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碳和硅教學反思推薦多篇

碳和硅教學反思推薦多篇

碳和硅教學反思推薦多篇

碳和硅教學反思篇1

昨天中午忽聽常規視導要來,心裏那個忐忑呀,如同神曲的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又是一個焦頭爛額、手忙腳亂的不眠之夜。來新學校這幾年,連續聽了三次,都是同樣的尷尬:點課、慌亂、準備、上課……,只求神保佑,打個對得起良心的等第,沒有哪一次靜下心來好好反思。

我不是一個樂觀的人,深知自己有很多不足。但是不管結果如何,我希望是自信的:因為我在努力,在進步,ok!其實很多事情只要對得起自己,為自己而做,其他不屑一顧。

開始準備《梅花魂》,直至晚上八點,越來越覺得課中的愛國情感學生太難理解;忽然靈光一閃,有趣,貼近學生生活的《桂花雨》應該是最佳選擇。於是放棄前者,着手準備後者。此時,窗外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陪伴我的有一盞燈,一台電腦。靜下心來找資料、找課件、看視頻,慢慢地梳理這節課,找出教學重難點,並吩咐lg找支桂花,上課激發孩子的興趣。明天就有專家親臨課堂,沒有着急,破天荒慢條斯理的做準備。當十一點冒雨回家時,大體的流程還沒有出來,只是心中已經有些模糊的輪廓。洗完澡,坐在電腦前,精心寫教案了。時間不覺快一點,大體的樣子已經成型。索性上牀、睡覺,輾轉反側。每一次的成繭,破繭,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成長少不了這些煎熬。很想把它當成一次鍛鍊,哪管它等第。

第二天第一節,改課。第二節,攜着桂花的香氣走進教室,大方迎來李老師和肖科長。剛開始有點小緊張,後來自己對自己説:“上課是為學生,不是表演給誰看。”於是,自己融入課堂,走進課本,走入學生。很快,下課鈴聲響了。接着,李老師評課。她先問我自己上完的感受,答案肯定是有遺憾;接着,她指出:

1、對課文的整體把握有欠缺,顯得有點散;

2、對學生放得不夠,沒有體現學生自學為主,這個可以作為一個小課題進行研究;

3、統領全文的問題太大,針對性不強;

4、對教材要敢於取捨,抓住一兩個點即可。心裏聽到這麼多缺點,也着實不自在了。但是也很想抓住這個機會,希望老師能指導自己心中很多的困惑:語用到底怎麼體現,例如這篇文章,略讀教學怎麼體現?最後試探李老師,弱弱地問了一句:我有進步嗎?善解人意的她肯定會給人一個滿意的答覆。其實,在談話中,李老師可能看出我的情緒,已經強調,這堂課已經不錯了。

如果要我重上這節課,應該會比剛才更好:給學生更多的讀書機會,書不讀熟不開講;讓學生很好地領會“桂花的香”和“搖花的樂”,進而感受到作者淡淡的鄉情,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如果説,想成為一個會上課的好語文老師,我自身研讀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還要加強,自身的文學素養還要提高。總之,我的語文教學研修之路還有點漫長。慢慢走吧,下一年的常規視導再坦然一點。

碳和硅教學反思篇2

誦讀(熟讀成誦),是學習詩歌的主要方法。講授詩歌應該緊緊抓住朗讀這個關鍵點。我在教學設計上注重了朗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節課上,我就充分運用了這一點,學生反覆讀,而每一遍讀的要求又在循序漸進的提高,做到了讀中學、讀中賞、讀中悟、讀中背。語文課應力求達到知識與情感的有機結合。我意識到在講課過程中只在於過多進行內容分析,而忽視了作者的情感抒發,“文以情而發,”我始終還是堅信這樣的一句話,如果我們撇棄了文章的情感,只是把單調的字、詞、句拿到課堂上,想必會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我深深意識到在這方面我做得還不算太到位。

碳和硅教學反思篇3

一、課文分析: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篇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談的敍述後面飽含着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代表着“愛”。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與動作。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怎樣通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優點:

整堂課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願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並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英子,你為什麼低頭呀?你能説説你的心裏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樣想的“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麼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鬱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鼓勵學生説:“難道我們不該為英子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三、教學缺點:

英子心裏活動的3個句子,雖然找出來了,但是我沒有即時好好地讓學生通過朗讀去品味。特別是“低下頭”“猶豫”“眼圈紅了”“慢吞吞站起來”還沒有好好突出,沒能深刻體會英子此時的心態在慢慢發生變化。這一部分處理太匆忙了,還需多指導學生朗讀,為下面學生為何自發地送給英子的掌聲做好鋪墊。

課結束了,我感動了,孩子們也感動了……學生在這堂課中不僅學習了語文,也從中感受到了鼓勵,關愛的力量。

碳和硅教學反思篇4

數與代數貫穿學生國小學習的始終,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學生學習了除數是整數除法,商是整數或小數的除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對於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學生剛剛接觸,可能在算法上不盡相同,教材滲透了轉化這一思想,也就是想辦法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教學反思:小數除法教學反思。變為學生熟悉的以前學過的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在教學中,我有以下體會:

一、把握知識內在聯繫,找準新知識的最佳生長點,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小數除法教學反思》。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學生較容易掌握。但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卻是個難點。而商不變性質正是聯繫舊知與新知的橋樑,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長點。在教學中,複習舊知後,我要求學生根據800÷160=5直接寫出80÷16、8÷1.6、8000÷1600的商。這是學習層面的一個飛躍,但卻是有根據、有基礎的飛躍。學生能根據商不變性質來説理,就證明了學生能夠接受。只要緊緊抓住商不變性質這根線索,這部分內容就能輕鬆獲得突破。

二、抓住本質,化繁為簡,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根據商不變性質先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來計算,再反推出原式的商。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最根本的是要先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算出商,沒有必要計算時在小數點的問題上過多糾纏,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學中先讓學生在計算前多説一説除數和被除數要同時擴大到原數的多少倍,小數點同時向右移動幾位。然後多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口算練習。使學生習慣於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

碳和硅教學反思篇5

通過語文主題閲讀教學,學生還可以間接地向社會、向自然、向生活、向實踐學習,對他人的經驗教訓進行反覆體味、咀嚼,從中不斷髮現、豐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開展語文主題閲讀教學可以説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

語文主題閲讀教學,將課內教育教學的內容當作是點,把課外的相關閲讀當作是面,由點到面的拓展閲讀,以擴大學生的閲讀量,形成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外溢於課外的“漣漪效應”。在語文主題學習閲讀過程中,學生與學生、文本與與生活之間實現着多種視界的融通, 並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認識偏見得以克服,產生新的視界;隨着閲讀的深入,往往會產生出更加深邃的、新穎的、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思維火花。

語文主題學習閲讀教學能豐富學生的閲讀量,閲讀的目的是為了在大量的閲讀中使學生接觸它們沒有經歷過的生活和體驗,讓學生在閲讀過程中間接的獲取了生活經驗,從而獲得了對生活的豐富的認識和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説閲讀是一種生活的學習,是一種生命的成長。此我們提倡要與文本,要與作者進行對話。為什麼要進行對話呢?因為語文學習更多的是對文學的一種解讀,在解讀中真正的走進文本。

走進作者,走進人物,這樣才能體會他們的思和情感。同時,大量的閲讀積累下來以後,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形成流暢的語感。這個時候學生的閲讀、表達都能夠得到相應的提高,這樣學生的語文成績、語文水平、語文素養也就得到了提升。學生在大量閲讀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一種接受真善美、鞭笞假惡醜,使其心靈受到薰陶的一個過程。美的的東西總會在我們的頭腦中留下印記,使我們的心靈受到震顫,使我們的靈魂得到淨化,進而使我們的精神世界得到豐富。在大量的閲讀中學生的情感得到了薰染,感悟豐厚了,他們的鑑賞能力也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升,同時鑑賞能力提升了,他們就能夠從讀書中得到一種享受,得到一種樂趣,從而才能做到如蘇軾所説的:“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而我們教師也應該讓學生把這種審美鑑賞活動的所得及時的進行交流,這樣才能讓他們得到最大的享受。

總之,語文主題學習閲讀教學更多地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使他們產生主動閲讀的內驅力,逐步養成主動閲讀的習慣;更多地激勵思考,喚起學生的尊嚴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導學生關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價值,並通過與文本、同學的相互交流、影響,汲取一切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知識、信息,經過自我組織,不斷實現心靈的轉變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促進自我發展。久而久之,自己的語文閲讀水平在不知不覺中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將近一年的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我做了一下反思,其中的優點是:

第一、運用課內知識,閲讀同一主題的文章,鞏固課內閲讀的成果。從任何一篇課文中學到的知識,一般都要經過反覆多次的學習,才能理解得深,記憶得牢。而反覆、多次的學習,通過語文主題閲讀的形式來獲得是最便捷的途徑,主題閲讀是豐富語言積累、發展思維智能、提高表達水平的一種有效途徑,不僅不會影響課內語文學習,反而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鞏固課本教材上的知識,語文學習效果會更明顯。通過主題閲讀,學生從中汲取精華,所學知識做到舉一反三,才能收穫很多。這樣,語文主題閲讀就起了促進課外閲讀、強化課內閲讀的作用。

第二,擴大閲讀領域,培養閲讀能力。主題閲讀之所以必要,是因為課內閲讀的內容極為有限,遠不能滿足學生髮展閲讀能力的需要。如果學生閲讀範圍只限於課內,那麼他們的閲讀能力也就難以適應各種各樣的閲讀環境和需要。通過主題閲讀訓練,將有助於學生逐步形成一種獨立的閲讀能力。這種獨立閲讀能力可以説是一個人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只有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自主蒐集、選擇、整理信息的能力,語文學習的目的才算真正達到了。這種獨立的閲讀能力與良好的閲讀習慣,為他們將來適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提高語言表達和感悟能力,發展智力。中國小生的智力發展主要是通過閲讀、寫作和計算三種基本訓練反映出來的。閲讀訓練在發展智力方面的作用,並不亞於數學課的計算訓練。通過主題閲讀,接觸大量新鮮活潑的語言材料,日積月累,讓學生的閲讀能力從量變到質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第四,陶治情操,提高人文素養。有人這樣説過:不閲讀文學作品的人,即使智商再高,那也是?高智商的野蠻人”。由此可知,大量閲讀文學作品,能提高人的文學素養和文明程度。語文教師不僅要發展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還要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主題閲讀是教師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徑。作品中藴涵的豐富人文內涵,可啟迪人生、薰陶品德、塑造和淨化心靈。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比老師在課堂上空洞的説教更容易讓學生信服。主題學習在實驗的過程中,我有一些收穫,同時我又有幾點看法:

一、從時間安排上,我認為上課的主調應該以教材知識為主。

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課內內容,課外知識需要擴充,但時間安排上以5-10分為宜,不能喧賓奪主。學一篇文章要拓展三篇課外文章,這三篇文章就需要在閲讀課上完成,而一個單元的四篇文章要配一冊閲讀叢書,時間有點緊張。一節課時間是一定的,只有40分鐘。短短的時間內,有時完成課內內容就很緊張,課外內容怎麼樣來安排呢!我認為還是需要從學校、家長、課堂這三個層面上去共同解決。

二、從學生興趣上看,語文主題學習應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開展主題學習是符合語文學習的需要的。

基於這一點,在開展語文主題學習的過程中,就應該以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為基本立足點,通過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創設和諧、寬鬆、民主、自由的閲讀環境,在民主的師生交往與互動中引導學生髮現併發揮自己的潛能,促使他們在閲讀的過程中凸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出現了很多的情況,如:在講四年級《成長的足跡》時,這本書的故事性很強,也很感人,學生在發到這本書時就很感興趣,並且問老師什麼時候發下一本。可當學到第六單元時,配套的主題學習叢書並沒有寓言故事,有的文章的內容有的太深,有的與生活沒有聯繫,有的語言太枯燥,沒有感情色彩,提不起興趣來。因此我認為在選定同一主題的學習材料時,應多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成年人的生活遠離他們而難以理解,同齡學生的好文章更貼近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更易於消化、吸收,不妨也選擇他們的文章,從而能更好的引導他們,把他們的興趣貫穿於整個主題學習中去,從而把他們培養成能夠自主、主動、創造性地的學習主體。

三、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在主題學習的過程中。

學生不再作為知識的接受者,被動地聽從教師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夠對學習過程自我設計、自我控制,積極地帶着各自的興趣、需要和觀點直接與書本、與客觀世界對話,探求語文世界和客觀世界的規律。開展語文主題學習又特別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生成,通過閲讀來獲得生活體驗,同時也避免了教師一味的苦講和機械性訓練,可以這樣説,自主學習是主題性學習的靈魂。一旦失去了學生的“自主”,主題性學習便成為一句空話,我在實踐的過程中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在一些課題的具體指導過程中,害怕重蹈傳統學習的覆轍,不願過多地介入學生的自主研究。雖然也做了閲讀指導,但學生的自主閲讀也容易產生盲目性,學生做的閲讀筆記質量也參差不齊。另外,語文主題學習所涉及的內容多、範圍廣,學生的興趣不一致,同時學生的能力發展也是一個演進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個從半獨立研究過渡到獨立研究,從對簡單的單一問題的研究過渡到複雜問題的研究的過程,這就更加需要教師把握學生的知識結構水平及研究內容的難度,幫助學生選擇切實可行的進行主題閲讀。語文主題學習有它的成功之處,同時在具體的實踐中又有一些困惑,畢竟生活是語文的源泉,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的語文學習就要儘量多地引領學生接觸語文材料,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積累文化知識,並從整體着眼解讀文本,在實踐中探索才能使其完美。

碳和硅教學反思篇6

由國小進入國中,是人生旅途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七年級學生剛進入國中,有一定的好奇心,一般是一種較短暫的直接興趣,隨着時間的推移,課程內容增多,難度加大,就會有一些學生把這門課當成負擔,到八年級出現分化,部分學生厭學。作為英語課任課教師,如果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並採取有效的教學措施,解決好中國小銜接問題,就會陷入一種盲目的境地,以致影響教學效果,影響學習質量和跨世紀人才的培養。經過實踐和努力,我認為要大面積提高中學生的學習質量,必須在解決中國小銜接問題中抓好學習英語的“六項起始工程”。

一、從明確學習目的入手,初步構建學好英語的“目標工程”

人的各種活動都是有目的的行為,同時也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

英語這門課對剛跨入中學的學生來説,是新鮮而神祕的。一開始,學生往往是帶着好奇的心情來學這門課的,也有些學生是帶着好玩的想法來學的。總之,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性不明確,對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處於膚淺的瞭解,缺乏正確的強有力的學習動機。

基於這種狀況,我注意在第一節課開始就重視講解為什麼要學英語的問題。在以後的講課中,同樣處處進行為祖國建設,為未來的工作進行英語學習的目的教育。通過課內外的多種形式引導和靈活多樣的思想教育,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了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懂得了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的關係,明白了祖國建設對他們提出的要求,懂得了世界發展對他們提出的挑戰。這樣,從七年級開始學生就基本有了比較明確的學習目的,從而為以後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從基礎知識入手,初步構建學好英語的“起步工程”

學時學習漢語拼音的影響,有很大一部分在起步階段都很艱難,不是寫錯格式,就是讀成漢語拼音。為此,從學第一個字母開始,就應當給他們加強國際音標的學習。首先讓他們懂得每個英文字母發音是怎麼來的,它的舌位如何。特別是舌齒音,學生很難把握,總是出錯,但經過努力,總能擺脱漢語拼音的束縛,為下一步學習,為今後學單語、記單詞打下了記憶和查閲的基矗。其次,在字母格式上,學生總分不清上、中、下,不是出格,就不夠格。為此,我曾自編了幾句格式口訣,讓學生掌握,從而避免了格式上的困難。為了使學生及時鞏固,我在班上搞字母書法競賽,既進一步熟練了字母的讀音,又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書法水平。

三、從培養興趣入手,初步構建學好英語的“心理工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學習發生了興趣,才會享受學習的歡樂,從而更加熱受學習。所以是否喜歡英語,是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着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據此,在英語教學開始階段,我着重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因勢利導,採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把他們領進英語這扇大門。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採取了以下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①“以美引趣”,即儘量注意用美的語言、表情、動作、板書等去激發學生的興趣。②“以奇誘趣”,即注意用新奇的內容和方法,誘發學生的興趣。③“設疑激趣”,以注意抓住知識的關鍵處設疑引思,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④“以動喚趣”,即注意在課堂上通過動腦、動手、動口等多種活動形式,喚起學生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我把各種各樣的實物、自制的教具、掛圖、簡筆畫、人物、情景和實地表演等結合起來,身體力行,與他們交朋友,一起遊戲、一起聽説,使他們在有趣而輕鬆的氣氛中感到學習英語並不是件苦差事,這樣潛移默化,使得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興趣也隨之越加濃烈。隨着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增加,教學效果也有了較明顯的好轉。平時少言寡語的學生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動參與進來一塊做學習英語的遊戲了。這就為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四、從記單詞入手,初步構建學好英語的“詞彙量工程”

要能夠熟練地使用英語這一工具,就必須擁有較高的詞彙量,這是學習英語的一個重要特點,而要擁有一定的詞彙量,就必須從記單詞着手。記單詞,這是大部分中國人都特別頭痛的事,對於中學生來説,也同樣如此。雖然他們正處於記憶的旺季,但如何去記才能取得佳、最快、最牢固的效果,是學生在這條剛剛連起的大橋上是否繼續踏實邁步的關鍵,如果一步跨錯,也許會有許多同學在此停步,把剛剛建起的“興趣之橋”拆掉,而放棄對這門課的學習。為了避免這一切的發生,從開始起我就加固這已經建起的興趣之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教他們如何再更進一步。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教他們一些便於記憶、鞏固的方法。如音標記憶法、歸納記憶法、情景記憶法、構詞記憶法、日常生活記憶法等等,這給有些有畏難情緒的同學提供了繼續邁步的動力,使一些決定放棄英語學習的同學也想回頭再試試看。為了使這項工作更紮實地繼續下去,為了使大部分學生不落伍,我又趁熱打鐵,搞記憶單詞競賽,這也為記單詞找到了機會,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在英語教學中產生了良好效果。

五、從會話速寫入手,初步構建學好英語的“表達能力工程”

英語是門用於交際的工具課。學習英語的目的之一在於將來能夠在工作中熟練地運用這個工具,以口語或書面形式進行表述或表達。這就要求英語教學一開始就重視口語或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為了在起始課中注意培養學生説、寫能力,我採用了多種培養表達能力的方法。例如我要求學生進行課前兩分鐘會話值日、或講故事、或談家庭、談父母兄妹、談同學等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鍛鍊了學生的口語會話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除此之外,在一些課堂上讓幾組學生上台表演短劇或表演遊戲。為了提高學生的會話能力,在七年級階段,我組織學生進行英語會話競賽。同學們熱情很高,自編自演豐富多彩的節目,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提高了會話能力,也鞏固了所學知識,對記憶單詞也起到了促進作用,為八年級防止分化打好了基礎在全校舉行的英語會話比賽中,我所帶的二班的同學以生動活潑、有趣的內容、吐字清晰和標準的發音獲得了競賽第一名,我所帶的一班也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另外,書寫也不可忽視,除了正規、準確、美觀之外,還需要高速度。為達到此目的,我在七年級年級要求他們從一開始,首先必須寫好字,寫正規字,並練習快速寫正規字。我在所帶的兩個班搞了一次速寫比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兩個班中字寫得比較差的同學只有兩三個,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字寫得相當漂亮。

六、從抓預習、複習入手,初步構建學好英語的“學法工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放在應有的地位,給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就是起始年級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它是避免分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七年級階段,是學生適應新環境、新教法、新學法的開始階段,就像一個盲人,需要引導,需要別人的幫助,為了使七年級學生開好這個頭,從一開始,我就要求學生每天做好預習和複習鞏固工作,並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和複習的方法,教會他們如何記筆記,如何聽好課的方法,這給課堂教學減少了不少麻煩,也避免了分化的擴大,增強了學習英語的熱情。他們喜歡自己的才華展示在同學們面前,積極發言,喜愛表演,這給起始年級的學習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益處,既提高了授課的質量,又提高了教學效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內在潛力的正常發揮和發展,鞏固了所學知識,豐富了詞彙量,增強了重點、難點的鞏固率。

總之,七年級是人一生的重要奠基階段,同時也是可塑性最強的一個階段,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忽視了這個階段的教育,就是失掉了人生成才一個極好的時機,而正確地引導和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課堂教學的參與意識,就會為學生們今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今後的學習鋪平道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35pg1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