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信息簡報 >

高中信息技術説課稿(精品多篇)

高中信息技術説課稿(精品多篇)

高中信息技術説課稿(精品多篇)

高中信息技術説課稿萬能 篇一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圖文混排》,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遵循教學規律、滲透課改精神、實現有效教學、突出學科特色並結合我們學校所倡導的“三步一環”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説明。

1、《圖文混排》是高中必修教材《信息技術基礎》第四章第2節的內容,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word文字處理已有了基本的認識。但在文檔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方面還有欠缺,還需要想辦法增強文檔版面的美感。而圖文混排更好的體現了版面設計功能,是word軟件排版各種功能的綜合運用,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學完本節內容後,學生將能夠製作出一份圖文並茂的電子作品。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特點,考慮到高一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三維目標是:

(1)知識方面:瞭解圖片的插入方法和屬性設置。

(2)能力方面:能夠熟練運用圖片設計版面,表達主題;並對圖文混排的作品及其製作過程進行評價。

(3)情感方面:通過圖文混排作品的製作,感受word軟件強大功能,激發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形成主動學習和積極使用信息技術的態度。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目標,我認為圖形對象的插入與設置是關鍵,所以設為本節課的重點,基於課前和學生進行的交流和對他們的觀察,我把圖文混排在版面設計中的靈活運用確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教法上:重點部分利用演示示範,組織討論,結合學科所具有的操作性特點,精心選擇任務,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學法上: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自我學習,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而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則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本課學生將親歷製作過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結合組間合作互助,學有餘力的幫助困難的學生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為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設計的教學過程有這樣幾個環節:

(一)情景導入(大約5分鐘)

結合學校板報評比活動請學生對黑板報進行討論。再展示一篇文本文檔,和一組相關圖片。文字能夠描述事務,圖片能形象的反映事務,如果能將圖片與文字有機結合,並對某些文字或圖片進行特定設置,將使文章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從而引出課題——圖文混排。

此時學生對剛剛討論的話題很感興趣,我再展示去年全國電腦製作活動中部分學生獲獎作品,激勵他們親自嘗試如何用word來製作美觀實用的電子作品,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接受任務,也順利的切入本課的第二個環節也是本課的重點部分。

(二)講授新知(約10分鐘)

對於圖片的插入,我先利用多媒體廣播系統演示具體操作步驟,並有意識地介紹幾種可能出現的操作錯誤,然後啟發學生打開並使用圖片工具欄,突破本節課的重點圖形環繞方式的設置。

(三)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約20分鐘)

給學生提供課前準備的素材,明確本次任務主題“弘揚民族文化”小報設計,讓學生根據任務要求,通過組內合作探究、相互協助的方式來學習圖文混排的各種設置。並讓完成較好的同學講解演示以加深學生印象以此突破本節難點。教師則充當引領者和協作者的角色。

(四)作品展評,(約5分鐘)

讓學生對作品進行組內互評並填寫學生評價表。通過作品的交流評價,既發揮了學生的長處,又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美感,體現了學習過程的創造性。

我從學生中挑選幾幅不同層次的作品進行展示,肯定學生的創作成果,提出希望,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悦和創作的快樂。

(五)歸納總結、知識拓展(大約5分鐘)

先讓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感受和收穫,完成學案,老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並對學案中的知識拓展環節給予必要的提示。要求學生課後蒐集素材設計版面完成製作關於甲流知識的小報。

借用ppt課件進行本課內容板書,強化圖文混排的重點步驟和注意事項,通過文字圖表的佈局給學生以知識和美感。

以上是我本次説課的內容,謝謝。

趙良廳校長解釋説:“三步一環”課堂教學模式由“認知教材———重點、難點突破———檢測、總結”這三個步驟組成,即把教室的教師一“講”改為學生三“動”的課堂活動方式,三步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環節,給學生以自主、創意、樂趣和成就感,有助於減少厭學情緒,使課堂充滿活力。

高中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二

知識目標:在輕鬆活潑的教學環境中,熟練掌握使用網絡資源和不同的軟件製作個性化賀卡。能力目標:在製作賀卡的過程中,把知識的教學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創造性教育;培養學生信息收集、信息加工、分析問題,語言表達、與人協作等方面能力。情感目標:教學過程中創設共同討論、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加深了學生之間的感情,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

是讓學生通過網絡資源和自己熟悉的軟件來製作個性賀卡。

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

硬件:安裝廣播系統的多媒體電腦室

軟件:word、powerpoint、windows畫圖工具、flash、photoshop。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有這樣幾個環節:

上課前教師展示自己用不同軟件做的賀卡和學生作品,通過作品多樣化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引發學生的感知,激發求知慾,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中滿懷激情地學習,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教師演示完課件後,和學生一起討論一張漂亮的賀卡有哪些主要因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各抒己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然後總結:一張好的賀卡有明確的主題,鮮明的色彩和真摯的祝福語,以便學生在製作賀卡的過程中有所注意。

在這個環節,通過分組形式來安排學生做賀卡,學生做賀卡可以通過多渠道來蒐集資料,也可以自己設計圖片、文字等,培養學生蒐集信息、信息加工和創新的能力。在這過程中,老師適當對學生點撥,對做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

這個環節,老師和學生一起做評委,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交流,先從組中評選出優秀製作人,然後,再從選出的優秀製作人中選出最佳製作人,同時,頒發獎品(獎花)給得獎學生。最後,將一些成功的作品展示給全班同學看,使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悦,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和榮譽感。

通過交流評價,每個人都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學習的興趣也隨之提高了,同時學生之間的感情也更深厚友好了,學生的學習充滿探究合作的快樂。

總結本節課所學:這節課主要學習了用多種軟件製作賀卡,同學們對製作賀卡也能得心應手,運作自如了,老師希望同學們能把所學運用到實際中來,每逢佳節時能送上自己製作的賀卡表達節日的祝福。這樣啟發學生把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高中信息技術説課稿萬能 篇三

(1)信息不能獨立存在,需要依附於一定的載體;

(2)同一個信息可以依附於不同的媒體。

(3)載體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儲、可傳遞、可轉換特點。

師:老師講課中傳授的信息能增長同學們的知識,廣播傳出的音樂能給大家帶來快樂,下課的鈴聲能給大家帶來興奮。還有很多的信息,他們的存在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作用呢?

生:(齊)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價值性。

師:(課件演示)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給人們物質需要,體現在兩方面:

① 能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進物質、能量的生產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們利用,才有價值。

生1:(疑問)信息可以增值,怎麼理解呢?

生2:(回答)人們在加工信息的過程中,經過選擇、重組、分析等方式處理,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師:商場上某種產品供不應求,而產家知道信息後他們會大量生產該產品,説明信息可以促進物質、能量的生產和使用。

師:颱風“維達”給我們帶來的傷痕依然存在,有關台風“維達”的天氣預報當時對我們十分有用,但是現在對我們還有用嗎?

生:(討論)信息的價值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就如:今天來講,神六的圓滿成功遠比神一給我們帶來的興奮多。今天的報紙總比昨日的報紙好賣,…… 生:(疑問)書本中的科學知識會隨時間的流失而變得貶值嗎?

師:如果是理論知識幾乎不會貶值,但如果是技術知識同樣會隨時間而變化,但所花的時間會比一般的信息長很多。

師:(課件演示)

(1) 信息的時效性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有長或短)。

(2)信息的時效性必須與價值性聯繫在一起。

師:(補充)因為信息如果不被人們利用就不會體現出它的價值,那也就談不上所謂的時效性。也就是説信息的時效性是通過價值性來體現的。

師:老師講課的聲音只是一位同學聽到嗎?電視台播出的新聞只會被一位觀眾知道嗎?

生:(齊)不是。

師:大家想一想,我們的周圍還有那些信息是能夠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討論)每位同學的相貌、教學樓的形狀、樹葉的顏色、汽車的形狀、…… 看來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為人所知。

師:(課件演示)

(1) 信息資源共享。

(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時利用。

(3) 信息共享不會丟失、改變。

1、師:同學們對以上的信息形態分析得很透切、獨特。下面我們一起來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徵之外還有沒有其它特徵?

(傳輸性、無色無味、概括性、可以識別、再生等)

2、信息的眾多特徵中,相對於物質能源,哪些是信息獨有的?(共享性)

課本第5頁,作完後把答案上交到教師機:網上鄰居——>teacher——>所在班級文件夾。

這節課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參與討論活動,教師引導來達到教學目標。從教學的過程來看,學生回答問題很積極、主動,課堂氣氛較好。通過分組活動培養學生的相互協作精神,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變化,不再是以前的傳統教學方式。通過實踐題鞏固這節課所學過的知識點。因為這是高一第一堂課,所以是很關鍵的一節課,如果這節課上好了對下面課程的學習會使到一個促進的作用。

高中信息技術説課稿萬能 篇四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是教科版教材中第七章文本信息資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節,學習了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可以方便的實現個人資源管理。

(1)瞭解生活中的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

(2)將一些常用的數字化管理工具應用於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

(3)使用資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計算機資源。

本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學習如何使用使用資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計算機資源。

教法:使用講解法,演示法,實踐法等。

學法:觀察法、練習法、討論法等。

教學手段:課堂講學、演示和機房實踐結合。

1、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

提問: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有哪些?

舉例:e-book、mp

3、mp

4、cd、mtv、vcd、dvd等。

特徵:以信息技術為依託,計算機是管理活動的核心、具有專有性和保密性,一般以文件為單位進行管理如電子表格、資源管理器、收藏夾等管理方式。

2、使用資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計算機資源

(1)資源管理器介紹

a、資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統提供的信息資源管理工具,是計算機的管家。它採用目錄樹實現目錄管理,使用户能方便、清楚、直觀地管理和查找文件。 b、可以使用多種方式打開資源管理器。

c、使用資源管理器可以方便、有序地管理自己的計算機硬件、軟件、文件、文件。

d、資源管理器窗口與其他窗口的異同點:左邊子窗口——體現樹型結構,右邊子窗口——展示內容

(2)在資源管理器中對文件和文件夾的新建、重命名、移動、複製、刪除。

a、新建文件或者文件夾,重命名,移動、複製、刪除

提問:右擊某一文件夾,點擊刪除選項,該文件本徹底刪除了嗎?

講解:點擊右鍵選擇刪除還可以在回收站中找到,可以進行刪除或者還原。要徹底刪除文件,可以按住shift鍵,再右鍵選擇刪除。

提問:如果要同時刪除或者複製多個文件,怎樣操作會方便一點呢?

講解:按住ctrl可以選擇多個不連續的文件,按住shift可以選擇多個連續文件。

b、不同方法實現文件和文件夾移動、複製(右鍵選擇移動,或者直接拖拽)。練習:建立一個文件夾a,a下面有兩個子文件夾b和c,要求至少使用兩種不同方法。

(3)使用資源管理器管理計算機安裝的應用程序。

課堂討論:小a同學,對於b應用程序非常厭煩,想要卸載該程序,於是小a直接刪除了該應用程序安裝目錄下的所有文件,請問b應用程序被正確卸載了嗎?為什麼?有哪些方法可以卸載軟件?

課堂講解:直接刪除安裝目錄會在windows中殘留一些文件,如程序的註冊表文件等。

a、使用資源管理器中的控制面板可以對不再需要的程序進行卸載。

b、使用第三方軟件進行卸載,通常為安全軟件,如360安全衞士、金山安全衞士、瑞星、卡巴斯基、小紅傘等等。

課堂思考:計算機都是四個盤嗎?c盤一定是系統盤嗎?

3、課後練習

使用資源管理器對自己的個人計算機的文件進行分類管理。

4、課堂總結

這節課講解了如何使用windows資源管理器對文件和文件進行管理,使用控制面板管理應用程序,同學們課後要勤加練習,掌握基本的管理,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會經常使用到。

高中信息技術説課稿萬能 篇五

《建立按鈕交互》是高一信息科技學科第四章(多媒體作品製作)第七節的內容。本節課我想從二期課改“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出發,嘗試引入啟發式和任務驅動的學習方式,通過“啟發思考、演示示例→引入課題→共同分析→任務驅動→啟發思考總結→深入學習”這樣一個活動過程使學生掌握按鈕交互的建立及反饋分支流向的的設置、學會構思和設計交互結構,同時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協作意識。在此之前,學生所設計的authorware程序都是一種順序執行的程序,學生感受到程序在執行過程中人不能參與程序的運行,自由選擇其中的某一部分內容。

這節課就讓學生學習為作品建立一個友好、合理的人機對話界面,通過按鈕實現交互。authorware為用户提供了很多種交互方式,按鈕交互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種。因此,學習這一節內容,對於讓學生掌握如何設計和建立交互結構以及輕鬆地學好後面幾節交互內容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按鈕交互的建立及反饋分支流向的設置和引導學生構思和設計交互結構。由於一下從前面的順序結構過渡到這節課的交互結構,絕大部分學生會不知如何下手、從哪幾個方面去考慮,因此引導學生構思和設計交互結構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這節課的教學方法我打算主要以問題啟發和任務驅動為主,因為對於這節課問題啟發更容易使學生通過回顧前面所學知識,感到現有知識還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從而比較輕鬆地引出本節課的課題;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某一個任務情景當中較輕鬆地接受和消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需要附帶觀察比較、講練結合、學生自主探索的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多實踐,使學生了解、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由於信息科技學科知識的更新遠高於其他課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本節課主要通過觀察示例和分析示例來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的一般方法,以及碰到問題多用“幫助菜單”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這節課我選擇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需要多媒體教學軟件和教師自制的課件,便於師生互動、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直觀。整個教學過程從二期課改“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出發,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老師以學生學習夥伴的角色在與學生共同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傳授和方法指導。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環節:複習提問、引入新課、探索新知識、深入學習和課堂總結。

①、在“複習提問”這個環節中,我期望通過如下兩個問題來達到複習

鞏固、啟發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為自然引入新課作鋪墊的教學效果。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前幾節課所設計的authorware程序在運行過程中我們能不能隨意選擇其中某一部分自己想要看的內容?”第二個問題是“前面我們所設計的authorware程序在運行過程中對於它的程序結構你有何體會或感受?”這兩個問題是循序漸進的,次序不能顛倒。

②、在提出上述問題,引出話題之後,再讓學生觀察兩個內容相同結構

不同(課件1是順序結構,課件2是按鈕交互結構)的課件,讓學生觀察哪個課件更好,好在哪裏,從而使學生總結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要達到的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③、接下來進入“探索新知識”這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要充分體現學

生的主體地位。我打算通過“共同分析→(任務驅動)學生嘗試製作→演示學生作品進行點評→啟發學生思考總結”這樣一個活動過程來突破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協作意識,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中,共同分析是啟發學生一起來分析課件2的程序結構,使學生初步瞭解按鈕交互的結構流程;接下來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製作一個流行歌曲點歌台,使學生在完成一個他們比較感興趣的任務的過程中自主地學習如何建立按鈕交互,在學生嘗試製作過程中對於個別問題老師採取單獨指導的方式,對於共性問題老師選擇1—2名學生的作品進行演示點評,啟發學生共同解決,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老師只對所有學生都無法解決的問題作適當的講解和演示,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重點。然後在學生自己動手嘗試製作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思考總結設計一個交互結構應注意哪幾個要素,老師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後老師根據學生總結的情況作適當的演示補充,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採用這樣的突破方法既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④、在“深入學習”這個環節當中,我打算安排“嵌套的按鈕交互”這個教學內容,這個內容在教學大綱中沒有要求。我想在絕大部分學生掌握瞭如何建立按鈕交互和設計交互結構的基礎上,對於基礎好的學生有一個更高層次的學習,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對於基礎差的學生作為課後的思考。

⑤、“課堂總結”這個環節,我打算採用提出一個小任務,讓學生思考如何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暢所欲言,從而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

以上就是我對在二期課改背景下的中學信息科技學科的淺薄理解和本節課的設計構思。

高中信息技術説課稿萬能 篇六

本節內容為“技術與設計1”第六章第二節《常見的技術圖樣》之第一課時:“正投影與三視圖”,它主要描述三視圖的成圖原理和規律、三視圖的識讀和繪製等內容。

首先,三視圖是按正投影法繪製的,故正投影法是繪製和識讀三視圖的理論基礎,是學生學習繪圖和識圖的前提。其次,三視圖是工程設計最基本的表達方式,也是本章的重點、難點內容。最後,本節內容也是後續知識“形體的尺寸標註”和“機械加工圖”的基礎。

高中學生在本課之前已經學過有關三視圖的知識,因此,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已有的概念來引導教學。此外,學生一般對動手實踐的好奇心強、積極性高,但往往缺乏細緻、嚴謹的態度,故教師應注意進行積極地引導。

綜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三視圖的成圖原理和規律,教學難點是三視圖的繪製與識讀。

針對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和課程標準,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瞭解正投影的原理,理解三視圖的成圖原理和規律;

(2)過程與方法:能繪製和識讀簡單的三視圖,學會規範作圖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三視圖的繪製和識讀在設計交流與表達中的重要性,並在實踐過程中逐步養成嚴謹、細緻、規範的技術行為習慣。

【教學目的】回顧上節內容“技術語言的種類”,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求知慾。

【教法設計】用教學課件展示情景導入內容及“不規則物體”的圖片,教師介紹故事內容,並設置問題。

【時間分配】約2分鐘。

【故事情景】

一位學生前去一家加工廠為其班級加工一件重達50千克且中空的不規則物體,以下是他與加工師傅進行交流的過程。

首先該學生試圖用口頭語言描述所加工物體的形狀,發現難以表述清楚。接着,他又用草圖法繪製了該物體的正等軸側圖,由於此物體結構較複雜,他花費了較長時間完成繪圖後,發現圖樣線條太多,層次感不明顯,尺寸也難於標示,加工師傅還是難以看明白圖紙。最後他製作了該物體的一個模型並結合正等軸側圖,還輔之以口頭語言總算把該物體表述清楚。

然後加工師傅便無奈地搖了搖頭。該學生看到後就好奇地問:“難道還有更好的辦法?”加工師傅就很不耐煩地回答:“回去問老師!”

設問:劇中的加工師傅並沒有直接回答該學生的問題,於是他回學校後便拿這個問題向老師請教,你知道老師對他説了什麼嗎?

【教學目的】瞭解正投影的原理和理解為什麼要用三視圖。

【教法設計】從“手影”遊戲引入,講解“正投影”,經“設問”和“演示”探究正投影具有顯實性、積聚性和類似性,並建構“視圖”的概念。

徒手在黑板上畫圖1,逐一添加不同形體,有意引導從同一方向想象,引出同解的視圖,再啟發點明改變投射的方向其視圖就不同解,説明一個視圖不能完整反映物體的結構形狀;然後列舉對一個“工字鋼”的六個方位觀察結果,從而最終説明為什麼要用三視圖。

【時間分配】約10分鐘。

1、“手影”遊戲

設問:怎樣才能使投影大小與老師的手形大小相仿?

正投影法、正投影

設問:正投影有何重要性質?

演示:正投影具有顯實性、積聚性和類似性。

用正投影法繪製出物體的圖形稱為視圖。

2、設問:哪些形體按照圖中投射方向所形成的視圖是矩形?

結論:一個視圖只能反映物體的一個方位的形狀,不能完整反映物體的結構形狀。需要用多面視圖。

分析:

結論:三視圖能較完整的表達物體的結構形狀。

1、三投影面體系

【教學目的】三投影面體系是形成三視圖的必要條件,需認識三投影面體系的構成和各個投影面的名稱及代號。

【教法設計】用自制紙質可展開的三投影面體系模型和板圖相結合。

【時間分配】約1分鐘。

【教具】自制紙質可展開的三投影面體系模型。

2、三視圖的形成及其名稱

【教學目的】要求掌握每一視圖的名稱,以及它從物體的何方向投影所得。

【教法設計】結合實物演示及ppt課件,敍述從簡。

【時間分配】約1分鐘。

【教具】實物模型。

實物及ppt展示:

3、三視圖的展開及其位置

【教學目的】由三視圖規定的展開形式引導出三視圖固定位置的道理,對三視圖的形成有一個完整的概念。

【教法設計】藉助ppt課件和自制紙質可展開的三投影面體系模型,講解簡練。

【時間分配】約1分鐘。

ppt展示:

【教學目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對實物進行形體結構分析並繪製三視圖,然後探究、歸納三視圖的尺寸“三等關係”及其與實物之間的六向“方位關係”。

【教法設計】準備6個實物模型,將全班學生分為6個小組,每組繪製一個模型的三視圖。

首先舉例説明如何進行形體的結構分析。在學生繪製過程中,教師巡視,一段時間後,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適時講解畫三視圖的注意事項,然後讓學生繼續繪圖。

之後,將每組繪製的三視圖展示,指正錯誤,交流繪圖方法。

最後,歸納三視圖的尺寸“三等關係”及其與實物之間的六向“方位關係”。

【時間分配】約17分鐘。

【教具】6個實物模型,其形體結構分別為:迴轉體與迴轉體疊加(1個),迴轉體與平面體疊加(1個),平面體與平面體疊加(4個)。

1、舉例:形體結構分析。

2、分發實物模型,小組實踐:

3、在學生繪製過程中,針對出現的錯誤適時講解:

(1)實線和虛線分別在什麼情況下畫?(2)旋轉體又該怎麼畫?注意什麼?

4、在展示台上展示每組繪製的三視圖,指正錯誤,交流繪圖方法。

5、探究歸納:

歸納為口訣:主視、俯視長對正

主視、左視高平齊

左視、俯視寬相等

六向“方位關係”

主視圖反映物體的左右、上下方位,不反映前後方位;

俯視圖反映物體的左右、前後方位,不反映上下方位;

左視圖反映物體的上下、前後方位,不反映左右方位。

【教學目的】識讀已知三視圖並構思、切制實物形狀;若要使三視圖表達實物的真實大小,必須進行尺寸標註,為下節學習內容“尺寸的標註”和“機械加工圖”作鋪墊。

【教法設計】給每小組分發不同大小的立方體的泡沫塑料,先讓其按照板圖顯示的三視圖切制實物模型,讓其體驗三視圖的識讀過程。

然後,進行作品評價。

引導學生思考:物體的視圖只能表達其形狀和結構的關係,若要使三視圖表達實物的真實大小,必須進行尺寸標註。

【時間分配】約8分鐘。

【教具】橡皮泥(立方體形狀,體積大小不同)、工藝刀、鋼尺、鉛筆等。

三視圖:

設問:為什麼你們切制的模型大小不同,結構比例也不同,假如你拿這個三視圖去工廠,加工師傅按照它能做出你想要的模型嗎?

課堂小結:藉助flash課件,引導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復習。

課後作業:總結自己的繪圖方法,針對模型再次繪製三視圖。

説課稿沒有生硬的理論引述,依據具體的學情和課程的特點來安排教法、教具和過程,重點明確,詳略得當,能較好地達成本課題的教學目標。

多媒體的應用對本課題的教學來説,可以説是相得益彰,説課人根據本課題的特點將媒體展示與實物演示恰到好處的結合,彌補了單純的實物演示和單純的靜態幻燈手段的缺陷。

説課時語言簡練,表達明晰,動靜得當,折射出説課人較好的教學藝術。

説課人是才走上教學崗位一年多的“新人”,在學校教學團隊的幫助下,加上本人的才智和勤奮,使他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高中信息技術説課稿萬能 篇七

《信息與信息技術》出自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信息技術教材》高中一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講了以下幾點:

1、信息的定義

2、信息技術的概念及起包含的內容

3、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定義

4、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

本節課內容理論知識較多,每一部分都有詳細的介紹,目的是讓學生對計算機信息有一定了解,使學生對信息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有詳細的認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知識目標

①理解信息的含義及特徵。

②理解信息技術及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關係;瞭解當今信息技術發展的情況。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辯證邏輯思維能力。

②提高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提升全體學生學習的參與度、積極性、主動性。

②增強師生間、同學間情感的交流,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悦。

1、重難點:

①理解信息與信息技術的概念

②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2、突破方法:教師講解、學生討論、課堂練習、小結內容

1、教法:信息技術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創造能力的重要學科我們在以學生為主

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

2、學法: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究法和討論協作學習法讓學生以討

論的方法尋找答案,培養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精神,從而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環節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1、導入新課

由引言導入新課,開門見山提出本堂課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有目的的開始接受新知識

2、講授新課

①通過閲讀課本指導學生討論並總結出信息的含義,使學生能有清晰的認識。

信息是事物中所包含的意義,它反映了事物的特徵、變化和內在聯繫。

②講解與討論相結合,由信息引導出信息技術,討論信息技術的概念和內容。

信息技術是指獲取、存儲、處理、傳送和應用信息的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包括微電子

技術、光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等。

③討論計算機技術的定義

計算機技術是指用電子數字計算機自動、高速地對信息進行處理。

④討論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

a、人類經歷了蒸汽機發明與應用,電氣化,原子能與電子技術,信息技術4次工業革命。

b、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能源和新材料是當今社會新技術革命的四大支柱。

c、信息技術是當代世界商品經濟發展中的最活躍的生產力。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學生掌握了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及特點後,進行課堂練習,強化知識。

例:課後習題xxx

板書設計

第一章第一節信息與信息技術

1、信息的定義

2、信息技術的概念

①信息技術包括那些?

②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定義

3、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構想,如有不妥之處,懇求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高中信息技術説課稿萬能 篇八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版面的美化藝術》選自廣西科學技術出版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術第一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三節,本課是在學會了對文字進行簡單修飾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邊框、底紋的設置,從而為板報錦上添花。本課的知識點既用到了工具欄,又用到了菜單命令,它既告訴同學們word20xx中的一些常用操作可以通過工具欄來完成,快捷、方便,又可用菜單的形式來補充工具欄無法實現的強大功能。這為以後更深入地學習文字的排版及表格、圖形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2、學生狀況分析

從學生角度看:高一學生已能夠簡單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文字進行處理,但白紙黑字的老面孔讓他們感覺不再新鮮,一份成功的電子板報,不但要文章精彩,還應該有豐富多彩的色彩。因此為了能讓自己的電子板報色彩豐富、美觀大方,把原來單調的白底黑字進行恰當的、符合人們視覺效果的修飾,學生有着很強的內驅力,興趣很濃。通過本課的操作,學生即可完成一個簡單單頁電子板報的雛形,將使學生在感受到成功愉悦的同時,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後面內容的興趣。

鑑於上述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學會為文本設置邊框和底紋。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培養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通過生動有趣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對文字的創新設計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習和生活服務的濃厚興趣;在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中,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

1、教學重點:設置邊框和底紋。

2、教學難點:設置邊框和底紋。

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本課的課程特徵及學生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法:“演示法”、“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

教師活動圖:設計任務——啟發討論——講解輔導——歸納問題

學法: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我進行了以下學法指導:

一是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心境;

二是提供更多表達、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敢想敢説,培養他們協作學習的好習慣;

三是通過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操作實踐,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

四是讓學生通過成功的作品,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

以下是學生活動圖:

仔細觀察——思考討論——探索質疑——總結心得——自主創造——評價定位

學生在完成每一個任務的過程中,總是先觀察再思考討論完成任務的辦法,對討論結果進行探究驗證,找到答案之後,總結心得,自主創造,最後通過自評、互評、師評來自我定位。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示文件:“版面的美化藝術”對比(一個白底黑字的“版面的美化藝術”,一個加了邊框和底紋的“版面的美化藝術”)

師:這裏有兩段文字,它們的區別在那裏?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麼?

(修飾了顏色的文章更加漂亮,美觀,特別是標題經過修飾以後還更醒目了。)

原來,這些呆板的文字經過顏色的加工,可以變得如此的生動活潑、多彩多姿呀!怎樣把文字加上豐富多彩的修飾呢?

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版面的美化藝術”。(板書)

[通過對比作品,讓學生感知藝術,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地、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二)合作交流;探求方法

[任務一:給文字加邊框和底紋]

在《文字的修飾方法》一課中我們學習了通過改變文字的字體和字號來美化標題,那麼如何來給文字加邊框和底紋呢?嘗試用多種方法修飾。

學生自主探究。

打開“版面的美化藝術”文件,給“版面的美化藝術”加上邊框和底紋。

提示學生有幾種求助方式:

(1)書是我們的好老師,向書本求助。

(2)向同學求助。

(3)向老師求助。

(提前完成的可以幫助同組的同學,幫助的方式是教會他方法,而不是直接幫他操作。)

請全組都完成的小組派一名代表上台當小老師展示給大家看。

上台後向這位小老師提出要求:為了讓你的學生們聽清,學會,請邊説邊做,仔細講清每一個步驟。這樣既可以增強了學生的榮譽感,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提問不同的學生,找到多種修改的方法。

(1)單擊“格式”工具欄中的“底紋”“邊框”按鈕。

(2)選擇“格式”——“邊框和底紋”菜單命令。

告訴學生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能完成任務,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但原則是越簡單越方便越好。

學生提出問題:為何不能設置邊框和底紋的顏色?

師重點講解:

(1)設置前必須要選中要設置的內容。

(2)“邊框和底紋”菜單中有二個小卡片,每個卡片中分別對應着不同的選項。

(3)可以通過對話框中的預覽看到設置後的效果。

學生練習:給“版面的美化藝術”加上不同的邊框和底紋。

展示學生作品。

師故意選出幾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邊框和底紋色彩搭配協調的作品和不協調的作品,讓學生評價,通過對比,瞭解設置顏色也不能越多越好,而要從實用,適用,美觀的角度來設置。(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任務二:自主探究利用“頁面邊框”選項卡給頁面設置邊框]

“邊框”和“底紋”的設置都是針對文章,對於整個頁面我們也可以進行美化,在“邊框和底紋”命令中繼續探密,找一找如何給頁面加邊框。

學生自主探索。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部分,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線”,在這個環節中我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同時,分層教學的運用,使得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

(三)實踐運用;提高發展

拓展練習:修飾學校的《機房管理制度》。

[在這裏如果給學生幾個字或者是一篇不認識的文章,學生只能機械地枯燥地學習;如果給學生與他們生活和學習相關的內容,他們就會有親切感,並自覺地愉快地創作。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的愛護機房的意識]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主要用到以下幾個教學思想:

1、師生互動性。良好的師生互助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2、探究性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本身就是不斷更新的,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也具備探究學習這種能力。

3、整和其他學科的資源。本課教學如果孤立地僅僅讓學生了解掌握相關操作還是不夠的。放在本單元電子報這一整體會考察,我們會發現,操作僅僅是辦報的一項基本技能,要想辦出有特色的報,需要各方面的能力,其中美術能力不可缺少。因此我在新課伊始,就引導學生感知色彩,不同的色彩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在設置過程更是反覆用同學們實際的操作實例提醒注意顏色的搭配和協調。

4、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有所長同學的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對信息技術學習的熱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協作意識。

高中信息技術説課稿萬能 篇九

《ip地址及其管理》選自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課標選修教材《網絡技術應用》第二章因特網的組織與管理的第二節所要學習的內容,它是在國中國小了解網絡初步應用的基礎上,學習因特網的特點與功能後展開的因特網組織與管理的教學,學生通過第一節域名與域名管理的學習對於本課學習ip地址有很好的遷移作用。通過本課的學習,為後續接入因特網和網絡工作原理打下理論基礎和知識儲備。教材為選修課,內容強調技術取向,特別對於高中聾啞學生來説,有一定的深度與難度,但通過教材與課堂教學中大量的情境事例、增加課內外課時等措施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促進聾生對於本課的學習。

高中二年級聾生對於信息技術的學習還是停留在任務驅動和網絡娛樂的的學習階段,特別是即將面臨着高三升學與就業的雙重任務,信息技術課堂在培訓聾生信息素養的任務的同時還户負着大學聯考對口單招專業考試的需要。聾生學習自主性還需要進一步培養。特別是由於聾生由於聽力語言的障礙,雖然經過十年義務教育,但他們對於文字表述的意義瞭解不夠深入,抽象思維能力必須以直觀形象的為支持,在本課的理論中學習中還需要處處以學生直觀經驗相關聯。

基於教材內容和聾生特點的分析,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目標:瞭解ip地址的概念,掌握ip地址的格式,瞭解ip地址的分類。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從域名知識遷移學習瞭解ip地址管理的辦法。通過動手操作來了解域名與ip地址的關係。

3、 情感態度,通過本課的學習,使用學生感受到ip地址的資源的有限性與不平衡性,樹立節約資源、合理使用資源的意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ip地址的格式與分類,教學難點是32位二進制與ip地址的關係。

由於聾生對於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對虛擬信息技術感受能力比普通高中學生差,在教學中以網絡身份證這一形象的表述貫穿教學的始終,理解教學重點,可以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根據聾生課堂手語與文字結合獲取大量信息的原則,我的教學設計基於教材內容,把教材中良好的編排設計科學的呈現,故本課採取經典的講授法為主,以項目學習法為輔。聾生由於聽力障礙導致的語言發展的滯後,抽象思維對於學習概念和理論性的知識需要形象的支持,以及綜合概括能力需要以實際經驗為支撐的特點,本課學習採用情境問題引入,項目任務驅動學習,講授討論結合等形式展開本課教學。特別以網絡身份證這一ip的特徵貫穿教學過程,學生在情境中接受項目任務,在項目任務中動手操作,在操作中交流反思,從而獲得本課ip地址知識的建構,

教學準備:cai課件、電子教本,帶投影和多媒體網絡機房、因為投影教學不僅可以方便師生的手語交流,而且可以增加師生的目光與情感交流,真正做到師生的課堂中的互動。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着重從情境引入,發現問題;項目驅動,自主探索;協作交流,經驗分享三個方面展開本課的教學。

一、情境設立,問題引入

在教學的伊始,採用cai課件展出公安警方破獲運計算機犯罪團伙案件,給學生一個警示:學生疑或,怎麼找到

一疑未解,又起**,教師講述一個真實而眾知的事例:我校六年級學生蔣某某跟社會上聾人拐騙,一週後,校長在公安的協助下,準確在河南省新鄉市一個出租房內,將其解救回到學校繼續上學。為什麼呢?

通過兩個情境問題的震撼,學生不解疑或,久久的集中教師的舉動,教師板書,ip地址。cai:ip就是你電腦的身份證,就是你電腦的dna。

教師展示身份證:講授:域名是你的户口本,ip就是你的身份證。

通過形象的以户口本和身份證的描述,聾生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很容易理解ip與域名的對應關係。

二、項目驅動,自主探索

項目子任務一:,net,cn和,比較有什麼不同。

學生根據項目任務操作,得出結論:

教師強調域名和ip的對應關係,和身份證一樣是世界唯一性,

項目子任務二,查看本機的ip比較周ip的異同。

教師演示ip的查看方法。直觀演示是聾校課堂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聾生的觀察與模仿能力可以較好的補償聽力的障礙。

教師在學生得出結論後分析,用ip與身份證號碼比較有什麼不同?本機房的ip的特徵,四段,唯一性,點隔開。

課件直接出示ip格式的要求。

特別要用flash強調ip中32位二進制和4個0~255之間的關係。通過運用動畫演示,點分十進制,使用學生了解ip址設的淵源和意義。從而更深的掌握ip地址的格式。備註:二進制的轉換對於聾生學習一級b時有一定的基礎,不作過多的解釋。

接着,進行課堂練習,判斷下列ip地址的正。

經過一個簡短的練習之後,教師拿出詢問一生的身份證號碼,然後指出,他的籍貫是什麼縣區?連續多次,學生疑問?教師再出示一組域名,判斷是什麼地方什麼單位的網站,學生回憶遷移域名的分類。

教師引導學生先閲讀第3小節,ip地址的分類。

教師出示項目子任務四,探究第3小節,回答問題,1、ip分為幾類?2、怎樣判斷ip地址的分類?3、哪類ip地址好?

項目子任務五:根據學習內容總結ip地址和電腦身份證的關係。

分組探究:聾校的信息技術課堂分組探究往往流於形勢,,由於手語的交流侷限性、聾生思維的形象性、語言表達組織能力滯後等因素均影響着分組探究的活動,所以在探究活動中採取探究知識準備、降低難度,在教師的主導有針對性的就某一問題進行下進行在學生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單一問題探究討論,可以使小組探究活動有效的開展,解決課堂中設定的教學難點。

三、歸納總結,交流分享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本課通過情境設定,問題引入;項目驅動;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課堂教學活動,從聾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在情境項目任務中驅動學習,教師適時點撥指導,在合作完成任務,在交流中獲得思想,從而聾生自我建構出對於[ ]的知識結構。有效的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提高聾生的信息素養。

板書和cai教學設計省略。以上是我的對於本課的教學設計,請予以指正。謝謝!

高中信息技術説課稿 篇十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版面的美化藝術》選自廣西科學技術出版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術第一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三節,本課是在學會了對文字進行簡單修飾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邊框、底紋的設置,從而為板報錦上添花。本課的知識點既用到了工具欄,又用到了菜單命令,它既告訴同學們word20xx中的一些常用操作可以通過工具欄來完成,快捷、方便,又可用菜單的形式來補充工具欄無法實現的強大功能。這為以後更深入地學習文字的排版及表格、圖形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2、學生狀況分析

從學生角度看:高一學生已能夠簡單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文字進行處理,但白紙黑字的老面孔讓他們感覺不再新鮮,一份成功的電子板報,不但要文章精彩,還應該有豐富多彩的色彩。因此為了能讓自己的電子板報色彩豐富、美觀大方,把原來單調的白底黑字進行恰當的、符合人們視覺效果的修飾,學生有着很強的內驅力,興趣很濃。通過本課的操作,學生即可完成一個簡單單頁電子板報的雛形,將使學生在感受到成功愉悦的同時,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後面內容的興趣。

鑑於上述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學會為文本設置邊框和底紋。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培養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通過生動有趣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對文字的創新設計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習和生活服務的濃厚興趣;在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中,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

1、教學重點:設置邊框和底紋。

2、教學難點:設置邊框和底紋。

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本課的課程特徵及學生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法:"演示法"、"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

教師活動圖:設計任務----啟發討論----講解輔導----歸納問題

學法 :

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我進行了以下學法指導:一是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心境;二是提供更多表達、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敢想敢説,培養他們協作學習的好習慣;三是通過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操作實踐,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四是讓學生通過成功的作品,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

以下是學生活動圖:

仔細觀察----思考討論----探索質疑----總結心得----自主創造----評價定位

學生在完成每一個任務的過程中,總是先觀察再思考討論完成任務的辦法,對討論結果進行探究驗證,找到答案之後,總結心得,自主創造,最後通過自評、互評、師評來自我定位。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示文件:"版面的美化藝術"對比(一個白底黑字的"版面的美化藝術",一個加了邊框和底紋的"版面的美化藝術")

師:這裏有兩段文字,它們的區別在那裏?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麼?

(修飾了顏色的文章更加漂亮,美觀,特別是標題經過修飾以後還更醒目了。)

原來,這些呆板的文字經過顏色的加工,可以變得如此的生動活潑、多彩多姿呀!怎樣把文字加上豐富多彩的修飾呢?

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版面的美化藝術"。(板書)

(二)合作交流;探求方法

在《文字的修飾方法》一課中我們學習了通過改變文字的字體和字號來美化標題,那麼如何來給文字加邊框和底紋呢?嘗試用多種方法修飾。

學生自主探究。

打開"版面的美化藝術"文件,給"版面的美化藝術"加上邊框和底紋。

提示學生有幾種求助方式:

⑴書是我們的好老師,向書本求助。

⑵向同學求助。

⑶向老師求助。

(提前完成的可以幫助同組的同學,幫助的方式是教會他方法,而不是直接幫他操作。)

請全組都完成的小組派一名代表上台當小老師展示給大家看。

上台後向這位小老師提出要求:為了讓你的學生們聽清,學會,請邊説邊做,仔細講清每一個步驟。這樣既可以增強了學生的榮譽感,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提問不同的學生,找到多種修改的方法。

(1) 單擊"格式"工具欄中的"底紋""邊框"按鈕。

(2) 選擇"格式"——"邊框和底紋"菜單命令。

告訴學生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能完成任務,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但原則是越簡單越方便越好。

學生提出問題:為何不能設置邊框和底紋的顏色?

師重點講解:

(1)設置前必須要選中要設置的內容。

(2)"邊框和底紋"菜單中有二個小卡片,每個卡片中分別對應着不同的選項。

(3)可以通過對話框中的預覽看到設置後的效果。

學生練習:給"版面的美化藝術"加上不同的邊框和底紋。

展示學生作品。

師故意選出幾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邊框和底紋色彩搭配協調的作品和不協調的作品,讓學生評價,通過對比,瞭解設置顏色也不能越多越好,而要從實用,適用,美觀的角度來設置。(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邊框"和"底紋"的設置都是針對文章,對於整個頁面我們也可以進行美化,在"邊框和底紋"命令中繼續探密,找一找如何給頁面加邊框。

學生自主探索。

(三)實踐運用;提高發展

拓展練習,

練習:修飾學校的《機房管理制度》。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主要用到以下幾個教學思想:

1、師生互動性。良好的師生互助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2、探究性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本身就是不斷更新的,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也具備探究學習這種能力。

3、整和其他學科的資源。本課教學如果孤立地僅僅讓學生了解掌握相關操作還是不夠的。放在本單元電子報這一整體會考察,我們會發現,操作僅僅是辦報的一項基本技能,要想辦出有特色的報,需要各方面的能力,其中美術能力不可缺少。因此我在新課伊始,就引導學生感知色彩,不同的色彩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在設置過程更是反覆用同學們實際的操作實例提醒注意顏色的搭配和協調。

4、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有所長同學的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對信息技術學習的熱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協作意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anbao/3rwyq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