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活動方案 >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知道蜜蜂的外形特徵,瞭解蜜蜂的生活習性。

2、知道蜜蜂對人類的貢獻,激發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ppt《蜜蜂》

2、蜂蜜

教學過程

一、認識蜜蜂的外形特徵

教師説謎語:一隻小小蟲,飛到花叢中,又採花粉又採蜜,人人誇它愛勞動。

誰來告訴大家,這隻小小蟲是什麼?

二、課件演示

1、我們來看看小蜜蜂長的什麼樣呀?

幼兒觀察圖片並講述蜜蜂的特徵

(1)蜜蜂的身體分為哪幾部分?

(頭、胸、腹)

(2)蜜蜂的頭上有什麼?

(眼睛、觸角、口器)

(3)蜜蜂身上有幾對翅膀?(兩對)

(4)蜜蜂的有幾對足?看看三對足長的一樣嗎?

第三對足跟前面兩對有什麼不一樣?(三對足,第三對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5)蜜蜂全身長什麼?

小結:蜜蜂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一對大眼睛和口器,

胸部上有兩對翅膀、下面有三對足,蜜蜂全身長着細細的毛,可以粘住花粉。

第三對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三、蜜蜂的作用

1、引導幼兒討論:

(1)蜜蜂是怎樣採蜜的?

教師講解:蜜蜂從植物的花中採取含水量約為80%的花蜜或分泌物,

存入自己第二個胃中,在體內轉化酶的作用下經過30分鐘的發酵,

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內温度經常保持在35℃左右,經過一段時間,水份蒸發,

成為水分含量少於20%的蜂蜜,存貯到巢洞中,用蜂蠟密封。

(2)蜜蜂把身上的花粉抖在哪裏?

(3)蜜蜂的家族裏都有誰?

2、蜜蜂是人類的好朋友?知道它對人類有什麼好處嗎?

課件演示:蜂產品

四、認識蜂窩

課件演示

1、你們知道蜜蜂的房子是什麼樣的嗎?蜜蜂的房子叫什麼?

2、蜂窩是什麼形狀的?

3、蜂窩是蜜蜂用什麼造的?

知識講解:蜜蜂的蜂窩構造非常精巧、適用而且節省材料。

蜂房的房孔都是正六角形,兩個房孔之間只隔着一堵蠟制的牆。

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圓的,而是尖的。

這個底是由三個完全相同的菱形組成,

兩個鈍角都是109°而兩個鋭角都是70°。

五、品嚐蜂蜜

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説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着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説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台”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説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説説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説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二

設計意圖:

本活動選自《幼兒園建構式課程》中班上冊“紅黃藍綠”主題,是“顏色對對碰”的一個生成活動。在開展區角活動“我愛顏色寶寶”時,有的幼兒喜歡挑圓瓶的水玩,有的愛挑方形的水玩,還有的幼兒想嘗試各種水的玩法,為了滿足幼兒對水的好奇心,讓他們瞭解更多對水的知識,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我選擇了本次科學活動《水的祕密》。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在玩水的活動中充分感受水是流動的、無固定形狀的特性。

活動目標:

1、感知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特性;

2、在玩水中初步體驗水是流動、無固定形狀的。

活動準備:

1、師幼人手一杯水和一杯牛奶,兩個小番茄,一雙筷子,PPT。

2、投放盛着水的大臉盆四個,毛巾若干條,各種形狀的容器。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孩子們我們一起去玩玩水,找找水的祕密吧!

二、動用多種感官感知水無色、無味、透明的特性。

1、感知水是無色的:看看牛奶是什麼顏色?水是什麼顏色?

2、感知水是無味的:幼兒品嚐水和牛奶,説説水是什麼味道,牛奶又是什麼味道的?。

3、感知水是透明的:哪個杯子能看見小番茄?

(放兩個小番茄到兩個杯子裏,讓幼兒觀察)

4、小結:原來水是透明的、無色、無味的。

三、玩一玩水:感受水是流動的。

1、讓幼兒嘗試用手抓水。

2、討論:用我們的手能把水抓住嗎?為什麼?

3、小結:原來水會流動,水從我們的指縫流走了。自來水會流動,我們用水後要關緊水龍頭,節約用水。

四、裝一裝水:探討水的形狀。

1、投放各種形狀的容器,幼兒盛水,觀察水的形狀。

2、引導幼兒討論:

(1)你的水裝到什麼形狀杯子裏?水又是什麼形狀?

(2)討論:水到底是什麼形狀的?

結論:水裝到圓杯子裏變圓了,裝到正方形杯子裏像正方形,裝到長方形杯子裏像長方形,裝到橢圓形杯子裏而像橢圓形。

3、出示PPT,欣賞大自然中水的形狀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關於水的照片,看看水到底是什麼形狀的。

4、小結:水的形狀變來變去的,我們用來裝水的容器是什麼形狀,水就變成什麼形狀,原來水是無固定形狀的。

五、結束部分

小結:今天玩的開心嗎?我們不但玩了水,還知道了很多水的祕密,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會流動,而且沒有固定的形狀。

六、活動延伸:

在區域裏投放材料,帶孩子繼續探索水的祕密,如在水裏加一塊糖,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通過詩畫形式使幼兒瞭解春、夏、秋、冬的明顯特徵。

2、培養幼兒詩畫教學的興趣,輕鬆自然的掌握兒歌內容。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活動準備:

錄音機、配樂兒歌一首《四季歌》、筆、繪畫用紙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兒歌

1、幼兒完整欣賞配樂兒歌一遍。

2、請幼兒説説兒歌中講到了什麼?

二、畫兒歌

根據幼兒的講述教師畫兒歌

1、春

迎春花、柳樹、蜜蜂、蝴蝶等。

2、夏

火紅的太陽、枝繁葉茂的大樹、荷花等。

3、秋

美麗的菊花、飄落的樹葉、黃色的小草。

4、冬

臘梅花、雪花飄、雪人等。

三、看畫學兒歌

1、春

師:春天來、春天來,什麼花兒開?

幼:春天來、春天來,迎春花兒開。

師:紅花開、黃花開,誰和誰都飛來?

幼:紅花開、黃花開,蜜蜂、蝴蝶都飛來。

2、夏

師:夏天到、夏天到,什麼東西當頭照?

幼:夏天到、夏天到,火紅的太陽當頭照。

師:誰枝繁葉茂,誰朝着太陽笑?

幼:大樹枝繁葉茂,荷花朝着太陽笑。

3、秋

師:秋天到、秋天到,美麗的什麼畫開放了?

幼:秋天到、秋天到,美麗的菊花畫開放了。

師:什麼吹、什麼飄,誰換上了黃衣袍?

幼:秋風吹、樹葉飄,小草換上了黃衣袍。

4、冬

師:冬天到、冬天到,什麼花兒開放了?

幼:冬天到、冬天到,臘梅花兒開放。

師:什麼吹、什麼飄、雪人松柏齊叫好?

幼:北風吹、雪花飄、雪人松柏齊叫好。

四、編動作念兒歌

根據兒歌內容,編上簡單的動作,完整的念兒歌。

課後反思:

以前在兒歌教學中,大多是教師説一句,小朋友學一句,通過多次反覆,小朋友也就掌握了,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的,雖然會説了,但完全靠機械記憶,缺乏主動性。現在我覺得運用畫兒歌的形式,圖文並茂,直觀形象,趣味性強,詩畫對應,看畫學詩針對性強,孩子們在欣賞圖畫的同時,輕鬆自然的掌握兒歌的內容。

通過教學活動,我覺得在幼兒學會説兒歌,還可以啟發幼兒畫兒歌,通過説、畫使幼兒理解並掌握兒歌的內容,編排簡單的動作,通過説、畫、表演等系列活動,圓滿的達到認知的目的。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一年分為春、夏、秋、冬。

2、讓幼兒感知和體會四個季節有那些的不同景象以及特點。

3、讓幼兒掌握一年四季的輪換順序。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瞭解四季的特點。

2、讓幼兒掌握一年四季的輪換順序。

活動準備

綠色、紅色、黃色、白色四種顏色板;“一年四季我知道”兒歌;春、夏、秋、冬四季掛圖。

活動過程

1、先提問幼兒知不知道一年分為幾個季節?

2、出示“一年四季我知道”的兒歌。教幼兒讀,啟發幼兒從兒歌中找答案。

3、找到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出示掛圖讓幼兒欣賞,,一一和幼兒介紹每個季節的不同景象和特點。(春季:春暖花開、小草綠、小鳥叫。用小鳥飛的動作代表春季。用綠顏色代表春季。夏季:樹葉茂盛、温度高、可以去游泳。用游泳的動作代表夏季。用紅色代表夏季。秋季:樹葉開始變黃,有落葉,果實成熟。用落葉的動作代表秋季。用黃色代表秋季。冬季:温度開始變冷,北方下雪,用白色代表冬季,用搓手的動作代表冬季。)

4、出示圖例讓幼兒明白一年四季的輪換,是循環不止的。

春季到夏季到秋季到冬季,做旋轉狀。

5、進入遊戲。(預先在教室後的地板上鋪上代表春、夏、秋、冬四種顏色板。帶領幼兒圍圈拉手。一面轉圈一面讀兒歌。讀到最後,老師説那個季節來了,幼兒就要做那個季節的動作跑到那個季節的顏色板中去,做錯的就淘汰。)

6、小結:我們學習了這節課,以後就能更好的認識生活,感受生活,愛生活。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中,我能照顧到幼兒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兒經常接觸到的顏色和幼兒比較容易做的動作來上課。用幼兒容易想到的景象來代表每個季節,做到層次分明,容易區分。趣味性強,能挑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9)中班教案《四季》

活動目標:

1、瞭解四季裏常見的花。

2、知道四季變化的順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斷變化的。

3、學會表達自己對四季變化的認識。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四季,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第一課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四季的花兒》、筆。

活動重點:

瞭解具有季節代表性的花朵。

活動難點:

用連線的方法將各季的花兒與相應的季節連起來。

活動過程:

1、各種各樣的花。

看圖:"你認識這些花嗎?你見過嗎?你喜歡什麼花?為什麼?"引導幼兒從花的形狀、顏色來表述。

2、教師指導幼兒閲讀幼兒數學用書,並討論:春、夏、秋、冬各季有季節代表性的花分別有哪些?

你家裏或幼兒園裏是否種植過這些花呢?

3、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將各季的花兒與相應的季節連起來。

第二教時

活動準備:

四季的拼圖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瞭解四季有意的變換順序。

教師有意不按順序出示四季的圖片,引導幼兒説出各個季節的主要特徵。

引導幼兒根據四季的特徵正確排列四季的變換順序。

2、分組進行拼圖遊戲。

幼兒分組進行拼圖遊戲,教師巡迴指導,不斷提醒幼兒要按不同的季節進行拼圖並排序。

鼓勵各組幼兒按排列的順序,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四季變化特徵。

3、製作冊教師引導幼兒在四張紙上分別畫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徵。

將畫好的四季特徵按順序裝訂在一起製作成四季冊,並請幼兒寫上自己的名字。

幼兒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四季冊。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四

設計意圖:

此次活動由科學、體育活動組成,在整個半日活動中,我們提倡幼兒自主創造、同伴經驗共享、教師支持引導的教學理念,讓幼兒在自我、同伴、教師三位一體的互動中獲得經驗、提高能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習成為一種有價值的經驗獲取過程!

隨着我對綱要的深入學習理解,科學活動的價值趨向定位於:幼兒樂學、會學、會用,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科學現象、理解科學原理、並學習將科學原理運用、解釋於實際生活。根據這樣的教學理念,我將科學活動的目標定位在:

1、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船開的快和遠。

2、感知紙船開的快慢與風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關。

重點: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船開的快和遠。

難點:感知紙船開的快慢與風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關。

形成原因:

大班幼兒已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他們能用較簡單的比較、推理等方法探索事物,而在這個科學活動中,可以讓船開動的方法有很多,產生風力後它的集中程度、大小影響着幼兒對船開得快慢,這樣的現象對幼兒的判斷推理產生了困惑,所以我把這個作為我的教學難點。

解決策略:

1、實驗探索法

2、歸納演繹法

3、原理運用法

教學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

讓幼兒不用工具讓紙船動起來,初步感知風能使船動起來。但是船動得很慢,怎樣讓它開得快呢?這樣就激發了幼兒下一步的繼續探索的願望。

二、第二次探索:

通過不同工具讓船動起來,感知風力大小與船開得快慢的關係,但是風力的集中程度又制約船開得快慢,這就為下一步的探索提供了可能。

三、第三次探索:解決了風力集中程度影響船開的快慢問題。

四、運用已學的經驗解釋了生活中的現象。這也就是我們科學活動所追求的最終目標。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樂於探索生活中的現象,體驗操作的樂趣,小球站穩了(中班科學)。

2、探索發現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乒乓球和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環境準備:體育區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發現現象。

1、幼兒自由玩球。

2、幼兒將球放在櫃子上,引導幼兒發現小球在桌面容易滾落的現象。

二、提出問題,幼兒設想。

1、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球站穩 ?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再次提出問題:能不能想辦法就用一張紙讓小球站穩?

4、鼓勵幼兒動腦筋。再次大膽設想,並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紙幫助小球站穩 .

2、教師觀察,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將作品陳列在櫃子上,幼兒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六

活動名稱:

科學:胖胖的小肥豬

活動目標:

1、學習從上到下地觀察豬,瞭解豬的外形特徵。

2、瞭解豬與人民的關係,知道豬的用途。

3、能按要求與同伴一起有序地進行參觀活動。

活動準備:

1、錄音機、豬叫聲磁帶。

2、聯繫參觀養豬場。

活動過程:

1、放錄音,引起幼兒的興趣。

提問:這是誰在叫?原來是豬寶寶,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豬寶寶好嗎?

2、交代參觀養豬場的要求,引導幼兒有序地進行參觀活動。

3、參觀豬場,引導幼兒觀察小豬的外形特徵。建議教師這樣引導:

(1) 小豬頭上有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呢?

(2) 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豬扇扇大耳朵、翹翹大鼻子。

(3) 小豬的身體是怎樣的?身上有什麼?

(4) 身體後面有什麼?身體下面有什麼?

4、瞭解豬與人們的關係。

提問:

(1) 豬肉可以幹什麼?

(2) 豬皮可以做什麼?

(3) 豬糞可以幹什麼?

(4) 豬毛可以做什麼?豬毛有什麼用?

5、師生共同進行餵豬。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豬喜歡吃什麼?你想餵豬吃什麼?

結束參觀活動

引導幼兒閲讀幼兒用書,觀察豬的外形特徵,學習豬的謎語,感知閲讀漢字“豬”,請幼兒説説:哪些東西是用豬身上東西製作的?並在方塊裏打√。

中班科學教案 篇七

設計意圖:

如何選材是擺在老師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我認為課程內容的選擇應考慮是否貼近幼兒的生活,能否引起幼兒的興趣,是否能充沛利用大自然、大社會的現有資源,是否容易獲得幼兒動手操作的資料。現在正值春意盎然的時節,鳥語花香,萬物復甦,一株株筍芽兒破土而出,於是我就充沛利用我們寧海的地理優勢,把教育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大自然。帶領幼兒上竹林看筍、跟筍嬰幼兒比高低、做遊戲、用小鋤頭挖筍等,讓他們在竹林裏自由探索、自主發現,使小朋友們有了親身的體驗,感性的認識,充沛體現了人與自然這種交互相融滲透的關係,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筍”這個活動是一個系列活動,小朋友們已經去竹林認識過毛筍,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那回到課堂上,如何把淺層的經驗引伸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認知能力和情感體驗上來呢?我設計了“筍”這個教學內容。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比較三種筍的異同,瞭解筍的基本特徵、生長過程、用途等。

2、在經驗講述、觀察比較和剝筍的過程中提高敏鋭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發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目標中比較三種筍的異同,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小朋友們去竹林認識了毛筍,這裏讓他們比較三種筍,對於中班小朋友來説有一定的難度。但是考慮到我們班是從託班上來的,各方面能力比較好,讓他們對三種筍進行比較,也是一種嘗試和挑戰吧!

活動流程:

第一環節:經驗回顧

這裏運用錄像教學,把小朋友去竹林的情景拍攝下來,小朋友感到特別有趣,充沛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中班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他們是通過直接感知獲得對事物的認識,這裏運用錄像的動感畫面,把語境和語言密切匹配進行表述,小朋友們有話可説,有話想説,這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很有協助。

第二環節:觀察、操作、比較

凱洛夫曾説過:未滿學齡的兒童,他們的知覺在許多場所下是直接與動作和活動相聯繫的。在活動中,我讓每個幼兒選擇一株筍,通過各種感官,和同伴交流、比較,從比較兩株筍到比較三株筍,接着剝筍殼比較筍肉,讓幼兒在多通道、多層面的參與比較中,使認識不時昇華,解決了目標中的重難點。

第三環節:瞭解筍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我用展示實物和幻燈相結合的形式,給幼兒以直觀的感受,這也是對中班幼兒學習特點作出的應答。最後是活動的延伸局部,我讓幼兒用筍殼製作、講述,把筍肉拿到食堂去燒,使課堂中未能很好深入的問題得到進一步的解決,促使小朋友多方面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八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感受風並讓幼兒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只能感覺到。

2、讓幼兒知道空氣流動形成風。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瞭解風的好處與壞處,以及人們怎樣利用風和戰勝風災。

4、對風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於探索。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難點:風可能給人類造成的危害和預防風災的辦法

活動準備

扇子 紙板 彩條 有關風的圖片(有益的風和有害的風)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導入引發幼兒的探索慾望,讓幼兒閉眼教師用扇子在每個小朋友臉前扇一扇,使幼兒感知風的存在。教師拿出彩條讓幼兒吹一吹,扇一扇,跑一跑

(二)、基本環節

1、通過提問讓幼兒説出風的特徵

2、引發幼兒討論風真的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又實實在在崔在着,它是通過周圍空氣流動形成的,只有你周圍有空氣就會有風產生

3、教師通過扇子,紙板,彩條讓幼兒親自動手輕輕的扇和用力扇,感受風的大小和速度,讓幼兒説出風速大力量也大

解風能為人類做哪些貢獻熱氣球飛上天、涼爽、衣服晾乾、樹葉擺動、放風箏、種子的傳播等等讓幼兒瞭解風對人類的害處

發大水、沙塵暴、把房子吹倒、泥石流,打翻漁船等等

4、風有時為人們做好事,有時做壞事,不過人們的本領可大了,想出了許多辦法不讓風做壞事,種樹建防風林、提前預報減少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三)、結束環節

教師引導幼兒回答:你們瞭解風了嗎?在知道了它的好處與壞處後,你們願意和風成為好朋友嗎?(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的收穫可真大,不但認識了風,知道他有大小、有方向,還學會怎樣製造風,請你們回家再找一找資料,想一想,怎樣才能將這些有害的風變成對我們有用的風,看看是不是又有新的發現和收穫。

(四)、延伸環節

今天我們知道了風給我們帶來好處,也能給我們帶來壞處。風還會和我們一起做遊戲。現在在沒張桌子上都有一個風車和一小筐材料。請你們選擇自己認為可以用的材料,讓風車轉起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感受風的大小、體驗風的方向,由於風是一種比較抽象的事物。在活動前,我特地佈置了任務,讓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尋找風的蹤跡,讓他們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同時,獲得風的初步概念,及相應的零散的、模糊的生活經驗。

小百科:風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往上升。熱空氣上升後,低温的冷空氣橫向流入,上升的空氣因逐漸冷卻變重而降落,由於地表温度較高又會加熱空氣使之上升,這種空氣的流動就產生了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九

活動目標

1、經過有序探索、自由發現,讓幼兒感知磁性這一科學現象,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探索本事。

2、引導幼兒運用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研究,體驗與同伴探索交往的樂趣。

3、培養幼兒樂於幫忙別人的品質。

活動準備

1、磁鐵若干,各種試驗材料(鈴鐺、木塊、布條、釘子、曲別針、夾子等)若干,

2、小貓頭飾、釣魚杆、小魚若干條,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教師扮貓媽媽,邀請小朋友到家裏做客。

在音樂伴奏下進入教室。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1、請幼兒打開禮物,幫貓媽媽尋找禮物中的祕密。

2、幼兒交流自我的新發現,認識磁鐵。

3、幼兒動手把禮物中能被磁鐵吸引的物品放到小桶裏,

引導幼兒觀察,討論磁鐵能吸引什麼,不能吸引什麼。

4、得出結論:磁鐵只能吸引鐵製品。

三、合作探究,瞭解磁鐵的特性。

1、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哪些物品能被磁鐵吸引。

2、啟發幼兒用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撿起撒在地上的針。

四、遊戲―釣魚

在音樂伴奏下,來到池塘幫貓媽媽釣魚。

活動延伸

設立科學發現角,利用磁鐵發現更多的祕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odong/4oo4w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