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彙報材料 >

鄉鎮農業現代化的推進情況彙報

鄉鎮農業現代化的推進情況彙報

鄉鎮農業現代化的推進情況彙報

鄉鎮農業現代化的推進情況彙報

近年來,牛場鎮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中央和省、州、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及農業產業革命的相關決策部署,按照農業產業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相關要求,集中資源力量培優育強一批種植業集約化經營主體,示範帶動周邊羣眾發展壯大產業,推動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產業革命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一、牛場鎮農業現代化發展優勢

一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目前牛場鎮總人口7.8萬人,區域總面積244.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達到9.5538萬畝,佔土地總面積25%。牛場鎮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均温14℃左右,年積温達到4574℃-5609℃,無霜期長至245-278天,土地以丘陵為主。二是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牛場鎮地處甕安與福泉交界處,甕馬高速、206省道、甕馬鐵路,擬擴建的205省道、308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捷,貴黃高速通車後處於貴陽1小時經濟圈內,區位優勢明顯。三是優勢產業發展框架初步搭建。按“市場主導、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的原則,大力實施500畝大壩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鎮土地入股、土地流轉面積達1.9萬畝,其中5個500畝壩區8979.18畝、3個200畝以上壩子911畝。通過招商引資和政策扶持,全鎮入駐壩區企業、合作社達到17家。在水源、堵滸壩區採取“雙公司+雙訂單+雙保險”模式,效果明顯。緊扣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精準推動技術服務和農民培訓工作,培訓新型職業農民62人,全年共培訓農牧民2300餘人次。全鎮辣椒、大福姜、中藥材、生豬養殖等產業穩定發展。現存規模生豬養殖場43家、家禽養殖場12家、肉牛養殖場14家、肉羊養殖場6家,2020年全鎮畜禽產業產值共計31477.2萬元。

二、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

以促農增收致富為目標,調優產業結構。打造以生豬養殖為主導產業,辣椒、大福姜姜生態種植為重點產業,中藥材、蔬菜、精品水果為特色產業,統籌推進糧食、烤煙、茶葉等優勢產業共同發展的“1+2+N”產業格局。2021年,生豬年出欄15萬頭,糧食種植5.78萬畝,辣椒種植15000畝,大福姜種植4500畝,中藥材6800畝。強化利益聯結機制,拓寬羣眾增收途徑,提升農户增收效益。

三、發展路徑

“十四五”期間,我鎮將重點聚焦農業現代化發展,圍繞“做穩養殖產業、做優特色產業、做大集體經濟、做強龍頭企業”培育農村發展新業態。

(一)做穩養殖產業。一是加強要素保障服務。遵循服務好當前生豬規模養殖環境管理相關工作要求,建立部門協作機制,提前做好政策解讀和宣傳,實現政策宣傳“全覆蓋”。深入各個擬選養殖場進行現場踏勘,依據規範,指導建設單位合理選址,確保牛場鎮生豬養殖業科學、有序、高質發展。在服務好生豬養殖項目落地建設的同時,嚴守生態紅線,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將生豬養殖項目納入“雙隨機、一公開”環境執法範圍,監督建設業主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和承諾事項。依法依規做好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接受公眾監督,維護公眾環境權益。實現生豬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並肩走”。二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堅持生態優先,合理確定林下經濟模式及規模,確保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良性互動。科學確定發展重點、規模和佈局,結合各村實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農民意願,靈活選擇各種適宜模式,進行多元化組合發展,積極引導企業及農户向“一村一品牌、一鎮一特色”的方向發展。提高林下經濟組織化水平、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幫助農民解決資金、技術、銷售等問題。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户”的模式。對規模大、效益好、管理規範的林下科技示範基地、科技示範户,給予重點扶持,儘快建成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帶動力強、具特色的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培育一批發展林下經濟的突出典型。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生豬疫病防控,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手段,積極落實穩定生豬生產發展的各項政策,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強對生豬生產龍頭企業、產銷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户貸款貼息等金融扶持。加大技術培訓力度,積極引導養殖場户根據市場變化有計劃地安排發展策略,科學飼養,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養豬業科技含量。完善信息服務,通過科技下鄉、進村入户等形式,積極為養殖場户提供完整、準確、及時的市場和技術信息,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創造綠色健康的生產和消費輿論環境。

(二)做優特色產業。一是抓好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產業佈局。聚焦農業產業革命“八要素”及重點產業和優勢品種,以牛場鎮500畝以上壩區為突破口,加快形成“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產業發展格局。圍繞市場需求,推廣“四雙模式”全力發展辣椒、大福姜、中藥材、羊肚菌、精品商蔬菜、精品水果等特色產業,穩步提高單產,加快農業規模發展。加強科技創新,優化產品結構,確保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率達到95%以上,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為新農村農業社會化發展走出新路子。二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服務。通過小農水、組組通、農業開發等項目,積極爭取和整合涉農資金用於壩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壩區排灌設施和壩區溝渠、電力、機耕道、水肥一體化等設施,為壩區結構調整打下堅實基礎。推進農業保險。在全面抓好中央和省級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的同時,結合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需要,增加農業保險品種,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深入推進農業生產保險和價格保險等特色農業保險,消除龍頭企業、合作社和羣眾發展產業的後顧之憂,提升農業產業應對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按照高效作物下壩、經濟作物上山的的原則推進產業發展,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在我鎮水源、馬龍井、三江等村種植辣椒,桂花、三江、迴龍等村種植大福姜,黃家灣、石板寨、迴龍種植中藥材,通過優化佈局和區域分工,形成具有區域競爭優勢、有規模的支柱產業。

(三)做大集體經濟。一是全面推廣“村社合一”。全面成立並完成村、組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登記賦碼、掛牌運營、規劃發展工作。全面推廣村社合一,探索發展“組社合一”,以朵郎坪村河灣組、水源村楊家屯組示範帶動,發展利益聯結緊密、配套服務完善、組織管理高效的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二是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組織。要制定制度,加強規範,推進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健康發展。明確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業務指導部門和確認部門,形成統一指導、多部門多形式興辦的格局。全面推行“三清單兩流程一機制”,培養職業經理人作為村級合作社發展產業的牽頭人,引導和推動村、組級合作社主動參與到產業發展中,根據羣眾股份情況參與分紅,切實讓羣眾得到實惠。三是創新組織機制。深入推進“雙公司+雙訂單+雙保險+雙支部”模式,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場風險;實現農業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切實保護和增加農民的利益。

(四)做強龍頭企業。一是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公司+基地+農户”產業發展模式下,強化公司科技創新引領作用,通過領創試驗示範基地,大力推廣主要農作物高效栽培、畜禽健康養殖、病蟲害統防統治等實用技術,推進農機新技術和新機具推廣應用;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培養培訓、輸入引進力度。大力發展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業。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託農業產業發展“四雙模式”,從龍頭企業招引、營商環境優化、用地手續審批、產業發展配套等方面制定獎補扶持辦法,鼓勵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人才培訓步伐。在土地流轉、技術指導、勞務用工等環節提供協調服務,指導轄區種植主體優化發展模式和利益聯結機制,推薦轄區種植主體申報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積極落實好惠農政策和產業扶持政策,激發種植主體內生動力,推動產業提質增效。三是培優育強經營主體。通過指導經營主體規範經營,培育出一批產業規模較大、經營管理模式具有較強示範帶動性和可複製性的種植業經營主體,示範帶動全鎮產業發展。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切實解決農村勞動力務工就業、助民增收問題,形成產業化帶動、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實現龍頭企業、農業主體、羣眾的三贏。

我的發言完畢,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ibao/9yy17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