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圓柱表面積的教學反思(推薦45篇)

圓柱表面積的教學反思(推薦45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5篇《圓柱表面積的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圓柱表面積的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圓柱表面積的教學反思(推薦45篇)

篇一:《圓柱表面積》教學反思

《新課標》指出: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讓優秀學生不斷出現,並且加快發展。讓後進生也能跟上,並且在原有的基礎上有較大的提高,達到個人發展的較高水平。在這個學期,我也一直注重這方面的引導,所以在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時,有許多同學不知道該如何推導公式,針對這種情況,我尊重學生的差異,採取分層要求:

a、不知道怎麼求圓柱側面積的同學,馬上開動腦筋想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如果行,怎麼轉化。

b、知道怎麼求圓柱側面積的同學呢?我又有另外的要求:你們看能不能再結合實驗操作清晰地表述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在這樣分層要求的情況下,每個學生的研究目標都很明確。每個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後,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現,這樣就促使小組交流活動有效進行。

篇二:《圓柱表面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歷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觀察發現:

難點一: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探索側面積的計算過程,有一個“化曲為直”的過程。這是理解的難點;

難點二: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涉及到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以及圓的周長與面積等概念,學生容易混淆;

難點三:計算難度大,無論是圓的周長和麪積計算中都涉及圓周率;

難點四:類似製作煙囱、水桶之類,很多學生由於缺少生活經驗,不能靈活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

如何有效組織教學,談談自己的粗淺的看法。

一 、抓住特徵,建立表象。在六年級上學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對錶面積的概念並不陌生。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重點是通過製作圓柱模型、觀察圓柱展開圖,讓學生理解圓柱的表面積是由一個曲面和兩個完全相同的圓圍成的。通過操作,真正建立圓柱側面的表象。

二 、突破難點,緊抓聯繫。探索並理解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是這部分教學的難點。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例2結合具體情境,展示了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沿着高將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化曲為直”過程中,教學重點要抓二者之間的聯繫,即展開後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是圓柱的高。通過“展”、“圍”的反覆操作,讓學生切實建立這兩者之間的聯繫,有利於突破難點。

三、 抓住本質,理清思路。圓柱的表面積包括一個側面和兩個底面。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時要用圓柱的底面周長乘高,而圓柱的底面積則需用到圓的面積公式。在同一題裏,周長公式與面積公式混淆也是計算圓柱表面積出錯的原因之一。怎樣能更好的理清思路,靈活的進行計算呢?我認為,儘量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以不變應萬變。即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計算側面積的直接條件是底面周長和高;圓柱的底面是圓形,計算圓的面積的直接條件是半徑。當然,涉及到解決具體的問題,我們就要聯繫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本單元的學習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的有序性,有利於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提高學生靈活應用能力。

篇三:《圓柱表面積》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地認識到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積極主動,課堂上他們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終於發現了知識,領悟了知識,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悦,學生自始至終在自主學習中發展。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數學問題,這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的有效方法。

在第一環節中,教師就創設了“飲料罐”情景,你想學什麼?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創造的願望。

第二環節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據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大膽探索,培養了學生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在課堂上多給學生髮言展示的機會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潛在意識,使其情感上得到滿足。

篇四:《圓柱表面積》教學反思

一、在複習引入環節,我首先通過複習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為下面的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打下基礎;複習圓柱的特徵為後面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公式推導做好鋪墊。

二、在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觀察、發現,形成圓柱表面積的表象。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的和。然後,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讓學生自己展開圓柱體模型,觀察到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從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自然推導出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環節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在練習題的設計中,遵循了從易到難的原則,在形式、難度、靈活性上都有體現。判斷題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動手測量並計算圓柱體實物表面積的題目,鍛鍊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四、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學生現有的學具和準備的圓柱體實物,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觀察,推導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的計算公式。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1、實踐操作展示得不夠。在動手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大部分學生聯繫上節課的經驗説出看法,而沒有實際操作,我也沒有讓他們展示推導的過程,加深印象,只是讓他們説一説,導致一部分學困生只能聽聽而已;

2、學生對圓周長和麪積的計算不夠熟練,所以,在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時顯得費時費力;

3、部分學生對生活問題中的圓柱表面積(不是三個面的)理解上有欠缺。

篇五:《圓柱表面積》教學反思

我今天執教的內容是《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重點在於進行推導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公式,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始至終貫穿着生本理念,以教學內容問題化為抓手,體現在教學中以學生小組活動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這樣的原則,讓學生在交流中學,在玩中學中課後,聽取了孫主任和王主任的評課,又聯繫課堂教學,我進行了深刻地反思。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有序

這節課,我以“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公式”和“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為核心問題進行教學。整節課,組織學生圍繞這兩個核心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彙報和交流。但合作學習小組,每位同學都參與進行學習活動,特別是個別差生,在優秀同學的指導下傾聽有進步。還有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當中,加入學習小組,指導和幫助學習小組進行學習。

二、學生操作的缺失

整節課的基礎應該是建立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之上,再進行觀察發現討論交流問題,但由於課前佈置的小練習已經做過。缺失了在課堂上操作展示這一塊,直接進行討論,造成個別中等和偏下的學生,沒有和實例結合,造成理解思維困難。另外,在教學例3時,可以做一個模型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三、教師指導還需到位

由於這節課,整合學校課題,教學內容問題化,我選擇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但教師,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學生,面對學生交流的答案的不確定性,如何引導組織學生進行解決,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一些事先沒有預計到的情況出現時,沒有很好的去解決,造成了學生學習當中的疑惑。這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作為教師,又應該如何去指導學生展開學習,都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篇六:圓柱表面積教學反思

這節課雖留有許多缺憾,與傳統的教學相比,做題少了些,在計算方面,沒達到較多的訓練,能影響到作業及今後考試的正確率,但我感到十分成功,我為學生課堂上的生命湧動而興奮不已,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學目標提升了。過去我僅滿足於把學生“教會”,學生始終是被動的接受。課堂上學生厭煩,老師急燥,都苦不堪言。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我把促進學生的“發展”,做為我貫穿課堂始終的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不斷體驗到自己的智力成果帶來的樂趣。

二、學生在體驗中,更好的理解了數學,不斷閃現出創新的火花。課前,佈置學生做圓柱體,我考慮到學生已有這方面的生活經驗,並不難。但要做成一個標準的圓柱體,確實要動一定的腦筋。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其實已經初步感受到圓柱體,由 2 個相同的圓和一個長方形圍成。更難能可貴的是一些學生在做中,發現圓柱底圓周長與長方形長相等。個別沒做成功的孩子,在交流活動中,也能體驗到失敗的原因。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三、我也體驗到了怎麼教數學。

( 1 )只有深入理解課程標準,認真領會新課程理念,才能在實踐過程中指導教學。

( 2 )立足發展學生的能力,設計課堂教學的策略。

( 3 )樹立正確的教學觀,不因考試而教學,教學應以開發學生智能為使命。

四、不足改進。在進行計算圓柱表面積練習時,應大膽讓學生運用計算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過去總擔心一旦用計算器會降低學生的計算能力,會影響今後的考試,計算器只教不用。這節課由於圓柱的表面積計算繁雜,佔用較多時間且正確率不高,不能及時有效的反饋學生掌握的情況。所以應根據教學情況,讓學生運用計算器來解決計算問題。

篇七:圓柱表面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重點在於通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公式,難點是靈活運用側面積、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始至終貫穿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首先我給學生一張長方形美術紙,用這張紙做成一個圓柱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做出它的底面,看誰的最好,學生的思維很好,給出了多種想法,

方法一:用一張紙蓋住圓柱,沿着邊緣剪(不會很圓)

方法二:把圓柱立起來用筆描繪出來地面再剪(不好描,自然不會很圓)

方法三:用尺子量出直徑,算出半徑,用圓規畫出圓再剪(有點接近了,但是直徑不會很精確)

方法四:把圓柱壓扁,量出直徑,接着同上做法(誤解,這裏的直徑其實是半個圓的周長)

方法五:量出美術紙的長,就是底面的周長,由此求出半徑,再畫圓貼上(很好,能理解側面積求解的難點)通過這些活動後,再讓學生自學表面積的公式,自然水到渠成了。課堂交給學生,會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篇八:圓柱表面積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教學上採用了引導、放手、引導的方法,通過教師的“ 導” ,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觀察、發現,形成圓柱表面積的`表象。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之和。然後,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讓學生自己展開圓柱體模型,觀察到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從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自然推導出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後我又啟發學生: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除了長方形,還可能是什麼圖形?發現、創新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在基本知識理解掌握之後,他們對於書本上沒有的方式方法有更高的興奮點與關注點。這時有的學生會説,沿高展開後還可能得到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這是兩種特殊現象。藉此我又讓學生自己進行操作、嘗試,得出了與書上不一樣的結果。這樣做,不僅啟發了他們的思維,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由易到難,層層提高,又很自然進行了“ 進一法” 的教學。使講練真正做到了有機結合,學生學得輕鬆,練得有趣。

篇九:《圓柱表面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難點在於:理解難,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探索側面積的計算過程,有一個化曲為直的過程;易混淆,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涉及到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以及圓的周長與面積等概念,學生容易混淆;計算難,無論是圓的周長和麪積計算中都涉及圓周率;經驗少,類似煙囱、通風管、水桶之類,很多學生由於缺少生活經驗,不能靈活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如何有效組織教學,談談自己的粗淺的看法。

一、在操作中建立表現。

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對錶面積的概念並不陌生。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製作圓柱體、在動手做一做的過程中理解圓柱的表面積是由一個曲面和兩個完全相同的圓圍成的,從而真正建立圓柱側面的表象。

二、化曲為直溝通聯繫。

課前佈置預習作業,找一貼有商標紙的圓柱實物,沿高剪開你有什麼發現。課上學生交流,沿着側面上的一條高剪開,把側面展開,成為一個長方形。我在圓柱的教具上包一張長方形紙,然後張開,在黑板上畫上教具的直觀圖,長方形紙的圖(1:1)。讓學生觀察後説出:長方形與圓柱底面的關係。兩者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通過展、圍的幾次操作,讓學生切實建立這兩者之間的聯繫。

三、抓住本質,理清思路。

本堂課中學生雖然很明確的知道求圓柱體的表面積是求兩個底面積和一個側面積的面積和。但在實施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有的同學是因為對其中的公式或意義沒有真正理解,不知道要求側面積先求什麼,求了圓底面周長又和圓的面積混淆,而且圓的周長和麪積公式已有所遺忘,列式計算時漏洞百出,計算的難度又導致一部分學生前功盡棄。所以在解決問題時,我要求學生寫出每一步求的是什麼,用了哪一個公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遇到計算比較繁瑣的提供計算結果,我覺得不必在計算上花費大量的時間。

當然,學生接觸到一些實際問題的時候,由於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都比較淺薄,對一些物體的認識不夠,不能完全準確的來判斷求的物體是幾個面,分別是哪幾個面,還有實際中求表面積時採用的近似法一定的不理解,需要通過反覆練習才能達到一定的程度。另外我認為在教材的編排上也有一定的問題,五年級時學了圓的知識,過了差不多一年再來運用,根據學生遺忘曲線規律,大部分學生對圓的周長和麪積公式比較生疏,雖然通過新授前的基礎訓練可以喚起學生的記憶,但畢竟要能熟練地用於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無形中增加了學生解題的難度。原來教材的編排相對來説更有系統性,學習間隔的時間不長,可以在知識的運用過程中相互鞏固內化。

篇十:《圓柱表面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由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組成,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往往不能順利地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一道題,往往不會直接給出解決問題的所有必要條件,在給出一些條件的同時,往往隱藏了一些,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是要引導學去”刨“出隱藏着的一些信息,例如一個圓柱體知道底面周長和高,怎樣求出表面積,要求表面積,關鍵是求出兩個底面積,知道底面周長求底面積,兩個量之間的類似點在於都要用到圓周率,知道底面周長,可求出直徑或半徑,學生的思維癥結在於不會聯繫起來思考,為了突破這一難題,我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取得一些效果,但仍有一些人不明白,為此,我認為,應該把圓柱的各個部分再次拆開來,重點在幹剖析圓的面積與周長之間的關 當我一個人的時候,手裏拿着手機,瀏覽一些網頁,看看電視上的新聞,打打籃球,看看自己喜歡的書籍… 當我一個人的時候,睡睡懶覺,洗洗衣服,洗洗澡,呆呆地看大山,看看天空… 當我一個人的時候,給遠方的母親打個電話,和朋友在電話上互相調侃,在網上看看朋友、同學的動態… 當我一個人的時候,我能夠讓自己的心靈插上翅膀,自由的飛翔,當我一個人的時候,我總能收穫幾許温馨與甜蜜,當我一個人的時候,也許,遠方的你,也正在一個人享受着那難得的寧靜與幸福。

面積與周長之間的相同點在於,都要用到圓周率和半徑去計算,知道周長可求半徑,知道半徑可求面積,在這裏,我對學生的引導不到位,這是我的不足之處。

篇十一:《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一、合理靈活地組織和利用教材。

“圓柱的表面積”這部分教學內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表面積在實際計算中的應用以及用進一步取近似值。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題,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教學時,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程序,將這些內容重新組織,合理靈活地利用教材在一課時內完成了兩課時的教學任務。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為重點來教學;將表面積的實際應用作為重點來練習;將用進一法取近似值作為一個知識點在練習中理解和掌握。四者有機結合、相互聯繫,多而不亂。教學設計和安排既源於教材,又不同於教材。三道例題沒有做專門的教學,但其指導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別在練習過程中得以體現。整個一節課,增加容量但又學得輕鬆,極大提高了調堂教學效率。

二、較好地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統一。

本節課在教學上採用了引導、放手、引導的方法,通過教師的“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

1、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相結合

新課開始,教師通過圓柱教具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複習圓柱體的特徵,進而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在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時,精心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想一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思考和發現它的側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圓柱形紙筒進行實際操作,最後探究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講練結合。

教學這節課,我改變了傳統的先講後練的教學模式,做到講練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而且使練習隨着講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一環緊扣一環。每一步練習都是下一步練習的基礎。具體做法是:在學生理解了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即:表面積=底面積×2+側面積)以後,作為檢查複習,我首先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出示三個圓柱體,並分別告訴條件:(單位:釐米)r=3d=4c=6.28,然後讓學生練習求它們的底面積,並做好記錄;在學生髮現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後,仍以上面三個圓柱為主,從右向左依次給出三個圓柱的高:(單位:釐米)h=7h=6h=3,要求計算出這三個圓柱的側面積,同樣做好記錄;在學生學會計算圓柱的底面積和側面積以後,設疑:你會計算這三個圓柱的表面積嗎?學生在充分練習鋪墊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所得數據,合理自然地就計算出了三個圓柱的表面積。再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進行了“進一法”的教學。使講練真正做到了有機結合,學生學得輕鬆,練得有趣。

三、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1、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教學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時,我沒有拘泥於教材上把側面轉化為長方形這一思路,而是放手學生合作探究: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為學過的平面圖形?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和實驗,把圓柱形紙筒剪開,結果學生根據紙筒的特點和剪法分別將曲面轉化成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通過觀察和思考,最終都探討出了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2、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新課程提出:“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在課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操作練習:小組合作測量計算製作所帶的圓柱形實物的用料面積。根據練習要求,組織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動手測量,最後算出結果。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做到了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並且根據實物的特點想出了很多測量所需數據的方法,既合理又靈活。在合作學習中不僅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養了實踐能力,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四、較好地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本節課合理地利用了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講練過程中,動態逐一出示三個圓柱及條件,並閃爍所求底面和側面。將直接的告訴條件和問題變成動態的先後展示,不僅做到思路清、方向明,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多媒體將生活中的油漆桶、水桶、羽毛球筒等實物“搬”到課堂,加深了學生對錶面積實際計算意義的直觀認識和理解,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篇十二:《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圓柱與圓錐之圓柱表面積第一課時,這節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以及用進一法取近似值。在此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並初步瞭解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的性質及計算方法。通過剪一剪的活動來探索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除了長方形,還可能是什麼圖形?發現、創新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在基本知識理解掌握之後,他們對於書本上沒有的方式方法有更高的興奮點與關注點。學生自己準備的圓柱,沿高展開後還可能得到正方形,這是一種特殊現象。學生自己得出了與書上不一樣的結果,覺得很興奮。趁着學生髮現探索的積極性,讓學生思考還可以將圓柱的側面怎樣展開。有的説橫着從中間剪一刀,立刻有人反對説那還是兩個圓柱。橫剪不行,豎剪過了,還能怎麼剪?同學們犯起了愁。在一陣思考之後有人冒出一句:斜剪!展開之後是什麼圖形?有人猜是三角形,有人説是梯形,有人説平行四邊形,帶着種種可能同學們又開始拿出另一個準備好的圓柱,然後沿着斜線剪開,平行四邊形展現在同學們面前。緊接着用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側面積公式,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底面周長 ,寬是圓柱的高。得出圓柱的側面積等於底面周長乘高。通過圓柱側面展開圖的深入研究,同學們打開了探索、創新的思維,知道了學習不能只停留在書面的內容,應深入探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實踐也使我們體會到,創建生活課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的平台,讓學生髮現數學問題,並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個性得以發展。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意義建構過程。在這個不斷的操作、觀察、體驗的過程中,學生都在思考,都在感悟。體驗的越豐富,對概念的感悟也就越深刻。圓柱側面計算方法和表面積計算方法都是學生在操作、體驗中獲得的。

篇十三:《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求知識的學習品質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圓柱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圓柱體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法運用:本節課採用操作和演示、講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求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使新授與練習有機地融為一體,做到講練結合,較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學法指導:採取引導 放手 引導的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運用化曲為平的方法推理髮現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具:圓柱體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圓柱形紙筒、茶葉桶。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引入新課

(複習圓柱體的特徵)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幾何形體――圓柱。知道它是由平面和曲面圍成的立體圖形。

問:圓柱上下兩個圓形的平面叫圓柱的什麼?它們的關係怎樣?兩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什麼?這個曲面叫什麼?

引入:兩個底面和側面合在一起就是圓柱的表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圓柱的表面積。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教學圓柱表面積的意義。

設疑:長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哪些面的總面積是圓柱體的表面積呢?

板書:底面積×2+側面積=表面積

要求圓柱的表面積,首先應該計算它的底面積和側面積。

(二)根據條件,計算圓柱的底面積。

圓柱的底面是圓形,同學們會求它的面積嗎?

(多媒體逐一出示圓柱及條件,求它的底面積,並記錄結果。)

條件:(釐米) r=3 d=4 c=6.28

底面積(平方釐米) 28.26 12.56 3.14

(三)教學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

1、引導探究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1)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

想一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思考發現它的側面積該怎樣計算呢?

(2)小組合作探究。(剪圓柱形紙筒)

(3)彙報交流研究結果,多媒體課件展示。

(4)小結:同學們會動腦,會思考,巧妙地運用了把曲面轉化為平面的方法,探討發現了圓柱體側面積正好等於它的底面周長與高的乘積。

2、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

多媒體回到前面三個圓柱,逐一給出三個圓柱的高,求它的側面積。並把結果記錄下來。

條件(釐米) h=5 h=8 h=10

側面積(平方釐米) 94.2 100.48 62.8

(四)教學求圓柱的表面積。

1、設疑:學會了計算圓柱的底面積和側面積,怎樣計算它的表面積?

2、學生根據數據進行計算?

3、彙報計算方法及結果,媒體出示結果進行驗證。

表面積(平方釐米) 150.72 125.6 69.08

(五)小結: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三、練習鞏固,靈活運用

(一)多媒體出示圓柱形的油漆桶,無蓋水桶、煙筒實物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計算製作這些物體所用的鐵皮的面積,各是求哪些面的總面積?

指出:圓柱表面積在實際計算中的意義。

(二)根據要求練習。

1、用鐵皮製作圓柱形的通風管10節,每節長8分米,底面周長是3.4分米。至少需要鐵皮多少平方分米?(只列式不計算)

2、砌一個圓柱形的水池,底面直徑2米,深3米,在池的周圍與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部分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只列式不計算)

3、用鐵皮製一個圓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徑3分米,高12分米。制這個油桶至少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數保留整十平方分米)

根據學生的計算結果,教學用“進一法”取近似值。

小結: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合理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操作練習。

根據練習要求,小組合作測量計算製作所帶的圓柱形實物的用料面積。

練習要求:(多媒體出示)

討論:要計算製作這個圓柱形物體用料的面積,是求哪些面的總面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怎樣測量這些數據?

測量:藉助工具測量出需要的數據(取整釐米數),並做好記錄。

計算:根據量得的數據,列出相應的算式並算出結果。

反思:

一、合理靈活地組織和利用教材

“圓柱的表面積”這部分教學內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表面積在實際計算中的應用以及用進一步取近似值。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題,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教學時,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程序,將這些內容重新組織,合理靈活地利用教材在一課時內完成了兩課時的教學任務。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為重點來教學;將表面積的實際應用作為重點來練習;將用進一法取近似值作為一個知識點在練習中理解和掌握。四者有機結合、相互聯繫,多而不亂。教學設計和安排既源於教材,又不同於教材。三道例題沒有做專門的教學,但其指導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別在練習過程中得以體現。整個一節課,增加容量但又學得輕鬆,極大提高了調堂教學效率。

二、較好地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統一。

本節課在教學上採用了引導、放手、引導的方法,通過教師的“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

1、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相結合

新課開始,教師通過圓柱教具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複習圓柱體的特徵,進而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在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時,精心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想一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思考和發現它的側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圓柱形紙筒進行實際操作,最後探究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講練結合。

篇十四:《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1、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具有趣味性、挑戰性、探索性和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教學情境?D?D計算飲料罐的商標紙面積,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了小組合作,他們分工明確,在愉快的勞動中獲得了對知識的理解,並在不知不覺當中使用了S=ch這個公式。

2、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觀察、觸摸,體驗感知圓柱的特徵、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哪些部分;並通過動手裁剪實驗,與小組成員共同探究圓柱側面積與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不斷的測量與計算,構建起知識的框架。學生對這些計算的方法有了豐富的情感、態度和實踐經驗支撐的“活學活用”。

3、計算煩瑣,對於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學生們的計算正確率確實很低,因此解答圓柱體的表面積其實是對學生綜合應用所學面積公式的一大考驗。

篇十五:《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在課後總結質疑時,學生一共提了兩個問題:

問題一: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時,算不算接頭處重疊的面積。

問題二:計算無蓋塑料盒的面積時,算不算裏面的面積。

我們不難發現,學生關注的這兩個問題源於兩個方面:一、雖然在課堂上老師始終注意了表達的科學和嚴密,在提到實物時不忘加上“圓柱形的”***,但學生對於圓柱形的實物和數學上的圓柱沒有概念上的區別。老師到底有沒有必要去向學生大談、特談兩者的區別,我也心裏沒底;二、我們同時也可以注意到,學生關注的這兩個問題都是作業中或考試中經常出現的,而且學生都是難以把握的,他們因為害怕自己理解錯誤,所以才會在課堂上提出。而他們之所以害怕自己理解錯誤,實質是關心分數,可見由於片面的重視分數,以至學生在課堂上淡薄

其它數學問題的思考。

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我也反思,有序書寫是在我的反覆追問下,才有一個學生提到的,可見在平時的教學中對知識之外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關注不夠。

篇十六: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教學《圓柱的表面積》重點在於通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公式,難點是靈活運用側面積、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始至終貫穿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思維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篩選了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和靈活應用為關鍵要素,搭建了多向度、多角度的學生合作平台,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以遊戲闖關的形式愉悦地完成本課教學。課下回顧整節課的教學同時又和同年組的老師進行了交流,反思如下:

一、激情導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複習開始前,我問“同學們,老師今天把你們剛認識的新朋友帶來了,你們猜,他是誰?”就在學生們的猜測下,我拿出了課前藏好的圓柱。我繼續發問“你們認識它嗎,是怎樣認識的?你們還想知道它的什麼?”由此展開圓柱的表面展開圖。複習引入——提出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導出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

二、探究新知,搭建平台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本課教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學圓柱表面積的概念和側面積的計算。探究新知時,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發現,通過小組的討論、交流,呈現出不同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體現多向度、多角度的合作平台,從而進一步明確圓柱側面沿高打開是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相當於圓柱的高。由此導出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學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以後,設疑:你會計算這圓柱的表面積嗎?(第二部分開始)學生在充分練習鋪墊的基礎上,合理自然地就計算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地進行了“進一法”的教學。最後一部分是練習階段,以生活中的圓柱物體為例求出所需要的材料,要求學生説出要計算哪幾個面,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的思想。

三、把握重、難點,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和教學資源

“圓柱表面積”這節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以及用“進一法”取近似值。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題,但在教學中,我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為教學難點來突破,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為重點來教學,將用“進一法”取似值作為一個知識點。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精心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圓柱形紙筒進行實際操作,最後探究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學會計算圓柱的底面積和側面積以後,設疑:你會計算這圓柱的表面積嗎?學生在充分練習鋪墊的基礎上,合理自然地就計算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四、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呈現梯度形態。 在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摸一摸,自己觀察、發現,形成圓柱表面積的表象。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之和。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觀察、操作推導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調集多種要素讓學生親身實踐了,記憶一定就會更加深刻。這樣充分利用了學生現有的學具和準備的圓柱體實物,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觀察,推導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的計算公式,並運用幻燈片輔助教學,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

當然,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實踐操作展示得不夠。在動手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小部分同學的學具較小,展示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其次,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待加強,在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時顯得費時費力。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吸取經驗,彌補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篇十七: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因為疫情遲遲沒有好轉,離開學時間還是遙遙無期,所以培育國小秉着“停課不停學”的理念,開始了網課教學。

我今天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圓柱的表面積》,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於通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公式,重點是靈活運用側面積、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本節課的教學,從始至終貫穿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的原則,在各個環節中讓學生自己去解決,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學習。

一、激情導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複習開始時,我問“同學們,老師今天把你們剛認識的新朋友帶來了,你們猜,他是誰?”就在學生們的猜測下,我拿出了課前藏好的圓柱。我繼續發問“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新朋友?你們還想知道它的什麼?”然後,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手中的圓柱體,“誰能告訴大家你摸到了什麼?”形成圓柱表面積的表象,從而很輕鬆的得出: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之和。

二、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合理利用教材。

“圓柱表面積”這節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以及用“進一法”取近似值。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但在教學中,我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為教學難點來突破,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為重點來教學,將用“近一法”取似值作為一個知識點。再結合學生的實際,巧妙的把他們聯繫成一個整體,做到收中有放,放中有收。

三、教學方法上,採用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相結合。

新課開始,教師通過圓柱教具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複習圓柱體的特徵,進而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在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時,精心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想一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思考和發現它的側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圓柱形紙筒進行實際操作。讓學生自己展開圓柱體模型,觀察到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從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自然推導出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

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觀察、發現,思考怎樣求圓柱體的表面積? 討論:求圓柱體的表面積需要知道哪些數據? 從而得出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充分利用了學生現有的學具和準備的圓柱體實物,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觀察,推導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的計算公式,並運用幻燈片輔助教學,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

四、練習題的設計上由易到難,講練結合。

在練習題的設計中,遵循了從易到難的原則,先是已知周長、半徑和直徑求圓柱的側面積,在此基礎上再想一想已知這三個條件怎樣求出圓柱的表面積。採用分步口答的方法,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熟練掌握求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例4主動放手讓學生獨立解答,鍛鍊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當然,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學生對圓周長和麪積的計算不夠熟練;另外,在練習題的設計上都是隻列式不計算的方法,沒有讓學生真正計算出側面積和表面積;小組合作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卻沒有達到預期的要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吸取教訓,彌補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學方法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

篇十八: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1、抓住特徵,建立表象。

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對錶面積的概念並不陌生。

講授圓柱的表面積時,重點是通過圓柱展開圖,讓學生理解圓柱的表面積是由一個曲面和兩個完全相同的圓圍成的,這樣真正建立圓柱的表面積的表象。

2、抓住本質,理清思路。

圓柱的表面積包括一個側面和兩個底面。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時,要用圓柱的底面周長乘高,而圓柱的底面積則需用到圓的面積公式。在同一題裏,周長公式與面積公式混淆也是計算圓柱表面積出錯的原因之一。怎樣能更好地理清思路,靈活地進行計算呢?我認為,儘量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以不變應萬變。即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計算側面積的直接條件是底面周長和高;圓柱的底面是圓形,計算圓的面積的直接條件是半徑。當然,涉及解決具體的問題,我們就要聯繫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對待。讓學生在明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具體算法。

篇十九: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一、在複習引入環節,我首先通過複習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為下面的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打下基礎;複習圓柱的特徵為後面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公式推導做好鋪墊。

二、在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觀察、發現,形成圓柱表面積的表象。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的和。然後,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讓學生自己展開圓柱體模型,觀察到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從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自然推導出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環節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在練習題的設計中,遵循了從易到難的原則,在形式、難度、靈活性上都有體現。判斷題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動手測量並計算圓柱體實物表面積的題目,鍛鍊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四、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學生現有的學具和準備的圓柱體實物,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觀察,推導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的計算公式。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1、實踐操作展示得不夠。在動手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大部分學生聯繫上節課的經驗説出看法,而沒有實際操作,我也沒有讓他們展示推導的過程,加深印象,只是讓他們説一説,導致一部分學困生只能聽聽而已;

2、學生對圓周長和麪積的計算不夠熟練,所以,在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時顯得費時費力;

3、部分學生對生活問題中的圓柱表面積(不是三個面的)理解上有欠缺。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讓學生明確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夠在練習中靈用公式進行計算。針對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合理利用教材。

對於圓柱體側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嚴格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讓學生在動於操作、觀察發現中促進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輕鬆地理解掌握圓柱側面面積的計算方法,以此來較好地突破難點。

2、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相結合,通過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索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

3、講解與練習相結合。

本節課,改變了傳統的先講後練的教學模式,使講、練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讓練習隨着講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地進了“進一法”的教學,使講、練真正做到了有機結合,使學生學習的知識是有效的、實用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篇二十:《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圓柱的認識”,這部分教學內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表面積在實際計算中的應用。其重點在於通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公式,難點是靈活運用側面積、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本節課中,我通過展開圓柱體的模型,讓學生觀察到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從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但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是實踐操作展示得不夠。在動手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大部分的學生是聯繫上節課的經驗説出看法,而沒有實際操作,我也沒有讓他們展示推導的過程,加深印象,只是讓他們説一説,導致一部分學困生只能聽聽而已。

二是學生對圓周長和麪積的計算不夠熟練,所以,在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時顯得費時費力。

三是部分學生對生活問題中的圓柱表面積(不是三個面的)理解上有欠缺。

篇二十一:《圓柱表面積》的教學反思

《圓柱表面積》的教學反思

今天,看到了一份家庭作業,非常激動。昨天上課內容是《圓柱表面積》,課堂上讓學生觀察圓柱的表面,瞭解圓柱表面是由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平面圖形)和一個側面(曲面)構成的,進而明白圓柱的表面積是什麼。如何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就很明瞭了,只要將側面這個曲面轉換成學過的平面圖形,上下兩個底都是圓,而圓面積計算已經學過了,一切都會很順利的解決。所以,當我最後把圓柱的展開圖畫到黑板上的時候,學生很容易發現展開的長方形(側面)的長就是底面圓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字母表示就是S側=2r*h。進而很容易得出:圓柱的表面積=圓面積*2+側面積。用字母表示就是S=2*r2+2r*h,如果用乘法分配律提取公因數的話就可以得到S=2r*(r+h)。整節課就像我所預料的那樣有條不紊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但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對,缺乏繼續深入的思考。這個內容不應該就這樣戛然而止,所以,我就佈置了這樣一份家庭作業:有興趣的話,嘗試用其他方法得出圓柱表面積計算公式?作業雖然佈置下去了,但是也不抱多大希望。畢竟,有點難,學生也要準備小升中,願意花時間去探究嗎?

今天,這項作業收上來,不多,有一小半的同學交來了。大部分是因為想不出其他辦法,而交來的這項作業中,有很多同學是把側面展開成了平行四邊形,仿照課堂上的方法推導的。

突然,一份令我激動的作業出現了,是那個平時最愛動腦的'男孩子。他是用圖來表達他的想法的,思路非常清晰。能將曲面轉化成平面的長方形,那麼也能用原來學過的知識將圓也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這樣經過拼接,整個圓柱的表面展開圖就可以拼成一個大的長方形,長方形的長是底面圓的周長,寬是圓柱的高+半徑。

篇二十二:《圓柱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

關於《圓柱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

1.教學要引起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意識是一種探索意識,是創造的起點。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發展。所以我讓學生去發現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在課堂中和生活中的區別,使他們意識到課堂中的數學是經過提煉總結出來的。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如算出茶葉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釐米的鐵皮,由此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促進探究向深層次推進。

2.教學要激發學生的'過程意識。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再創造”。數學的學習過程不是讓學生被動的吸收教材和教師給出的現成結論,而是由一個學生親自參與的、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節課圍繞“製作一個圓柱”展開活動,探究的脈絡清楚。學生經歷了“實踐——失敗——總結——再實踐——成功”的探究過程。如:學生在失敗後説:“我們忽視了側面與底面的關係,計算時我們都知道圓柱的底面周長就是側面展開後長方形的長、正方形的邊長或者平行四邊形的底。但製作時就忘記了這些知識。”“學生在經歷了失敗才引起了思考,在對與錯、應該與不應該的鬥爭中撞擊智慧的火花,課堂的生命力由此顯現。在總結之後的再一次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體現出來了,這種情不自禁的創造來源於感悟和體驗。只有經歷了這樣的感悟、體驗的過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錘鍊,智慧的昇華。

篇二十三:圓柱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

關於圓柱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

本課用課前預習課上小組內交流彙報的教學方式組織教學,課前佈置了《圓柱的表面積》預習提綱 :

1、什麼是圓柱的表面積?

2、沿着圓柱的高剪開圓柱的側面,側面展開圖是什麼形狀?

3、怎樣求圓柱的側面積?

4、怎樣求圓柱的底面面積?

5、怎樣求圓柱的表面積?

課上學生很快討論出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由於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了化曲為直的.數學方法,所以把圓柱體的側面展開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學生已經能想象和深刻理解,並且通過想象和推理能夠明確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寬)就是圓柱體底面的周長,展開的長方形的寬(長)就是圓柱體的高,因此,學生對於怎樣求圓柱體的表面積能夠理解和初步掌握。

但是,通過學生嘗試計算圓柱體表面積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第一:學生對於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雖然初步掌握但是很不熟練,具體表現在求圓的面積和圓的周長時,特別容易出現混淆,原因就是對求圓的面積和圓的周長的計算辦法掌握欠熟練,特別是求圓的面積時,部分學生總是忘記把半徑進行平方,或者是直接用給出的直徑去平方,這都是對圓的面積計算辦法掌握不熟練的表現;第二: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正確率都有待提高,由於在計算過程中出現了圓周率,又有半徑的平方的計算,所以很多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很低。原因就是學生的口算能力、筆算能力都沒有形成技能,只掌握計算方法但不能熟練準確的計算,這都是學生能夠準確求出圓柱體表面積的障礙。

針對這種情況,我打算採取這樣的辦法:第一:強化學生對圓的面積和圓的周長、圓柱側面積的計算辦法。第二:在計算時提醒學生仔細認真,出錯時要找出出錯的原因,對證改錯。同時結合課前三分鐘計算的時間,加強學生的計算練習。

總之,讓學生熟練準確的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可以為下一步學習和計算圓柱的體積掃清障礙。

篇二十四:《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圓柱圓錐是國小階段幾何教學最後一部分內容,圓柱表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非常適合學生自主探究。結合我校開展的“提綱導學、自主探究”活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做了積極的嘗試,效果非常不錯。

首先,在新授課之前,我在去年設計的道學提綱基礎上稍作修改,形成了自己的導學提綱:

1、找一個圓柱形的物體,測量出它的底面直徑和高(儘可能取整數,最多保留一位小數)

2、你能動手用彩色紙給這個圓柱形的物品穿上漂亮的“外衣”嗎?動手試一試“穿衣”之前先思考:圓柱形物品有哪幾個面?這些面都是什麼形狀?

3、把圓柱體的漂亮外衣脱下來,展開鋪在桌面上觀察:圓柱的外衣包含哪幾部分?都是什麼形狀的?

4、你能算出用了多少彩色紙嗎?注意觀察:計算每部分的面積所需要的數據,就是圓柱的什麼?

5、將你的計算過程試着寫在反面。

把這個提綱發給學生,作為晚上的作業。因為學生有了圓的周長、圓的面積提綱導學探究經歷和體驗,對這次的探究比較有興趣,加之家長的大力支持,全班同學都很認真很用心的進行了探究實踐,不及給圓柱體穿的外衣漂亮、精緻,而且認真按提綱的.要求進行了觀察、思考。

課堂上,學生饒有興趣的互相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實踐過程和操作中的樂事。在此基礎上,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舉手發言,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發現。他們通過動手實踐發現:給圓柱穿上外衣需要一塊長方形的彩紙和兩個同樣大小的圓形,長方形那個彩紙的長等於圓柱地面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而兩個圓形就是圓柱的底面。孩子們互相交流,互相補充,很自然很直觀地得到了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老師在這其中只起到了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學的輕鬆愉快而且紮實。

不足的是,課後練習時,學生計算時由於數字不好算,常有為難思想,計算失誤較多。還有的學生,列式時容易丟三落四。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以後會注意以下問題:

一、提綱導學法是很不錯的方法,以後會根據課題繼續嘗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種作業學生比較喜歡,並且各種能力都會得到鍛鍊和提高;讓學生能夠按提綱步驟探究,避免了上課探究時小組活動中部分孩子的“觀眾、聽眾”角色,每個人都要自己親手去做,提高了學生參與意識;家長參與了孩子的活動過程,關注了孩子的發展過程,有助於瞭解孩子的情況;

二、探究不能只重過程忽視結果

在學生探究得到結果後,更要重視知識的靈活運用,要注意不能讓學生重過程輕結果,更要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時,比較複雜的問題,不要列綜合算式,以免把本來會做的題弄錯,提高正確率。

本節課的教學採用操作和演示,講解和嘗試練習相結合的方法,使新課教學與練習鞏固有機地融為一體,使學生做到動手與動腦相結合,使課堂做到講與練相結合。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本節教學內容,我認真地分析了教材的教學三維目標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數學水平之後,並結合學生現有的數學基礎,在教學時,着重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篇二十五:《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初步認識圓柱的基礎上,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本節課的教學我採用了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講解和嘗試練習相結合的方法,使新課與練習有機地融為一體,做到講與練,相結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合理利用教材

本課教學重點是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對於圓柱體側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我遵循主體性原則,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發現,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輕鬆地理解掌握圓柱側面面積的計算方法,較好地突破難點。

2、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相結合

通過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索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3、講解與練習相結合

本節課,我改變了傳統的先講後練的教學模式,做到講、練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使練習隨着講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地進行了“進一法”的教學,使講、練,真正做到了有機結合,學生學習的知識是有效的、實用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和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4、還要進一步加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學生學習了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後,在做稍複雜一點的補充作業時,出錯的同學較多,這説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不夠,還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篇二十六:《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重點在於通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公式,難點是靈活運用側面積、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始至終貫穿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的原則,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學習。將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為教學難點來突破,將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作為重點來教學。

一、在複習引入環節,我首先通過複習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為下面的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打下基礎;複習圓柱的特徵為後面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公式推導做好鋪墊。

二、在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觀察、發現,形成圓柱表面積的表象。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的和。然後,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讓學生自己展開圓柱體模型,觀察到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從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自然推導出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環節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在練習題的設計中,遵循了從易到難的原則,在形式、難度、靈活性上都有體現。判斷題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動手測量並計算圓柱體實物表面積的題目,鍛鍊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四、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學生現有的學具和準備的圓柱體實物,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觀察,推導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的計算公式。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1、實踐操作展示得不夠。在動手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大部分學生聯繫上節課的經驗説出看法,而沒有實際操作,我也沒有讓他們展示推導的過程,加深印象,只是讓他們説一説,導致一部分學困生只能聽聽而已;

2、學生對圓周長和麪積的計算不夠熟練,所以,在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時顯得費時費力;

3、部分學生對生活問題中的圓柱表面積(不是三個面的)理解上有欠缺。

篇二十七:《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一、任務分析

預備班六年級學習內容簡單,學生年齡小。所以只有教案設計適當,嘗試坡度小些,變式花樣精而少些,教師改變教學觀念,以學生髮展為主,才能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塑造學生的良好人格,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

二、設計説明

1、必要的鋪墊。

出示實物,讓學生觀察。使學生對圓柱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引導學生歸納圓柱形有哪些特徵?增強學生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

2、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老師設計以下四個層次:

(1)老師給出問題:

討論:a、側面展開是什麼形狀?

b、長方形的長等於什麼?

c、長方形的寬等於什麼?

d、圓柱的表面積有哪些圖形組成?

(2)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討論

自主發現結果:a、圓柱的側面積=其側面展開所得長方形的面積

b、長方形的長=底面周長;寬=高

c、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2底面面積

(3)老師演示課件:直觀看出,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2底面面積

(4)師生較自然推導出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

層層設疑,讓學生主動去探索,通過自身實踐,獲得新知,使學生

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同時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會學習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通過變式訓練,促進深化。

為了幫助學生正確運用圓柱表面積公式計算,按教學目的要求,循序漸進地採用變式訓練。老師設計了3組練習。

a、思考:側面積的計算

b、例1:表面積的計算

c、閲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4、通過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師生之間互動交流學習,實現合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5、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教學,可以使課堂氣氛生動有趣,充滿生氣。同時結合必要適當的板書,強調解題格式,使學生學得既靈活又紮實

(板書:3個概念,2個公式,1次計算)

三、教學後記

教育家贊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學中要始終注意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根據題中具體條件,自覺、靈活地運用數學方法,通過變換角度思考問題,發現新方法,制定新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我應更加重視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讓每一個學生養成想問題、問問題、挖問題和延伸問題的習慣。讓所有的學生都知道自己有權力和能力提出新見解、發現新問題。這一點對學生的發展很重要,它有利於學生克服迷信和盲從,樹立起科學的思想和方法,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篇二十八:《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1.教學要引起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意識是一種探索意識,是創造的起點。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發展。所以我讓學生去發現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在課堂中和生活中的區別,使他們意識到課堂中的數學是經過提煉總結出來的。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如算出茶葉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釐米的鐵皮,由此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促進探究向深層次推進。

2.教學要激發學生的過程意識。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再創造”。數學的學習過程不是讓學生被動的吸收教材和教師給出的現成結論,而是由一個學生親自參與的、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節課圍繞“製作一個圓柱”展開活動,探究的脈絡清楚。學生經歷了“實踐――失敗――總結――再實踐――成功”的探究過程。如:學生在失敗後説:“我們忽視了側面與底面的關係,計算時我們都知道圓柱的底面周長就是側面展開後長方形的長、正方形的邊長或者平行四邊形的底。但製作時就忘記了這些知識。”“學生在經歷了失敗才引起了思考,在對與錯、應該與不應該的鬥爭中撞擊智慧的火花,課堂的生命力由此顯現。在總結之後的再一次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體現出來了,這種情不自禁的創造來源於感悟和體驗。只有經歷了這樣的感悟、體驗的過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錘鍊,智慧的昇華。

篇二十九:《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同學們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積極主動,課堂上他們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終於發現了知識,領悟了知識,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悦,學生自始至終在自主學習中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重視上:

1、重視學習內容的生活性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數學問題,這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的有效方法。在第一環節中,教師就創設了“飲料罐”情景,你想學什麼?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創造的願望。第二環節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據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大膽探索,培養了學生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

2、重視學習主體的創造性

著名數學家、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辯論澄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現或創造的過程。本節課中,首先以現實生活問題引入,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從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嘗試、討論、交流,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圓柱體的側面積就推導出來了。

3、重視學習過程的實踐性

創建“生活課堂”,就要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主體活動中去“實踐”數學、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發現。本節課的第二環節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圓柱側面展開的三種情形,在實踐中推出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從而得知圓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同時,情感上得到滿足。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創建“生活課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的平台,讓學生髮現數學問題,並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個性得以發展。

篇三十:《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1、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傳統中的教學是教師直接出示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進行死記硬背,然後套公式計算。這是隻重結果,不重過程的現象。這節課,學生初步瞭解了圓柱的表面是由兩個相同的底面和一個側面構成的,計算圓柱底面積就是計算圓面積。我在學生初步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後,重點安排學生進行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學生通過剪、卷、滾等一系列活動探索出圓柱的側面是一個長方形,從而推導出圓柱側面積計算公式。

2、學生成為有效學習者。有效地複習了圓的面積計算方法,有效地掌握了圓的表面積計算方法

篇三十一:《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1、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合理利用教材。

對於圓柱體側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嚴格遵循主體性原則,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發現,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輕鬆地理解掌握圓柱側面面積的計算方法,較好地突破難點。

2、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相結合。

通過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索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

3、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讓學生自主學習,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有較大的幫助,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數學知識,並感受學習的快樂與成功感。

4、講解與練習相結合。

本節課,改變了傳統的先講後練的教學模式,做到講、練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使練習隨着講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地進行了“進一法”的教學,使講、練,真正做到了有機結合,學生學習的知識是有效的、實用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和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5、使學生能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為了讓學生能正確地計算圓柱體的表面積,我要求學生先用分部算式計算,並寫清s側=和s表=,以便學生分清自己每一個算式計算的是哪部分的面積。

6、發展學生空間觀念,並能利用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在這方面的練習題中,學生往往對題意理解不夠,不知道是計算哪些部分的面積,通風管的材料,有不少學生加上兩個底的面積。為了讓學生髮展空間想象能力,我提示學生在解決問題前,一定要弄清題意,並儘量回憶一上實物的結構,自己沒有見過的,應通過日常應用知識來想一想、畫一畫,看看它應是個什麼樣了的,再作解答。學生中出現的共性問題,教師再集中講一講。這樣一來,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這節教學內容是本冊教材中的一個重難點,如何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有待我們教師去探索、去研究適合學生心理接受的更好之法。

篇三十二:《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重點在於通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難點是靈活運用側面積、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時,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了圓柱體的側面展開,這個在上一課時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各種展開方式最後通過割補確定沿高剪開就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學生已經有了非常直觀的印象,而且學生也探究了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體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因此本節課直接讓學生簡單回憶這部分知識,然後通過多媒體幫助學生確定,並板書兩者之間的關係,進而推導出圓柱體的側面積計算方法。

練習題的安排充分考慮到今後利用表面積的知識要解決的問題時會遇到的各種情況而設定。第一組題目的對比,最後説説求那部分的面積都在提醒學生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後面對這個表面積應用的三種情況也做了總結;第二組題目除了對錶面積應用之外還考慮到材料類題目尾數取捨需採用進一法。總之題目的選擇重在體現“生活中的數學”這個理念。

課前對這堂課充滿了憧憬,課上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面對六年級的學生,平時一貫把他們當成大人看待,激勵方式變得單一,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在降低,多數學生不願意單獨回答問題,讓課堂形式有些枯燥。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還是喜歡錶揚和鼓勵的,今後要在這方面稍加重視。

篇三十三:《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一課,教材先提出“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什麼”,讓學生在交流中逐步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然後安排了讓學生將圓柱模型展開,看一看展開的面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把它們標出來等探究活動,目的是讓學生經歷實驗研究,建立數學模型的抽象思維過程,發現圓柱的表面積與已經學過的圖形面積之間的聯繫,從而得到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對於圓柱表面積的知識,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有的學生可能已經從數學課本上了解了一些,加之在“圓柱的認識”中也有了一些體驗和感悟,個別學生在課外學習中已經知道一些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但是即使學生知道方法,卻不一定真正理解。所以,教學中教師注重通過出示學習材料、提問、讓學生操作和演示等活動,幫助學生獲得圓柱的表面積與圓面積、長方形面積之間的聯繫。對於圓柱體側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要遵循主體性原則,讓學生動手操作,在觀察、推理中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掌握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原理和方法,即通過“等積變形”將圓柱的側面轉化為長方形。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並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調整教學思路。

我認為.數學建模活動要有利於學生的數學理解。數學教學活動要促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學。本節課的教學,要讓學生明確圓柱表面積的含義,知道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用表面積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圓柱表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遵循由“觀察物體——建立表象——抽象圖形——建立模型(空間觀念)”的認知規律,通過實踐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課開始,教師從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入手,提出兩個綜合性問題,喚醒學生對有關表面積計算的回憶,這是順利開展數學活動、理解圓柱體表面積的重要基礎。接着提出:“圓柱的表面積指的又是什麼?”為後來的操作和豐富直觀表象起到了導向作用,從而為學生經歷建模過程,達成數學理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節課我安排了自己製作、剪開、展開側面、觀察圖形等活動。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領悟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柱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圓柱的高,從而逐步歸納出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由此可見,藉助實踐操作活動建立豐富的直觀表象,可以為學生的數學理解提供支撐,更重要的是在操作過程中學生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奠定了良好的數學理解基礎。

我給學生留出了較為充裕的思考與實踐操作的時間,在得出結果後,教師儘可能全面把握學生的情況,及時捕捉課堂資源,提出:“説一説,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應注意些什麼?”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和討論中,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促進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

在練習中,我首先出示一組基本練習題,使學生熟練掌握求一般的圓柱體表面積的方法,加深對圓柱體表面積公式內涵的理解和把握。接着進一步聯繫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讓學生解決,體驗運用知識成功解決問題的愉悦。最後,通過讓學生再次回想計算圓柱體表面積的公式,進而加深對新知識的掌握。

篇三十四:《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1、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相結合

新課開始,引導學生複習圓柱體的特徵,進而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在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時,精心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想一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思考和發現它的側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圓柱形紙筒進行實際操作,最後探究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講練結合。

教學這節課,是以講練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而且使練習隨着講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一環緊扣一環。每一步練習都是下一步練習的基礎。生理解了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即:表面積=底面積×2+側面積)以後,作為檢查複習,我首先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出示三個圓柱體,並分別告訴條件:(單位:釐米)r=3 d=4 c=6.28,然後讓學生練習求它們的底面積,並做好記錄;在學生髮現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後,仍以上面三個圓柱為主,從右向左依次給出三個圓柱的高:(單位:釐米)h=7 h=6 h=3,要求計算出這三個圓柱的側面積,同樣做好記錄;在學生學會計算圓柱的底面積和側面積以後,設疑:你會計算這三個圓柱的表面積嗎?學生在充分練習鋪墊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所得數據,合理自然地就計算出了三個圓柱的表面積。再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進行了“進一法”的教學。使講練真正做到了有機結合,學生學得輕鬆,練得有趣。

篇三十五:《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二節的內容。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底面是圓,關於圓面積的計算,上學期已經學過,學生已能熟練、準確計算,而在上節課《圓的認識》中,學生對於圓柱的側面與展開後形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係也已了熟於胸。因此,本節課可放手讓學生自學、互學,把重點放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上。

一、 知識鏈接,喚醒回憶

課前,先讓學生進行有關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以及圓柱的特徵,目的在於喚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為新知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 自學互學,提高能力

21世紀的文盲是不會學習的人。基於這一點,我十分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在課前所提問題“什麼是圓柱的表面積?”“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為提示進行自學,在全班內交流展示之後,又以“怎樣計算圓柱的側面積?你是怎麼想的?”為提示,讓學生根據手中學具,在組內探究、交流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得以提升。

三、 聯繫生活,鞏固練習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在學習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的計算方法之後,讓學生利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求製作廚師帽所需材料、商標紙的面積、製作筆筒所需材料、給音樂大廳的柱子塗油漆所用油漆的質量等,避免學生出現“數學無用”思想,同時,又是學生將所學知識得以鞏固。

四、 談收穫,總結昇華

課的最後,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以及解決問題時需要注意什麼,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做一全面的總結,同時,培養了學生總結知識的能力。

當然,本節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計算能力還有待提高。為了能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按時結束,我將學生需要計算的數進行了改動,減輕學生計算的壓力,即使如此,還有個別學生計算速度慢,出現錯誤現象。

篇三十六:《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採用操作和演示,講解和嘗試練習相結合的方法,使新課與練習有機地融為一體,做到講與練,相結合。

1、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合理利用教材

對於圓柱體側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嚴格遵循主體性原則,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發現,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輕鬆地理解掌握圓柱側面面積的計算方法,較好地突破難點。

2、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相結合

通過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索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

3、講解與練習相結合

本節課,改變了傳統的先講後練的教學模式,做到講、練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使練習隨着講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地進行了“進一法”的教學,使講、練,真正做到了有機結合,學生學習的知識是有效的、實用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和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篇三十七:《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二冊P21-P22中的例2、例3,完成相應的練一練和練習六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柱側面積和圓柱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進一步增強數學在生活中的體驗,培養熱愛數學、學好學生的興趣。

教具準備:

圓柱形的物體,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教學重點:

理解圓柱側面積和圓柱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來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教學過程:

一、複習

下面()圖形旋轉會形成圓柱。

二、認識側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出示一個圓柱形的罐頭,罐頭的側面貼了一張商標紙。

問:你能想辦法算出這張商標紙的面積嗎?

⑴拿出圓柱形的罐頭,量出相關數據,在小組中討論。

⑵交流:你們是怎麼算的?

沿高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商標紙,量出它的長和寬,再算出它的面積。

⑶討論:商標紙的面積就是圓柱中哪個面的面積?

觀察一下,展開後的長方形商標紙的長與寬,與圓柱中的什麼有關?有什麼關係?

使學生認識到: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2、出示例1中的罐頭。

⑴師:這個罐頭的側面也有一張商標紙,如果不展開,能算出這張商標紙的面積嗎?測量什麼數據較方便?

⑵出示數據:底面直徑11釐米高:15釐米

⑶學生算出商標紙的面積。

⑷交流:你是怎麼算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3、小結:算商標紙的面積,實際上就是算圓柱的側面積。

追問:怎麼算圓柱的側面積?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4.發散提高: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是求圓柱的側面積?

5.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題

三、認識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出示例3中的圓柱。

⑴問:如果將這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釐米?

⑵讓學生算一算後交流。師板書:

長:3.14×2=6.28(釐米)寬:2釐米

⑶圓柱的兩個底面的直徑和半徑分別是多少釐米?

板書:直徑2釐米半徑1釐米

2、引導畫出圓柱的展開圖。

⑴這個圓柱有幾個面?分別是什麼?

⑵如果要畫出這個圓柱的展開圖,要畫哪幾個圖形?分別畫多大?

⑶在書上方格紙上畫出這個圓柱的展開圖。

⑷交流:你是怎麼畫的?

3、認識圓柱的表面積。

⑴討論:什麼是圓柱的表面?怎麼算圓柱的表面積?

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底面圓的面積×2+圓柱側面積

⑵算出這個圓柱的表面積。算後交流,提醒學生分步計算。

4、練習:完成“練一練”第2題。

⑴各自練習,並指名板演。

⑵對照板演,討論:

這兩題有什麼不一樣?知道底面圓的直徑怎麼求圓柱的底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知道圓的半徑呢?

想一想:如果知道的是圓的周長呢?

四.總結反思

1.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不清楚的問題?

2.生活中的圓柱體表面都是一個側面加兩個底面嗎?哪些不是?又該怎樣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呢?

暢談體會。

五、鞏固應用

1.完成練習六第1題。

注意指導學生思考問題要求的是圓柱的哪個面。

2.完成練習六第2題。

先讓學生説説用鐵皮做油桶時,需要做圓柱的哪幾個面?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積極主動,課堂上他們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終於發現了知識,領悟了知識,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悦,學生自始至終在自主學習中發展。

1.重視學習內容的生活性。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數學問題,這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有效方法。在教學的環節中,我創設了“八寶粥罐頭”的情景,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邊看邊想邊説,複習了圓的面積和圓柱的特徵。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精心設疑:老師要製作一個圓柱形教具,請你幫助選擇合適的部件(兩個半徑是3釐米的圓和一些大小不同的長方形)。問題的提出使學生思維進入了積極的狀態:選擇哪一個長方形才會與兩個圓圍成圓柱呢,促使學生思考圓柱的側面與底面的關係。讓學生融入到學習氛圍中來。第二環節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據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大膽探索,培養了學生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

2.重視學習主體的創造性。著名數學家、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辯論澄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現或創造的.過程。本節課中,首先以現實生活問題引入,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從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選擇哪一個長方形才會與兩個圓圍成圓柱呢”進行獨立探索、嘗試、討論、辯論,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圓柱體的側面積就推導出來了。

3.重視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創建“生活課堂”,就要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主體活動中去“實踐”數學、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發現。在實踐中推出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從而得知圓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同時,情感上得到滿足。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創建“生活課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的平台,讓學生髮現數學問題,並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個性得以發展。

篇三十八:《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著名數學家、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辯論澄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現或創造的過程。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關鍵在於通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教材中只介紹了把圓柱沿着高將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通過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但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興趣,我將圓柱側面積的教學大膽改革,讓學生試先準備好各種圓柱形的紙盒,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圓柱體的側面展開情況及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整節課,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也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反思如下:

一、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除了長方形,還可能是什麼圖形?發現、創新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在基本知識理解掌握之後,他們對於書本上沒有的方式方法有更高的興奮點與關注點。學生自己準備的圓柱,沿高展開後還可能得到正方形,這是一種特殊現象。學生自己得出了與書上不一樣的結果,覺得很興奮。趁着學生髮現探索的積極性,讓學生思考還可以將圓柱的側面怎樣展開。有的説橫着從中間剪一刀,立刻有人反對説那還是兩個圓柱。橫剪不行,豎剪過了,還能怎麼剪?同學們犯起了愁。在一陣思考之後有人冒出一句:“斜剪!”“展開之後是什麼圖形?”有人猜是三角形,有人説是梯形,有人説平行四邊形,帶着種種可能同學們又開始給圓柱穿上一層衣服,然後沿着斜線剪開,結論不用説,平行四邊形展現在同學們面前。繼續用平行四邊形推導側面積公式,平行四邊形的底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高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斜邊?經過一番爭論之後,得出高需要重新做垂線。

二、展開之後的圖形可以怎樣還原成圓柱?數學課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果會展開那只是順向思維,展開後會還原才能培養他們的逆向思維。“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兩種還原方法,那平行四邊形是否也有兩種還原方法?”問題拋出又產生了分歧,很多同學只會按剪開之後的形狀還原,再換個方向豎起來就不行了,總是上下各有兩個尖角,其實這是學生拿平行四邊形的方式有問題,讓他們把平行四邊形的斜邊貼到桌子上再還原,這樣就有很多人展開了笑臉。“找竅門,怎樣不貼到桌子上也能正確還原?”細心的同學發現只要捏住相鄰的兩個角就能輕鬆還原了,一句話——角對角。得到結論:只要是平行四邊形一定可以圍成圓柱。

通過圓柱側面展開圖的深入研究,同學們打開了探索、創新的思維,知道了學習不能只停留在書面的內容,應深入探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實踐也使我們體會到,創建“生活課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的平台,讓學生髮現數學問題,並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個性得以發展。

篇三十九:《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一節課講得再好,關鍵是學生學到了什麼。

今天我在講圓柱的表面積時,先是讓學生想像圓柱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通過對圓柱結構的瞭解,讓學生明白在計算圓柱表面積時,我們一定要看清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如果是一個實物圖,這個還好些,我們只要根據題目所提供的實物圖進行解答。如果題目所提供的信息是一個生活中的實物,我們在解決時就要結合實物實際情況進行解析。如油桶的製作它就是要算圓柱的側面積與兩個底的面積。再如水桶的製作,就不再是在側面積的基礎上加上兩個底面積,而是隻要加上一個底面積即可。如給一個大廳裏的圓柱子刷塗料,這是要算的面積則是這個圓柱的側面積。所以在講解時,我放手讓學生從生活中找不同的圓柱體,從而讓學生了解生活,瞭解數學。本節課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讓學生明白圓柱體展開後,它的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或一個正方形,一般而言,展開的長方形的長是與圓柱底面的周長是相等的,否則這個水桶就會漏水。這個知識點是本節課的重點,同時也是學生以後作業中常出錯的“閃光點”。所以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讓學生通過圓柱體進行實際操作,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明白,圓柱底面周長就是展開後長方形的長。

雖然今天學生作業只是套用公式,學生沒有什麼失誤,但在拓展題,還是暴露出靈性不足。希望在以後練習中還需進一步強化,從而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篇四十:《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1、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相結合。

新課開始,教師通過圓住教具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複習圓柱的特徵,進而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在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時,精心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想一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思考和和發現它的側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圓住形紙筒進行實際操作,最的探究出側面積的計算進行實際操作,最後探究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創新意識。

在教學圓住側面積計算方法時,教師設有拘泥於教材上把側面積轉化為長方形這一思路,而是放手讓學生合作探究;能否將這個曲佈置民化為學過的平面圖形?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和實驗,把圓柱形紙筒剪開。結果學生根據紙筒的特點和剪法分別將曲面轉化成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兩面圖形。通過觀察和思考,最終都探討出了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意識。

篇四十一:《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關鍵在於通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從始至終貫穿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的原則,在各個環節中讓學生自己去解決,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學習。

一、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合理利用教材。

圓柱表面積這節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以及用進一法取近似值。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題,但在教學中,我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為教學難點來突破,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為重點來教學,將用近一法取似值作為一個知識點。再結合學生的實際,巧妙的把他們聯繫成一個整體,做到收中有放,放中有收。

二、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相結合。

在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觀察、發現,形成圓柱表面積的表象。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之和。然後,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讓學生自己展開圓柱體模型,觀察到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從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自然推導出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後我又啟發學生: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除了長方形,還可能是什麼圖形?發現、創新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在基本知識理解掌握之後,他們對於書本上沒有的方式方法有更高的興奮點與關注點。這時有的學生會説,沿高展開後還可能得到正方形,這是一種特殊現象。藉此我又讓學生自己進行操作、嘗試,得出了與書上不一樣的結果。這樣做,不僅啟發了他們的思維,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三、習題設計。

在練習題的設計中,遵循了從易到難的原則,在形式、難度、靈活性上都有體現。判斷題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動手測量並計算圓柱體實物表面積的題目,鍛鍊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當然,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學生對圓周長和麪積的計算不夠熟練;小組合作的初衷也是好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卻沒有達到預期的要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吸取教訓,彌補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學方法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

篇四十二:《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根據學校安排,上了《圓柱的表面積》這節課。雖然比較順利的完成了課堂教學,基本能達成教學目標任務,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錯。但細細想來,也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課件的製作還需要修改。在鞏固練習側面積的計算中的第一題,圓柱的底面周長是18釐米,高是10釐米,求側面積是沒問題,但到了接下來的求表面積時,18除以3.14、再除以2,就得不到整數,給學生的計算帶來麻煩,是自己備課不精細,考慮不全面造成的,需要修改,改成18.84釐米。

2、在講完例四後,安排的練習中,本來設計一組三個練習題,一個像例四,要求表面積但只需求一個底面與側面積之和;一個是求表面積,但是需要側面積與兩個底面積之和;另一個是求煙囱的面積——即只需求側面積。是讓學生明白,解決實際問題時,雖説要求圓柱的表面積,但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死套公式。

3、課堂總結時,應放給學生自己總結本節的的學習收穫,不要老師代勞。

下一次上課,儘量注意以上幾個問題,爭取更好一點。

篇四十三:《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由於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而且上節課已經制作過圓柱模型,所以學生對錶面積含義的理解並不困難。因此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我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並觀察圓柱展開圖,很快就理解了圓柱的表面積是由一個曲面和兩個完全相同的圓圍成的。但在計算表面積時,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課中的教學難點。

學生往往不能將圓柱的底面半徑及圓柱的高,和圓柱側面的長寬建立起聯繫,因此在教學時我加強了學生的操作活動,讓學生預先在展開後的圖形中標明圓柱的底面和側面,以便把展開後的每個面與展開前的位置對應起來但在計算時卻出現周長與面積混淆,所以我及時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讓學生明確計算側面積的直接條件是底面周長和高;圓柱的底面是圓形,計算圓的面積的直接條件是半徑。而且要能熟練區分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儘管如此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還是問題很多,因為步驟較多,計算粗心不規範也影響了解題速度和準確率,所以一節課下來,課堂容量不大,效率較低,看來在這個單元的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再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篇四十四:《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這節課是我從教以來上的第一節市級公開課,若干年後改用蘇教版教材,又在市級六年級新教材培訓時上了這節課。“圓柱的表面積”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難點在於:理解難,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探索側面積的計算過程,有一個“化曲為直”的過程;易混淆,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涉及到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以及圓的周長與面積等概念,學生容易混淆;計算難,無論是圓的周長和麪積計算中都涉及圓周率。這學期再一次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我深入鑽研教材,並對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了整理,注重了知識的系統化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化曲為直溝通聯繫。

課前佈置預習作業,找一貼有商標紙的椰子汁罐,沿高剪開你有什麼發現,然後給罐的上下底面剪兩個底面給貼上。課上由一張長方形紙捲成圓柱,平面到立體,而後由圓柱展開成一個長方形,立體到平面。滲透了“化直為曲”“化曲為直”的思想。學生碰到圓柱側面積問題時自然能運用,交流時,説沿着側面上的一條高剪開,把側面展開,成為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觀察後説出:展開後的長方形與圓柱側面積的關係。兩者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通過“展”、“圍”的幾次操作,讓學生切實建立這兩者之間的聯繫。

二“生活課堂”建立表象

本節課中,現實生活問題的解決,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從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嘗試、同桌討論交流,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圓柱體的側面積就推導出來了。創建“生活課堂”,就要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主體活動中去“實踐”數學、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發現。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創建“生活課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的平台,讓學生髮現數學問題,並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個性得以發展。

三、抓住本質,理清思路。

本堂課中探究並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相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根據以往經驗,在實施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有的同學是因為對其中的公式或意義沒有真正理解,不知道要求側面積先求什麼,求了圓底面周長又和圓的面積混淆,而且圓的周長和麪積公式已有所遺忘,列式計算時漏洞百出,計算的難度又導致一部分學生前功盡棄。所以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利用時間幫助學生把圓的周長和麪積公式複習到熟練程度,側面積的計算學生自然沒困難。為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表面積的計算分三步去進行,側面積、底面積、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就是表面積。課上遇到計算比較繁瑣的將數字改簡單易算的,這節課的容量大,我覺得不必在計算上花費大量的時間。

實踐下來,通過學生的作業反饋中,發現絕大部分算式列得都正確的,幾個公式搞的還是清楚的,但是小數乘法由於3.14和帶0整數的參與,有些錯誤。接下來的練習課中綜合的表面積題中要繼續加強。

篇四十五:數學課《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無論是已知圓柱底面半徑和高,或是已知底面直徑、周長和高求表面積都必須經過七步計算(注:平方也算為一步)。這麼煩瑣的計算,對於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且在列式中,還必須正確選用圓的周長和麪積計算公式,因此解答圓柱體的表面積其實是對學生綜合應用所學面積公式的一大考驗。

為適當降低教學難度,我在學生初次接觸圓柱體表面積一課時,將教學目標僅定位於能夠掌握公式,並能正確求出圓柱體的表面積,而不涉及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即不教學例4),整節課重在夯實基礎。從列式情況來看,教學效果不錯,可一到計算,問題還是頻頻凸顯。特別是有關於∏計算,學生一定要認真計算才能得出正確結果,三位數乘三位數學生平時練習較少,所以極易計算出錯。在此,只有適當加大計算指導力度及練習密度,提升作業正確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38m9d3.html
專題