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多篇)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多篇)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多篇)

國小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篇一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所教四年級2個教學班。這些學生對科學學科的學習有着濃厚的興趣。本學期還要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教學內容,注重內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加強生活、生產、社會實際的聯繫。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處理好內容的深度廣度,做到難易適度,分量適當。注意發展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動腦和動手的能力。

三.全冊教學分析:

本冊教科書共24課,其中第23、24課是活動課。從知識內容分為五部分

(一)我們吃什麼:

本單元從學生的飲食這一最基本的生活經驗切入,通過觀察,實驗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類需要哪些營養;知道人們需要的營養物質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營養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飲食;會從合理,全面飲食方面設計食譜;養成科學飲食的好習慣。逐步從探究科學飲食的多種活動中意識到要珍愛生命;善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為學生以後探究人的生長髮育等方面知識打下基礎。(包括1、2、3、課)

(二)水裏有什麼:

本單元是在繼三年級上冊水的科學單元后,又一次以水作為探究對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水與其他物體的混合和分離等特點的單元。在三年級上冊水的科學單元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科學探究。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積極合作交流,體驗成功的樂趣,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深度用學到和科學知識改善生活,進一小提高實驗,蒐集整理信息,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為今後進一步探究有關水的其他特徵奠定基礎。(包括4、5、6、7課)

(三)植物的生活: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常見植物的基礎上,對植物的各部分進行細緻的研究。由於學生已經有了一年科學探究的經歷,對科學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法。所以在進行本單元的觀察,實驗,查閲資料,整理信息,表達與交流,藉助工具對事物進行定量觀察,利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實踐基礎。再加上學生對植物比較熟悉,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進行本單元的科學探究並不困難。本單元在本冊書中編排體現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習本單元,能為後續研究植物與土壤的關係,植物與環境的關係,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植等問題打下探究技能與知識的鋪墊。(包括8、9、10、11、12課)

(四)空氣和水的力:

本單元主要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通過學生的猜想與假設,對比實驗,觀察研究及動手製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空氣及水的力,拓展學生的探究空間,密切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繫,為後續的科學探究活動奠定基礎。(包括13、14、15、16,17課)

(五)熱的傳遞:

本單元主要選取了熱的傳導,對流和輻射現象,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引領,如杯子變熱了,煮稀飯時米粒在水中游動等進入相關的研究主題,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並在其過程中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包括18、19、20、21,22課)

(六)探究與實踐:

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和積極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

四.教材總的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 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 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 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 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在能力培養方面,主要培養以下幾種能力:

1 觀察能力:觀察植物的身體結構,教給學生用顯微鏡觀察葉的內部構造。

2 實驗能力:學習使用酒精燈加熱水,加快溶解的方法了,根吸水、莖運輸水分等實驗,鞏固對比實驗方法,學習設計説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實驗、

3 探究能力:學習運用探究的方法,瞭解溶解在生活中的應用,對植物實施環割有哪些益處。

6 想象能力: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想象蒸發的本質,葉、莖的內部構造。

7 動手能力:學習製作植物動物標本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學生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教育:

1 通過講述火箭的發明及我國現代火箭的發展,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 通過指導學生認識植物的蒸騰作用,光合作用,讓學生認識到保護植物的重要性。

四年級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二

一、指導思想:

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養成教育為重點,以實踐體驗為途徑,通過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德育活動,增強班級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習慣。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性強。從上學期的科學活動情況來看,學生對活動非常喜歡,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但由於學生還有許多對科學課的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繫實際。通過以前對科學課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強了,對“科學”也很自己的見解。不是説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嗎?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範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着重培養。

三、教學目標:

1、充分展開教學過程,讓科學素養的培養真正落實在每一課的教學活動之中。

2、加強對學習主體的研究,構建以兒童心理髮展為線索的科學探究體系。

3、適當擴大單元規模,使學生能夠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學概念。

一單元:

1.組織學生經歷一些典型的科學活動。

2.明確一些安全用電的常識,並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安全用電的習慣。

二單元:

1.知道花的各組成部分的名稱;在對一棵油菜的花進行觀察後能推測花的變化過程,並用科學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學會這種科學思維方式。

2.認識幾種常見的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認識各種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在外部形態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獨特的傳播方式;認識種子和果實的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的聯繫;激發探究植物種子和果實的興趣。

三單元:

1.交流討論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成分的經歷。

2.檢驗脂肪、糖類的活動經歷。

3.觀察生、熟食物,使用酒精燈燒熟食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活動的經歷。

4.觀察變質食物,比較新鮮食物和變質食物的活動經歷。

5.觀察黴菌的經歷。

四單元:

1.收集、觀察巖石特點、對巖石成因和變化的探索。對巖石產生更大的研究興趣,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研究巖石的愉悦心情。

2.獲得有關巖石和礦物構造、成因、變化等方面的科學知識。

3.引導學生初步樹立起保護、利用巖石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用一根電線、一個電池,使一個小燈泡亮起來,以及用更多的材料使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能在檢測25種物體是否導電的活動中找到導體、絕緣體的特點;並且將感性的材料轉化為理性的自己對導體和絕緣體的理解認識。

2.知道什麼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單性花和兩性花;知道蠶豆種子的構造:由種皮、胚根、胚芽、子葉等部分組成。

四、教學措施:

1、學生對電的知識感到神祕,又感到好奇。因此要滿足學生的探究慾望,儘量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來學習電的知識。準備的材料要充分,一些材料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

2、要擴大學生的視野,不要侷限於教材上的幾種植物,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鼓勵學生走向自然。當學生學了植物單元的內容之後,如果走到大自然中,會自覺地仔細地觀察一棵植物,會用教材上的方法進行研究,那麼教學的目標就實現了。

3、科學課希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並且想辦法解決問題。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及時提供幫助,不要以為提倡了自主探究,就放手不管,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4、我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一定要發展學生的認識經歷。通過對事物的觀察研究活動,能有意識的去關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的科學,使自己變得更聰明、更理智。同時學會收集資料、學會分析整理,以此來認識周圍的世界,是很有價值意義的。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四年級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三

一、學情分析:

進人四年級以後,同學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同學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並能以自身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説、預言、調查、解釋和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同學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由於同學年齡的侷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局部同學知識面不廣,勤於動腦的同學佔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同學在活動的時候經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珍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因此,本學年是培養同學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同學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電”、“新的生命”、“食物”和“巖石和礦物”。本冊教科書中的每個教學單元都有7個課題,這7個課題即是學習的內容,也反映了科學概念和過程與方法雙向發展、螺旋上升的過程。一般每個教學內容為一個課時,但在具體教學中可對典型的過程和方法展開充沛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

第一單元“電”是從“什麼是電”開始的。同學對靜電有比較豐富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適當地瞭解一點有關電荷的知識,可以使後續課中電流、電路的學習更有基礎。這一單元將通過與電相關內容的實驗、交流、預測、檢驗、丈量和推理、解釋等活動,使同學形成關於電的初步概念,同時獲得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技能。

第二單元“新的生命”單元是從“觀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系列觀察活動,過渡到動物的卵、繁殖的觀察和研究,從而使同學獲得植物和動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認識,並形成關於生命的一系列發展性概念。教科書中的觀察實驗,特別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都是在支撐有關生命概念的建立,並在此過程中使同學獲得對生命的理解。

第三單元“食物”單元通過對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憶和分類,引起同學對飲食的關注,發現自身在飲食中的不良習慣,並在以後的生活中,能科學、合理、均衡地飲食。食物的變化和獲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協助同學進一步認識事物的特徵和其變化規律。

第四單元“巖石和礦物”單元是同學初次對構成地球固體物質的探究。通過對巖石、礦物的觀察、分類和描述,使同學形成關於地球物質的一般性概念,並對維護、開發和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意義有進一步的瞭解。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同學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身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同學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加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同學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丈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身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身的假設。

4、堅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維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具體措施:

1、瞭解同學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沛瞭解同學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幹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並防止客觀事實與同學的想象混淆。

2、指導同學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和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協助同學發現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係等方面的特點,是同學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同學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並提示同學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同學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並隨時提示他們將自身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週都要對同學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同學用準確、恰當的詞彙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同學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協助同學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同學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同學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並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篇四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歷了一年的科學學習,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比如,對周邊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學認識;初步掌握了科學學習的方法,尤其是觀察的方法;學生的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因此,這一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四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學習積極性很高,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通過觀察,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二、教材分析:

1、本冊內容情況: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動物與運動”“位置與運動”“力與運動”“晝與夜”和“交通運輸”五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本冊教材以“運動”為主線,通過與運動有關的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內容的學習幫助學生開始意識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不斷運動的世界,從而為下學期學習“變化的世界”奠定基礎。

2、本冊單元目標:

(1)動物的運動

引導學生從多種途徑觀察並模仿動物運動的多種方式,逐漸養成堅持進行合理體育鍛煉的習慣,能利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動物身體結構與運動功能的聯繫,並鼓勵學生大膽設計仿生產品 。

(2)位置與運動

通過學生親歷各種活動,能選擇參照物,定性的描述一個給定物體的相對位置,認識地圖圖例,幫助學生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並能利用簡單工具測量物體運動過程中不同時刻所經過的距離,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3)力與運動

探究力與運動的關係,體驗各種力作用的不同結果,通過實驗幫助學生意識到力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

(4)晝與夜

幫助學生用觀察、實驗、查閲資料等探究方法認識地球運動的有關現象。幫助學生探究太陽和影子的關係、晝夜交替現象和原因,以及晝夜變化對生物的影響等問題。同時幫助學生了解人類探索地球的歷程。

(5)交通運輸

鼓勵學生對常見的交通工具分類,通過蒐集資料瞭解交通工具的發展史,體會到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大膽設計未來的交通工具,以主人翁的精神分析生活中的交通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3、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4、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四、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重點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瞭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三年級的觀察認識活動以定性為主,很少涉及物質的量。在本冊的活動設計中,不僅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並選擇適當的詞彙、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

3、要求學生不僅觀察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這也是本冊教材在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觀察和收集事實上只是探究活動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事實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才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部。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對科學的理解是漸進的,需要我們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才能逐漸獲得發展。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篇五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四一的數學。大部分同學勤學好問,活潑好動,喜歡動腦思考,表現欲較強,對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紮實,具有了基本的口算、筆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們上課能夠積極動腦思考,敢於創新,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表現特別突出。優秀生上課能專心聽講,敢於提出問題,合作意識較強,學習態度比較認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他們不僅自己學習好,而且樂於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起到了小老師的作用,他們的思維敏捷,對問題有獨到的見解,對這部分同學應該加強輔導,進一步開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他們的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使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更上一層樓。還有少部分同學成績偏差,成為學習困難生,這些同學在學習時處於消極接受,被動理解的狀態,難以融入課堂,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他們不善於觀察、分析、思考問題,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信心與興趣。還有大部分同學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成績良好,針對上述情況,本學期應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教育,並抓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分層管理,在做好優生優培和學習困難生轉化的基礎上,抓兩頭帶中間,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做到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的內容有:計算器;用字母表示數;乘法運算定律;多邊形的認識;小數的意義和性質;觀察物體;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平均數。

1.在數與計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小數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有關小數概念的知識和小數四則運算能力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認識了簡單的小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在本學期裏學生將系統地學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大小的比較、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等,並在此基礎上學習比較複雜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小數的意義,能用小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初步學習用小數知識解決問題。有關四則運算的順序和運算定律的知識也是國小生應當掌握的有關計算的基礎知識,並且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接觸到了有關內容,例如有關混1/7合運算,學生已經學習了從左到右依次計算的混合運算式題,初步瞭解了小括號的作用。在本學期裏學生將系統地學習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重點學習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學習列出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打下基礎;運算定律則主要是在學生已有的直觀認識的基礎上對有關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加以概括和總結,並學習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2.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多邊形的認識、觀察物體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性,運用它們的特性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驗圖形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繫,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觀察物體這一單元,通過觀察、想象等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數學思考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

3.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平均數。在具體統計活動中,學會分段整理的方法,同時對兩種數量進行數據統計,認識分段統計表和複式分段統計表,通過實例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通過整理數據、分析數據,體會學習統計知識的價值

4.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計算內容,教學用所學的整數四則運算知識和小數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智慧廣場”的教學內容,本智慧廣場內容是以往滲透畫直觀圖方法的延續,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升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的習慣,不管提高數學素養,體現數學的價值。

三、教學要求

1.結合生活中大數目的計算,初步認識計算器,學會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必要的計算,並藉助計算器探索規律。

2.結合具體情境,瞭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能夠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和計算公式,初步學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3.結合已有知識經驗和具體情境,探索並瞭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及乘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分配律,同時能夠很好的利用,真正的簡化計算。

4.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會根據三角形邊和角兩個不同標準給三角形分類。

5.認識三角形的高會畫三角形的高。

6.認識平行四邊形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邊的關係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

7.認識梯形知道梯形邊之間關係認識梯形的底和高。

8.理解小數的意義並能正確的讀寫小數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數位計算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9.能熟練比較小數的大小並能利用小數性質解決問題。

10.探索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運用此規律進行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11.理解和掌握名數改寫的方法掌握複名數的改寫以及複名數與小數改寫。

12.會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能把比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13.知道同一物體從不同方向觀察可以看到不同形狀。

14.能正確辨認從前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形狀。

15.理解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計算。

16.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答案順序計算。

17.會運用運算律和運算性質進行小數加減法簡便運算。

18.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19.能根據條形統計圖獲取相關知識,能提出並解決實際簡單問題。

20.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求法,能正確計算平均數。

21.認識複式統計表,並能用複式統計表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措施

(一)注重教學方法:

1、創設愉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課堂教學中,以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為主,學生能學會的老師不教,對疑難問題教師做到及時點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適當加強口算的教學,注重提高學生的豎式計算的能力。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本學期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空間。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設愉悦、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中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5、注意作業設置的層次性,提高作業設置有效性。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

1、重點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帶着問題預習教材,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初步自學能力,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閲讀能力、分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而且還可為以後中學的繼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3、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蔘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五、學科實踐活動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主要是結合單元教學內容安排了2次實踐活動,分別是“圖形的密鋪”“消費知多少”

圖形的密鋪是在學生認識和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等多種圖形後安排的,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綜合運用,又是以後學習多邊形面積的基礎。本綜合與實踐的重點是認識密鋪,瞭解那些圖形可以密鋪,那些不能密鋪,並在研究的過程中提升學生觀察、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消費知多少的設計意圖是:一是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二是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通過對數據分析,使學生學會合理消費,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四年級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六

一、學情分析:

大多數學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説、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實驗也沒有充分地讓學生去做,學生的實驗能力得不到發展,活動時常常耗時低效,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對這學期的教學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到生物園裏學生物》、《課外活動》、《文藝匯演》、等4個單元,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中、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土壤與巖石》單元主要讓學生做土壤成分實驗,知道土壤的結構是由沙、黏土、腐殖質組成;通過實驗認識三類土壤的特點;能設計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驗等教學內容。《和諧的自然界》列舉一些動物適應環境的事實,知道保護色、擬態、冬眠等保護方式。通過實驗瞭解植物適應環境的特性研究螞蟻和蜜蜂是怎樣傳遞信息的。懂得食物鏈的含義,理解為什麼要保持生態平衡。瞭解我國的珍稀動植物資源,如何保持珍稀動植物的生態平衡,制定計劃開展保護動植物的活動等主要內容。《熱與我們的生活》要求學生主要學習熱的傳遞方式及熱對物體形狀與大小的影響及認識某些材料的性質,瞭解常用的傳熱和隔熱方法等主要內容。《透鏡與生活》要求學生用實驗探究凸透鏡的成像原理及成像規律及應用;做模擬實驗,瞭解眼睛的構造及看物體的生理機能;瞭解近視眼的形成及預防;注意用眼衞生。《地球運動與我們的生活》要求學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形成晝夜變化,做模擬實驗。探究晝夜變化對動植物行為的影響。查閲資料觀察記錄月相變化,瞭解月食、日食現象。查閲資料瞭解月球概貌:大小、月表特徵、有無動植物和空氣等內容。《研究與實踐》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獨立開展科學研究,教師要適時幫助引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索精神,從而形成科學精神。主要內容有:瞭解種花的過程;在校園或家庭創設生物角,栽培植物。

三、教學目標:

1、探究土壤的成份及特點(如:保水性)及與植物的關係。

2、瞭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瞭解生物鏈的知識及打破生態平衡的危害,教育學生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

3、探究熱傳遞的方式及與人們的關係。

4、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眼球成像的原理,教育學生注意用眼衞生。

5、瞭解地球、月球的公轉及位置關係形成的月相、日食、月食、晝夜產生及對生物的影響。

6、瞭解生物羣落並栽培植物瞭解植物的生長情況及相互間的聯繫。

7、通過探究、遊戲、體驗、播放視頻等手段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與熱傳導有關的實驗、貌相形成及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瞭解眼睛的構造及看物體的生理機能的模擬實驗儀器缺少、材料也不好帶,也不好組織,這此是本冊的教學難點,同時這部分內容也很重要。

五、教學基本措施:

1、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

我所教學的每個班,我打算本着就近的原則給他們分組,每組4-6人,每組學習最好的那個學生為組長,字寫得最好的那個學生為記錄員。組長負責小組活動紀律、安全、組織、分配帶材料等工作,記錄員做好實驗記錄。在教學中逐漸教會他們怎樣組織實驗、交流、帶材料、作記錄,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原則上讓學生先自評、再在小組內評,再推薦優秀學生在班上評。

探究式教學是科學教學的核心,它承載着科學教學的所有價值,但現實卻不能讓我們每節課都這樣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於探究的內容、核心內容、重要的內容設計並開展探究式教學,每課進行探究的問題不能超過兩個,如果探究的問題超過兩個,則次要的內容要用其它方法進行變通,如視頻、遊戲等方法組織教學。探究時,要獨立與合作結合起來,能分組做實驗就分組做,不能分組做的老師要演示實驗,不能演示實驗的,要運用多媒體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導學生進行推理、設計。總之,儘自己最大努力堅決、合理進行探究式教學。

在探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即不強制學生的學習,也不放任自流,用語言、情境、遊戲等到有效手段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科學教學雖然以探究為核心,但其它方法運用得當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經常在教學中運用遊戲、講科學故事、觀看視頻等手段,這些手段有的讓學生親歷過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強材料的直觀性,符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這個學期,我將繼續運用這些方法作為探究式教學的補充。

3、向其它學科融合

科學有時向語文、音樂、美術融合,對培養學生的科學審美、科學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學習土壤,我計劃讓學生讚美土地,學習珍稀的動植物,我計劃在課堂上開展一次即興演講,探究月球,我打算讓學生暢想未來……

4、教會學生上網查資料、下載並保存文字、在網上觀看科學視頻等。

六、各單元、各課課時安排(教學進度):

除《植物向哪裏長》《密切聯繫的生物界》《温度計的祕密》《凸透鏡》《彎彎的月亮》外,其它都是一課時,每學一單元都要複習、測試,大約要兩個課時。

國小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篇七

一、總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二、分目標

(一)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

2、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通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進行探究。

6、會查閲、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

7、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複驗證的。

8、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並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於探究與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2、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祕,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願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三)科學知識

1、學習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研究方法,並能嘗試用於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物質世界有關知識的學習,瞭解物質的常見性質、用途和變化,對物體的運動、力和簡單機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具有感性認識。

3、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瞭解生命世界的輪廓,形成一些對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對人體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認識。

4、通過對地球與宇宙有關知識的學習,瞭解地球、太陽系的概況及運動變化的一般規律,認識人類與地球環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類惟一家園的道理。

三、各部分目標的相互關係

上述科學課程的總目標和分目標,勾畫了國小生科學素養的大致輪廓。為了使總目標能夠落實到科學課程的教學組織、教材編寫、教師培訓及課程資源配置之中,《標準》將總目標從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科學知識三個領域進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標,但這絕不意味着在教學過程中各分目標的達成是單獨進行的。好的教學活動,往往能達到多個教學目標。因此,在實踐中,各分目標必須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來加以把握。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天氣——1—5周

第二單元溶解——6—9周

第三單元聲音——10—13

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14—16周

四年級科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八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我共有3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四冊。全冊教材包括了“電”、“新的生命”、“食物”、巖石和礦物”四個單元,由3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第一單元“電”共9課時,具體包括:電和我們的生活(1課時),點亮我的小燈泡(1課時),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1課時),電路出故障了(1課時),導體和絕緣體(1課時),我來做個小開關(1課時),裏面是怎樣連接的(1課時),我們選擇了什麼(2課時)。

第二單元“新的生命”共7課時,具體包括:油菜花開了(1課時),各種各樣的花(1課時),花、果實和種子(1課時),豌豆夾裏的豌豆(1課時)。把種子散播到遠處(1課時),萌發的種子(1課時),動物的卵(1課時),

第三單元“食物”共7課時,具體包括:一天的食物(1課時),我們的身體從食物中獲得什麼(1課時),吃什麼和還吃什麼(1課時),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課時),麪包發黴了 (1課時),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1課時),食物包裝上的信息(1課時)。

第四單元“巖石和礦物”共7課時,具體包括:各種各樣的巖石(1課時),進一步觀察巖石(1課時),巖石的組成(1課時),怎樣觀察描述礦物(1課時)。巖石會改變模樣嗎(1課時),巖石礦物和我們(1課時)。

3、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4、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材內容

1 始業教育

2 電和我們的生活

3 點亮我的小燈泡,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

4 電路出故障了、導體與絕緣體

5 油菜花開了、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6各種各樣的花、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7花、果實和種子、各種各樣的巖石

8 豌豆夾裏的豌豆、進一步觀察巖石

9 把種子散播到遠處、萌發的種子

10 動物的卵

11 我來做個小開關、裏面是怎樣連接的

12 我們選擇了什麼

13 我們選擇了什麼

14 一天的食物、巖石的組成

15 我們的身體從食物中得到什麼

16 吃什麼和還吃什麼、怎樣觀察和描述礦物

17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18 麪包發黴了、巖石礦物和我們

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篇九

(一)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一年的科學教學,同學們對科學都很感興趣,實驗習慣與態度也有所形成,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1)優劣懸殊較大,好的學生具有了獨立實驗的能力,差的學生幾乎沒有科學實驗、科學探索的概念,並且差生面較廣。

(2)重新編組以後,各小組內的協作能力發揮的非常不好,而每週的課時數不多,因此扭轉的速度較慢。

(3)家庭及周圍能配合的力量較少,孩子要準備的實驗材料,完成率很低,加上有些家長在外工作,所以很多活動很難得到較好的開展。

(4)用於提供給學生探索與觀察的環境與時機太少。孩子們活動範圍較少,接觸面較窄,再加上要忙於作業,並且學生家長不重視,更少有家長配合與幫助。

(二) 本學期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

國小《科學》四年級上冊由“天氣”、“溶解”、“聲音”、和“我們的身體”四個單元組成。

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天氣:對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雲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基本要素分別進行觀測。其中包括雲量的觀察和測定、雨量的觀察和測定、風的方向和等級的觀察和測定以及氣温的測定。這一部分活動中,還包括嘗試記錄各種天氣情況,觀察生物預告天氣的行為以及學習獲得天氣的多種方法。

溶解:從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如怎樣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溶解在水中的食鹽能否重新分離出來。“觀察更多的溶解現象”一課則進一步擴展了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觀察活動。

聲音:對聲音的探究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通過對發聲物體的觀察和實驗,研究和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在這一單元結尾設計的“製作我們的小樂器”活動,將由學生自由取材,利用身邊材料製作一件能發出不同音調的小樂器,並嘗試着奏出簡單的樂曲。

我們的身體:對自己的身體的瞭解從身體的結構開始,通過觀察,採集數據和模擬實驗認識瞭解自己的身體,認識瞭解人體每一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時候,各個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協同工作的。

教學要求: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瞭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3、要求學生不僅觀察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 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應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mm5g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