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辛棄疾的古詩詞風格簡析【精品多篇】

辛棄疾的古詩詞風格簡析【精品多篇】

辛棄疾的古詩詞風格簡析【精品多篇】

辛棄疾的古詩詞風格簡析 篇一

鷓鴣天·桃李漫山過眼空

[宋] 辛棄疾

桃李漫山過眼空。也宜惱損杜陵翁。若將玉骨冰姿比,李蔡為人在下中。

尋驛使,寄芳容。壠頭休放馬蹄鬆。吾家離落黃昏後,剩有西湖處士風。

作品賞析

【註釋】

①作於福建安撫使任上。 此詠梅詞。手法獨異,別具一格:不描摹梅花形態,而以對比、用事寫其神韻。上片梅與桃李比照,以《史記》中的人品喻花品。下片迭用陸凱、林逋詩事,雖專賦梅,仍隱然有對照桃李之意。桃李鬥豔爭春,一似俗輩獻媚權貴以獵功名,而梅花幽然籬落,大有高士隱者風儀。

②“桃李”兩句:言桃李雖豔,過眼即逝,無怪杜甫為之惱恨。惱損:惱恨。杜陵翁:即杜甫。杜陵,在長安東南,因有漢宣帝陵墓,故稱杜陵。杜氏祖籍杜陵,兼以杜甫在長安時曾一度居住杜陵,故自稱為杜陵野客。杜甫有《漫興九首》寫花落春去,不勝惱恨之意。其《江畔獨步尋花》也有“江上被花惱不徹”之句。辛詞“惱損杜陵翁”,即指此。

③“若將”兩句:若將桃李與梅花相比,則前者不過人中李蔡而已,實在中下之品。玉骨冰姿:指梅花。稼軒又有《洞仙歌》詞詠紅梅,起句即稱“冰姿玉骨”。“李蔡”句:語出《史記·李將軍列傳》。李蔡為李廣的族弟,為人在下中,名聲遠不如李廣。李廣沒有爵邑之賜,官不過九卿,而李蔡卻被封侯,位至三公。

④“尋驛使”三句:謂梅花能溝通友誼,寄託相思。此暗用陸凱《贈范曄》詩意,見前《定**》(“少日猶堪話別離”)注③。驛使:古時驛站傳送文書的人。隴頭:即指隴山。在今陝西省西北。

⑤“吾家”兩句:謂梅生性幽僻,有隱士之風。剩有:頗有。西湖處士:指北宋初年名士和詩人林逋。林逋長期隱居西湖孤山。他一生酷愛梅花,終生不仕、不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處士:古指未仕或不仕的士人。

辛棄疾的古詩詞風格簡析 篇二

鷓鴣天·木落山高一夜霜

[宋] 辛棄疾

木落山高一夜霜。北風驅雁又離行。無言每覺情懷好,不飲能令興味長。

頻聚散,試思量。為誰春草夢池塘。中年長作東山恨,莫遣離歌苦斷腸。

作品賞析

【註釋】

①此閒居帶湖之作。 詞思族弟祐之。“驅雁離行”,情景兩到。“無言”聯憶弟兄昔日相聚之樂,雋永脱俗,非常人所能領略。“中年”句語意雙關,既切傷別題旨,復隱寓東山壯志未酬之恨。

②驅雁又離行:喻弟兄又離別。

③“無言”兩句:憶昔日相聚之樂:無言不飲,反覺情懷更好,興味更長。

④“頻聚散”三句:謂別後思念成夢,因以成詩。此用謝靈運事,正切思弟之意。《南史·謝惠連傳》:“謝惠連十歲能屬文,族兄靈運嘉賞之,雲:‘每有篇章,對惠連輒得佳句。’嘗於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忽夢見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為工。”按:“池塘生春草”為謝靈運《登池上樓》詩句。

⑤東山:東晉謝安曾隱居東山,後人即以東山稱謝安。中年恨:用謝安語,見前《滿江紅》(“瘴雨蠻煙”)注⑨。

辛棄疾的古詩詞風格簡析 篇三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作品賞析

【註釋】

①作於閒居帶湖期間。黃沙:即黃沙嶺。見上篇注①。 此夏夜小唱,深具藝術魅力。上片夜景,意在寫靜,卻出之以動。鵲啼、蟬鳴、蛙喧,愈鬧而愈靜,是為動中見靜法。下片時轉景移,山雨欲來,心緒由安閒而焦躁。結韻妙語:就急欲避雨而言,先推出茅店,後補以“忽見”,則恍惚驚喜之態,躍然紙上;就全篇而言,至此點出夜行者,返照全詞,則無一不是作者“夜行黃沙道中”的見聞和感受,詞脈由是暢通一體。

②“明月”兩句:月光驚飛枝上烏鵲,清風送來夜半蟬聲。按: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蘇軾《次周令韻送赴闕》:“月明驚鵲未安枝。”周邦彥《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辛詞“明月別枝驚鵲”句與以上詩句景象彷彿。別枝:遠枝。方幹《寓民郝氏亭》:“蟬曳殘聲過別枝。”或作“離別樹枝”講,意亦通,但與下文“半夜”失偶。

③“稻花”兩句:稻花飄香,蛙聲一片,似在歌唱豐年。或謂“説豐年”者,守夜農人。似太實,且欠韻味。

④“七八個星”兩句:天外星稀,山前欲雨。盧延讓《鬆寺》:“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以數詞對偶,駢文中屢見,如庾信《小園賦》:“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

⑤“舊時”兩句:轉過溪橋,忽見記憶中的茅店就在眼前。兩句用倒裝句法。

【評解】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閒居江西時的作品。着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

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

風光。

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集評】

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作者以寧靜的筆調描寫了充滿着活躍氣氛的夏夜。一路

行來,有清風、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鵲聲、蟬聲,還聞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

然看到那家熟識的小店,可以進去歇歇腳,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這是一首筆調靈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語淺味永,

摹寫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頗有審美價值的淡墨畫——

充滿着農村生活氣息的夏夜素描。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開始到上饒居住,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 ,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詞中所説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 ,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餘畝。這一帶不僅風景優美,也是農田水利較好的地區。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常來此遊覽,他描寫這一帶風景的詞,現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遊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本詞。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幹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於烈日炎炎下的嘶鳴 ,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 。總之 ,“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 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説豐年的主體,不是我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裏,儼然聽到羣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説豐年。先出“説”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説豐年,是詞人的創造。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着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説這是夏景,還不如説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並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説詞的上闋並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麼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於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峯,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裏,“星”是寥落的疏星 ,“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 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 ,可是筆鋒一轉 ,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儘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於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後文“忽見 ”,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於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 ,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着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裏,我們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於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辛棄疾的古詩詞風格簡析 篇四

西江月·人道偏宜歌舞

[宋] 辛棄疾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喧天畫鼓要他聽。把著花枝不應。何處嬌魂瘦影,向來軟語柔情。有時醉裏喚卿卿。卻被傍人笑問。

作品賞析

從詞中看,可卿大概是芳年早逝,辛棄疾對她十分懷念,所以畫了她的影容來不時展看。畫上的可卿手把花枝,嫵媚可人,然而,再熱鬧的場景她也看不到了——“喧天畫鼓要她聽,把著花枝不應”,此語好痴,讀來令人鼻酸。

辛棄疾的古詩詞風格簡析 篇五

鷓鴣天·石壁虛雲積漸高

[宋] 辛棄疾

石壁雲積漸高。溪聲繞屋幾周遭。

自從一兩花零亂,卻愛微風草動搖。

呼玉友,薦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

杖藜忽避行人去,認是翁來卻過橋。

作品賞析

【註釋】

①亦是閒居瓢泉之作。 村居小唱,富有田舍風味,農家情趣。上片寫景,是作客途中所見。下片野老招宴,野蔬薄酒,淳樸好客。結韻寫野老心理情態妙甚:橋頭迎客,老眼昏花,誤幾回錯將行人作客。今回又待避去,但細認之下,確乎辛翁,遂拄杖過橋,熱誠迎迓。寥寥十四字,一波三折,傳神並富諧趣。

②“石壁”兩句:寫白雲籠山,溪水繞屋之景。石壁:陡峭的山崖。積:指浮雲堆積。周遭:周圍。劉禹錫《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

③“自從”兩句:花雖落去,猶愛風中芳草。

④“呼玉友”三句:言野老相邀作客。野老:農村父老。玉友:一種米制的白酒。《珊瑚鈎詩話》:“以糯米藥曲作白醪,號玉友。”薦:奉獻。溪毛,一種生於澗邊溪畔的野菜。

⑤“杖藜”兩句:謂野老過橋迎客。杖藜:拄着藜杖的老人。杖:拄着。藜:一種植物,莖高五、六尺,其老韌者可作杖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353q3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