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活動方案 >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沉浮》【精品多篇】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沉浮》【精品多篇】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沉浮》【精品多篇】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沉浮》 篇一

一、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雞蛋的沉浮與鹽水的濃度有關。

2、技能目標:能隨着加入鹽的量觀察雞蛋的懸浮程度,會記錄和表達試驗過程和結果。

3、情感目標:體驗在雞蛋沉浮實驗中兩人合作探究和分享實驗經驗的樂趣。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知道雞蛋在鹽水裏才能浮起來,並且懸浮的程度與鹽水的濃度有直接關係。

2、活動難點:做鹽水濃度與雞蛋懸浮程度關係實驗時能詳細記錄實驗過程,能清楚表達試驗過程和結果。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玻璃杯、勺子、筷子、雞蛋若干;清水、鹽,記錄紙和筆若干。

2、經驗準備:大班幼兒已經在生活中獲得一些沉浮的感性知識,如人會游泳才能浮在水面,不會游泳的人需要藉助游泳圈才能浮在水面,石子投入水中會立馬沉入水底等。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設疑導入

1、教師出示圖片:一個人躺在死海上舒適地看書。

2、教師:在圖片上你看到了什麼?為什麼他可以浮在水面沒有沉下去?你覺得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嗎?

(二)基本部分

1、介紹試驗教具,設疑引發幼兒思考

(1)教師出示各種各樣的實驗材料並介紹:兩個透明的玻璃杯裝着一樣多的水(先不説出一杯是清水一杯是達到一定濃度的鹽水),一枚雞蛋;突出兩個玻璃杯是一樣的,裏面的水也一樣多。

(2)教師提出問題:把蛋寶寶放到第一個水杯裏(清水),再把它放第二個水杯裏(鹽水)裏會發生什麼事情?

2、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初步感知蛋的沉浮現象

(1)教師操作實驗,引導幼兒觀察並説一説雞蛋在兩個杯子中沉浮的情況。

(2)教師提問:蛋寶寶在第一個杯子裏是沉在水底的,怎麼到了第二個杯子裏會浮上來呢?這裏究竟有什麼祕密呢?

(3)幼兒自主探索: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區分出淡水和鹽水的不同。從而找到原因:雞蛋在裝有淡水的杯子裏是沉下去的,在鹽水裏是浮上來的。

3、引導幼兒操作材料,深入理解沉浮與鹽量的關係

(1)教師進一步引導:蛋寶寶放在鹽水裏都會浮起來嗎?要放多少鹽才會浮起來呢?我們來做一做這個實驗,並記錄在記錄紙上。

(2)教師將幼兒分成兩兩一組,合作探究。

(3)教師提供操作材料:每組一個玻璃杯,一份食鹽,一根小勺,一根攪拌棍,記錄紙和筆。

(4)教師提出實驗要求:明確加鹽、攪拌和記錄方式等。

(5)幼兒合作操作實驗並進行記錄,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指導。

4、説一説沉浮規律,分享和總結經驗

(1)請小組幼兒展示記錄紙,並談談實驗過程和結果。

(2)教師繼續提問引導:為什麼蛋寶寶在剛開始加鹽的時候沒有浮起來,後來再接着加鹽才浮起來呢?

(3)幼兒集體討論,教師小結:雞蛋浮起來有一個過程,鹽放得少,鹽水濃度低,蛋不能浮起來;只有在加入一定量的鹽後,鹽水濃度變大,蛋才能在水中浮動直至全部浮起來。

(三)結束部分——解除疑惑

1、展示有關死海的三張圖片:躺在死海上看書;躺在死海上睡覺;在死海上打乒乓球。

2、教師解除疑惑:人們要在水裏浮起來需要遊動或者藉助游泳圈等工具。世界上只有一個地方的海水不需要這樣做人們就能自然地浮在水面,悠閒地看書,睡覺甚至打乒乓球。祕密就在於這個地方海水鹽分的濃度非常高。

五、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探究的是生雞蛋寶寶在鹽水裏的變化,那熟雞蛋和生雞蛋在鹽水裏的變化會是一樣嗎?老師在科學探索區提供了這些材料,小朋友們可以繼續進行探究。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沉浮》 篇二

活動背景:

在一次日常的班級積木消毒時,孩子們發現了浸泡在水裏的許多積木有的是浮在水面上的,有的是沉在水池下的。孩子們對這個現象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同樣的積木為什麼有的是浮起來的?有的卻是沉下去的?圍繞着孩子們的熱點話題我們在科探區投放了《沉與浮》的探索材料。

活動描述

片段一:沉浮實驗開始了

我先讓孩子一起猜測什麼東西可能會浮起來、哪些可能會沉下去。孩子們信心滿滿的表示,大的重的會沉下去,小的輕的會浮起來。我再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猜測收集實驗材料。同時我也提供了一些材料,如回形針等,期望在孩子原有經驗上造成認知衝突,引導幼兒從關注物體的外形到關注物體的材質。我提供了幾個不同功用的臉盆(一個放浮起來的物品、一個放沉下去的物品、一個放水)和記錄表,就這樣,我們的沉浮實驗就開始了。活動的第一天就吸引了很多人來參加,欣怡是第一個做實驗的人,她把物品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仔細地觀察着物品到底是浮起來的還是沉下去的,有時分不清楚時還會把手伸入水中摸一摸,等她做完之後她拿着記錄表高興地和同伴們分享她的實驗結果。孩子們在認真地實驗着,當實驗結果和自己的猜測一致時特別有成功感,而當不一致的時候會留下小小遺憾。在孩子充分實驗的基礎上,針對孩子們的問題,如為什麼回形針又輕又小,也會沉下去呢?我組織孩子展開了討論。

分析:

我們班級的孩子是第一次接觸“沉與浮”的活動,對於相關的一些沉浮的經驗認知還是比較少的。孩子們對於沉浮的基本經驗就是大的東西、重的東西會沉下去,小的東西、輕的東西會浮起來。然而孩子們在實驗中得到的結果卻和他們原有的'經驗產生了衝突。孩子們知道了原來小的、輕的東西也可能是沉下去的,而大的重的東西也可能是浮起來的,他們不再單純從物品的外形大小和輕重來猜測它到底是沉還是浮了。另外,孩子們收集的材料中很多是塑料製品,而這些塑料製品都是浮起來了,於是孩子們也瞭解到從物品的屬性上看,形成了“塑料的東西會浮起來的,鐵的東西會沉下去”的經驗,並將這個關鍵經驗進行了歸納和梳理。

片段二:都是金屬做的東西,為什麼有的會浮有的會沉?

在孩子們初步形成“塑料的東西會浮起來的,鐵的東西會沉下去”的經驗之後,我又和孩子們共同收集材料,驗證已獲得的經驗。我重點投放了不同的金屬類物品,以對孩子的已有經驗造成進一步的認知衝突。孩子們實驗後驚奇地發現,不管什麼塑料的物品確實都是浮起來的,但同樣是金屬類的物品也卻有不同的沉浮表現,還會像魔術一樣發生變化。在一次實驗中,菲菲完成實驗後襬弄這些材料,當她把碗充滿水之後發現碗開始沉下去了,這與之前的實驗結果又產生了不同,碗在沒裝水之前是浮起來的,而在裝滿水之後就沉下去了。原來,物品的沉浮是可以改變的,本來沉的東西還可以讓它變得浮起來。那麼怎麼樣才能使物品的沉浮發生改變又成為了孩子們的一個問題。

分析:

通過對不同物品簡單的沉浮探索之後,孩子們對沉與浮活動有了一定的經驗,也和原有的認知經驗產生了矛盾點,於是我們圍繞着這個矛盾點繼續探索。從孩子們產生矛盾的地方入手,選擇單一的、比較有特殊性的物品——金屬類。由於金屬類的物品在孩子們的概念中都是屬於比較有重量的物品,因此對於孩子們的已有經驗和實際操作結果又一定的矛盾存在。這個矛盾點是一個非常值得去探索的內容。雖然碗、盤子、易拉罐等都是金屬物品,可是它們的形狀都是空心的,空心的物品從重量來看就比較輕了,因此呈現的都是浮起來的狀態。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又認識到了空心與實心所產生的不同的沉浮狀態。

片段三:怎麼改變物體的沉浮呢?

在發現碗裝滿水時所改變的沉浮狀態後,孩子們的興趣不單單在於觀察不同物品的沉浮了,許多的孩子在操作中開始尋找讓物體沉浮改變的方法了。在一次活動中,昊昊一邊操作一邊詢問我是否能給他一根繩子,原來他想利用捆綁的方法將重的物品綁在輕的物品上增加重量以達到將物品從浮着的狀態變成沉下去。孩子們在這個階段的操作中將之前積累的經驗進行運用,能從重量、大小、形狀等多方位來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分析:

在前兩個階段的活動中我們圍繞着不同物品的沉與浮展開。有了這兩個階段的探索實驗,孩子們發現有的物品有時會沉下去有時會浮起來,也就是説物品的沉與浮不但與它本身的質量有關,也與外界的影響有關,如碗在不裝滿水的情況下是浮上去的,但是在裝滿水之後就沉下去了。因此,在這個階段孩子們更多關注的是如何改變物體的沉浮,這不單單是實驗觀察物品的沉浮情況,而是想辦法改變物體的重量或體積大小等來實現改變物品本身沉浮狀態的一種探索。在這階段孩子們的探索機會會更加多,能夠選擇不同物品的組合方式,增強了實驗前的思考性和實驗中的趣味性。通過嘗試不同物品的達成來實現自己的實驗結果。

片段四:有趣的沉浮游戲

紙船、雞蛋、紙盤、泡沫板……各種不同的沉浮小遊戲開始了。孩子們在紙船上、紙盤上和泡沫板上不斷地增加雪花片的數量,比比看誰的浮力大、誰的浮力小。原來,不同的材質,它們的浮力也是不同的。在清水中加入食用鹽,看看,原本沉着的雞蛋浮起來了,加入不同份量的鹽,雞蛋浮着的高度也會不同呢!

分析:

孩子們從一開始的觀察物體的沉浮、感知影響物體沉浮的原因到改變物體的沉浮這一過程中,瞭解到了物體沉浮不僅受本身條件的制約也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響,對於物體的沉浮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展了各種沉浮的小遊戲,通過增加物體重量、改變液體密度等方法來幫助幼兒感受不同物體所承載的不同放入浮力。如,通過在清水中不斷加入食用鹽的方法改變清水的密度來達到雞蛋沉浮的效果,這與之前通過物品捆綁、增加物體重量等方法又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物品本身沒有任何的改變,而改變的只是媒介物——水。通過這次的探索引導孩子去發現,改變媒介物也能改變物品的沉浮。這也開闊了孩子們的思維,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方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odong/ezmd3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