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經驗交流材料 >

推進殘疾人就業工作情況彙報

推進殘疾人就業工作情況彙報

就業——殘疾人幸福生活的源頭活水

推進殘疾人就業工作情況彙報

——渭濱區推進殘疾人就業工作情況彙報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前提和條件,更是殘疾人實現自身價值、同步邁入小康社會的源頭活水。

我區有各類殘疾人1.49萬人,在就業年齡段有勞動能力和就業訴求的殘疾人有3000多人。近年來,我區把殘疾人就業工作提升到“奮力追趕超越、助力脱貧攻堅、同步實現小康”的戰略高度,科學謀劃,開拓創新,充分發揮地處全市經濟中心、轄區國有大中型企業多、第三產業發展密集的區位優勢,拓寬殘疾人按比例就業、福利企業集中就業、個體分散就業、公益性崗位就業、社區就近就業、居家手工小作坊就業等多種就業渠道,在“精準”和 特色”上做文章,在“一人一策”上求實效,探索、形成了“培訓保姆式、創業處方式、扶持造血式、管理契約式”的殘疾人創業就業“秒利模式”,擴大了殘疾人的就業面,提高了殘疾人的就業率。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以殘疾人需求信息數據庫為平台,“一人一策”保姆式培訓促殘疾人就業。 

為了及時、準確、全面地瞭解和掌握殘疾人的基本狀況和需求信息,在日常辦理殘疾人二代證的過程中,我們詳細統計了殘疾人的基本信息和生活需求、教育需求、輔具需求,特別是就業需求,逐人建立了完整的個人檔案資料。同時,充分發揮基層殘疾人組織作用,採取村級和社區殘疾人專職委員對本轄區內的殘疾人“包抓到人”的辦法,及時入户走訪、採集信息、掌握動態,建立健全了全區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信息數據庫,增強了“一人一策抓培訓,量身定做促就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此基礎上,我區以“殘疾人想幹什麼、能幹什麼,我們就培訓什麼、扶持什麼”為原則,通過集中連片培訓與個別上門指導相結合的形式,對農村殘疾人因地制宜做好藥材、果蔬、經濟作物等種植業和牛、羊、豬、雞等養殖業的實用技術培訓,增強他們依託土地增產增收的能力;對城市殘疾人按照殘疾類別和市場用工需求,依託省、市、區三級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免費為有創業就業願望的殘疾人提供電器維修、電子商務、中醫按摩、手工編制等技能培訓,同時,通過實施項目扶持、税費減免等多種就業舉措,我區向企業推薦安置殘疾人965人,殘疾人自主創業和個體就業51人,帶動就業432人。

趙輝(女,37歲)是寶成儀表有限公司下崗殘疾人,失去工作崗位後的趙輝一時間不知所措,對生活沒有了信心,整天愁眉不展。我們瞭解了她的情況以後,根據她的殘疾程度和文化水平,介紹她到康明眼鏡有限責任公司上班,從事營銷工作。兩年以後,她自己感覺,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沒有技能是不行的,她向我們提出想學習驗光技術,通過多方諮詢,我們瞭解到南京有這一類的培訓學校,我們就出資讓她參加了培訓。經過45天的培訓,她成功的拿到了配鏡驗光師資證書,隨之她也被調到了驗光崗位,工資也由原先的1400元增加到了2380元。

二、着眼長遠,實施“一人一策”處方式就業。

我區在做好殘疾人創業就業工作中,着眼長遠,注重實效,針對每一位殘疾人的特點、特長、殘疾程度以及就業需求願望,結合市場經濟下的創業就業需求,準確選項,量身定做,因人而異,實施“一人一策”處方式就業,避免了殘疾人創業就業半途而廢情況的發生,確保了就業項目的準確性和對殘疾人本人的適宜性。

高家鎮廟坡村村民任秒利, 20年前因車禍導致高位癱瘓,家庭生活極為困難。“我雖然癱瘓了,但是智商不低、手還能動,能不能給我找個事幹。”在區殘聯的一次走訪中,任秒利向工作人員道出了內心的想法。我們隨後多次與其本人和家人就實現他的創業就業進行了“會診”,並對其就業開出了“處方”,決定由區殘聯提供部分幫扶資金,讓他在家中開辦一個小商店及棋牌室。沒有經商經驗咋辦?對任秒利的顧慮,區殘聯請來了一位農村商店經營者,手把手給任秒利傳授經商知識,並幫助他、鼓勵他樹立自強不息、挑戰不幸的信心。很快,政府出資萬元購買的貨架、貨櫃、麻將機安裝到位。任秒利的家庭小商店正式對外營業了。為了扶上馬再送一程,區上又給他補助了1000多元的流動資金,與他約定了月經營效益指標,這些精準扶貧的措施讓任秒利對未來充滿憧憬。目前,任秒利的商店月淨收入由開始的幾百元已經增長到了上千元。對真真切切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鉅變,任秒利有説不完的感激:“以前沒事幹,日子過的很苦悶。現在有了事幹,心裏充實多了,生活也有滋味了,真是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這一扶持殘疾人創業就業的模式,也是我區殘疾人精準扶貧工作的“秒利模式”。目前,全區已有168名殘疾人通過“秒利模式”圓了自己的創業夢。

三、“造血式”扶持就業,使殘救人變被動受惠為主動致富。

我區在扶持殘疾人創業就業工作中,始終堅持把“扶智、扶志、扶技、扶資”擺在首位,圍繞殘疾人有效就業、增產增收工作目標,“造血式”扶持就業,使殘救人變被動受惠為主動致富。從2013年以來,在全區範圍內實施了殘疾人“縮距奔小康”工程,按照“個人有能力、項目有前景、增收有保障”的標準,採取殘疾人個人申報、村鎮審核、區級驗收的辦法,截止2016年底,全區共投入項目扶持資金151.8萬元,實施“縮距奔小康”工程項目341户,項目涉及種植業、養殖業、食品加工、手工編織、電器維修、個體餐飲、日雜銷售、公共服務等方面,共帶動殘疾人就業680餘人,殘疾人家庭年均增收達到三千餘元。與此同時,我區積極實施省級殘疾人創業扶持項目,自2014年以來,我區投入省級創業項目扶持資金39萬元,共有78户殘疾人創業項目落地生根,帶動殘疾人就業120餘人,殘疾人家庭的經濟收入穩步增長,殘疾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與日俱增。我區還依託上川村殘疾人蔬菜種植扶貧基地,八角廟、水泉路種養殖基地,在轄區設立殘疾人銷售服務點,為城鄉羣眾提供綠色蔬菜和果肉蛋等產品實現綠色農產品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拓寬了殘疾人就業渠道,擴大了殘疾人就業面。

宋朝大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在其《觀書有感》中寫道:“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意思是説半畝地那麼大的水塘象一面鏡子,天上的光影雲彩在水面上盪漾,問一下水塘水怎麼這樣清亮,還不是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清水流進來。由此使我們深切感受到:殘疾人就業,關乎着殘疾人的尊嚴,彰顯着殘疾人的價值,更是推動着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的一汪“源頭活水”。為了轄區3000餘名殘疾人的就業夢想,我區將一如既往、痴心不改、多措並舉、真抓實幹,在率先全面奔小康的征程中作出積極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aoliu/g585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