進技術裝備,擴張生產能力,提高競爭實力,擴大市場份額,成為全市及周邊地區同類型企業中的精品。“津元春”公司要圍繞“畜牧、蔬菜、飲品、乾果”等綠色產品開發,擴大生產規模,力爭新上年產100噸蘿蔔系列食品加工項目。礦產工業要以資源整合為重點,進一步規範煤炭生產秩序,抓好精洗煤生產,確保年產精洗煤10萬噸;積極扶持謝家坡、劉家台兩個煤礦達到規模以上企業,啟動礬礦項目建設,加快鉛鋅礦、金紅石等礦產開發的前期準備工作,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醫藥工業要以加快新藥開發為重點,縣製藥廠要加強與醫藥院校及科研單位的合作,加快八寶素等新藥產品研發,加速產品升級換代;加快五味子、獼猴桃系列飲品的生產,提高市場佔有份額。水電工業要以擴大招商引資為重點,引進優質資本實施水電開發,完成浪河電站建設任務,加快雙河口、慈溪溝、斐河、樟樹潭、八寶溪、沙灣等水電站開發建設步伐,繼續搞好竹葉關水電站的招商引資工作,全面推進xx河梯級開發。

壯大民營經濟。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畜牧加工、藥材購銷、乾果加工、山野菜開發等產業。加強對民營經濟的扶持,重點培育一批投資在50萬元以上的民營經濟大户。加快賓館飯店、交通運輸、休閒娛樂、商品零售等服務業改造升級,擴大居民對建材、家電、裝璜、通訊、文化等方面的消費。加快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步伐,活躍城鄉經濟。

強化企業服務。實行一個投資項目或重點企業確定一名縣級領導,成立一個領導班子包抓的責任制,加強對企業的指導和監管,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搞好協調服務。對重大項目和成長型企業實行全程跟蹤服務,切實為企業提供公平、公正和寬鬆的發展環境。積極主動為中小企業爭取扶持資金和國債資金,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下功夫抓好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全面完成商貿流通企業改制,增強企業發展活力。

(三)依託項目帶動,實現固定資產投資新增長 全力以赴建設項目。嚴格按照政策和標準,大力推進通村水泥路建設,不折不扣地完成22條87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設任務;完成207省道大修和大華路配套設施建設任務;創造條件,積極爭取鎮(坪)城(口)路和高等級過境路早日立項。加強電網建設,建成110kv輸變電網絡,加快城網改造升級和xx饋路改造。加快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和基層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建設步伐。加快通訊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寬帶網絡,在縣城普及數字電視。積極穩妥推進政府無紙化辦公,進一步提高電子政務和信息化水平。

積極主動爭取項目。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扶貧政策特別是“十一五”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陝南突破發展政策,掌握動態,搶佔先機。把握上級項目渠道和投資方向,立足自身資源特點,在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綠色種養、特色加工、生態旅遊、扶貧開發、醫療衞生、文化教育、科技發展等各個方面篩選、論證、儲備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努力形成上級的投資方向指向哪裏,我們的項目重心就放在哪裏,上級扶持什麼項目,我們就申報什麼項目的動態工作格局。

紮實抓好招商引資。堅持大開山門,用最優勢的資源、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越的環境、最優質的服務,吸引優質資本向__湧流。積極參加省市貿洽活動,利用各種平台,擴大招商引資。創新招商方式,辦好藥文化節等大型活動,打造招商新平台。計劃招商引資項目3個,引進資金1億元。把改善投資環境作為生命線工程來抓,堅決清除影響發展的各種障礙,努力形成“親商、安商、富商”的社會風尚,努力營造公開透明、公平高效的投資環境。

(四)建設精美縣城,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新突破

持之以恆地推進“三個兩萬人”人居規劃的實施,嚴格規劃管理,着力打造縣城、集鎮、新村三級結構協調、佈局合理的生態城鎮體系。

高起點規劃。按照“xx園林”縣城的基本定位,在縣城總體規劃的框架內,高起點修編區域規劃,進一步完善柿子樹坪、獅子凸公園等重點部位的詳細規劃,完善集鎮規劃修編,搞好村莊規劃尤其是重點村規劃,抓好特色居民規劃設計推廣。進一步理順規劃管理體制,嚴格規劃審批程序,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加大規劃執法力度,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高標準建設。圍繞爭創省級文明衞生縣城目標,以縣城亮化、美化、綠化和淨化為重點,完成中心廣場綜合開發和xx大道建設,繼續推進獅子凸公園建設,完成兩條人行步道、三座觀景亭建設任務,使公園構架初具規模。積極抓好柿子樹坪小區開發和黨校路、xx大道亮化工程建設,完成垃圾填埋場和縣城供水擴建工程建設,積極搞好縣城停車場建設,修建公廁1所。加快推進9個鄉鎮集鎮配套設施建設,完善集鎮垃圾、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強化集鎮管理,提升集鎮檔次。

高效能管理。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的長效機制,形成責任嚴密的管理體系和積極有效的監督體系,大膽探索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的有效途徑,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市政設施、環境衞生、園林綠化、建築施工、市場秩序等各項管理制度,切實解決佔道經營、亂堆亂倒、亂貼亂畫、亂搭亂建和建築施工環境髒亂差等問題。積極整合城鎮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大力推進臨街面單位資產置換,吸引各類主體參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整頓規範土地和房地產市場,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多主體開發的城鎮發展新機制。

(五)打造“國心”品牌,實現旅遊產業開發新起步

立足__優勢資源,特別是雞心嶺“自然國心”品牌的獨特稟賦優勢,堅定信心,下定決心,千方百計加快旅遊產業發展步伐,逐步達到景區開發初具規模、旅遊線路基本成熟、旅遊服務提檔升級、旅遊經濟拉動發展的目標。

加快景區開發。立足__實際,重點打響雞心嶺“自然國心”品牌,依靠“自然國心”品牌統籌全縣旅遊開發。雞心嶺開發重點搞好人行步道、國心碑、昭景亭和景區示意圖等設施建設,確保5月1日前全面完工。強化化龍山探險運動遊、三道門休閒度假遊、藥王山巴山藥鄉遊和“天生橋”原始生態旅遊景區宣傳推介,積極搞好招商引資工作。加強與周邊省市縣的聯合,聯手開發漢濱—嵐皋—__—平利—漢濱巴山精品旅遊環線和陝渝鄂旅遊黃金圈。 加強市場營銷。以打造“自然國心”品牌為核心,積極謀劃全縣旅遊宣傳策略,制定專門的宣傳方案,統一包裝,統一品牌,調動一切人力、物力,大力開展__旅遊宣傳推介活動。依託__秦楚文化和巴蜀風情交相輝映、民俗文化底藴深厚、藥鄉文化歷史悠久的優勢,精心組織旅遊節慶活動,通過各種渠道,利用各大媒體廣泛宣傳__旅遊資源和整體形象,推介“自然國心”品牌,提高__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加強與大中城市旅行社的合作,開拓旅遊市場,積極吸引遊客到__旅遊,增加遊客接待量。

(六)依法治税理財,實現財政收入總量新增長

大力培植財源。積極發揮財政金融政策的導向和支持作用,着力扶持特色產業、基礎建設、城鎮開發等效益好、財政貢獻率高的項目,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農村財源在積極支持藥、畜產業做大做強的同時,把民營經濟作為骨幹財源來抓。城市財源一方面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高工業企業運行質量,增強創税能力;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管理,使礦產資源成為穩定財源。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長效管理機制,多渠道實現財政增收目標。

強化税收徵管。嚴格依法治税,創新税收徵管手段,完善徵管體制,加強對重點税源的監控和收繳,嚴厲打擊偷、逃、騙、漏税行為。進一步加強煤炭税費“一費制”管理,做到應收盡收。進一步規範財經秩序,加大對預算外資金管理力度,規範行政事業單位收費行為。用足財政金融優惠政策,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扶持和投入方向,積極爭取上級財政和金融部門的支持,大力爭取“兩保兩掛”、“三獎一補”等政策性資金,努力緩解財政資金緊張局面。

深化財政改革。大力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嚴格執行部門預算,強化預算鋼性約束,繼續抓好“收支兩條線”管理和政府採購工作,深入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繼續完善“鄉財鄉用縣監管”的管理體制,積極探索消化鄉村不良債務的有效途徑。嚴格控制行政事業經費支出,杜絕鋪張浪費,在保工資、保運轉和社會穩定的前提下,加大對農村產業發展、農村義務教育、農村衞生和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的投入,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做好金融工作。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堅持金融工作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方向,用足用活金融政策,加強金融協調,加大對農村產業建設、企業改革和民營經濟提供信貸支持的力度。深入推進信用村創建活動,切實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

(七)推進社會事業,實現公共事業發展新進步

實施“科教興鎮”戰略。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為重點,以實現國家級科技進步先進縣為目標,圍繞我縣優勢綠色產業,加大科技成果引進、消化和再創新力度,積極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為契機,引進、開發和推廣一批先進實用技術和科學經營管理理念,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對農民科技知識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推進教育事業發展。將確定為“教育管理年”,堅持一手抓校建一手抓管理,重點抓好校長、教師兩支隊伍建設,全面推行校長聘任制,建立健全教育激勵機制,想盡千方百計留住優秀教師,穩定教師隊伍。狠抓“兩基”鞏固提高工作,積極做好國家評估驗收的各項準備工作。深入推進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改革,加快中國小校危房改造步伐,積極搞好寄宿制學校和薄弱學校建設,強化學生後勤保障。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力爭把學校建成綠色校園、育人樂園和温馨家園。強化高中辦學質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取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努力擴大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培養一批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和建設者。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人民羣眾健康水平。

加強衞生醫療工作。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為重點,全力搞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工作,確保農民羣眾參合率達90%以上,有效緩解農民羣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切實抓好人感染禽流感、艾滋病、結核病、肝炎等重大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強化兒童計劃免疫和婦幼保健工作,確保疫苗接種率和住院分娩率分別達95%、90%以上。認真抓好以防氟砷中毒為主的地方病防治工作,確保完成防氟砷爐改造4500户,力爭完成6000户。大力開展愛國衞生運動,提高全民衞生意識。繼續抓好醫院管理和醫德醫風建設,切實解決羣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穩定低生育水平。以穩定低生育水平為目標,狠抓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多孩率、三查率、手術及時率和統計誤差率,確保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達95%以上。強化思想認識,確保“三個一”領導機制落實到位;強化村級隊伍建設和活動室規範化管理,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全力突破流動人口管理難點,強化依法管理、綜合治理,深入開展“關愛女孩”行動,切實規範生育秩序;強化考核獎懲機制,嚴格實行“一票否決”;積極開展優質服務,嚴格兑現各項優惠政策。啟動計劃生育新農村新家庭試點工作。打好基礎,積極爭創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促進“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公民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倡導節約風尚,加強環境保護。深入推進“一縣一品”文化工程,打響“藥文化”品牌,蒐集整理“五句子”和原生態民歌等地方特色文化,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進一步擴大有線電視通村率,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建設,加大新聞宣傳力度,提高縣電視台節目質量,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

(八)構建和諧__,實現社會團結穩定新局面

積極擴大就業。全面落實就業和再就業的各項政策,積極創造寬鬆的就業環境,增加就業崗位。積極探索安置復員退伍軍人的新途徑,引導大中專畢業生轉變擇業觀念,實現自主就業。提供優惠政策,盡力解決好下崗職工和殘疾人就業問題。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確保全年勞務輸出1萬人。

搞好社保工作。抓好農村貧困人口、受災農户、城鎮特困户、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羣體的生產救助和生活安排,逐步消除絕對貧困。高度重視農村五保户生產生活,新建曾家、牛頭店、城關鎮三個鄉鎮敬老院和5個村級集中安置點。擴大低保覆蓋範圍,提高城鎮低保標準,做到應保盡保。積極推進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擴大參保範圍。做好優待撫卹工作,支持慈善事業發展。

強化安全生產。進一步夯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深化安全專項整治,落實安全防範措施,健全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突出礦山、道路、學校等重點部位,完善以洪水和山地災害為重點的自然災害防災減災預案,建立健全公共衞生、公共環境應急處理機制,大力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加強藥品、保健品和餐飲市場的監管,確保羣眾生命和健康安全。

維護社會穩定。以創建“平安__”為載體,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充分發揮基層調解組織的作用,努力創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環境。加強信訪工作,規範信訪秩序,落實領導信訪接待日製度,高度關注社情民意,及時將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確保社會安定團結。

三、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圍繞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大職能,大力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提高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建設勤政、廉潔、務實、高效的政府。

(一)增強服務發展的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用,主要體現在服務能力上。深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真正把精力轉向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努力創造公正透明的政策環境、高效優質的服務環境、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公開公平的法制環境、誠實信用的社會環境,讓投資者放心、安心、舒心。增強服務“三農”的能力,始終把“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強化農業技術、市場信息服務,加大支農投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增強依法行政的能力。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政府必須成為法制政府。政府工作人員必須熟悉法律、運用法律、遵守法律,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本領。要強化全體幹部的法律意識,下功夫解決不學法不懂法、有法不依和執法不嚴等問題。要善於運用法律,轉變習慣於行政手段、憑經驗辦事的方式,在法律的範圍內行使職權,用法律規範政府行為,依靠法律調處社會矛盾,運用法律維護市場秩序。要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輿論監督和公眾監督,完善政府民主決策機制,促進政府依法、民主、科學決策。認真貫徹執行《公務員法》,努力打造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

(三)增強真抓實幹的能力。落實是為政之要,抓而不緊,等於不抓;抓而不實,等於白抓。必須牢固樹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一切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要用發展凝聚人心,充分激活幹部隊伍的發展熱情和創造力,使幹部把心思用在幹事上,把精力集中到抓落實上。要進一步健全抓落實的機制,繼續實行縣級領導包抓重點項目,進一步夯實部門包村責任,抽調千名幹部包抓千户種養大户。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切實轉變領導作風、幹部作風和工作作風,克服不切實際的主觀主義、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和脱離羣眾的官僚主義,善於謀事,敢於碰硬,勇於創新,認準的事情扭住不放,決定的工作一抓到底,確定的任務嚴格獎懲,堅決精減會議和文件,切實改進文風政風,確保政令暢通和高效運轉。

(四)增強團結協作的能力。團結是我們戰勝困難、不斷前進的法寶,團結是力量之源、勝利之本。要着力構建團結和諧的發展環境,以政府領導班子的團結和諧帶動鄉鎮部門領導班子的團結和諧,以鄉鎮部門領導班子的團結和諧為幹部隊伍的團結和諧做表率,以領導和全體幹部隊伍的團結和諧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政府領導班子要帶頭做團結的表率,加強衞生醫療工作。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為重點,全力搞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工作,確保農民羣眾參合率達90%以上,有效緩解農民羣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切實抓好人感染禽流感、艾滋病、結核病、肝炎等重大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強化兒童計劃免疫和婦幼保健工作,確保疫苗接種率和住院分娩率分別達95%、90%以上。認真抓好以防氟砷中毒為主的地方病防治工作,確保完成防氟砷爐改造4500户,力爭完成6000户。大力開展愛國衞生運動,提高全民衞生意識。繼續抓好醫院管理和醫德醫風建設,切實解決羣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穩定低生育水平。以穩定低生育水平為目標,狠抓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多孩率、三查率、手術及時率和統計誤差率,確保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達95%以上。強化思想認識,確保“三個一”領導機制落實到位;強化村級隊伍建設和活動室規範化管理,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全力突破流動人口管理難點,強化依法管理、綜合治理,深入開展“關愛女孩”行動,切實規範生育秩序;強化考核獎懲機制,嚴格實行“一票否決”;積極開展優質服務,嚴格兑現各項優惠政策。啟動計劃生育新農村新家庭試點工作。打好基礎,積極爭創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促進“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公民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倡導節約風尚,加強環境保護。深入推進“一縣一品”文化工程,打響“藥文化”品牌,蒐集整理“五句子”和原生態民歌等地方特色文化,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進一步擴大有線電視通村率,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建設,加大新聞宣傳力度,提高縣電視台節目質量,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

(八)構建和諧__,實現社會團結穩定新局面

積極擴大就業。全面落實就業和再就業的各項政策,積極創造寬鬆的就業環境,增加就業崗位。積極探索安置復員退伍軍人的新途徑,引導大中專畢業生轉變擇業觀念,實現自主就業。提供優惠政策,盡力解決好下崗職工和殘疾人就業問題。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確保全年勞務輸出1萬人。

搞好社保工作。抓好農村貧困人口、受災農户、城鎮特困户、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羣體的生產救助和生活安排,逐步消除絕對貧困。高度重視農村五保户生產生活,新建曾家、牛頭店、城關鎮三個鄉鎮敬老院和5個村級集中安置點。擴大低保覆蓋範圍,提高城鎮低保標準,做到應保盡保。積極推進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擴大參保範圍。做好優待撫卹工作,支持慈善事業發展。

強化安全生產。進一步夯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深化安全專項整治,落實安全防範措施,健全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突出礦山、道路、學校等重點部位,完善以洪水和山地災害為重點的自然災害防災減災預案,建立健全公共衞生、公共環境應急處理機制,大力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加強藥品、保健品和餐飲市場的監管,確保羣眾生命和健康安全。

維護社會穩定。以創建“平安__”為載體,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充分發揮基層調解組織的作用,努力創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環境。加強信訪工作,規範信訪秩序,落實領導信訪接待日製度,高度關注社情民意,及時將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確保社會安定團結。

三、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圍繞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大職能,大力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提高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建設勤政、廉潔、務實、高效的政府。

(一)增強服務發展的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用,主要體現在服務能力上。深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真正把精力轉向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努力創造公正透明的政策環境、高效優質的服務環境、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公開公平的法制環境、誠實信用的社會環境,讓投資者放心、安心、舒心。增強服務“三農”的能力,始終把“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強化農業技術、市場信息服務,加大支農投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5篇】縣人民政府關於交通工作的情況報告

天城縣人民政府

關於交通工作的情況報告

中共天城縣委:

我縣交通工作根據縣委十屆三次全會和縣十二屆人代會第三次會議精神,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現將我縣交通工作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公路基本建設情況

(一)彌師線bot項目

經省交通廳和州人民政府特許,彌師線天城至瀘西段建設採取bot模式,由省路橋二公司控股、州路達公司參股組建彌瀘公路開發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工程項目的融資、建設和經營使用。按照州政府的要求,相應的土地徵用和拆遷由所在縣承擔。天城縣境內里程12.32公里,自2003年8月開展工作以來,共徵地491畝,拆遷房屋涉及117户,其中安置73户,共支付各類補償補助費2236.3萬元。隨着工程的進展,還將繼續發生一些零星補償開支以及屆時無法復耕的徵用,要進一步加強丫普龍地段農户的思想工作,爭取控制在2400萬元內。

(二)錦屏東路配合彌師線拓寬建設項目

錦屏東路(原稱北過境線二期工程),西起地山井,東至昆河老公路,全長1.36公里,徵地控制寬度53米,路面實施寬度47米,屬縣城規劃道路,與彌師線縣城段位置吻合,該段公路設計17米寬屬彌瀘公司bot投資,17米以外兩側拓寬部份及下水道、綠化、燈線預埋等市政設施由縣上出資。為便於施工管理和組織,保證公路範圍與拓寬部份同步施工、同一標準、同時完工,經多次協商,10月縣人民政府決定將拓寬及市政設施建設委託給彌瀘公司作為其變更工程實施,經審核,同意以1154萬元包乾投資並與彌瀘公司簽訂了合同協議書。現該路段工程路基完成近80%,摺合金額約680萬元,預計6月底路基成型,因當前水泥、鋼材、燃油價格偏高,供應緊張,施工單位籌資困難,縣上想辦法落實出資經費,爭取年底竣工通車。

(三)北過境一期建設項目

自雄風公司至小興寨路段,止點距二級路預留控制62米。施工長度584米,寬度53米,由開遠路橋公司中標於2002年6月開工建設,至2003年5月完成路基和下水道工程,因彌師線開工建設暫時停工至今。8月對已完工部份進行結算審計,審定完工工程金額為501.3萬元,於12月全部支付完畢。未完工程主要內容是鋪築瀝青路面和市政配套設施,未完工程預算投資300萬元,縣上將爭取早日列入建設計劃,繼續剩餘工程施工,加快土地開發。

(四)連鄉公路建設項目

該項目列為州縣“六個一工程”項目之一,連接4個鄉鎮10個村委會20餘個自然村,施工里程為94公里。設計為6.5米寬路基、3.5米寬水泥路面、彈石路肩結構。一期工程17公里於初動工,9月完工通車。二期工程77公里分為5個合同段於6月開工,目前土石方完成、大部分路基成型,澆築水泥路面6公里,完成投資近1500萬元,支付工程款685萬元,支付水泥款150萬元。其餘正抓緊路槽調平和路面備料,因水泥緊張,柴油限量供應,影響了正常的施工計劃和工期安排;里程長、車輛缺、技術人員不足,導致現場監督管理工作顧此失彼;少數農户對建設佔地拆遷仍有牴觸情緒,致使部份地段施工緩慢。縣上將針對存在的問題做好工作,爭取5月中旬全線轉入路面施工,確保年內竣工,總投資控制在3800萬元內。

(五)多喝奶進廠公路建設情況

於彌陽鎮中以則接二級路,施工長度345米,路基寬10米,瀝青混凝土結構路面寬9.2米,由開遠高管段以128萬元總承包施工。工程於10月開工,爭取於4月底完工,已支付工程款70萬元。該項目作為地企合作項目,面臨竣工,需籌措尾款。

(六)彌瀘老公路牛背至山門坡段建設情況

為解決縣城東北部茶花山工業園區的道路問題,實施了牛背至山門坡公路1.4公里鋪築瀝青路面,路基寬6.5米,路面寬5.7米。由天城路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4月開工,同年12月完工,完成構造物支砌2719 m

3、60cm園管涵5道累計長30m、瀝青混凝土結構路面8672 m2,工程結算實際造價為88.44萬元,已支付工程款88萬元(餘額免付)。

(七)度農村公路建設實施情況

度是實施農村路網改造的第一年,我縣計劃建設69條132.605公里農村水泥路,概算投資4400萬元。至4月中旬,實際實施72條129公里,竣工48條79公里,正抓緊建設24條50公里,因水泥供貨緊張,常不能滿足施工需要;部份項目羣眾自籌資金不到位;個別項目組織措施不力等原因,部分工程建設緩慢,縣上將加大督促檢查力度,爭取6月底全部結束。縣上共計劃補助水泥3.72萬噸,已兑現補助2.96萬噸,支付水泥款635萬元,預計還需水泥款250萬元。

(八)度山區農村公路建設計劃

安排60公里彈石路、60公里砂石路和20公里水泥路的建設任務。經篩選,初步審定5條水泥路、10條彈石路、8條砂石路共計23個項目,估算總投資1280萬元。涉及除虹溪、朋普兩鎮以外的11個鄉鎮山區道路,重點改善通村委會公路的路面狀況。縣級補助430萬元(含購6000噸水泥款),具體標準為水泥路每公里補助水泥200~300噸,彈石路每公里補助3萬元,砂石路每公里補助1~2萬元。不足部份由鄉鎮、村委會、羣眾自籌或發動投工投勞解決。準備於雨季後逐步鋪開,利用今冬明春時節實施完畢。鑑於水泥供應困難,擬提前安排付款訂購水泥。

二、公路養護與交通規費徵收工作

(一)縣道養護情況

縣地方公路管理段負責縣鄉公路的養護工作,為確保建成公路的正常通行,共出動機械台班1400個,組織人工6820人次,清理路基坍方12564立方米,修復涵洞10道,填補砂石路面12870平方米。籌資38萬元修復加固了彌小路大河橋,籌資11萬元修通虹宣路k23滑坡處的臨時便道。安排修復彌小路西一段損毀的水泥路面和路肩,工程正抓緊進行,爭取5月底前結束,預計投資將達80萬元。一季度還對其他縣道投入了近30萬元的修復費,基本保證了縣道的通暢。縣鄉路因開礦、取石超限超載運輸嚴重,對公路破壞極大,路政人員查處難;沿線部份羣眾愛路護路意識淡薄,常在公路上打麥曬糧、加工烤煙營養土或堆放雜物,影響公路使用,存在安全隱患。

(二)拖拉機養路費徵收工作情況

拖拉機養路費是縣鄉公路養護資金的主要來源,已督促縣地方公路管理段認真貫徹“依法徵收、繳費為路、應徵不漏、應免不徵”的原則,加大徵收力度,共徵收並上繳拖拉機養路費113萬元。一季度已完成徵收額107萬元,有望突破去年指標,但少數車主缺乏主動繳費意識,偷、漏、逃、阻現象時有發生,加之部份山區鄉鎮支持配合力度不夠,執法阻力大。

(三)運營費徵收情況

共徵收運管費197.4萬元,今年一季度上路稽查540人次,已徵收運管費186.1萬元,開局良好。

三、運輸市場管理情況

截止年底,我縣共有各類營運車輛4627台,其中客車368台,貨運車輛2850台,農用車1045台。

(一)客運站點管理

我縣形成以大巴中巴為主,微型麪包、出租車、公交車為輔的客運局面,在實施管理中,堅持以打擊違法、保護合法為目標,強化“站、車、人”的管理,重點規範東西客運站的安全檢查和運輸秩序整頓,平衡運力和運量關係,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道路運輸長效機制,落實駐站人員,履行“三關一監督”職守,即準運關、上崗證關、車檢關和嚴格監督載員,努力提高安全防範意識,確保運輸企業安全生產。

為緩解運力過剩矛盾,消除無序競爭,繼2002年合併昆明線路中巴車後,以來對天城至朋普線路的79台中巴車“合二為一”、對天城至開遠(新公路)的線路30台中巴車“合三為二”,今年將加大督促力度,引導企業走上以質量以服務求生存求效益求發展的路子。

(二)出租車管理工作

目前我縣實有出租車293台,分屬8家公司,呈現小、散、亂、舊的特點,由於前幾年投放缺乏有效控制,導致現在治理難度相當大,據統計,已有86台車輛到了報廢更新年限。對於如何加強出租車管理、進一步規範公司運作模式和管理機制,運政所已提出初步實施方案,待專題研究後實施。

(三)城市公交車管理工作

現有公交車71輛,分屬二家公司,均屬私營企業。原由縣建設局管理,後劃至交通局管理。在車輛配型、投放數量、站點設置、運行線路、費用繳納等方面缺乏有效控制,形成二家公司不規範競爭的局面,治理難度大,現正抓緊調查,儘快形成整治方案,從利於有償經營、有序競爭、規模發展的角度予以整頓,真正給廣大市民以實惠和方便。

四、下一步工作意見

(一)圍繞交通系統計劃管理模式的特點,進一步加強與省州主管部門溝通,協調好關係,多儲項目,多爭項目,以爭取更大的資金支持。

(二)繼續配合好彌師線、鎖平高速公路的建設,加強對徵遷補償資金的管理,嚴格掌握控制數,善始善終,做好地方服務工作。積極創造條件,促成石蒙高速公路早日開工建設。

(三)落實責任,加大連鄉公路建設管理力度,嚴格管理工程撥款,定期召開生產工作會議,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實現年底全線完工通車的目標。

(四)進一步細化山區農村公路的實施方案,早準備、早落實、早實施,樹好典型,以點帶面,逐步積累經驗,努力提高修建效果。加強對農村公路在建項目的檢查和指導,督促安排實施的水泥路建設項目必須於6月份全部結束。

(五)雨季將至,着手佈置一次對縣道養護工作的大檢查,盡力消除安全隱患,清溝疏涵,採備搶險材料,確保縣鄉幹線的通暢。

(六)結合客運企業改制和發展的需要,主動與省州運管部門聯繫溝通,為進一步規範客運市場秩序、保護合法經營、穩定局面做好地方應盡的服務和協調工作。加大宣傳和徵稽力度,依法行政,完成交通規費的徵收任務。

(七)嚴禁城市公交車企業私添車輛、私增線路、私延里程、私改站點、私串線路等“五私”現象,並勒令限期糾正。在管理上,嚴格税費減免範圍,一方面探索線路營運權的有償轉讓路子,另一方面主動尋求兩家公交公司合二為一的可能;針對城區出租車面臨更新的機會,積極探索,儘快提交一個既行之有效又積極穩妥的方案,以求在營運許可證(的頭)的重新登記發放、有償使用、車輛類別標識、企業合併和管理規範方面有新突破。以整合現有資源,避免無序競爭,消除因爭搶乘客而導致的交通安全隱患,改善目前城區混亂的交通局面。

(八)加大對縣鄉公路上的超載超限運輸和打麥曬土等老大難問題的整治,在無新的治理辦法實施前,盡力從路政職責出發,在公路沿線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特此報告。

天城縣人民政府

二oo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第6篇】重慶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報告》

你知道重慶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又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重慶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報告》,歡迎大家閲讀!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工作回顧

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十三五”開局起步之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明確提出“一個目標”“兩點定位”“四個紮實”的要求,為推動重慶新的更大發展指明瞭方向。一年來,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為基本遵循,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攻堅克難,團結奮進,推動經濟社會有速度、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全面深入實施。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加快集聚,日益凸顯出國家中心城市核心載體功能。城市發展新區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提速加力,已成為全市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渝東北、渝東南兩個生態發展區堅持“面上保護、點上開發”,綠色發展步伐加快。五大功能區域各優其優、優優與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全市呈現出一體化科學發展的態勢。

——經濟保持持續較快發展。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7559億元,比上年增長10.7%。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3%、利潤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2228億元、增長7.1%。

——結構調整紮實有力。支柱產業持續發力,新興產業接續成長,汽車、電子製造業產值分別增長11.7%、17.7%,戰略性新興製造業產值超過2700億元、增長50%以上。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48.4%,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

——發展新動能加快生成。各領域標誌性引領性支柱性改革事項漸次展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獲准設立,中新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啟動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創建,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增長20%,佔gdp比重達到1.7%。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25件城鄉民生實事務實暖心。城鎮新增就業超過70萬人。59.6萬人擺脱貧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034元、增長9.6%,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7年快於城鎮居民。

一年來,我們圍繞“十三五”決勝全面小康進行系統性謀篇佈局,以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為載體和平台,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動產業集羣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堅持調優存量、做優增量,推動產業上中下游垂直整合和集聚共生,加速先進製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2.6萬億元。電子信息產業高端品牌加速集聚,大宗訂單持續增長,電腦產量6765萬台,手機產量2.9億部。汽車新產品投放量和單車均價不斷提升,主力車型持續熱銷,汽車產量達到316萬輛。汽車、電子兩大產業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55%。裝備、化醫和消費品等行業產值增速分別為9.3%、7.5%、11.7%。十大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快速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核心產業鏈基本成型,生產液晶顯示屏3949萬片、集成電路芯片3.3億片,頁巖氣產能達到70億立方米,新能源及智能汽車、工業機器人、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產業快速增長。園區產業集中度提高到81%。

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十大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現代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中央商務區高端要素不斷集聚,城市商圈零售業加快向休閒性、體驗式消費服務轉型,節慶營銷展會成效明顯,批發、零售、餐飲、住宿、交通等服務業提質增效,商品銷售總額突破2.3萬億元,外來消費佔比超過30%。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加快建設,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提升,增加值佔比達到9.4%。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8500億元,離岸金融結算達到900億美元,跨境人民幣結算超過1000億元,服務外包營業收入增長45.1%,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增長20%。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3%。旅遊總收入增長17.5%,達到2645億元。

(二)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升。圍繞“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制定實施“1+4+x”工作方案,靶向施策、精準發力,矯正供需結構錯位和資源要素錯配。嚴格實施“註銷執照、拆除設備、安置職工”的標準,去除鋼鐵產能517萬噸、煤炭產能2084萬噸。合理調控土地供給,信貸、貨幣化安置等多渠道引導住房消費,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增長14%,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運行。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税舉措和社保階段性降費等政策,實施售電側改革試點和天然氣大户直供,加快企業存量債務置換,優化轉貸應急和政銀擔合作機制,為企業降低各類成本500億元以上。整頓規範金融秩序,加強p2p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排查整治,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三)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市場活力加速釋放。堅持問題導向,有序推進重點改革專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市場主體突破200萬户。全面推進國有企業分類分層改革和監管,改組組建資本投資公司和資本運營公司,商社集團整體上市,國有資本佈局持續優化,國有企業活力、主業集中度和整體競爭力不斷提升。積極實施財税體制改革,市對區縣轉移支付制度進一步完善。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新實施一批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創設1000億元中新互聯互通股權投資基金。富民銀行順利開業。渤海銀行重慶分行獲准籌建,所有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來渝設立了分行。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正式獲批,全國保險資產登記交易系統試運行。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企業57家。

堅持以擴大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實現新突破。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務實啟動。中新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實施150億美元項目包,金融服務、航空、交通物流、信息通信技術等領域服務合作全面開啟。渝新歐鐵路班列實現每天1班常態開行,國際鐵路運郵、鐵空聯運等取得重大進展。兩江新區管理體制調整優化,開放和創新水平進一步提升,產業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兩路寸灘保税港區和西永綜合保税區圍繞產業鏈供應鏈拓展保税功能,作用進一步發揮。

(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後勁不斷增強。貫徹落實市委四屆九次全會部署,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汽車智能製造、機器人、頁巖氣等高端研發機構建設,建成3d打印、物聯網、新藥創制等協同創新聯盟。一批國家級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建成運行,新型孵化平台入駐創客和企業增長30%以上。加強對創投引導基金的政策支持和管理運營,基金規模達到172億元,支持37家科技型企業上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450家,高成長類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加速發展,規模工業新產品產值率達到22%。兩江新區成為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璧山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圍繞激發創新活力,實施科研成果評價、轉化激勵、院所體制等改革,初步構建起覆蓋項目孵化和成果轉化全過程的創新生態鏈。全市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9.1%,社會創新活力不斷迸發。

(五)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空間有效拓展。編制實施“一區兩羣”城鎮規劃,深入推進城鄉規劃全覆蓋。加快“五通八聯三保障”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0%。渝萬高鐵實現通車,重慶北站、沙坪壩站、西站等鐵路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建設,在建鐵路達到1000公里。開通酉陽至沿河、江津至綦江、忠縣至萬州等6條高速公路,新增通車裏程292公里。機場集團移交我市管理,江北國際機場t3a航站樓和第三跑道建成,旅客吞吐量達到3589萬人次。四大樞紐水港建設強力推進,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持續增長。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關鍵技術指標形成優勢。軌道交通通車213公里,日均載客量突破180萬人次。保護修繕了一批城鄉傳統風貌街區和村落,改造棚户區630萬平方米,建成一批橋樑隧道和市政設施,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持續推進。大都市功能和形象不斷提升,各區縣城面貌進一步改善,特色小鎮建設紮實推進。

(六)加強“三農”工作,農業農村持續發展。糧食、生豬、蔬菜等主要農產品供給能力穩中提質,柑橘、榨菜、生態漁業、草食牲畜、中藥材、茶葉、調味品等七大特色產業鏈綜合產值達到1040億元,增長15%。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蓬勃發展。實施行政村通暢工程5000公里,提前實現行政村通暢目標。所有行政村實現光纖接入。紮實推進重點水利工程,新增蓄引提能力1.96億立方米,鞏固提升了65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建成100個美麗宜居村莊,實現66.8%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完成500個行政村環境連片整治。有序推進土地流轉和農業基礎開發,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佔比提高到42.1%,建成高標準農田670萬畝、標準化產業基地796萬畝,耕種機械化水平提高到45%。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8萬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7萬人。圍繞安穩致富、生態保護和地災防治,實施三峽後續項目2519個,建成一批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產業發展項目。推進地質災害巡防治理,避險搬遷實現應搬盡搬。

(七)狠抓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城鄉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加強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建設、水土流失預防和綜合治理,推動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推進消落區治理,庫區生態涵養功能不斷增強。全市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6%,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執行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新標準,鞏固治理成果,主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增至301天。飲用水源保護不斷加強,流域和湖庫污染治理持續推進,長江干流水質為優、支流水質總體良好。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得到較好處理。全市森林覆蓋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45%和40.1%。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主動查找整改了一批環境突出問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環境資源交易市場化建設等改革紮實推進。

(八)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六個一批”精準扶貧工程紮實推進,7個區縣脱貧摘帽,885個貧困村整體脱貧。金融扶貧行動有力有效,扶貧專項貸款餘額達到700億元。加強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引導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32萬人,分流安置去產能企業職工3萬人。城鄉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首次同步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低保和醫療救助標準持續提升,特困人員救助制度更加完善。教育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2.5%,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縣增加到26個,基本實現學生就近入學,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5.1%,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3%。國家教育改革綜合試點扎實推進。國有文化單位改革取得新進展。建成一批文化項目和產業示範基地,新增文化企業1.8萬家。推出《海棠依舊》《大後方》等優秀文藝作品。全國綜合醫改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公立醫院改革實現市、區縣全覆蓋。分級診療體系不斷完善,區縣域就診比例提高到85%。鄉鎮衞生院和村衞生室全部實現標準化,建成2606個撤併村衞生室。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成功舉辦市五運會,我市運動員奧運會和殘奧會成績取得新突破。

圍繞保障社會和諧穩定,深化平安重慶建設。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有效防止“三類惡性案事件”發生。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刑事案件、嚴重暴力案件和侵財案件持續下降,非法集資、電信網絡詐騙等涉眾經濟犯罪得到遏制。加強聯動排查和源頭預防,有效化解一批重點矛盾糾紛和信訪事項。城鎮社區和行政村網格化管理實現全覆蓋。充分發揮羣工信息服務系統功能,受理解決羣眾問題50萬件。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改善,防災減災救災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羣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九)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政府自身建設有新進步。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斷加強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着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取消全部地方非行政許可審批,清理規範131項市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全流程網上辦理和流轉成為常態,一般性行政審批提速1/3以上。市級行政權項累計減少60%,初步建成市、區縣、鄉鎮三級行政權力清單體系。完成商務、中小企業、物價、審計等領域管理體制調整。開縣、梁平、武隆撤縣設區。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精簡收回事業編制2.5萬名。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6件,制定政府規章10件。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滿意率分別達到98.5%和97.7%。完善政府決策規則和程序,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改進和加強行政複議。嚴肅查處一批貪污腐敗案件,有力促進了廉政建設。

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後備力量建設穩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步伐加快,軍轉安置、擁軍優撫工作和軍民共建等活動成績顯著。民族宗教、國家安全、外事、僑務、港澳台、統計、檔案、保密、參事、社科、史志、氣象、地震工作取得新成績,婦女、兒童、老齡、慈善、青少年、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又有新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羣眾在市委帶領下同心協力、砥礪奮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渝部隊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關心和支持重慶發展的中央各部門、各兄弟省區市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城鄉區域差距較大、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尚未根本解決,又面臨不少新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支柱產業發展壓力增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不足,進出口持續下滑;創新要素配置效率不高,創新能力有待提升;非金融企業債務負擔較重,一些企業經營困難,潛在風險仍在累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鉅,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社會治理難度增大,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民生保障工作仍需加強,脱貧攻堅長效機制尚待完善;一些重點領域改革任務繁重,尚需進一步攻堅突破。政府職能轉變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少數幹部不會為、亂作為的問題不容忽視,永川金山溝煤礦瓦斯爆炸事故暴露出主體責任和執法監管不到位等問題。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擔當精神,下更大力氣解決好這些問題,推動政府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

二、目標任務

今年,我們將迎來黨的十九大,迎來市第五次黨代會和重慶直轄20週年,做好各項工作意義重大。當前,世界經濟仍處於緩慢復甦的進程中,短期增長態勢尚需觀察。國內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漸顯現,區域、行業和企業走勢分化,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困難。我們更應看到,我國經濟仍運行在合理區間,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步伐加快,支撐經濟基本面的積極因素在不斷積聚。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並發表重要講話,對我市幹部羣眾產生了巨大的激勵作用;我市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全市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斷增強;在中央支持下,我們啟動中新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和自貿試驗區建設,為改革、開放、創新增添了強大新動能;西部大開發和直轄市體制仍在發揮新潛能,全市已開始進入從量變到質變、從蓄勢到突破、從局部到全局加快發展的新階段。對經濟形勢的嚴峻性複雜性,我們要有充分估計;對前進中的困難和挑戰,我們要有應對準備;對贏得未來發展,我們要堅定信心。我們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辯證思維,保持戰略定力,搶抓發展機遇,主動應對挑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目標。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更加註重經濟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更加註重供給與需求良性互動,更加註重改革開放和創新驅動,更加註重各功能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註重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更加註重風險防範管控,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市第五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1.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進出口結構持續優化。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5%,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約束性指標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各位代表!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秉持正確的發展理念、發展戰略和發展路徑,在穩的前提下奮發有為,努力做到“六個堅定不移”,“走對路、紮實幹”,把重慶各項事業不斷向前推進。

——堅定不移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用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着力解決制約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和問題,努力開創發展新境界。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切實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造新引擎、構建新支撐。

——堅定不移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實踐證明,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是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着眼發展階段、順應發展規律、符合重慶實際的科學選擇。要進一步優化各功能區域城市空間佈局和產業體系佈局,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促進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推動區域發展差異化、資源利用最優化和整體功能最大化,以全市一體化科學發展服務於國家改革發展大局。

——堅定不移強化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支撐。着力推動發展動力轉換,堅持問題導向抓重點、關鍵突破帶全局、結果導向求實效,強化改革引領、開放支撐、創新驅動,加快形成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體現先發優勢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堅定不移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註重發展社會事業,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滾動實施重點民生實事,妥善解決城鄉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堅定不移推進全面依法行政。堅決貫徹落實憲法法律,推進依法行政,強化權力監督,將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防範化解各類矛盾和風險,努力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穩定的法治環境。

——堅定不移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充分發揮領導幹部示範帶頭作用,以黨的建設新成效推進事業發展新進步。

三、的重點工作

(一)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以產業接續和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高端發展、融合發展、創新發展,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推動支柱產業集羣升級換代。汽車產業要着力提升產品檔次,提升配套水平,提升自主品牌,促成長安汽車城、北京現代、眾泰等項目儘快投產達產。電子信息產業要加快oppo、vivo智能手機、京東方智慧電子等項目建設,拓展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品種,推動中光電觸控一體化等配套項目投產。推進化工、裝備、食品等行業技術進步、優化重組、產業協同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努力實現企穩回升。持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施一批智能製造示範項目,引進和培育一批關鍵生產設備分享平台,努力提升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加強軍民融合產業體系建設,促進民用高端裝備和國防裝備協調發展。

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培育和引進一批重大項目,帶動新興製造業產值增長30%以上。惠科液晶面板項目實現投產,推進康寧玻璃基板、aos芯片、奧特斯二期等項目,構建有競爭力的電子核心基礎部件供應鏈。加快實施一批智能裝備重點項目,建成國家級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加強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自動駕駛技術及動力電池等關鍵核心部件攻關,發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擴大充電設施佈局,提高城市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應用比例。發展高端交通裝備製造業,擴大新型軌道交通裝備產品規模,發展高技術船舶。發揮股權投資基金、龍頭企業、口岸平台等優勢,加快建設國家物聯網產業基地,實施一批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重點項目,擴大頁巖氣產能,促進產業集羣發展。跟蹤世界科技前沿,加大增材製造、無人機、人工智能、服務機器人、虛擬現實等產業項目儲備、引進和研發,不斷拓展新的產業領域。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十大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為重點,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標準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定製化和高品質轉變。做強銀行、證券和保險業,發展消費金融、金融租賃、私募基金等新興業態,爭取相互保險公司、合資證券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新牌照,發展產業鏈、供應鏈金融,豐富金融核心功能。探索跨境人民幣使用、跨境投融資便利化、資本項目可兑換、外資金融機構准入等制度和政策創新。支持錢寶等支付機構構建區塊鏈標準,拓展跨境貿易清算結算服務。培育和引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外包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物流集疏運網絡體系,促進物流園區、物流樞紐、分撥中心、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的合理配置,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推進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延伸數據增值業務產業鏈。積極發展高端醫療服務、健康諮詢、康復保健等大健康服務業。加快建設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做靚山水都市、長江三峽、世界遺產等十大旅遊名片,加快主題樂園和旅遊度假區建設,豐富旅遊業態,推進全域旅遊示範試點,努力把旅遊業培育成綜合性戰略支柱產業。推進中央商務區、智慧商圈和社區便民網點建設,辦好渝洽會等節慶展會,打造具有重慶特色的夜市品牌,培育新型消費增長點,促進消費提檔升級。

(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關鍵性改革。聚焦經濟領域供需失衡問題,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各項任務。在繼續抓好去產能、去庫存的同時,重點推進去槓桿、降成本、防風險。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進債務、資產、企業重組,實現出表、出清、出效,降低工商實體企業槓桿率。有序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支持銀行向資產管理公司打包轉讓不良資產,鼓勵渝康等資產管理公司參與企業低效資產盤活重組和風險資產收購處置。推進企業兼併重組,優化產業鏈佈局,盤活存量資產,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經營效益。加強企業資金集中管理,運用資產證券化、股權投資基金等創新融資工具,幫助企業置換高成本債務,優化債務結構,減輕企業負擔。抓好“企業減負30條”政策落地,清理規範涉企税費、交易、物流、用能等收費,落實好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税政策,實施流通體制改革、售電側改革和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切實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引導企業突出主業、降本增效,順應市場需求,提高質量標準,培育“工匠精神”,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

積極防範各類風險。加強對跨界金融產品、互聯網金融、信用卡透支等領域的風險監測預警,着力防範資產泡沫,積極預防交叉性、跨行業、跨市場金融風險。強化新型金融機構負面清單管理,加大對小貸、擔保、要素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強市場執法監管,綜合施策,堅決遏制炒房行為,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強政府性債務風險防控,規範區縣政府舉債行為。

以改革激發國有企業活力。加快國企集團層面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資本投資公司規範改造及健康運行。分類實施企業專業化重組整合,圍繞核心業務,提升產業集中度,向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和新興服務業加快佈局,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加強國企黨的建設,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壓縮企業法人層級,加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健全國資監管體系,從嚴監管和規範國有資本運營。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公民財產權,保護企業家精神,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營造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培育樓宇產業園和小企業創業基地,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推動轉貸應急、風險補償等機制擴面,支持中小微企業提質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健全市場行為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完善市場主體分類監管平台,加快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

推進財税、投融資和金融改革。調整優化市與區縣事權和支出責任,建立財政預算滾動平衡機制,推進預決算信息制度化公開,更好發揮税制改革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拓寬公私合作領域及融資渠道,增強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繼續實施一批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加強市與區縣政府引導類投資基金的銜接聯動,完善市場化營運機制,提升財政資金、國有資本的引導和驅動效應。優化社會融資結構,擴大企業股權投資規模,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豐富債券品種和發債主體,穩步開展投貸聯動試點,推動重慶股份轉讓中心開展私募基金份額轉讓、科創板掛牌等創新,滿足企業多層次融資需求。加強要素交易市場建設,依託全國保險資產登記交易系統搭建保險資金運用平台,支持金交所打造機構間金融資產交易市場,建設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提升聯交所、藥交所、土交所等要素市場的資源配置和價格發現功能。支持有特色的外資銀行入駐重慶,引導更多金融機構在渝設立創新性、結算性專營機構。規範各類資產投資平台,為市民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提供安全有效的渠道。

(三)積極培育內陸開放新優勢。主動融入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新格局,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和開放功能拓展,高效整合各類開放要件,加快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形成全方位開放新局面。

推動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任務,完善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制定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複製推廣其他自貿試驗區成熟經驗,探索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金融國際化等新的體制機制。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加快將外商投資准入轉向備案管理,建立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堅持中新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與自貿試驗區一體規劃、一體推進,完善項目合作機制,紮實推動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合作平台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果園港多式聯運示範基地、股權投資基金、機場商業合作、國際數據通道等功能性標誌項目,以項目為核心呈現實體展示。

增強開放平台的承載功能。加快兩江新區高端資源要素集聚,強化開放口岸、現代金融、服務貿易、檢驗檢測認證等領域的功能創新,推進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增強開放示範的帶動效應。推動兩路寸灘保税港區、西永綜合保税區轉型升級,藉助保税功能,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保税貿易擴大規模,形成集聚效應。推進萬州保税物流中心建設,爭取設立江津、涪陵綜合保税區和一批保税物流中心。拓展進口整車、冰鮮產品、水果、肉類等口岸功能,爭取設立木材、醫藥、生物製品等口岸。加快果園港、萬州、豐都等口岸開放,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優化通關環境。提升高新區、經開區和特色工業園區開放輻射功能,辦好一批國際合作產業園。

促進外貿穩定增長。依託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各類交通樞紐和開放口岸,吸引大企業、爭取大訂單、集聚大物流,促進外貿企穩回升。拓展進出口貨源,增開渝新歐支線班列,力爭全年雙向開行500班。圍繞支柱產業發展,利用開放政策和資源優勢,吸引一批跨國經營總部企業、供應鏈龍頭企業、轉口貿易商和貿易集成商,打造一批公司集聚、市場繁榮、運作規範、貢獻突出的外貿集聚區,擴大總部貿易、轉口貿易、服務貿易規模。積極探索境外先進設備、平行進口汽車等產品展示交易,積極發展離岸貿易、集散分撥、非國產貨物入區維修、委內加工及檢測等業務,把保税的政策優勢儘快轉化為經濟優勢。密切與港澳台的經貿往來,加強與長江經濟帶沿線地區合作,推動內外貿聯動發展。

(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市場需求導向,圍繞產業鏈佈局創新鏈,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促進技術、資本、創新生態協同發力,支撐經濟轉型升級。

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深入推進企業研發投入倍增計劃,全面落實研發準備金制度和重大新產品研發補助政策,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度,提高規模工業新產品產值率。以躋身國家創新企業百強為目標,實施巴渝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計劃。建立科技型企業重點培育庫,發展一批高技術性和高成長性企業。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型高端研發機構和製造業創新中心。鼓勵企業組建科技人員持股、社會資本參股的法人化研發機構。推動研發公共服務平台開放共享,擴大科技創新券試點範圍,支持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及轉化應用。

推進全方位開放式創新。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先行先試作用,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吸引集聚各類優質創新資源。大力引進全球百強創新型企業、國內外著名研發機構和知名大學來渝設立研發機構,吸引國內外科技組織、標準化組織、檢驗檢測和科技諮詢機構在渝設立區域總部。支持企業加入國際創新聯盟。建設商標審查協作重慶中心。支持第三方機構為企業提供工業設計、樣機制造、中試生產等創新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眾創空間、孵化器和加速器。完善項目甄別、培訓指導、風險投資、收購轉化、哺育上市等全程孵化服務,形成完備的創新創業生態鏈。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創新財政科技資金使用方式,用好重大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專項資金,支持重大創新平台和領軍人才團隊建設。發揮政府創投引導基金的槓桿作用,完善科技股權投資、債權融資和眾籌募資。創新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和開發利用方式,籌建科技要素交易中心,發展第三方成果轉移轉化機構。擴大高校、科研院所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權限和收入分配自主權,落實科技成果轉化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構建體現增加知識價值的收入分配機制。支持科研人員依法依規兼職兼薪,鼓勵科研人員離崗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進一步清理與創新發展不相適應的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確保政策落地。

(五)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核心,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優化功能佈局,強化互聯互通,提升國家中心城市承載力、協調性和宜居度。

統籌各功能區域城鎮空間佈局。有序推動都市功能核心區功能疏解和人口減載,加快都市功能拓展區配套設施和大型人口聚居區建設,引導功能性設施和新興產業集聚,促進產城融合、職住平衡。推動大都市區一體化發展,構建“一心多極網絡化”高度融合的空間格局,發揮城市發展新區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主戰場作用,提升大都市區的同城效應和整體功能。引導渝東北城鎮羣特色發展,推動“萬開雲”板塊交通互聯、產業協同、發展聯動、一體繁榮。支持渝東南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依託交通幹線、區縣城和重點鎮,構建民俗生態城鎮羣。按照成渝城市羣規劃,完善功能性基礎設施,推動產業鏈接、服務共享、生態共建,提升成渝城市羣一體化發展水平。集中發展一批特色小鎮。深入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合理流動。

推進內暢外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建設全國綜合性鐵路樞紐,加快構建“米字型”高鐵網和“三主兩輔”鐵路站場,推進渝西、渝湘高鐵等項目前期工作,開工渝昆高鐵和重點港區支線鐵路項目,提速鄭萬高鐵、樞紐東環線等在建項目,建成渝黔鐵路,投用沙坪壩站、西站一期等鐵路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推進“三環十二射多聯線”高速公路網建設,加快實施開州至城口等高速公路項目,擴能射線高速通道,完善內部聯結網絡,通車總里程達到3000公里。投用江北國際機場t3a航站樓和第三跑道,培育基地航空公司,增闢國際航線,推進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建設一批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加快果園樞紐港建設,完成港區鐵水聯運接駁改造,加快承接寸灘港分流的貨運量。建成投用珞璜、龍頭、新田港區一期主體工程。優化街區路網結構,建成一批跨江大橋和穿山隧道,打通一批“斷頭路”,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實施大都市區軌道交通一體化規劃,加密中心區域軌道交通線,推動軌道交通向城市發展新區延伸。建成川渝電網500千伏第三通道。啟動城市發展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從長江、嘉陵江取水,採取大集中、小分散和互聯互通的配置方式,逐步實現大都市區一體化供水。建設一批大中小型水庫,提高城鄉用水保障能力。

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完成法定城鄉規劃全覆蓋編制任務,推進區縣“多規合一”,建設城鄉空間規劃共享數據平台。完成主城區城市總體風貌設計,做好重點區域城市設計。實施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保護和修繕一批傳統風貌街區,推進老廠房改造利用,加快棚户區改造,拆除違法建築,促進城市有機更新。全面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建築方針,提高建築設計水平和質量,發展裝配式建築,促進鋼結構建築的推廣應用。加強城市立體綜合開發,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海綿城市試點,實施智慧城市應用示範工程,推動城市精明增長、集約發展。持續推進道路節點渠化,落實公交優先道,發展特需公交,綜合治理佔道停車,疏緩道路擁堵。深化城市管理體制和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市容環境綜合整治,繼續實施景觀照明提升工程,切實加強園林綠化工作,讓我們這座城市更加靚麗。

(六)推動農業農村轉型發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深化“三農”領域改革。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升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能力。探索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的有效實現形式,擴大農村集體資產量化確權範圍,推動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户,健全非經營性資產集體統一運行管理機制,激活農村資源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開展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點。完成國有林場改革,深化供銷社和農墾改革。

加快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穩定糧食、生豬、蔬菜等基礎產業,保障主要農產品供給。促進七大特色產業鏈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推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和區域特色產業提質發展。推進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發展及副產品綜合利用,完善市場流通體系和冷鏈物流體系,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延伸農業產業鏈。統籌農產品生產基地佈局,新建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和出口示範區。健全標準體系,加強品牌建設,發展農村電商,增強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築牢農業農村基礎。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推進高標準農田、標準化產業基地建設,提升農業技術裝備和信息化水平,持續改善農業農村發展條件。完善財政支農政策,深化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試點。完善農業農村發展用地保護機制。開展農業設施權屬證融資試點。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深化農產品收益和價格指數保險試點。

持續推進三峽後續工作。完成年度項目申報,落實庫區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生態環保等後續項目。推進城鎮移民安置小區綜合幫扶和農村集中安置區精準幫扶,促進安穩致富。實施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與避險搬遷,加強庫岸環境綜合整治、危巖處理和移民安置區高切坡防護,切實保障庫區羣眾生命財產安全。

(七)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嚴守“五個決不能”底線,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努力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嚴格管控生態空間,認真落實差異化環保政策,加強產業項目全過程環保監管。落實節約優先戰略,實行能源、水資源、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開展能效、水效、環保“領跑者”引領行動,促進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降低排放強度,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建設一批節能環保產業園區,打造國家重要的環保產業基地。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推動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縣建設,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積極控制温室氣體排放,深入開展低碳城市、低碳產業園、低碳社區等試點,發展綠色建築。完善綠色消費政策。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全面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要求,持續實施“五大環保行動”,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沿江及城區環境污染隱患企業搬遷治理,加大主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力度,着力解決一批羣眾反映突出的環境問題。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嚴控機動車尾氣、揮發性有機物和揚塵污染,強化餐飲油煙治理和露天焚燒執法。加強飲用水源保護,深化重點支流整治和湖庫管護,全面推行河長制,深入開展水域垃圾清漂,建設一批城市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推進交通、工業、建築施工、社會生活噪聲治理,着力解決噪聲擾民問題。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細化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抓好水土流失及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探索消落區治理新模式,強化自然生態空間保護利用,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污染土壤治理修復和安全利用。實施好農村垃圾治理專項行動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化環保垂直管理和用能權、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制度改革,創新環保產業股權投資基金運作模式,健全社會資本參與機制,推廣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動環保督察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開展。推進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強化生態環境損害追責。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五個堅持”原則,做好各項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作,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羣眾。

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整合財政資金和各類資源,紮實推進“六個一批”精準扶貧工程,確保現行標準下所有貧困區縣摘帽、貧困村銷號、貧困人口脱貧。精準對接脱貧攻堅多元化融資需求,落實貧困地區企業上市、易地扶貧搬遷貸款、扶貧再貸款等金融扶貧政策,加快貧困地區產業發展、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完善扶貧開發長效機制,推動制度保障與開發造血、區域扶貧與到户到人的有機結合,鞏固脱貧攻堅成果。

完善就業社保體系。加強技能培訓、創業扶持和就業援助,推動重點羣體充分就業和自主創業,做好去產能企業職工的分流安置工作。按照國家部署,推進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漸進式延遲退休、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等改革。實施職業農民、技能人才、小微創業者等七大羣體增收激勵計劃。制定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政策,適時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強化臨時救助和專項救助,全面推行“救急難”制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支持社會化養老服務業發展。做好婦女、兒童、殘疾人工作,規範發展社會慈善事業。

推動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優化教育經費支出結構,穩步提高生均撥款標準。加強普惠性幼兒園建設。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鼓勵普通高中特色辦學。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強化中職與高職、應用技術本科銜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培育重點學科和特色學科羣,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進市屬高校轉型發展。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快教育信息化。做好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入學工作。加強特殊教育。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

不斷完善衞生與健康服務。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藥品加成,合理調整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健全分級診療制度。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總額控制付費為主、單病種付費相結合的複合型付費方式,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報銷比例。依託重慶藥交所,推進藥品採購“兩票制”和集中帶量採購。健全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機制,優化公共衞生服務,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進健康關口前移。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扶持和規範社會辦醫。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落實全面兩孩政策。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統籌推進文化行政管理、國有文化資產監管和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全民閲讀、全民藝術普及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出一批有全國影響的優秀文藝作品。實施釣魚城、巫山人遺址等重點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和傳統村落保護。發掘巴渝文化,培育品牌文化企業,推進一批重大文旅融合項目,引導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備戰第十三屆全運會,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更好滿足羣眾體育健身需求。

滾動實施民生實事。計劃投入421億元,繼續推進15萬人高山生態扶貧搬遷、新建小區與配套學校同步覆蓋、4萬公里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等民生實事,增補農村建卡貧困户d級危房改造、公共停車位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背街小巷治理、城鄉居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貧困人口和困難家庭醫保救助等民生工程。

(九)全面加強社會治理。堅持專項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相結合,推動政府治理、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推進基層民主協商和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引導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社區公共事務,促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聯動。依託區縣、鎮街、村社三級公共服務中心,完善一體化工作平台和大綜治格局。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廣人民調解駐公安派出所機制,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加強現代科技手段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建好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在行政審批、監管服務等領域率先記錄使用信用信息。

深化平安重慶建設。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治安防控網格化信息化建設,促進跨部門信息資源共享。堅持公共安全風險制度化排查評估,提升預測預警預防能力。嚴防“三類惡性案事件”發生。深化警務機制改革。加強治安亂點整治,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嚴防電信網絡詐騙等網絡新型犯罪。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深化食品藥品重點對象、重點場所、重點產品專項整治,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確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加強防災救災減災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提高突發事件防範控制、應急響應、有效處置能力。強化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做好新形勢下擁軍優屬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強化安全生產工作。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以負面清單倒逼各種責任主體築牢安全防線。抓好煤礦、交通、建築、消防、危化品、特種設備等領域常態化大排查大整治,依法查究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防控重特大事故。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實施一批安全生產重點工程,提高安全基礎保障能力。強化安全技能培訓,普及安全知識,提升全民安全自覺。

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做好今年的工作,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政府各項工作,努力提高施政水平和服務能力。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行政許可標準化,嚴控新設行政許可,推動項目投資、創業創新、生產經營、公共服務等領域精準放權,進一步簡化流程、優化程序、提高效率。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動態管理市、區縣、鄉鎮三級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加快負面清單制定頒佈,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全覆蓋。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建成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的網上平台,實現政務服務智能便捷、公平可及。

(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提高公務員隊伍的法治思維和服務管理能力,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權履職。科學制定政府規章,強化規範性文件監督管理,擴大立規工作的公眾參與度。健全行政決策機制,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法定程序,嚴格實施重大行政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和責任倒查。加快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建立統一、互聯、共享的行政執法信息和監督網絡平台,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探索跨部門綜合執法,分類推進鄉鎮綜合行政執法。嚴格行政執法責任追究,確保執法行為嚴格、規範、公正、文明。

(三)強化權力運行監督。全面加強對政府公務員行使權力的監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自覺接受司法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完善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健全常態化、長效化監督機制。紮緊制度籠子,強化工程建設招投標、公共資源配置、國資轉讓、政府採購、財政補貼、行政審批、執法檢查、行政處罰等行政行為的監督約束。深化政務公開,拓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創新政務公開方式,促進互聯網便民服務平台信息共享。加大對重大政策措施、重大項目建設、重要資源開發等事項審計督查力度,健全廉政風險防控機制。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高懸反腐利劍,有腐必懲,有貪必肅,決不讓腐敗分子有任何藏身之地。

(四)持續加強作風建設。堅決把全面從嚴治黨的各項要求落實到政府工作和公務員個人修為的各個環節。嚴格執行有關法規,規範政府公職人員行為。進一步密切同羣眾的血肉聯繫,在情感上貼近羣眾,在發展上依靠羣眾,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真心實意為羣眾辦實事、解難事,當好人民公僕。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舉措正風肅紀,促進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推進節約型政府建設,嚴控“三公”經費和公款消費。堅決整治庸政懶政怠政行為,強化政務督查、績效管理和履職問責,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營造願幹事、敢幹事、能幹成事的良好氛圍。加強公務員隊伍思想道德和能力建設,強化宗旨意識,做到恪盡職守、勇於擔當,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各位代表!實幹成就夢想,奮鬥贏得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重慶市委堅強領導下,矢志改革、鋭意創新,推動重慶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向黨的十九大、市第五次黨代會和重慶直轄20週年獻禮!

【第7篇】xxx鄉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業務培訓班,

通過學習與培訓,管理員能夠熟練地掌握政府信息公開的日常管理,進一步增強了政府信息公開網上發佈的操作性。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一)公開信息數。截至底,累計主動公開政府信息122條。

(二)公開信息的主要類別:貫徹落實國家關於農村工作政策的情況;財政收支、各類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宅基地使用的審核情況;土地整理、山場招標、煙田基礎設施建設、水利工程建設等招標情況;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情況;其他應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等。

(三)信息公開的形式。公開的形式包括縣政府網站、公告,宣傳單、檔案館查閲場所及其他便民渠道。

三、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辦理情況

全年我鄉未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請求。

四、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

全年我鄉未進行過政府信息公開收費。

五、政府信息公開復議、訴訟和申訴情況

全年未發生針對我鄉有關政府信息公開事務的行政複議案;未發生針對我鄉有關政府信息公開事務的行政訴訟案;未收到針對我鄉政府信息公開事務有關的申訴案。

六、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我鄉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存在着一些問題。目前我們採取的公開形式比較單一,公開設施缺乏,影響了廣大羣眾的知曉率;政府門户網站上政府信息公開數量少,信息公開不夠及時,政府信息公開長效管理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信息發佈內容歸檔還不夠準確,工作人員工作技術有待提高。

(二)解決辦法和改進措施

1、夯實工作基礎,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制。從工作實際出發,進一步科學規範政府信息分類,明確界定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和免予公開政府信息範圍。嚴格執行政府信息公開前保密審查制度,明確審查工作程序和責任,確保“上網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網”。完善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工作流程,確保每件申請得到規範答覆。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2、深化公開內容,豐富公開形式,提高政府信息公開質量。推進公益性強、公眾關注度高的政府部門的信息公開,試行對涉及民生、公眾關注度高的規範性文件、重大決定等政府信息開展相關解讀工作。進一 步規範政府網站、信息公開欄等公開載體建設,不斷拓展政府信息公開的渠道,方便羣眾及時獲取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

xxx鄉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特向社會公佈度xxx鄉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本報告包括概述、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依申請公開信息和不予公開情況、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複議、訴訟和申訴的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及附表等。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如對本報告有任何疑問,請與xxx鄉人民政府辦公室聯繫(地址:將樂縣xxx鄉人民政府 ;郵編:353311;電話:0598-2983319;傳真:0598-2983319 )。

一、概述

推行政務公開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具體體現;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舉措;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和電子政務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我鄉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和省市縣有關要求,結合本地實際,不斷向縱深發展,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加強組織領導。xxx鄉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高度重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統一籌劃,部署任務,落實職責,把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納入到日常工作當中,把它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並確定專人負責政務公開信息的收集、報送、公示等項工作,確保我鄉政務公開信息及時、準確、完整地報送。

2、編制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和指南。為確保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依法、有序推進,建立、健全了政府信息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保密審查等相關制度,我鄉認真編制《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和《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對政務公開的指導思想、組織領導、政務公開的主要內容、公開時效、公開形式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和具體要求,並確定專人負責政務公開信息的收集、報送、公示等項工作,確定了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對外公開了政務信息受理機構及聯繫方法,使政府信息公開走上法制化、規範化軌道。

3、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根據政府信息公開需要,我鄉專門配置了一台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備用於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並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和維護,保障了公開工作的順利進行。

4、加強宣傳和培訓。按時參加了縣政府辦舉辦的

【第8篇】市人民政府關於全市抗震救災工作的情況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

根據會議安排,現將全市抗震救災工作的有關情況報告於後,請予審議。

一、主要災情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市4縣(區)、188個鄉鎮、168萬人不同程度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23.4億元。從全省來看,雖然我市受災相對較輕,但與縱向比,超過了歷史上以往任何一年的旱災和洪災損失。災情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七個方面:一是人員傷亡較重。全市因災死亡13人,受傷307人。其中學校師生死亡4人,受傷57人,無失蹤人員。二是民房校舍損毀嚴重。全市共倒塌房屋1.09萬户、55.24萬平方米,嚴重受損房屋2.45萬户、139.82萬平方米。全市428所學校受損,受損面積78.61萬平方米,倒塌校舍面積1.03萬平方米,經鑑定不能繼續使用的校舍面積25.3萬平方米。三是道路交通多處中斷。全市損毀幹線公路35.7公里,農村公路153.3公里;損毀橋樑113座6778米;損毀隧道1座937米;損毀縣級以上客運站1個,農村客運站11個,碼頭4個。四是山體滑坡較為嚴重。全市因地震誘發的次生地質災害742處,其中滑坡564處、崩塌177處、泥石流1處、其它災害29處。五是水利工程遭受重創。全市水利水電工程不同程度損毀,其中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65座、山坪塘3807口、小微水3745口、鄉鎮供水設施146處、電站45座,小水電工程損毀13處;堤防工程損毀1.9千米,灌溉渠道受損38.6公里。六是基礎設施嚴重受損。地震發生時,全市電力一度中斷;通訊設施受損嚴重,損毀傳輸設備24台,移動通信基站76座,電信基站6座,損毀光纜148.8公里,電纜15.1公里;巴人廣場多處出現構建拉裂;燃氣主管道2處拉裂,多處支管漏氣;供水管道受損91.1千米;全市城鎮在建房屋有28%開裂受損。七是文物毀損嚴重。北龕、西龕摩巖造像處山體、圍牆和房屋受損,將帥碑林100多處建築物不同程度受損。

二、抗震救災工作開展情況

地震發生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啟動防震救災應急預案,積極有序開展抗震救災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明顯成效,把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具體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了組織指揮體系,確保了抗震救災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在地震災情發生後,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時間就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仲彬同志任指揮長的巴中市抗震救災指揮部,下設專門辦公室,並組建了7個專門工作組,負責對全市抗震救災的指揮、協調、督導和服務工作。市政府在地震發生的當天下午5點召開了第一緊急會議安排抗震搶險工作,當晚12點又召開了各區縣長和市級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蔘加的抗震救災緊急會議。5月13日上午8:00,市政府再次召開在家領導幹部緊急會議,並立即組織四個工作隊,分別由兩名市級領導帶隊深入到各縣區查看災情、慰問災民、指揮救災。根據市委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市政府把抗震救災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來抓,先後3次召開常務會議,10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抗震救災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市政府先後下發了《關於切實抓好抗震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關於做好防災減災力保“三搶”工作的緊急通知》、《關於統籌做好中央和省駐巴單位抗震救災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對每一階段的抗震救災工作進行了及時安排部署。市政府每位領導根據各自分工,都積極投身抗震救災第一線,全力以赴組織開展抗震救災工作。代市長蒲波同志一到巴中,就專門聽取全市抗震救災工作的情況彙報,並於6月6日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對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進行了全面部署。各縣區、鄉鎮也建立健全了組織指揮機構,做到了認識到位、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確保了抗震救災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二)及時開展隱患排查工作,嚴防次生災害的發生。地震災害發生後,為了防止次生災害和衍生災害的發生,我們按照“分級負責、轄區負責、部門負責”的原則,立即組織全市機關幹部深入災區、深入羣眾、深入基層、深入重點工程和險工險段,全面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特別是對學校、醫院、道路、橋樑、水利設施、民房等重點部位進行了全面排查,落實了安全防範措施。截止目前,全市沒有出現因次生、衍生災害而造成新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了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我們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災後防疫防病知識宣傳,先後共印發16萬份防疫防病衞生知識宣傳資料,組織衞生防疫專業消殺隊伍135支,出動消殺人員2315人次,消殺面積26.7萬平方米。抽調1586名畜牧人員組建了915個應急分隊,對死亡畜禽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周邊環境開展全面消毒,全市對因災死亡畜禽的無害化處理率達到了100%,消毒畜禽圈舍及周邊環境達1500萬平方米。截止目前,全市沒有因地震災害引發重大傳染病流行疫情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

(三)全力開展抗災自救工作,儘快實現了“三個恢復”。災害發生後,我們緊緊圍繞“三個恢復”,全面開展抗災自救工作。一是嚴格工作紀律,保持和恢復應有的機關工作秩序。地震發生後,市政府專門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必須保持應有的工作運行機制,必須嚴格作息制度和值班制度,必須保證機關職能作用的正常發揮。市效能辦先後多次開展專項督查。各級各部門都堅持了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保證了信息暢通和及時、準確、全面地反饋信息,為抗震救災工作的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二是抓好受災羣眾生活安排,儘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災害發生後,通過相關部門的全力搶修,電力在2個小時內恢復正常,通訊在5個小時內基本恢復正常,受阻的交通也儘快得到了恢復。全力抓好受災羣眾的生活安排,目前全市已累計撥付抗震救災資金6054萬元,組織帳篷720頂、救災糧2800噸、棉被1974牀、衣物2萬餘件、彩條布30餘萬平方米等救災物資,及時發放到災民手中,保證了受災羣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潔淨水喝、有臨時住處、有基本醫療。因災死亡人員已全部安葬,並按每個死者5000元標準給其家屬發放了撫卹金。確定了4個成品糧加工企業,加班加點加工成品糧食,已在6月10日前將首月救濟錢糧發放到了災民手中。加大了藥品、食品、油料等急需物資的調集工作,保證了市場供給和救災所需。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囤積居奇、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維護了正常的市場秩序,確保了市場物資供需平衡。三是加強社會面的控制,恢復了正常的社會治安秩序。災害發生後,公安、武警、消防、駐巴部隊全體出動,開展晝夜巡查、值班守護,全力加強社會穩控工作。市政府先後多次召開新聞發佈會,對羣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解答,着力消除羣眾的恐慌心理。從總體看,全市人心安定,社會穩定。

(四)積極組織開展愛心捐贈活動,紮實做好支援重災區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輕災區大力支援重災區”的指示精神,全市上下牢固樹立全局意識、大局意識,全力以赴支援重災區。通過廣泛動員幹部職工和社會各界開展愛心捐贈活動,截止6月10日,全市慈善總會、紅十字會共接收各類捐贈款物4154萬元。我市先後派出武警、消防官兵、交警、醫護人員、衞生防疫人員等1600多人,300余車次到青川、都江堰、汶川、平武等重災區參與搶險救援。全市有2512名志願者積極報名參加支援重災區。市委、市政府向成都、綿陽、德陽、阿壩、廣元、雅安等重災市(州)捐款捐物210萬元,調運大米、麪條、食用油等亟需救災物資近200噸。積極開展了無償獻血活動。同時,市政府下發了《關於嚴格加強抗震救災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切實加大了對救災款物的接收、管理、使用的監管力度,做到了公開、公平、公正、合理。

(五)堅持“兩手抓”,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實現。按照市委的總體部署,我們始終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抗震救災,一手抓經濟發展。按照重建規劃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編制了《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綱要》和一個總體規劃及八個專項規劃,正在有序開展重建工作。同時我們着力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抓緊開展了農業“三搶”工作,小春糧油實現全面豐收,增產6.2%;大春生產基礎紮實。着力推進工業提速增效,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6.6億元,同比增長23.2%左右。着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1—5月全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34億元,佔計劃的36%。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按照市委提出的實施“四大戰略”,推進“五個突破”,打好老區建設發展翻身仗的總體部署和要求,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安排好受災羣眾的生產生活。重點抓好“三孤”、“三無”人員的生活安排,按照“錢糧同步、糧隨錢走”的發放原則,嚴格救災款物的發放管理,保證受災羣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潔淨水喝、有基本醫療。

(二)進一步做好防止次生災害工作。全面落實受損基礎設施的安全防範措施,重點做好水利設施的安全度汛工作。繼續加強對塌方、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防,堅持主動處理、及時處理、安全處理,實行排險與避險相結合,落實科學的防範措施,嚴防次生災害造成新的損失。

(三)進一步抓好災後重建工作。按照“應急安置與長遠發展相結合、生活恢復與生產發展相結合、災後重建與統籌城鄉相結合”的要求,加快災後重建步伐,確保倒房户在年底之前搬進新居。繼續抓好學校危房鑑定和排危處理,對暫時無校舍的學校要創造條件幫助其安全復課。

(四)千方百計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按照堅持“兩手抓”、奪取“雙豐收”的要求,盡力加快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確保農民增產增收;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確保實現提速增效;加快服務業發展,着力優化經濟結構;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推動經濟較快發展;加快實施民生工程,着力改善民生,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中國教育資源—網

【第9篇】瀋河區人民政府“兩基”工作年審自查報告

瀋河區人民政府“兩基”工作年審自查報告

市教育督導室:

瀋河區現有中國小校50所,其中,高中8所(完全中學3所、獨立高中4所、民辦公助高中1所);國中11所(公辦國中9所、民辦公助國中2所);國小2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61,758人,其中,國小31,580人,國中19,286人,高中10,652人,特殊教育學生240人。在職教職工5,579人,其中,國小2,557人,中學2,661人,直屬單位277人,特殊教育84人。一線專任教師4,352人。全區中國小教師學歷全部達到法定標準。

現有托幼園所117處,其中街辦園所13處,駐區單位園所30處,教育辦園3所,個體家託71處。省、市級幼兒園所15個,其中省級示範園所8所。在園幼兒9,800名,入園率94%。幼兒教師741名。教師專業達標率98%。

一年來,瀋河區委、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深化改革,加強管理,以鞏固和提高“普九”成果、積極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為重點開展工作。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重要位置,納入了議事日程,對事關全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問題親自過問,定期召開區委書記、區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教育工作,加強了對素質教育工作的客觀與具體指導。分管領導經常深入學校現場辦公,聽取教育部門的彙報,認真解決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使全區教育整體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為做好本次迎檢工作,我區根據沈教督發[]13號文件精神,專門召開了區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迎檢工作。及時將會議精神向區委、區人大彙報,並責成區教育局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工作計劃,在全系統內開展了廣泛深入的自查自糾工作。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採取有效措施,鞏固和提高“兩基”工作成果

一年來,我們以切實推進我區高水平、高質量普及義務教育的工作為重點,把教育放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繼續增加對教育的投入,進一步樹立了教育為本的觀念,着力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工程,努力完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加強教師隊伍的統一管理,積極推進我區義務教育的均衡、優先、協調發展,為實現科教興區戰略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一)教育經費預算安排執行情況

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採取多種措施,確保教育投入的三個增長。

1、政府對教育撥款情況

2003年,政府財政收入46,191萬元,比上年增長26.44%,政府對教育撥款18,748萬元,比上年增長26.68%。政府財政收入55,420萬元,比2003年增長19.98%,政府對教育撥款預算安排22,498萬元,比2003年增長20%。

2、生均教育事業費執行情況

2003年,國小生均教育事業費2,233.58元,國小生均教育事業費2,836.25元,比2003年高27%;2003年國中生均教育事業費2,113.93元,國中生均教育事業費3,610.20元,比2003年高71%。

3、生均公用經費執行情況

2003年,國小生均公用經費為332.84元,國中為236.30元。

,國小生均公用經費為506.89元,國中生均公用經費為615.64元。

充足的資金保障使全區教育教學整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辦學效益有了明顯改善,為城區人口素質提高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組織實施“雙高普九”工作情況

隨着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及人民羣眾對高水平、高質量義務教育需求的不斷提高,“雙高普九”已經客觀地成為現代化建設水平的重要標誌,做好“雙高普九”工作也就現實地成為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瀋河區在抓“雙高普九”工作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總結,提出了“硬件要硬、軟件要實、相互促進、均衡發展、首批挺進”的基本思路,富有成效地推動了“雙高普九”工作的新局面。

1、推進“雙高普九”的總體戰略

本着“面向未來、優先考慮、適度超前、充分保障”的方針,我區主要採取了“系統規劃全局,實施整體推進、建立“三導合一”工作體系,實施高效運行、立足“區情”、“校本”,實施“特色興教”、加強開放交流,實施外腦支持、促進人員流動,實施潛能激活”五個策略。以教育科學發展觀,把質量當作學校發展的生命線,積極鼓勵引導校長依法自主辦學,追求學校自身的辦學特色,培養富有特長的學校教師,創建富有特點的學校課程,造就富有個性的學生,最終實現優勢互補,整體提升。

2、推進“雙高普九”工作的主要措施

區委、區政府領導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幫助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解決辦學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雙高普九”工作從外延式規模發展向內涵式質量發展轉變提供了有利條件。

一是建立領導及部門責任制度。成立了由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分管領導為成員的“雙高普九”工作領導小組,小組成員每人包保一所學校,定期聯繫,積極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將“雙高普九”工作的各項任務分解到區內各有關部門和街道辦事處。各相關部門分別從政策、物力、財力等方面,為“雙高普九”提供支持。

二是加強督導,引導推進。重新修訂《瀋河區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督導評估方案》,並將之作為新一輪督導評估的依據。運用具體指標,引導學校關注管理細節,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

三是立足現狀,有效解決實際問題。儘管我區已基本具備雙高普九的達標要求,但我區仍然積極針對督導檢查中掌握的基礎資料,重點對目前存在的各項薄弱環節進行了充實和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加大硬件投入,努力縮短差距。本着整體、優質、均衡的原則,結合全區中國小硬件建設中的一些薄弱環節,我區先後投入資金8,687,000元,緊急配備學生微機1,480台、教師微機1,289台;並投入資金100萬元用於改善校校通網絡等,極大的改善了我區現代化辦學條件。

其次,提供政策傾斜,保證人員配備。針對我區四所薄弱國中的現狀,我區制定了《對我區參與城區部分國中改革工作學校實行定點幫扶的意見》,建立了區內校際間定點幫扶制度。滿族中學、九十四中學、九十中學、十八中學分別與八十二中學、育源中學、一六五中學、第七中學建立了一對一的幫扶關係,並定期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區教育局定期對學校間開展幫扶工作情況及工作檔案資料進行監督檢查,充分保障幫扶工作的順利實施。與此同時,繼續加強骨幹教師的選派和調入,不斷提高學校骨幹教師比例。截止到目前,我區已選派骨幹教師28名。被選派教師除保持原關係及待遇不變外,還享受對口支援學校教職工福利待遇,極大提高了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我區雙高普九工作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並於今年11月18日在大連召開的“遼寧省推進普及義務教育‘雙高片’工作暨評估驗收現場培訓會”上作了經驗介紹,收到良好效果。

(三)組織落實課程改革工作及執行教學計劃情況

推進課改深度,提升教育質量一直被列為我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2年我區全面啟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在區委、區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此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嚴格執行《瀋陽市中國小教育教學管理常規》,做好全區學校常規管理工作,對中國小學科及課時的設定、教學進度的安排等方面做出明確要求的基礎上,今年以來,我區主要通過課改工作會議、課改專題活動周及深入學校的專業引領等工作方式,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已發生重要變化,課改的深層問題如評價方式改革、校本課程開發等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具體實施情況如下:

1、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機制

區裏成立了由主管區長任組長、教育局局長任副組長的課改領導小組,並下發了《瀋河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方案》。領導小組堅持定期例會制度,及時研究解決課改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2002年以來,每年投資百萬元實施新一輪課改培訓,其中,2003年又增加投資50多萬元,修建了英特爾未來教育專用教室。

2、形成區域性課改特色

以校本研修促進課改是我區課改工作的一個特色。通過下發《關於加強校本教研,積極推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開闢“瀋河校長話課改”論壇、組織“教育局局長與校長課改對話”、承辦遼寧省建立校本教研製度經驗交流現場會及東北三省九市區國小教研協作體第21屆年會等工作,極大地推進了我區課改工作的深入發展。

以瀋河教育信息網為依託,以國家級“基於信息技術環境下校本培訓、研訓一體管理機制研究”課題為載體,積極開展以信息化、交互式教師研訓新模式的實踐研究。創建了瀋河教研網、瀋河作文網、瀋河科研網、瀋河未來教育網等專題網站。

目前,區域性的校本研修正朝着自主性、實效性、個性化、特色化的方向健康發展。

3、充分發揮業務引領、服務作用

實施研訓策略。堅持“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在全區中國小幹部教師中廣泛開展根基於課改實踐的教師研訓活動。搶先引進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教師學校業務人員、中國小領導率先接受“頭腦風暴”,目前已經培訓1000多名中國小骨幹教師。

此外,我區還結合實施課題牽動策略、“課改聯絡員制”、“講師團‘菜單’服務”、“教研員上課改研討課”等新型工作方式,保證研訓工作重心下移,充分滿足基層學校需求,受到基層學校的歡迎。

二、加強教育督導建設,保證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

根據瀋陽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關於認真貫徹〈瀋陽市教育督導條例〉,加強區教育督導機構隊伍和制度建設專項督導檢查的通知》精神,今年3月,我區召開了瀋河區教育督導工作會議,下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教育督導工作的意見》,對教育督導機構、隊伍和制度建設都做了具體規定。

(一)教育督導機構設置情況

1、瀋河區早在2000年3月1日,就將原“瀋河區教育督學室”更名為“瀋河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進一步明確了瀋河區教育督導機構的性質和職能定位。2000年6月12日正式掛牌。

2、瀋河區符合《條例》第六條的規定和《通知》要求,教育督導職數和編制為:主任督學一名,正處級;辦公室主任一名,正科級;督學4名,行政編;兼職督學14名,事業編(其中6名二線校級幹部),共18名。

3、成立教育督導工作站。瀋河區教育督導工作站是區教育督導室的派出機構,代表政府開展教育督導工作。一年來的實踐效果不錯。全區兩年可以完成一個督導週期。

【第10篇】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述職述廉報告分管教育文化衞生廣播電視計劃生育體育等工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縣人大常委會對我進行述職評議,這是對我的信任,是各位委員、人民代表對我的關心和愛護,是對我在縣政府工作以來依法履行職責的一次全面考核和接受監督的好機會,我深感高興和榮幸。現在,我將任職以來的主要工作情況彙報如下,請予評議。

一、任職以來的主要工作

我是2002年8月走上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崗位,至今已有四個年頭。在將近四年的政府工作中,先後協助縣長分管教育、文化、衞生、廣播電視、計劃生育、體育等工作。工作面廣、線長,工作量大,且又多是社會事業這一塊,底子薄,基礎差,矛盾多,老百姓期望值和關注度很高,工作任務比較艱鉅、壓力很大。作為一名年輕的領導幹部,我致力於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我確定自己工作的總體思路是:體現全局,彈鋼琴,保證面上工作的基本平衡;圍繞中心抓重點,推進我縣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部門同志的努力工作下,較好地完成了分管工作的各項任務,為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一)在不斷學習中提高自身素質

黨中央要求做好一名新時期的領導幹部,必須具備五種能力,只有具備五種能力,才能較好地駕馭複雜的工作局面,為使自己儘快具備這五種能力,我不斷加強學習。一是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等重要理論知識,苦練內功,夯實自身的理論功底。二是認真學習法律法規。為切實做到依法行政,我始終注重學習各類政策和法律法規,嚴格按照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規定,約束自己的言行,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特別是7月1日《行政許可法》正式實施後,我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依法行政,依法辦事。三是努力學習業務知識,爭當內行領導,講內行話、辦內行事。在繁忙工作之餘,我總是擠出時間認真學習教育、計生、衞生等專業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從而使自己在分管工作中更有針對性和指導性。四是在不斷工作實踐中學習。有些東西是書本上學不來的知識,比如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和複雜局面等。對這些問題我總是在具體問題中細心觀察,認真處理,並虛心地向老同志請教,向經驗豐富的同志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五是嚴格要求自己。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不斷更新知識,我於5月參加省委黨校的招生考試,並順利被錄取。

(二)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指導工作

怎樣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正確指導分管工作,正確決策,是我任職以來經常思考的問題,從我分管的這些部門看,新時期的'文教衞、計生等工作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我們必須把握這些工作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來促進工作,幾年來在工作中我通過不斷的學習、調研、分析、比較等多種形式,科學地判斷形勢,有針對性地拿出指導方案,有針對性地督促、指導分管部門開展工作,並積極、主動、正確地給縣委、政府當好參謀,獻計獻策,從而使所分管工作如教育、衞生、計生等工作穩步發展並不斷進步。

(三)注重協調,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做好新時期領導工作,光靠個人力量遠遠不夠,一個人再有才幹,也離不開大家的支持。在工作中,我始終注意尊重各級領導、團結同志,充分聽取同志們對工作合理的建議,並予以採納,注重用民主集中的辦法帶好分管的這幾支隊伍班子,並多方協調,爭取全縣其它部門對所分管工作的支持。如教育、衞生、計生這幾大塊工作牽涉到千家萬户,方方面面。我十分注重發揮政府領導的作用,積極協調有關領導和部門引起重視並給予大力支持,從而有效地推動這些工作發展。

(四)抓特色、突重點,力求教育工作上台階

**的教育相對比較落後,但**的發展又離不開教育支撐,這是**領導的共識,更是我們政府分管領導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工作中,我注重抓了以下方面:

(1)積極爭取優化教育環境。2003年9月召開了我縣高規格科教工作大會,出台了《**縣進一步加強科教工作的決定》,在優化教育環境,全面重視和推進我縣教育工作等方面做了高標準要求,在全縣形成了濃厚的重教、興教氛圍。2003年成立縣救助貧困學生基金,舉辦了獻愛心、為貧困學生助學的專場文藝演出募捐,現場募集助學基金19萬多,並以此為主形成多方資助學生的助學體系,縣成立了貧困學生捐助中心,共接受各界捐資77565元,使224名貧困學生受到資助順利就學。爭取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的助學項目,他們已連續四年對我縣貧困學生進行了資助;資助金額年平均達4萬元,又新增了44名指定學生。通過多方聯繫,深圳民生銀行湯洪洋先生也已先後兩年資助了桐木中學、縣二中等學校的部分貧困生,僅今年就資助了10590元。現我縣因貧困而失學孩子的數量已減少到最低限度。

(2)狠抓教育教學質量。這幾年我縣大學聯考升學率連年上升,尤其是縣一中

【第11篇】區人民政府環保工作情況調查報告

區人大常委會:

根據xx市xx區人大常委會(以下簡稱:區人大常委會)審議議題和視察調研計劃安排,區人大常委會調查組以分組和集中調研的方式,對我區環保工作情況進行了明察暗訪,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區人民政府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嚴格責任落實;強化組織保障,完善基礎設施;突出工作重點,打好污防攻堅;加強執法監管,堅持常態長效;狠抓問題整改,健全懲防體系”六大措施,有力地推動全區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截止10月,空氣質量達標率為x%,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以來首次在全年已監測的時間內均達到二級標準。其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為56微克/立方米,較同期67微克/立方米削減11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為33微克/立方米,較同期36微克/立方米削減3微克/立方米。大格紐、虹橋、窯上、金竹溝等4個省控斷面水質全面達標,水城河水質逐步得到改善,雙橋水庫等18個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x%。中心城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x分貝、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為x分貝,均控制在國家標準以內。轄區未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環保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建成和改造中心城區12座垃圾收集轉運站;投資x億實施農村污水處理項目;投資x萬元完善鄉鎮垃圾收運設施;投資x億元建成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資x億元建成市政污泥處理項目;投入x餘萬元對雙橋水庫一級保護區17户進行搬遷,投入x萬元建設界碑、界樁及水質環境監測監控設施設備,積極謀劃二級保護區污水及垃圾治理等項目。積極整改中央和省委環保督查問題,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我區自查問題x件、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信訪案件x件已全部完成整改,反饋問題涉及我區x個,已完成整改x個,礦山恢復治理等4個問題正在整改中;省委環保督察交辦xx區信訪案件x件,辦結x件,辦結率x%。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環保工作認識不足,職責界定不明

有的職能部門對環保工作認識還不到位,未分清環保工作和環保部門工作的關係,以為環保工作就是環保部門的工作,未履行作為行業主管部門應履行的環保監管職責。

現行的環境統管與分管的權限看似分明卻關係不順,只有分工,缺乏協作,部門、鄉鎮社區不同程度存在環保職責不清、任務不明、主輔關係不分的情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效能,導致監管不到位、監管缺位。比如噪聲污染防治的責任分工就有10個以上的部門,羣眾舉報投訴方式更為複雜,要分時間段、分行業,是否辦理了手續,還要分是固定聲源噪聲還是非固定聲源噪聲,才來確定向哪個部門進行投訴。現實中,噪音污染多發於凌晨,羣眾首先找的是公安局,因為羣眾弄不清楚什麼污染源歸誰管。這些複雜的職能分工,看似細緻明確,可監管無銜接性,直接導致的是工作上的推諉。

【第12篇】xx縣人民政府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回顧過去五年

綦江已經站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起點

1998年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全縣人民在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和中共綦江縣委的領導下,緊緊抓住重慶直轄、西部大開發和渝黔高速公路建設三大發展機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擴大內需的方針和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對綦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負重自強,開拓進取,開創了綦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局面。回顧五年走過的歷程,我們深深感到:過去的五年,是我們克服困難較多、承受壓力較大、爬坡過坎的五年;是西部大開發取得重要進展、固定資產投入較多、城鄉面貌變化較大的五年;是改革開放力度較大、經濟社會發展較快、人民羣眾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的五年。

一、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綜合實力逐漸增強

二、改革開放縱深推進,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堅持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不斷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各項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縣屬國有企業改制率達到95.6%,70%以上的閒置資產得到有效盤活。農村税費改革基本完成;土地 流轉制度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順利推進。積極推行部門預算、政府採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財政體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國有土地使用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正式啟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得到加強,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以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為契機,幹部人事制度改革邁出新步伐。縣鎮機構改革、鄉鎮和村居行政區劃調整全面完成。教育、衞生等社會事業改革取得新進展。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紮實推進,“三金'、“三亂'清理整頓基本完成。綜合整治發展環境,改革行政審批制度,促進了開放型經濟發展。成功舉辦了綦江縣首屆投資貿易洽談會,積極參與全國、全市經貿洽談和會展,外商投資日趨活躍,新增外來投資企業55户,引進重點項目25個,五年累計利用外資8.48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4420萬美元。

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鄉面貌明顯改觀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邁出堅實步伐。大力實施水土流失治理、綠色通道建設、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累計封山育林完成18萬畝,退耕還林6.5萬畝,實施天然林保護6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25平方公里,全縣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8%。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原則,“一控雙達標'(污染物總量控制、工業排放污染物和城市功能區環境達標)工作紮實推進,環境污染治理得到加強,人居環境有較大改善。

四、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五、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公民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以德治縣取得成效。“科教興縣'力度進一步加大,實施市、縣重點科技項目31項,“全國科普示範縣'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兩基'工作通過國家驗收,農村藝術教育列入全國50個實驗縣之一,高中階段教育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小布局調整和危房改造穩步推進;支持市屬企業改革和發展,廠校移交工作全面完成。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實現了“三為主'縣的創建目標,人口得到有效控制。文體廣電事業進一步加強,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一批優秀節目和藝術作品在全國、全市比賽中獲獎。衞生事業加快發展,縣鎮醫療機構基礎設施明顯改善,醫藥秩序整頓取得實效;結核病防治、計劃免疫、無償獻血、農村改水改廁、除四害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有效防止了各類傳染病暴發流行。國防教育不斷加強,圓滿完成了徵兵任務和民兵預備役工作。工會、人事、統計、審計、社保、民政、氣象、質監、檔案、史志、保密、民族、宗教、僑務、對台、人防、外事、信訪、老齡、殘疾人和婦女兒童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績。

六 、民主法制建設紮實推進,社會秩序保持穩定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推進依法治縣進程。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重大決策主動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方面的意見,五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1285件,促進了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以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為重點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成效明顯。“三五'普法圓滿完成,“四五'普法深入開展,公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進一步增強,依法治縣取得明顯成效。切實加強安全監管,全面開展道路運輸、礦山企業、消防、化危品、地質災害、民爆物品等方面的安全整治和檢查,安全形勢明顯好轉。建立健全經常性、制度化的調處機制,人民內部矛盾得到妥善處理。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持續開展“嚴打'整治鬥爭,依法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和“法輪功'邪教組織,堅決掃除社會醜惡現象,維護了社會政治穩定。

五年來,縣政府切實加強自身建設,深入開展了“三講'教育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積極開展行風評議,嚴肅查辦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增強政府工作人員勤政意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機關作風有了較大轉變,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有較大提高。在縣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為民辦實事的目標任務基本完成:一是人民廣場工程已完成勘察設計、項目報建和部分舊房拆遷工作;二是影視會議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三是體育館主體工程完工,正在進行配套設施建設;四是縣二級汽車站投入試運營;五是縣城至三埡口、縣城至玉龍道路改造工程完工,綦隆路口路面已完成半幅硬化;六是大石路改造工程竣工;七是開發區綜合批發市場已開工建設;八是農網改造二期工程基本完成;九是完成了3.5萬人、2.1萬頭牲畜的農村飲水任務;十是59個村的扶貧項目完成了規劃和29個村的啟動工作;十一是通惠河流域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縣城飲用水源得到了較好的保護,水質已恢復到3類飲用水源標準。

回顧過去五年,我們艱苦奮鬥,紮實工作,勵精圖治,結束了低谷徘徊的局面,使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速度較快、質量較高、效益較好的新起點。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和共同參與的結果,是全縣人民智慧和勞動的結晶。在這裏,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奮鬥在全縣各條戰線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駐綦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和所有關心綦江、熱愛綦江、支持綦江建設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全縣經濟總量偏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550美元,比全市少200多美元,小康建設進程比全市滯後2年;經濟結構仍不合理,科技基礎較為薄弱,運行機制還不夠靈活;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城鎮形象尚差,發展環境不夠優化,對外開放水平不高;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就業和再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部分羣眾生活還比較困難;政府職能轉換、工作作風、領導方法和管理水平還不完全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在一些地方和單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奢侈浪費等現象依然存在。對此,新一屆縣人民政府將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展望未來五年

綦江闊步邁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徵程

新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五屆縣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建立“一極二廊四區'經濟發展基本格局的五年,是建設工業強縣和經濟大縣的關鍵五年,也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基礎的五年。未來五年,渝黔、綦萬高速公路將全線貫通,綦江區位優勢更加明顯;未來五年,我們將加快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完成“十五'計劃,實現“十一五'計劃的良好開局。在這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新一屆縣人民政府使命崇高,責任重大。

新一屆縣人民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實縣第十次黨代會的目標任務,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攬全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增加投資和激活消費為重點,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優化環境為保障,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加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社會全面進步。

主要奮鬥目標是:夯實工業強縣基礎,構築四大經濟高地,提高城鄉文明程度,實現富民興縣目標。構築開放型經濟高地: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針,放開投資領域、放開要素市場、放開資源配置、放開融資渠道,努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到,實際利用縣外資金大幅度增加,出口創匯實現翻番,突破1600萬美元。

構築特色經濟高地:充分發揮區位、交通、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新型工業、第三產業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農業,推動全縣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增強產業整體競爭能力、區域綜合創新能力和聚集輻射能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到,力爭三次產業的比重調整到22:40:38。

構築民營經濟高地:大力發展以私營個體經濟和股份制為主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力爭使民營經濟佔縣域經濟的60 %以上。

構築城鎮經濟高地:加快縣城建設步伐,使縣城面積擴大到13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6萬人。紮實推進小城鎮建設,創建5個“經濟強鎮'、5個商業小城鎮和一批特色工業小區,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第三產業,拓寬農民就業空間,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7萬人,使城鎮化水平提高到40%。

提高城鄉文明程度: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全市中上水平,升入高中的比例達到80%以上,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得到弘揚,精心打造誠信、文明的新綦江。為實現上述目標,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新一屆縣人民政府將着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工業經濟為支撐,加快建設工業強縣

工業興則百業興,振興工業是振興綦江經濟的必由之路。要舉全縣之力,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強縣'戰略,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加快園區建設,構築工業經濟新的載體。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成規模'的要求,集中力量把橋河工業園區建成市級產業園區。以原慶江機械廠閒置資產為依託,以紡織業和建材業為主導,把慶江工業園區建成縣級產業園區。要依託場鎮,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在渝黔、綦萬高速公路有出口的地區,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工業小區。園區建設要高起點規劃,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搞好集中整治和配套建設。要創新園區開發機制,突出解決項目、資金、人才問題,用發展的眼光找項目,從宏觀政策上把握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從市場準入上把握消費需求的變化,從資源優勢上把握可持續發展,從實際出發開發一批比較優勢項目;用全新的思路籌措資金,本着“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的原則,堅持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和信貸、外資、內資並舉的方針,招商引資建園區,形成上爭下籌、內聚外引的多渠道籌資格局;用優惠的待遇引人才,在用好本地人才的同時,建立人才引進機制,以人才支撐園區優勢產業,以人才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以人才推動園區經濟發展。

切實扶優扶強,做大做強優勢產業。要牢固樹立全縣一盤棋和企業發展無小事的思想,大力支持市屬企業發展,切實解決企業改、擴、建項目中的具體問題和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為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創造寬鬆的環境。大力發展以汽車配件為主的機械加工業、以火電和水電並舉的能源工業、以有色金屬為主的冶金工業、以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為主的食品工業等優勢產業,改造提升紡織、建材、化工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努力形成支柱產業更強、傳統產業更大、高新技術產業更快的工業經濟新格局。

着力三大創新,努力增強工業經濟發展活力。着力機制創新,繼續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引導縣屬國有集體企業走民營之路。重點搞好18户國有集體關停企業改革,轉換機制,盤活存量,再現生機;着力管理創新,按照“科學、從嚴、高效'的原則,挖潛革新,降低成本,強化管理,增加效益,培養一批管理先進、效益顯著的工業經濟“小巨人';着力科技創新,堅持技改擴建與新上項目並重,每年實施一批技改擴建和新產品開發項目,每年新上一批科技先導型的工業項目,每年引進一批外來投資的工業項目,不斷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後勁。

二、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快調整農業結構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農業是基礎,農村是重點,農民增收是關鍵。要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把“三農'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面向市場,跳出農業抓農業,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全面繁榮農村經濟。

圍繞農民增收,抓住退耕還林的機遇,高水平實施農業產業化。以實施市政府確定的“農業產業化百萬工程'為重點,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調整種植業、改造提升林果業、大力發展畜牧業,突出發展加工業,構建優勢農產品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農業產業化新格局。一是要培植龍頭企業。牢固樹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觀念,興辦和扶持一批市場前景好、輻射帶動力強、資源支撐面大、羣眾受益面廣的龍頭企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型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瞄準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以發展特色無公害農產品為重點,加快發展訂單農業,帶動更多的農民進入市場,提高農產品商品率和市場佔有率。二是要壯大產業基地。集中力量建設石樑河流域農業綜合開發區,着力實施以南部四鎮為重點的25萬畝退耕還林工程,重點抓好水果、蔬菜、畜禽、糧油四大主導產業,逐步建成30萬隻肥羊羔、30萬頭優質瘦肉型生豬、15萬畝優質水稻、10萬畝甘蘭型黃籽油菜、優質辣椒、反季蔬菜、優質水果、5萬畝筍竹、3萬畝中藥材等一批農業產業化基地。三是要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重點加強以鎮村為主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創辦專業協會,大力發展中介組織,以科技和信息為重點,為農村經濟搞好全方位服務。

圍繞農民增收,大力發展農村

二、三產業。以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村工業化,促進農村城鎮化,加快農村小康建設步伐。以實施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百個經濟強鎮工程'為載體,加快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推動鄉鎮企業“二次創業',充分發揮鄉鎮企業在繁榮農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不斷提高農村第三產業的比重;有計劃地引導農民向非農產業、小城鎮、大城市有序流動,加速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大力發展農村勞務經濟。

圍繞農民增收,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鞏固和擴大農村税費改革成果,加強農民負擔的經常性監管,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在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權益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依法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快實施新一輪扶貧攻堅計劃,重點抓好59個貧困村的扶貧開發,不斷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使農村困難羣體由温飽逐步邁向小康。

三、以激活消費為重點,發展壯大第三產業

抓住國家繼續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有利時機,大力發展以商貿、旅遊、房地產為重點的第三產業,拓寬消費領域,優化消費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按照流通活縣的要求,加快發展商貿流通業。強化組織創新和業態創新,逐步培植規模化、集團化、現代化的流通骨幹企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等新型業態,努力打造城北大道、中山路、龍角路三大特色商業街;抓好開發區綜合批發市場、火車站批發市場、邊貿市場和商業小城鎮建設,逐步形成功能完善、分佈合理的市場網絡、城鎮社區商業網絡和小城鎮商業羣。大力發展農村流通組織體系和販運大户,促進農產品和工業產品雙向流通,活躍農村市場;着力打造特色餐飲、文化品牌,積極推進便民店、專賣店、保健、娛樂等服務業的發展,努力把綦江建設成為重慶南部邊境商貿中心。

以發展休閒、度假為產業導向,大力發展旅遊業。認真搞好景區景點的規劃設計,加大引資開發力度,鼓勵民間資本投向旅遊業。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打造北部旅遊環線。抓好旅遊促銷和特色旅遊產品開發,提高綦江旅遊的知名度、服務水平和接待能力,把綦江建成主城區居民休閒、度假的後花園。

以滿足人民羣眾消費需求為出發點,積極發展服務業。加快發展信息、金融、保險、物業管理等現代服務業,有序發展以諮詢為主的中介服務業,大力發展養老托幼、家政家教、醫療保健、就業培訓、衞生保潔等就業容量大、帶動力強、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城鎮社區服務業,不斷提高服務業在經濟和就業結構中的比重。

以改善人民羣眾居住條件為目的,加快發展房地產業。整頓和規範房地產市場,開發功能齊備、環境優美的住宅小區,提高物業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擴大歸集面和歸集率,加大個人住房消費信貸投放力度,優化住房消費環境,提高人民羣眾購房能力,促進房地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四、以增加投資為動力,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中央和市的大力支持,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大幅度增加全 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促進城鄉面貌大改觀。

加強城鎮體系建設。按照“高水平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城鎮化進程。強化“經營城鎮'理念,充分運用市場手段盤活城鎮土地、公用設施等存量資產,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運作方式市場化的城鎮建管機制。堅持城市新建與改造並舉,外延發展與內涵提升相結合的原則,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完成縣城舊城改造,建成城北環道、孟家院公鐵立交橋、電力街二期工程、上升街道路、縣體育場、營盤山公園、5萬噸水廠、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一批市政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擴大城市規模,形成中等城市的基本框架和山水園林城市的雛形。加快小城鎮和農民新村建設,以渝黔、綦萬高速公路沿線的集鎮為重點,把城鎮建設與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建設一批人口規模較大的中心鎮、示範鎮,建設一批聚散輻射能力較強的特色小集鎮,逐步形成佈局合理、等級規模有序、功能互補的城鎮體系,使城鎮化水平在2002年的基礎上提高12.5個百分點。

加強交通體系建設。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加快建設工業強縣和經濟大縣的總體要求出發,以“一小時綦江'為目標,按照“鎮鎮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要求,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交通建設步伐,逐步形成與高速公路配套的四通八達、流轉暢通的公路網絡體系。建成渝黔、綦萬兩條高速公路;完成210國道文明樣板路創建和省道303線全面硬化改造;改造趕犁路,打通與江津的縣際路,建成縣城到中峯、橫山、丁山、扶歡、新盛5條通鎮油路;強化道路養護和管理,提高好路率和公路暢通能力。

加強通訊網絡體系建設。加快電話基站建設步伐,程控交換網點增加30個,程控交換機擴容10萬門,建成覆蓋全縣的通信網絡,實現村村通電話。加快綦江信息港建設,建成高速寬帶網,推進電話、有線電視、計算機三網融合,全縣電話普及率、電視入户率和互聯網用户普及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完成“電子政務工程',加快辦公自動化進程,提高工作效率。

加強能源體系建設。全面完成農村電網和城市電網改造,實現城鄉同網同價。積極為中峯抽水蓄能電站、趕水火電廠等項目建設提供條件和服務,在開發利用水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方面規劃實施一批大項目,基本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能源保障體系。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建成魚欄咀水庫,續建小一型水庫3座,完成一批病險水庫整治,加快建設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大灌區,基本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問題;繼續搞好農業綜合開發、氣象監測預報和村社户道路建設;加強農村生態示範户建設,搞好農户改廚、改圈、改廁、改灶、改曬壩,使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五、以優化環境為先導,做大做強開放經濟

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堅持不懈地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的開放戰略,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全方位發展開放型經濟。

全面優化發展環境。一是堅持把解放思想作為優化環境的先導,衝破各種思想障礙,摒棄陳舊落後觀念,努力營造加快發展的思想環境;二是確保行政審批服務大廳高效正常運轉,努力營造一流的服務環境;三是加強政風建設,規範行政行為,嚴肅查處損害綦江發展環境的人和事,努力營造公正嚴明的執法環境;四是廣泛開展誠信教育,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努力營造誠實守信的人文環境。五是制定和落實縣人民政府鼓勵投資的各項優惠政策,努力營造“放水養魚'的政策環境;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器。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採取以利招商、以誠招商、以園招商等多種形式,健全招商引資激勵機制,營造全民招商的濃厚氛圍,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充分利用銀行金融貸款,加快激活民間資本,促進項目、資金、人才、信息向綦江聚集,把我縣招商引資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入世後外貿環境改善的有利條件,大力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用足用好國家和市、縣鼓勵出口的優惠政策,加大對重點出口大户的支持力度,積極培育新的出口項目和經營主體,推動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是開放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切實做到政治上關心、政策上扶持、經營上服務、發展上鼓勵,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要把發展民營經濟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和發展第三產業結合起來,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改造國有集體企業以及農產品開發。着力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技術創新機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民營企業成規模、上檔次、增效益。

六、以基本國策為保障,增強持續發展能力

堅定不移地貫徹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高度重視並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質,穩定低生育水平。研究解決新形勢下計劃生育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重點搞好農村人口和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使 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堅定不移地貫徹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突出大氣污染治理和飲用水源保護兩大重點,強化城區揚塵和噪聲污染防治,推廣清潔能源,開展機動車輛尾氣整治,加快固體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加強工業污染防治,促使污染物達標排放,逐步關停或搬遷縣城規劃區內經技改仍達不到環保要求的嚴重污染企業,使縣城空氣質量基本達到二級標準,努力把綦江的環境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堅定不移地貫徹耕地保護基本國策,狠抓地質災害防治、國土資源珍惜利用和水土流失治理三大重點。堅持羣防羣治,重點搞好城鎮和農村居民集聚區地質災害隱患治理,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方針,既要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切實保護國土和礦產資源,又要健全資源有償使用機制,確保資源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抓好土地開發整理,完成1.6萬畝土地開發整理任務。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加強綠色通道建設,加快生態農業發展,加速荒山荒地綠化,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七、以先進文化為方向,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努力鑄造富裕、民主、文明的新綦江。

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強化社會信用意識,廣泛開展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社區、文明家庭、文明職工和文明市民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愛家鄉、興綦江'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城鎮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體能健康素質以及文明程度。進一步搞好國防教育,積極開展“雙擁'和軍民共建活動。

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主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和工作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決定。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充分發揮政協的參政議政作用。健全完善政府民主和科學決策機制,健全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制度,豐富民主內容,拓寬民主渠道,堅持事關羣眾利益的重大決策讓羣眾知情、理解、參與和支持。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按章程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其橋樑和紐帶作用。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對台、僑務政策。加強法制建設,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縣水平。按照政事分開原則,改革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精簡機構,裁減宂員,妥善分流人員,減輕財政負擔;高度重視安全穩定工作,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堅決依法打擊各類犯罪活動,依法懲治邪教組織和黑惡勢力,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維護社會政治穩定。

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堅持科技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引進和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的科研成果,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的骨幹企業,組建一批科技中介服務組織,形成鼓勵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破除封建迷信,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成全國科普示範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鞏固發展“兩基'教育成果,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教育,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辦學,前建成5所市級示範學校。加強繼續教育,逐步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加大教育投入和對農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中國小校佈局調整,優化、整合教育資源,基本完成中國小校現有d類危房改造,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積極發展文化體育、衞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建成文化館、圖書館、農民版畫陳列館、檔案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和一批市級示範文化站、綜合文化站。大力弘揚以綦江農民版畫和少兒版畫為特色的地方文化,發展文化產業,延伸文化產業鏈條。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和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不斷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深化衞生改革,抓好預防保健、疾病控制和愛國衞生工作,強化藥品監督、醫療質量管理和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療保健水平。加強農村衞生“三項'建設,積極改善農村醫療衞生條件。

八、以羣眾利益為根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始終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人民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使全縣逐步走向寬裕的小康社會。

千方百計擴大城鎮就業和再就業,降低城鎮失業率。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充分發揮經濟增長對增加就業崗位的基礎作用,健全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努力改善就業環境,支持勞動者自謀職業或自主創業,鼓勵企業和經濟組織更多吸納就業,幫助困難羣眾就業。力爭每年新增就業崗位不少於當年新增下崗失業人員,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下。

千方百計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好睏難羣眾生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障、養老保險制度,健全失業保險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起獨立於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基本保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蓋。積極發展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和社會扶助等保障事業。積極推行農村合作醫療,提高農民健康水平。

千方百計創建市級衞生城市,營造良好人居環境。圍繞把縣城建成“山水園林特色的城市'這一目標,不斷提高縣城管理水平,認真做好縣城的淨化、綠化、亮化、美化工作。深入開展城鎮容貌環境綜合整治,強化城鎮居民衞生意識,加強城鎮幹道、主要公共場所的清掃保潔,認真落實“門前三包'和路段管理責任制,根治縣城“髒、亂、差',提升城市形象。城鎮建設要突出建築風格,體現城鎮特色,降低容積率,提高綠化率,努力使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達到8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0%,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第13篇】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縣人民政府20xx年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參加大會的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20xx年及“十五”政府工作回顧

20xx年,縣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xx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團結帶領全縣人民,一手抓產業培育促進發展,一手抓解決羣眾疾苦促進和諧,圓滿完成了縣十四屆人大第三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超額完成了“十五”計劃的主要指標,全縣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一、經濟實力明顯提升

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中心,大力實施產業立縣、產業興縣、產業富縣戰略,較好地實現了經濟總量快速增長和經濟質量同步提升。20xx年,全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29.54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607萬元,同比增長14.1和28.9。

工業支柱作用日益增強。堅持“集中精力抓產業,突出重點抓工業”的思路不動搖,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大力招商引資,加快技術進步,推動了工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水電能源業增勢強勁。馬電公司與明光電力的合作成效明顯,內部改革走向深入,企業利潤成倍增長,税費達到3500萬元;金電建設進展順利,首台機組即將發電投產,成為工業經濟強有力的增長點。農產品加工業迅速壯大。齊祥食品公司30萬頭生豬加工線改造順利竣工,與重慶今普集團的合作正式簽約;金華紡織、賽克斯、海峽絲綢、泰興織布沉着應對國際市場衝擊,搶抓機遇擴大生產,輕紡工業全面復甦;可口爽、綠源食品產銷兩旺;興華藥業gmp技改達標,成為川東北獨家獲得認證的獸藥加工企業。機械冶金業不斷提升。嘉寶公司國有股份競賣成功,模具製造中心建成投產,新型車廂配件、摩托車系列產品遠銷重慶、河南;興貴公司研發出鍘草機等系列新品,國際國內市場份額不斷增加;航星鋼鐵冶煉生產線技改順利完成,生產能力大大提高;金壇、金鷹強強聯合,環保擴能改造項目實施順利。全縣工業企業完成重點技改項目7個,總投資1.25億元,企業實力明顯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8.22億元,工業增加值6.28億元,實現利潤3345萬元,入庫税金4650萬元,分別增長73.

3、59.

9、203.7和31.7。

農業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全年糧食總產量33.58萬噸。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生豬產業快速壯大。巨農實業、四川七環、齊祥食品在河舒、周口、長樑等地建成了4個萬頭以上的生豬良繁養殖場,發展了8個10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大户,全縣出欄生豬67萬頭,畜牧業總產值達11.5億元。引進七環食品、天傑普華在工業集中區新建肉食品和飼料加工企業,集生豬良繁、規模養殖和肉食品、飼料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生豬產業鏈基本形成。水果產業穩步發展。夯實錦橙100號基地建設,妥善解決疫病,加強標準化管理。支持巨農實業公司投資建設水果標準化示範園和水果氣調保鮮庫,延伸產業鏈條。全年水果產量7000萬公斤,產值1億元。葛薯產業全面啟動。引進北京荷田、重慶鈺峯,採用“公司 基地 農户”的方式,規劃落實了30個葛根種植基地鄉鎮,首批啟動了12個鄉鎮57個村5600畝葛根種植,並做好了技術培訓、種苗引進等相關準備工作。蠶桑產業逐步復甦。賽克斯公司租賃了27個鄉鎮繭站,鞏固蠶桑基地,形成了栽桑、養蠶、繅絲產業鏈。在抓好四大產業的同時,深度開發勞務產業,全縣輸出勞務17.97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1.25億元。

商貿旅遊業日趨活躍。穩步實施商貿流通企業改革,穩妥化解商貿企業多年積澱的資產債務、人員安置、養老保險等具體矛盾與困難。現代商貿流通快速發展,農資、糧食、水果、建材等物流中心基本形成。農村專合組織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村市場佈局和整體功能日趨完善。營造了以相如飯店為中心的黃金消費圈,商貿、服務、餐飲、住房消費持續升温。深入開展市場秩序整頓,實施藥品食品放心工程,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外貿易和經濟合作不斷加強,完成間接出口783萬美元。全年實現社會消費零售總額9.7億元,增長。旅遊產業穩步發展,總規通過專家評審,並啟動了“嘉陵第一桑梓”旅遊開發。

二、發展後勁持續增強

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以招商引資破解資金“瓶頸”,大上項目,推動縣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面落實招商引資責任,積極創新招商方式,實行項目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回引招商、領導帶隊招商與小分隊招商相結合,圍繞工業支柱產業、農業特色產業等重點項目抓招商,北京荷田、四川七環、天傑普華、重慶鈺峯等帶動能力強、輻射範圍廣的企業落户xx工業集中區,拉動產業升位;外地餐飲業主、品牌服裝、 特色小吃等名店名品入駐xx,引領消費升級。全年共引進項目67個,到位資金7.3億元,增長40,其中引進工業項目27個,到位資金4.7億元;農業產業化項目12個,到位資金1.5億元。

四川核電站首選廠址落户xx。發揚“敢為人先,鍥而不捨,無私奉獻,共謀發展”的精神,以最開明的政策、最優良的環境、最優質的服務,爭得四川

一、二期總投資770億元的核電站首選廠址落户xx,縣域經濟發展後勁顯著增強。 重點工程進展順利。積極論證、上報、爭取了西部縣級公路改造、農村衞生院建設、中國小危房改造等24個項目,落實補助資金7719萬元。金溪航電樞紐工程全年完成投資億元,淹沒補償工作進展較快;工業集中區一期工程建設基本完成,徵地、安置補償工作進展順利,已有5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入駐集中區;河舒——龍蠶油路改造工程竣工通車,南渠路xx段砂卵石鋪築全線完工,達成鐵路複線改造、華(鎣)南(充)500kv輸變電工程等重點建設正式啟動。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撫琴小區、紫苑小區建設快速推進,疾控中心、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等公益項目建設進度較快,嘉陵路路面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城區新建公廁8座;小城鎮建設穩步推進,徐家、羅家等20個省級重點小集鎮建設成效明顯,城市化水平提升2個百分點。完成了市政府掛牌企業的污染治理和木橋河治理年度任務;城市管理不斷加強,創建省級衞生縣城成果持續鞏固;投入300多萬元,開展了縣鄉道路整治“大會戰”;新建、改擴建村道公路公里;整治病險水庫10座;建成6個場鎮集中供水站,解決了1.4萬人的飲水困難。新建13個扶貧新村,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三、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把滿足羣眾願望作為行政第一追求,着力解決羣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促進了經濟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20xx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48元,增長和8.7,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助民解困取得實效。把解民困作為構建和諧xx的重要舉措,落實保障措施,建立特困羣眾低保制度,將城鄉8004户特困家庭和600户失地農民全部納入低保,全年共發低保金684萬元,幫助山區羣眾完成紅層找水打井6478口,切實解決羣眾生活難問題。建設經濟適用住房8000平方米,對受災羣眾建房實行每户元的定額補貼,切實解決羣眾住房難問題。全面啟動就業再就業工程,全縣216户“零就業”家庭全部實現就業零突破,全縣新增就業和再就業人次;加強了再就業培訓工作,建立了農民工培訓制度,實施“十萬農民培訓工程”,培訓城鄉勞動力5.75萬人,切實解決羣眾就業難問題。加快鄉鎮衞生院和醫療站點建設,建立特困家庭醫保制度,率先在全市將城鄉3000户特困家庭納入醫保,切實解決羣眾就醫難問題。建立扶貧助學制度,設立“圓夢助學基金”,發動社會捐助,資助貧困大學生199人;全面兑現義務教育貧困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名中國小生免交書費、學雜費萬元,切實解決入學難問題。投資萬元,新建村道公路公里,改擴建村道公路公里,切實解決部分羣眾行路難問題。湧現出了中壩新村和下河街社區先進典型社會事業再上台階。實施科技興縣戰略,完成科技興工、興農項目個,科技成果轉化率逐步提高。教育“雙基”成果進一步鞏固,中國小課程改革穩步推進,教育質量得到提高。高中教育快速發展,入學率達到。巨龍職中被評為省級重點職業中學。民辦教育、成人教育持續發展。改造中國小危房16.94萬平方米,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投資154萬元,加強了村廣播站和社區、農村文化活動陣地建設,羣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固定電話、有線電視村通率達到90.09,信息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公共衞生體系建設快速推進,強化了禽流感等重大疫情的防控工作。計生工作繼續加強,全面落實農村部分計劃生育扶助政策,全縣符合政策生育率達。完成了經濟普查和1人口抽樣調查。修志工作進展順利。國防建設、民兵預備役工作進一步加強。

審計、人事、物價、氣象、農機、檔案、僑務、宗教、無線電管理、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兩搶一盜”專項鬥爭,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維護了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改進信訪工作,主動排查調處矛盾糾紛,修訂完善了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妥善處置了各類羣體性和突發性事件。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強化隱患整治,加大監管力度,全縣安全生產“四項指標”全面下降,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明顯減少。

四、民主法制與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

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齊抓,加快民主與依法治縣、依法行政進程,倡導文明社會新風尚,開創了政通人和新局面。

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全面推進村級民主選舉,598個村的村委會、25個社區居委會全部實行了“公推直選”。全面推進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加強基層民主監督與管理,對村幹部每半年和年終實行述職評議,強化了羣眾監督作用。全面推行村務、財務公開,提高了羣眾的滿意率和信任度。加強了《行政許可法》、《村委會組織法》、《村民自治章程》等法律、法規、規章的宣傳力度,圓滿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務,幹部羣眾的知法、守法和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得到加強,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

精神文明建設實現新突破。堅持“以人為本,重在建設”的方針,全面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強化載體建設,建立“xx愛心助學網”,創建文明單位15個,建成農村“萬村書庫”圖書室76個。開展了行風評比和羣眾“滿意單位”和“十星級農户”創建活動,政風、行風、民風進一步好轉,全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 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紮實推進“三深入、三落實”和“三滿意”活動,努力構建人民滿意工程。加強廉政建設,完善了工程招投標制度和政府採購制度,強化預算外資金管理,加大了對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和政府性投資項目的審計監督。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革和完善了行政許可制度,全面清理行政審批項目,規範政府行政審批行為,注重發揮行政服務中心作用,集中辦理的許可項目個。進一步健全了人大審議、政協評議、羣眾監督和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114件,政協委員提案、建議、意見147件,滿意率均在90以上。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xx堅持在奮進中加快發展,在發展中謀求跨越,在跨越中凝聚人心的一年。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我們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搶抓宏觀調控機遇的結果;是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的結果;是我們創新體制,完善機制,實施產業興縣的結果;是全縣上下同心同德,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各級幹部、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向駐縣部隊、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和關心支持xx建設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效,為“十五”計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回顧“十五”工作,我們面對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面對入世後的巨大壓力和挑戰,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事故,不畏艱難,沉着應戰,敢闖敢幹,始終把發展經濟作為第一目標,把改革開放作為第一動力,把滿足羣眾願望作為第一追求,較好地促進了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過去五年,是經濟總量快速擴張、經濟質量同步提升的五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是20xx年的倍,年均增幅15.9;三次產業結構由20xx年的46.7:23.9:29.4,調整為35.3:35.5:29.2。過去五年是改革取得大突破、招商取得大成效的五年。“四個百分之百”的改革舉措和外地客商資本的投入,一舉盤活存量資產億元,使户工商企業起死回升,各待崗、下崗職工重新走上工作崗位。特別是近三年來,縣委、縣政府以招商引資破解投入與發展“瓶頸”,引進項目個,資金億元,分別是前十年總和的倍和倍,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過去五年是xx項目建設最多、投入力度最大的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4.57億元,是“九五”投資總額的3.45倍。過去五年是城鄉面貌明顯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的五年。交通、通信村通率達到,有線電視村通率達到,農網改造全面完成,城鄉人民生產生活條件日益改善。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不斷加強,省級文明衞生縣城創建成功,城市形象大步提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是20xx年的1.4倍和1.61倍,養老、就醫、就業等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業方面,傳統農業比重偏大,農業產業化進展不夠快,土地產出率不夠高;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門路不夠廣,就業服務機制有待創新,就業觀念亟待引導和轉變;農業抗風險能力、集約化經營水平、組織化程度還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農民增收辦法不多、途徑不廣。工業方面,結構矛盾和體制障礙仍未得到根本解決;主導產業層次不高,產品附加值較低;具有自主開發能力的企業較少,缺乏名牌產品、著名商標;經營者投資擴張意識較弱,規模企業較少;三產方面,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提高不快,專業市場集聚度不高,旅遊資源開發滯後。社會穩定方面,就業和再就業壓力仍然較大,少數羣眾生活還比較困難;社會熱點、難點等問題引發的上訪現象時有發生。機關作風方面,政府職能轉變需進一步加快,行政效率、服務水平與人民羣眾的期望和要求還有差距。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予以高度重視,努力加以解決。

“十一五”奮鬥目標

“十一五”是本世紀頭二十年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機遇,立足科學發展,着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社會和諧,全面開創經濟社會建設的新局面,奮力推進xx新一輪新發展新跨越。今後五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根本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工業立支柱,農業興產業,三產上台階,城市升形象,黨建出成果”的發展思路,構築“一城三線四區”區域經濟佈局,打造四川集水電和核電於一體的電力能源基地、西南優質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川東北都市休閒渡假勝地,建設嘉陵江中游綠色生態屏障,促進全縣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主要預期目標是:20xx年地方生產總值比20xx年翻兩番,達到59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城鎮化水平提高到34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基礎設施顯著改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良性發展,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達到較高水平,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步。建成工業經濟強縣、特色農業大縣、商貿旅遊旺縣、民營經濟新縣、綠色生態靚縣和財税收入富縣。

【第14篇】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人民政府自查報告範文

查情況簡要彙報如下:

一、自查情況

1、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建立情況。建立健全了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明確和規範了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程序、內容和要求,並明確了本機關、單位信息發佈、留言評論等保密審查的領導、機構、人員及其職責。

2、政府信息公開發布各環節保密制度落實情況。配齊了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人員,並進行崗位培訓,專業人員熟悉本崗位保密責任、相關知識技能,並認真履行職責;在製作發放擬公開的文件信息資料時,明確信息公開屬性、公開方式、公開時間;政府信息公開堅持“先審查、後公開”和“一事一審”原則;對可能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擬公開事項,與相關部門進行協商;對不能確定是否可以公開的事項,上報有關主管部門或同級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對於決定公開的涉密文件信息資料,嚴格履行解密程序,並確保解密手續完整;未經解密的文件、密碼電報等,包括摘要、標題、發文字號,禁止在無密的單位使用;經解密並決定公開的,已隱去發文格式和發文字號;對違規公開涉及國家祕密和不宜公開信息的直接責任人員、負有監督管理責任和領導責任人員進行及時查處並依法規追究責任;對不宜公開的涉密文件信息資料數據化過程中採取相關保密措施;完備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審批手續、登記和記錄。

3、計算機網絡使用管理情況。所有用於存儲、處理擬公開文件信息資料的涉密網絡、計算機及移動存儲介質防護措施均符合保密要求;未在用於存儲、處理擬公開文件資料的涉密計算機與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之間交叉使用移動存儲介質;未使用非涉密計算機及移動存儲介質處理擬公開涉密文件信息資料。

4、機關、單位網站管理情況。定期組織開展網站保密檢查,及時發現和消除泄密隱患,已建立檢查記錄檔案;網站管理人員按規定履行崗位保密職責;網站信息發佈登記記錄清晰並保存完整。

5、社會網站監管情況。各有關主管部門依法履行監管職責;社會網站無違規制作、複製、發佈、傳播涉密信息的情況;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絡運營商、服務商均履行保密義務;社會網站已建立健全信息發佈審查機制。

二、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我縣一直將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及時研究部署。為切實加強對該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為組長,縣政府辦主任為副組長,各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政務公開工作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政府辦),負責各項工作的聯繫協調。根據人員職務變動和工作需要,及時對領導組成員進行調整,確保領導組織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基本形成了主要領導統籌安排、分管領導牽頭負責、有關部門專人實施的工作格局,確保了“涉密信息不公開,公開信息不涉密”。

(二)狠抓落實,加大宣傳。一是狠抓工作落實。在印發《通河縣人民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保密審查過程中相關單位的各自職責、審查程序和責任追究辦法,確保不發生泄密事件,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辦事”。對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按照“誰製作、誰公開”、“誰公開、誰審查”和“誰審查、誰負責”的原則,由各政務公開成員單位制作、更新;對屬於免於公開的政府信息,要求相關單位説明具體理由,由信息發佈經辦人審核,報審查領導審批;對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按照“統一受理、分別辦理”的原則,根據依申請公開內容,經單位負責人審核,視具體情況發佈。二是加大宣傳力度。嚴格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有關規定,對維護穩定、政法、信訪、民族宗教、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等涉密信息進行嚴格控制。組織經辦人員參加有關部門舉辦的各種學習培訓,增強各單位領導,特別是經辦人員的保密意識。充分利用縣廣播電視台、政務網站等媒體以及參與保密法法制宣傳展覽等形式,多渠道加強對領導幹部、重點涉密人員和保密幹部的保密法制宣傳教育,通過學習教育,進一步增強了廣大機關幹部的保密意識,提高了業務能力。

(三)嚴格檢查,認真整改。積極開展對全縣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的例行監督檢查,要求各單位定期開展信息安全工作自查,並及時將自查情況上報縣政務公開領導組辦公室。經常對各單位信息安全保密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發現問題要求及時整改,並報整改結果。對於從後台系統登錄上傳,並在縣政務網站發佈的文件資料,原則上由各上報單位自行審查,縣信息中心進行再次把關,確保門户網站所發佈信息不涉密。截止目前,我縣在政府信息公開發布平台上未發現涉密信息。

二、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

在本次檢查中,雖未發現涉密的公開信息,但也存在個別單位信息發佈人對涉密信息的認識不夠清晰、保密意識仍不夠強;少數單位對信息公開審核不夠規範等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下一步,我們將着力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一是繼續加大保密工作的宣教力度。以宣傳教育為主導,強化各單位、各有關責任人的保密意識。每年組織一至兩次專題培訓,着重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目錄編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程序,公開和不能公開的政府信息界定等方面知識的教育。進一步深化相關經辦人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基本內容以及相關配套措施的理解和把握,進而增強他們做好保密審查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全面提高做好信息公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繼續完善保密工作的制度保障。針對信息發佈中存在的不規範問題,要求各單位進一步對上網信息進行嚴格審查、嚴格控制、嚴格把關,從制度上杜絕泄密隱患。健全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將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程序與公文運轉程序、信息發佈程序有機結合,促進保密審查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有機結合。堅持“先審查、後公開”和“一事一審”原則,對擬公開政府信息進行嚴格的保密審查,嚴格禁止未經審查和批准的政府信息對外公開。要求各有關單位健全完善溝通協調機制,對是否涉密不明確的事項,報請關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涉及業務工作,徵求業務主管部門意見;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擬公開事項,應多方徵求意見、統籌協調;對密碼電報、標有祕級的文件等屬於國家祕密且尚未解密的政府信息,一律不得公開。健全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保密法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的相關人員依法追究責任。

三是繼續加強保密工作的督促檢查。為了確保保密審查管理工作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及時發現保密審查工作中存在的泄密隱患,堵塞管理漏洞,採取自查與抽查相結合,常規檢查與重點檢查相結合,定期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等方式,對信息公開發布平台各單位發佈信息情況、計算機及其網絡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涉密網絡的建設和使用情況以及涉密計算機、涉密網絡採取管理和防範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對於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要求縣保密局加強對其進行強化指導,並督促其及時整改到位。

【第15篇】鄉鎮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現在我受鎮人民政府委託向大會做工作報告,請審議,並請各位列席人員提出意見和建議。

工作回顧

,我們xx鎮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

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指導和各聯繫點單位、聯繫領導的關心支持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以富民強鎮為目標,圍繞招商引資、新農村建設、主導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團結帶領全鎮各級組織和各族幹部羣眾,認真貫徹落實“強基礎、抓教育、興商貿、育產業、保民生、促和諧”的工作重點和“商貿富市、工業強市、環境塑市、農業穩市”發展戰略,全力發展畜牧、建材、勞務、市場等四大主導產業,全鎮呈現出了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全面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 國民經濟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促進防控體系建設

三、社會其他各項事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四是在“惠民政策落實年”活動中,發放了一卡統、一冊明,通過銀行帳户發放各種惠農補貼,做到及時、公開、透明,全面完成了惠民政策落實年的各項工作任務。建立健全了至的兩基檔案。完成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五是加強了對摺雙路和村社主幹道的管理,加強了重點農田的保護,配合查處了樹人國小違法佔地。

六是建立了安全生產長效機制,落實了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制度,開展了安全生產月宣傳活動,與轄區企業簽定了目標責任書,對企事業單位的安全生產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對有安全生產隱患的企業,及時進行了處理,共計發放整改意見單21份,提出整改意見33條,全鎮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努力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

回顧的工作,雖然我們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全鎮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實踐中,做了一些較為實在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工作中還存在着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不夠解放,爭取的資金項目不多,影響了各項工作的快速發展;二是地理位置特殊,往來人員複雜,加之大夏河南岸綜合治理引發的民間糾紛較多,綜合治理工作形勢嚴峻;三是對政治理論的學習還不夠深入,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應對的方法不夠靈活;四是畜牧產業還未真正形成主導產業,有待進一步發展壯大;五是開展了村容村貌整治活動,但整治的力度深度不夠;針對這些問題和不足,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對待,逐步加以解決。

的工作打算

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第一一年,也是夯實發展基礎的關鍵一年,對於我們實現小康目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要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圍繞市上“兩區、兩場、兩山、兩河”的工作思路和“商貿富市、工業強市、農業穩市、環境塑市”的發展戰略,發揚“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開拓創新、鋭意進取、迎難而上、紮實工作,推動我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第十二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的決策部署,深刻領會中央關於推進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決定的精神實質,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鎮各項工作大局。

工作思路是:圍繞“保增長、保穩定、保民生”的要求,建好兩級班子(鎮、村),帶好兩支隊伍(鎮幹部、村幹部及黨員),圍繞南岸治理和工業園區建設,廣泛動員各界,重點建設市場,大力興辦企業,強化四項產業(畜牧、建材、旅遊、勞務),帶動第三產業,增加三項收入(鎮、企業家、農民),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四個水平(生產、生活、文明、管理),推動科學發展,促進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圍繞上述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爭取力度,夯實發展基礎。進一步營造三個環境,制定完善招商引資各項優惠政策,利用國家擴大內需的有利時機向省州市爭取各類投資項目,擴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支持工商大户來我鎮投資辦廠,同時,有重點的篩選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吸引力強,前景廣闊的項目,參加各種招商會、推介會進行招商引資,力爭在新上三至五個投資大、帶動作用好的大項目、好項目。

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主導產業。

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要求,充分利用市上的優惠扶持政策,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動員種植大户集中連片新建高效日光温室蔬菜園區,引導農民逐步由單一玉米種植向拱棚、高效日光温室蔬菜等高效農業發展。同時努力完成無公害蔬菜種植、荒山造林、退耕還林補栽等任務。畜牧養殖方面,充分利用市上的優惠政策,繼續擴大奶牛養殖、肉牛育肥、良種豬育肥,動員羣眾興辦規模養殖場,發展養殖户。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規範完善楊家養殖園區,擴大規模,鼓勵楊家及周邊羣眾到園區內養殖,進一步做大做強養殖園區。計劃新建1個標準化養殖小區,發展規模養殖場5—8個,養殖户15户,徹底改善村莊人居環境。發展集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的畜牧產業化企業,延長產業鏈,繼續把畜牧養殖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來抓,在搞好園區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動員羣眾户户修暖棚,家家搞養殖。

三、發揮區位優勢,培育完善市場功能。抓住我鎮是臨夏市南大門的區位優勢,對南龍一條街、環南路、尕丁家廣場至馬家莊段兩側合理規劃,大力發展商貿流通、餐飲、服務業,綜合開發尕楊家汽修廠,走商貿興鎮之路。對建成的五大市場,加強管理,提高效益。進一步做大做強臨夏市畜禽農貿交易市場,發揮市場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完成臨夏畜禽綜合交易市場一期工程項目的基礎上,要加快建設進度,完成市場二期和三期工程建設任務,繼續改善市場基礎設施,完善市場功能,不斷鞏固提高市場經營管理水平。

四、狠抓各項中心工作,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一是創建“平安鄉鎮”,狠抓維穩工作,重點抓好綜合治理、信訪、禁毒工作,加強宗教事務管理,不斷完善羣防羣控網絡,繼續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充分發揮警務室和治安巡邏隊的作用,擴大社會面的控制,嚴厲打擊“兩搶一盜”, 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加強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認真作好“五五”普法工作,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和星級宗教場所評選活動,協調各方面的利益管理,引導羣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努力把羣眾信訪訴求解決在初始階段和基層,妥善處理社會矛盾糾紛和羣體性事件,努力為全鎮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創造一個穩定和諧的環境。

二是狠抓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鞏固和提高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成果,要在強基礎、抓管理、帶隊伍上下功夫。以爭創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為契機,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全面落實各項優先優惠政策,狠抓節育措施,加大社會撫養費徵收力度,規範羣眾的生育行為,轉變羣眾婚育觀念,完善利益導向機制,提高計生服務水平,全面完成優質服務縣市創建工作任務。

三是以城鎮化建設為契機,強化城建城管辦公室職能,進一步制定完善環境衞生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組織動員全鎮各界深入開展環境衞生集中整治活動,取締各種佔道經營,規範市場秩序,徹底清理南龍一條街的衞生死角。加強全鎮道路的監督和整治,徹底清理馬路市場,整治亂停亂放,着力營造優美、整潔、秩序井然的南大門新形象。

四是進一步加強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積極搞好協調服務和宣傳,提高知曉率,擴大提高新型合作醫療覆蓋面和參保率,改善醫療衞生條件,讓人民羣眾享受到醫療保險的好處,切實提高廣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五是繼續加大教育事業的投入,進一步改善教育教學設施,促進全鎮教育事業全面發展。

六是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把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安裝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加大工作力度,掀起新的建設高潮。通過爭取項目、政府適當補助、羣眾自籌砂石料和投勞等方式,提高農村道路硬化標準。加大鎮村綠化、亮化力度;加快實施人畜飲水工程,進一步擴大沼氣建設規模,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村莊環境衞生管理方面,按照臨夏市村容村貌整治“六有十無”標準,建立村容村貌管理的長效機制。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加快農村書屋、體育健身場等文化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好災民建房和低保五保救助。加大勞務培訓力度,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七是要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精神,全力配合完成濱河中路的建設徵地、拆遷、補償等工作,確保市上重點項目的實施。

八是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強化安全意識,完善應急預案和體制機制,提高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生產安全事故、重大自然災害等應急處置能力,確保人民羣眾生命安全。

九是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確保黨的各項惠農政策落到實處。繼續深入開展擁軍優屬和軍民共建活動,努力抓好文化、體育、衞生等社會事業。

五、加強政府服務型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

按照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改進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優化機構設置,更加註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以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為重點,努力建設惠及各族人民羣眾的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創新管理制度,為羣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服務。完善辦事公開制度,加強政務、村務公開,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構建完善有效的廉政監督機制,堅決維護鎮黨委的集中統一領導,主動接受鎮人大的監督,提高辦事效率;強化政府誠信意識,提高政府公信力。鞏固提高基礎管理工作成果,不斷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提高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能力,大力弘揚勤政廉潔、求真務實、真抓實幹、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強化大局意識,加強協調配合,切實增強全體鎮村幹部搞好各項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確保政令暢通,執行有力。

六、高度關注民生,努力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鎮上要把關注民生,切實解決羣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困難,作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力爭為羣眾辦成16件實事、好事:

1、解決南龍部分村社的人畜飲水問題;

2、硬化村社道路11條;

3、維修渠道 1 500米 ;

4、建成尕楊家汽配物流中心二期工程;

5、籌措資金解決弱勢羣體的生產生活問題;

6、完成南濱河中路的徵地拆遷任務;

7、實施訂單農業,推廣甜玉米種植,增加農民收入;

8、建設養殖小區1個,養殖場6户;

9、開展農業實用新技術培訓,提高農業科技含量;

10、積極開展植樹造林工作,完成行道路的栽植任務

各位代表、同志們,我鎮各項工作的目標和任務已經明確,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在市委、市政府、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鎮人大的監督指導下,團結和帶領全鎮各族幹部羣眾,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鋭意進取,真抓實幹,為圓滿完成本次大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促進xx經鎮濟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而努力奮鬥!

謝謝大家!

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 上一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ibao/zjny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